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尖沙咀,KFC.
看著我大口大口地吃著家鄉雞,狼吞虎嚥的,幾乎連手指也吞下去, 平素較為木訥的阿 Ben 也忍不住笑道 「喂,洗唔洗咁狼呀,我地兩條友叫左成筒雞,有排食喎,慢慢啦~」
我舔一舔手指上滿溢的雞油,再呷一口凍檬茶,滿足的道 「梗係啦大哥,上面工廠 d 伙食真係油都唔多滴,成日芽菜炒青菜,搞到我要自己煮午餐肉公仔麵醫肚呀~」說罷又伸手執起一塊雞鎚。
「呵,咁咪當 keep fit 囉~ 係喎,早排聽你講過話要去接客,咁之後點呀?」
「哦,幾順利丫,好彩咁0岩我同小惠傾開,問左佢d 關於德國佬既野, 唔講唔知,原來佢地鍾意人叫佢 Mr. X ,唔鍾意人直接叫佢個名架~」兩三句說話起落間,我又消滅了那雞鎚,這回挑了個玉米棒。
「係喎,佢以前好似有讀過德文,乜你仲同人有咁密切來往既? 玩復合呀? 」阿 Ben 與我相識近十載,相當友好,我的一事一物,以至乎我前度女友的一事一物,都很清楚。
「唔係…… 再見亦是朋友遮,佢而家係歐洲玩緊呀~」我無奈的道。 小惠的雖然早早就得到了 EY 的 offer, 卻要到九月才正式上班,中間的暑期空檔,便來了個歐洲畢業旅行,好不風流快活。
與 Ben 再瞎扯一會,那家庭裝的筒雞也給幹掉了七七八八,便動身去看電影 <<海底奇兵>>了。
對,是兩個麻甩仔去看<<海底奇兵>>。
對於一個甩了拖的男生跟一個純情了廿載的男生一起去看<<海底奇兵>>的這回事,別感到驚訝。事實上,早幾年我還跟 Ben 去看了哥哥與常盤貴子合演的<<星月童話>> 呢…..
* * * * * *
經過了近兩個月的打雜跟接客生活,在公司總算站穩了陣腳,慢慢地小娟也放手讓我直接處理一些小客戶了。
是日,出口部例會,討論兩星期後公司中秋晚會的事宜。
「兩星期後的中秋晚會,依照慣例每個部門都要表演一個項目,大家隨便提提意見吧」美國組老大 Kelvin 是這個會的主持人,說話一貫的簡潔。
我們出口部的女生眾多,而且內地文化對此類「出風頭」的表演,一般都頗投入,所以馬上就七咀八舌起來了。如果換成在香港,我敢保證一定是人人低著頭保持緘默的情景。
「嗯…..要不然再來個大合唱? 」佐治看大家討論了個半天還得不出個結論,有點不耐煩了。
「不要吧~~大合唱這麼老土,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唱」小娟說罷,眼光還特意在佐治身上停留了兩秒,似乎在「明示」他就是「不能唱」的其中一員。
「咳咳….那妳有甚麼好意見呀,小娟大姐,要不然妳代表整個部門獨唱囉~」佐治帶點晦氣的道。看著佐治與小娟這對活寶貝,也夠好笑的。
又吵吵鬧鬧了一會,Kelvin 見勢色不對,道「去年的大合唱是挺好,但跟咱們公司的業務好像關係不大,而且沒太多新意,有沒有別的提案呢?」
Candy 接著發言「要不我們跳舞? 現在的 hip hop 舞很流行,應該蠻有看頭的吧?」想不到這小妮子也有點想法呢。
眾人又議論紛紛起來了,有的大呼好計,有的則表示保留,怕時間倉促來不及排練,找不到教練等等,一時之間還是爭持不下。
我對這類討論本不大感興趣,正在發呆,看到今天也有例席的 Monica,穿了件湖水藍連身裙,長髮及肩,向我報以一個友善微笑,精神頓時為之一振。
「我有個想法…」一眾群鶯中冒出我沉厚的聲音,眾人立時把目光投向我,於是續道「我們公司做布料的生意,出口部又有這麼多的美女,要不來個 fashion show,一來可以展示一下公司的產品,二來兩個星期的排演時間應該足夠了,錢也花不了太多。」
大家聽後覺得頗為可行,甚至連 Kelvin 也微笑著點頭 ,然而,他還是謹慎的問道「嗯,這個主意是很好,但我們只做布料,沒有時裝設計師呀~」
「呵,這個簡單啦,女同事都愛看時裝雜誌,找幾個流行的款式參考再加點自己主意修改一下,而且打樣房的師博不都是裁縫高手嗎? 要他們幫幫忙應該可以吧~」
說罷又偷瞄了 Monica 一眼,忽然那湖水藍讓我聯想起了甚麼….
「對,而且最近<< 海底奇兵>> 這麼流行,我們就乾脆搞個海底世界主題的 fashion show 吧! 」我靈機一觸的道。
「好~ 就這樣決定吧! 」 Kelvin 一鎚定音了。
續上回,我們怎樣去判斷自己的強項呢?
為方便闡述,我們嘗試以職場上的大路的要求來作分類:
1. 溝通能力 (語文能力 + 表達力)
筆者在職場中,曾經多次遇到一些語文能力極好 ,中英文皆上乘的人,然而溝通能力郤總是表現欠佳; 反之,有一些人只能掌握基本語文能力,仍然可以有上佳的溝通能力,何解呢?
溝通,其實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語文只是當中的「工具」之一,深入的認識工具 (語文能力高), 並不代表你擁有使用該項工具的能力,正如你可以是軍火專家,但不代表你會是神鎗手。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溝通技巧系列)
當然,商業社會對文字上的精準度要求也高,因此,上佳的溝通能力應該是語文能力加上表達力俱備,缺一不可。
2. 數理能力 (數據處理 + 快速反應)
會計行業要求有上佳的數據處理能力,然而光是懂會計規則,可能只可以成為一位普通的會計師,再複雜的如核數師,便必然需要有嚴謹的邏輯分析力。
而我們經常說的「數口精/反應快」的人 (typical sales),可能未必受過專業的會計/財務訓練,但因data processing 的速度快,處理要求快速 (但並不艱澀) 的問題是多見得心應手。
3. 邏輯能力 (拆解問題能力)
邏輯力主要見諸能否將大件拆成一百件小件,或反之把一百件小件組合成一件大件的能力,而當中沒有前後矛盾。
典型的邏輯要求高的工種為電腦工程師,醫生,律師,警察等.
4. 空間智能 (形象和抽象)
空間智能可以劃分為形象的空間智能和抽象的空間智能兩種能力。 形象的空間智能為畫家的特長。抽象的空間智能為幾何學家特長。建築學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間智能都擅長。
典型要求有強空間智能的工作就是設計師,建築師,或各類技藝型人如廚師,司機等。
而所謂的強項,很簡單,便是你否能輕易地較其他人做得好,即出少少力便有很大的ROI。
每一種職業,皆有其一些核心要求,如編寫電腦程式的邏輯要求之高,非普通人能掌握,如筆者之流自問邏輯力已經不俗,但較「輕易地較其他人做得好」還有很大段距離,於是在大學選科時便不敢送死了。
相反,筆者自問溝通能力及數理能力不俗,兩者加起來便是營商/鎖售的材料,及後於商界的前線便有不俗的發展。
不同的職業都可以有出頭天,關鍵是首先搞清楚明白自己的強項到底在那裡。
「呵欠~~~」
這已是我今天的第二十八個呵欠,我用力把腰身一伸, 再洗勁地向自己面門摑上兩個耳光, 好讓自己能清醒地工作下去。
望着自己面前幾個文件夾 ,有如小半個山丘, 我有點不耐煩, 開始埋怨自己起來, 為甚麼要提出那勞什子的fashion show 主意, 弄得自己連續加班了一整星期 (前度女友小惠按 : 咪又係因為你要討好 Monica~ 抵死)
話說上星期出口部的大會, 主持人Kelvin 及一眾女同事, 一致通過了我提出的建議, 於中秋晚會當天來個主題為「海底奇兵」的 fashion show。
接下來, 幹練的 Kelvin 便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作為這個表演活動的籌委,小娟於出口部的年資長、人緣好,自然地成為這個小組籌委會的領導, 主力協調 10 名女模特兒的衣衫設計, 並定時向 Kelvin 報告進度, 確保準時有貨交。旗下兩大要員, 一為關仁先生, 負責表演時的燈光音效及舞台效果, 二為黃磊小姐, 負責張羅各類化裝及襯衫配件飾物。而我們四個香港新人, 則成為了四大打雜, 負責執頭執尾。
老實話, 我當初提出建議的時候, 吹水的成份居多, 倒沒想過會成為籌委會的成員, 要幹起實事來。這段日子, 我們白天工作, 晚間開會綵排, 倒像學生時代在學生會的日子. 然而, 現在卻不如學生時可隨意走堂, 頂多是躲進廁所裝作辦大事蛇王個十五分鐘, 唯一個人每天辦大事的次數終歸有限, 相較往日的逍遙日子, 現下自是苦不堪言。
正在納悶間, 電話聲大作, 「喂, 阿笨, 搞緊乜 9 , 唔係仲OT 呀? 快D 過黎球場鬥波啦~ 」原來是另一男新人Eric, 我正悶得發慌, 掛線後便趕回宿舍, 更衣後怱怱跑到沒多遠的籃球場。
* * * * * *
剛進球場, Eric 已向我招手, 站在他身旁的是一個黑實的高個子, 看來是他在球場新結識的朋友吧.
「時間0岩0岩好, 下場就到我地, 你快D 熱身」Eric 催促着道.
「這位是…?」我邊拉筋邊問那高個子.
「哦, 我是打樣房的國明, 陳國明。你就是阿笨吧? 剛剛艾力已經介紹過喇~」高個子禮貌的回覆.
我聽到「艾力」一詞, 好不容易才想起是 Eric 中文譯名, 頓時想起一大堆愛迪逹, 耐克的名字…..
「喂, 咪講住, 入場喇」
場內, 三鬥三, 我們三個的對手贅肉橫生, 看起來都孔武有力, 想來應該是倉庫裡的工人吧。 意想不到一開波便接連搶攻, 在他們的衝撞式打法下, 我跟 Eric 都吃不消, 唯有國明尚可支撐, 唯籃底全失, 沒多久便連失四球, 落後 零比八了, 再多失一球, 我們便會被炒 perfect.
禍不單行, 我剛剛給對手來了一個人肉三文治 (當然是犯規的!) , 跌在地上, 正暗駡對方的祖宗十八代。 此時 Eric 到了我面前, 邊拾球, 邊對我低聲道 「無事丫嘛? 唔好放棄住, 佢地體能一般, 就黎無氣架喇。我地要打游擊, 玩消耗焦土戰術。你有波就俾我同國明啦~」
我剛領教過對方的辣手, 聽後自然大呼好計。如此, 便刻意在外圍游走, 引對手離開籃底, 一接波便如接到炸彈般快速交出去.
幾個回合下來, 比數雖然仍然是零比八, 但明顯對手體能已開始下降, 速度減慢了。Eric 及國明乘着機會, 爆籃搶分, 旋即追回八比八了.
對手一球重炮擲向匙圈, 所有人都衝向了籃底, 球兒卻狠狠的反彈出外圍, 落在無人看管的我身上.
「他媽的, 便給我入呀~~~」成場波未起過手的我, 大好良機, 來了個三分遠射。
「Shit !! Air ball!!」可惜現實的我不是三井壽, 用力過猛下, 球兒飛過匙圈, 還好國明手長, 一手截下, 便來了個小天勾, 擦板入了。
十比八, 奇蹟反勝了。
* * * * * *
再多打數場後, 累極。 我們三人便到了工廠外的小飯館, 點了幾味北方小菜 : 辣子雞丁, 葱爆牛肉, 水煮魚, 邊喝着可樂, 大吃大喝起來。
「哈, 艾力阿笨, 想不到你們都能食辣啊~我還以為香港人都不食辣呢~」國明邊說邊起勁地於辣椒群中夾出魚肉, 放入口中。
事實我和 Eric 都被辣得叫救命, 不過難得外出用膳, 亦結識了新朋友, 便捨命陪君子吧。
如此吃吃喝喝, 吵吵鬧鬧, 一夜甚是歡暢。
「阿笨~ 早晨~有無人坐呀呢個位?」
「嗯…..嗯…」我邊抓著半個曼頭,低著頭沒頭沒腦的回應著。
「嘻,你因住噎親呀~ 仲未訓醒呀?」
「吓~ 原來係 Monica ? 早晨….」聞得Monica 的笑聲,我此時才回過神來。
「聽講你地呢排為左個 fashion show 晚晚 OT 喎,點呀,好辛苦呀?」Monica 關切的道。
我還在竭力睜大雙眼,邊想著怎麼回應的同時,一旁的Eric 已道:
「哦~係呀,無辦法啦為左搞好個 show,辛苦都要頂埋佢架喇~」
實情昨晚我跟 Eric 與國明打波宵夜後,機癮大發,回到宿舍再大戰 Winning Eleven 十數回合,弄得 3 點才爬上床,有夠辛苦的。
「咁都係要捱多一個星期遮,俾心機啦~ 有咩要我幫手既記得出聲喎~」
「好呀,咁不如陣間3 點個籌委會你都seat in 丫~ 順便俾 d 意見我地嘛~」Eric 打蛇隨棍上的道。
「又好~ 不過我約客食 Lunch,或者我送左佢走之後再過黎丫~」
Monica 的親切平民,實在沒有半點太子女的架子。
* * * * * *
下午3 時,籌委會中,老大 Kelvin 見客緣故沒有出席,只吩咐了我們事後給他一份會議紀錄,而縮骨大師佐治更加影都無,故此便由小娟主持大局。
小娟望著面前的幾件樣品,平素談笑風生的她也罕見地露出了一絲擔憂的神情,道:
「還有一個星期就是中秋晚會的表演,但總數 10 件的衣服我們才搞出幾件,而且還未算上修改跟穿上綵排的時間,你們說怎麼辦?」
「就是呀…我的配件飾物都差不多買齊喇,小娟你們為啥這麼慢呢?」負責化裝及配件的黃磊平日處事相當嚴謹,此時言語間已帶點慍氣.
我跟 Eric 主要跟隨關仁黃磊負責各類舞台效果,編排模特員( 女同事們) 排練及飾物採購等後勤事宜,於此火藥味甚濃之際,明副其實的「關人隱事」,靜觀其變。
「這…因為樣品房說他們最近很忙,都在趕生產樣品,沒太多時間…所以…. 」 Shirley 誠惶誠恐地道。Shirley 是我們四位MT 中最沉默內向的一位,跟 Candy 的八婆性格可謂差天共地。
Shirley 還未說完,同樣負責跟樣品進度的Candy 已截著她道 :「對呀,而且他們的態度非常不合作,我們已經每天打電話跟親身上門催促,但他們要麼就不接電話要麼就一句沒時間就掛線了….」
Candy 稍頓了半秒,好像心有不甘的,又道 「而且說到底,fashion show 這個主意本來就有點勞民傷財,誰都知道現在是生產旺季,打樣房那有時間幫我們做事呢?」
聽著 Candy 的超級馬後炮式言論,我心裡已在瘋狂地 DKLM,巴不得立即出言反駁,但礙於環境,最後還是強忍下來.
小娟聽罷,神色堅決道「現在不是評論的時候,其實妳們碰到這個情況,應該早點跟我說,讓我來幫忙處理問題」
「這樣罷,待會 Shirley 和Candy 跟我一齊到打樣房走一趟,找他們的老大再談一談吧.,其他人按計劃繼續跟進,少批評多幫忙。」小娟最後一句明顯帶骨,語氣更是少有的嚴厲。
「呀~ 不好意思,我來晚了一點,打擾你們開會嗎? 」氣氛正緊張升溫之際, Monica 恰巧進來了 在太子女面前,同事們頓時收起剛剛的唇槍舌劍,馬上改談風花雪月,胡混幾句後便宣告散會了。
眾人散去後,Monica 便低聲向我問道「阿笨,點解頭先好似咁怪既? 係咪我唔應該入黎?」
我向Monica 報以一個微笑,道「其實你入黎個 timing 好0岩,救左我一命呀~」再打個眼色便急步走人了,剩下滿頭問號的 Monica.
《中國合伙人》, 是筆者2013年最喜愛的電影。
《中》的英文名字 《American Dreams in China》,比起中文名更能夠總結出這套電影要說的核心故事。
全片的主旨,就是借新東方(國內最大的英語教學公司)的背景,說出了土龞黃曉明、海歸鄧超以及浪漫詩人佟大為各自追夢的一個故事。
陳可辛的強項,是用人物建構故事,而不是先有想拍的情節(如風暴中的中環亂戰)再用人物硬套,這亦是筆者最喜愛的地方,因為現實的情節亦往往是由不同性格的人交織出來。
因此,求學時代無特別出息的但卻最有勇氣傻勁的黃曉明, 反而是最能於谷底中打出一片天的人,這種性格由一開始下跪求Tripeat 考三次大學試,到監粗媾女神,以至到一無所有下海創業,到後期遇到不同問題所展現的反應,這種性格始終如一,亦印証了戲中一句話「他改變不了世界,但至少做到不讓世界改變他自己」。
本來最有機會跑出的超優生鄧超,最後敗走美國,這個情節卻一點不讓筆者意外。從來未有失敗經驗的人,當遇上小挫折時(在美國無左份工要做waiter),便己經兵敗如山倒(VS 黃的豁出去及佟的瀟灑無所謂),這不是我們日常生活經常看到的嗎?
浪漫派佟大為,由學生時代的不羈詩人變到最後的比誰都平凡老實,由激情開始到後來經過現實(俾女飛 + 無野撈)洗禮後回歸平淡,也不是許多浪漫派的寫照嗎?
筆者看到網上有評論說陳可辛是拍出了土豪版中國式奮鬥故事,理據是黃買下實驗室的名字以「孟曉駿」為名以送給鄧超,再立下決心上市反攻美國,展現出暴發戶心態,這種看法實在是只見樹葉不見樹林。以黃的傻勁,一開始送大屋送地碰了一鼻子灰,到後來終於明白了鄧要的是「尊嚴」,而最後改送實驗室及宣佈啟動上市,這不是充份說明了角色性格的互動而產生的火花嗎?
三位立體而符合現實的主角,交織在一起,便讓一切變得很合理,你為覺得情節的推進便合該如此。
永遠不死的夢想主題,加上豐富鮮明的主角性格,讓筆者看得非常投入,也彷彿看到了自己和朋友間的一些碎片畫面,感受良多。
少許題外話,作為曾經一個創業者,筆者自小已經常看不同企業創業家的故事/自傳,許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經過精心包裝的公關故事,你會懷疑,到底創業家是不是天生的英明神武,運籌維握?
筆者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十居其九都只是像黃曉明的時勢迫人,又或者「膽粗粗搏一搏」,真正科學化做足research 研究而打出一片天的人,反而是鳳毛磷角。
主管們總會遇到一個管理問題,就是「如何set 合理的sales quota」
坊間普遍有兩種手法:
1. 不停假設個市好難做,嘗試把quota 減至最低最易做,松章俾下家令大家易過骨。
2. 相反先set 一個天價的quota,再期望實際做到6-7 成 (150 x 0.7 =105%),咁就到數。
第一個情況,可能頭段會有機會偷到雞,然後下場多數是下一個季度被瘋狂追加quota 補數,結果舒服慣後更難做。
有些公司,因為監察不嚴,也真的被人長期低估quota ,結果出現公司長蝕而員工瘋狂爆數的情況。最後就是公司玩完,而員工也要再尋覓下一隻傻的金鵝。所以我們常常有聽說有sales 轉工後,要接受大幅度的 pay cut ,原因多數是過去出現公司蝕而員工賺的情況,而最終要重歸現實的結局。
第二個情況,就反過來是公司賺盡,然後員工蝕到喊跑到血都嘔,也沒有一個合理的回報,還要被上司日捽夜捽飽受壓力。員工也不是傻仔,特別是真的有戰鬥力的銷售人員,碰到這種情況必然極快地另覓新主。
而set quota,是有一些科學的方法的:
1. 看行業的增長:假設你是處於一個低增長行業 (年增長只有 8%),而你設下的quota 卻有50%年增長,那顯然不是一個合理指標。
2. 看公司的position:假設你是行業中處於頭3 位,那跑贏大市理論上是一個很合理的要求。
3. 看自己部門的position:假設你是一個spot light department(例如負責hero product) 那跑贏其他部門便是理所當然。
4. 看該員工的資歷:有些行業有肥舊瘦新的制度/傳統,新人永遠執豬頭骨,舊人永遠手執已成熟的客戶或大category,結果便是舊人坐地分肥永遠輕鬆達標而不思進取,而新血卻永遠做到氣咳卻永遠達不到目標,極容易氣餒離場。
而這種制度,也很容易養成擦鞋文化,因為只要擦掂老細手執靚category 便基乎不用做。所以,筆者一般有以下操作:
1. 假設行業平均增長是 30%,而公司亦是 top 3 ,那便要假設公司跑贏大市約干 %(視乎老闆性格或公司文化有幾進取),say 較大市好40%,那自己的增長便是42%。
2. 假設自己部門是中檔,那便不用調整。
3. 假設員工是資歷較淺,手上的客戶普通,便應該俾個discount 佢,假設打個八折,那他的增長目標便是 42% X 0.8 = 33.6%。
假設員工是資歷深,手上的客戶也靚仔,那便應該「孭多少少」,但不能太多,否則老鬼多數會反面,假設加 10% loading,那他的增長目標便是 42% x 1.1 = 46.2%。
如此,行業的增長是 30% ,而自己部門最green 的也有 33.6%,不會太難看,亦有員工有 46.2% 增長 ,而資深員工一般到數機會亦相對較大,那代表整個部門的到數把握便高了,同時資歷淺的員工也有機會爆數而向上流動。
即使員工之間有互通消息(其實必然會發生),也不會太容易出現「條氣唔順」的局面。
作為主管,派quota 便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權力,是人事管理的直接工具,好好利用便可以團結部門士氣,讓新人有機向上流舊人也不會養尊處優後而腐化,亦不會輕易出現人事變動,如此整體的戰鬥力便會得以累積,越來越高。
重看自己的舊文,發覺有不少的篇幅論述了儲蓄的重要性,現在談談如何實戰有效地儲錢。
多數人的的方程式是:
收入- 支出 = 儲蓄
然而這個方程式正正是大多數人儲黎儲去都儲不到錢的原因。
何解?因為收入是固定的(fixed amount),然而支出在現今的消費世代卻必然是浮動的(variable),正所謂多多都有辦法洗,所以依照以上的方程式,除非有很強的紀律及自制力,否則多數失敗收場。
筆者作為一個敗家仔,有一套自家的方程式可以分享下,就是
1. 收入 – 儲蓄 = 可洗的錢
2. 先定下一個目標及期限,再定出儲蓄金額,而不是每月剩幾多先儲起
試舉一個例子,以「第一個十萬」為目標,如何達到呢?
十萬,是一個不多不少的數目,可以買架二手車,兩個人各有十萬的話可以辦一個簡單的婚禮,也可以一個人來個超級豪華歐洲遊,也可以作為資本錢搵錢。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沒有所謂對與錯,但既然欄目為「財務智商」,因此筆者會盡量以財務上最有利的角度去解說。
假設目標為分3年儲10萬,那每月便要儲約 $2,800。新畢業大學生假設月入 $12,000 的,扣除MPF ($600) 及 $2,800 以及電話等雜費,便剩下約 $8,000 洗用。
$2800 最好是分開另一個戶口擺好,什至把它換成人仔收埋,有咁難拎得咁難拎為佳。而在這個「第一個十萬」的階段中,投資回報是多少並不太重要,因為個本實在太少,分別可能只是儲少一兩個月的分別,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可實行性」。
再來就是想想 $8000 怎樣使用。有些人會把每天的開支鉅細無遺地紀錄,說實話筆者覺得這種方法是同自己過唔去,把生活搞得太累人了。
一個較好一點的預算方法是假設每天食飯搭車買少許立雜野為 $150 x 30 =$4500,再預留 $2000 作為交際應酬或每星期食餐好少少的費用 ,另 $1500 為置裝/人情之類的雜項。
筆者認為,為了儲蓄而把生活握殺,採用絕對的「焦土戰術」是相當無謂,人儲錢是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生活,卻不應該把現下的生活都犠牲了,因此以上的預算是一個較為平衡的方案了。
好,那假設筆者是一個孝子,每月都會預 $2000 作家用,那是否要把儲蓄的年期推長呢?(say 5 年儲10萬)
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儲咁耐先10萬,好易中間儲到無心機會放棄,因此只可以採取cut budget 的作法。
即收入仍然是 $12000,減MPF 減 $2800 儲蓄減 $2000 家用及幾百電話雜費,剩下 $6000。
那便假設每天食飯搭車 $120x 30 = $3600,預 $1500作為交際應酬,$900 為置裝及其他。
每個大項只係cut 少少,如此,一樣可以過有尊嚴有frd 的生活。
而作為一個新畢業生,其實首3 年一般工資都會上升得頗快,2、3年後多數都會去到 $15K 以上,如此手頭便會更鬆動,因為早已經有儲蓄計劃,新加的工資便可以全數推向「每月消費」的budget 度。
因此,實質上比較「緊」的日子,可能只是1,2 年而矣。
如此,係唔係即刻無咁灰?
上回講到,假設3 年後成功了,人工去到 $15,6K ,亦順利儲到了「第一個十萬」,此時,有沒有辦法可以把資本升值呢?
如果再用之前的每月儲 $2800 方法,也未必不可以,但相對會較慢 ( 又一個3年)。
此時因為已經有一定經濟基礎,也建立了一定的財務紀律,可以稍為進取一點。
筆者的方法是借入一筆稅貸或低息貸款,say $100K,以24個月為限,每月約還$4,500 (視乎乜plan ),如之前的計法,$16,000 – $800 MPF – $4,500 還款 – $500 電話 = $10,200 作日常洗用,相信對生活指數沒有太大的影響。
如此個人的總資產上升到 $200,000 ,負債比率50%。
把 $200,000 投入像11 這類超穩定增長股 ( 等52 週低位) 買,每年連股息收益約8% 是幾十年來都做到的數字,那 3 年後,便會有 200000 x 1。08 x 1。08 x 1。08 + $4500 x 12 (第3 年的儲蓄) = $306,000。 去掉零頭都有 $30萬之數。
此時,筆者是零欠債,亦只係畢左業 6 年,中間亦沒有大風險的投機活動,更沒有假設人工fly high,亦不需要放棄所有正常生活。畢業3年後所新增的工資基本上都可以投入進消費活動或個人其他活動如旅行或進修等。
簡單回顧 :
1. 把儲錢方程變成 收入- 目標儲蓄 = 可以盡花的錢。
2. 以首3 年「硬儲」10萬,頭1、2年相對緊少少,所謂的緊可能係去唔到長途旅行而矣。
3. 第4- 6年,適當利用穩健投資 + 適量低息借貸 + 輕微上升的儲蓄額。
如此便可以相對低難度地得到人生第一個30萬,作為上車盤首期又好,再錢滾錢又好,都是一個比較容易做到的方法,把數字拆開,亦可以看到不會對生活質素有多大的影響,只需要輕量級的紀律及做簡單預算,相信人人都可以做到。
再過兩天就是新年,筆者順道拜個早年,祝各位打工仔女事事順利,升職加薪。
以前過年派利是講好意頭,也可能是中小企老闆對員工的一種額外福利。
但現在大企業大部門林立,許多部門主管或經理其實也是打工仔一名,財政條件可能不比下屬好太多,在派得多又怕傷派得度又怕俾人唱的情況下,如何可以最面面俱圓呢?
1. 首先,要改變心態,過年是開心節日,做任何野首先要有「大家開心」的心態,不要用痛苦情緒去面對
2. 按筆者性格,凡事也要set 個budget. 假設日常接觸的有50人,那基本開銷便是50x 40 =2000
3. 所謂親疏有別,這個一定是現實,改變不了,對直系親密下屬,不妨乾脆給一封$100 的當開工利是,假設有5 位那便另外多了$500
4. 主動出擊,反正係咪都要派,與其縮骨左閃右避肉肉酸酸,不如自己主動出擊盡快完成,落得一個大大方方形象
5. 對一些特別情況,如自己是主管,而下屬也已結婚,筆者的取態是照派,當好意頭,避免左計右計讓對方尷尬(結左婚仲問人拎利是)
綜合的精神便是一年一次,手鬆少少,賺回來的人緣會遠超你想像。
小弟鍾意回顧過去,分析未來,特別係環球形勢
因為只要捉到一個大浪,基本上每日或每月的波動係唔需要理會。
呢輪大家極熱烈討論的樓市
係度又講下
買樓的動作保持了手上資金的購買力。
你可以話,我完全生活係本土,唔旅遊唔返大陸,可以唔理會匯價問題。
好抱歉,香港本土已基乎沒有生產線,9成完成品及原材料都由外地入口,升幅一定與匯價掛鈎。
因此乜都唔做,公司每年加你5%人工,你的購買力依然係跑輸大市。
睇番過去幾年樓市的表現,買入香港樓自住,鎖定支出,而做到增值之效。
如果買黎投資呢?
試下睇兩個CASE,以5年投資時期作基準,假設左聯繫匯率係呢5年都不變。
CASE1 買香港樓
買入香港樓投資,3成首期再租出去,每月租金只約等於供款利息(4%),要補貼差餉管理。
以一層250萬樓為例,3成首期75萬,供20年每月供1萬1度,放租收番1萬,差管加埋約每月$1,500。,即每月共要補貼$2,500。
當樓價每年咁癲升1成,5年後值400萬,減去銀行負債173萬,以及一買一賣佣金厘印雜費開支15萬,及每月差管及供樓支出共15萬(2500×60月),得回197萬,獲利122萬。
CASE2 買內地樓
如果用投資咁買入內地樓又如何?
買一層85萬人仔的內地樓(每平方米10,000×85平方左右),即係港元90萬。
3成首期HKD27萬,20年計每月供RMB4400/HKD4650(內地按揭息口較高,6.5%計),放租可以收RMB2,500。管理費RMB200,即每月要貼RMB2100/HKD2220。
同樣每年升1成,5年後值137萬人仔,減去買賣開支5萬,中間補貼14.5萬(已計及平均人仔每年升7%,平均一月RMB2420),還埋銀行條數,得回58。5萬人仔。
但5年後,人仔對港元已升到0。67:1,即1蚊人仔可得1.5港紙
58.5萬人仔再對回港紙,變番HKD87.8萬。獲利約HKD61萬。
CASE1,首期75萬,每月補貼HKD2500,預期獲利港元122萬
CASE2,首期27萬,每月補貼平均RMB2420(已計升值因素),預期獲利港元61萬。
CASE1,特點如下
1.遇上租霸或丟空時,每月補貼金額會暴升,現金流不足之人有機會要被迫斬倉賣樓,守唔到樓升果日。
2.香港市場(或曰香港人)熱得快凍得仲快,轉向速度可以快到你唔信
3.香港市場有超級界王拳俾你玩,鍾意既可以去盡D95按,20倍界王拳。
CASE2,特點如下
1.人仔升值的可預期及穩定性較高
2.樓價波幅較香港更大,可以一年升1倍或倒轉跌50%都得。
3.按金(首期)比率較高,無95呢支歌仔。
呢D都係一D粗淺計算估量,但作出一個重大投資決定前,如果連呢D數都唔計,而盲目相信傳媒或所謂專業投資者的建議,咁真係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