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滅了,還有西瓜:視頻網站的灰色江湖還在
http://www.iheima.com/thread-7909-1-1.html快播變成了「西瓜」
楊云,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網友,平時喜歡上網追最新美劇,在他瀏覽器的視頻網站收藏夾中,除了優酷、搜狐視頻等之外,還有面包網、全集網,而且後兩者所擁有的美劇資源更全、更新、更快。
過去,楊云在面包網等觀看美劇時,使用的播放器都是快播,他很清楚自己有時收看的影視劇可能是盜版的,這從面包網的網頁中並不難發現,「有些片子,優酷買下(版權)來了,收看網頁中就會有優酷的收看鏈接;否則,就只有快播,或者百度影音之類的。」
近兩週來,楊云發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某些片子快播鏈接失效了,取而代之,一個名為「西瓜影音」的收看鏈接出現在幾乎所有新增美劇收看頁面。
為此,楊云花了2分鐘時間,下載並安裝了「西瓜影音播放器」,並隨之繼續他的美劇之旅。除此之外,楊云的美劇收看體驗沒有絲毫變化——和千千萬萬網友一樣,只不過,快播變成了「西瓜」。
快播們是消滅不光的
「你看現在大點的盜版站都選擇了西瓜和吉吉。」趙懿在視頻網站從業多年,在他口中,西瓜和吉吉影音兩個視頻播放器,已經迅速取代了原先快播的位置。
趙懿透露,其實快播事件對小型視頻網站的影響並不大,「用戶上網看電影,並不會關心用的是什麼播放器,只要能夠流暢播放就行。同樣,小型視頻網站也並不關心用什麼播放器,用戶能看就行。」
「與中小視頻網站相比,面包網、全集網算是很大的了。小型視頻網站的流量通常來自搜索引擎,快播沒了,對他們的流量並沒有太大影響。」
趙懿口中的「小型視頻網站」,是指那些每月一萬獨立IP訪問量以下的草根視頻網站,這樣的網站用百度搜索「快播」「影視」等關鍵詞,一搜一大把。趙懿說,這樣視頻網站佔所有網站總數的90%以上,視頻網站往往是站長們的副業,「一個月一般只能賺5000元就不錯了,幾萬元就算很厲害了。」
趙懿說,這些小站長們並不關心快播的存亡,「因為快播滅了,會出現西瓜;西瓜滅了,還會出現『蘋果』……是消滅不光的。」
上家暗中資助「資源站」
趙懿的話,正說中了肖富的心事。作為一個小型視頻網站站長,肖富說:「我關心的唯一核心競爭力,就是盜版資源的更新不及時。誰及時我就會選擇用誰的,比如快播,或者西瓜。」
肖富向記者展示了小型視頻網站是如何獲得視頻資源的。他為記者打開一個名為「××資源站」的網站,他說,這裡是小型視頻網站站長們獲取最新盜版,甚至色情視頻資源的最便捷途徑之一。
該網站介紹中寫道,「本站不支持用戶們在線觀看或下載,影片資源只供電影站長們採集使用。」
肖富說,這裡提供迅雷、迅播、影音先鋒、電驢等多種視頻軟件的可用鏈接,「這些可以直接使用在(視頻)網站上,非常方便。」
「此類資源站是沒有廣告的,也就沒有收入。」肖富暗示,互聯網上沒有「活雷鋒」,一些上游互聯網公司會暗中贊助此類網站的鋌而走險,「服務器、帶寬你出,然後我每個月補給你(錢)。」這些不良和盜版視頻內容會帶動大量小型視頻網站,並最終引來用戶、流量、廣告和金錢。
大型「盜版站」月入百萬
對於趙懿和肖富這樣的從業者來說,快播倒掉似乎並不足惜。
「快播確實壯大了一個灰色的產業鏈,但獲益最多的絕不是小站長們。」趙懿說,安裝了快播的用戶打開軟件後,會看到一個搜索窗口,他們在這裡面搜索自己想看的東西,而快播則通過這種方式為產業鏈下游的視頻網站送去可觀的流量,「受快播事件影響最大的,就是上述直接受惠於快播的網站。」
根據趙懿的觀察,這些網站的盈利能力能達到百萬級水平。「據我判斷,大概在80-100萬/月的水平,快播這樣的商業模式並不足以支撐起千萬級的網站。」
「這些網站充斥著盜版內容,經營風險很大,不可能打算做長期品牌的,也做不大。例如面包網就曾更換過域名。」趙懿分析。
不能碰的紅線
「快播等的商業模式本質是大小網站聯手侵權,大公司出技術,小網站干髒活兒。」大邦律師事務所游云庭律師表示,這些小網站數量多、目標小,即便涉及盜版和色情內容,維權和監管都很困難。
「其實,快播的播放、下載視頻功能與其他許多同類軟件可謂異曲同工,不過其他視頻播放器並不提供資源發佈給站長們用,例如迅雷就只提供給用戶下載。」肖富說,相較之下,快播帶起了一個產業鏈,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所以受到了監管部門嚴厲的打擊。
肖富向記者展示了一個名為「迅播影院」的網站,這曾是一個支持迅雷播放器的盜版視頻網站,如今該網站視頻內容頁面赫然寫著,「由於受國家政策影響,本片暫不提供點播與下載,敬請諒解!」截至記者發稿,迅雷發佈最新聲明稱,將阻止美劇非法下載。
「對用戶生成內容類網站的監管一直是個難題。」游云庭說,現在的監管底線是,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不可提供、分享和發送盜版或色情視頻內容的外鏈,而用戶只能進行點對點的私密分享。
「我國目前尚處於監管的長期成熟過程中。」游云庭說,「要提醒中小視頻網站站長們的是,互聯網的紅線不少,比如色情,一旦被查,就可能是刑事責任,野蠻生長的底線是不能突破紅線。」
高曉松:我是如何用視頻打造一個五億瀏覽量的 《曉說》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95優酷更沒有預見到,大獲成功的《曉說》止步於第二季,高曉松轉會愛奇藝,開播《曉松奇談》。曾有五家公司競爭他在《曉說》之後的合作,包括三家視頻網站和兩家巨型傳媒公司,他無疑處在巨頭爭奪優質原創內容的前線。高曉松仍然沒有在外表上花太多心思。第一次見他是在《曉松奇談》的錄製現場,鏡頭只拍上半身,他穿著黑色襯衫,配一條鬆垮的短褲,踩著拖鞋。第二次見面是在拍攝宣傳片的片場,軍綠色的無袖背心搭配軍綠色的皮短褲,是莽漢和嬉皮的混合體。坐下來,他生生把採訪變成了「曉說」。這也解釋了不靠臉也可以撐起數億次關注的原因。他的思維幾乎不會被打斷,有時談話間還要去拍個照,回來後馬上接上, 「就剛才那個問題我還想到……」內容博雜,從音樂到電影,從歷史到互聯網的未來,話題少有死角。他的口若懸河絕非不設防,對於他不願意講的內容,比如 為什麼從優酷轉到愛奇藝,一直和記者打太極。高曉松少年成名,玩音樂、拍電影、寫書,在30歲之前進入當時新興的互聯網公司的管理層。 2011年的酒駕入獄是他人生的低谷,但僅僅幾個月之後,他就攜著《曉說》捲土重來。不久前,他編劇、監製的電影《同桌的你》票房過了4.8億。「我就是命好,」他反覆強調,「我的臉為什麼這麼大,就是一個一個餡餅給砸的。」以下為高曉松自述——40歲之後,我只賣藝
「我們家人最討厭胡說八道,我想知道什麼事兒,他們會為我寫一條子,說這個事你去找某某院士,人家研究這一輩子了。」互聯網界跳槽太正常了。我錄最後一期《曉說》,優酷所有高管都到了,錄完以後大家熱烈鼓掌。我這兩年老去優酷,現在去愛奇藝,一看這兩個公司樓對樓,搜狐也在旁邊,我問你們怎麼都在一塊辦公?他們說方便跳槽嘛。這個行業好,連CEO都跳槽。包括娛樂業,也不像20年前似的,說曉松怎麼回事,我們把你捧紅 了你還有二心?過去是純江湖,我剛入行的時候,還出現過歌手跳槽唱片公司老闆派人打人的事,那是梁山社會。現在中國已經是商業社會,連張藝謀導演都到樂視 了。而且我跟這五家都說得明白,大家都還是朋友,山高水長。
我40歲之後,自己的生活是很明確的,我就是賣藝。不像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我現在不創業、不經營公司,我只賣藝,你經營就好了。做《曉說》,題材都是我先跟人家在飯桌上講出來的。人家聽完覺得挺有意思,我就去講。我知識都怎麼來的?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事。我從小有一個優勢,家裡人是政協常委之類的,有那種文史資料選編。中國人有寫史的傳統,讓國民黨將領什麼的寫回憶錄,但又不讓大家看,就編成資料選編內部交流。我們家都 是學科學的,沒人看,我自己天天在那裡看,喲,跟課本上寫的不太一樣。我們家吃飯時最愛聊國外的事兒,從小訓練記國旗背首都,後來我自 己閒著沒事把各國的煤產量鋼產量都背了一遍。我們家人最討厭胡說八道,我想知道什麼事兒,他們會為我寫一條子,說這個事你去找某某院士,人家研究這一輩子了。大家都住一塊,最多穿過這門進了北大那門,或者穿過那門進了中科院。
我就養成一毛病,走到哪裡都喜歡和知識分子聊天。《曉說》第二季我去了很多國家,旅遊局說沒見過你這樣的,人家都說要去哪個飯館、哪個景點,我開一個三五人的單子,都是那個國家最好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去西班牙我說要見導演阿莫多瓦,實在沒約到,就把他的兩個御用主演約到了,也挺好。我主要講「識」,知識夠不夠不重要,見識很重要。誰不會用搜索?但我能找到有意思的角度和聯繫。而且我在美國,能接觸到大量國內接觸不到的資料,圖書館裡就能借到蔣介石日記。脫口秀節目佔我每年的26個下午,一下午錄兩期,不是我工作量的大頭。你在錄製現場也看到了,我沒有稿子,沒有提詞器,就一個人在那兒說,不費事。風格內容基本上沒什麼大變化,幹嗎要變化?你說你挖來馮小剛,突然不打算拍喜劇了,那你挖他幹什麼?你把賈樟柯挖來了,又突然不想得獎了,你不想得獎挖賈樟柯幹嗎?我愛當門客,不愛負責任「張朝陽和我聊期權之類的我都不懂,他就說,咱倆工資一樣行不行?我說那行。」我雖然成名得早,但不是那種特別高看自己的人,其實我做什麼都沒有預想到成功。當年錄完第一張唱片的時候我還跟老狼說肯定沒人喜歡,你唱得不行,吉他也 沒彈好。後來大家都說好,我再聽聽,覺得也挺好的。電影也是,我預計《同桌的你》票房八千萬,誰知道前面多了一個四億。我最沒有想到的是我這張臉能有五億 次瀏覽量,我的天,五億次看我的臉!還有旅行,我本來以為世界上別的事情可以掙錢,旅行一定是賠錢的,但《曉說》裡連旅行都有人出錢。我為什麼說自己命好?我見過比我才華好得多的人,比我更懂歷史的人,音樂上、電影上、文字上就不用說了。我做過的每件事我都見過很多懷才不遇的人,我不是 命好還有什麼呢?所以我在籌劃做一些慈善的事情,如果不報答社會的話,老天爺哪天醒了,說怎麼弄錯了,怎麼都給你了?不過我的心態是,沒有特別想把某件事當作終身的事業為之奮鬥。我不愛負責任,從小最想做的職業就是門客。我隨便說,公子聽完去和皇上說,皇上把他斬了,那就再去別人家當門 客。公子一說皇上高興了,回來賞我美酒美姬,多好,獻言不獻身,盡力不盡意,我說話就完了,咱別為了一事業獻身了。對時代也是,我盡力,但不陪你殉葬。你看我2000年在搜狐做總監,2001年在新浪做駐美首席代表,然後做盛大的首席娛樂顧問、做A8的總監,都是門客的角色。張朝陽和我聊什麼期權之類的我都不懂,他就說,咱倆工資一樣行不行?我說那行。我很早就到了美國,在好萊塢混有一段時間了,你看我《曉說》第一集講的就是奧斯卡潛規則。在這個時代我又能繼續當一個門客,中美雙方都需要兩邊都懂的人。我在美國的這些經驗,不管電影還是音樂上,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不會去做什麼公司兼併的事情,最多給人約見面,還是賣藝。我命太好,每次人家問我臉 為什麼這麼大,我都說是餡餅砸的。現在沒事一出門餡餅就砸臉上了,還沒吃完,一出門又砸一個。我的話語權是大佬們給的「互聯網一定會代替一切,一開始大家以為互聯網只能發信息,就跟愛迪生那時覺得電只能點燈一樣,誰想到電還能刮鬍子?」你還記得兩年前太合麥田老總宋柯去賣烤鴨?那是我們做的一個局。我們要收購很多家唱片公司,但收購公司你總得開價錢吧,我就說我們先給全行業潑潑冷水,宋柯就到處說他去賣烤鴨了。結果輿論一下就炸開了,說音樂行業已死,然後價錢都下去了。我們收購了六家唱片公司。目前我們這六家唱片公司的市值是兩年前的 五倍。音樂行業的體量比電影、電視大得多,聽音樂的人有八億,電影發展這麼快,一年票房兩百多億,中國移動光彩鈴一年賺三四百億。
我特別看好互聯網企業進入音樂行業。你手握現金和分發渠道,你不做誰來做呢?我很樂觀其成,這個行業整體起來大家都受益。而且不怕盜版,我們音樂行業以前又沒 資金又沒能力,唯一的能力就是老藝術家能進中南海發發牢騷,搖滾樂隊上你門口割脈,但現在你盜版盜的可是騰訊的版、阿里的版、360的版,幾位大佬能允許你輕易盜版嗎?再說《曉說》這事,大家看到視頻網站巨頭都爭著要做原創。視頻網站這種行業在美國是沒有的,youtube是大家自己拍著玩,hulu是大的影視公司辦的。因為美國有大的製片廠,電影、電視劇、脫口秀全線產品都有,也有自己的電視台和分發渠道,不會把版權賣給視頻網站,說我索尼的電影跟你華納的在一個網站播,不可想像。我個人對中國視頻網站的預測是,這些靠著最初版權混亂時期起家的網站,在聚集到大量資金之後都要重走大製片廠的老路。我和幾位大佬都談過,現在就應該在視頻網站普 及好萊塢大製片廠的管理辦法、生產辦法、金融辦法、保險辦法等等。它們應該是未來中國的索尼、華納、派拉蒙。互聯網一定會代替一切,一開始大家以為互聯網只能發信息,就跟愛迪生那時覺得電只能點燈一樣,誰想到電還能刮鬍子?中國人習慣拿歷史當鏡子,但互聯網這個東西是開天闢地的,所以它窮盡了我的知識結構以及我能力的限度。我很喜歡互聯網的這些大佬們,他們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意人。他們看世界的凌厲角度和對人的量化能力讓我覺得特別神奇。如果在飯桌上,通常我要想說話我能一直說,但是這幫人一說話我恨不得拿一個本子記下來。這些東西不是胡說八道,最終成為他們辦起來的一個一個企業。我自己的話語權也是他們給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最多也就像木心老師一樣,每週在紐約給大家講文學史。我也從歷史中看到,每當科技發展的時候,都 是文藝靠邊站的時候。從來沒有工業革命同時也是文藝復興。科技會讓人類大規模地改善生活,但科技一定會帶著人們撞到牆上去的,這個時候文藝就會撈人類一把。你看一戰前科技進步了,但鋼鐵大砲把一代年輕人的熱血埋土裡了,所以一戰後才有了文藝的大高潮。現在是科技最昂揚前進的時候,比工業革命還要昂揚,但許多人能感覺到,生活中應有的情感在喪失。比如說移動互聯網,老狼他們都在我的微信裡,但我們一年就見一次面,微信裡一年說三句。過去他們沒在我的微信裡,一年我們有十個晚上徹夜聊。我覺得這可能是問題的開始,藝術家的責任就是把人類往回撈,那個時代我覺得10年、15年就會到來。午夜夢迴,覺得還得去讀個博士
「我給許多學校的歷史系教授寫信,說招我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您的學術觀點一下子有很多人聽;一個是您原來只能賣250本的學術著作,我幫您翻譯,一下能賣好多本。」什麼時代來了我都是門客。小時代來了,我就和大家聊聊吃喝玩樂;大時代來了,我就跟大家聊聊大時代是怎麼回事。現在又是一個新時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太快,已經容不下這麼多錢了,自然要往外擴張,就像當年的日本一樣。現在美國人人都知道一件事,你們手裡的錢比美國人多。我這幾年有切身感受,之前到美國約人談事情都得一個月以後,現在約,人家問你今天下午有沒有空。未來10到20年,電影、音樂、脫口秀產業最典型的合作方式是中國的錢加美國的高端團隊。再過一二十年,可能美國團隊都不用了。中國的形勢這麼好,我得躲回美國翻譯小說去了。我特怕每次這種大潮來時我也被裹進去、創業去了。回到美國就沒事,依然很蕭條。我準備重新翻譯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之前的版本不讓說髒話,但那是改變美國一代人的作品,滿篇髒話,我說那我重新翻譯一下吧。有時候午夜夢迴,我會自己嚇自己一跳,覺得還得去讀個博士。因為我成長的家庭環境,可以不是院士,但好歹得是一博士。我妹妹40多歲,帶兩個孩子,前年讀了博士。她說我和你一樣,夜裡醒來發現自己不是博士,說不過去。《曉說》裡有一期講美國,43個總統裡有30個軍人出身的,但是沒有形成獨裁。這是我唯一做過長時間研究的題目。我和助理把英文材料都查遍了,沒發現一 篇英文論文討論這個。我們只好自己想了幾點理由。這期節目收視率不高,但我讀博士的時候,這個可以相當於我的一篇論文,先給教授看看。我給許多學校的歷史系教授寫信,說招我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您的學術觀點一下子有很多人聽;一個是您原來只能賣250本的學術著作,我來幫您翻譯,一下子能賣好多本。
有回信嗎?當然有。(來源:壹讀)
9158自揭面紗:最大的視頻秀場,是怎麼運行的?
http://bbs.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6412012年11月歡聚時代(YY語音母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很多人不瞭解這是一間怎樣的公司,只是感嘆雷軍、李學凌另闢蹊徑,在騰訊眼皮底下把多人即時語音聊天業務打造成10億美元級上市公司。而比YY還神秘的,是另一家、「歲入10億,比YY還牛」的9158。因為「你們懂的」原因,IPO對9158來說一直只是期望與傳說。
2014年6月22日,傳說終於發生了,天鴿互動控股(9158視頻社區母公司)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了招股文件並同時啟動了路演。為了上市,這家相對神秘的公司披露了許多重要信息,讓我們有機會窺見它在業務、收入來源、組織結構等方面的真容。
行業地位爭議:天鴿與YY,誰是老大?
根據招股文件,2013年天鴿互動營收5.48億元(淨虧損9261萬元)。營收中排在首位的是2012年併入的新浪秀,2.32億;9158排在第二位,1.94億;其它社區(包括多多遊戲、歡樂吧、久久明星交友、跳舞吧、心意吧及糖果社區)8500萬。天鴿在遊戲發佈方面的嘗試不算成功,連續三年收入徘徊在2、3百萬元。招股書披露「不合格」的遊戲有26款之多。拿得出手的只有2013年8月上線的《三國志:國戰版》, 2014年1月活躍23.8萬。
2011年、2012年、2013年,不算新浪帶來的業務,9158加「其它社區」營收合計分別為2.51億、2.33億和2.79億,與傳說中的10億元相差甚遠且增長乏力。
天鴿招股書中稱:根據我們委託艾瑞編制的報告,
就用戶支出總額而言,我們於中國社交視頻道社區市場份額於2013年達到33.9%,而最接近我們的競爭對手於同期的市場份額為23.1%。
2013年,歡聚時代營收18.2億,其中在線音樂及娛樂業務營收8.53億。天鴿自稱行業老大,歡聚時代當然不服。日前YY娛樂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懷疑其(指艾瑞報告)科學性。」
其實,9158並沒有吹牛。雖然歡聚時代收入更高,但要向「頻道主」支付內容費用卻包括其中。2013年,歡聚時代在線音樂與娛樂營收(也就是用戶的花費)為8.5億元,頻道主從中分得4.44億元。而天鴿互動所計的收入是只用戶花費的一部分,系從分銷商按30%-40%的比例分成所得。2013年,天鴿互動視頻社區收入超過5億,用戶花費超過10億元。所以,天鴿第一、歡聚時代第二,艾瑞的報告沒有錯。
天鴿大費周章地從「用戶支出」角度計算市場份額,是因為按其生態模式(下文有詳解),從收入角度計算「太吃虧」。為了在投資人面前證明自己的老大地位,不得不額外破費近40萬元(根據招股文件,天鴿為這份報告支付了38.551萬元)。
那麼,天鴿搭起的是一個怎樣的生態呢?
互動平台解參與者角色詳解天鴿控股目前經營8個多對多社交視頻社區及1個一對多社區,其中最著名的是9158和新浪秀場。在天鴿互動平台的生態中,
分銷商、室主、主播和銷售代理是主要獲利者,他們各自的職責及利益分享方式如下:
1) 分銷商 分銷商位於金字塔頂端。他們物色能賺錢的內容、招募主播、僱傭銷售代理、發行並銷售虛擬貨幣。 2013年,平台共有2.6萬個視頻聊天社區,每個社區只允許有1家分銷商。
分銷商僅有四家。各家實力相當,平均每家把持6500個聊天社區。 對天鴿來講,分銷商是獨立第三方。做什麼內容,賣多少虛擬貨幣都由分銷商自行決定。
2) 室主 照天鴿官方說法,聊天室由用戶創建並成為「室主」,申請人要組織至少五名主播,平台將對主播的表演能力進行評估。當聊天室有了一定人氣,會有分銷商與之洽談合作推廣、分成事宜。
普通用戶到哪裡去找五名主播,還要能夠通過天鴿的審核評估? 而且,有意思的是,室主還能經由「勞動服務公司」從天鴿平台獲得「獎金」。 可見,典型的室主不是一般的觀眾,而是有志於在平台上賺錢的「個體勞動者」。
3) 主播 在天鴿平台上,3.48萬名主播是拋頭露面、吸引目光和金錢的主角。
她們由分銷商直接招募,分派給到2.6萬個聊天室。平均每個聊天室攤不到2名,看來主播可以在多個聊天室走穴。
每7-10天,主播從分銷商領取一次獎金。
4) 銷售代理
銷售代理是分銷商招募的「業務員+客服」,負責聊天室推廣及虛擬幣銷售。每名銷售代理只能服務於一個分銷商。
「代理」這個稱謂並不準確,他們並非代銷,而是要先付錢把虛擬貨幣買下來,天鴿稱之為「囤貨」。付款後,銷售代理獲得「虛擬幣兌換碼」,再進一步向用戶銷售。每七至十天,分銷商會將相當於銷售額10%到20%的金額返還銷售代理做為佣金。
2013年,天鴿平台上有1200名銷售代理了2.6萬個聊天室,平均每人負責22個。
5) 需要強調的是:分銷不是分銷、代理不是代理、室主不是用戶
以下為天鴿平台參與者利益分配圖。天鴿互動獲得用戶支出中的30%到40%、主播獲得25%到35%、分銷商獲得5%到35%。
首先,分銷商與天鴿根本不是「分銷代理」關係。分銷商在天鴿平台上做自己的生意、賣自己的的虛擬貨幣並將收入中的30%到40%劃轉天鴿。
其次,銷售代理也不是真是正的代理,而要付錢把虛擬物品買斷。他們不僅是為佣金奔忙更要為本錢博命!另外,根據網上零星線索,個別聊天室有傳銷行為。
再次,室主並不是真正的用戶,而是「小本生意人」。室主、銷售代理、主播三者的角色可以「互聯」或交叉。有時,他們來自同一個家族;有時,主播與室主是同一個人。
不論天鴿還是分銷商,與主播、室主、銷售代表均無僱傭關係。實際上後面三類角色都是天鴿與分銷商的馬仔,銷售代理「倒票」、室主「看場子」、主播表演。所謂「獎金」、「勞務費」就是是底薪和提成的代名詞。
安全第一的組織架構
天鴿如此分配互動平台參與者的角色,核心的目的在於隔離風險。而且,設置了三道防火牆。
第一道將主播與聊天室隔離。內容出了問題,主播首當其衝,被室主取消「上麥資格」,其它由公安機關處理(如有違法)就是了。這點與新浪微博相同,多少傳謠者被抓,微博方面並無法律責任。
第二道將室主與分銷商及天鴿平台隔離。如果問題嚴重到主播擔不下來,就輪到室主了。天鴿封掉聊天室、分銷商停止銷售虛擬幣,大家檢討檢討、「配合一下調查」也就是了。這層「防火牆」是新浪微博沒有的。
第三道將分銷商與天鴿隔開。招股文件中,天鴿聲稱「我們主要與獨立第三方分銷商合作以銷售及推廣我們的虛擬貨幣」、「我們並不釐定售予代理或用戶的虛擬貨幣的價格」、「我們對社區內容並不負全責。」
分銷商是獨立第三方,出了問題該坐牢坐牢,上市公司與之解除合作就是了。 分銷商與銷售代理之間只有一紙銷售合同,而室主、主播連合同都沒有、連臨時工都不是。
天鴿組織架構的安全性很高,但上市公司卻有被架空之虞。
在招股文件中,天鴿對如上組織架構強調了四點:第一符合互聯網行業慣例;第二分銷商與天鴿利益一致;第三分銷商並非最終用戶;第四以往曾與若干分銷商終止過合作。
但是,互聯網慣例不能簡單套用。 天貓、京東平台面向數量眾多、不特定的商家,每天開業、倒閉的不知有多少,平台當然要與每個商家的經營風險隔離開來。所以天貓、京東的商家為獨立第三方,是合理的。
而天鴿只有四個特定的分銷商,每家手下有300名銷售代理、掌管6500個聊天室。做為獨立第三方,分銷商必然有獨立的利益,與天鴿各賺各的錢、各吃各的飯。大方向一致,利益分配呢?分銷商投奔YY、呱呱怎麼辦?四家分銷聯合向天鴿索取更多利益怎麼辦?發個招商廣告就找到替代者?
鋼鐵公司不一定要自備電廠,原料和成品的運輸可外包,甚至銷售都不必自己做,但總得有幾個煉鋼車間或者是分廠吧?只有總經辦、技術科、財務科,煉鋼業務全部由「獨立第三方」包辦的鋼鐵公司,不就是一個空殼兒嗎?
站在商業角度,天鴿應與分銷商利益打通而不是隔離,而且誰也不會相信天鴿與分銷商真的沒有「更深層關係」。但是,從「你們懂的」風險考慮,天鴿不得不與分銷商劃清界限,畢竟安全第一。
付費意願超強的「精(tu)英(hao)」撐起天鴿 天鴿互動在人們眼裡是典型的互聯網企業,甚至有人幹脆稱之為「YY的前輩」。考查這樣的企業,無非是按著「得屌絲者得天下」的思路看它如何吸引流量、如何變現以及轉化率高低。
天鴿的特色是採用「多對多」視頻串流模式,支持多用戶實時互動;互動內容涉及音樂、脫口秀、社交、金融及教育;主要變現方式為虛擬物品出售。
2011年、2012年、2013年,天鴿平台付費用戶數分別為19.4萬、20.9萬和27萬。2013年,活躍用戶數為1082萬,付費轉化率為2.5%(9158為1.5%,新浪秀場為3.5%)。
截至2013年底,天鴿平台已有910類虛擬物品上線,從簡單的紅玫瑰、棒棒糖到私人飛機、遊艇。最貴的「求婚」,價格為人民幣10萬元!儘管付費用戶人數不多(YY有320萬),但他們在天鴿的人均花費卻不低。2013年,9158和新浪秀付費用戶年人均消費金額分別達到2129元和2111元(YY為525元)。
從下圖看到,每年給天鴿帶來6000元以上收益的用戶,佔付費用戶的比例為3%左右。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別為5400人、6100人和8400人,他們平均每人每年給天鴿帶來的收益為2.6萬元以上。因為天鴿只拿到四成,倒推過來,這些「土豪」平均每人每年要花6.5萬元!
與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不同,天鴿互動根本不是為屌絲服務的。正如某「互聯網評論人士」所說,「支撐其發展的是付費意願強烈的精英用戶」!精英未必,但付費願意強烈卻是毫無疑問。
天鴿如何讓用戶產生強烈的付費意願呢?
首先是森嚴的等級制度,從知府、巡撫到提督、總督,直至太子、太傅、皇帝。不同等級的特權與榮耀有天壤之別,從進入聊天室的特權到名字出現在用戶名單位頂端、還有象徵身份的特殊稱號。虛擬世界的榮耀是用真金白銀買的,最高的等級要花4萬元取得。
其次是「情景促銷」。花費成千上萬元,在虛擬世界成為「精英」,怎能錦衣夜行,當然要經常出來收穫豔羨;既然出面,就要有與身份相稱的「消費」,送玫瑰花被當小氣鬼,豈不白買了身份,怎麼也得送「招財貓」、「皇冠」;鬥起富來「飛機」、「遊艇」一連氣兒地招呼。有個「將軍」為一個女主播爭風吃醋,一晚上花掉70萬元人民幣。美女主播、令人怒火中燒的情敵、起鬨的觀眾,此情此景多半是互聯網思維包裹著的高科技「仙人跳」。
最後是或有的色情內容。其實用好以上兩招,有沒有色情內容都一樣賺錢。
前面提到的「互聯網評論人士」為9158辯稱:「你是從哪看到9158依靠色情來吸引用戶,你自己嘗試使用了嗎?」 、「媒體人都沒有在這個平台註冊賬戶,就已經能做出來該平台涉及色情的深度報導,而所謂的報導也都是從其他地方聽取而來。」
這簡直是難為媒體人了。天鴿披露,用戶特權不僅看花費,還與期限相關。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媒體人花4萬元升到最高級別還不行,要在9158泡個把月、砸百八十萬,多半還會被「線下調查」,才能進入最隱秘的聊天室,才有報導9158的資格!
總之,在喚起並保持極個別用戶強烈付費願意方面,天鴿很成功。至於色情內容,力爭成為上市公司的天鴿互動沒有理由去鼓勵,但也不容易杜絕,因此採用了上文所說的、另類的組織架構。
作者:
Eastland 來源:虎嗅網
Facebook以5億美元收購視頻廣告科技初創企業LiveRail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13783Facebook剛剛收購了視頻廣告科技初創企業LiveRail,後者將市場營銷人員與網絡和移動端的視頻發佈者聯繫在一起,從而每月向瀏覽者投放70億條視頻廣告。一個消息渠道透露,Facebook支付的收購價格介於4億美元至5億美元,不過Facebook拒絕對交易條款作出評論。另一個消息渠道稱,LiveRail的售價為5億美元。Facebook表示,將進行投資以保持LiveRail繼續運營,並且正在評估如何整合兩家公司的數據,不過Facebook計劃使用自己的數據來幫助LiveRail更精準地投放廣告。LiveRail擁有170名員工,這筆併購將幫助Facebook在視頻廣告市場佔據更大份額。視頻廣告已經成為一個迅速增長的互聯網廣告媒介。
LiveRail創辦於2007年,其供應平台擁有較大的客戶群,包括美國職棒大聯盟、ABC Family、A&E Networks、Gannett和Dailymotion等。LiveRail為視頻發佈者提供視頻廣告投放技術,讓他們向相關的客戶發送信息從而賺錢,並且把幫助市場營銷人員聯繫擁有閒置視頻廣告展位的網站和應用程序。
從種子融資到C輪融資,LiveRail共獲得1200萬美元融資,大部分來自於聖何塞的風投公司Pond Ventures。如果收購價格為5億美元,那可以算得上是Pond的一場重大勝利。這筆交易要求Facebook將交易內容告知聯邦貿易委員會及司法部的監管人員,但可能不需要獲得正式批准。
在2013年,LiveRail 向TechCrunch表示有望獲得1億美元年收入,並且營收同比增長達到30%。該公司當時考慮在2014年底的時候進行IPO,不過Facebook似乎提供了一個更好的選擇。LiveRail放棄上市的原因也比較明顯,其選擇上市的競爭對手在股市遭遇挫折,YuMe的上市價格為9美元,現在股價為5.95美元,Tremor Media的IPO價格為10美元,現在股價大幅下挫至4.61美元。
根據消息人士,LiveRail去年的毛營收為6000萬美元,淨營收為2200萬美元。2014年有望達到毛營收2億美元以及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3000萬美元。
LiveRail最重要的部分是其實時競價平台,可以動態地評估各個視頻發佈者的閒置視頻廣告展位,並為市場營銷客戶尋找最佳的廣告機會。LiveRail與市場營銷人員及視頻發佈者之間的關係將幫助Facebook實現其成為網絡和移動端廣告巨頭的願望。
LiveRail還擁有Checkpoint技術,可以確保酒精、煙草和其他限制年齡的產品的廣告不會出現在兒童面前。同時,LiveRail的數據管理系統對視頻廣告展位的波動情況進行預測,從而讓廣告買家安排好自己的營銷活動,同時也向銷售廣告空間的視頻發佈者報告哪種類型的內容可以為他們實現最高的點擊率。
Facebook於5月在f8推出其移動廣告網絡FacebookAudience Network。該網絡可以讓移動應用與Facebook合作,從而投放標準的廣告單元以及定製的原生廣告單元。最終,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 和LiveRail可能相互協作,為各種類型的應用程序提供精準投放的視頻廣告。
在Facebook方面,該公司於3月正式推出自動播放的15秒視頻廣告。這些都是電視商業廣告的Facebook版本,點擊率較高。LiveRail可以將其廣告投放技術與Facebook大量用戶數據整合,從而將電影預告片和其他視頻廣告匹配至合適的觀看者。
社交廣告技術大戰現在正迅速升溫。在週一,Twitter收購移動廣告投放初創企業TapCommerce。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以大約5000萬美元收購原生廣告形式創新企業NamoMedia,並出資3.5億美元收購移動廣告交易平台MoPub。
隨著電視和紙媒廣告預算向網上轉移,爭奪客戶資金的戰爭一觸即發。收購LiveRail的交易將助Facebook一臂之力。如果幸運的話,這筆交易意味著各位不會看到那些說服你購買完全需要的物品的惱人視頻廣告。
9158發展史:視頻聊天室到音樂粉絲經濟IPO的「大躍進」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910-1.html早期的互聯網是一個虛擬世界,你根本不知道跟你打字聊天的人是男還是女。通過語音交友也沒意義,你不知道跟你聊天的人到底長什麼樣。文字跟語音都會忽悠人,比較虛,所以我看到韓國的CNC、CClub的視頻聊天室後很激動——七八個男人和一兩個女人,在線上的虛擬房間裡都能看到對方,大家聊天、打字、放音樂。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你能見到人。2004年我開始模仿韓國人做視頻交友。但中國人喜歡看別人,不喜歡被看,因為很多人都長得不怎麼樣,要讓你的臉在一大堆陌生人面前秀出來,這件事非常難,絕大部分中國人進聊天室都不帶攝像頭。我們的機制是,你必須把自己的臉給人家看,人家才願意給你看,所以不露臉的人一律踢掉。當時1000個人進聊天室,可能只有10個人留下來。但很多比較旺的房間裡能有五六個女的,想進都進不去。被踢多了,很多人說那我還是買個攝像頭吧。
我推動了攝像頭在中國的普及。我們是中國第一個以視頻聊天為主業的公司。E話通跟我們差不多時間起步,但我們是C2C,它們算B2C——E話通的室主講好了表演時間和獎金,主播才表演跳舞。主播裡頭不穿衣服,外面套個鏤空裝。她跳舞,你給禮物,你刷的禮物越多,她越往下面脫一點,但E話通不會讓你看到全部。這才是曖昧經濟。
E話通沿著河邊走,所以被投訴較多。我們公司沿著岸邊走,離河邊遠得很。我們主動採取了監管,曾經從第一個房間關到最後一個房間,所以我們的投訴量一直非常低。你可以去問公安部,一個月可能只有一例投訴我們的。
但是十人房這個事兒不賺錢。我們的商業模式是賣房間,10塊一個月,100塊一年。我們通過SP結算,剛開始收錢很及時,慢慢賬期越拖越長,還有SP公司騙過我們的錢。我把支付通道改成銀聯,也收不到太多錢。2005年我們的淨收入大概只有幾百萬元。
我們在視頻交友網站裡搞了一個秀場,讓十人房時期的一些女孩子來做主播。中國人喜歡熱鬧,我們又從十人房改成了大房間,那就會有五六個人表演,幾百個人觀看,喜歡女主播的就送「鮮花」。2008年9158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IDG投資進來的時候,我們一個月的流水已經到了大約六百萬元。
我們沒有主打過色情。9158對主播的底線要求是不能露點,不能有色情表演行為,不能撫摸自己的身體作性暗示……違反規定的主播,我們就封殺她。以前的秀場是有些低俗,但我們種下去的苗比較正。
公安對色情的定義包括了性愛的過程和引誘的動作。就是說,即便主播的衣服和褲子穿得好好的,但她拿一個成人玩具在攝像頭前模擬性愛的過程,也算是色情表演。
有些主播就打擦邊球。她不露出眼睛以上的部位,但把攝像頭對準自己的胸部,也不穿胸罩。我們問起,她說自己的胸就是大。這種情況處理還是不處理?我們所有的官方法規都沒有說「主播的攝像頭不能對著胸部」。
有些用戶向我們舉報,他們覺得那些主播把社區氛圍搞成這樣子,正常的美女都要跑了。IDG和C2也說了這個問題。消費者也不喜歡那種房間,他在房間內送了鮮花,心態相當於找了一個主播當女朋友,那他總希望她是正兒八經的人。如果是「那種」樣子,他會覺得掉價。
這是我們一再收緊主播著裝尺度的最核心原因:靠「那個東西」賺不到錢。我們強制要求視頻裡的女人必須穿胸罩,必須能讓人看清楚五官。
9158早期的房間數不多,我們就用人力把主播的圖片截下來。2009年開始,我們做了一個自動識別色情元素的監控系統,每隔幾分鐘就能在用戶的界面上自動截圖,5分鐘內我們能把違規情況處理掉。對於違規可能性比較大的房間,我們還會實時監控。如果你露點,我們就不讓你再登陸9158的客戶端軟件了。前段時間公安部發了一個文件,說我們這個監控系統比較好,他們要借鑑一下。這算是對我們的一個正面鼓勵。
9158也不鼓勵用戶和主播在線下見面。消費者覺得視頻上的主播都是仙女——歌唱得好,人長得漂亮,又很溫柔——但這種女人是不存在的。我們有一個軟件可以讓攝像頭前的主播長得好看一點,讓她變白、變瘦。每次在線下見到主播後,用戶都很傷心。另外,你去找主播,她都未必見你,因為少做一天主播就少了一天的收入。大家剛來9158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可以跟主播交友,時間稍微久一點,他就知道不大可能。
我們跟分貝網不一樣。分貝網發現9158的秀場能賺錢,就轉來做這個。剛開始他們管得很嚴,後來走歪掉了。很多人跟我說,你做9158不容易,還堅持了這麼多年,你應該早把它賣掉。他說得我好像天天被警察抓,逃來逃去一樣。
我為什麼要賣掉?這行業的監管風險很大,但跟賣衣服、賣美食的風險是一樣的。這個行業一直都有流言蜚語,但沒有哪個核心企業或者人出了什麼事。9158做得這麼大也從來沒出過什麼事情。
毒品事件是我們在2011年配合公安機關做的一個調查,他們在行動前一個月就跟我們溝通過。警察第一次來9158的時候我就說,半年內的所有數據全給你們。9158一共有十來個房間出事,那也是因為網監看到截圖不知道用戶在幹什麼。用戶把一個管子插到可樂瓶裡,你知道這是在吸毒嗎?我們以為是在吸水煙,誰知道這已經變成了吸毒。還有人說我們公司最底層的小員工在房間裡買賣毒品賺零花錢,但買賣毒品的人沒有一個在9158工作,我們公司沒有一個人牽扯進去。公安不光查吸毒,也查了色情,9158最後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反而因為配合調查立了功。
以前除非用戶違反了法律上明文規定的內容,否則我們不去幹涉他的行為。我憑什麼去管用戶喝可樂?我們是一個社區平台,我沒有主動去促成他幹什麼事。所以我原來主要監管色情,是把已知的違法內容處理掉。毒品事件後我覺得,我們應該不讓政府查出任何問題,我們不能讓人在未來因為某個原因來找茬,於是我們開始監管未知的內容。
比如我根本不知道用戶在講什麼,這種可能有問題也可能沒問題的內容,全部幹掉。我不知道你在喝可樂還是在喝什麼,先干掉再說。以前用戶用領導人的頭像,還有ID叫領導人的名字,一律不行。用戶在房間裡討論偏政治的話題,比如抱怨建垃圾廠,我們就直接封掉整個房間。
我寧可少一點用戶量,也只允許已知的內容出現在9158。我們是唯一一家做到100%無死角監控的公司,語音我們也能監控到。因為人們在語音聊天時難免還是會打字,一發現相關文字我們就進來聽聽是怎麼回事。我們在監控上有很穩定的投入,9158的巡管人員的數量已經佔到公司員工總數的10%,這是很大的投入。事實上,我們99%的房間是沿著岸邊走,只有1%的沿著河邊走。2013年9158開始準備上市,就把那1%的房間也全幹掉了。
我們不允許露腹部,也不准露乳溝,如果你的胸部比較大,允許露的部分不能超過三分之一。我們對主播著裝的監管標準,絕對比大街上走來走去的美女要嚴格。
為什麼有的其他平台開始旺起來,就是因為接收了我們趕走的那1%。但我們每次收緊尺度,沒有一個大客戶因此跑了,都是主播走。如果說我們以前主打約炮,那現在應該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才對。但我們管得越嚴,9158這個社區反而越旺,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
隨著一次次收緊主播的尺度,我在2013年終於完全明白了這個行業的本質。大家都以為這個行業就是通過美女變現流量:美女在房間裡唱唱歌,陪用戶聊聊天,給你緩解下壓力,就好像古代人吃個燒雞,喝點酒,聽小妹唱個小曲一樣。但靠美女玩曖昧賺不到太多錢,曖昧到第三次時你絕對不會付錢,因為你前兩次什麼都沒得到,你會覺得這個女的完全是在騙你。
我們錯誤地認識了這個社區。主播長得好不好看只是這個行業的敲門磚而已,用戶在9158的主要消費動機真的不是美女,而是社交跟音樂。主播不靠客戶的原始衝動賺錢,她們靠粉絲賺錢。我們平台上唱得好、會表演的主播賺錢最多,光是臉蛋長得好的人可能賺不到錢。
最後留在9158的人是因為對音樂的愛好,或者他在這裡能交到朋友。所以這兩年我們又從表演性質的秀場,轉回了分享性質的音樂社交平台。
秀場那個模式下,誰給的提成高,主播就去哪個平台。其實能夠讓用戶掏錢的表演模式就那幾種,無非就是美女跳舞和唱歌,肯定是偏低俗的內容吸引人。但我不太願意離紅線越來越近,不太願意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我們管得越嚴,來的普通女性用戶越多。如果9158一片烏煙瘴氣,她們是不會來的。普通人一個月花幾百塊,跟幾個女孩子一起聊聊天,他就已經很開心了。現在9158中50%的鮮花是來自朋友之間的消費,量販不就是這個樣子嘛。
我放棄了那些一個月能刷得起幾十萬的高端客戶,我不需要每年翻倍的增長,漲得越快說不定風險也越高。9158就做中低端的市場,我們這個收入夠了。
Google10億十億美元收購Twitch訊息得到證實,將與YouTube合併鞏固其視頻帝國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5/144440.html知情人士證實,Google 已經與 Twitch 簽署協議,以 10 億美元收購這家遊戲直播平台目前還沒有交易信息流出,外界還不知道具體的時間和成交價格。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對於Twitch早期投資者來說,他們對於本次交易無疑是樂見其成——將會為他們帶來遠遠超過初始投資的巨額回報。與此同時,這項交易也顯示了網絡流媒體直播的價值,以及電子競技作為一種新型體育直播行業的崛起——數以百萬計的觀眾,讓電子競技的獎金池可以超過職業高爾夫的比賽收入,還提供了估值達數十億美元的廣告投放機會。
Google和Twitch目前仍對收購三緘其口。不過兩家公司都會於今年9月份由venturebeat主辦的 GamesBeat 2014 電子競技大賽中出席。收購協議最早是由今年五月份Variety上的一篇文章爆料的,其中提及Google給Twitch提供的全現金收購條款將會很快正式宣佈。
報導稱Google的YouTube 頻道將會全權負責這項收購,對於這家 2006 年被 Google 以 16.5 億美元收購的視頻平台來說,此次收購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業務轉型。
Twitch使玩家能夠把自己遊戲直播畫面上傳到 Twitch,然後用戶可以在 PC、Xbox 以及 PS4 上面觀看自己喜歡的遊戲直播 。它使得那些職業選手和普通玩家通過娛樂性質的表演來快速獲得觀眾,有時候甚至是以百萬為基數的。今年3月,Sandvine 的數據顯示,Twitch的流量佔其整個固定寬帶互聯網流量統計的 1.35%。
目前Twitch有超過5000萬的月活躍用戶和110萬的的活躍主播,而11年六月時,Twitch只有320萬活躍用戶,這無疑說明這種增長速率是非常驚人的。Twitch還提供了大量視頻資源給那些衍生的遊戲資訊網站,每月為 觀眾提供2億小時的直播體驗。儘管YouTube 是互聯網第一大視頻平台,每月為 10 億用戶帶來 60 億小時的視頻內容,但是大多數的視頻內容都是上傳而非直播的。
但是對於 Google 來說,監管可能是這次收購的攔路虎。第一大在線視頻平台 + 第一大互聯網流媒體直播服務的合併有可能引發政府的反壟斷行動。據消息來源透露,Google 律師已經在著手準備應對相關問題。
雖然 10 億美元的收購令遊戲直播從業者興奮,不過,鑑於國內市場受到帶寬費及運營費高昂等因素制約,目前還不能完全照搬其模式,需要「因地制宜」。
估值10億美金的遊戲視頻網站Twitch:如何在四年間崛起,讓YouTube對其垂涎三尺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1/144828.htmlTwitch的故事,要從2010年秋天說起。
時任YouTube CFO的吉迪恩·余(Gideon Yu),在公司以16.5億美元價格「改嫁」谷歌(微博)後,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隨後他開始投資,購入美國國家橄欖球大聯盟(NFL)舊金山49人隊(San Francisco 49ers)5%的股份,又看上了一家名為Justin.tv的創業公司。那時候,Justin.tv轉型成功——獲得800萬美元風投,公司也已經開始產生營收。
據Justin.tv聯合創始人邁克爾·塞貝爾(Michael Seibel)介紹,吉迪恩·余就在這時候走入公司,雪中送碳,「他說,『你們有了些成就,賺了點錢,但還沒有做出什麼真正有影響力的東西。你們可以繼續躺在功勞簿上,領著那些薪水,可這不像個創業公司的樣子;或者,你們也可以去創造些真正的好東西。』」
後來,聯合創始人賈斯廷·肯(Justin Kan)又與SAY Media的馬特·桑切斯(Matt Sanchez)會面,這個創業團隊終於下定決心,啟動一些重要的項目。
在與吉迪恩、馬特的談話過後,Justin.tv開啟了新的篇章——一拆為二,成為兩家任務不同的公司——播放玩家遊戲視頻的網站Twitch、分享視頻的移動應用程序Socialcam。聯合創始人艾米特·謝爾,也開始從一位工程師蛻變為管理者。
正是這些變化,將Twitch指引到了成功的正軌上,它逐漸成長為全球最具價值的視頻流媒體公司。現在,Twitch的名字已經列入了谷歌的購物單中,據傳價格超10億美元。上週二,公司宣佈將逐漸關停Justin.tv,為Twitch投入更多的資源。
Twitch創始人——童年夥伴謝爾和肯
童年時期的小夥伴謝爾和肯,都在西雅圖北部的常青樹天才兒童學校(The Evergreen School for Gifted Children)。他倆擅長數學、喜歡卡片遊戲《the Gathering》,進而結識。後來,兩人選擇了不同的高中,但還是一起參加NASA組織的競賽;幾年後,好夥伴終於再聚首——攜手進入耶魯大學。大三那年,這對發小開始了第一次創業——Kiko,這是一個有點像谷歌日曆的應用。
從當時的情況看,還很難想像謝爾將會取得如今的成就。那時的他只是個普通的工程師、碼農,經常在深夜加班加點調整自己公司的軟件。用這家公司自己的話說,謝爾就是「技術聯合創始人」,需要和一位擁有良好設計和產品意識的人,或優秀的市場營銷人員「搭伙」。直到Kiko以2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隱藏在謝爾和肯兩個人心中的創業激情才終於被點燃。
謝爾提到:「我想創立互聯網公司,可直到大學畢業我才真搞明白這件事。剛上大學的時候,我想做科研工作,但後來我意識到,只有從事工程方面的事情才能讓我熱血沸騰。」
謝爾和肯找到了硅谷著名創業孵化公司Y combinator(以下簡稱YC)的創始人保羅·格拉哈姆(Paul Graham)。格拉哈姆問的很直接:「你們還有什麼好東西?」隨後,兩人展示了他們的創意。格拉哈姆當即拍板:「太讚了,我要資助你們。」肯和謝爾帶著5萬美元支票以及第二張加入YC的「門票」瀟灑離開。
謝爾——高超的工程能力顯現
2007年年初,亞馬遜曾致電要求謝爾和肯暫時限制帶寬。亞馬遜當時提供了很多服務,支持創業公司將在線直播視頻和其他嚴重佔用帶寬的程序,移植到遠程付費服務器上。Justin.tv的在線直播視頻,給亞馬遜服務帶來了挑戰。
儘管只是臨時管制,但卻推動了Justin.tv的改變,這家公司開始購買自己的服務器、建設基礎設施處理直播視頻。現在,公司擁有15個數據中心,每月處理5500萬視頻訪問用戶的請求,平均每用戶每天會觀看106分鐘視頻。
Twitch投資人、Bessemer公司的伊桑·庫茲威爾(Ethan Kurzweil)表示:「建立覆蓋全球的點對點網絡的想法,讓他們可以為用戶送去高質量、高速的視頻,這乍看起來似乎違反常理。」他補充道,謝爾意識到服務質量、易用性的重要性,並且在公司創立之初就不斷強調這一點。
謝爾和包括凱文·林(Kevin Lin,後任Twitch COO)在內的幾位員工都很快意識到,視頻遊戲廣播是Justin.tv獲得增長的主要來源。他們欣喜若狂,因為自己本身就是遊戲玩家,也隱約看到了通過互聯網傳播遊戲視頻的潛力。
就在同一時間,肯和塞貝爾注意到另外一個趨勢:大家都在購買智能手機,幾乎大家都一股腦的開始用這些設備上網。2010年,在和吉迪恩、馬特會談後,Justin.tv團隊決定開始兩個項目:一個是專注於遊戲視頻流的服務——Justin.tv遊戲,即後來的Twitch,另一個是移動應用——後來的Socialcam。
Justin.tv轉型大獲成功
6個月後,這兩個項目都大獲成功。令人意外的是,Justin.tv團隊決定將SocialCam剝離,由塞貝爾和其他幾位工程師接管該服務。在2010年和吉迪恩長談後,Justin.tv被轉為Twitch,並在2011年的E3遊戲展正式亮相。
在建立Twitch的過程中,謝爾在產品設計與構思方面的才能顯露無疑。他注意到,保持視頻品質至關重要,整個服務也應圍繞廣播者的需求展開,這兩點也是Twitch大獲成功的重要原因。正是這些細節,將知名玩家科斯莫-賴特(Cosmo Wright)吸引到了這一平台(賴特是《塞爾達傳說:時之笛(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最短紀錄創造者:18分10秒)。
在亮相E3後的一年時間內,Twitch吸引到2000萬觀眾,並推出了付費項目為廣播者帶來收入。Twitch的用戶關注遊戲視頻,這裡也成了廣告商們的印鈔機。Twitch.tv正式從概念走向成品,玩家也從只能播放遊戲視頻,到可在線直播遊戲。
當然,對謝爾和Twitch來說,一切並不是看起來這樣一帆風順。上週,Twitch推出新「靜音」工具時就不慎自擺烏龍——工具本意是去除原視頻音頻,插入授權背景音樂的設計,希望以此保護用戶免遭版權糾紛;可惜發佈後卻因遊戲背景音樂識別不當,讓很多老視頻都變成了「啞劇」,一時間,眾怒難平。不過,謝爾表示,這只是一起小意外,同時強調了Twitch將繼續為玩家社區努力服務。
也許是因為工程師的位置坐了太久,謝爾剛試水管理工作的時候,凡事都還是親力親為。不過,據肯透露,「從Twitch概念破殼,到搭建一支小團隊,再到隊伍壯大,謝爾也變成了這裡最稱職的經理。」
「這是非常戲劇性的轉變,一個性格內向的工程師變成了外向的傢伙,激勵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奮戰的100多個人」,Justin.tv聯合創始人凱爾-沃格特(Kyle Vogt)表示。
謝爾對遊戲的熱情,對Twitch社區、廣播者的專注,讓獲得合作夥伴的垂青水到渠成——對於那些傳統遊戲開發商,Twitch是一個全新的、龐大的營銷工具。在Twitch推出一年左右的時候,包括《魔獸世界》、《使命召喚》開發商動視暴雪(Activision-Blizzard)在內的多家遊戲巨頭,都開始通過這一平台來宣傳自家的產品。暴雪聯合創始人兼CEO邁克·莫懷米(Mike Morhaime)表示,卡片遊戲《爐石傳說》(Hearthstone)的官方Twitch.tv頻道,引得大量關注,在更新推出前很多玩家都觀看了介紹。
傳統情況下,諸如此類的炒作都需要高昂的營銷費用,但是有了Twitch的幫助,開發者與觀眾的聯繫變得更為簡單,而這些觀眾也正是真正的玩家,他們想要更多的瞭解遊戲。莫懷米表示,「《爐石傳說》在Twitch上的表現令人興奮,這激發了人們對遊戲內容的關注。」
在謝爾的領導下,Twitch與微軟、索尼達成協議,這一服務整合入Xbox One及PlayStation 4遊戲機。不過他最明智的決定還不止於此——在Twitch計劃開售自家廣告之前,他讓團隊遠離廣告商。
「對Twitch來說,他們要做的只是調動廣告商的熱情,並不需要推銷任何東西」,庫茲威爾指出,「這乍看起來算不上什麼出類拔萃的戰略,但是卻真的很明智——去年,團隊內部組建了一支廣告銷售團隊,我從沒有見過如此高效的銷售隊伍。」
遊戲社區的發展同樣迅猛。Twitch成為了頂尖直播流媒體平台,為玩家們帶來全天24小時運轉的遊戲頻道。
同時,Twitch還在摸索更多新的在線流媒體服務案例,這包括著名的「Twitch玩《口袋妖怪》」(Twitch Plays Pokemon)——用戶在聊天室輸入遊戲指令,模擬GameBoy遊戲《口袋妖怪》就可執行命令,就這樣數萬人在同一個遊戲機上玩起了這款經典遊戲。「Twitch Plays Pokemon」的成功,為Twitch.tv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分支——讓觀眾們參與到遊戲過程中。上週,「小魚玩《口袋妖怪》」(Fish Plays Pokemon)也迅速走紅——數萬人在線觀看一條魚「玩」遊戲(將魚在魚缸中的位置轉化為遊戲動作)。
如今,Twitch已然引起轟動,更是不乏多至10億美元橄欖枝,但謝爾卻仍是難得的謙虛,「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個網站,人們能過來看視頻,聊視頻。在很多方面,我們的業務與Vimeo、YouTube更相近,而不是在對抗動視暴雪。我們更像是一個社交網絡、一家媒體公司,只不過碰巧專注於視頻遊戲內容罷了。」
古永鏘:視頻大自制時代已經到來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1/144826.html口述:古永鏘(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CEO)
來源:i黑馬 整理:婁月
借助這些小屏,用戶與視頻、圖文等內容的連接變得隨時隨地,使用頻率也已大為提高,內容的價值已被無形放大。就視頻內容而言,2013年是一個轉折年,這一年我們真正進入到了多屏時代。
2012年第二季度,優酷APP每日播放量只有2000萬,現在則是4億多。目前優酷App端流量已經超過了Web端。小屏起著放大內容價值、延長用戶接觸時間、提高接觸頻率等作用,同時它也為我們與用戶間的互動創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以電影為例,進入院線前,應如何體現和傳播影片價值呢?《老男孩之猛龍過江》還沒上映,主題曲《小蘋果》就火了,甚至成了廣場舞伴奏曲。大家聽到《小蘋果》,就會想到筷子兄弟和老男孩,這就是互聯網傳播。優酷的投票結果顯示,聽完《小蘋果》後,打算買票看電影的用戶佔了58%,轉化率非常高。
2009年,優酷、土豆同期開始做自制劇,我們當時的理念就是,與廣泛的電視受眾相比,網民的喜好比較集中,他們的需求可以定向滿足。另外,在做自制劇之前,我們發現,如果只做UGC,平台的內容不夠多,很難吸引用戶每天都來訪問。
中國文化娛樂內容,此前多以電視和電影為介質。我們調查發現,中國電視受眾,年齡區間為5歲~75歲,跨度非常大,而中國網民的年齡區間,在PC時代,是18歲~35歲,在小屏時代,是15歲~40歲,屬城市中心人群。
5年來,我們拍攝的每部自制劇,都很成功,比如《侶行》、《萬萬沒想到》、《曉說》、《土豆週末秀》,以及嘻哈系列劇、泡芙小姐系列劇、老男孩微電影等,都屬業內標竿產品。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到大自制時代:
第一,規模大。比如《小時代》,這是按照電視劇的標準製作的,而且它開創了先在網絡播放、再到衛視播放的新模式,代表了自制劇品牌的出現。
第二,投入大。2013年年底我們就說過,要投入3個億打造精品自制。
第三,進軍大銀幕。按照時間順序,先電視,後電影。電視層面的成果包括,《侶行》、《進藏》上央視,《萬萬沒想到》登錄湖南衛視,Young Choice與深圳衛視合作等。從去年開始,我們與華誼、博納等公司聯合推出了《風暴》、《等風來》、《竊聽風雲3》等作品。今年又簽了很多部,比如《老男孩之猛龍過江》這樣的微電影,也被我們搬上了大銀幕。
第四,大合作,實現自制內容與國際接軌。無論是電影、綜藝、還是電視劇的製作,優酷土豆集團與合作夥伴的合作項目逐漸增多、內容更加國際化,合作夥伴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如自制綜藝《男神女神》,製作班底是與韓國王牌節目《Running Man》團隊合作的;土豆韓娛頻道與韓國SBS、KBS、MBC電視台以及CJ(希傑娛樂)、SM娛樂、YG娛樂、JYP娛樂等音樂公司,Showbox、樂天、Daisy等電影公司成為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合作推出了《土豆最韓流》等韓娛自制節目。
最後,大影響,自制節目的影響力已經可以與傳統電視劇相媲美,曾經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的收視紀錄,移到網絡上就轉化為驚人的點擊率。如戶外真人秀節目《男神女神》首播僅兩天,播放量即破千萬,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網絡神劇《萬萬沒想到》第一季的總播放量超過7億。起初,我們是作為視頻內容分享平台出現的。我們當時的口號是「世界都在看」、「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而在此之前,無論是優酷牛人,還是土豆播客,這些有才藝、想表達的網友是沒有內容發行渠道的,而有了這個平台之後,他們可以更好地分享和互動。
當平台聚合了足夠多的用戶後,我們開始打造內容品牌,而內容反過來會與用戶一起創造出更多新東西。優酷土豆走的是從分享平台,到版權合作,再到自制內容這樣一條路,先後次序不能錯,錯了不會成功。
從戰略高度講,在合適的時間發力肯定會贏,而太早或太晚都不行。優酷土豆正是抓住了中國視頻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才走到了今天:其一,2005年~2006年,是優酷土豆的創業初期。這時,中國寬帶互聯網開始普及,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巨大成功,與此不無關係。2012年,移動應用流量暴漲,逐漸超過了網站,我們由單純的視頻網站轉型為視頻App與網站平台的結合。
其實,早在2009年,我們就已經開始做手機應用了,那時,3G炒得很熱,各大手機品牌商開始轉攻智能機、佈局移動戰略,我們算是有先見之明。將來如果回頭看,2013年~2014年,也將是一個重要節點,我們的產品、技術、內容都有了明顯變化。比如,提到電影,以前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知名導演的大片,現在則可能是《小時代》、《致青春》、《泰囧》、《老男孩》等新題材。
大自制時代已經到來,我們具備所有條件和獨特戰略優勢開展大自制。
從品牌角度講,優酷土豆的最大優勢是,提到優酷土豆,大家想到的不是購物,也不是通訊,他想到的就是視頻。但那麼多視頻移動應用,那麼多視頻內容,為什麼下載量最大的是優酷?因為它的用戶體驗好、內容豐富,另外還可能是多年的使用習慣使然。
優酷APP的用戶體驗領先於全行業,只要我們一改版,半年內大家都會跟著改。
根據艾瑞MUT最新數據,優酷App的訪問時長在全球中文移動應用中已排名第三,前兩名分別是微信和手機QQ。
中國樂視網 從視頻網站賺到智慧電視 它的勝利方程式 比百度、三星更強(122-123)
|
|
怎樣一家公司可以在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大巨頭夾擊下,業績仍獨走江湖;又是怎樣一家公司可以在中國賣智慧電視,賣得比三星、索尼和TCL更好?這家廠商叫作樂視,而「樂視生態系」就是樂視最重要的勝利方程式。 撰文‧何佩珊 「網路影音串流」(用網路看電視節目或電影)正顛覆傳統電視產業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未來,進入4G時代的我們,電視或許將更少開,手機、電腦與平板卻不能一天不看,而在這個趨勢下,一家你應該要認識的公司叫作樂視。 對台灣人來說,樂視的知名度可能不如騰訊和已經被愛奇藝購併的PPS,樂視的背後也不像愛奇藝或優酷土豆分別有百度和阿里巴巴這兩個富爸爸撐腰,但樂視去年營收超過人民幣二十三.六億元(約新台幣一一六億元),市值超過人民幣三百億元(約新台幣一四七五億元),更是目前中國市場上唯一獲利的網路影音串流業者。 網路影音串流產業成長快速,但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科技應用與服務研究部經理陳豫德點出視頻業者兩大挑戰:一是高度競爭下,版權費用愈飆愈高;其次則是因應高畫質影音和用戶規模快速成長,必須不斷投入的基礎建設。剛起步的影音廣告收入追不上暴增成本,也凸顯出樂視獲利的難得。 創造延伸服務 商機才夠大陳豫德分析,當多數業者都還在提供無版權內容時,樂視二○○四年就已經佈局正版。所以相較於這兩年《中國好聲音》這類熱門節目版權,飆出人民幣破億元天價,樂視當年只花人民幣幾百元就可以買斷一九八○年代正版熱門內容,建立低成本龐大片庫,也將版權分銷變成主要收入來源。 曾和中國多家網路影音串流業者有過合作的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觀察,早一步在內容版權佈局,只是樂視提早獲利的原因之一,快速打造「生態圈」才是真正強大的後盾。特別是經過和樂視合作電視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的經驗,讓她有深刻體會。 「樂視從內容、平台、終端,到應用,都方便地提供內容服務商一個完整解決方案。」她解釋,高成本產製的內容,即使吸引再多眼球,貢獻率也有限,從內容延伸出來的服務才是真正創造價值的地方。以《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為例,雙方除了內容授權,樂視還可以幫內容商進一步推廣衍生出來的紀錄片、獨立書店、小旅行等服務,創造更大的商機和影響力。這就是樂視「生態系」的經營之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樂視不滿足於提供內容,樂視網創辦人暨CEO賈躍亭很清楚,要真正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和口袋,就一定要跨入電視終端,用硬體綁服務,甚至市場盛傳樂視也計畫推出智慧型手機。 所以這兩年樂視最關鍵的一步棋就是和鴻海在智慧終端的合作。特別是在智慧電視佈局上,樂視以同尺寸半價,甚至是三分之一的超低價,震撼了傳統電視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的調查指出,今年四月樂視在中國橫掃三星、索尼和TCL等傳統電視大廠,在各尺寸都拿下銷售冠軍。從一三年七月累計至今,樂視超級電視出貨量已經達到九十萬台,預計年底就會突破一五○萬台。 更進一步,透過機上盒和智慧電視,樂視網也發展出Letv Store,目前已經有超過三千款App上架,為樂視在廣告、付費內容、版權分銷和終端硬體收入之外,再添一營利模式。 「樂視生態系的門檻極高,很難被複製,而且威力強大。」賈躍亭認為,到目前為止,樂視從內容一路發展到終端的生態系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他今年不只定下人民幣一百億元(約新台幣四九○億元)營收目標,更定位今年是國際化元年。 與鴻海結盟 想賺新台幣扛下國際化重責的,是樂視網海外事業部副總裁莫翠天。今年以來,光是台灣他就不知來過多少趟。 「我們要把全產業鏈帶來台灣。」莫翠天一開口就把話說白,他們所謂的國際化,絕不只是設立銷售據點,而是要把平台、內容、終端和應用統統帶來,在台灣落地生根。 當然,樂視進軍海外的舉動,很容易被視為侵略者,但莫翠天認為,與其將樂視當作敵人,不如想想有更多機會是合作。他說:「不要覺得樂視是來顛覆我,是大家一起顛覆這個傳統產業。」對於樂視來台敲門,部分台灣電信業者私底下表示不看好。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經理謝雨珊也認為,電視產業比手機更複雜,跨境的難度也更高。不過蘇麗媚則是提出不同觀點,反而鼓勵樂視來台。因為她很清楚,就算樂視不進來,台灣遲早也要面對數位匯流的衝擊。 賈躍亭不只一次說過:「九九%的人都認為錯誤的事情,創新才有可能成就顛覆。」自詡為舊經濟體顛覆者的樂視,不論是成立電影公司,或進軍電視市場,當年被同業嘲笑的每一項創舉,如今都證明是具有前瞻性的成功決策。接下來在國際化佈局上,樂視會否再次上演驚奇?值得期待。 樂視網 成立:2004年 創辦人暨執行長:賈躍亭(圖)資本額:人民幣8.4億元市值:人民幣333.11億元 (以8/8當天股價計)主要業務:視頻網站、智慧電視 近三年EPS: 2014年Q1:人民幣0.11元;2013年:人民幣 0.32元;2012年:人民幣 0.46元 樂視網搶食網路大餅 日均用戶:逾5千萬人 日均瀏覽量:逾2.5億次月覆蓋用戶數:逾3.5億人註:中國2014年上半年上網人口6.32億人資料來源:樂視網官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
|
IS再發斬首視頻 警告庫爾德人勿聯手美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601
伊斯蘭國(IS)發放名為《用血傳遞的信息》視頻,聲稱他們在沙漠中屠殺多達250名敘利亞士兵,並使出慣常伎倆,拍下一名庫爾德族士兵被活活斬首的過程,以警告庫爾德族人,若選擇繼續聯手美國,就會面臨同樣下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英國《獨立報》報道稱,《用血傳遞的信息》長約6分鐘,片段上半部顯示,有250個被IS俘虜的敘利亞士兵在沙漠中行進。視頻中的聲音說:“這250人已被處決。”片段的下半部分,有三名穿黑衣的武裝分子押著一名跪下的庫爾德士兵,這名士兵身著橙色衣褲,和十天前美國記者James Foley被斬首時的服裝一樣。


武裝分子以阿拉伯語發言,質問奧巴馬為何再次派兵到伊拉克,難道美國已經忘記數以千計的美軍戰死在伊拉克?又嘲諷美國經濟是否已經從危機中複蘇,準備好再次卷入另一場危機。
武裝分子傳遞完“信息”後,便拿出一把利刀,把跪下的庫族士兵斬首,然後展示屍首分離的完事一幕。
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呼籲奧巴馬政府制定打擊IS的戰略框架,但奧巴馬28日表示,“不希望本末倒置”,還沒有打擊IS的戰略。這降低了美國對IS立即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見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