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2016中國電影年度盤點:票補退潮、保底湧現,影市能否靠“金融遊戲”拯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3/160633.shtml

2016中國電影年度盤點:票補退潮、保底湧現,影市能否靠“金融遊戲”拯救?
娛樂獨角獸娛樂獨角獸

2016中國電影年度盤點:票補退潮、保底湧現,影市能否靠“金融遊戲”拯救?

年關將至,我們試圖從中外影片、電影類型、資本以及政策幾個維度,去複盤今年的電影市場。

本文由娛樂獨角獸(微信ID:wenhuajie007)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龐宏波、徐苑蕾。

年初,電影市場沈迷在快速增長的喜悅當中,尤其是前三個月捷報連連,更是為影市註入“強心針”,人們紛紛期盼著2016沖擊600億票房的“小目標”。然而市場“寒冬”突如其來。4月以來,除了6月和8月票房體量有小額增長外,其余月份全部同比下跌。

2016年,觀影人次達到13.8億,相較去年增長了9.6%,且觀影總人次首次超越北美。在人口紅利的帶動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通報內地年度總票房“順利”落定457.12億,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最低KPI。人們心里或許可以稍微舒口氣,但已沒人會再提起年初的勃勃雄心。

為什麽連續幾年爆發的票房今年卻突然來了個“急剎車”?有人說,今年爛片太多;有人說,今年票補少了;還有人說,今年大家不看電影了。年關將至,我們試圖從中外影片、電影類型、資本以及政策幾個維度,去複盤今年的電影市場。

但我們始終相信,如果在2017年,急於求成的資本能冷靜下來,政策能給予創作者更寬松的環境以及法律保障,越來越多作品願意精耕細作並得到口碑和票房的肯定,觀影市場在行業的努力下能不斷擴大、觀眾審美持續提升,那麽2016年就不是希望破滅的一年,而是涅槃重生的一年。

1、“高開低走”的影市,缺乏現象級票房“領頭羊”

2016年春節檔,《美人魚》票房突破30億,成為內地影史上的票房冠軍。除此之外,《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也分得10億票房。而相對“冷門”的3月也報收37.6億的高票房。

8b0a771f06cde9a8a97a2fbf7e26f8d9

然而好景似乎到此為止,接下來的影市開始了下跌之路。為了“止血”,票房保護月放入多部國外大片,11月更是成為了進口片的集體狂歡。從公認的“強”變成了如今的“擠”,影市在今年的確走得很尷尬。

總體來說,今年的國產片和進口片都難以尋覓現象級的“領頭羊”,這樣的情況姑且可以歸結為2016年是電影創作的“小年”。

今年進口片票房成績最高的《瘋狂動物城》獲得15.3億元,和2015年《速度與激情7》的24.2億元,二者相差近9億元。2016年暑期檔,國產影片票房前三甲為《盜墓筆記》、《絕地逃亡》、《寒戰2》,成績分別是10.04億元、8.8億元和6.78億元,而2015年暑期一部《捉妖記》就超過了前兩名的票房總和。

但現象級大片也僅僅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正如去年的票房冠軍《捉妖記》一開始也並不被看好,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部影片會最終成為年度票房冠軍。而今年許多“傲嬌”的大片僅僅賣出了“呆萌”的票房,例如明星雲集的《封神傳奇》和《爵跡》。

而且即便達到了所謂的“大片”票房合格線,口碑也遠遠沒能達到預期。到目前為止,票房超過 10 億的國產電影共有6部,其中只有《湄公河行動》和《功夫熊貓3》的豆瓣評分高於7分,前者為8.1分後者為7.7分,6部電影的評分為6.2分,其中《澳門風雲3》的豆瓣分只有4分。

而去年超過 10 億的五部國產電影平均分則為 6.7,而且只有一部低於6分。2015年豆瓣評分超過7分的國產影片共有27部,而據數據統計,至12月初這一數字只有15部。

影市出現下跌後,似乎唯一能為大盤迅速“止血”的辦法即引進國外大片。然而這樣的突發措施打亂了電影原本的宣發節奏,從而導致大量影片選擇調檔,最直接的結果便是檔期紮堆,形成“兩敗俱傷”的局面。暑期檔是如此,“史上最強11月”同樣如此。

一位業內人士之前宣稱,他從業這麽多年來,從沒見過任何一個賀歲檔像今年這樣進駐如此多的進口片,然而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單月報收38.4億,相比去年同期的42億,再次出現同比下跌。

冷熱鮮明的檔期必然導致大批影片“撲街”。據貓眼數據統計,今年市場上映中外電影達到466部,10億大片只有9部,5到10億的影片18部,69%的影片票房低於1000萬,出現了大量的“幾日遊”。

指望進口片拉升大盤,但進口片本身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如今好萊塢影片紛紛陷入“續集病”的怪圈,《但丁密碼》、《俠盜傑克2》等影片入華遭到觀眾冷遇,票房均未破億。即便是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大導演,其作品《圓夢巨人》今年在影市也未掀起大浪。

但是由於中國資本大批進軍海外,今年批片數量猛增。據貓眼數據統計,今年內地將迎來 90 部進口片,而去年僅為 63 部。而相比往年30部左右的批片數量今年也出現了猛增,據悉達到了47部。截至 12月25日,進口片總票房已超過190億,可以看到更大程度上今年的高票房是靠“量”堆出來的。

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2016年票房滑坡在於缺乏“領頭羊”級別的大片。但如果細數今年上映的影片類型,並非沒有紙面上的大片,只是影片的口碑下降以及檔期紮堆導致票房不佳讓大片“隱身”。

2、“類型顛倒”是爛片終點還是口味輪回?

2016年影市給人印象最深的一點,或許是“爛片見底”。去年備受歡迎的青春片、愛情片、喜劇片在今年大體表現不佳,而且慣用的小鮮肉和粉絲經濟“伎倆”在今年幾乎失效。比如在春節檔憑借《澳門風雲3》一舉拿下10億票房的王晶,在國慶檔重回“戰場”,但同類型的《王牌逗王牌》僅僅取得2.6億的票房。

而青春愛情片也遭到了較大幅度的滑坡。《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累計票房3744.6萬,《奔愛》累計票房4748.4萬,《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累計票房3658.7萬,而且青春愛情片口碑也不盡如人意,暑期檔上映的青春片無一豆瓣評分超過6分。

相比之下,文藝片、紀錄片似乎有了好轉的趨向,電影市場對於這些曾經不被商業看好的電影類型更加寬容,讓它們有希望在影市占據一席之地。

《我們誕生在中國》取得了6653萬票房,《我在故宮修文物》敢於在賀歲檔迎戰各路大片,而此前還有《路邊野餐》、《冬》等多部文藝片的上映。這些影片雖然在票房體量上無法與商業大片對抗,但憑借“長尾”排片仍然實現了自身類型在影市中的突破。

另外,動畫電影也因為其天然的優勢,成為了票房市場重要的一極。截至12月中旬,中國電影市場2016年所上映動畫電影的總票房已突破65.36億元,比起2015年全年45億元上漲20.36億元,漲幅達到34%左右。

貓眼數據統計,2016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共計41部,除了吸睛的好萊塢動畫外,日本二次元動畫作品在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歡迎,為賀歲檔打響“頭炮”的《你的名字。》更是成為了一部現象級影片,一出現便開啟了連破紀錄的上映路。

a69010f90a8623a0ec20534b5a2df598

但國內動畫作品只有《大魚海棠》和《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兩部作品破億,其余作品票房表現平平。而且大部分國產動畫仍然沒有擺脫低幼動畫的創作弊病,在觀眾口碑上大多表現不佳。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市場包容度大了,並不意味著影市喜好的類型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變。青春、愛情、喜劇這些比較容易引起觀眾情感共鳴,且有利於明星發揮個人粉絲號召力的影片類型仍然獨得影市恩寵。

不過,觀眾對於“爛片”的忍耐度達到了臨界點,單純靠大IP、大制作、大明星也無法確保觀眾的歡迎和票房的保證。今年,反而一些靠口碑逆襲,且有較好話題度的電影卻在影市上分得一杯薄羹。

e6fc0399ccc3919f9fa932434b7dbb16

比如,在青春片幾乎被市場“遺棄”的情況下,《七月與安生》贏得了同檔期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中美合作的《我們誕生在中國》雖在開畫之初只拿到1.9%的排片,但最後取得了6000多萬的票房;而主旋律動作電影《湄公河行動》更是憑借其好萊塢的拍攝手法成功演繹了口碑逆襲,跑出連續7天逆跌的神曲線。    

3、票補退潮、保底湧現,影市能否靠“金融遊戲”拯救?

有人把今年大盤增長“急剎車”的主因拋給了票補退潮。

票補是“互聯網+電影”的產物,在在線售票平臺競爭的初期,為了吸引用戶下載APP,低價策略成為主要競爭手段。但如今幾大在線售票平臺都已經進入到了前期投資,後期宣發一系列的全產業鏈布局,票補一定程度上有所退潮。

微影時代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楊丹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票補只是市場行為、促銷手段,它可以拉動一個時期的銷售額,但產業發展不是靠促銷。”他認為,票補減少是票房增速放緩的一個因素,但說票補決定市場,毫無道理。

此前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娛樂獨角獸采訪時就透露過,2016年電影行業的票補總量相對2015年減少了一半以上。但事實上,一旦熱門影片上映,還是會有大量票補出現。例如國產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和光線引進的《你的名字。》,其發行方貓眼都投入了數額較大的票補。

但將票房增速放暖甩鍋給票補退潮顯然並不合理,因為今年銀幕總數超過了42000塊,而電影票價為33元,創近年新低。

票補退潮一定程度上的確影響了影院的觀眾數量。適應了9.9元看場電影的消費者,開始之初或許會認為一張電影票40元有些難以接受。但冷靜下來思考,票補的減少讓市場更加冷靜,電影院不再是“小鎮青年”集中的娛樂場所,觀眾花費40元是希望看到一部符合40元水準的電影,一定程度上利於爛片退市。

在資本層面上,今年市場上呈現出的另一個特點是:保底發行層出不窮,並且多部影片“遇保即虧”。博納影業保底《封神傳奇》10億、恒業影業保底《夏有喬木雅望天堂》4億、和和影業和聯瑞影業等4家公司保底《絕地逃亡》10億票房,紛紛宣告失敗。

但“敗多勝少”的局面並未讓保底退卻,賀歲檔的《鐵道飛虎》仍然被微影時代保底10億。而北京文化甚至在《一代妖精》、《戰狼2》還未成片之前,就簽署了高額的保底發行協議。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如今國內很多的保底方並非完全落實到具體金額,或許只是影片宣傳吸睛的一種營銷手段。另外對於一些影片而言,出品方和發行方存在複雜的股份聯合,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也可能導致不正常的市場競爭。

比如《我不是潘金蓮》一度陷入“幽靈場”等負面新聞,既是出品方也是發行方的耀萊影視大幅提高其排片占比。進入12月中旬,在排片占比不足1%的情況下,《我不是潘金蓮》的上座率仍高達40%以上,引起不少影迷的懷疑。

保底發行儼然已經成為目前電影市場的一種競爭手段,這種已經形成的局面短期不會被打破。而只有通過進一步完善制度、金融創新、並且恰當地評估項目,保底方才能把控好風險和利益的平衡點。

4、政策調控,2017仍是“多變”之年?

“冷暖自知”的2016即將過去,隨之而來的2017或許才是真正的“歷史拐點”。

在國慶檔之前,日票房一度降到了3000萬體量級以下,成為了近幾年鮮有的極低值。而在長春電影節上,困於影市票房連續下跌,“長春共識”達成:發展是硬道理,質量是生命線,改變是新課題,團結是凝聚力。

電影節期間,國內首批藝術院線聯盟成立,一度被拋棄的藝術電影開始共享影市發展的紅利。

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終於通過了《電影產業促進法》,這也是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本法也將於2017年3月1日開始執行。

這兩項政策的出現,無疑更有利於國產電影,尤其是藝術電影的整體發展,從今年影市幾部文藝片獲得市場認可可以看出,文藝片仍有不小的市場需求。而文藝片的良好口碑加上政策的積極引導,也有利於國產電影提高自身質量。

另一方面,如今引進片限額34部的政策恐怕會有所改變。今年據悉已經引進了39部進口片,而官方表態其中幾部不占名額,屬於文化交流項目。2012年中美多次磋商簽署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簡稱《備忘錄》)有效期為五年,第二輪談判會在2017年2月17日舉行。

之前已經多次打過“預防針”,但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仍然存在著“崇洋媚外”的觀影心理,據數據統計,在過去的11個月里,進口片拿下單月票房冠軍的多達7個月。

迫於發展瓶頸的好萊塢急切希望進行“全球擴張”,打開中國大門儼然成為了明年高層談判的一大重點。但從率先頒布的《產業促進法》中可以看出,對於國產影片的放映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

由此來看,2017年進口片或許在現有34部的基礎上實現小幅度增長。

率先在1月上映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就有著十足的競爭力,海外票房極高且因為姜文和甄子丹兩位華語明星加入,在內地取得票房成功的可能性極大。而《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等多部好萊塢大片亦對中國票房“虎視眈眈”。

進口片的數量增多,尤其是具有優質IP續集的好萊塢大片上映會持續帶動電影市場,對於明年電影市場的增速無疑註入了強心針。

但一定程度上也會吸引走大量的觀眾,假如國產電影缺乏足夠的競爭力,那麽剛剛頒布的利於國產電影創作的政策也只是打出了一記“空心拳”。

雖然今年讓很多電影人的夢想破滅,但困難總是不期而遇,只有不失信心和希望,提高自身實力,才能抵抗一切。

電影盤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