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間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富士康子公司鴻準今日宣布,已對滴滴出行投資1.199億美元,持股0.36%。此前在今年5月,滴滴出行剛剛獲得蘋果公司1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滴滴官方表示,富士康是全球電子行業領軍企業,滴滴在海內外價值投資者支持下,將繼續全力投入推動中國出行產業發展,為用戶創造更佳體驗。滴滴出行在一份聲明中稱,來自富士康和其他公司的投資有助於滴滴出行進一步完善當前技術。
富士康是蘋果公司的最大代工廠商,目前還不清楚這筆投資與蘋果是否有關聯。由於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日趨飽和,蘋果和富士康都在尋求拓展智能汽車業務。
過去,富士康也曾在汽車相關領域進行投資,包括與騰訊合作生產電動汽車。
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據悉,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後,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於是,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滴滴已然成為了國內出行的巨無霸。
隨後滴滴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大動作”:8月22日滴滴出行確認,旗下租車業務已於7月開始在上海測試運營,宣布進軍租車領域。8月31日,滴滴又宣布,已同北上廣深杭等十余個城市的近五十家出租車企業達成戰略合作。近日360與滴滴聯合召開發布會並宣布,滴滴專車將率先裝備360行車記錄儀。
但是據商務部稱,滴滴優步合並未向商務部申報,目前,商務部已對滴滴優步合並案開展反壟斷調查,兩次約談滴滴出行,要求其說明交易情況、未申報的原因,提交有關文件、資料。
滴滴出行天使投資人朱嘯虎評論稱,這次投資是“產業資本和互聯網的進一步結合。”
i黑馬訊 9月8日消息 今日,富士康子公司鴻準宣布向滴滴出行投資1.198億美元,將持有滴滴0.355%的股份。根據投資金額和所占股份測算,滴滴當前的估值超過337億美元。
滴滴官方表示,富士康是全球電子行業領軍企業,滴滴在海內外價值投資者支持下,將繼續全力投入推動中國移動出行產業發展,為用戶創造更佳體驗。
此次富士康子公司的加入,滴滴無疑又擁有了一位產業投資者。滴滴出行天使投資人朱嘯虎評論稱,這次投資是“產業資本和互聯網的進一步結合。”
據了解,鴻準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是臺灣鴻海集團投資中國大陸富士康科技集團的下屬子公司之一。前身是鴻海核心事業處﹐公司主要從事精密模具﹑精密機械零件加工及模具設計開發﹑自動化設備開發等優質工程服務。過去,富士康也曾在汽車相關領域進行投資,包括與騰訊合作生產電動汽車。
今年5月,富士康最大的合作夥伴——蘋果公司戰略投資了滴滴出行10億美元。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中國合並,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同時,滴滴出行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
【Tech|業界大事件】
Uber:與滴滴合並讓我們全力進攻印度市場
據外媒報道,本周三,Uber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寫道,將自家中國區業務與滴滴出行合並讓Uber得以在印度市場發力。在登陸印度市場3年後,Uber稱已在該國28個城市運營業務,每周接單量可達550萬張。而去年一月份該公司在印度每周才能接到6.5萬張訂單,一年過後,這一數字就升至160萬張。眼下,印度是Uber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其訂單數量占Uber訂單總數的12%。在其印度平臺上,Uber共有40萬名註冊司機,其中超過一半都經常上路接單。Uber內部人士曾表示,與滴滴合並後,Uber能在印度市場投入雙倍的資源、員工和技術。
滴滴獲富士康子公司1.2億美元投資
9月8日,富士康子公司鴻準宣布向滴滴出行投資1.199億美元,將持有滴滴0.355%的股份。近年來,滴滴獲得多筆來自大型科技公司的投資。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公司對滴滴投資10億美元。目前還不清楚富士康此次投資是否與蘋果對滴滴的投資有關。近年來,隨著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富士康和蘋果都在尋求進軍智能汽車領域和其他新興行業的機會。富士康此前已投資過與汽車有關的領域,包括與騰訊合作生產電動汽車。
谷歌Android Pay將推出移動網頁版
近日,谷歌表示,Android Pay將在不久後登錄移動網頁端。該項服務允許用戶在網上購物時使用自己綁定的儲蓄卡,更便捷地完成支付。外媒前幾日透露,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將與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在Android Pay平臺上展開合作,以拓展日本快速增長的數字支付市場。在今年早些時候,谷歌就曾在I/O開發者大會上稱,Android Pay團隊打造了跨瀏覽器支付請求API,通過與Chrome團隊的合作,將API整合到Android Pay等服務當中。除此之外,谷歌還表示Android Pay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新增對Chase、Santander、TSB這3家銀行的支持。
創夢天地宣布完成私有化交割
美國東部時間9月7日下午,樂逗遊戲母公司創夢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私有化交割,從納斯達克退市。根據2015年12月31日簽署的合並協議,私有化購買團已以普通股每股3.5美元(相當於美國存托股每股14美元)的價格,收購發行在外的股份。創夢天地的股票將停止交易,成為非上市公司。創夢天地私有化買方團主要包括董事長兼CEO陳湘宇和CTO關嵩,及特定轉續證券持有人,參與的機構投資者還包括一村資本、達晨、聯想控股旗下君聯資本、微影資本、王思聰創辦的普思投資和任泉創辦的Star VC等。私有化完成之後,騰訊成為創夢天地除管理團隊之外的最大股東,占股近30%。
Snapchat擬年底首次公開上市
以閱後即焚為特色的美國移動聊天和社交工具Snapchat,可能尋求在年內或者明年初募股上市。消息人士稱,Snapchat已接觸了一些投資銀行,但目前尚未正式作出決定,也沒有簽署承銷商協議。此前公司CEO Evan Spiegel已經表達過公司未來上市的夢想。和Facebook不同,Snapchat主要定位於年輕網民,其開創的閱後即焚模式,獲得了年輕一代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歡迎。為準備未來上市,Snapchat之前已經在逐步展開收入模式,推出了新聞媒體聚合服務,集中了來自《紐約時報》等媒體的報道,而在媒體服務中Snapchat可以插入廣告。今年年中,Snapchat對外公布了月活躍用戶的數量,目前已達到3.1億人。超過逐漸陷入困境的社交網站Twitter。
阿里體育與巨人網絡達成移動電競戰略合作
9月8日,阿里體育與巨人網絡在上海宣布達成移動電競戰略合作。阿里體育將投入1億資金,圍繞巨人旗下精品遊戲《球球大作戰》的移動電競賽事體系搭建、賽事全球化戰略部署、移動電競用戶平臺及增值服務、選手晉級與俱樂部商業運作、明星培養打造、賽事聯盟生態構建、賽事全球化戰略部署、IP衍生品開發與銷售等幾大領域展開合作與布局,雙方致力於共同構築全方位、專業化的移動電競生態。這是繼阿里影業與巨人影業的合作之後,阿里與巨人的又一次牽手。阿里體育於去年9月成立,曾以一億資金投資WESG(阿里體育原創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
戴爾完成600億美元並購EMC
戴爾公司宣布,完成600億美元收購EMC的並購協議,科技界史上最大合並案由此誕生。新公司將被命名為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旨在成為IT商業化一站式商城,總部將設在EMC所在地——馬薩諸塞州霍普金頓。新公司營業重點將轉向雲服務,並推進服務器及存儲領域整合。另一方面,EMC旗下全球桌面到數據中心虛擬化解決方案領導廠商VMware將仍以一個獨立的上市公司存在。戴爾和EMC合並是對各自核心業務所面向的市場出現總體下滑而作出的回應。計算市場的重心已經轉移到移動設備、服務器和雲計算。而此次合並將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作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的戴爾,其產品對中小企業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而EMC的存儲產品則獲得了大型企業的青睞。
快播案今日上午繼續開庭審理
據北京市海澱區法院官方微博消息,該院將於今日上午9時30分繼續公開開庭審理被告單位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人王欣、吳銘、張克東、牛文舉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案。屆時,北京海澱法院將進行微博圖文播報,北京法院直播網將進行圖文直播。今年1月7日-8日,海澱法院曾公開開庭審理快播一案。在首日庭審中,雙方圍繞快播是否存在違法以及相關技術問題展開多番對話。王欣在庭審過程中稱快播與其個人均不構成犯罪行為。第二天,雙方圍繞服務器取證的有效性又展開舌戰。經過長達2天的審理,海澱法院宣布快播案將改日宣判結果。
紫光與西部數據成立合資公司
在對西部數據的收購計劃中止後,9月8日,紫光股份與美國西部數據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將聯手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紫光西部數據。這家新公司的總部位於南京市,總投資額為3億美元,註冊資金1.58億美元。其中,紫光股份出資8058萬美元(約合5.13億元人民幣)持股51%,西部數據出資7742萬美元,持股比例為49%。該公司將以西部數據已有產品,為中國市場定制企業級存儲解決方案。當下,企業級存儲市場已經有EMC、華為、戴爾等群雄競爭,紫光西部數據能否突出重圍,仍待考驗。
【Tech|奇點】
新技能:AI提前數小時預知泥石流
近日,大阪大學開發出一款人工智能(AI),可提前數小時預知泥石流。大阪大學副教授小田和廣、助教小泉圭吾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人工智能,可以通過降水量預報,對土壤中水分含量進行預測,判斷當地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的危險性,如有可能達到臨界點,即可提前數小時通知當地居民避難。目前,該人工智能已經在戶外實驗中正確預測了山體滑坡,今後會與日本國土交通省、高速公路公司、地方政府等合作,在預測山體滑坡、泥石流方面發揮作用。另外,今後還將繼續進行戶外實驗,不斷收集新數據,今後有望提前數小時準確報知泥石流和山體滑坡情況,為居民避難爭取時間。
歡迎掃碼下載第一財經App參與互動!
TCL9月12日發布公告稱,為推動華南地區液晶顯示產業的發展,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三方擬在深圳市光明新區共同投資建設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即“G11項目”,並簽署了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書。
為推動G11項目的籌建工作,華星光電設立了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億元。經各方商議,標的公司擬新增註冊資本人民幣210億元。其中,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指定的基金公司深圳市重大產業發展一期基金有限公司擬認購該等新增註冊資本中的80億元人民幣;三星顯示株式會社為了獲得超大型LCD相關產品穩定的產能,擬認購該等新增註冊資本中的21億元人民幣;華星光電擬認購該等新增註冊資本中的109億元。前述增資完成後,標的公司變更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為華星光電的控股子公司。
合資公司的投資總額為465億元人民幣,註冊資本為215億元人民幣。華星光電在合資公司註冊資本中的出資金額為114億元人民幣,占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53.0233%;三星顯示和產業發展基金分別占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9.7674%、37.2093%。
此外,公司同日公告稱,控股子公司華星光電股東三星顯示擬將其持有的華星光電8.1780%股權轉讓給第三方湖北省長江合誌漢翼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公司,雙方同意被轉讓股權的購買價款為21億元人民幣。
公司表示,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本公司持有華星光電的股權比例仍為75.6726%,華星光電仍為本公司合並報表範圍內的控股子公司,不會實際攤薄公司的股東權益。
中礦資源9月1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9月12日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簽署<贊比亞盧薩卡西醫院工程測量、工程勘察和建設工程施工總承包合同>的議案》。
公司全資子公司贊比亞中礦資源有限公司(簡稱“贊比亞中礦資源”)與遼寧省機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簡稱“遼寧成套公司”)簽署了《贊比亞盧薩卡西醫院工程測量、工程勘察和建設工程施工總承包合同》(簡稱“《建設工程合同》”)。合同內容為由贊比亞中礦資源作為承包商在贊比亞共和國盧薩卡西L85路段建設體檢中心、研究中心、含提供醫療服務的專科科室的醫院主樓、住宅區及護士學校,合同價格含修補工程缺陷的費用為含稅220,000,000美元(大寫:貳億貳仟萬美元整),合同完工期限為36個月。
自今年6月份以17倍溢價收購北京彼岸春天後,半導體器件公司臺基股份擬再次購買影視資產,擴充公司文化版圖,並通過交易引入東方明珠全資子公司為股東。
公司公告,擬向交易對方以19.67元/股發行3394萬股、並支付現金1.42億元,合計作價8.1億元,購買上海潤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完成後,東方明珠全資子公司尚世影業將成為臺基股份股東。公司股票20日複牌。
此次交易方案中,公司擬配套募資6.2億元,用於本次交易現金對價部分的支付及標的企業潤金文化電視劇、電影及綜藝節目等項目的投資等。
公告披露,潤金文化主要從事影視產品的投資、制作與發行,主要產品為電視劇作品。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電視劇版權銷售,通常通過與電視臺、新媒體等播放平臺簽訂發行合同來完成。潤金文化及其下屬企業拍攝的電視劇以都市偶像生活劇為主,革命軍旅劇次之。盈利方面,潤金文化承諾2016年至2019年實現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6000萬元、8000萬元、10400萬元、13520萬元。
臺基股份表示,本次收購潤金文化是公司發展泛文化產業的又一重大舉措。收購潤金文化能夠使上市公司在IP研發、影視作品投資制作能力、市場占有率、銷售渠道等多個方面得到提升,全面提高公司在文化傳媒行業市場地位。
此外,本次交易前,潤金文化引入東方明珠全資子公司尚世影業作為戰略投資者,並與東方明珠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進行IP項目開發、影視劇項目投資制作和影視劇市場開拓。通過本次交易,尚世影業將成為臺基股份股東,臺基股份與東方明珠將加強在泛文化領域業務合作,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泛文化業務影響力。
為積極參與金融業投資,培育公司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泰禾集團9月19日晚間公告,公司下屬子公司福州中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福州中維”)擬與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1933) 等發起設立福建華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福建華通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擬定註冊資本為30億元,其中福州中維擬以自有資金不超過1.5億元認購福建華通銀行5%股份。
福建華通銀行擬定發起人共10名,主要股東中,永輝超市出資額為6.6億元,出資占比為22%,為第一大股東;陽光控股有限公司、福建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出資6.3億元、6億元,出資占比分別為21%和20%,分別為第二、第三大股東。
9月18日晚間光明乳業(600597.SH)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會議決定,同意出資不超3912萬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96億)參與下屬子公司新西蘭新萊特乳業有限公司配股增資項目,配股增資後公司持有新萊特乳業股權比例保持39.1193%。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新萊特是光明乳業首個海外並購案例。該公司是新西蘭五家獨立牛奶加工商之一,主要從事奶粉生產加工業務,註冊資本8511萬新西蘭元。
2010年11月,光明乳業花了3.82億元人民幣以新增股份的形式收購新萊特51%的股份,成為了絕對控股股東。2013年7月,新萊特乳業在新西蘭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碼“SML”。發行完成後,光明乳業持有新萊特39.12%股份,仍維持第一大股東地位。根據今年上半年新萊特的財報顯示,新萊特營收14.37億元,凈利潤1.14億元,而截至上半年,新萊特總資產達28.82億元,凈資產11.19億元。
而記者查閱光明乳業2016年上半年財報發現,光明乳業上半年雖然實現了營收、凈利的雙增長,但主要為牧業業務的拉動,而光明乳制品品類發展並不樂觀。數據顯示,上半年光明乳業乳制品營收同比下滑1.08%。
東方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沈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2015年開始,新萊特自身就做了很多整合,這對於產出業績的增長是有直接關聯的。所以國內的很多乳企紛紛開始關註它的發展。而蒙牛、伊利在國際化上一直走在光明前面。於是如果新萊特有足夠的吸引力的話,這些乳企巨頭會搶先選取關註,所以光明為了確保自己最大股東的位置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個。”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資料也發現,新萊特近年來與國內其他乳業企業加深合作的動作頻頻。資料顯示,新萊特曾在2015年1月收購新希望營養品25%的股份,為其生產愛瑞嘉、愛睿惠兩品牌。同時,新萊特還是紐瑞滋的包裝消費品提供商。
“新萊特的毛利率出現了明顯增加,產品結構的升級是主要原因,從之前的低端產品向高附加值的基粉轉變,所以增資的目的,是在於補齊公司乳制品的短板和增加子公司的現金流。”沈陽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光明的優勢在它的冷鏈能力,他收購國外的企業主要是為了配方、技術等。這樣的增資行為就是希望能夠結合自身冷鏈能力,整合海外企業的技術與配方,從而發力高端產品。”
自2010年開始,光明集團在海外並購上一直不遺余力。5年多的時間里8次海外並購,將新西蘭、英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以色列等等國家及地區的企業收入“囊“中,意在打破多年來中國乳業伊利、蒙牛“雙雄”並立格局。
但現階段光明乳業年銷售額在200億元左右,而伊利、蒙牛的銷售規模在500億元以上。光明如何在“雙雄鼎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監管機構一直對非持牌機構開展業務進行嚴格限制,但機構從事非持牌業務的現象屢禁不止。近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證監會向某券商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下達了監管意見,督促該券商香港子公司不得“新增任何非持牌業務”、“並在合理期限內清理現有非持牌業務”。
在後期的審核中,證監會發現該券商香港子公司開展的放債業務不屬於香港證監會監管的持牌業務。經查,該券商香港子公司經營偏離主業,大量從事非持牌業務造成了較大虧損。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有20多家內地大中型券商在香港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目前,雖然外界並未明確收到監管意見的具體券商香港子公司,但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機構的上述監管措施也給其他券商境外子公司提示了風險。
2015年11月,某證券公司向證監會提交了對香港子公司增資的申請材料。
證監會在審核中發現,該券商香港子公司通過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全資子公司發行了較大數額的人民幣公開債。有關發債文件規定,如果在特定情況下香港子公司不能及時獲得該證券公司的增資,將會觸發債務違約。該券商香港子公司因開展放債業務造成較大虧損。於是,該券商向證監會提交了對香港子公司增資的申請材料。
據悉,此類放債業務不屬於香港證監會監管的持牌業務,而受香港法例第 163 章《放債人條例》監管。
證監會發現,在從事相關業務過程中,該券商香港子公司未能充分履行盡職調查職責,對抵押品實際價值及借款方償債能力評估嚴重不足。
由於該證券公司未能及時、準確、全面地將上述情況報告監管機構。因此,證監會對該證券公司及其香港子公司進行了專項調查。經查,該證券公司對香港子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實不到位,未能在發展戰略、展業模式、重大投資決策、管理團隊、財務、合規、風控等方面對香港子公司實施有效管控;香港子公司業務發展定位不清晰,公司治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混亂,經營偏離主業,大量從事非證券持牌業務造成較大虧損。
證監會認為,上述情況反映出證券公司未依法履行對香港子公司的管理責任,未有效督促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合規內控和風險管理以及審慎開展有關業務,違反了《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監管辦法》的有關規定。
基於上述情況, 證監會及有關監管局對該證券公司采取了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 處分有關責任人員並報告結果的監管措施,對該證券公司相關人員采取了監管談話的措施,並責令該證券公司督促香港子公司不得新增任何非持牌業務、並在合理期限內清理現有非持牌業務。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有20余家大中型券商在香港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包括中投、興業、中泰、平安、中信建投、銀河、招商、申萬宏源、中信、華泰、海通、國泰君安、光大、安信、財通、長江、東方、東興、方正、廣發、國金、國信、西南等證券公司。
有業內人士則向本報記者透露,上述收到監管意見的機構為一家南方的證券公司。
興業證券9月2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所屬企業興證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獲其聯席保薦人海通國際資本有限公司及興證國際融資有限公司告知,聯席保薦人已於近日收到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發來的信函,原則上同意興證國際遞交的發行股票並於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興證國際(8407.HK)於今日下午在香港召開新聞發布會,9月30日正式開始IPO招股。本次招股價區間在1.18港元至1.39港元,集資金額約為11.8億港元至13.9億港元(不包含超額配售)。這也成為境內上市券商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的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