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不可盡信系列之三的錯誤(第三次更正)

對不起大家,由於我把中國水務(855)和中國水業(1129)混淆了,所以做錯了資料搜集:

這是中國水務(855)不務正業的資料,所以不適用於本文:

早期入股明興水務(402)約百分之十的股權。

第二次是用聖品沙棘作價兩億,以發行CB及股票,以每股0.15來換零食公司華園(2349)


這隻股由短短大約十個月前一毛錢的供股價,升至一元四角。

第三次是供股(一供五)包銷PRIME INVEST(721),每股一毛錢,如果成功則佔83.33%股權。

不過今次是第二家:中國水業(1129)不務正業的資料才對

這家公司原名天鷹電腦,是一家買賣電腦零件的公司,亦和菱控一樣在科網熱前上市,原本是一隻創業板股,後來就轉了去主板上市。
之後,這家公司不停虧損,終於成為一隻仙股,後來改營水業,由仙級,變成二元股,後來像足概念股一直跌,加上大舉集資,跌到現在大約幾毛錢。

這家公司一出手就買另一隻創業板股,iMerchant 菱控(8009),這隻股在科網時期上市,上市價大約1.08元,但上市不久,由於科網熱潮爆破,曾經單日下跌5成,跌到大約三四毛錢,之後十合一,徘徊在一元上下,但上市後的現金並無亂用,幾乎是一隻殼股,近來由於其部分的銀行資產價值不菲,升值效應顯著,所以股價慢慢上升至二元,但前陣子否認賣出該資產後後,股價下跌,停牌後,就傳出賣殼的公告。

今次作價1.8億。較停牌前2元左右有溢價30%,之後大股東用5千幾萬買回貴重的資產。即賣殼用了1.3億左右,其實加上現金,可能還只值幾千萬。

呢隻股貨疏(流通股數只是三四千萬股),成日差價好闊,一定會像8272百富國際、環球工程那樣暴升10倍(如果像母公司炒法的話,估計有拆細效應),明天復牌的話一定是升幅榜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7

明白獎勵機制 大行報告不宜盡信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4900

(原載於東周刊15/3)

大行報告,散戶追逐,視為必勝貼士。好短炒,追逐無妨,人多跟飛,每多自我實現 -如某大行二三線股分析員,尤好在股價受制阻力時,出報告勁調升目標價,撻爆阻力。好追破頂之徒,一湧而上,股價直飛雲霄。來回幾次得手,人人視之為股海 明燈,奔走相告大名,下次出報告,信徒更多,威力更大,自我實現力更高。

 睇報告難尋股皇 

若作戰time-frame,以年來計,欲識股皇於草莽微時,看大行報告,則絕對勞而少功。「唔係嘛?大行精英,飽讀詩書,見多識廣,佢哋都會搵唔到未來股皇?」 無意看輕同行,而全因賣方分析員(sell-side analyst)的「獎勵機制」作崇。

何謂「獎勵機制」?股神拍檔芒格(Charlie T. Munger),曾撰文解釋:聯邦快遞(FedEx)的 一段往事,是了解獎勵機制的最佳案例。速遞業成功與否,簡單不過:快而準,交遞妥貼。知易行難,要員工三更半夜,將貨物搬來運去無停手,「啋你都嘥氣!」 或放慢手腳,或粗心大意,不一而足。管理層扭盡六壬,軟硬兼施,卻發現不論好言相勸,抑或惡言相向,總有某一環節中棍,好似唔遲唔安樂。

後來有一管理層靈機一觸,作出一項小改變:裝運工不以工時支薪,而是以班次計人工。政策一出,成班人脫胎換骨,真正成為聯邦「快」遞。何解?以往不論效率如何,總之搬足一個鐘,就收一個鐘錢,話之你遲飛早飛,與我何干?最好加班,呃埋OT雙工錢,更是妙不可言。但以班次計工資,最緊要快手搞掂,人工袋袋平安,又可早啲番屋企。「獎勵機制」的小小改變,將「揼波鐘」的誘因消除,快而準則有賞,自然事半功倍,變革水到渠成。

大行日耗千金,養住班賣方分析員,免費派貼士,當然不是善心爆棚,普渡股海迷途散戶,早日得成正果,而是相信「貼士 造就成交」。故仔越多,成交越多,佣金自然越多。好公司,真股皇,一買就長揸一世,有入無出,無佣金番,強烈推介,想倒自己米乎?此外,市值太低、成交稀 疏者,對己無益,少寫為妙。市值大,消息多,股價剒,公睇好有理、婆睇淡有理,有大量衍生工具的股票,最受大行歡迎。了解「獎勵機制」,你就會明白,自己 操作,緣何好在二三線股堆中尋寶-四野無人,跟進者稀,找出長期錯價股票的機會,遠高於大股。

二三線易尋寶

一旦明白「獎勵機制」,看世事,會通透很多。例如內銀股管理層,真正老闆係阿爺,借錢給地方起廉租房,利微,隨時本不歸,但唔借要捱鞭,就算萬一出事,到時應已退休,與我何干?匯豐(5)收購H.I.,宏利(945)收購John Hancock,前人風光收購,後人咬牙供股,是為前例。政治借貸,輸就write-down幾成,贏就息差一釐,內銀股估值唔低,真係有鬼。

同一道理,自己新開基金,先行舉家重注認購,遠勝萬言說詞。 

(客戶持有匯豐相關衍生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68

股價震盪》高盛最高喊上一千六 轉瞬變臉下修至八十六 外資也會看走眼散戶盡信恐大失血

2013-08-12  TWM
 
 

 

不到兩年的時間,宏達電市值驟減八八%,金額高達九千四百億元,最大的輸家當屬外資與散戶。從一度最看好宏達電目標價高達一六五○元,到如今看最低的目標價僅剩七十一元,外資評價宏達電的起落,幾可寫成一部台股最發人深省的投資啟示錄。

撰文‧謝富旭

兩年前,宏達電獲利最意氣風發時,外資給予最高的目標價達一六五○元;如今,隨著宏達電獲利急轉直下,即使背負市場罵名,眾多外資券商分析師甚至不留情面地調降宏達電目標價至兩位數(七十至九十幾元)。但宏達電股價落難,最大的苦主不僅是散戶,連外資(指外資券商所服務的客戶)本身也損失慘重!

從證交所的宏達電外資庫存觀察,宏達電股價於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寫下一千三百元的天價時,當時外資持股高達五十三.一萬張,占宏達電股權六二.六%,可謂外資持股過半的「外國公司」。自此之後,宏達電展開驚心動魄的三段跌勢,一直到第二段跌勢展開,外資才猛然明顯減碼。

外資也是受害苦主

儘管損失慘重 卻能即時停損減碼 第一段跌勢是從一千三百元跌至四百元,時間是一一年五月至一一年十二月初。這七個月,外資對宏達電「崩壞」半信半疑,於是僅減碼六.八萬張,約一二.八%,但期間宏達電跌幅卻高達六九%。

外資減碼宏達電,賣價大多落在四百元以下,在四百至一五○元,外資總計減碼宏達電高達二十五.三萬張,外資持股比重從五三%驟降至二三%,可見,外資操作宏達電不見得有多高明。這是外資「買方」(主要是指共同基金與對沖基金)的情況,充當投資軍師的外資「賣方」(指外資券商研究部門),其對宏達電的建議,說實在也是半斤八兩。

外資「賣方」對宏達電目標價的預測高點集中落在一一年四至五月,當時宏達電股價已來到一千二百元上下;然而,由於宏達電獲利數字火紅,外資賣方分析師紛紛對目標價給予極高的評價,清一色估一千元以上。當時較保守的摩根士丹利給一千一百元,而高盛給一千六百元,摩根大通與巴克萊也分別給一千六百與一六五○元的極高評價。

一一年七月,宏達電與蘋果間的專利侵權官司白熱化,花旗分析師張凱偉開出第一槍,將宏達電目標價從一四七○元降至九七○元(當時宏達電股價仍在千元以上),甚至引發後來宏達電提告。同年八月間,宏達電罕見出現大批經理人股票申讓潮,股價加速下跌。然而,一直到一一年十一月至一二年一月初,外資賣方分析師才明顯調降目標價。但是,與宏達電最有淵源的高盛,仍給予七五○元高評價,其餘約落在四百至六百元。

因此,一般投資人如果太相信外資研究報告,在一千二百元上下買進宏達電,並期待會漲到一千六百元,不但不可能賺到錢,還會嚴重套牢,並且隨著宏達電股價暴跌而難以自拔。

所幸,台灣投資人對追高股價一直存有戒心,從散戶指標──融資餘額觀之,宏達電股價攻上千元關卡時,融資餘額不增反減,因此套在千元以上的投資人應該不多。

問題是,散戶也許抗拒得了外資報告給宏達電目標價一千六百元的魅惑,卻抗拒不了宏達電從一千三百元天價腰斬後,股價看似跳樓大拍賣的誘惑。

去年五月中旬,宏達電股價失守四百元大關,融資餘額至此開始爆量激增。宏達電融資餘額從三萬餘張一路飆升,即使股價跌破一六○元融資追繳火線,融資餘額仍節節升高至七.六萬張,雖顯示散戶打死不退的意志,但卻損失慘重。相對之下,外資法人大幅減碼宏達電雖落在四百元以下,儘管損失不貲,但其壯士斷腕般停損減碼的決心,則是散戶不能及。

別把外資報告當成寶

看不準是正常 長短線參考價值均不足從目前宏達電股價僅一五○元上下觀之,對照外資過去兩年對其所做評估,頗令這群年薪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外資金童難堪。其中,高盛的角色最值得玩味。

高盛不僅是第一家喊出宏達電千元目標價的外資,宏達電現任財務長張嘉臨與前投資人關係部門主管鄭昭義,均是從高盛挖角而來,兩家公司關係匪淺,也引發外界聯想。在調降宏達電的動作中,素來以快、狠、準著稱的高盛竟頻頻慢半拍,恐讓其客戶對旗下分析師的信心產生動搖。

不可抹滅的是,在宏達電飆漲的過程中,外資圈中就屬高盛最能「動燭機先」。一○年九月,在宏達電股價剛站上六百元關卡時,高盛就率先喊出千元目標價轟動市場。一一年三月,宏達電剛站上千元大關,高盛再喊出一千四百元目標價(隔一個月後又上修至一千六百元);同時大膽預測宏達電市值三至五年內將翻至一千億美元(當時市值約三百億美元),把宏達電多頭氣勢帶到沸點。

不過,沒想到的是,高盛分析師眼中的一千億美元大夢,如今卻變成宏達電市值從新台幣一兆多元衰退至一千億元市值保衛戰的惡夢。許多不明就裡的投資人,不僅在網路上謾罵,甚至有陰謀論之說,指外資說一套做一套,出報告時,明明就是看多,但外資客戶卻處於賣方,而對外資頗不諒解。問題是,外資分析師真的有意與公司派聯手,坑殺散戶嗎?

曾在外資券商擔任過研究主管的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說:「外資對個股目標價喊得太高或太低,並非出於惡意,僅能歸咎看不準而已。老實說,市場看得準的分析師本來就不多!」洪瑞泰指出,不管是外資還是本土券商分析師多半是做趨勢研判,看趨勢本來就容易有偏差,總是越漲越看好,越跌越悲觀。

所以,投資人千萬不要把外資分析師研究報告當成寶。大眾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雖有蒐集與閱讀外資研究報告的習慣,但他說:「外資報告在見報前二至三天,往往已經先給VIP級的大客戶看過,讓大客戶提前布局。因此,當外資報告曝光於媒體時,大客戶們該做的都做完了,在短線上已不具任何參考價值!」至於長線,外資券商服務的共同基金操作時間也落在半年至一年,嚴格來說不算是真正的長線。因此,要買睡得著覺的價值型股票,參考價值也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幾年來對沖基金影響力日增,外資賣方分析師為迎合客戶所需,對股價短線動能的研究與關照著墨漸深。許多外資圈人士也默認,對沖基金占其外資券商的下單量比重,已經凌駕長線的退休基金或共同基金,躍居成台股外資中「控盤」的主流。

對沖基金成為主流

研究報告用詞勁爆 才能吸引客戶上門這種情勢,無形中將促使外資券商的研究報告無論在觀點或措詞上益加犀利與聳動。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說:「其實,我們和媒體一樣,內容要夠勁爆,目標價要夠驚悚,才會勾起客戶買賣的意願。」因此,宏達電第二季法說會一召開完,各家外資無不卯足全勁,用最犀利的觀點、最勁爆的文字,以及最殘酷的目標價「互別苗頭」。

比如說,某外資券商以「掉下來的刀子」為題分析,宏達電仍看不到任何反轉跡象,目標價給予七十一元。也有外資券商以「歷史上從未有手機公司起死回生過」為題,認為宏達電再起機會渺茫,給予自認為「很慷慨」的九十七元目標價。

外資對宏達電股票上的痛賠,以及外資分析師對宏達電評價的看走眼,足以作為投資人殷鑑。畢竟,再精密的財務系統與評價模式,也無法預料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與產業競合,更遑論看穿幽微陰暗的人性。

從過度樂觀 到過度悲觀── 宏達電近年股價走勢與外資預測目標價蓄勢待發2010年9月,高盛將目標價從800元調高至1000元,是第一個喊出宏達電上千元的外資券商。

爭先追漲2011年3月,高盛預測宏達電市值在3~5年將成長至1000億美元,當時宏達電市值僅300億美元。喊出目標價為1400元。

過度樂觀2011年4月,高盛調高宏達電目標價至1600元。

警訊乍現2011年7月,宏達電與蘋果專利權官司失利,花旗分析師張凱偉率先下調目標價至千元以下的970元。

豬羊變色2012年1月,宏達電遭蘋果與三星瓜分市占率,外資看法轉趨分歧,麥格里下看450元,高盛為750元。

徹底絕望2013年8月,宏達電上市以來首度出現虧損,外資大降目標價至70~150元。

市場看衰 目標價最低下修至71元──外資法人對宏達電財務預估外資券商投資評等目標價

(元)今年EPS

(元),

預估明年EPS

(元),

預估

巴克萊資本證券減碼122(降)1.680.56 巴黎證券賣出71(降)-1.42-0.84 里昂證券賣出93(降)-2.202.50 聯昌證券表現劣於大盤101(降)0.095.86 瑞信證券表現劣於大盤(降)120(降)3.529.68 高盛證券賣出(降)86(降)-0.381.88 匯豐證券減碼98(降)-2.10-1.20 摩根大通證券減碼1002.911.29 美銀證券表現劣於大盤92(降)-0.702.90 麥格理資本證券表現劣於大盤924.513.14 摩根士丹利證券減碼99(降)-1.50-0.03 野村證券賣出135(降)1.324.41 花旗環球證券賣出97(降)0.021.57 瑞銀證券賣出86(降)-0.381.42 元大投顧賣出90(降)2.015.29 凱基投顧賣出85(降)-0.043.02 資料來源:各外資券商或外資部門研究報告 整理: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4

盡信書不如無書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84i.html

   我國不少大學的商學院針對來自企業的進修學員所開設的課程,許多都是跟著市面上的熱點來鋪設的,什麽熱講什麽。這麽做,學員踴躍聽,學校收益高。學校看似是在指導教育學員,其實是被學員急功近利的意願綁架了。學員急切地希望得到怎麽賺取熱點錢的辦法,而學校就投其所好順勢講給他們聽。很多學員聽後,一知半解地、迫不及待地便去運用,結果大多數都“吃套”,遭損。這種悲劇一年又一年、一輪又一輪地不斷重複上演。

   可不是嗎?我們早期的不談,就說說當前的吧。現在,互聯網話題的熱度有所消退,資本市場熱度升高,有的著名大學的商學院便到處兜售“企業應該如何如何進入資本市場”之類的課程、講座、論壇、沙龍、等等,多種多樣,五花八門,說是更接地氣地幫助企業家們了解資本市場的利弊,協助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這種教學方法,推波助瀾,以前讓不少學員跳進滾燙的房地產火坑里,前陣子讓不少學員觸死在互聯網上……當年股市從瘋牛轉病熊期間,不知讓多少學員的錢財或產業資本化為灰燼……呵!現在又來了!

   學校安排一些與金融有關的組織與企業對接,大多數企業則把投資只當作是一樁具有確定性回報的買賣,視為階段性生意,而對方確信大牛市來到,言之鑿鑿,聲稱盈利唾手可得。雙方實質上是在做投機交易,到頭來,大都不輸才怪呢。

   這種似是而非的教學不知誤導了多少學員。這究竟是在真正搞教育呢,還是在辦學店?如此教育與教學能夠培養得出真正的企業家和投資家?實難相信。

    與其盡信書,還不如無書!

 

附:本人2013年7月16日的小文:


   浙江大學《時代浙商》總裁班又有一期開學,特書“學習提示”一則,以供學員們參考——

 

【學習提示】                    要考量周期性和波動性因素

   浙江大學總裁班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尤以針對性和實戰性強而著稱。學校經常就大家關心的一些熱點,安排專門的授課及講解。十來年里,有許多學員經過學習,得到啟發,運用到實踐中,取得新項目投建的成功,成就喜人。但也有個別學員聽了課程,按照所學內容去做,結果效果不佳或失敗,比如,開發房地產、操作貴金屬交易、證券投資、涉足新能源領域、創建新項目、開發新產品、擴大產能、等等,出現問題,發生故障,造成損失,於是,以為是授課誤導了他們。

   其實,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教學的問題,而是學員在實踐中忽視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規律,那就是,市場經濟具有周期性與波動性,任何項目都有高潮與低潮的時期,倘若進入時機不好,又沒充分做好承擔風險及損失的準備,則容易導致敗局。

   一般地,總裁班挑選熱點項目作為課題,是因為考慮到案例豐富,學員們對其比較關註,有興趣聽講,從而能夠較好地學到有關知識,而授課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學員的知識儲備,以備後用。總裁班是傳授知識的好地方,但不是“點子公司”。有的學員急功近利,機械模仿,尤其是沒認真考量項目的周期性和波動性因素,追熱投入,結果可想而知。

   再好的項目,如果投入時,既不考慮其周期性和波動性,又不顧風險及損失的承受能力,那就不免過於草率,結果不盡如人意也就不足為怪了。

   如何增設新項目,大家不妨看看王永慶和魯冠球是怎麽做的,或許有所啟發。他們都喜歡“逆向投入”,即看好一個認定為長期的好項目,大都是在它很不景氣的時候才出手的。這樣做,成本最低,風險最小,成功率則較高。用王永慶的話說就是,在冬天開始賣冰激淩,這是取得成功的一條捷徑。當然,要踏準周期和波動的拐點幾乎是不可能的,好在投建新項目也不必一定非得“抄底”才行,只需大致知道景氣情況,並控制好風險,這樣就行了。

   學員們在總裁班學習,接受新知識,了解新事物,若想發展新項目,首先須要有耐心,作好長期打算,然後在對風險及損失的掌控之下,把握好項目的周期性和波動性,這樣就有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18

網上股神不可盡信

1 : GS(14)@2011-09-07 08:18:37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377b29685b2a-108190
證監會話,億創環球大約在2010年3月成立一個網站,並在該網站推廣一項聲稱由陳俊偉管理的基金。網站指這個基金曾於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間,錄得45%的升幅。

可以在4個月內錄得45%的升幅,操盤手無疑是股神。但證監會就話,這個基金根本不存在,而億創環球及陳俊偉亦未領有證監會發出的牌照。但好彩今次並無公眾受騙。

證監會更話,聲稱能提供很高回報的產品,例如本案所講的45%升幅,顯然值得懷疑,因為這意味涉及很高的風險,否則所謂高回報只屬虛假陳述。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11PR103
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衛民先生(Mr Mark Steward)表示:"證監會的迅速行動發揮了防患未然的作用,沒有公眾在這案件中受騙。"

證監會提醒投資者,如有產品聲稱能提供很高回報──例如本個案聲稱其產品錄得45%的升幅──這說法顯然是值得懷疑的,因為高回報意味著該項投資涉及很高的風險,否則聲稱能提供高回報只屬虛假陳述。
2 : pars(2406)@2011-09-07 12:39:00

幾時到骨骨會?
3 : GS(14)@2011-09-07 21:36:29

真是唔知
4 : GS(14)@2011-09-07 21:36:38

玩得多就自然上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09

財智語陸:切忌盡信投資指標

1 : GS(14)@2017-01-21 03:34:56

現今投資產品種類繁多,曾有不少投資者問我,有沒有一個絕對客觀「指標」,來衡量產品是否抵買?我個人認為所有指標只可供參考,而非一個絕對的決定買賣指標,因每個所謂指標,背後基建於有很多假設,好像股票傳統上以PE來比較平貴,但有些行業我們會用EBITDA為準則,因此所謂的指標,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好像保監署今年要求所有保險公司須按「指引十六」,將保單內的非保證紅利的「履行比率」(即在銷售保單提出的非保證預期回報率建議,有多少實際可派回給投保人之比例)披露予投保人。當條例生效後,保險公司們的保單之「履行比率」被作為保單是否值得投保之指標,低比例的「履行比率」即未能履行預期派息承諾,投資價值也較低。如真的要以「履行比率」作投保的回報準備,投保人首先不應只看此比率的高低,反而要知道要投的保單,背後究竟是用甚麼機制去派取紅利。坊間保險公司派送紅利有兩大主流機制:一是英式「歸原紅利」,分紅之後會將紅利再投入保單內的投資工具上,投資工具在股票的比例會較多,此類分紅機制多重看長線的投資工具增長回報。另一是美式的「現金分紅」,主要是分紅以現金方式派送,而主要投資工具也以定息產品為主。由於投資機制不同,「履行比率」也會不同,前者好比一個投資組合是買增長型股票,焦點自然落在資產增值之上。因此,當大家去睇「履行比率」的高低,首先要了解你是想走那一條投資路線了。陳永陸獨立股評人本欄逢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0/199024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