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獨家】專訪達拉斯聯儲主席:聚焦中性利率 加息動力與空間雙降

當前,市場對陰晴不定的美國經濟數據和加息前景極度迷茫——美國5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暴跌至3.8萬,震驚全球;6月非農就業人口又大增28.7萬,創8個月來新高;美國二季度GDP僅有1.2%,不及預期2.6%的一半,其中消費需求又成了增長亮點。

對此,市場不禁疑惑:究竟要如何解讀劇烈波動、甚至相互矛盾的經濟數據?我又應該用什麽來做加息與否的依據?

8月4日,美聯儲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卡普蘭(Robert Steven Kaplan)來到上海,並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他將在同日晚間在上海紐約大學發表題為“經濟條件與貨幣政策作用”的演講。卡普蘭於去年10月正式加入達拉斯聯儲,並在哈佛商學院任職長達十年,在加入哈佛前,卡普蘭曾任高盛集團副主席,供職22年,主要負責投資銀行業務。

看實時數據 更看長期趨勢

歷來美聯儲官員分為“鴿派”和“鷹派”,但由於任職不久,市場似乎看不出卡普蘭的立場。

“無論是‘鴿派’還是‘鷹派’,似乎都不能很好反應我的立場,我更傾向於稱自己為‘中立派’。”卡普蘭笑稱。

他強調,近幾個月的美國數據劇烈波動。那麽對“基於數據”來進行決策的美聯儲而言,這些互相矛盾的數據會否造成影響?卡普蘭對記者指出,“近期的經濟數據夾雜著‘噪音’,因此我在看實時數據的同時,也會試圖以更全局性的視野來看待美國經濟,要看更長期的趨勢。”

他稱,例如人口老齡化趨勢,全球債務對GDP的占比持續上升,全球一體化也意味著,如果全球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世界各國都會被影響;此外,新興的顛覆性創新力量不斷崛起,新模式、新科技都沖擊著各個行業的運作模式和議價能力。

因此,卡普蘭認為,即使短期經濟數據偶爾閃現積極向好,但“總體來看,上述趨勢會使得全球增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放緩。對於美聯儲而言,我們的政策回旋空間(加息空間)也很小,必須要更加謹慎。”

他也坦言,未來的經濟數據波動會更為劇烈,更令人迷惑,“這也意味著我們只能耐心等候加息時機的成熟。”

應對溝通挑戰 強調中性利率

此前,由於突如其來的“811匯改”所產生的人民幣波動震驚全球,因此IMF也呼籲中國央行加強與市場的溝通。然而當前,美聯儲的溝通任務絲毫不比中國央行輕松。

根據當前美聯儲的官方預測,未來幾年利率水平會逐步正常化,且預計2016年加息1-2次;然而,根據市場的預期,各界都認為美聯儲甚至到2017年也很難加息。究竟是什麽造成了這種“預期鴻溝”?

“美聯儲的確面臨重大的溝通挑戰。美聯儲會對經濟走勢作出預測,即SEP(summary of economic projection),並會附上點陣圖(17個點代表了FOMC委員對於利率走勢的預測),這是一個對於未來2-3年經濟發展的預測。但問題在於,經濟情況不斷發生變化,這一情況其實從2012年便出現了,即現實和預測悖離,使得美聯儲面臨溝通挑戰。”卡普蘭稱。

他呼籲,當前更應該關註的不是短期經濟數據,而是“中性利率” ,亦稱為“自然利率”。

之所以此前要加息,是因為美聯儲希望聯邦基金利率最終升至與美國經濟穩健增長、實現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兩大政策目標相符的水平。這樣的利率水平既不會對經濟產生刺激作用,也不會抑制經濟增長,而是保持恰到好處的中性。美聯儲官員稱之為 “長期中性利率”。

然而,今年3月,美聯儲將長期中性利率預測下調至3.25%,15日公布的最新預測將其進一步下調至3%,大幅低於2012年初預測的4.25%。

一般而言,中性利率水平反應的是通脹預期和經濟前景,卡普蘭的上述看法令加息和美國經濟前景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美聯儲主席耶倫此前也表示,受生產率增長放緩、人口老齡化等更長久性因素影響,近年來美國的中性利率水平已經下降。簡言之,這也意味著,美聯儲需要加息的空間和動力都大大減小。這也說明了,為何在去年12月首次加息後,原本預計今年加息1-2次的美聯儲直到現在也沒有采取行動。

“盡管美國的就業市場、通脹數據都在取得一定進展,但這些進展都是漸進的,而且我認為貨幣政策事實上並沒有那麽寬松,因為中性利率和當前的利率差距並沒有很大,於是我們收緊貨幣政策的過程將十分謹慎,當前的低增速環境也需要謹慎。”卡普蘭對記者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