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札記170623不當行為33好大隻(會咬人嘅?)蛤乸隨街跳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6/23/%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623%e4%b8%8d%e7%95%b6%e8%a1%8c%e7%82%ba33%e5%a5%bd%e5%a4%a7%e9%9a%bb%ef%bc%88%e6%9c%83%e5%92%ac%e4%ba%ba%e5%98%85%ef%bc%9f%ef%bc%89%e8%9b%a4%e4%b9%b8%e9%9a%a8/

讀書札記170623
不當行為(卅三)好大隻(會咬人嘅?)蛤乸隨街跳
朝日執筆

Thaler的「擼蛇大翻身」,無疑是對「效率市場假說」兩大「核心奧義」之一—-「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作出了有力的挑戰。
於是,為了捍衛「效率市場」的核心信念,就只能稍稍後退一步,築起下一度防線—「隨街跳的蛤乸(話唔定)會咬人!」
作為「效率市場假說發明人」的 法瑪Eugene Fama教授,提出了一個很簡單易懂的概念—如果有人願意以「冒更大風險」為代價,即使他確實「打敗了市場」,顯然並沒有違反「效率市場假說」。`

法瑪教授指出,所有針對「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概念的實驗,其實本身都是結合了兩項假設的「聯合實驗」:「市場效率」+「(某種)風險回報模型」,因此不夠Ceteris paribus(希望你還記得這個拉丁文)。舉例說,企業的「年資」是典型的公開資訊,「按理」不可能用以「打敗市場」。但若有人發現投資「初創企業」的回報整體高於「老牌企業」,也不能說「效率市場」不對,這很可能是因為投資「初創企業」的風險比較大,故此理性的投資者自然會要求更高的回報以作補償。***

如果有人願意冒「被蛤乸咬」的風險,那麼他執到「其他人執不到的蛤乸」也就合情合理。究竟Thaler的「擼蛇大翻身」(甚至還包括 格拉漢和巴菲特),是「市場價格錯誤」的證據,抑或僅是「高風險的回報」呢?
正如第廿六集所說,處於「防守位置」的法瑪教授並不需要特別提供證據,以證明他所提的「高風險回報說」。相反,證明「隨街跳的蛤乸不(特別)會咬人」,不用特別冒險也有可能「打敗市場」,卻是Thaler一方的責任。

誠然,在Thaler師徒設計的(多種情況下)「溫拿擼蛇大比拼」中,「擼蛇組」的風險的確很高,個別「擼蛇」甚至還真的在比拼期間「破產身亡」。然而,Thaler在計算最後「隊伍得分」時,其實已把兩個組別(「溫拿」也有可能破產嘛!)中的「除牌股票」計價為零(哼!唔係點止贏咁少呀?)。也就是說,計入「可能破產」的風險後,「擼蛇」仍然大幅拋離「溫拿」,那就不能簡單地說「勝利」只是「風險的代價」了。況且,「擼蛇」無論「市盈率P/E」抑或「市淨率P/B」都較低,怎樣看也不見得風險會比「溫拿」高吧?

不過,要「踩人家的場」,不多不少還得依人家的規矩。在Thaler論文發表的年代(1985年),衡量股票風險最「理性」的方式,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這個評定風險的「標準理性模型」,是在六十年代由 Jack Treynor、William Sharpe、John Lintner和Jan Mossin等經濟學家,各自獨立發展出來的。根據CAPM,唯一「能帶來報酬的風險」,就是一隻股票的回報率與整體市場的相關度—至少在「理性世界」應該是如此。*****
舉例說,你買了一批價格波動頻繁且風險也挺高的股票。但如果你這個「投資組合」中,每一隻成分股的價格變化是互不相幹的,根據「隨機效應」,這些變化就會互相抵銷,因此這個「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其實並不是很高。「古語」有雲:「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中」,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如果各股票之間是「聯動」的,也就是說它們傾向「齊升齊跌」,那麼買入一批股價波幅偏高的股票,就是非常冒險了。因為原來所有裝蛋的籃子,原來都是放在同一個大籃子中!

CAPM把某隻股票與大市的「聯動度」,稱為某股票的「β值」。(經濟學家都喜歡用希臘字母,大概是因為這樣看來更有型,更像「真.數學」。)若一隻股票的β值為1.0,表示其股價的升跌幅度與大市同步;若β值為2.0,即表示當大市「升/跌10%」時,該股票的(平均)「升/跌幅度」就是20%。若β值為0,即表示該股票的波動與大市毫無關係。

如果上述「大比拼」中,「擼蛇隊」的β值較高,也就是說(按CAPM而言)風險較高的話,它們跑贏「溫拿隊」,就沒有抵觸「效率市場假說」了。只可惜,事實正好相反。在整個觀察期間(包括「成軍」前的「形成期」和「編隊」後的「比拼期」),「溫拿組合」的β值是1.37,而「擼蛇組合」卻只是1.03。換言之,原來「擼蛇」的風險竟然比「溫拿」還要低。按照「同業標準」評定後,異常結果變得更異常了!

為了繼續捍衛自己的「市場效率」,法瑪教授果斷地「棄車保帥」。1996年他與 佛倫奇Kenneth French發表了《通緝CAPM,生死不拘 The CAPM is Wanted, Dead or Alive》,宣佈CAPM就算不是「死了」,也早已「遁逃」。法瑪和佛倫奇綜合他們對美國股市歷史回報率的實際觀察結果,提出了知名的「法瑪-佛倫奇三因子模型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作為新的「風險計算模型」。除了原有的「β值」,還加入了「市淨率P/B」和「公司規模Company Size」這兩項「風險溢價因素」。「市淨率」越高「風險溢價」越高(High minus Low, HML);「公司規模」越小「風險溢價」越高(Small minus Large, SML)。「風險溢價」高,股價回報自然就會高於「低風險」的股票了。

後來精益求精,又結合了新一輪的觀察,在2015年再次推出強化版的「法瑪-佛倫奇五因子模型Fama-French Five-factor model」。新模型在「三因子模型」之上,再加上「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和「投資模式Investment Patterns」兩個新因子。「盈利能力」越高的股票,回報就越高(Robust minus Weak, RMW);越熱衷於投資(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的公司,回報就越低(Conservative minus Aggressive, CMA)。
經過兩番修訂,這個「五因子模型」,已足以解釋九成以上的股價升跌現象。大有氣吞天下,一統六合之勢!
(順帶一提,其實隨著對市場觀察的不斷「深化」,現時已有各方「專家」,不斷在模型中加入新的因子,諸如「動能Momentum」、「短期反轉Short-term Reversal」、「長期反轉Long-term Reversal」……不一而足。不過各家雜說紛陳,並沒有像法瑪教授的「五因子模型」一般受到廣泛接受。)

至於「價值型股票」(基本上就是「擼蛇」了)是否當真如「行為派」所言,是被「錯誤定價」?抑或如「理性派」所宣稱,只是「風險較高」,價格永遠是對的?劍氣二宗,經過近三十年的爭論,迄今(自然)尚無結果。連發明「效率市場」的「理性派」領袖法瑪教授也認同,基於難以做到完全的Ceteris paribus,兩派大概永遠也無法證實,「價值型股票」之所以回報較高,究竟是因為「高風險」抑或「過度反應」。

不過請註意,原本的CAPM是一套以「理性投資人」為基礎,建立的典型「規範性理論」。然而,「劍宗」大師法瑪教授所提出「五因子說」中,只有(承繼自CAPM的)「β值」才是屬於「理性世界」的!至於後面新加的四個因子,其實都並非經由「邏輯推導」出來,而是以「經驗觀察結果」對原「數理模型」作出修正。*** 事實上,法瑪教授和佛倫奇承認,他們未能想出適切的「理性理論」,去解釋「規模」和「淨值」何以會是「風險」,何以「應該」以之來預測回報。這些因素被加進公式中,只是因為它們(被觀察到在市場上)「真係有影響」!換言之,這是一個「不符規範」的「描述性理論」!

話說在《笑傲江湖》中,封不平為首的劍宗高手,意在截擊 嶽不群一行,卻被令狐沖打得「上氣唔接下氣」。封不平打算稍作調息,以便「順返條氣」時,卻被「華山玉女」寧中則女俠(令狐沖師娘)搶白:「想不到劍宗的人竟也要運氣揮劍!」
「理性人」願意接受「理性以外」的世界,也許是「更理性」的表現!

第33集關鍵字:
隨街跳的蛤乸會咬人!
市場價格錯誤Vs高風險的回報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
β值:單一股票與整體市場的聯動程度
法瑪-佛倫奇三因子模型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
法瑪-佛倫奇五因子模型Fama-French Five-factor model

《不當行為》Richard Thaler著/劉怡女 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85

讀書札記170623不當行為33好大隻(會咬人嘅?)蛤乸隨街跳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6/23/%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623%e4%b8%8d%e7%95%b6%e8%a1%8c%e7%82%ba33%e5%a5%bd%e5%a4%a7%e9%9a%bb%ef%bc%88%e6%9c%83%e5%92%ac%e4%ba%ba%e5%98%85%ef%bc%9f%ef%bc%89%e8%9b%a4%e4%b9%b8%e9%9a%a8/

讀書札記170623
不當行為(卅三)好大隻(會咬人嘅?)蛤乸隨街跳
朝日執筆

Thaler的「擼蛇大翻身」,無疑是對「效率市場假說」兩大「核心奧義」之一—-「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作出了有力的挑戰。
於是,為了捍衛「效率市場」的核心信念,就只能稍稍後退一步,築起下一度防線—「隨街跳的蛤乸(話唔定)會咬人!」
作為「效率市場假說發明人」的 法瑪Eugene Fama教授,提出了一個很簡單易懂的概念—如果有人願意以「冒更大風險」為代價,即使他確實「打敗了市場」,顯然並沒有違反「效率市場假說」。`

法瑪教授指出,所有針對「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概念的實驗,其實本身都是結合了兩項假設的「聯合實驗」:「市場效率」+「(某種)風險回報模型」,因此不夠Ceteris paribus(希望你還記得這個拉丁文)。舉例說,企業的「年資」是典型的公開資訊,「按理」不可能用以「打敗市場」。但若有人發現投資「初創企業」的回報整體高於「老牌企業」,也不能說「效率市場」不對,這很可能是因為投資「初創企業」的風險比較大,故此理性的投資者自然會要求更高的回報以作補償。***

如果有人願意冒「被蛤乸咬」的風險,那麼他執到「其他人執不到的蛤乸」也就合情合理。究竟Thaler的「擼蛇大翻身」(甚至還包括 格拉漢和巴菲特),是「市場價格錯誤」的證據,抑或僅是「高風險的回報」呢?
正如第廿六集所說,處於「防守位置」的法瑪教授並不需要特別提供證據,以證明他所提的「高風險回報說」。相反,證明「隨街跳的蛤乸不(特別)會咬人」,不用特別冒險也有可能「打敗市場」,卻是Thaler一方的責任。

誠然,在Thaler師徒設計的(多種情況下)「溫拿擼蛇大比拼」中,「擼蛇組」的風險的確很高,個別「擼蛇」甚至還真的在比拼期間「破產身亡」。然而,Thaler在計算最後「隊伍得分」時,其實已把兩個組別(「溫拿」也有可能破產嘛!)中的「除牌股票」計價為零(哼!唔係點止贏咁少呀?)。也就是說,計入「可能破產」的風險後,「擼蛇」仍然大幅拋離「溫拿」,那就不能簡單地說「勝利」只是「風險的代價」了。況且,「擼蛇」無論「市盈率P/E」抑或「市淨率P/B」都較低,怎樣看也不見得風險會比「溫拿」高吧?

不過,要「踩人家的場」,不多不少還得依人家的規矩。在Thaler論文發表的年代(1985年),衡量股票風險最「理性」的方式,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這個評定風險的「標準理性模型」,是在六十年代由 Jack Treynor、William Sharpe、John Lintner和Jan Mossin等經濟學家,各自獨立發展出來的。根據CAPM,唯一「能帶來報酬的風險」,就是一隻股票的回報率與整體市場的相關度—至少在「理性世界」應該是如此。*****
舉例說,你買了一批價格波動頻繁且風險也挺高的股票。但如果你這個「投資組合」中,每一隻成分股的價格變化是互不相幹的,根據「隨機效應」,這些變化就會互相抵銷,因此這個「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其實並不是很高。「古語」有雲:「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中」,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如果各股票之間是「聯動」的,也就是說它們傾向「齊升齊跌」,那麼買入一批股價波幅偏高的股票,就是非常冒險了。因為原來所有裝蛋的籃子,原來都是放在同一個大籃子中!

CAPM把某隻股票與大市的「聯動度」,稱為某股票的「β值」。(經濟學家都喜歡用希臘字母,大概是因為這樣看來更有型,更像「真.數學」。)若一隻股票的β值為1.0,表示其股價的升跌幅度與大市同步;若β值為2.0,即表示當大市「升/跌10%」時,該股票的(平均)「升/跌幅度」就是20%。若β值為0,即表示該股票的波動與大市毫無關係。

如果上述「大比拼」中,「擼蛇隊」的β值較高,也就是說(按CAPM而言)風險較高的話,它們跑贏「溫拿隊」,就沒有抵觸「效率市場假說」了。只可惜,事實正好相反。在整個觀察期間(包括「成軍」前的「形成期」和「編隊」後的「比拼期」),「溫拿組合」的β值是1.37,而「擼蛇組合」卻只是1.03。換言之,原來「擼蛇」的風險竟然比「溫拿」還要低。按照「同業標準」評定後,異常結果變得更異常了!

為了繼續捍衛自己的「市場效率」,法瑪教授果斷地「棄車保帥」。1996年他與 佛倫奇Kenneth French發表了《通緝CAPM,生死不拘 The CAPM is Wanted, Dead or Alive》,宣佈CAPM就算不是「死了」,也早已「遁逃」。法瑪和佛倫奇綜合他們對美國股市歷史回報率的實際觀察結果,提出了知名的「法瑪-佛倫奇三因子模型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作為新的「風險計算模型」。除了原有的「β值」,還加入了「市淨率P/B」和「公司規模Company Size」這兩項「風險溢價因素」。「市淨率」越高「風險溢價」越高(High minus Low, HML);「公司規模」越小「風險溢價」越高(Small minus Large, SML)。「風險溢價」高,股價回報自然就會高於「低風險」的股票了。

後來精益求精,又結合了新一輪的觀察,在2015年再次推出強化版的「法瑪-佛倫奇五因子模型Fama-French Five-factor model」。新模型在「三因子模型」之上,再加上「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和「投資模式Investment Patterns」兩個新因子。「盈利能力」越高的股票,回報就越高(Robust minus Weak, RMW);越熱衷於投資(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的公司,回報就越低(Conservative minus Aggressive, CMA)。
經過兩番修訂,這個「五因子模型」,已足以解釋九成以上的股價升跌現象。大有氣吞天下,一統六合之勢!
(順帶一提,其實隨著對市場觀察的不斷「深化」,現時已有各方「專家」,不斷在模型中加入新的因子,諸如「動能Momentum」、「短期反轉Short-term Reversal」、「長期反轉Long-term Reversal」……不一而足。不過各家雜說紛陳,並沒有像法瑪教授的「五因子模型」一般受到廣泛接受。)

至於「價值型股票」(基本上就是「擼蛇」了)是否當真如「行為派」所言,是被「錯誤定價」?抑或如「理性派」所宣稱,只是「風險較高」,價格永遠是對的?劍氣二宗,經過近三十年的爭論,迄今(自然)尚無結果。連發明「效率市場」的「理性派」領袖法瑪教授也認同,基於難以做到完全的Ceteris paribus,兩派大概永遠也無法證實,「價值型股票」之所以回報較高,究竟是因為「高風險」抑或「過度反應」。

不過請註意,原本的CAPM是一套以「理性投資人」為基礎,建立的典型「規範性理論」。然而,「劍宗」大師法瑪教授所提出「五因子說」中,只有(承繼自CAPM的)「β值」才是屬於「理性世界」的!至於後面新加的四個因子,其實都並非經由「邏輯推導」出來,而是以「經驗觀察結果」對原「數理模型」作出修正。*** 事實上,法瑪教授和佛倫奇承認,他們未能想出適切的「理性理論」,去解釋「規模」和「淨值」何以會是「風險」,何以「應該」以之來預測回報。這些因素被加進公式中,只是因為它們(被觀察到在市場上)「真係有影響」!換言之,這是一個「不符規範」的「描述性理論」!

話說在《笑傲江湖》中,封不平為首的劍宗高手,意在截擊 嶽不群一行,卻被令狐沖打得「上氣唔接下氣」。封不平打算稍作調息,以便「順返條氣」時,卻被「華山玉女」寧中則女俠(令狐沖師娘)搶白:「想不到劍宗的人竟也要運氣揮劍!」
「理性人」願意接受「理性以外」的世界,也許是「更理性」的表現!

第33集關鍵字:
隨街跳的蛤乸會咬人!
市場價格錯誤Vs高風險的回報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
β值:單一股票與整體市場的聯動程度
法瑪-佛倫奇三因子模型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
法瑪-佛倫奇五因子模型Fama-French Five-factor model

《不當行為》Richard Thaler著/劉怡女 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28

平均年薪33萬!這個嚴重缺人的國家,要招100萬移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5/1158771.html

一般來說,能吸引更多人口的地區,房價漲幅就會越大。但是在加拿大,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那里,房地產泡沫和人口減少的危機同時存在。

根據瑞銀的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報告,2017年,加拿大的多倫多和溫哥華在房地產泡沫排行上分別位於第一和第四位。

要知道,加拿大的總人口只有3600多萬,到底是什麽原因讓這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房價飆升?

一直以來,溫哥華的相關部門和當地居民都認為移民和外來投資者炒高了房價。但矛盾的是,加拿大移民部門又認為,人口老齡化問題是制約甚至是威脅加拿大經濟發展的因素。因此,近日,加拿大政府公布了一項移民計劃,在今後3年吸納大約100萬名移民,以“確保國家繁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6年加拿大的人均GDP高達4.21萬美元(約合27.9萬元人民幣),排名超過了德國、英國;加拿大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加拿大工薪一族的人均年薪高達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1萬元)。

高收入和高房價同時存在,加拿大能否吸引到移民呢?

加拿大3年“擴招”100萬移民

當地時間11月1日,加拿大政府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2018年—2020年移民計劃:2018年,移民加拿大的人數至少要達到31萬,包括經濟移民、家庭團聚移民以及難民,2019年和2020年分別要達到33萬和34萬。

▲圖片來源:加拿大政府官網

11月3日加拿大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加拿大市場共創造了88700個全職工作崗位,但同時有53400個兼職崗位減少。如果算上9月份新增的11.2萬個全職工作崗位,那麽今年9月和10月新增全職工作崗位創下了歷史紀錄。

一方面,就業崗位的增加意味著市場對勞動力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加拿大人口老齡化問題卻導致勞動力供不應求。

1971年加拿大勞動人口相對老年人的比例為6.6比1,2012年該比例縮小為4.2比1,預計到2036年只有2比1。加拿大移民部長艾哈邁德·胡森表示,到2035年,有500萬加拿大人將退休。

彭博社預計,2017年加拿大GDP增速將達到3%,但2019,可能會減慢到1.9%。

因此,經濟數據似乎是支持加拿大政府移民“擴招”計劃的。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了反對。

非營利性的新聞組織MotherJones最近發表的《機器人將取代你》的文章表示,未來20年,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半的工作崗位都將由機器人占據。因此,“擴招”移民的必要性似乎並不大。

據統計,如今,加拿大人口增長的75%依靠移民,到2036年幾乎將完全依靠移民。

移民推升房價 高房價又嚇退移民

最近幾年,以溫哥華和多倫多為主的大城市房價飆升,當地居民苦不堪言。瑞銀財富管理9月28日發布的2017年瑞銀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顯示,加拿大多倫多面臨的房地產泡沫風險最大,溫哥華排名第四。於是,當地政府和居民將矛頭指向了海外投資者。

▲圖片來源:瑞銀2017年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

為了控制房價,2016年7月,溫哥華所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以下簡稱“BC省”)政府推出一項針對房產的新政,向海外房地產投資者征收15%的額外房屋轉讓稅。

當時,BC省省長Christy Clark稱,有證據表明有一些來自海外的富裕投資者進入溫哥華的房地產市場,並且推高了BC省的房價。

BC省財政廳長Michael de Jong表示:從我們收集的數據顯示,在6月10日到7月14日間,外國人在BC省的房產投資額超過10億加元(約50.48億元),其中超過86%的投資都是把錢投在了溫哥華的房產上。政府不會坐視房價無止境的上漲。

在海外投資者中,中國買家被認為是推高溫哥華房價的推手。

此前加拿大國家銀行金融分析師彼得·勞特利奇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買家在2015年花費127億加元(約641億元)在溫哥華購置房產,占當地房產銷售總額的33%。

稅收政策出臺後幾個月,大溫哥華地區的房價的確發生了下跌。但2017年以來,當地房價卻再次回升、甚至超過了去年6月、7月時的水平。

▲圖片來源:大溫哥華房地產部門

同時,BC省15%的房地產交易稅出臺之後,多倫多的房價開始飆升。據胡潤統計,2016年6月~2017年6月,多倫多躍居全球房價漲幅第一,漲幅高達26%;瑞銀統計顯示,多倫多房價在最近五年上漲50%。有人認為,這是海外“炒房團”從溫哥華轉移到了多倫多導致的。但是,這種說法並沒有數據支撐,今年7月,多倫多所在的安大略省政府說,在先前一個月的時間段內,海外買家僅占多倫多地區所有房屋購買的4.7%。

無論如何,加拿大大城市居高不下的房價,嚇退了很多潛在的移民者,尤其是技術移民。

加拿大統計局10月25日公布最新一批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1-2016年間,選擇落腳BC省的新移民占加拿大全部新移民的人數比例逐漸下降。

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數據,當年前往加拿大的新移民中,有20.8%選擇在BC省安家,僅次於安大略省(Ontario)(55.9%)。時至2016年,落腳BC省的新移民比例下降至14.5%,排在了安省(39%)、魁北克省(17.8%)和阿爾伯塔省(17.1%)之後。

每經編輯 王嘉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68

33億“紅海”帶來巨大紅利,有投資方票房收益高達148%!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1/1198046.html

每經記者 蓋源源 每經編輯 杜蔚

群雄逐鹿的2018春節檔票房爭霸戰終於有了結果!博納影業主導出品的《紅海行動》憑借高品質和口碑完美逆襲,於3月10日下午4點12分以32.58億元票房超越此前領先的《唐人街探案2》(票房32.57億元),成為2018春節檔冠軍。截至今日14時許,《紅海行動》票房已突破33億元。

▲《紅海行動》評分頗高(豆瓣/圖)

因看好春節檔票房產出,超過百家公司湧入,以出品方或聯合出品方身份出現在4部春節檔主要競爭影片中,《紅海行動》有29家公司參與出品,創下春節檔影片出品公司數量之最。

目前,《紅海行動》發行方已決定將該片放映周期延長至4月15日,這意味著《紅海行動》仍有票房累積的空間。那麽,幸運入局《紅海行動》的出品方,投資該片的票房收益又是如何呢?

密鑰延期 《紅海行動》極有可能成為中國電影票房亞軍

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在春節檔開始前的每一個預測都實現了。他說:“大年初一單天影市票房超12億元,初一到初六超52億元,2月份票房有望沖100億元,《紅海行動》30億元起步。”

最終的結果,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大年初一票房12.69億元,初一到初六票房破57億元,2月份票房101.2億元創造中國電影史上單月最高紀錄,《紅海行動》則已經突破了33億元。

▲2月票房情況(貓眼專業版/圖)

業內人士紛紛點贊於老板的氣魄,而事實上,《紅海行動》的成功軌跡,也是秉承出品人於冬對電影的追求,那就是根據市場檔期倒排制作周期,大檔期從不缺席,同時他堅持優質內容和藝術品質的表達,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幾次提到:“發行是助力,真正好的電影是不會被埋沒的。”

《紅海行動》的聯合發行方華夏電影已通知各院線公司及影院,將影片密鑰從3月18日延期至4月15日。這意味著,從大年初一上映,《紅海行動》將長線放映59天。目前,《紅海行動》在全國影院排片占比仍居第二位,近三天平均全國排片占比達18.2%。不出意外,《紅海行動》極可能超過2016年春節檔冠軍《美人魚》(票房33.9億元),登上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榜亞軍寶座。

如此一來,冠軍《戰狼2》和《紅海行動》將聯手創造一個新紀錄,那就是主旋律電影包攬中國票房總榜前兩名。

▲中國票房冠軍《戰狼2》票房高達56億元(CBO中國票房/圖)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了這兩部影片,他說:“中國電影市場要有優秀影片來支撐,要盡可能地做到多類型、多品種和多樣化。比如今年春節檔的類型就很豐富,《紅海行動》這樣的軍事題材影片在《戰狼2》受到觀眾追捧之後,再次創造佳績,憑借口碑實現了逆襲和長線放映,說明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拍好了,觀眾一定會‘用腳來投票’。”

博納讓出超70%投資份額 投資15%利潤超過6000萬

春節檔是一年中票房產出最高的檔期,電影投資方自然青睞有加。

2018年春節檔四部主打影片背後出品方超過百家,《紅海行動》的出品方為四部影片之最,出品和聯合出品公司多達29家。博納影業是影片的主投主控方,位列四家出品方之首。主導過“爆款”電影的投資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般來說,主導方會占據50%以上的投資份額。聯合出品方一般投資份額較少,有的只是掛名。”

《紅海行動》背後多達25家聯合出品方,投資份額更顯得僧多粥少,這真是應了一些投資人所說,“好的項目,有機會能投就不錯了,競爭太激烈。”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了解到,為了讓合作夥伴共享優質產品,博納影業此次讓出一些市場收益,對該片的投資份額不到30%。

不過,目前市場上單部電影投資的風險依然較高,惟有少量“爆款”能讓投資方喜笑顏開,《紅海行動》就屬於這類。《紅海行動》熱映期間,有兩家投資方捷成股份(300182)和鹿港文化(601599)公告了對該片的收入情況。

捷成股份對《紅海行動》的投資比例為5%,影片票房21.1億元的時候,捷成股份表示,公司來源於影片的營業收入不低於4000萬元。鹿港文化參投《紅海行動》10%,截至3月5日,該片票房30億元,公司來源於該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7000萬元至9000萬元。

▲捷成股份、鹿港文化公告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兩家公司對該片片方分賬比例測算略有不同,但基本在業內公允的30%~35%左右。截至今天14時,《紅海行動》票房已破33億元,以33億元計算,捷成股份來自影片的營業收入不低於6200萬元,鹿港文化來自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7600萬元至9900萬元。

據博納影業的說法,《紅海行動》制片成本5億元。按照目前的收益情況,參投15%,僅影片票房利潤至少約6300萬元,捷成股份、鹿港文化對該片的投資回報率至少達148%、52%。同時,該片在中國內地的版權銷售收入尚未計算在內。

參投方都賺得盆滿缽滿,更不用說該片的主導方博納影業。它不僅將按比例分享投資收益,還有發行收入。此外,若如投資人所說,該片真有掛名的聯合出品方,即便沒有實質的商業回報,也收獲了極高的社會效益,這正是優質文化產品的無形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84

執掌WPP33年的廣告大鱷蘇銘天退休了 | 人物

4月15日,執掌了WPP集團(Wire&Plastic Products Group,下稱“WPP”)長達33年的蘇銘天(Sir Martin Sorrell)宣布辭職,突如其來的消息震驚了業界,這個名字在商業世界已經叱咤風雲三十載。

現年73歲的蘇銘天是WPP的創始人和“堅定守護者”,他從未透露過有關“繼任者”的想法,這也引起了投資人的不滿。就在本月初,WPP在內部發起一項針對蘇銘天個人行為不當以及濫用公司資產的調查,這也直接導致了蘇銘天職業生涯的提前終結。

從超市購物籃起家的“襲擊者”

蘇銘天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商人之一,也是英國富時100公司中服務時間最長的高管。“過去33年,我每天都在思考關於WPP的未來。”蘇銘天在離職聲明中說道,“我們曾一起度過最困難的時候,你們當中一些人可能知道最近我的家庭成員擴張了,WPP也永遠是我的孩子。”

這位在英國被女王封授爵士爵位的商業大亨,也是打造了WPP廣告帝國的傳奇英雄。在同行眼里,他是一個“目中無人”的“收購狂人”,不僅吞並了當時實力遠超WPP的美國公司智威湯遜(J.Walter Thompson Group),還收購了奧美集團。蘇銘天也曾被《時代》雜誌稱為“麥迪遜大道上最可怕的襲擊者”。

如今,WPP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廣告公司,分布在112個國家的3000多個辦公室,職員超過20萬人。WPP目前市值150億英鎊。

這一切,起源於1985年,蘇銘天借來25萬英鎊收購了一家超市購物車生產廠商(Wire & Plastic Product),這家小公司的縮寫也沿用至後來廣告巨頭WPP的名字。蘇銘天相信,企業的成長是可以購買的,WPP的歷史,就是一部廣告並購業的成功史。

除了智威湯遜公司和奧美公司兩起最大的收購案(價值分別為5.66億美元和8.64億美元);2008年,WPP擊敗微軟,成功收購美國網絡廣告公司24/7 Real Media;同年,WPP又發起了對英國市場調研公司Taylor Nelson Sofres(TNS)的“敵意收購”。

在征服了美國市場後,蘇銘天又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進入中國廣告行業。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他和美國領先風投一起,共同投資提供網絡遊戲內嵌廣告解決方案的上海英格美愛數字互動公司;此外,他還向MySpace中國控股公司註資,進入社交網絡服務領域。

盡管有人把蘇銘天的收購風格比作是他吃意大利面時的“狼吞虎咽”,但他同時也是一個縝密的“數豆子的人”。

在創立WPP之前,蘇銘天曾在盛世公司(Saatchi & Saatchi)擔任CFO職務,從事了長達10年的並購工作。

蘇銘天在談到並購成功經驗的時候提了兩點制勝法寶:“首先是在策略上要合拍;第二是在策略的執行上要果斷快速。”以WPP收購TNS為例,它能使得WPP全球銷售額從130億美元增長到155億美元,也能使得其在市場調研領域的業務增加;並且TNS在亞洲的業務基礎強大,在地緣上能夠實現雙贏;而TNS在行業覆蓋方面的優勢,又能夠幫助WPP節省成本。這個並購案例也是蘇銘天一直引以為豪的。

無期限任期和高昂薪水引發不滿

全球財富500強CEO的平均任期是五年,蘇銘天已經擔任了33年CEO,這也讓他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擔任CEO意味著蘇銘天無法領導董事會。“他想當董事會主席的話早就當了,他還是喜歡做CEO。”一位WPP旗下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董事局主席對公司的影響是間接的,CEO擁有直接權力。”

WPP在回應客戶有關“蘇銘天為什麽卸任”的問題時這樣寫道:“蘇銘天表示他認為這是最符合公司利益的選擇,這也符合他的自願雇傭合同。他的離職將被視作退休來對待。”

蘇銘天過去5年的薪水和獎金超過2億英鎊,是英國收入最高的企業高管之一,僅2015年收入就達到7000萬英鎊,創下英國公司高管收入紀錄。此外,蘇銘天和他的基金還是WPP最大的股東之一,擁有WPP約1.8%的股權,價值約2.5億英鎊。

高昂的薪酬令蘇銘天備受爭議。在2012年的一次股東投票中,有60%的投資人反對蘇銘天的薪酬安排,這也成為當年英國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股東反叛。那年之後,WPP用一項全新的領導薪酬體系——高管績效股權計劃(EPSP)取代了原來的薪酬體系——領導人資產收購計劃(Leap)。

WPP曾在2016年針對蘇銘天2015年的薪酬發表聲明稱:“這是由於WPP出色的業績增加股東回報所致。”事實上,蘇銘天的薪水是基於2010年的股份獎勵來計算的。2016年,他的總收入是當年WPP近12.5萬員工平均收入的1444倍,他的薪資是員工平均薪資的31倍。

除了高昂的薪水以外,投資人還認為WPP對於蘇銘天繼任者的物色計劃做得不夠。他們對董事會施壓,要求蘇銘天下臺,表示“一位沒有任期的CEO是不可接受的”。

WPP主席Robert Quarta曾在2016年談到蘇銘天何時退休的問題,他說:“在某個時候,我們總是要離開自己的崗位的,問題是什麽時候?在涉及蘇銘天的職位時,我們不知道是會發生在明天、一年還是兩年後,或者更長的時間,但是我們已經開始在公司內部和外部物色可以考慮的人選。”

在蘇銘天辭職後,Quarta將會代理執行CEO的職責,一直到蘇銘天的繼任者被任命。其他兩位高管Mark Read 和Andrew Scott將擔任聯合首席運營官。

Pivotal Research Group高級研究分析師Brian Wies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蘇銘天離職對WPP整體有利,這意味著公司不用再為這個問題分心。而且從過渡領導團隊的任命來看,也是正面的。但是,要盡快解決新CEO的任命事關重大利益。”

為了打消投資者對WPP的顧慮,Quarta在擔任WPP主席後第一次給股東做匯報時表示:“自從我加入董事會,我看到了嚴格縝密的公司程序。獨立董事和主席定期會見高管,不僅僅是直接向蘇銘天匯報的高管,也包括下面一級的高層。”Quarta希望表達的意思是,投資人不該對公司的未來擔憂,因為他們擁有強大的人才庫能夠選出合適的繼任者。

但是鑒於蘇銘天對公司超過三十年的掌控,市場還是對於WPP會如何選出新的擁有同等能力的繼任者感到懷疑,畢竟蘇銘天自己直接掌握了大量的廣告客戶資源,他的離開不僅僅對於WPP是一記致命的打擊,對於全球廣告生態圈也是災難性的。

一位全球頂尖廣告業高管表示:“蘇銘天離開了,WPP也將倒下。一場混戰即將開始,行業沒有準備好,客戶沒有準備好。廣告業和演出行業很像,短期的影響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大問題。”

一位WPP旗下的數據投資業務公司中國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蘇銘天是整個集團的精神領袖,很難想象沒有蘇銘天的WPP。他的判斷力很強,也掌握了很多資源,和一些大公司CEO的私交都不錯。”他還說道,雖然蘇銘天已經73歲高齡,但是仍然精力旺盛。“下面人和他開會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千萬別想糊弄這個老頭。”

艱難的數字化轉型看中國

過去一年來,由於業績的壓力,WPP市值蒸發近90億英鎊,股價下跌了三分之一。WPP最新公布的財報也錄得了2009年以來的最差財年,公司下調了長期盈利預期。蘇銘天也承認:“過去一年確實不漂亮。”

傳統廣告行業正在越來越多地面臨來自數字化科技巨頭的沖擊,比如谷歌和Facebook。在數字廣告領域,這兩家全球最大的數字化平臺擁有超過一大半市場份額。盡管Facebook近期透露,在全球超過6500億美元的巨大廣告市場中,Facebook的份額依然很小,僅占6%。

蘇銘天曾經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關於如何應對投資者壓力時表示:“企業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增長。就好比你現在有Airbnb和Uber,你有低成本的商業模式的壓力,而且有投資者對你的短期盈利施壓,所以你需要很好地平衡,這對企業來說是很難的,一方面是破壞性參與者的壓力,一方面是成本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短期的盈利。但是你不得不面對。”

2015年11月,是WPP成立30周年,公司在上海建立的史上最大規模的辦公樓達邦大廈正式啟用,旗下26家公司3000多名員工首次實現同地辦公,蘇銘天親臨現場。蕭瑟的秋風中,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激動不已。

蘇銘天當天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30年很長。”他大笑著說,“我的天吶!”爽朗的笑聲,至今令人難忘。那一年,蘇銘天還有一個身份——上海國際企業家市長咨詢會議主席,與30多家全球重量級企業與上海市市長共同探討上海如何打造全球科創中心。

2015年初,WPP宣布與每日郵報(Dailymail)以及Snapchat成立合資公司“松露豬”(Truffle Pig),這一標誌性的事件意味著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對此,蘇銘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需要平衡和整合業務,開發社交內容。廣告公司讓自己與眾不同的原因不僅僅是人才和價格,更取決於技術、數據和內容。”

我們當然有自己的傳統業務。我現在所做的是三件事情。首先,是把傳統業務盡快數字化;第二,是把現有的數字化業務進一步發展起來,讓它們更加國際化;最後,是投資,通過在技術、內容和大數據方面的投資,來完成業務的整合。”

蘇銘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30年,比起過去30年的機遇,外企在中國的挑戰會更多,而不管是外企還是本土企業,懂得分享數字化的好處,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過去30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外企提供了黃金的發展機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放緩,外企要在中國繼續保持過去的利潤變得非常困難。蘇銘天認為,中國本土企業正在崛起,這給了外企很大的挑戰。

“華為、海爾、聯想等,這些品牌已經不僅僅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了,而且已經被國外家庭所熟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外企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蘇銘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蘇銘天認為外企仍然具有優勢。“中國本土企業在中國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深的渠道,但是它們的價格起點很低,而且質量和技術尚待發展。國外品牌的知名度和渠道雖然比不過本土企業,但是它們會增加很大的忠誠度,因為中國消費者相信國外的品牌是高端、值得信賴的。所以國外企業還是有市場競爭能力的。”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跨國公司和本土公司的長處不一樣,一個需要增加忠誠度,一個需要深耕知名度和渠道。”

中國是WPP全球第三大市場,也是中國市場最大的公關傳媒集團。蘇銘天透露,WPP在美國和英國市場的增速都超過了GDP增速。“但是在中國,我們沒有跑贏中國GDP的增速。”他說道,“如果你對我說,去把中國市場的規模再做大一倍,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做,我們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蘇銘天還表示,自己經常帶領團隊考察中國的互聯網市場。“WPP在中國80個城市開展業務,從最初集中於沿海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到現在開始發展內陸城市。我之前花了兩周時間,和我的首席戰略官,一起考察了中國20多家企業,去看它們怎麽來做市場的,了解它們的思路和想法。”他表示,“中國的互聯網思維已經發展得根深蒂固了。企業對於互聯網對經濟創造的價值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不僅僅是網絡對於中國市場渠道和生產制造環節的影響,包括在全球市場的運營也是同樣道理。”

諫言上海科創中心

在談到上海如何成為科創中心的時候,蘇銘天借用了一句廣告語:“Just do it”。他表示:“所有的計劃、戰略和願景已經在那里了,現在就取決於如何實施。”

蘇銘天認為,增長驅動正在由儲蓄轉向消費,對健康醫療需求的增加和對老齡人口看護需求的增加,也是人們儲蓄的終極目標;另一方面是對服務業需求的增加,已經超過了制造業。“在不了解中國的人眼里,他們對中國經濟的理解仍然停留於‘世界制造工廠’。不過在我看來,‘十三五’規劃將見證中國經濟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蘇銘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還認為,打造科創中心,需要有很強的大學院校為基礎的人才高地。就比如說英國倫敦有劍橋學院,美國東部有哈佛,美國西海岸有斯坦福、伯克利、UCLA等知名高校。

蘇銘天對中國的創業氛圍也感到欣喜。“尤其是那些1985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我們稱之為跨世紀一代的人。甚至1995年以後出生的人,他們也對創業充滿激情。”蘇銘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網絡給了你完美的信息流(Perfect flow information)。我也學習過一些關於經濟的知識,供求關系有不同的假設,比如自由貿易(free trade)和完美信息流(perfect flow information),後者因為網絡的出現而加強了。你所看到的,是物聯網的出現,或者說是萬物互聯的時代,讓人們更加便捷地獲取信息,有更多的渠道接近信息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65

美的全國成立33個商務中心,虛擬組織能否增強品牌合力?

一向強調分權的美的,正通過虛擬組織,來增強品牌合力。第一財經記者5月11日獲悉,美的集團(000333.SZ)目前已在全國成立了33個商務中心,來協調不同產品線之間的營銷業務。

這項變革從2017年開始全面啟動,去年美的在全國各省份共設立商務中心29個,至今已增至33個,有的大省會設立兩個商務中心。行業有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的為強化品類協同,主要以省為單位設置商務中心總經理,從各地原單品類總經理中選拔,主要工作就是協同。

例如,在一個省,要做跨品類的促銷。之前,美的空調單獨促銷,美的冰箱也單獨促銷。現在,商務中心總經理會協調美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的促銷,實現聯動效應。事業部制是美的營收規模迅速做大的重要因素之一。美的集團充分授權給各個事業部,各個事業部統一管理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但是,這也帶來了資源協同不足的問題。

五六年前,美的集團曾在大白電、小家電兩大板塊各設立一個全國營銷中心,分別協調空調、 冰箱、洗衣機以及電飯煲等小家電的營銷。但是,卻又帶來了機構臃腫、架構重疊的弊端。

所以,這次美的營銷變革,采取了虛擬組織的形式。各地空調、冰箱、洗衣機等業務的銷售機構“集中辦公”,在各品類的各省銷售公司保留的情況下,設立商務中心這一虛擬組織,扮演跨品類溝通、協調的角色。

各省商務中心總經理對各品類的終端促銷、品牌形象一致性、客戶溝通等方面,進行協調。這個總經理“不是空降”。比如,某省美的空調銷售總經理,兼任該省美的商務中心總經理,他還要肩負所在省份美的冰箱、洗衣機品等產品零售終端促銷業務的協同,以便形成品牌合力。

有外界傳聞稱,美的各省商務中心總經理直接向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匯報。上述行業有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種“誤讀”。美的一向是分權制,如果每個省的商務中心都直接向方洪波匯報,他哪有精力管其它事?事實上,各省商務中心由美的集團用戶與市場部管理。

雖然2017年美的集團創下了營業收入2419.2億元、凈利潤172.8億元的歷史最好業績,但是方洪波在美的2018年會上仍冷靜地指出,美的在產品力、品牌力和零售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而這需要進一步加強各個事業部之間的協同。除了成立商務中心來促進營銷資源協同外,美的在研發、運營等環節,也在加強合力的形成。比如,美的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對各產品事業部的共性技術進行研發,像空調、洗衣機、冰箱都要靜音,中央研究院集中研究降噪技術,由各產品業務來共享。

在加強合力的過程中,虛擬組織的形式還應用到一些特定的項目。比如,美的前年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庫卡集團,還收購了東芝白電,都分別成立了項目組。這些項目組是虛擬組織,由品牌、法務等不同部門和相關事業部的員工組成,任務完成後他們還是歸屬原來的部門。

商業環境瞬息萬變,美的希望通過虛擬組織的形式,增強組織的靈活性和協同性。但是,效果還需進一步驗證。

美的集團在其2017年年報中表示,強化內銷終端全品類協同,2017年在全國成立29個商務中心,負責承接各地全品類協同工作,通過商務中心責權利匹配,充分激發商務中心活力,因地制宜地開展多頻次、多品類的聯合促銷,成效顯著。而去年,美的國內銷售額同比增長44%至1367.6億元。上述行業相關人士認為,商務中心的運作是助力之一。

一位美的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的商務中心很早就有了,就是各事業部在各地銷售機構集中辦公的地方。目前,在美的一些大型促銷活動,商務中心可以統籌,包括節奏和資源。對各產品的促銷操作來說,好像沒有什麽很大的影響。

而一位經銷美的家電產品的零售商直言,美的商務中心不是利潤中心,也不是成本中心,原來各產品的銷售組織不變,商務中心這一虛擬組織手上沒有資源,很難真正發揮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39

證監會查獲利用滬港通跨境操縱案,交易金額達33億元

5月18日,證監會例會上發布了對5宗案件的行政處罰以及證監會近日查獲的一起利用滬港通賬戶跨境操縱市場案件。該案涉案機構和人員涉嫌操縱滬市4只股票,獲利多達2000萬元,目前正在審理當中。

據高莉介紹,此次的滬港通跨境操縱市場案件是一起私募基金領域的違法違規案件,為證監會2017年第四批專項執法行動部署的案件之一。

證監會在調查中發現,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間,市場上有兩家私募基金機構的從業人員預先合謀,集中6個資管產品籌集的資金,利用資金優勢在香港開立滬港通賬戶,同時以內地員工親友的名義開立多個A股賬戶,通過連續交易等手法操縱4只滬市股票,交易金額達人民幣33億元。

高莉表示,跨境操縱市場案是證監會稽查執法的重點打擊類型,此案是證監會在查處唐漢博跨境操縱市場案之後,查處的又一起跨境操縱市場案件。證監會將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緊盯跨境賬戶的異常聯動,堅決打擊跨境操縱市場的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穩定運行。下一步,證監會還將密切關註市場動態,緊盯跨境賬戶的異常聯動,堅決打擊跨境操縱市場的違法行為。

除此之外,高莉就此次證監會對5宗案件的行政處罰做出了集體介紹。5宗案件中包括1起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1起操縱市場案,1宗內幕交易案,1宗證券從業人員違法買賣股票案和1宗證券從業人員私下接受客戶委托進行證券交易案,涉及青島恒順眾昇公司、廣州安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河北寶碩股份公司、民族證券以及國元證券。

高莉稱,證監會將秉持依法全面從嚴的原則,繼續改進和加強監管,強化風險防控,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48

意見領袖丨王石與他守護33年的萬科

登頂世界最高峰,玩滑翔機、滑賽艇,求學哈佛,萬科集團的創始人王石,活得可謂相當瀟灑,曾一度被外界調侃“最不務正業的董事長”。但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和他的萬科一起生長了33年,在這33年當中 他和他的企業,相互影響,相互塑造。今年王石將正式邁入他的67歲,而萬科也早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集團。

王石人生經歷簡述

—1984年,組建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總經理。

—1988年,企業更名為“萬科”,王石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88年12月,萬科發行中國大陸第一份《招股通函》,發行股票2800萬股,集資2800萬元,開始涉足房地產業。

—1989年初,萬科完成企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一步,完成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2800萬元資金。

—1991年1月29日,萬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9年,王石辭去公司總經理一職。

—2017年6月21日,萬科發布公告,66歲的王石宣布退休。

文字實錄

張媛: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這一路來的創業經歷,哪些相關的地理坐標比較密切?

深圳特區的成功離不開早期香港的投資和經驗

王石:對我來講,我還是比較局限深圳,在我印象當中,蛇口袁庚,我是非常非常佩服的,提出建立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大標語牌樹立起來,那給我印象是非常非常深刻。實際上萬科的成長當中,有幾個香港企業家幫了很多的忙。

王石:改革開放40年,很多國家都在改革開放,但是你會發現中國非常成功,首先深圳特區非常成功,而且現在還非常有競爭力,除了自身的條件之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毗鄰香港,靠香港的投資,香港的經驗帶動深圳。所以我對香港是有感激之情的,而且直覺面對未來中國轉型,現在深圳也扮演著轉型非常重要的角色。

張媛:您見證和參與整個經濟改革開放,也見證了您這一代人的從無到有,說到營商的環境,您認為現在的這個時代如何?

王石:現在營商環境應該說有了很大的改善,當然我覺得還應該繼續改善。我也曾經當過亞布力輪值主席,當時我記得正好是2012年,當時大家都很關心會怎麽樣,都希望將來政策,都在猜測,我的觀點來講不用再猜測政策會怎麽樣,我們能把握的就是我們怎麽樣,我們應該怎麽去做,我記得當時提出來講,我們要自我更新。

“中國的民營企業現在不是增長速度問題,不是資源得不到問題,而是我們能不能做出,像豐田汽車那樣的汽車,我們能不能做出像三星那樣的手機,我們能不能具備國際上的競爭力,有了這個才能代表未來。”(王石2012年演講內容)

失去模仿對象後 萬科的“自我更新”

王石:自我更新指的是什麽,我自己企業剛開始比如搞房地產,我們是把香港新鴻基作為我們的榜樣。之後萬科做到一定程度,突然發覺我們的規模遠遠超過新鴻基的時候,我們把美國的帕爾迪,當時是福布斯排行榜500強里的兩家房地產公司之一的帕爾迪,我們又把它當成了榜樣。因為它的規模比我們大,經營形式也很類似,但是它們經營的也顯得我們成熟的多。

王石:我記得當時把它當做目標的時候,它們一年賣的房子最高峰是4萬7千套,我們當時才2萬套,我們是它的一半都不到,但是你知道我們現在賣多少房子嗎,一年我們要賣25萬。而帕爾迪經過西方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下就從將近5萬套下降到只有1萬多套,你突然發現來講,你沒有可模仿的目標了,也就是你做得一切,你喜歡不喜歡都得創新,那你怎麽創新,這就是如何來講你要自我更新的。

張媛:很多人都是看著這一輪的創新,眼睜睜地想要搭車,但是沒搭上,眼睜睜錯過了這個機遇,你是怎麽做到能夠始終踩得上這個點?

排名307 但萬科從沒把進入世界500強當目標

王石:我想兩點。第一點是你的目的是什麽,現在往往中國企業家,不僅是企業家來講,往往把結果當成目標,這是相當麻煩的。比如萬科從來沒有提出說,我們要進入世界500強,但2016年我們進入了,2017年又上升到三百零幾位。當然你能進入它非常好,但如果把進入500強當成目標,一定會走形的,因為你為了進入它,就要拼命地擴大擴大,擴大的結果怎麽樣?可能500強沒有進去,你跨掉了,一定就是一步一個腳印。

王石:我是比較欣賞郁亮提出來的一個,他說發現萬科十年的增長來講,只要符合斐波那契曲線,萬科增長非常非常好,突然跳上去增長了,市場就會懲罰你,一定會讓你遇到非常非常大的問題,業務問題,人事危機問題,質量問題,投訴問題,我認可生命自然當中這樣一個規律,一定是合理的。所以我們在發現今年業務特別好的時候,不是加碼,而是減,反而說業務不太好的時候,我們努力努力,就是這樣,第一就是如何這樣一個心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這是我想萬科把握的一點,這樣你才能頭腦非常清醒,該做什麽,不做什麽。

王石:第二點,實際上一個企業要可持續的發展來講,你就要解決好青年團隊,叠代青年團隊的問題,這一點當然我不能說現在就完全成功了,因為現在我還頭腦很清醒,我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萬科我已經交出去了。

2017年6月30日,萬科召開2016年股東大會,萬科在股東大會上宣布,郁亮接棒王石,成為萬科新任董事長。

張媛:你允許別人叠代你嗎?

王石:現在不就是郁亮叠代我嗎。

張媛:你歡迎這件事嗎?

王石:非常歡迎,我為什麽是47歲的時候,就辭去總經理職務了,褚時建73歲還在創業,我辭去這個職務目的是什麽?就是叠代年輕人往前走,他們代表未來,如何往哪兒走,如何冒險,如何接受新生事物,郁亮和郁亮帶領的青年團隊他們比我好的多。

張媛:您的選人標準,以及您的機制是什麽?

制度建設比選人更重要

王石:萬科的標準是你有理想追求,第二有責任底線,第三企業管理當中,因為每個人,包括我在內,一半有魔鬼一半有天使,自我修養自我認知過程就是抑制魔鬼,關鍵是文化中制度的建設。因為制度的建設當中,就是選人選錯了,他會自我調整的,制度我覺得要比你選擇一個人是更重要的。當然萬科在發展當中,現在還不能說明這個問題,你還要看再有十年二十年,我想應該就可以說明,如果真的制度形成這樣一種文化,更多不是要靠領袖式的人物,那我認為是成功,萬科就是個偉大的公司。

“萬科孜孜以求的,做現代企業公司,講制度、講透明、講底線、講規範。”創業者到職業經理人的定位轉變,讓企業內部較早便建立完善的經理人制度,但這也為日後“野蠻人”敲門埋下伏筆…

從2015 年7月10日寶能系掌門人姚振華高調舉牌萬科A股,到2016年7月22日證監會介入寶萬之爭,這場發生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教科書式的商業大戰,將王石和萬科一起推上風口浪尖。

一個企業家的影響力遠比自己想象的大

王石:你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在社會的影響力,你才感覺到實際上你的影響力比想象的大,你的企業也是這樣,你的企業在行業上一樣也比你企業想象的大,那這帶來問題,就是你沒有想到影響力那麽大,可能過去來講你說話不太在意,一句話,處理一個事,你不覺得是特別對社會影響什麽的時候,突然可能非常大的一個反響,你不得不動用緊急公共關系來處理。

“很多比較密切的人就會說,過去的萬寶之爭,這兩年里對你經歷,是非常非常至暗的時刻吧,我說那怎麽能算是,我說那不是。對我經歷的至暗時刻,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因為我個人的言論,公司信用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我感到非常非常孤立,非常非常無援。”

捐款門事件對萬科公司的影響:200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排行榜中,萬科品牌價值為181.23億元,相比2017年縮水12.31億。 資本市場事件發酵後,萬科A連續下跌6個交易日,從22.75元到19.6元,公司市值蒸發204億元。

作為時代的受益者 免不了要受些委屈

王石:說話要慎重,當然要慎重。更重要的是要自然的擔當,所以你說這40年那我的體會來講,如果說過去一些話被誤解,甚至我們叫躺著也中槍嗎,你說還有什麽怨言,還有什麽抱怨的話,現在應該說,你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受益者。在這個時代中,你是獲益最大的。如果說你受那些誤會,受那些委屈,那是免不了的。

張媛:您提到關於天使和魔鬼,其實您是知名人物,非常具有號召力,對公眾展示出來的一面,都非常陽光、健康、正能量,那麽關於您內心里面,魔鬼那個部分,您是怎麽和它相處的?

中年之後的“魔鬼”是糖 戒糖是人生修煉

王石:說到魔鬼這樣的,實際上人就是這樣一個如何自己把握自己,掙紮的過程。我覺得到了中年之後,飲食上最大的問題是糖,它是毒藥,糖才是毒藥,但是我特別喜歡吃糖,特別喜歡吃冰激淩,我能同時吃三份四份,那開心。但是我意識到糖對你的身體,是最大傷害的時候,不吃,難受,太難受了。

王石:你知道我現在到了什麽程度嗎?不吃,看它,但不是和它搏鬥了,欣賞它,欣賞什麽呢?回憶我當年吃它的時候的感覺,美極了,人生實際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我現在不是在搏鬥了,不吃它了,是回味著當年吃著怎麽美好,所以人不能太貪婪,你如果把它戒了,想象成一種修煉,讓你更健康一些,人生的修煉,更多你會發現從自己、如果我們自己做起來了,你能影響你的家庭,你影響你的公司,影響你的社會,這個社會一定會變的。

張媛:其實這一路過程是榮辱與共,榮耀和孤獨是絕對成正比的。您曾經說過,企業家群體其實一直以來不是那麽受待見的

王石:當然,現在也不大受待見,你以為現在受待見嗎?

張媛:您其實也提到,到現在您才能夠沈下來,聽聽別人在說什麽怎麽講,為什麽,什麽樣的原因使您變得不那麽驕傲了?

我65歲才成熟 年輕人應該更加張揚 勇於擔當

王石:我還是屬於有點後知後覺的,我不是很敏感。實際上我屬於晚熟,過去叫人到七十古來稀,我65歲以上了我才熟,那你都該走了,說你這熟的是不是晚了一點。年輕人像我這樣來講非常非常不正常的,年輕人就是張揚的,年輕人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不會要求年輕人像我這樣。

王石:即使比如說換成郁亮,他現在比我年輕的多,他沒有道理再像我當時說話有時候,口無遮攔,因為他更多是公司,有文化、有團隊,公關團隊,不會再犯過去那樣很張揚的東西。但是你作為年輕人要血氣方剛,要敢於擔當,要敢於闖,那我也感覺到顯然郁亮他們團隊,在面對未來,面對新生事物,面對挑戰顯然他們顯得比我更有活力,那這就讓年輕人來取代老年人。

“生命的發展規律就是,要到一定的程度它一定衰落,衰老被年輕人取代,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旺盛,這世界才真正有希望,所以關鍵來講,你是不是在生命過程中充實,有尊嚴、有希望的生活著。”2011年3月,王石選擇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學。他稱之其為,到文明的源頭“回歸過去、擁抱未來”。

回歸中國傳統經驗 尋找中國和世界接軌點

王石:什麽叫回歸,回歸,這叫回歸過去的經驗,你就要吸取的。我是在哈佛開的中國傳統哲學課,就開始認真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這一學習不要緊,你會發現,我們現在很多的行為,我們現在很多現象,實際還是受我們傳統文化影響。比如我是2008年就開始在香港科技大商學院給同學上課,我講的就是企業倫理,企業倫理其中一條來講就是講契約精神,講契約精神我就認為中國沒有契約精神。

王石:我到美國我還保持這個態度,那講中國傳統哲學課的老師就問我說,沒有契約精神,我在博物館看到你們解放之後,把很多土地契約都給廢了,那個土地契約延續了上千年,那是什麽,那是不是契約。我說是。他說難道延續上千年的契約到現在,它沒有一種契約精神嗎,一句話就把你點的如夢初醒,你所謂原來的時候中國沒有契約精神,你是虛無主義,你把它認為不可能,中國是有契約文化的。我們要走回去,我們不能再虛無主義,我們中國要找到,我們能和世界接軌的這些東西,這是我想得回歸。

張媛:您不做萬科董事長的這八年多的時間里,主要做什麽事情?

退休後忙於公益 未來還將繼續訪學

王石:先說兩點,第一點叫外甥打燈籠,照舊。實際上我只是作為董事會上的申請決議,過去兩年也參加了很多公司的緊急會議,本身我很多的時間都用在社會的公益活動上去,比如說聯合國的氣侯變化大會,從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我幾乎每年都參加,這是我很大的一個工作內容。再一個像保護環境,紅樹林、壹基金、阿拉善,我現在深圳接受的公益組織組織活動,擔任會長。擔任主席的,差不多就有30家,加上全國的差不多40家,一家一年開三次會,那就120次會,過去這幾年,這是非常非常忙。

張媛:你享受這個狀態嗎?

王石:不享受,因為你非常非常忙,就沒有節奏感,你效率就不高。當然還有一些事情現在會陸陸續續公布出來,學習還是要安排的,2011年去哈佛學習,到了劍橋,到了牛津,今年秋天還會到希伯來大學,估計是兩年,再兩年伊斯坦布爾大學還要完成這樣一個訪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10

樂視網股價“破4”,交易所的33個問題未有回音

曾經千億市值,如今千瘡百孔,當賈躍亭為抒寫的故事被證偽,新東家孫宏斌又難有作為,樂視網(300104.SZ)的股價危機越發深重。

上周五(5月25日)晚間,深交所向樂視網發函,就樂視網存在關聯交易未履行審議程序,賈躍亭違反同業競爭承諾等情形提出五大問題。5月28日,樂視網股價開盤即逼近跌停,隨後雖有回升,但截至收盤,股價報3.78元/股,跌幅6.44%,創複牌以來新低。以最新收盤價計算,2018年1月24日複牌以來,樂視網市值累計蒸發近461億元,距離千億市值已遙不可及。

深交所官網信息顯示,上述問詢函已是樂視網今年收到的第五份來自交易所的相關問詢,但深交所目前僅公告了兩份回複函,尚有三份並未公告回複內容,其中最為關鍵的年報33問,5月9號至今未有回複。在這些問題之中,交易所關心的核心發問是賈躍亭不還錢,“沒有現金流,也沒有利潤”的樂視網,面對當前的經營和財務危機,會否觸及暫停上市。

股價新低

自2016年11月,樂視系的財務風險暴露,危機逐步加深,樂視網的股票經歷超長停牌最終也並未逃脫跌跌不休的魔咒,而跌破4元後,樂視網的股價已回到5年前的低點。

此番殺跌起源於5月24日,中德證券發布對樂視網2017年度跟蹤報告,在這份報告中,中德證券認為,樂視網存在關聯交易未履行審議程序,賈躍亭違反同業競爭承諾等情形。

隨後5月25日,深交所下發問詢函,圍繞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提出五大問題,要求樂視網說明未及時披露、履行程序的關聯交易具體情況,包括關聯方、交易發生時間、交易內容、交易金額,說明未履行審議程序和披露義務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交易所還要求樂視網就是否與賈躍亭及其關聯方存在同業競爭、合署辦公及人員共用的問題,是否存在代付工資、房租等控股股東資金占用等情形做出說明。並解釋這些情形產的原因、具體經過、截止目前的情況等。

此外,深交所還要求樂視網控股股東賈躍亭核實是否存在違反《關於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樂視網需將相關問題作出書面說明,並在6月1日前回複深交所。

盡管賈躍亭遠走海外,融創也試圖極力推動樂視網與賈躍亭和樂視系非上市體系之間進行切割,打造新樂視,但賈躍亭的一舉一動仍然牽動樂視網的神經,樂視網的股價下跌也使得賈躍亭個人債務危機更深,難逃負向循環。

就股權質押一項來看,目前樂視網的股價早已跌破此前外界預計的賈躍亭的股權質押爆倉線,但因被司法凍結,質權人無法公開平倉,不過已有券商陸續通過訴訟追債。

西部證券2017年年報披露,2016年4月,賈躍亭陸續向其質押2150萬股樂視網股票,融入本金5億元。雙方約定的購回交易日為2017年7月24日,但最終賈躍亭未按約定支付利息,且未能依約履行提前購回的合同義務,構成違約。西部證券為此計提資產減值準備4.39億,並像法院提起訴訟。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於國泰君安、平安證券、華福證券身上。記者統計,僅這四家券商,賈躍亭的債務就超過16億元。

中登公司數據顯示,樂視網總股本39.89億股,股權質押共計659筆,合計質押16.47億股,質押比例41.30%。其中,賈躍亭持有樂視網的10.24億股中,10.20億股被質押,質押比例達到99.53%。樂視資金危機爆發以後,賈躍亭所持股份目前已全部遭到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凍結。

樂視網會否觸及暫停上市?

危機爆發一年半以來,和樂視網股價一起大幅縮水的還有樂視網的股東權益。

從2016年高峰時的凈資產102.25億元,到2018年一季度的3.04億元,樂視網的凈資產發生了根本性的崩塌。如果樂視網主營無法實現扭轉,虧損繼續,一旦凈資產破零,A股交易將被按下暫停。

從一季報看,樂視網經營情況並不樂觀。一季報顯示,樂視網實現營業收入4.37億元,同比下滑89.41%,凈利潤-3.07億元,同比下滑346.20%。

合並報表下,樂視網當期總資產174.52億元,總負債186.54億元,凈資產的窟窿多達12.02億元。不過,因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3.04億元,尚未觸發凈資產為負,導致暫停上市的情形發生。而2018年會否觸及暫停上市,還是經營好轉,也成為監管最關註的問題。

對此,深交所於5月9日向樂視網發送了一份長達15頁、內含33大問題的年報問詢函,要求樂視網就市場關註的持續經營能力、會計處理問題、關聯交易、對外擔保等情況,作出詳細回答。

深交所首先要求樂視網就截止2017年度公司各類負債情況,償債風險和應對措施等做出說明。同時,結合公司當前生產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說明最終是否可能觸發凈資產為負導致暫停上市。

在5月14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樂視網董秘趙凱曾表示,如若上市公司2018年繼續虧損,將存在歸母凈資產為負的可能性,深交所可以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

在2017年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中,樂視網均表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大幅降低,主營方面的廣告、會員收入等大幅下降,同時資產減值損失和壞賬計提大幅增加。

對此,深交所要求樂視網就廣告業務、版權業務和付費業務等詳細說明廣告數量、下滑原因、撤單情況、投放;版權分銷、客戶名稱、合作內容;以及用戶數量、平均付費率、最近三年網站流量等等細節數據做出披露。

此外深交所也問詢了樂視網眾多會計問題,包括外界關註的版權攤銷爭議,以及賈躍亭於樂視網的關聯債務、侵占樂視網利益等問題做出更詳細回複。

2017年,樂視網巨虧年報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趙凱在上述業績說明會上也曾表示,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出現最近兩年的審計報告為否定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情況,深交所可以決定公司暫停上市。如果樂視網擬采取的措施在2018年度未消除無法表示意見的因素,則樂視網可能因為連續兩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00

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33個地區試點,畝均超百萬

全國33個試點地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情況有了新進展,官方近期披露了一些相關數據。

自然資源部近日召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推進會,會上透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啟動3年多來,試點工作積極有序推進,形成了一些可複制、可推廣、利修法的制度性成果。

2015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試點縣市區暫停實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6個條款,按照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的原則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試點,即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該授權的期限於2017年12月31日屆滿。

2017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關於延長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期限的決定草案,擬將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期限延長1年,至2018年12月31日。

在上述推進會上,自然資源部介紹,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積極穩妥推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作制度和政策體系,社會和市場對於入市集體土地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截至2018年3月,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地塊812宗,面積1.6萬畝,總價款約183億元。

以此計算,上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價格每畝平均在114萬元左右。當然,這只是平均價格,每宗地塊的具體價格還要取決於其地理位置以及入市後的用途等。

按照政策要求,此處所謂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行政區域只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非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不得入市。入市要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條件。入市範圍限定在存量用地。

此舉更多的是為當地工商業提供生產經營用地,目前政策上還不允許這些土地搞房地產開發。

自然資源部介紹,在這一試點過程中,各試點地區均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有益探索。摸清了試點地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底數,33個試點地區共查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約11.9萬宗、141.5萬畝。

在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登記方面,33個試點地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已發證25萬多宗,發證率82%,為入市改革廓清了權屬基礎。三是積極探索多種入市途徑及配套措施,試點地區積極開展就地入市、調整入市和整治入市實踐,且均已有成功案例。

截至今年3月,試點地區共辦理78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貸款,貸款金額約23.56億元。

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表示,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統籌推進,工作力度持續加強,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制度創新成果,但也存在各地工作開展不平衡、有的問題試點不充分等問題。

陸昊表示,各試點單位要敢於觸碰難點,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中的實施主體、入市交易規則、入市的集體決策程序、入市與規劃關系等問題。

他要求,要邊試點邊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相關司局要加強過程控制,對試點問題密切關註、深入研究、及時糾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