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財報告:經濟增速要保6.5%,財政投入需19萬億

預計2016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6.4%。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2017年中國進一步出現經濟增速放緩,是大概率事件。

這是7月9日上海財經大學發布《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下稱《報告》)的結論。

上述《報告》認為,中國宏觀經濟下一步發展依然面臨包括通縮風險、地方債務風險等十大內部和外部風險。

《報告》課題組首席專家黃曉東表示,要中國經濟中短期內恢複較高增速,經濟政策的科學制定仍起到關鍵作用。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且貨幣政策寬松效果有限的情況下,當前最適宜的政策選項,是通過財政政策的適度刺激和引導,控制風險,確保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

具體可實施更加積極的結構性減稅、減費政策,對沖人口、土地成本剛性上漲對企業的負面沖擊,同時加大對民生公共領域的投資並推廣PPP模式,但需要適度增加財政赤字。

同時,由於當前物價水平相對比較穩定,還存在一定的政策空間來進一步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向市場註入流動性,這對投資促進的效果要好於降息,但要註意有效、定向降準,以防止普遍降準可能帶來的金融資源錯配的進一步惡化。

7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和建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宏觀經濟政策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引導好發展預期,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

《報告》進一步給出了詳細的數字——基準情景下,要保證全年經濟增速達到6.5%,預計全年財政投入需達到19.03萬億元,超出預算(18.07萬億元)5.3%;全年財政赤字達3.14萬億元,超出預算9563億元,赤字率將達到4.3%。

2005年後,隨著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中國赤字率相應降低。2008年重啟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至2015年,中國財政赤字率分別為1.5%、2.1%、2.1%和2.4%。

到了2016年,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力度,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

報告強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果不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掛鉤、相融合、相促進,其增長效應都是短期的,治標不治本,且從實際效果看正呈現邊際遞減的趨勢。

因此,提高市場效率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關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增長註入新動力。不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根本的是有效市場制度供給。

報告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以深層次市場化制度改革為內涵推進及讓各種所有制公平競爭,以此提高市場效率,建立維護和服務型有限政府,提振民間信心和民營經濟大發展。

此外,報告稱,2016年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快速上升,將是大概率事件。

根據銀監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3921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17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較上季末上升0.07個百分點。

按照監管規定,商業銀行按照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正常、關註、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前兩類為正常貸款,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貸款余額78.3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余額75.1萬億元,關註類貸款余額3.2萬億元。

中國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7月7日在2016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表示,近3年來,中國銀行業面臨著自2004年國有銀行核銷處置不良資產、改制上市以來最嚴峻的經營壓力,並且這種壓力短期內難以扭轉。

至今年5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已經超過2萬億元,不良率突破2%,達到2.15%。

報告稱,不良貸款比例上升較快的行業是制造業、采礦業和批發零售業,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都比較嚴重,六大產能過剩行業在2016年將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增加0.3~0.9個百分點,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上升的貢獻率,將超過1/4。

去產能特別是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是今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7月7日在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要確保2016年去產能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今年的去產能目標,是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占2015年粗鋼產量的5.6%),退出煤炭產能2.5億噸以上(占2015年原煤產量的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69

上財報告:31省財政透明度僅兩省及格 全國得分有進步

11月26日,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上海發布《2016年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下稱報告),在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信息展開調查後,研究計算得出中國財政透明度平均分數為42.25分(總分100分)。其中寧夏是財政透明度最高,為65.53分,江蘇省財政透明度分數墊底,為23.71分。

這是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第八年公布該報告,近些年財政信息公開力度越來越大,財政透明度也逐步改善,從2009年21.71分增長至2016年42.25分。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中國財政透明度總體得分還是很低,透明度得分為42.25分,意味著還有約58%的信息我們看不到。現在政府主動公開意識還不夠,得分高省份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調研組申請後才公開相關信息,如果把依申請公開得到信息剔除的話,可能中國財政透明度得分只有現有的一半。

根據報告,31個省份中超過60分(及格分)只有兩個省份,分別是寧夏和湖南。高於平均分(42.25分)還有安徽、山東、山西、新疆、福建、遼寧、廣東、黑龍江、上海、河南、北京、廣西12省。

調研組發現,寧夏和湖南財政透明度得分屬於典型的“逆襲”。寧夏省從2015年透明度排名23名飆升至2016年第1名,湖南省財政透明度從2015年第27名躍升至第2名。這主要是兩個省份對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重視。

劉小兵告訴記者,總體來看,透明度得分高的省份主要是領導重視財政信息公開。現在更多的省份越來越重視信息公開,山東、黑龍江等地相關部門已經來主動聯系我們,希望做好信息公開工作。未來希望制度因素在信息公開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報告描述了各省2014年度決算的財政信息公開程度。信息要素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專戶資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資產負債等9方面。在2016各要素得分中,政府資產負債和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方面信息透明度得分靠後,平均分不到13分。

調研組認為,這反映了相關部門長期以來忽視對財政專戶和政府資產負債的統計和信息公開。

根據財政透明度調研組調研結果,目前財政信息公開廣度與深度仍不夠,信息公開的完整性和細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地區間與部門間在信息公開的形式與標準方面差距較大,公開的載體建設滯後、便民性不強,這些年一直存在的問題表明,政府部門對財政信息公開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依然不夠,有待進一步加強。

財政部2015底針對省市縣三級政府2015年預算和2014年決算公開的完整性和及時性的專項檢查顯示,政府仍有不少部門“保密”習慣遠遠超過“公開”意識,有36638個單位未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56481個單位未公布2014年部門決算。不過,全國省、市兩級政府預決算全部公開,縣級政府預算公開100%,決算公開達到99%。

近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公開表示,目前地方預決算信息公開的突出問題表現在,未公開部門預決算的部門仍然較多;已公開的預決算中,有的內容不夠完整,有的細化程度欠缺,有的及時性有待提高,有的公開渠道需要進一步規範。

該負責人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部分地方特別是基層黨政領導和預算部門負責人對公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接受社會監督意識相對淡薄外,一個重要方面是一些地方還沒有結合現行法規制度,對地方預決算公開的表樣體例、詳略程度、公開方式等做出更加明確、細化的規定,預決算公開缺乏更為具體的操作規範。

為加大地方預決算信息公開,財政部近日披露了《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對地方預決算的公開原則、基本要求、部門職責、公開時間、公開內容、公開方式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為了確保《規程》能夠落地。財政部除了對2015年地方預決算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外,正抓緊對2016年公開情況進行排查,排查發現的問題要立即糾正,確保2016年公開工作有明顯改進。

另外,上述財政部負責人表示,結合2015年專項檢查整改落實情況和2016年預算公開情況,對不依法履行公開義務、不按規定公開預決算的,依照《預算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責任。未來將公開情況納入財政和部門工作績效考核範圍,強化職能部門和相關人員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57

上財中國500強報告:阿里、百度和騰訊為盈利指數前三強

11月30日,上海財經大學500強企業研究中心發布“2016上財中國500強企業競爭力指數”。

在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前10名中主要來自銀行保險行業,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206.79居首,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平安保險、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行、興業銀行、中國建築、浦發銀行位列前10名。

在盈利指數排名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233.06排第一名,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和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緊隨其後,位居二三名。

上海財經大學500強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江若塵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相比起2004年的基期值,2016年中國500強企業競爭力指數為88.93,為競爭力指數發布以來最低,凸顯出中國大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經濟增長速度階梯型下行對大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影響,產能過剩、融資難、企業成本高等問題直接影響著大企業的發展。

江若塵分析,這是由於500強企業的總體虧損面進一步擴大,虧損企業達到72家,比上年增長14.4%,大企業發展面臨著嚴峻的結構調整和脫困問題,虧損依舊集中於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重化工行業,總競爭力指數的下降體現出了我國大企業尤其是傳統制造行業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在500強企業中,國企虧損的情況更加嚴重,國企盈利指數為54.83,為歷史最低水平,也遠遠低於競爭力500強企業平均71.92的水平,上榜的295家國有企業中有50多家虧損,國有企業中出現了近20%的虧損面,占所有虧損企業的68%。虧損的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黑、重、粗”領域——“黑色冶金及壓延加工業”、“煤炭采掘及采選業”、和“一般有色冶金及壓延加工業”。

行業排名方面,2016年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一的為財產保險業,銀行業排名第二,金融行業依舊持續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排在末尾的為黑色冶金及壓延加工行業。

從成長來看,財產保險業排名第一,例如其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0.5%,利潤增長74.7%,可以認為保險類企業處於高速增長期。

江若塵分析稱,傳統金融保險、煙草、航空航天等優勢企業依舊在成長,而傳統制造業陷入了更深的泥潭,大企業發展兩極分化愈加嚴重。

從500強企業地域分布來看,不平衡性凸顯。東部地區9省市共有365家企業入圍(比去年增加1家),占中國企業500強總數的73%;中部地區6省區共有58家企業入圍,占11.3%;西部地區11個省市共有63家企業入圍,占12.2%;東北地區3個省共有14家企業入圍,比去年減少5家,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受到阻力。

從500強指數指標來看,北京市入圍企業最多(102家),但從競爭力指數來看,上海成功超越北京排名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11

上財報告:若改革落地 中國GDP潛在增速能在7%左右

“今年房價上升對消費有一定積極作用,但由於房價迅速上升,人們更願意把資金用於買房從而降低當前消費,而未購房者為了買房省吃儉用,也拖累消費,應該警惕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12月18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發布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16-2017)(下稱“報告”),上述判斷只是報告海量內容的一小部分。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報告課題組負責人田國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報告的一個基本結論是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盡管穩增長政策讓全年經濟有回穩態勢,但基礎並不牢靠。同時,加上一系列“黑天鵝”事件,引發了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多。

報告給出了8個經濟走勢及主要問題:消費增速減緩,有效需求不足,需警惕高房價對消費擠出效應;制造業利潤增速回升帶動民間投資回暖,房地產調控加碼可能抑制投資;對外貿易繼續負增長,進口價格大漲導致貿易條件惡化;人民幣匯率將繼續下行,關註非熱錢所引起的資本外流;通脹壓力有所減緩,廣義通脹風險上升;若房地產泡沫破滅,將導致銀行系統不良率大幅上升;地方政府債務和企業債務暗藏金融風險;勞動力市場供求疲弱,宏觀刺激政策對企業新增崗位效果溫和。

針對人民幣貶值問題,報告認為,近期人民幣貶值壓力依然存在,但綜觀各方面,市場對於貶值的恐慌情緒已較匯改初期大幅下降,加上目前有一定程度上有效資本管制,人民幣貶值幅度與步伐在短期內仍然可控。

報告課題組稱,有鑒於美國的新政治形勢,央行將在2017年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任職前大幅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而於之後升值,作為中美關系新篇章中重要的一環。因此2016年底的強勁貶值壓力將在2017年初獲小幅改善。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田國強分析,中國經濟要實現穩中求進,必須推進市場導向的結構性體制和治理改革,現代市場經濟制度不可替代,改革的要旨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市場導向,政府應該在巨大的外部性維護和服務方面大大有為,在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方面大大無為。

“市場化改革對潛在增長提升改革非常明顯,如果改革真的到位,比如城鄉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真正落地,我們測算‘十三五’期間,平均潛在增長率仍能維持在7%左右。如果改革陷入停滯,那潛在增長率會受到很大影響,‘十三五’時期最悲觀的假設情景下,平均潛在經濟增速只有5.57%。”田國強稱。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田國強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疲軟的一大最直接原因是,中央改革發展決議精神和地方部門貫徹落實方面出現了較大的落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增強改革執行力。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把落實黨中央經濟決策部署作為政治責任,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必須執行,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案必須落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83

上財報告:今年投資增速預計達9.32% 民間投資恢複較大

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為9.32%,比2016年上漲約一個多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速預計達到8.54%左右,比2016年上漲5個多百分點,出現較大的恢複。

近日,在上海財經大學投資展望2017年年會論壇上,《中國投資展望》課題組披露的《中國投資展望報告2017》給出了上述預測。

上海財經大學投資系系主任陳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2012-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率連續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16年8.1%的固定資產投資率實現企穩,來之不易,貢獻巨大。尤其突出的第三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房地產投資的恢複性增長和基建投資的高速增長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6年國有控股投資約21.3萬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8.7%,而民間投資總額約36.5萬億元,同比僅增長3.2%。

對引發社會高度關爭議的2016年國有投資的快速上升與民間投資的斷崖式下滑之間的鮮明對比,陳傑教授認為,民間投資的大幅下滑主要是民間投資對成本上升壓力、周期性的經濟波動、去產能去杠桿帶來的融資約束更為敏感,此外民企投資進入第三產業比第二產業受到的約束也更多一些,民營經濟本身也在經濟新常態中需要適應和調整;而國有投資具有穩增長的責任和動能,在特殊背景下逆勢上行。

但展望2017,陳傑教授認為,在“十九大”召開的特殊背景和各級政府的積極施策之下,今年國內投資環境會更加寬松友好,民間投資會有很穩步的複蘇,國有投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國有投資與民間投資會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實現“雙輪驅動”。

上述《報告》預測,2017年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速預計為19.68%,繼續平穩增長,仍將成為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企穩回升的主要力量。2017年民間投資增速預計為8.54%,其中上半年預計增速為10.32%左右,下半年增速回落7.17左右,總體上民間投資有較大恢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約10萬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6.9%。

上述《報告》預測,2017年房地產投資增速預計為9.26%左右,進一步平穩增長,仍將成為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和經濟企穩回升的主要力量。

報告課題組成員農匯福博士認為,由於房地產交易的冷卻到開發投資有一定滯後性,上市房地產公司保持一定開發量的內在需求,和地方政府在穩房價、防止房地產市場既不要大起也不要大落的前提下,會采取各種辦法刺激房地產開發投資,因此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仍然有一定增長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410

上財:2016四季度滬投資者偏樂觀 對上海投資環境看法積極

最新發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上海市投資者心態較為積極穩定。

1月23日,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發布包括2016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在內的“2016年度和第四季度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數據顯示,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為105.23點,環比與同比均基本持平。

該指數來自於對上海市企業領導人或企業家、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調查結果,反映了他們對上海市宏觀經濟環境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未來的預期。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由一個指數系統組成,包括了投資環境信心指數、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和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等四大核心指數,四大核心指數又由17個分類指數構成。

在四大核心指數中,投資環境信心指數、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都處於樂觀區域。但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則處於悲觀區域。

其中2016年四季度,上海市投資環境信心指數為113.19點,環比上升2.24點,同比持平。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投資者群體對上海的投資環境看法仍較為積極。

上海財經大學社會經濟指數系列課題組總負責人、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和常寧教授分析指出,2016年四季度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緩中趨穩的格局,是支撐上海投資者群體對投資環境保持積極心態的主要因素。

此外,受供給側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新經濟快速成長對沖我國傳統經濟下滑態勢等經濟增長積極性因素的鼓舞,企業家群體和機構投資者群體對投資環境的信心均較前期有所提升。

上海市企業家投資信心指數反映了企業家對於本企業生產經營現狀的滿意程度和對未來的預期。該指數為114.33點,環比上升1.36點,同比持平。

徐國祥教授和常寧教授稱,四季度企業家群體投資心態積極穩定主要源自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實體經濟從底部回暖,發展中的積極性因素增多,制造業總體增速企穩並有所加快;二是供給側改革預期推動PPI同比大幅回升,帶動了工業企業利潤的局部改善。

不過,四季度上海市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小幅回落,為99.54點,比三季度下降2.41點,同比下降3.13點,指數回落悲觀區域。表明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的看法不如前期樂觀。

受訪的機構投資者中認為未來六個月股市大盤指數將上漲的占比從29%升至48%,認為未來六個月股市大盤指數將下跌的占比從27%升至30%,認為未來六個月股市大盤指數將持平的占比則從43%降至22%,如圖2所示。

同樣,個人投資者信心指數雖然繼續回升到93.11點,比三季度上升2.27點,同比上升4.71點。但仍在悲觀區域。表明上海市個人投資者群體對投資市場的心態整體仍較為消極。

徐國祥教授和常寧教授分析稱, A股市場對外開放度的提高和對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的預期,增強了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對我國A股市場的投資信心。但是,在A股市場估值整體偏低和缺乏趨勢性上漲因素的影響下,市場的觀望氣氛濃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85

上財:上海消費者對調控滿意度大幅提升 但購房熱情不減

上海財經大學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房地產調控新政下上海消費者的購房熱情不減,2016年第四季度購房意願指數大幅上升,已經攀升至調查以來的最高點。

1月23日,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發布包括2016年度上海市消費者滿意度指數、2016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在內的“2016年度和第四季度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

根據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最新調查結果,2016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消費者購房意願指數上升至73.1點,環比大幅上升9.5點,同比增加7.2點,攀升至調查以來的最高點;購房預期指數79.4點,比上個季度提高了12.2點,同比上升6.4點,也是調查以來的最高點。

上海財經大學報告稱,2016年四季度上海樓市出現了又一輪上漲態勢,同時也出臺了更為嚴厲的調控政策,但消費者對房價堅挺的判斷已形成,在政策調控的窗口期反而導致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購買預期的增強。

2016年度上海市房價持續上漲,且幅度較大,同時年內的調控政策也逐步升級,但調查結果顯示27.0%的消費者認為當前是購房的“好”時機,環比基本持平,繼續上升了0.4百分點,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認為時機“不好”的則為53.9%,環比下降9.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4.7個百分點。

而在未來六個月,消費者的購房預期繼續調整,認為時機“好”的消費者由為29.4%,相對於上個季度增加了3.0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而認為時機“不好”的消費者為50.1%,環比大幅下降9.1個百分點,同比下調3.7個百分點。

報告稱,這說明部分消費者對未來房價還存在進一步上漲預期。

不過,消費者對政府最近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較為認可。

在本季度的調查中,2016年四季度消費者對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方面的工作給出的評價指數為85.6點,環比大幅提高了16.6點,同比提高了1.0點,達到了年內最高點。

這其中,27.9%的受訪者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有效,環比大幅增加了8.5個百分點,同比提高了3.3個百分點;有45.4%的消費者對該項工作的評價投了不滿意票,比上季度大幅下降了13.6個百分點,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可見去年四季度消費者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滿意度有較大幅度的回升。

2016年上海市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的過程中歷經了三次調控,尤以四季度的調控力度最大,效果最為顯著,市場迅速進入冷凍期,特別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定位,使得消費者對調控效果的滿意度有所提高。

上海財經大學方面表示,從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多年來的多次調控經歷來看,單一的調控手段不僅效果欠佳而且不利於市場的安全穩定,因此要綜合利用和合理搭配金融、財稅和立法等工具建立符合市場健康發展規律的基礎制度和長效機制,使得房地產市場回歸本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