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月盈利900萬到虧損 一汽車經銷商逃離車行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02803.html

中國汽車圈混了多年的劉洪磊,曾經在河南、遼寧擔任過某經銷商集團旗下4S店總經理長達七年。不過,他現已離開汽車行業。

「2004年我進入這一行,那幾年真是暴利的時代,汽車根本不愁賣,我們當時業績最好時一個月能盈利900萬左右。」劉洪磊回憶道。

當時,最暢銷的要數廣本雅閣,一度要加價兩三萬才能提到現車。作為第一個將4S店概念引入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廣本經銷商著實海賺了一筆,即便到了2006年,一輛雅閣的單車利潤仍然達到2萬元,一家廣本4S店每年淨利潤幾千萬元不成問題。

廣本當年建店收回本錢的例子太有誘惑力了,一下湧進來不少投資者。市場容量不斷擴大,但參與者的加入速度明顯快於前者,直接的後果便是激烈的競爭之下,各方的利潤空間逐漸攤薄。

以北京市場為例,根據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的數據,2008年北京共銷售乘用車50萬輛左右,當時有汽車經銷商350家,盈利情況均十分樂觀,但到了2012年,受限購政策影響,車市總體銷量預計可達50萬輛,但此時經銷商數量已經達到650家,盈利情況可想而知。

「4S店模式的頂峰期已經過了,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和利息成本逐年上升,4S店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攤平成本,幾乎沒法生存。」劉洪磊直言。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他在遼寧負責一家東風標緻4S店,為了完成銷售任務,一輛307利潤只有3000元,「即便那樣,已經很知足了。」

劉洪磊坦言,十年前投資一家4S店穩賺不賠,當年就能盈利,但現在建新店,五六年能收回投資就不錯了。

他的理由是,在汽車這個行業,汽車製造商佔絕對的優勢地位,話語權很大,比如4S店的面積大小、店面設計、維修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等等都有嚴格限制,甚至比在國外苛刻很多,這就增加了經銷商的資金壓力。

他透露,現在新建一家豪華車品牌4S店,僅建築造價就在2000萬~5000萬不等,再加上訂車、提車的流動資金,一家豪華車品牌4S店的起始成本普遍需要上億元,比2005年幾乎翻番。

另外,充分競爭環境下的汽車行業越來越像家電行業,價格戰成了家常便飯。劉洪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店平均月銷量200輛,每輛平均售價15萬元,那麼當庫存係數達到2時,這個店就需要佔用200×2×15萬=6000萬元的流動資金。「如果趕上銀行緊縮貸款,單體店資金鏈很容易斷裂。」

劉洪磊慶幸自己在2010年「逃」出了汽車零售這個行業。「不要看一輛車賣出去是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更高,除去各項成本,幾乎虧錢。」他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