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媽”再出手 600億逆回購註入流動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16

102015019-97791762.530x298

央行今日在公開市場將進行3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3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央行進行28天期逆回購操作為近兩年來首次。 

彭博新聞社援引一級交易商交易員表示,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進行30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和3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

央行今日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3.85%,28天期中標利率4.8%。 

上周,中國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3.85%,這是時隔一年後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中國央行一直在盡力維持穩定的貨幣供應,防止太多流動性進入市場。但經濟形勢時刻在變化,所以央行有時候釋放流動性,有時候回收流動性。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此前預計,未來7天期逆回購招標利率有望接替此前的正回購利率,成為貨幣市場的定海神針,降低高企的貨幣利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18

又一家央行出手 以色列時隔六個月再度降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21

因通縮壓力持續顯現和本幣謝克爾升值,時隔六個月後以色列央行今日再出手,宣布將基準利率從0.25%下調至0.1%。

以色列央行此舉超出市場意料,此前參與路透調查的12位經濟學家中,有11位預期該央行將按兵不動。

在過去幾周中,謝克爾升值超過3%,而以色列1月通脹率為-0.5%,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也低於1%。

以色列央行認為,原油和其它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低通脹的環境。

實際上,以色列央行此前的貨幣政策已經十分寬松。但該央行並不是獨自在戰鬥。

華爾街見聞網站今天早些時候介紹過,儲蓄過剩、石油供過於求和普遍高企的債務水平導致全球面臨“去通脹化”壓力,全球央行今年火力全開,全面放水。

來自摩根士丹利的圖片顯示,采用寬松或緊縮政策的央行已經全面失衡了。去年12月,摩根士丹利追蹤的央行中有10個采用了寬松政策,9個為緊縮(寬松緊縮之比約為1:1);而現在寬松的有16個,緊縮的只剩4個(寬松緊縮之比約4:1)。

(自上往下的貨幣政策立場:緊縮 適度緊縮 中性 適度寬松/擴張 寬松)

20150222-eas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13

李克強:頂住下行壓力 遇更大困難我們會出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51

據《新京報》,李克強7日在江蘇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中國經濟一定要頂住下行壓力,保持平穩增長。”

李克強說,去年我們國家面臨持續的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采取短期強刺激政策,而是主要靠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也為今年可能遇到的更大困難預留了政策空間

“就像剛剛有代表在發言中講的,很多財稅、金融政策,宏觀調控工具,我們還沒有完全使用。如果遇到更大困難,我們會出手的。”他說,“在這里也給大家吃個定心丸。中國經濟一定要頂住下行壓力,保持平穩增長。”

總理強調,要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不能主要依靠宏觀政策的數量擴張,還是要依靠改革。在目前階段,就要把市場活力激發出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周三下午,李克強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農業界聯組會的委員時也曾表示, “我們有很多宏觀調控手段還沒有用,這就為今年應對更多、更大的困難留下了余地。”

他說:“就像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的,‘讓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中國經濟就能充滿勃勃生機。”

本周四,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位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

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為7.4%,其中四季度7.3%下行壓力較大,主要受房地產降溫,內需低迷拖累。今年1月,我國消費物價指數驟降至0.8%,較12月的1.5%大幅下滑,創五年新低,通縮風險上升。

自去年底以來,中國央行已經進行了兩次降息和一次降準。中國政府也開始加大鐵路、水利等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12

樓市新型“救市”,該不該出手買房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12

“去庫存”壓力下,開發商的新奇促銷手段層出不窮。2015年3月22日,南京一家樓盤在售樓處旁放飛熱氣球吸引看房人。 (CFP/圖)

多項穩定住房消費政策確實已經在“更高層面”獲得了原則性的通過,觀察這些政策下發的方式和時點,可以基本讀懂政府當前對於房地產政策的口徑,即避免大規模、一次性的刺激,而是采用“外科手術”式的點狀刺激,“出一個,看一個,再決定什麽時候是下一個”。

2015年3月20日,住建部以通報部長陳政高在全國公積金電視電話會議上講話的方式,向社會公開了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等一系列信息。

這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重提“穩定住房消費”後,釋放出的第一個樓市政策。

其實春節過後,政府救市的傳言就開始不絕於耳,但行業飯局上的一個“切身”感受卻是——如今的地產商們有點不那麽“關心國事”了。要知道,僅僅就是在一年前,地產商關心的還都是總理關心的問題,城鎮化、宏觀調控、房產稅都是行業聚會上的熱門話題。

這是一面鏡子,折射的是整個房地產市場各個主體心態微妙的變化。政府一直在拿捏“穩定住房消費措施”的口徑、分寸,甚至行文發文的方式方法;地產商已經被殘酷了一年多的市場調整徹底打消了“單邊上漲”慣有認知;惟獨沒有太多變化的是購房者,他們還在問著那個永恒的問題,購房窗口在什麽時候?

政策“出一個,看一個”

重提穩定住房消費,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大背景。李克強總理在人大閉幕會上的答記者問中,有一句話貌似被忽略了。這句話就是談及7%GDP增長率的時候,李克強特別強調了“下限”這個詞,而媒體普遍關註的,還是他那句“工具箱里的工具還很多”,顯然,房地產是工具之一。

又要救市了嗎?兩會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對房地產采用了“穩定住房消費”的基本口徑,並且少見地提及了“改善性需求”。也許市場命名其為“救市”,但在官方的話語體系中,這個應該叫做“穩定住房消費”。

不要簡單把上述兩個稱謂看做一個事情的兩個名稱——稍微熟悉中國官方話語的人,都會知道這里面還是大有不同。3月中旬,《經濟觀察報》、《中國經營報》等媒體,相繼報道了多項穩定住房消費政策已經獲得原則性通過的消息,其中涉及公積金貸款、二套住房首付比例下調、營業稅政策調整等措施。

從筆者掌握的情況看,截止到目前,營業稅調整、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調、利率優惠、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下調、貸款額度上調等,確實都已經在“更高層面”獲得了原則性的通過。但是,如何下發執行這些政策,在方式、時點上,都有講究。

第一,是單獨發文還是形成一個統一文件。

前一種情況,就是住建部、央行、財政部等部門,分別在自己分管的領域內,出臺穩定住房消費的措施,時間或有間隔,這一次就是住建部首先出臺了與公積金相關的政策;後一種情況,是大家更為熟悉的“國八條”“國十條”。

第二,逐個釋放還是一次釋放。

所謂逐個釋放,即在一個政策出臺之後,觀察政策對市場的效果,再決定下一個政策是否繼續釋放。實際上,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穩定住房消費市場措施,都是采用這樣的方式,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邊走邊看”。

所以,通過這些方式方法的選擇,我們可以基本讀懂政府當前對於房地產政策的口徑,即避免大規模、一次性的刺激,而是采用“外科手術”式的點狀刺激,“出一個、看一個、再決定什麽時候是下一個”。

限購仍在庫存難消

這樣的政策環境之下,庫存成為看清未來市場走勢的關鍵要素。那麽,庫存還會不會繼續增長?

從現在的情況看,答案是肯定的。3月份是上市房企年報的集中發布期,從已發布年報的一線房地產企業的情況看,利潤下滑是基本共性,而在銷售額這一項科目上,大部分還是在繼續增長。但是,需要註意的是,這只是表象。

為什麽?大部分房企銷售額的增長是通過“堆貨”的方式來實現的。所謂“堆貨”,即是通過大量的增加可售房源、開工量,來確保銷售額的進一步沖高。但是,在當前告別單邊上漲的市場環境下,這些“堆貨”在未來都會轉化為庫存。

所以,如果沒有大規模如4萬億的整體經濟刺激政策,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庫存在未來1年中,仍然會繼續增長,“去庫存”就成了房地產企業、買方之間博弈模型的關鍵所在。

在這個模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即限購政策。尤其是北上廣深四個特大型城市。我們應該註意到,已經基本獲得決策層認可的穩定住房消費措施當中,單單繞開了限購,中央把皮球踢給了地方。限購不打開,庫存就是房企的癌癥,治不好,就只能“削他”。

地方政府有沒有調整限購這個變量的可能呢?當期來看,不是沒有,但是動機確實非常微弱。以北京為例,2014年全年的土地出讓金總收入又刷新了歷史紀錄,萬科在北京土地市場的新年第一戰,即便報出高價,仍失手於綠地聯合體。土地出讓金收入不下滑,就沒有觸動到地方政府的根本利益,從而短期之內也就沒有“打開限購”的利益驅動。

況且,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話說得很明白,“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既不能大幅波動,又不能報複性上漲。也正是讀懂了中央的意思,北京市副市長李士祥,才一下說出了“限購是永恒的”這樣決斷的話語,不過通過居住證等其他手段結構性地釋放改善型需求,卻是存在可能的。

所以,庫存這件事的大基本面狀況如此,短期之內也沒有逆轉的變化,開發商會把“砍開工”“去庫存”當成首要的任務,以維持基本的平衡狀態。不出意外,這就是2015年房地產市場的基本走勢。

相對有錢人的購房窗口即將打開

說完了上述兩點,可以談談“購房窗口”這件事了,現在是不是很好的購房窗口?這個問題的回答,不能一概而論,如果非要總結一句話,那就是“相對有錢人的購房窗口即將打開”。從筆者的經驗看,大抵會出現以下幾種狀況:

第一種情況,對改善型購房者來說,應該是個比較好的市場窗口。這主要基於二套房貸首付將下調、利率打折這件事做出的判斷。況且,降息應該在未來的一年中,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先拋開房價不談,從融資杠桿的角度上看,2015年對於改善型住房消費的購房者來說,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窗口期。

第二種情況,良好的支付條件,可能會誘發開發商向購房者的大幅度讓利情況出現。開發商在“去庫存”的大勢下,除了“砍開工”,另一個重要的辦法是“促回款”,即銷售額上不去,但回款額要上去。所以,對於“相對有錢”的購房者來說,如果能夠提高首次支付的比例,甚至全款,開發商一定會做出大額的讓利。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也是個很好的窗口期。

至於剛需購房的窗口期,則仍然不樂觀。

如果二套房貸首付、利率優惠成為現實,那麽銀行有限的信貸資源,如無意外,會自然而然地配置到二套住房的領域,剛需想獲得優惠的利率,往往將變得更為艱難。實際上,對於剛需而言,房地產的問題始終是收入問題,而非價格問題,其最終解決的方式,恐怕還需要各類政策性住房來解決。還是那句話,剛需購房不能指望調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25

巴菲特再出手 卡夫亨氏合並食品業新巨頭誕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0376.html

巴菲特再出手 卡夫亨氏合並食品業新巨頭誕生!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3-25 21:02:00

卡夫食品集團和巴菲特麾下的亨氏聯合宣布,兩家公司將合並,創建卡夫亨氏公司。合並後的卡夫亨氏將成為北美地區第三大食品和飲料公司。

卡夫食品集團和巴菲特麾下的亨氏聯合宣布,兩家公司將合並,創建卡夫亨氏公司。合並後的卡夫亨氏將成為北美地區第三大食品和飲料公司。

卡夫食品集團的股東不僅將獲得合並後新公司的股票,同時還將獲得每股16.50美元的特別現金派息。卡夫現股東將持有新公司49%的股份,亨氏股東將擁有51%。本次交易中,巴菲特和巴西億萬富翁雷曼將投資100億美元。

巴菲特

巴菲特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一樁以我的方式進行的交易,合並了兩家世界級的公司,同時傳遞了股東價值。”

消息發布後,截至北京時間18:25,卡夫食品的股票在盤前交易中大漲15.79%,報71.01美元。截至3月2日,卡夫食品的流通股數量為5.8813億股。

2012年10月,為了業務更加聚焦,財務數據更加漂亮,作為全球最大食品集團之一,原卡夫食品集團宣布完成對公司的業務分拆,把公司分成全球零食業務和北美雜貨業務兩個獨立運營機構,並作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開始交易。

分拆之後,北美雜貨業務繼續使用“Kraft”英文名稱,旗下產品包括卡夫通心粉與奶酪、奧斯卡·麥爾(Oscar Mayer)熟肉類制品及菲力(Philadelphia)奶油乳酪等產品。卡夫食品集團的股票代碼由原先的“KFT”變為“KRFT”。

而擁有吉百利、奧利奧餅幹等產品的全球零食業務將啟用新名字億滋(Mondelez)。億滋的股票代碼為“MDLZ”。

由於養老金計劃的相關項目計提了13.6億美元的費用,卡夫食品截至2014年12月27日第四季度凈虧損3.98億美元,而2013年同期水平盈利9.31億美元。公司稱其丟失了40%的美國市場。

亨氏原為上市公司,2013年2月被雷曼旗下的3G資本和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收購退市。

3G Capital是位於巴西的私募股權機構,除了投資亨氏,公司去年還將投資的漢堡王以及加拿大咖啡和甜甜圈連鎖餐廳Tim Hortons進行合並。3G Capital對收購公司會進行嚴格的成本控制計劃,在收購亨氏之後,3G Capital宣布進行裁員並關閉部分工廠。不過,與其他私募股權基金不同,3G Capital傾向於長期投資,投資時間平均超過5至7年。

(綜合新浪、界面等)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82

央媽出手救樓市:“首付、稅收雙調整”松綁樓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2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31 08:33 編輯

央媽出手救樓市:“首付、稅收雙調整”松綁樓市

導讀:“330樓市新政”的松綁力度,明顯“超預期”。民生證券評論稱,樓市“短期壓力緩解,長期壓力不減”。

3月30日下午5時許,央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下發通知:對擁有一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購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20%;擁有一套住房並已結清貸款的家庭,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購房最低首付30%。

在此之前,二套房首付比例大多在6-7成,此次的《通知》比傳聞中的“降到5成”力度更大。

當天,財政部、稅務總局亦公布涉房新政“二手房滿2年,交易免征營業稅”:明日起,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征收營業稅;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後的差額征收營業稅;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

上述政策消息,令開發商人士和中介人士欣喜不已。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預測,新政對於一二線城市的作用更大,2015年重點城市的銷量好於去年是肯定的,這部分城市的供需關系改善明顯,房價很可能上漲。

事實上,3月30日午間,市場便已傳言“關於地產的一些利好可能要公布”,A股市場地產股躁動,帶領權重股雄起。午後,地產板塊大爆發,保障房板塊大漲近4.3%,房地產板塊大漲近3.8%,其中,天房發展、深深房、保利地產、中天城投、香江控股、中關村等十余只涉地產股漲停。

民生證券研究院,就“330房貸新政”發表評論如下:

1、為什麽調整?930房貸新政和1122降息之後,房貸的“價”(房貸利率)雖然開始下降,但“量”依然偏緊。一線城市銷售去年四季度短暫好轉後再度掉頭向下,全國整體銷量仍未企穩,庫存居高不下,房地產投資反彈遙遙無期,一方面通過上下遊產業鏈加大經濟下行壓力,接近中央底限。另一方面拖累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加劇地方財政和債務壓力。

2、如何調整?此前的地產政策松動主要是:放松限購、調整二套房貸認定、降低房貸利率、放松公積金貸款規則等,這次的措施主要是:

1)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與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的組合貸款,支持居民家庭購買普通自住房。

解讀:此前公積金貸款額度已有提高,但相對目前的房價和貸款需求而言仍是杯水車薪,很多人還是需要組合貸,但組合貸審批複雜、時間慢,一般交易雙方很少采用,此次提出鼓勵組合貸,有可能簡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速度。

2)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具體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等合理確定。

解讀:有房有貸的,用商業貸款購買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0%,超預期。

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對合理住房消費的支持作用。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

解讀:公積金貸款購買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20%,符合預期。

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繳存職工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

解讀:有房無貸的,用商業貸款購買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30%,超預期。

按照支持合理住房需求(自住型和改善型),下一步還有可能對交易環節稅費標準以及首套房的房貸進行調整,不過,北京、上海放開限購的可能性較低。

3、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短期壓力緩解,長期壓力不減。鼓勵組合貸以及二套房首付比例的下調力度超預期,房地產市場短期壓力緩解。但本輪房地產調整是短期因素(信貸偏緊)和中長期因素(政策回歸中性+高庫存+人口老齡化)共振的結果,現在救市只能緩解短期問題,但無法扭轉中長期趨勢。第一,剛需人口已經進入下降通道,即便人口生育政策加快調整,也無法扭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第二,房地產的賺錢效應也已經消失,市場預期短期無法扭轉,即便短期房價企穩回升,未來房產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比例也將系統性下降。第三,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配置房貸的意願將系統性下降。第四,中央已經放棄了2003年確立的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思路,新思路是雙軌制,政府負責保低端,其他的交給市場決定。綜合來看,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將更多讓位於消費屬性,從純投資的角度來看,房產造富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將是股權造富的時代,不要去接下落的刀。

4、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房地產產業鏈不會因此複蘇,對宏觀經濟的拉動有限,房地產依然是當前經濟的主要下行壓力之一。房地產複蘇周期分為幾個階段:政策松-銷售反彈-庫存去化-拿地反彈-投資反彈。目前看,銷售仍未企穩,投資反彈仍遙遙無期,這也限制了制造業投資的空間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所以,僅靠地產放松無法扭轉經濟下行趨勢。
由此推斷,中央必將繼續加大穩增長力度,由公共部門接住私人部門下落的刀。下一步政策重點:

1)地產政策還可能進一步松動。我們在春節之後的第一篇報告《羊年之初的四個政策風口》中最早提示地產政策將有所松動,二套房房貸調整已經兌現,下一步稅費標準的松動也不會太遠,甚至有可能放松首套房信貸,不過北京上海放開限購的可能性較低。

2)貨幣政策繼續寬松。央行此前有“價”無“量”的操作導致降息後利率不降反升,高企的短期利率制約了長端利率的下行和金融對實體的支持,繼續降準勢在必行。從時點上看,4月概率大。一是財政繳款、外占下滑需要對沖,二是城投債到期高峰臨近,三是4月是兩會之後政策變動的高峰期,4月25日政治局會議之前可能提前行動。

3)基建投資繼續加碼。以一帶一路為轉折點,地方政府的消極怠工有望緩解,甚至可能掀起新一輪基建投資熱潮。區域上,福建是核心,新疆、廣西有可能成為關鍵區,陜西、江蘇、甘肅、內蒙、雲南等為輻射區。項目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最為優先。預計通向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率先啟動,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等印度洋戰略性港口或稱為“一帶一路”首批戰略港口。中國中鐵、中國鐵建和中國交建三大基礎設施建設與海外項目施工企業最為受益。

以下為中國人民銀行 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銀監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為進一步完善個人住房信貸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準,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繼續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滿足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與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的組合貸款,支持居民家庭購買普通自住房。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40%,具體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等合理確定。

二、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對合理住房消費的支持作用。繳存職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繳存職工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

三、加強政策指導,做好貫徹落、銀監會各級派出機構要按照“因地施策,分類指導”的原則,做好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工作,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情況的監督;在國家統一信貸政策基礎上,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確定轄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密切跟蹤和評估住房信貸政策的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有效防範風險,促進當地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銀監局將本通知轉發至轄區內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鄉信用社、外資銀行、村鎮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5年3月30日


(內容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新華網、民生宏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51

飛利浦LED事業被陸企購併 全球專利聯盟瓦解 中國LED狂人出手 台廠失優勢

2015-04-13  TWM
 
 

 

飛利浦將旗下LED事業賣給中國金沙江創投的消息掀起產業地震,此舉讓過去封閉的五大專利聯盟崩潰;而買主金沙江集團創辦人伍伸俊,若能成功整合飛利浦資源、壯大中國廠商實力,台廠的壓力將更加沉重。

撰文‧周品均

三月三十一日,飛利浦將旗下LED事業Lumileds與汽車照明事業,以三十三億美元出售給中國金沙江創投(GO Scale Capital),向全球LED產業投下一記震撼彈。消息一出,台灣LED股價成了重災區,台灣LED公司晶電甚至打入跌停板;反觀中國LED股卻展現慶祝行情,LED產業前兩大集團三安光電、德豪潤達股價連兩日走揚。

一則出售事業體消息,為何震撼台灣LED產業?

事實上,作為全球前五大LED公司的飛利浦,要求售Lumileds與汽車照明事業去年中旬就已傳出;就在近一年的找尋買家與協議過程中,數度傳出飛利浦屬意賣給過去曾向飛利浦收購半導體事業部(現為恩智浦半導體)的私募基金KKR。然而,令業內人士驚訝的是,最後得標的買主金沙江創投,竟然來自中國。

主導專利 搶單優勢大增這不僅意味飛利浦供應鏈廠商如台廠晶電,未來可能會受到供應鏈改變的衝擊,更讓業內人士憂心的是專利權問題。LEDinside 研究協理儲于超直言,這次飛利浦與金沙江的交易,「讓中國LED廠商有機會解決專利問題,跨足海外。」過去,全球五大LED廠商豐田合成(Toyoda Gosei)、日亞化(Nichia)、科銳(Cree)、歐司朗(OSRAM)與飛利浦(Philips Lumileds),透過專利交互授權鞏固市場;想要將產品銷往全球的LED廠商,就必須與五大LED廠進行專利授權。台灣LED廠商中,又以晶電的專利保護最為健全,與豐田合成及飛利浦都有專利交互授權;相較之下,中國的LED公司甚少與五大LED廠進行專利交互授權。

「透過授權,中國廠商也可以有專利保護,問題出在成本,中國廠商是否願意不計成本與五大廠商進行授權。」晶電副總經理張世賢不諱言。也就是說,即使中國廠商很會利用降價搶單的優勢,在沒有專利傘的保護下,中國廠商將產品銷往海外,就有遭受專利訴訟的風險。

然而,這個情況將隨著金沙江創投買下這五大陣營之一的飛利浦Lumileds,出現劇變。

金沙江創投拿下Lumileds八成股權後,等於攻下五大專利陣營中的一方之霸,更有長期觀察中國LED產業的分析師直言:「原有五大專利同盟構成的體系崩潰了。」意味過去飛利浦 Lumileds手中不少掐住對手咽喉的專利,將由金沙江主導;而中國LED廠商未來透過與金沙江的專利授權,將可望打破一直被阻擋在國際市場之外的專利壁壘。

以小搏大 將中國推上國際金沙江創投打敗全球對手搶親成功,業內人士以「以小搏大」來形容這樁親事。而主導這樁引發全球LED產業震撼購併案的人是他——金沙江創始人之一伍伸俊。

伍伸俊在中國投資界是大老級的人物,有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MBA學歷的他,對半導體與LED產業情有獨鍾,這次以三十三億美元吃下飛利浦Lumileds八成股權的案子,也並非他在LED產業首次出擊。

自二○○六年開始,伍伸俊就積極跨入LED產業,九年來,他主導投資中國磊晶廠晶能光電與太時芯光、封裝廠易美芯光、照明廠大連三維與上舜照明,上游到下游布局完整。

伍伸俊也從不掩飾自己對LED產業的雄心,「不管是奇異(GE)、科銳,還是飛利浦,我會將所有競爭者都打趴在地。」他曾志得意滿地說過。

但即使擁有LED從上游到下游完整的供應鏈,伍伸俊旗下的LED公司,近年來仍無法與三安集團與德豪潤達集團比拚,更不用說中國之外的對手,這也促成他此次參與飛利浦出售事業體一案的決心。

伍伸俊買下飛利浦Lumileds後對外說明:「飛利浦未來與晶能不是競爭關係,是合作關係,通過合作研發,促進國內照明產業發展,走向國際。」他甚至用台積電與飛利浦過去的歷史發展期許自己,強調「買下飛利浦Lumileds是難得的機會,能快速取得先進的生產技術與很好的客戶群,最好的案例是台灣的台積電,從一個小公司透過飛利浦技術發展,到現在成為巨大的企業。」有了飛利浦的專利、技術與客戶的伍伸俊,是否能成功整合集團資源,完成他將中國LED產業推上國際的夢想,全球LED產業都密切關注。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下的這步棋,確實為中國LED公司在國際市場增添了不少實力與話語權,對於原本就與中國LED廠商激烈競爭的台廠,無疑敲響了一記警鐘。

伍伸俊

現職: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經歷:上海北電半導體總經理、

亞洲無線科技創始人

學歷: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MBA 投資版圖:波士頓電池 、晶能光電、易美芯光、 慧智微電子、

深圳國微、上舜照明

中國攻破LED專利堡壘

台廠將受衝擊

過去,包含飛利浦在內的全球五大LED廠,彼此透過專利交互授權鞏固市場;如今,中國金沙江創投買下飛利浦旗下LED事業,未來將主導飛利浦手上的專利,幫中國LED廠打入一直被阻擋在外的堡壘;而與中國競爭激烈的台廠如晶電,勢必遭受衝擊。

豐田合成

(Toyoda Gosei)

日亞化(Nichia)

歐司朗

(OSRAM)

科銳

(Cree)

飛利浦

(Philips Lumiled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98

出手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23.html


霍建寧當日形容長和重組為一加一等於三,套用大班數學比譬,和黃今次購併英國O2,潛在收益未知,但潛在成本開支節省,無疑大概是一加一等於零點五,甚至更低。

和黃大掌櫃陸叔.法蘭表明,合併涉及的Cost  Synergies 介乎三至四十億英鎊,單單呢個銀碼已經超越分析員對今年整間和記歐洲3全年Ebit預測。

雖然數字並非一次全數反映,但中環分析員肯定,完成收購後,超人歐洲電訊業務盈利大升,以NAV計,極有可能成為集團最大佔比。

有人會懷疑,買過千億野,成本效益最少三百多億!!

但分析員指,扣除利息因素,最簡單用O2去年年底資本開支十四億英鎊做標準,假設合併令該公司原有資本開支減半,並且五年全數反映,合共已經有35億英鎊,即使加一個較大折讓假設作為計算現在價值NPV,未計算和黃本身可以亨有的開支減省,30億Cost synergies已經相當保守。

超人買野,出手均真!! 尤其今次是和黃歷來最大金額收購,數字比數字、仲高過當日賣橙套現所得。

數口極精的和黃,首先先扣十億鎊當作表現分紅。

如果用92.5億英鎊計,今次作價相當於6.5-6.8倍企業價值對Ebitda,屬於同行平均數,較BT及EE交易估值7.8倍較低。

再假設和黃要多付十億,而O2衰到EBTIDA無改善,交易估值會升至7.1倍,仍比對家抵。

從這角度,BT曲線為和黃開路,在一宗和黃其實以市值繳付的大收購上,製造相對便宜感覺。

由一一年收購水廠業務,至本星期為止,超人歐洲最少有四宗重大收購,合共涉及約2006億,相當於要香港賣五萬幾個價值四百萬單位、或二十多幅估值一百億地皮,難道就是絕跡賣地場原因?

一月至今,財經大事夠寫一個半小時特輯,單單李生足夠佔其中二十分鐘:由世紀重組、到搞火車,現在過千億大收購,外界必然會繼續話首富繼續走資、繼續看淡中港。

而用中港評論超人撤資睇淡邏輯,德拉吉尋日老早應該引用誠哥作例,話歐洲前景極樂觀,吸引外資啦!!

撇除其他因素,從超人買飛機租賃、搞火車、加拿大泊車、澳洲天然氣業務睇,李氏王國對投資信念,已由變為信YIELD唔信磚。但磚頭業務仍未功成身退,角色上由起樓,改為運用本身相對較靚資產負債表優勢,幫集團搵YIELD!!

當然,是日最高興莫過於將會「屈居」成長和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的霍大班。90年代開始為超人歐洲打江山,近20年後終於在英國一手湊大「3」,排名由「梗頸四」跳升到老大,可以話了解心事。但話說回來,又會否是功成身退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46

比馬雲敢夢比雷軍敢衝 賈躍亭再次出手 樂視向手機、電動車業巨人宣戰

2015-04-27 TWM
 
 

 

比馬雲更敢做夢,比雷軍野心更大,自詡為造風者的樂視創辦人賈躍亭,他沒有富爸爸撐腰,卻一次次向巨人挑戰,也屢屢創造奇蹟。而這次,他將帶領樂視走向更艱難的手機和電動車市場,在眾人期待下,賈躍亭能否再次上演顛覆大戲?

撰文‧何佩珊

今年以來,它是深圳創業板上最火熱的一家公司,短短四個多月,股價從人民幣三十二.四四元一路上漲,最高一度逼近百元,市值也屢創新高,登上深圳創業板市值一哥。這家公司是樂視,它不只是中國少數獲利的串流影音業者,也是在中國擊敗三星、SONY等國際大廠的智慧電視廠商。

而樂視最近宣布,要進軍早已殺成一片紅海的智慧型手機產業。既有業者能否獲利都已經是巨大挑戰,但外界居然沒有看衰樂視,股價狂飆外,還得到高通、聯發科和SONY等一線手機供應鏈廠商力挺。

一家從沒做過手機的網路廠商能夠引起高度關注,樂視過去的成績是最好的答案。

切入智慧電視

熱賣百萬台奪銷售冠軍

串流影音一直都不是容易賺錢的業務,特別是在中國有百度力挺的愛奇藝、阿里巴巴和小米投資的優酷土豆等強敵環伺,沒有富爸爸的樂視,憑藉早期大量影視版權投資,及大膽成立電影和影視公司,布局自製內容,成功存活下來。

包括知名電視劇《後宮甄嬛傳》,還有賣座電影如《小時代》系列等,都是出自樂視之手。而樂視如今也是串流影音產業裡,少數能夠獲利的業者。以去年為例,樂視獲利約人民幣三.六四億元(約合新台幣十八.四億元),相比之下優酷土豆去年度虧損則是達到一.四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四.六三億元),再就市值來看,樂視更是優酷土豆的三.五倍。

在串流影音站穩腳步後,二年前,樂視洞察先機,領先同業做出切入智慧電視市場的決定。當時樂視創辦人暨CEO賈躍亭高調發了一封公開信,他寫道:「讓我們重新定義電視,同時,送別『三星電視』們即將逝去的青春。」當年那個被眾人嘲諷的夢想,隨著樂視超級電視熱賣超過百萬台,在四十吋、五十吋、六十吋和七十吋都拿下線上銷售冠軍,整體線上銷售市占率高達三成,讓看不起他的人一個個閉上了嘴巴,還回過頭來追趕與模仿。

樂視智慧電視成功的關鍵,就在於長期投入內容平台的扎實根基,這也是樂視人經常掛在嘴上,引以為傲的「內容+平台+終端+應用」的生態系,並也讓外界見識到樂視軟硬體整合的能力。而這一次,樂視想用同樣的勝利方程式打開手機市場。賈躍亭說:「這一仗,只許勝,不許敗!」彷彿是二年前的場景重現,只是賈躍亭這次喊話的目標從三星變成了蘋果。在樂視超級手機發表會前夕,賈躍亭再次發出公開信,直指蘋果已是「帝國黃昏」。

搶攻服務商機

自行開發網路生態系統

四月十四日這天,穿著招牌黑色T恤,神隱一年多的賈躍亭踏上暌違已久的樂視發表會舞台,揭開外界等待多時的超級手機神祕面紗。台下有來自台灣、新加坡、印度、香港及中國本地媒體估計近千人,早先樂視更在美國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買下整版廣告,宣告他們不只是打中國市場,而是征戰全球。

知名3C評測網站Zealer創辦人王自如認為,單就規格來看,「超級手機幾乎羅列了當今手機能夠使用的最新硬件。」但硬體只是開頭,他表示,「樂視能夠傳遞的最大價值,還是在樂視背後的視頻服務。」「不論硬體再強大,如果我們只做手機硬體,這個市場也容不下我們。」樂視國際海外市場營銷副總裁莫翠天說。而樂視移動總裁馮幸是這麼形容的:「別人做的是饅頭,樂視要做的是帶餡的包子。」透過自行開發的eUI(生態使用者介面),使用者可以更容易、直覺地收看各種影音,甚至在手機上同步欣賞三場不同的直播頻道,並滿足演唱會訂票等周邊需求。馮幸相信,「樂視將會是從紅海裡走出的戰士。」這也是為什麼樂視敢公開物料清單,公布將以低於量產成本的價格作為手機定價,同時還提出購買一年樂視全屏會員(人民幣四九○元),購機價格就可以減免人民幣三百元的方案。換言之,如果一次買下五年會員,樂視超級手機就可以零元帶回家。

「我們做的不只是一支手機,是網路生態系統。」賈躍亭再三強調,「我們手機銷售給消費者,源源不斷的服務才開始,而後續服務終能拿到合理的企業利益,所以(樂視)能實現硬件免費、流量免費。」這是連小米都欽羨不已的優勢。中國知名科技評論家老杳認為,「小米發布之初,雷軍就宣傳未來靠服務盈利,這是雷軍至今仍在努力但未能做到的事,賈躍亭卻變化手法做到了。」但樂視並非全無挑戰,Gartner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舉例,和電視全然不同的手機通路該如何突破,就是樂視立刻要面臨的考驗。不過樂視致新總裁梁軍認為,「手機和電視都是整個樂視生態的延伸。」即使目前出貨量無法和一線大廠匹敵,在物料的供應、價格或研發,被視為潛力黑馬的樂視,得到的支援絕不亞於一線業者。

跨足電動車產業

BMW等汽車大廠當後盾

如果說內容平台是樂視進軍電視和手機的後盾,與電動車的關聯卻仍讓人摸不著頭緒。

賈躍亭不諱言:「樂視造車也可能會失敗。」一三年樂視高階主管曾針對是否投入汽車產業進行過投票,多數人認為風險太高,都持反對意見。但在賈躍亭眼中,智慧電動車就是四輪手機,和手機、電視一樣,都是完整樂視生態系的一個入口。而且樂視跨足電動車產業,除了有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點名支持,背後更匯聚了近三百名來自特斯拉、賓士、BMW、福斯和福特等汽車業高手,都讓市場增添想像空間。

以樂視約三千五百億元台幣的市值來看,不論規模、名氣都遠不及小米和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更不用說Google、蘋果這樣的國際科技巨頭。但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以小搏大的賈躍亭就是有本事讓人才源源不絕地流進來。

「樂視是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未來的公司。」賈躍亭說。總是喊著「無顛覆、不出手」的他,幾番出手,外界笑他又傻又瘋。就連樂視集團戰略管理部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每每和賈躍亭談話也忍不住想,「賈總不是活在現代的人,他說的每句話都是十年後的樣子。」相比於雷軍將小米比喻為風口上的豬,賈躍亭則是更狂妄地說要當個「造風者」。但也許就是這樣敢夢的性格,才能吸引來自聯想、魅族、諾基亞和特斯拉等各路高手加盟。

以這次領軍開發超級手機核心eUI的樂視致新副總裁馬麟為例,他原本在中國手機大廠魅族擔任副總裁有七、八年時間,對於樂視幾次邀約,其實都不感興趣,直到有次和賈躍亭本人見面,馬麟說:「你聽他娓娓道來,談他對未來的想像,原本的冷腦袋都會跟著熱起來,想跟他一起衝!」還有原本擔任一汽||福斯成都工廠生產總監的Frank Sterzer也經常被問到:「為什麼離開國際汽車大廠,加盟樂視?」答案一樣是被賈躍亭的夢想給打動,他說:「我想要參與改變、解放(汽車)這個傳統產業!」即使是讓賈躍亭在發表會上忍不住紅了眼眶,被形容是「樂視命運多舛的集中體現」的一四年,賈躍亭因罹患胸腺瘤,在海外療養,消失將近一年,期間引來各方揣測與攻擊,更因中國政府對機上盒的政策管制,讓支撐樂視的核心影音業務一度搖搖欲墬,樂視仍沒有停止擴張腳步。

賈躍亭的發言之狂妄,經常被說是瘋了,他倒也不反駁,「樂視就是由一幫瘋子構成。」他說,「只有這種瘋子精神才能打破慣性思惟,創造獨一無二的戰略。」而這樣瘋狂能不能再次為樂視創造奇蹟,答案或許很快就會揭曉。

樂視

成立時間:2004年

創辦人暨執行長:賈躍亭

資本額:人民幣8.41億元主要業務:串流影音服務、

智慧電視、智慧型手機

成績:深圳創業板市值第一

樂視勝利

方程式:

內容??樂視網、樂視影業、

花兒影視、樂視體育、

樂視音樂

平台??樂視雲、樂視商城、

方舟系統(廣告)

終端??超級電視、

超級自行車、

超級手機、超級汽車

應用??樂視應用商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82

腾讯也出手买壳了 马化腾许家印联手入股马斯葛(hk00136)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137

继阿里巴巴来港连扫三壳股后,劲敌腾讯(00700)终于出手买壳。联交所权益披露显示,腾讯及恒大(03333)前后脚入股曾是‘华汇系’的马斯葛(00136)预料成两大股东,每股场外均价0.6分,共涉资7.38亿元。


马化腾与许家印鲜有合作,反而马云曾入股恒大足球队,今次入股价折让高达98%,更胜马云早前以78%折让入股瑞东(00376)。分析员直言,腾讯入股马斯葛或成瑞东翻版,复牌后股价飞升,腾讯买壳动作陆续有来。


大平卖折让98%


腾 讯于上周一(15日)场外买入328.17亿股马斯葛,持股量达91.25%,涉资1.97亿元。恒大则在上周四(18日)场外买入902.48亿股股 份,持好仓达250.93%,涉资5.41亿元,由于持股量仅以已发行股本计算,加上可能涉及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故持股百分比以倍数计。腾讯及恒大入股均 价同为0.6分,较马斯葛本月8日停牌前收市价0.285元大平卖,折让98%。


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于上月7日入主瑞东,斥26.86亿元认购81%股本,表明向互联网金融进发。腾讯发言人不愿评论今次买壳是否有意‘照板煮碗’发展互联网金融,只确认腾讯入股消息。恒大则指待马斯葛发公告后再作回应,至截稿前马斯葛仍未刊登公告。


马斯葛股东皆大有来头?


今 次被腾讯(00700)及恒大(03333)相中的马斯葛(00136)背后股东大有来头,除了是人称‘细价股王’庄友坚【图】旗下壳股,还有‘三马’众 安保险董事长欧亚平,以及‘彤叔御用经纪’VMS的创办人麦少娴,其中欧亚平与马化腾早结缘,二人连同太太口服液创办人朱保国、TCL集团主席李东生等被 称为‘深圳帮’。
民丰(00279)及HEC Capital Limited(中南融资)分别持有马斯葛13.09%及12.14%股权,由于庄友坚同时持有中南融资及民丰股份,因此间接持有马斯葛25.23%股权。


另外,欧亚平同为民丰、马斯葛及深圳百仕达(01168)股东,早前他更曾联同同为‘深圳帮’的马化腾入股太太口服液生产商健康元,被指是为了与‘浙江帮’马云、银泰(01833)沈国军等抗衡。


马斯葛的另一位股东麦少娴,亦是首长四方(00730)大股东及VMS创办人。各人关系千丝万缕,至于恒大主席许家印的角色,则仍有待揭晓。


君 阳太阳能(00397)旗下君阳证券董事兼行政总裁邓声兴直言,马化腾今次入主马斯葛犹如马云入主瑞东翻版,相信马斯葛复牌后股价势将大升。他又预期马斯 葛将进行大规模配股,腾讯及恒大注入资产,来稀释现有股东权益。由于腾讯知道自己拥有巨大集资能力,相信买壳动作会陆续有来。

内房分析员认为,恒大近年的大动作均出人意表,对今次买壳并不感到惊讶,估计恒大影院可能是注入马斯葛的资产之一。

马斯葛早于1997年上市,是一间投资控股公司,主要在台湾从事生产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其他业务包括投资及证券买卖、贷款融资和摄影器材配件制造。

该公司2007年股价曾高见30.552元,但配股后股价大幅插水。马斯葛自4月起见异动,股价至今累升1.69倍,上月8日曾高见0.425元。马斯葛曾是华汇系其中一员,即一群以北角华汇中心为总部的上市公司,由‘细价股王’庄友坚掌旗,华汇系内公司之间交易频繁。

马斯葛有何特别?


一个市值仅百亿,连续数年亏损,名字都显拗口的公司如何同时被腾讯和恒大看上入股的呢?仔细一看,两者认购的股数已是原股本的约三倍,入股价才0.006港元,比停牌前的股价折让约98%。应该是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入股,简单来说就是借壳,腾笼换鸟,详情可能要等公告了。

联盟队伍变阵!


忽 然惊觉,不对啊,腾讯不是老和万达结盟,而恒大的好友不是阿里吗?去年马云“醉酒买球队”事后也被人揣测为将势力渗透到珠三角,进而切入腾讯腹地。转念一 想,大家也都是利益联盟,偶尔换下排列组合一下也未尝不可。有啥火花值得期待?腾讯与恒大,根基都在南中国,地缘天然接近。随着业务多元化发展,原本风马 牛不相及的两间公司,也有了不少并行的轨迹。让我们猜想下,两者在一起能擦出什么火花?1纯财务投资?对各自公司发展均充满信心,与其炒高其它公司,还不 如回购自家股票呢。2互联网+地产?两者的本业各自有上市公司,市值分别各1.5万亿和724亿,用个百亿公司搞主业合作,机会不大。3恒大影视+腾讯视 频?恒大早已显示出对文化产业的兴趣,旗下设有音乐公司、电影公司还有歌舞团,而腾讯视频自然更不用多说,只是庙小恐怕请不了大菩萨。4恒大医院+腾讯医 疗?今年恒大已经在港买了一家公司新传媒,已改名为恒大健康(00708),挟互联网医疗概念在市场表现有声有色。额外再搞个平台,自己打自己似乎也不可 能。


5太阳能?由于马斯葛原先的主要业务之一为制造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故市场也有传言,恒大入股马斯葛是为发展太阳能。

猜来算去,貌似没一样靠谱,惟一几乎肯定的是,复牌后股票会热翻天,还是一起等看公告吧。(综合港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