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石药集团(1093)访问要点:招标进度缓慢,VC业务见底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751


$石药集团(hk01093)$ 


主要数据


行业: 医药行业


股价: 7.25 港元


市值: 428 亿港元


已发行股本: 59.08 亿股


52 周高/: 8.57 港元/5.32 港元


每股净现值: 1.38 港元



石药集团(1093):招标进度缓慢,VC 业务见底



招标情况


今年行业整体招标进展低于预期,全年预计或有10 个以上省份能完成招标,如若产品有新中标省份,预计带来增量销售将远超降价造成影响。我们预计招标情况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公司可通过提高销量与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产品成本消化降价压力。根据网上公示招标价格情况,目前恩必普胶囊剂型在广东降价约1%湖南约6%,浙江13.6%。因湖南今年招标弃标产品过多,我们预计在8 月份将有较多临床必需产品通过备案采购进入湖南市场。抗肿瘤产品空间仍较大,如有新市场中标将迅速放量。伊马替尼自三月份上市以来已中标四川与重庆市场。另外低价药政策的推行对公司普药产品的价格与利润提升亦有正面作用。



原料药


据有关报道,受《石家庄市长安区城区老工业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4-2020)》影响,华北制药于14 年底暂停VC 生产,15 年开始实施搬迁。今年六月份,山东鲁维已经停产,并按照环保部的要求进行整改。五大维生素C 生厂商的两家实施停产,使得维生素C 价格止跌企稳,但维生素C 库存量依旧很大,消耗缓慢。公司目前维生素C 生产成本较对手低,且环保符合国家要求,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维生素C 价格有提高空间,公司维生素C 业务的亏损将缩窄。



公司一季度抗生素毛利率高达21%,同比高于去年9.5ppts,主要因7ACA 价格提高,7ACA 国内生产厂家较少,且主要竞争对手也遭遇环保整改问题,因此今年一季度价格同比去年有大幅上升。咖啡因预计将继续维持稳定。




研发情况


公司2015年有望获批的仿制药有盐酸头孢卡品酯原料及片、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阿莫氨溴片、硼替佐米原料及注射剂及清肝化瘀胶囊,其中前三者市场空间约为2亿人民币,硼替佐米约为3-5亿人民币。2015年预计完成美国ANDA的产品有苯佐那酯软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头孢克肟片、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盐酸二甲双胍薄膜衣片。完成ANDA有利于公司销售额较高的普药产品在招标中获得价格优势。(来源:第一上海证券)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12

殺死VC!股權眾籌的社群玩法來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4/150069.html

黑馬說:天使投資不再高不可攀。股權眾籌,讓人人都變成“微天使”。如果你是一個創業圈子的成員,投資的又是熟人,失手的概率將大為降低。這種股權眾籌的社群玩法迅速走紅,並正在改寫既有的遊戲規則。
 
文 | i黑馬  婁月、周路平
編輯 | 王冀


\今年春天,李克強總理用一杯咖啡肯定了當下的創業新模式。創業熱潮繼續在全國各地蔓延。

過去一年,北京中關村平均每分鐘誕生7 家公司,平均每天有一家企業獲得融資;今年一季度,武漢光谷日均誕生18家科技企業,同比增長六成;而被認為最具矽谷氣質的深圳,1500萬的常住人口中,超過176萬人在創業,其中過半擁有公司。

火爆的創業催生了早期融資的需求,天使投資一時供不應求。“中國的天使投資數據僅是美國的零頭。”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說。據統計,2014年美國有35.5萬活躍的天使投資人,而且主要是個人,投資案例有7.5萬多例,金額288億美元,平均每單30多萬美元。而2014年中國的天使投資人(包括個人)不超過1萬人,機構天使投了766單,金額僅有5.26億美元,平均每單接近70萬美元。盛希泰形容當下的天使投資“好比燒一壺水,火才剛剛打開”。


人人都可做天使

不過,讓這把火燒起來,僅靠天使投資人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大量剛起步的創業者,仍然急切地希望能獲得資金和其他資源支持。

就在這時,股權眾籌恰逢其時地填補了資金供給的空缺。與傳統天使投資相比,股權眾籌融資速度更快、費用更低、項目估值更合理。

從去年開始,一大批股權眾籌平臺開始湧現,優質項目紛紛將目光轉向這種全新玩法,天使+眾籌”的早期投資組合方式開始蓬勃發展。從之前拿不到VC的錢,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優質項目搶占眾籌高地,眾籌完成了從原本企業的無奈選擇到現在主動為之的華麗轉身。

2014年11月,國務院首次明確提出發展股權眾籌平臺,進行股權眾籌試點工作,支持大眾創新創業。盡管試點細則尚未最終敲定,各眾籌平臺似乎早已按捺不住,紛紛搶跑。2014年12月,全國最大的社群股權眾籌平臺——牛投眾籌上線,圍繞黑馬社群,服務“土鱉”創業。2015年4月,京東股權眾籌上線,主打電商眾籌。2015年6月,真格基金推出眾籌平臺“真股”,這是第一家由專業的天使投資機構搭建的眾籌平臺。

上述三者的眾籌玩法也並不全然相同。與後兩者采用“領投+跟投”的模式不同的是,牛投采用的是聯合投資制。不管出資5萬元還是 50萬元,出資人所擁有的權利都是平等的。而盡職調查、投後管理等領投制所具備的優勢在牛投上則全部轉移到平臺方。平臺所依賴的則是上萬人規模的黑馬社群。

股權眾籌依托互聯網的屬性,為草根創業者提供了低門檻的融資渠道;依托大眾投資,讓更多的高凈值人士成為價值投資者。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黑馬會副會長楊守彬認為,互聯網是革除一切以信息不對稱為壁壘的商業生態的工具,雖然股權眾籌尚未成為融資的主流渠道,但未來的早期投資領域,它有可能與股權投資並駕齊驅。

天使投資人、雲籌創始人謝宏中也認為,股權眾籌對於草根創業者的幫助遠大於對少部分精英創業者的幫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的形成,必將有賴於股權眾籌這一創業融資的新型實踐形式。”
 
準入門檻的降低讓天使投資人的群體變得多元化,除了更多年輕人加入,投資人的 背景也趨於豐富,演藝界人士、職業經理人、創業者都紛紛投身於這場熱潮。其中,尤其以連續創業者的數量最為顯著,“創而優則投”的現象愈加明顯。
 
這些連續創業者在創業成功後手上閑置資金較多,無募資壓力。他們憑借自己多年 的創業經驗和行業積澱,在發掘項目以及投後增值服務上有突出的優勢。他們了解 創業者,懂得如何解決創業道路上的難題,還知曉行業的趨勢與規則,更能引導創業者快速成長,並且在資源方面給予最大的幫助。
 
股權眾籌雖然降低了投資門檻,讓人人都可以做天使,但也有一些不靠譜的項目和平臺蒙混於其中。如果不具備專業的投資知識,很容易遭受投資損失。天使投資人、大河創投創始合夥人劉誌碩就表示,股權眾籌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活動,“我一向不主張向陌生人眾籌”。
 

眾籌後的井噴
 
社群股權眾籌由於發生在熟人之間,可以很大程度上規避上述風險。基於黑馬社群誕生的牛投,就是這樣一家“向熟人眾籌”的股權眾籌平臺。
 
牛投的故事起始於2014年冬季,在黑馬大賽總決賽現場,一場特殊的投資活動在幾千人的會場上公開進行。徐小平、姚勁波、周鴻祎、趙文權等大佬用眾籌的方式幫助項目融資,挑選黑馬大賽冠軍。根據當時的規則,每個項目的眾籌目標為100萬元,結果是三個項目全部現場超募。
 
創業家副總裁、牛投負責人郭海峰介紹,牛投是應黑馬兄弟解決創業融資難、融資慢的需求而誕生的,相對高質量的項目,以及創業者與投資人的知根知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股權眾籌的風險。
 
“牛投眾籌目前只針對早期的初創型企業,成熟之後再向其他階段拓展。初創公司往往股權比較清晰,股東結構簡單,參與眾籌完全是出於真實的融資需求。”郭海峰介紹了牛投的顯著特點,“基於黑馬社群的投資,由創業者投資創業者。”從彼時起,牛投開始作為一個常態化的眾籌平臺服務於黑馬社群的創業者。
 
今年2月9日20點整,牛投的首個面向社群的眾籌項目“寵愛約定”啟動線上股權眾籌。“寵愛約定”是一家寵物狗交易平臺,眾籌時項目估值3000萬元,計劃募資150萬元,對應股份約為5%,單筆投資額為2萬元,對應股份約為 0.0667%。眾籌開始後,黑馬社群里的創始人和投資人開始踴躍投資。37個小時後,2月11日下午1點,“寵愛約定”募集的150萬元資金全部眾籌完成。
 
5月下旬,上能增能環創始人李澤開始與另外兩個項目創始人在北上廣三地進行線下路演,並在隨後的牛投眾籌中順利拿到250萬元融資。6月初,WiFi萬能鑰匙對外宣布眾籌6500萬元(1%),一舉創造了最大額度的股權眾籌紀錄,大批用戶搖身一變成了投資人。
 
他們的融資都有著不同以往的特點:不需要VC。這再次印證了社群股權眾籌的兩大優勢:讓創業者快速找到“微天使”,不用再看投資人的臉色;讓普通人一夜變身天使投資人,不用因大額投資而戰戰兢兢。
 
如果說股權眾籌是不可逆的趨勢,那麽基於社群的股權眾籌將最有可能走得最遠、最穩。畢竟,對項目的所有判斷都滲透在平時,而不是只靠短暫幾個小時的溝通。為數不少的黑馬投資人都表示,與其他投資平臺相比,社群投資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而多數眾籌項目都獲得了下一輪融資。
 
以牛投今年一季度的首批股權眾籌項目為例,寵愛約定眾籌前網站銷售額僅30單,眾籌後網站流量和訂單井噴,每月成交單數過百。雲洲無人船原定眾100萬元,最終眾籌募集415萬元,下一輪融資將在今年底進行。指靜脈識別儀原定眾籌100萬元,最終眾籌募集225萬元,目前已獲得達晨創投2000萬元投資,下一步將在廣東、北京等地啟動招標,預期完成銷售額將達3000~8000萬元。
 

創業者最懂創業者
 
黑馬社群是一個具有天然投資優勢的群體。這里聚集的人群有著共同的身份:創業 者。這種休戚相關的身份註定了雙方具備共同的對話語境。他們對於創業本身更加理解和寬容,當然也深知項目的可行與否、前景大小與否。微播易CEO徐揚曾參與了愛街舞項目的眾籌。愛街舞是一家線上與線下聯動的少兒街舞項目,模式在初期並非人人能夠看懂,不過徐揚與愛街舞創始人同屬於一個黑馬會行業分會,這種身份認同最終促成了前者對後者的投資。
 
隨著社群股權眾籌滾滾而來的,是大批的擁躉、資源對接、渠道開拓,這些都比單純給錢更有誘惑。上能增能環的創始人李澤發現,參與眾籌的股東名單有相當一部分是上能客戶。這些人不僅僅帶來錢,更多的是背後的資源、渠道甚至於他們作為用戶所帶來的反饋。 事實上,已經有股東開始將上能的產品向身邊的朋友推廣,帶到海外市場,更有甚者,直接成為其產品代理商。
 
“創業者肯定最懂創業者”,這種基於創投圈內的投資在郭海峰看來,有著傳統VC難以比擬的優勢。“第一,創業者能看到項目的亮點;第二,他們會以發展的眼光看 待項目,項目或許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但這種不完美可能恰好是其他創業者所擅長的,因為這些投資者本身就有創辦公司的經歷,不管成功與否,對於後來者都是一種學習或者借鑒。”郭海峰認為,VC的錢是純財務投資,它們選項目更像是拿一把尺子測量,尺寸都對就投資,不適合的就pass。而創業者則更理解創業者,更能包 容初期的不足,同時提供針對性幫助。
 
事實上,牛投平臺上前期的投資人和眾籌項目全部來自黑馬社群。“社群可以極大地 降低人們的信任成本”,普天貸創始人吳海生是黑馬社群的受益者,他已經在黑馬內部進行了投資。“中間有了黑馬,無形之中就有了背書,這對於投資而言相當難得和寶貴,減少了很多盡職調查的成本。”
 
楊守彬在黑馬社群投資了多個項目。他認為,社群股權眾籌的效率要明顯高於其他項目。“大家認識並在一起交流不是為了投資而投資,也不是為了融資而融資。熟悉了就不需要花那麽多時間去了解創始人,不需要時間跟他溝通談判,投資效率和決策效率比較高,基於日常的印象就可搞定。”
 
速度優勢也是眾籌相比於傳統VC的優勢之一。黑馬營七期學員張嬌在黑馬社群里做股權眾籌,半個小時搞定200萬元,如此短時間完成融資,在很多VC看來無法想象。不過,快並不意味著粗放。在人們固有的觀念中,眾籌項目往往是VC挑剩下的,但隨著京東、真格基金等主流玩家紛紛進入眾籌領域,外界的認知必然隨之改變:眾籌項目並非都是雞肋。
 
“VC追求的是櫻花般的生存,不是死亡就是偉大。”創業家董事長牛文文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如今在VC規定的路徑之外,創業者們還實踐出另外一條通向成功的路徑:眾籌+新三板。“(牛投)爭取成為創業成功率最高的股權融資聚集地。”郭海峰表達了他對於牛投眾籌的願景。這份願景之下,創業者先通過眾籌獲得起步和發展資金,然後在新三板上市,步入資本市場,完全可以不通過VC,而成為一家通常意義上的成功公司。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婁月、周路平,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8月30日中午,一畝田發聲明回應融資方撤資傳聞,並就大規模裁員給予解釋。聲明稱“不存在投資方撤資的行為。到目前為止,一畝田的七個機構投資基金充分認同公司的業務方向並積極支持公司發展,從未有任何形式的撤資要求和行為;並且,一畝田每一輪投資都完全符合行業慣例和規範,之前報道的“沒簽協議就投資”的說法不符合事實。”

昨日,一畝田被曝出大規模辭退銷售員工,辭退人數達1500人。有傳聞稱大規模的裁員是一畝田C輪融資不利,之前的投資方紅杉資本撤資等。

以下為聲明原文:

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及公眾對一畝田發展、成長的關心。基於業務體系的改善和管理精度提升的要求,一畝田近期對部分業務板塊和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現將一畝田公司的發展向媒體以及社會各界報告如下:

一、嚴厲打擊業務活動中的不誠信行為。從6月開始,一畝田公司著手調查地推團隊中的嚴重銷售違規行為,已經有員工因為業務違規至違法程度被移送司法機關。

二、公司在自查過程中,發現銷售環節存在違規及不誠信現象,公司高管層非常痛心——這些違規舉措,雖然體現在個別員工個人的行為操守上,也折射出公司的內部管理流程缺陷。對於近期因此被辭退的員工,他們與公司共同走過了初創期的一段日子,為一畝田的發展做出過他們的貢獻,對此,公司在感恩的同時,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為保證一畝田客戶的利益、確保絕大多數操行良好的員工與公司一同健康成長,公司不得不“刮骨療傷”,立即決定推出改善業務體系、提升管理精度的一系列舉措。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將開放溝通渠道,為被辭退員工提供申訴通道,並按照相關規定妥善處理。

三、繼續開展與業務調整相關的組織優化。一畝田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就在探索農業互聯網的服務模式、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市場環境瞬息變化,這一過程會伴隨著團隊增減和組織結構變化。對於因此離職的員工,公司將嚴格遵守國家勞動法規的要求,履行相關的程序或補償事宜。

四、不存在投資方撤資的行為。到目前為止,一畝田的七個機構投資基金充分認同公司的業務方向並積極支持公司發展,從未有任何形式的撤資要求和行為;並且,一畝田每一輪投資都完全符合行業慣例和規範,之前報道的“沒簽協議就投資”的說法不符合事實。

五、對於客戶的履約和服務一以貫之,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最佳的合作體驗。對於一畝田的客戶,公司將一如既往地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雙方合約進行履約。我們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改進服務、提高效率、不斷提高我們心目中“最佳、最好”的服務標準的過程,我們將繼續以“為農民增收、為市民減負”為目標,為幫助用戶創造更多價值而努力。

中國農業互聯網的發展道路剛剛起步。盡管過程可能充滿挑戰,但我們依然對我們的事業充滿信心。緊跟市場脈搏、持續創新、準備變革是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常態,一畝田也不例外。我們非常感謝媒體和公眾對我們的關註、關心,也希望在職的員工一如既往地、踏踏實實地為客戶創造價值,離職的員工未來有更好的努力平臺。我們期待與大家共同見證一畝田的未來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64

任泉看上融360,Star VC也要投資互聯網金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3/152332.shtml

i黑馬訊(崔婧)10月13日消息,影視明星章子怡和黃渤已加入Star VC,成為新合夥人。Star VC是由任泉、李冰冰和黃曉明共同投資組建的明星風險投資機構,與2014年7月11日正式推出。章、黃渤加入後,Star VC參與了在線金融搜索平臺融 360的D輪融資。i黑馬獲悉,Star VC投資融360這件事,主要由任泉操盤。

Star VC的成立之時,在股權分配方面,三位創始人各占30%,管理團隊占10%,此次引入章和黃,股權分配方面或將發生變化。Star VC 在管理方面實行一票否決制,不過基金更多的管理和操盤工作,由現已退出娛樂圈的任泉主持。

Star VC的成立加快了圈內明星的投資化步伐,而如今明星跨界紮堆投資和創業正在成為風潮。明星資本是粉絲經濟延伸中很重要的環節,Star VC對於創業項目本身能產生很好的正能量加分,其次,明星資源能自然過渡成為用戶的資源。

融360成立於2011年,為個人消費者和微小企業提供金融產品的搜索、推薦和申請服務,業務範圍涵蓋貸款、信用卡與理財。貸款業務涵蓋個人消費貸、經營貸、房貸、車貸。信用卡頻道服務所有“對信用卡有需求的人”——從工薪階層、時尚白領、網購達人、到精明主婦、生意人…… 相對於貸款業務滿足幾千到幾千萬的資金需求,信用卡則滿足用戶幾千元到幾萬元的資金需求。理財業務主要提供資訊、評測內容和產品搜索等服務。

此前,融 360 在 2012 年 3 月完成光速領投,凱鵬華盈、清科跟投 700萬美元A輪融資;2013 年7月完成紅杉領投,A 輪三家機構跟投3000 萬美元B輪融資;2014 年 7 月獲得淡馬錫旗下蘭亭投資領投,A、B 輪資方跟投 6000 萬美元C 輪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6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拿到了上億美金的投資。螞蟻金服以A輪120億的融資額高居榜首,其次是眾安保險—眾安在線的9.34億元,借貸寶首輪融資20億元,趣分期獲得2億美元E輪融資,點融網2億美元C輪融資,以及玖富的1.1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縱觀當下互聯網明星項目的投資案中,資本背景以及由此帶來的合作想象空間是首要指標。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292

任泉:Star VC並不是投資粉絲經濟的項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7/152838.shtml

導讀 : Star VC對於投資項目的標準,只要有膽識、有膽量,只要有能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產品,Star VC都可以接受。

i 黑馬訊  11月17日消息,在今日頭條舉辦的“科技·時尚數據盛典”上,任泉分享了Star VC的臺前幕後,他提出不想去把粉絲變成一個賺錢的工具,變成未來投資的一個衡量價值的標準。而是希望把Star VC投資的理念,投資產品的觀念傳達給粉絲,通過粉絲傳播出去,更多人分享投資的產品和企業。

對於投資項目的標準,他表示,只要有膽識、有膽量,只要有能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產品,Star VC都可以接受。

以下為任泉口述,經i黑馬刪減整理。

每一次都想更多分享一下這一年半自己的投資理念,很多人都說我們Star VC每天到底在幹什麽?到底投什麽?每一次想聊的時候,時間又是匆匆的,每一次解釋都不是很清楚。

其實,Star VC從2014年7月正式推出到今天得到了很多的厚愛,從Star VC宣布成立的時候,我就覺得投資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從我大學畢業,投資一家只有八張桌子的小餐廳開始,我就覺得投資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理念和意識。一路走來,我一直告訴自己,其實投資沒有一個標準,也沒有一個模式。它需要很多的每一天成長的數據,還有膽識、膽魄,以及對社會環境的了解。

明星應該專業地去做投資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很多明星也在做投資的事情,比如買了上市公司的原始股票,比如投了一些公司的股權,但是我覺得這還是一個明星的個人行為。

從去年7月開始,我跟曉明、冰冰講,其實我們不用以個人這樣的行為去做這個很專業的事情,我覺得這樣會被同行笑話,會覺得我們很業余。

在Star VC成立之前,我們三個人也有以個人的行為投資,比如8年前,華誼兄弟是最早的發起人,從華誼兄弟到演員,再到6年前成功上市,我們受到一些啟發。雖然賺了一些數字,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我們跟華誼一樣創造未來的觀念。

一開始我們說,我們可以慢慢來,可以慢慢學,可以慢慢在這個行業里面做自己的事情。去年這個時候,我們給自己定義這樣一個目標:希望一年能投5個項目,因為我覺得Star VC很小,剛剛一歲,剛剛從沒有專業人士走入了這個行業。第一天我們就收到了差不多1000多份的計劃書,我剛開始覺得不適應,以為三五個人一年也就收到三五份計劃書,後來一年就收到了大約3000份計劃書,後來覺得三五個人承載不了3000封的計劃書含量。

Star VC投的是能改變生活方式的產品

後來我們就開始招兵買馬,從去年3月份到今年,又迎來兩位新股東,就是章子怡和黃渤。

我們的粉絲大約有1.6個億,但是我不想去把我們的粉絲變成一個賺錢的工具,用他們變成我們未來投資的一個衡量價值的標準。我覺得經濟不可以靠明星去分享,我不想用這個觀念讓我的股東們有這樣一種意識。

反過來講,我們投的是1.6億粉絲,我們希望把Star VC投資的理念,能把我們投資產品的觀念傳達給1.6億粉絲,這1.6億粉絲再告訴他的朋友,那麽至少10億人能分享我們的產品、我們的企業。

很多人都問Star VC到底投什麽?去年投資拍攝短視頻的秒拍,今年投了“小咖秀”,現在註冊用戶是4500萬,日活數500萬,有差不多1100位明星在小咖秀上展示他們的生活,展示他們對小咖秀生活的理解方式。今年還投資了互聯網金融的融360。

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應該投跟粉絲經濟有關系,比如時尚、電商、快銷品等。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的,比如今年開始投資融360,我覺得未來的投資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所以講到投資方向,我覺得是應該有創新力,一定要有未來,真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夠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狀態,大健康產業也是我們最近要看的一個方向。

到底應該把什麽項目給我們,我說只要你們有膽識、有膽量,只要你們有能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產品,我們都可以接受。這是一方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217

國內活躍VC機構分析盤點——話說創投圈伯樂們的取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08/153673.shtml

導讀 : 在上榜的機構名單的786起投資事件當中,種子天使輪395起,占比達到50.3%。

在相繼推出2015年獨角獸俱樂部、千里馬俱樂部、千里馬估值飆升榜三個有關創業公司的盤點後,IT桔子接下來推出的是VC機構和天使投資機構的分析盤點,本篇是其中一——VC機構們的活躍榜單,以IT桔子收錄的投資信息作為素材來聊聊創投圈伯樂們的取舍。

在這張榜單中,我們差不多覆蓋了國內到目前為止湧現的眾多主流VC機構的名稱,包括了美元基金以及人民幣基金。事實上,相比於天使投資這一新生事物,風險/創業投資在我國已經逐漸成熟起來,中國也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創投國度。在過往的二十多年里,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出現和存在,才有了一批批優秀的互聯網公司的誕生。如今,在眼下這場大的創業風暴潮中,整個VC行業也正在發生改變,企圖更好順應和把握住這場浪潮,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部分嗅覺靈敏的VC們慢慢向投資的早期和前端遷移。在上榜的機構名單中,我們看到在他們貢獻的786起投資事件當中,種子天使輪就395起,占比達到50.3%。

具體的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榜單,當然我們也再一次重申:本榜單的數據主要是基於IT桔子從公開、合作夥伴及自有渠道獲取而來,在收錄範圍上一定存在缺陷和不足,甚至在相關機構投資信息上是有缺失的,我們歡迎大家為我們提供改進建議和數據補充。

數據樣本基本情況:本榜單是根據IT桔子投資機構數據庫記錄的近400家主要VC機構的投資信息而來,上述近400家機構共記錄有5664起投資事件,涉及的公司數量約在4000多家。其中,上榜的前20家機構在記事件數量是2718起,涉及的公司數量約在2000多家。

1.活躍VC前20

總排名榜上:IDG資本、紅杉、經緯牢牢占據榜首

IT桔子數據顯示,在活躍機構排名上,毫無疑問又是被IDG資本、紅杉和經緯三家強勢美元基金占據,而且在總的投資項目數量上看,這三家遠遠超過後面的幾家,甚至是超過了一倍。

如果我們梳理一下這三家機構今年在投資策略和布局上的變化時就會發現,他們更加主動選擇去接觸創業者,更希望在種子期就可以有所動作和改變。比如,IDG資本在今年8月份成立了一只90後基金,並為此專門設立了投資規則和團隊組建,在後期的校園創業大賽上,IDG資本宣布了一項“自由人”青年創業者計劃,希望主動招募青年創業者,來為他們提供更加靈活自主的孵化服務。紅杉資本在今年聯合高通投資,舉辦了一場移動互聯網創業大賽,旨在挖掘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新與成長的明日新星。當然我們也不要忘了,紅杉資本也是真格基金的LP,光是這個渠道,就能夠為紅杉帶去不少的好項目。而經緯中國也在今年6月份左右推出“EIR”計劃,即入駐企業家,旨在發掘更多優秀創業者,他們看中了兩類人群:一類是在一線互聯網公司里帶過兵、打過戰、背過任務;一類是“草根創業者”,至少有四到五年創業經歷、管理過三十或四十人以上創業團隊。

此外,在上榜的名單中,我們也看到,有兩家本土的人民幣基金君聯資本和深創投位列其其中,總的投資數量上不亞於其他境外基金,實力越加明顯。其實,最近兩年,部分國內本土老牌的人民幣基金也正在尋求轉型,未來實力上也不可小視,比如達晨創投、同創偉業以及浙商創投等。其中,同創偉業已經正式掛牌新三板,其公開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機構的投資回報率比此前上市的九鼎和中科招商還要高。

從公司首次獲投輪次看:VC機構加快向早期投資遷移

IT桔子的數據顯示,在上榜的20家VC機構當中,除了君聯資本、紅點創投、SIG海納亞洲外,其余17家機構,都參與到了種子天使輪。其中,創新工場最多,達到95起,占到他們機構投資總數的47%,而這個其實是跟創新工場自身定位有很大關聯,李開複老師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就明確說明,創新工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風險投資機構,跟成熟的VC相比,創新工場又有特色,采用“投資+孵化”運營模式,會更早投入,投資體量介於天使和A輪之間,但又不是簡單的所謂天使+孵化器。

IDG資本和經緯中國不必多講,倒是紀源資本,目前看,最近幾年也開始向早期側重,在IT桔子數據庫的數據看,其種子輪投資占到了他們最近幾年投資總數的81%。而在過往,他們更傾向於擴展期投資,資金規模集中在500萬-2500萬美元之間。與此相類似的情況,還有賽富基金。

2.VC機構參與種子輪情況分布

投資領域上看,電商、企業服務、文娛體育布局最多

在我們歷次盤點涉及到領域這個維度時,電商這個行業雷打不動始終位列第一,可以想象投資人和創業者們始終對這個行業充滿了向往,分析下來可能離不開兩個主要原因,這個也是投資界們基本一致的共識:一個,相比國外,尤其是美國,國內線下的購物空間和商業體等基礎設施比較匱乏,無法滿足人們的消費頻次和需求,這個給了電商難得的發展機會,並且,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下,綜合電商之後,細分門類也在開始垂直化;其二,電商本質上的買賣關系,是最簡單直接標準的盈利模式,多數的互聯網公司在走向交易這端時,電商化往往是基本模式之一。

企業級服務是今年剛剛熱起來的一個領域,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滲透和融合,客戶端的需求明顯會加快本身被互聯網化的速度,這個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從工商數據看,光中小企業目前就有1000多萬家,其中高科技類的中小企業就有15多萬家,這些企業未來成長好的話,一定有這樣的需求,而目前傳統行業中等規模以上的公司也非常可觀,至少證明,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至於具體的能激發出多大能量,就要看創業者們的發揮了。

文娛產業也是,這個是相對於吃穿住用的實物電商和服務電商後,在精神消費方面備受期待和鼓舞的一個行業。其後的金融和遊戲,是見錢最快的兩個行業,VC們肯定不會輕易錯過。

再往下看,後面的幾個行業都是跟傳統行業關系比較密切的,普遍是一個慢功夫的事情,如醫療、汽車和教育。而在最後幾個領域看,廣告、房產和旅遊,相對來看,似乎已經沒有那麽多的投資機會了。

最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移動互聯網在我們的分類上多少有點誤導,更多的,他們會跟工具軟件有比較多的交叉,結合起來看,這兩個行業獲投總數會在150多起的水平,比較能夠代表機構們在這個方向上的關註程度。

3.投資行業分布

進入下一輪輪次分布上:一半項目仍處於早期,120起事件涉及到退出

4.下一輪輪次分布

從被投公司進入下一輪的情況看,有一半的投資事件預示著還有非常多的公司還處於早期,這跟前面我們看到的事實可以相互對比,即上述上榜VC機構在種子天使輪投資的事件總數也恰好是他們投資總數的一半。這個也一定程度上說明,VC在早期階段上的布局往往會比此前他們專註在後續輪次布局上的風險大了很多,當然,如果鏈條上銜接順暢,也會為VC機構們帶去不錯的連鎖效應。

在成長發展期到成熟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B、C、D、E、F輪上, B輪的投資事件占了近25%,C\D輪的事件數也接近300起,整體在15%,比較平穩,不過在後續E輪和F輪上,比較低,約在2%上下。

在最後退出環節,從數據上我們看到,有120起的上市、並購事件,涉及到的公司數量是60家,其中被並購的公司是35家,背後的投資機構涉及到紅杉資本、IDG資本、經緯中國、北極光、SIG海納亞洲、順為、啟明、賽富、軟銀、創新工場、華創、聯創策源、深創投、紀源、金沙江、晨興、DCM等18家機構。

在上市退出方面,25家公司背後涉及到的機構包括:紅杉資本、IDG資本、經緯中國、北極光、SIG海納亞洲、啟明、賽富、軟銀、創新工場、聯創策源、深創投、紀源、晨興、DCM、光速安振、紅點創投、君聯等17家機構。

整個退出層面看,上榜的機構在最近三年投資的案子上,都多少有所回報。

結語:

應該說,VC機構在整個投資價值鏈上,是處於一個承上啟下的地位,在過往二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他們在投資專業性已經獲得了不錯的沈澱。不過,就目前乃至未來來看,隨著國內創業潮的不斷湧起,VC們也正在面臨新的課題,這不僅僅體現在對商業的本質理解上發生變化,還表現在VC的組織架構、人員配備和業務策劃流程上面。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國內二級市場的開放和監管政策調整,國內本土的VC們會不斷成長起來,其自身的靈活性或許會更有利,而傳統老牌的機構如何轉身,能夠繼續保持活躍和高效率,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67

FreeS李豐:五年內人民幣投資翻10倍 VC比創業項目更亟需商業革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9/153876.shtml

導讀 : 李豐,主導了包括宜信、Ripple、Coinbase、挖財、豬八戒等一系列公司的投資。他認為,三五年內人民幣投資規模將翻10倍,要從趨勢和矛盾里找獨角獸。

2015年,VC行業的一大趨勢大概就是年輕的投資人紛紛從大機構里跳出,獨立創辦自己的投資基金,曾經的IDG最年輕合夥人,今天的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就是其中的代表。

國內TMT 領域的頂級投資人,李豐,主導了包括宜信、Ripple、Coinbase、挖財、豬八戒等一系列公司的投資。更有包括三只松鼠、UBER GLOBE等超級項目的投資。

VC商業革新

三五年內人民幣投資規模將翻10倍

不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中國的股權投資,毫無疑問地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

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行業層面的經濟轉型,以及個人層面的財富管理和資產配置都極為有力得推進了這個趨勢。具體來看:

國家需要社會資金投向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協助經濟轉型;

不論是消費、工業、還是服務,國內很多行業都進入一個需要依靠創新、效率和管理來提升企業效率和消費者服務的時代;

從理財端來看,中國已經進入經濟刺激周期,銀行理財產品等低風險資產收益率大幅度下降。權益類產品為代表的高風險、高回報產品,越來越快的進入消費者視野。

所有這些因素都指向股權投資及其相關資產。所以毋庸置疑,未來五年內人民幣端的股權投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投資規模將翻10倍。與之相對的是豐富的參與途徑:比如個人天使投資、購入單個基金、投資母基金產品、金融機構打包的組合類產品,當然也包括股權眾籌。

商業效率的提升沖擊VC行業

那麽,在這個時間點上VC行業出現變化並不奇怪。比如我從IDG跳出來做FreeS基金提出一些新模式,比如傳統VC到股權眾籌平臺上領投項目。這都有其背後商業邏輯。

所有這些變化都意味著,這個時間點之後,早期投資需要通過商業效率的提升,催生新的商業模式。這種沖擊的終極核心問題在於:

究竟哪一種創新型的模式在資金和資產(股權投資的資產)的匹配效率上實現更大程度上的提高。

這個問題的解決程度決定了哪種創新模式會走的更遠。

要解決這個終極問題,要先努力探索信息披露的真實有效和全面性,現在所有人都在這個問題上努力。雖然目前還看不出哪種商業模式在提升效率上做的更好,但是從解決信息披露問題的情況上,足以一窺端倪。

雖然都做資產配置,但是對投資人而言幾種創新模式存在一定區別:

投基金,要判斷基金的運營和管理者本身的情況,對資產的判斷標準和風控取決於團隊;

投股權眾籌,也要挑選平臺,但具體項目決策需要投資人參與,對資產風險和資產質量等等的判斷,需要對相應行業有專業判斷力的個人。

平臺方向的FreeS

FreeS基金以改造傳統VC行業為目標,大半年投資了30多個案子,在沒有大規模公開的情況下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和結果。

第一,促進LP和投資項目的有效溝通:

目前,1/3-1/2的新投公司是LP推薦的案子,LP們幫助FreeS做了很多溝通努力,促使項目完成投資;其次,FreeS也做了很多標的公司CEO和LP的線上線下互動,為獲投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第二,提供更為完善的投後服務:

FreeS專門建設與被投公司成長有關的服務團隊,包括品牌、公關、市場、互聯網的產品和技術等等。今天在廈門有一個facebook創業者和被投項目的CTO交流會,也幫助招募了很多人,對項目的技術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這些工作的結果就是FreeS通過調用現有資源,找到更好的被投公司實現價值投資,並搭建更好、更體系化的服務體系。幾個月下來進入正向循環,FreeS、LP和被投公司都有感覺還不錯。

FreeS目前努力向平臺方向發展,但從中國私募股權基金未來發展情況來看,很多早期投資機構會向專業化發展,即垂直在某一具體階段、金額、領域、方向和打法。

隨著小基金或者早期基金數量的快速增加,這樣的趨勢會越發明顯。

李豐的投資經

FreeS是典型的泛早期基金,關註科技領域投資。但投資方向已經階段性的出現偏重。已投的30多個公司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延續原有優勢投了若幹個互聯網金融相關項目;

最近一兩個月轉型,隨著團隊的加強和對趨勢的判斷,增加了對醫療科技和實體科技升級領域的投資。

這一階段的轉型體現了FreeS的典型方法論:尋找大趨勢當中的大市場,同時項目的商業模式能夠解決主要矛盾。

從趨勢和矛盾里找獨角獸

全世界所有的大公司都是應運而生的。所謂應運而生,就是企業誕生於大趨勢中的大市場,同時能解決主要矛盾。

要尋找未來5到10年內的獨角獸,先判斷什麽是大方向?什麽是大趨勢?什麽是大市場?進而看到5年後,尋找主要矛盾。以醫療技術為例:

中國正在經歷醫療市場化的過程,當醫療市場充分開放以後,比如實現了市場化定價或者市場化資源調配等等,就會是一個幾萬億級到幾十萬億級規模的總市場。與這個大趨勢相對應的大市場就會在很多不同的方向上出現。

比如,相對人口數,醫生資源比例的嚴重不足,就很可能是一個主要矛盾。再比如,對照國外經驗來看,市場化完成之後,醫療的支付方式會變成保險,但目前中國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不足以應對市場化定價後的醫療市場。這些大市場大趨勢下的主要矛盾還有很多。

提升附加值?靠品牌、靠渠道

按這個邏輯,會發現更多的大趨勢、大市場。比如說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一二線城市的服務業改造等等。Frees關註的生產制造行業的能力輸出或升級也是一樣,這些市場的主要矛盾都很類似:到底什麽能夠升級他們的附加值?答案無非就是科技、效率和管理。

目前,中國的生產制造行業受到很大的挑戰。我國原有的生產制造行業,主要產能是原始附加值的代工產能。其實經過15-20年的積累,我國已經具備中高端的生產制造能力,全球很高比例的中高端產品都在中國生產制造。

但目前的生產制造力,沒有形成高附加值,背後原因很複雜,簡單歸納為兩點:

不是科技能力不足,而是品牌能力不足,理論上品牌才能顯著提升產品附加值;行業升級的典型路徑是第二產業轉型第三產業,臺灣香港都經歷了這個過程。

但大陸的人口數量和密度決定了不可能將全部完成第三產業改造——大陸必須有足夠大量的工業生產制造存在。所以,除了具備提升工業附加值的能力之外,找到實現高附加值的產品輸出地也是很重要的環節。

兩個原因相交叉,就是Frees投資外貿出口品牌電商的理由:

這個行業滿足大趨勢、大市場,並且足以解決兩大主要矛盾“在這個時間點上,誰能把這些先進的生產制造加工能力,以更高的品牌附加值實現輸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附加利好就是人民幣的貶值預期。

投資三只松鼠的故事

 

三只松鼠年年翻倍成長

FreeS除了布局最早期的案子之外,還轉投最晚期項目,比如最近3億投D輪的三只松鼠、五億投uber等等好幾個。這種晚期、高估值項目以專項基金的形式操作,不動用早期基金的錢。

為什麽三只松鼠這麽高的估值,還堅定不移的投它?不單是因為過往業績、可觀的現金流,更重要的是看好未來的健康高速增長空間。

三只松鼠很大,但可能大家不知道,它依然處於翻倍增長的發展階段——大前年3億多銷售額、前年12億、去年25億——年年高速成長,年年盈利。很多微觀指標都指出,銷售增長的同時,品牌同樣健康高速成長。

首先,基於對企業過往歷史和能力的了解,其次,企業在未來數年內符合我們期望的擴張方向,並且確實具備覆蓋預期的實力。投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電商走向線下

三只松鼠要做什麽樣的事呢?

2015年是互聯網消費領域的洗牌年,從整個商業布局上,有這樣的幾個變化正在發生:

第一, 幾乎所有的電子商務已經過了流量端的高速增長期。互聯網上的流量增長,再也不會像2013年以前那麽迅速,亟需更多的拓客方法。

第二, 國內二線以下城市的消費力迅速增長,但與之相匹配的線下零售業態沒有充分發展。

這兩句話交叉起來,我們就可以看懂包括三只松鼠在內,京東和淘寶以各種方式加速進入二線、三線以下城市,推廣新用戶和新場景的新動向。

線下零售行業的不充分發展給了互聯網公司獲客的空間:線下發展新用戶轉回線上消費,或者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等等。通過很多方式,把非典型的電子商務用戶往線上遷移。

但是要註意,這並不意味著“純線上走不通”,而是對於這樣量級的企業,純線上的消費者增加數量跟不上他們的體量增長需求。發展線下和三四線城市,只是拓展更多的場景,增加新用戶的正常行為罷了。

O2O不是偽命題

最近另一個火的話題是,隨著O2O領域資本的轉冷提出的“O2O是偽命題”。事實上,結合之前提到的電子商務對比,O2O是不是偽命題一看就知道。

電子商務2009年開始熱、2010年很熱、2011年達到高潮,隨後迅速轉冷。這一波熱潮中,無數的B2C電子商務網站獲得投資——人們認為不管是賣什麽,哪怕是鞋、襪子、零食,每一個品類都可以變成獨立入口。

那時融到錢的B2C企業肯定有上千家,2011年變冷之後,死了一大片有的幸存卻變成了不賺不賠的小生意。但唯品會、京東、天貓和聚美等等幾十家電商網站,也是在那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退潮後的大贏家。

所以,你不能認為電子商務沒有任何價值、也不能認為那時電子商務太過超前——市場上顯然有成功者。只是資本的瘋狂和泡沫導致過多的企業湧入,上千家B2C網站中只有不到5%的公司,真正的變成好公司。

昨天的電商,就像是今天的O2O:一年半到兩年的O2O投資高潮後,市場迅速轉冷。今年就足以比較明確的看出,在上一波的熱潮中,哪一些企業會逐漸成為後面的贏家。

不過,有一點本質不同的是:服務行業需要人來提供服務,標準化程度肯定比不上電子商務的標準化商品。這種行業特征,導致O2O很難一家獨大,在O2O行業洗牌之後,剩下的O2O企業數會比電子商務多得多,同時單個企業的體量也很難達到京東、天貓那麽大。

Q&A

問題1,您怎麽看一個創業者是否值得投資?

一個好的創業者通常有幾個特點:

1,對於大趨勢有比較深入的思考,有比較好的商業敏感性;

2,對於他的商業模式為什麽能夠解決大趨勢中的主要矛盾有更好的思考,明確的知道為什麽做、怎麽做以及想要達到的效果;

3,他能夠在關鍵問題上,對問題的本質有更好的判斷。

我在做互聯網品牌的時候認識了正在做阿芙精油的雕爺,我覺得他就具備了這些特質。在他的微信公眾號上,他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見解都是深入思考後得出的。從私下的溝通中也能夠發現,他的思考能力很強,像雕爺這類型的創業者也是我喜歡的類型。

問題2,對於創業者來說,哪些屬於比較好的創業行業,哪些屬於不建議去創業的行業呢?

我之前說過,選擇大方向大趨勢中的大市場,同時能夠解決其中的主要矛盾,這樣的創業一般是比較好的。

我舉幾個例子:

1,中國處在一個整個需要改變系統的過程中,中國的材料行業屬於實體經濟中的一個部分,從邏輯上來說,這個行業是比較好的,石墨烯是一個新出現的科技趨勢,但是從他的刑期到工業化再到生產制造是需要漫長的過程的;

2,中國的醫療行業正在市場化,包括醫療資源的市場化、定價的市場化以及保險等方面,互聯網保險也可以算在這個方向里。對於保險來說,他本身是有政策和資金的門檻和挑戰的,這個問題需要思考,但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大市場。

3,現在有很多做二手房買賣O2O的公司,究其本質原因,在房地產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中國房地產已經出現了暫時的供過於求,這種供需關系的變化是一個重大轉折,在這個時候就會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所以房地長O2O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相對來說,智能硬件就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向。簡單來說存在這樣兩個問題:

1,市場規模不夠是最大的挑戰;

2,硬件產品化的速度太快,這就意味著毛利的空間會迅速降低,企業的競爭力也會下降。

從智能硬件的發展歷史來看,每當有新的智能硬件出現時,都會湧現大量的品牌,但是很快就會合並收縮到少數幾個品牌占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所以大部分的企業很難賺到錢。

現在還有很多企業在做O2O社區電商和社交電商,在這個方面,有些問題是要深入思考的。

對於物理上的社區電商,他本身根據人群聚集的情況就會形成商業入口。相對來說,互聯網上的社區社交電商不具備這種特點,你要思考的問題就是用戶為什麽要聚集在這里,你通過什麽來凝聚用戶。

問題3,您怎麽看互聯網金融的創業和投資呢?

中國的金融行業是非常巨大的。在過去由於銀行受到政策壁壘的保護,居民的消費觀念還沒有轉化到金融資產中,這些原因導致了中國的金融行業在不同的方向里都有巨大的創業空間。在金融創業中,要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大方向。總而言之,在金融行業很難出現壟斷,這是服務行業本質決定的,所以還是有很多創業機會的。

對於互聯網金融領域里的投資,很多人都說現在是資產荒,資產荒主要存在於固定收益類資產中,傳統行業中大型企業的不斷借貸風險提高,銀行和典型的金融機構放貸收縮,導致了資產荒的出現。而權益類資產,比如股權類相關的資產,在一二級市場中憑借自身能力也能快速發展。

中國的資產慌,並不是真正的慌,而是處在了資產結構的轉型過程中,需要從固定權益類的保底產品慢慢轉向權益類的浮動收益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48

祥峰投資:一家新加坡VC的中國投資之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vc/2016/0303/154531.shtml

導讀 : 祥峰投資管理合夥人鄭俊聰來自新加坡,自從2007年來到北京,到現在為止,已經有9年的時間。

i黑馬 吳丹 3月3日報道

想當年,曾經不少福建、廣東的國人為生活所迫“下南洋”,到了現在的新加坡;而隔了百多年後,風水輪轉,又有為數不少的出生於新加坡的風險投資人,又來到中國,尋找更遼闊的發展空間。而如今的中國,早已成為全球風險投資家的樂土。

這里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一家新加坡VC的中國投資之路。

祥峰投資管理合夥人鄭俊聰

祥峰投資管理合夥人鄭俊聰

祥峰投資管理合夥人鄭俊聰來自新加坡,自從2007年來到北京,到現在為止,已經有9年的時間。他的祖輩也是來自中國福建,他說著流利的普通話,對中國文化也甚是了解。2009年,鄭俊聰加入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祥峰投資,負責中國區的風險投資業務,投早期項目。目前,祥峰投資已投資過91助手、唱吧、學霸君、宅米等項目。

找準方向,創造10倍投資回報

“賭選手”或“賭賽道”是給VC歸類的一種簡單方法。在中國,最早的賽道是門戶網站,之後是電商,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後很多投資公司比較重視的賽道是O2O、互聯網+。

鄭俊聰總結說,祥峰投資的投資理念是,看準方向,研究世界的變化,尤其是新科技的動向,再根據中國市場的情況找投資標的。正是遵循著這一理念,祥峰投資做出了不少成功案例。

鄭俊聰進入祥峰投資之後,跟投過的第一個項目是手遊IGG,2009年投資,5年後該公司於香港上市,上市當時公司年利潤已經達到6000萬美金左右。這個案子,給祥峰帶來了超10倍的回報。

祥峰投資的另一個知名投資案例91手機助手,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考上做出的。

2010年前後,智能手機興起,而鄭俊聰當時在看硬件。根據經驗,他判斷,硬件今後只會越來越便宜,當人手一個的時候,大家的註意力會不會被帶到手機上來?比如當年門戶網站的興起,當電腦普及後,用戶上網要找入口,於是繁榮了一批門戶網站,以此為參照,如果智能手機普及,那麽下一批入口是誰?

確定了這樣的邏輯,就知道自己要找什麽。

鄭俊聰說,他們當時找遍了應用市場上所有的APP,最後選定了福州的91助手,在B輪投資1000萬美金。那是2011年。兩年後,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了91助手,祥峰再次獲得了超10倍的資金回報。而這項交易也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一宗並購案。

穩健最重,2015年只投了4個項目

盡管有這樣的投資業績,但鄭俊聰對投資的看法卻一直是“穩健”。他並不認為VC是一個可以做太大的生意。“要有規律地投,不能太快,市場好的時候你投太快,就會有泡沫。另一方面,如果想投太多,就要去融更多的基金,而當所投的企業出現問題時,還要花時間去處理,很難有時間再向前看——這是循環式的。”鄭俊聰認為,一年能投8-12個項目就算是“可以了”,而從2011年開始,他們一直是這樣做的。

因此,在中國整個風投市場都無比狂熱的2015年,他卻只投了4個項目。

這麽謹慎,會不會後悔錯過一些項目?鄭俊聰的回答是:這就是祥峰的打法,“我們比較喜歡紮實的企業”。當然,這里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鄭俊聰在去年早期就已經嗅到了泡沫的味道。“當你看到了很多資金湧入,創業者跟你見面的時候,不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跟你討論商業模式、創業激情,還有表達產品有多好上,而是在說有多少人在追著他投資,他要的價格是怎麽樣的——這時你就會知道要有問題了,要謹慎一點。”

學霸君的CEO張凱磊也是祥峰投資的對象之一。他的結論是,祥峰目前每一輪都在跟投自己,“口袋不算淺”,但所投項目“不算多”。給他留下印象的是,鄭俊聰有耐心,但是“決斷非常快,從見面到出Termsheet,一周時間”。而在決定投資學霸君時,鄭俊聰花了最多力氣和張凱磊討論的,就是學生會在什麽場景下使用這個產品,判斷這個產品“我們團隊是不是能把它做出來,做出來之後有沒有人用”。

在投過的項目中,鄭俊聰看好的有校園、家電等O2O,以及新藥領域。對於今後的風投趨勢,在鄭俊聰看來,O2O燒錢競爭培養用戶的階段已經過去,但在垂直服務領域,對於有價值、建品牌的O2O來說,機會仍然存在。同時,他也預測,在2016年,國內將會出現更多的垂直電商和媒體電商,利用O2O來發展服務類業務,建立品牌。

新加坡VC這樣養成

之所以能夠形成現在這樣穩健而又快速的投資風格,或許和鄭俊聰豐富的職業經歷有關。

鄭俊聰的祖輩就是來自中國福建,“為生活所迫,我的祖父當年去了新加坡。”而鄭俊聰的成長歷程,和下南洋的祖輩不同,而是符合一個標準的VC之路:他在英國帝國理工念書,之後去了斯坦福讀碩士,有過多年大公司工作經驗,步步晉升。如果要用幾個詞描述30歲之前的他,便一定是:聰明、視野廣闊、紮實工作。

但30歲之後,他選擇了一件冒險的事,轉行當VC。而且他在一個絕對鍛煉心理素質的時間點上加入了這個行業——那是2000年,正值互聯網泡沫破裂。十六年後他自嘲說:“我入行不到三個月就泡沫了,所以經驗蠻豐富的。”

但之後鄭俊聰前東家的一份工作邀請又中斷了他那時的VC生涯。對方希望他參與到企業當時的幾個合並收購案中來,而被收購的公司中有一家來自北歐的企業,員工由挪威、瑞典、芬蘭三國公民組成,人數超過1000人。鄭俊聰覺得這是讓自己深入了解商業運作的機會,就去了北歐。

在事後回憶起這宗涉及不同國家文化、經營風格的收購案時,鄭俊聰記憶深刻,他對i黑馬的總結,甚至可以寫成一篇“如何把懶散的北歐人管理好”的方法論。“文化不同,北歐福利又很好,收購之後花了很多心思去管他們。”對於管理上的難點,鄭俊聰舉了兩個例子。一是根據當地的法律,只要集齊兩名工人,就可以組成一個公會,因此當時那家北歐公司有多達60多個工會。每次談判的場面,可想而知;第二個是,在這樣的工會制度下,北歐福利又好,常常有專門的按摩師上門服務,工人常因“肩膀痛”停止工作排隊等按摩。

在諸多由細節組成的觀念碰撞下,他完成了歷時一年半的收購案。此時的鄭俊聰仍然沒有放棄投資的想法,又把眼光瞄向了中國大陸的風險投資市場。2007年,他來到北京,在這里一待,就是9年。

在剛來到北京的前兩年,鄭俊聰在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國內最大的國際投資機構)做PE。那時他“沒投什麽案子”,因為那兩年,並不是一個PE的好時機。“經歷了奧運會、PE泡沫,然後是金融風暴。”鄭俊聰一直在思考,金融風暴之後,中國的發展到底在哪里?此時,來自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祥峰投資找到他,邀請加入,負責中國區的風險投資業務,投早期項目。而鄭俊聰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正在興起,中國的創業機會正在湧動,與PE不同,VC的機會來臨了。註重管理、了解商業運作,以及經歷過第一次互聯網泡沫和PE泡沫,鄭俊聰形成了自己對投資的理解,以及穩健的作風,並將之帶進了祥峰投資。

問答實錄

i黑馬:2015年大家都在向前沖,為什麽祥峰只投了4個項目?

鄭俊聰:根據經驗判斷。我們也有比較年輕的投資經理,他們當時就往前沖,覺得某個項目一定要投,這是風口,大家現在都追著。但當時我覺得,你從市場供需端看到了很多資金湧入;創業者跟你見面的時候,不是花很多時間跟你討論商業模式、創業激情、產品有多偉大,而是說有多少人在追著他投資,他要的價格是怎麽樣的,這時候你就要知道是有問題了,要謹慎一點。有人追著投資沒問題,但一旦泡沫不在了,沒有投資了,你的項目還能不能有人接手,或者自己進行下去?創業是很難的,從市場投入到認可,再到賺錢,是需要過程的,至少也要四五年。所以,不能太急。

我比較喜歡那些紮實的企業,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他們自己需要融資,但也知道不是隨便融,而是要有一個目標,很清晰地去做事。

i黑馬:現在O2O還有機會嗎?

鄭俊聰:很多人把O2O很單純地用外賣那些燒錢的項目來代表了,但其實,O2O有線上也有線下,對它的需求一定會長期存在。比如我們就投了一個賣家具的O2O,它的線上線下業務現在還都在成長,互聯網能給它帶來很多客戶,建品牌,開線下店,如果能控制租金,就會就有優勢。

我們還投了婚禮O2O,結婚對每個人都是大事,要籌備,要選婚紗、場地,機會仍然很大。O2O高頻、燒錢、競爭、養客戶的階段已經過了,但有價值、建品牌的O2O,還是有很大機會。我覺得2016年會出現很多的垂直電商、媒體電商等,用O2O來做服務類業務,來建立一個品牌,比如也許會出現最好的家政公司、最好的家電維修公司等。

i黑馬:怎麽看待中國現在消費升級階段的創業機會?

鄭俊聰:現在中國的機遇非常好。首先是中產階級崛起,有購買能力;其次是在中國還沒有很多品牌建立起來,現在你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來建立品牌,比如像眼鏡和家具這種領域,未來也不會是一家獨大,比如眼鏡就要看它的設計和服務。這種情況在國外一直都有,中國今後也會有很多這種消費品牌出現。

i黑馬:決定投資前,會如何考察創業者?

鄭俊聰:我會想問,他想做這個項目的原因是什麽,看到了什麽樣的機會,也會看他對行業的理解。接下來這點可能沒有太多人會關註,就是看他的耐力、自律性有多強。我覺得,創業者要成功,自律性一定要超強。當然這類問題我不是直接問,而是從側面去了解,比如看他平時幾點睡覺,不工作的時候會做什麽之類,從各方面去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67

PE與VC的區別


我本舊書其實入便有整個篇幅提及「天使、VCPEIPO融資邏輯,但是對象是Layman,不敢解釋得太深,也不可能寫幾千字,PEVC都是對上市前企業的投資,兩者在投資階段、投資規模、投資理念和投資特點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很多傳統上的VC機構現在也介入PE業務,而許多傳統上被認為專做PE業務的機構也參與VC專案,也就是說,PEVC只是概念上的一個區分,在實際業務中兩者界限越來越模糊。

另外,PE基金與「私募基金」有著本質區別。PE基金主要以私募形式投資於未上市的公司股權,而私募基金主要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向投資者籌集資金,進行管理並投資於證券市場(多為二級市場)的基金。以下就是這兩者的詳細比較。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VC)
Venture Capital五個階段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成熟期無不涉及到較高的風險,具體表現有專案的篩選、盡職調查(DD)、後期監控、智慧財產權、選擇技術、公共政策、資訊高度不對稱、道德品質、管理團隊、商業夥伴、財務監管、環境、稅收、政治、溝通平臺等。

據不完全統計,VC每投資10個專案,只有3個是成功的,而7個是失敗的。正是因為這樣,在風險投資界才會奉行「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分散組合投資原則。

風險投資的目的不是控股,無論成功與否,退出是風險投資的必然選擇。引用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包括首次上市(IPO)、收購和埋單。

目前VC風險投資公司進行IPO的退出管道主要有(含支那)
  • 以離岸公司(BVI)的方式在海外上市;
  • 股份制公司去香港發行H股的形式實現海外上市;
  • 境內公司境外借殼間接上市、境內公司在境外借殼上市;
  • 境內設立股份制公司在境內主機板上市;
  • 境內公司境內A股借殼間接上市;
另外一種間接上市的方式就是境內公司A股借殼上市。

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PE)
通常稱為私募股權投資。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

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為涵蓋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前各階段的權益投資。即對處於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個時期企業所進行的投資。
相關資本按照投資階段可分為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發展資本(developmentcapital)、並購基金(buyout/buyin fund)、夾層資本( Mezzanine Capital)、重振資本(turnround)Pre-IPO資本( bridge finance)、以及其他如上市後私募投資(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 PIPE)、不良債權distressed debt和不動產投資(real estate)等等(以上所述的部分也有重合的部分)。狹義的PE主要指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並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主要是指創業投資後期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而這其中並購基金和夾層資金在資金規模上最大的一部分,在強國,PE多指後者,以與VC區別。

活躍的PE投資機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 專門的獨立投資基金,如The Carlyle GroupZ CapitalLVMHL Capital
  • 大型的多元化金融機構下設的直接投資部,如:Morgan Stanley AsiaJPMorgan PartnersGoldman Sachs AsiaCITIC Capital etc;
  • 在強國,中外合資產業投資基金的法規出臺後,新成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如弘毅投資,申濱投資等;
  • 大型企業的投資基金,服務於其集團的發展戰略和投資組合,如GE Capital;
  • 其他如淡馬錫TemasekGIC


PEVC都是通過私募形式對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然後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區分VCPE的簡單方式是,VC投資企業的前期,PE投資後期。

當然,前後期的劃分使得VCPE在投資理念、規模上都不盡相同。PE對處於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個時期企業進行投資,故廣義上的PE包含VC
講住咁多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83

創業成功究竟靠的是什麽?王強用三本書詮釋 VC 之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0/155324.shtml

導讀 : 知識與智慧能劃等號嗎?

知識與智慧能劃等號嗎?在王強老師看來,顯然不能。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創業者的知識儲備當然是多多益善,但想要內化為一言一行,將美融入到產品之中,我們唯有讓知識走進心里。

浸淫文化圈多年,王強一向反對給人開書單,因為他深知書和人只有相互呼應才能走進人的內心。但在今年的“群英會”上,王強破例給創業者推薦了三本讓他「走心」的書籍,到底是哪三本書受到了王老師的青睞與推介呢?

我今天的分享就一個內容:創業者的知識架構。

創業成功究竟靠的是什麽?是天生的才能嗎?有沒有什麽東西可以讓我們後天逐漸吸收習得而不是誕生之時就已經擁有?

我們做不了天才,因為天才生而就是的。所有的成功者,他們都是天才嗎?他們是一誕生就是?還是後天養成的?如果後天能夠培養能夠養成,那就給平凡之輩的我們帶來了希望。如果不能,我們從第一天起就不應該嘗試奔向那個目標。

知識與智慧的分野

我忽然想到 VC(風投)這兩個字母。在我看來,作為一個 LEADER,最緊要的是先把 VC 這個縮略語做足:

一、必須在自己的生命體里誕生和其他人不同的 VISION(眼光);

二、怎麽樣持續讓你的 VISION 變成現實?

這是V。

三、你必須得對周圍的世界、遙遠的世界、未來的世界、未知的世界、看不見的世界,不斷產生 CURIOSITY(好奇)。

這是C。

如果你逐漸在自己的知識架構里有了 VISION,有了 CURIOSITY,同時再把這兩個縮略語還原回它原來的詞之一—— VENTURE(冒險),要敢於去冒險。

所以,成長為 LEADER,就是要讓 VISION、CURIOSITY 變成你知識架構的橫縱坐標,同時在行動中敢於邁出別人不敢邁出的步伐,敢於把V和C這兩個縮略語拉長成一生的 VENTURE,也許有可能遠遠超過別人。

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三本書。我一向反對開書單,因為任何一個文字要產生力量,就必須和你自己的生命心心相印。它走不進你的心里,穿不透你的智慧,它就永遠不會成為屬於你的東西。這是知識和智慧的區別。

知識很平白。它充滿了信息流。但一旦變成智慧,這個詞就發生了兩個變化:

當知識的“知”放到智慧的“智”里,它的底下加了個“日”字。知識即使是再有用的信息,如果它不能成為你每天都要仰仗的東西,不能成為像空氣一樣每天必須呼吸的東西,它就永遠跟你的生命沒有交集,對你的生命產生不了任何意義。所以只有當“知”成為你每天必須靠著它去推衍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刺激新的好奇的空氣時,它才會變成“智”。

“慧”是什麽?

這個字的底部是個“心”。當所有知識變成每日每時跟你生命息息相關,同時它還會不斷往下沈降,沈澱到最後,占據你心靈的整個根基,成為與你心靈合二為一的東西,成為托舉你日常生命的時候,它才生出實效。

真正走進我心靈、與我生命發生交集的三本書

今天既然是內部的群英會,我覺得可以分享真的走進我心靈的三本書。這三本書是當年我從美國回來做新東方,也是後來做真格基金的時候常讀的。它們在我的知識結構里怎樣成為我離不開的經典?它們作為我經營企業、從事投資的“寶典”怎麽和我的生命發生了交集?

1、沃爾瑪的創始人 Sam Walton 的自傳 Made in America(1993)

80年代末沃爾瑪“橫空出世”。華爾街發現了 Sam Walton,而且發現,美國最富有的一個人竟然是在美國偏僻的一個地方,所有分析師都不熟悉這個地方,這里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大機場。緊接著 Sam Walton 推出了一本自傳,書名叫 Made in America(《美國制造》)。封面非常樸素:瘦削的 Sam Walton 戴了一頂棒球帽,題目讓我難忘——《美國制造》。我就開始一頁一頁讀了。那時候我才知道沃爾瑪,才知道沃爾瑪是如何在一個只是幾千人的小鎮一步一步打敗當時強大的競爭對手 K-mart,直逼 Macy’s(美國著名連鎖百貨公司),成為美國所向披靡的連鎖商店。沃爾瑪像章魚一樣成長著,充滿了擴張的野心和持續的生命力。

A、知識與智慧要和生命合二為一

知識、智慧如果和你的生命不能合二為一,那越多越糟糕;就跟吃東西一樣,如果不消化,吃得越多,對你的生命機體產生的破壞性遠遠大於維持生命機體的重要性。

自傳中有個細節:當大家都在納悶 Sam Walton 從經營效率而言為什麽最能賺錢,且具備遠大眼光和眼界的時候,一個非常刁鉆的華爾街記者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是被安排在 Sam Walton 家鄉的小機場(不屬於他的小機場,比巴菲特那個地方還偏僻)和幾十個來自美國各大電視臺、各大報刊的記者聚集到那里等待采訪 Sam Walton 的。小機場就一個跑道,旁邊雜草叢生。大家在跑道旁拉了一條線界線外等待。

當 Sam Walton 坐著他的小破飛機降落前,這個非常有心的記者想:這個人這麽牛,他是怎麽對金錢的效益進行如此有效的管理和運用的?他靈機一動:既然他對錢這麽敏感,那就嘗試一下,這個將要出現的美國老大對金錢究竟是怎麽看的?於是他把一枚二十五分的硬幣扔在幾米開外的前面小道上。那是 Sam Walton 迎向記者的必經之路。他也不知道在期待著什麽。心里等待著,把鏡頭對著遠處的二十五分硬幣。他能看得到一個小小硬幣嗎?這樣一個人他會關註什麽東西?

一個偌大的機場。一條荒草之間的跑道。Sam Walton 面對著幾十枝長槍大炮,從容走來。奇跡還真發生了。只有這名記者捕捉到了這一非常難得的鏡頭:Sam Walton 就要接近這些記者的時候,他突然彎下腰了。他穿著網球鞋,戴著棒球帽,大家以為他彎腰是系鞋帶。其他人莫名其妙。只有這個記者心里知道。當 Sam Walton 離他們只有半米的時候,他拿出手中的這枚硬幣說:“是哪位記者不小心把兩毛五分錢丟在了跑道上?”這個報道成為了當年華爾街全部采訪 Sam Walton 的一個頂級報道。

這反映了一個本質的問題:他堅信的東西,和他身體傳遞出來的東西已經完全合二為一了。有時候,我們追求的東西看似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有時候,我們盲目追求看似很近的東西,恰恰離我們很是遙遠。

B、你曾經如此接近,但只到目前為止

20多年前我留學美國的時候,曾經參觀過 Washington D.C. 的美國聯邦造幣局。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美元是怎麽從一張素紙,上墨、套印、加水印、照幹,最後一步步裁切完成,從一張大紙變成一張張100元美金的。整個大車間的流水線看起來似乎很簡單,這個車間全部流水線全用防彈玻璃罩住,遊客可以看到戴著口罩、手套的工人們一步步挪動美金。你就知道原來整個世界的重要貨幣是從這里出來的。

參觀時令我難忘的不是美鈔,不是第一次看到紙張最後變成100美金的過程。當時讓我震撼,讓我停留在防彈玻璃前20分鐘,不隨遊客往前移動的,是車間里它面對著我的那一句直述商業本質,面對工人們,也對著我說的一句標語:Have you ever been so close, yet so far away?(你現在真是如此接近,卻註定要離得如此遙遠?)。

這個標語寫得太牛。這句話包含了深刻的哲學、偉大的倫理和雄辯的邏輯:你離金錢就這麽近,隨時可以揣走;但其實你離金錢比所有人更遠,因為你的操守奠定了美聯儲全部的基石。你的職業生涯、你的生命和信譽成敗就在那一剎那,千萬別動了其它的心思!現在如此接近,卻註定要離得如此遙遠?

這就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究竟該追求什麽?你要當 LEADER,怎麽去 LEAD ?LEADER 是什麽?就是怎樣和別人拉開距離,這才叫做 LEAD;同時還要展示你的 LEADERSHIP(領導力),就是說除你之外,還要聚來一艘大船(SHIP)跟著你,否則孤零零的你何以稱的上 LEADER ?

作為一個創始人,你必須讓一些東西逐漸誕生在你的眼界里、血脈里,然後在你奔向目標的勇敢的冒險過程中,展示出你的領導力。你從自己出發,漸漸你這艘小舢板,會變成戰艦,最後會變成航空母艦。只有這些決定性的東西真正匯聚在你生命體中,你才可能真正成為最後的勝者。

這就解答了一個問題。Peter Thiel(美國企業家與風險投資家)說:“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競爭只是為那些失敗者準備的東西。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有多少人天天在咀嚼它的含義?他的意思究竟是什麽?難道我們不是天天體驗著競爭、慘烈、狼性嗎?他為什麽說出這樣一句話?

其實他回答了我所理解的 LEADER 的本質:當你沒有了 VISION,沒有了 CURIOSITY,墮落到一般生命狀態的時候,從第一天開始你就已經被定義為一個失敗者。因為當你陷入到別人怎麽玩,別人怎麽做,別人怎麽想;你也怎麽做,你也怎麽玩,你也怎麽想的時候,你頂多是個追隨者而不是個引領者。

Made in America 教給我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當你得天下的時候,構築的基石是從最渺小的東西開始的;而那個渺小的東西,不是隨便的任何渺小的東西,它一定和你經營的,和你天天思索的,和你管理的,和你試圖去征服的東西密切相關。

Sam Walton 富可敵國的時候,還是沒忘掉讓他富可敵國的那枚硬幣。這點至為關鍵。作為沃爾瑪的創始人,他從幾千人的小鎮開始開店,直到從鄉村包圍城市,最後挺進曼哈頓,占領所有的世界大都市,他是從這一枚微不足道的硬幣開始的。而他的全部 VISION 又從他充滿霸氣的自傳題目上展示了出來 : Made in America。沃爾瑪是什麽?我 Sam Walton 是什麽?我是美國制造的,我橫空出世,為的是引領整個世界。

C、讀書要讀一流的書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讀書的秘訣:讀書要讀一流的書。

80%的書籍是垃圾。坦率地講,我從來不讀暢銷書。為什麽?絕大多數暢銷書一定是為了呼應市場短暫的訴求,滿足大家短暫饑渴,給出一個非常倉促應景的答案。所有暢銷書,不管它名氣多大,我從來不搶讀,我從來不把生命浪費在這上面。倉促的答案就意味著當我讀它的時候,證明這個要解決的問題已經結束了。

我常常調侃商學院。我說,商學院其實就是花了大把鈔票,花了大量精力去解剖研究那些已經死去的案例。這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死了還研究什麽?解剖成功不等於就能複制成功。我覺得真正的商學院就在創業者冒險的路上,前提是你得帶著 VISION、CURIOSITY、敢於冒險的勇氣這些東西前行。這才是你們的活著的商學院。你們是在用自己日漸成長的生命、智慧、能力和領導力紮紮實實書寫者正在誕生,或者還沒有誕生,或者將要誕生的活案例。這才有意思,這才有意義,這才是你們需要追尋的,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才可能對世界商業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

D、感興趣才是關鍵

德國作家托馬斯·曼有一本小說叫 Doctor Faustus (《浮士德博士》)。這本書也翻譯成中文了,翻得不錯,大家可以讀一讀。

書中有一處細節:一個年輕女鋼琴教師,輔導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彈鋼琴。彈琴的間歇時,小男孩停下來,兩眼充滿興奮地問老師一個問題:“老師,這個世界上,除了愛這種情感,還有沒有另一種情感,它的濃烈度超過了愛本身?”

讀到這兒的時候,我馬上合上書。這是我讀書的習慣。我最怕看出答案,因為一到答案也就意味著結束了。上床就是為了下床,不是嗎?這是香港美食家蔡瀾說的話,我引用一下。話糙,但是理不糙。任何高潮的東西就意味著低潮,任何泡沫的東西肯定會破滅,任何繁榮的背後肯定是衰敗。

這段話對你人生有用的。那麽怎樣讓高潮保持久呢?愛,是我們對世界上所能描述出來的東西的情感的極致。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問自己:如果我是托馬斯·曼,我會說什麽?我要是那個女教師,我會給出這個小孩什麽答案?有沒有一種 feeling,它能從濃烈度上超過愛本身?我想來想去可能只有一個——恨。因為我愛你,或說我恨你,這就是情感的兩極了。

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答案了,只能翻開書求救托馬斯·曼。他是怎麽回答的?大師就是大師。他借女教師的口說:“有,這個情感叫做 INTEREST!興趣!”

太牛了。為什麽你把錢放在銀行?你感興趣,因為它給你 INTEREST(利息)!這才是關鍵!銀行能存活下來的東西!你感“興趣”,就變成了“利息”;那麽“利息”翻過來也就成了“興趣”。

托馬斯·曼讓我明白:如果愛僅僅是一個初始狀態的話,怎麽才能令這一狀態持久下去?原來不是愛本身,是愛背後更持久的興趣。所有離婚的人都結過婚。如果寫一本離婚史,我第一句一定寫:“結婚是離婚的起源”。當年既然都戀愛過,肯定都是死去活來愛過的,但最終為什麽非得離婚?不是因為他們不愛了,是因為他們沒法讓這個愛的初始狀態持續下去,因為他們對彼此不再感興趣了!單調的重複扼殺了當初的激情!

創業更是這樣。你愛做一件事,憑什麽人家做成了,你做不成?因為你頂多愛做1年、10年;可人家一做就做了20年、50年、100年。日本有的拉面館甚至做了幾百年。面都變了,他還在做;人種都快變了,他還在做;原子彈炸完了,繼續拉面。原子彈頂多放一次吧?拉面拉個幾百年,也拉出來了原子彈級別的面。這就是企業家!這才是企業家!

E、必須要獲得超一流的世界觀和超一流的價值觀

什麽叫做一流人才?為什麽一流企業家必須要有一流的人才匯聚?

你必須要獲得超一流的世界觀和超一流的價值觀。這是一個企業作為生命體最重要的兩極。世界觀是什麽?就是你如何看世界。你的世界是什麽,在哪里?窄點說,就是你何以匯聚你的那批人。

公司文化是什麽?就是把你的價值觀,你深深信服的東西,培育堅守傳承下去。Culture,就是培育的意思。人工養殖的珍珠叫 Cultured pearl。文化的珍珠!文化的“文”,是你想得非常清楚的東西,“化”是必須把它變成空氣一樣,是讓你呼吸能夠活著的東西,是你公司賴以生存的東西。

2、If Aristotle Ran General Motors(《如果亞里士多德來管理通用汽車》,1998)

第二本書的題目非常有意思:If Aristotle Ran General Motors(《如果亞里士多德來管理通用汽車》)。Tom Morris 寫的。它不是暢銷書,卻一直在我的書架上,至今仍是常讀常新的體驗。

在我看來,這本書非常重要。因為,它談到任何一個偉大企業家的優勝的秘訣:成為獨角獸甚至長久獨角獸的生命的基因。

這本書我十幾年前讀過幾遍,仍然記得其中幾章。實際上它就談了三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如果亞里士多德來管理董事會,管理管理層,他肯定會從三個維度上進行要求:真,善,美。

A、真

真是什麽呢?

真,就是哲學的追詰,對事物本質的追究。

你經營一個東西,你卻看不到這個東西的本質;你走進市場,市場全是由活生生的人構成,你卻看不到活著的人性複雜的本質。你該看到什麽?有什麽深刻的產品體驗?你離開了真正的血脈,最後卻拿了一個無生命的輸血管,這沒有用。哲學是什麽?就是不斷地追問世界的本質,本質之後的本質。這是哲學最鮮明的思維方式。

因此,真,乃是哲學緊追不舍的能力,穿透的能力。實際上另一方面也是剛才我談到的對世界充滿的好奇的能力:如果你失去詰問的能力,你就失去了學習的能力;你失去了詰問和學習的能力,你就根本不可能去引領。

B、善

善是什麽?

善是道德,是倫理,是人之為人應當堅守的底線。

因為你面對的是人性,雖然面對著市場,市場是人性複雜的聚合,但人性總體來說是向善的。作為有抱負的企業家,這個東西如果不是你基因里最重要的染色體的話,就做不長久,走不長遠。你可以一時得逞,但不可能一世得逞,更不能永遠得逞,像中國古人說的,書有三類:一時之書;一世之書;萬世之書。

企業的一時一世萬世最終要靠什麽?當然是向善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什麽?英文中的 VALUE 是價值,變了複數 VALUES 就成了價值觀。

價值指可以用物質的等價物兌換的東西:為什麽要嫁給你?因為你是百萬富翁。這是用價值來貶低了愛這一價值觀。為什麽愛你?愛你沒商量!這是基於愛的價值觀。價值觀無法以物質的等價物兌換,但它卻是實現價值的真正土壤。愛、善良、勇氣、誠實……這些東西沒法用錢衡量,但在關鍵時候,恰恰是價值觀,讓你的價值得以實現和延續。沒有這個向善的東西,即使企業起來了也會快速衰亡。

C、美

這其實關系到所有產品經理,所有用戶體驗。如果你對人性美的感覺遲鈍的話,怎麽能構成超一流的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是什麽?就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期待和期待的被滿足感。就是看到或使用一件東西,一上手,情不自禁“哇”的一聲贊嘆,好比迎面走來一個從未見過的美女。一個人要能分析出這個女孩子為什麽美,他一定是醫學院解剖系的,不是美術學院的。用戶體驗的本質其實是瞬時被喚起的潛意識的“驚艷”。

美的體驗和技術有什麽關系?

當年 iPod 剛推出來,我給我讀小學六年級的孩子買了一個,從中國帶到美國。第二天下午放學接他的時候,我註意到:他從學校出來時,手揣著兜,耳朵塞著白色的耳機。我明明記得我昨天才回來,怎麽第二天早晨他就神速地帶了裝好並灌好了音樂的 iPod?

上了車我問他:“你怎麽已經能用 iPod 了?”

他說:“爸爸,我沒帶 iPod。”

我說:“那你戴的耳機?”

他說:“我戴了空耳機。女孩子一見肯定想象我兜里是 iPod。”

這回答令我吃驚。

出於好奇,我真去追究這個耳機為什麽會設計成白色的。找到了喬布斯當年設計的構想。當年喬布斯認為:幾百年來,人類一談音響,一談聲音,都是黑色的,無論從視覺還是物理學原理,好像只有黑色才能夠聚音隔音,能靜,能夠專註;所以他要設計出一個聆聽音樂的裝置,讓大家知道,無論人們怎麽使用,都會展示出一個東西,即大家能想象出他手里拿的產品是什麽,是誰的東西。

他花了大量測試所有顏色,最後發現,只有白色在任何顏色的底子上最能一下子凸顯出來。它達到了對人性審美的精準把握。iPod 就算是其外形也已令人過目不忘。

3、Pour Your Heart Into It: How Starbucks Built a Company One Cup at a Time (《將心註入——星巴克傳奇》,1999)

最後要談的一本書是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的自傳。

我讀著名企業家,從來不讀他們的傳記,只讀他們的自傳,因為傳記都是二手以至是三手的。別人寫的傳記寫不出傳主的真東西。因為根本無法走進他的人生。他們的經營管理投資的心得沒法斷定。比如,我從來不讀別人寫的李嘉誠關於經營的書。

如果李嘉誠有一個自傳,哪怕寫的都是吃喝玩樂,我都覺得有真價值。因此大家讀書,多讀自傳,少讀傳記,因為糟糕的傳記會把你們引到似是而非的歧途。我讀巴菲特的書,到現在為止,沒讀過任何一個人寫的關於巴菲特的書。那讀什麽?讀他每年寫的簽了字以後的股東信件。從六十年代到現在,我每年都在精讀,就向大家讀暢銷小說一樣。無論是他的英文本身,還是他英文背後展示的投資世界觀和哲學,都讓我受益匪淺。

舒爾茨的書,書名當時就打動了我。他談到星巴克是怎麽誕生的,怎麽讓在西雅圖的幾個音樂家天天自我享受的一個小品牌,迅速成為像空氣傳播一樣,在世界各個角落出現。

這本書點透了我對於成功者本質的理解。Pour your heart into a cup of coffee,“把心傾註進一杯小小的咖啡里”。成功之樹的全部秘訣正是在這顆初心的種子里。

這三本書的題目構成了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重點。如果你把三本書的題目作為你的知識架構,作為你基本時空觀架構的參照系的話,我想你一定漸漸離優秀不遠了;當你離優秀不遠的時候,你就離獨特性不遠了;當你集齊了優秀加獨特性的時候,你就接近了偉大性。

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