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7關口 為2010年11月以來首次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7關口,為2010年11月以來首次。

今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降156個基點報6.6961,創超5年半新低,超上周最大幅度調降49個基點。

從6月23日起,央行開始連續多次調低中間價,從6.5658 今日的6.6961,貶去1300點。興業研究宏觀分析師表示,人民幣繼續面臨考驗,6.70附近是央行希望暫時得以控制的關口,人民幣保持震蕩或適當回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45

六年來人民幣首次跌破6.7 全球匯市將如何變?

6月18日晚間,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7關口,為2010年11月以來首次, 23:30收盤報6.7019元;6月19日,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0點,續創逾5年最弱,直至10時後再度跌破6.7。

由於中國經濟放緩、私人部門加大海外資產配置的意願上升、美聯儲加息預期、市場供求對匯率的影響加大,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幣在今年下半年仍將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在這種背景下,有幾大趨勢尤其值得關註。

全球資產配置是長期趨勢

各大機構預計,下半年人民幣仍將面臨下行壓力。渣打銀行預計,三季度末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率維持6.70;野村外匯策略師更是大膽預測,美元/人民幣年底將達到6.94的水平。

去年以來,人民幣便開始調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中國央行的做法使得人民幣更符合經濟基本面,有利於人民幣向浮動貨幣邁進。然而,投資者則開始擔憂,這種調整要持續到什麽時候?何時才能實現均衡?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期來看,人民幣還是受到國內私人部門對外資產配置的影響。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仍存,那麽私人部門增加對外匯資產配置的意願就會持續,在實現新的平衡之前,私人部門會拋售部分人民幣資產,然後購買外匯資產,這在中期會對人民幣形成壓力。

他表示,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的經濟體,家庭儲蓄率居高不下,未來私人部門應該有對外凈資產,“而我們過去的私人部門儲蓄其實都投在境內了,對外投資主要是由政府來做,中央政府的三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部分購買了海外國債,如美國和日本國債。”

至於私人對外資產配置要達到什麽水平才算是平衡,“我認為整個國家對外凈資產大約1.6萬億美元,而且當前中國還有源源不斷的貿易順差形成,將來私人部門應該形成一萬億美元左右的對外凈資產。”趙揚指出,這個平衡之路可能還是要經過幾年才能完成。

以日本為例,過去三年以來,日元對美元一度大幅貶值近40%,但並未在國內民眾和企業之間造成很大騷動,原因在於的日本國際投資頭寸凈資產,2014年這一數據為366.85萬億日元,折合超過3萬億美元的對外凈資產頭寸,更為重要的是日本國際投資頭寸凈資產占日本國內M2的比重從1999年的13%連續上漲至2014年的41%,也就是說日本居民的大部分資產都轉換為境外資產,其貨幣幣種結構已經全球化。

短期走勢取決於市場供求

除了中長期趨勢,就短期而言,人民幣匯率仍將由市場供求決定,中間價將參考“前日收盤價+CFETS一籃子貨幣走勢”。

根據民生宏觀研究,目前中間價的形成公式為——中間價t=收盤價t-1+β風險過濾系數 × (t日維持CFETS不變的隱含中間價-真實中間價t-1)。

民生證券海外研究組負責人張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假設未來英鎊歐元跌,美元漲,等式右邊為正,人民幣整體有貶值壓力,那麽等式左邊的搭配組合有如下情景:1.CFETS平+中間價跌,2.CFETS小漲+中間價小跌,3.CFETS漲+中間價平, 4.CFETS跌+中間價超跌。“就近期而言,央行采取1方案,維持一籃子穩定,讓中間價跟隨市場承受貶值波動,當然這是基於市場供求的前提下。”張瑜稱。

不可否認的是,當6月23日英國脫歐預期兌現後,美元被動大幅升值,而人民幣被動貶值的勢頭也有所加劇。7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263點,跌破6.68。市場自此開始擔心,難道人民幣的貶值趨勢失控了嗎?

其實,貶值只是“數據上的”,基本面相關數據及情緒並未惡化。張瑜表示,此次貶值與去年811和今年春年兩次貶值的最大不同在於,基本面並未同步惡化;從結售匯來看,結售匯差額持續縮窄:5月銀行結匯明顯上升體現私人部門持匯等漲的情緒有所緩解,結售匯差額縮窄,出口結匯率與進口售匯率背離縮窄。此外,最新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6月外儲3.2萬億美元,前值3.19萬億美元,本月增加135億美元,前值減少279億美元,可見資本外力壓力持續緩解。

關註全球匯市波動

對於未來人民幣的走勢,海外市場的動態值得密切關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本田悅朗7月13日接受采訪時稱,日本央行應在7月28-29日的會議上擴大貨幣刺激,並且現在是日本為強化安倍經濟學效果而擴大財政和貨幣刺激的時候。因此,近期日元有所走軟,但機構預計美元/日元的強阻力位將出現在107.5附近。

本周的主要關註焦點在於歐洲央行。本周四(7月21日),歐洲央行即將召開自英國脫歐之後的第一次貨幣政策會議。鑒於近期歐洲市場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區域性風險加劇,同時通貨膨脹預期持續低迷,歐洲央行再一次面臨出臺刺激政策的壓力。今年下半年歐洲央行擴大寬松力度的概率明顯上升。

然而,招商證券(香港)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總裁宋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認為,本周歐洲央行很可能將按兵不動,或者僅采用輔助性的政策向市場傳遞一些寬松的信號。”

他表示,市場經歷了英國脫歐以及意大利銀行壞賬問題引起的波動後,目前已經基本趨於穩定。而歐洲央行也表示,雖然仍對英國脫歐的影響保持警惕,但是預計脫歐帶來的進一步流動性沖擊將較為有限,市場在經歷最初的波動後將趨穩。此外,歐洲央行的企業債購買計劃從6月初才開始實施,並已經呈現出積極的效果,歐洲央行很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衡量之前的寬松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美聯儲FOMC將於北京時間7月28日淩晨2點宣布利率決定,並發表政策聲明。主流觀點預計,美聯儲將按兵不動,全年加息一次,最可能出現的時點為9月或12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48

國際油價跌破每桶40美元 油企抓緊降價把牢亞洲大戶

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阿美石油)日前下調了針對亞洲市場的報價,而美國原油自4月份以來首次跌破40美元,這都將對中國石油進口起到積極作用。

阿美為爭奪亞洲客戶下調報價

阿美石油日前表示,9月份出口亞洲的阿拉伯輕質原油售價每桶將下調1.30美元,這是去年11月以來最大的調降幅度。調整後的價格低於阿曼/迪拜基準報價1.10美元,降幅超過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1美元。

此次阿美石油將發往亞洲的所有原油種類價格全線下調,其中折扣力度最大的是阿拉伯超輕質油,降幅達到每桶1.60美元。相比之下,發往美國的輕質和超輕質油價僅分別下調了0.2美元和0.4美元,中質和重質油價不變。

分析認為,阿美石油此次降價的目的是爭奪亞洲客戶。伊朗在油氣出口解禁後加大了對亞洲的原油出口,而俄羅斯也在亞洲市場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今年第二季度,伊拉克首次超過沙特,成為印度最大的原油供應國。

美國駕駛高峰季未緩解燃料過剩

盡管夏季是美國燃料需求高峰期,但國際市場對原油供應過剩的憂慮仍升溫。7月美國原油價格重跌15%,這是一年之中最大的單月跌幅,並引發了8月第一個交易日的清倉賣盤。

“因為止損技術性賣盤,加上那些擔心很快供應會大量過剩的人,”PSW Investments交易員Phil Davis稱,“夏季原油庫存增加,而這段時間本來應該因為駕駛創紀錄而出現庫存下降的。”

美國原油急挫至39.86美元,也是4月20日以來最低,收於40.06美元,下跌1.54美元。

布蘭特原油收跌1.39美元,或3.2%,報每桶42.14美元。

據路透調查周一顯示,預計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在之前一周增加後減少。

即便如此,市場仍然關註負面的原油數據。上周五路透一項調查顯示,7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量可能增加至近期歷史的最高水平,因沙特阿拉伯產量達到幾乎破紀錄的歷史高位,伊拉克出口量提高,尼日利亞石油出口也在增加。

上周的其他數據還顯示,7月份美國新增44座活躍鉆機,這是兩年以來的最大增量,加劇了全球石油產量過剩的擔憂。

早在今年4月,中國石油進口量達740萬桶/日,超過了美國720萬桶/日的紀錄,創歷史新高,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有專家表示,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對於中國以及世界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中國的進口量,而是這些石油的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99

兩市融資余額五連降 跌破8600億

截至8月2日,上交所融資余額為4763.93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增加0.37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為3828.92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減少8.7億元,兩市融資余額合計8592.85億元,降至8600億元大關下方,較前一個交易日減少8.33億元。

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報8624.15億元,較上日減少7.94億元。上交所融資余額為4763.93億元,較上日增加0.37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為3828.92億元,較上日減少8.7億元。

深交所融資融券余額減少,不排除跟臺風影響廣東、深圳以及香港機構投資者的操作有關。

此外,萬科A(000002.SZ)融資買入額為2.34億元,上日為1.57億元;融資余額為26.96億元,上日為28.15億元。

8月2日,A股全天維持震蕩格局。上海、廣東國資股遭熱炒,提振市場人氣。上證綜指收盤漲0.61%報2971.28點,深證成指漲0.64%報10250.55點,創業板指漲0.67%報2113.21點,中小板指漲0.57%報6685.29點。兩市成交金額3220億元,上日為416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89

蔡英文上任3月滿意度跌破5成 南海護漁失敗為主因

蔡英文政府執政將屆滿百日,外界關註其執政成績。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15日報道,臺灣指標民調昨日上午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執政表現滿意度為45.5%,不滿意度從5月底的16.3%上升到39.8%。對蔡英文的信任度為49.2%。兩項指標在該機構近3個月來多次進行的民調中,均首度跌破50%。

民調結果還顯示,民眾對“行政院長”林全的不滿意度為40.4%,高於滿意度37.3%;對“行政院部會首長”的不滿意度為44.3%,也高於滿意度32.4%;對民進黨“立委”的表現同樣不滿意,滿意度為40%、不滿意度則為44%。

至於民眾對兩岸三黨的好感度,民進黨好感度為44.6%,與上次調查一樣,但反感比率達35.5%,略增2.1個百分點;對國民黨好感度為24.8%,較上次增5.4個百分點,對國民黨的反感比率為54%,降了3.4個百分點;對大陸執政的共產黨好感度為16.1%,反感度則為59.3%。

此份民調由臺灣指標民調公司在今年8月11日至12日進行,經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人員電話訪問,完訪1003位居住在臺澎金馬、年滿20歲民眾,信賴水準達95%,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1%。上述各項調查結果已對受訪者的性別、居住縣市、年齡、教育程度等項,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與加權處理。

蔡英文(資料圖)

護漁失敗為民調下滑主因

自5月20日蔡英文就職後,島內發生爭議事件不斷。從華航罷工、臺軍虐狗、誤射飛彈、南海仲裁、兩岸關系、臺風、不當黨產、“一例一休”等事件,民眾對於新當局的處事態度及各項政策方針的滿意度持續下降。

對此,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指出,從上半年發生的沖之鳥事件到南海仲裁之後的護漁行動,因蔡態度疲軟,讓漁民大為惱火失望。這些事件被認為是蔡英文民調逐漸下滑、民心向背的原因之一。

臺灣東森新聞發表評論指出,蔡英文有時擺的是平穩陣仗、走的是激進路線,有時說的是改革漂亮話、做的是妥協老戲碼,忽左忽右、行蹤飄移,就像蝴蝶飛在車道上,讓人摸不清也抓不準,只能眼睜睜看她自亂陣腳、追撞成團。

人民對蔡英文和新政府的期待並未太高,只是看不懂也不想看蔡政府蝴蝶式的欺敵迷蹤。人民有權利知道政府想做什麽,也希望政府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換腦袋或換“內閣”,蔡林體制即將施政百日,蔡英文應該思考這個問題。

國民黨青年次團“草協聯盟”發起人徐巧芯提醒,蔡英文再神隱,滿意度會更低。徐巧芯表示,蔡英文在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前說要做“最會溝通的當局”,但上任三個多月發生不少事情讓民眾反感,蔡英文不斷神隱,把大部分責任讓林全承受。

徐巧芯說,執政者施政滿意度民調起起伏伏是常態,若蔡英文能夠出來多面對民眾、多溝通,施政滿意度民調會好一些,否則會下滑得更快。

繼續道歉,繼續被網友諷刺

就在最新民調公布之時,蔡英文繼續其“轉型正義”事業——向原住民道歉。據中國臺灣網報道,蔡英文今天(15日)前往蘭嶼,回應核廢料問題,並再次上演“道歉秀”。蔡辦公布行程後,蔡英文的道歉計劃即遭到臺灣網友的強烈批判。

蔡英文與原住民

網友批蔡英文“帶錢去撒一撒,就又維持現狀了啦!”“除了這些近似打嘴炮式的廉價道歉,你能不能做些有用的事?!”“你(蔡)還在選舉啊?很好,你有只有選舉最在行了。”也有網友針對蔡英文帶隊吃千元(新臺幣)法國大餐諷刺她,“請問:蘭嶼有法國餐廳嗎?”

有網友揶揄,“很好,很親民!明天又有一大堆蘭嶼人去蔡辦抗議”,直批蔡英文“親美跪日躲農漁民,沒電企業要外移”、“勞工失業更是找你,你能躲哪去?”、“臺灣就像電話詐騙犯只有大陸當局來才管得好,那時世界之大你哪都躲不了!”網友批判蔡英文兩岸政策,“笨!臺灣只有通過大陸才能走向世界,所以,臺灣對大陸封鎖,即是對世界封鎖。”

本月1日,蔡英文曾在“總統府”前迎接原住民代表,並發表道歉長文。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批評稱,蔡英文意圖借此另創史觀,達“去中國化”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81

英鎊跌破脫歐公投以來低點 創1985年來最低

10月4日,英鎊持續下跌,截止發稿,英鎊兌美元跌穿英國脫歐公投以來低點,最低至1.2766,創1985年來最低水平。

此前,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公開表示,英國脫歐進程將在明年3月底正式啟動,這嚴重打擊了市場投資者對英國經濟前景及英鎊匯率前景的信心。

有報道稱,英國首相特里莎·梅在退歐談判中不會優先保護金融服務業。報道援引特里莎·梅政府的三位高級官員透露,在英國脫離歐盟之後,政府將會拒絕將保護金融業作為優先任務。其中一位人士說,特里莎·梅的團隊也拒絕了與歐盟達成一項臨時協議以緩解退歐沖擊的要求。

特里莎-梅的態度也加重了投資者對英國所謂“硬退歐”的擔憂。

在二季度因為英國公投“脫歐”結果而重挫10%以上之後,英鎊在三季度續跌2.5%,由此錄得連續五個季度兌美元下跌。9月份,英鎊兌美元下跌1.2%,亦為6月份以來最差表現。而在10月份第一個交易日因“脫歐”前景消息跳空低開的狀況,也顯示,英國脫離歐盟對其貨幣匯率的負面影響力仍未完全得到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99

人民幣對美元跌破6.7 央行轉文穩預期

10月10日,國慶假期後的首個交易日,也是人民幣正式加入SDR籃子的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7008元,較前一交易日貶值230點,創下6年新低。

周一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轉發的評論員文章指出,由於長假期間美元指數大漲,參考一籃子貨幣,人民幣跌幅相對較小。

文章指出,近期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有所加劇,由於市場預期美聯儲12月加息是大概率事件,美元走強,國慶長假期間美元指數漲幅達1.22%。此外,由於市場對英國“硬脫歐”的擔憂,英鎊大跌,英鎊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1841的31年低點。埃及鎊貶值壓力加大也拖累了新興市場貨幣。

文章認為,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節前有所貶值,但與發達經濟體貨幣和其他新興經濟體貨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相對較小,CFETS測算的人民幣匯率指數仍是升值的。參照一籃子貨幣變化,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貶都是正常的,未來還將繼續雙向浮動。

對於今日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市場已有預期。“十一”期間,美元大幅飆升,最高觸及97.188,而離岸市場人民幣報價一度逼近6.72,引發節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可能跌破6.7的猜測。

知名外匯專家韓會師認為,在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定價原則下,計算得出的長假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整幅度大於200個基點。他表示,在9月外匯儲備下滑幅度較前月明顯增大的情況下,市場貶值預期較強,如果跌穿6.7,可能進一步刺激貶值預期,同時加大結售匯逆差壓力。

而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從近期的數據看,經濟主體對以上政策意圖的理解有所加強,匯率預期有所穩定,預計中間價突破6.70整數位對金融市場和經濟主體的行為擾動有限。

他表示,周一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主要是受長假期間英鎊等貨幣對美元劇烈波動影響,人民幣中間價報價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對美元自然走弱,這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體現。中間價無需死守某一固定價位,而是要保持一定的波動性。

他認為,隨著人民幣正式進入SDR貨幣籃子、貿易順差規模季節性擴大以及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中國外匯市場的外匯供應情況將逐步改善。同時,經濟主體償還外債的動能基本告一段落,增加持有對外資產的需求基本平穩,決定中國外匯市場的外匯需求逐步趨穩。

央行轉發的評論文章也指出,中長期看,我國經常項目保持順差、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的基本面決定了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後境外主體將增持人民幣資產,由此帶來的長期外匯流入也有助於進一步改善外匯市場供求,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021

會議無實質性政策出臺 美原油跌破50關口

北京時間21時左右,OPEC與非OPEC成員國對話正式結束。卡塔爾油長表示,此次會談取得了積極的互相理解, 商討了歐佩克及非歐佩克平衡原油市場的路線圖,伊斯坦布爾會談屬於非正式的討論,歐佩克及非歐佩克國家會建立良好合作。

盡管如此,會議並未出臺實質性政策,且OPEC秘書長稱尚未決定是否在非OPEC國家之前減產。 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將於本月28-29日在維也納舉行技術性會面。

俄羅斯能源部長Novak稱,今天的會議並未討論石油產出水平。 會談著重於市場現狀以及未來的可能舉措,有關產出水平的討論或在10月28-29日會議後持續。

WTI原油聞訊走弱,最低跌至49.91美元/桶。現報50.13美元/桶,跌幅達1.3%。

布倫特原油報52.07美元/桶,跌0.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60

在岸人民幣“腹背受敵” 跌破6.73 刷新六年新低

10月13日,受國內外不利因素影響,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破6.73關口,繼續刷新2010年9月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則失守6.74關口,創1月8日以來新低。

此前一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收盤以0.01%小幅升值結束了自10月10日以來的連跌趨勢,正當市場期待人民幣即將拉開企穩反彈大幕時,13日淩晨公布的美聯儲9月會議紀要重申12月加息可能,令美元獲得新的上漲動力;此外,今日最新公布的中國9月進出口貿易數據遠不及預期,也對人民幣匯率造成重要打擊。

1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度下調38個基點,報6.7296,調整幅度雖較前幾日有明顯收窄,仍創下1月份以來中間價最長連跌。開盤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基本維持在6.7252附近波動。盤中人民幣最高升至6.7162,離回歸市場關心的6.70關口仍有一定距離。

頗為意外的是,接近16:30收盤時,人民幣即期匯率突然出現明顯貶值壓力,快速跌破6.73關口,最低貶至6.7320。最終16:30收盤價報6.7299,較上一交易日跌160個基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價跌99個基點。夜盤開始後,人民幣匯率雖有所反彈但幅度較小。

(13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走勢)

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則已經失守6.74關口。13日早盤,離岸人民幣先是維持在開盤價6.7266,但到9:30左右,或受到最新公布的9月中國貿易數據不及預期的影響,離岸人民幣開始持續貶值,最低一度跌至6.7404,跌超百余點。

目前業內人士普遍預期,13日公布的貿易數據成為推動人民幣快速貶值的主要原因。

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中國9月出口同比-5.6%,與預期的2.5%存在較大差距,前值為5.9%。進口則同比增長2.2%,低於預期5.5%,前值為10.8%。9月貿易順差2783.5億,低於前值3460億。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9月外貿數據說明,外需表現明顯不及預期,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未來政策方向仍需突出積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操作,利率繼續維持區間震蕩格局。

雖然外需導致出口大幅下降受到一定季節性因素影響,但興業證券宏觀王涵團隊認為,展望未來,全球不確定性仍將持續對出口帶來一定影響。

“全球不確定性和低增長將繼續拖累我國未來的出口。”王涵認為,一方面英國退歐以及12月4日的意大利修憲公投都將使歐洲的政治不確定性持續;另一方面,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帶來的政策不確定外,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下調全球增長預期,指出弱需求將是未來的一種新常態。

雖然有觀點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持續貶值將有利於出口增加,但王涵提出,在當前全球經濟背景下,人民幣貶值與出口的關系已經大幅弱化,對我國出口的影響主要來自於全球需求的邊際變化。

值得註意的是,美元勢不可擋成為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明顯走低的另一主要原因。

13日,美元指數觸及7個月高位,最高沖至98.1299。自8月中旬以來,隨著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的不斷上升,美元指數從95一路上揚,多空方對於美元後市表現的分歧也在不斷加大。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勢)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北京時間13日淩晨最新公布的美聯儲9月FOMC會議紀要讓“美元多頭再收獲一大利好”。會議紀要顯示,一些美聯儲決策者認為,有必要“在相對短的時間內上調利率”,美元因此觸及3月份以來最高水平。目前,盡管美元依然表現強勁,但有分析師警告稱,從技術面來看美元即將觸及超買水平,後市回調風險不容忽視。

從短期來看,美元的強勢導致一籃子貨幣出現明顯貶值,人民幣承壓下跌,但從長遠來看,國內經濟基本面依然是判斷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根本。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 目前國內經濟在三季度末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特別是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反映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趨於明朗。

“我國全年經濟保住6.5%的增長下限應該沒有懸念,並且預計具體增速應該在6.6%~6.7%之間。”章俊分析稱,在這一增速假設下,預計年底之前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波幅的容忍度會有所上升,可能會放寬至6.8這個市場預期的心理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65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跌破6.75 創9個月新低

隨著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下調,17日離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6.75,創下9個月新低。

另外,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官方收盤報6.7396,較上一交易日夜盤跌125點,今日盤中跌破6.73、6.74關口,繼續刷新6年新低。

上周五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較好,美元指數繼續攀升至7個月高點。

就匯率走勢而言,麥格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表示,預計年內人民幣將維持在6.7的水平;富達國際基金經理馬磊近期表示,“中國需要保持人民幣的穩定,這符合中國國情。中國不是一個小經濟體,不能通過將貨幣貶值20%來進行有效刺激。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貶值糾偏後,當前人民幣正不斷接近其公允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