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過去5年匯市發展 不及近兩月舉措 爭取入SDR 助人幣加速改革

1 : GS(14)@2015-10-23 00:54: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2/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最快於11月評估人民幣是否符合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資格。臨近這關鍵時刻,中國從8月11日新匯改開始,短短兩個多月以一連串的行動,如開放匯市予境外央行、推出CIPS跨境結算系統等,為滿足IMF要求作最後衝刺;9月底配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更成功爭取美國原則上支持,令納入SDR之聲高唱入雲。多位專家指出,加入SDR並不是人民幣國際化必需的一步,但爭取加入SDR確實驅使中國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明報記者 陳子凌

這一切轉變由今年8月4日開始,當天IMF發布了SDR初評報告,列出人民幣要符合入SDR的主要條件(見表)。而到本月11日,IMF總裁拉加德透露評估工作已結束。正在這段期間,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如踩油門般向前飛馳,接連推出一系列目標明確的改革措施,從匯率機制、匯市開放、系統操作,甚至是外交層面上,都是為了迎合IMF對人民幣加入SDR列出的要求。

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內地經濟學家易憲容形容,自2010年爭取納入SDR失敗後,過去5年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雖然有很大進展,但加起來也未必及得上過去兩個多月那麼「高速」,涉及面亦沒那麼廣泛。



貨幣自由使用未達標 5年前未納入

易憲容指出,5年前人民幣滿足了IMF的出口總值規模條件,卻敗在貨幣自由使用的要求之下。這5年來,人行一直為再次爭取納入SDR作準備。今年8月11日調整中間價機制,承諾每朝開出的中間價會參考前一天的收市價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目的是要讓市場因素主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減少人行干預,這亦是IMF較在意的要求。事實上,「8.11匯改」後3日,IMF再公布了一份中國年度審查報告,建議中國要逐步將外匯干預降低至最小,亦對人民幣匯率在8.11匯改後走向市場機制表示「歡迎」,易憲容說:「這某程度上是對中國一個肯定,踩對了油門,因此人行接下來再有一連串行動去衝刺。」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亦持同樣看法,8.11匯改看似突然,並掀起環球金融市場波動,但從時間上正好在IMF初評報告後數日推出,而初評報告第一點便是人民幣中間價與市場價須一致,而IMF之後對此舉表示「歡迎」,即是第一關過了。

習奧會後美表態支持 成轉捩點

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是於2009年7月推出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始,此後中國積極與多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推進人民幣在跨境支付結算中使用;擴大人民幣中間價波幅區間,為加入SDR打下基礎。而8.11匯改後,人行進一步允許外國央行進入境內匯市,推出CIPS支付系統;先後與新加坡及英國就擴大人民幣使用及發債簽協定,開放中銀香港和匯豐在內地發人民幣債券。此外,人行從今年開始公布外匯儲備明細等過去不對外透露的數據,以及宣布採納IMF的SDDS標準公布統計數據等,力證人民幣已逐步跟國際接軌。

及至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美方表態支持也可算是轉捩點之一。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說:「習奧會後美國的表態,是中國應付這場SDR大考的另一決定性成果。」8.11匯改除了是為了回應IMF的要求,也是在觀察市場、尤其是美國的反應。時間點上剛好在9月下旬習近平訪美之前,增加了訪美時爭取美國支持的籌碼。至於匯改令市場措手不及,引起環球股匯恐慌,胡星斗則認為「這未必是人行料到的,但如果匯改是在訪美之後才推行,屆時出任何意外也未必夠時間去補救」。

不過,IMF推廣SDR用途的改革未獲通過,SDR在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性仍有限,因此有說法認為,入SDR對中國來說只是面子問題,象徵性大於實際性;亦有指人民幣要國際化就必須入SDR,否則會阻礙開放進程。對此,易憲容以考試比喻:「讀書(人幣國際化)目的不是為了考試(入SDR),但考試能評估你讀書的程度,亦不會因為今次考試不及格而不去讀書」。他補充,在人幣沒完全自由可兌換、資本帳沒完全放開的情下入SDR,也能迫使中央加快實現利率、匯率市場化及資本帳開放。
2 : GS(14)@2015-10-23 00:55: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2/news/ec_eca2.htm
話你知﹕SDR旨在穩定貨幣體系
  2015年10月22日

【明報專訊】特別提款權(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1969年創造,一種用於補充成員國官方儲備的國際儲備資產。SDR的價值是根據4種主要國際貨幣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確定,現時IMF向成員國分配了2040億SDR,約相當於2800億美元。

SDR並非貨幣或對IMF的債權,持有者可以通過成員國之間的自願交換,或IMF指定較穩健成員國以構成SDR的4種貨幣,向狀較差成員國購買其SDR份額。目前SDR籃子包括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根據倫敦市場每日中午匯率報價,按4種貨幣以美元計值的具體數額之和來計算每個SDR單位兌美元的價值。IMF亦會每5年為現行籃子構成作評審,下一次評審最快在下月進行。

全球過分依賴美元 暴露危機

2008年金融海嘯暴露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缺陷,尤其是美國量化寬鬆(QE)造成的全球流動性氾濫,對新興市場國家造成衝擊,因此2009年,人行行長周小川便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以SDR取代美元作為超主權國際準備貨幣的建議,去減少發展中國家對美元的依賴。

這構想亦促成IMF改革SDR的念頭,包括擴大發展中國家份額、加強SDR的作用等。2010年便提出,由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6%的份額,以及歐洲國家讓出兩個執行董事席位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如落實,則中國的份額將由4%增至6.4%,成為IMF第3大份額國,但該改革方案後來被美國否決而未能落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43

央行刺激不及預期 日股宜選高科技企業

1 : GS(14)@2016-08-16 06:19:00

【明報專訊】今年來,東證股價指數(TOPIX)共下跌15%,彭博顯示美國上市最大兩隻日股ETF已錄得近100億美元的凈流出,上月底日本央行的決議亦不及市場預期,有損市場對安倍經濟學和日本央行的信心。業界認為,雖然日本股指並非最吸引,但仍有投資機會,惟選股相比指數愈來愈重要。

日本央行7月底決議決定,指數型股票型基金(ETF)購買規模從120億美元擴大至240億美元,為尋求海外投資的日本企業提供的貸款額度提高一倍,但未調整利率和基礎貨幣目標,刺激力度遠遠差於市場預期。

對於此次日本央行決議,瑞銀認為這很可能是日本央行為應對政府的壓力而採取的行動,央行並未增加日本政府債券的購買規模,表明其目前尚不考慮「直升機上撒錢」,但下一步行動可選擇的傳統政策工具日益減少。政府購買ETF的規模已佔日本ETF總市值一半以上,額度已近極限;進一步降低利率則可能令銀行業不堪重負;從貨幣供應看,進一步購買國債對經濟亦無太大裨益。

摩根資產﹕日企管治有改善

摩根資產管理則認為,此次量寬雖缺力度,但並非壞事,相信這將幫助緩解量化及質化寬鬆(QQE)、負利率政策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對於銀行業。另外,日本央行已表示將在下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重新審視QQE以及負利率對經濟活動及價格帶來的影響,這意味着當局將更加清楚其政策目標,以及在實體經濟中的傳導機制,屆時可更好引導市場。

雖然市場還未見到安倍經濟學帶來的經濟成效,但摩根資產管理的報告指出,日本的企業管治已經有所改善,同時, 股票回購以及股息派發亦已逐年增加,企業對股東的關注正在加強。日本現時並非最具吸引力的股市,但仍有一些具有尖端科技,並切合新興市場結構改革需求的企業,惟對選股要求增加。

龐寶林﹕只要產品好 日圓毋須貶值

東驥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日股雖然好番少少,但弱日圓始終只有短期刺激,中長線仍將會是強日圓。因此,日本應該借鑑瑞士模式,「賣靚嘢,唔好賣平嘢」,品質好就毋須減價,甚至毋須令本國貨幣貶值,這與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有顯著差別。」瑞銀預期日圓近期將在美元兌日圓100至105區間波動,中信里昂證券亦認為,日圓將繼續保持強勢,預期美元兌日圓一年平均值約為105。

瑞銀現時對日股持中性立場,更看好美股和新興市場。其報告指出,令市場失望的貨幣政策之外,安倍晉三公布的財政刺激力度亦不足夠,雖然總體刺激方案規模為28.1萬億日圓,但新增支出僅7.5萬億。相對日本的日經225指數,更看好標普500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

報告並表示,金融危機後,歐元區、英國、日本及新興市場股市在過去幾年表現均落後美國,因企業獲利未能像美國一樣實現V形反彈。雖然此前美國企業連續三季錄得下降,但瑞銀研究顯示,近期的企業利潤下滑已接近尾聲:第一季標普500每股盈餘(EPS)下降6%,第二季則達到持平至略下降2%的水平,預計企業利潤將在下半年持續改善。若剔除能源股的影響,則企業利潤第一季僅跌1%,第二季更錄得改善,上升2%至3%。此外,瑞銀認為標普500指數中,大型科技股獲利大超預期,將於第三季延續漲勢。

新興市場看好東協國家

對於新興市場,龐寶林較看好東協國家,受「一帶一路」帶動,而且美國在經濟等層面重返亞洲,這些國家將有較大成長潛力。惟東協金融市場仍然比較落後,因此不建議投資ETF,應選擇主動管理的基金,因為基金經理可以發揮成熟市場的投資技巧,很多基金的表現可跑贏指數。

明報記者

[姚丁鈺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06&issue=20160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03

張國鈞:講金句慧根不及樹根

1 : GS(14)@2016-09-13 07:57:43

■張國鈞受訪時稱非常感激鍾樹根的支持。



【本報訊】民建聯張國鈞今屆立法會選舉於港島區領軍出戰,由原擬退黨參選的鍾樹根抬轎,終以4.1萬票奪港島區建制第3席。張國鈞受訪時稱,非常感激鍾樹根的支持,「佢係冇講過我一句壞話」。雖繼承鍾的席位,但張明言未如對方有「慧根」能成為金句王,自嘲當年的「北極企鵝多」只是失言。上屆以兩名單出戰港島的民建聯,曾鈺成及鍾樹根成功當選,共奪逾6萬票。今屆因應港島區少一席而縮至一張名單,由張國鈞牽頭、鍾樹根排第二,總得票驟減兩萬多,只排第五。曾鈺成選舉當晚仍落區為他催票。42歲、身兼民建聯副主席的張國鈞承認,知名度不及港島區票后、奪逾6萬票的新民黨葉劉淑儀,指投票日上午已發現不少屋邨投票率不高,反映支持票未盡出,加上地區不時有人指「民建聯夠票」,惟有由曾鈺成最後動員;由於目的是建制保三席,對結果亦滿意。曾揚言考慮退黨參選的鍾樹根,不滿被迫退居第二,風頭更勝張國鈞。張訪問期間特別感謝鍾的支持,舉例指在漁灣、小西灣等有不俗成績,「呢啲票坦白講,係鍾樹根嘅票」,又指整個選戰中,「鍾樹根係冇講過我一句壞話」。他甚至為鍾在選舉期間遊埠作解釋,指鍾早在報名前表明,8月中要為太太慶祝60大壽,需離港一星期。


認「北極企鵝多」失言


雖成功「取代」鍾樹根成為議員,張卻笑稱未必繼承鍾的「金句王」衣鉢,「我諗我未必有咁嘅慧根」,「要做金句王都要睇性格嘅」。他自嘲過去的「企鵝論」(指北極人少企鵝多)只是失言,「(若果)期望我喺議會入面有好多金句娛樂大家,就可能令大家失望」。他稱希望擔當各方的溝通橋樑,形容性格「和得人」,意即容易令人覺得他「有得傾」,「起碼佢哋(外人)覺得同張國鈞傾偈,唔係浪費佢時間,唔係門面工夫」。他指教育和房屋政策是其未來工作重點,同時認為傳統的街頭戰與網上戰都不可或缺,因為不單止青年,不少長者亦開始使用網上平台,網絡亦覆蓋不常在家的選民,未來會搞好網上戰。■記者呂浩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3/197692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836

操盤手札記:名利不及有權實際

1 : GS(14)@2016-10-13 08:07:23

乾隆皇有次問大學士紀曉嵐:「江上有幾多艘船?」紀答道:「只有兩艘——名與利。」皆因千帆過盡,冒風波之險,無非爭逐名利而已。計我話,有名有利都唔及有權實際!你睇前特首曾蔭權,一失去曾經蔭庇佢嘅權力,就被廉署調查兼檢控,隨時淪為階下囚。政治圈係權力鬥獸場,新一屆立法會開鑼,建制派與非建制派隨即開打,首仗係爭立法會主席之位。無他,主席有權畀唔畀拉布、畀唔畀點人數、畀唔畀講扑嘢嘛!除咗政界,商界何嘗唔係有權好過有名有利,萬科(2202)主席王石就係人辦。1988年,房地產企業萬科股份化改造,六成股份歸國家,四成歸個人,但王石衡量當時國情,認為「突然有錢是很危險的」,放棄個人持股。點知28年後,面對股權鬥爭卻因持股只得0.07%而無say。當年王石要名唔要利,但無股份就無投票權,可見權先係最重要!講開內房股,國慶長假期間,內地至少有22個城市發佈收緊樓市政策,內房由強轉弱。不過,中長線嚟講,剛性需求仍大;而且房地產作為全國最大產業,牽涉上下游超過50個行業,有利經濟回暖,中央調控自有分寸。今輪調控,其實旨在迫使炒家由一、二線城市轉戰三、四線城市,以消化庫存。短期內,樓價難望再上,估計會稍為回落,但對優質內房盈利增長影響有限。技術性急跌,反而係收集時機。惠理(806)就將內房列作「最佳逆向投資」,美林則推薦拿地策略有紀錄嘅開發商,例如華潤置地(1109)。始終政策風險日增,我只會揀財務穩健、策略審慎嘅內房。潤地係兩隻藍籌內房之一,而且有「績」可尋,啱我心水。該股喺九連跌、八連陰,累跌15.2%後,昨日出現陽燭,反彈0.7%,收19.56元,現價市盈率8.3倍,股息率3.5厘。睇近日內房股公佈嘅首三季銷售數據,今年銷情強勁,想中長線投資,可候18.5元附近分注買入,到時股息率更吸引。割柑人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3/197989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01

李志成:特朗普影響遠不及辣招

1 : GS(14)@2016-11-15 07:58:32

【明報專訊】最近全球焦點落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狂人」特朗普當選成為美國第48屆總統,令市場大感意料,更有聲音指將會是世紀「黑天鵝」,恆生指數曾大幅下跌,股市波動不穩,令後市增添不明朗因素。股樓向來唇齒相依,假若股市持續出現深度調整,港樓亦難獨善其身,預料短期內買賣氣氛轉淡。

事實上,特朗普自宣佈參選以來,多次發表針對中美經貿關係的言論,或將引起國際間貿易摩擦,然而中國以至全球經濟會否被他搞垮呢?仍是未知之數,畢竟參選口號與上場執政是兩碼子的事,首當其衝的中國亦似乎未見有過多憂慮,上星期五知名網銷平台推「雙11購物狂歡節」,半天銷售額已超過去年的全日總銷售。全國零售消費氣氛火熱,整體市場情緒向好,甚有「馬照跑、舞照跳」的氣氛。

美國與香港雖然相隔半個地球之遙,但美國政策足以左右全球經濟發展,聯儲局會否於年底加息,亦將影響本港銀行利率走勢,本港樓市多少亦受美國大選影響。然而打擊港樓最深的,也莫過於政府突然宣佈加辣,把雙倍印花稅劃一調升至15%,新措施打擊買家置業信心,預計即使樓價出現調整,亦未必有太多準買家會下定決心入市,預料交投量挫近半。

再者,新措施令投資者及換樓客買賣成本上升,預料買賣雙方會暫時按兵不動觀望後市,故二手交投明顯回落。資料顯示,受新辣招所拖累,二手交投顯著回落。以港、九、新界三區劃分上周之二手成交,三區當中以九龍區跌幅最凌厲,按周跌約50%,新界區則按周跌36%,至於港島區跌11%。 究竟本港購買力及剛性需求能否持續?樓市將何去何從?或可從下一個大型新盤銷售表現中得到啟示。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91&issue=2016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36

龐寶林:日干預債息 市場措手不及

1 : GS(14)@2016-11-21 04:56:11

【明報專訊】執筆之時,特朗普爆冷當選美國總統剛到一星期,全球債市慘遭拋售,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國債收益率全線上漲,美元繼續走強。具體來看,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今年1月以來首次飆升至3厘以上,10年期國債收益率亦上漲至2.296厘。歐洲方面,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重返脫歐公投前的水平,而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今年5月初以來首次一度升至1厘之上。

全球拋售潮亦蔓延至日本債市,上週二,基準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由-0.015厘升至0.005厘,近7周內首次升破零水平,並在週四早些時間一度觸及0.025厘的高位,一改自2016年初以來長期幾乎低於零水平的常態。在美國大選結果宣佈此前數周,由於日本央行9月新收益率曲線控制框架,日本債市相對未受全球市場波動影響,卻因特朗普受到波及。

拋售潮掩至債市 環球無一倖免

然而上週四(11月17日)日本央行在龐大壓力之下,毅然宣佈首次進行以固定利率無限量購買日本國債的操作,具體包括將以0.02厘固定利率購買1至3年期國債,同時以0.019厘固定利率購買3至5年期國債。日本央行宣佈後,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均現跌勢。

特朗普政策有待觀望

此次日本央行破例表明立場,決定出手抑制收益率的升勢,表明日本對全球債市波動的危機感和穩定國債收益率的決心,同時也令投資者措手不及。此前,市場雖有擔憂卻曾預測日本央行暫不會採取行動,其中亦不乏多位經濟學者,包括三井住友資產管理株式會社(Sumitomo Mitsui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高級策略師Masahiro Ichikawa和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首席利率策略師Naka Matsuzawa。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則在宣佈措施後表示,將會密切關注美國新政府的經濟政策,又指如果美國加息,日本亦會受到影響,但不會只因為美國加息,就接受日本利率的上浮。

現時特朗普風暴持續影響金融市場,引發美國國債息率再度抽升10年期債息錄得自2013年7月以來最大單日昇幅。然而,在市場冷靜下來後,投資者開始思考特朗普上任後推出的新政策是否將於其此前經濟刺激的承諾一致,新一屆政府加大財政支出、基建投資及推行貿易保護政策是否落實。

上週四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的講話更加肯定了投資者對加息的預期,而如果特朗普新政策未能符合通脹的預期,市場亦會再次回調。筆者認為,不宜在美國新經濟政策尚未明朗前過早作出結論,當前債市劇烈變化,相信債券市場仍需進行調整。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57&issue=20161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46

雞年郵票炒風料不及往年

1 : GS(14)@2017-01-02 11:51:03

農曆雞年將至,內地將於本周四(5日)正式發行《丁酉年》生肖郵票。去年1月內地發行丙申年猴年郵票時曾引發搶購潮,其中價值38.4元人民幣(下同,約43港元)的大版32枚郵票,曾在10日內炒高20倍至800元以上。不過今年不少資深集郵愛好者認為,受市場以往偏好猴年郵票,加上今年郵票發行量不斷增加,對炒風均給出「雞不如猴」評價。據悉雞年郵票由大陸藝術家韓美林創作,共有兩張,第一張「意氣風發」(左圖)為一隻奮起奔跑的雄雞形象,象徵中國快速發展;第二張「丁酉大吉」(右圖)為一隻母雞呵護兩隻小雞的「合家歡」形象,被網民指有「鼓勵二胎」意思。目前原值38.4元的大版32枚郵票,淘寶網上在銷售量前列的報價在幾百元上下,上千元的基本無人問津。80歲的韓美林是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設計者。中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2/198840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34

故宮珍藏魅力不及巴士參觀人次少 議員質疑建館理據

1 : GS(14)@2017-01-13 08:09:24

【本報訊】政府「先拍板後諮詢」強行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提供的解釋包括故宮藏品對市民極具吸引力,又強調過往本港與故宮合辦的展覽都很受歡迎。惟本報發現,相關展覽的入場人次不突出,甚至低於其他富中國特色展覽,令人質疑故宮魅力是否真如林鄭所言「無法拒絕」。記者:陳建平政務司司長辦公室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康文署與故宮博物院近年不時合辦大型專題展覽,在香港展出故宮珍藏,深受港人及旅客歡迎,政府因此研究在港設立故宮博物館。文件亦提供了近年本港4個相關展覽的入場人次,以解釋故宮吸引力。惟記者翻查政府資料後發現,相關展覽表現非特別出色。香港歷史博物館2013年舉辦清代宮廷服飾展覽,展出超過130件故宮珍藏文物,吸引11.4萬人入場;但同一個博物館在2012年舉辦的秦始皇展覽,就錄得破紀錄的42.4萬入場人次。即使是展期較清代故宮服飾展更短的活動如2013年的天文台和巴士展覽,亦錄得較出色的入場數字,分別有14.7萬和12.3萬人。同樣地,2015年香港科學館舉辦為期約3個月的清宮科技展,展出約120件故宮藏品,入場人次近13.9萬;但2014年科學館的中國探月工程展,為期僅約1個月卻錄得14.4萬入場人次。由此可見,涉及故宮的展覽並非特別受歡迎,若純以入場人次考慮,其他展品或對市民更有吸引力。



建築師指諮詢資料不足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質疑,故宮藏品的魅力是否真的大到非要興建一個獨立的永久博物館不可,她認為現存的博物館已有能力展出故宮珍藏,毋須動用賽馬會的35億元,加上日後營運故宮博物館費用須由公帑埋單,批評政府強行上馬。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諮詢會昨舉行會議,大部份委員支持興建博物館,但民主黨區議員程張迎批評,雖然市民歡迎故宮展品來港,惟政府處理手法惡劣。建築師學會前會長林雲峰則於電台節目中表示,故宮博物館在中環展城館公眾諮詢中資料不多,建築專業人士及市民難以提供意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3/19895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34

生娘不及養娘大鍾嘉晴自爆7年冇見章小蕙

1 : GS(14)@2017-01-27 07:40:35

章小蕙爸爸喺加拿大多倫多創辦中文電視台,所以章小蕙都擁有加拿大國籍,而佢同前夫鍾鎮濤(阿B)就喺加拿大認識,再喺88年拉埋天窗,先後生咗阿仔鍾嘉浚同阿女鍾嘉晴。不過章小蕙同阿B呢段婚姻,只係維持咗11年,兩人喺99年離婚,阿B仲痛斥章小蕙揮霍,敗盡身家。而章小蕙之後同商人「白頭陳」陳曜旻拍拖,阿B就同范姜結咗婚,而嘉晴喺4歲時就開始同范姜一齊生活,感情仲非常好,之後范姜為阿B生咗兩個女,待嘉晴亦視如己出。父母離婚,對子女難免留下心理陰影。阿B同章小蕙離婚之初,嘉浚嘉晴對母親的離開耿耿於懷。2011年,范姜與同住麥當奴道半山樓的章小蕙胞妹章小婉狹路相逢,兩人在大堂嘈交,最後更鬧上警署。嘉浚嘉晴在事件中極力維護范姜,嘉晴更稱已7年冇見過生母章小蕙:「我媽說她回港保護我???…我現在16歲,我諗我不需要她任何保護,我至少7年沒見過我媽,她又怎樣會突然為我回來?」。對於有人暗示范姜打她,嘉晴當時回應傳媒就說:「冇件咁嘅事發生過,佢對我好好,不嬲好錫我。」章小蕙與女兒關係疏離,但與嘉浚關係就較好。現年26歲的嘉浚跟章小蕙生活;至於鍾嘉晴,之後喺活動上話其實冇嬲過媽咪,仲貼過哥哥同媽咪嘅合照上社交網,證明親情係可以化解晒啲芥蒂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7/199102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24

七大港資買地額 不及中資地王 本財年共斥資150億 多屬二線區

1 : GS(14)@2017-03-03 00:15:39

【明報專訊】近年中資發展商大舉來港天價搶地,本港七大發展商2016年度僅投得5幅住宅地,共涉約150億元,以金額計佔整體賣地收入約16%(圖1),為近年新低,甚至不及內房奪得鴨脷洲地王的168億元中標價;折合平均每呎樓面地價約5827元,與中資的13,392元可謂天淵之別,反映本地龍頭發展商都寧願集中競投呎價較低的二線區域地,不願與中資硬碰。

本報統計近3個財年,本港七大發展商包括新地(0016)、恒地(0012)、長實(1113)、新世界(0017)、會德豐(0020)、信置(0083)及南豐,本港中小型發展商,以及中資在港投地情况(包括住宅官地及鐵路項目),發現本地龍頭發展商在投地金額及所涉樓面都持續下降,除被中資趕過外,更不及本地中小型發展商。

以2016/17年度為例,七大發展商只投得5幅住宅地,涉資約150億元,佔整體16.2%,涉及樓面約258萬方呎,佔整體26.5%;2015/16年度七大發展商共以262億元投地,佔整體45.7%,涉及418萬方呎樓面,佔整體46.3%。2014/15年度則為295億元、1053萬方呎,佔比58%及71%,即2016/17年度七大發展商投地明顯不及以往進取。新地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前日亦稱,新地將維持目前的入標方式,讓有意出「癲價」的買家先投地亦未嘗不可。

兩年前七大295億投地 涉逾千萬呎

反觀本地中小型發展商及中資購地情况轉趨積極,如2016/17年度本港中小型發展商已共斥323億元投地,涉及375萬方呎樓面,兩者分別佔整體近35%及38%,已拋離龍頭發展商;期內中資則以453億元投得338萬方呎樓面,佔比分別近49%及35%。

港資每呎樓面地價 僅中資一半

另外,港資與中資發展商投地取態,從每呎樓面地價可作參考,2016/17年度七大發展商投得之地皮,平均每呎樓面地價約5827元,中小型發展商則為8602元,中資發展商則達13,392元,反映本港發展商主攻一些地價較為相宜之地區,中資發展商則為求投得靚地,不惜以天價搶地。

本年度多幅矚目地皮都以天價落入中資手中,如海航系先後以近200億元鯨吞啟德3幅住宅地,每呎樓面地價1.3萬至1.36萬元。上周五龍光地產(3380)伙合景泰富(1813)更以168億元、每呎樓面地價2.2萬元投得鴨脷洲地皮,成交價刷新全港紀錄。另外,中國平安保險(2318)伙拍路勁基建(1098)投得港鐵(0066)黃竹坑站1期項目,更令市場大跌眼鏡。相反,期內七大發展商投得之地皮都集中在新界(圖2),只有會德豐以63.88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7729元投得觀塘茜發道住宅地。

港資賣樓料求價多於求量

仲量聯行資本市場部區域董事莫凱傑表示,中資日益活躍於本港住宅市場,來自大型發展商的未來住宅供應料將減少,在補充土地儲備較過去困難下,大型發展商的新盤將更惜售,求價多於求量,預期新盤叫價更硬淨。

〔中資搶地狂潮(系列之一)〕

明報記者 林尚民、甘潔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23&issue=20170302
2 : ahtf(35089)@2017-03-08 01:56:46

佢幅圖整得唔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