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灘畫報:馬云不想成為「馬云」

http://news.imeigu.com/a/1360040465415.html

史蒂夫·喬布斯去世之後,《華爾街日報》不能免俗,發表過一篇誰會成為下一個喬布斯的文章。文中提到的人包括美國的馬克·扎克伯格與傑夫·貝佐斯、日本的孫正義和中國大陸的互聯網企業家馬云。當時與今日,喬布斯都已成為公認的傳奇。因此,無論是誰能被媒體稱為下一個史蒂夫·喬布斯,理所當然都應被視為莫大的讚譽。這篇文章自然讓不少人心裡有些酸溜溜的,稱馬云就是會搞媒體關係。就像他當年登上《福布斯》雜誌的封面一樣。

但是馬云本人卻在不止一個場合表達過,自己不要成為史蒂夫·喬布斯。我記得的就包括,一次在淘寶商城(如今的天貓)修改規則引發「十月圍城」的國內媒體溝通會上;另一次在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內部活動上。他說喬布斯是個非常孤獨,沒有什麼朋友的人。他不要成為喬布斯這樣的人,他想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如果不瞭解馬云講這話的背景,單憑我不要做史蒂夫·喬布斯這樣的人一句話,就足以認定此人在借喬布斯炒作:你以為你是誰啊,還不想成為喬布斯?但如果考慮到2011年馬云所經受的「七傷拳」,以及他發佈會前在手心畫「忍」字的行為,就可以想到馬云的話其實是發自肺腑。蔡元培在1919年5月9日突然辭去北大校長時,留下的辭職信上寫道:「我倦矣!殺君馬者道旁兒。」馬云想必有同樣的心情。看客的讚揚聲或者辱罵聲,都是能累死騎士和騎士胯下駿馬的。

史蒂夫·喬布斯宣佈辭去蘋果公司CEO時,按照他去世的時間推測,當時喬布斯已然病入膏肓。而馬云宣佈辭去阿里巴巴集團CEO時,無病無災,正值當打之年想想看,柳傳志是40歲開始創業的,宗慶後是42歲才開始創業。馬云辭任CEO之年,也不過49歲。更何況,最近還有儲時健的勵志故事。「煙王」在保外就醫之後,74歲開始種橙子,84歲開始有收穫,被贈與橙王雅號。因此,對馬云更高的要求是,你應當挺住,一直堅持你所講的那些東西,堅持到有一天所有人都意識到你是在說真的,而不僅僅是說說而已。但是,這真的還挺難。說說自然容易,真擱自個兒身上,誰也受不了。用馬云的話說,你讓素不相識的人給你設個靈堂試試看,讓那些人攻擊你最親近的家人同事試試看。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這句話放在今日的馬云身上最為貼切。在阿里巴巴發佈馬云辭任CEO的公開信之後,微博馬上就被有關馬云的信息刷屏。各種各樣的解釋,各種各樣的推論,其中很多的確讓人啼笑皆非,只能感慨,互聯網這個行業終歸是互聯網分析師的。而行業中人,哪怕是已經位高權重,也只能落得個動輒得咎的輿論處境。當然,這是言論民主化早期發生混亂的必然現象。

2012年的10月上旬,我有幸在杭州同馬云聊了一個下午。我後來將談話的一部分發表在了《時尚先生Esquire》上。因為我當時已經在這本雜誌做主編。後來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分析馬云的文章,的確有從這篇談話中引用馬云的言辭,並且推測發表的時機背後是否有玄機。這篇文章在網絡上大規模傳播已經是在2013年的1月初。之所以推遲到1月發表,是因為聊天時,馬云表示說,自己在2012年沒有接受過國內媒體的訪問,希望我最好不要破掉這個紀錄。我為了表示尊重,所以推遲。至於他和周星馳的對話、年度經濟人物上和王健林的打賭、接受中央電視台《對話》的訪問以及突然又宣佈辭職,同時發生在這一時間段,我只能說,這真的很偶然。至少我瞭解到的信息,和周星馳對話是為了配合華誼兄弟參與的周星馳新片《西遊降魔篇》的宣傳;年度經濟人物和王健林打賭,也是早先在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內部活動上兩人討論的延續。

有人問我跟馬云有多熟?我的回答是我很尊敬他和他做的事情。阿里巴巴是真正對中國產生改變的公司。要說熟,一個記者能跟一個採訪對象有多熟?我跟誰誰誰很熟這種話,由一個記者講出來,基本上,你懂的他自己說,我們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這些話是為我貼金。如果他真視我為可以交談的人,我很榮幸。我自己覺得,可能是他知道我不會抱有敵視心態,是真的想瞭解他在想什麼,也沒有持錘者心態有句話說,手裡拿著錘子的人,看什麼都像釘子,都想上去敲打幾下。所以後來看,很多人認為他在訪問中講得比較坦誠。一開始他也說了:因為我們是這樣的關係,所以有什麼問題你就儘管問,有些話我現在不能告訴你,是因為涉及到第三方,現在告訴你會給其他人帶來傷害,以後可以慢慢告訴你。

我第一次跟馬云交談是2008年,在上海四季酒店的大堂,約了跟他一起喝茶。當時也是約了很長時間。我進去的時候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當時阿里巴巴的副總裁王帥(後來是集團CMO)跟我說:「你還是把這個收起來吧,馬總看到會不高興,講好了不是採訪。」因為2007年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上市之後,馬云和阿里巴巴對外宣稱是不接受採訪的。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也確實沒接受過正兒八經的採訪。我當時的老闆、《經濟觀察報》的總編輯劉堅說:「我跟馬云開玩笑說,我們看看能不能破一下這個紀錄。」

後來有一次特別打動我的是在2011年冬天,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組織了一群企業家訪問美國。整個行程快要結束時,楊致遠在斯坦福大學校立美術館裡請大家吃飯。因為他是斯坦福大學一個很重要的捐贈人,所以可以做到這點。美術館關上門,一群中國人在裡面吃東西,還自帶了茅台酒。楊致遠開玩笑說,大家喝多了桌子椅子可以隨便砸,最好別動牆上的畫,雖然不是賠不起,但真還挺貴的。中途馬云也來了,他當時常住美國。

那次飯局上,新浪的CEO曹國偉上台講話時說,他那天下午剛剛見過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瑪麗·米克爾對他說,人們都知道楊致遠創辦了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雅虎,卻往往忽視了他還促成了對另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的投資。輪到北極光的合夥人鄧鋒講話,他在台上說:「以前我們都特別驕傲地跟人講,雅虎投資阿里巴巴,是在我們做的活動上促成的。後來發生了支付寶的事情,我們就不知道這個事該講不該講了。」這話在我聽來,還是有些尷尬。接著馬云就上場發表了一個非常打動人的演講。我描述過很多次,他在其中提到中國自古商人不能善終,提到2011年的七傷拳。聽者無不傷感。

2011年馬云開了三次新聞發佈會,我參加過支付寶股權轉移風波後的那次。發佈會後,我跟著《中國企業家》的李岷、王長勝一起採訪馬云。他們後來做了一個封面。我感覺當時馬云的情緒的確不是太好,因此講話也比較無顧忌,活靈活現。後來他自己也說,是有波動。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談到孫正義時說:孫正義這小子,你要想從他手裡拿一點股份回來,比從雌老虎嘴裡拔牙還要困難。

馬云這個人一貫很會講話,經常妙語連篇。《華爾街日報》說他雄辯無敵。比如在2011年淘寶商城修改規則引發風波之後的發布會上,他說:「有人說我們調高商城收費是為了拿這個錢去買下雅虎,還計算出一個數字,說是可以借此收到40億人民幣,但你們知道雅虎值多少錢麼?現在是市值兩百億美元!我靠收這點錢,什麼時候才能買下雅虎?」如果能放開來談,他的語言一貫是這個風格。這也是構成他個人魅力的一個很重要元素。阿里巴巴開發布會之前,基本不會告訴記者馬云是否會參加。從我個人來講,如果知道馬云會參加發佈會並且講話回答問題,我一定會去杭州聽一下。

我對馬云的評價很高。但是我認為自己從沒有以媒體的口吻來談論我對馬云的看法,每次我都會說,我認為怎樣怎樣,都是以我個人的名義。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是,過去幾十年,中國進步最快的其實是在商業領域。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跟老上司劉堅一起去南京見蘇寧的董事長張近東,張近東回憶說,他第一次和劉堅見面,是蘇寧想要在北京開店。

一晃這麼幾年過去,蘇寧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了,而《經濟觀察報》的增長速度又有多快?

另一件讓我個人受刺激比較深的是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這件事當時在全球範圍內的商業新聞中也算一樁大事。因為其中涉及的三家公司雅虎、軟銀和阿里巴巴都很受人關注。但是中國的商業記者卻是沒有能力去操作這樣的題目的。裡面涉及到了跨國資源的整合和跨國採訪的問題。中國的媒體基本沒有能力完成這樣的操作。也就是說,阿里巴巴早就跑到了前面。我們是沒有能力來報導這家公司的一些事情的。

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GDP第二的經濟超級大國。但試問一句,這個國家超過13億的人口中,各個領域中有多少人是可以站在全球舞台上和同領域裡的頂尖人物交流過招,並且被承認的?標準不同,每個人心裡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數一定極少,而馬云一定在其中。

回到文章開頭。馬云說他不想成為喬布斯。我不知道如果設身處地去想,會有多少人想要成為「馬云」。我不想。從一些言論來看,馬云也不想。他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說,「馬云」只是一件袈裟,披上它就變成了「馬云」。「馬云」是一個符號,一個有人愛也有人恨而且恨之入骨的人。做這樣一個人心理承受能力要很好。我希望的是,馬云不要被「馬云」綁架了,那樣會累死自己。

我覺得馬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上一次他會跟我講那些率性的話。至於辭去CEO之職,只是方式我有些吃驚,要留下幾個月時間的懸念來確定繼任者,太不走尋常路。其他的我沒什麼好說的。我想他也講得很明白了。要說繼任者,阿里巴巴總裁辦公會的成員,都已經被互聯網分析師們排列組合過一遍了,也沒什麼好猜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55

奶粉效應:中國取代澳洲成為新西蘭第一大出口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23

 

嬰兒食品是一宗大買賣。

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國首次取代澳大利亞成為新西蘭商品最大的出口國。

理由很簡單:奶粉

近幾年來中國奶粉市場發生的一系列醜聞令消費者信心喪失殆盡。2009年三鹿奶粉案2名主犯被執行死刑,混合「三聚氰胺」的有毒奶流入市場,導致6名嬰兒死亡,數十萬嬰兒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自那時開始中國對「高品質」奶粉的需求猛增,導致全球嬰兒配方奶粉市場供應吃緊。

從澳大利亞到中國的黑市嬰兒奶粉黑市已經建立起來。去年前往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創紀錄,其中一部分是專門為奶粉而來。

一些中國企業則開始大舉投資奶源地資——比如法國布列塔尼地區——以獲取高額的進口奶粉回報。

同樣中國奶粉生產商同樣極度渴望投資新西蘭,中資大舉購買新西蘭農場,甚至導致該島國對海外資產購買土地的大辯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27

肖建華能成為中國的J.P.摩根嗎? 盧山林

http://xueqiu.com/7466783427/23571531
最近兩家媒體對明天系和肖建華做了報導,集中披露了明天系的產融框架。《第一財經日報》的說法是「形成以明天科技、西水股份、華資實業、愛使股份等上市公司和交通、能源、媒體、影視、機場、飛機租賃等為核心的實體產業橫軸,以恆泰證券、新時代證券、包商銀行、哈爾濱銀行、濰坊銀行、天安財險、天安人壽、生命人壽、華夏人壽、新時代信託等為核心的金融產業縱軸,確立了產融結合的構架。」「按照旗下資產全部上市粗略計算,明天系控股企業總資產近萬億。」

《第一財經日報》和《新財富》的報導是明天系的第一次全面展示,也讓2008年「銷聲匿跡」並於去年年中「逐步重返資本舞台」的明天系陷入繼湧金系魏東跳樓後的最大公共危機。我不能保證上面這句話的準確:1,明天系是否在2008年後收縮,因而也談不上重返舞台;3,湧金系危機中明天系是否面臨危機。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討論上述問題是很難得到清晰答案的,對雪球上的諸位投資者也不會具有太大價值。相反,媒體沒有關注的問題可能值得我們探討:那就是肖建華能成為中國的J.P.摩根嗎?

由於外界並無關於明天系的翔實材料,我簡單提兩個角度,供大家討論:

1,要想像J.P.摩根那樣做產業整合,必須有強大的融資能力,肖建華具有這個能力嗎?
融資能力無非就是持續以較低成本獲得資金,當然,必須是合法。前幾天雪球策略會深圳場結束後,@張峰David 還說史玉柱主要是靠網遊和保健品獲得浮存金。

觀察肖建華早期的資本騰挪,從上市公司套錢的可能性極高;後來大規模介入金融機構,也有從金融機構套錢的案例;最近這兩年的融資方式直接跟上了信託產品的發行大潮,以金融機構股權質押。

可以說是與時俱進,至於這樣的「融資」究竟融到了多少錢是個問題,根據媒體的報導,信託產品這塊應該有百億規模。

融資規模是一方面,融資成本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信託的平均成本想必很難低於年息10%,掏上市公司、借力金融機構外面人是無法給出準確數據的。大家可以從這兩方面評判一下肖建華的融資能力。並判斷一下可持續性。

2,肖建華的產業整合能力又如何?
媒體報導說肖建華認為現在有催生J.P.摩根的時代背景,產業大重組的事情德隆系也做過,從公開媒體報導看,我感覺明天系這塊可能比不上德隆系。

復星系搞鋼鐵、醫藥;湧金轉向一級市場;明天系的投資特色是什麼?坦率說我不清楚

從上市公司看,控股的四家上市公司沒有一家有太大產業價值。

從金融產業看,明天系投資了一批券商、信託、保險、銀行,但是入股較大的金融機構幾乎沒有行業領軍者,最近這兩年也就是包商銀行影響較大,包商銀行的經營究竟如何還請大家討論。另外能說得出口的是新華基金,最近兩年業內口碑不錯。

從實業角度看,似乎公開的大項目並不多,曾經由肖建華親自掛帥的海吉氯鹼一度名聲很大,這是明天系少有的大項目,但最後也是落荒而逃。

或許明天系有一些其他很牛的項目?請大家分享。比如國外的大型能源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41

路透:中國反壟斷審查正成為大型併購的障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475
路透報導,中國正日漸成為跨國企業全球併購的夢魘,讓那些需要獲得中國政府審批的企業頭疼不已。
 
曾幾何時,那些併購律師和財務顧問們只需將掃清併購障礙的精力集中在歐美,如今,出台僅5年的中國反壟斷法正在改變這一局面,這一被一些人認為是中國產業政策工具的反壟斷法律導致併購交易經歷痛苦的等待。
 
律所Jones Day的反壟斷專家Peter Wang接受路透採訪時說道:「中國已成為跨國企業進行重大併購交易時的重要關注之一。」
 
商務部的一批反壟斷審查官員成為了橫亙在數百億美元的併購交易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障礙,他們可能讓整個交易告吹--放大企業的融資需要並且給併購帶來不確定性
 
路透稱近期的交易凸顯出中國併購審核所需的長時間以及所施加的一些嚴苛條件,一些專家認為這些條件限制了企業的運營且並不為了限制壟斷。
 

漫長的審核

日本貿易企業丸紅商社等待了一年之久才獲得了對其56億美元收購美國糧商Gavilon的有條件批准。上週,在同意出售一個價值52億美元的銅礦項目後,嘉能可終於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批准完成其與Xtrata之間耗時14個月之久的300億美元併購。
 
瞭解商務部反壟斷審核機構的人士稱該部門只有10-12名員工,而且所有的交易都需要經過一個僅有5人的部門的前置審批。相比之下,美國同樣有數百位員工和至少150為律師、80名經濟學家進行審核。歐盟委員會則有124名員工和外部專家進行審核,加上一個25人的經濟學家團隊。
 
中國的併購審核看起來非常難以預測,尤其是其審核時間。一個完整的反壟斷審核可能需要6個月以上,在很多情況下,商務部會在期限到期前提出很多問題或者要求企業撤回或重新提交材料,這使得審核又得重新開始。
 
考慮到審核時間的拖延,許多企業在中國遞交審核申請的時間要早於歐美。
 

壟斷為名,保護為實

任何涉及重要行業以及諸如銅、原油、鐵礦或大豆這樣重要商品供給的併購交易都可能經歷中國政府的嚴格審核。
 
路透援引專家的話指責中國明顯是以反壟斷審核之名行行業保護之實,而中國政府也未對中國企業施加與外國企業同樣的併購標準,這是為了給國內企業成長的空間。
 
路透指出,中國的監管機構在國內是傾向於併購的,中國政府計劃在汽車、礦業、醫藥以及信息科技等行業進行整合以減少競爭,創造規模效應。
 
自2008年以來,中國只完全否決了一起併購,即2009年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商務部有條件批准了19起併購,但這只是商務部審核程序下的近600起併購中的一小部分。
 
路透稱,當涉及政治敏感的案子時,商務部處於弱勢,經常被更強有力的部門所左右。尤其是擁有實權的發改委,相比於促進競爭和消費者權益,分析師認為發改委更關注如何為國內的行業龍頭創造空間。
 

運營監控

從過去的案例看,商務部越來越傾向於採用這樣的方式:允許一家企業獲得另一家企業的控制權,但無法實施完全的控制。在存在壟斷疑慮時,相比於歐美同行經常要求企業分拆一些業務等針對企業結構的措施,中國監管當局傾向於針對企業運營進行監管。
 
類似的案例有:2011年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14億美元收購三星硬盤驅動業務以及隨後一年西部數據公司48億美元從日立收購類似的部門時,商務部要求西部數據保持所收購的日立部門作為獨立的競爭企業存在,保留其最初的銷售團隊和品牌,增加研發並且提交如何避免兩級企業共享信息的方案。中國政府還在企業安排了一個監管人員來監督條件是否得到了遵循。
 
法律教授Sokol向路透表示監督人員可能洩露行業機密:「他們的想法是:我們未進入這個領域,但我們希望扶植一家國內企業,為了做到這點,我們首先需要理解行業是怎麼運作的。」
 
歐洲商會的Dodoo表示:「企業們都需要思考在中國經營的成本,在一些情況下,這是你不得不吞下的毒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25

風險成為債市之重

2013-05-06  NCW
 
 

 

風險的不斷積累推動債市投資人調整投資策略,減倉高風險產品,

推進主動管理型產品

◎ 本刊記者 王申璐 文wangshenlu.blog.caixin.com 長達一年半的債券牛市日生疲態,加之各類案件頻出,幾天之內債券市場風聲鶴唳,成交和申購接近萎靡。

4月中旬以來,不少私募債券基金出于對2013年債券市場風險正在不斷積 累,收益風險比逐步降低的判斷,調整了投資策略,包括減倉退出一些高風險產品,如部分城投債及其他長久期、低信用資質的債券。同時,大幅減輕了結構化產品的推行力度,改為推進主動管理型產品。

不同于股票投資基金主要關注市場風險,債券投資基金需要管理的風險更多樣,最主要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例如國外除了傳統的債券基金,還有專門針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的債券基金。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債券市場收益率逐漸下降,屢創新低,而風險逐漸累積,市場行情往往會影響業務的發展,目前也許並非私募債券基金的創業黃金時點,但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監管政策依然鼓勵債券私募基金的發展。

“也許要經過幾次起伏和發展,私募債券基金才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北京樂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毅亭說, “在相當長時間內,五年甚至十年,私募債券基金在中國債券市場也還是扮演補充的角色。也許發揮的最大作用,在於在發展過程中能歷練出一些優秀的團隊。 ”

久期管理

“坐等到期”即可盈利的債券大牛行情已不在。北京鵬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愛斌指出,私募債券基金需要通過判斷經濟形勢、通脹形勢、貨幣政策,以及其他資產相對債券類資產的價值變化,來判斷是否應承擔更多的利率風險。

楊愛斌判斷,2013年債券市場可能是一個小牛市行情,但需要注意在這種行情下,如果一段時間債券價格漲得特別快,就會產生回調的風險。

“為應對短期回落帶來的風險,會採取縮短久期、提高流動性相對較好資產的配比等措施,甚至對其他可能有投資機會的資產類別,做一些提前的布局,來對沖風險。 ”楊愛斌說。

久期是一種綜合了債券到期期限、票面利率、利息支付方式、市場利率等多因素影響的利率風險衡量指標。在債券投資中,久期可以被用來衡量債券或債券組合的利率敏感性。債券的久期越大,利率的變化對債券價格的影響越大,因此風險也越大。調整久期不但應用在個券上,而且可應用于債券投資組合中,有些投資組合通過長短久期的配合,整體達到對利率不具敏感性的效果。

“我們把投資組合的平均久期降到了2(年) ,在這種水平之下,就算通脹、升息來臨,升50個、100個基點,對我們來說也沒什麼影響,因為通過縮短久期把風險都覆蓋了。 ”唐毅亭說。

他認為, 2013年需要提高風險意識,現在的風險已經承受不起了。對於具有較高利率風險,而收益不如預期的債券品種,私募債券基金會進行減倉或換倉。

例如樂瑞資產出于對城投債的利率風險的擔憂,對其進行大幅減倉,鵬揚投資亦擔憂其信用風險,將低評級的城投債換倉成相對更安全、絕對收益率也不低的中期票據。

信用風險管理

相較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按照近幾年利率波動在100 - 150 個基點的範疇,以整個投資組合的久期為6(年)來計算,利率波動對其淨值的影響大約在10%,再加上債券票息收入,最大幅的波動也最多帶來5% 的淨值下跌。而信用風險一旦爆發,信用評級出現大幅下調,或者違約,單券淨值很快就會有20%-30%的下跌。

中國債市雖至今無實質性違約事件發生,但隨著信用債快速發展,接近違約事件逐漸增多,典型的如2013年“11 超日債”出現的利息無法兌付的情況。

楊愛斌指出: “甚至一些收益率長期維持在20% 的債券也在發生問題,所以對於我們追求絕對收益的管理人來說,防範信用風險相當重要。 ”為管理信用風險,樂瑞資產開發了內部評級模型,通過系統對現存及新增的債券進行內部評級,對債券優劣進行分檔,堅決迴避資質太差的債券。

“在‘11超日債’上市之前,根據它股票披露的公開信息,在我們系統內部評級已經是三個C 的級別了,早被排除了。 ”唐毅亭說,該系統模型運行至今效果較好。

鵬揚投資則根據發行主體的信用狀況劃分了三個債券池,分為核心池、交易池、禁選池。對禁選池的債券,按照其風險政策,任何時候都不能買入。對交易池的債券,預計其一年之內沒有太大的評級下調或違約風險,但不適合長期投資,可以做一些交易性的投資。 “對核心池的債券,我們認為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其信用支持、償債能力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債券市場的發展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們就會一直持有。 ”楊愛斌介紹。

在投資管理中,流程控制尤為重要,防範信用風險則是流程中的關鍵一環。

楊愛斌指出,對每天新發行的債券,亦會按照債券池的標準進行篩選。 “我們現在有四個信用分析人員,每晚都要工作到九點以後。 ”鵬揚投資目前也在引進專業系統,建立自己的內部評級系統。

流動性管理

比起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則被認為是最致命的風險。按照上述測算,利率風險可能影響投資組合的淨值下跌5% 左右,信用風險可能造成單券下跌20%,但投資組合中對單券的持有比例不會超過10%,對組合造成的損失大概在2%。而流動性風險一旦發生,對整個投資組合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楊愛斌指出,流動性風險的爆發,往往同時伴隨著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

當流動性風險爆發的時候,可能很多債券已經跌得慘不忍睹,而且還賣不掉。

私募基金相對公募在流動性準備方面有優勢,公募基金因為是開放式產品,需要隨時為客戶贖回做流動性準備。

楊愛斌指出,為應對流動性風險,要考慮產品的期限,權衡流動性很好、收益率略低的產品和收益率很高但流動性不好的產品之間的配比比例。同時對 持有的流動性不好的資產,最好要與產品的開放期限做匹配式的操作。

“今年我們降低風險的措施,除了降低組合風險,關注信用風險,還需要對流動性風險做好預案。 ”唐毅亭說。

他指出,私募債券基金為客戶提供的是定制化服務,需要滿足客戶不同的流動性需求及對風險不同的承受力,需要將客戶內在的資金運營、投資管理、風險政策綜合起來考慮。

“2013年如果通脹水平沒有上升,CPI 維持在3%以下,應該不會有很大的流動性風險。 ”楊愛斌判斷,但他同時強調,即使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的水平,如果今年的市場出現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資產類別,也許對債券組合還是會有一些流動性風險的衝擊,因此必須去評估其他資產的市場變化。

回顧歷史,2006年流動性亦非常寬鬆,但當時貨幣基金就爆發了流動性風險,原因是當時股票作為資產投資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從目前來看,2013年的股市行情會好于2012年,但很難再恢複至2006年、2007年的超級大牛市行情。 “但是如果債券收益率下到特別低,股票大概會有20% 的上漲機會,那對債券市場也會造成不小的衝擊,雖然這是小概率事件,但還是要時刻警惕風險的發生。 ”楊愛斌指出。

內控機制

最近一年多來,債市稽查風暴由暗及明,不少違法違規的債市案在4月中旬以來集中暴露在公衆面前。短期內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波動,兩大債券交易市場成交量持續低迷,到期收益率自4月18日連續四個交易日上行。

光大證券債券研究分析師郜彥偉分析,市場調整主要原因來自機構降杠杆需求、贖回壓力、獲利離場、因臨近節日及商業銀行面臨繳存企業稅款的時點因素導致回購利率上升這四個方面。

通過對2011年9月信用債風險事件對債市造成顯著衝擊後的收益率變動過程分析,郜彥偉指出,在階段性風險釋放後,國債收益率率先下行,領先金融債和地方政府債約20天的時間。

一位私募債券基金的人士認為,債市稽查風暴帶來的恐慌,對利率產品尤其是中長端利率,只是帶來流動性需求下的短期調整 ;支撐中長端利率產品持有和配置價值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

4月24日,央行召集各大商業銀行主管債券業務的副行長舉行了一次內部會議,市場普遍解讀為安撫情緒的利好消息,債券市場信心稍有恢複,收益率有所回落。

為儘量避免因債市灰色地帶產生的利益輸送現象,嘉實基金從事債券業務的一位人士指出,債市發行機制需市場化,鼓勵發展私募債券基金,市場需要充分競爭,通過透明的遊戲規則,壓縮 利益輸送的空間。

前述私募債券基金人士認為,債券市場需要更多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私募債券基金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有別于公募債券基金,其理念或能對僅追求規模和業績的其他債券投資機構產生影響。

內控制度的建立對私募債券基金亦很重要。唐毅亭表示,樂瑞資產已經開始建立規範性準則,按照將來私募債券基金納入監管後對基金的管理要求,進行內控制度的完善, “例如逐漸建立其員工操守的指引,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要求員工清理其所持有的股票,即使我們自身業務中並無大筆的股票投資” 。

北京佑瑞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專設風控部,對交易進行實時監控,避免出現違規交易,並定期以風險管理報告的形式向其風險管理委員會匯報。

“如同操作風險,可能很多人會忽視,但也是最不應該去承擔的,因為它只有負回報,沒有正回報。 ”楊愛斌說。

不少私募債券基金翹首企盼國債期貨能儘快推出。 “以前只能做多,無做空工具,國債期貨發展起來,可以通過期貨對沖一部分做信用債收益不足的情況。 ”上海耀之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市場總監王鳴說。

但唐毅亭認為,國債期貨的推出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過於複雜 ;出于謹慎,在推出初期也未必會如想象中活躍。而對債券市場來說,利率互換本身就是衍生品的工具,該市場已然非常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63

立志成為下一個亞馬遜 直銷結合網購 美安打造新成長引擎

2013-05-13  TWM
 
 

 

在台灣,直銷商美安集團是後起之秀,今年有近一萬五千人參與它的年會,逾二十萬人在它的網站消費,超過七萬名經銷商想要因此成功賺錢。美安的商業模式為何?它要如何成為下一個亞馬遜?

撰文‧許瓊文

五月的第一個周末,南港展覽館擠進將近一萬五千人,參加直銷商美安台灣一年兩次的「年度大會」。

美安集團美國總公司的首席營運長馬克.愛胥利(Marc Ashley),也是創辦人萊丁格夫婦的妹婿,特地從美國飛抵台灣參加年會,親自分享新興市場計畫。

這一場為期兩天的會議,一張門票要價新台幣三千八百元。根據美安台灣透露,門票售出將近一萬八千多張,比周杰倫在小巨蛋一場演唱會的觀眾人數還多。

下一次年度大會將在今年十一月舉行,美國總公司的創辦人詹姆斯.萊丁格(JR Ridinger)及羅琳.萊丁格(Loren Ridinger)夫婦,也將親自出席參與,顯示對於台灣市場的重視。

美安自二○○五年八月進入台灣市場,在短短三年內營業額突破二十億元,是台灣直銷業中的後起之秀,成立第一年就擠進前十大排名,目前排名第七。在台灣競爭激烈的直銷環境中,美安如何快速成長?

同樣參與公司創立的首席營運長馬克,在緊湊的四天台灣行程中,抽空接受《今周刊》的專訪,分享美安的成功經驗以及創業歷程。

找到關鍵的核心商品

美安在美國的成功,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創辦人JR的初期創業階段。馬克回憶,JR過去一直是很優秀的直銷業務人,只是公司制度不夠完善,使得事業難以再上一層樓。

於是,JR的太太羅琳及妹婿馬克建議他,「何不自己創業?」一九九二年,他用數十萬美元,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成立美安集團(Market America Inc.)。

一直到兩年後,JR找到一個革命性的營養補充品,成為美安集團的主力產品。「我們的產品最大的特點是,從葡萄籽、松樹皮及紅酒萃取精華,具有等滲透特性,讓人體可以充分吸收,比一般補充品更有效率地獲得營養素。」馬克回憶,當這項商品推出後,立刻帶動美安事業的快速成長。

有了成功的商品,也必須要有好的行銷方式。美安是以一對一、透過人與人的直接銷售,將產品拓展出去,將利潤分紅回饋給經銷商。

此外,美安在二○一○年收購了一家網路公司SHOP.COM,這樣的跨界結合,網際網路成為美安另一個成長動力。

馬克表示,美安借助網路,建立強大的資料庫,幫助經銷商了解市場資訊,並透過各種資訊,建立跨越地域限制的組織,讓消費及發展事業沒有時間及國界限制。

舉例來說,只要在美安網站登入會員的純粹消費者,都會透過系統指派一位「經銷商」做服務,確保滿足這位消費者在網站上的消費經驗,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大大彌補在網路購物缺乏即時諮詢的缺點。

而且相對在美安經營事業的經銷商,更是一大優點,「因為他們不必擔心苦無銷售對象。」馬克說,客戶透過網路平台消費,經銷商透過網路能清楚地掌握消費者動態,創造彼此互惠雙贏的模式。

有了自家的網站平台,所有的會員消費者、經銷商都在此消費,建立大量的人流;因為在網路世界人流點閱率,就是金流。以美安台灣公司的官網為例,在Alexa的排名到二十名,甚至超越台灣博客來網路書店的流量。

一站購足,以亞馬遜為目標美安雖然是直銷公司,但善於運用更創新的作法,透過異業結盟,讓其他商品也能在美安的網站上銷售。

目前,在美安的台灣網站上可以看到包括Go Happy線上快樂購、良興電子、HOLA網路店、特力屋網路店、讀冊生活網路書店等商家,消費者在美安網站上除了方便外,還可以同樣享有與購買美安產品一樣的「現金回饋」,這讓許多人大呼不可思議。

「事實上,我們的目標是想要成為下一個Amazon!希望能提供一站購足的服務。」馬克強調。

在美國的成功經驗,讓美安積極地拓展海外市場,亞洲是重要的一站。十一年前,美國總公司的一個統計數據讓人驚訝,「幾乎有三五%的經銷商是華裔美國人。」於是,二○○五年美安台灣正式成立,除了澳洲之外,台灣是美安在亞洲的第二個據點,兩年後則是香港,原因很簡單,「因為亞洲華人很積極,尤其台灣、香港。」馬克說,至於中國市場,因礙於法令,美安還在研究觀察。

隨著網路網路、社群媒體及行動網路的普及,美安的網路行銷模式或許已經不特殊,也因此未來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網路世界中找到新的利基,也考驗企業經營的智慧。

美安台灣分公司

成立時間:2005年8月

總經理:倪禎璐

資本額:4800萬元

主要業務:一對一行銷及網路行銷平台主要客戶:一般消費者,或由消費者轉為經銷商

近三年台灣營收:

2010年22.5億元

2011年25.6億元

2012年2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0

Yahoo瘋狂收購,已成為「創新公司走投無路時的避風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661.html

「我們不斷壯大的行動團隊最近又新添了22個新成員,歡迎加入Yahoo!」這是Yahoo最近更新的Twitter狀態。

買公司當買菜?

他們的掌舵手梅爾(Marissa Mayer)在財報會 議上表明,將對有利公司業務的小型(甚至是失敗的)新創公司展開收購。她在Google十多年的時間執行了約20樁收購交易,來到Yahoo不到一年,經手的收購案也有10件。

Yahoo近日宣佈買下行動遊戲公司Loki Studios,為的是他們「以社交和行動位置為基礎的服務」。根據Yahoo發言人表示,這已經是本月的第4樁收購案,也是梅爾上任來第10筆,完整的併購名單還有:Stamped、 OntheAir、Snip.it、Alike、Jybe、Summly、Astrid、 GoPollGo、Milewise 和Loki。

以任何標準來看,這樣的速度都很驚人。尤其是過去幾年Yahoo收購的公司寥寥可數,梅爾加入的前一年Yahoo只買了一家科技廣告公司Interclick,其中一個原因是Yahoo向來不善做明智收購,2002到2012年間,Yahoo花了60億美元併購其他的科技與媒體公司,但這兩個領域的業務卻似乎沒有因此而有起色。

即使知道這點,梅爾依舊決定繼續出手,她強調,每筆收購案的出價都會控制金額,不會有好幾十億的支出。即便如此,梅爾的政策仍飽受批評,科技部落格Pando Daily稱現在的Yahoo是「創新公司走投無路時的避風港」。

買人才重於買技術

目前,梅爾主導的收購案都是為了「延攬人才」而非技術,這點在本站先前多次報導的Summly 一案中可略窺一二。梅爾希望借此再次為Yahoo的產品注入新血,提升使用者參與然後吸引更多廣告商。這也是她在財報會議中提到的三步驟:先有「好人才」、創造「好產品」,最後帶來更多使用者和廣告營收。

而這些Yahoo併購的公司多以行動業務 為主,少數幾家如Loki則有包含行動位置服務。不過,Yahoo買下的很多公司中很多先前都曾倒閉後來才陸續加入,這些團隊有不同的專業及背景,梅爾希望透過他們改善產品,將Yahoo打造成對使用者更加友善及個人化的產品及服務

問題是,Yahoo還需要多少次收購案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想想老員工的心情吧!

風險投資專家薩斯特(Mark Suster )警告,梅爾的手段很糟糕,這樣會傷害現有員工的士氣 ,因為這些「空降」的新進工程師一進公司就領了約100萬美元的聘佣金,只因為他發明了某款新奇的App。

沒錯,招攬新的人才很重要,但此情此景難免會傷了舊有員工 忠誠度,或許梅爾在處心積慮重金挖角新血的同時,也應該好好激勵內部的傑出屬下才是。

 

來源:wired By Jasper Hs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37

娃哈哈格瓦斯會成為下一個啤兒茶爽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531.html

看到娃哈哈新上市的飲料格瓦斯,就會不由想起其幾年前運作的另一款飲料:啤兒茶爽!

啤兒茶爽產品配方含有麥芽成分,格瓦斯也宣稱是純麥芽發酵;啤兒茶爽明確說自身只是茉莉花啤酒味飲料,格瓦斯同樣在廣告中標明自身不含酒精。

啤兒茶爽為了強化自己的品牌主張,推出「你OUT了」的獨特宣傳語,還進行了強烈的時尚化傳播,但無論「你OUT了」怎樣火遍大江南北,啤兒茶爽終究香消玉殞,未成氣候。

那麼,作為產品、包裝以及營銷意圖都與啤兒茶爽有幾分相像的姐妹,格瓦斯能憑藉「想享受女人般的溫暖,就喝娃哈哈格瓦斯」的口號,從廢墟上站起來嗎?

格瓦斯雖然吸收了啤兒茶爽的一些教訓,能完成局部的適銷,但要想如營養快線在全國大範圍長時間地暢銷,以格瓦斯目前的品牌配置表現,很難!                          

定位問題:飲料無法替代酒

格瓦斯「非一般液體面包」的定位策略,表面上與七喜定位「非可樂」的策略如出一轍。但七喜定位「非可樂」,能從可樂市場分一杯羹,格瓦斯卻很難從啤酒市場挖一勺湯。

七喜敢定位「非可樂」,本質原因在於兩者同為碳酸飲料,消費者需求基本趨同,只要可樂市場有空隙,品牌產品又有差異化賣點,消費者求新慾望很容易被激發。

格瓦斯卻不一樣,它是飲料,啤酒卻是酒。飲料的本質賣點是解渴,喝的是一種味道;啤酒不一樣,核心賣點依然在於深層情感,在於社交。

如果飲料個體性消費較強,啤酒等酒水產品則交互性或者說群體性消費才是本質。

因此,就算酒水受到限制,但消費者絕不會把李鬼當李逵消費。飲料無論怎麼定位,都很難越界佔領酒的市場!此為其一。

消費渠道問題:主流人群渠道錯位

飲料消費群,青少年是主體,核心消費群往往在35歲以下,主流購物場所是超市、便利店等快消渠道。

格瓦斯傳播主畫面雖然極盡浪漫,但不快的節奏,異國風情的慢調子,俄羅斯姑娘熱烈風情的面孔,泡沫外溢的產品表現,顯然突出的不是趣味,不是功能,是一種文化。

外加上液體面包的定位、「享受女人溫暖」的廣告語,可以確定格瓦斯定的首要目標消費群不是在爭取動感娛樂的快消紅海市場人群,而是希望培養挖掘一個成熟穩重較為深沉的增量市場人群,一個男人市場,一個想喝啤酒不能喝或者不想喝必須喝故而需要找替代品的人群。

這個人群的主流渠道在餐飲,普遍年齡結構高於飲料人群年齡結構。雖然高於飲料人群年齡結構,但並不能說這兩個市場完全沒有交集,王老吉等產品就是從餐飲輻射到了快消終端。只是需要注意,儘管有成功案例,兩個終端依然不能同日而語,況且娃哈哈的優勢是快消。

這就形成了從消費者到渠道的雙重錯位,此其二。

競爭賣點問題:只有浪漫的調性

說到飲料賣點,就想起了雪碧透心涼,想到了怕上火,甚至能想到補充每天維生素。

這些無一例外都是淺顯而直接有效的。

相對這些,格瓦斯的「想享受女人般的溫暖,就喝格瓦斯」的平面主廣告語就頗讓人費解。一個飲料,如何能讓人享受到女人般的溫暖?

當然,從格瓦斯自身來說,或許對這一作品是滿意的:沒有酒精的麥芽飲料——切割男人啤酒市場——因此說是液體面包——又因為助消化等功能——所以享受女人的溫暖。再輔助配合美麗的俄羅斯姑娘,很容易就形成了浪漫神秘的品牌文化。

在產品營銷中注入文化的理念是對的,只是對比匯源近期上市的冰糖葫蘆汁——借助熟悉的元素再創新的整體策略,格瓦斯的女人、神秘文化就算完整,也未免太迂迴了。

人都是從熟悉走向陌生的,就算調性再高,僅僅因為遮遮掩掩,就無形中阻擋了一大半初次消費者的認知。沒有了認知溝通,想迅速掀起試用購買浪潮,無異於緣木求魚。此其三。

兩大優勢:品類基礎+口感護航

儘管從品牌配置上,格瓦斯有上述三大硬傷,但相對啤兒茶爽,格瓦斯有它的進步。

首先品類有基礎。 格瓦斯在全國一些區域尤其是在東北,相對來說有較廣泛的市場基礎。依託此,格瓦斯就會吸引不少品類消費者試飲甚至長期購買。

其次,產品力的改進是更重要的。雖然格瓦斯沒有按照正宗配方用面包發酵,但據東北消費者反應,不是特別難喝(本質上,啤兒茶爽當年無以為繼根本原因是不符合大多人口感預期)。因此,格瓦斯此次可算有口感的護航。

格瓦斯取得一定區域或一定時間段內的適銷,完全沒有問題,關鍵在於,消費的決定權最終掌握在消費者手裡,依娃哈哈目前違背營銷規律的定位、消費渠道以及文化賣點配置,格瓦斯能否火起來,還是個未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42

三星如何成為年營收最高電子公司?總裁李健熙:不好的產品就一把火燒掉!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471.html

三星在全球擁有37 萬名員工,光是電器產品就佔了南韓GDP 指數的17%。三星到底有多厲害?看看下面這段敘述就知道:

一個南韓嬰兒可能出生在三星醫學中心,接著在出院後回到三星建築部門所建的公寓中,睡在由三星重工業所製造的貨船運來的搖籃中。

長大後,可能會保三星壽險、使用三星智能手機、穿著三星旗下服裝品牌Bean Pole 的衣物,並且每天看見三星旗下廣告公司Cheil Worldwide 所制作的廣告,其中還有一大部分是在介紹三星的各種產品。

若有親戚好友來訪,他們可能會住在三星的Shilla hotel,並一同前往三星的The Shilla Duty Free 免稅店購物。大家只要談到蘋果,都知道喬布斯,說到三星,卻很少人知道三星公司裡可說是無所不在的李健熙會長。自從在1987 年接掌三星,到去年銷售額達到1,790 億美元,李健熙帶領三星走到今日地位的領導秘訣到底有哪些?

三星傳奇的原點:李健熙會長

無論是三星的員工口號、公司內部與對外政策,或是產品研發方向,這些無一不來自李健熙的構想與領導。

一、魄力領導

1993 年,李健熙集結了高級幹部後,表示他計劃改變三星,希望從韓國的家電製造商,變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電子公司,除了展現李健熙的眼界,也讓他的強烈野心一覽無遺。

三星全球公關負責人Lee Keon Hyok 表示,他記得在1995 年,當李健熙發現他當作新年禮物送人的三星手機居然無法操作時,感到十分不悅。李健熙立刻叫下屬將150,000 只機子堆放在Gumi factory 外,並叫兩千多名員工聚集在那堆手機旁。接著,李健熙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放一把火將那堆手機都燒了,並且對Lee Keon Hyok 說:「假如你再繼續做出這種品質低廉的東西,我會回來做同樣的事。」

李健熙為了瞭解三星在國際市場的情況,因此在1993 年開始前往各國巡查,但結果令他十分失望。他在美國南加州的一間電器行中,看見Sony 與Panasonic 的電視都被展示出來,唯獨三星的電視被放在店內深處的架子上積灰塵。李健熙十分不滿意,因此立刻召集了全球三星一百多位執行長,在德國法蘭克福進行了為期68 天的馬拉松檢討會。這場「新經營宣言」會議內容後來被記錄成兩百多頁的手冊,發給所有三星的員工熟讀,就連讀不懂文字的員工也必須看過卡通版的會議精華。

新經營宣言中,除了有李健熙的名句:「除了你們的老婆和小孩,其它所有東西通通給我換掉!」,還有諸如「重視自身修養」、「改變從我開始」等知名口號。在轉眼之間,現在距離新經營宣言已過了二十年,而三星也順利成為了傲視全球的電子公司。

二、精準的發展策略:徹底研究,接著全力投注

三星進入電子業所跨出的第一步十分微小:生產零件。這些零件的生產成本必須相對高昂,以降低競爭人數,例如微處理機與記憶晶片就十分理想,這些零件的製造廠動輒就要二、三十億美元,不是隨便的公司都能負擔。

三星在開始販售零件至其他公司時,便趁機觀察與學習科技產業究竟如何運作,當三星開始自立門戶後,在與過去的合作的公司競爭時,就能處於十分有利的位置。同時,三星也大舉投資工廠與科技,讓其他公司只能望其項背。

最後,三星於1991 年開始製作電視的液晶面板,並於1994 年開始製作iPod 及智能手機等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

到了今日,三星已是世界第一液晶電視製造商,並賣出世上最多快閃記憶體和RAM 晶片的公司。也在2012 正式超越Nokia,成為世上最大手機製造商。

三、永不停歇的危機意識

三星行動行銷長DJ Lee 表示:「會長總是將『這是個永恆的危機!』、『我們正身處險境!』等句子掛在嘴邊。」李健熙甚至預言,三星的主要產業可能將在十年內消失殆盡。

若將來行動市場不再有利可圖,三星必然會轉換跑道,大規模生產需要大量資本與專業的設備。其實三星已於2011 年底宣佈將陸續在2020 年以前投入兩百億美元研發醫療設備、太陽能面板、LED照明、生化科技與電動車電源等。

要是三星電池或核磁共振攝影設備沒有順利稱霸市場的話呢?DJ Lee 表示:「我想會長應該會再放一把火,把它們全都燒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47

印尼第二大電煤生產商:煤價100美元將成為新常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032

印度尼西亞第二大發電燃煤供應商PT Adaro Energy說,礦山將把煤炭價格維持在每噸100美元附近,這個價格相當於2008年高峰期的一半。

Adaro Energy總裁Garibaldi Thohir告訴彭博:「我認為煤炭價格將維持在95-100美元每噸,這將成為一個新常態」。

Thohir認為價格下跌能抑制目前供應過剩的局面,促使一些小型煤炭企業或者高成本企業退出市場。他說Adaro Energy預期今年的淨收入將低於2012年,但是沒有透露具體的數字。

由於中國進口放緩和印尼和哥倫比亞的供應量上升,煤炭價格已經從2008年年中峰值滑落超過一半。暴跌迫使包括Adaro Energy在內的業內巨頭削減成本來保證利潤。Thohir認為煤炭價格可能已經見底。

Adaro Energy計劃今年生產5000-5300萬噸燃煤,而去年的產量為4720萬噸。

HS McCloskey發佈數據顯示,亞洲基準煤炭,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煤炭價格上週下跌15美分為每噸86.65美元;該基準煤炭在2008年7月曾觸及每噸192.50美元的歷史最高點,而去年均價為94.29美元。

Thohir表示煤炭業「仍然發現了強勁的需求增長,」,他指出中國和印度去年需求均創下紀錄。

「儘管我們正在經歷整個行業的劇烈波動,但是我們認為煤炭業長期基本面有支撐,亞太地區的對中低檔煤炭的需求仍然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