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畀個摩連奴你做老闆
1 :
GS(14)@2018-01-07 15:46:48【文化籽:西遊記】本來打算今季不再寫英超。曼城早早拋離,心灰意冷,還有甚麼好寫?英超勝在有摩連奴,永不缺乏娛樂性。
個個說曼城今季大超班,純粹因為錢多。摩連奴也是其中一個。眼見帶領的曼聯爭標無望,連環發炮,明寸曼城的哥迪奧拿背後有無限資源支撐,一方面預先鋪定雖敗猶榮的伏線,另一方面也向金主暗示要開大條水喉。錢多也要識使。作為老闆,嚴格上該是管理層,哥迪奧拿最大強項是心狠手辣。心狠手辣來自自信。一上任,甚麼也不說,先踢走老臣子祖赫特,連少少機會也沒有提供。在被革扯的員工層面,肯定爆晒粗。在公司管理層面,卻是以儆效尤。親眼見識過太多老店,就是太講人情味,覺得大換血等於冷漠無情,永遠選擇以不變應萬變,慢慢便積聚了一大批不適合的冗員阻礙進步。換血過程當然會出現陣痛,接替的巴禾便是一例。曼城的確錢多,唔啱使,轉頭便換個更貴的艾達臣,換到啱為止。不過,等閒領隊在去季巴禾不斷出醜之際,應該已經火速召回祖赫特救亡,管治威信難免要打個折扣。似利物浦的高普。高普不是靠威信嘛。他是個愛跟下屬打成一片的好上司,賣熱血、士氣、團隊精神。利物浦的龍門位,問題比曼城嚴重百倍。高普去季也引入卡利奧斯,如意算盤是取代表現不穩的正選米路列,想法其實跟哥迪奧拿一模一樣。就是不夠狠心,美其名給個機會米路列跟卡利奧斯分個高低。一個好人,怎會輕易炒走舊夥計?話唔定在競爭之中,表現會有大幅度進步呢?可惜,卡利奧斯一如巴禾,無法適應英超。失手一兩場後,高普不敢再冒險,又用回米路列。狀況維持到今季,結果,兩個龍門都不是必然正選,兩個都無法讓球迷充滿信心。簡單點說,是兩個都沒有進步。對於左閘摩蘭奴的處理,也是同樣的好心做壞事,去季季初經常犯下低級錯誤,其後被雪藏到不見天日,今季球會引入同一位置的羅拔臣,以為唔炒唔得啦,又留得低,仲做返正選,於是又有機會犯錯,連累球隊無謂失分。高普作為領隊,得到球員的擁戴,是建基於不斷的包容和不斷的失敗。兩種老闆,一種不近人情,但目標為本,另一種為人設想但犧牲成績。你選哪一種?還是你會選摩連奴?摩連奴是最常見的一種。成績好,是自己的功勞;成績差,是別人的無法配合。對李斯特城,於補時階段被追平,賽後話自己早有應對措施,失分只不過因為球員過份幼稚,無法執行大計,艾殊利楊格即成箭靶。另一後防梳爾也長期是代罪羔羊,不斷被摩連奴點名批評冇料到,一如現時的米希達恩。到其他人批評他的愛將,例如值九千幾萬英鎊的普巴,或值七千幾萬英鎊的盧卡古,摩連奴又必定衝出來護短。哥迪奧拿或高普對待下屬尚算一視同仁,在摩連奴的世界,咪玩啦,當然要大細超啦。將輸波責任推了給球員後,再推給董事局,講到所有不濟戰績也跟組軍成本掛鈎,跟中游球會如修咸頓或般尼賽和,也是因為轉會費不夠,買不起比對家更具質素的球員。其實,摩連奴入主曼聯後,不計普巴與盧卡古兩位天價球星,也分別用了三千萬英鎊引入拜利和連迪路夫兩位中堅,前者玻璃腳,後者現時被視為水貨。舊東家車路士以較低價錢收購的馬高斯阿朗素,暫時有用得多。車路士的買賣球員政策,已被坊間詬病多時,干地的眼光似乎遠勝摩連奴。同樣怒插大老闆孤寒,季前無厘頭賣走馬迪的車路士,確實抵鬧得多。做這一類管理層,最緊要自我感覺良好,懶理被神憎鬼厭,只需要不斷催眠自己是救世主,公司無咗自己就唔得。員工怨聲載道,業績不符預期,其實很少事,最緊要出錢嗰個無投訴。換句話說,最勁的,始終是剛剛打破費格遜帶隊踢英超紀錄的雲格。爭唔到英超冠軍?又點噃?畀宿敵熱刺過頭?又點噃?畀球迷暴龍哥日鬧夜鬧?又點噃?搞唔掂山齊士同奧斯爾張約,下季分分鐘害球會人財兩失?又點噃?雲格從來是作為一個老闆的最佳教材。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5/20264860
【西遊記】還有人甘於做寇比力克的司機?
1 :
GS(14)@2018-01-08 00:43:02【文化籽:西遊記】當一堆聖誕猛片排住隊開畫之際,有一齣紀錄片正悄悄地特別放映。所謂特別放映,即是特別少戲院和特別少場次。《寇比力克:緣途有我》(S is for Stanley)已經是兩年前的舊作,今日才登陸香港,似乎太遲了。不要忘記,戲院旁的書店兼精品店兼咖啡店,正正以Kubrick為名。
我不算瘋狂迷戀Stanley Kubrick。偏偏,人生第一次購買的套裝DVD,竟然是包含《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閃靈》(Shining)、《烈血焚城》(Full Metal Jacket)等傑作的寇比力克系列。那年,畢業剛開始打工,不夠錢用的時候最揮霍,華納為紀念剛逝世的Stanley Kubrick,將大師生前的大部份作品重新整理推出市面。一個價錢可以重溫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當代經典,想也不想就遞上信用卡。然後便上癮了。《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又儲,Martin Scorsese又儲。曾經以為儲落的一櫃櫃DVD、小說、漫畫、唱片,會伴隨到老伴隨到死。結果,幾乎全部也消失了。有些直接被賣走,有更多是借了出去後便不翼而飛,Stanley Kubrick的一套當然不例外。幸好,記憶還在。《寇比力克:緣途有我》正是一齣把記憶重現的紀錄片。放棄勾畫大導演在片場的逸事,反而把焦點放在跟大導演相交30年的小司機身上。沒有華納的支持,沒有《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等電影的片段作配合,難怪迴響遠遠不及《走過披頭歲月》(The Beatles:Eight Days a Week)之類。大家只渴望看明星,有誰有興趣明星背後的助手?這位叫Emilio的司機也真夠盡忠職守。本身是賽車手,為生計,兼職送貨,收到通知要運送巨型陽具到《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的片場,因為準時,得到Stanley Kubrick賞識,自此之後,一直為大導演打工。一做做了三十年,做到老闆求自己唔好返鄉下陪老竇老母,做到老闆要等埋自己回巢先肯開戲,做到老闆要邀請自己兩公婆客串老臨來認識Tom Cruise與Nicole Kidman等大明星,他也只貪戀將道具地毯搬返屋企當家具使用,卻從來沒有野心參與任何創作或製作。甚至,連老闆的齣齣名作,也沒有細心欣賞。如此作風,大概會被今日的家長臭罵,子女恥笑。不是嗎?像Emilio,明明受薪做司機,結果又要帶老闆的父母去遊山玩水,似個公關;又要幫老闆去影低外景場地作參考,似個攝影師;又要幫老闆間辦公室做埋清潔,似個阿四。換了是你,還不大力抨擊老闆無良又刻薄?怎可能似Emilio,不單仆心仆命,搞到電話一響就緊張到要立刻接聽急call,甚至願意為了老闆改變人生計劃,明明告老歸田享清福又忍不住重回職場為老闆賣命?這種表現,很明顯是奴性太重呀!還有人甘於做寇比力克的司機?當個個也以為自己會是寇比力克。做不到,可能因為平日的工作太無謂,阻礙發揮創意;可能因為要照顧生計,搞到要向其他自私的同事卑躬屈膝;可能因為被無能的當權者無理打壓;可能因為受眾的口味太低,了解不到自己的真正想法;可能因為時勢太差可供表現的際遇太少。總之,跟自己的待人處事手法無關,跟自己的能力更加無關,跟自己肯付出幾大努力和犧牲完全絕對無關。我不是特別推崇Emilio。做人,總要帶點自私和自戀,怎可能為了符合老闆的要求,搞到明知老竇健康狀況不太理想,也拖泥帶水連最後一面也見不到?又或者明明是個前途無限賽車手,找到另一份長工就即將賽車夢想拋諸腦後?不過,自私和自戀也總有個限度,日日夜夜怨天怨地也沒有用途。拼過命,受過傷,到最後最需要學到自知。只是,真的沒有太多人願意了。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2/20251657
【西遊記】警棍下的《廣告牌殺人事件》
1 :
GS(14)@2018-01-08 01:39:08【文化籽:西遊記】甚麼都不說,先簡介一下劇情。不要給香港譯名誤導,以為《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跟其他的殺人事件一樣,跟金田一有所關連。電影中被姦殺的角色,未開場已死了好一段日子,不是死在深山或荒島或密室,是死在回家途中的陰暗公路上,兇手身份成疑,下落不明。沒有金田一走出來抽絲剝繭,輕易篤出真兇,然後了解犯罪動機、真相大白拍拍手。現實中,負責調查的警察跟足程序做事,沒有偷懶,交足功課,但毫無進展就是毫無進展,便將案件放下,像所有政府官員的作風。事件發生在香港的話,受害者的家屬可能會表現得很痛心、很無助,甚至在警署門外紮營抗議一日一夜,但轉頭邀請口中的加害者共赴喜宴。可惜,或幸好,事件發生在美國中西部密蘇里州,死者的媽媽死咬不放,傾家蕩產也要租下公路上的三塊巨型廣告牌,指名道姓向辦事不力的警方作出大控訴。
故事由此展開。扮演死者媽媽的,是奧斯卡影后Frances McDormand。你很難不回想起二十年前的經典犯罪電影《雪花高離奇命案》(Fargo)。再度問鼎影后的機會難逢,不是演得不好,但實在太難超越同類前作,要接受後起之秀如《莫莉遊戲》(Molly's Game)的Jessica Chastain或《Lady Bird》的Saoirse Ronan,甚至《冰之驕女》(I, Tonya)的Margot Robbie挑戰,突圍的難度頗大。三位要角中,扮演暴躁警察的Sam Rockwell其實最搶鏡。不是被點名針對的阿頭,他只是個沒有學識,靠當差為生的散仔,卻因為種種客觀原因,覺得被全世界歧視,所以很自卑,所以更加瘋癲。一個是因為愛女慘死內疚不已、一心找出真兇、要手刃仇人的單親媽媽,另一個是以為手執警棍亂揮亂舞,便高高在上的典型紀律部隊人員,一個極端執着的人碰上一個近乎無法自控的人,當然大大鑊。劇本沒有讓人失望,又虐打又爆炸又自殺,以為只是有人憤怒到盡、有人被壓抑到極,結果一觸即發,搞到玉石俱焚?驚喜還在後頭。驚喜在電影中所有要角,居然像《奇蹟男孩》(Wonder)的角色般善良。包括個媽媽、個散仔、個阿頭,也包括想媾個媽媽的寂寞侏儒、不怕被全城針對而按照正常指示租出廣告牌的少年,甚至只是負責製作廣告牌的黑人。以一班善良的人去構成一齣所謂的犯罪電影,說明了,善良也會被迫到對他人帶來傷害,對自己構成虐待。死者媽媽惡形惡相,做錯乜箒?黑面不是罪惡,不肯將屈辱輕易放下也不算,將所有責任一力承擔,搞到自己愧疚難當更加不可能是,沒有跟全世界行走同一條道路完全不會是。根本,只有無情無義、自私自利者,如她的前夫,才可以活得輕鬆自在。她不是不肯合作、不談道理,電影沒有拍出來的一部份,即是在她未租下廣告牌之前,她也相信及倚賴權力機關主持公道。如果你也有試過跟她一樣,有跟政府部門周旋的經驗,面對過同樣的官僚主義,相信你也能理解,為何她到最後忍無可忍,要獨力對抗街坊街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慣性,就算連累兒子被無理攻擊,也誓死緝兇到底。堅持自己的信念,同時如實執行,就是如此困難!有時,甚至要不顧一般人的道德觀,才能繼續向前。電影不錯反映了很多社會問題,如不同形式的歧視,如政府部門的腐敗和迂腐。不過,看到結局,我覺得有關如何在絕望中解脫,更加精采。我一直在想,同樣事件,發生在香港的話,會有甚麼後果呢?Well,吸取了教訓,投訴者今次應該會在沒有攝錄影的情況下,才被警棍亂扑吧。然後,所有巨型廣告牌的老闆也收到暗示,要作出千樣理由去拒接這一單生意。然後,輕輕吵鬧一番後,一切又好像沒有發生過,村民繼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繼續留意股市,繼續鬥快失憶。片長十分鐘,完。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9/20257995
【西遊記】《X檔案》大戰《誇世代》
1 :
GS(14)@2018-01-22 05:46:00【文化籽:西遊記】《X檔案》(The X-Files)原來又出了新一季。用到原來這個詞語,因為真係未見有甚麼人品題過,跟兩年前的第十季,待遇是天壤之別。2016年,莫探員David Duchovny居然肯回歸,跟郭探員Gillian Anderson齊齊延續於2002年以為拍完的經典美劇(計埋電影版就2008年),即使只有六集,都係全球大事。可惜,一如另一美劇《逃》(Prison Break),隔了一段時間後重新啟動的新一季,只換來雷聲大雨點小的劣評如潮。不錯,是勾起很多觀眾的集體回憶,但世界上有太多東西,完了就是完了,勉強拖下去,只會破壞美好印象。何苦呢?個個也希望用盡最後一分一滴剩餘價值嘛,都未拍到徹底潰爛,又怎會肯就此收手?咪蠢囉!唔使辛辛苦苦拍攝老化版的,在儲物櫃拿出舊物重新包裝,效用可能更明顯。你看看《老友記》(Friends),Jennifer Aniston最終也沒有跟Courteney Cox拍攝一齣中女版,2004年播完第十季,就係播完,讓故事完結在最美麗的一刻,神級地位永遠不倒。事隔十幾年,1994年首度面世的舊劇,原原本本無添加地放上Netflix,仍然大受歡迎,既吸引到似我這一類由細睇到大的老鬼重拾舊歡,也刺激了很多本來零認知的新朋友去狂煲。也不知是否參考了《壹號皇庭》。毋須勉強解畫,也沒必要刻意將一切圓滿交代,無話拚死創作出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新橋段,邊使似《X檔案》,最新一季講到莫探員同郭探員個仔,其實即係煙鏟個仔,又或者係外星人的後代。《誇世代》咩?個女唔係自己個女,係個女同另一個女個老公個女。於是,個女個男朋友原來係阿哥原來唔係阿哥其實係舅父,以為幾乎亂倫,點知最後一刻個女先知自己在南斯拉夫出世但無厘頭被醫院調包又咁啱間醫院搵到另一個中國裔初生女嬰來調包,於是個女其實跟所有人也沒有血緣關係,喜歡的話,跟阿哥跟阿爸跟阿公結婚生仔也不會觸及亂倫禁忌。何苦呢?錯就錯在地球上實在太多太容易被情意結牽動的平凡人。像我,一知道柴門文推出《東京愛情故事~After25 Years~》,講述永尾完治跟赤名莉香再相遇,明知無謂,咪又係立即仆出街買漫畫?於是,《X檔案》死唔斷氣地繼續拍下去,也合情合理。這種食老本卻有時效性,通常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久別重逢必定備受矚目,一旦換來失望,卻會好快消失期望。所以,最好一次過show hand,博食到鋪尾糊,別再打多四圈後又打多四圈。否則,只會似今季的《X檔案》,無聲無息,一代神劇跌落凡間。又點箒?都未到陰間!即使Gillian Anderson早早宣佈完成今季後,唔會再拍落去,也不代表甚麼,David Duchovny夠話過拍到好厭倦,唔想再做莫探員啦。要有第十二季,也總會有第十二季。就算似《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四個女主角反晒面互相仇視,利字當頭,有朝一日,真係再要她們扮多一次好姊妹,也不會有任何人覺得有半分驚訝。可以預期,今季的《X檔案》,到大結局,拍不拍落去也好,仍然不會讓所有真相曝光,仍然會留低無數故弄玄虛的謎團。例如那個運用外星病毒來清洗人類的大計。對,又是世界末日。莫探員與郭探員,一如《誇世代》的歐陽震華與張繼聰,用盡千方百計阻止近在咫尺的劫數。在這一方面,我寫包單《X檔案》就不會似《誇世代》,簡簡單單便將末日危機完美化解,市面回復一片繁榮,藍天白雲,個個主角從此開開心心幸福美滿地生活下去。一來,來一個毫無懸念的happy ending,想繼續將故事延伸下去,只會事倍功半。二來,今時今日,還樂觀到認為大魔王會被輕易消滅?也未免太過離地。你叫個特首用回相同標準對事不對人,也不可能啦。就當《X檔案》與香港無關,社會還有公義,而且沒有50年不變的2047大限,也應該明白不用外星人入侵,人類自會自取滅亡。不信?最近,看了幾套將會在無國界醫生電影節中公映的紀錄片,其中一齣《阿富汗:戰火中的醫護人員》(Afghanistan:Medics Under Fire),談及位於阿富汗的創傷中心,被美軍襲擊,害四十多名醫護人員及病人喪命。美軍以一句「悲痛意外」來解釋,直接導致前線醫生考慮應否繼續在戰區執行人道救援工作。另一齣《前線醫生:寒冬下的流徙危機》(Frontline Doctors:Winter Migrant Crisis),英國出品,探討歐洲難民潮下,遠離家鄉的難民們,在寒冬之中,被迫面對的種種慘況。戰爭、疾病、逃亡,種種常在劇集中導致世界末日的事態,幾乎全部也來自人為。看完這幾齣電影,你會明白,世界末日,根本每一日也正在發生,不用等到30年後薛家燕間核電廠爆發,也不用等到煙鏟協助外星人散播致命病毒。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9/20278526
【西遊記】《瘟室》啟示錄
1 :
GS(14)@2018-01-28 18:40:00【文化籽:西遊記】因為《荷里活爛片王》(The Disaster Artist),十五年前的終極爛片《The Room》,居然在香港初次上畫,場場爆滿,一票難求,還起了一個不落俗套的中文名字《瘟室》。我向來不是爛片迷,明知是爛片的話,通常一早避開。不過,看完《荷里活爛片王》,很難忍得住不購票欣賞一下原裝正版。
與其說欣賞,不如說參與。片商說明鼓勵觀眾與電影互動,希望觀眾大聲朗讀電影不斷出現的奇怪對白,希望觀眾會高聲唱出床上戲時的主題曲,希望觀眾向螢光幕狂掟電影的吉祥物匙羹,甚至在開場前免費派發會發光的棒棒,完全置傳統觀影禮儀於不顧。當很多好電影寂寂無聞地上畫落畫,擺明車馬爛到極致的《瘟室》卻一枝獨秀。有看過《荷里活爛片王》的,會明白,《瘟室》其實是一齣由一個完全不懂電影製作為何物的有錢佬任性妄為的作品。它的爛,不似我們常詬病的港產膠劇膠戲,只不過情節不通、對白核突、製作水平差勁之類。《瘟室》的爛,是爛到連常理及常識也不加理會。例如上一秒鐘兩個角色還在討論工作狀況,下一秒鐘會毫無先兆地緊接談到性生活;又例如身穿禮服的四個男人,毫無目的毫無劇情推進之下,無端端會走落樓掟欖球;也不要說配角突然自揭身患乳癌然後再沒有任何跟進。除了導演本人,我相信地球上再沒有一個人可以理解箇中含意。又或者,就連導演本人也不會再明白。最慘是你又不能怪它亂來。製作成本高達六百萬美金,全由老闆兼編劇兼導演兼男主角Tommy Wiseau一力承擔,他肯定很認真。一個怪人或奇人,很認真,才會造就到一個傳奇。這一種建基於無法跟世俗相容的品味,跟出於一個庸人的怠懶或食古不化或力有不逮,是兩種不同的層次。於是,我看着《瘟室》,不斷想起張如城。跟用港幣900元拍攝MV的FFx不同,跟打不死的E-Kids更加不同。FFx或E-Kids是心知肚明跟大隊行正途不會夠揪,只有走騎呢風博被大眾唾罵才會有機會換到被注目的一剎那;張如城卻是打從心底欣賞自己的歌藝、台風、外形、旋律歌詞,一切一切。只不過世俗太低層次,無法接受自己的獨特。仲唔係《瘟室》的初衷?你可以繼續批評FFx或E-Kids,但不能再嘲笑張如城了。若干年後,他會是熱血界的代言人。看着Tommy Wiseau跟着James Franco步上金球獎頒獎禮的舞台,可以想像,會啟發了很多後起之秀:與其怎樣努力也拍不到最好的,倒不如立定主意決心拍套最爛的,拿不到奧斯卡,拿個金草莓也好,總好過平平凡凡地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不是嗎?正如《荷里活爛片王》的開場,觀眾接受訪問,明言奧斯卡最佳電影,在事隔十年後,不會有人記得,《瘟室》卻會長留不少人的心裏。我的看法不夠極端,也可以斷定,將來就算還有很多人記得劉德華的《無間道》,同樣也會有不少人記得《天機──富春山居圖》,人數肯定多過記得劉德華拍過一齣叫《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難怪,越來越多拍得住《天機》的新作。說句實話,除了有違本意地讓觀眾看到爆笑之外,《瘟室》是否真的一無是處?我又真係覺得唔係。男主角好愛個女主角,以為自己好幸福,偏偏個女主角原來非常賤格,勾引男主角個好兄弟不特止,仲大模廝樣上男主角張床偷食,在男主角的生日會跟姦夫調情,理直氣壯地傷害至親。最終事件曝光,仲要將責任推到男主角身上,因為自己追求真愛就可以大條道理犧牲所有人。結果,男主角絕望到吞槍自盡。如果,情節推進變得合理少少,對白變得有意義一點,演員演技自然流露多啲啲,說不定,會成為一齣感動到萬千同道中人的愛情大悲劇。《瘟室》的演員認為故事出自Tommy Wiseau的個人經歷,我相信的。因為,表達的手法或者比一般人差劣得很多很多,情感卻是最真實的。我曾經感同身受過。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6/20285485
【西遊記】沒有新題目繼續奧斯卡
1 :
GS(14)@2018-02-13 03:48:49【文化籽:西遊記】接上星期的題目。雖然,我很清楚,你已經忘記了,也不會找上星期的專欄翻閱。
最佳導演:Guillermo del Toro
記得金球獎揭曉時,有金星妹之稱的太太很憤怒:「有冇搞錯呀?《不得鳥小姐》(Lady Bird)贏了喜劇組最佳電影,但最佳導演連提名名單都入唔到,明蝦Greta Gerwig係女人箒。」不想女權主義者動氣,我惟有好言安慰:「演員出身,只係人生第二次執導長片,可能真係唔夠經驗呢?」然後,望望提名名單,有《戰雲密報》(The Post)的Steven Spielberg,有《萬惡金錢》(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的Ridley Scott,你話沒有歧視,是假的。奧斯卡要照顧弱勢社群,Greta Gerwig是繼2009年《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Kathryn Bigelow後,第二位獲提名最佳導演的女性。同一時間,同樣演員出身,人生第一次拍長片的《訪.嚇》(Get Out)導演Jordan Peele,居然入圍,爆冷踢走《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的Martin McDonagh,我成面黑人問號。你話跟他的黑人身份沒有關係,我也不會相信。《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的Guillermo del Toro是個人心水,但有兩大隱憂,一來被指控抄襲,二來墨西哥導演在近四屆贏了三屆,Guillermo del Toro也是墨西哥人,不知是助力還是阻力。當然,最後頒給Christopher Nolan,我也很高興。《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不是他的最佳作品?奧斯卡從來不是頒給最佳。
最佳男配角:Sam Rockwell
未看Willem Dafoe的《The Florida Project》。其餘四位提名者都演得相當好,但Sam Rockwell在《廣告牌殺人事件》的角色確實最富層次最多變化,如無意外,穩勝。唯一懸念是在反性侵的主題下,如果頒給《萬惡金錢》的Christopher Plummer,就會直接摑被取代的Kevin Spacey一巴,最符合主旋律。無人會咁唔畀面囉。
最佳女配角:Laurie Metcalf
未看Lesley Manville的《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未選最愛,先選最奇。Octavia Spencer已經第三度獲提名,漸成常客。不過,在《忘形水》的角色只不過功能性,咁都有份入圍?在《萬惡金錢》,Christopher Plummer的重要性比所謂的男女主角更甚,叫配角;在《忘形水》Octavia Spencer路人甲一樣,又叫配角。龍門任你擺。《冰之驕女》(I, Tonya)的Allison Janney應該是大熱,我也相信她是真命天子。但扮演惡母其實是千篇一律的惡母。給我揀,我就一定揀《不得鳥小姐》的Laurie Metcalf。不過,拍開電視劇的演員,很難在奧斯卡突圍。又是時候數歷史,2006年《靚太唔易做》(Desperate Housewives)其中一個靚太Felicity Huffman,在《尋找他媽……的故事》(Transamerica)扮演變性人,演得極好,最終也不敵當年的影壇新貴Reese Witherspoon。沒辦法。
最佳動畫:《玩轉極樂園》
未看《快D啦牛牛》(Ferdinand),也未看《The Breadwinner》。不過,就算看了,也不會動搖《玩轉極樂園》(Coco)的地位。《反斗奇兵3》(Toy Story3)在2011年獲提名最佳電影,我覺得很應該。《沖天救兵》(Up)在2010年都入到最後十強,我就覺得今年最佳電影得九齣提名,無留一席給《玩轉極樂園》,實在太太太太太過份了。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9/20299390
【西遊記】X我的不得鳥先生
1 :
GS(14)@2018-02-25 03:19:37【文化籽:西遊記】中學同學傳來短片。我以為是波多野結衣。原來是一班男校生向對面女校獻唱《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得我幾乎想哭。廿幾年前,我也是聖言仔,在同一塊鐵絲網偷望過St.Paul妹打排球,明戀過暗戀過成功過失敗過天真過受傷過,才塑造了現在的我。看着師弟們曾經如此英勇,一陣熱血湧上心頭,比起見到當日偶像王菲小姐戴上勞工手套,感覺青春一萬倍。青春到連在新年期間強迫金星妹由《鐵甲奇俠》(Iron Man)睇到《蜘蛛俠:強勢回歸》(Spider-Man:Homecoming)的勵志故事,也不報道了,改為推介一齣青春電視劇加一齣青春電影。連《反黑》都收購,Netflix的存量,是多到一個地步,我開始想放棄。究竟入戲院看《死無對證》(The Invisible Guest),還是開手機看同一齣《佈局》(The Invisible Guest),已經接近是一條哲學問題。還有好幾齣得到奧斯卡提名的電影,需要在Netflix才欣賞到。可以想像,其他的電視劇,當然要排在隊尾。也不怕老老實實,開《X你的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不是因為口碑,不是因為片名有粗口,不是因為英國出品信心保證,是因為夠短,每集片長二十分鐘左右,第一季共八集,一口氣看完,大約等於看了一齣電影。卻見到自己。簡單地介紹劇情,就是兩個以為自己好有嘢的高中生,男的日日想殺人,女的對全世界任何事也看不順眼,任性地離家出走,踏上荒誕的公路之旅。我都曾經以為自己好有嘢。身邊同學,成績比較好的,不是想做醫生,便是想做IT或者讀商科,目的也是賺取高薪厚職逃離屋邨。得我夢想是填歌詞與寫小說,好像與眾不同。也自豪於這種與眾不同。長大了,慢慢變成珍惜這種與眾不同,懷念這種與眾不同。因為,面對越來越多現實,已經很難繼續與眾不同。大家都被社會同化。還可以日日想殺人?可以。很多成年人每日也希望殺死上司,但在天馬行空的同時,其實正花費更多時間滿足工作上各項要求。還可以對全世界任何事也看不順眼?可以。很多成年人每日也在網上大肆抨擊或嘲笑或辱罵,但在離開鍵盤的時候,其實只能夠忍氣吞聲甚至若無其事地陪笑。怎可能似劇集兩位主角我行我素?就似你現在愛一個人,會開始計算是否對自己有利,能否幫助自己的事業,能否分擔家庭生活的瑣碎,能否在床上讓自己滿足快樂。不是不愛,只是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拿着結他隔住一條馬路對心上人唱情歌便心滿意足的純粹。嫌《X你的世界末日》兩位主角的遭遇太過極端無法代入?看電影《不得鳥小姐》(Lady Bird),會引起共鳴。女主角看不起自己的出身,尤其覺得母親太平庸,又嫌棄成長地不過是鄉下,容不下自己的過人才華,有原名不愛用,自稱「Lady Bird」,一心跳出大城市,便展翅高飛。不是一齣典型的熱血勵志片,到結局,沒有告訴你做人做事只要相信自己,肯努力肯捱苦,最終必定成功。比較似導演Greta Gerwig的夫子自道,殘酷地說出一個真相:不是以為自己好勁,你便真係會好勁;現實中,你可以覺得自己好勁,但有很大可能只有你一個人覺得自己好勁,到最後,係會連你自己也不再覺得自己好勁。如果實實在在力有不逮,還無話可說;很多時,由以為自己好勁到接受自己唔勁,卻是基於交際能力、情緒智商和耐性。人生的太多考試,其實不是坐在課室或禮堂,人人在同一個時段答同一份試卷。在《不得鳥小姐》,我最喜歡其中一幕:女主角滿心歡喜盼望跟男朋友齊齊破處,點知對手搖兩搖便完事,還自爆之前已經跟好幾個性伴侶搞過幾次。男朋友還要好心安慰:「唔使難過喎,以後,你總會面對好多場無料到的性愛,好又一餐,唔好又一餐啦!」這真是最傷人心又最有療效的慰問。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23/20312120
【西遊記】三屆影帝怎可能不收山
1 :
GS(14)@2018-03-06 03:54:27【文化籽:西遊記】就算在奧斯卡是大冷門,單憑Daniel Day-Lewis一句拍完收山,也好應該珍惜《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出道三十幾年,拍過的電影不足三十齣,已經贏到三次奧斯卡影帝。肯定前無古人,應該後無來者。
未看過1990年首次獲得最佳男主角的《無悔今生》(My Left Foot),也應該對2013年破紀錄第三次稱帝的《林肯》(Lincoln)有印象。不過,我更喜歡並非改編真人真事的《黑金風雲》(There Will Be Blood)。那是2008年的頒獎禮,Daniel Day-Lewis在九十年代小休一段時間後,復出才幾年,證明寶刀未老。之後,維持產量奇少,十年間,僅接多三齣電影,便宣佈退休。最後的《霓裳魅影》,跟《黑金風雲》一樣,由Paul Thomas Anderson執導。我認為是一個完美的句號。《霓裳魅影》由Paul Thomas Anderson自編自導。由1997年的《一舉成名》(Boogie Nights)開始,到2012年的《大師》(The Master),作品一直有口碑,卻被批評越來越曲高和寡。寡到一個地步,是2014年的《Inherent Vice》,即使網羅了Joaquin Phoenix、Reese Witherspoon、Owen Wilson等粒粒巨星,在香港卻連正場也沒有上過。黃子華也要從一從俗,才洗脫到票房毒藥之污名。美國的導演沒有這份壓力,在《霓裳魅影》,大大力描述自己的孤芳自賞,大大力插死世界對自己的不斷謀殺。找回Daniel Day-Lewis飾演代言人,是唯一合適的人選。故事發生在五十年代的倫敦,高級時裝的裁縫a.k.a.設計師,一個既堅持己見又目中無人的藝術家。找女朋友,只為找個模特兒,當女朋友一旦作出過份要求,便會立即斬纜。因為頂唔順工作及生活受到他人影響。瑣碎到一個地步,是如果女朋友在身邊食早餐食得太大聲,也立即反感;煮食時落了牛油而不按照約定俗成的餐單,會發火。我認識很多「藝術家」,也具備這種個性。無奈藝術家也要吃飯。為生活,要被迫替毫無時裝品味的金主設計婚宴晚禮服,自覺暴殄天物;又要刻意討好大客仔與大客仔的親朋戚友。唔屈服唔得!電影有一幕:藝術家問生意拍檔點解大客仔無再幫襯自己,生意拍檔簡單解釋,「人哋轉咗幫襯第二個設計師囉。鬼叫你得罪咗人哋契仔咩?買你件衫,其實從來唔係買你件衫,你唔係唔明啩?」這大概是Paul Thomas Anderson與Daniel Day-Lewis最想說出的現況。我有我精雕細琢嘔心瀝血次次希望做出與別不同的藝術品,但市面需要的,其實叫Marvel,叫迪士尼。是一種可以估計到的、有方程式的、熱熱鬧鬧的商品。在《霓裳魅影》,故事發展下去,Daniel Day-Lewis個角色,空有才華和能力,成就也被認同,始終敵不過世俗,收場可以用慘淡得不能再慘淡來形容。現實中,Daniel Day-Lewis坦言拍到抑鬱,唔息影都唔得。在奧斯卡,《霓裳魅影》會被視為物化女性、邪魔化女性、白人至上,注定無運行。在全無聲勢的情況下,能夠入圍最佳電影最後九強,已可被視為自命不凡者的垂死掙扎。最佳男主角又會否出現奇蹟?難了。講同情分講模仿大賽講最容易得到世間認同,在《黑暗對峙》(Darkest Hour)扮演邱吉爾的Gary Oldman肯定是不二之選。如果要力捧超新星,就會合謀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位Timothee Chalamet上頒獎台。點會有人肯為一位退出江湖的世外高人再貼金?不過,Daniel Day-Lewis選擇以《霓裳魅影》作為收山之作,即使不再有獎項加持,卻是絕配。大概,只有這位導演,這齣電影,才能夠明白及反映他的孤寂。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2/20319292
【西遊記】奧斯卡搞成咁點算好?
1 :
GS(14)@2018-03-12 00:45:33【文化籽:西遊記】今屆奧斯卡,第90屆,場內參與者得一句metoo,場外觀眾得一個字:悶。好難唔悶,正如你晚晚食飯、洗澡、睡眠,做得多也會悶。只不過,觀看頒獎禮不是身體必須,你可以選擇在同一時間打鋪switch、出個post、幫BB掃掃風。就無咁悶。頒獎禮的模式已經見慣見熟,再難炮製甚麼驚喜。為提高收視率,至少維持,奧斯卡已經無所不用其極。無法說服評審支持《神奇女俠》(Wonder Woman),也請來最當時得令的Gal Gadot不斷穿插,頒完獎又要過戲院娛賓,出鏡率高過影后候選者。還未計蜘蛛俠Tom Holland,黑豹Chadwick Boseman,總之套戲夠賣座又仲肯無償過來當跑腿的新人王,統統請來,填充了Gary Oldman或Frances McDormand這兩位老戲骨的不足。又懂得自抽去年頒錯獎的笑料,再請一次Warren Beatty與Faye Dunaway頒發最佳電影,製造一下話題。可惜,本末倒置。每年奧斯卡都有一個重點話題,去年是Donald Trump,今年是性侵,是平權,明知的。看賽前大熱是《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是《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兩齣由女性主導的電影;最佳導演的提名則包羅了《不得鳥小姐》(Lady Bird)位Greta Gerwig及《訪.嚇》(Get Out)位Jordan Peele,一女一黑兩個新人;已經估計到大會想傳遞甚麼訊息。估佢唔到是密度之高,幾乎由頭講到尾,A講完到B講,B講完再到C接力。一開始還有少少點綴,到Ashley Judd等三位被害人出場後,輪到一連串影后級頒獎嘉賓,便失陷。簡直似佈道會,或者姊妹淘的訴苦熱線,如Emma Stone如Jennifer Lawrence,個個也好像有深仇大恨需要即場大報復。不是想說傳遞的訊息不重要,但現在是唐三藏式疲勞轟炸,便只有反效果。連續四小時強迫觀眾聆聽同一種聲音,我只想到人大會議。連最佳外語片也要頒給變性人當主角的《神奇女郎》(A Fantastic Woman),再給她機會上台表態。使唔使政治正確得咁誇張?一個頒獎禮,唔係話唔可以宣揚政治觀念。以前會宣揚得比較有趣味。講真,你會唔會觀看一個擺明車馬推銷基本法的電視節目吖?衰衰地都要搵家燕姐或者阿Bob上去玩一玩遊戲啦。今屆奧斯卡,最大新意正是遊戲,一開場就推架水上電單車出來,明刀明槍植入廣告,講明邊個得獎者發表致謝辭最短,就可以得到大禮。大佬,你咁樣自貶身價?奧斯卡有乜好睇?就係好睇在地位夠高,人人恨攞,攞到會興奮,會真情流露,會呈現人性。如果,得獎者攞完個獎,會似個機械人或者人工智能,快快讀完急口令便下台,覺得獎項價值還不如一架水上電單車,咁就不如去睇春茗聯歡晚會大抽獎啦。我明白,節目太長係好催眠,超時又好煩,控制上台嘉賓發言時間的確不能避免,都無理由過猶不及搞到頒獎嘉賓一打開信封便立即宣佈得獎名單,連少少懸念也沒有空閒營造,觀眾連少少緊張的情緒都不可能產生;得獎者上台講唔夠兩句就話夠鐘要滅聲,趕過大學畢業生上台領取證書。有雞先定有蛋先?有如此的規矩,我份致謝辭當然寫到有咁短得咁短,功能性為主,就當然沒有起承轉合不夠娛樂性啦。不夠娛樂性,你就再cut我鐘,情願將時間花費在將睇過無數次的經典電影片段再一次剪成精華;或者,將時間花費在售賣軟糖、熱狗與三文治。咁樣搞頒獎禮法,不如搵張壁報板貼份成績表上去就算啦,不用辛辛苦苦製作一個長達四小時的節目,四分鐘都有找呀!
Profile: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9/20326068
【西遊記】我話我係好人我就係個好人
1 :
GS(14)@2018-03-19 04:48:06【文化籽:西遊記】據在電影公司工作的朋友透露,如今為荷李活電影改個香港用的中文片名,自由度越縮越細。就算未去到大陸級爆笑程度,《The Day After Tomorrow》唔叫《明日之後》要叫《後天》,也不要期望回到七十年代之前,《Gone with the Wind》可以改成《亂世佳人》,《Lolita》可以改成《一樹梨花壓海棠》;或者九十年代,《The Usual Suspects》叫《非常嫌疑犯》,《Eyes Wide Shut》叫《大開眼戒》,改到意思相反都仲得。否則,《魔盜王》(Pirates of the Caribbean)也不用在第二集開始易名《加勒比海盜》。
創意被局限了。《The Shape of Water》叫《忘形水》,《Lady Bird》叫《不得鳥小姐》,畢竟看得出香港人最擅長在狹縫中掙扎求存。可惜,《Molly's Game》還是要直譯成《莫莉遊戲》。莫乜嘢莉箒?識佢老鼠咩?最驚將冇乜意義的英文名字照搬一次便算,更不用說乜乜遊戲隨時會湮沒在《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或《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的洪海之中。叫《撲克女王》甚至學台灣叫《決勝女王》都應該更有吸引力。僵化的制度真會殺死傑出的人。莫莉其實即係Molly Bloom。出身背景跟《冰之驕女》(I, Tonya)的Tonya Harding有點相似,又是自小被怪獸家長強迫訓練成奧運級選手。Tonya玩花式溜冰,Molly滑雪。同樣失敗收場。Molly後來轉行開賭,唔抽水唔做莊齋靠打賞都致富,因為服侍班富貴客仔服侍得貼貼服服,張清單除了有黑社會有富二代仲有Leonardo DiCaprio、Ben Affleck、Tobey Maguire等荷李活巨星。電影在奧斯卡隱形,可以理解。即使這是金牌編劇Aaron Sorkin人生第一次執導。應該是由《白宮群英》(The West Wing)開始留意Aaron Sorkin。不是太多電視劇創作人可以成功征服電影圈,但Aaron Sorkin寫了《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便贏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太成功有害?自此的《魔球》(Moneyball)和《時代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已經交給兩大名導Bennett Miller及Danny Boyle,但總似逃不出《社交網絡》的陰影,也超越不了David Fincher。繼續改編同類型的《莫莉遊戲》,Aaron Sorkin今次不假外求,自編自導。《社交網絡》的色彩更濃。這幾年間,如果計Aaron Sorkin的出品,反而是回歸電視圈,叫好不叫座的《新聞室風雲》(The Newsroom)叫我最有驚喜。如不信,請看第一季第一集的第一節,便知道甚麼叫大師級。可能是改編自傳惹的禍。說到自己,人類總會隱惡揚善。《冰之驕女》以偽紀錄片形式將襲擊隊友的魔女美化成無辜受害者,《莫莉遊戲》也將單憑個人才能便操控天文數字賭本的奇女子,打造成觀世音一樣的菩薩心腸。明明窮到快死,也不收出版社高價酬金開名爆料,因為怕影響別人家庭。有街數又唔收,因為陌生的債仔好似比自己更可憐。不說,你會以為她是快將選戰的議員。偏偏,如果你有看過《新聞室風雲》,Aaron Sorkin的最強項,其實在於對世界的無情批判。回想《社交網絡》,激到Mark Zuckerberg嬲到震,才證明Aaron Sorkin發揮正常。地球上已經有太多建基於不同原因,例如不想得罪朋友、不敢得罪權貴、不屑得罪網絡暴民,所以日日客客氣氣真話說七成的「大好人」,我們其實更需要勇敢指出國王新衣的「壞人」。我就嘗試做一次:方俊傑呀,你明明打算寫Jessica Chastain,結果,一句也沒有。你究竟識不識字的?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6/2033285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