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間,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7關口,為2010年11月以來首次, 23:30收盤報6.7019元;6月19日,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0點,續創逾5年最弱,直至10時後再度跌破6.7。
由於中國經濟放緩、私人部門加大海外資產配置的意願上升、美聯儲加息預期、市場供求對匯率的影響加大,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幣在今年下半年仍將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在這種背景下,有幾大趨勢尤其值得關註。
全球資產配置是長期趨勢
各大機構預計,下半年人民幣仍將面臨下行壓力。渣打銀行預計,三季度末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率維持6.70;野村外匯策略師更是大膽預測,美元/人民幣年底將達到6.94的水平。
去年以來,人民幣便開始調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中國央行的做法使得人民幣更符合經濟基本面,有利於人民幣向浮動貨幣邁進。然而,投資者則開始擔憂,這種調整要持續到什麽時候?何時才能實現均衡?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期來看,人民幣還是受到國內私人部門對外資產配置的影響。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仍存,那麽私人部門增加對外匯資產配置的意願就會持續,在實現新的平衡之前,私人部門會拋售部分人民幣資產,然後購買外匯資產,這在中期會對人民幣形成壓力。
他表示,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的經濟體,家庭儲蓄率居高不下,未來私人部門應該有對外凈資產,“而我們過去的私人部門儲蓄其實都投在境內了,對外投資主要是由政府來做,中央政府的三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部分購買了海外國債,如美國和日本國債。”
至於私人對外資產配置要達到什麽水平才算是平衡,“我認為整個國家對外凈資產大約1.6萬億美元,而且當前中國還有源源不斷的貿易順差形成,將來私人部門應該形成一萬億美元左右的對外凈資產。”趙揚指出,這個平衡之路可能還是要經過幾年才能完成。
以日本為例,過去三年以來,日元對美元一度大幅貶值近40%,但並未在國內民眾和企業之間造成很大騷動,原因在於的日本國際投資頭寸凈資產,2014年這一數據為366.85萬億日元,折合超過3萬億美元的對外凈資產頭寸,更為重要的是日本國際投資頭寸凈資產占日本國內M2的比重從1999年的13%連續上漲至2014年的41%,也就是說日本居民的大部分資產都轉換為境外資產,其貨幣幣種結構已經全球化。
短期走勢取決於市場供求
除了中長期趨勢,就短期而言,人民幣匯率仍將由市場供求決定,中間價將參考“前日收盤價+CFETS一籃子貨幣走勢”。
根據民生宏觀研究,目前中間價的形成公式為——中間價t=收盤價t-1+β風險過濾系數 × (t日維持CFETS不變的隱含中間價-真實中間價t-1)。
民生證券海外研究組負責人張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假設未來英鎊歐元跌,美元漲,等式右邊為正,人民幣整體有貶值壓力,那麽等式左邊的搭配組合有如下情景:1.CFETS平+中間價跌,2.CFETS小漲+中間價小跌,3.CFETS漲+中間價平, 4.CFETS跌+中間價超跌。“就近期而言,央行采取1方案,維持一籃子穩定,讓中間價跟隨市場承受貶值波動,當然這是基於市場供求的前提下。”張瑜稱。
不可否認的是,當6月23日英國脫歐預期兌現後,美元被動大幅升值,而人民幣被動貶值的勢頭也有所加劇。7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263點,跌破6.68。市場自此開始擔心,難道人民幣的貶值趨勢失控了嗎?
其實,貶值只是“數據上的”,基本面相關數據及情緒並未惡化。張瑜表示,此次貶值與去年811和今年春年兩次貶值的最大不同在於,基本面並未同步惡化;從結售匯來看,結售匯差額持續縮窄:5月銀行結匯明顯上升體現私人部門持匯等漲的情緒有所緩解,結售匯差額縮窄,出口結匯率與進口售匯率背離縮窄。此外,最新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6月外儲3.2萬億美元,前值3.19萬億美元,本月增加135億美元,前值減少279億美元,可見資本外力壓力持續緩解。
關註全球匯市波動
對於未來人民幣的走勢,海外市場的動態值得密切關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本田悅朗7月13日接受采訪時稱,日本央行應在7月28-29日的會議上擴大貨幣刺激,並且現在是日本為強化安倍經濟學效果而擴大財政和貨幣刺激的時候。因此,近期日元有所走軟,但機構預計美元/日元的強阻力位將出現在107.5附近。
本周的主要關註焦點在於歐洲央行。本周四(7月21日),歐洲央行即將召開自英國脫歐之後的第一次貨幣政策會議。鑒於近期歐洲市場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區域性風險加劇,同時通貨膨脹預期持續低迷,歐洲央行再一次面臨出臺刺激政策的壓力。今年下半年歐洲央行擴大寬松力度的概率明顯上升。
然而,招商證券(香港)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總裁宋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認為,本周歐洲央行很可能將按兵不動,或者僅采用輔助性的政策向市場傳遞一些寬松的信號。”
他表示,市場經歷了英國脫歐以及意大利銀行壞賬問題引起的波動後,目前已經基本趨於穩定。而歐洲央行也表示,雖然仍對英國脫歐的影響保持警惕,但是預計脫歐帶來的進一步流動性沖擊將較為有限,市場在經歷最初的波動後將趨穩。此外,歐洲央行的企業債購買計劃從6月初才開始實施,並已經呈現出積極的效果,歐洲央行很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衡量之前的寬松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美聯儲FOMC將於北京時間7月28日淩晨2點宣布利率決定,並發表政策聲明。主流觀點預計,美聯儲將按兵不動,全年加息一次,最可能出現的時點為9月或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