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你噏乜話】香港人撐本土話 圍頭話你又聽唔聽得明?

1 : GS(14)@2016-12-07 08:01:43

香港本土語言協會會長劉鎮發(左)與劉潤德(右)分別是客家人與圍頭人,在家裏仍然會以客家與圍頭話溝通,在外卻非常少用,皆因少人聽得懂。



「能蟹」(叻仔)、「灰沙」(鹽)、「阿娣」(弟弟),呢幾個詞語識得寫,但組合埋一齊就未必識讀。最近有研究所與美國教授在眾籌網頁搞眾籌,希望製作粵英詞典,保育廣東話文化,其實香港地除了廣東話,仲有一啲本土語言,你又有冇留意?


周潤發與黃秋生在1992年電影《我愛扭紋柴》中常以圍頭話對話,街訪時播放其片段給年青人看,十個有九個說它像廣東話,卻又猜不着名字。(網上圖片)

「越來越少人說了,年青一代,我想也沒甚麼人說圍頭話。」香港本土語言協會副會長劉潤德說。圍頭話是新界原居民語言,由宋代開始,廣東、廣西和江西等地的人陸續遷移到港,居住地分佈於元朗、上水、粉嶺一帶。圍頭話雖然和廣府話相似,但音系相較簡單,只有六個聲調。雖然依家日常少聽人講圍頭話,但日常用語中還是有它的痕跡:「最明顯就是『食力』,其實說的是『實力』。」除了圍頭話,漸漸被遺忘的還有客家話。所謂「客家」,指的是清朝初代由北方南移的人民,在新移居地為「客」,因而得名。隨着戰後人口急升,港英政府大力發展現代化學校,淘汰用圍頭和客家話教學的私塾,加上各村的社交日漸頻繁,不再局限於同村通婚,令廣東話成為大家共通語言。「整個香港新界的風俗習慣在八十年代後便慢慢轉移,變了沒人懂得說,或者小孩子開始不學客家話或圍頭話。」本身是語言學家、香港本土語言協會會長劉鎮發表示,這些本土語言的沒落,跟八十年代成長一群也有關係。「因為沒人和他說,而且成人有羞恥的心態,覺得這麼奇怪的東西,叫小孩子說來幹甚麼?浪費時間。」雖然客家話和圍頭話已於2014年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但據香港本土語言協會估計,現時圍村內只有兩至三成中年人士較常說圍頭話,即大約一萬八千多人,僅佔全港七百萬人口的0.0025%,究竟它們會否「失傳」,最終還是要看現時年青一代。記者:黃樂雯攝影:許先煜、陳健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7/198572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658

【今日笑一笑】BB拜年講乜話爆笑Oppa外星話

1 : GS(14)@2017-02-05 10:55:17

農曆新年來到,想逗多點利是,當然要多說點恭賀說話,但對於牙牙學語的小孩而言,大人要多點想像力,才能聽懂他們說甚麼話!學習說話,當然要由模仿開始,片段中的媽媽教1歲多的女兒說「恭喜發財」,儘管小女孩努力模仿,反而說出:「阿公阿財」;學說「新年快樂」時,竟爆笑說出「oppa(韓語哥哥的意思);說到「心想」時,小女孩記起下一句是「事成」,沒有跟着說「心想」,但卻說出下一句「DiDi(模仿事成)」,令人哭笑不得!若非聽到媽媽教她說的話,只聽小女孩所說恭賀說話,相信沒人聽得懂她的外星話!
Facebook片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5/199187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