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62億控股文化中國,馬云都買下了啥?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2/59453.html阿里巴巴斥資62億元控股的公司「文化中國」,據悉該公司涉足紙媒業務(《京華時報》等媒體資產)、影視製作、手游開發以及衛星電視業務等,阿里高價併入,BAT戰火是否會蔓延到文化產業?
2014年3月11日晚間,在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代碼01060HK)發佈公告稱,獲得阿里巴巴集團62.44億港幣的戰略投資,阿里巴巴將獲得文化中國60%的股份。
文化中國是怎樣一家公司?很多人聽都沒有聽過,阿里為什麼會花62億港幣去控股?。
事實上,文化中國在業內絕對不是無名小輩,該企業涉足影視劇製作、遊戲開發、報紙雜誌等多項產業,並已經取得不小的成就。阿里巴巴62億元的投資,創下了2014年中國互聯網公司最高併購金額,凸顯了阿里巴巴佈局文化產業的決心(文化中國目前市值僅為53億港幣,阿里這次入股相當於把文化中國的估值提高了1倍,可見阿里巴巴拿下文化中國下了多大的血本)。

文化中國有哪些值錢的資產?試圖解讀阿里巴巴此次花巨資控股的背後緣由:
媒體資產:《京華時報》等報紙雜誌業務
文化中國可能很多人沒聽過,但文化中國旗下的《京華時報》可謂大名鼎鼎。按照《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宣佈的數據,京華時報品牌價值66.58億元。與此同時,文化中國公開的數據顯示,《京華時報》平均每期的讀者規模超過160萬人,其中消費能力最強的25-44歲的核心讀者達到90萬人,主動讀者佔85%,忠誠讀者佔86%。
《京華時報》曾是人民日報旗下的報紙,於2001年創辦,在2010年的時候文化中國以2.19億人民幣的價格入股《京華時報》,當時收購了大約50%的股份,據文化中國介紹,目前《京華時報》的主要經營權在其手裡。去年《京華時報》和農夫山泉的打架事件震驚中外媒體業界,讓馬云第一次認識到了媒體的輿論喉舌和陣地價值。此番控股文化中國,也算曲線買下了《京華時報》。
另外,除了《京華時報》以外,文化中國旗下還擁有《費加羅FIGARO》雜誌,該雜誌筆者從來沒看過,但周圍的女性朋友經常會提及。
影視文化資產:代表《西遊降魔篇》、《警察故事2013》
文化中國旗下擁有金鼎影視、中聯華盟、丁晟影視工作室等知名電影投拍公司,目前產出的電影有很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比如《讓子彈飛》、《建黨偉業》、《西遊降魔篇》、《警察故事2013》等等,和其簽約有合作往來的明星包括成龍、周星馳、葛優、黃渤等。
馬云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參股過華誼兄弟,並且進入董事會,投資拍攝了一大批優質電影,後來因為華誼的上市而身價大幅升值,業內有人戲言稱「馬云的財富積累越來越和阿里沒有關係了,馬云投資的文化產業成為了馬云財富增值的排頭兵」。據悉,文化中國接下來的7年將與著名電影人周星馳再度簽約五部電影作品。與文化中國簽約的葛優、陳寶國、黃渤、尹力、丁晟、海岩、嚴歌苓、董哲八個個人工作室也將推出更多的電影作品。
手游業務
阿里巴巴在今年的1月8日宣佈正式推出手游平台,並表示要打破騰訊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阿里與遊戲開發者的分成比例為2:8,其中開發者可以獲得70%的分成,還有10%將會捐助給公益基金。當時就有分析認為阿里在推出手游平台以後,也會參股相關的手游公司。此次阿里控股文化中國,文化中國旗下的唐圖科技公司正好補足了阿里在手游領域的戰略佈局。據悉,唐圖科技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智能手機遊戲開發商,旗下產品獲得國內外無數獎項。《妖精森林(Elfin Forest)》《龍之世界(Dragon World)》等原創遊戲產品成功打入歐洲市場。馬云曾經高調宣佈「打死也不做遊戲」,但是阿里近來的一系列動作表明了手機遊戲已經是阿里集團的下一個戰略要地。
甘肅衛視等衛星電視業務
很多商家去甘肅衛視打廣告的時候,會發現需要找一個名為「 飛視天成」的公司,合作費用也走這個公司。飛視天成是文化中國和甘肅衛視合作的一個電視廣告公司,由雙方各自出高管來管理這個公司(筆者註:董事長由甘肅台委任,總經理由文化中國一方派出),文化中國以每年2億元的保底價格代理了甘肅台旗下甘肅衛視在內的6個頻道的廣告,文化中國在和甘肅衛視合作後,對甘肅衛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觀眾發現2010年甘肅衛視大變臉的原因所在。不過,甘肅衛視近年來做的很一般,文化中國的衛星電視業務對阿里來說也就可有可無了。
再說這家文化產業公司的掌門人背景:文化中國的董事局主席正是中國影視領域的大哥級人物董平。董平原為香港上市公司華億新媒體的老闆,該公司擁有旅遊衛視的經營權,後來董平大量拋售該公司股份,好在寬帶先生田溯寧出手拿下了這家公司,並且進行改組再造,不過後來也沒有了大的動靜。
2009年底,董平再次復出攜帶華億新媒的餘輝,創立了文化中國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東山再起把公司做到了100億港幣的估值(100億的估值是阿里給的,充分說明了董平資本運作的能力非常人能比)。如今公司賣給了阿里,昔日大佬董平似乎又一次走到了幕後。
我眼中的文化中國,馬云為什麼看上文化中國?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8194206最近兩天事物繁忙,一來跟幾個互聯網大佬探討未來BAT的併購方向,二來因為重倉的文化中國tenbagger而被幾個私募探討這次的意外事件。今天終於塵埃落定以及Q1建倉完畢,也看到網上的一些激烈討論和某些分析,個人認為都不夠全面和有失偏頗。比如馬云的誠信危機,借殼疑雲,騰訊受挫之類的話題,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單獨開篇所說一次此次事件的始末和我瞭解的一些公開信息分析。
投資文化中國的根源我最早就跟幾個人說過,當時也被人質疑我為什麼要買一隻老千股,我當時的回答是,如果我們不是最專業的,那麼一定要找更專業的人去學習,去背書。文化中國傳播的最初的背書是誰?是保利。
保利文化其實在2003年就已經醞釀上市。同年投資成立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後,與影視製作公司北大華億合資成立華億傳媒,希望通過資源整合以影視產業單獨上市。這次歷史性的合作是董平牽頭的,那麼,董平是誰?
比起王忠軍來說,董平已經是圈內的老人了,只是因為其行事風格極為低調(原因不言自明),但是其在業內的影響力從來不容小視。
1999年華億與英國聯華公司共同投資合拍了《臥虎藏龍》,該片在全球票房的優秀表現已使它入圍2001年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並獲10項提名,獲最佳外語片、攝影、原創音樂、藝術指導大獎;2001年美國第58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外語片獎;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導演、最佳外國影片、最佳配樂、最佳服裝設計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視覺效果、動作指導、原創音樂、音響效果、剪接獎。
我列舉以下華藝投資的幾部名不見經傳的小電影:1996年《埋伏》、1997年《有話好好說》、1998年《荊軻刺秦王》、1998年《鬼子來了》、1999年《沒完沒了》、1999年《臥虎藏龍》、2000年《漂亮媽媽》、2000年《鬼子來了》、2003年《我和爸爸》、2003年《我為誰狂》、2004年《旅程》、2004年《***開》、2004年《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2004年《孔雀》、2005年赤壁之戰,等等,以及後來我們看到的西遊。
這10年來,華億的電影把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獎基本上都拿遍了,從奧斯卡到柏林,到戛納、威尼斯……這是保利華億的特點。
所以你認為當初為什麼保利會和這麼一家小公司合作?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文化中國的另一個資產:
國內唯一的華藝影視片庫。
董平在華億成立的10年中,在製作、發行的同時,還收購存儲了近160部中國經典影片版權,建成了國內唯一的華億影視片庫。為已到來的新科技、新媒體提供優質的內容服務。
不然你認為,為什麼在2012年的時候,由沈南鵬牽線,拉來了騰訊去投資一家仙股?
不少港股投資者都認為,只要是低於1元以下,就是仙股,只有像騰訊這樣的,才是牛逼股?
所以董平在影視文化產業裡,被稱為文化教父,不是偶然的。
這是我在0.3元投資文化中國時候,跟幾個業內人士探討的文化中國第一個亮點。
這是文化中國的前身——華藝影視,下面講講文化中國。
2005年2月,香港上市公司友利控股宣佈,以5.5億港元的代價換取董平手中的保利華億50%的股權。同時,友利控股以每股0.042港元的價格,向董平發行總值達1.134億港元的27億股新股,董平因此一舉成為該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所以你可以這麼理解,董平的最初的持股成本是0.042港元,同時,最早的文化中國估值可以以5.5億市值開始。
2006年5月,友利控股把重心集中於媒體業務,剝離了手中持有的主營為機頂盒業務的天地數碼股票。當時董平的意思是,使文化中國的媒體概念更清晰。友利控股在更名為華億新媒體後,7月21日, 華億新媒體最大股東高振順向超過6名獨立第三者配售股份,高振順的持股量由51.4%降至34.79%,與第二大股東董平22.43%的股份更加接近,董平也因此正式成為了該公司董事局主席。
但是當時保利華億的另一個握有50%股份的大股東保利文化並未進入上市公司。這中間的內情不說也罷。
這時候,當年幾年影視公司紛紛選擇與財大氣粗的房地產資本結合時,董平先後選擇了政府背景的北大文化與保利集團,特別是2004年與保利的合資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一件傳媒併購案。其實當時董平的選擇名單上還有盛大的陳天橋,不過董平更看重同時具有資金和政府資源的保利。
不過那時保利已經擁有了從事電影製作的全資子公司東方神龍,並且收購了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博納,與當時還名為北大華億的業務重合。那時在保利的文化產業鏈條上缺少的是一個電視平台。
2003年12月,保利文化與華億組建合資公司,並以4.1億元獲得合資公司保利華億50%的股權。促成這項交易的主要原因就是3個多月前董平所獲得的旅遊衛視經營權,旅遊衛視2002年1月28日開播,屬於海南的省級衛視,也是中國第一個專業化的省級衛星電視頻道,董平與海南廣播電視台組建了海南海視旅遊衛視傳媒公司,並獲得49%的股份,該協議金額為2.7億元,不過董平只是在前期投入了3000萬元的預付款。依靠旅遊衛視的籌碼,董平贏得了保利的投入,進入旅遊衛視後,保利當年就向旅遊衛視投入了2億元。
後來董平曾經幾次在公開場合透露自己的文化中國未來的發展:一年有一部賣座電影,幾部電視劇,一份暢銷報紙和一個流量大的網站,就足夠了。彼時,文化中國的雛形一直在向這方面靠攏。
但是,早幾年電影院的不景氣以及中國電影的巨大風險,還是讓華藝吃足了苦頭,不過,因為很早就有對移動端的規劃,以至於華藝這幾年的收購動作不斷。
再後來,則是紅杉沈南鵬拉來騰訊一起入股文化中國的背書。其實因為做電影一直比較耗費現金流和有大小年,董平早有要把文化產業平台化的打算。
不過,因為引入紅杉和騰訊,是文化中國的第二次市值提升動力。當年,文化中國同意有條件收購中國娛樂傳播集團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的股本權益。同時,集團與騰訊成功引入騰訊成為戰略投資者。文化中國彼時通過發行新股以收購中國娛樂,代價為20億港元。騰訊則認購文化中國之新股,佔集團收購及認購後總股本權益約8.0%,認購總代價約為2.478億港元,紅杉則持股12%。
但是就公司背景來說,董平彼時是不希望失去對於文化中國的控制權的。而這種動態,對於已經是娛樂帝國的騰訊來說,顯然有些糾結。
再後來,騰訊成為華誼兄弟股東,馬云則逐漸退出,至此,文化中國的地位其實更加尷尬。
這是在馬云入住以前,文化中國的困境所在。至於媒體和分析師們說的馬云入股由此攤薄了騰訊的股權,實在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此,其實中國的極具實力的文化平台,騰訊、阿里一人一家,很公平的結局。
那麼我們來看看如何評價馬云入駐以後的文化中國呢?
我這裡說三個觀點:
1.之前的文化中國全是過去式,馬云絕對控股以後,無非是把61億港元左手倒右手,錢該怎麼花馬云說了算,董平教以前的跟騰訊合作時的狀態,其實話語權減弱,但在文化運營方面,仍會給予馬云支持。
2.文化中國過去的估值已經不能作為這支股的評判標準。標準是馬云花了61億港元買了一些核心和牌照,讓阿里的數字娛樂有了一個核心出口。這個出口最後的落地,決定文化中國未來的市盈率及前景。
打個比方說,馬云用61億收什麼,花多少錢收,是這支股未來的走向,而不是什麼文化中國值不值這個錢的問題。現在的文化中國是一隻脫胎換骨的新股,文化中國的現在估值也很好算,61億收購60%股權,即100億為起始價,0.5的入股價沒有比騰訊和紅杉高太多,價錢合理。
董平得到資本溢價,但是出讓了集團的控制權。
3.相比與中信21世紀來說,馬云對於文化的出口更加清晰,現有資產也有不少,相信這個在買公司前已經很完備。基本是三個思路:
一、視頻;文化中國的視頻資產+政府背景+牌照,和現有的阿里未來佈局的視頻大業提供基礎。未來視頻+電商的流量變現,符合當前邏輯。
二、手游;文化中國以前的手機遊戲很一般,未來阿里不會借用它的,會玩自己的。在文化中國上面打造手機遊戲平台。
三、其他數字娛樂。這個其他看客補充。
以上,全文完畢,不少資料是前期蒐集的,但都是公開信息,很容易查到。至於買入邏輯,我當時的觀點也有三個,稍後補充。
截止到發稿,本人於文化中國倍被收購前,持有其多頭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