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實破辣招 贈15%印花稅君柏買家受惠 其他發展商料陸續抗辣

1 : GS(14)@2016-11-11 08:07:50

【本報訊】政府突加辣,惟「你(政府)有張良計,我(發展商)有過牆梯」,印花稅加至15%後,普遍地產商按兵不動之際,「超人」李嘉誠率先發功,旗下長實(1113)與新地(016)前主席郭炳湘合作的馬頭角豪宅君柏,折扣不變,但發展商直接代繳15%印花稅,做到買家「唔使畀任何印花稅買樓」,拆解政府辣招,先河一出,料其他發展商拆招陸續有來。記者:朱連峰 黃嘉銘



特首梁振英上周五突公佈被視為「歷來最辣」的樓市辣招。但辣招實施不足一星期,即被「超人」滅招。按一手住宅銷售網,長實昨更新君柏價單,樓價及折扣優惠不變,但減辣細節盡在條款。



■君柏為長實與新地前主席郭炳湘合作發展的豪宅項目。 資料圖片

最平單位印花稅424萬

若買家選用「現金或即時按揭付款二」及「720長成交期」付款計劃,其中一項優惠,原本提供額外售價6.5%折扣,及「代繳成交金額8.5%從價印花稅」優惠。因應政府上周出招,大幅調高印花稅至15%,長實直接向買家代繳成交金額15%印花稅。若買家毋須發展商代繳任何從價印花稅,買方可獲成交金額15%之現金回贈直接作為成交金額部份餘款之用,有關優惠下周一生效。辣招下,如買家並非首次置業人士,須繳付高達15%印花稅。君柏今年9月重推,推出長達12年成交期救亡,同日加推23伙,折實最平2,824.9萬元,買家所支付的15%新印花費便需424萬元。



政府7個月收155億辣稅

長實指今次出招,讓已擁有物業之買家毋須受加強版印花稅影響其置業大計,適合換樓及投資者。君柏累售52伙,套現逾18億元。境外資金湧港買磚頭,令政府辣稅稅收急升,單是三項樓市辣稅,政府本財年至今暫7個月,已穩袋近155億元,等同買到18.6間山頂豪宅洋房Mount Nicholson6號獨立屋。據稅務局數字顯示,本財年(4至10月),來自SSD(額外印花稅)、BSD(買家印花稅)及DSD(從價印花稅)的稅收已達154.8億元,按年相比增加8.5%,當中BSD稅收由去年同期的30.85億元,增至今年近38億元,增幅逾兩成。若以10月份單月計算,涉及BSD物業成交共錄330宗,按月增80宗或32%,宗數為2014年9月錄得340宗以來,逾兩年來單月最多。至於涉及BSD稅款共10.23億元,按月升逾一倍。上月涉DSD成交共3,916宗,按月減少401宗或9.3%;但涉DSD稅款23.21億元,按月增逾1.4%,而且是2014年10月錄得23.86億元後,兩年來的最高按月數字。而10月的SSD成交則有60宗,涉2,260萬元,按月分別升17.6%和12%。



■陳先生

【市民意見】

陳先生:「喺新加坡工作咗六年,內地人錢多,出幾多招都冇用,新加坡辣招比香港多。新加坡有組屋,內地人炒樓唔影響新加坡人,但香港就冇政策幫年輕人。」



■朱先生

朱先生:「如果有發展商幫我哋畀埋稅,都唔會揀買二手。之前買開二手嘅投資者,可能以後都係要買新盤。新辣招只係令到啲人冇咁方便炒樓,但上唔到車嘅人繼續上唔到。」



■潘先生

潘先生:「發展商向買家送稅務優惠,實際都係冇損失,因為新辣招鎖死二手供應,啲業主唔賣咪用嚟收租囉,交投停頓,實際已幫晒一手樓,相信一手樓價好快會被挾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1/198299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13

歐洲多國大選 凸顯英政治穩定 倫敦樓價調整 英其他地區追落後

1 : GS(14)@2016-12-16 08:11:32

【明報專訊】倫敦物業向來求過於供,加上長遠升值能力高,成為不少海外投資者分散投資的選擇。過去一年,倫敦政府於4月提高海外投資者的印花稅至與本地投資者相同,加上脫歐公投令外資暫時保持觀望態度;當地傳媒報道,核心倫敦的物業價格已出現10%至30%調整。佳士得國際地產屬下Strutt & Parker國際策略主管Lulu Egerton表示,預料首相文翠珊能夠妥善處理英國脫歐事宜,來年歐洲多個大選的情况下,英國的政治穩定將成優勢;投資者不妨開始留意英國倫敦以外的房地產市場。

明報記者 蘇樂恩

過去數年,各大央行均持續進行量寬措施,在資金充裕的環境下,資產均水漲船高,不少海外投資者選擇購買海外一線資產保值,倫敦核心地區房產就是一例。但《Money Week》主編韋布早前在月初一篇評論中表示,過去一年她一直在說服身邊一個擁有倫敦物業的朋友將物業放售然後遷往近郊,並指倫敦與非倫敦物業價格的差距已於2015年達歷史新高。

鎊匯跌 海外投資者增加

今年倫敦房地產價格亦出現逐步下調,英國最大房地產資訊平台Rightmove最新的數據顯示,與11月比較,英國所有地區的樓價均錄得下跌,其中倫敦的跌幅最大,達4.3%。與去年同期比較,除了倫敦地區,英國各區的樓價均按年錄得增長,只有倫敦按年下跌0.1%。

近期中國收緊資本管制,內地投資者一向是海外房地產的重要客戶來源之一,倫敦房產市場會否因而受影響呢?英國房地產公司Lodha UK銷售董事Charlie Walsh表示,中港客戶的確是該公司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客戶來源。隨着資本管制收緊,客戶對海外房地產的投資更為審慎,傾向投資具有長線增值潛力的倫敦核心地區房產。與此同時,有關英國房產的銷售查詢並沒有減少。他表示,脫歐公投後英鎊下跌為海外投資者帶來重大折讓,亦增加倫敦房地產對海外買家的吸引力。

Lulu Egerton表示,亞洲買家仍然對英國物業有濃厚興趣,但中國人對物業的偏好有所改變,從以往對最新興建、位於核心區域、總價低於100萬英鎊(約972萬港元)的物業,轉移至地點較為偏遠,但總價與面積均較大的房產。她透露,最近Strutt & Parker剛向一個中國家庭售出一棟位於車路士核心區域的古典聯排別墅;最近亦有另一個家庭正在留意一棟位於英國東南方薩里,總價650萬英鎊(約為6318萬港元)的近郊獨立屋。

內地買家物業偏好改變

Lulu Egerton認為,從購買偏好可見,內地買家似乎從投資向度轉移為自用需求。Charlie Walsh亦稱,最近公司於著名大學附近的物業亦錄得數宗成交,當中買家可能為子女升學的住屋需要而置業。

Lulu Egerton表示,長線而言,倫敦房地產價格一直穩步上揚的主要原因是供過於求。她表示:「我認為明年倫敦的物業市場將會平穩過渡。今年在倫敦只有2萬個新單位落成,遠低於政府需20萬個單位的目標;對英國而言,過去兩年已經歷了最動盪的政治時機,來年與周邊的歐洲國家比較,英國反而是一個較穩定的地區;預料購買房產需求可能因此轉移至英國。」

倫敦新落成單位遠遜政府目標

美元強勢預料持續一段時間,來年預期英鎊及歐元將繼續成弱勢,對海外買家而言即使印花稅上調,但英鎊弱勢仍然足以彌補稅項差價。

隨着美國宣布加息,預料來年美國加息步伐加快,環球資金或未如過往數年充裕。

脫歐減職位 倫敦租金未見底

除了借貸成本增加令投資置業的吸引力下降,英國媒體亦報道,倫敦租金已見7年低位,在倫敦投資置業的利潤進一步遞減;預計隨着英國開展脫歐程序,部分金融服務業職位需遷移至歐盟地區。展望來年英國房地產市場仍然平穩向上,但倫敦核心區域及投資置業部分或見調整。

[蘇樂恩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30&issue=201612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46

春節長假 內地訪港旅客回升 其他旅客升幅更大 業界:反映多元趨勢

1 : GS(14)@2017-02-02 00:59:56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假期剛過,作為傳統的旅遊旺季,今年訪港旅客數目止跌回升。據入境事務處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年三十至年初三(即1月27日至1月30日)期間,逾46萬名內地旅客訪港,較去年同期升2.1%;至於其他非內地訪港旅客數目更升近5.1%,錄得接近12萬人次。業界人士表示對今年訪港旅客數目感到滿意,認為仍然錄得升幅已算不俗。

明報記者 溫婉婷、邱曉欣、陳子凌

據入境事務處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年三十至年初三期間,共有46.2萬內地旅客訪港,按年升2.12%。去年同期內地訪港旅客較2015年同期大跌逾一成,今年年初三(1月30日)內地訪客數目近16.2萬名,較去年年初三(即2月10日)多達9000名,去年年初二凌晨曾爆發旺角騷亂事件。至於其他訪港旅客數目升幅更大,4日期間共錄得11.9萬名其他旅客訪港,按年升5.1%,去年同期則錄得11.3萬名。

旅遊業議會﹕反映個人訪客大增

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今年內地訪港團數目少於去年,但新春期間整體內地旅客數目仍錄得升幅,反映個人訪客數目大增,坦言對數字感到滿意。他續指,其他地方的訪客數目升幅更大,代表香港作為國際都市,訪港旅客亦趨多元化。

Coach去年末季港澳業務顯著改善

另外,Coach(6388)昨晚公布截至去年12月的第二季業績,期內銷售淨額13.2億美元,計及受惠於外匯換算的正面影響,按年增加4%;淨收入2億美元,按年升17.6%;期內毛利率68.6%,較去年同期增加1.2個百分點。

國際銷售方面,Coach品牌國際銷售額年增3%至4.48億美元。折合美元計算,大中華區(中港澳)銷售額與去年大致持平,按恆定匯率計算則上升6%,主要受整體同店銷售額正增長所帶動,當中的內地業務勢頭持續強勁,香港及澳門的業務也較之前有顯著改善。期內Coach大中華區新增5間直營店,另關閉兩間直營店,令直營店總數增至191間。

預測全年銷售收入低單位數增長

其他地區方面,以美元計,日本的銷售額上升9%,按固定匯率計算則下降2%,主因中國旅客消費下降;其餘亞洲地區直營業務的銷售額錄得低單位數下降。

歐洲地區則表現持續強勁,銷售總額及同店銷售額均錄得雙位數增長。展望餘下財年,Coach指出,鑑於美元顯著轉強,料外匯波動對下半年銷售收入帶來超過1%的負面影響,預測全年銷售收入將錄得低單位數增長,較原先估計低至中單位數增長為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11&issue=20170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67

【從前今日】英化學家發現氧氣「比其他氣體好幾倍」

1 : GS(14)@2017-08-02 06:14:28

空氣中,無色無味,但人和其他生物都要靠它維生的氧氣,於242年前、即1774年的今天,被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發現,並寫入論文中。普利斯特里將陽光聚焦到裝有氧化汞的玻璃管內,發現一種氣體,當時稱之為無燃素氣(Dephlogisticated Air)。他先用老鼠,再自己親身測試該氣體後,在論文中指用於呼吸和燃燒,這種氣體比其他氣體好5至6倍。其實於同一時期,瑞典藥劑師Carl Wilhelm Scheele及法國化學家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均聲稱發現氧氣,但因為普利斯特里論文較先刊出,所以被稱為最早發現氧氣的科學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1/201083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363

晉海II首批九小時沽清連其他新盤 3日累沽逾330伙

1 : GS(14)@2017-10-29 23:30:42

■晉海II昨開售首批227伙,售樓處人頭湧湧。伍嘉亮攝



【本報訊】施政報告後,新盤市場急升溫。過去三天,一手市場兩新盤開賣,均展現「一鋪沽清」銷情。「月月有樓賣」的新地(016),昨開售將軍澳日出康城晉海II首批227伙,9小時內全數沽清,連同長實(1113)與市建局的上環My Central及一手餘貨,三天內一手樓累沽逾330伙。記者:陳家雄



乘晉海累沽逾千伙後,新地乘勢追擊,緊接晉海II,開賣前累收逾6,000票,超額認購25倍。昨日首輪銷售227伙,主要分F組及B組揀樓,分別售予「晉海FANs」及個人或公司名義買家,前者是曾認購晉海而抽不中的向隅客,提供120個單位。
F組再分兩輪銷售,早上9時30分第一輪,登記前半小時已有向隅客到場輪候,現場所見,數以百組準買家排隊,人龍堆滿一層扶手電梯大堂。中午12時為第二輪向隅客登記,仍有不少準買家奢望有樓揀,數組買家到場碰運氣。整體銷售程序順利,1個多小時已見再有向隅客黯然離場。



美聯:用家比例佔七成

消息稱,120個賣給向隅客的單位大約下午2時許沽清,緊接再賣107伙予個人及公司名義入票的買家,售樓處仍人頭湧湧。傍晚時份,首輪227伙全部沽清,最後籌號為633號。據了解,藝人王君馨欲購單位,惟最終未揀中。晉海系已錄多個藝人及名人入市,業主包括陳展鵬、姚子羚、樊亦敏及前立法會議員李華明女兒。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由於F組買家以向隅客為主,出席率高達九成,代理行錄至少八組客人欲購兩伙。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買家當中逾四成為八十後及九十後買家,用家及投資者比例方面,用家佔七成,投資者佔三成。他預期,項目入伙後成交價呎租逾30元,預計回報率約3.5厘。


My Central擬日內加推

此外,長實的上環My Central首輪80伙沽清後已加推35伙,但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昨表示,項目向隅客眾多,日內將再度加推單位,最快今日上載銷售安排,考慮予向隅客優先認購。另外,中環中心若落實成交,必定對外公布。根據一手成交紀錄冊,恒地(012)大坑雋琚40樓B室,實用554方呎,成交價逾2,127萬元,呎價3.84萬元,成交價及呎價創項目分層新高。買家是非本地客,料需支付稅款逾638萬元。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3/201918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16

聯交所就有關檢討《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建議修訂上市發行人提交文件的規定及《上市規則》其他非主要修訂諮詢市場意見

1 : GS(14)@2017-11-04 12:53:16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17/171103news_c.htm


  聯交所刊發兩份諮詢文件,建議修訂《上市規則》
  聯交所徵求市場對提升《企業管治守則》的意見
  提交意見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8日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今天(星期五)刊發兩份諮詢文件,就以下事宜諮詢公眾意見:

1.   

建議修訂《企業管治守則》及《企業管治報告》(《守則》)以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及

2.   建議修訂上市發行人提交文件的規定及《上市規則》其他非主要修訂。

檢討《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

香港交易所集團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我們一直致力提高發行人及董事的整體企業管治水平,這次的諮詢正是這方面的工作之一。我們提出的修訂建議旨在回應對多項企業管治的關注,例如獨立非執行董事的獨立性(或欠缺獨立性),部分獨立非執行董事擔任過多公司董事職務,提名委員會的職責以及董事會多元化等。」

《守則》自2012年全面修訂後亦曾作重大修訂,包括於2013年加入董事會多元化守則條文(屬「不遵守就解釋」),以及於2015年加強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方面的規定。

以下概述聯交所的部分建議:

獨立非執行董事

獨立非執行董事擔任過多公司董事職務與可付出的時間

修訂現有一項守則條文,規定發行人須解釋為何認為候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將出任第七家(或以上)上市公司的董事,他仍可在董事會投放足夠時間。同時提供指引,列出評估獨立非執行董事可付出的時間的考慮因素。

物色及提名

修訂守則條文,規定發行人須披露物色候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流程、甄選流程以及提名原因。

影響獨立非執行董事獨立性的因素

(i)   修訂相關《上市規則》條文,延長前任專業顧問及在發行人業務活動中擁有重大利益的個別人士的禁止期。
(ii)   在相關《上市規則》條文加入新附註,鼓勵在評估董事的獨立性時,考慮獨立非執行董事的直系家屬。
(iii)   加入新建議最佳常規,鼓勵披露獨立非執行董事互相擔任對方公司職務或與其他董事的重大聯繫。
(iv)   修訂相關守則條文,建議獨立非執行董事在其他董事不在場的情況下每年最少與主席舉行一次會議。

董事會多元化

董事會多元化政策

將現行有關董事會多元化政策的守則條文提升為《上市規則》條文,規定發行人訂立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並披露其政策或政策摘要。同時,就董事會多元化政策須包括的因素提供指引。

候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對董事會多元化的貢獻

修訂守則條文,規定發行人須披露候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在觀點與角度、技巧及經驗以及董事會多元化方面對董事會作出的貢獻。

建議修訂上市發行人提交文件的規定及《上市規則》其他非主要修訂

上市發行人不時須按《上市規則》的規定向聯交所呈交文件。聯交所建議簡化及精簡呈交及收集文件的行政程序,以提高程序效率。諮詢文件亦載有《上市規則》其他非主要的修訂建議以及若干不涉及改變政策方向的輕微修訂。

兩份諮詢文件的截止回應日期為2017年12月8日。

檢討《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的諮詢文件及問卷;建議修訂上市發行人提交文件的規定及《上市規則》其他非主要修訂的諮詢文件及問卷分別可於香港交易所網站下載。有意回應人士可填交問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70

【小企鵝×果籽】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1 : GS(14)@2017-12-05 00:47:46

稱為「拳擊手」Boxer的馬,最後被送往屠宰場。


【文化籽:小企鵝×果籽】這兩天看罷「低端人口」的新聞,我拿起George Orwell的經典小說《動物農莊》重讀了一遍,表面上這是一則童話故事,但骨子裏是另一回事。故事開始由住在農莊裏德高望重的公豬「老少校」帶出,已年屆十二歲的老少校追求自由平等,眼見活在農莊裏的動物,備受奴役,他認為種種問題源自人類,他說:「人是我們唯一真正的仇敵。趕走人,飢餓與過度辛勞的禍根就會永遠除掉。」他認為「所有動物一律平等」才是王道,這個想法很快得到其他動物和應。老少校過世之後沒多久,動物們竟真的找到一個出手的機會,趕走了農埸主人瓊斯,由動物當家作主,更易名為「動物農莊」。由於動物中以豬最聰明,於是他們決定讓豬來當領導,當中又以兩頭種豬「拿破崙」和「雪球」為首。由豬的委員會策劃所有事情,其他動物則付出他們的勞力。牠們又定下了七誡作為農莊的法律,其精神可歸納為「四足善、兩足惡」。自「拿破崙」和「雪球」掌權後,為農莊的未來發展方向爭論不休,結果「拿破崙」動用輿論宣佈「雪球」是叛徒、內奸,更倚仗自己私下飼養的惡狗將「雪球」逐出了農莊。之後農莊的豬,特權越來越多,數年後寫着七誡的看板竟然看不見七誡,換上斗大的一句,「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更可怕的是豬領袖竟學會兩腿走路,原來的精神「四足善、兩足惡」也被改成「四足善、兩足更善」。以往每周的工作會議,變成了鼓掌及聽取領導人指示的時間。豬領袖認為農莊內需加建風車,指示體魄健壯被稱為「拳擊手」Boxer的馬去負責。個性堅韌不拔、戇直老實的「拳擊手」做事幹勁十足,一直贏得大夥兒的尊敬,牠經常說:「我會更努力地幹活!(I will work harder!)」、「拿破崙永遠正確!(Napoleon is always right!)」。為了將塌下的風車重建起來,顧不了蹄子的傷患,幾經波折,最後讓風車成功豎立起來。但「拳擊手」傷處遲遲無法復原。「拿破崙」表示安排了獸醫為他治理,說獸醫派來的專車會載他到醫院,醫護車最終到達,讓大家看傻了眼的,是車身上的告示竟然寫着「阿爾弗雷德·西蒙斯:馬匹屠宰和膠鍋爐」,Boxer最後被送往屠宰場。多年以來,一般讀者視《動物農莊》為影射當年蘇共政權,公豬「拿破崙」代表斯大林,「雪球」就是失勢後流亡的托洛茨基。以武力把「雪球」趕走的狗群則代表秘密警察,故事裏的雞、鼠、牛、鴨,就是被諷刺的東正教徒、知識分子、愚昧無知的人民、被出賣的工人,以及逃亡國外的資產階級。大家隨着故事發展陸續出場,這本書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二十世紀具價值的讀物之一。《動物農莊》大部份角色都是由動物擔當,亦歸納為童書類別,但能否成為孩子睡前講的故事,就看大人們的技巧了!George Orwell筆下刻劃的豬領袖「拿破崙」道盡了權力如何令人腐化,以虛構小說影射極權主義的狂熱、荒謬和殺戮。在作者眼中,極權統治者運用語言偽術,掩蓋現實,蠱惑民心。他說:「政治語言的目的就是使謊言聽起來像真理,謀殺聽起來值得尊敬,同時給完全虛無縹緲的事物以實在的質感。」只要將書中情節和今日中共相比,你會發現現實比小說更荒謬。正在北京上演清除「低端人口」,共產黨稱此舉「民意獲重視,趨勢令人鼓舞」,這跟手握鞭子監視其他動物工作、喝着葡萄酒的「拿破崙」又有甚麼分別?「低端人口」跟「拳擊手」Boxer又何其相似!


撰文:鄺穎萱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04/202317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47

【包唔包容?】南亞裔人呻不受歡迎︰其他人見到我哋會行開

1 : GS(14)@2017-12-05 01:04:38

這位受訪者居港超過廿年,直指警方明知壞份子在犯案,仍任由他們作惡。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近年接連發生涉及南亞裔人士的案件,當中包括販毒、盜竊、傷人、謀殺等等,以致大家對該族裔的觀感下降,網上甚至出現過不少類似「根本就沒有一個可以包容」的言論,南亞裔在港人的形象急轉直下,他們有何看法?又怎樣回應有關罪案呢?特派員訪問了十多位南亞裔人士,其實每位都表示「每個地方都有壞分子」,而部份南亞裔人士就直指警方任由壞份子作惡,對於自己被拖累,他們也顯得十分無奈,可以做的是惟有做好自己。意外地,所有受訪者都十分友善,或許是因為所謂的「壞份子」,都早早拒絕接受訪問吧?


兩位學生哥坦言遇到不少「不受歡迎」的行為,但他們指沒甚麼事,已習慣了。

跟這位街坊傾談了數分鐘後,他突然說:「其實我識講中文。」

這位街坊談起南亞裔人士時滔滔不絕,力數他們,但被問對於近年有關的罪案急升有何看法時,只說「係囉」兩個大字。



製作:怪奇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30/202297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13

朱太:與中環中心其他股東唔係好熟

1 : GS(14)@2018-03-06 03:53:19

【本報訊】長實(1113)旗下中環中心75%股權及一批車位於三個月前以天價402億元(每方呎約3.3萬元)賣給中港合資的財團,但交易完成前,具中資背景的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突然「減持」,由本港「殼后」金利豐(1031)行政總裁朱李月華及世茂(813)主席許榮茂「接貨」成為股東之一。

交易屬私人投資

朱太昨就交易首度向本報作出回應,指交易是私人投資,但未有透露金額,僅指「當然又有部份銀行融資,只係一個普通買賣」。市場盛傳朱太持股20%,涉資約80億元。對於國儲能源「減持」,朱太直言:「唔係好清楚,總之有機會參與到,我有興趣就參與,唔方便透露其他嘢。交易透過中介人接觸,同之前其他股東唔係好熟。」她又指出,參與投資因為看好地產市道,又指中環中心地段非常好,未來若有合適項目會考慮再投資。

未決定金利豐會否遷往

金利豐目前租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一期28樓作集團總部,朱太指未決定金利豐會否遷往中環中心。長實去年11月初宣佈出售中環中心75%業權,國儲能源原本佔55%業權,但買家代表盧文端表示,由於內地嚴格管制,錢難以匯出國外,故國儲能源將部份股權讓予許榮茂及李月華,並更容易獲得融資。市傳國儲能源股權已降至15%。記者:陳雪蕾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2/203201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94

萊坊林浩文:填海效益遠勝其他方法

1 : GS(14)@2018-08-09 10:48:2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274&issue=20180809
【明報專訊】香港團結基金最近公開建議在大嶼山東部大規模填海以提供多達2000公頃土地解決房屋問題,其實不乏業界支持填海乃是未來提供足夠土地的重要方案。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便認為,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下月完成公眾諮詢並提交報告後,特首林鄭月娥應該盡快拍板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例如短期可以提高住宅地皮的地積比率,中期要靠發展棕地、農地及其他新界土地,長期則必須在維港以外填海,「一個填海工程可增加數百至數千公頃的土地,容納數以十萬計的居民,這是其他方案比較難做到的,故我認為港府若真正為香港人及下一代着想,應該盡快填海」。

雖然今年以來本港樓價升逾一成,屢創歷史新高,惟林浩文認為,從息口及業主持貨能力等因素分析,與1997年比較,目前樓市不存在泡沫爆破的風險,「第一是息口,1997年按揭息率高達10厘,現時只是2厘多;第二是業主的持貨能力,1997年不少買家是投資者,一個人炒幾層樓、每層樓借九成按揭很普遍,當時樓價轉勢下跌,租金跟隨回落,他們即使『貼埋份糧』也不夠供樓,結果被迫在市場拋售,甚至淪為負資產被銀行收樓後再拍賣出售,加劇樓價跌勢;但現時樓市由用家主導,持有幾套物業的投資者相對不多,而且金管局近年不斷收緊按揭,業主可借按揭成數普遍減少,防守力亦較強,即使樓價跌兩、三成也不會被銀行收樓 」 。

大辯論後有共識 港府應盡早拍板

2008年金融海嘯後,本港樓價累積升幅逾兩倍,林浩文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聯儲局為了救市將息口降至零,而在聯繫匯率機制下,本港亦要跟隨維持零息多年,「金融海嘯的源頭在美國,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不足一年,跟着很快便復蘇,而擴張周期更延續至今,但期內一直保持低息,自然推高資產價格」。他批評,在上述情况下,港府應該大幅增加住宅供應以遏抑樓價,但過去兩屆特首均沒有成功這樣做,2005年至2016年平均私樓落成量僅12,400伙,遠較1992至2004年的平均數低(見圖),亦遠低於2萬至2.3萬伙的實際需求,自然挾升樓價,「既然住宅嚴重供不應求,只要小部分港人買得起樓,已可大幅推高樓價;但即使這小部分港人可以買樓,普遍亦要愈買愈細」。

不可單靠一個方案 須幾條腿走

林浩文分析,根據運房局的最新數據,本港未來3、4年的私樓供應量達9.3萬伙,勉強可以滿足實際需求,但問題是市場擔心供應在2022年後便會出現斷層,是支持樓價近月破頂的重要因素。他認為,政府若有決心穩定樓價,便需要就如何增加土地供應給社會一個明確的交代。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9月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至今已近一年,該小組將於下月完成公眾諮詢,向港府就增地建議提交報告。林浩文指出,經歷過去幾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後,市民已就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明確表態,相信港府亦有壓力盡快拍板,就此推出新政策,而他認為,未來應以不同的短期、中期及長期措施,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我相信目前政府不可只依靠一個方案增加土地供應,要幾條路一齊走。至於短期增加土地供應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在交通配套容許的情况下,盡量增加即將出售官地的地積比率,包括放寬有關住宅的高度限制,這當然會對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有一定影響,但符合本港社會整體利益。

填海規模大 可容納逾10萬人

「中期措施方面,不論向業界收購棕地、向新界原居民購買『祖堂地』,或與地產商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農地,都值得去做,但上述任何一個方案均涉及政府與賣家反覆磋商,從拍板到提供熟地料需時5至8年,屆時林鄭可能已不是特首,故要確保下屆政府政策有延續性,增加土地供應不應只是一、兩屆政府的事,而是每屆政府的施政重點。」

早前林鄭已公開表態支持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林浩文亦同意這是長線造地最有效的措施,「一個填海工程可增加數百至數千公頃的土地,容納數以十萬計的居民,這是其他方案比例難做到的」。他又說,港府的評估是填海造地需要逾10年,而外國很多經驗3至5年便可成事,而不論怎樣也好,填海還是應該愈早開始愈好,「香港由百多年前的小漁村發展成今日的國際大都會,很多土地也是靠填海得來的,而鄰近的深圳,以至遠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及菲律賓,近年也積極填海造地,但本港期內卻停滯不前。即使填海造地需要逾10年,港府為香港人及下一代都要及早填海,尤其是今天庫房仍有錢去填海,若8至10年後無錢,便想做也做不到了」。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08-09 10:49:5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771&issue=20180809
【明報專訊】既然在港府能成功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前,樓價料仍易升難跌,林浩文認為,若港人有自住需求,能支付三成首期及通過壓力測試(做30年按揭,若加息3厘後每月供款佔家庭收入仍低於三成),仍可買私樓上車做業主。

林浩文指出,2018至2022年的新樓落成量中,港島、九龍及新界分別佔8%、35%及57%,可見後者供應較多,當中將軍澳、元朗、沙田及屯門的供應尤其充足(見表),有關新盤發展商料有較大銷售壓力。故他建議,若港人有置業需求,本身財力又有限,應該勤力做功課,留意及比較上述地區新盤。

若買不起私樓 可吼資助房屋

不少港人難以符合上述嚴格的上車要求,林浩文認為,他們不應勉強買私樓,可以暫時租樓住,然後申請政府的資助房屋,例如將以市價五二折發售的4431伙居屋,或位於馬頭圍道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先導項目(涉約450伙),即使上述項目中韱率很低,但其後類似供應料陸續有來,「港府6月宣布將9幅私樓用地改建公營房屋(涉及約10,600伙),這些都是居民及首置上車盤的潛在供應」。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