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圓桌會議:外資勢撤 信內銀撐港股
1 :
GS(14)@2012-06-19 00:51:3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18/16435330
《2012第3季》
隨着希臘國會再次大選,歐債危機亦到了關鍵時刻,我們今次找來三位對冲基金經理,談談如何在風險中捕捉機會。新加盟的 Charles,認為歐洲會終極一散,往後資金會湧向亞洲,港股有機見3萬!港交所(388)是其心頭好。快人一步沽空思捷(330)及名牌股的 Eddie,認為歐債只會拖拉,建議低吸內銀股及太陽能股,而壞消息未出盡的美股是沽空機會。 Raymond則認為,通脹遲早會爆升,故 iBond是筍刁之選。
Tony: Charles,歡迎你加入圓桌會議,今年香港中國基金都好大鑊,對嗎?
Charles:除非投資好多民企,大部份基金其實與大市一樣是打平。個別的基金好傷,是因為過去幾年流行炒很多細股,減持大股,增持民企,結果全部中招。我想這類近年好掂的基金,會差過大市。
大市輸短贏長 揀穩陣股
Tony:我哋依賴外資,外資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睇好。港股冇原因升,會否繼續差下去嗎?
Raymond:每一次外資沽完,下一步就會入市增持。但未知催化劑是甚麼?
Charles:以我所知,一些基金仍忙着救火,不會想投資。你試想想,如果你是歐洲富豪家族,在意大利、西班牙擁有一家中小型銀行。這些銀行股價隨時在高位跌了九成幾,點會有心情投資,所有中港投資亦要先停一下。睇清楚在西班牙盤生意點先。3年後危機過去再算。
Eddie:個市是否見底,最主要是你信不信內銀,港股大部份盈利都是來自內銀。有人問我,如果市場有好大危機,我會將錢放在哪兒?我當然選內地銀行。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人。如果說美國銀行業 Too Big To Fail,中國與銀行更加密不可分,銀行就是國家。內銀是安全的。
Charles:我都信,其實全世界銀行都是 Macro Play(表現反映宏觀因素)。只要宏觀情況改善,銀行也一樣改善。重點是中國的宏觀環境會穩定。
Tony:如果你哋都信內銀的話,現時大市估值不是太低嗎?
Eddie:我人微言輕,我信冇用。投資是凱恩斯式選美。我要估其他人覺得誰最靚。
Tony:能否推介一啲股票?
Charles:如果只看一季,無乜好買。我覺得香港個市,會輸短贏長。現在只能揸穩陣嘢,不要民企,睇長小小可揸中交建(1800),是全世界最大疏浚公司,國企,7倍 PE,我5倍買的,我看不到有何 downside,佢做的生意,年年都要做。幾倍 PE,無乜大 risk。
如果再睇長點,我會選港交所(388),因為我看好大市。我係看淡歐洲,我估幾個月後會爆煲。希臘毫無疑問會踢出(歐元區),問題是西班牙、意大利也要踢出來,才解決問題,否則事情便只有拖下去,個市要再跌。
原因係你計一計數,西班牙銀行 Bankia,幾個月前仲做 IPO,跟住出咗事,政府最初話拿幾十億歐元去救,睇睇條數,原來爭成190億歐元。如果中國有地方債問題,歐洲咪一樣。
Tony:短期你不看好股市,長期看好?
Charles:外資視香港為提款機。近排美銀一下子在香港沽咁多建行(939),因為要補充 Tier1 Capital(一級資本)。美銀無其他選擇。西班牙電信點解要減持聯通(762)套現,也因為西班牙最近被降級。
但我信中國盈利,幾倍 PE,有能力咪接,我看這次掟完之後就會彈,恒指可看三四萬。
Tony:乜話,去到三四萬點?
Charles:唔係呢個 Target做乜要買嘢呢,如果看兩萬五,唔好搞我啦,我揸現金好過。都係 Double PE啫嘛,十零倍。錢梗係要咁博番嚟。
Eddie:如果要講 Long,我現在睇好太陽能。中國有六家大太陽能企業。美國針對中國這行業增加關稅,現在又要擔心歐洲問題,但中國有甚麼行業,是有技術和品牌的?只有太陽能有國際領導地位,比風電更多,風電主要內銷。
行業不幸地似半導體、似 DRAM,現在變得十分商品,但中國公司仍然能做到最低成本,因為價錢跌得太多,又遇上制裁,變成不賺錢。歐美公司可能死,中國的小公司也會消失,餘下的六家中國大公司,就有機會。六家公司只有保利協鑫(3800)在香港掛牌,其他公司發現自己有一個嚴重錯誤,就是去美國上市,以為 PE高一些,威一些,現在外國投資者一見中國人就覺得是賊。
它們有國策扶持,一定生存到。會不會發達、股票有沒有前途,後話,但只要經營得好,分分鐘好像華晨(1114)反彈幾十倍,不是沒有可能。
最值博歐股 最值 Short美股
Tony:那你看歐債危機 Endgame係點?
Eddie:無話 Endgame,譬如美國中南部一向都窮,都係靠沿海城市去接濟,一百年都係咁。歐洲一樣,不要 Expect希臘,會追得到德國的生產力,德國一定要長期幫手 Finance其他地方,問題不會有決定性解決的一天,歐元區散晒唔可能,只會拖拖拉拉。
其實我看好歐洲,好多嘢值得買,壞消息講得太多,有乜唔知,這兩年真係執笠的銀行,只有美國的明富環球,歐洲(銀行)拉拉扯扯,其實仲喺度。
歐洲好多股票抵買,亞洲可能都 OK,但我的朋友認為,美國最危險,因為好多嘢未 Price in,如 Fiscal Cliff(指即將到期的減稅措施,若未能獲得延續,將令美國政府開支大幅緊縮)。
從股票來說,值博率最高歐洲,第二亞洲,最值得 Short嘅係美國,個市一定係反智。現在個個講歐洲好驚,所以多數挾爆頭。
Tony: Raymond有甚麼推介?
Raymond: iBond is Pretty Good。全世界咁多政府印銀紙,香港政府信用沒有人懷疑,政府發債,還要是通脹掛鈎,是好的 Deal。
印銀紙但唔流通 通脹未飆
Eddie:我反而不喜歡通脹掛鈎,我覺得通脹死咗。全世界有個奇怪現像,越印得多銀紙,通脹越低。你可以這樣解釋,經濟好差,所以投資者好驚,要買國債。又或者,印債印得多,嚇到投資者要去買債券。我也搞不清因果。
我早前同羅家聰打賭,他覺得多印銀紙,通脹會越高,要加息。我覺得不會,我與他打賭一箱紅酒。我打算同他講,投降輸一半。
Raymond:歷史上逢印銀紙必有通脹,為何這幾年狂印銀紙而通脹完全不動,是因為 Money Velocity(貨幣流通速度)很慢。銀紙印出來但唔流轉,所以貨幣供應冇增加。危險是 Money Velocity可以在短時間內急升,到時通脹可以十分爆炸性。
Eddie:從基本面看,我對通脹走勢樂觀。早幾年大家最擔心的問題之一,是能源價格,石油搶高到150、160美元一桶,但07、08年危機後到現在,有幾個根本性改變,其一是有 Shale Gas(頁岩天然氣),或者能源不再是通脹的問題。通脹的根本性問題就會消失,對中長線的通脹走勢,可以十分樂觀。
Raymond:我同意頁岩氣的開發十分重要,(對經濟)可能相當於另一次互聯網革命,人人受惠。但它未必殺死通脹,影響通脹最多的不是能源,而是薪金,而中國的最低工資過去幾年每年都上升十多個巴仙。
基金經理看梁振英
Tony:怎樣看梁振英執政?
Eddie:我覺得梁上場只是換凳仔。香港樓價可能十分高,但不可能會塌下來,換湯不換藥,高地價政策改不了多少。利益團體可能有些改變,你問問那幾大家族有沒有影響?
我不想執法機構做東廠西廠,執法要公平及隨機, Universal Enforcement是不可能,但政治性執法,比沒有法律更差。希望梁保存到法治的公平公義精神。
[梁振英] 梁振英
Buy佢因為陳啟宗
Tony:地產霸權及貧富懸殊可以改善?
Eddie:我都希望拉近(貧富差距)。我相信會有一些類似直選的東西出來,他想參與下屆,就會做一些事情幫助連任,因此要交功課。
Raymond:任何地方也需要改變,改變要有 Leadership,而 CY有 Leadership。
Charles:我 Buy梁振英的,但覺得他十分收藏自己,韜光養晦。我 Buy他其實是因為陳啟宗,陳啟宗比其他地產商較可信,在香港沒有那麼多利益。替梁振英站台的兩個地產商,都是在內地成功,香港無咁掂。九七年後,利益輸送很厲害,我對曾蔭權的印象不好。
零售篇
奢侈品牌勁貴
Tony: Eddie,我知道你沽空咗思捷(330),基金表現一定好好吧。
Eddie:傳統會認為沽空好難賺錢。但過去18個月,沽空賺錢的機會多了,思捷只是其中之一。全世界也有這些機會。現時很多零售品牌貴到無倫。譬如是 Lululemon,專門賣女士瑜伽衫的品牌,有50至60倍市盈率。另一隻是 Michael Kors,老闆是香港人曹其峰,現時有30、40倍市盈率。就連香港上市的 Prada(1913)也有24、25倍市盈率,但 Gucci母公司 PPR集團只是13、14倍市盈率。中國、歐洲增長減慢,好多貴價品牌很難支持這樣高、概念性的市盈率。
[思捷目前淨現金僅約12億元。] 思捷目前淨現金僅約12億元。
思捷只值30億
Tony: Eddie,你現在如何看思捷?
Eddie:我也想知道股價的底位,睇過公司盤數。如剛剛上任主席的柯清輝所講,思捷目前是淨現金,大約有12億元。至於 PPE(物業、廠房及設備)有40多億元。我初時以為公司有很多物業,誰知得4至5億元是物業,其餘很多都是一些租賃物業、裝修、辦公室設備,無形資產超過70億元,好多可能要 Write Down的。
雖然賬面值看上去百多億,現時股價大約相等於0.6至0.7倍的賬面值。再調校一下賬面值,秤來秤去,公司可能只值30、40億元。
Tony:講番香港,民企不停爆煲,好似李寧(2331)急跌幾次,一直沽空也有錢賺。
Eddie:整體來說,我覺得很悲哀,早在北京奧運之前,企業家好有衝勁話要建立中國人牌子。但今時今日,我覺得好欷歔。汽車行業已經有六成是外國牌子,只得四成是本地品牌。如果連衫、 Fast Fashion都被 Zara、 Uniqlo、 H&M成功打到入中國,他們會有幾十年的穩固基石。
Tony:這就是所謂溫布頓效應,確實應該讓外資入去中國帶旺個場。不應該 Pick Winner。
Eddie:當然不是,我們愛國嘛。韓國若然無三星,就差天共地。中國這樣大的國家,需要好多大中小的品牌。就算說限制自由市場的措施也無問題,全世界好多地方都一樣,邊個話自由一定得。最弊是中國干預市場之後,仍然無一個大品牌。
內房篇
未曾爆煲
Tony:怎樣看九倉(004)買綠城(3900)?至今有沒有內房股真的爆煲?
Eddie:證明最差的那一家都不用死,未來內房或其他企業的債券,將跑贏股票。
你現在差不多可以「賺盡」,即是說你現在買任何一隻內房債券,差不多都可以收足錢,息率十幾厘,誇張一些二十多厘,我不覺得有甚麼危險。
九倉購綠城不貴
過去十年有些內房出現信貸事件、債務重組,綠城都曾重組,但都是十分輕微。外國的尊貴投資者,經常以為買境外國債券(出事時)難以追索在岸資產,事實上房地產公司資產價值很好,有很多資產,不會破產走人算數。工業股難講,但房地產十分有價值,即使最危急時,都會與債券投資者傾傾,延長(債券)年期、交換(資產)、部分 Hair Cut等等,過去十年,有數單(債務違約)可以收回八、九成,工業股差很多,那些機器不值錢。
其實中國企業出現債務違約事件, Recovery Value不遜於國際平均水平,不見得中國人比外國更「賊」。
Tony:內房股價比資產淨值折讓八、九成比比皆是,買得過嗎?
Eddie:它們多債,救債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發售股票集資,所以買它們的股票會有攤薄的風險。所以他們蠢了,高位的時候不賣股票、不供股,有錢的老闆可能供股,沒有錢的老闆可能臨尾要賤賣(股份)。綠城是一個好例子。
Charles:我對於綠城肯賣感到驚奇。九倉50億元收購,第一,這金額其實不多,( Tony:對,買塊地都50億啦);二,他之前賣很多資產,數目不少。現在要這樣做,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它大部份項目在浙江,集中在一邊,那是重災區,減價賣樓就是自己 Cut自己,五個項目在杭州,一個減其他就會死。中海、萬科就較優勝,(項目)分散到各城市。綠城賣不出貨,這是主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它的槓桿實在高,百多億股本,千多億資產,資產是股本的七倍多,一般公司是兩倍幾。所以為甚麼有人說樓價跌一成,它就會沒有股本,再跌多些,就變負資產。其實九倉也要博一博。
長線我是樂觀的,樓價會升,正如人沉在水中,始終會浮上來。但只要沉一、兩分鐘,浮上來前就已經死了。你過不到那關口,就會「瓜老襯」。有了九倉這水喉,生存機會高了很多,但它仍然要不斷斬資產。
2 :
GS(14)@2012-06-19 00:55:37第二個原因,是它的槓桿實在高,百多億股本,千多億資產,資產是股本的七倍多,一般公司是兩倍幾。所以為甚麼有人說樓價跌一成,它就會沒有股本,再跌多些,就變負資產。其實九倉也要博一博。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4&tid=17077
以佢玩得咁大槓桿黎計..過千憶ASSET VS 一百憶MARKET CAP
如果捱過看來都OK...
順道提提...CHINA PROPERTY 公司D BONDS 好似ADVERAGE 都有20%(2011年尾)
15% 樓下又不是太太貴...吧...?
3 :
GS(14)@2012-06-19 00:56:38譚新強 Eddie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曾任職 AT&T貝爾實驗室、所羅門兄弟、美林、里昂等機構,被喻為亞洲股本衍生工具先鋒。2005年創辦中環資產,2008和2010年被選為亞洲最佳對冲基金。擁有多倫多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公共與私營管理碩士學位
Same group of person?
4 :
vincent2012hk(29729)@2012-06-19 22:53:54good
5 :
GS(14)@2012-06-19 23:03:074樓提及
good
你又乜水
中江事件餘波 掀內銀催貸潮 杭州600企業 上書省府促停討債
1 :
GS(14)@2012-07-18 22:55:0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18/News/ec_ech1.htm

內地《21世紀經濟報道》指,浙江省杭州市有600間知名民企近日聯名上書,向浙江省政府緊急求助,懇請政府幫助他們渡過因銀行催還債而面臨的難關,而浙江省金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亦證實已收到這些企業的聯名報告。
天煜建設欠債100億 涉23銀行
報道稱,促使這些企業聯名上書求助的原因,是近期當地銀行加緊向他們催收貸款所致。因為銀行頻頻追數,令民企的資金壓力大增,加上不少民企過去是以互相擔保方式去獲得銀行貸款,萬一其中一間出事,作為擔保人的其他企業便要代為承擔債項,而當擔保人的企業本身又有其他企業作擔保借貸,層層相扣下形成了牽一髮動全身的三角債問題。聯名書上便指出,因一間叫天煜建設的企業所引發的互保危機,便涉及到中行、建行等23間金融機構,關聯債務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牽涉企業近100間。
有指,這600間企業有兩大訴求,一是希望省政府聯合省銀監局等相關部門成立協調小組,對這次因銀行催還款所引發的民企資金鏈斷裂危機盡快進行處理;其二是希望省政府出面,向銀行提出暫停收貸,並盡快將近期所收貸款暫時發還給企業,讓他們有處理危機的時間,且希望政府爭向銀行爭取今後3年內不要削減相關企業的貸款額度。
盼省政府出面 助渡過難關
而導致銀行急於追債,是因為早前浙江中江控股被清盤,掀出曾借貸予該公司的建行隨時面臨30億元壞帳,事件增加了省內一眾銀行對壞帳風險增加的憂慮,於是紛紛催企業還錢以保障銀行自己。
除了杭州市以外,同省當中,去年曾發生民間貸款風暴的溫州市民企也正面對銀行催貸問題。當地一位打火機廠商對本報表示,最近銀行來催款的次數頻密了,據他了解,其他老闆都有類似情,不過,現時他們主要依靠行業協會向政府反映,未有採取集體上書之類的方式。但這位廠商指出,今年經濟形勢已經不好,銀行不單不願借錢予他們救急,反過來催收欠貸,無疑是增加企業壓力,若不停止,恐怕要再爆發新一輪倒閉潮,「去年被高利貸逼死,今年就被銀行逼死」,他嘆道。
明報記者 陳子凌
2 :
GS(14)@2012-07-18 22:56:03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7/zNMzcxXzQ3NTUzNw.html
浙江民營工商界又再發生新一波借貸危機,這一次爆發點是杭州。
杭州地區有600家知名民營企業近日聯名上書向浙江省政府緊急求助,懇請政府幫助它們渡過因銀行催貸、抽貸而面臨的難關。
「確實有600家杭州企業聯名寫報告到我們金融辦這裡。」7月16日,浙江省金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但對方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據杭州市家具協會的一位人士向本報表示,600家參與聯名上書的民營企業當中,不乏行業龍頭、知名企業和中國民企500強企業,如國內輸配電行業最強企業之一的虎牌集團、家具行業龍頭嘉逸集團、國內人造板行業的領軍企業榮事集團等。「我們家具協會不少會員企業也參加了聯名。」這位人士說。
據悉,事件是因各大銀行對浙江民企集中催收貸款所引發。7月份是銀行還貸期限較為集中的時點。催貸的壓力沿著浙江民企之間龐大的聯保互保網絡蔓延,引發了大面積的企業資金鏈危機。
這是繼2011年夏秋溫州的民間高利貸危機爆發以來,浙江民營企業遭遇的又一波資金鏈風暴。
600民企聯名上書浙江金融辦
據瞭解,這次參加聯名上書的600家企業提出的訴求,主要是兩點:
一是希望浙江省政府聯合省經信委、省金融辦、省銀監局以及各級政府維穩辦成立協調小組,對這次因銀行催貸引發的民企資金鏈危機盡快進行集中和系統性的處置。
二是希望浙江省政府出面協調銀行暫時停止收貸,並盡快將近期所收貸款暫時發放給相關企業,給企業以喘息和處理危機的時間;希望政府出面與銀行方面協調,爭取今後3年之內,不要削減相關企業的貸款額度。
而引發此次催貸危局的,是兩大導火索:
一是中江控股董事長俞中江因無力償還高利貸,資金鏈斷裂,6月14日被杭州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刑拘。旗下數十家實體企業和相關資產、債權、債務正被依法核查,涉及金額初步統計達數十億元之巨。
二是天煜建設有限公司旗下分公司涉非法集資案發。註冊地在東陽的天煜建設下屬江蘇分公司經理因涉嫌非法集資於2011年12月被法院立案,牽連天煜建設全部賬戶和房產陸續被法院凍結查封。
而杭州家具行業龍頭嘉逸集團是天煜建設的互保企業,它旗下的新洲家具為天煜建設在建設銀行的貸款1億元的銀承提供擔保。因此嘉逸集團被銀行列入重點「關注」名單。今年1月被建設銀行收貸,其他銀行也加緊了收貸節奏,集團共被8家銀行收貸1.15億元,頓時陷入困局。
此後,沿著企業間的擔保鏈條,銀行的催收風暴逐級擴延。
受嘉逸影響,3月初,浙江榮事實業集團被北京銀行收貸3000萬元。
3月26日,虎牌集團受榮事實業收貸影響,加上自身因收購引發問題,被華夏銀行收貸4000萬元,3月27日被中國銀行收貸4000萬元。
4月,虎牌集團下游擔保圈的企業陸續出現被收貸的情況,互保鏈上的正邦水電自4月起,短短45天,被4家銀行收貸1.05億元。
本報記者掌握的一份蕭山區政府的銀企協調會報告顯示,僅嘉逸集團的互保圈就有6家大集團捲入,涉及企業超過30家,互保金額總計4.18億元,總資產為55.17億元。
嘉逸集團現象並非孤例,杭州市家具行業協會給杭州高層遞交的緊急報告顯示,因天煜建設引發的信貸危機,涉及到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23家金融機構,關聯債務超過100億元,關聯企業近100家。
在此背景下,民企們陸續向政府呼救。
杭州家具協會人士透露,此次聯名上書,起初並非有組織的行為。從今年春節過後,杭州的蕭山區、餘姚區、拱墅區等區級政府就陸續收到轄區內一些知名民營企業來信求助。之後,一些行業協會也向政府寫來求助信。如杭州市家具協會提交了一份關於杭州市家具行業信貸危機的緊急報告,呈交給了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和市長邵佔維。
收到企業求助後,蕭山、餘姚等區政府曾在3、4月間組織多場協調會,召集家具等領域的企業與相關的13家轄區內銀行進行協調。
「但是,我們發現,一些轄區外的法人銀行,決策權在於區域外的總行,必須得省政府層面出面協調才真正有效。」前述杭州市家具協會人士表示。
於是,先後發出求助的600家企業的訴求被彙總起來,形成一份報告,遞交到了浙江省金融辦。
爆炸的「互保聯保」火藥桶
這是一場因信貸聯保引發的多米諾骨牌式災難。
聯保又稱「互保」,是指互相擔保,也就是企業之間對等為對方保證貸款,當對方還不出錢時需承擔還款連帶責任。浙江企業之間互保非常普遍,還有更多的採用「聯保」,就是三家或三家以上企業組成擔保聯合體,所有成員為其中任何一家的貸款承擔連帶責任。
「一家資產上5000萬的企業,至少有3家以上的擔保企業,多的甚至超過10家。」一家在此次風波中被牽連的企業老總說。
杭州市家具協會一名曾參與銀企協調的人士透露,整個聯保圈根據始發前後共分為四級。
在天煜建設為原點的聯保危機圈上,一級圈內的是嘉逸集團和華洲集團,與此核心互保的圈子中,又以各個「傳染點」企業形成一個個圈圈。其中與前述兩家企業有互保關係的榮事實業,共與10家企業有互保關聯。
由此形成四級擔保圈。
天煜建設處於訴訟賬戶和資產凍結狀態,華洲集團與天煜建設總擔保9000萬元,天煜建設為華洲集團總擔保1億元。華洲的上級集團公司嘉逸集團實際控制人同屬姚榮華,由此被連累,被銀行收貸後,原本銀行授信總額6.5億元的銀行開始觀望。
以華洲集團為原點的二級互保圈企業成員有榮事實業、高盛集團、浙江中業控股及下屬關聯公司、浙江正見集團建設有限公司5家。
華洲集團為榮事集團總擔保3000萬元,榮事集團則為華洲集團總擔保9800萬元。華洲為高盛集團雙方互保均為4000萬元。華洲與中業控股互保貸款金額也為4000萬元。
浙江正見的企業總資產為11億元,年銷售收入為15億元。華洲集團為浙江正見擔保5710萬元,浙江正見則為華洲集團總擔保1.5億元。
與二級擔保圈成員榮事實業為「傳染點」又衍生出5個圈子,如與榮事實業互保的有杭州東新木業,杭州博洋家具,浙江九龍控股集團,浙江虎牌集團,浙江新世紀管道等。
與浙江九龍控股互保的又有博洋家具、杭州康順貿易。
與浙江博洋家具互保單位為浙江晶瑞辦公家具、浙江麥尚實業等。
「這種層級式的危機擴延,並不會是因為緊密度的親疏而遞減。」 建設銀行浙江杭州區域內一負責貸款的工作人員評價說。
「很有可能這些聯保圈在跨區域蔓延。」一名被捲入互保危機的浙江企業主認為,一旦自己的企業被聯保拖垮,自己在江蘇一帶投資的企業資金鏈肯定也要牽連進去。
為此,目前杭州市家具協會在給杭州的緊急報告中,提出對一級互保圈企業中的嘉逸集團、新洲集團進行資產重組,設立第一道防火牆,防止危機蔓延。
催貸風暴下的危機蔓延
儘管有各級地方政府一再出面召集銀企協調會,但銀行有自己的商業邏輯,這意味著這場危機難以在短期內看到盡頭。
「這種互保是在貨幣政策一鬆一緊中,銀行結合自己業務與中小企業融資特性而推廣的。」浙江一名國有銀行高管介紹,這不僅是浙江的獨有現象,但由於浙江是民營大省,這種模式更加普及,約佔企業總融資比例的60%至70%。
在這種格局下,銀企已經形成了相對惡化的循環狀態:企業融資難,銀行不願貸 ,由此引發企業不願還貸,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其實自去年10月起,部分銀行不良貸款率就開始上升。今年以來,浙江出現了全省銀行業不良率整體上揚的情況。年初全省銀行業不良率約為0.93%,目前大概上升了0.5個百分點。」浙江省金融辦一位人士透露。
節節上升的不良貸款率引發了銀行的焦慮,隨之而來的便是強硬的催收貸款浪潮,最終形成一個閉合的惡性循環圈,直至危機的爆發。「銀行增長的壞賬率,使得我們的風險控制意識增強。催收是必然的。」上述建設銀行浙江杭州區域內一負責貸款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3 :
GS(14)@2012-07-18 23:38:47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8/16524392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就業形勢將更加複雜、嚴峻,將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溫家寶認為,中國要堅持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結合,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不斷擴大的過程,創造有利於穩定擴大就業的制度環境,並堅持統籌城鄉就業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他並稱,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對就業的拉動作用;要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是穩定擴大就業的主力軍。
資料顯示,2003至201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達9800萬,4000多萬高校畢業生實現穩定就業;3000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得到妥善安置,280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順利實現再就業。
4 :
GS(14)@2012-07-18 23:39:02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8/16524391
資金鏈風暴吹到浙江
600民企上書 求政府救命
5 :
自動波人(1313)@2012-07-19 00:26:19互保,好易攬炒
6 :
GS(14)@2012-07-19 22:26:505樓提及
互保,好易攬炒
大家都無水就是咁,他又可以賺D錢
鋼企老闆走佬累三內銀
1 :
GS(14)@2012-08-10 13:57:3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0/16591356
【本報訊】中國鋼企再響警號,據中鋼協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大、中型鋼企利潤僅得23.8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跌95.81%,成內地經濟放緩重災區。有內地傳媒指出,廣鋼集團拖欠銀行共30億元,唐山鋼企老闆更因欠債10億而爆煲「走佬」,有消息指,唐山鋼企當中約5.3億元欠債來自工行(1398)、農行(1288)及中行(3988)。
盈利倒退逾九成
有業內人士稱,內地鋼企上半年盈利倒退近96%,屬意料中事,主要原因是由於鋼企為保市場份額,即使虧損仍不減產,導致銷售價不斷下跌,形成惡性循環。
中鋼協統計顯示,上半年內地鋼企累計銷售收入按年跌3.34%,銷售利潤率僅得0.13%,下跌2.93個百分點,錄得虧損的企業,合共蝕142.48億元。若扣除投資收益,鋼企主要實際虧損13億元。
利潤受壓,負債過高,目前大部分鋼企均透高銀行貸款及政府補貼,以「數冚數」方式渡日,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指,日廣鋼集團旗下 A股廣鋼股份,上半年盈利按年增長38.25%至4.13億元,但其中有2億元為政府補貼,另外有15.32億元營業收入為公司與廣日集團重組股權所得,若計實際虧損則高達2.5億元。
有傳媒更指出,廣鋼集團自身已拖欠10間銀行貸款高達30億元,資金鏈近乎斷裂。不過有傳廣州市國資委已就廣鋼欠債問題,數次與相關銀行召開協商會議,廣州市國資委副主任陳雄橋亦否認資金鏈斷裂之說。
不過鋼企高負債已是不爭的事實,有傳媒爆料指,剛獲得「中國誠信民營企業家」獎的唐山鋼企老闆陳志強,因欠債10億而「老佬」,並而捲款潛逃海外,有消息指當中約5.3億元欠債來自工行、農行及中行。
2 :
GS(14)@2012-08-10 13:58:15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2-08-09/673134.html
每經記者 卓志強 發自廣州
時隔兩年,*ST廣鋼(600894,SH)終於迎來扭虧。
昨日(8月8日),*ST廣鋼發佈2012年中報:公司實現利潤總額1.63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增362.89%。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為上述盈利作出貢獻的,主要是重組方廣日股份的優良資產及廣州市財政局下發的2億元財政補貼。公司原鋼鐵業務依然處於虧損之中,具體虧損額達2.5億元。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
相比於廣日股份,作為*ST廣鋼出讓方的廣州鋼鐵集團 (以下簡稱廣鋼集團),自年初以來就屢屢被曝出資金鏈緊繃,近日更傳出廣鋼集團面臨資金鏈斷裂。
對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廣州市國資委副主任陳雄橋表示,「企業有一定的借款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它還在正常運作,就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然而,賣掉殼資源之後,廣鋼集團接下來將何去何從,一直是外界關注的問題。
廣鋼集團資金狀況堪憂?
*ST廣鋼最新中報顯示,新置入的廣日股份電梯產業等相關業務共實現營業收入15.32億元,同比增長38.25%;實現利潤為4.13億元(含政府補貼2億元),遠超預期。相比之下,今年1月~4月,公司原鋼鐵業務卻出現了2.5億元的虧損。
「這足以折射出廣鋼集團的日子有多難。」昨日,一位廣州地區的鋼鐵行業從業者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最能代表廣鋼集團「成績單」的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廣鋼股份(*ST廣鋼前身)此前便已陷入連續兩年的虧損。2010年,該公司虧損額為9789萬元,但去年,,這一數字已擴大至6.89億元。也正因此,其被戴上了「*ST」的帽子。
去年年初,處境艱難的廣鋼股份就不惜拋出重組方案,將旗下唯一的殼資源賣給廣日集團,廣日股份則實現借殼上市。今年7月,這一重組宣告收官。
然而,廣鋼集團的資金鏈問題並沒有因為上述重組的完成而被外界忽視。近期有媒體指出,廣鋼集團拖欠近10家商業銀行貸款超過30億元,資金鏈幾近斷裂。
有自稱知情的網友也透露說,針對廣鋼集團的負債問題,廣州市國資委已數次與相關銀行召開協商會議。
不過,陳雄橋對此予以了否認。「可能現在大家對鋼鐵這個行業比較敏感,企業有一定借款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它還在正常運作,就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他說。
記者查閱*ST廣鋼今年一季報發現,其負債總額已經達到38.64億元,所有者權益則為-4.47億元。
「我也知道它們有不少負債,但就主業來說的話,這兩年廣鋼集團也沒有什麼新上的項目,所以這個負債,有可能是非鋼業務造成的。」聯合鋼鐵網分析師胡豔平對此分析。
據胡豔平介紹,她瞭解到廣鋼集團的資金狀況的確是比其他的鋼鐵企業要嚴重一點,不過應該還沒有到資金鏈斷裂的地步,「現在鋼企都如此,除了廣鋼集團,還有重鋼、鞍鋼的情況相對嚴重一些。」
寶鋼項目決定廣鋼命運
外界一直關注的是,賣出殼資源之後的廣鋼集團,接下來將何去何從?
上個月,*ST廣鋼在召開的最後一次股東大會上,時任*ST廣鋼董秘的楊耀興就曾暗示,對於廣鋼集團來說,還有漫長的轉型之路要走。
「廣鋼集團在產品這塊基本上也就是一些長材類的東西,量也比較小了。從未來的整體產業佈局來說,廣鋼集團不太可能再去擴大規模了,而且它自身產品的競爭優勢不是特別明顯,它單獨發展的話,空間就比較小一點。」胡豔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應該還是等待搬遷這條路,因為當初寶鋼湛江項目的開工也是以廣鋼集團的產能作了置換,兩者不太可能再分開。
但胡豔平同時指出,搬遷不是這麼快就能定下來的,至少要等寶鋼湛江項目初具規模。
陳雄橋也表示,廣鋼集團的「環保搬遷」,關鍵要看寶鋼那邊,「我們只是作為股東之一,主要是寶鋼方面在推進在這一事宜。」
昨日記者就此致電寶鋼,但截至發稿,未能獲得對方的相關回應。根據政府的要求,廣鋼集團在2015年之前將會停止生產,並陸續移向湛江。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廣鋼集團的鋼鐵資產,它所擁有的巨幅土地被認為更為值錢。公開資料顯示,其廠區位於廣州市珠江河畔,規劃總面積為35.11平方公里。此地塊由廣鋼股份於1996年買下,賬面成本為4843萬元,折合每平方米價格僅為35元。但經過十幾年的升值,而今的身價已經暴漲——有測算顯示,搬遷之後的廣鋼集團地塊價值將超過300億元。
後QE3策略 揸高息股商品 沽民企內銀 黃國英
1 :
GS(14)@2012-09-18 23:03:11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2012
量化寬鬆(QE3),梅開三度。非但經濟難有增長,更可能再現財富大轉移。原以為歐央行無限買債,伯南克或許稍為忍手,不致冒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大不韙。豈料按捺不住,搲爛塊面,打算長印(銀紙)長買(MBS,按揭擔保證券)。二○一○年末,QE2出台之際,曾在本欄寫過一篇「後QE2策略」,重溫一下:「聯繫匯率下,港紙即美金。如果美金冥鈔化,港元唔通會無事?身家較豐厚的朋友,如實物資產(樓、貴金屬)比例,沒五至七成,萬一銀紙購買力大幅貶值,點算?推介有實物back-up,有息派的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和黃金,打好防守,其理在此。」
置富信託自QE2推出以來,總回報達六成七,大幅跑贏恆指。圖為旗下麗城廣場。
兩年未夠,本港樓市早已狂升;連帶土炮REITs也有超班表現:二○一○年十二月至今,領匯(823)連分派總回報57.71%、置富(778)66.91%、陽光(435)58.83%;紙地產標青外,黃金縱有跌蕩,也幸不辱命,其ETF(GLD)同期回報為26.71%。相反,一心以為QE能使牛三重臨,難免失望而回:美股期內升兩成,尚算有點看頭;但買恆指要蝕9%、國指輸逾兩成,與前列者相差四至八成。
策略視乎通脹高低
正如之前多番強調,各資產類別(股票、債劵、通脹掛鈎債劵、商品等),盛衰全建基於經濟增長及通脹變化(有興趣深研者,可上網搜尋Trevor Greetham的The Investment Clock)。二○○八年雷曼爆煲至今,已有四年,美國復甦似有還無,失業率長期「保八」;歐洲豬國,無心改革,難免迷失十年;中國成本上漲、外貿衰落,內需不足帶動經濟。最慘是重蹈日本覆轍,深陷地產投機泡沫,再加上大量民間實業資本,放貴利求暴富,結果輸埋底褲。全球三大經濟體系,全部嚴重內傷,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早已大江東去,聯儲局、歐央行只好「曬冷」印鈔買債。
高增長不可能,只剩下「低增長/低通脹」或「低增長/高通脹」兩個可能終局。前者大利債劵、不利商品;後者大利商品、不利股票。附表為一九七三年四月至二○○四年七月止各資產類別的平均年度回報:
(註:債券以美銀美林Treasury Master指數代表;股票以標普五百指數代表;商品以GSCI總回報指數代表;現金以美國三個月國庫票據代表)
不宜瞓身股票
以歷史推斷,未來幾年股票難言大勇。唔信邪再瞓身揸股,多會重複QE2時慘況。如何應對?通脹高低話唔埋,可作兩手準備:「低通脹/低增長」,債劵最強,奈何美國十年國債,息率跌到2%唔夠,隨時賺息蝕價,可用業務穩定、高息防守股代替,如長江基建(1038)及粵海投資(270)。至於應付「高通脹/低增長」滯脹重臨,手中iBond(4208、4214),萬不可沽;上期推介的鬼佬iBond(TIP),會是更好選擇。REITs即TIPS,不可或缺,輔以黃金、白銀,但求資本不給通脹蠶食。至於手上蟹股,尤其是內銀、民企,假如有幸脫身,應盡沽取回資本。
(本人客戶持有領匯(823)、置富(778)、陽光(435)、長江基建(1038)、粵海投資(270)、iBond(4208);個人持有領匯)
趣BLOG BLOG:買內銀股的悲哀! 股榮
1 :
GS(14)@2013-06-16 16:53:27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16/18299335
輸錢皆因贏錢起,賭場如是,股市亦如是。建行是股榮目前賬面賺得最多的內銀,卻埋下往後墮入天仙局的陷阱。06年後包括工行(1398)、中行(3988),以至中型班的信行(998)及民行(1988)紛紛來港,本着有殺錯冇放過的心態,冀望食過翻尋味,殊不知到頭來,沒有最衰,只有更衰,一隻不如一隻,有的跌穿招股價、有的要掉轉頭科水供股。買齊九隻內銀的我,計計數,這些年認購IPO內銀,竟然白做一場。
往年收到股息支票,總會安慰自己,有成四、五厘息喎,唔錯啦,信奉價值投資的我,總一廂情願以為股價被低估,可以等多陣,其實是自己呃自己。價值投資在內銀身上根本不管用,因為一切利益以阿爺為依歸,為國家服務,懶理小股東。要你收水就收水,唔想借錢都要夾硬逼人借錢,換來數以萬億計糊塗賬。
貪腐日日有 股民離棄
農行副行長楊琨欠下澳門賭場30億元人民幣只是冰山一角,大大小小的貪腐在各市各縣銀行日日發生,最新爆出一則是綠城(3900)2011年獲建行一筆6億元貸款,但卻先要向建行支付3,079萬元的「貸款融資服務費」。綠城稱純屬正常商業行為,不涉及賄賂。向銀行借錢,要先畀服務費,在我印象中,類似大耳窿的九出十三歸。
內銀表面數字風光,財務指標改善,誠如建行,去年度純利動近兩千億元人仔,現價市盈率5、6倍,息率達六厘,論估值,真的平到冇人有,但歸根究柢,大家就是不信,內地股民離棄、外資股東
2 :
thomasgp02a(16679)@2013-06-16 17:19:13全部買齊,如果相同比例,點會是白做?蘋果又唔識計加減數?

3 :
greatsoup38(830)@2013-06-16 17:21:50是囉,股榮哥...
4 :
VA(33206)@2013-06-16 17:26:01民生有過十送一。
5 :
VA(33206)@2013-06-16 17:27:24十送二至啱
6 :
greatsoup38(830)@2013-06-16 17:28:53http://www.etnet.com.hk/www/tc/s ... idend.php?code=3968
3968 10送3過
http://www.etnet.com.hk/www/tc/s ... idend.php?code=1988
1988 應該是10送2
http://www.etnet.com.hk/www/tc/s ... idend.php?code=3328
3328 是10送1
7 :
VA(33206)@2013-06-16 17:30:03而且又曾經供股。應該用Webb Site計埋派息之後的成本。今次份稿要重作!
8 :
greatsoup38(830)@2013-06-16 17:39:34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661
14-Jun-2013 5.470 5.470 -1.09 5.570 5.450 455,205,146 2,514,975,790 5.525
27-Oct-2005 2.350 1.813 NA 1.832 1.813 4,715,124,307 8,583,478,636 1.820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596
14-Jun-2013 5.520 5.520 -0.36 5.600 5.500 25,499,562 141,254,695 5.539
23-Jun-2005 2.825 2.112 NA 2.168 2.093 2,433,707,256 5,158,317,084 2.120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744
14-Jun-2013 3.180 3.180 -0.31 3.220 3.160 422,337,891 1,350,692,810 3.198
1-Jun-2006 3.400 2.593 NA 2.612 2.403 8,039,541,492 20,055,613,386 2.495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766
14-Jun-2013 13.80 13.80 -0.14 14.00 13.72 28,096,933 388,880,850 13.841
22-Sep-2006 10.68 7.068 NA 7.372 7.028 1,608,830,920 11,614,921,098 7.219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784
14-Jun-2013 5.070 5.070 -0.39 5.180 5.050 573,410,168 2,942,247,284 5.131
27-Oct-2006 3.520 2.844 NA 2.933 2.820 13,157,411,536 37,452,484,912 2.846
http://webb-site.com/dbpub/orgdata.asp?code=998&Submit=Current
14-Jun-2013 3.810 3.810 -0.52 3.890 3.800 38,136,865 146,649,122 3.845
27-Apr-2007 6.680 5.715 NA 6.058 5.698 2,296,406,742 13,505,455,874 5.881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5487
14-Jun-2013 8.710 8.710 1.52 8.850 8.650 49,667,407 434,571,732 8.750
26-Nov-2009 8.800 6.632 NA 6.835 6.616 1,030,043,408 6,960,884,789 6.758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6068
14-Jun-2013 3.370 3.370 0.30 3.410 3.350 118,701,360 400,937,675 3.378
16-Jul-2010 3.270 3.053 NA 3.090 3.034 3,418,692,287 10,467,347,368 3.062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6474
14-Jun-2013 3.650 3.650 1.11 3.670 3.580 21,600,000 78,485,562 3.634
16-Dec-2010 5.200 4.705 NA 4.968 4.579 828,329,851 3,965,711,907 4.788
9 :
VA(33206)@2013-06-16 17:46:13Adj VWAP 係咪計埋股數轉變
10 :
greatsoup38(830)@2013-06-16 17:47:12Adj close
11 :
VA(33206)@2013-06-16 17:48:54股榮哥,冇計你做C1, 對你要求高d
12 :
dennis001(8614)@2013-06-16 20:56:24虛偽抽水,當初買內銀咪係睇死中央支持,唔係中央偏袒銀行業及做股東,你會抽D內銀?
當年幾隻內銀升到歷史高位,又唔見你多謝,而家輸錢就賴中央,你玩晒啦
內銀的確有壞帳GE隱憂,但你試諗下,如果係美銀,花旗個D,早就跌到殘,重會有咁多息派,盈利增長?
講到尾,咪又係中央支持,而家先覺得中央支持唔到股價,就抽中央水,真係羞家
13 :
thomasgp02a(16679)@2013-06-16 22:14:04他有寫「不計股息、供股等」,所以忽略送紅股都合理,但齋睇帳面都唔會打和啦,這個錯真是好離譜。
內銀高息搶錢 本周料尾聲
1 :
GS(14)@2013-06-25 01:14:2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24/news/ea_eaa1.htm

2 :
GS(14)@2013-06-25 01:14:46
【明報專訊】上海銀行間拆息(SHIBOR)的隔夜及7天利率雖然於上周五有所回落,內地銀行「錢荒」困擾略為紓緩,但某程度上或與內地銀行紛紛推出罕有的短期高息理財產品有關。
本報上周五向深圳多家銀行了解,在半年審結及大量理財產品到期之下,銀行資金面確實緊張,故需要以比正常回報高起碼1厘的理財產品攬財周轉。
農行:37天產品 年息6.2厘
「現在是米缸有米但不讓你煮飯,唯有暫時籌措其他人的米先用一下。」深圳羅湖區一農行職員形容目前銀行狀,該行剛於上周五推出了一款年息最高可達6.2厘,時間僅37天的理財產品。
他表示,正常情下一個月左右的理財產品大約年息只在3厘至4厘,今次產品有如此高息回報確實較特殊,但並非銀行沒錢,「銀行資金其實充足,只是暫時沒法用,過了這個月就會鬆動,所以毋須擔心」。
舊理財產品到期 推新產品吸錢
除了農行,無論大行如工行、招行、建行及中行,或是廣發、光大這些中型銀行,上周亦一樣推出30天左右,平均大約5厘年息的高息理財產品。
銀行職員亦不諱言,是因為銀行需要留住資金應付監管部門的半年審結,而不少理財產品又快到期付本息,在銀行拆息高企下,所以才推這些高息理財產品,而且只是暫時性質,「月底前再有這類短期高息產品的機會很微,就算有,回報也應該會低些,因為到那時資金已經紓緩下來」。
內地媒體:地方銀行搶錢更進取
事實上,這些高息理財產品多數於7月到期,目的就是讓銀行吸納資金跨過6月關口。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上周五便估計, 6月最後10天,將有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的理財產品到期,而外匯佔款減少,中央又不釋放流動性,加上同業拆息高企,令銀行剩下發行新理財產品募資一途。
內地媒體報道更指出,上海、南京一些地方銀行為了與大銀行爭資金,甚至將新的短期理財產品定在7厘,比大多數3個月至半年期的理財產品回報率更高。
SHIBOR周五回落 資金仍緊
雖然上周五上海銀行間拆息(SHIBOR)隔夜利率大跌495.2點子(1厘為100點子),創歷史最大跌幅,但仍維持在8.492厘,比起今年首季一般在2厘至3厘之間波動,明顯仍然高企,可見銀行間不單資金吃緊,亦有留起資金自用,不欲外借同行的考量。
明報記者
3 :
GS(14)@2013-06-25 01:14:5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24/news/ea_eaa2.htm
重點新聞
[昔日新聞]
facebook
twitter
微博
QQ
寄給朋友
Bookmark
友善列印
銷售過程較半年前有規範
2013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雖然內地各大銀行因流動性緊張而需推出高回報的短期理財產品籌集資金,但銀行員工在推銷這些產品時,卻比半年前來得更加規範。
職員先提產品是否保本 風險高低
去年12月,華夏銀行疑有員工違規發售一款高風險理財產品,結果產品「爆煲」令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之後本報暗訪內地銀行職員銷售理財產品情,亦發現除非客人自己提問,否則職員鮮有主動解釋產品風險高低及是否保本。
不過,日前本報再度暗訪,情卻有明顯不同,無論是四大行或光大、廣發這類中型銀行,職員在介紹理財產品時,都會先提及該產品是否保本、風險高低,又會提醒客戶應視乎自己要求及能力去考慮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職員不單口述,在電腦展示產品信息時,也會讓客戶先看一小段寫覑「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的提示,內容大意也是叫客戶前應先衡量和了解產品性質才好決定購買。
有職員表示,銀行確實加強了員工推銷理財產品的培訓,特別是風險解釋這一環。事實上,華夏事件後,中銀監便曾發通告,要求銀行嚴格監管員工銷售理財產品的手法,亦見有一定成效。
4 :
GS(14)@2013-06-25 01:15:1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624/news/ea_eaa3.htm
新華社:中國淡然面對「錢荒」
2013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在內地銀行業資金緊張之際,官方傳媒新華社發表題為《中國淡然面對「錢荒」,彰顯結構調整決心》的評論文章指出,人們心目中最「不差錢」的銀行竟然也到了「缺錢」的地步,而中國政府並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顯示出糾正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決心。
文章指出, 本月初銀行信貸快速擴張、二季度末銀行要滿足「存貸比」等監管要求、部分理財產品到期需要銀行資金兌付等因素也是造成「錢荒」的重要原因。
貨幣存量百萬億 何來「錢荒」
與「錢荒」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中國已經突破百萬億元的貨幣存量。截至5月底,中國廣義貨幣餘額達到104.2萬億元,同比增長15.8%,顯著高於年初制定的13%的目標,可以說市場上整體並不缺乏流動性。
曹紅輝:資金在市場「空轉」
專家認為,眼下的「錢荒」,實際是一場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不是沒有錢,而是錢沒有出現在正確的地方。文章引述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資金過多地在金融市場間「空轉」,通過影子銀行流入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民營企業,特別是房產市場,而產業部門的融資渠道長期受到遏制。
本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有針對性地促進擴大內需,更紮實地做好金融風險防範。
學者:經濟問題是流彈太多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錢荒」問題主要源於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為追求更多利潤,把大量資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領域。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流彈太多,大量貨幣沒有擊中靶心,而是流向存在泡沫、產能過剩的領域。
文章又指出,多名專家表示,面對「錢荒」現象,央行可能會繼續靜觀其變,通過市場方式來應對;下個月流動性偏緊的情將逐漸平息。
5 :
GS(14)@2013-06-25 01:36:1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4/18310086
【深圳直擊】
內地銀行搶錢搶到癲!本報記者上周五到深圳直擊,發現當地銀行為應付半年結,瘋狂推出高息理財產品,年息普遍超過6厘,部份更高達8厘,並送出橄欖油及大米等日用品吸客,遠較一年期定存息率3.25厘高。事實上,部份產品利息短短一周狂加1.5厘,有銀行職員坦言,現時根本是在貼錢做生意。

「半年300萬元(人民幣.下同),(年息)有百分之六點四,很難得,恐怕幾年都沒有一次。」深圳民生銀行職員向佯裝客戶的記者推銷某理財產品,強調安全保本︰「我們做同業拆借的,現在銀行缺錢,所以這方面的產品利率高很多。」同類型產品前一周的年息僅4.9厘,即短短一星期,利息狂加1.5個百分點。以半年投資期計,利息回報由原來的7.35萬元,增至9.6萬元,足足多出2.25萬元。
做定存 每10萬送$3,000

「這種橄欖油特別好,你在對面超市買也要差不多100元,開戶馬上送。」深圳興業銀行為吸引存款戶,在銀行門外擺放大米、棉被、橄欖油等贈品。
賀姓客戶經理,更邀記者到理財中心,落足嘴頭推銷︰「各個銀行都在搶錢,過了這個階段就沒有!你說我剛才說的(理財)產品,300萬元起,一個月利息百分之八的,以前哪有呀?如果做定期,還可以有額外返點(優惠),除了利息外,每存10萬元再送3,000元。」
理財產品回報皆如火箭上升,部份產品甚至比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厘更高,銀行隨時做蝕本生意(詳見另文)。
賀姓經理直言︰「各家銀行都要應付7月的半年考核點,所以所有銀行都在貼錢做……我們知道外面(利率)最近會高,我們全都在做對比,別人高,我們要比他更高。」
賀姓經理其後得悉年息高達8厘的理財產品已賣完後,馬上向記者轉發短訊,推銷另外兩款理財產品︰「33天,年化淨收益6.7%,193天,收益6.6%。」他更立刻打電話催促記者︰「這款產品是剛出的,一個月的產品,比以前同樣的短期產品上漲了兩厘。」
銀行缺錢
小額都搶 5萬收息5.2厘
毗鄰的中信銀行,當日亦推出新產品︰300萬元以上,投資一年利息6.4厘,投資半年6.2厘。職員向記者解釋產品︰「書面有寫保本兩個字,做國債、做銀行拆借的。現在銀行間借錢利息很高,我們這方面的產品也上調了。」
除大款客戶受歡迎外,各家銀行亦不放過小額戶。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傳單中,5萬元投資一至兩個月,年息最高有5.2厘。華夏銀行提供購買貨幣及債券、標榜安全性較高的產品,5萬元、期限37天,年息亦有4.7厘。
雖然職員口口聲聲說產品安全,但有本港專家直言,內地理財產品風險甚高(詳見另文)。
一般而言,由於要應付半年貸存比考核,內地銀行資金在7月前較緊張。最近中央開始嚴打熱錢流入及貿易作假,令5月新增外滙佔款急降;加上內地有近13萬億元人民幣理財產品將於今年6月到期,中銀監又嚴查理財產品,內銀水源進一步被截,令情況雪上加霜。
內地銀根趨緊,原本徘徊在4厘水平的隔夜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上周大幅抽升至逾13厘的新高,同一時間,內地傳出光大銀行出現違約消息,加劇市場恐慌。而在搶錢潮下,短期拆息已遠高於較長期利息。
有分析指,情況已令拆入短錢用以放貸的中小型銀行陷於每日蝕錢景況,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地資金市場面對五大行分紅、存準金補繳等衝擊,拆息仍將居高難下。
問清擔保方誰屬
【話你知】
內地理財產品高息誘客,惟其投資風險甚高。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昶恒直言,這些投資產品「連買乜都唔知」,即使回報高亦肯定風險非常高,「又要安全,又要有回報」,實難找到相關的投資產品。
林昶恒強調,要購買該些理財產品前,必須問清楚相關銀行或機構,擔保方誰屬,一旦理財產品爆煲亦不會求助無門。他認為,內地銀行售賣該些理財產品,相信中銀監會有所規限,但內地銀行在守則上不及港銀嚴格及明確,故呼籲投資者不沾手該些產品為妙。
他建議,倘投資者有多餘資金,又可承擔損失的風險,則可作部份投資。
6 :
GS(14)@2013-06-25 01:36:35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4/18310090
【拆借陰霾】
內銀同業拆息在端午假後突然挾高,有傳聞指導火線是光大銀行與興業銀行之間的拆借出事,雖光大及興業雙雙否認,但記者在深圳仍發現,傳聞仍令當地金融市場風聲鶴唳。
光大銀行職員坦承傳聞對業務帶來影響,「現在很多人也不敢投資我們的理財產品。我們最近天天多接很多客戶打電話來,問這事是不是真的,但我們真的沒有接到消息。」
或成資金市場「黑天鵝」
而多家大型內銀職員向記者推銷時,均指較中小型銀行穩健,資金更安全。其中交行職員就直指,「像光大銀行那樣就出了問題」,記者追問行內人士是否了解更多情況,職員就婉轉回應,「我們作為同業真的不好說。」
內地早前傳出,光大銀行在6月6日無法支付興業銀行一筆到期的60億元人民幣貸款,導致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飆升,並令A股於6月13日端午假復市後下跌3%。
有市場人士指出,如果傳聞屬實,可能成為資金市場的「黑天鵝」事件,將導致內地銀行間出現骨牌式連鎖違約事件,後果比雷曼事件更為嚴重。
內銀版「餘額寶」 6厘息撼阿里 港人可搬錢內地購買
1 :
GS(14)@2014-02-19 10:10:4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219/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面對互聯網理財「寶寶軍團」的威脅,內銀展開反擊,四大行中,工行(1398)首先推出類似「餘額寶」的產品,深圳分行本周一起開始向客戶推薦「工行薪金寶」,最近7天年化收益率達6.52厘,每日計息,買家可隨時贖回,資金次日到帳,無手續費;中小銀行中,平安銀行和廣發銀行亦推出類似產品,且支持贖回資金即時到帳。內銀向互聯網企業宣戰,意味港人有機會在這吸存大戰中分一杯羹。
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天弘基金早前曾公布,截至今年1月15日,餘額寶規模已達2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上海證券報》日前報道,1個月後即2月14日,餘額寶規模已達4000億元。與此同時,騰訊、百度及各中資基金又紛紛推出類似產品。

投資貨幣基金 24小時購買和贖回
面對「寶寶軍團」對散戶存款的強大吸引力,內銀再也按捺不住,工行浙江分行在上月試點推出一款名叫「天天益」的理財產品,除了具備「餘額寶」所有特點,包括投資貨幣基金,24小時購買和贖回,贖回資金即時到帳,1元起購買等,更將最高買入和贖回金額上限擴至3000萬元。
工行「薪金寶」回報高達6.52厘
不過,上述產品僅限工行浙江地區客戶購買,本報獲悉,從本周一起,工行深圳分行開始向客戶推銷另一款「薪金寶」產品,「昨天剛推出,跟餘額寶差不多,回報還更高,有6.52厘,100元起買,隨時贖回,不過資金是第二天到帳,通過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都可隨時購買。」當記者向工行深圳某一支行的理財經理查詢時,得到如此回覆。
據工行網頁介紹,「薪金寶」資金投資於工行旗下的工銀薪金寶貨幣基金(000528),該基金則投資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企業債券及同業存款等。申購起始日為2月17日,支持T+1贖回到帳、申購T+1計息,每日做收益計算及分配,最高買入限額依然是3000萬元。
港人亦須接受投資風險評估
工行深圳分行提供相關產品,港人就容易購買到內地高息的活期存款,其過程與購買其他銀行理財產品一樣,即親身去內地開戶或通過本港銀行以「見證開戶」方式開設一個內地關聯銀行的同名戶口,然後自行攜帶人民幣過關(每天上限2萬元),或以匯款方式透過港銀存入(每天上限8萬元),但須付手續費。
由於內地法例規定購買理財產品須接受投資風險評估,因此港人仍要親赴內地銀行接受評核,而一旦通過評估,便可透過網上或手機自由購買銀行版「寶寶產品」而不用每次交易都要來往內地。
平安廣發推無固定期限高息產品
工行之外,平安銀行和廣發銀行也已推出轉為活期存款設計的無固定期限「高息」產品,如平安「平安盈」、廣發「智慧金」等,「平安盈」目前規模接近10億元。
明報記者 張聞文、陳子凌
2 :
GS(14)@2014-02-19 10:11:2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219/news/ea_eaa2.htm
內銀變相「高息」吸存款
2014年2月19日
【明報專訊】內銀向互聯網金融企業發起攻勢,表面上看,其目的是避免存款流失,從而在符合貸存比例監管要求下,有效地拓展貸款業務,惟以高成本吸納存款,對內銀的損傷將會很大,有分析師諷刺,貨幣基金主要投資的還是銀行的協定存款,銀行自己再推類似產品,資金成本只會不斷增加,反映阿里巴巴和騰訊(0700)等互聯網企業正把內銀「玩得團團轉」。
日前,有關「內銀存款流失」的說法四起,但其實並不準確。由於內地大多數貨幣基金最重要的投資方向是銀行的協議存款,因此「寶寶軍團」吸去的資金,其實大部分仍停留在銀行體系內。有內地分析員指出,目前各種互聯網公司現金管理產品的託管也在銀行,所以資金實際上並無流出銀行體系。
然而,流向「寶寶軍團」的資金,原本是內銀花0.35厘成本就可取得的活期存款,當通過互聯網公司轉手後,就要變成高達6厘的協議存款,而現時內銀自己也加入「寶寶軍團」隊列之中,等同需要再掏出6厘息去購買活期存款。
依賴「存貸利差」 銀行傷元氣
有美資行銀行業分析師對本報指出,目前內地貨幣基金規模總量仍不大,大約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假設這些資金以往都停留在銀行活期存款,當它們轉為協議存款後,整個內銀體系大約要多付1200億元的資金成本,再攤分到各家銀行,實際的影響並不大。
可是若這種趨勢延續,對依賴「存貸利差」盈利的銀行來說,就會元氣大傷,除非內地實現利率市場化,這種不正常的競爭行為才會逐漸消失。
3 :
GS(14)@2014-02-19 10:11:4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219/news/ea_eaa3.htm
貨幣基金風險 未承諾保本 宜警惕
2014年2月19日
【明報專訊】內地市面上流行的各種可獲隨時申購贖回的理財產品,其投資的均是風險極低的貨幣基金,若是零風險,老百姓等同於享受了6厘高息的活期存款,然而,貨幣基金畢竟不是存款,由於「寶寶軍團」發行商並未對產品承諾保本,其風險仍然值得警惕。
當記者向工行理財經理詢問「薪金寶」是否保本時,對方用「貨幣基金是沒有風險的」來回答,一般市民在購買時,很容易相信該等產品無風險,但就忽略了6厘高收益是否合理的問題。
分析機構﹕去年4.27厘是最高
據內地金融數據分析機構Wind的統計,去年內地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4.27厘,已是2006年以來最高回報。國際基金評級機構MorningStar的資料也顯示,內地近200種貨幣基金,1年回報率亦只在5厘以下,與同樣聲稱購買貨幣基金的餘額寶或工行推出的薪金寶,卻有逾6厘回報,收益並不相稱。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貨幣基金原本做不到像餘額寶那樣的高回報,但因為有部分資金投資在短債之類的較高息短期產品,令整體回報增加,然而這些短債,正是餘額寶那種理財產品的風險所在。不過,也有本港基金經理認為,貨幣基金的風險幾乎就是跑輸通脹,或者說在資本市場好的時候錯失高收益的機會,除非是銀行破產,否則不易產生虧損。
4 :
GS(14)@2014-02-19 10:11:5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219/news/ea_eaa4.htm
工行中誠信託違約 餘波未了
2014年2月19日
【明報專訊】工行(1398)代銷的中誠信託理財產品違約危機餘波未了。據彭博社報道,昨日有20名投資者聚集到工行上海分行,要求追加支付至少25.66萬元人民幣的利息。投資者代表表示,工行及中誠信託,作為代銷方和發行方,都應該為該利息支付負上責任。該要求追加利息的聲明,已分別交到工行、中誠信託、中國銀監會及中國信託業協會。
投資者聚集求追加支付利息
集資30億元,差一點約的中誠信託理財產品「誠至金開1號」,上月在工行、信託、政府的多方打點下最終全額兌付本金,惟尚餘第3年的7.8厘利息未能支付。有投資者表示,工行推廣該理財產品是欺詐行為,而中誠信託對集資管理不善。因此除利息外,投資者還要求賠償酒店住宿、交通成本,以及延遲利息支付的罰款。
5 :
griffon(33288)@2014-02-19 11:24:47字面睇真係買佢好過買股票。雷曼到現在都未夠5年
內銀不良貸款 中銀監:今年或反彈
1 :
GS(14)@2014-04-10 10:45:0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0/news/ea_eaa4.htm
【明報專訊】內地金融官員及學者昨日亦對內銀金融風險表態。中銀監副主席閻慶民(圖)昨日在海南舉行的博鰲論壇上表示,因部分行業淘汰落後產能,令銀行不良貸款於今年有機會反彈,但因已計提足夠撥備,不良貸款率年末基本可保持在約1%左右。人行行長周小川昨日於浙江省調研時也表示,要保持金融穩定,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這條底線。
據中銀監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不良貸款餘額為5921億元(人民幣‧下同),近期亦下發了關於做好今年不良貸款防控工作的意見,要求銀行加強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雙控」管理,增提撥備,充實資本,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並提出要及時開展壓力測試。
另外,世銀前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在博鰲論壇指出,人民幣暫不具備取代美元的條件,即使能取代,對中國經濟也未必是件好事,因如果當時整個國際儲備貨幣國家狀不好,會很可能出現比現在更不穩定的狀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