【黑問十八】移動互聯網時代,地方門戶還有幾分生機?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3/146690.html
i黑馬:如今,地方的門戶網站似乎已經過氣了。大的門戶都在面臨自我變革的挑戰,更何況局限性較強的地方門戶呢?如果現在做一個地方門戶網站,有哪些要註意的風險?

來源:黑問
答1:【黑問導師】周寧--寧哲網絡創始人,區域互聯網顧問
內容—活動—社區
我來用我一篇文章來回答吧。
地方社區被傳統化,新時代來臨
你還在研究移動建站?
你還在研究APP的功能與用戶體驗?
你還在研究公眾號?
——不得不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太迅猛,這一切很可能立即過時!
2014年,建立在地方社區基礎上的地方網站們,才剛剛迎來區域傳統媒體的快速衰落,就立即看到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危機。2013年起,整個PC互聯網都面臨著流量下滑的危機。自2008年確立了盈利模式的地方網站,還沒過上幾年安穩滋潤的日子,就立即開始考慮移動化轉型的問題。
傳統行業在網絡化轉型,而地方網站作為新媒體也要轉型,這,就是互聯網。關於轉型,有人提到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機場安檢口排隊。在機場安檢口,遇到新打開入口的時候,排在前面的根本不願意改變(他們屬於傳統),排在後面的立即就改變隊伍(他們屬於創新者或者顛覆者),最尷尬的就是排在中間不上不下的。
通過康盛微社區數據與原有地方網站流量數據比對(內部數據,都無法公開),數據說明基於PC互聯網的地方社區已經沒有了發展動力,總體訪問量已經沒有了增速。而新興的模式,例如微信公眾號和微社區,發展迅猛。然後我從“排隊”的故事看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地方網站將開始分化,分化為傳統地方網站與新地方網站。
站在時代轉折的路口,我們不要徹底否定過去,地方社區會遵循廣告滯後性的基本原理,繼續發展十年以上。我們也不要隨便否定新模式,例如叮咚小區、淘常州等,就在不遠的2008年以前,地方社區在別人眼中也不過就是這樣。我們還必須看到,除了19樓和合肥論壇兩家領頭羊之外,地方網站的營收最高值不過就是3000萬—4000萬,不入資本的法眼。新的轉型,必然帶來地方網站的一次革命!淡化媒體形式,強化生活服務與O2O屬性,地方網站將迎來更寬廣的明天!
那麽,轉型究竟有哪些深層變化呢?
一、三大技術革命推動地方網站的進化:移動社交、大數據、O2O
移動互聯網首先決定了網絡是隨身的,隨身帶來了場景,隨身與場景共同決定了大數據、移動社交方式與O2O。
1、移動社交在地方網站如何體現?
直至今日,成型的移動社交產品屈指可數: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社區、手機QQ、新浪微博、騰訊微群組、陌陌,等等。
誰都可以預料對於地方網站移動社交是必然的歸宿,然而誰都對於目前的工具不滿意。
有先知先覺者認為:微群組這種即時與異步結合的工具或許更適應地方網站?
大家都以為社區APP不過是PC互聯網的BBS的發帖工具,同時目前的APP只是一種過渡產品,H5略微發力就讓人感覺APP渺茫。
我認為,移動社交是一場遊戲,規則是否完美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有多少人接受一種規則。籃球不完美,橄欖球不完美,玩的人多了就成了公認的遊戲。移動社交也是這樣!同時必須扭轉一種PC端的思維方式:移動社交有可能不再是未來地方網站的內核,而是移動地方網站的表現形式!例如在我們對於騰訊微社區很失望的時候,我們忽然發現他們推出了打通版(也就是PC與手機打通版本,基於Discuz!最新版本)。個別大站在我勸說下進行了嘗試,結果是移動端帖量迅速增長到總帖量的20%以上,整站流量總量止跌並重新開始增長。
2、來的最快的就是大數據。
對於地方網站而言,所謂大數據是CRM原理與網站運營技術的結合。十余年前的技術重放異彩,三年前的探索者(例如籬笆網)已然成為烈士。
數據營銷直接導致平臺服務交易化,這使得近兩年運營服務變得簡單。譬如我所倡導的“小活動反複做”就是基於大數據的基本思想。
“數據+營銷”還構成O2O的關鍵,在區域互聯網領域,CRM系統不可缺少。
3、O2O是商業的革命。
曾經,作為有著PC互聯網區域生態運營經驗的我非常淺薄地認為自己了解O2O。事實不是這樣,真正的O2O一定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
O2O將完全不同於B2C,它不一定需要商城,甚至不一定在賣貨。O2O更具備本地化特征,比B2C下沈更深,甚至可以說O2O是傳統與互聯網的結合。
不理解這些概念的要說,譬如?譬如你是一個O2O思想武裝的菜販子,你的最大特點就是跟你相鄰的傳統菜販子相比,在同樣成本與人員數量基礎上,你至少多10倍的轉化率!在商業中,利潤高10倍意味著什麽?所以O2O必然是一場本地商業(含零售與服務業)的一場革命!
對於地方網站而言,或許社區O2O就是我們未來的一種主要形態和必然趨勢。至於路怎麽走?先記住一點:千萬不要去建商城賣貨,那是B2C思維,是PC互聯網思維。
在上個時代我們可以靠運營能力和Discuz!開源程序解決一切,這個時代不行了,技術是必選項,誰也繞不過去。
二、兩大盈利模式主旋律:不變的垂直化,革命的移動化
對於垂直化而言,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化主要在表面上是工具的變化,在更深層面是媒體化向交易化的轉型。因此垂直化在移動時代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
相比較而言,移動化則深刻而猛烈。如果你仔細想過滴滴打車消滅汽車電臺的道理,如果你思考過掃碼搜索技術如何將服裝店改造成體驗店,你會理解到移動互聯網的巨大力量。
對於地方網站而言,“垂直+移動”是未來十年不變的主題,也是主要的盈利方式。但是他們的結合將大大拓展地方網站覆蓋的行業與深度。
例如在過去的媒體、廣告模式下,三線城市的地方網站的最大空間不過是5千萬上下。可是,如果你用O2O改造一家年產值100萬的餐館,然後開20加連鎖店,每家都做過1000萬規模,這是多大的業務體量呢?
限於文章篇幅,這方面話題我將用另外數篇文章詳述。
三、1年到2年周期,3個發展階段完成變化
我們今天的展望,或許被人認為是空想與意淫。因為迄今為止,移動社交都並不清晰,本地化的移動社交連影子都看不到呢。
但是最近本地微信號的運營者的一個具體問題能使我們管中窺豹。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最近微信公眾號粉絲增速變慢,內容打開率下降怎麽辦?”
微信公眾號是什麽?
——單向發布的內容。這不就是當年的門戶的相似物?這不就是web1.0?
公眾號的缺陷在哪里?
——我們猜想,除了少數優質自媒體,多數的公眾號將會受到內容同質化、新鮮度下降的打擊,打開率還會下降!web1.0缺乏粘度、缺乏內容豐富度的弊端還會重演。最終的答案必然是UGC(用戶創造內容),UGC的載體必然是社區。
所以,移動社區的產生與成熟才是移動互聯網的成熟。
目前,移動互聯網還處於嬰兒期,處於野蠻增長階段。公眾號的速度掩蓋了公眾號存在的一切問題。由公眾號模式到最終的社區,必然會經歷2個階段:
“內容——活動——社區”。
因此對於地方網站的初級創業者而言,目前仍應將重心放在公眾號上,逐步從內容運營轉變為活動運營,保證自己跟上社交轉型的關鍵點。或許這個過程需要1年、2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總結:
1.地方網站將分化為傳統地方網站與新地方網站。
2. O2O將是未來地方網站的主旋律。
3. 移動社交、大數據、O2O是未來地方網站的關鍵技術。
4. 目前移動互聯網仍處於野蠻增長階段,新手要重視公眾號,大站關註社區移動化。
(文/寧哲網絡 周寧 公眾號:lastmedia 機構號:ningzhenet)
答2:【黑問導師】楊子超--愛部落輕日記社區負責人
首先要有量
有機會
1.O2O
2.做垂直
3.當然先有量了再說,否則沒有量的化,連媒體屬性都沒有。
你可以搜一下“周寧”“王新宇”,他們都是區域互聯網的專家。
答3:【黑問用戶】魏建波--兄弟之家創始人
新媒體作為重點
不太看好這個項目。
先看看你地方的容量吧,省會城市應該還可以,但基本上省會城市都已經或大或小有了地方門戶,二三線城市需要點時間才能運營起來,互聯網意識不強。
若想做的話,可以把新媒體做為重點。側重點換一下,市場應該還是很大的。
成立公司去做這個事情,我覺得最大的風險就是,這個從0開始盈利周期應該太長了,需要更多的資金去運作。
現在做門戶,移動端應該是主力,PC端可以輔助,布局好移動端還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的。
微信+微社區的運作模式,可以參考下!
更多精彩問答盡在【黑問】社區,歡迎各位導師及創業者加入我們的討論哦~~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question/2708
十八屆四中全會解讀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80
十八屆四中全會解讀 作者:格隆匯 徐彪
四中全會召開,多少人翹首以盼。公告出爐的這一刻,媒體很熱鬧,財經領域卻瞬間失聲。因為,公告里跟經濟相關的話題,實在太少。未來幾天會出爐定稿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看起來也未必是財經領域尤其是商業分析的菜,因為和經濟的關系比三輩以外的親戚還要遠。
作為一名分析師,咱家出品的四中全會的解讀,還是從“非主流”的領域切入。
我們都知道,按照慣例,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除了討論最核心的問題之外(這次是依法治國,16屆四中全會是加強執政能力),還會在總結評價過去工作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比較悲催的是,這是閉門會。長達四天的時間里,神秘的京西賓館中,很可能期間出現過無數次熱火朝天的討論,但你只能從公告惜字如金式的字里行間去尋找微不可聞的線索:
第一,會前預期較高的土地改革,並未出現在公告里,可能是分歧較大難產,也可能簡單蘊含在“全面深化改革”幾個字中。總之,無從判斷;
第二,四中全會的時點很敏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2月初就會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共產黨黨章告訴我們,全國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全會的效力次之,接下來才是政治局會議,政治局常委會排行老幺。毫無疑問,中央經濟會議會尊重四中全會上達成的一致意見。而大家最關心的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就有可能從公告里找到訊息,尤其是這一段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又要敏銳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釘釘子精神,繼續做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作。”
“既要。。。。又要”這兩句話告訴我們,目前依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是,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很劇烈。劇烈到什麽程度呢?劇烈到你不用想那麽遠,把眼前的工作先做好。風暴來臨的時候,自然知道該怎麽調整應對。跟釘釘子一樣,敲完一錘算一錘,不要想著下一錘而放棄或者影響這一錘。我的理解,在黨中央明確調整之前,依然是要將經濟增速維持在中高速區間的。大膽猜測:明年的增速目標,不會定在7以下。
做完非主流,還是要回歸主流,也就是依法治國這個命題。
不知道很多人看到公報會不會覺得低於預期之類的,畢竟公報內容跟之前流傳的很多版本都完全不一樣。之前那些網絡流傳的版本都提到過法院獨立,看了那麽些熱血的東西,畢竟心里還是會想一想,法院體系直屬和從地方獨立出來貌似難度很大,會涉及全國十幾萬法官的龐大人事和財務問題,不是三四年能夠處理明白的,當初鐵路法院移交地方也是嚷嚷了好幾年才改成的,事實上,現階段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還處在六個省市做試點的階段。接下來具體來談公告的內容。
首先我們拋開公報框架,看完整個公報後,腦海里最先蹦出來幾個亮點。
1、態度上的亮點:立法先行、依憲治國,從文件上看,立法、憲治都喊得更有力量了。
2、制度上的亮點:巡回法院、重大行政決定法定程序、領導幹涉記錄追究。
我們下面按照公報幾大板塊的順序,給大家做一一解讀。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依法治國,總共講了六大部分,分別是:
1、立法領域
2、法治政府(依法行政領域)
3、司法領域
4、法治意識、法治宣傳、法治教育
5、法治隊伍(法治工作者)
6、黨的領導
其中跟市場經濟最相關的,當然是第一部分立法領域和第二部分法治政府。所以我們重點解讀這兩部分,同時解讀一下四中全會之前各類消息最聚焦的司法部分,其他三部分我們僅點出一些亮點。
1、立法領域
關鍵點1:“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立法先行是法治社會必須的,但是我們可能會疑問立法先行、重大改革於法有據會不會導致改革推進速度變慢?
我認為,首先,立法先行、提高立法質量、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這確實會使得立法博弈難度增加,立法過程更加漫長。修法的過程極其複雜漫長,一個預算法就修了十幾年,今年才修改出來,而立法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經常是低於預期的,甚至是遙遙無期的。而提高立法質量,把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使得各種利益群體在立法過程中的博弈增加,更是增加了立法的複雜程度和立法所需要的時間。
但是第二,我們必須要明白,我們的立法先行是為了什麽?無非是為了規範政府行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法無授權而不可為,等法律出來了,授權你做了,你才能做。這不正是我們新一輪深化戶改的最主要內容之一嗎?讓政府收手,政府有法律授權才能做事兒管事兒,這是給市場從根基上松綁,也讓政府的行政效率變高。拿稅法做個例子,在2013年全國財政收入中,增值稅收入占總稅收收入的26%,是我國第一大稅種,幾乎涉及了所有行業,但是收取增值稅卻沒有國家法律支撐,依據的是國務院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大家都在關註的房地產稅、環保稅,以後不是政府說收就能收,有了法才能收,這是防止財稅體制改革變味兒從而給市場主體帶去束縛。
對市場主體來說,法無禁止皆可為,立法先行是給市場主體吃定心丸,不用活在過去行政幹涉的陰影里。所以立法先行本身就是在推進改革,我們完全可以打消“立法先行導致改革推進速度變慢”的這一擔心。
關鍵點2:“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立法先行加上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給我們提供了尋找下一個改革熱點的思路:跟隨立法進程,來尋找下一個改革熱點,來判斷改革進度。
2、法治政府(依法行政領域)
關鍵點: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
3、司法領域。
巡回法院制度(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領導幹部幹預記錄。兩項制度是增強法院獨立性的。而且是可操作性極高的。領導幹部幹預記錄制度是可以立馬上任的制度,巡回法院的可操作性也比較高,比起之前流傳版本中的法院從地方獨立出來的可操作性都高很多。
4、法治宣傳方面亮點: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5、法治隊伍方面亮點: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
羅列事實總是很容易的,逐點分析也算輕車熟路。我們用去兩三千字的篇幅解剖完四中公告,接下來,需要把所有線索拼接起來回答一個問題:為何習大大將依法治國上升如此高的高度?
三中全會提改革,大家都可以理解。四中這麽重要的會議上聚焦依法治國,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事實上,深改組第一次會議討論成員名單明確分工和規則,第二次會議赫然就是《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第三次會議更是通過了《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幹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你看,依法治國絕非作秀,而是實實在在的發力點。政治家做事情,都是追求回報的。系統重要性的事情,自然應該獲得系統重要性的地位。依法治國能給我們帶來什麽呢?
答案就在一段話上:“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範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
經濟轉型大浪,消費擴大升級醞釀市場大機會 路過十八次
來源: http://xueqiu.com/3004708315/32570031
很久沒有發長文了,打算一直就這麽放松的過到年底。但答應過大家抽空談談後市的看法,而借著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新精神和方向,剛好有內容可以談。
今年的行情運行到現在,我想用牛市來形容行情已經不為過,大量題材,不僅僅是中小市值個股在行情的不斷演繹中出現了至少翻倍的漲幅。從創業板到主板,從文化信息到重工產業,橫跨演繹的行情可以說一浪接著一浪。
我們早期的觀點諸如改革下的預期轉變,經濟微刺激和定向寬松以及房市,私貸利率下行導致的資金回流,新股低價發行帶來的暴漲效應都是股市不斷攀高的因素,而這個過程中股市散發出誘人的賺錢效應又促使了各類資金跑步進場。
當然,這個過程中也伴隨著系統性風險的釋放,而漲漲跌跌之間,無不顯露出中國這種“政策”市的典型特征。
國企改革如是,企業轉型如是,軍工改革如是,新股發行政策如是,對於政策的解讀和聚焦,都將是資金在整個行情運行中孜孜不倦研究的重點。
我想股市之所以稱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更多反應的是人們對於未來經濟走向的一種理解和信心。從個股炒作的方向看,符合經濟良性預期的個股都獲得了資金的青睞,而順應潮流的題材更是被資金高舉高打。
整個經濟其實就是從之前外向型經濟,投資拉動型經濟轉變,不再單純的依賴投資來拉動GDP的增長,而更關切的是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說,就是民眾生活質量的提高,於此圍繞這個核心再去解讀今天國務院的相關指示的時候,很多預期又可以成為股市個股聚焦的構成。
會議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重要“引擎”,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在穩增長的動力中,消費需求規模最大、和民生關系最直接。要瞄準群眾多樣化需求,改革創新,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帶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一要增加收入,讓群眾“能”消費。分批出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更多用於民生保障。二要健全社保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三要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願”消費。加強農產品流通等骨幹網建設。推進消費品安全立法,嚴懲“黑心”食品、旅遊“宰客”等不法行為。
從大概的輪廓可以看到,這一輪的主打牌是“促進消費擴大和升級”,新產業新業態就成為了縈繞在炒家心中的焦點。
政策不僅是解決消費”能“的問題,更是要落實”敢“的決定。幾個簡單的”敢、能、願“帶來的是整個消費面貌的新氣象。
而細化到具體方向,便是股市題材的核心內容:
會議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
一是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
支持網購發展和
農村電商配送。加
快健康醫療、企業監管等大數據應用。
二是促進綠色消費,推廣節能產品,對建設城市停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較多的給予獎勵。
三是
穩定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
四是升級旅遊休閑消費,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實施鄉村旅遊富民等工程,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
五是提升教育文體消費,完善民辦學校收費政策,擴大中外合作辦學。
六是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探索建立產業基金等發展養老服務,制定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的稅收政策,民辦醫療機構用水用電用熱與公辦機構同價。用更好的產品與服務,讓人們放心消費、享受生活。
關於第一點,我相信不用解釋了,歷史時期的時代性決定了我們不僅僅是一個互聯網時代,更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甚至是物聯網時代,這個背景我們早期做行業研判的時候已經闡述得很透徹了;
第二點作為節能產品,新能源汽車其實從去年開始就一直是資金挖掘的重點,以及LED、綠色能源等等。
第三點要留意的是,中央用的是穩定住房消費,而不是”促進“或者”鼓勵“,於此房價從這個措辭看房價應該是難漲難跌,具體取決於市場供求關系,但鑒於房價在高位,如果沒有漲的預期,投機或者投資需求就會淡很多;
第四五六點應該是要特別強調的,我特意找了胡溫08年做4萬億的時候”擴大內需“的十大舉措,大家比較就會發現,目前習李所要努力的方向有所不同:

在08年4萬億擴大內需的舉措中,十條里面,大部分都是在基礎設施上做的投資,基本很少細化到具體產業來扶持。於此4萬億的時候,大漲的都是和基建,工程,煤炭金屬資源等產業鏈有關的公司。
於此本次政策方向上對於旅遊消費上、教育文體消費和養老健康消費屬於政策支持的重點獨項列出,那麽這類行業的個股就比較容易獲得資金的青睞,特別是最近阿里把淘寶旅行獨立品牌加大運營節奏多少說明其對於行業方向上的確認,也證實了旅遊消費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
結合一四五六點,與互聯網結合的除了常說的電商、物流,產業升級下的在線醫療,在線旅遊,在線教育和家政服務O2O、醫療、監管大數據業務等新穎的經濟方向,都是重中之重。
旅遊概念股:我們覆蓋的是與阿里旅行獨立品牌”去啊“達成戰略合作的石基信息,其在酒店和餐飲上的直連和信息系統服務將在後期與更多平臺的合作中,凸顯出線下入口的巨大卡位價值,而從業內目前體驗型或者說服務型電商的趨勢看,市場正在重新定位線下平臺資源集結型和體驗完善類企業的價值。
其它的如:中國國旅、中青旅、西藏旅遊、雲南旅遊、麗江旅遊、西安旅遊、張家界、桂林旅遊、黃山旅遊、眾信旅遊、騰邦國際等是受益概念股;
教育文體消費:我們覆蓋的諸如華平股份(雙料題材在線醫療和教育)
其它涉及個股:方直科技、立思辰、全通教育 、科大訊飛 、新南洋、陜西金葉
養老健康家政消費:題材比較籠統,A股的養老概念股包括
養老機構:金陵飯店、雙箭股份、世聯地產;
養老方式、方案:天宸股份、新大洲A、太極集團
養老用品:桑樂金、信隆實業、魚躍醫療
其它的諸如農村電商配送可能會波及到物流類個股,受益程度比較泛,不舉例了。
總而言之,作為大型的國務院政策引導會議,對於產業和行業的刺激是直觀明顯的,對應個股其實還能繼續挖掘。圍繞政策核心做文章,應該是比較容易獲得機會的方式。
同時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個股的炒作或許已經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各自甄別其中風險,切勿因為熱點而盲目豪賭,最好還是根據市場選出的龍頭品種結合市值和安全邊際參考參與的程度。
後市個股分化在所難免,但政策方向上的個股挖掘我認為可以持續。
先認識自己,再認識市場 路過十八次
來源: http://xueqiu.com/3004708315/32778616
經常有一起玩票的問我,某一個股你買了多少,配置了多少資金。潛意識就是覺得我買得多的就是好票,大家很喜歡去跟大資金,大資金是什麽樣的一個狀態呢,我談談我的觀點和看法。
今年年初我特意統計了我所有的持倉市值,是2.57億,截止到最近一個交易日,已經接近4億,按照我自己的風格,年末還會縮減到3億左右來做明年的配置。
也就意味著我要做兩個事:
1、我要落袋,不僅僅是鎖定利潤,更是為未來保留現金流;
2、我要調整每個年度的持倉和配置比例。
回到十年前,也就是2004年~2005年這個階段,那時候我的持倉市值我統計了一下,只有800萬,也就意味著,這十年我的股票資產膨脹了超過了40倍,但這個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因為這個過程中,有外部資金的註入,有合夥人投入帶來的資產增速,在05~06年這個最合適的時機,有超過1個多億的資金源源不斷的供給帶來的資產的迅速膨脹。
我之前在很多博文中都簡單的總結,在整個市場進程中,有現金流的保證才是你屹立不倒的基本。不管大資金還是小資金,都要做好這個準備。巴菲特做到現在依然挺立的原因,終究還是其現金流下的細水長流。
07年牛市巔峰的時候,持倉市值一度達到5.5億,但在08一整年有迅速回落到2個億,可謂慘痛。這個過程之後,更堅定了自己對於市值持倉配置的原則和要求。這也從側面驗證了,資金量的大小,對於我這個量級的,不可能左右市場。我的資金相對於幾萬幾百萬略大,但對於整個市場而言依然是九牛一毛。每一類投資理念都有一個從懵懂到覺醒的過程,但我依然覺得自己還是在不停的試錯和嘗試。
由於股改和07年大牛市之後整個市場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做幾百萬的配置和做幾個億的配置確實有很大的不同。畢竟幾十萬和幾百萬在目前大量個股日成交額千萬以上的背景下,同量放大進出幾乎沒有什麽不同。幾百萬到幾千萬還能過度,但玩到過億資金的時候,你的持倉配置和風控體系就會有質的變化。
我也經常和很多機構的管事討論,20億的盤子怎麽才能更高效一些,於是很多業內的朋友總結出抱團的原則,這也是大家目前看到很多機構紮堆,不同策略的基金居然都會出現在同一個票的十大,這個確實是讓人匪夷所思的。
除了徐翔系和個別私募類資金依舊在追板和題材上大手筆進出外,大量機構和陽光私募的資金配置依舊追求的是穩中求勝。
但對於大量中小散戶而言,資金只有幾萬或者幾十萬,百萬的算是少數了,這個我們可以從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相關的報表中窺見。在這個狀態下,也就意味著大家的持倉原則和體系應該是有差異的。
所以每個階段每類賬戶所追求的目標應該是不同的,也就是劃分成了不同的策略,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怎麽營造出風險和機遇下資金流的狀態。
今天可能無法展開每類資金怎麽去做策略,對於中小散戶而言,這個還要根據各自的現金流,風險偏好以及各自的資產配置和年齡階段來做一個細分,特別是每個年度主流和經濟狀態差異下的不同,對於收益率的影響我認為都很大,於此在大量的公開博文中,我選取的是比較穩的醫藥醫療配置和具有時代趨勢的TMT來做跟蹤,這兩類組合既符合了穩的原則,又具備了較好的脈沖效果,結合市值這個利器,基本適合各類資金長短配置。
但萬變不離其宗的便是,各位在股海遨遊過程中,如何確認自己所處的狀態以及追求的目標。心態上的持久戰是建立在企業和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的預期以及自我資金狀態良性循環下的守候,而不是逆市的豪賭。所以對政策的理解,行業趨勢的預判,個股經營預期下的跟蹤都是持續性的工作,這有考驗你自己的能力。
好心態是什麽一個狀態呢,我之前用到一個詞是漲不喜,跌不悲。
我認為我能堅持到今天,撇開外部機遇性資金加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之前一直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持續的收入。這才在05年之前那慘絕人寰的中國股市里堅持到希望出現的那一天。當然,依然比不了那些抓住機遇玩原始股機遇一躍而起的資金,其實和他們比,差距又大了很多,所以我並不是一個有韜略的人。你們看著我玩,我其實也在看著那些做一級市場,玩大資本的人玩,這就是我的心態,能力圈在哪里,就學會在哪里尋找生機。
整個市場生態是什麽樣的呢,有渠道的資金首先是融資能力上的,他們居於上遊,其次才是時機和機會上的把握,但具備資本運籌帷幄的資金也都有自己的圈子和方式,一般資金很難模仿。譬如現在看很多創投,PE也都是這麽一個體系的產物。二級市場作為最終的買單者,就要學會怎麽在這個鏈條里找準自己的生態。我認為這才是考驗大量中小資金的關鍵。而二級市場又其實分很多類,里面大魚小魚甚至鯊魚或者說是捕魚的角色也都各司其職,對應一個內生態。
那麽這個體系下,弱勢群體自然就對應的就是普通投資者,而最慘烈的這個群體自然我應該是在里面的,怎麽保證自己不死掉,對應的還是那句老話,先活下來,才有機會。
中國二級市場資本市場下有股市,債市,期貨等等品種,每類資金的玩法和理念各異,這其實還是回歸到能力圈的問題。每一類資金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里總能挖掘機會,諸如在大宗玩的好的,做資源類個股可能得心應手,但跨界到其它品種的個股又會是另外一層面貌,做債市的又都是追求穩定收益下的波動,所以理念跨度上還是很大的。包括大家現在可以體會到的,就算做股票,做大藍籌和做創小板個股的資金也都有分歧,不僅僅是估值理念上的,更是持股心態上的。
做藍籌的,習慣了每天那種心電圖的微幅波動,但你如果習慣了那種每天兩三個點上下的幅度的,做這類票就會很心塞,這就是心態上的差異。所以兩者的結合就是預期上的時間長度和高度下的再平衡,再就是各類行業下的機會尋覓。
綜上,在這麽一個自媒體充分探討各種方法方式的當下,每個人的認知和感受以及預期下的差異都會導致不同的持股原則和方法,並不能簡單複制和模仿。如果,你不理解自己的狀態和預期,不做自我剖析,不理解自己資金流的循環狀態,任何盲目的跟風都只能造成短期預期和實操上的矛盾。
先認識自己,再認識市場,我認為是每個在股市里廝混的資金重要一環。
回收資金,適度防禦,來年再戰 路過十八次
來源: http://xueqiu.com/3004708315/32836815
我們總喜歡給這個市場去定義牛市還是熊市,以此來確認行情的高度和熱度。但縱觀目前整個市場估值的狀況以及量能的釋放情況,又多少讓人左右為難。
距離上次系統性回撤後的反彈,這一周可以說行情容易讓人多翻空空翻多的變來變去。消息面和資金面共振的同時,又殺出了很多黑天鵝,對於我持倉而言,確實是這麽一個狀態。這個階段不是人的善變,而是行情博弈的多種可能,剛好在這麽一個臨界點。
因為放眼整個市場,行情又顯得樸素迷離,對於大量資金上依舊停留在創小板的我們,讓我忽然轉向去博藍籌顯然是有點難的,不是說思路上的難,而是整個布局下來後抽身轉向的策略需要過大的調整,所以我的盤算是除了稍微的資金和倉位變更,大體打算是休息到年末再去看市場。
創小板反彈後不會解決個股估值高企的問題,而主板藍籌上漲也沒有實體基本面完全向好的支撐。雖然說股市就是玩預期,但預期的持續性在這個階段誰都無法保證,這個預期來源於實體轉暖的確定性以及資金進場的持續性。這個進場指的是具體個股,大方向上我認為股市依然是目前整個投資領域里最具備吸引力的場所。
就7號的主板藍籌狀況來看,不管是券商還是銀行包括基建,都有各種因素和走勢上的相互博弈。
以中信證券為首的藍籌放出了10年以來的巨量換手,而且是沖高之後再回落,分歧之大。金融類個股的盤中大幅回落,伴隨著創小板的集體跳水,從情緒上對於資金後期的信心是有影響的。而媒體鼓吹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又剛好在墨西哥高鐵項目上遇到黑天鵝(暫且如此說),導致整個基建板塊走出去的市場熱情立馬遞減。
如果下周大量個股下挫跌破前期反彈低點,很可能再次引起市場的籌碼出逃。
大盤前期的增量資金大量消耗在主板上,而創小板大量個股缺乏估值吸引力,這種狀態下,誰都說不好市場會不會再來一次大回撤。雖然個股不能一概而論,但就創小板特別是創業板大量個股大幅爆炒以後存在巨大回落空間的背景下,想一想後脊梁都是涼颼颼的。我既看好政策板塊下的行情效應,又要提防創小板的個股回撤,是不是人格分裂的造型?
市場目前的博弈分歧在於,放量後進來的增量資金往哪里去,這個是下一波行情方向的考究點,我們說看政策,看熱點也就是因為它們就像指揮棒一樣在市場里指引資金的聚焦。
各位需要做的,就是看自己持倉個股回落的空間是否存在,這個存在上的假設就是你做策略的焦點。譬如拿華平股份來說:估值上肯定是存在缺陷了,市值上目前五十多億,相對於大量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概念而言,算不上絕對高估,但也不低。分歧點在哪里呢,我前期分析華平股份的文章提到的:華平股份今年預估的凈利潤應該至少實現28%的增長,方能實現之前股權激勵的要求,也就是說,今年凈利潤至少達到1.3億,對應每股0.4元,對應目前股價PE為45倍,但從最近公司的公告看,這一條顯然是要修正了。公司沒有粉飾業績的打算,就帶來估值上支撐點的下移。所以回落到三四十億這個位置就是概念類支撐點,因為其還有豐富的並購預期,這個市值市場資金就會進場。所以你要自己打算,跌怎麽辦,漲怎麽辦。
因為整個市場創小板概念股漲到現在,風險大過機會。而主板藍籌的持續性沒有保證的前提下,就只能是看主流資金怎麽玩,你要麽跟,要麽看。
系統性風險上其它創小板個股如果普跌,你的策略就要做調整。這就是所謂的動態平衡下的修正,考驗到最後落腳點就是倉位分配。對於小資金而言,你又想博預期,又怕風險,真的不是那麽容易,你一秒就能滿倉,一秒就能清倉的進出自由度而言,怎麽權衡著實除了策略外,更多講究的是運氣了吧。
同樣的,創小板里大量五六十億市值的個股是沒有業績支撐的,我們說市值波動,這個位置基本都算是區間高點,雖然很多股依舊可能有些票有上沖百億的可能,但也同樣有跌個30%~50%的可能,這就是風險和機遇下的市場博弈。
這個階段我就只做兩件事,回收資金,適度防禦。
備考策略就很簡單:
1、持倉個股的殺跌風險評估,能漲自然不用多說,假如跌去30%甚至更多是否有方案,既要考慮漲,又要預防跌,唯一的方式就是倉位和現金流的權衡;
2、繼續看那些二三十億市值或低PE的滯漲股是否可以選出好貨(結合業績預期、政策熱點、題材板塊估值,小資金的優勢是可以適度集中在評估後確定性更好的板塊和熱點,但不建議盲目跟風,怎麽評估,如何評估,就是能力圈的問題);
3、空倉休息,來年再戰。
這一年,哪些股還沒有漲? 路過十八次
來源: http://xueqiu.com/3004708315/32845341
與其不停的喊牛熊,倒不如,拉一拉數據,看看這看似牛氣沖天的行情里,A股所有股票今年至今的狀態如何。
截止11月7日,滬深可交易A股共計2563只,從今年年初1月2日開始至今,在統計的股票里,上漲的2331只,占比90.9%,下跌的233只,占比9.1%。如果從年線看,市場普漲幾乎不用質疑,單純這一項數據足以說明行情轉暖,是不是牛市不用爭議。
從絕對漲幅看,包括新股在內,排名前20的個股如下:

年度漲幅居前的個股集中在新股和次新股以及重組股,今年新上市個股均因為低價發行出現了翻倍漲幅的統計。
撇開今年上市個股統計後看,漲幅前20個股如下:

其中個股所表現出來的上漲原因,除了重組因素外,均表現為政策因素的刺激,其中營口港年度漲幅372%,為目前A股非新股中表現最好的標的。
松遼汽車、南通科技、丹甫股份、閩福發A、科冕木業、成飛集成、華澤鈷鎳、世紀華通、江泉實業、百潤股份等10股均是因為重組因素股價大幅上揚,占其中比例50%;
整個市場漲幅不計今年上市個股達到翻倍的個股有200只,占比8.1%,全部計算的話翻倍以上個股是266只,占比10%,其中漲幅50%~99%有731只,占比28.5%,漲幅0~49.9%的為1333只,占比52.4%(其中漲幅低於10%的230只,10%~19.9%的276只,20%~29.9%的271只,30~39.9的312只,40%~49.9%的244只)。
不可否認的是,結合前期市值估算,大量翻倍股均出現在一二十億至五六十億這個區間,擴散邏輯包括信息化、智能化、機械化、自動化、到物流、電商概念等等,其中最彪悍的便是所有低價低市值股都被冠上了殼股的美妙價值。沒有盈利能力的考究,就只有純純的上漲。
而年初至今表現差強人意,甚至表現為下跌的個股233跌幅排名如下:

在統計的40只個股中,跌幅最大的是大華股份,錄得目前A股年度表現最差個股。而大華股份、福瑞特裝和傑瑞股份卻是前兩年大牛股三傑代表。
不難發現,這些統計數據中的個股,均是之前大牛股的存在,諸如湯臣倍健、雲南白藥、歌爾聲學、德賽電池等等,有些是因為行業發展到瓶頸期,有些則因為經濟轉型過程中受制於行業利空,諸如園林股和裝修裝飾類個股等等,有些則因為行業空間的局限對應市值的修正。所以可以去總結和分析兩個狀態:這些股為什麽表現不好,是什麽原因導致的,這個原因在其它現在漲勢好的個股中是否會出現,以及這些表現不好的個股是否有逆襲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醫藥類個股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兩級現象,在統計的個股中,年度表現下跌的個股在所有統計的醫藥類公司中有21只,占比統計樣本158只中的13.3%,具體如下:

而上漲的個股,漲幅及個股如下:

如果要再次歸結,我真的只能說,目前整個市場所表現出來的特質並不是好公司有好表現,相反,垃圾公司,低價,低市值股一直在用漲勢如虹來“教育”市場。
單純就贏利能力看,醫藥類跌幅一二名的雲南白藥和雙鷺藥業難道是盈利能力歇菜了還是行業衰掉了?所以這樣的表現,只能說是市場偏好上的走勢差異。而我們統計的意義在於,看這些股是否有逆襲或者是否因為市場錯殺下存在撿錢的機會。
所以有時候,看看跌幅狀態去挖一挖窪地,機會就可能誕生了。因為市場正在犯錯,垃圾公司高市盈率,好公司低市盈率的時候,你只要看低市盈率的公司增速和空間是否有修正的預期則可以選出一堆好票來做策略潛伏。因為低市盈率不一定代表機會,但低盈率對應空間增長的預期修正就是機會。
如果,真的要做好下一年規劃,策略上的篩選和估值比較這門功課,還是要做細的。
當持倉市值開始停滯甚至縮水時 路過十八次
來源: http://xueqiu.com/3004708315/33574406
當持倉開始縮水,停滯的時候,大部分人我想心里是極度焦躁和煎熬的,特別是遇到其它股還在漲,自己開始“滿倉踏空”時,這樣的心情會變得非常奇妙。
我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或許對各位的持倉心態有幫助。
在這個市場廝混久了,經歷過各種類型的市場行情,大牛小牛,大熊小熊,來來去去,反反複複。牛市或者牛股沒有走出來之前,都不能被確認,當你開始捶胸頓足的時候,往往是行情已經表現過之後的反應。
所以我從不為沒有預判或者預期過的行情而懊惱,因為未曾預料,又何必徒增煩惱,那不是你的盤中菜,你又沒有月光寶盒,過去的回不去。倘然接受這一點,不正是一種生活常識麽?運用到市場投資亦是如此,總結原因,看好當下,做對未來,才是應對的最好辦法。
遠的不說了,我尤記得當年布局中科金財的時候,從12年開始拿籌碼,在後續整整一年多的時間里,同類型的移動互聯網個股諸如手遊,互聯網服務都漲得風生水起,包括行情蔓延到諸如號百控股、銀之傑這些個股的時候,金財依舊表現得異常瘟弱,而這個階段雖然我一直在博客包括群里強調自己的持倉觀點和未來展望,但依舊難以平息大眾的各種悲觀論調,直到今年,在互聯網金融以及移動支付、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這個浪潮中,其才以大牛股的面貌被市場資金高度追捧,我想除了我們強調的所謂市值體系的波動空間外,撇開資金運作的原因,大體還是因為我們在選股的過程中充分考究了移動互聯,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移動化過程中可選標的的稀缺。而這個背景下的堅守,源於我們對於市值高度的執著,源於我們對股市情緒的理解。但如果你僅僅看某一個階段的上漲和下跌,你不會體會到翻倍,三倍,甚至四五倍的持股收獲。
如果從一個大的層面去理解,任何一只股票在遇到行情主升的時候可能只需要三五天或者三五周就實現了驚人的漲幅,而此前的徘徊和下挫,其實都會讓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恐懼和動搖。因為,你不知道一個行業,一個企業該到底該如何估值,因為你不知道,市場溢價的區間會在什麽時候發生,亦不知道高度可以達到多少。正是因為你不知道,你無從知道,你恐懼了。所以我常說,收獲多少,其實最後是能力圈的問題。
於此,理解市場估值,了解行業空間,或多或少都是你應該去嘗試的功課,而不是看著每天的上影線或者下影線來讓自己煎熬。
包括這兩個月所呈現的主板行情,既然你沒有預期藍籌如此暴漲,又沒有充分評估創小板估值的回撤需求,我想也沒有必要為踏空而焦躁,為市值縮水而苦惱,因為這都是市場的正常波動。而假設你有所預期,合理的配置了倉位,自然會順風順水。
這依舊是你能力圈的反饋,包括很多機構,依舊對多空有嚴重分歧,普通投資者又何必糾結於目前的漲跌呢?更何況,很多習慣了創小板的資金本身並不看好大藍籌的持續上漲,又何必耿耿於懷自己沒有參與到行情呢?
且換個角度思考的時候,當大藍籌都能被資金高高捧起,你有何必擔心自己沒有機會尋找到小而美的公司再去布局?這又回到了對於市場情緒,個股市值區間理解的層面。
股市還會開下去,好機會好公司還會湧現。在某個你熟悉的領域做精做專,不要想抓住每一波機會,機會反倒會自己找上你。
想想大藍籌多少年沒有漲過,你做創小板都兩三倍利潤了,大藍籌漲一倍又如何?這個市場,自開張以來就是漲多了跌,跌多了漲。關鍵還是,你是否尋找到一條適合你挖掘財富的路子並堅持下去,總有花開的一天。
不要為沒有預期過的判斷而煎熬,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沒有準備好,就大度的讓它去吧。
說史141216冬天(四十八) 麥克阿瑟vs杜魯門2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2/16/%E8%AA%AA%E5%8F%B2141216%E5%86%AC%E5%A4%A9%E5%9B%9B%E5%8D%81%E5%85%AB-%E9%BA%A5%E5%85%8B%E9%98%BF%E7%91%9Fvs%E6%9D%9C%E9%AD%AF%E9%96%802/
說史141216
最寒冷的冬天(四十八) 麥克阿瑟vs杜魯門2
蕭律師執筆
到了1951年初,倍感挫折的 麥克阿瑟竟與總統攤牌。***
起初,這是麥克阿瑟的獨腳戲:他一而再、再而三挑戰華盛頓,而後者一直拒絕回應。 於是他變本加厲,近乎挑釁。華盛頓因和麥克阿瑟對抗的代價太大而延遲與他對抗。***
在二戰最激烈的那段歲月,他們找到的不光是天才,還有關於天才的神話。 在這十年間,兩位總統和他們的高級顧問一直忍受著麥克阿瑟的狂妄。為了成全這位將軍對名聲與榮譽的欲望,他們默默吞下苦水。 二戰後,華盛頓已不像以前那麼需要他的才華,但仍沒有回應他的挑釁。 華盛頓付出的代價不僅越來越大,而且隨著老將軍的政治力量愈發強大,整個情勢開始對華府更加不利。 華盛頓已忍無可忍,這個自我神化過程持續得太久了,而主要是以政府的損失為代價。
李奇微的成功使麥克阿瑟拉攏部分參聯會成員的希望破滅了。 在參聯會裡,一向強硬的海軍作戰部長 謝爾曼Forest Sherman上將在美國人是否會被中國人趕出半島這個問題上開始退縮,這就讓麥克阿瑟不得不把矛頭指向總統本人,因為總統「阻撓了他的聖戰」。 如果他無法在韓國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就會設法打倒所有擋路者。
他有意違抗杜魯門十二月六日的政令。 他曾在一次午宴上對朋友說,他已是七十一歲的老人了,不遵守這些廢話般的政令不會有什麼損失。 如果他們想解除他的職務,就請便吧。 布萊爾Clay Blair指出,麥克阿瑟在公開場合抨擊這項政令不下六次,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刁鑽刻薄。 他常飛到韓國前線,然後發表言論,痛罵政府的戰爭政策,這無異打杜魯門耳光。
華盛頓不想與戰區司令起「戰事」,但這場戰事無法避免。在華盛頓開始認真考慮把北京拉到談判桌上時,麥克阿瑟則在嘲笑中國人的失敗和種種缺。 這激怒了總統,因為麥克阿瑟使美國與中國和談更加困難。***
在軍事上,麥克阿瑟開始越來挑剔李奇微的戰略,在公開場合以極端輕蔑的口吻把李奇微的所有成功稱作「手風琴式的戰爭」──在進攻時,聯合國軍隊只前進二、三十哩,一遇到中國人進攻便立刻退回原地。 李奇微聽了以後非常憤怒,也召開記者會,說聯合國軍隊抵達三八線是一次「重大的勝利」, 還補充:「我們不打算征服中國;我們的目標是阻止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在戰場上顯示了強大的力量。如果人數明顯占優的中國人沒有把我們趕下大海,那就等於失敗。」
多年後,麥克阿瑟仍沒有忘記李奇微一語之仇。 在一次接受採訪時,他稱李奇微是自己手下「最差勁的指揮官」。
好戲還在後頭。三月二十日,麥克阿瑟收到華盛頓發來的兩封機密電報,指出:「目前是與中國展開實質性和談的最佳時機」。 由於李奇微的勝利,聯合國軍隊在戰場上已取得主動,因此目前存在著談判的機會,最後使雙方穩定在半島三十八度緯線上,以結束這場雙方都不希望打的戰爭。
對麥克阿瑟來說,停下來意味著他的失敗。*** 在得知華盛頓準備和談時,他便蓄意破壞華盛頓的和平努力。 三月二十四日,他再臨南韓,發布了一篇惡毒貶低中國軍事領導人的聲明。 這是對北京和華盛頓的直接攻擊,使和平之路就此中斷,也錯過了和談的最佳時機。 這是對杜魯門言論限制令的「極大蔑視和公開挑釁」(布萊爾語)。
這篇聲明到達華盛頓時,杜魯門正和 艾奇遜Dean Acheson(國務卿)、洛威特(國防部二號人物)和勒斯克Dean Rust在開會。 他們看了麥克阿瑟的聲明後都面色發青。 艾奇遜稱這篇聲明是「重大的蓄意破壞行動」。 這篇聲明把總統與將軍的對抗推上了一個新的層次,也由此引出到底誰是總司令的問題。***
第二天。杜魯門召開高層會議,暫時擱置和談建議。現在問題不是要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而是什麼時候解除。*** 洛威特主將立刻執行。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則擔心整個國家的情緒和麥克阿瑟的巨大聲望,罷免他可能使國會更難批準軍事預算。 艾其遜擔心參聯會會否有不同意見,這會更鞏固麥克阿瑟的地位,讓他更肆無忌憚。 但杜魯門毫無疑問已下定決心,只待最佳時機。
時機來了。 差不多在杜魯門有此想法同時,麥克阿瑟接到共和黨員 馬丁Joe Martin的來信。 作為蔣介石之積極支持者和「院外援華集團」的重要成員,馬丁非常贊同麥克阿瑟的亞洲戰略,尤其是支持蔣介石和中國大陸再打一仗,開闢亞洲第二戰線。*** 他在信中寫道:「你的崇拜者不計其數,你的指揮已經贏得無限的尊重。」他還希望麥克阿瑟做出私下或公開的回覆。
麥克阿瑟回信表示同意馬丁的話,並在信中說: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你所提到的『使用蔣介石的部隊』一事既合邏輯,又符合傳統」。他後來還大發麥式牢騷:「我們在歐洲駐紮了太多部隊和外交官。如果我們在亞洲戰場上輸給共產黨,那麼歐洲也無法倖存。 如果我們獲勝,那麼歐洲就能繼續享受自由和安全。正如你所說的,我們必須獲勝。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二十八歲王景弘打造柯P野生官網 吸納資訊大軍 放牛班小子用鍵盤打贏不可能的一仗
2014-12-15 TWM
|
|
若說柯P核心幕僚林錦昌是為柯文哲出謀獻策的諸葛亮,那麼精準執行每一個網路策略的王景弘,就像是三國裡的趙雲。今年二十八歲,大學都沒畢業的王景弘,是如何在這場高張力選戰裡,扮演送柯P進北市府的關鍵小螺絲? 撰文‧何佩珊 「這是一場網路主導的選戰。」在發表勝選感言時,新科台北市長柯文哲如此說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柯文哲陣營中,讓網路戰略得以一一順利執行的那顆關鍵螺絲釘,是一位年僅二十八歲的年輕人──王景弘。 舉凡柯文哲官方網站、線上募款的大小專案,就連在網路圈打出開放口號的野生官網等,「幾乎都是他(指王景弘)一個人做的。」柯文哲選舉團隊文宣部人員張少濂說。 沒念完大學的漁村囝仔 用二十萬搏ㄧ次讓台灣更好相較於王景弘這個有點陌生的名字,「TonyQ」這個網路代號更為眾人所知。而這樣一位活躍於資訊圈的網路名人,其實從小是在嘉義縣東石鄉的小漁村長大,十八歲以前沒到過大都市,中學時代一再轉學,一路從資優班念到放牛班,後來考上元智大學資管系,也只念到大三就休學。 接受採訪當天,王景弘穿著格子襯衫搭配休閒褲和涼鞋,和宿舍剛睡醒的大學生沒什麼兩樣。看起來,王景弘不折不扣是鄉民口中的「魯蛇」(loser)。 但與多數人不同的是,因為大二那年家中經濟忽然出狀況,王景弘被迫提早經濟獨立。形容自己瘦弱到連去超商應徵都會被拒絕的王景弘知道,他只能用僅有的資訊技能接案養活自己。 而對於一個曾經覺得「快要活不下去」、時常得借錢度日的窮學生,好不容易熬到一份正職工作,為自己拚出百萬元年薪,卻選擇在今年五月辭去工作,一古腦兒地投入選戰,而且,他選擇的還是當時看來勝率不高的陣營。 「我那時準備了二十萬元現金,辭掉工作,打算接下來半年就靠這筆錢過活。」說起這項破釜沉舟的選擇,王景弘眼神很堅定,「因為我相信,資訊人是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的。」曾經,王景弘和一般上班族沒兩樣,沉浸於自己熟知的資訊圈,政治,在當時還離他很遙遠。然而,三一八學運讓他驚覺,政府與人民的關係緊繃,幾乎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王景弘說,他不在意政府崩潰,但不希望台灣就這樣走進死胡同。他覺得自己有必要跳出來參與改變,也相信資訊人有能力解決問題。 今年五月加入柯P團隊時,陣營裡只有一位即將去服替代役的工程師。當時柯辦即將召開海選記者會,網站卻只做了一半,政治獻金專案也有些狀況,這些都是王景弘一進去就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我們擬定的選戰策略無法在第一時間推出,效果勢必會大打折扣。」柯文哲選舉辦公室文宣部主任李厚慶談起王景弘的效率,只有「兵貴神速」四個字可以形容。 就拿柯文哲推出的「台北調」專輯募款網站為例,一開始內部討論時,只拋出幾個大方向,諸如希望可以開放民眾來投稿歌曲、要讓這些歌曲可以線上收聽,並且開放民眾投票,但對於要怎麼做,卻沒有任何細節。 可以想像,一個網站從無到有,包括資料處理、後端伺服器架設、網頁設計等,其實需要四至五人分工,一般快則一個月、慢則二到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得出來。但王景弘全力投入的態度,讓張少濂看傻了眼,「他幾乎是四十八小時不眠不休做出來的。」李厚慶也說,「我們其他人還可以輪班,但他幾乎都是一個人全時工作。」類似的故事,在這場市長選戰不停地上演。 像是柯文哲的官方網站,從開始規畫到預定召開官網上線記者會,時間只有不到一周,但王景弘二話不說就接下任務,直到記者會召開前半小時完成目標。 設計政策小工具 打破常人與政治、資訊隔閡而且不只是快,熟識王景弘多年的友人一律優共同創辦人Ryan Wu說:「就算是三更半夜的網友建議,他也一樣重視。」他讓外界明顯感受到柯陣營團隊的用心。王景弘憑著專業與熱情,大大壓縮工作時間,深受李厚慶肯定,「他絕對可以說是這次選戰很關鍵的角色。」真正引爆資訊人認同的,是王景弘與Unfold創辦人吳逸文共同發起的野生官網。野生官網主打開放的概念,他們將官方新聞、影音、照片API︵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對外開放,讓所有設計師、工程師,甚至是一般人都可以來發揮創意,像是有網友就利用開放的相簿資料,開發「柯P明信片」,或是利用開放的政策內容,設計成只要點到關鍵字,就能看到柯文哲相關政策的小工具,在無形間打破了一般人與政治和資訊之間的隔閡,讓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 「我們讓資訊人知道,你們重視的價值(指開放),我們這裡也有,我們是站在同一陣線的。」王景弘說。 轉貼效應驚人 多層次網路戰略立下功勞 不過吳逸文坦言,「一開始也曾擔心大家會對『開放』這個議題冷感?」但結果證明是多慮了。 王景弘認為,多數人都低估了資訊人對台北市的影響力。有些人認為,野生官網了不起可以打動幾千名工程師,在上百萬的選票中,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但他知道實際數量遠勝於此。 王景弘記得,當時就連平日鮮少對政治表態的資訊圈朋友,也都紛紛在臉書上分享了野生官網的消息,而這些資訊人在團體中又經常扮演意見領袖的角色,透過他們的轉貼訊息,散播給更多人,影響的是背後數千、數萬名的追蹤者,效果十分驚人。 一個專案接著一個專案而來,王景弘在選舉過程中,卻從未主動向朋友求助過,原因無他,「牽涉到政治,如果我主動找人來幫忙,就好像要他出櫃一樣。」他不願意因此造成朋友的困擾。 但每當他做完一個成果,就會丟到臉書上,如果朋友願意聲援就幫他轉載,願意幫忙就與他聯絡。誰能想得到,一場被號稱以資訊戰勝的市長選戰,背後是這樣的運作方式。 柯文哲能打贏這場選戰,資訊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覷,但王景弘不居功,他感謝柯陣營對專業的尊重,也認為柯文哲官方臉書經營才是這次選戰最重要的核心,而官方網站、野生官網都只是周邊戰線的補齊。但他也相信,就是這樣多層次的網路戰略,才能為柯文哲塑造出完整且堅實的人格。如果沒有在網路上下工夫,他相信大眾對柯文哲的印象很容易流於表層,輕易就會被流言蜚語給擊垮。 選舉結束前,王景弘就曾這麼對外說過,「就算這次選輸,我也沒有遺憾。」因為他以一個資訊人的身分參與了這場選舉,讓政治人物意識到資訊人的存在,也讓外界看到資訊人的熱情,他相信已經成功立下了典範。 選舉結束,一切回歸平靜,王景弘選擇放自己兩周大假,然後就像柯文哲說的,「我們開始工作!」著手找新工作的王景弘,生活將重新回到常軌,但不變的仍是那股初衷:用資訊人的力量,讓台灣更好! 王景弘 出生:1986年 現職:JavaScript.tw社群創辦者經歷:5945呼叫師傅、威聯通、 普奇科技 學歷: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系肄業王景弘助攻, 網路專案成績亮眼 「台北調」線上募款專案 2天完成官網;82首歌投稿;逾4萬人投票;1個月完成專輯。 「翻白眼吧!溫蒂妮小姐桌遊」 線上募款專案 1周出貨超過4000份。 柯文哲官網 1周內完成;同時在線人數最高突破2000人,1天達24萬人。 野生官網 衍生出「與柯P合照」、「大字版官網」、「柯P滑出來對你說政見」、「柯文哲明信片服務」、「柯P語錄」、「柯P挑戰小遊戲」等二十多種野生官網和工具;開辦實體的野生官網工作營。 |
14年跌宕起伏,15年雲淡風輕 路過十八次
來源: http://xueqiu.com/3004708315/34364797
匆忙間看了下今天A股的收盤,面對百股跌停的慘狀,我還是想簡單闡述下此刻我的想法。
如果僅僅只是從政治嗅覺的角度看,證監會查18股操縱案是引發今日個股大面積跌停的導火索,除了醞釀已久的所謂二八情緒和主板低價低PE的吸金因素外,資金對於創小板高估狀態的共識也是普遍的。
誠然,一直沈浸在所謂成長股投機和投資的挖掘領域里,此刻如果僅僅只是從抓行情的角度而言,我們十一十二月可以說收獲了了。從十月份最後一波低市值殼股演變成後來低PE低價個股在政策引導下的炒作熱情,其實真的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和認知。包括我多次在內部策略研討會上對於行情的定調,也是以回撤,避險的角度來闡述歲末年初的資金狀態,而主板行情所引發的巨量成交額,又實打實的讓我頗感意外和震撼。
行情總是來得太突然,是我太老而不思變?還是真的這個市場本身就是難以預測,這是一個問題。
回到自己的資金布局,我倒不會為沒有抓住主板行情而憂郁,僅僅配置了不足10%的倉位在中信證券,中石化這類股,只是淺嘗輒止的為了國企改革和所謂的券商牛市。
大部分資金依舊搭載在醫藥醫療以及TMT個股的配置上,於此,在這個猛跌的當下,新舊年的交替之際,很多個股價格都回到了建倉價格附近,於此這個時候我想用組合來跟蹤15年的收益應該更有意義。
由於很多持倉個股其實已經是盈利倉持股,所以組合上並不在羅列那些依舊持倉但成本為負的個股,諸如恩華藥業、譽衡藥業、雙城、冠昊生物等品種,只有新增配置才視為新倉,組合中的比例由於倉位動態和統計並不反映全部持倉上,只能是預期比例,於此並不代表最終結果。僅僅作為跟蹤上的參考,用單獨的組合來跟蹤,也便於觀察個板塊的狀態。
在醫藥醫療里,海正藥業和ST生化的依舊沒有騰挪出任何資金,所有倉位依舊體現在成本持股,年末的時候回補了泰格醫藥、雙鷺藥業,視為新倉,在之前標的組合中用尚榮醫療騰換了國投中魯,看中的依舊是醫療工程建設和醫療信息建設的長期價值。而新開源作為基因類概念股的新品,市值空間和行業空間已然有套利和成長價值。
TMT加大了換倉和個股調整,之前所有盈利品種諸如中科金財年已經逐步清倉,神州信息也會全換,千方科技和金亞科技也會調出,而重點領域主要集中在預期也業務模式更確定的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垂直電商,O2O、行業信息化、電子新品等領域,諸如、石基信息、華平股份、青島金王、東方創業、邦訊技術、中科曙光、中海達、蘇大維格等;
在機器人領域和工業現代化這個國家重點扶持和工業方向領域的個股中,我們依舊持有松德股份和新時達‘以及均勝電子和中國汽研;
而過往傳統大消費領域個股的持倉,依舊組合獐子島、中葡股份和搜於特;
國企改革里我們依舊保留中國石化,煙臺萬潤、中鎢高新;
其它綜合主要體現為非上述板塊的題材重組,以及新能源領域,諸如中環股份、賽為智能、道明光學、堅瑞消防、萬潤科技等。
由於個股預期上的操作並不能實時反饋,所以個股的變化也無法完全體現在組合里,各種情況我們後續遇到具體情況再分析。
股市遇到逆境,都是正常波動的體現,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和執著,只要方向對了,多堅持一陣,很快就會有陽光。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