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老字號搭乘互聯網精準營銷,“上海購物”賣出新體驗

人臉識別進店、智能化動線觀測、虛擬購物籃、智能試鞋地墊……這些結合了人工智能的創新零售技術是第一財經記者在百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百聯”)創新體驗中心見到的。

“說到百聯,給人的感覺一直是老字號,好像比較陳舊,但其實百聯在創新、技術和新零售方面做了很多嘗試來拉動新消費和新購物。”百聯集團董事會秘書兼戰略中心高級副總監趙陳斌透露。

近期,《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發布,上海還制定了《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主動順應消費升級大趨勢,以創造需求、引領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消費貢獻度、消費創新度、品牌集聚度等為著力點,打造面向全球的消費市場、全球新品首發地、引領國際消費潮流的風向標和人人向往的“購物天堂”。

第一財經記者在走訪了大量上海“老字號”企業後了解到,如今這些企業都在積極擁抱電商,甚至自行建設在線渠道、打造人工智能產品等,將品牌傳播給年輕消費者。部分上海“老字號”還與電商緊密合作,將品牌在國際市場進行傳播推廣。

“老字號”的新科創

《三年行動計劃》指出,要更加註重以新供給引領新消費,以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平臺、創新人才激發商業轉型升級新動能。支持傳統企業創新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向全渠道平臺商、集成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轉型。

“近幾年技術確實對零售有極大影響力。我們發現如今所有零售的創新,無不被技術所驅動。怎樣的技術才能夠推動零售創新?我們自己內部有個定義,叫做能夠‘高效、精準、滿足需求的’技術,才是我們去衡量它是不是能夠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的標準)。”趙陳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此前提下,百聯在上海浦東開出了第一家新零售店,整個零售環境是按照新零售來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我們在全國200多個城市有4000多家網點,每年到百聯的人次超過10億,我們應該把握線下優勢做好全渠道發展。比如建設百聯自己的創新中心、電商平臺、App、結合網點業務等。2016年3月,我們做了百聯的科研和創客中心。我們只研究跟商業相關的互聯網科技和應用。我發覺做基礎研究和創新的不少,但真正集中在商業和零售創新的幾乎沒有。” 趙陳斌說。

在百聯創新體驗中心,第一財經記者看到了用熱感應等技術打造的人工智能動線裝置,即顧客在商場內走動的線路、停留時間等信息都能精準捕捉到;而另一項人工智能技術則可以測試出到店客人的年齡區間;智能試鞋地墊則是相當於虛擬試衣鏡;人臉識別則是進店時“刷臉”入場,另外還有虛擬購物籃等科技,以此收集消費者大數據,且精準營銷。

“我們已制定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計劃,包括重點舉措‘五個一批’和四個保障措施,‘五個一批’是打造一批購物地標、匯聚一批優質商品、創新一批商業業態、打響一批知名品牌和組織一批標誌活動。四個保障措施包括落實組織體系、建設人才隊伍、探索容錯機制和強化激勵考核。我們正創新升級一批商業業態,包括融合發展i百聯全渠道平臺、開拓城市奧特萊斯、升級購物中心4.0模式與大賣場升級改造、培育創新業態RISO未來店、加速健康小鎮業態探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互聯網科創中心及‘前店後倉’的跨境、免稅新模式。”百聯經濟運營部執行總監史小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電商新渠道

“可能人們聽到英雄金筆,大家都覺得是很重很陳舊的款式,但其實並非如此。你看我們研發的這款粉色的筆是我們的新產品,顏色是糖果色系且非常輕盈,你拿在手上,幾乎感受不到太大的重量。非常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喜好。更重要的是,這款筆是我們給京東這類電商包銷的,即所有的產品都是通過電商渠道在線銷售,實體店是買不到的。因為這款產品針對年輕消費者,所以我們要精準營銷到這類客戶群,要以符合他們的消費渠道進行售賣。目前這款筆已基本售罄。”上海英雄(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英雄集團”)總經理潘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僅如此,英雄集團在研發了48色時尚水筆、各類紀念筆、可測人體心率檢測、紫外線的智能筆之後,都會有部分比例通過京東等電商銷售,且銷售量非常好。

“就渠道而言有幾個要素,第一是移動互聯網,消費者對零售的渠道,不在乎你是線上還是線下,移動互聯網正好滿足需求;第二是物聯網,零售最核心的是人、貨、場,物聯網就是把場進行連接;第三是人工智能,消費者在物資極大豐富的時代,他們不缺選擇,而是缺精準滿足的點。所以電商平臺和渠道非常重要。”趙陳斌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目前,百聯已攜手阿里巴巴拓展電商合作。

“現在我們的很多食品也會在網絡上銷售。就渠道而言,老產品會以賣場為主,一些新研發的產品則會在網絡上比如京東等有合作,我們也嘗試與盒馬合作。”光明食品國際有限公司營運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顧旭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三年行動計劃》指出,要支持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無人零售、綠色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打造新零售“試驗田”和“競技場”。支持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加快商貿企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顧客消費行為,開展精準服務和定制服務,靈活運用網絡平臺、移動終端、社交媒體與顧客互動,建立及時、高效的消費需求反饋機制,做精做深體驗消費。

國際化戰略

《三年行動計劃》指出,要增強搶救式保護老字號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通過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經營方式,弘揚優良傳統,挖掘品牌價值,加強老字號保護,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支持老字號通過跨界融合、創新技術應用等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實施“老字號+互聯網”計劃,支持拓展直營、連鎖和特許經營等商業模式。深化“國際消費城市示範區”和“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建設,培育若幹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商業創新領軍企業。

上海市商務委方面表示,“上海購物”品牌的集聚度,和“老字號”有很大關聯度,因此支持一批“老字號”自主品牌勢在必行。

為了將自主品牌更好地推廣,“老字號”們還在積極地通過“觸電”進行國際化營銷。

“三槍”商標誕生於1937年,作為擁有80多年歷史的民族品牌。作為中國紡織品牌50強,2016年三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三槍集團在2017年響應“一帶一路”政策,於同年8月底進駐eBay平臺,上線4小時即賣出第一單產品,銷售額連續四周獲得成倍增長,2018年3月銷售額同比上漲79%,4月同比上漲53%,店鋪於4月成功轉變為eBay的Top rated seller。

在“三轉一響”的年代,蝴蝶牌縫紉機曾享受輝煌,但之後也遭遇困局。數年前,根據原上海輕工控股集團公司對上海縫紉機行業進行業務整合的精神,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產權交易的方式從上海飛人協昌縫制機械有限公司購買了“蝴蝶牌”等縫紉機商標。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上工申貝集團一舉收購了德國DA等四家世界頂級縫制設備制造企業,將德國“工匠精神”融入蝴蝶品牌。JD1000系列電子多功能家用縫紉機,使家用多功能縫紉機設計更貼近現代人的使用習慣,更好地滿足如今消費者對服飾用品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還有上海新世界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上海新世界(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從事第三方增值服務、電子商務、互聯網應用和軟件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新雅、杏花樓、功德林、邵萬生、黃隆泰、曹素功、周虎臣等十多家“老字號”品牌,產品涵蓋了衣食住行等。其將“老字號”產品搬上電商平臺,已在天貓、京東、1號店開設了“老字號”旗艦店。用“互聯網+”手段和跨界思維,植入消費者場景,實現“老字號”與國際平臺全球發展模式,使“老字號”產品走向國際舞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26

證監會:盡快推出新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近日,證監會召開《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修訂稿)》征求意見座談會,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主持召開會議,聽取10位企業家對《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修訂稿)》的意見和建議。

與會企業家認為,2002年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對於指導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上市公司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這次征求意見的“修訂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總結和吸收了我國上市公司監管制度規則完善和境內外市場公司治理實踐經驗,直面新情況新問題,對於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夯實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企業家一致認為,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公司質量的重要標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保障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修訂稿”下一步修改過程中,切實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下一步,證監會將抓緊繼續完善“修訂稿”,吸收各方寶貴意見,一是更充分體現我國十幾年來公司治理的實踐經驗,二是更充分體現國際公認的公司治理基本準則,並在履行公開征求意見等立法程序後,盡快推出新《準則》,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18

打造“人才夢之隊”,上海創新機制出新招

為期一年的全市大調研,在努力打造上海營商環境新高地的同時,也為上海的人才高地建設註入了強心劑。

在今年3月份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出臺,在七方面取得制度性突破。其中,“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實施高峰人才全權負責制”等政策,引起廣泛關註。

在科技人才、海外人才等國家急需、緊缺的高端人才的引進和服務方面,上海相關部門創新體制機制。同時上海也註重人才政策的宣傳,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精準性,加快政策落地生效。

高峰人才工程

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實施人才高峰工程,進行大刀闊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對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應”,打造“人才夢之隊”。

2017年9月26日,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掛牌啟動了張江實驗室。目前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張江實驗室也在探索一套符合國家實驗室運行模式,吸引、留住世界一流高科技人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譚瑞琮介紹,在用人機制上,張江實驗室將采取有利於人才引進和流動的新的機制。“特別是對流動人員采取聘用合同制的方式,即與大學、科研機構共同聘用(雙聘機制)前沿領域領軍人才,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人才互補和自由流動,這一機制有效保障了實驗室科研人員的靈活流動性。”譚瑞琮告訴記者。

對標世界一流科學園區,張江實驗室周邊的規劃布局和環境,以及創新氛圍和生活配套設施等方面還有一定距離。

對此,譚瑞琮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優化現有的實驗室運行體制和機制,同時,要給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比如,提升張江實驗室園區的生活環境、科研環境和生態環境,為團隊解決好住房、子女教育、醫療、出入境等配套服務問題。

長寧區境外人員多、涉外機構多的特點十分鮮明。目前,長寧區境外人員占全區人口總數的10.29%,占全市境外人員總數的18.85%。

在海外人才服務上,長寧區在臨空經濟園區設立“上海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在出入境辦證大廳開通急事急辦通道專窗,著力提升涉外“放管服”工作水平,營造更好的區域營商環境。

 “上海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家整合公安、人社、外國專家局相關職能的一站式服務受理窗口,極大提高了園區內涉外企業、涉外人員申請辦證的便捷程度。今年以來,該辦證點共受理外國人簽證、居留許可3444證次,占全區受理總數的60%左右。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出入境管理辦公室主任蔡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前申請辦證要去臨空經濟園區的人社局受理點申請就業許可,再去公安出入境部門申請就業簽證,正常的話是12個工作日。“現在辦理所需時間沒變,但辦理的人可以在一個地方就拿到人社局就業許可和公安出入境部門的簽證。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整合爭取把受理時間縮得更短,在7個工作日內就可以拿到就業許可和簽證。”

同時,長寧分局還著力實現“只跑一次”的工作承諾。比如,大力優化網上預約辦證服務,凡是前來辦證的群眾一進入辦證大廳就有工作人員具體輔導進行網上預約辦證,從而確保了申請人從“打表–拍照–受理–付費”整個流程在半小時內完成。

目前分局出入境辦網上預約受理量已經超過了50%以上,對於外國機構、企業有十人以上辦證需求的,分局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專窗專人批量受理,提高工作效率。

人才政策宣傳

為推進上海人才高峰建設,今年年初,公安部批準“上海出入境聚英計劃(2017—2021)”。根據該計劃,公安部將陸續出臺一批出入境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試,重點吸引國家急需、緊缺的高端外籍人才,同時,不斷創新舉措,深化改革開放。

蔡欣告訴記者,他們將強化“聚英計劃”宣傳咨詢。“接下來分局將深入外國人聚居區,外國企業、機構開展政策宣傳,並在辦證窗口設立專窗為外國人提供咨詢服務,解讀宣傳政策和辦理流程規定。”

近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加快政策落地生效,尤其是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精準性,顯得格外緊迫和重要。

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程征東告訴記者,他們在這次大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企業和人才有這方面呼聲,希望能進一步來了解上海的人事人才政策。“原來我們也做培訓宣傳,但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流動性大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一些人事自身有可能工作崗位變化比較快,原來培訓好的人事可能跳槽離開了,這導致相關企業和人才對政策也不太了解。”

為此,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結合大調研工作開展,積極推出“梅園大講堂”系列政策宣傳培訓活動。

按計劃,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年內擬在梅園路主場開展30場 “梅園大講堂”活動,預計參訓人員2500人次,覆蓋本市各類大中型企事業單位1200余家。

據統計,自今年3月該活動正式啟動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類大型以及專場政策宣傳培訓12場,參訓人數累計500余人次,涵蓋本市企事業單位200余家。

程征東對記者表示,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是高峰人才的服務專窗,這個事情估計將會在7月份啟動。“下一步在圍繞高端人才發展的政策宣傳方面,對於新的政策要采取更加貼身的服務,讓高端人才、高峰人才以及他們的項目運維團隊更加多地了解我們的新政和新的服務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26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打造“人才夢之隊”,上海創新機制出新招

為期一年的全市大調研,在努力打造上海營商環境新高地的同時,也為上海的人才高地建設註入了強心劑。

在今年3月份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出臺,在七方面取得制度性突破。其中,“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實施高峰人才全權負責制”等政策,引起廣泛關註。

上海市科委基地建設處處長譚瑞琮6月10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張江實驗室正通過高端人才遴選、重大項目布局、體制機制創新等來推動整個實驗室形成人才優勢、成果優勢和能力優勢,並在這三個優勢基礎上來爭取國家實驗室的落地。尤其在用人機制上,將采取有利於人才引進和流動的新機制。

在科技人才、海外人才等國家急需、緊缺的高端人才的引進和服務方面,上海相關部門創新體制機制。同時上海也註重人才政策的宣傳,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精準性,加快政策落地生效。

高峰人才工程

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實施人才高峰工程,進行大刀闊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對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應”,打造“人才夢之隊”。

2017年9月26日,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掛牌啟動了張江實驗室。目前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張江實驗室也在探索一套符合國家實驗室運行模式,吸引、留住世界一流高科技人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譚瑞琮介紹,在用人機制上,張江實驗室將采取有利於人才引進和流動的新的機制。“特別是對流動人員采取聘用合同制的方式,即與大學、科研機構共同聘用(雙聘機制)前沿領域領軍人才,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人才互補和自由流動,這一機制有效保障了實驗室科研人員的靈活流動性。”譚瑞琮告訴記者。

對標世界一流科學園區,張江實驗室周邊的規劃布局和環境,以及創新氛圍和生活配套設施等方面還有一定距離。

對此,譚瑞琮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優化現有的實驗室運行體制和機制,同時,要給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比如,提升張江實驗室園區的生活環境、科研環境和生態環境,為團隊解決好住房、子女教育、醫療、出入境等配套服務問題。

長寧區境外人員多、涉外機構多的特點十分鮮明。目前,長寧區境外人員占全區人口總數的10.29%,占全市境外人員總數的18.85%。

在海外人才服務上,長寧區在臨空經濟園區設立“上海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在出入境辦證大廳開通急事急辦通道專窗,著力提升涉外“放管服”工作水平,營造更好的區域營商環境。

 “上海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家整合公安、人社、外國專家局相關職能的一站式服務受理窗口,極大提高了園區內涉外企業、涉外人員申請辦證的便捷程度。今年以來,該辦證點共受理外國人簽證、居留許可3444證次,占全區受理總數的60%左右。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出入境管理辦公室主任蔡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前申請辦證要去臨空經濟園區的人社局受理點申請就業許可,再去公安出入境部門申請就業簽證,正常的話是12個工作日。“現在辦理所需時間沒變,但辦理的人可以在一個地方就拿到人社局就業許可和公安出入境部門的簽證。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整合爭取把受理時間縮得更短,在7個工作日內就可以拿到就業許可和簽證。”

同時,長寧分局還著力實現“只跑一次”的工作承諾。比如,大力優化網上預約辦證服務,凡是前來辦證的群眾一進入辦證大廳就有工作人員具體輔導進行網上預約辦證,從而確保了申請人從“打表–拍照–受理–付費”整個流程在半小時內完成。

目前分局出入境辦網上預約受理量已經超過了50%以上,對於外國機構、企業有十人以上辦證需求的,分局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專窗專人批量受理,提高工作效率。

人才政策宣傳

為推進上海人才高峰建設,今年年初,公安部批準“上海出入境聚英計劃(2017—2021)”。根據該計劃,公安部將陸續出臺一批出入境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試,重點吸引國家急需、緊缺的高端外籍人才,同時,不斷創新舉措,深化改革開放。

蔡欣告訴記者,他們將強化“聚英計劃”宣傳咨詢。“接下來分局將深入外國人聚居區,外國企業、機構開展政策宣傳,並在辦證窗口設立專窗為外國人提供咨詢服務,解讀宣傳政策和辦理流程規定。”

近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加快政策落地生效,尤其是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精準性,顯得格外緊迫和重要。

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程征東告訴記者,他們在這次大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企業和人才有這方面呼聲,希望能進一步來了解上海的人事人才政策。“原來我們也做培訓宣傳,但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流動性大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一些人事自身有可能工作崗位變化比較快,原來培訓好的人事可能跳槽離開了,這導致相關企業和人才對政策也不太了解。”

為此,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結合大調研工作開展,積極推出“梅園大講堂”系列政策宣傳培訓活動。

按計劃,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年內擬在梅園路主場開展30場 “梅園大講堂”活動,並在其下轄的3個分中心各開展10場專場培訓活動,合計共60場,預計參訓人員2500人次,覆蓋本市各類大中型企事業單位1200余家。

據統計,自今年3月該活動正式啟動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類大型以及專場政策宣傳培訓12場,參訓人數累計500余人次,涵蓋本市企事業單位200余家。

程征東對記者表示,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將設高峰人才的服務專窗,這個事情估計將會在7月份啟動。“下一步在圍繞高端人才發展的政策宣傳方面,對於新的政策要采取更加貼身的服務,讓高端人才、高峰人才以及他們的項目運維團隊更加多地了解我們的新政和新的服務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06

AR技術讓楚文化“活”起來 博物館文創之路走出新花樣

用內置AR(增強現實技術)軟件的手機掃一掃瓶身,就會出現一個和真人大小相仿的3D立體華服美女,觀眾還能與“她”合影。

法國時間6月11日,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瑰寶之一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首次走出國門,在法國盧浮宮實現AR展出。這是湖北省博物館首次與騰訊合作,進行文物活化、文化活化的一種嘗試。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的瓶身腹部分別繪有王羲之愛蘭圖,陶淵明愛菊圖,周敦頤愛蓮圖,林和靖愛梅、鶴圖,故稱為“四愛圖”梅瓶。

近年來,包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在內的國內眾多博物館,針對館藏品開發了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各類文化創意產品。

從戴著黑框眼鏡賣萌的康熙大帝紅遍朋友圈,到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翠玉白菜傘,再到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雍正皇帝PS版耍寶賣萌,文創設計正在打破博物館的高冷範,讓文物活化起來,走進大眾生活。僅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家,其研發的9170種文創產品,每年可為故宮博物院帶來超過10億元的銷售額。

而隨著騰訊、阿里、抖音等互聯網公司和新興技術的崛起,博物館文創之路步入新階段。

前有騰訊地圖和故宮博物院攜手打造的“玩轉故宮”小程序,讓永不打烊的故宮成為現實;後有抖音小視頻聯手七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推出創意視頻《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並獲1.18億次點擊率,以及VR(虛擬現實)版的《清宮美人圖》。最近,敦煌莫高窟亦開啟“年輕化”探索,與kindle合作,讓經典紋樣“走上”電子書外套,敦煌色系口紅也一度成為“網紅”美妝產品。

湖北省博物館以楚文化為特點,在打造文創IP方面也做了諸多嘗試。據介紹,湖北省博物館先後開發出八大系列千余種特色文創產品,受到社會廣泛關註。目前,該館進一步擴大合作領域,依托“網紅國寶”,采取授權等方式,聯合文創企業開發越王勾踐劍珠寶、貴金屬飾品,並聯手本地一家大型食品企業,首次推出越王勾踐系列巧克力、點心等可以吃的“國寶”,重點打造數字文創產品,推出”掌上智慧博物館”APP(一、二期),還以”地下樂宮的奧秘”“楚國車馬出行”等卡通動畫形式介紹歷史文化,開發文博系列小遊戲,在玩樂過程中傳播了文化知識。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專家劉玉堂表示,深度挖掘楚文化元素,將楚文化的建築、文物、歷史故事等,找到一個符合年輕人喜歡的時尚表達載體,將成為博物館宣傳歷史文化很好的載體,應得到大力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1

越南殺出新血路 中美貿易縫隙的生還者

1 : GS(14)@2010-11-07 18:05:40

2010-10-30 iM  

繼莫斯科之旅後,本刊將視綫重新移到亞洲。近日中國為防經濟過熱,頻頻「收水」,同時工人加薪潮一浪接一浪,素有「第二個中國」之稱的越南,如何把握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機遇?

金融海嘯一役後,越南憑着其年輕人口、廉價勞工殺出一條新血路,令經濟自谷底大幅反彈,今年首兩季GDP分別按年增長5.8%及6.2%,近期更被納入靈貓六國(CIVETS,即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而再受注目。

這位新興市場新貴,是否如市場所期望潛力無限,回復當年的神勇?為此,記者特意遠赴當地最繁華的商業城市胡志明市,發掘當地的投資危與機。

屬東盟(又稱東協)十國之一的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在盟友中排第6位,今年全年料增6.5%,速度之快,因而被冠以「中國第二」的稱號。

不過,以越南目前的經濟體而論,要趕上中國,看來還須一段頗長的日子。記者親身走訪了在越南設廠的港商,分享業內的經營狀況,嘗試一窺中美經濟所帶來的危與機。

CASE1

服裝業5年內有優勢

長久以來,紡織成衣業是越南第二大主力的出口項目,亦是環球經濟的測溫器。目前該國約有2,000家紡織成衣企業,外資企業約佔25%,當中有不少是來越南掘金的香港商人。

位於胡志明市第八郡的慶侗(越南)成衣有限公司,離市區約45分鐘車程,港商區偉業在此經營製衣廠已近9年,全因美國給予越南最優惠國政策,令關稅大大減低,促使他於越南設廠,將貨品出口至美國。

但是,金融海嘯一役令區偉業的工廠定單驟減,盈利大受打擊。「早兩年我們不接單又死,接單又死,因為接單一定虧本,但不接又沒有工開。」區偉業憶述當時的慘況,不禁慨歎:「現在算是好一點,因為可以做的都做了,包括裁員、減產及提高效率等。」一直死守着工廠的他,為了度過這個嚴冬,不得不縮小營運規模,員工人數由最高峰時800多人,裁減至目前的約500人。

談及不少同行關門大吉,行內競爭減少,他眼睛忽然一亮,「開始見到一絲曙光,因為客人找不到工廠接單,只要捱過這一關,就會有好日子,能生存下來的製衣廠都在等待。」

定單雖有回暖的迹象,但區偉業憂慮明年美國又有新一輪的倒閉潮,因為大部分美國服裝公司今年上半年依然錄得虧損,周轉仍困難,他更多次大呼:「美國經濟真是很差!」「我們頭痛完,就輪到我們的客戶,因為他們不落單就沒貨賣,落單工廠又一定要加價,否則寧願不做。」

人民幣升值成本漲

近年人民幣頻頻升值,越南盾則不斷貶值,對區偉業而言,是另一個重大打擊,原因是越南的製衣廠要從中國進口大部分原材料。據越南工商部統計資料顯示,越南紡織業今年上半年共進口26億美元(約202.8億港元)的布料,以供生產紡織品出口之需,其外還大量進口棉、紗綫及紡織等副料,合共20億美元(約 156億港元)。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產棉國之一,加上整個紡織品工業的配套完善,各地服裝公司都紛紛向中國買貨。人民幣升值令原料價格上漲,打壓廠家的生計,區偉業亦只有逆來順受。「你不向中國買的話,基本上你在其他國家都買不到。」

不過,隨着中國的工資上升、勞工法落實及人民幣升值,其成本優勢正在減弱,越南便有機會突圍而出,至今已有不少日韓台公司轉至越南設廠。在中越兩地均有設廠的他,透露現時內地廠出價超過2,000元人民幣,都難以招工,然而越南工人仍然維持在八十年代末的中國農民工的水平,他們為了糊口而出城打工,每人月薪約150美元(約1,170港元),較內地低四成。

他笑言:「美國人再也買不到平靚正的中國貨,恐怕遲一點中國也要向外買平貨,一點也不出奇,所以越南的服裝前景很好,未來5年內有優勢!」

CASE2

政策收緊不利營商

相比起區偉業,同樣在越南設廠近10年的方世歷則顯得意興闌珊,打算數年後退出製衣業,轉投正在冒起的零售及旅遊行業。今年暑假,方世歷便推出了一本越南旅遊暢銷書,被冠為「越南通」,似乎有意在旅遊業大展拳腳。

方世歷徐徐道出當年遠赴越南打天下的故事,「當初看中越南,除了工資低、又有優惠政策之外,因為我們的文化相似,有很多華人聚居,只是將中國的營運模式搬字過紙而已。」

地價漲工廠租金增

由於愈來愈多外資於越南設廠,當局近年逐步收緊環保政策,並處罰違規污染環境的企業。今年9月底,味丹國際(02317)位於越南同奈的廠房,便因污染河水而被一度叫停產,股價亦由1.09元的高位下滑至目前的0.66元(截至周四)。

方世歷則指,越南的污染問題早已存在,只是當局時至今日才執行而已。此外,越南近年土地價格漲幅驚人,繼而推高工廠租金,「成本急劇上升,我不排除3年內不做製衣業。」但這並不意味他會放棄越南市場,只是轉戰新興行業。最後,他建議有意在越南設廠的投資者,不宜將廠房設於工業區,因易受鄰近廠房罷工影響。

CASE3

仿照中國經濟轉型

雖然越南的經濟基礎較弱,頗依賴製造業,但不容忽視其消費市場正逐步冒起(見另文)。

胡志明市的心臟地帶第一郡,繁榮一如香港的中環,記者跟當地投資公司VinaCapital首席投資執行官(CIO)Andy Ho會面。5歲已移居美國的他,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曾於任職戴爾(Dell Ventures)及越南保誠。

適逢越南經濟起飛階段,吸引Andy廿載後回流祖國。「越南正由農業轉型至工業的時期,但仍以農業為重,就如中國一樣,要經歷這個轉變,逐步向上爬升。」

廉價出口主攻歐美

身為越南大好友的他,不忘揶揄中國,指其產品欠缺質素,如早前的毒奶事件,結果要向越南進口牛奶。不過,他承認越南公司若要進軍中國市場亦非易事,因為中國本土競爭已很激烈,加上中國的資源豐富,不須外求原材料。

因此,大多越資公司的定位仍以歐美為主,以大量廉價勞力製造產品外銷,或出口本地的商品如咖啡及大米等,不與中國正面交鋒。Andy強調:「歐美經濟衰退,令其國民更加要買平價貨品,所以沃爾瑪及麥當勞的生意愈做愈好,同樣地,越南貨品針對低收入階層,需求反而更大。」

越南基金風光不再

若時光倒流到2007年,越南可謂風頭一時無兩,股市牛氣衝天,更一度攀升至約1170點的高位。當時香港旋即掀起一股越南投資熱潮,JF及東方匯理便趁勢推出越南機會基金,深受投資者追捧。

可惜好景不長,越南股市在2008年重挫約66%,去年雖自3月谷底的250點反彈逾110%,但近3個月來徘徊於450點水平,距高位仍有61.5%。可想而知,投資越南基金的散戶有多坎坷。

東協基金持重獅城

本港目前僅有上述兩隻越南基金,兩者年初至今分別錄得-5.77%及-6.67%的負回報(見右表),遠低於亞太區股票基金平均39.3%的回報,更遑論與菲律賓及泰國等兄弟國比較。

翻查資料,越南基金並非只投資於越南證交所上市的公司,亦會涉足鄰近亞洲市場。截至9月底,東方匯理越南機會基金中,越南佔比約62%,而新加坡及泰國則分別約佔15%及7.4%。同樣持有六成以上越南股票的JF越南機會基金,除了涉足東盟國外,還投資香港、韓國及英國,以分散風險。然而,由於越南比重佔大多數,基金無法扭轉跌勢。

一向以來,單一新興國家的風險偏高,只宜視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若投資者有意涉足其中,不妨考慮東協基金,投資在發展成熟的新加坡同時,又可受益於泰國及印尼等升市。年初至今,東協基金組別平均錄得約30%的回報,今期「議論紛Fund」詳細介紹JF及富達這兩隻東協基金,詳見120頁。

----------------------------------

拆局:越南投資危與機

總括一眾商家及投資主腦的說法,越南的投資機遇其實與G2──美國及中國息息相關,美國消費市道疲弱,廠商日子不好過;同時中國的崛起,卻又為當地帶來不少好處。

機遇一

中國加薪潮 資金轉戰越南

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02038)深圳廠區發生一連串工人跳樓事件,引起社會極大回響。為了平息風波,富士康一周內加薪兩次,漲幅達 122%,幅度超過了過去10年加薪的總和。到了今個月,富士康近40萬工人的薪酬將大漲至2,000元人民幣,較市價高出近倍。

在富士康帶頭加薪下,內地掀起一片加薪潮,以珠三角一帶為甚。香港工業總會6月份的調查顯示,珠三角8萬多家港企之中,約有37%因勞工成本上漲,正打算將部分或全部生產綫搬離當地,搬往工資水平更低的國家如越南等。事實上,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早於2007年已在越南北部設立兩間工廠,涉資1.6億美元(約12.48億港元),當年並宣布計劃5年內在越投資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勢要成為越南最大的外資企業。

別國開廠分散風險

中國工資上漲已勢不可擋,廠商惟有實行「中國加一」策略,即除了在中國設廠,同時也在別國開廠,以分散風險,而越南便是其中一個得益者,皆因越南最豐厚的本錢便是大量廉價的年輕勞工,現時越南全國人口約8,600萬人,當中25歲以下的人口已佔六成。

從事燈飾生產的真明麗(01868)正是一例,本來在江門鶴山設有龐大廠房,僱用過萬工人。3年前真明麗開始在越南設廠,將普通裝飾燈及勞工密集的工序搬到當地,以大幅降低成本。

由於今年平均工資上漲超過兩成,面對工資壓力,真明麗決定全面啟用越南廠房,工人會由300人大幅增至3,000人,預計明年將再增加至6,000人。可以說,中國工人富了,連帶越南也有「着數」。

機遇二

中產鍾情香港品牌

走在胡志明市最繁華的街上,大型購物商場及名店隨處可見,LV、Gucci及Versace等國際品牌已不在話下,甚至連香港品牌如鱷魚恤(00122)、思捷(00330)、堡獅龍(00592)及佐丹奴(00709),亦進軍當地消費市場,勢必分一杯羹。

越南在2007年加入世貿後逐步開放零售市場,發展非常迅速,以胡志明市為例,今年上半年服務業佔GDP達52.4%,比重高於工業及農業等傳統行業。目前越南中產人口約320萬,按年增加25%(香港貿發局最新數字),這群剛冒起的中產人士,對高質素產品的需求殷切,更甚為鍾情本港產品,因此今年上半年本港出口至越南的貨值增長31%,達19.6億美元(約153億港元)。

其實,港人瞄準越南市場的商機並非近年興起,新華集團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已進駐當地市場,做海產批發生意。時至今日,其業務已擴展至地產、金融等範疇。另一家在九十年代初到越南發展的陸氏集團(00366),目前除了擁有胡志明市第二高大樓──西貢貿易中心,還經營水泥及地產等項目,在當地商界甚具影響力。

對於越南這塊「肥豬肉」,不單港商垂涎,日本、南韓及台灣等投資者也虎視眈眈。

風險一

越盾貶值加劇通脹

近期,亞洲貨幣紛紛屢創新高,泰國及新加坡政府更出招壓升值,唯獨越南盾近11個月三度貶值,累積幅度達10%,刺激越人轉持黃金避險。

面對日益嚴重的貿易赤字,越南盾被迫貶值,乃在所難免。今年首8個月當地貿易赤字金額達81.5億美元(約635.7億港元),相當於越南GDP的約 8%,比重更有上升的趨勢。為了進一步控制貿易逆差,越南已要求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提供16項農林產品優惠進口政策,以增加越南產品出口。

貨幣貶值,固然有利出口,但同時加劇當地的通脹,尤其越南這個物資匱乏的國家,大部分必需品都依賴進口,於是通脹壓力更甚。2008年越南的通脹曾一度高達28.32%,其後逐步回落,但近來又有回升迹象,10月通脹率錄得19個月新高的9.66%。

風險二

政策頻轉不利營商

飽受通脹困擾的區偉業表示,「越南盾(兌美元)由去年初的16500貶至現時的19500,生活水平升得驚人,工人要求加薪的呼聲很高,結果1年加了20%人工,抵銷(越南盾)貶值的優勢。」

除了通脹問題,越南政策朝令夕改亦更令外商無所適從。區偉業抱怨當地官員操縱批地政策,「條例存在許多灰色地帶,非常有利本地發展商,而外資佔比很小。」言語間,他暗示當地貪污嚴重,方世歷亦為此感無奈。

今年7月底,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基於越南外部融資疲弱、總體經濟政策架構搖擺不定,以及銀行體系不穩定,故將越南信貸評級從BB-降至B+,比投資級低四級。有意進軍越南市場的創業者,須多加留意當地的宏觀經濟狀況及政策風險。

﹏﹏﹏﹏﹏﹏﹏﹏﹏﹏﹏﹏﹏﹏﹏﹏﹏﹏

越南小資料

˙人口約8,600萬,全球排名第13位

˙越南是世界第2大咖啡出口國,僅次於巴西

˙1995年,越南成為東盟(ASEAN)成員國之一

˙2007年1月11日,越南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70

旧鞋玩出新时尚 修鞋匠月赚近万

1 : GS(14)@2010-11-16 23:43:2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16/166851.html
    老人想出妙招,将尖头改成了圆头,旧皮鞋“起死回生”,颇受爱美女士追捧。眼下进入年底,刘清云的修鞋铺每月入账8000元。
               
         
  不少人觉得修鞋入行门槛低,不过是小打小闹,赚不了大钱。可渝中区解放碑却有一位85岁的修鞋匠刘清云,没事就喜欢琢磨那些患有“疑难杂症”的旧鞋子。几年前流行的尖头鞋,如今不时兴了,放在家里不能穿,扔了又不舍得,这种鞋子如何处理?老人想出妙招,将尖头改成了圆头,旧皮鞋“起死回生”,颇受爱美女士追捧。眼下进入年底,刘清云的修鞋铺每月入账8000元。
  老鞋匠爱琢磨时尚
  刘清云的修鞋铺位于解放碑402车站旁。他12岁从长寿到主城鞋铺当学徒工,跟鞋子打交道已经73年了,如今孙子都已成家立业,按理说该在家安享晚年,“可跟鞋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就是舍不得那些老主顾。”
  老人的鞋铺每天要接二三十双鞋子,活计做都做不完。“生意好,关键是跟着市场潮流走。”刘清云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鞋的档次也大不一样了,如果修鞋只停留在缝缝补补上,发展空间就很小了。眼下,每到换季他都爱逛一逛百货商场,琢磨各种各样新款式鞋子的修补问题。而眼下成为店里主要收入来源的鞋头“尖改圆”生意,就是他赶追市场潮流最先琢磨出来的。
  让旧鞋“起死回生”
  刘清云称,几年前市场上流行尖头鞋,但因为伤脚还不实用,没多久就过时了。此前,不少顾客拿着尖头鞋上门请他支招。
  鞋面、鞋底都是好的,唯独鞋头不舒服,那就换鞋头吧。可是该换个什么样的鞋头呢?85岁的刘清云专门跑到了附近的百货商场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时下圆头鞋最受欢迎。于是,老人就开始“尖改圆”。经他之手,整个改换过程工艺费不过花30元钱,一双过时的尖头鞋就变成了时髦的圆头鞋。
  这项服务一经推出,立刻受到追捧。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改鞋的业务量大增,店里每天都能接到至少二十双改鞋头活计。“金融危机让大家变得节约了,改鞋头生意更是沾了光。”刘清云说,去年底,改鞋头的不少都是小白领。
  网罗四代铁杆顾客
  刘清云的修鞋铺一年中除了过年停业4天,几乎天天开门,而他修鞋的收费也几乎没有变化。一段时间来,由于改鞋生意太好,周围同行开始跟风,叫价甚至达到了60~70元一双,但刘清云还是三年前的收费,换鞋跟10元,加掌20元,尖改圆30元……
  尽管收费不多,不过10平方米的小店如今却能月入8000元。说到其中的秘诀,老人指着墙上的字幅“讲诚信、保质量”说,客人们信的就是他的手艺、他的诚信。老人说,他的鞋铺从解放初到如今,已经有四代铁杆顾客,其中一个跟他同龄的顾客住在江北鱼嘴,腿脚不能走路了,还让他的孩子来做他的生意。不少顾客更是拎着上千元一双的皮鞋,几经周折来找他。“客人们惦念的,就是我们修鞋的那份诚信。”
  成本收益分析
  房租:10个平方米400元/月
  水电费:100元/月左右
  收益:旺季8000元/月淡季3000元/月
  时代在变化,生活节奏在加快,时尚的潮流也在不断更新,哪怕就是修理一双鞋子,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话,恐怕也要被市场淘汰,这就是85岁的修鞋匠刘清云给我们的启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20

從賣雜貨到全方位服務 7-Eleven 30年變出新天

1 : GS(14)@2011-01-15 18:30:36

2011-15 EW

品牌戰略

小時候聽過一條智力題:「7-Eleven是甚麼顏色?答案是廿四小時不休『息』。」這個答案除了代表營業時間外,大概也可套用在7-Eleven便利店的服務發展之快。

從零食到新鮮小吃,傳真影印到繳交大小費用,甚至可購物領印花換獨家產品,面對時代的轉變,它的改革和創新一樣不歇息。

便利店7-Eleven由美國登陸香港,並將營業時間由朝七晚十一延長到廿四小時。不經不覺,在香港已經三十歲,分店已經超過九百六十間。「現在環顧四周,已經有很大轉變。」7-Eleven營銷及市務主管(香港及澳門)楊樂詩道。

一九八一年,第一間跑馬地店開張的時候,定位只是方便市民,因此當時賣的都是糧油食品和罐頭,大概與一家雜貨店無異。那時到店內光顧的,是一群買水、香煙、或佐酒小吃的地盤工人。

後來香港經濟轉型,勞動人口減少,光靠賣那些貨品,生意額自然下滑。面對困境,整天唉聲歎氣,又或望天打卦並非辦法,集團決意要變,因為只有變才可適應時代,才可變出新天。

搬熟食檔入便利店

經過調研,7-Eleven明白到市場開始年輕化,於是立下決心,將目標客戶定位為學生和白領。「現時我們把主要顧客的年齡層放在十五至三十九歲.因為除了消費能力高,最重要是有高流動性,隨時隨地走進便利店消費。」楊說。

要迎合年輕顧客貪新厭舊的口味,唯一方法只有不停「變」,從食物、貨品到服務,都要變得多元化,希望對顧客提供日常所需的產品外,也能提供獨特的購物體驗。

以往肚子空空或「口痕」的時候,只會想起附近的茶餐廳或小食店,不過現在開始多了人會說:「不如入『些粉』買魚蛋燒賣吧。」早前7-Eleven洞悉香港人喜歡吃小食和乾淨環境的心理,於是將茶餐廳搬入便利店,在部分分店設立熟食檔「熱賣點」,售賣港人最愛的魚蛋、燒賣和港式奶茶,亦會定期有新食品推廣如喇沙、車仔麵、關東煮等。

「叮叮」都要好味

除了熟食,7-Eleven亦提升叮叮微波爐食品的口味,變得更加高級。雖然7-Eleven是首先引入叮叮點心的便利店,但以往選擇不多,只有急凍點心和小吃,即使有例如意粉等「飽肚」的食物,味道也稱不上可口。

現在店內的急凍櫃,從廣東蒸飯到西式意粉,甚至中式燉湯和西式甜品應有盡有。叮叮食品方便依舊,但味道已經大大提升,原來是7-Eleven自家出品。

「顧客可以優惠價錢吃到特別的東西,不用到餐廳也可以吃。」楊樂詩笑言,顧及到上班族放工時間太晚沒時間熬湯弄甜品,所以希望將微波爐食品的味道提升到較優質層次。

事實上,7-Eleven推出自家品牌已經有好一段日子。環視店內貨架,不只叮叮食品,店內的麵包也有印上「7- Signature 」標誌。楊樂詩表示,7-Eleven和不同品牌合作,例如和山崎合作生產麵包等,而且在款式上也貼近年輕人口味,例如最近推出的Cup cake,吸引人們購買。

繳費服務贏盡顧客

便利店之所以便利,無非是需要時可在店內找到即時所需。7-Eleven的收銀台,就由以往用作貨品付款和擺放香煙的位置,逐漸演變成繳交各種費用和多種服務的多功能櫃枱。

除了八達通增值,上至繳交電話費、網上遊戲點數甚至慈善機構捐款,和最近新增的中電電費,下至影印傳真、電池充電、買郵票等,便利服務俱全。

這些服務看起來雖然只能賺些蠅頭小利,但在突然需要的時候卻變得重要。例如訪問當日,就有顧客使用傳真服務。「沒想到這些服務吸納了不少生意。」楊樂詩坦言。

換領禮物增消費

要讓一群本來到便利店「速戰速決」的顧客延長逗留時間,7-Eleven就瞄準目標顧客群喜好,將超市常用的「儲印花換禮品」放到便利店,不過換的是卡通人物精品。

自○四年開始,7-Eleven推出消費滿廿元,便送一個禮品。由最初的Hello Kitty襟章,以至後來的Hello Kitty紀念磁石貼和迪士尼人物系列,深受大小朋友及OL爭相換領。

最近推出的Sanrio吊飾換領活動,正正因為旗下的卡通人物適合7-Eleven顧客群。「感覺就像碰到很久沒見的朋友,所以可以掀起熱潮。」楊樂詩說。事實上,推廣期間的顧客單次消費額,會升至二十元甚至三十元以上。

顧客廖小姐平均每星期光顧一次7-Eleven買早餐和奶茶,因為最近的換領活動有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也會多花時間到7-Eleven掃貨,而且集中在送額外印花的貨品,「這樣不用多花廿元才有一個印花嘛。」7-Eleven早期已大賣「梗有一間喺左近」特點,但品牌創立已久,同行逐漸崛起,要留住顧客,7-Eleven選擇以強調獨特性和親切印象,搶到業內「大餅」。

7-Eleven沒有花錢找明星代言人,而是希望顧客有自己與7-Eleven的經歷,例如○八年的兩個派台廣告,就講述在跑馬地分店的顧客經常遇上明星;蘭桂坊分店的的顧客與朋友相約喝酒等,帶出每人都有自己的7-Eleven,甚至和電台合辦故事招募比賽,希望顧客將自己與7-Eleven的故事和經驗分享。

撰文‧伍甄琪 攝影‧彭大偉 設計‧葉榮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87

皮具美容出新招 创意开店好市场

1 : GS(14)@2011-01-29 19:13:5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27/183293.html
    皮具美容,是对皮具进行保养、清洗、洗染、翻新、修补等,包括皮鞋、真皮沙发、汽车坐垫、皮革服装、皮革箱包等真皮制品。
               
         
  中国皮革市场巨大,由此而形成皮革美容市场前景广阔。
  皮具美容,是对皮具进行保养、清洗、洗染、翻新、修补等,包括皮鞋、真皮沙发、汽车坐垫、皮革服装、皮革箱包等真皮制品。
  【市场前景】
  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统计,中国每年加工轻革达5亿多平方米,居世界首位。人们对皮具产品强大的消费需求,带动了皮具美容行业的扩张,从事皮具护理、维修、翻新等皮具美容类创业者越来越多。
  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穿在脚上的鞋子也越来越高级,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都没有时间自己洗,愿意把鞋子拿到专业的洗鞋店里去做;很多高档的皮包或鞋子碰掉一点皮,碰掉一点色,丢了也很可惜,如果能有一家店可以专业做鞋类包类创伤修复、专业补色,并且做得跟新的一样,消费者也非常乐意花几十块钱去做;还有不少好鞋子穿旧了,或者今年流行别的颜色,消费者也原意花点钱做一个翻新或改色……这些都为皮具美容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如何入行】
  皮具美容是一个技术活儿,如果不能准确识别皮革的种类,或者选用皮料、工具使用不当、护理操作工艺技术不到家,盲目操作,都会导致皮革严重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做皮具美容首先得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学会皮革种类鉴别,再根据皮革的不同种类、脏污程度、受损程度、色泽情况、品质风格,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工艺。
  然后要掌握皮具美容的基本技巧。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维娜斯皮具护理有限公司市场部的刘先生。据刘先生介绍,针对皮具遭遇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技巧:
  皮革起皱,可用熨斗熨烫,温度可掌握在60℃~70℃之间。烫时要用薄棉布作衬烫布,同时要不停地移动熨斗;皮革失去光泽,可用皮革上光剂上光,切忌用皮鞋油去揩擦。一般一两年上-次光,就可保持皮革的柔软和光泽,并可延长使用寿命;皮革最好经常使用,并常用细绒布揩擦。如果遇到雨淋受潮或发生霉变,可用软干布擦去水渍或霉点;如皮革上沾有饮料,应立即用干净布或海绵将之吸干,并用湿布擦抹,让其自然干,切勿用吹风筒吹干;若沾上油脂,可用干布擦干净,剩余的由其自然消散,或清洁剂清洗,切不可用水擦洗;皮革装如有撕裂或破损时,应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修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意从事皮具美容吧的创业者,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美容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参加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皮具美容的专业技术。学习费用在2000~8000元不等。
  【如何选址】
  开店选址好,等于成功了一半。没钱请专业的机构做调查,也可以自己观察,以下为观察的小窍门:
  一看楼盘价格。高档楼盘的业主消费水平也高。
  二看晚上亮灯数。亮灯少说明入住率不高,人气不旺。
  三看垃圾箱。例如高档香烟盒多,说明社区收入高的男性多。
  四看菜场。看有没有卖甲鱼、螃蟹等高档生鲜的摊位,估算一下居民手中拎的菜值多少钱,还可看讨价还价的人多不多。
  五看人口结构。如年龄、男女比例等,容易赚钱的顾客群体依次是:小孩、年轻女人、老人和男人。
  六看现有店铺。如果大多数店铺经营不好,说明该社区人气不旺。
  【风险提示】
  对于不能当场美容的皮具,店主最好给顾客开具收费单据,在单据上注明免责条款,双方约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店主需要赔偿、赔偿比例为多少;同时注明出现哪些情况不需要赔偿,并由顾客签字。此单据一式两联,店主和顾客各留一联,既能作为取货时的凭证,又能作为免责的依据。
  【行业利润】
  从现有的皮具美容吧的收费项目表来看,一般来说,洗一双鞋的成本4~5毛钱(包括水费、电费、耗材费等),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酌情收取1~2元不等;翻新一双鞋的成本在5元左右,可以收40元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收60元以上;补伤补色的成本在3元左右,可以收20~50元不等;其他对高档皮具进行美容的利润则更高。
  现在名目繁多的各种皮具美容加盟机构,大多都根据加盟费的多少、加盟权限的不同,从而计算出每个月的利润值。事实上,据记者调查了解,实际赢利情况并不是像有关加盟机构说的那样可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02

轉攻第三方物流 中小企闖出新路

1 : GS(14)@2013-01-14 23:52:51

做生意唔容易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114/news/ec_ecb1.htm

從事物流業40年的陳鏡治表示,過去香港於傳統物流上學習到的技巧,應用在這種新業務上亦適合,像不同貨物集中處理和拆散包裝,可以方便進行快捷出貨。(尹錦恩攝)

從事物流業40年的陳鏡治,2008年成立了力泓有限公司,「剛成立第一年仍然接傳統物流單,但事實上這一行入門要求低,競爭大而利潤少,加上人工及租金都貴,附加值有限,所以(經營)不容易。」因以前也零星接觸過一些高檔品牌的客戶需要找香港物流公司作中轉,因此陳鏡治在第二年開始嘗試向高端品牌第三方物流發展,而在協同效應下,公司這方面的業務已癒做愈廣。
攻高檔貨品如手錶首飾等
所謂第三方物流,是指企業將原本應該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託給專業物流服務公司,以力泓為例,現時負責幾個首飾、手錶客戶的第三方物流及倉存服務,管理費毛利率大約有15%,也會因應客戶個別要求而再收費,比目前傳統物流業僅個位數毛利率的回報為大。
「例如一批手錶要從客戶經我們運到供應商,該批貨如果需要加上射頻條碼、說明書之類的,將材料交給我們,我們負責再包裝,這就是一種增值」。他又指出,過去香港於傳統物流上學習到的技巧,應用在這種新業務上亦適合,「像不同貨物集中處理和拆散包裝,可以方便進行快捷出貨;機場貨運效率高等也是高端品牌所看重的」。

為客戶度身訂做解決方案
陳鏡治舉了個例子,有手錶客戶以前給貨,每次都用不同大小的盒包裝,每盒數量不一,增添了中轉處理時間和成本,「我就建議對方選用一款可以裝10隻手錶的盒子,一來方便倉存,二來易統計貨量,三來也美觀」,他直言,這些品牌完全不懂物流,所以「與其說我們是送貨佬,其實我們是為客戶度身訂做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建立更好品牌名聲的服務提供者」。

陳鏡治眼中,高端品牌第三方物流除了高毛利,另一優勢是需要的空間較小,一定程度降低租金成本,像公司用作儲存高檔貨品的倉庫,雖然是一萬平方呎面積,但因貨物體積小而可以加建一層,變相擴大倉庫空間。「不過反過來,前期的投資一定比傳統物流多,像保安、恆溫等等方面一定要有較高標準,這也是阻礙其他中小型公司加入的原因」。

明報記者 陳子凌
2 : GS(14)@2013-01-14 23:53: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114/news/ec_ecb2.htm
土地供應少欠人才 成本壓力增

「香港的好處是靠近中國之餘,3到5小時便可以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而香港人的靈活變通,過去作為轉口港所孕育出來的經驗,以及港口機場等基建完善,都是我們重要的資產。更重要是,一日自由行仍在,高檔貨在香港便繼續有需求,外國品牌便繼續需要我們作第三方物流」。

雖然對前景樂觀,但陳鏡治認為,業界仍然面對多項挑戰,「最簡單一個便是倉庫不夠,地方不夠」。他指出,現時香港沒有專門供第三方物流的大廈及倉庫,「現時的工廠大廈,設計原本用作傳統物流,無論環境、保安等方面其實不適合,間接影響客戶信心,加上整個物流業仍然面對地方供應不足問題,僧多粥少令租金上升,構成成本壓力」。

此外,管理人才不足與科技系統脫節也極需要解決,陳鏡治說,行內員工只能從工作中汲取經驗,欠專業培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