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如今“央媽”們才是市場的主宰。
揮別了瑞士央行,下周市場將迎來歐洲央行導演的QE大戲。向來“光說不練”的德拉吉能否頂住德國壓力推出QE,市場已經充滿了期待。
英國央行也來湊熱鬧,全球通縮風險籠罩,英國加息預期是否依然堅挺,周三的會議紀要告訴你。
中國GDP周二將揭開神秘的面紗,年度7.5%的增長目標大概是完不成了,而且一不小心可能會創六年新低。
不過,不可預測才是市場的魅力所在,黑天鵝也不得不防。
歐洲央行:給我一個不QE的理由?
歐洲央行絕對是下周市場最大的焦點,1月22日,歐洲央行將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和貨幣政策,隨後德拉吉將發表講話。如今看來,似乎所有的跡象都表明QE已是眾望所歸:
數據上,歐元區2014年12月CPI終值同比下降0.2%,為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技術性通縮已經確認。
本月以來,德拉吉迫不及待地三次釋放強烈的QE信號,為寬松造勢。先是1月2日稱,不能完全排除歐元區通縮風險,“必須以行動抵禦這類風險”。隨後1月9日又公開了自己的一封信,稱歐洲央行推出的任何刺激措施都可能包括購買政府債券。
這還不夠,德拉吉生怕市場不能“領會”精神,本周在接受采訪時幹脆赤裸裸地表示,央行已經準備好購買政府債券,為了維持價格穩定,有必要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本周,歐盟法院初步認定歐版QE(OMT計劃)原則上合法,為QE掃清了法律上的障礙。
屋漏偏逢連夜雨,歐洲央行長期以來的好兄弟瑞士央行也反戈一擊,鬧得雞飛狗跳。明擺著告訴歐元,“丫太不爭氣,大哥不陪你玩了”,也算是友盡了。
看來,歐版QE已是箭在弦上,你甚至很難找出歐洲央行不馬上推出QE的理由。市場也早就開始為QE定價,自年初以來,歐元已經從1.20急劇下滑至1.15水平。
不過,現在全球央行似乎都學會了“任性”,學會了給市場送“驚喜”。還記得中國央行意外降息嗎,記得俄羅斯央行意外加息650個基點嗎,記得日本央行擴大QQE“偷襲珍珠港”嗎,記得瑞士央行取消匯率下限引發的金融海嘯嗎……也許,這周輪到德拉吉了。
中國GDP:或創六年來新低
1月20日(下周二),中國將公布四季度GDP,屆時2014年全年GDP的謎底也將揭曉。同時還將公布固定資產投資、零售總額、工業產出等數據。
作為全球經濟多年來的發動機,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速是逐年下降,年初7.5%的增長目標眼看著就要實現不了。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的GDP增速分別為7.4%、7.5%和7.3%。
按照彭博的預期,中國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將滑落至7.2%,不但要創年內新低,而且這一水平僅僅高於2009年一季度。當時因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經濟增速降至6.6%。
分析師警告,如果中國GDP數據不及預期,大宗商品可能會遭遇新一輪的暴跌潮。近日,全球需求的重要風向標——銅價暴跌已經充分表明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看跌。
不過,管理層已經多次吹過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無論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經濟轉型期,短期的陣痛似乎難以避免。
中歐PMI:還會繼續下跌嗎?
周五,中國1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和歐洲Markit PMI初值將新鮮出爐,目前來看,形勢並不樂觀。
中國12月制造業PMI終值49.6,為7個月首次低於50的榮枯線。2014年年底,中國制造業繼續惡化,產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在12月小幅下跌。1月或將進一步下滑,彭博的預期為49.5。
自2014年中以來,歐元區PMI就開始一路下滑,目前已接近50的榮枯線。歐元區12月綜合PMI終值51.4,不及預期51.7,制造業和服務業分別為50.6和51.6。彭博對1月歐元區綜合PMI的預期為51.7,制造業和服務業分別為51和52。
英國央行會議紀要:加息預期還在否?
這是一個央行主宰市場的時代,要謹防各大央行搞“突襲”。本周三,英國央行將公布1月政策會議紀要。加息預期依然是英國央行政策的焦點,會議紀要將顯示央行成員對於目前通脹走低的看法。
在上周的利率決議中,英國央行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5%的歷史低位,並保持金融資產購買計劃即量化寬松政策規模3750億英鎊不變。
而本周最新數據顯示,英國12月通脹率從1.0%降至0.5%,創2000年5月以來新低。市場懷疑英國央行可能將低利率維持更長時間,但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稱加息仍是該行要面對的問題,英國央行有信心將通脹拉升至目標水平。
希臘大選:退歐風險仍存
希臘周日(1月25日)將會舉行大選,民意調查顯示左派政黨Syriza將在1月25日的選舉中獲勝。
該黨承諾取消緊縮條款,並要求對債務進行重新談判。但歐洲央行威脅稱,如果希臘這麽做,將扼制對希臘銀行業的融資。
所以,希臘大選焦點並非Syriza能否獲勝,而是其獲勝後態度是否會軟化,如果該黨依然堅持與歐洲對著幹,那麽希臘退歐的風險將會大增。
大多數分析師依然認為希臘退歐的可能性很低,德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計這種可能性低於25%。
不過,未雨綢繆的歐洲銀行業與其他金融機構正在對內部系統進行壓力測試,並重啟應急預案,以應對本月末一場關鍵選舉可能導致的“希臘退歐”風險。
A股會暴跌嗎?
截至本周,A股已連漲10周,創下2007年5月以來最長時間周度連漲記錄,區間漲幅達39.63%。
不過,上周五,銀監會與證監會一起出招,分別規範銀行理財資金為傘形信托融資及券商的兩融業務。加上證監會主席肖鋼的講話使得註冊制推出的預期再升溫,這都有可能壓制短期的市場情緒。
面對監管層的“殺招”,不少股民、尤其是手持券商股的股民紛紛大喊黑天鵝,對下周的市場感到分外不安。A股短期會跳水嗎?這一輪牛市會就此被剎住嗎?
至少分析師們不這麽看。申萬、中信、國軍、華泰紛紛表示,牛市還在路上,“殺招”並無大礙。
好了,說了這麽多,到底後事如何,華爾街見聞第一時間與您不見不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1-20 11:15 編輯 經濟數據點評:2014年GDP四個7.4,2015還能繼續嗎? 作者:民生宏觀管清友 2014年四個季度GDP累計增速全為7.4%,經濟幾乎是“平”的。但展望2015,房地產面臨人口老齡化和高庫存,制造業面臨去產能,基建面臨資金瓶頸,出口又穩而不強,經濟下臺階幾成定局。但底線思維之下,穩增長力度將繼續加大,貨幣寬松不會缺席。預計2015GDP增長7.1-7.2%。 ①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至7.9%,高於一致預期7.5%。雖經濟內生下行壓力較大,繼續受房地產和制造業和私營部門投資拖累,但外需反彈帶動出口交貨值和整體工業增加值反彈。 ②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回落至15.7%。分項看,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10.5%。雖然房地產銷售數據轉暖,但可持續性還有待觀察,高企的存量在建和待售面積意味著房地產投資短期還難見底,最快也得等到今年下半年。經濟總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制造業投資在13.5%低位徘徊。經濟政策轉向穩增長,但基建投資力度雖維持高位(20%以上),但尚不夠抵消房地產、制造業投資回落的合力。 ③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同比繼續回落至11.7%。“三公”消費和反腐的政策沖擊仍在繼續,但邊際弱化,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同比回暖至3.8%。地產銷售相關消費,建築裝潢外,家電、家具消費增速均隨著房地產銷售轉好有所回暖。汽車消費同比增長6.1%,較上月回暖但繼續低位徘徊,經濟增長仍在後周期影響居民消費。 預計2015年消費增速繼續放緩。首先,房地產銷售下行,促使家具、家電和建材裝潢等消費均放緩;其次,前期經濟下行、流動性收縮後周期影響消費。最後,“三公”消費和反腐的政策沖擊仍在繼續。 ④出口穩而不強。除美國以外的經濟體經濟增速均放緩,雖人民幣兌美元有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不斷攀升,再加上融資環境偏緊和勞動力成本制約,出口內生增長動力不強。未來出口的關鍵看“一帶一路”和自貿區帶動下貿易市場拓展和出口退稅等穩外貿政策。 ⑤經濟轉型中的積極變化。人口紅利消褪,低端勞動力供給收縮,國民收入分配向勞動力傾斜,促使服務業、消費等第三產業繼續高增長,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增強;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經濟轉向技術進步,從工業增加值數據看,高端裝備制造和計算機通信等行業表現較好。 ⑥2015年經濟仍有下行壓力,預計一季度GDP為7.1%,全年為7.1-7.2%。一方面,盡管貨幣寬松,但貨幣政策機制傳導不暢,實際利率依然高企,經濟下行疊加融資難,企業很難有內生的資本開支動力,信用風險發生的概率在增加;另一方面,在認貸不認房、降息等政策支持下的房地產銷售似有回暖,但可持續性尚待觀察,疊加高企的待售和在建面積,未來房地產還將繼續去庫存,投資反彈至少在今年上半年還看不到拐點。經濟最惡化的時刻遠未過去。過去房地產和基建繁榮留存的嚴重過剩的重工業產能將長期制約中國經濟增長。只有等待產能逐漸出清、風險釋放之後,經濟才有可能迎來長周期繁榮。 |
華爾街見聞昨天提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全體會議上表示,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在四季度GDP公布的前夕,李克強此番表態引發猜測,中國經濟增速是否達不到預定目標?
李克強稱,2014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複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政府工作艱巨繁重。”
《華爾街日報》提到,盡管李克強最近幾個月也強調過經濟下行壓力大,但現在這個時間點再次表態引發了猜測,中國是否無法達到去年年初設定的7.5%左右的經濟目標?倘若不能達標,這將是上世紀末以來的首次。
本周二中國將公布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其中包括四季度和2014年全年的GDP增速,彭博的市場共識預期顯示,四季度經濟增速可能從三季度的7.3%下滑到7.2%,全年GDP增速可能是7.3%。
許多經濟學家還預期,中國會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到7.0%。
其實進入四季度來,中國經濟諸多指標均不理想,為防止經濟快速下滑,政府采取一系列舉措,例如加快推進基建項目、時隔兩年首次降息等等,但是由此帶來的一個影響是股市的瘋漲,直到上周五證監會銀監會齊出手監管,滬指昨暴跌逾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銀(UBS)認為,低油價可以給貨幣政策創造空間、改善經常賬戶順差,油價的下跌在壓低中國CPI的同時將大幅提振企業盈利並促進居民消費,但由於傳導機制和不確定因素較多,其對GDP額外貢獻可能只有0.2~0.3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將受益於油價下跌
瑞銀在1月21日的報告中表示,作為主要石油進口國之一,油價下跌可以提振中國居民部門的實際收入和消費、降低生產成本,並通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間接提振中國出口需求。
能源價格下降還會改善政府財政狀況,低通脹環境也為貨幣政策放松創造了空間。考慮到油價下跌可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中國還將間接受益於出口需求好轉。但中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產油國之一,因此油價下滑也會影響相關行業的利潤和投資、部分拖累政府收入。
但影響和傳導程度有限
石油在中國能源消費中占比僅 18%,而居民石油消費又僅占能源消費的三分之一。此外,由於政府不斷上調成品油消費稅,目前為止國內油價跌幅僅為國際上的一半左右。而且,一些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和能源價格仍受政府管制,而決策層可能希望借油價下跌的機會減少此類隱性補貼,將抑制油價下跌對通脹的傳導。
事實上,國內油價跌幅一直遠低於國際市場。2014 年 11 月份以來,財政部已三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累計抵消了同期國際油價一半以上的跌幅。因此國內汽柴油價格下跌幅度遠低於國際油價。這意味著當前國內汽柴油價格實際所對應的原油價格為 70-75美元/桶,而非國際市場上的不到 50美元/桶。
宏觀影響小,微觀收益大
如果 2015 年油價保持在當前 45~50 美元/桶的低位,瑞銀估算 CPI 將被額外拉低 0.3-0.4 個百分點、,PPI 可能會被進一步拉低 0.5個百分點。GDP 將被額外提振 0.2-0.3 個百分點。
瑞銀預計如果 2015 年油價保持目前低位,今年進口額將減少 1100 億美元左右(占 2014 年 GDP 的 1.1%),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 GDP 將獲得相同幅度的提振。
考慮到諸多不確定因素,瑞銀維持 2015年 GDP增長 6.8%的基準預測不變,但視油價下跌為潛在的上行風險,從而抵消此前瑞銀預測所面臨的下行風險。受益於油價下跌降低生產成本,企業盈利(以收入法 GDP 下的營業盈余衡量)將有望得到 5個百分點的提振。
油價下跌所節省下的 1100 億美元進口額將會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居民部門將受到一定的影響。扣除儲蓄,其余新增收入將用於消費、從而促進 GDP增長。考慮到決策層上調了成品油消費稅,一部分收益將歸政府所有,用於抵消油價下跌對政府其他收入的拖累。其余部分則歸企業部門,體現為石油和石化產品下遊用戶的購進成本下降。
但由於瑞銀認為企業部門不會進而擴大投資,其對 GDP增長的推動可忽略不計。然而,企業部門將得以降低成本、改善利潤率和現金流、減少負債。如果 2015年油價保持在 45~50美元/桶的低位,瑞銀預計國內企業盈利(以收入法GDP下的營業盈余衡量)將得到5個百分點的提振。
低油價給貨幣政策創造空間,但控杠桿導向下政策不會大幅放松
瑞銀認為油價下跌對財政的凈影響非常小。一方面,2014 年 11 月底以來政府已連續三次上調消費稅,且受益於購進成本下降,石油下遊用戶盈利好轉將提振企業所得稅。但另一方面,石油進口增值稅、國內石油特別收益金及石油和相關上遊行業企業所得稅將會下降。兩相抵消,凈影響十分有限。
在研究供給端因素推動的油價下跌時,人們通常假設通脹或通脹預期下降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將會放松,從而促進GDP 增長。雖然瑞銀的確預計央行會在低通脹環境里進一步降息(2015 年至少降息兩次),但瑞銀強調降息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實際利率攀升、避免信貸條件被動緊縮。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杠桿快速攀升、防範金融風險,瑞銀預計決策層雖然可能會通過降準等措施提供流動性支持,但會保持“松緊適度”,不會加快 2015 年信貸增速。
瑞銀認為放松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避免信貸條件被動緊縮,而不是進一步推高經濟增長。
油價下跌確實為能源和價格政策改革創造了機遇,近幾個月決策層也加快了相關改革推進步伐,包括放松或取消能源、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價格的管制或補貼,調整資源稅和成品油消費稅,以及增加石油戰略儲備。前兩項改革措施會有助於提高國內能源效率、推動經濟再平衡。
外貿順差擴大,但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影響有限
瑞銀估算國際油價每下降 10 美元/桶將降低中國原油進口成本 230 億美元,從而給外貿和經常賬戶順差帶來同樣幅度的改善。但油價下跌會加劇相關國家資本外流,從而加大中國資本流動的波動性。瑞銀維持 2015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 6.35 的預測不變,但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可能進一步升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首發於新浪財經,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中國科學院今日發布《2015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上半年GDP增速為7.1%,下半年為7.3%,全年GDP增速為7.2%,較2014年下降約0.2個百分點。
中科院預計,雖然2015年經濟增速會進一步放緩,國內總需求降低,但由於推動消費物價上漲力量仍大,預計2015年CPI將溫和上漲1.8%,漲幅略低於2014年。CPI全年漲幅平穩,波動較小。而在國內產能過剩行業去庫存壓力較大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大環境下,2015年PPI將下降1.9%左右,降幅與2014年大體相當。PPI上半年持續下行,下半年逐步回升,全年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
報告預計,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將在11%左右,處在最近十年來的低位。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相比於2014年仍將略有下降,預計全年增速為14.9%,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將呈現先高後低的小幅波動態勢。此外,研究中心還預計,2015年中國出口增速約為6.4%,進口增速約為5.4%,順差規模高於2014年。
中科院預計,2015年一線城市商品房銷售均價將達到約2010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6.5%,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約為640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此外,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都將有所上漲,15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增速與2014年基本持平,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投資額保持上漲趨勢,新開工面積和竣工面積較2014年保持上漲。
在全球經濟複蘇疲弱、美元逐漸走強的情況下,報告預計2015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較2014年將明顯下跌,RJ/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均值在272點左右,同比下跌約6%。其中,2015年WTI原油期貨價格預計在40至85美元/桶之間波動,均價在72美元/桶左右,較2014年下滑約23%。美國頁巖油供給增長導致國際原油供應寬裕,全球經濟疲弱、美元升值等因素將打壓油價。(新浪財經 翁曉瑩 發自北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海市長楊雄今天作關於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的報告,與往年政府工作報告相比,此次報告中取消了GDP增長的具體目標。
其實,近年來上海已經開始逐漸淡化GDP指標。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去年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曾提到,上海在5、6年前已經不再考核取現GDP指標。“上海當前和面向未來的發展,必須更加重視品質、結構和效益,必須更加重視對國家戰略的貢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建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經濟平穩增長,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
據東方網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除了對GDP不設增長目標,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經濟部分的文字比重也較往年明顯下降,新增了自貿區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編制“十三五”規劃的內容,並且對於公共服務、民生保障都設有具體的數字指標。
2014年,上海GDP同比增速為7%,這是1991年以來最低值,增速比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0.1%,第二產業增長4.3%,第三產業增長8.8%。
“上海的經濟正由原先的依靠投資、依靠房地產來拉動,轉變為現在的依靠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業以及消費來拉動,投資、出口、消費這“三駕馬車”正變得更加均衡。”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嚴軍介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計劃將2015年GDP增速目標降至7%左右,為十一年來最低目標,因政策制定者們試圖應對經濟成長放緩、創造就業,推進改革以使經濟更多地由市場力量來驅動。
中國GDP增長目標將於3月份的人大會議上由李克強宣布,黨內高層已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贊成該目標,數位知曉該會議結果的人士對路透表示。
該目標基本與市場預期相符。
“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在7%左右,但7%應該是底限。”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此人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有資格向政府建言。
“今年政府必須平衡經濟增長、就業和結構性改革之間的關系,”這位經濟學家稱。由於此事敏感,該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像去年一樣,這次再度使用了“左右”一詞,表明並未定為硬性目標。
盡管該目標去年12月得到支持,但在人大會議之前仍可能調整。上一次中國將經濟成長目標設在7%是在2004年,最後的實際增長率達到10.1%。
2014年我國GDP首破60萬億,達到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未達到政府設定的7.5%左右的經濟目標,是上世紀末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目前國內外機構對2015年中國GDP增速預測主要以7%為分水嶺,例如中科院預計2015年中國GDP增速約7.2%、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和野村證券對2015年中國GDP增速的預測基本在6.8%~7.2%之間。
不過轟轟烈烈的GDP預期聲中,看高或看低,可能已經不再重要,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率先取消了GDP增長的具體目標,“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經濟”部分的文字比重也較往年明顯下降。結構合理、環境保護、社會秩序等或將並驅齊上,與經濟增長速度一並成為衡量準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向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表示,在單位GDP所帶動就業崗位增加的背景下,為保就業,2015中國GDP增長的下限為7%。
姚景源表示,2015年中國經濟仍然堅持區間調控。他說:“宏觀經濟的區間調控有上下限之分:上限是防止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下限是保就業,穩增長。我認為,下限是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尤其是就業問題,必須放在一切問題之首。”
姚景源介紹稱,中國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每年需要新增就業崗位至少達到一千萬個,其中還未包括農民工進城務工需求。
姚景源預計,現在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170萬左右的就業,而此前這一數據只有120萬。單位GDP所帶動的就業崗位有所增加。他表示,這樣來看,中國經濟要滿足基本的就業需求,2015年的GDP必須保持在7%,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下限。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計劃將2015年GDP增速目標降至7%左右,為十一年來最低目標,因政策制定者們試圖應對經濟成長放緩、創造就業,推進改革以使經濟更多地由市場力量來驅動。
數位知曉該會議結果的人士對路透表示,中國GDP增長目標將於3月份的人大會議上由李克強宣布,黨內高層已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贊成該目標。
“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將在7%左右,但7%應該是底限。”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此人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有資格向政府建議。
像去年一樣,這次再度使用了“左右”一詞,表明並未定為硬性目標。
盡管該目標去年12月得到支持,但在人大會議之前仍可能調整。上一次中國將經濟成長目標設在7%是在2004年,最後的實際增長率達到10.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連續兩個季度強勁複蘇後,美國經濟增速在去年四季度放緩,但全年增速仍創四年新高。
美國商務部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四季度GDP初值環比增長2.6%,增速較二、三季度的4.6%和5.0%回落。這意味著2014年全年美國GDP增長2.4%,略好於2010-2013年間2.2%的均值。
因勞動力市場加速回暖和油價下跌,四季度美國消費者開支增速創2006年一季度以來新高。 盡管消費支出對美國經濟增長貢獻度超過2/3,但商業投資和出口增長放緩,以及政府開支下滑,對當季GDP構成了拖累。
美國政府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6月以來,美國汽油價格下跌了43%,留給家庭和企業更多可支配收入。路透社預計低油價可為美國GDP增長貢獻至少0.5個百分點。
穆迪高級經學家Ryan Sweet在數據公布前告訴路透:
消費者承擔起了支撐經濟增長的任務,我認為這種趨勢在今年上半年也不會改變,因為汽油價格下跌為他們省下了很多錢。
但是GDP的其他主要構成均顯示美國經濟在四季度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疲態跡象:
企業削減了設備開支,商業投資僅增長1.9%。因國防開支減少,政府開支下滑2.2%。
出口增長繼續緩慢。伴隨著亞洲和歐洲經濟不景氣,出口增速從三季度的4.5%回落至2.8%。
盡管房屋營建自去年夏季以來加速增長,但房地產市場表現仍然不盡人意。四季度地產投資增長4.1%,較三季度的3.2%有所增長。
美聯儲本周三決定繼續維持超低利率,並表示委員會一致同意對加息將保持“耐心”。 在本次FOMC聲明中,美聯儲稱對經濟更樂觀,並指出新增就業強勁,但預計通脹近期會下降。
果不其然,今日公布的另一項數據顯示通脹進一步偏離美聯儲目標。美國四季度PCE物價指數初值同比下降0.5%,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新低。扣除能源和食品價格後的核心PCE物價指數初值環比增1.1%,符合預期,但也是2013年二季度以來的新低。
美國去年第四季度PCE物價指數初值同比-0.5%,預期1.5%,前值1.5%。
美國去年第四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初值環比1.1%,預期1.1%,前值1.4%。
美國去年第四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初值同比1.1%,預期1.2%,前值1.4%。
不及預期的GDP數據公布後,黃金短線走高,美元指數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政府預計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015年將萎縮3%。這個數字較不少分析師4~5%的預期更為樂觀。
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Alexei Ulyukayev當地時間周六(1月31日)表示,俄經濟發展部已向政府提交了2015年度經濟發展指標最新預測,此次預測是基於原油年平均價格為每桶50美元,而去年12月份的預測基於原油年平均價格為每桶80美元。
根據最新預測,2015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3%,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3%,工業生產下降1.6%,零售貿易總額下降8%,職工工資和居民實際收入降幅將分別超過9%和6%;通貨膨脹率將達12%,資本外流將達1150億美元。
去年12月,俄經濟發展部曾預測,2015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0.8%,固定資產投資下降3.5%,工業生產增長1.1%,零售貿易總額下降3.8%,職工工資和居民實際收入降幅將分別達3.9%和2.8%;通貨膨脹率將達7.5%,資本外流將達900億美元。
正在執行的本財政年度俄聯邦預算基於去年9月對今年油價和經濟增長的預測結果,即油價為每桶100美元,俄經濟增長1.2%。由於俄經濟發展部此次大幅下調經濟發展指標,俄財政部將對聯邦預算進行相應調整。
路透社1月下旬調查分析師們預計今年俄羅斯經濟將萎縮4.2%。
穆迪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俄羅斯GDP可能下滑多達5.5個百分點。丹斯克銀行分析師在最近的一次報告中預計俄羅斯GDP可能下降8%。
自2014年3月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西方對俄羅斯發起多輪經濟制裁,導致俄羅斯資本外逃,貨幣持續貶值,通脹攀升。與此同時,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也令嚴重依賴原油出口的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根據俄聯邦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2014年俄經濟增速由2013年的1.3%降至0.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