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經紀為接棒施永青仔:減輕父負擔

2017-07-09  NM

中原主席施永青有一粒「寶貝仔」,兩父子一樣超過六呎高,但有別於施永青了無邊際、如滔滔江水的講話方式,兒子施俊嶸(Alex)較少面對鏡頭,相對內斂,坐得筆直,說話時喜歡配以手部動作︰「你知好多人都好識講嘢,去建立好好形象。我唔太識,但都開始嘗試做吓,訓練吓自己。」抱住「挑戰」的心態,就首次接受了《壹週刊》的訪問。Alex一樣有良好package:一○年於英國華威大學經濟系畢業,再攻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房地產碩士課程,一一年回流。回港後,在新鴻基打工四年,兩年前再返到過百億元的「家族生意」——利嘉閣及中原幫手。起初當了半年經紀,再轉去搞app,目前銜頭是中原集團資訊服務董事,現年二十八歲已是董事局中最年輕一員。六十八歲的施老闆,透露自己心血管主動脈塞了五成,也曾考慮接班人選,對此兒子Alex坦言:「道門係開嘅,接到幾多就去接。」他曾為了令旗下經紀接受新系統,用了足足八個月去推;面對六萬個前線員工及經驗豐富的區域主管,Alex學管理的確漫漫長路。

甫踏入Alex的辦公室,一眼睇晒︰四平方米房間,身後一排放文件的櫃,書桌上沒有多餘的雜物,只有電腦、月曆、一疊文件及在倫敦政經學院買的杯。如此簡潔,因為大部分業務都在大陸,他也習慣在電腦看文件、處理公事。他往返大陸時間多,今年四月就有三星期在內地工作,因為第一季結束,很多數據出台要他分析消化。有時候在深圳等地推出新系統,他也需要給意見。可惜腸胃仍然未慣,他皺一皺眉︰「仲係會水土不服啊,成日都屙!」施永青有兩女一子,他替Alex取名「俊嶸」,代表「俊傑」、「頭角崢嶸」,施生施太寄望Alex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Alex亦無令他們失望,中四起赴英國讀書。成績不俗,他只淡淡帶過︰「(GCSE)大部分都是A」。順利考入長居全英十大學府之一的華威大學,選修考試時得最低分(但都是A)的經濟學,「主要是『跟家姐』,佢話幾好玩。」後來發現經濟涉獵的範圍太廣泛,反而很難找工作,於是再攻讀房地產碩士課程︰「房地產搵工易啲,自己都有興趣,而且由細接觸到大,屋企都講得多。」雖然在英國生活多年,但他笑言自己始終是「香港仔」,不太習慣當地文化,遂畢業後就回港發展。

新丁上路

「我覺得一開始就返屋企幫手,會見唔到人情世故,員工對你會唔同。」故Alex第一份工,寧願「隱身」入新鴻基地產任職項目發展,主要負責大陸項目。初次接觸「煲水」(即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投地,負責計算該塊地皮的價值等。在外面打滾四年,家人鼓勵他回屋企幫手,適逢家姐結婚,在新地跟進的項目又接近尾聲,所以他乾脆辭職,協助家姐籌備婚禮,同時準備「回家」。一五年,Alex正式加入利嘉閣,由經紀做起︰「好多中原管理層都係經紀出身,做過先有說服力,因為好多決定都跟營業有關。」身高一米八五兼身形瘦削的他,也曾經三十幾度大熱天時,在地鐵站出口派卡片︰「真係好難!你唔推推撞撞,係埋唔到個客身。有時碰碰撞撞,又三十幾度,企喺度曬幾小時,都明白佢哋脾氣會差啲。有時撈咗成個上午都撈唔到客,會有啲焦慮。」說到最後,他即場語氣也帶點洩氣,不過對於經紀打架事件,他也很醒目補充,強調絕對不認同此行為,他們應該接受適當的懲罰。

僅得最低工資

由於低調入職,沒有因為太子爺的身份而得到更多生意,Alex經紀生涯「業績唔好,人工接近最低工資,平均一個月得一個租」,但他仍然覺得「好玩」。他第一次開單的情況仍記憶猶新,當時他已開工兩個月,一張單都未簽成。有一個租客已經跟他看了幾次樓,都沒有看中。直到一個晚上,她致電Alex說,準備翌日晚上跟另一個經紀簽。「我嗰時收工喺地鐵站裡聽到呢個消息,好唔甘心!最後硬着頭皮打俾她認低威,跟她說自己可能從業時間不長,經驗不夠,但請她再給我一個早上的機會,讓我再努力一下。」沒想到Alex的一通電話竟然打動到租客,給他一個上午的時間。剛好那天早上有一個筍盤放租,帶了租客上去看,她一看到喜歡就簽了。後來她跟Alex說,看到他很努力才給他機會,令他知道真誠待客,客戶是能感覺到。部分他接觸的客人現在也保持聯繫,成為朋友。

跟潮流搞app

做前線幾個月後,中原執行董事張奕威就着他到資訊科技部工作,負責搞利嘉閣手機app。熟悉內地的Alex有感香港地產界在IT方面發展仍然緩慢,原因有二,香港法規完善,以及人口密度高︰「地產管理監管局限制了很多進步,例如一定要簽呢張form……反而在內地無法規,只要個客buy就得,變化較快。另外香港都較集中、密度高,可以唔太需要互聯網。」七分激動加三分無奈,Alex慨嘆惟有在符合法規下創新。

一五年十月,Alex就以利嘉閣資訊科技發展總監身份,首次主持記者會兼介紹「智能語音搵樓助手」這手機app。在台上講足十幾分鐘,施老闆都讚他「有備而戰」,又話:「如果公司請人,請佢好過請我!」愛子情切,去年Alex再轉到中原,擔任資訊服務董事,透過這職位去接觸其他非IT的範疇︰「任何一個department都需要IT Support。而呢個職位都需要business sense,要睇到IT未來發展趨勢係咩,如何運用新的IT tool幫助營業員工作,又可提升客戶體驗。」

「3D全方位VR實景睇」,是中原今年年初推出的新技術。五月中,集團亦首度與建灝地產合作,引入VR虛擬實境技術,讓客戶可隨時隨地睇到啟德天寰的示範單位。Alex指反應不俗,該樓盤的網頁點擊較沒有VR宣傳片時升一倍。

接棒等時候

被父親盛讚,又回到中原幫手,交棒之意顯而易見。早前施老闆接受《壹週刊》訪問時已提到,自己心血管主動脈塞了五成,但心臟供氧仍然充足︰「無事的,唔會有一部分血液不到,(塞)七成先要通波仔。」狀甚輕鬆,沒有丁點擔心。其實Alex亦覺得施老闆辛苦,但施永青在公司的凝聚力很深,不是說退就退。他會盡量接手爸爸的工作,減輕負擔,讓他可以慢慢退下來。他直言,香港好多家族都活到老,做到老︰「佢(施老闆)都鍾意得閒講吓嘢,唔會突然退下來。」兩父子都不約而同指,接棒視乎個人能力。施老闆亦話仔女不是他的資產,要看子女的意願。Alex笑笑口話︰「我諗道門係開嘅,接到幾多就去接。無理由叫我明天就接晒成盤生意,對盤生意都唔好,依家未係時候。」

未夠三十歲的Alex,目前是中原董事局中最年輕的一員,他指暫時未聽到有同事質疑他的能力,笑稱:「自我感覺同事對我都算唔錯。」雖然持有四成五中原股權的王文彥,與施永青一直對公司政策不咬弦,但Alex指,感覺到王老闆對有年輕一代進入公司管理層的態度相當正面。他也理解王老闆不願意上市是有其考慮︰「畢竟年紀上有差異,對於風險的承擔能力都唔同。公司依家無資金壓力,亦唔急住上市。」當新思維碰上舊人,總有衝擊。「公司一直行公盤私客制,但有些經紀會將啲盤收埋,到就快成交先放出來,我哋之前推內部盤源系統,堵塞了這漏洞……有時可能會影響到既得利益者,但就令新來的經紀更清楚公司的盤源。」這個新系統從籌備到落地共用了八個月。單是培訓,就用了兩個月︰「主要係以新的功能去吸引經紀,彌補要習慣使用新系統的改變。」他們設立一個十幾人的專員小組到不同分店,不斷聽取用家意見,再利用國內團隊的經驗和開發能力,用最短的時間去優化系統,務求令經紀可以盡快習慣使用。經過一輪詳細解釋、不斷優化,最後新系統成功出台,營業員也慢慢接受。Alex強調︰「我哋唔鍾意用強權壓下去。」這正是施永青的管理精髓:無為而治。

撰文:黃嘉慧攝影: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64

明星都是經紀人的提線木偶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7/164688.shtml

明星都是經紀人的提線木偶嗎?
南州知道 南州知道

明星都是經紀人的提線木偶嗎?

雖然經紀人在藝人發展中的角色很重要,但並沒有粉絲們想的那麽重要。

來源 | 南周知道(ID:nz_zhidao)

文丨範夢宇

在粉絲的眼里,自己的偶像都是不諳世事的傻白甜,聽話的乖寶寶,經紀人說什麽就去做什麽。經紀人都是利欲熏心、只為自己謀利的自私鬼。為了不讓自己偶像利益受損,粉絲們動不動就集中火力對經紀人一頓猛攻。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明星都是經紀人的提線木偶嗎?

31

宋茜(東方ic/圖)

地球上的萬事萬物都在進化,粉絲也是如此。如今粉絲絕對不僅僅是跪舔偶像就可以了,還附帶各種屬性。飯圈之中,“親媽粉”“姐姐粉”“事業粉”等各種屬性的粉絲比比皆是。而“事業粉”,總是以在飯圈中頻頻發聲而博得高出鏡率。總是擔心自家“傻白甜”的愛豆會被老謀深算的經紀人們往“歪路”上帶。為了維護偶像的事業前程,手撕經紀人也變成“家常便飯”。前陣子,宋茜粉絲抵制“毒餅”的劇本,喊話經紀人,連宋茜都看不下去要親自下場安撫。

操碎了心的還有其他流量小生和小花的粉絲們,李易峰粉絲就曾喊話歡瑞開除經紀人,陳偉霆粉絲也曾為了拒絕代言微商品牌和經紀人激烈交戰。即便這些粉絲真的高瞻遠矚、參透了娛樂圈的遊戲規則,但是這一切真的都是經紀人該背的黑鍋嗎?

經紀人的“前世今生”

在粉絲的眼里,自己的偶像都是不諳世事的傻白甜,聽話的乖寶寶,經紀人說什麽就去做什麽。經紀人都是利欲熏心、只為自己謀利的自私鬼。為了不讓自己偶像利益受損,粉絲們動不動就集中火力對經紀人一頓猛攻。代言不好?手撕經紀人啊!劇本不好?去罵經紀人啊!捆綁炒作?讓經紀人辭職啊!

42

前有陳偉霆粉絲手撕霍汶希、拒絕代言可疑品牌,後有宋茜粉絲嚴辭拒絕賈士凱(宋茜經紀人)接下的三觀不正IP劇。我們逐漸發現,經紀人的角色日益從幕後走向前臺,經紀人的名字也開始上熱搜了。但是我們需要明白,雖然經紀人在藝人發展中的角色很重要,但並沒有粉絲們想的那麽重要。

41

把時針撥回上世紀80年代,當時在國內演藝圈,一種名叫“走穴”的現象悄然興起。知名的演藝圈人士到各地參加演出並得到相應的報酬。為藝人與活動主辦方之間牽線搭橋的人就被叫做“穴頭”。他們的工作就是組織藝人參加各種盈利性活動,並從報酬中抽取提成。可以說,穴頭是中國第一批藝人經紀人,內地的藝人經紀也是自此起步。

1990年代可以說是國內藝人經紀人1.0時代。那時候的經紀人不僅需要負責安排藝人的通告活動,甚至衣食住行、造型設計等各方面事務也都要一並負責。這種與藝人緊密捆綁的“保姆式”工作模式雖然使得經紀人大權獨攬,但由於這一時期多數經紀人還是受雇於經紀公司,在利益問題上也是以公司為重而不是以藝人為先。而隨著藝人的名氣越來越大,雙方的矛盾也會日益凸顯。

然而即便矛盾尖銳,當時的藝人們對於解約也還是有所顧慮。雙方妥協的產物便是明星工作室。早期的明星工作室通常是依托經紀公司,也逐漸發展處以藝人為核心獨立工作室,比如範冰冰工作室就是其中典型。由此,經紀人邁入了2.0時代。這一時期的經紀人不再獨享話語權,而是要與其他職位的工作人員一起成為藝人星途中的推手,但對藝人整體發展仍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1.0和2.0時代的經紀人行為具有濃郁的個人色彩,更別提許多藝人“任人唯親”,經紀人的水平參差不齊。而市場發展日趨成熟,對專業化經紀人的要求不斷提高,則成為了開啟3.0時代的鑰匙。隨著好萊塢大型藝人經紀公司CAA(Creative Artists Agency)和WMA(William Morris Agency)在國內設立分支機構,由專業經紀團隊集中服務於一個藝人的模式也得到了普及。比如鹿晗回國後簽約的壹心娛樂,采取的就是專業化、分工合作式的CAA模式,由團隊全方位打造、運營藝人。經紀人不再當保姆,而是開始成為承包明星IP生產、運營、維護工作的“幕後推手”的代言人。

如果把藝人比作文娛產業的商品,那麽經紀人的工作就是“推銷”這件商品。藝人能走到怎樣的高度,與其身後經紀人有著密切關系。

壞事都是經紀人做的嗎?

當娛樂進入造星時代,“網紅”的橫空出世讓傳統藝人流失大量粉絲。娛樂叢林的慘烈競爭讓經紀人們為了自家藝人能夠出鏡曝光傷透腦筋。

而另一方面,互聯網互動帶來的各種粉絲站、粉絲俱樂部、粉絲群雖然可以讓藝人更快更好地得到受眾反饋,卻使經紀人們要躲避粉絲的時不時扔過來的“人參”(人身攻擊)。一旦有負面新聞和不合心意的資源,粉絲們就會一言不合教經紀人“做人”。

“霸權在握”的經紀人,真的能夠把藝人當作提線木偶來操縱嗎?

一方面,經紀人對於藝人的星途發展起到的是規劃和推動作用,而無法全程主導。藝人和經紀人同是與經濟公司存在雇傭關系的員工,即便是自行組建的工作室,也是工作上的“同事”,合作的目的也在於最大化雙方的利益。由公司控制的經紀人,在藝人的發展規劃之中還要最大程度為公司的利益服務。因此,與其說很多藝人受經紀人控制和擺布,倒不如說很多藝人被經紀公司剝削的情況更為常見。由於經紀公司“壓榨”藝人、爆發解約糾紛的事例屢見不鮮。以韓國幾大經紀公司為例,公司與藝人在專輯銷量分成上的比例,SM為公司占95%,藝人占5%,FNC為公司占70%,藝人占30%,YG和JYP則是五五分成,經紀公司仍然是占據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雖說藝人是被經紀人著力推銷的“商品”,但是這樣的推銷卻有太多的變數。主要原因就在於藝人是“活”的,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偏好,也有自己對於日後發展的規劃和安排。而且,藝人也大多數都是成年人,哪里還像不諳世事的孩童一樣?一些處於事業上升期的藝人被爆出惡性新聞,難道不該去反思自己偶像到底存在什麽問題,一味責怪經紀人危機公關力度不夠、反應太慢,這樣真的好嗎?

優秀的經紀人能夠將藝人從無名小卒做成超級巨星。但是一切光鮮的行業背後都是嗜血的本質,沒有人能真正不聲不響地攀上頂峰。這既要求經紀人本身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積極為藝人開拓和打理資源和業務,另一方面也與雙方的合作狀態不無關系。藝人和經紀人的關系,早已不是普通人所想象的經紀人一個人就能決定生死了。二者更像是夫妻,是一種雙向選擇。畢竟藝人需要經紀人打理工作出主意,經紀人需要藝人帶來更多空間、資源、挑戰、人脈,二者相輔相成。任何一方出現問題時,雙方關系也會難以維系。

而在粉絲經濟日益被重視的當下,粉絲與經紀人的關系也是藝人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方面經紀人需要穩定粉絲情緒、為藝人保持人氣,另一方面粉絲也需要經紀人為自家偶像打理和開拓資源和業務,雙方彼此依存的關系日益緊密,沒有哪一方是絕對被動的。粉絲們在指責經紀人“操縱”藝人時,又何嘗不是企圖用自己的言論影響藝人的決定呢?

經紀人 明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39

一線調查:二手房成交下滑15% 房屋中介經紀人轉戰新房和二線市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9/1160226.html

Upload_1510238677546.thumb_head

CFP圖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曾健輝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中央調控政策明確要求下,去年以來全國主要城市實施了多輪調控,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等政策加快推進,且截至目前,多個城市已陸續上線政府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而且針對房產中介亂收費、隱瞞房屋真實情況、發布虛假房源等亂象,相關職能部門更是出臺了一系列嚴厲政策。

市場、政策、行業競爭,多方面因素正集中“攪動”著房產中介行業既有生態,那麽在當前,該行業現狀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

中介經紀人:業務量縮減七

地處上海鎮寧路,因為大量的居家和工作人群,這里本應該是二手房租售非常活躍的地區,但區域內一家中原地產的門店經理張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就連市中心的二手房成交也很不理想,量只能做到以前的30%,一些品相不好的老公房掛牌半年以上也無人問津。而且成交周期也拉長了,有些能達半年之久。”

談到市況,太平洋房屋的王經理也頗感無奈:“現在平均一個門店一個月的成交只有1~2套,以前一個月能成交6~7套。來門店的客戶很少,成交和租賃都比較低迷,不少經紀人業務少,收入下滑,這就是行業現狀。”

成交淡了,帶看量自然不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海多家中介門店了解到,現在各中介一天的帶看量只有5~6組,遠低於去年高峰時期的數量。張經理告訴記者,買賣雙方處於博弈狀態,買家紛紛持觀望態度,並不急於出手,而賣家也咬著價格不松口。

張經理直言,成交如此低迷,人員流失、門店收縮,這些或許是隨之而來的“劇情”了。

王經理認為,現在只要是門店數量在七八十家以上的中介企業,基本處在虧損狀態。後期,一些中介機構可能會視情況關閉一些效益不好的店鋪,以此節省成本開支。 

二手房成交環比下滑15%

不僅一線市場的行情低迷,數據層面也不太樂觀。上海鏈家市場研究中心數據顯示,10月上海市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為1.05萬套,環比下降15%,新建商品住宅方面的成交量也環比下降41.83%

“原先行情好的時候,整個上海一個月有5萬多套的交易量。”張經理告訴記者,自上海調控政策出臺後,二套房首付需要七成,許多客戶拿不出這麽多首付,購買力大幅下降,因而如今一套二手房的成交周期也比以往長了很多。

從市場需求來看,剛需還是大於置換需求的,1000萬元以上房源成交量總體較小。來自上海鏈家市場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二手房300萬元以下成交量占比25%300萬~500萬元占比40%,而1000萬元以上僅5%

目前郊區的成交明顯好於市中心。鏈家數據顯示,上海內環內的成交比例只有13.67%,而外郊環則高達34.04%

張經理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偏遠地方房屋總價多集中在300萬~500萬元,總價不高,購房者能夠承受,所以相對成交量沒有太大的波動。

“購買者觀望了那麽久,明年的購買力應該會好轉吧,希望在下半年情況就能有所好轉。”張經理說道。

經紀人轉戰新房市場

樓市嚴控之下,購房者的置業意願都明顯減弱,這對於靠業績提成獲得收入的房產經紀人來說,是一個很大壓力。

安居客調研數據則顯示,經紀人平均每月帶客戶看房達91次,高強度工作下也未必每月有成交,“價格談不攏”、“買家想繼續觀望”都很難讓一單業務做下來,這一情況讓很多經紀人甚至是門店經理的收入都減少過半。

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員流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位中介人士處了解到,原先上海最大的中介高峰期曾達到1600家門店,如今只剩下1100多家,人員流失高達1萬多人。

不願換行的經紀人,則紛紛開始轉戰一手房市場,而且很多人已經不局限於上海,環上海的一些區域,比如嘉興和杭州灣都是他們“攻占”的地域,據了解,環上海的一些一手房門店還在招人。

“我們公司會要求大家多做一些外地的一手房業務,比如常熟、無錫、周莊等地。”中原地產的一位經紀人告訴記者。

“中介行業短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熱點城市的存量房交易量持續低迷。”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此一些中介公司正縮減落地城市的開店數量,以及新開店的城市數量,來保證合理的利潤範圍和規模水平。

但長期而言,張波直言,中介行業面臨的問題就不只是房產交易了,大量租賃房源納入政府控制的平臺、品牌公寓不斷興起,這些新因素都將對大型中介機構在租房交易的傭金收入方面形成長久和持續的影響。

另外,隨著房源信息公平透明程度不斷增強,類似58、安居客等互聯網房產信息平臺房源庫不斷完善,大型房產機構未來或面臨極大考驗。但隨之,張波認為,獨立經紀人模式或有機會大展身手,這或許是中介經紀人的一個新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53

鹿晗、李易峰經紀變動背後,流量明星們在焦慮什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08/1197406.html

鹿晗與壹心娛樂分手,李易峰找到新的經紀人。

幾天前,鹿晗發布聲明成立鹿晗工作室,身份升級成為鹿老板,離開合作了三年多的壹心娛樂,巧的是,李易峰也確定更換了新的經紀人。

一時間,兩位流量明星變更自己的經紀團隊,成為娛樂圈的熱點新聞。當然,變更之前的經紀團隊,是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發展,但是在這背後也暴露了流量明星長期良性發展的困難。

流量明星頻繁變更經紀團隊

2月28日,鹿晗工作室在微博上發布公告,結束和壹心娛樂三年多的合約,之前在壹心娛樂的所有工作都已經交接完成,此後鹿晗的所有工作都由鹿晗工作室獨立運營。

前腳鹿晗宣布離開,後腳鹿晗前經紀人楊天真女士在朋友圈發文證實了此事,並對鹿晗送上祝福,看上去鹿晗和壹心娛樂是和平分手。

其實,在鹿晗回國後與壹心娛樂合作的三年多時間里,最早的一段時間內壹心娛樂對鹿晗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從鹿晗與SM公司解約起,到回國後延續在韓時的熱度,擴大在國內的知名度,鹿晗能坐到流量小生第一梯隊,這些成績都與其經紀團隊密不可分。

尤其是從2015年到2016年,鹿晗的資源是非常不錯的。

大銀幕上,參演了《重返20歲》《我是證人》《長城》等電影,挑大梁主演了《盜墓筆記》,相比其他流量小生,鹿晗的這些作品既有大卡司、大制作,又有一定的質量保障,遠遠超過了其他小生的發展。

而剛剛回國就加盟了《奔跑吧兄弟第三季》,這檔國民級綜藝節目給鹿晗帶來的曝光度,讓鹿晗一舉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熱度得以延續,人氣持續上升,之後的個人首部電視劇《擇天記》雖然口碑不良,但好在鹿晗高流量屬性,將鹿晗的人氣推向了高潮。

但是,從2017年開始,明顯地能夠感覺到鹿晗的後勁不足,先是沒有新的影視作品問世,之後和熱巴的過度炒CP遭到粉絲反感,在經紀團隊沒有拿出公關方法時,楊天真女士在節目中表明他們不會主動去炒CP的言論讓雙方粉絲矛盾升級,緊接著鹿晗公布和關曉彤的戀情,導致粉絲大面積脫粉,而經紀團隊除了祝福沒有其他安撫粉絲的舉動,更加傷害了一直以來支持鹿晗的粉絲的心。

作為流量小生,粉絲的支持是他們最大的保障,而鹿晗經紀團隊的做法,可以說是對鹿晗的不負責任了,那這次鹿晗離開壹心娛樂,也許會有更好的發展。

除了鹿晗,當天同時宣布更換經紀人的還有李易峰。同樣作為流量小生,李易峰的經紀約可以說是相當坎坷了。出道多年的李易峰直到《古劍奇譚》才算是正式紅起來。

雖然這次更換經紀人是因為合約到期,但因為李易峰之前多次更換經紀人,和不同前任經紀人之間都產生過摩擦,這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次更換經紀人的動機。早在2016年,李易峰駕車出車禍後沒有報警直接離開現場的做法,讓外界對於李易峰的好感度降低,不僅如此,相比其他流量小生,李易峰手里的資源並不是很好,沒有時尚資源加持,沒有綜藝節目的曝光度,就連影視資源也被粉絲多次diss經紀團隊。

雖然現在已經證實李易峰的新經紀人是早前在華誼時帶安以軒的經紀人鄧姝,可安以軒多年來一直不溫不火的狀態讓人為李易峰的發展捏一把汗。而在流量瞬息萬變的娛樂圈,稍不註意就容易失去粉絲的支持,而流量小生想要轉型,也是難上加難。

經紀變動的背後是流量明星的焦慮

作為流量明星,是粉絲經濟的產物,誰擁有的粉絲越多,誰得到的資源就能越廣。但是,隨著流量明星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許多早已積累人氣的流量明星就急於轉型。在這些亟待轉型的流量明星中,鹿晗和李易峰可以說是一直在努力向實力派演員靠近。

但是想要轉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流量明星的發展遇到瓶頸期時,他們面臨的困難和焦慮感就更加凸顯出來。

第一,前有一線大咖,後有TFBOYS等新一代小鮮肉前後夾擊的情況下,流量小生們想要沖出重圍,接到能助力他們提升自身的資源並不容易。

就目前來說,鹿晗和李易峰面臨相同的問題,就是手中的資源更多地是在消費自己的熱度,消費粉絲。就拿鹿晗的《擇天記》來說,雖然是改編同名玄幻小說的作品,但為了迎合粉絲和消費鹿晗的人氣,改編的面目全非,這種明顯的流量效應,對於鹿晗來說,不但不會給他帶來正面肯定,反而對他的戲路有所限制,這對他的轉型沒有一點幫助,更加深了他“流量明星”的身份。

第二,從流量愛豆轉型到演員,困難在於作品很多,卻難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無論是鹿晗、李易峰,還是其他流量小生,都存在這個問題,雖然主演過很多電視劇,在大銀幕上也露過臉,但都是曇花一現,或者多是粉絲流量劇,很難拿出一部能讓大家拍手叫好,更不用說用此來作為自己的代表作了。

這里面問題最嚴重的當屬鹿晗,雖然主演了《盜墓筆記》和《擇天記》,但豆瓣上一個4.7分,一個4.1分,一個十分明顯的事實擺在大家面前,就是作品的質量太差,更不用說演技了。

而相對來說李易峰的表現會好一些,畢竟憑借《老炮兒》獲得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算是大家對他演技的肯定,也側面反駁了外界對他無演技論的說法。《老炮兒》之後,李易峰再也沒有拿出像樣的作品了。

第三,經紀公司的不配合,也增加了流量小生轉型困難的焦慮感。

關於鹿晗離開壹心娛樂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想打入京圈,而女友關曉彤手握的資源多數屬於京圈資源,進入京圈也意味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離實力派演員的身份又近了一步。反觀壹心娛樂去年並沒有為鹿晗轉型提供太多的資源,在外界看來,更多地是利用鹿晗的名氣獲得更大的收益。

李易峰也是如此,經紀團隊的不配合,甚至不能為藝人長久發展制定完美的計劃,反而破壞藝人資源的做法,阻礙了藝人進一步的發展。

流量明星轉型遭遇瓶頸,但也有轉型成功的例子,吳亦凡就是成功案例之一。雖然坊間傳聞回國後吳亦凡先後換了十多次經紀團隊,但吳亦凡在經紀團隊的助力下,早已跳出“流量小生”的隊伍,不僅國際時尚資源向他拋出橄欖枝,好萊塢的大門也向他打開,成功在國內外立足。

雖然吳亦凡轉型的路子不能複制,可鹿晗、李易峰們想要轉型,吳亦凡的經驗還是可以借鑒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88

保險業敞開大門:即日起,外資保險經紀經營範圍與中資一致

4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下稱《通知》),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一致。

“這意味著,保險經紀在內的中介行業的開放有助於外資財險公司深化市場分工與提升專業化經營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7日當天,上海保監局正式為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辦理《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換證手續,標誌著中國銀保監會有關保險中介行業擴大開放舉措在上海正式落地,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

當前,中國步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積極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金融業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確保落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宣布了一系列的金融業開放措施具體時間表,其中,人身險業務外資公司股比從50%上調至51%,三年以後,不再設限。

銀保監會表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為確保各項措施及早落地,銀保監會正在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建設,近期即將推出一系列實質性舉措,其中就包括發布《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放開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一致。

《通知》顯示,為進一步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促進我國保險經紀行業發展,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取得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營下列保險經紀業務:(一)為投保人擬定投保方案、選擇保險人、辦理投保手續;(二)協助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進行索賠;(三)再保險經紀業務;(四)為委托人提供防災、防損或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咨詢服務;(五)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朱俊生認為,開放後,在外資保險中介的支持下,外資產險公司更能夠專註於產品開發、精算、投資、風險管理等核心價值環節,而保險代理、經紀與公估等中介則將承擔很多銷售、理賠等功能,實現產銷分離。

此前,因為政策限制以及自身發展理念的原因,外資險企在中國的發展一直較為保守且緩慢。但面對中國巨大、尚待開墾的市場潛力,外資險企也在不斷謀變。

例如,面對保險行業正在發生的數字化變革,數字化轉型就成為了慕尼黑再保險集團對中國市場發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們正在尋找更好的機會,也在研究我們能夠為中國市場帶來什麽樣的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慕尼黑再保險集團董事會成員赫曼(Hermann Pohlchristoph)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

朱俊生指出,《通知》落地後,外資產險公司通過分工、深化促進技術創新,包括創新商業模式,提高經營效率,市場份額有望逐步提高。

隨著中國2001年簽訂WTO協定,中國設立了對外資保險公司放開中國市場的官方時間表。銀保監會表示,《通知》自發布之日起執行,《關於印發我國加入WTO法律文件有關保險業內容的通知》有關內容與《通知》不符的,以《通知》為準。符合條件的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可到當地保監局申請辦理《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變更手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07

IPO觀察|南京證券發行價格貼近每股凈資產,依賴經紀業務市場份額現下滑

對於南京證券(601990.SH)來說,經營業績不算理想,每股發行價格貼近每股凈資產,而市盈率卻“超標”。從經營業務上來看,南京證券面臨著市場份額下滑,經營業績遜於同行業的局面,2017年凈資產收益率只有4.42%。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南京證券面臨困境的背後,是近年來中小券商面臨經營困境的一個縮影。當前監管規範不斷加強,CDR回歸等各種創新業務的推進,都使得大券商在經營上蠶食中小券商市場份額,而在融資估值上也能以高於凈資產價格進行,而與此同時,中小券商卻只能以向當低的價格發行。

貼近每股凈資產發行

南京證券的招股書,已經披露了2018年一季度的財務數據,其實南京證券3.79元每股的發行價格,實際已經低於2018年3月底的每股凈資產。但是,對應的發行後與發行前的市盈率分別為25.61倍和23.05倍,高於行業最近一個月的平均靜態市盈率,也高於近期多家IPO公司的市盈率。

2017年12月31日,南京證券每股凈資產為3.786元。2018年3月底,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為94.79億元,按照發行前24.74億股計算,每股凈資產為3.83元。

南京證券曾是新三板掛牌公司,2015年10月28日,南京證券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當時新三板市場的第五家券商。南京證券也由此成為近兩年來,新三板首家轉板成功的券商,本次發行股數約2.75億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10.42億元,募集資金凈額為9.37億元。

南京證券是一家區域性特征明顯的券商,業務開展主要集中在江蘇地區和寧夏地區。截至去年年底,公司擁有86家證券營業部,其中42家位於江蘇省內,占營業部總數的48.84%,公司在寧夏地區開設的營業部也有15家。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5-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15億元和13.8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4.13億元、4.94億元和4.11億元,2016年受證券市場整體下滑影響,公司營業收入滑坡,2017年經營業績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稱,2017年證券行業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6.1%,同比下滑 1.4 個百分點,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排名前列,分部達到10.62%、10.13%和8.33%。

2015年到2017年,南京證券凈資產收益率為24.24%、5.36%、4.42%,這樣的水平的確算不上理想。由此可見在藍籌股牛市的2017年,市場成交其實並不理想的行業背景下,南京證券2017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明顯低於行業水平。

南京證券在招股書中表示,凈資本規模不足已直接影響了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創新業務布局和盈利水平提升,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公司的發展。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運營資金,以擴大業務規模,優化業務結構,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依賴經紀業務市場份額下滑

中小券商對經紀業務的依賴,目前暫時依然難以擺脫,南京證券也是如此。

南京證券表示,經紀業務是公司的傳統優勢業務,2015年、2016年和2017 年,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分部營業收入分別為19.1億元、7.77億元、5.68億元,占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3.67%、51.81%、41.06%。

在“代理買賣證券業務”的市場金額描述當中,南京證券的股票交易額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0.644%下滑到2017年的0.593%,基金交易份額甚至從0.188%下滑到0.100%。

南京證券表示,除少數大型券商外,我國證券公司普遍資本規模偏小,仍以中小券商為主。證券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較低的資本規模,不僅會降低證券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也會限制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同質化競爭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國內證券公司正在通過開展資產管理、融資融券等業務實現利潤來源的多元化和經營模式的差異化,逐步優化傳統業務占主導地位的經營及盈利模式。但總體而言,收入結構的優化仍需要一個過程,證券公司業務和經營對傳統業務的依賴性仍然較大。”南京證券稱。

其實這也是中小券商份額不斷被蠶食的真實反映,大型券商的份額卻在不斷上升,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間也被不斷被大型券商壓縮。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表示,當前中國證券行業商業模式同質化嚴重,多數券商的定位和特色仍在摸索中。2015年以來證券行業進入整頓規範周期,證券行業風控指引新規、覆蓋全業務鏈的監管政策等陸續出臺,嚴監管下行業洗牌加速。2017年六大券商(中信、國君、海通、招商、廣發、華泰)營業收入集中度為49%,較2015年提升11個百分點;而凈利潤集中度為47%,較2015年提升12個百分點。

平安證券分析師陳雯認為,借鑒日本、韓國等國家證券行業對外開放的經驗,整體來看外資券商的進入對行業的整體影響十分有限,同時在財富管理、創新業務等外資券商具有優勢的領域可能出現新的機會與發展趨勢。預計未來上市券商業績仍將持續分化,龍頭券商的市占率有繼續提升的空間,積極看好大型綜合性龍頭券商在市占率及競爭力提升的基礎上,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

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魏偉表示,2018年在去杠杄、防風險的背景下,金融監管的廣度和深度將迚一步加強,監管的細則將會陸續出臺。在流動性收緊的環境下,倘若更嚴格監管出臺,節奏超出市場預期,中小金融企業經營壓力也會加劇,流動性會遭受較大負面影響。

大券商增發價遠高於每股凈資產

2月初上市的華西證券(002926.SH)發行價為9.46元,這要遠高於該公司3月底的每股凈資產6.82元。

大券商“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很可能體現在融資估值上。大券商強者恒強,無論在業務競爭上如此,在融資估值上似乎都是如此。南京證券的被迫低價發行,或許只是中小券商困局的縮影。

此前海通證券公告稱,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6.1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00億元,其中不超過100億元投入資本中介業務、40億元投入FICC(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期貨)業務、40億元增資境內外子公司;按照募集規模和發行股數的上限計算,定增價為12.36元,一季度末海通證券每股凈資產為10.35元。

另外,廣發證券、華泰證券、興業證券等多家券商公布的融資計劃里面,對應股價都遠高於每股凈資產價格。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定增融資的做法,更多按照是市場多日的平均價格發行,一般可以打九折左右,金額可以不募集滿。如果某些估值較低的券商融資項目要順利進行,很可能需要期待市場好轉才可能實現,不過預計大券商會等到市場回暖再實施增發。

過去次新股券商的表現都不盡人意,2月初上市的華西證券相對高位已經暴跌近四成;而第一創業(002797.SZ)相對高位甚至跌去了75%。上述基金經理認為,南京證券上市後如果漲停開板後的估值較高,投資者還是要小心為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61

證券經紀從事虛假交易被判緩刑監禁

1 : GS(14)@2010-07-01 17:25:44

證券經紀梁建邦(男)今天在東區裁判法院承認15項從事虛假交易的控罪,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被判緩刑監禁。

梁被判處監禁四個星期,緩刑12個月,同時須繳付罰款30,000元。法院亦判處梁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繳付調查費29,700元。

證監會亦對梁作出紀律處分(註1),撤銷其牌照,並禁止梁重投業界,為期12個月,由2010年5月31日開始生效。

證監會的調查發現,在2009年1月至4月期間,在當中多個交易日臨近收市前,當第一德勝控股有限公司(第一德勝)股份的最佳賣盤價遠高於該股份當時的按盤價時,梁落盤買入第一德勝的單一手股份。梁藉著發出這些收市前買盤,成功推高了第一德勝在有關交易日的按盤價及收市價。梁發出的單一手買盤亦在某些交易日,推高了第一德勝股份的最佳買盤價及成交價。

證監會認為,梁並無真正意圖買入第一德勝的股份,因為梁購入的股份數量不多,但交易成本卻相對偏高,有關交易並不符合經濟原則。此外,梁只選擇那些他估計其買盤會對第一德勝股份的按盤價及收市價造成相當影響的交易日,落盤買入第一德勝股份。

證監會決定對梁作出上述紀律處分時,已考慮到以下因素︰

  * 梁表現合作,承認向其提出的控罪,並同意接受證監會的紀律處分;及
  * 梁以往並無遭受證監會紀律處分的紀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974

廉署起訴八名保險經紀涉嫌詐騙佣金今提堂

1 : GS(14)@2010-07-24 13:08:41

http://www.icac.hk/tc/news_and_events/pr2/index_uid_1035.html
                                    富通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富通」)的五名前任及三名現任保險經紀,涉嫌以虛假保單或申請表,串謀詐騙該公司佣金共約二十萬元,被廉政公署拘控。被告今日(星期四)分六宗案件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
被告為劉俊樂,二十一歲,前營業經理;鄭綺雯,二十九歲,胡鋒,二十二歲,同為前保險經紀;馮慶輝,二十七歲,劉倚娟,二十五歲,同為前營業經理;劉浩明,二十二歲,林偉強,二十四歲,及黃俊傑,二十一歲,同為營業經理。
八名被告被控共二十三項罪名,包括串謀詐騙、偽造及欺詐。有關涉嫌控罪於二○○八年三月至本年一月期間發生。
廉署較早時接獲貪污舉報,調查後揭發上述涉嫌罪行。
在首宗案件,劉俊樂被控一項罪名,指他涉嫌與另一名人士串謀詐騙「富通」,即利用虛假保單,不誠實地致使該公司向他發放佣金。
劉及鄭綺雯同被控一項相類罪名,而劉及胡鋒則同被控另一項相類罪名。
上述三名被告涉嫌向「富通」詐騙佣金共逾九萬元。
在另一宗案件,馮慶輝被控十項罪名,即一項串謀詐騙及九項偽造。
馮涉嫌與另一名人士串謀詐騙「富通」,即利用九份虛假人壽保險申請表,不誠實地致使該公司向他發放佣金共逾一萬五千元。
馮亦涉嫌在該等虛假人壽保險申請表上,以九名人士的姓名作為申請人,並偽冒其簽名。
在第三宗案件,劉倚娟被控一項欺詐罪名,指她涉嫌致使「富通」向多名由其建議的投保人發出六份虛假人壽保單,並向她發放佣金共逾七萬元。
劉另被控六項偽造罪名,指她涉嫌在六份虛假人壽保險申請表上,以五名人士的姓名作為申請人,並偽冒其簽名。
在第四宗案件,劉浩明被控一項罪名,指他涉嫌與另一名人士呈交虛假保單,串謀向「富通」騙取免費往日本旅遊的獎勵。
餘下兩宗案件的被告分別為林偉強及黃俊傑,各被控一項欺詐罪名。
林及黃涉嫌呈交虛假保單意圖詐騙,致使「富通」分別向他們發放逾三千六百元及逾一萬五千元佣金。
除劉浩明及黃俊傑否認控罪外,餘下被告今日毋須答辯。裁判官陳仲衡將案件分別押後至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二十七日審訊或提堂。
八名被告獲准以現金三千元至五千元保釋,並受命不得騷擾控方證人。
上述案件今日由廉署人員陳育良代表控方出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39

「折扣經紀」生意 耕開有人爭

1 : GS(14)@2010-08-17 23:15:54

2010-8-17 HT
撰文:蘇麗珍
欄名:投資博客

早前有間本地證券行,以收5元一宗交易打響名堂,盡管收費廉宜,但據講經營者仍然賺大錢,故旋即引來新來者加入。先陣子便有另一間新行,以每單交易4.99元的佣金招徠,聲稱屬全港最低。

一宗交易佣金 5元有找

麗珍早前與一些經紀朋友喝茶,提及這門「折扣經紀」(discount broker)生意,一如香港人喜歡一窩蜂,哪門生意賺到錢就即時照跟,開到成行成市的傳統,據講行內現時起碼有4至5間類似的廉價經紀正在籌備開業,分分鐘又是搞到頂爛市。

一宗交易收5元佣金都有錢賺,原因是客戶交易全部經網上平台進行,最大投資是電腦系統,人手隨時不足20人已夠應付上萬客人。由於看似簡單,所以就吸引了不少人打本開舖。

行家鬥低價 擬定額收費任炒

據講其中一些未來老闆,本身其實是操盤手,為不少上市公司股份左手交右手谷大成交。為求減低交易成本,他們向來都要和證券經紀講價爭取平佣,折扣經紀正好滿足他們的需要。反正操盤手為老闆們打成交,每日交易金額都隨時幾千萬元至億元,開設折扣經紀行做生意之餘,亦可為自己服務。

其中一位經紀朋友就感歎,一宗交易收幾元佣已未必震撼,他聽聞有行家打算推出每月定額收費880元任客買賣,如果再鬥低價下去,真不知傳統證券行將如何自處。
2 : GS(14)@2010-08-17 23:28:48

2010-5-19 EW
炒股要「升呢」佣金全行最低   

五蚊雞經紀大起底

恒指去年大翻身,今年初炒風更蔓延至一眾細價股,好炒即日鮮的散戶個個如癡如醉,標榜「五蚊」一單交易的一通證券乘勢崛起,吸引不少炒出炒入的投機客幫襯。正因為收得太平,引起坊間不少爭議。有用家臚列一通幾大罪行,批評其交易系統經常「死機」,用公司電腦登入又「慢到無倫」,隨時得不償失,有人甚至等一通過數等到幾乎要向立法會議員求救!

而最受爭議的,莫過於一通引入炒股要「升呢」的噱頭,客戶買賣愈頻密,等級便愈高,享受到的服務就愈多,跟上網打機打怪獸無異。本刊深入追查發現,度出這條絕世好橋並非來自大集團,而是曾經在港交所和金融系統公司工作的宓(音密)光輝。面對網民用家狠批,他頗不以為然,甚至將大銀行拉埋落水:「滙豐上星期都死機啦!」

預咗公司部機行FLASH會慢,點知慢到爆!等好耐至有反應。」「都唔知一通係咪撈嘅?我用渣打轉兩萬入戶口度,?家都未有!e-mail追五次都唔覆。」一通證券是網上投資討論區的熱門討論話題,只是負面新聞十居其七。例如去年十一月,有網民向一通發炮,大字標題:「強烈建議一通證券盡早執笠,唔好害人!」控訴在一通買賣恒指期權,竟然未能平倉,損手離場。

散戶慘遭「降呢」損手

原來一通的客戶,是按成交的活躍程度分等級(level),成交愈多,或倉內持貨金額愈多,就會有較高等級,可享用愈多交易功能,十足打RPG(角色扮演)遊戲。但當客戶「升呢」之後,如果成交減少,又或者將錢提走,又會隨時「降呢」。

該網民開了期權倉後,由於之後很少買賣,被降了等級,到沽貨時看不到報價,因而平不到倉。「降呢」事小,輸錢事大,留言一出,不少網民感同身受,加入圍攻一通,批評證監會竟然容許一間經紀行以「細路仔玩泥沙」的方式經營,隨時危害本港金融市場。

當然,平價服務一定多爭議,有網民力撐道:「你唔滿意咪唔好用佢囉,畀個少少錢就喺度嘈,你要求咁高咪用bank囉!」不過,有人懷疑是一通留言唱好自己。

開戶要簽生死狀

眼見一通服務引起爭議,記者親身走訪一通開戶一試。一通總行在中環皇后大道中一百號,門面細小,辦公室只有兩個負責開戶的職員。記者填完開戶申請表後,職員特別送上一份風險聲明,着記者閱讀清楚,又特別強調:「如果因網絡問題導致投資者有損失,公司概不負責。」遞交申請表後,下午已經收到戶口密碼可以買賣,最少開戶過程絕對不慢。如果用來買賣股票,交易亦算暢順。

一通的網頁設計簡單,並無提及負責人和管理團隊的背景。記者查公司註冊署資料,發現公司註冊負責人名叫宓光輝。

經記者再三要求,出任一通董事總經理的宓光輝終同意親身回應「害人」的批評:「問題已經解決,那次是客人做了期貨之後升級,但之後拿錢走,令級數返去第一級,睇不到報價,所以未能平倉。現時已有所改善,客人如果有買期貨的,最少可以維持第二級水平,足夠睇報價平倉!」

滙豐都死機啦!

至於有用家投訴市旺時交易系統擠塞,在公司上網登入又經常死機,令落盤甚為不便,宓光輝侃侃而談:「可不可靠不是時間來決定,滙豐上星期都有死機啦!我們會增加投資,增加交易系統的負荷量,最後還有是電話系統的輔助。」目前一通每日約有一萬宗交易,即每日收入最少五萬元,一個月收益約一百萬元,「其實以我們的投資,每日五千單交易已可收支平衡,實際上去年中已經做到,比先前開業時的估計提早了很多。」既然好賺,就不怕其他人加入競爭?宓光輝滿不在乎:「現在本地比較資深的證券行老闆,毋須為錢擔憂,沒有動力去變。有些本身有關係背景,就專攻二三線股炒賣,不志在做折扣經紀!」反而他跟合作的夥伴較為年輕,又非傳統經紀出身,沒有包袱,才有創新的動機。

學美國折扣經紀

宓光輝九三年在外國畢業後,隨即到港交所上市科工作,後來轉到證券界,曾在高富民及益高證券任職股票和期貨交易,據當年的同事憶述,宓比較低調,對他的印象不深。

九八年,宓光輝創業開設金融系統供應公司,他事業的轉捩點,是○一年與當時在市場有壟斷地位的香港電子交易系統公司合併,為百多間經紀行提供交易及交收系統。○一年他成立一通集團,為經紀行寫期貨買賣程式,到○五年取得經紀牌,為期權莊家提供報價。

據宓憶述,當時他想到自己做期權莊家,已有足夠的電腦系統及寫程式經驗,不如再寫多一個程式,試做網上經紀,○八年一月正式推出證券買賣服務。初期投資約一千萬元,包括港交所規定證券行的五百萬資本,以及三百萬速動資金要求。

原來一通推出五元佣金,是參考美國甚為流行的折扣經紀模式(discount broker)。「其實美國證券行生存方式只有兩種,其一是服務大客的高檔服務,另外就是服務中小型客戶,所謂折扣經紀,是五元或十五元美金劃一收費。」他最初想以八元收費,但其後有證券行推出八元一張小型期指,他嫌八元不夠震撼,索性定五元的收費。

借證監過橋搶散客

股民可能懷疑五元一單交易怎樣維生?老闆會否「挾貨走佬」?宓光輝說,他看準證監會為小投資者設立投資者保障基金包底:「一通很多客都是放十五萬貨以下,好話唔好聽就算公司執笠,保障基金最多賠償十五萬,只要客戶貨值不超過此數,也放心在細經紀行買賣!」除了借證監「過橋」,一通盡可能將成本轉嫁用家。「五元佣金要生存,必須將成本轉嫁給客戶,坊間經紀可收五至七成佣金,作為推介客戶給證券行的收入,實際經紀行落袋的收益可能只佔佣金三至五成,我們卻可減去經紀的成本。」宓光輝說,一般證券行較多後勤服務,請較多職員,而一通只有三間分行,全公司只有二十個職員。負責入票、開戶、做電腦系統和後勤服務。「二十人就可以服務九千幾客戶,如果是傳統經紀行,人手肯定多幾倍。」而且一通全部帳單以電子形式發送,減省很多人手、紙張及郵遞開支。

另外,一通需要顧客放足現金在戶口才可買賣,股票也不可以做孖展,不像傳統證券行讓客戶T+2交收,或以經紀擔保客人的信貸風險。由於一通不需承擔顧客的信貸風險,令成本可以更低。

「這樣一定令客人沒有那麼方便,客人要篤手指,可以去傳統證券行,我們不可以吸納所有客戶!」

草根股民齊齊幫襯

目前一通的客戶接近一萬人,多以散戶為主。宓光輝說,有幾類人會選擇他們的服務,一是月供股票,貪其佣金低過銀行的月供計劃,二是在其他證券行射倉沽貨,貪其佣金夠平。較為特別的,是當中不乏收入微薄,只得幾千元投資的人。

「好多人收入微薄,只有少量積蓄,得幾千元買股票怕畀經紀揶揄,網上買賣不用聯絡經紀,而且只收五元,不怕賺埋不夠畀佣金!」一通模仿打機「升呢」搶客,原以為用家絕大部分是年輕人,但宓光輝說,客戶不少是五六十歲的老股民,反而學生客戶沒有想像中多。「學生炒股風氣盛,可能只是傳媒渲染,實際上現在的年輕人,喜愛花錢多過賺錢!」

宓光輝檔案

1993年 畢業於英國,獲管理學學士,畢業後任職聯交所上市科。

1998年 成立金融系統公司,為經紀提供交易及交收系統。

2001年 創立一通集團,為經紀行提供程式買賣軟件。

2005年 一通獲發經紀牌,為期權莊家報價。

2006年 取得香港大學法學碩士2008年 成為香港首間折扣經紀,提供五元佣金網上交易。

郭思治:五蚊點夠畀燈油火蠟?

香港的網上證券交易競爭十分激烈,近年非常高調的耀才證券,也主力推銷網上買賣,更請來名嘴郭思治做生招牌吸客。他也聽聞一通以五元搶客,「我哋都做緊單兩個月免佣,佢哋長期做五元一單交易,唔知燈油火蠟點樣維持!」

郭思治認為香港證券業「個餅好大」,投資股票的人只會愈來愈多,可以各有各做。耀才的網上交易雖佔總成交八至九成,但仍聘請大量人手做客戶服務,又積極開分行吸客。郭說,公司不打算學一通以五元搶客,亦無意再減佣金。

對於五元一單交易,證券業老行尊,恒豐證券老闆張華峰也有聽聞,「佢哋應該集中搶細客,只有一兩萬元買賣的後生仔!」

他不排除未來網上交易會愈來愈普遍。「現在後生仔上網時間好多,尤其是手機上網很流行,令他們無電腦在身邊,也很容易買股票!」

撰文‧鄭瑞棠 攝影‧梁志永、李志偉 設計‧雷振邦
3 : teawater(1794)@2010-08-18 14:28:26

呢個行業始終要有「人」才能成事, 5蚊一個trade變相鼓勵多炒作

另外,hxbc 那些仆街,打電話落盤要過十關, 幾分鐘都未做到
4 : GS(14)@2010-08-19 07:31:02

3樓提及
呢個行業始終要有「人」才能成事, 5蚊一個trade變相鼓勵多炒作

另外,hxbc 那些仆街,打電話落盤要過十關, 幾分鐘都未做到


所以我都是用上網做
5 : 龍生(798)@2010-08-22 14:44:20

我仲諗住致富己經算最平...點知....但會唔會執架...
小心利大本無歸喎....
6 : abbychau(1)@2010-08-24 00:15:42

4樓提及
3樓提及
呢個行業始終要有「人」才能成事, 5蚊一個trade變相鼓勵多炒作

另外,hxbc 那些仆街,打電話落盤要過十關, 幾分鐘都未做到


所以我都是用上網做
收返之前同你講過其實老實地做唔會執,


睇黎仲要睇技術強度呢
7 : GS(14)@2010-08-24 20:44:44

6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呢個行業始終要有「人」才能成事, 5蚊一個trade變相鼓勵多炒作

另外,hxbc 那些仆街,打電話落盤要過十關, 幾分鐘都未做到


所以我都是用上網做
收返之前同你講過其實老實地做唔會執,


睇黎仲要睇技術強度呢


不了解你說甚麼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59

駐銀行經紀 涉誤導婆婆投保 提前生效期避年齡上限 金管局保監跟進

1 : GS(14)@2010-08-22 22:46:50

2010-8-21 HT

  雷曼迷債事件後,不良銷售手法仍禁之不絕!年屆65歲的傅婆婆到銀行處理定期存款時,被轉介至駐銀行的保險顧問,以「保本、高息」游說她買保險,但未清楚說明供款約百萬港元及10年期滿才能取回;又疑為規避65歲的投保年齡上限,將其保單生效日期提前近3個月。

  婆婆直至收到月結單被扣數始發現事件,其子直斥銷售手法存問題,已向金管局及保監處等投訴。立法會議員認為事件涉不良銷售手法,要求監管機構徹查事件。

保誠否認指控 拒撤保單

  不過,英國保誠發言人否認有關指控,並拒絕撤銷保單及退回保費。

  今年5月17日便屆65歲的傅婆婆,於同月20日到渣打銀行新蒲崗分行領取定存利息,當時被職員以高息游說,轉介予駐分行的英國保誠保險顧問梁先生,向她推銷儲蓄計劃,對方只介紹未來10年的回報,並強調「較定期高息及保本」,她不知就裏簽署了文件。

  直至收到銀行月結單,始發現戶口被扣了錢,遂到分行查詢,才知自己簽了保單,未來6年不能斷供,且每年要供款逾16萬元、滿10年才能取回本金及利息,中途一旦斷供,「一毫子都攞唔返」,她頓時感到晴天霹靂。

兒質疑銀行 洩漏母私隱

  傅婆婆的兒子梁先生得悉事件後,遂向渣打分行主管及英國保誠投訴,要求取消保單及退回供款,又質疑渣打向英國保誠洩漏客戶私隱,經紀才得悉其母戶口約有百萬港元,剛好能被該儲蓄計劃「吸盡」。

  保險公司最終願意將投保額降低至每月供款6,000餘元,但梁拒絕,他翻查文件時,竟發現保單生效日期為今年3月1日。他向保險公司質詢,對方職員承認由於該計劃不適合年滿65歲人士,故需提前生效保單。梁先生認為涉違規銷售,已向金管局、消委會及保監處作出投訴。

  英國保誠發言人承認,傅婆婆參加「進寶易」為高儲蓄成分壽險計劃,為管理承保風險,故將一般投保年齡上限訂為65歲,但根據公司行政指引,投保年齡超出上限亦可酌情審批,由於傅婆婆「剛滿65歲、產品承受風險跟一般適齡投保人分別不大」,故推前保單首期保費日,並強調已獲得她同意。

只允減低投保額 兒拒絕

  發言人又指,保險顧問梁先生已清楚向傅婆婆解釋計劃,她亦指定身故賠償的受益人、並已簽收保單掛號郵件,因她並沒有於投保後21日的冷靜期內要求退保,故審核個案後,決定不能取消其保單及退回已繳保費,只能減低投保額。

  渣打銀行發言人承認,為讓客戶有多元化服務,安排英國保誠保險顧問駐各分行,以即時提供壽險服務,但否認有向保險公司透露傅婆婆的個人資料,強調是她自行向保險顧問披露。

  金管局及保險業監理處發言人均表示,已接獲有關投訴,會跟進及了解事件。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業界處理保單時最多能推前生效日期(date back)6個月,但主要用於一些商討已一段時間、剛過了某年齡而為免保費被提高的客戶,對今次date back的個案感奇怪。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事件涉不良銷售手法:「為簽到保單而將生效日期推前是不合情理、弄虛作假」,要求監管機構徹查事件。

有冤不敢訴 婆婆變抑鬱   

  已屆65歲的傅婆婆自事件發生後,感到非常抑鬱,一直需服降血壓藥控制情緒。

  她透露自己從無接受過正規教育,根本不明白文件內容,職員又無詳細解釋,她連自己買了保險也不知道:「如果我當時知道要每年供逾16萬元,並要10年才能取回所有錢,我根本不會做!」

子斥銀行 騙母親無學識

  一臉憂心的傅婆婆坦言,為怕家人知道自己被騙,初時只能偷偷飲泣,又失眠又食不下嚥,情緒極受困擾;其丈夫察覺不妥,多次追問下她才於上月底和盤托出,丈夫陪同她到銀行交涉不果,終於本月初向兒子透露事件。

  「如果打正旗號是保險公司,我走入去買保險都心甘命抵,但我阿媽年紀又大,又無學識,走入銀行卻被人推銷買保險及作出巨額供款,銷售手法很有問題!」傅婆婆的兒子梁先生,忿忿不平向本報投訴說。

  梁先生又表示,最不滿經紀為做到保單,竟然date back生效日期:「我很憤怒,沒有想過事件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事件反映監管不足,仍然有害群之馬!」

  連日來為追討逾16萬元供款而感到身心俱疲的傅婆婆坦言,對渣打銀行已失去信心,早前已將戶口存款轉移到其他銀行,希望早日討回公道。

花旗「追魂call」 苦主「夢中」投保   

  花旗銀行被指以不良手法推銷保險,每周3次在熟睡中被電話追魂的鄧女士,為免再被滋擾,在半睡半醒的情況下,「購入」供款10年的保單,其間多次取消保單不果,惟有無奈繼續供款。

  鄧女士指在04年8月5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入需供款10年的保單,每月供款405元,保單內容包括意外完全及永久殘疾、意外醫療費用及人壽保險,10年後可取回供款。

  04年任職夜更保安的鄧女士,患高血壓及嚴重關節炎,當時她擁有花旗銀行信用卡,04年中花旗銀行的保險推銷員,每周2至3次、早上11時至下午3時致電她推銷保險,她已表明正熟睡,即使關掉手電家中電話仍響個不停。

花旗:個案尚在調查

  接近兩個月的電話攻勢,但噩夢原來才剛開始,同年8月她的信用卡帳單多出405元,致電銀行查詢,一女職員促她先繳款,鄧女士表示自己患病,根本不符合買保險,又要求銀行不要再來電,然後繳款了事。

  可惜繳款未能斷尾,每月信用卡帳單均收取保費,她又收到「香港富邦花旗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保單,但從無人向她解釋保單內容。鄧女士再次致電銀行理論,及要求取消保單,女職員解釋她已供款數期,不如購下保單,自此鄧改為自動轉帳供款,以換來耳根清靜。她坦言,不肯定在朦朧時回答推銷員的內容,故不曾作出投訴及求助。

  花旗銀行發言人回覆指,鄧女士個案尚在調查中,故未有足夠資料評論;又指透過電話投保的客人,毋須簽署任何文件,客人同意投保後,便會收到保單,若冷靜期內取消保單,可全數退回保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