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cf.cn/tt2/201702/t20170223_779594.htm
网易,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老牌互联网公司,在身边同时间起家的企业都竞相倒下亦或衰退不前的衬托下,近年来却越发焕发出活力。虽然几乎完美错过电商、设计、O2O、直播、分享经济等等所有风口,但是却坚持养猪8年,目前在游戏、电商、网易云音乐方面都做的不错,这是一家极富个性的企业。
作者:谢碧媛
资本却长期看好网易。从2016年年初开始,网易的股价便开始出现上涨趋势,短短十个月涨幅将近2.6倍,而在最新的季报和年报公布后,更是迎来持续上涨,目前市值逼近390亿美元,直追京东(目前市值422.28亿美元)。而BAT,仍占据前三甲位置:腾讯2576亿美元,阿里2548亿美元,百度642亿美元。
虽然市值和BAT、京东还有距离。但网易的特点是闷声发大财,其赚钱能力,一直被各大一线互联网企业所羡慕。手握大量现金,利润和毛利率都排在行业前列。2016年财报数据,净收入381.79亿元,同比增长67.4%,净利润116.05亿元,同比增长72.3%,这样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BAT。
那为什么是网易?是什么主导了这位马上要过20岁生日的互联网老兵的当下辉煌?
游戏命脉
其实从2015年就开始了。2015年,网易净收入为228.03亿元人民币(35.20亿美元),同比增长94.7%,净收入和增长率均创10年新高,其中净利润达到67.37亿元。三大业务:在线游戏同比增长86.86%,广告服务同比增长33.01%,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增长235.66%。
而倒退一年2014年,全年营收仅为20.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27%。
是什么促成了2015年开始后网易的急速增长?
2013年开始,网易代理暴雪的《魔兽世界》收入开始下降,而主要收入来源均集中在《梦幻西游2》、《新大话西游2》等老款端游,而端游的增长,已经明显露出疲态。
2014年,网易果断开始调转船头,大力开发手游。以平均一个月一款的游戏数量,谨慎地探索着手游市场。
正是有了2014年的策略转变和积累,2015年,成为网易业绩大爆发的一年。在2015年初的近一个月,网易连发6款手游,占到2014年半年的量。而到2015年第四季度结束,网易全年共计发布了80多款手游,也自此正式铺开多品类的市场格局,正式迎战排名第一的腾讯游戏。
当时发布的诸多手游中,就包括至今仍长期霸榜的《梦幻西游》手游和《大话西游》手游。据伽马数据,自上线以来《梦幻西游》月均收入基本在8亿元左右,而去年11月更是超过10亿元的流水,可谓称得上是网易的印钞机。而二者累计给网易带来的收入已超百亿元。
网易这家老牌游戏巨头,从2001年12月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Online》开始,就奠定了其走自研崛起的总路线,也一直是其内部引以为傲的核心。信奉精品,专注自研,是网易在游戏领域一直坚持的。2016年有媒体采访过丁磊,当被问及即将20岁的网易有什么新的发展目标时,丁磊反问:“你觉得20年的公司,每年都在换目标吗?”游戏,是丁磊会紧紧握在手上的命脉。
在手游浪潮来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围观这个始终低调的巨头,会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而到目前为止,网易活得很好,并且借着产品,站在了风口上。
网易已经拥有100多款手游产品,而2016年上线的《阴阳师》,发布不足两个月,日活用户便突破1000万,后长期霸占App Store畅销榜前三,成为网易出品的又一爆款,月流水曾超10亿元,也成为2016年年报发布时,丁磊接受华尔街分析师访问被提及最多的一款产品。至少在手游领域,网易和目前仍排第一的腾讯游戏,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文化审美的高度贴合和玩家需求的快速反馈,是自研的优势。而相较于代理的高成本代理费和自主性差的特征,自研的后发力无疑更大。而这也是网易以此长期挑战腾讯的底气。
常年坚持的自研实力,和大量经典端游培育起来的忠实用户,让网易在重新开始研发手游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用户的迁移,还是端游IP向手游的改编版本,都会更容易突围。
2015年第四季度,网易首次单独公布手游收入:“在第四季度,手机游戏占游戏营收贡献比例是57%。”而2016年,网易在线游戏净收入为279.80亿元人民币(40.30亿美元),占到了全年收入的73%,而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手游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在整体在线游戏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64%。手游,无疑已经成为网易收入的支柱力量。
而这一切都源于网易的提前布局。当然,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网易最大的产品经理——丁磊。
商人丁磊
知道什么是该坚持的,什么是该初探试水的,也许用来形容丁磊,也不为过。
虽然这个胖憨憨的CEO,曾被媒体人这样描述:“丁磊更像是一个懒散的教练,他往往等对手们在场内踢到最后才让球队下场,似乎想坐收渔人之利,实际上却弃了最好的机会”,错失风口,亦步亦趋,也由此,网易和丁磊被网友戏称为“互联网活化石”。
但却也是丁磊,在网易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一手推动了这家老牌互联网企业的前进之路。
易信的挫败,一度让众人以为网易已经失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牌,而端游的颓势来袭,已无法为其长期输血。
转型手游,丁磊孤注一掷。2014年,网易从社会招聘1200人,划出50个手游团队的预算,同时启动70个手游项目的研发,每个项目预算2000万。丁磊激进,但并不盲进。他并不在意速度,更在于精品。
2016年11月,App Store畅销游戏榜单排名显示,网易开发的游戏《阴阳师》《梦幻西游》以及《新倩女幽魂》分别拿下排名第一、三、四。而腾讯,前五队列中唯有一款《王者荣耀》可以抗衡。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上半年网易和腾讯的游戏业务收入在整个游戏市场中约占 59.3%,游戏行业已正式进入二元格局。而在手游板块,网易逆袭,可能性决定不低。
而伽马数据编撰的《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实现1655.7亿元,同比增长17.7%。移动游戏超过客户端游戏市场规模达49.5%,客户端游戏实际销售为582.5亿元,同比下降4.8%。移动游戏用户规模达5.28亿,同比增长15.9%。
来源于iOS &Google Play 合并数据,中国企业中,腾讯第一,网易第二
随着移动游戏超过客户端游戏的市场份额,网易在手游的优势也将被放大,而这次,也许是网易离摆脱千年老二头衔,超过腾讯成为中国游戏市场NO.1的机会最近的一次。而中国游戏市场的格局,也将被改写。
当然,这也是丁磊最渴望的。
相较于BAT的李彦宏、马云、马化腾,丁磊是最低调的,极少在公开场合谈论企业战略、行业格局、未来风口。可能源于曝光的信息实在有限,丁磊在公众眼里的形象,十分复杂。
丁磊是资深程序猿出身,非常关注用户体验。从早年做邮箱,做网站开始,就长期混迹于论坛,无论是对用户产品意见,还是产品的评估,还是对用户意见的反馈,丁磊都是将其排在第一位,一直标榜自身是网易最大的产品经理。而对于产品的严苛考究,虽然坚持的宗旨是一致的,却让他在行业进击时,做了双面的选择。
近年丁磊的重心,除了游戏,便在他一手布局、亲自操刀的电商新业务——网易考拉与网易严选。不同于游戏的沉稳和孤注一掷,考拉和严选的模式更讨巧,也迅速让这一互联网老兵,凭借产品而成为新领域的一只黑马。
激进,迅猛,电商的战略选择上,丁磊一改往日的风格,在短期内凭借独有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监管,在如狼似虎巨头林立的电商领域硬吃下一块蛋糕。
2016年度网易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的净收入高达80.46亿元,同比增长超117.5%。在这近百亿的营收当中,网易考拉表现抢眼。2016年网易考拉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成为网易当之无愧的主力营收增长引擎。网易考拉采取的模式是“自营跨境B2C”,避开了天猫、京东的锋芒。
而2016年,丁磊又创立了国内首个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模式的电商品牌网易严选,自2016年4月正式上线到9月份,已收获注册用户3000万,月均流水达到6000万元。
考拉做跨境平台,严选做精品,丁磊精准的市场切入,让网易的电商在短短两年时间迅速壮大。当然,这一切,都源于丁磊是个生意人。
丁磊曾表示,网易不是一家轻易去烧钱的公司。这位和陈天桥均被媒体称为互联网行业中真正的商人,也就是说他们要做的就是赚钱的项目。
而恰恰也是这一点,带领这网易避过了许多曾经的风口陷阱。不随意烧钱,勤恳耕耘核心业务,以是否带来营收来权衡资源倾斜,不随意投入未知领域……这样看来,丁磊似乎确是一个合格的CEO。“全世界一共有一万家上市企业,只有一百家企业,也就是只有1%的企业在过去20年里面,每年的资本回报是超过20%。在中国有两家,算上茅台,另一家是网易。”丁磊在2016年面对媒体时说道。
虽然面对网易当下的业绩,有人评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市场风云变幻,谁也没法永驻潮头。而2013年丁磊之所以立下“未来3年-5年不计代价、不计投入一定要做好易信”军令状,一是为了移动互联网入局,二,则是和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相比,网易最缺的就是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流量入口。
无法直接抗衡BAT,但网易拥有的充足现金流,和网易云音乐、网易新闻、有道、网易CC直播、网易云计算、网易宝(移动支付)、易信、VR、AR等诸多产品,虽然从收入结构上看,网易仍是家游戏公司,但这么多的业务,指不定哪天就弯道超车了呢?
3月7日消息,今日白酒板塊表現比較強勢,值得一提的是,午後貴州茅臺漲2.44%,報於367.90元,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發稿,瀘州老窖、水井坊等漲近3%,沱牌舍得、五糧液等個股漲逾2%。
消息面上,據貴州茅臺官網信息,3月3日,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在河南進行市場調研時釋放信息:“茅臺無淡季”將成為貫穿全年的主要市場特點;茅臺酒出廠價仍保持穩定暫不會上調,要確保茅臺酒價格管控有效、到位,穩定在合理的價格區間,保持市場健康發展。
李保芳並首次披露茅臺供應情況。除去節假日,每天可生產投放市場的量約為80噸,也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左右。
根據此消息,招商證券分析認為,茅臺批價回落預計在1000元左右見底,年底將再度缺貨批價上漲,出廠漲價預期還會再起,且公司將加大生肖酒供應,提升產品結構,全年除了實現量超預期,噸價也將上移,正循環再度加速。
國泰君安則認為以上發言一是向市場量化了供不應求態勢,預計供不應求將是貫穿未來兩年的大趨勢;二是淡季不淡趨勢明顯、批價仍有上漲動力;三是反映廠家既保經銷商利潤、又嚴控價格瘋漲的態度。國泰君安表示,白酒全年不乏催化劑,龍頭估值仍有提升空間,建議繼續增持白酒板塊。
近日,貴州茅臺股價連創歷史新高,今日早盤,公司股價繼續上漲,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發稿,公司股價漲1.9%報376.92元。
在茅臺的漲勢帶動下,白酒板塊也呈現集團走強的趨勢,截至發稿,整體上漲1.42%。個股方面,山西汾酒、酒鬼酒漲逾3%,古井貢酒、五糧液漲逾2%。
重陽投資一位行業分析師稱,去年以來高端白酒相繼提價,呈現量價齊升的強複蘇態勢。不過,該分析師認為,整體而言,白酒板塊呈弱複蘇狀態,行業內分化巨大。高端酒強複蘇的背景下,普遍的中低端酒和地產酒仍處於低谷。同時,同樣是高端酒(中低端酒),企業間的差異分化也會加大。
周五早盤,貴州茅臺低開高走,漲逾2%站上383元,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發稿,報383.64元,漲2.37%。
此前,吉比特盤中股價再次超越貴州茅臺成A股第一高價股,這是該股本周內第二次超過貴州茅臺股價。截至發稿,吉比特報367元,漲1.67%。
驅車開進茅臺鎮,糧食發酵的氣味撲面而來。街道兩旁古樸的建築上順著山勢向上蜿蜒,赤水河在山間流淌著,茅臺鎮是依山沿河而建的,整個茅臺鎮有一半的面積屬於貴州茅臺酒廠。
今年1月底,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公布中國百座特色小鎮名單,茅臺鎮入選了教育型城鎮。茅臺鎮位於貴州省仁懷市赤水河畔,是中國茅臺酒的故鄉。
由於茅臺鎮獨有的地理環境、氣候、土壤、微生物、紅高粱、赤水河等多種因素綜合,出茅臺鎮,便無法再釀出茅臺酒,使這里成為釀酒產業的重鎮,也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中國醬香型的命名地。
(圖為茅臺鎮的夜景)
記者在當地走訪了解到,白酒的特性是需要有好的原料、好的水源、好的生態才能釀造出好的酒。這諸多的先決條件便是遠離大都會城市,然而旅遊是典型的人氣型產業,交通不發達著實成為白酒企業發展旅遊的一大掣肘。所以在茅臺集團積極布局推進機場建設,欲改善交通。
(仁懷機場效果圖)
2012年茅臺投資控股遵義茅臺機場,後又與貴州省內的其他7家戰略投資者共同發起設立了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股份公司,並大手筆出資參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據了解,遵義茅臺機場的建設已接近尾聲,此項目總投資24.37億元,飛行區按4C標準設計建設。截止目前,在工程建設方面,土石方、道面工程、助航燈光工程、飛行區消防工程、圍界工程等主體工程已完成並通過驗收。
“茅臺酒釀酒工業遺產群”之下酒庫第八棟酒庫,是上世紀70年代茅臺酒廠第一批修剪的專門酒庫之一,為現存最早的兩棟酒庫之一,現仍在使用,內存放有茅臺酒廠酒齡最長的老酒。記者了解到,圖中的酒,酒齡為三十年。一壇價格超500萬人民幣。
(中國酒文化城內圖)
記者了解到,目前茅臺酒廠對外開放參觀的主要是包裝車間、國酒文化城以及白酒體驗館。但包裝車間,遊客要隨時看到是經過特別安排的。因為茅臺酒根據需求生產,有時候包裝的工作量只到上午,下午就不用包裝了,那麽便會造成下午來的遊客看不到包裝過程。記者在停留茅臺鎮期間就未能參觀到其包裝車間。
(中國酒文化城雕塑像)
中國酒文化城由茅臺集團於1993年至1997年間修建,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余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覽館。2014年4月獲批國家4A級景區。
據了解,從2012年至今的5年間,仁懷市累計接待遊客突破1600萬人次,累計實現旅遊收入達18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3%,其中將近七成遊客旅遊目的地是茅臺鎮。
據仁懷市旅遊部門介紹,5年來,仁懷市茅臺古鎮觀光旅遊的遊客主要以大陸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為主,占總接待遊客的70%;國外遊客以歐美及東南亞地區為主,占總接待遊客的30%,人數呈逐年增多趨勢。
上圖為名酒世界館內景,388種不同設計的茅臺酒瓶陳列。
昨日早盤,貴州茅臺漲近1%,突破390元,再創歷史新高,今天截至記者發稿,已經報392.38元。“股王”貴州茅臺股價“飛天”。茅臺鎮當地居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茅臺不僅僅是在股價上表現突出,茅臺酒本身在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今年1月初茅臺推出的雞年紀念酒市場價格已經從1219元漲到了2799元。”
股王茅臺叠創新高,這一波漲幅氣勢如虹,即使股價已經漲了四五倍,市盈率仍然只有29倍,難怪價值投資者們愛的如癡如醉,不舍不棄。
老實說,茅臺的這個價位,不算便宜也不算太貴,未來還有多少的上漲空間不好說,但是有一種觀點讓我很狐疑。
“茅臺的護城河,是無堅不摧的。”
會有這種思想的同學,一定是沒見過世面,就像在中國炒房的人,永遠也不會相信中國房價有崩盤的一天,而在經歷過周期輪回的西方投資者看來,房價會跌基本是不用討論的話題。
無疑,茅臺是現階段我國競爭力最強的白酒品牌,但是在全球的釀酒史上,酒王的崩盤與更叠,並不罕見,至於短期內可以重創股價的暗器殺手,更是無處不在。
暗器一:政策
喝酒並不是一件在價值觀上值得肯定的事情,這決定了,這個行業的繁榮一定會受到政策的抑制。2012年的反腐運動中,中央軍委下發了一份通知,《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規定》明確指出,不安排宴請,不喝酒,不上高檔菜肴。
這本質上就是一份禁酒令。
事實上,不僅盛世會引發禁酒令,亂世同樣會引發禁酒令。
一戰之後的十幾年,全球曾經出現過一輪大面積的禁酒運動,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蘇聯、北歐,都在此間出臺了嚴厲的禁酒令。
美國的禁酒令頒布於1919年,但凡21歲以下的青少年都被禁止買酒(包括啤酒)。這項禁令直至1933年大蕭條期間才被取消。十幾年間,美國的釀酒廠超過一半倒閉了,只有大型的釀酒公司得以勉強存活,小眾個性品牌幾乎絕跡。
最可怕的禁酒令發生在韓國,1964年,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的第十個年頭,為了緩解糧食的短缺,韓國出臺了一部糧食管理法,禁止用糧食為原料釀酒。此法出臺之後,蒸餾酒工藝被廢止,酒廠只能用廉價的玉米、紅薯來制造酒精,然後再稀釋成燒酒。
是的,我們今天所見的韓國燒酒,其實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燒酒,而是一種用廉價原料稀釋而成的酒,酒精度只有20度,以價格便宜取勝。所謂的韓國國酒——真露,也是在此次混亂之後才崛起的,至於傳統工藝的國酒,已經斷了命脈。
暗器二:金融危機
1998年金融風暴、2008年金融風暴,全國白酒銷量都出現了暴跌。很簡單的道理,高端白酒就是個奢侈品,但凡奢侈品,在勒褲腰帶的時候就是被首先拋棄的。
暗器三:食品安全危機
食品業最怕安全問題,就跟航空業最怕墜機事故一樣,往往防不勝防,一旦出現就是滅門慘案。
1998年,山西假酒案,兩百多人中毒,數十人死亡。雖然只是個別不法分子的鋌而走險,卻導致山西白酒業全面崩盤。從此以後,酒徒們對山西酒聞風喪膽,堅決不碰,山西汾酒也從90年代的全國銷量前三跌至第九,再也沒恢複元氣。
2012年,塑化劑事件,酒鬼酒被檢出塑化劑超標2.6倍。這項指標本來在白酒檢測中是不需要檢測的,超標原因很可能來自生產過程中的塑料導管。
結果可想而知,就跟三聚氰胺被檢出對乳業的打擊一樣,所有白酒股被恐慌性拋售,酒鬼酒在隨後一年下跌85%,差點倒閉。
暗器四:謠言
1997年,一篇“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新聞,將央視標王秦池推向倒閉的深淵。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謠言,只是業外公眾並不知道的真相:秦池的原酒生產能力只有3000噸左右,它從四川邛崍收購大量的散酒,再加上他們本廠的原酒、酒精、勾兌成低度酒,然後以“秦池古酒”等品牌銷往全國。甚至秦池的罐裝線也十分原始落後,連酒瓶的內蓋都是由工人用木榔頭敲進去的……
當人們知道這個事實之後,不單止秦池倒閉了,幾乎所有的山東酒都銷聲匿跡了。
其實何止秦池這種廣告酒害怕謠言,連大牌的芝華士都被《芝華士12年:“勾兌”了多少謊言》這種文章黑過,風雨說來就來。
暗器五:體制
前面說過,90年代的時候,山西汾酒是中國酒業前三,而在更早的時候,1952年,中國就評過一個“四大名酒”,比十大元帥的評選還早了三年。
這相當於是欽定的四大國酒:貴州茅臺、山西汾酒、四川瀘州老窖、陜西西鳳酒。
真要附庸風雅,扯歷史內涵,人家西鳳酒上可追溯至殷商,唐宋,從“秦穆公投酒於河”的典故講到蘇軾贊美的詩篇,竹簡能夠堆出一個博物館。
然而如此牛逼的護城河,半個世紀之後,結出的卻是一個年虧損4.2億元的碩鼠。體制的問題,有些時候真是無解。
其實何止國企如此,民營家族企業同樣會有這種種的問題。馬爹利、軒尼詩、芝華士,今天我們熟知的西方名酒,幾乎都已淪為大公司的戰利品,和創始人家族徹底斷了關系。
暗器六:多元化擴張
前面說到馬爹利,這個品牌的創始人家族就是在1988年賣給了加拿大施格蘭公司。
而施格蘭,更加令人唏噓。一百六十年前,施格蘭家族的祖先就在加拿大建立了自己的釀酒坊,可以說是北美歷史最悠久的威士忌之一。
1920年代的美國禁酒令,讓美國酒廠死傷遍地,而施格蘭卻秋毫無損,甚至偷偷出口到美國各地。禁酒令結束後,施格蘭趁機跑馬圈地,很快就成長為北美最大的烈酒公司。
可以說,施格蘭就是北美酒王,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也是世界最大的烈酒公司,並在巔峰的1988年將法國人的驕傲馬爹利收入囊中。
只可惜,酒界獨孤求敗的施格蘭,最終選擇了多元化擴張,先後入股了康菲石油,成為了杜邦公司的大股東,收購了環球影業、寶麗金唱片。當你什麽都做,一定什麽都做不好,不到十年,施格蘭帝國就土崩瓦解了。
2001年,保樂力加和帝亞吉歐聯合瓜分了施格蘭的酒業帝國,馬爹利、芝華士、皇家禮炮歸了保樂力加,皇冠威士忌、摩根船長、施格蘭金酒成了帝亞吉歐旗下品牌。
暗器七:需求的變遷
茅臺能夠鶴立雞群,是有重要的歷史背景的。
消費茅臺的人,主要是企業老板和高管,他們的消費行為中,第一是為商務宴請,第二是商務送禮,自己買來喝的其實是很少的。
因為是商務應酬,自然都是公司報銷,所以價格並不重要,只要生意能夠談成,多貴都買得起,這才催生了茅臺高高在上的毛利率。
更重要的背景在於,在現階段,我國的商務網絡和政府的審批權力是緊密聯系的,要做成生意,很多時候都要請官員吃飯。而在政務圈內,最流行的社交文化就是喝茅臺。
官員們之所以有這種喜好,也是源自建國以來,紅軍出身的高層政要對茅臺的鐘愛,因為茅臺鎮所在的遵義曾經舉行了一次重要的會議,那次會議上我黨的革命隊伍發生了里程碑式的洗牌。
在後來的茅臺宣傳史料中,總是將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打翻瓶子故事演繹再演義。
實際上,當年萬國博覽會頒出去了兩萬多塊獎章,我國光拿到比茅臺的金質獎章含金量更高的大獎章的,就有五個,包括陜西的西鳳酒、直隸的高粱酒、河南的寶豐酒、山西的汾酒、廣東的果酒。
可惜他們大部分,都已塵封歷史,甚至當年的國酒,浙江紹興的黃酒,也在政治的動蕩中被迫禪讓。
世事如棋,乾坤莫測,改朝換代之後的最高權力愛上了茅臺,於是所有的臣子們都追隨著愛上了茅臺,接著求辦事的商務精英們紛紛出手闊綽的團購了一箱又一箱的茅臺,就這樣在九龍治水的黃金十年將茅臺價格推上了巔峰。
這樣的護城河,可以很穩固,也可以瞬間崩塌。假如有一天,新聞聯播的國宴上,招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幹杯畫面,不是茅臺,而是瀘州老窖,那麽兩者股價的波瀾壯闊可想而知。
當然,這只是假設,更根本的變化在於市場結構的歷史性轉折。
政務社交的商業價值想要再回到那黃金十年的規模,大概率是不太可能了,而純粹的商務社交的市場規模將會成為主流,就像A股的審批制向註冊制的轉變一樣,歷史大勢,浩浩蕩蕩,沒有誰能夠逆轉。
茅臺,作為政務社交的工具,其空洞的內涵與商務社交是格格不入的。茅臺的內涵是什麽?“國酒”兩個欽定的字眼嗎?還是腐敗的聯想?我想,純粹的商務社交,大概率是不想跟這樣的聯想發生關系的。
純粹的商務社交白酒,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你得是健康的,平時工作已經心力交瘁了,交個朋友還得把小命搭進去,不值當。
第二,你的品牌主張是要能夠和商務人士產生心靈共鳴的,追求的是夢想、藝術、氣質之類,否則,你拿什麽撫慰我孤獨的靈魂?
第三,你得有一個襯得上我的形象包裝,拿出來,不丟人。
別的不說,就說外觀形象,在當前的四大名酒: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中,包裝設計和商務場合最不搭的就是茅臺了,典型的計劃經濟時代風格。
對於商務人群來說,發自肺腑的熱愛才是最重要的,國酒不國酒,正統不正統什麽的,真的不太重要。很多時候,或許一個精準的品牌定位,一場成功的營銷事件,就改變了。
別不服。
英國威士忌,早期的國酒叫芝華士。1801年創立,1843年成為英國皇室禦用酒,歷代寵愛有加,1953年為慶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推出皇家禮炮21年威士忌,成為威士忌的頂級象征。
這樣的護城河夠結實了吧?
可是如今威士忌市場上品牌價值最高的並不是芝華士,而是尊尼獲加。後者在1880年才在倫敦開設了一個小小的辦事處,成名比芝華士要晚得多。
1909年,尊尼獲加在報紙上做了一個廣告,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成功的酒類廣告。這幅由插畫師湯姆·布朗畫的紳士畫像,後來成為了尊尼獲加矢誌不渝輸出的品牌形象和主張:行走於世,不斷向前,追求夢想的男人。
這場針對商務人群的廣告運動,很快就讓尊尼獲加風靡世界,尤其是英國的海外市場。據一份2016年的全球烈酒品牌價值排名,尊尼獲加的品牌價值是46億美元,而芝華士只有12億美元。
還有伏特加,在俄羅斯,國酒是紅牌伏特加。
但是今天在全球商務市場上,最知名的伏特加,卻是瑞典的絕對伏特加。
1978年,瑞典烈酒公司希望將絕對伏特加出口到美國去,於是做了個調查,發現當時美國市場上的認知中,普遍認為俄羅斯的伏特加才是正宗的,即使是美國生產的也要起個俄羅斯風情的名字,不然都沒法賣出去。
如此根深蒂固的認知,最後竟然被一場廣告運動輕而易舉的就顛覆了。
首先是天才的廣告公司,為他設計了全新的瓶子,一種瑞典風格的古董藥瓶,以藍色為標準色,體現“純凈”的內涵。然後邀請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為他畫了一副油畫,體現絕對伏特加的藝術和品味。
這幅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讓絕對伏特加在藝術圈、商務社交圈中成了當紅炸子雞。1981年絕對伏特加的美國市場銷量只有2萬箱,1983年廣告發布之後,第二年就漲到了44萬箱,並在20年後賣出了8千萬箱,高居美國進口伏特加第一名。
從威士忌到伏特加,全球商務社交市場上的烈酒,更多的是受到品牌、營銷、價值主張的影響,而不是權力的賦予。
隨著政府審批權力的壓縮,茅臺的護城河其實是越來越淺的。
今年茅臺股價的上漲,主要原因是反腐風頭過後的需求回暖,以及茅臺的限量保價政策,聯合推動的估值修複行情。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需求無聲無息的變化了,才是最為可怕的。
而茅臺,絕對的自負,讓他渾然不覺。(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不要跟隨任何別人買個股,除非自己能真的懂自己在幹什麽。
本文由秦朔朋友圈(微信ID:qspyq2015)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
“他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當2016年OPPO和vivo以出貨量7840萬臺和6920萬臺壓倒蘋果(4490萬臺),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和第三時(華為第二,7660萬臺,IDC數據),江湖上突然有一種說法,OV背後的老板是同一個人,段永平,他才是中國的隱形首富。不知是不是為了回應各種傳說,段永平最近接受了美國彭博新聞社的采訪。自2001年移居美國後,段永平極少接受采訪,只是2006年因花費62.01萬美元拍下次年的“巴菲特午餐”前後,接受過少數幾家中國媒體采訪,此後便如閑雲野鶴悄然無聲。
在采訪中段永平說,OPPO與vivo采用了蘋果不願意采用的經營策略,如推出高性能、低價格的手機,因為蘋果擔心這會威脅到它在全球其他地方的成功模式。但他說,“蘋果是一家非同尋常的公司,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沒有想過要超越誰,相反,我們關註的重點是提高自己。”他說自己是蘋果公司的長期投資者,也是蘋果CEO蒂姆·庫克的粉絲。
段永平是不是OPPO和vivo背後的老板?答案是:既是,又不完全是。他是從步步高體系中分出來的這兩家公司最初的創建人和大股東之一,但他說的很清楚,“生產手機不是我說了算”,“許多年前我就明確表示,我不會再回來。如果他們無法解決一些問題,那麽我也不能”。彭博的報道稱,段永平一直在刻意保持與這兩家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距離,為避免讓這兩家公司“分心”,雖然段永平會出席它們的董事會會議,但主要通過互聯網獲取兩家公司的相關信息。
接近OPPO和vivo高層的人士曾說,段永平在這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在10%左右,肯定不到15%,低於以陳明永為首的OPPO管理層和以沈煒為首的vivo管理層。段永平對這兩家公司的影響更多是他早年在小霸王和步步高階段所奉行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OPPO和vivo的管理層異常低調,這深受段永平的影響。
彭博的報道稱,段永平主要的精力是股票投資。他投資了網易、蘋果、茅臺。
當蘋果股價創新高時,段永平在網易博客中說,要不要開瓶茅臺慶祝一下?
筆者閱讀了段永平的博客,發現這個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投資家的投資之道很簡單,就是他剛到美國偶爾在一本巴菲特談投資的書里看到的——“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於在買這家公司,買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投資你看得懂的、被市場低估的公司”。他說當年自掏腰包創業、投資步步高,是相信它將成為一家不錯的公司,“我投資任何一家企業應該跟我當年投步步高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從前做步步高投資的同時我自己也在做經營。”
明白了吧!你要投資一家公司,就要像是你自己在做經營一樣熟悉它,同時相信它有未來,而現在被低估!
段永平博客中曾這樣說:再次強調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概念,每個人應該堅持不懂不碰的原則,不然早晚會掉進去的;同時再次建議不要跟隨任何別人買個股,除非自己能真的懂自己在幹什麽。
段永平投資的股票都符合上述理由。
【對網易的投資】
投資背景:2001年網易虧損近3000萬美元,還面臨一樁訴訟,股價跌了80%以上,最低時只有0.8美元。目前網易的股價在287美元左右(2006年“一拆四”),市值在380億美元左右。
“我認真研究了網易,發現它股價在0.8美元的時候,公司還有每股2塊多的現金,當然面臨一個官司,也可能被摘牌,這里面有些不確定性,這就需要多做一些咨詢。就官司的問題,我咨詢了一些法律界人士,問類似的官司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麽,得到的結論是,後果不會很嚴重,因為他們的錯誤不是特別離譜。很重要的是,這家公司在運營上沒有大問題。做足功課後,我基本上把我能動用的錢全部動用了,去買它的股票。”
【對茅臺的投資】
投資背景:2012年段永平在每股180元的價格上投資了茅臺。茅臺目前的股價在380元左右。
“便宜或貴的說法取決於對公司10年後的狀況的認識,很難在A股上找到能看明白10年或以上的公司。我喜歡茅臺也是基於這點。還真是很少見不怕有庫存的生意模式。未來10年茅臺如果可以做到平均每年利潤100億(註:2016年貴州茅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6.5億元),今天這個價錢就不貴了。對茅臺的擔心有一點點是其治理結構上,尤其怕茅臺為了‘做大’而破壞原來的產品文化。不過,只要茅臺53度系列還是公司營業額的主要來源,茅臺就還算是比較健康。減少公款消費短期內應該也會影響到茅臺以及很多東西的銷量,但公款消費應該不是茅臺的大頭。茅臺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歡是因為茅臺是很特別的好酒,喜歡喝的人依然會喜歡喝的,只是以後用公款喝的機會少了而已。”
【對蘋果的投資】
投資背景:在2011年1月21日將之前一年賺的錢都買入蘋果,也有可能在更早時就開始買入。2011年1月21日蘋果股價在47美元左右,目前為140美元左右。(收市價已按股息和拆股調整,數據來源:雅虎財經)
“蘋果的產品確實把用戶體驗或消費者導向做到極致了;蘋果的平臺建立起來了,或者說生意模式或者說護城河已經形成了,光軟件一年都幾十億的收入了;蘋果單一產品的模式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見到任天堂做到過。單一產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處:
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將產品做得更好。單位開發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單個產品的開發費卻是最高的。
材料成本低且質量好,大規模帶來的效益。蘋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極致的,同樣功能的硬件恐怕沒人能達到蘋果的成本。
渠道成本低。蘋果的營銷也是做到極致了,連廣告費都比同行低很多,賣的價錢卻往往很好;蘋果的產品處在一個巨大並還有巨大成長的市場里。
“(其他企業)往往喜歡很多品種,好處是用於不同細分市場,用於上下夾攻對手的品種。壞處是搞一大堆庫存,品質不好控制。單一品種需要很好的功力——把產品做到極致。難啊。因為難,大部分人喜歡多品種。就跟投資一樣,價值投資簡單,但很不容易。做波動,往往很吸引人。
“個人觀點,巴菲特說的the right kind of business, with right people, at right price這三點在蘋果上體現的非常充分,拿著能睡好覺。the right kind of business指的就是好的生意模式,好的生意模式建立在強大的企業文化上。本人喜歡蘋果生意模式的很重要的一點來自於自己在消費電子20多年的體驗,蘋果是我一直夢寐以求但似乎難以達到的生意模式,現在居然可以就這麽實現了,why not?”
通過以上三個案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段永平的投資之道。簡單,但不容易。
巴菲特曾經打過一個著名的滾雪球的比喻,“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滾雪球的意思是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財富積累,很濕的雪比喻年收益率很高,很長的坡比喻複利增值的時間很長。
段永平說:“雖然打雪仗也需要厚厚的雪,但大概沒辦法形成大大的雪球。什麽公司是在長長的坡上滾著厚厚的雪呢?蘋果是吧?蘋果是在一個長長的坡上,似乎雪也是厚厚的。三星、OPPO和vivo以及華為這類公司?似乎也都在長長的坡上,但雪沒那麽厚。不過這些公司還是要感謝蘋果的,因為蘋果,所以長長的坡上有時候雪也不薄。當然,那些追求‘性價比’的公司恐怕是既沒有長長的坡更沒有厚厚的雪的。”
這段話里包含的道理,無論是從投資角度還是從經營企業的角度,都回味無窮!
很多人說A股不是價值投資的地方,主要靠概念和炒作。其實,過去這些年,如果你比較早地投資了茅臺、雲南白藥、格力、美的等等股票,投資收益肯定能跑贏房地產,甚至是“學區房”。就像找終身伴侶,誰不願意找個背景清清楚楚、品質有保證、還不斷創造價值提升自己、能長長久久過日子的人呢?為什麽一到市場上,非要找那些難以理解、看不大懂、等待離婚重組的什麽概念股呢?
最後說一句,是段永平說的,“自己偶爾會提到個股的原因只是想找個例子說明一下自己對投資的理解而已”。本文講的是投資道理,不構成具體的投資建議。
屢創歷史新高之後,貴州茅臺(600519.SH)一騎絕塵,4月10日上午開盤,貴州茅臺股價即沖至歷史新高394元/股,市值上升到4949億元人民幣,折合約718億美元,比肩全球酒王帝亞吉歐(Diageo)的717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烈性酒公司。
數據顯示,貴州茅臺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上漲55%,是帝亞吉歐漲幅的兩倍多。截至上周五,茅臺市值715億美元。2016年以來,公司股價從約213元/股,快速上漲至2017年3月最高約396.5元/股的歷史高位,一年多時間股價上浮超86%。
2012年,因三公消費等因素,中國白酒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不過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國內白酒龍頭企業,近幾年不斷調整並逐步實現從政務消費到日常消費轉型,使得營收大幅增長。2013年,貴州茅臺市值僅200多億美元,與彼時帝亞吉歐超過800億美元的市值相距甚遠。
公開資料顯示,帝亞吉歐來自英國,成立於1886年,分別在紐約和倫敦交易所上市,是全球最大的烈性酒公司。旗下擁有約150種品牌與產品,橫跨了蒸餾酒、葡萄酒和啤酒等。其中就包括了尊尼獲加(Johnnie Walker)、珍寶(J&B)、溫莎(Windsor)等威士忌系列;斯米諾(Smirnoff)、詩珞珂(Cîroc)、坎特一號(Ketel One)等伏特加系列;以及百利(Baileys)、摩根船長(Captain Morgan)、添加利(Tanqueray)、健力士(Guinness)及水井坊等。
截至2016年6月份的財政年度中,帝亞吉歐實現營收935.39億元人民幣,其中1/3來自北美,1/4來自歐洲;貴州茅臺95%的收入來自國內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貴州茅臺官網發現,茅臺擁有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30家,並參股21家公司,涉足產業領域包括白酒、葡萄酒、證券、銀行、保險、物業、科研、旅遊、房地產開發等。
公告顯示,2016年茅臺營業收入398.56億元,利潤總額238.5億元。另根據茅臺2月份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快報,預計2017年第一季度貴州茅臺實現營業收入128.52億元,同比增長25.38%;實現利潤總額80.17億元,同比增長11.25%。
茅臺酒成投資“新貴”
貴州茅臺除了在資本市場上股價“堅挺”,其主打產品上也是跑贏了股市、樓市、黃金等投資產品,被稱為大山溝里流出來的“奢侈品”。
上周五貴州當地主流媒體報紙開頁的顯著位置上,北京某白酒收藏館打出了“高價大量收購茅臺酒”的宣傳廣告。正一堂銷售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茅臺價格的上揚,包括生肖酒的炒作、收藏酒的勢頭又來了,高端消費逐漸恢複,更高端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另外,在交易價格上,北京會更高,而茅臺酒的產地在貴州,收酒價格則會更加實惠。”
事實上,高端酒水早已經被列入了奢侈品的行列,不僅在收藏市場上,也包括了日常消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龍頭酒企中的高端酒產品,貴如黃金已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其銷售價格是明顯高出生產成本的。2015年茅臺毛利率高達92.23%,而帝亞吉歐毛利率為59.46%。
世界上很多名牌商品的制造成本都很低,但它們身上所附有的文化價值卻很高。4月9日,在貴州仁懷茅臺鎮,一件宋代晚期釀酒物質文化遺產“官窖”被雪藏33年後正式面世,一舉把茅臺鎮白酒釀造歷史提前到宋代,向前推了數百年。悠遠的茅臺鎮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了其悠久的釀造歷史,也為茅臺酒以及醬香白酒提供了有物可證的歷史依據。
貴州茅臺在品牌文化塑造上一直不遺余力,在上月中旬的外部宣傳會上,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血脈,也是最深厚的情感認同。近年來,茅臺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持續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與茅臺酒的內在聯系。
“囤”茅臺的風險
“買不起茅臺股票,就只能買幾瓶茅臺酒收著。”在致電該收藏館工作人員時,對方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然而茅臺酒的收藏是一門極深的學問。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首先,陳酒或說是老酒才具備收藏價值。同時茅臺酒藏家要熟知幾十年來茅臺酒總共使用過多少種商標,用的什麽包裝,屬於出口還是內銷,用的什麽材質的紙張和油墨印刷。
此外,茅臺酒有著不同的年份差別,需掌握不同商標的圖案、尺寸之間的細微差別。還有酒標和背貼,不同年份的文字、尺寸也有區別。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茅臺瓶裝酒的封口,主要是油紙、軟木塞外封塑料包皮,或鐵蓋,或鐵蓋外包塑料皮,所以密封性不高,揮發性大,從而造成品嘗價值低。
“投資茅臺很可能面臨著沒有渠道、對於防偽和防揮發沒有經驗等問題,甚至很可能收藏了30年的茅臺酒,因保存不慎里面沒剩幾滴,那就一錢不名。”白酒收藏愛好者朱陳純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從20多年前開始收藏白酒,目前所藏酒瓶數已經難以準確算出。每一瓶到手的白酒,第一件事就是再封存。他向記者回憶首,“我買的第一瓶飛天茅臺是9塊人民幣。那是在二三十年前了。後來也經歷過兩三千塊一瓶。”
另外,他向記者解釋到,由於茅臺酒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需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這意味著茅臺的稀缺性使其難以在短期內擴大產能,而茅臺酒的主要消費市場對價格的敏感指數並不高,這便造成茅臺酒一直是供小於求的局面。而這種脫銷的終端市場,也帶動了其收藏市場。
“現在也有很多人會收藏普通包裝的53度飛天或是近幾年推出的生肖酒,這些都是白瓷包裝,容易保存。收藏行為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陳酒老酒保存難度大,現在的新酒增值空間也不小。”朱陳純利說道。
但真正進入收藏拍賣市場的茅臺,則以陳年酒和限量酒為主,多是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出廠的,種類包括“五星”(茅臺內銷商標)、“飛天”(外銷出口商標)、黃茅醬茅(黃色或醬色掛釉陶瓷瓶)等等。
不要跟隨任何別人買個股,除非自己能真的懂自己在幹什麽。
本文由秦朔朋友圈(微信ID:qspyq2015)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
“他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當2016年OPPO和vivo以出貨量7840萬臺和6920萬臺壓倒蘋果(4490萬臺),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和第三時(華為第二,7660萬臺,IDC數據),江湖上突然有一種說法,OV背後的老板是同一個人,段永平,他才是中國的隱形首富。不知是不是為了回應各種傳說,段永平最近接受了美國彭博新聞社的采訪。自2001年移居美國後,段永平極少接受采訪,只是2006年因花費62.01萬美元拍下次年的“巴菲特午餐”前後,接受過少數幾家中國媒體采訪,此後便如閑雲野鶴悄然無聲。
在采訪中段永平說,OPPO與vivo采用了蘋果不願意采用的經營策略,如推出高性能、低價格的手機,因為蘋果擔心這會威脅到它在全球其他地方的成功模式。但他說,“蘋果是一家非同尋常的公司,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沒有想過要超越誰,相反,我們關註的重點是提高自己。”他說自己是蘋果公司的長期投資者,也是蘋果CEO蒂姆·庫克的粉絲。
段永平是不是OPPO和vivo背後的老板?答案是:既是,又不完全是。他是從步步高體系中分出來的這兩家公司最初的創建人和大股東之一,但他說的很清楚,“生產手機不是我說了算”,“許多年前我就明確表示,我不會再回來。如果他們無法解決一些問題,那麽我也不能”。彭博的報道稱,段永平一直在刻意保持與這兩家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距離,為避免讓這兩家公司“分心”,雖然段永平會出席它們的董事會會議,但主要通過互聯網獲取兩家公司的相關信息。
接近OPPO和vivo高層的人士曾說,段永平在這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在10%左右,肯定不到15%,低於以陳明永為首的OPPO管理層和以沈煒為首的vivo管理層。段永平對這兩家公司的影響更多是他早年在小霸王和步步高階段所奉行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OPPO和vivo的管理層異常低調,這深受段永平的影響。
彭博的報道稱,段永平主要的精力是股票投資。他投資了網易、蘋果、茅臺。
當蘋果股價創新高時,段永平在網易博客中說,要不要開瓶茅臺慶祝一下?
筆者閱讀了段永平的博客,發現這個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投資家的投資之道很簡單,就是他剛到美國偶爾在一本巴菲特談投資的書里看到的——“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於在買這家公司,買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投資你看得懂的、被市場低估的公司”。他說當年自掏腰包創業、投資步步高,是相信它將成為一家不錯的公司,“我投資任何一家企業應該跟我當年投步步高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從前做步步高投資的同時我自己也在做經營。”
明白了吧!你要投資一家公司,就要像是你自己在做經營一樣熟悉它,同時相信它有未來,而現在被低估!
段永平博客中曾這樣說:再次強調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概念,每個人應該堅持不懂不碰的原則,不然早晚會掉進去的;同時再次建議不要跟隨任何別人買個股,除非自己能真的懂自己在幹什麽。
段永平投資的股票都符合上述理由。
【對網易的投資】
投資背景:2001年網易虧損近3000萬美元,還面臨一樁訴訟,股價跌了80%以上,最低時只有0.8美元。目前網易的股價在287美元左右(2006年“一拆四”),市值在380億美元左右。
“我認真研究了網易,發現它股價在0.8美元的時候,公司還有每股2塊多的現金,當然面臨一個官司,也可能被摘牌,這里面有些不確定性,這就需要多做一些咨詢。就官司的問題,我咨詢了一些法律界人士,問類似的官司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麽,得到的結論是,後果不會很嚴重,因為他們的錯誤不是特別離譜。很重要的是,這家公司在運營上沒有大問題。做足功課後,我基本上把我能動用的錢全部動用了,去買它的股票。”
【對茅臺的投資】
投資背景:2012年段永平在每股180元的價格上投資了茅臺。茅臺目前的股價在380元左右。
“便宜或貴的說法取決於對公司10年後的狀況的認識,很難在A股上找到能看明白10年或以上的公司。我喜歡茅臺也是基於這點。還真是很少見不怕有庫存的生意模式。未來10年茅臺如果可以做到平均每年利潤100億(註:2016年貴州茅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6.5億元),今天這個價錢就不貴了。對茅臺的擔心有一點點是其治理結構上,尤其怕茅臺為了‘做大’而破壞原來的產品文化。不過,只要茅臺53度系列還是公司營業額的主要來源,茅臺就還算是比較健康。減少公款消費短期內應該也會影響到茅臺以及很多東西的銷量,但公款消費應該不是茅臺的大頭。茅臺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歡是因為茅臺是很特別的好酒,喜歡喝的人依然會喜歡喝的,只是以後用公款喝的機會少了而已。”
【對蘋果的投資】
投資背景:在2011年1月21日將之前一年賺的錢都買入蘋果,也有可能在更早時就開始買入。2011年1月21日蘋果股價在47美元左右,目前為140美元左右。(收市價已按股息和拆股調整,數據來源:雅虎財經)
“蘋果的產品確實把用戶體驗或消費者導向做到極致了;蘋果的平臺建立起來了,或者說生意模式或者說護城河已經形成了,光軟件一年都幾十億的收入了;蘋果單一產品的模式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見到任天堂做到過。單一產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處:
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將產品做得更好。單位開發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單個產品的開發費卻是最高的。
材料成本低且質量好,大規模帶來的效益。蘋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極致的,同樣功能的硬件恐怕沒人能達到蘋果的成本。
渠道成本低。蘋果的營銷也是做到極致了,連廣告費都比同行低很多,賣的價錢卻往往很好;蘋果的產品處在一個巨大並還有巨大成長的市場里。
“(其他企業)往往喜歡很多品種,好處是用於不同細分市場,用於上下夾攻對手的品種。壞處是搞一大堆庫存,品質不好控制。單一品種需要很好的功力——把產品做到極致。難啊。因為難,大部分人喜歡多品種。就跟投資一樣,價值投資簡單,但很不容易。做波動,往往很吸引人。
“個人觀點,巴菲特說的the right kind of business, with right people, at right price這三點在蘋果上體現的非常充分,拿著能睡好覺。the right kind of business指的就是好的生意模式,好的生意模式建立在強大的企業文化上。本人喜歡蘋果生意模式的很重要的一點來自於自己在消費電子20多年的體驗,蘋果是我一直夢寐以求但似乎難以達到的生意模式,現在居然可以就這麽實現了,why not?”
通過以上三個案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段永平的投資之道。簡單,但不容易。
巴菲特曾經打過一個著名的滾雪球的比喻,“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滾雪球的意思是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財富積累,很濕的雪比喻年收益率很高,很長的坡比喻複利增值的時間很長。
段永平說:“雖然打雪仗也需要厚厚的雪,但大概沒辦法形成大大的雪球。什麽公司是在長長的坡上滾著厚厚的雪呢?蘋果是吧?蘋果是在一個長長的坡上,似乎雪也是厚厚的。三星、OPPO和vivo以及華為這類公司?似乎也都在長長的坡上,但雪沒那麽厚。不過這些公司還是要感謝蘋果的,因為蘋果,所以長長的坡上有時候雪也不薄。當然,那些追求‘性價比’的公司恐怕是既沒有長長的坡更沒有厚厚的雪的。”
這段話里包含的道理,無論是從投資角度還是從經營企業的角度,都回味無窮!
很多人說A股不是價值投資的地方,主要靠概念和炒作。其實,過去這些年,如果你比較早地投資了茅臺、雲南白藥、格力、美的等等股票,投資收益肯定能跑贏房地產,甚至是“學區房”。就像找終身伴侶,誰不願意找個背景清清楚楚、品質有保證、還不斷創造價值提升自己、能長長久久過日子的人呢?為什麽一到市場上,非要找那些難以理解、看不大懂、等待離婚重組的什麽概念股呢?
最後說一句,是段永平說的,“自己偶爾會提到個股的原因只是想找個例子說明一下自己對投資的理解而已”。本文講的是投資道理,不構成具體的投資建議。
作為A股市場現象級的企業,貴州茅臺(600519.SH)2016年年報備受市場關註。4月14日晚間,貴州茅臺如約發出了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2016年度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8.62億元,同比增長18.99%;凈利潤167.18億元,同比增長7.84%;其中茅臺酒營業收入367.14億元,占總營收 94.47%。報告期內,貴州茅臺共生產酒類5.99萬噸,銷售3.69萬噸,庫存量為2.53萬噸。
靚麗的業績讓公司在推出分配預案時底氣十足。據財報顯示,公司擬以2016年年末總股本12.56億為基數,對公司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7.87元(含稅),共分配利潤 85.26億元,剩余541.92億元留待以後年度分配。資料顯示,貴州茅臺2015年年末分紅方案每10股派現61.71元(含稅)。
貴州茅臺表示,2016 年,白酒行業經過近年深度調整,在名優白酒企業弘揚悠久文化、優化產品結構、強化市場管控、精耕深耕市場等舉措下,呈現出產量增速持續在底部徘徊、收入和利潤恢複性增長的強分化複蘇態勢。
事實上,基本面強勁複蘇,貴州茅臺作為白酒行業龍頭,收到了來自資本市場的強烈回應。自2016年以來,貴州茅臺股價一路上揚,就在4月14日當天,貴州茅臺市值首次突破5000億元關口,股價一度攀升至399.88元,離400元歷史新高記錄僅剩毫厘,截止昨日收盤,貴州茅臺的總市值已經超過了帝亞吉歐,躍升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酒企。=
2016年末,中金公司研報即給予貴州茅臺472元/股的高目標價,認為屆時茅臺的市值將接近6000億元,趕超中國石化(600028.SH)。
興業證券(601377.SH)分析師陳嵩昆表示,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的春節期間,茅臺共銷售5000噸,全國大範圍缺貨,部分區域斷貨。消費延續了前兩年強勁勢頭,大眾消費持續升級,商務需求伴隨投資回暖、經濟企穩逐漸升溫,個人和商務消費的雙輪驅動使得淡旺季拉平,出現“無淡季”的情況。而近期釋放出供給不足的信號,預計茅臺將進入漲價周期,並推動業績加速增長。同時雞年酒的調控相當於變相提高出廠價。若出廠價提高,2018年業績增速將至少升至30%以上,合理估值將提高至25倍以上。
究竟誰在飲茅臺?
近期,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在被問到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如何解決文化溝通的問題時,郭廣昌說,當投資了一個外國企業,第一件事就是喝茅臺。“我會帶茅臺去喝茅臺,他能接受中國的投資者,難道他不能接受喝一杯中國來的茅臺酒嗎?”
像上述這樣的商務場景在國內並不少見。此外,貴州茅臺在近幾年的深度調整中也逐步實現從政務消費向日常消費轉型。
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茅臺的公務消費已經從超過30%下降到占比1%,居民的高端消費代替了公務消費。貴州茅臺在其財報中也表示,目前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白酒消費不斷升級,高端白酒市場需求旺盛。個人消費和商務消費活躍,不斷釋放新潛力,成為白酒行業增長的新支點。
事實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7年全年茅臺酒供應偏緊,目前總庫及各中轉庫缺貨嚴重,2017 年斷貨將成為常態,公司雖不會采取行政手段幹預市場,但嚴令經銷商不得高價銷售,要將茅臺酒零售價格控制在1300元以下,確保消費者買得起、買得到。
盡管如此,茅臺價格“飛天”的趨勢卻是不減。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就在財報發布當天上午,茅臺酒銷售公司急召開了臨時茅臺酒市場工作會議,茅臺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茅臺酒銷售公司董事長王崇琳開宗明義,要抑制當前茅臺酒呈現的“飛天之旅”苗頭,避免再現2012年茅臺酒終端價格失序狀態,並發布了“八大舉措”,誓以“雷霆之勢”強力穩定茅臺酒價格。
但中國食物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看來,茅臺控量保價的行為,讓饑餓營銷愈演愈烈,市場銷售火爆。加之券商、消費者和投資者不斷追捧,也使得茅臺股價不斷創新高。
據了解,2017年全年茅臺酒投放計劃為2.68萬噸。目前,已銷售茅臺酒6500余噸,占全年計劃的30%以上。到今年6月30日,可勾調投放市場的53度茅臺酒大概在6500噸,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20%—25%。今年下半年,可投放市場的53度茅臺酒總量約為1.28萬噸。除去節假日,每天可生產投放市場的量約為80噸,也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左右。
市場對茅臺的漲價和貨源緊張具備一定預期。東北證劵(00686.SZ)分析師日前表示,“目前茅臺一批價上升至1260-1280元,相較於一個多月前一批價已上漲近200元,逼近1300元紅線,過快的漲幅也是廠家所不願看到的,因而我們認為在短期內茅臺批價上漲的空間不大。但考慮到茅臺無可替代的品牌力,以及公司2.68萬噸發貨量相較於市場需求的缺口,茅臺長期價格上漲仍將是高確定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