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美國人的眼里,無人駕駛有多安全?

前不久一輛特斯拉在無人駕駛狀態下和卡車發生致命相撞的事故令特斯拉的安全性受到質疑,也由此引發了人類對無人駕駛技術的再考量。 被認為很快就要普及的無人駕駛技術安全嗎?人類可以把自己的生死交托給機器人嗎?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在今年6月時曾預測自動駕駛會在2018年實現。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信息技術科學家卡爾拉(Nidhi Kalra)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自動駕駛在未來5~6 年內應該會實現。“如果自動駕駛在10年之內還未實現我會非常吃驚。” 卡爾拉表示。

目前,除了特斯拉推出的自動駕駛技術外,其他主流汽車生產商,比如通用、奔馳等都承諾在未來幾年內推出自動駕駛。美國已經有四個州將自動駕駛汽車合法化,另外還有13個州也在考慮類似的法律。在美國汽車業的重鎮密歇根,豐田公司4月份就與密歇根大學展開了合作,建立了自動駕駛汽車研究基地, 共同研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從而提升自動駕駛技術。福特正在試驗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是同類產品最大的, 更不用提Google 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矽谷行使140萬英里了。

美國交通部長福克斯(Anthony Foxx) 在1月份的北美汽車展上宣布,將在10年內投入40億美金,用語提升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2月,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表示,同意將電腦視為無人駕駛汽車的司機,這對那些正在研發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來說無疑是利好。

那麽無人駕駛技術安全嗎?可以依靠嗎?很多權威媒體的答案都是“Yes”。

計算機是更好的司機

《時代》雜誌在3月份的封面文章中認為無人駕駛更優越,計算機會是更好的司機。計算機能夠更好地觀察其他司機,更好的穩定速度也會實現更加節能的駕駛。除此之外,它還能更好地處理包括路況、天氣、衛星定位系統在內的各種數據。而且計算機不會被孩子或配偶分心, 也不會被無禮超車的司機激怒。 最關鍵的是,計算機不會去發短信、玩遊戲,連眨眼睛也不會,還能除非接到指令的計算機永遠不會打瞌睡。

在美國,每年有600萬起嚴重車禍,大約3.3萬美國人喪生,200多萬人受傷。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數據,94%的車禍都是由於司機的錯誤造成的。而在Google 自動駕駛汽車140萬英里的行使中,只發生了17起事故,大多還是其他人類駕駛的車輛造成的。

根據美國的非營利組織伊諾交通中心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僅僅將10%的美國汽車轉換成自動駕駛將會讓每年的交通事故減少21.1萬起,讓1100人免於喪生;因為人類的失誤而產生的損失將會降低255億美元;未來如果自動駕駛的比例能夠達到90%,每年將能避免420萬起車禍,拯救2.17萬人的生命。

但是特斯拉的致命車禍讓自動駕駛的美好前景出現了疑問。

5月7日,布朗(Joshua Brown)在利用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模式行駛中發生車禍。特斯拉在隨後的聲明中指出,在陽光非常刺眼的情況下,自動系統的攝像頭和傳感器以及司機都沒有發現這臺白色貨車,所以未能剎車。根據布朗以前在Youtube上炫耀特斯拉不需要司機駕駛的錄像,他很有可能並沒有遵照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對司機註意駕駛的要求, 而把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當作完全的自動駕駛系統。但特斯拉並不是完全的自動駕駛,它需要在出現情況時司機能夠馬上重新控制車子。馬斯克也屢次強調,應該由司機而不是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來承擔事故責任。

“特斯拉還處在最初的輔助自動駕駛階段。”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工程師施拉多弗(Steven Shladover)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現在最危險的就是人們以為這些輔助駕駛系統擁有完全駕駛的功能, 而實際上它並沒有。”

從理論上講作為人類司機的輔助自動駕駛,它是安全的。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講,人們以為有個自動駕駛裝置就會放松警惕,在車上看電視、 讀書或者睡覺。 即使司機沒有做別的, 也容易覺得無聊從而註意力不集中。

特斯拉和Google 在無人駕駛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特斯拉率先推出需要司機全程註意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並已經投入實際應用。 而Google 汽車根本不期待司機參與駕駛,而選擇承擔全部責任。“Google汽車有這樣的能力,但是還沒有準備好推廣。”卡爾拉說,“特斯拉功能稍微欠缺,但是在市場中已經可以應用。”

不過,不管是特斯拉的輔助駕駛功能,還是Google 的自動駕駛都還處於初級階段。

根據大西洋月刊的報道, Google基本上創造了一個虛擬的城市地圖,自動駕駛汽車知道街道上完全是空的時候的樣子,從而相應地去判斷行人和物體出現時的情況。Google 自動駕駛團隊的地圖總監表示:“我們會告訴它紅綠燈離地面有多高,馬路的確切位置,這樣Google car 就會知道不要去哪里。我們甚至包含了限速這樣無法看到的信息。”

但是,無人駕駛汽車現有的電流傳感器和處理系統,在沒有這種詳盡地圖的情況下可能不會那麽平穩地駕駛。根據上述文章,Google 到目前為止僅僅制作了2000英里這樣的地圖,而美國的公路總長是400萬英里。

“汽車業和媒體過分炒作了自動駕駛汽車。”施拉多弗表示,“簡單的道路相遇對計算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完全自動駕駛,比如汽車送孩子上下學等在任何情況下完全自動的無人駕駛技術還要在幾十年之後才能實現。”

安全性僅靠測試不能下結論

針對上文提到2013年所做的自動駕駛減少車禍的研究,卡爾拉認為這個研究是有價值的,有理由相信一個設計良好的自動駕駛汽車會大幅減少撞車的可能性。 但是要真正證明一輛車的安全性是非常困難的 。僅僅是測試還不能下結論, 還需要很多很多的實踐和數據。

“ 無人駕駛是有可能比人類司機安全,人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分散註意力,而計算機不會這樣,”卡爾拉對第一財經稱,“但問題是計算機會不會犯一些人類不會犯的錯誤,比如計算機不能分辨兩個物體的不同,但人類可以。這類研究沒有將計算機有可能會犯的錯誤統計在內。”

而特斯拉在聲明中指出其自駕系統行使超過 1.3億英里後,這是第一起死亡車禍。和其他死亡車禍數據相比,美國平均每行駛 9400 萬英里就有一起死亡車禍,全球則為6000 萬英里。卡爾拉認為這種對比數據在統計學上沒有意義。

汽車制造商現在所面臨的另一個困難是大雨和大雪這類極端天氣下計算機的處理能力。

“Google 和特斯拉的大部分自動駕駛測試都在加州、內華達、德克薩斯等幹旱少雨的地方。”卡爾拉說,“許多探視器在大雨大霧中不能正常工作,他們沒有在極端天氣下自動駕駛表現的數據。”

不過自動駕駛技術是一項極具前景的技術, 它的到來似乎是無可避免。

“ 在未來十年內,我們會看到很多在特定條件和應用程序下使用自動駕駛汽車的情況。” 施拉多弗說,“ 比如低速的校園班車以及在高速特定車道上的自動駕駛都是可行的,而且也許是不可避免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86

你是我的眼 2015年10月08日

1 : GS(14)@2015-10-11 02:10:04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84275
對視障人士來說,一支手杖能為他們指引出道路,是他們的最佳拍檔。而曾建平(KP)似乎就更幸運,因為他的好拍檔,是一隻會走、會吠、有感情的導盲犬Deanna。牠,從此亦成為了KP雙眼,指引他走過高低,更帶領他過著更美好生活。
文:Phoebe 圖:朱古力、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Facebook:Deanna Guidedog)



從此
不一樣
從小到大,KP的視力已經比同齡的小朋友差,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病情,多年來影響了他的視力。三十歲那年,他的世界開始失去色彩,從前那絢爛繽紛的景致,再也看不到,視力退化更逐漸影響他的生活和工作。直至5年前,眼前剩下的,只有微弱的光。從那天開始,睜眼跟閉眼的世界,對他來說沒兩樣。不過,KP並沒有因此而自怨自艾,早在80年代開始,他已經使用手杖輔助日常生活,亦早已了解清楚病情,已預計有朝一日,自己將會完全失明,看不到任何東西……
他的世界,他的人生,在三年多前導盲犬Deanna出現後,從此變得不一樣。KP指:「有了Deanna,我走起路來更快、更有信心,我完全信任牠,一切都交託予牠;而且亦更有安全感,Deanna會帶我避開所有障礙,走上走落樓梯,也會預先給我指示,即使每天走同一段路,也許會因天氣、環境和行人而令道路變得不順暢平坦,有了Deanna,我便放心大踏步。」看著KP滿足的笑容,就知道Deanna對他的幫助有多大。我不認識KP,不知道他本來是個怎樣的人,但從跟他的對話和相處,我覺得他跟視力正常的人沒有差別。走路、到餐廳用餐和買東西等,全部也難不了他。面上總掛著微笑,失明似乎沒有令他覺得與眾不同,也沒有令他過得消極。閒時,他喜歡和Deanna到家附近的咖啡店嘆咖啡,街坊們都認得他倆呢!「Deanna出現後,我的社交活躍了很多。」就連住在隔鄰的小朋友,也把KP直接喚作Deanna。「出門口的時候,他們會跟我說『Bye Bye喇Deanna!』又會提點我天氣的轉變。『落雨喇Deanna,記得帶遮!』」令他哭笑不得。



文化差異
已經退休的KP,現擔任某國際機構的義工,平均一個月一次飛往外地開會。Deanna?當然全程陪伴左右吧!KP坦言:「Deanna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旁人也許不明白導盲犬對視障人士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但試想像,一個在生命裡對你最重要的人忽然離開了你,那種徬徨、不知所措和不習慣的感覺,一點也不好受。因此,即使遠赴美國紐約開會,16小時的長途飛機航程裡,Deanna也乖乖坐在KP身旁,默不作聲。導盲犬坐飛機,毋須和其他寵物一樣,托運於寄艙行李;而是可以跟主人一起,坐在客艙中,畢竟牠需要隨時候命呢!在航程中,導盲犬盡量不進食和飲水,避免上洗手間。KP不禁大讚Deanna乖女,全程坐定定,無扭計。



謝謝
你的關心
幾年來,和Deanna走訪過不同國家,見證了不同國家的導盲犬文化。看似文明和進步的南韓,引入導盲犬服務已經有十多年,服役中的導盲犬數量達數百隻,但仍有不少酒店和公共交通工具,拒絕讓導盲犬進入或使用。即使法律已列明導盲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甚至自由進出某指定範圍,卻始終有不少人抱著「你有你立例,我有我禁止」的不文明舉動,令KP感到詫異。相反,在南京和上海等內地城市,對導盲犬的態度甚為友善和開放,不但能自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不時有人向他們讓座及問好。雖然香港引入導盲犬服務只有短短數年,但大眾對導盲犬的認識及接受程度,的確比亞洲其他國家高。最近一套講述導盲犬的電視劇播出後,亦再次喚起大家對視障人士與導盲犬的關注。
假如日後在街上碰見Deanna或者其他導盲犬,記得要遵守「三不一問」的規則:不餵食、不騷擾、不拒絕,畢竟牠們正在工作,要避免讓牠們分心,亦不要把牠們拒諸於門外,牠們受過專業訓練,是不會亂走亂吠的;若然在街上看到視障人士和導盲犬站在路邊,不妨上前關心,看看他們是否需要協助。訪問期間,眼見KP不斷唸唸有詞,仔細一聽,是一邊走路,一邊讚許Deanna,簡單的鼓勵,足以令牠開心得搖搖尾巴。「鼓勵三部曲:讚賞、撫摸和零食。」賞罰分明,人狗如是。
導盲犬的服務,在外國已流行多年。KP多年來一直爭取將服務引入本港。自1996年首次接觸導盲犬後,才驚覺小小的一隻導盲犬,對視障人士的幫助竟可如此的大。可是,一等便等了足足16年,才成功引入首隻導盲犬,亦是他的心肝寶貝Deanna。現時服役的導盲犬,都是由外國繁殖及訓練。一隻導盲犬的出身,是來自至少七、八代的導盲犬家庭,亦要確保沒有遺傳病及襲擊人的歷史。出生後兩個月,需被送往寄養家庭生活,適應和人類相處和社區生活,再經過訓練後,由機構配對出合適主人,進行配對訓練,合格的導盲犬才能正式投入服務。至於不合格的犬隻,亦會派往作其他服務。在不久的將來,將有共二十多隻導盲犬服役,對比現時有百多位視障人士表示有興趣使用服務,供求比例嚴重失衡。KP期望在本年底繁殖本港第一批導盲犬BB,經過兩年的訓練,最快在2017至18年便有共三十多隻導盲犬了。我們可以做的,除了多關心視障人士的需要,「三不一問」外,更可登記成為寄養家庭。在我們有能力付出的時候,這些小小的力量,已是他們最大的幫助。


◆本港有不少視障人士需要大家的關心和支持,11月29日假科學園海濱長廊舉行的中原葡萄慈善跑嘉年華,所有活動盈餘及善款將會全數捐贈香港盲人輔導會,以支持機構的圖書館和口述影像服務,包括:製作點字及錄音書、口述電影影像服務,好讓視障人士亦能以耳朵欣賞電影、閱讀及融入資訊世界。KP和Deanna當日亦會到場為大家打打氣,不妨一同支持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吧!
詳情及報名:www.winecharityrun.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