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經濟無“硬著陸”風險 人民幣獲反彈動力盤中跳漲

今日(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6.7%,與第一季增速相同,略高於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6.6%增長速度。

“從近期發布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這是非常重要的。”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錢軍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國內經濟穩步增長對於人民幣匯率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美國加息可能性的減小,對我國維持匯率穩定也有積極意義。

但錢軍認為,未來對匯率調控仍需保持謹慎,人民幣兌美元可以緩步貶值,但前提是內外匯率市場穩定,即國內人民幣對美元,以及香港的離岸市場。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略有貶值,雙向波動會更加明顯,維持年底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6.70的預測不變。

人民幣逐漸收複跌勢

今日上午10時,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406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7%,二季度增長6.7%。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備受矚目二季度經濟數據最終以超預期的表現令市場為之一振。與此同時,此前因英國退歐導致全球市場波動而出現一定幅度貶值的人民幣匯率也在逐漸擺脫跌勢。

目前,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經連續第三天上調。今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6805,較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6846上調41個基點。中間價公布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小幅上漲。

14日夜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幅一度明顯擴大,接近收盤時出現小幅回落,夜盤交易結束時收報6.6890,微跌0.01%。昨日在岸人民幣全天成交量小幅上升至259.2億美元。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CNH)則繼續守在6.70一線下方,這一水平也被業內普遍認為是近期的短期支撐。

值得註意的是,今日接近16:30收盤時,在岸與離岸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然出現跳漲,漲幅繼續擴大。

16:00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由6.6835快速上升至6.6798,使得盤中漲幅擴大至0.11%,較上日收盤上漲78個基點。截至本報記者發稿時,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上漲仍在繼續。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

離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CNH)也在同一時點出現明顯上漲,目前觸及日內最高點6.6860,漲勢仍在繼續。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周浩分析稱,央行近期似乎有出手幹預限制人民幣對美元的漲幅。他預計,盡管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今年迄今已貶值6.5%,但在穩健的外部需求缺位的情況下,出口不太可能出現實質性的回升。

展望下半年,今日公布的二季度經濟增速數據無疑提供了良好的參考指標。

姚少華認為,下半年,受部分行業去產能、房地產去庫存、非金融企業去杠桿以及私人投資意欲不振影響,經濟放緩的壓力仍然較大,但相信國內經濟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及偏松的貨幣政策奏效下將保持平穩增長。

此外,雖然英國脫歐為歐洲經濟帶來沖擊,但有見於美國經濟持續複蘇、歐元區及日本量化寬松及負利率政策漸見成效、以及人民幣貶值效應逐步顯現,恒生銀行預料在外需方面,下半年貿易盈余將繼續保持高位。

“預期下半年經濟增長 6.7%,2016年整年而言,維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6.7% 的預測不變。“貨幣政策方面,鑒於通脹壓力溫和,加上經濟放緩壓力仍大,姚少華預計,央行將繼續放松貨幣政策穩定增長,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2次以及降息1次。

中國仍是全球經濟“穩定器”

“中國不會硬著陸的消息應該是全世界聽到的最好消息。”在錢軍看來,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對穩定世界經濟非常關鍵。

眼下,美國經濟雖然持續複蘇,但仍較為脆弱,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預期也在逐漸走低。同時,英國“退歐”最終只是一個國家的特例還是會引發一連串其他國家相似事件,這樣的不確定性以及影響預計會持續下去。

今日,渣打銀行在最新發布的2016年下半年全球市場展望中提出,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對於

渴望尋找價值投資的投資者而言,挑戰性越來越大。

回顧2015 年,幾乎所有的資產類別表現都差強人意,而到了2016 上半年,去年表現強於大勢的資產,如發達市場股票等,表現落後新興市場股票、債券和商品。

對於下半年的資產類別,渣打銀行對於股市變得更為謹慎。由於當前環境已日趨不確定,英國公投退歐令情況更加惡劣。該行預計,未來幾個月股市可能出現劇烈波動,因此對於股票市場總體傾向“以審慎為上,哪怕矯枉過正”。渣打建議偏重發達市場多於新興市場,亦偏重防守性板塊多於周期股。

債券仍是目前諸多金融機構首推的投資類別之一。在今日不確定性日增的環境下,渣打繼續預期債券可帶來正的絕對回報,而且可提供優於股票及商品的風險回報組合。 “以高評級債券及較高收益債券建立一個平衡的配置,既可對沖波動性,又可作為回報來源,這一點從最近英國脫歐公投後以及今年初大跌市時的情況就可以得到證明。”

對於近日備受投資者的追捧的“黃金熱”,渣打預計未來黃金及石油的表現將優於其他大宗商品,因為影響大宗商品市場表現的主要因素——產能過剩、美元走強等已有所減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54

美、日貨幣政策偃旗息鼓 人民幣回升動力十足

剛剛過去的一周,在美聯儲與日本央行利率決議的輪番“轟炸”下,人民幣匯率不貶反升,進一步遠離此前市場預期的6.70心理關口。

美聯儲7月利率決議再次按兵不動,7月29日最新公布的二季度GDP遠不及預期,令市場對美國年內加息預期繼續下降;日本央行意外選擇暫緩寬松步伐,令市場大失所望。不利因素導致美元指數大跌,離岸人民幣獲得上漲動力單日漲幅超300個基點。與此同時,隨著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日期的臨近,市場對於人民幣長期需求的增加也有利於人民幣匯率企穩回升。

法國巴黎銀行大中華區環球市場部主管賴長庚(CG Lai)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人民幣正成為全球投資貨幣,令投資者感到十分興奮,人民幣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一起納入SDR貨幣籃子,這將更加鞏固其作為全球投資貨幣的地位。

美、日政策助推人民幣回升

上周,全球主要央行輪番登場,被市場寄予厚望。然而在外部環境風雲變幻、“黑天鵝”事件時有發生的情況下,各國央行變得更加小心翼翼,不敢輕舉妄動。

7月27日,美聯儲7月FOMC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但美聯儲在聲明中透露出偏鷹派預期,令市場重燃美聯儲年內加息可能。

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威脅美國經濟的風險因素正在減小,勞動力市場有所好轉,這意味著美聯儲認為形勢在朝著有利於加息的方向轉變。”此言一出,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美聯儲加息大門再次打開,最早或將於9月加息。

7月22日,美元指數曾創下今年3月1日以來新高,報97.5761,大漲0.42%。正當市場認為美元指數將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升高再走出一輪上漲勢頭時,7月29日公布的美國GDP數據澆滅了這種可能。

美國商務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二季度GDP年化環比初值增速1.2%,遠不及預期的2.5%。

美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也從此前的1.1%下調至0.8%。這意味著美國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經濟增幅低於2%。

低迷的經濟增速使得美聯儲能否在今年年底前加息再次打上問號。彭博調查顯示,市場對於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已從上周的50%下降為36%。

數據分析公司HIS Markit分析師克里斯(Chris Williamson)認為,第二季度美國經濟繼續走軟無疑會讓政策制定者保持謹慎的態度,這無疑將大幅降低今年年底前加息的概率。

受此影響,美元指數立即掉頭直下,上周成為近兩個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截至7月29日收盤,美元指數報95.5532,下跌1.17%。

值得註意的是,有分析認為,美元的大幅走低或許受到日本央行政策的疊加影響。

7月29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維持政策利率-0.1%不變,同時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目標80萬億日元,唯一有所變化的是日本央行將ETF年度購買規模從此前的3.3萬億日元擴大至6萬億日元。

這令此前期待日本央行將再次祭出寬松政策的投資者大失所望。對此,日本央行給出的理由是,在英國意外脫歐以及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海外經濟體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同時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局面也在持續。

寬松預期落空,導致日元快速上漲,與此同時美元指數走低,導致7月29日美元對日元跌幅擴大至2.56%,刷新兩周新低102.54。

在GDP數據顯示出美國經濟依然疲弱,以及日本央行進一步寬松顧慮增多的影響下,人民幣出現明顯回升。

截至7月29日夜盤收盤, 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收報6.6309 ,創6月28日以來新高。盤中一度升至6.6298,日內大幅上升303個基點,幅度為0.45%。

(CNH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

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也出現明顯漲勢,7月29日盤中最高升至6.6321,成功獲得連續四日回升,創下6月24日以來新高。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走勢)

長期需求推動匯率企穩

事實上,自7月19日以來,人民幣匯率已經逐漸擺脫此前的連續走低壓力,重新獲得上漲動力。

上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稱,人民幣幣值大致符合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有業內人士認為,結合國際國內的經濟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本輪調整或已經到位。從中期看,人民幣匯率將在現有的基礎上小幅波動,大致維持穩定。

花旗零售銀行研究與投資策略主管唐君豪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不能忽略人民幣匯率仍面臨的貶值壓力。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資金流入安全資產或導致美元指數回升。同時,歐元和英鎊占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權重達22%,這兩種貨幣的波動和弱勢或推動人民幣籃子的波動性。

但唐君豪強調,未來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增加,是匯率的有序調整,從貿易盈余和外匯儲備的角度來看,人民幣一次性貶值的概率很低。此外,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與人民幣即期匯率走勢更加趨於一致。

值得註意的是,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我國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給外國投資者參與,或可以擺脫外部市場對於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

賴長庚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人民幣在今年10月1日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國際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債券市場作為全球收益率最高的債市之一,人們投資中國債券更多的是看重其價值,而不會擔心匯率波動。

“在未完全放開資本管制的情況下,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一大重要舉措。進入這一活躍市場的海外投資者可充分利用中國的投資機會。” 賴長庚說道。

法國巴黎銀行在近日發布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白皮書中寫到,目前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大約為7萬億美元,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自2002年以來,中國債券余額一直以21%的複合年增長率不斷增長。其中,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占此類債券的大頭,約為總市值的90%,其余10%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45

信貸連續四季度收緊 美國經濟前進動力缺失

信貸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有了貸款,個人就可以買房,企業就可以建造廠房、雇傭工人,開發商就可以規劃並動工住宅、商用和零售物業。所以,如果信貸的“水龍頭”被擰緊,美國經濟的大轉盤轉動起來就將異常費力。

而據8月1日發布的《2016高級信貸員意見調查報告》(2016 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on Bank Lending Practices),這正是美國眼下正在發生的情況。

這份由美聯儲展開的調查以71家美國本土銀行和23家外國銀行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的信貸員為對象,就後者的工作詢問了多個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你們是否正在收緊放貸標準?企業和消費者獲得貸款是否變得更難了?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想要獲得商業和工業貸款(C&I)的企業來說,標準變得更高了。C&I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貸款類目,涵蓋了從購買大型設備到擴張至新目標市場的幾乎所有貸款。

“各家銀行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提高了C&I貸款標準,不過,從最新調查結果來看,本季度的收緊程度不及上季度。”摩根大通經濟學家丹尼爾·希爾弗(Daniel Silver)在一份研究簡報中寫道。

據該報告,有8.5%的信貸員表示,中大型企業的放貸標準更加嚴格了。上季度這一數字為11.6%,但去年同期該數字為-7%。

小企業方面,7.1%的信貸員報告了更嚴格的放貸標準,較上季度的5.8%有所上升;去年同期該數字為-6%。

灰色柱:經濟蕭條| 深藍色線:中大型企業 | 淺藍色線:小型企業 | 紅色線:C&I 銀行貸款同比變化

2016年第二季度,企業貸款方面,銀行提高了C&I和商業房地產貸款(CRE)的標準。對C&I貸款的需求基本沒有變化,但CRE貸款需求在第二季度有所增加。家庭貸款方面,住宅房地產(RRE)按揭貸款標準基本沒有變化,僅有少部分銀行提高了對次級抵押貸款的標準。第二季度,大部分RRE貸款的需求均出現了增加。此外,各家銀行表示,消費者貸款的放貸標準變化不已,但所有消費者貸款品種的需求均出現了增長。

美聯儲還調查了各家銀行提高或放松放貸標準的原因。過去一年,放貸標準放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經濟大環境獲得改善,以及來自銀行及非銀行放貸部門的競爭。不過,過去3個季度中,導致標準放松的唯一因素是“更為激烈的競爭”,而提高的原因則更多樣化了。

“報告最近3個月C&I貸款條件收緊的受訪者中,大部分都認為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經濟前景更加不利或更加不確定、行業特定問題惡化、對風險的容忍度降低等。”美聯儲在該報告的新聞稿中如是表示。

此外,商業房地產貸款放貸標準出現收緊,消費者貸款放貸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緊,但房屋按揭貸款標準仍在放松。

巴克萊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加蓬(Michael Gapen)表示,逐步收緊的信貸市場表明,經濟正在放緩,前景更加不確定,但這並不是會突然發生的災難。“總的來說,第二季度授信和需求變化和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即美國經濟正處於經濟周期的後階段。不過,即便如此,我們認為,沒有太多證據表明信貸收縮將導致近期出現更廣泛的經濟低迷。”加蓬在一份發送給客戶的簡報中寫道。

而Bespoke投資集團的分析師認為,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該報告表明對貸款的需求依然較為強勁:“這份報告表明,本季度信貸表現比之前的調查結果要樂觀得多。信貸員報告C&I貸款需求出現大幅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521

【獨家】專訪達拉斯聯儲主席:聚焦中性利率 加息動力與空間雙降

當前,市場對陰晴不定的美國經濟數據和加息前景極度迷茫——美國5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暴跌至3.8萬,震驚全球;6月非農就業人口又大增28.7萬,創8個月來新高;美國二季度GDP僅有1.2%,不及預期2.6%的一半,其中消費需求又成了增長亮點。

對此,市場不禁疑惑:究竟要如何解讀劇烈波動、甚至相互矛盾的經濟數據?我又應該用什麽來做加息與否的依據?

8月4日,美聯儲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卡普蘭(Robert Steven Kaplan)來到上海,並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他將在同日晚間在上海紐約大學發表題為“經濟條件與貨幣政策作用”的演講。卡普蘭於去年10月正式加入達拉斯聯儲,並在哈佛商學院任職長達十年,在加入哈佛前,卡普蘭曾任高盛集團副主席,供職22年,主要負責投資銀行業務。

看實時數據 更看長期趨勢

歷來美聯儲官員分為“鴿派”和“鷹派”,但由於任職不久,市場似乎看不出卡普蘭的立場。

“無論是‘鴿派’還是‘鷹派’,似乎都不能很好反應我的立場,我更傾向於稱自己為‘中立派’。”卡普蘭笑稱。

他強調,近幾個月的美國數據劇烈波動。那麽對“基於數據”來進行決策的美聯儲而言,這些互相矛盾的數據會否造成影響?卡普蘭對記者指出,“近期的經濟數據夾雜著‘噪音’,因此我在看實時數據的同時,也會試圖以更全局性的視野來看待美國經濟,要看更長期的趨勢。”

他稱,例如人口老齡化趨勢,全球債務對GDP的占比持續上升,全球一體化也意味著,如果全球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世界各國都會被影響;此外,新興的顛覆性創新力量不斷崛起,新模式、新科技都沖擊著各個行業的運作模式和議價能力。

因此,卡普蘭認為,即使短期經濟數據偶爾閃現積極向好,但“總體來看,上述趨勢會使得全球增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放緩。對於美聯儲而言,我們的政策回旋空間(加息空間)也很小,必須要更加謹慎。”

他也坦言,未來的經濟數據波動會更為劇烈,更令人迷惑,“這也意味著我們只能耐心等候加息時機的成熟。”

應對溝通挑戰 強調中性利率

此前,由於突如其來的“811匯改”所產生的人民幣波動震驚全球,因此IMF也呼籲中國央行加強與市場的溝通。然而當前,美聯儲的溝通任務絲毫不比中國央行輕松。

根據當前美聯儲的官方預測,未來幾年利率水平會逐步正常化,且預計2016年加息1-2次;然而,根據市場的預期,各界都認為美聯儲甚至到2017年也很難加息。究竟是什麽造成了這種“預期鴻溝”?

“美聯儲的確面臨重大的溝通挑戰。美聯儲會對經濟走勢作出預測,即SEP(summary of economic projection),並會附上點陣圖(17個點代表了FOMC委員對於利率走勢的預測),這是一個對於未來2-3年經濟發展的預測。但問題在於,經濟情況不斷發生變化,這一情況其實從2012年便出現了,即現實和預測悖離,使得美聯儲面臨溝通挑戰。”卡普蘭稱。

他呼籲,當前更應該關註的不是短期經濟數據,而是“中性利率” ,亦稱為“自然利率”。

之所以此前要加息,是因為美聯儲希望聯邦基金利率最終升至與美國經濟穩健增長、實現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兩大政策目標相符的水平。這樣的利率水平既不會對經濟產生刺激作用,也不會抑制經濟增長,而是保持恰到好處的中性。美聯儲官員稱之為 “長期中性利率”。

然而,今年3月,美聯儲將長期中性利率預測下調至3.25%,15日公布的最新預測將其進一步下調至3%,大幅低於2012年初預測的4.25%。

一般而言,中性利率水平反應的是通脹預期和經濟前景,卡普蘭的上述看法令加息和美國經濟前景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美聯儲主席耶倫此前也表示,受生產率增長放緩、人口老齡化等更長久性因素影響,近年來美國的中性利率水平已經下降。簡言之,這也意味著,美聯儲需要加息的空間和動力都大大減小。這也說明了,為何在去年12月首次加息後,原本預計今年加息1-2次的美聯儲直到現在也沒有采取行動。

“盡管美國的就業市場、通脹數據都在取得一定進展,但這些進展都是漸進的,而且我認為貨幣政策事實上並沒有那麽寬松,因為中性利率和當前的利率差距並沒有很大,於是我們收緊貨幣政策的過程將十分謹慎,當前的低增速環境也需要謹慎。”卡普蘭對記者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61

期貨市場開盤:動力煤領漲白銀領跌

期貨市場開盤,動力煤漲逾1%,鐵礦石、焦炭、熱卷、小幅上漲;白銀跌1.12%,黃金跌0.54%,滬銅、滬鋁、滬鋅、滬鎳小幅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75

收盤分析丨兩關鍵因素壓制A股上攻動力 次新股走強暗藏玄機

周三兩市基本維持弱勢震蕩格局,早盤供給側改革板塊發力,上演“煤飛色舞”行情,帶動大盤上攻翻紅,創業板則在題材股的帶動下沖高後回落;午後煤炭、有色等板塊漲幅有所收窄,深港通概念一度走高,黃金、次新股等相繼表現,但受地產、石墨烯、滬企改革等拖累,最終三大股指均以綠盤報收。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18.75點,下跌6.93點,跌幅0.23%,成交額1,845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11.16點,下跌53.62點,跌幅0.51%,成交額2,839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37點,下跌17.51點,跌幅0.81%,成交額747億元。

盤面上看,今日“債轉股”利好消息的推動,煤炭漲幅一度逾3%,另外,鋼鐵、有色金屬等供給側改革板塊漲幅居前,黃金板塊午後發力,領漲所有行業板塊。而房地產板塊經過六個交易日的大漲後表現低迷,跌幅逾1%。概念板塊方面,石墨烯板塊經過連日大漲後今日出現回調,而次新股、量子通信、超導等板塊則繼續發力,挑戰前期高點。

熱點板塊:

早盤煤炭鋼鐵延續昨日強勢,煤炭板塊再度領漲,盤中山西焦化(600740)、大同煤業(601001)封上漲停,陜西黑貓(601015)、兗州煤業(600188)、開灤股份(600997)等跟隨大漲;鋼鐵方面華菱鋼鐵(000932)早盤直奔漲停實現三連板,三鋼閩光(002110)、河鋼股份(000709)、*ST韶鋼(000717)、新鋼股份(600782)等表現強勢;受商品期貨資源品持續上漲影響,有色金屬早盤也表現強勢,焦作萬方(000612)率先封上漲停,中色股份(000758)、羅平鋅電(002114)、馳宏鋅鍺(600497)等表現不俗;早盤市場行情主要圍繞資源品漲價展開,臨近午間隨之商品期貨的快速回落而有所回調。午後次新股板塊表現搶眼成市場亮點,洪匯新材(002802)、新宏泰(603016)、上海滬工(603131)、海波重科(300517)等封上漲停,川金諾(300505)、華自科技(300490)、合誠股份(603909)等紛紛大漲。

市場要聞:

1、路透:中國國開行考慮推債券置換操作。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國開行正考慮對其在銀行間債市發行的債券推出置換操作,換券招標中將以新券置換次新券。國開行擬推的金融債置換操作是指向承銷商招標發行置換券,同時從承銷商手中換回被置換券的行為,即換券招標;不過目前尚無推出具體時間表。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主要是針對目前國開10年新老券發行交接時,為市場提供更多選擇,以更平穩地實現新老券過渡。

2、7月港股通資金大舉凈流入:險資公募大買高分紅價值股。7月份港股通凈流入額仍近百億港元,深港兩地券商認為,這一流入趨勢有望持續。與往年流入資金多來自散戶、私募基金不同的是,本次流入港股的資金有相當部分來自於內地保險資金和公募基金,買入對象主要是高分紅的價值股。

3、港交所:技術上已準備好對深港通上線的支持 只待監管機構批準。港交所稱,完成對深港通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測試,技術上已準備好對深港通上線的支持,只待監管機構批準。

4、地產商資金鏈收緊,部分銀行開發貸周期縮短一半。在全國範圍內,對房地產企業的部分政策逐步收緊。興業銀行(601166)、工商銀行(601398)等部分銀行已將房企的開發貸周期由2年期的中期貸款改為一年內,甚至半年期的短期貸款。分析認為,部分銀行此次縮短房地產開發貸款周期旨在規避樓市投資的金融風險,縮短開發商的資金周轉率、令其資金鏈趨於緊張,從而在拿地時量入為出。

在滬股通資金方面,今日滬股通資金凈流入逾13億元,已經連續四日凈流入,累計流入資金逾46億元,表明外資依然看好A股市場這塊價值窪地。兩市融資余額也實現兩連升,截至8月9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790.47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850.34億元;兩市合計8640.81億元,增加29.8億元。

昨日的光頭小陽線看上去是形勢一片大好,為何今天市場暫時未能延續漲勢呢?廣州萬隆表示,兩大關鍵因素可能抑制了市場的上行動力。

一方面,七月鐵路貨運量跌幅再度擴大,作為“克強指數”的一員,鐵路貨運指數對經濟走向有重要的指示意義,而該指數此前連續4個月跌幅收窄,但七月突然變臉,市場人士對國內經濟的擔憂油然而生,經濟大環境未明朗,資金避險情緒再度蔓延;另一方面,市場經過連續的上漲,已經重新進入了此前3010-3070的密集成交區,此處有大量的套牢盤等待解套,市場的每一波上攻自然都被洶湧撲來的賣單所淹沒。

關於後市,巨豐投顧表示次新股連日來的強勢表明,題材股炒作有望重新活躍,而之所以次新股走強,主要是由於存量資金博弈下的小盤獲利機會。此外,浙江世寶為代表的深港通概念走強,意味著深港通預期逐步升溫。因此,巨豐投顧認為,恒指年內新高、標普歷史新新高等有利於刺激A股上行,而短期反彈以及寬松預期也有利於資金的進場,短期多頭排列下有望迎來連續反彈行情。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昨日表示,在空頭一片懷疑聲中,A股已經悄然向上突破均線系統的束縛,進入一段陽光明媚小牛時光。A股嬰兒底概念提出已接近一年,中國股票市場脫離嬰兒期,步入幼兒期,可喜可賀。目前,A股市場以重罰為標誌說明這屆證監會領導非常重視。股市將會進入規範發展的新格局,那麽整個市場從不規範狀態逐漸轉為規範狀態。在市場逐漸規範的時期,作為投資者本身要成熟起來,余錢投資,理性投資,價值投資。投資者遵循這些原則後,在往後的投資生涯里就能避開黑五類的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58

動力電池行研:產能尚未過剩 韓系受阻國產迎良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7/158207.shtml

動力電池行研:產能尚未過剩 韓系受阻國產迎良機
小村資本 小村資本

動力電池行研:產能尚未過剩 韓系受阻國產迎良機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電池領域掌握領先技術才能屹立不倒,國產動力電池優秀企業應當把握當下機遇,提高核心技術水平,努力趕上韓國企業,從根本上提高競爭力。

在新能源汽車中,最為核心的當屬動力電池。動力電池有很多種:鉛酸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等,而鋰離子電池中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又是現在的主要路線。

w

要說動力電池行業現在有多火,看看A股的熱門行業板塊就知道了。近半年來最受資本市場追捧的當屬鋰電池板塊,整體漲幅53.60%,而同期上證綜指漲幅僅為11.44%

222

經過上半年這波熱度後,下半年行業趨勢如何?市場這麽熱,動力電池產能有沒有過剩?且看小村投研一一道來。

1.韓系電池入市受阻

目前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國內60%左右的大型乘用車企業都選擇了三星SDI和LG化學兩家公司作為供應商三星SDI的客戶包括江淮、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車、福田汽車等,其與安慶環新集團、西安高科集團在西安合資建立的動力電池工廠也於去年10月份正式竣工,年產動力電池數量足以裝配4萬輛純電動汽車。LG化學在中國的客戶包括上汽、長安、長城、東風、奇瑞等,它的南京工廠於2014年10月竣工,計劃從2016年開始為在中國供應超過55萬件電池產品。

然而,從2015年11月工信部發布符合《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目錄(第一批)開始,直到2016年6月份發布企業目錄第四批,三星、LG等韓系動力電池企業始終未出現過,由於這個原因,目前上述電池項目已陷入停擺狀態。

d

根據2015年3月發布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及後續文件,外資企業可以申請進入目錄,只要滿足相關的企業要求、生產條件、技術能力、產品要求及售後服務要求即可,其中並無“開工時間滿一年”等時間要求,具體申請流程與國內企業相同。韓系企業遲遲未能進入目錄,各方都心知肚明是國家有意保護本土動力電池企業。

e 

(第四批“目錄”名單中清一色為國產企業,沒有出現韓系電池廠,而第三季度即將公布的第五批“目錄”預計還將如此。)

那麽,選擇韓系動力電池的國內新能源整車企業是否仍要對韓系動力電池進入目錄抱有希望呢?筆者認為不能。雖然不至於達到有些人士預測的“韓系電池或將告別中國市場”的地步,但小村投研認為,韓系電池想要在今年進入目錄仍是不太可能的。

2.國產電池機會來了

能否進入“目錄”決定了使用這款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可否享受相關優惠與補貼政策,而在當前依靠政策推動的市場環境中,無法得到補貼意味著喪失競爭力。使用韓系動力電池的中國整車企業已經因為無法拿到補貼而面臨被競爭對手超越的危機。雖然損失不可避免,但明智的車企已經開始做出調整,尋求優質國產動力電池企業進行合作。

例如,已有消息稱江淮iEV6s因所用三星電池未能進入目錄無法獲得國家補貼,未來將改用國軒高科的動力電池,目前正在做匹配測試;原計劃年底上市的上汽榮威eRX5因采用LG電池而無法獲得補貼,將可能延遲上市,並且也考慮更換電池方案;原計劃在中國市場引入新能源汽車的海外汽車巨頭們(奔馳、通用、寶馬等),也因三星、LG尚未入選電池目錄的問題放慢了步伐。

5f 

然而汽車電池不是說換就能換的,每款車型的研發周期長達數年,更換電池更是需要新一輪的驗證。部分相關汽車廠商雖已打算更換供應商或延遲推出新能源車型,還是會面臨錯過銷售時機的風險。

韓系動力電池在市場上代表較高的技術水平,是國產電池最大的競爭對手。因此,在“時間就是利潤”的動力電池市場,此時對於國產電池是發力占領市場的最好時機。小村投研認為,優秀企業一方面可趁機承接從三星、LG轉移的車企訂單,另一方面更應當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滿足國內大型車企的技術要求,把握這段競爭“空檔”時期,提高市場占有率,憑借技術長久占領中國市場。

3.下遊產業爆發引領動力電池需求增長

新能源汽車成本中電池驅動系統占比在40%-50%,而電池驅動系統的成本中大約80%是動力電池,因此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最核心的部分。作為動力電池的下遊產業,新能源汽車需求的爆發將直接帶動動力電池需求的爆發。

中汽協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0萬輛,雖然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共21.5萬輛,僅占全年預測量的30.7%,但我們在之前的文章里,基於每年三四季度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期、增速比較等預測已經充分論證全年70萬輛銷量是非常有希望的。

g

 此外,據美國EV-obsession網站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12.3萬臺,同比增長135%,已經排名世界第一,遠超第二名美國的6.4萬臺;2016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車企銷量排行前二十中,中國車企占九席。

以上事實及預測均表明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勢良好,這直接帶動了動力電池需求的增長。

4.動力電池產能尚未過剩

據小村投研不完全統計,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宣布進入動力電池行業或擴張動力電池產能的企業遠超20家,近三年的規劃總投資金額已超700億元、規劃總產能(經換算)已超過80Gwh(包括三星SDI、LG化學)。此外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底全國動力電池規劃產能將達到60Gwh。

h 

按照中汽協新能源汽車70萬輛的銷量預測,今年動力電池需求約40Gwh。小村投研認為,鑒於很大部分的擴產項目尚在建設中,即使建成也需要經過試產階段和申報目錄的過程,加之電池廠與整車廠商合作磨合周期長,並且上述規劃產能數據為近三年的統計量,因此可以判斷,今年動力電池產能尚無過剩風險但未來隨著更多企業加入,產能繼續擴張,則需提高警惕。

此外,最關鍵的是,盡管行業日益擁擠,但並非所有新增投入都能打造成為優質產能。目前真正能滿足下遊車企技術要求、進入主流車企供應名單的電池廠商仍只有十家左右,龍頭電池企業產能依然供不應求。加之許多企業未能及時布局代表新方向的“三元電池”,也加劇了三元電池的供不應求局面。(註:動力電池有兩個主要技術路線——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三元指鎳鈷錳或鎳鈷鋁元素,由於三元材料單位重量下提供的能量遠高於磷酸鐵鋰,所以三元電池是未來動力電池不爭的方向。)

5.布局三元電池 掌握技術核心

綜上,今年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理想銷量,動力電池產能尚無過剩風險,現有的國產電池領先企業具有顯著先發優勢,尤其是早已布局三元動力電池的企業,已經成為第一批受益者,看好他們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電池領域掌握領先技術才能屹立不倒,國產動力電池優秀企業應當把握當下機遇,提高核心技術水平,努力趕上韓國企業,從根本上提高競爭力。

新能源 電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08

國企員工持股發令槍響:十大亮點激活企業動力

隨著國企改革1+N方案的陸續發布,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三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將在年內啟動試點。

根據安排,試點企業的推進方式是“成熟一戶開展一戶”,到2018年年底進行階段性總結,視情況再適時擴大試點。首批試點中,央企子公司數量為10家,地方國企為5~10家。

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配套政策之一,《意見》明確了員工持股的各項要求和具體措施,意義重大,“好比奧運會比賽中起跑的槍聲已經打響,很多試點、員工持股的方案都可以推進了。”

“在當前經濟下行、國企經營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推動央企員工持股對改革脫困、企業降成本、激發企業活力會起到積極作用,是非常好的改革措施。”周放生說。

在周放生看來,與以往文件相比,此次的《意見》更詳細、具體,有十大亮點值得關註。總體來看,這十大亮點又詳細解釋了市場關心的三大問題:哪些企業能夠率先試點,哪些員工可以持股,以及減持、退出的機制。其中,對於防止公司被少數人控制,《意見》也有著明確的規定。

“市場化”成試點條件關鍵詞

十大亮點中有三條清晰地劃定了國企試點員工持股的界線。

首先,《意見》明確員工持股與混合所有制結合起來,同時要有民間資本的進入。換句話說,這個文件針對的是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其次,試點企業須是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中,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股權結構合理,非公有制資本股東所持股份應達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會中有非公有資本股東推薦的董事。

此外,試點企業應建立市場化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和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營業收入和利潤90%以上來源於所在企業集團外部市場。

其三,相比之前的消息,試點意見再次縮小了試點範圍。央企二級以上企業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一級企業暫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意見》發布後,國務院國資委和各省級國資部門將按照試點企業條件選擇少量企業開展試點。地方國有企業開展試點,由省級國資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在審核申報材料的基礎上確定。

對於市場關註的哪些行業或企業最有可能進入首批試點名單,周放生表示,符合試點要求的企業範圍非常寬泛,除了公益類、戰略類的行業不行,鋼鐵、煤炭、建材、水泥、機械制造、化工、電子科技等處於充分競爭的商業類企業都可以進入首批試點。

周放生還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意見》,國有參股企業不適用於這個文件,並不是說國有參股企業不能進行員工持股的試點,而是對於國有參股企業來說是完全放開的,不受到《意見》的約束。

“以崗定股”鼓勵骨幹持股

《意見》中的另外四大亮點明確了可以持股的員工範圍、入股方式等。

首先,這既不是平均持股、人人持股,也不是只有管理層才能持股,而是骨幹持股,但必須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意見》明確,嚴防“撒胡椒面”式的激勵。在公司關鍵崗位工作並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均有機會持股。

《意見》還嚴格規定了什麽人不能持股,即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機構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持股;外部董事、監事(含職工代表監事)不參與員工持股;如直系親屬多人在同一企業時,只能一人持股。

其次,《意見》明確了員工持股總量的比例,原則上不高於公司總股本的30%,單一員工持股比例原則上不高於總股本的1%。“30%、1%的紅線是為了防止公司被少數人控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意見》還明確了員工持股的方式:入股應主要以貨幣出資,並按約定及時繳納;試點企業、國有股東不得向員工無償贈與股份,不得向持股員工提供墊資、擔保、借貸等財務資助。此外,持股員工可以個人名義直接持股,也可通過公司制企業、合夥制企業、資產管理計劃等持股平臺持有股權。但通過資產管理計劃方式持股的,不得使用杠桿融資。

其四,《意見》明確了“按崗持股”,這意味著崗變股變。以關鍵的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和業務崗位為核心,確定持股人員範圍。

鎖定期不少於36個月

以往的國企員工持股實踐中,出現過大量短期減持套現致富、對二級市場構成嚴重沖擊的現象。此次《意見》的十大亮點中有三條與此有關。

首先是設定了鎖定期。《意見》明確企業上市之前員工可以入股,在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持股的員工,不得在公司首次公開發行時轉讓股份,並應承諾自上市之日起不少於36個月的鎖定期。鎖定期滿後,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每年可轉讓股份不得高於所持股份總數的25%。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持股員工如果發生崗位調整,或是因辭職、調離、退休、死亡、被解雇等原因離開了,手里的股份怎麽辦?對此,《意見》明確了退出機制和退出價格,規定應在12個月內將所持股份進行內部轉讓,可以轉讓給持股平臺、符合條件的員工或非公有資本股東,價格雙方協商確定;轉讓給國有股東的,價格不高於上年每股凈值。

《意見》在員工持股後減持及退出機制上第三個亮點則是明確了員工持股價格的變動方式:轉讓給持股平臺、符合條件的員工或非公有資本股東的,轉讓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轉讓給國有股東的,轉讓價格不得高於上一年度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值。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在國有企業實施員工持股,旨在使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結合,激發企業活力。對員工減持做出明確規定,可以有效減少規則灰色地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使員工持股真正用於員工激勵。

這次改革與以往不同

對國企來說,職工持股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員工持股後,市場對於新一輪改革如何實施卻是期待已久。

上世紀90年代初,主要是為了推進股份制改革,一些企業搞了職工持股會參與國企改革;90年代中後期為使某些國有企業改制退出,一些企業讓部分職工收購國有資產或進行持股等。

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比較而言,以往的職工持股側重於解決國有企業改革中某個方面的問題,而這次員工持股的改革目標定位更高,是要通過員工持股這一制度安排,總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進一步有效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激發國有企業內在活力。

同時,該人士認為,此次改革統籌性強,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配套政策之一,不是一項單一的、孤立的改革政策。因此,與以往的員工持股不同,本次開展員工持股試點,與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其他相關政策之間的銜接非常緊密,需要統籌推進。

此外,《意見》可操作性較強,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涉及的試點企業條件、持股員工範圍、出資入股方式、入股價格、股權結構、持股比例、股權流轉等關鍵事項,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有助於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使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結合;還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

周放生表示,此次《意見》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提到分紅權改革。分紅權改革幾乎沒有門檻,不動產權,不動決策權;不動存量,不涉及改制,不涉及流失;不影響職工崗位,保持企業穩定。分紅權改革完全可以在競爭性領域國企廣泛實行,在虧損企業中也可以更大膽一些。

“《意見》的出臺積極意義重大,但部分內容還顯得趨於保守。員工持股已經實行了近二十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改革的步伐可以繼續加快。”周放生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43

習近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釋放更強增長動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3日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摘要:

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釋放更強增長動力。抓住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我們清醒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不少領域大而不強、大而不優,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方式已不可持續,中國發展正面臨著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是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我們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努力實現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我們將推廣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轉變。我們將力爭在重大項目、重點方向率先突破,積極牽頭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我們將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和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問題,圍繞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業和產品向產業鏈中高端躍升,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55

平臺公司融資環境生變 城投公司轉型沒動力

近期,兩則事關類融資平臺公司和城投公司發債要求變化的政策牽動著市場的神經。一則是上交所對類融資平臺的甄別標準進行了修訂,包括由“雙50%”調整為單“50%”;一則是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召開主承銷商通氣會,松綁省會及計劃單列下屬區縣平臺企業發債。

這“一緊一松”的政策變動,將直接作用於平臺類融資公司下一步發債融資環境。事實上,自2014年“43號文”剝離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後,以往扮演地方政府“負債工具”的城投公司一時失去了意義。可惜的是,經過近兩年困頓的摸索,除了個別轉型成功的城投公司外,多數地方融資平臺的轉型路徑尚未見明顯成效。

類融資平臺發債融資變局

9月2日,上交所對類融資平臺的甄別標準進行了修訂:一是由“雙50%”調整為“單50%”,即報告期內,發行人來自所屬地方政府的收入占比不得超過50%,取消現金流占比指標;二是調整指標計算方法,為提高指標合理性,發行人計算政府性收入占比,除了可采取報告期內各年度政府性收入占比的算數平均值外,也可采取“加權平均法”。上交所認為,此次調整有利於規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進一步規範公司債券市場發展。

需要強調的是,證監會2015年1月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中附則第六十九條規定“本辦法規定的發行人不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也就是說,地方融資平臺不得發行公司債,此次上交所對類融資平臺的甄別標準調整不在其範圍內。

“如果嚴格落實,那對平臺是打擊,如果不嚴格、僅停留在形式上,那就很難說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市場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此次調整對類融資平臺的影響是局部的,因為很多平臺都不是與地方政府直接簽訂協議,而是通過第三方公司來簽訂,所以要看政府的收入來源如何認定,如果追根溯源,那麽平臺公司融資將收緊,如果僅僅滿足形式上的要求,則實際沒有太大的約束力。

同日,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召開主承銷商通氣會,公布了五大債券融資最新政策。其一是省會及計劃單列下屬區縣平臺企業發債條件有所松動: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類企業,支持經濟基礎較好、市場化運作意識相對較高的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支持其下屬的區縣級企業註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可按照一般地市基建類企業註冊債務融資工具,不受五大用途的限制。

轉型動力不足:融資渠道多 債務壓力大

201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祭出,重挫全國省市縣級政府的融資平臺。該文要求加快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融資平臺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債務。

一紙“43號文”為城投公司充滿爭議的高速擴張之路劃上句號,未來城投公司何去何從,一時間成為輿論熱點:是繼續存在還是退出歷史舞臺?

作為政府的融資主體,城投公司被剝離了融資這一核心功能後,經歷了一段掙紮的困頓時期。一方面,依靠傳統的銀行貸款、信托貸款融資模式就此被斬斷,失去了為地方融資“輸血”功能,且以前的存量債務如何化解更是成為沈重的負擔;另一方面,多數平臺公司承接著政府公益類、市政類建設和經營項目,缺乏商業化的運作項目,長期以來,沒有形成可持續的市場盈利前景。

“43號文”後,盡管地方融資平臺基本沒有新增貸款,但是融資渠道並不少。一位國有大行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盡管銀行對平臺類貸款非常謹慎,但實際上城投公司的融資渠道很多,比如產業基金通道,將支持國家重點項目成立產業基金,吸引銀行直接為產業基金融資,支持新建項目繼續完成,而以前到期的債務納入平臺政府的債務置換來源。

既然融資渠道多並不會給城投公司生存帶來困擾,那麽,轉型也就不那麽迫切了。

“城投公司短期轉型動力不是很大,但從長遠的發展看,有些公司有轉型的必要。”穆迪評級副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信用研究分析主管鐘汶權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由於地方融資平臺融資環境很好,債券市場投資者偏向於城投債,但是這一行情是否會持續存疑。因為很多城投公司連負債利息都還不上,基本依賴外部支持和外部融資。

中誠信國際政府融資評級部副總監關飛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經過調研發現,平臺轉型沒有太多的進展,原因是債務問題比轉型更迫切。

那麽,城投公司如何化解背在肩上累累的債務負擔?鐘汶權表示,最終還是要有還款的方案,或者走破產清算程序。“不能是政府兜底就不看回報,所有資金最終都要看回報。假如它是一個流動性問題,可以靠銀行給貸款解決,但假如是本身在虧損,沒有造血的能力的話,再多給錢也沒用。”鐘汶權說。

“平臺轉型不是讓其消失,而是為了讓它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關飛認為,短期內,平臺的職能即使剝離了,也沒有其他企業能夠完全替代。公益性的職能和項目可以剝離,但剝離了誰來填補這個空缺、承擔這個職能是個問題,其他社會資本是很難介入的,即使介入也不一定能做好。因此,轉型的核心是規範,而不是完全拋棄平臺。

“43號文”的另一大政策亮點在於,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投資和運營。將PPP模式正式推向市場,這兩年間,各種PPP模式創新開始了探索。

對此,關飛表示,地方政府能夠吸引到社會資本的PPP項目很有限,一方面,水務類項目、交通類項目賺錢,現金流穩定,地方融資平臺不可能引入民營資本,另一方面,收益不向好的公益類項目,民間資本沒有介入的動力。PPP模式最大的意義是解決了融資問題。

關飛表示,純公益性項目現金流主要來源於財政,相當於政府購買公共產品或服務。這種非市場化的現金流,關鍵在於政府結算的規範和透明。授權經營,對於平臺來說意義重大。平臺與政府之間能否建立起規範的法律和結算關系將是平臺改革轉型的核心。

轉型成效並不顯著:代替政府扮演投資角色

盡管存量債務壓力巨大、傳統融資職能被剝離、轉型路徑尚未清晰,但是現實情況是,“43號文”後沒有幾家城投公司關閉或破產,最多是原先“平臺公司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空殼類公司被關掉。“應付政策收緊,以前是銀行貸款需要走殼公司,現在殼公司失去了融資的價值,自然會被關掉。”關飛說。

隨著全國各色PPP項目如火如荼地進行,地方融資平臺也在其中尋找到新的扮演角色。關飛表示,地方融資平臺參與PPP基金,實際上是平臺公司進入產業基金項目,是代表政府參與,並非不承擔重要角色。以前很多項目是城投公司幫助政府融資負擔利息,現在代表政府與其他兩方成立項目公司,投資PPP項目,而且減輕了平臺公司的壓力,項目不並表對其資產負債表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對此,民生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李奇霖表示,當下信用風險頻發、風險要求回報居高不下,私人資本承接低收益、長周期的政府項目的意願並不高,而城投公司作為地區重要國有企業,既有融資優勢,對收益要求也低於私人資本,更適合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扮演政府投資的主力軍。

談到城投公司的轉型成功案例,業內人士均不約而同談到——長春城市發展集團(下稱“長發集團”)。公司成立正是通過合並長春市四家老城投即城開、潤德、長城投、管線集團,並引入一部分完全市場化的管理層,新企業將同時擁有純公益性資產與經營性資產,幫助其退出純融資平臺的角色。

但是長發集團一家城投公司的轉型路徑,並不能折射全國地方融資平臺的轉型成效,也並不具有可複制性。“長發集團比較成功,因為它本身就沒幾家平臺公司,置換回來的債券也多,所以它負債壓力小,比較容易博得資產。在江蘇就比較困難,因為太多不同地級市、縣級市的城投公司,資產太分散,整個省就很難,而且債務也比較多。”鐘汶權表示,有些地方確實沒有什麽資產。

據關飛觀察,目前全國城投公司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的不多,所謂的城投公司轉型3.0版,沒有反映城投公司的普遍轉型成效,實際上本質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有的地方做得比原來規範。

對於未來轉型之路,在李奇霖看來,省、市級城投在資產優勢下可以走資產整合、建立企業信用、業務轉型的路徑,而縣、區一級城投在地方財政、資產規模的限制下可以選擇逆向路徑,率先利用手中優勢資源,因地制宜,針對當地發展基礎突破經營業務進行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