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電超過韓國和澳洲 廣東統調負荷在全國率先破億

“高燒不退”的廣東連續催生了用電負荷的高峰,也從側面反映了廣東的經濟實力。

南方電網剛剛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8月8日14時46分,廣東電網統調負荷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0007萬千瓦,比去年最高負荷增長7.0%。這是廣東省負荷年內第6次刷新記錄,廣東電網成為全國首個統調負荷突破1億千瓦的省級電網。

廣東電網官方微信稱,這1億千瓦的負荷,分別超過了韓國和澳大利亞整個國家的電力負荷,相當於4.5個三峽水電站滿負載發電,可以滿足於1.3億臺空調同時制冷。

圖片來自廣東電網微發布

電力負荷,指的是電力系統中所有用電設備所耗的功率。一座城市的最高電力負荷,即生活、商業、工業、農業等方面所有用電設備在同一時間總功率。

這是廣東省負荷年內第6次刷新記錄,廣東電網成為全國首個統調負荷突破1億千瓦的省級電網。目前廣東電力供應平穩,未出現電源性錯峰用電。

近日,全國多家電網負荷受高溫天氣影響屢創新高。廣東電網全國率先破億達10007萬千瓦;江蘇電網緊隨其後,創下9244萬千瓦的新紀錄;第三名的山東電網負荷上月也達到6933萬千瓦。目前,兩大經濟大省的統調負荷比較接近,相比之下,廣東的最高統調負荷是第三名山東省的約1.5倍。

南方電網公布的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廣東電網統調最高負荷平均增速11.5%。2012年起,隨著廣東省經濟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轉型逐步邁入新常態,統調最高負荷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十二五期間平均增速為5.8%。

“十二五”以來,廣東省內東西兩翼區域負荷維持每年6.5點左右的高增速,珠三角地區保持年4.2個點的平穩增速。2016年上半年,珠三角9市供電量合計1866億千瓦時,占廣東省供電量72.8%,同比增長4.6%;粵東西北12市供電量合計6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從上半年各區域電量增長情況來看,粵北地區電量增幅較大,逐漸成為新的負荷增長區。

圖片來自廣東電網微發布

盡管負荷不斷攀升,南方電網表示,廣東今夏不會出現電不夠用的情況。其原因是,今年1月,隨著廣東陽江核電站3號機組、東莞東興電廠5、6號機組等項目的投運,廣東省統調裝機容量達到10217萬千瓦,成為全國第二個裝機容量過億的省份。

此外,南方電網稱,公司統一安排協調好雲南、貴州、廣西等西部電力富余省份,確保在電力供應緊張時對廣東的支援,廣東最大的供電能力可達1.1億千瓦,系統最大可供負荷提高至1.04億千瓦,廣東省電力供應滿足需求。

南方電網稱,隨著廣東省內電源的不斷新增投產和西電東送通道的不斷投產,近年來電源增長速度持續高於負荷增長速度,廣東省電力供應趨於富余成為新常態。整個“十二五”期間,廣東省電力供應經歷了一個“先緊後松”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26

澳洲大選日吃香腸 挺民主兼做公益

2016-07-25  TCW

七月初,澳洲聯邦大選落幕,現任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連任,但全國民眾聚焦他竟沒有在投票前來一根民主香腸(democracy sausage),澳洲《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稱他「太不澳洲人了」。

冠上「民主」之名的香腸其實賣相平凡,多半只是一份土司夾香腸而已,但平均要價澳幣三元(約合新台幣七十五元),因為它是非營利組織或學校在投票所旁販售募款。由於行之有年,投票前來上一根烤香腸已成為澳洲大選的傳統,封號由此產生。

民主香腸受熱議程度不輸選戰,政治人物的香腸秀更是人氣話題:滕博爾稍後在推特上討饒,說是沒了烤香腸,澳洲民主就少了一味;對手修頓(Bill Shorten)從側邊而非頂端咬下的吃相 則被網友譏笑「政治上最low的時刻。」

強制投票帶動募款業績

澳洲大選吃香腸,幾乎和中秋節與烤肉畫上等號一樣,選前三日,「烤香腸」在澳Google的搜尋量和「選舉日」不相上下。選民史蜜絲(Rebekah Smyth)就說,她丈夫因為前往的投票所沒有香腸攤,還專程跑到別處買香腸,就是要吃到。

為此,網路上還有鄉民製作選舉日香腸攤分布圖,不但可查詢最近的香腸攤地點,還提供是否有素食、甜點等加值選項;連遠在荷蘭、新加坡、柬埔寨等地的大使館也特別在投票日為外鄉遊子設置香腸攤,打造家鄉味的投票日風情。

相較美國公定投票日在週

二、英國在週四,澳洲選舉日在週六,新加坡《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分析,民眾有空之外,加上澳洲是強制性投票,一千五百六十萬公民都非得到場投票,烤香腸效益不可小覼,選舉日也是許多慈善機構一年中募款額最高的一天。

香腸攤分布圖創辦人卡斯 納(Grant Castner)認為,烤香腸串起澳洲民眾凝聚力,民主香腸背後的公益性質 更讓這項傳統格外有意義:「反正都是得去投票,而且買一根香腸就能助人,何樂而不為?」 (文.柳定亞)

撰文者柳定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90

澳洲女首富攜手中企競購澳洲大片牧場 面積超愛爾蘭國土

10月10日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澳大利亞女首富萊因哈特(GinaRinehart)與一家中國公司攜手,出價3.65億澳元(約合2.77億美元)競購基德曼公司(Kidman & Co)位於澳洲的大片牧場。這家牧場經營公司的收購提議須得到監管部門和澳大利亞國庫部長莫里森的批準。而今年早些時候,莫里森否決一家中國企業集團牽頭財團對基德曼的收購。

萊因哈特旗下漢考克勘探公司周日公告稱已與達成協議,將控制基德曼公司67%的股份,其余33%由上海中房置業有限公司持有。中房置業曾參加先前收購未果的財團。

基德曼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上述交易的前提條件是該公司Creekstation牧場和Peake物業另行出售給其它感興趣的澳方公司,所得收益將由基德曼留存。漢考克勘探公司與中房置業通過在澳合資公司Australian Outback Beef收購基德曼其余部分。

此次競購目標基德曼公司在澳大利亞擁有10萬平方公里牧場,相當於全國面積的1.3%左右,面積超過愛爾蘭國土。此前一家中國財團曾兩次競投這塊土地,均遭到澳大利亞政府拒絕,部分原因是廣袤的安娜溪養牛場(Anna Creek)位於導彈射程內,關系到國家安全問題。

Australian Outback Beef的要約取決於能否獲得澳大利亞政府對外國投資的批準,以及基德曼公司能否單獨處置安娜溪養牛場,其面積占該公司控制土地近四分之一。

各家公司表示,該交易還須獲得牧場所在各州的批準和中國政府的首肯。同時交易各方表示,基德曼公司已經同意,如果該公司接受其他競爭方的收購提議,某些情況下其將向漢考克勘探公司和中房置業支付380萬澳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89

章澤天投資的澳洲奶粉公司即將上市 劉強東為其點贊

近日,章澤天的名字出現在澳洲一家嬰幼兒奶粉及輔食公司Bubs的招股書中,該公司即將在澳洲上市。據招股書中顯示,章澤天為該公司董事,知情人透露,她也是投資人之一。

據中新網報道,投資Bubs是章澤天在母嬰行業的首次嘗試,自去年7月從清華畢業後,章澤天以投資為主業。公開資料顯示,她投資的項目有茶飲品牌因味茶InWE、互聯網出行項目Uber、在線教育“作業盒子”等,先生劉強東曾盛贊太太的投資“很優秀”。

Bubs是澳洲高端嬰幼兒食品品牌,擁有超過十年歷史,主打高端羊奶粉、全天然無添加有機米粉及有機果泥輔食產品。其產品在澳洲有數千家零售商銷售,並成功拓展了亞洲與中東市場。Bubs的羊奶粉是澳大利亞主流超市中唯一一款含有羊乳清蛋白、DHA、ARA和益生菌的高端羊奶粉產品。

2016年Bubs的全球營業額較上年增長超過一倍。Bubs在中國市場也有不俗的表現,過去一年,其在中國的銷量已從占總銷量的2%迅速上升至29%,並成功入駐京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89

中澳天空開放 航企競逐澳洲

北半球入冬之時,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開始進入了陽光燦爛的夏天,與逐漸上升的溫度同步的,是中國的航空公司開辟中澳航線的速度。

12月中旬,南方航空(600029.SH)一架空客A330客機降落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機場,首條從廣州到南澳的直飛航線正式開通,幾天後,東方航空(600115.SH)上海直飛布里斯班的航線也緊隨其後,差不多一個月前,公司剛剛開通了北京-杭州-悉尼以及昆明-悉尼兩條到澳洲的新航線。

整個2016年,中國的航空公司都在不約而同的開辟到澳洲各大城市的航點,中澳之間的航線數量和開航城市,相比十年前已有大幅度增加。

中澳上空的拼爭,也是中國航司開拓國際航空市場的縮影。根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中澳航線已成為僅次於中美的第二大遠程國際航空運輸市場。2015年,中澳航空客運流量達240萬人次,同比增長13.5%,預計2016年雙方航空客運人數將達300萬人次。

南航的探索

對國內擁有最大飛機數量和航線網絡的南航來說,澳大利亞是其最早開通航線的國際市場之一,早在2000年12月就開通了廣州到悉尼和墨爾本的航線。

2009年開始,南航在澳洲地區的運力投入大幅提速。2010年開通廣州—布里斯班航線,2011年開通廣州—珀斯航線,2013年開通凱恩斯航線,今年1月份又開通深圳—悉尼航線。南航旗下的廈門航空也從2015年底開始陸續開通了3條澳大利亞航線。

目前,南航的澳大利亞航線已由2009年的2條增加到9條(包括廈航的3條),覆蓋澳大利亞五個州的主要城市,航班量也由每周20班增長至每周132班(不含廈航112班),占中國往返澳洲市場份額達30%以上。

在澳洲運力投入的激增並不是偶然,背後是南航戰略轉型的推進。2009年,打造澳洲中轉產品,被確定為南航戰略轉型的突破口。因為從中國到澳洲,從廣州中轉是最順的,全國各地到北京和上海中轉去澳洲,比從廣州中轉要多兩個小時。

於是,舉全公司之力向澳洲中轉,成為南航戰略轉型的一個具體口號。這個口號的具體要求就是,南航在全國各地的每個營業點,都要有意識賣廣州中轉到澳洲的票,也就是形成合力賣全網絡的票。公司的航線時刻調整也開始圍繞這一目標來配置,以形成全國各地到廣州後,盡可能在2到4小時內就可以有航班轉去澳洲。

為了能夠讓旅客下機後更高效便捷地登上下一個航班,南航的管理團隊多次親身體驗中轉流程,打通海關邊檢,實現了全國經廣州中轉的“一票到底”業務(行李可以從出發地直接到目的地而不用在廣州再提取一次),甚至還與廣州白雲機場管理方協商,打通候機樓的一面墻體,以縮短乘客在機場內的中轉行程。

目前,南航已經為澳洲中轉搭起了一個全國的網,國內經廣州中轉到大洋洲的旅客從2010年的14.5萬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50萬人次,南航也成為中澳之間的最大航空承運人。

競爭者湧入

看中澳洲市場的不僅僅是南航,尤其從去年開始,國內的航空公司開辟赴澳航線的熱情愈發高漲。

2010年前,中國只有三座城市(北京、廣州和上海)有前往澳大利亞的航班,到2014年增長至6座,2015年又有5條中澳間的新航線開通,目前共有7家我國的航空公司運營澳大利亞航線,並且越來越多從二三線城市始發。

比如東航就陸續開通了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昆明直飛到澳洲的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凱恩斯的航線,海航則陸續開通長沙、西安直飛悉尼、墨爾本的航線,同是海航系的首都航空開通了沈陽—青島—墨爾本,香港航空則開通從香港至凱恩斯與黃金海岸的獨飛航線。

旅客需求的刺激是中澳航線競爭日益白熱化的首要動力。自2010年開始,中國入境澳大利亞的遊客每年以平均18%的速度遞增。2015年赴澳中國旅客達到102.4萬人次,同比增長21.4%。2016年前九個月我國旅客入境澳大利亞91.75萬人次,同比增加19.52%。而隨著澳洲對中國十年簽證的放開,預計到2020年赴澳中國遊客人數將比2015年翻一番,達到200萬人,中國將成為未來澳洲旅遊市場的最大增長點。

低油價和政府補貼也是重要的催化劑。目前很多中國的地方政府對推動航空公司“走出去”開辟國際遠程航線表現積極,航空公司在開通的前1~3年,一般都可以從地方政府獲得數量不等的“航線補助”,尤其是長沙、西安、青島等二三線城市,一些洲際遠程航線每班最多能補貼150萬元。

就在幾天前,中澳兩國就大幅擴大航權安排又達成一致,往返中澳之間的航班數量和乘客人數將不再受到限制,對此,民航業內人士羅之瑜就預計,赴澳航線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尤其是運營二線城市赴澳航線的航空公司,勢必借助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利用價格的杠桿吸引更多旅客。

火拼背後

事實上,競爭的壓力已經顯現。羅之瑜就指出,2016年上半年中澳航空市場客運量達到123.69萬人次,同比增加36.44%,同期中澳間航空市場座位投放157.17萬個,同比增加43.89%,航空公司延續著2015年下半年以來的狀態,對中澳市場的投放增幅超過旅客增長,這也導致2016年上半年中澳航空市場客座率表現不如2015年同期。(2016年上半年平均客座率78.69%,2015年全年平均客座率82.3%。)

(來源:民航資源網)

同時下滑的還有中澳之間的航線價格。記者查閱各大網站發現,盡管已經到了旺季,含稅兩三千人民幣的澳洲航線機票價格屢見不鮮,很多業內感嘆,中澳航線的機票價格已經貼著地皮飛了。

“有低油價和部分政府補貼的支撐,現在這個票價應該還是能保本,可是今年以來油價穩步上升,未來如果進一步上漲,我們的洲際航線還能賺多少錢?三年的補貼到期後,還能飛下去的航線又有多少?”民航業內專家林智傑對記者指出,除了三大航外,大部分公司的國際業務都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營銷能力也相對較弱,一旦國際航空市場結束超常增長,航空公司們準備好了嗎?

對於中澳航線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和競爭對手在二三線城市的分流,南航選擇專註做好廣州樞紐。南方航空總經理譚萬庚對記者透露,南航在澳洲的拓展策略,是在加密悉尼墨爾本傳統優勢航線的同時,挖掘別家沒有開辟的新航點,此外還要利用第六航權開拓“廣州之路”,使澳洲經廣州樞紐與歐美、日韓、中東、東南亞等地的雙向銜接更順暢。

在最初啟動轉型戰略時,南航瞄準的重點主要是國內轉國際的中轉業務,但隨後公司發現,澳洲和歐洲之間也有著巨大的客流量,由於兩地路途遙遠,必須在某個中轉點經停“跳躍“,這就是著名的“袋鼠航線”的由來。

多年來,包括新加坡航空、香港國泰航空、澳洲航空、阿聯酋航空、英國航空等20多家航空公司都在爭搶“袋鼠航線”上的客源,形成了新加坡、中國香港等老牌樞紐和迪拜、多哈、阿布紮比等新興樞紐。

而處於歐洲與大洋洲中間的廣州,與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繞航率相等,飛行時間均衡,同樣是個很好的中轉點,於是在2012年8月,南航正式推出了連接歐、亞、澳洲的“廣州之路”(Canton Route),公司要與更多國際航空巨頭們正面競爭,不僅吸引歐美,東南亞客人從廣州中轉到澳洲,還要吸引澳洲客人從廣州中轉到歐美和東南亞。

“這就對南航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招聘了澳籍、荷蘭籍、法籍等外國乘務員,專門與國外旅客進行溝通交流,對中國乘務員也更加重視英語和紅酒等的培訓,還要深入當地主流社會做市場,比如與澳洲旅遊局,悉尼文化節、墨爾本文化節,墨爾本澳式足球俱樂部等深度合作,聯合推廣品牌,”譚萬庚告訴記者。

如今,通過廣州中轉到澳洲的歐美和東南亞及國內旅客,已經占到整個飛機的40%以上,2015年以來,盡管西安、武漢等二三線城市至澳大利亞直飛航線陸續開通,北上廣以外的城市赴澳客流占比逐步增加,北京與上海赴澳客流占比逐步下降,廣州的赴澳客流占比依然在上升,也從側面說明南航在澳洲的市場策略沒有白費,吸引到了更多的中轉旅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50

澳洲25年未衰退成發達國家標桿 房價或成經濟轉型攔路虎

隨著澳大利亞去年經濟數據的公布,澳洲保住了目前發達國家中連續未出現衰退時間最長紀錄——25年。此前的紀錄是荷蘭保持的26年,在1982年至2008年期間,只有一個季度的經濟增速呈下滑態勢。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周三公布的數據,受益於大宗商品反彈利好影響,這個資源型國家去年四季度GDP增長1.1%,扭轉了此前第三季度意外下滑的不利局面,避免了進入常規定義下經濟衰退,自1991年6月以來,澳大利亞經濟尚未進入過衰退。去年全年澳大利亞經濟增速為2.4%,出口和消費支出強勁增長,企業盈利和政府開支有所提升。澳大利亞國庫部長莫里森(Scott Morrison)對商業投資環比回升2%,結束此前數季度連續回落表示滿意。“我們的經濟持續好於經合組織OECD的平均水平,經濟轉型獲得了一定的效果”

澳大利亞去年三季度GDP意外下滑0.5%,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差表現,11月失業率回升至5.7%,市場對澳大利亞能否保持住連續25年經濟增長的懷疑聲開始出現。評級機構標普和穆迪當時已經將澳大利亞放入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觀察名單,澳大利亞持續30年的3A主權信用評級一度面臨考驗。

澳洲聯儲此前預計,因大宗商品價格的強勁反彈,2017年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速將加快至3%左右。

大宗商品反彈或藏隱憂

隨著大部分大宗商品脫離多年歷史低位,部分資源出口型國家的經濟也出現了好轉。石油價格的回升令加拿大經濟重回活力,加拿大將於周四公布2016年經濟數據,市場預期去年加拿大GDP增速將回升至2%。作為西歐最大的產油國,挪威經濟在去年四季度也出現了反彈。

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資源,鐵礦石價格在今年繼續狂飆。受對最大需求國中國的需求預期回暖提振,鐵礦石期貨價格已經回到了兩年半以來新高。但礦企高管對此依然保持謹慎,他們認為無論是煤炭還是鐵礦石,雖然有中國需求上升和去產能的刺激,但還是漲得有點太快了。

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弗雷澤(John Fraser)周三表示,雖然關鍵資源出口價格回升,但澳大利亞的經濟前景依然“非常平穩”。世界經濟有轉好的跡象,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及對自由貿易的沖擊依然的影響還有待評估。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澳大利亞依然處在從出口型經濟向全面擴張轉型的時期。

澳大利亞經濟轉型不易

澳大利亞正試圖從傳統的資源出口型經濟逐漸向更多行業轉向,如大力發展服務業及旅遊業。不過現實並不樂觀,去年四季度企業投資開支環比下滑2.1%,不及市場預期的下滑0.5%。出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大企業選擇持幣。根據CommSec的數據,下半年澳企現金持有量上升9%至1080億澳元。礦企則趁著利潤回升大筆分紅,而不是擴大投資建設。必和必拓和力拓這兩大巨頭在過去幾周已分別宣布了提高股息的計劃。

在就業端,雖然澳大利亞失業率持續回落,但眾多新就業崗位是建立在服務業的兼職工作,如收銀員等。這也限制了居民薪資收入增長及通脹水平的回升,去年四季度澳大利亞居民收入環比下滑0.5%。

1.5%的低利率水平催生了房地產的火熱,也將各大銀行的發放貸款數量推向了歷史高位。作為澳大利亞經濟中心的悉尼,去年房價已經上升了19%,大量的外國買家和投機者進入市場。對於普通人房貸與可支配收入比接近190%的現狀,澳大利亞央行表達了憂慮。這也或將成為澳大利亞經濟轉型的“絆腳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29

澳洲會計師公會:去年16.6%大陸小企業拿到風投或天使融資

澳洲會計師公會近日公布的亞太區小型企業調研結果顯示,盡管經濟周期下行,但2016年74.1%的中國小型企業還是錄得增長,不過“資本寒冬”之下,只有16.6%的受訪小企業拿到了風投或天使融資,而認為容易拿到融資的小企業比例也較2015年下滑了20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此次澳洲會計師公會連續第7年公布相關數據,此次共調研了雇員少於20人的小企業2971家,涵蓋零售業、教育培訓、生產加工、科技、信息傳媒等多個行業。調查數據顯示,盡管2016年經濟進入下行趨勢,但中國內地小企業的情況依然好於香港、新加坡以及澳新等其他市場。有一成小企業增長強勁,而64.8%的小企業則輕微增長。

此前,在資本的催動下,帶動了一批創業企業蓬勃興起,在創業圈中也一直流傳著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不過隨著宏觀經濟趨勢的變化,從2016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把資本寒冬掛在了嘴邊。所謂資本寒冬,行業內曾概括為市場上的資金開始變得匱乏,企業融資變得困難,環境惡化,猶如冬天到來。

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確實是個樂觀的年份,59.3%的小企業表示容易獲得融資,而到2016年認為容易拿到融資的比例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2017年,這個預期為42%,比2016年微有好轉。

而2016年真正拿到風投或天使融資的小企業數量到底有多少。數據顯示,2016年,近四成的小企業以自有資金為主要來源。而有融資的小企業中,銀行依然占到32.5%的比例;民間信貸、P2P、眾籌等占13.2%;而真正拿到風投或天使融資的只有16.6%。在融資的目的上,66.5%小企業希望通過融資實現業務的增長,但也有近四成小企業希望通過融資來維持企業生存。

澳洲會計師公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吳嘉源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國內小企業對融資的需求非常渴望,連續3年來,小企業向外尋求融資的的比例都超過八成,但是目前風投和天使融資的比例並不高。風投對於項目較為挑剔,如果不是高成長性以及和互聯網有關的項目,很難得到風投的垂青。

和靈投資合夥人胡鏡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說資本方收緊口袋倒不如說是恢複常態,畢竟從投資人的角度上來看,判斷是否給予小企業投資,最主要的是看其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護城河寬度以及何時可以快速登錄資本市場變現,其他的關註度並沒有那麽高。他建議中小企業未必要迷信風投和天使融資,而是尋找融資的匹配度,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融資方式。

吳嘉源認為,小企業本身它的業務歷史比較短,盈利能力也不是太高,找到很多渠道的融資是很困難的,一般會通過比較傳統的銀行和社會的融資平臺獲取資金,整體來說,中國的小企業獲取融資並不是太困難,但和2015年相比還是有差距,因此金融企業也應該給予小企業更多支持。此外,他也建議中小企業也應控制現金流,降低對外部融資需求和融資成本。

盡管融資上預期並沒有太大起色,但是內地小企業的經營者樂觀程度依舊。在2016年,有38.8%的受訪小企業增加了員工,而2017年有意願增加雇員人數的企業比例為4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30

中國資本走向澳洲首屆中澳企業家峰會悉尼落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798

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霍華德作為中澳企業家峰會聯席主席在會上致辭。(資料圖/圖)

緊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澳大利亞的步伐,2017年3月26日至3月28日,約100位中國企業家抵達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參加了首屆中澳企業家峰會。他們與另外100名來自澳洲的企業家齊聚一堂,從會議室談到晚宴,又從晚宴談上了郵輪。

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此外,中國在2013-2014財年也超過美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外資來源國,2014年至2015年,澳大利亞批準了460億澳元的中國投資,幾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兩倍。

如今,世界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兩國也面臨新的合作空間,一位與會的中國投資者從中國視角出發,將中國企業出海的原因概括為三點:消費升級,品牌、技術升級以及全球資產配置。

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原部長安德魯.羅布對此表示認同,他在會上發言時稱,2016年中國與澳大利亞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非常驚訝,他們過去認為中國不可能簽署一個世界級的貿易協定。而中澳簽署之後,關稅頃刻下降,澳洲商品出口獲得了迅猛的增長,比如牛奶的出口翻了一倍,龍蝦的出口翻了三倍。

安德魯.羅布更想強調的是,中國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不僅對澳洲的綠色商品需求巨大,同時更大的潛力存在於服務業,因為中國正在向服務經濟轉型。中國的企業來到澳大利亞,可以投資於澳大利亞的能源服務、建築服務以及醫療服務等等,然後再把先進的技術帶回中國。

“企業從本國市場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中澳企業家峰會聯席主席包商銀行董事長李鎮西雖然沒有來到會場,但他委托同事傳達了他的聲音。他認為,當前,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國際貿易增速大幅下降,國際投資跌宕前行,逆全球化浪潮出現,導致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有所擡頭。然而,全球範圍內的經濟溝通和合作始終是各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提振全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據海富集團執行總裁、中外企業家峰會系列組委會主席董斌介紹,中澳企業家峰會衍生於中歐企業家峰會,後者原隸屬於博鰲亞洲論壇,已在倫敦、巴黎舉辦了七屆,峰會聯席主席包括前對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前秘書長龍永圖。本屆中澳企業家峰會的聯席主席除了中方的李鎮西,還有兩位來自澳洲,一位是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霍華德,另一位是澳大利亞政府未來基金首任主席大衛.穆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51

澳洲政策巨變 澳大利亞總理宣布正式廢除457簽證

據澳洲新快網報道,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通過社交網站Facebook宣布計劃廢除457技術移民簽證,將采用新的臨時簽證取而代之。特恩布爾表示,澳大利亞人應當享有就業優先權。雇主們在考慮雇傭外籍員工前應當優先考慮雇傭澳大利亞人,不再允許457簽證成為搶奪原本屬於澳大利亞人工作機會的通行證。

457工作簽證是澳洲政府為澳洲企業從海外引進各類緊缺職業的專業人士(技術工人)而設立。可辦理457簽證的工種有400多個,包括各類經理,專業人員,技工等。廚師的工作簽證沒有對英語水平有要求,但有的話會優先考慮。457簽證有效時間為2-4年,期滿可續簽。新的替代簽證項目提高了英文語言能力測試以及工作經驗方面的要求,而且雇主需要通過勞動力市場測試要求。

不過任何已經通過457簽證項目來到澳大利亞工作的外籍人員將不會受到影響。截至2016年3月,澳洲有超過17.7萬人持有457簽證,且大多數持457簽證的工人來自印度,占將近四分之一,其次是英國和中國,分別占到19.5%和5.8%。受簽證影響最大的行業是住宿、餐飲服務業以及IT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21

新政前搶海外資源 澳優乳業收購澳洲乳企

5月23日清晨,澳優乳業(01717.HK)發布公告稱,將通過其澳大利亞子公司收購澳大利亞知名乳企Australian Dairy Park Pty Ltd(下稱 “ADP”)。ADP是目前通過國家認監委註冊的8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乳企之一,也是今年來第二家易主的澳大利亞認證名單企業。同時,澳優還收購了澳洲奶粉品牌Oz Farm Royal Pty Ltd(下稱“Ozfarm”)50%的股份。

公告顯示,澳優收購ADP代價為1.2億元人民幣,將持有ADP全部業務,即制造、包裝及銷售乳品、奶粉產品,以及研發相關;包括ADP現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工廠及土地。收購Ozfarm則要付出0.6億元人民幣,該公司業務包括在中國、澳洲、新加坡銷售營養品和配方奶粉產品。

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向第一財經回應表示,此次收購是目前公司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通過收購可以加強公司在澳大利亞嬰幼兒配方奶粉和成人營養品研發、生產、供應能力,強化澳洲奶源布局,將有益於將澳優乳業打造成高端營養品與營養健康服務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澳優此次收購或也有搶資源的意味。根據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規定,一張奶粉生產資格證對應著最多3個配方系列名額,但未必3個名額都能拿全,因此擁有奶粉生產資格證的數量對於未來投入市場的品牌數量有直接關系。

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進口奶粉的市場占有率較高,澳優的收購一方面是全球化布局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布局應對奶粉新政,多收購一個工廠可以帶來更多的配方註冊名額,這樣可以保留更多的產品品牌,這樣在2018年1月1日新政大限之後,在市場上占據更多的機會。

宋亮認為,從投資價格來看,這筆收購的價格不算便宜,不過ADP公司在澳洲屬於體系完備的知名乳企,並且通過了國家認監委的嬰兒配方乳粉生產資格認證,有資格進行配方註冊,收購之後也彌補了澳優工廠不多的欠缺,還是筆合算的買賣。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國內部分乳企包括飛鶴、蒙牛、伊利等企業,在國內外有多家分廠,也擁有更多的配方名額。而對於工廠數量較少的乳企,則更多通過收購和自建工廠的方式來增加配方名額總量,從2015-2016年開始,國內外乳企在不斷加大在新建工廠和收購上的投入力度。

其中,2016年8月,三元股份就從大股東首農旗下收購了唐山三元,給三元奶粉增加了一張奶粉生產許可證;同年11月28日,聖元公司在法國斥資15億建造的新工廠也宣布投產。澳優乳業投資5.3億元的荷蘭新工廠也將在2017年下半年投產。2016年9月,澳優與新西蘭第二大乳品公司Westland合資建設新的奶粉工廠同樣計劃於今年10月份投產。

進口品牌也同樣在意配方數量問題,2017年2月,美贊臣宣布斥資10.6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乳制品公司百嘉奶酪的噴霧幹燥和成品工廠,欲將其配方註冊資格收入囊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