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退出TPP後,特朗普要靠這些FTA撐大局

一邊是現任總統奧巴馬力保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延續,一邊是當選總統特朗普誓言要速退《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自由貿易的這盤大棋在即將到來的“特朗普時代”怎麽下,成為了各國關註的焦點。

當地時間21日,特朗普在一段視音頻中闡述了自己的“百日新政”。首先“躺槍”的便是被奧巴馬視為政治遺產的TPP。特朗普表示,退出正在商議中的TPP,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公平的雙邊貿易協定(FTA)”,“這將為美國帶來工作與就業機會”。

此言一出,隨即使得正在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的奧巴馬陷入了難堪。這是奧巴馬卸任前最後一次出席APEC峰會了。會上,他處處流露出力保TPP的決心。他不僅在峰會期間向特朗普喊話,“你怎麽勝選與治國是兩回事”,同時還與TPP成員國的領導人一一會面,向後者傳遞美國會繼續大力支持貿易、強化與亞太地區發展關系的信心,以加強推動TPP的可能。

其實,自特朗普勝選以來,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1個國家對TPP的未來無不擔憂。在TPP除美國外的成員國中,美國目前已與秘魯、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亞、新加坡簽署FTA。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足夠的FTA亦可確保美國的經貿利益。

退出TPP引發多國憂慮

曾幾何時,TPP所勾勒的貿易前景,令參與商議的上述國家力排國內各種非議,也要確保在本國的議會獲得認可。數據顯示,上述12個成員國占全球GDP總量的38%,占全球出口的24%。因此,一旦TPP真正落地,意味著這將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之一。除了100%廢除關稅外,人員、資金流動的自由化遠比普通FTA更高。

難怪日本、新加坡等一直力促美國國會盡早通過TPP。但就是在2008年加入TPP談判,並從文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四國手中奪走談判主導權的美國,卻在最後時刻“掉了鏈子”。面對因領導人換屆而對TPP熱情不再的美國時,TPP其他11個成員國顯然陷入了尷尬。

本月10日才剛剛在下議院通過TPP的日本安倍政府,對TPP寄予厚望。安倍希望以TPP為支柱,令日本到2018年實現同各國簽署FTA的貿易比例占到日本整體貿易的70%左右。因此,他不斷向美國政府喊話:“沒有美國,TPP沒有意義,TPP也不能重新商討。”

參與APEC利馬峰會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表示,新加坡正在推動修改法案,並將在明年年初使TPP協議在新加坡正式生效。他表示,“關於TPP,我們將繼續批準程序,並看看美國將會如何決定。如果他們在兩年後不將其推行,我們將重新審視我們的選項。我們還有一些時間。”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則甚至表示,若美國退出TPP,大門則向中國打開。

除了TPP,在特朗普退出多邊自貿協定的名單上,還包括世貿組織(WTO)。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布的題為《美國退出WTO將瓦解全球貿易》的報告稱,美國若“退世”,將面臨三大風險:出口商喪失一項重要的全球市場準入安排;喪失WTO下設的重要貿易糾紛解決機制;把全球貿易系統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畢竟美國多達60%的雙邊貨物貿易是同無雙邊FTA安排的國家進行的。為進入這些市場,WTO的最惠國關稅對美國出口商非常重要。

重新安排雙邊FTA

目前,美國僅同20個國家簽署了FTA,然而所有這些FTA僅涉及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之間雙邊貨物貿易總額的40%,而且其中主要是同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交易。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不止一次地對包含美墨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流露出厭惡之情。他曾稱“NAFTA是史上最糟糕的貿易協定”,要重新談判,甚至終止這份協定。他指責這份協定搶去了美國鐵銹地帶(指從前工業繁盛今已衰落的中部制造業重鎮)的制造業工作崗位。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類似這番話刺激了美國大量的“工人階層”幫助特朗普最終贏得大選。

面對NAFTA可能要重新談判的前景,墨西哥總統涅托表示,願意就其中的一些細節進行商討,但決不允許重新談判。持同樣態度的還有NAFTA的另一方——加拿大。加拿大總理小特魯多也表示:“如果美國願意商量(NAFTA),我也很樂意。”

自1994年生效以來,美國與兩個最大的鄰居加拿大、墨西哥的貿易都從中受益匪淺。美國商會指出,大約600萬個美國工作崗位依賴於和墨西哥的貿易。美國企業,尤其是汽車制造商是明顯的贏家,因為它們能從墨西哥獲得廉價的勞動力。美國國會在2015年出版的一份獨立報告發現,NAFTA並沒有導致批評者所擔心的巨大的工作崗位流失。

同樣位於重新談判“名單”的還有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曾在競選時表示:“美韓FTA並沒有帶來預期中的7萬個就業崗位,反而有10萬個就業崗位消失。我們對韓國的出口也幾乎沒有增加,反而是韓國的對美出口增加了150億美元以上。”韓國財政部副部長崔相穆則在15日為此辯護,稱該協定自2012年生效以來,增加了韓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

根據特朗普的說法,他會尋求“更為公平的雙邊FTA”,這樣能為美國工人帶來更多就業機會。除了上述這些他希望重新談判的FTA,尚不清楚他會嘗試發起哪些新的雙邊FTA。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美國分析人士眼中,如果有足夠的雙邊FTA安排,美國並不一定要把寶押在多邊體系上。

但相比特朗普可以通過行政命令使美國退出TPP的前景,要重新安排NAFTA、美韓FTA等協議,可能就沒那麽簡單了,往往還需得到國會的批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63

美國退出TPP中國將從中受益?外交部再次闡述中方立場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22日表示,上任後美國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談判。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再次闡述中方立場,他表示,中方對所有有利於促進亞太經濟一體化、促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有助於亞太地區共同發展繁榮的貿易安排原則上均持開放態度。

耿爽說:“我們始終認為,亞太地區的事務應由亞太各國商量著辦,而不是由某一家說了算。亞太地區經貿規則應由有關各方通過平等協商共同確定。”

同時,他表示,剛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各方圍繞亞太地區的自貿安排進行了討論,同時決定要繼續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稱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將被削弱。中國是否將從中受益?是否將在該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耿爽:關於你提到的與TPP相關的問題,近期我們已經多次回答。我願再次闡述中方立場。

第一,我們多次講過,中方對所有有利於促進亞太經濟一體化、促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有助於亞太地區共同發展繁榮的貿易安排原則上均持開放態度。剛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各方圍繞亞太地區的自貿安排進行了討論,同時決定要繼續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第二,我們始終認為,亞太地區的事務應由亞太各國商量著辦,而不是由某一家說了算。亞太地區經貿規則應由有關各方通過平等協商共同確定。我昨天說過,亞太地區自貿安排不應被政治化,就是希望各方不要過多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去考量和解讀自貿安排。它們之間不是“零和”的關系,不應相互排斥,而應相互促進。

第三,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在充分考慮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差異性和多樣性的基礎上,秉承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原則,繼續推進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造福亞太各國和各國人民。在此過程中,中方將發揮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85

美國成TPP的“落跑新娘”,再想重返亞太更難

隨著“群主”退群,原本前景一片光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其“百日新政”宣言中提出,要在上任第一天以繞過國會的行政命令的方式,退出正在商談的TPP。特朗普給出的理由是,要優先確保美國工人的就業。

美國於2008年正式加入由文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四國發起的TPP,當時恰逢現任總統奧巴馬任期。在8年的“長跑”中,各方經歷了無數輪談判,最終在今年2月,12個參與談判的國家正式簽署協議。

盡管TPP最終生效還需上述12國立法部門批準,但面對美國在“臨門一腳”時選擇放棄,除剩余的成員國外,其他對TPP興趣濃厚、尚處於觀望中的國家(比如韓國),在驚愕之余,都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沒有了美國的TPP該走向何處?

多國向中國靠攏?

面對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速退TPP的前景,一直以來都在力推TPP談判進程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呼籲,亞太相關國家不妨支持中國主導或力推的區域貿易體系與倡議,“總有其他方式能推動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進程。”

李顯龍所謂的“其他推動亞太自由貿易進程”的方式是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亞太自貿區”(FTAAP)。前者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一旦談成,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3。

FTAAP的概念雖然早在2004年就由加拿大方面提出,但直到在中國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才成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一個主要議題。

李顯龍的提議也得到了包括越南、馬來西亞等其他TPP成員的贊同。越南與馬來西亞的經貿部長在剛剛結束的秘魯利馬APEC峰會上表示,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的情況下,願意將推動自由貿易的重心轉向中國主導的自貿進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2日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方對所有有助於亞太經濟一體化、促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促進亞太地區發展與繁榮的自貿安排原則上均持開放態度。希望亞太地區各項自貿安排相互促進而非相互排斥,既要防止亞太地區自貿安排碎片化,也要防止其被政治化。

至於TPP進程出現新變化是否意味著RCEP進程的加快,耿爽表示,RCEP進程是由東盟作為核心來主導的。中方願意繼續與各方推動談判進程,爭取早日取得積極進展。

耿爽提到,各成員經濟體在利馬APEC峰會上圍繞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行了深入討論,對外發出了構建亞太開放型經濟、繼續深化區域一體化進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強烈信號,並一致同意繼續推進亞太自貿區進程,有助於促進地區乃至世界的貿易和經濟發展。

“亞太再平衡”戰略爛尾?

退出TPP,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特朗普所謂的就業崗位遷回美國,尚難預計,但是對於這8年來一直努力推動TPP談判進程的美國盟友而言,多少有些心寒。

李顯龍今年8月訪問華盛頓時曾直率地警告,參與TPP談判的每一個成員國均克服了本國一些政治反對和敏感因素,付出某些政治代價才能達成協議,“假若最後新娘沒有來到(婚禮)現場,我相信大家都會感到非常受傷害。”

如果說在特朗普明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宮前,奧巴馬政府就TPP闖關國會再努力一把,或許局面不會如此被動。但遺憾的是,如今的參眾兩院都是共和黨人說了算,兩者都沒有興趣在60天不到的時間內放行TPP。

對於美國而言,不再主導TPP,受傷的不僅僅是這些對美國寄予厚望的盟友,還有奧巴馬曾力推的“亞太再平衡”戰略。2011年11月,奧巴馬正式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主要由三大支柱構成:在軍事上,將最新武器部署亞太,攪動亞太局勢;政治上,強化與亞太地區的盟友關系;經濟上,通過TPP拓展與亞太地區的貿易聯系。如今,一大支柱將要崩塌。

隨著美國新政府誓言不再主導TPP進程,美國與亞太地區的貿易紐帶顯然已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而其產生的溢出效應勢必波及政治與軍事兩大戰略支柱。而盟友對美國的心存芥蒂,也將考驗特朗普政府上臺後,挽回美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能力。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拉赫曼所言,目前來看,奧巴馬重返亞洲的外交政策可能“沈入太平洋的波濤之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87

TPP領銜全球化退潮,中歐協定卻“逆勢”前行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遭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拋棄,被視為經濟全球化的可能轉向;在此背景下,《中歐雙邊投資協定》卻在繼續向前推進。

當地時間23日上午,兩年一度的中歐漢堡峰會在德國漢堡市召開。在此峰會上,中德雙方重要嘉賓都表示要繼續保持開放,繼續擁抱全球化,繼續推進中歐投資協定前行。

據商務部消息,此前的9月底,中歐投資協定第十二輪談判剛剛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結束,談判已經處於圍繞文本談判的階段。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此次漢堡峰會上代表中方作主題發言時表示,中歐投資協定正在繼續推進,中歐應堅持相互進一步開放,提高貿易自由化水平,並向投資等更高水平合作升級。

李毅中援引了一些數據來表明中歐之間的貿易與投資勢頭。他表示,今年1~8月中歐貿易額增長3.5%,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3%。在投資方面,雙向投資持續增長,2015年中國對歐FDI達230億美元,同比增44%,歐盟對華投資今年1~8月同比增速也超過40%。

漢堡峰會名譽主席、德國原總理施羅德在致辭中稱,公平和開放是驅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與歐洲之間“需要合作,而非對抗,雖然我們政治經濟體系不同”。

他表示,德國經濟仍以出口為導向,投資和開放性是驅動經濟的元素,德國不應該在面對中國投資時采取防禦姿態。

此前的9月份,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在北京表示,希望中歐雙方可以在2017年完成包含市場開放、全面互惠對等內容的《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磋商。

該商會此前一份調查顯示,在華歐企認為,2001 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時建立了路線圖和法律框架,為更多的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或拓展在華業務提供了所需的確定性,也帶來了持續十年的空前發展,目前,歐洲企業認為《中歐投資協定》勢在必行,如談判能夠圓滿結束,減少市場準入限制,可進一步改善商業環境。

目前,投資協定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中歐溝通和談判,其中包括但不限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德國聯邦政府以及各地政府方面,對來自中國的投資仍以開放的態度表示歡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曹奕女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近兩年來中國在德綠地投資(Green field Investment,指到國外投資設廠的投資模式)數量連續增長,並在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成為在德國綠地投資數量最多的國家,德國歡迎中國企業來德國投資並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漢堡市市長OalfSchholz先生23日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此前有個別並購案因重新審核引起熱議,實際上也正是因為德國一直抱有開放心態,幾乎從不否決。他表示,漢堡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與並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95

一周大佬說 | 特朗普揚言退出TPP 默克爾領銜表示此舉對中國有益

本周,新近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發表視頻講話,表示將在上任首日發布政令,帶領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即TPP。在特朗普看來,TPP對美國而言是潛在的災難。特朗普更希望與他國討論公平的雙邊貿易關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隨即表示,沒有美國參與,TPP沒有意義。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則認為,TPP對美國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但目前美國的退出聲明顯然有新政府自己的考量。

目前,政商各界均有不少評論認為,美國的退出對亞洲有益,讓我們一起聽聽本周大佬怎麽說:

周二,亞洲交易中心主管埃爾姆斯對此表示,盡管美國打算退出TPP,但問題的關鍵現在掌握在亞洲手上。她認為,亞洲,特別是日本,也許能有機會決定TPP本身是否生效。

周三,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美國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決定表示不滿。她暗指中國將是此舉的最大受益者,而歐洲應該繼續為推動貿易自由化做出努力。

此外,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11月17日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如果美國退出,那麽TPP應該不能存活。在包道格看來,TPP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其他國家可以進入美國市場,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其前景堪憂。有意思的是,這也許會給中國帶來機會,讓中國成為太平洋沿岸利益攸關方的領導者,也就是說,貿易領導角色或將從奧巴馬政府向亞洲、中國等地轉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77

安倍重申推進TPP批準手續不動搖 ,將繼續說服美國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在參院全體會議上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宣布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一事表示,“不應受他國影響或跟從他國,而是作為日本應提出理念並堅持信念。現在不應動搖”,重申將在本屆國會推進批準手續。

報道稱,安倍強調,“在獲得國會批準並向世界展現日本的強烈決心的同時,繼續堅持不懈地向美國強調TPP的意義。”

他還指出,“TPP的規則將成為今後貿易談判中的範本。”

安倍就TPP協定表示,不應受他國影響或跟從他國

安倍的上述發言是針對民進黨參議員石上俊雄批評將TPP視作本屆國會最優先課題的政府和執政黨“嚴重失敗”所作出的答辯。

11月初日本眾議院批準了TPP協定,目前面臨參議院的審議,而特朗普早前承諾在其2017年1月20日就職後,就立刻開始退出該協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58

擱置TPP真能拯救美國工人?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日前表態,將在上任首日退出“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旨在向助力他當選的鐵銹地帶工人兌現競選諾言。

此前在不少經濟可行性報告中均指出,TPP實施後將令更多美國制造業轉移至本土之外,而美國國內繼續出現產業升級,然而這被勞工組織視為以藍領工人的失業換取白領就業的紅利。

西班牙IE商學院美籍經濟學教授阿拉赫(GayleAllard)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確實在收入方面會產生輸家,而贏家應做好準備補償這些輸家,但美國多年來在此方面並沒有在更大的範圍去實施這種補償。

事實是,TPP之死恐怕也就不了美國工人,還有可能對美國工人造成傷害。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鮑恩(Chad Bown)就指出,在其他TPP國家勞工成本上升的情況下,(雇傭)美國藍領工人看起來相當誘人,而試圖通過扼殺TPP來保護美國工人的特朗普,可能傷害那些想在美國創造就業的企業。

當美國不能通過TPP讓外國勞工成本更昂貴的話,為吸引就業,就只能讓本國工人的勞工成本更廉價,而目前看起來,共和黨的確有打算這麽做。

不簽署TPP傷害到誰

TPP可以被看作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加強版,除了NAFTA中已經有的加拿大、墨西哥,TPP還納入了越南、日本和馬來西亞等諸多國家。而TPP在勞工、工資水平以及環保水平等方面的標準,卻要大大高於NAFTA。

必須指出的是,美國通過TPP向上述新增國家打開市場,其自身因TPP發生的改變確是非常有限的。美國在談判TPP時已經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TPP談判並不需要美國在既存的經濟產業政策方面做過多調整,但其他11國未贏得美國出口商和投資商必須改善其市場準入,此種改變涉及到諸如環境保護、勞工保護等諸多非傳統貿易壁壘方面的政策。

類似於越南等國,為加入TPP,要在TPP生效後做出大幅度調整。其中,越南必須遵守國際勞工組織(ILO)在勞動力方面的各種規定,並接受集體協商制度並設立最低工資等。在TPP的框架下,很重要的一點是,勞動標準在爭端解決機制之下是“可執行的”,這意味著如果某一國家沒有達到TPP標準,美國可以通過實施更高的關稅進行報複。

這對相關TPP國家的勞工和環保標準提升的意義是巨大的,如果單純以單位工資計算,可以看出在加入TPP後,哪些國家在工資等方面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吸引跨國企業遷出美國。但在實施TPP勞工標準後,當地勞工將變得更加昂貴。

TPP國家制造業工人人均工資水平(美元)

這些TPP條款“將令外國勞動力更加昂貴,這本來也可以幫助到美國的勞動階層。”鮑恩表示,不僅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工和環保標準及其相關政策也將導致生活費用增加,將此兩者相加,這將令許多公司對於他們是否要遷移海外再做考慮。

鮑恩承認,TPP有不足之處,有可能形成制度漏洞,但這是美國令上述國家改善其勞工標準的最後機會。當TPP擱淺後,美國手里在這方面就沒什麽牌了,其他的貿易協定在此方面都相對較弱。

要降低美國工人的勞工標準麽

鮑恩認為,如果美國不打算幫助提高其他國家的勞工標準,另外一個吸引企業雇傭美國工人的方式就是降低美國的勞工或者監管標準,而共和黨似乎希望這樣做:他們希望廢除包括職業安全規則等方面的標準,以吸引企業來美投資,然而這樣做也許會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但不一定令美國工人收益,因為這將令工作崗位變得更加危險,環境也將遭到汙染。

更不要提在選戰中無人願意聆聽的真言:大規模機器自動化是全球化下部分產業工人失業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對外貿易。

鮑恩指出,包括奧拓(David Autor)等美國經濟學家在一份極有分量的研究論文中指出,從1999-2011年,僅有20%的美國制造業是源於其他國家(中國)對美出口,剩下80%的失業則完全是由於其他原因。

阿拉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指出,針對自動化才是真正主因的這一看法,並沒有得到選民的註意:“根本沒有人理會。”

實際上,自動化取代了不少美國藍領階層的工作計劃,而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中因房貸泡沫而失業的不少美國勞動力,在新的計算機化就業年代中並無生存技能。

鮑恩指出,美國政府需要做的是,妥善幫助和安置這樣的美國工人。

阿拉赫表示,比如在簽署NAFTA時,美國曾為有可能受到沖擊的藍領準備了一系列包括重新上崗培訓項目在內的補償措施,原本可以把這種行為放到更大的範圍中去實施的,但實際上並沒有。“政府在面對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問題上,並沒有進行足夠有效的財富轉移。”阿拉赫指出,近五十年來,以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為例,就預示了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在工資之間的不斷靠近,同時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整體而言均有益,但是在收入方面,的確會產生輸家,而贏家應做好準備補償這些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32

日本新加坡要合力推動TPP,安倍:不使自由貿易的潮流逆轉

共同社2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與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在官邸會談,雙方確認將為使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生效而共同努力。安倍還表示希望在連接該國與馬來西亞的高鐵計劃中采用日本新幹線方式。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新加坡總統陳慶炎舉行聯合記者會(圖:共同社)

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安倍就TPP強調稱:“為了不使自由貿易的潮流逆轉,兩國就為使TPP早日生效而合作達成了一致。”陳慶炎呼籲“早日生效符合所有夥伴國家的利益”。

有關高鐵計劃,安倍提到“非常期待就引進日本的新幹線而推進合作”。陳慶炎表示:“了解日本的技術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的實績。”

陳慶炎此次在兩國建交50周年之際作為國賓訪日。會談上安倍表示“希望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使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陳慶炎也回應稱希望在廣泛領域開展合作。

11月初日本眾議院批準了TPP協定,目前面臨參議院的審議,但特朗普早前承諾在其2017年1月20日就職後,就立刻開始退出該協定。

11月28日,安倍在參院全體會議上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宣布將退出TPP一事表示,“不應受他國影響或跟從他國,而是作為日本應提出理念並堅持信念。現在不應動搖”,重申將在本屆國會推進批準手續,並強調會繼續堅持不懈地向美國強調TPP的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80

TPP受挫後 日媒渲染美日加強同盟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親赴紐約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會談兩周後,日本媒體忽然發布消息稱,在那次會談中兩人就加強美日同盟達成了共識。

同時,日本政府開始協調把2017年度預算案中的防衛費增至創歷史新高的5.1萬億日元(約合3080億元人民幣)。有分析認為,這看似無關的兩件事,實則目的是一致的,特朗普在大選中曾提出要日本全額支付美國在日駐軍費用,在其亞洲政策尚不明朗之際,日本正努力展現負責的態度,以穩固美日同盟。

截至記者發稿時,美方尚未透露關於加強美日同盟的相關消息。

日急欲加強同盟

當地時間11月17日,安倍在秘魯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前率先趕到紐約同特朗普會面,本希望當面解釋,讓特朗普對推進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予以理解,並再次確認強化美日同盟,爭取建立個人間的信任。

在約90分鐘的會談後,安倍表示不便透露具體內容,但有信心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日能維持互信的關系。他說:“特朗普是一位值得信任的領導人,對此我非常有信心。”除此之外,沒有更多實質性內容。

幾天後,特朗普毫不留情地在“百日新政”計劃中宣布,上任第一天將簽署退出TPP的意向聲明。這讓一直在為TPP奔走並讓國會強行通過TPP法案的安倍感到尷尬,也讓他遭到在野黨的諸多質疑和批評。

在1日的日本參院TPP特別委員會會議上,有人提問如果特朗普提出以日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等雙邊談判來取代TPP將如何應對時,安倍避而不答,僅表示:“關於TPP的關系上將如何應對,在此不予作答。”

據日本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在安倍和特朗普的第一次會談後,希望他們能夠在下次會談時達成協議加強美日同盟關系。該人士稱,兩人的下一次會談預計將安排在明年1月特朗普正式就職美國總統後,而安倍也派出官員前赴美國和特朗普身邊親近的人進行一系列接觸和會談。

2日,在安倍和特朗普會談過去2周後,日本共同社引述該國駐美國大使佐佐江賢一郎的話稱,安倍與特朗普11月在紐約舉行的非正式會談中就加強日美同盟達成了共識。

“羅斯非常支持日本”

同時,共同社還報道稱,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1日與被提名為特朗普新政府商務部長的投資家、知日派人士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的代理人在東京都內舉行了會談。麻生收到羅斯的親筆信,信中提到“日美合作關系很重要”。麻生和代理人還就“安倍經濟學”和美國下屆政府經濟政策交換了意見。

羅斯在大選期間就曾擔任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和籌款人,被視為自由貿易推進派,同時和日本頗有淵源,1999年,他收購了經營破產的前幸福銀行(現關西城市銀行)並成功重組,他還擔任紐約日美交流團體“日本協會”主席。因此,日方十分期待他能成為與特朗普溝通的橋梁。不過,羅斯也曾直言TPP是“很糟糕的協定”。

羅斯原本計劃與麻生舉行會談,但由於剛被提名為商務部長而緊急取消了赴日事宜,把親筆信交托給了代理人。在麻生和代理人的會談結束後,後者對媒體稱“羅斯非常支持日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82

日媒:雖然參院通過TPP批準案,但要生效還很難

日本參院全體會議9日表決通過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批準案及相關法案。

然而,據共同社報道,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此前已表明將退出TPP,協議生效難度較大。日方今後將修改TPP相關政令省令,然後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之後會把國內程序已經完成的消息通報給委托國新西蘭。

據了解,日本是12個參加國中繼新西蘭後第二個在國會通過的國家。

報道稱,有TPP參加國認為應探討不包含美國的TPP生效可能性,但也有意見認為這樣會使中國在亞洲的存在感進一步提升。一貫以TPP為核心的安倍政府的貿易政策必將面臨調整。

安倍表示,停下來思考將使TPP失去生效可能性,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9日,TPP批準案及相關法案在參院特別委員會上以執政黨等多數贊成表決通過後,被緊急提上全體會議日程。

參加國中經濟規模較大的日美完成國內程序是TPP生效的條件。安倍政府與美國奧巴馬政府一同主導談判,去年10月大致達成協議,但特朗普認為TPP有損美國國內產業利益,表示明年1月就任當天將宣布退出,要求代之以雙邊談判。

不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特別委員會上就此表示:“停下來思考聽上去沒有風險,但實際上將使TPP失去生效可能性,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指出了完成國內程序的重要性。

全體會議上,自民黨議員三宅伸吾強調稱:“盡管美國的政治局勢使得TPP早日生效面臨嚴峻局面,但我國的基本方針不應改變。”另一方面,民進黨議員德永ERI批評說:“TPP生效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首相的態度)是自以為是。”

官房長官菅義偉9日在記者會上針對TPP批準案及相關法案獲得通過強調稱:“切實地向世界展示了日本推進自由貿易的堅定決心。也希望動員其他簽署的參加國盡快完成國內程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