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b倡機場大細機同收費
1 :
GS(14)@2014-08-11 13:40:5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811/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近幾年香港機場的航班起降架次每年增幅均超過5%,機管局在「香港機場2013規劃大綱中」描述的每小時68架次的起降上限或提前飽和。不過,有業內人士及學者指出,目前雙跑道系統的起降上限不止68,並質疑機場「光鮮」的增長數據來自飛內地的航班大幅增加,未能帶來匹配的經濟效益,提議劃一大細飛機的降落費,鼓勵航空公司使用大機及增加申請國際航線。
目前香港機場的起降費是按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計算,20公噸或以下收費為2210元,20公噸以上每公噸加收63元。
按照該標準,1架波音B737-800的最大起飛重量為79公噸,降落費近6000元,1架空巴A380-800的最大起飛重量為560公噸,降落費需要3.6萬元。這意味,6架B737的降落成本,才與1架A380相若。
目前機制鼓勵用細機 浪費資源
有研究本港航空業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圖)對本報表示,這種收費模式會鼓勵航空公司使用細機,並申請多幾個起降時段,在降落費成本相若的情下,可以增多數個航班,令航班安排更靈活。他又指出降落費的標準全日統一,深夜的收費和繁忙時刻一樣,這些收費標準都不利於鼓勵航空公司換大飛機以及適當使用非繁忙時刻,造成資源浪費。
David Webb續稱,按照當前民航處使用的起降時刻審批準則,一經批核,只要航空公司確有使用這個時刻,就可以永久營運該時刻。他認為,這種方案只考慮到航空公司的商業利益,但機場的起降時刻屬於社會資源,應在時刻分配流程上考慮納稅人及整體社會利益,如航班的盈利能力及為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
機管局稱,按飛機載重量收取起降費是業界普遍做法,香港機場的收費是依據國際民航組織的指引釐定。航空公司以商業角度決定機種編配,可確保起降時段最有效使用,並強調就載客率而言,香港機場是全球最具效率,廣體飛機(即大機)比例亦位列全球第二。
機管局﹕按載重收費 國際普遍
國泰(0293)和港龍在回覆本報時稱,公司有一半的旅客是以香港作為中轉站,「高效靈活連接航點」是航空樞紐的成功之道,公司會繼續優化機隊調動及有效運用起降時段,迎合市場需求。
明報記者 魏嘉儀
2 :
GS(14)@2014-08-11 13:53: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811/news/ec_eca2.htm
每小時68班上限 有再升空間
2014年8月11日
【明報專訊】機管局於2011年發表「機場2030規劃大綱」,提及目前雙跑道系統的起降架次上限為每小時68架次。不過據熟悉機場操作人士稱,雙跑道的起降容量仍有上升空間。
據「規劃大綱」,雙跑道每小時最多容許68架次飛機起降,每日的設計上限為1200架次,與20年前公布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中認為每小時容量可超過80架次相差甚遠。一位熟悉機場操作人士表示「核心計劃」出台時政府的確未對地形、航空管制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但他認為機場容量的確不止68架次。「現時在打風天氣之後,每小時的起降架次超過70班」,他稱增至該密度,亦可保證安全飛行,不過要達到80架次就不可能。但他亦稱,如果按每年航班量增加5%計算,就算起降架次上限較官方的說法提升,亦會在幾年內飽和,第三跑道仍有必要建設。
內地航空管制 制約起降容量
香港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講師黃治中則認為,內地的航空管制,是制約香港機場跑道不可達到最高容量的主因之一,這個問題一日不解決,第三跑道就算建成亦無補於事。此外,他認為近年新增國際航班逐步減少,說明香港機場的國際航班需求已經進入穩定期,航班網絡佈局已經成熟,「目前香港機場不必再大興土木建新跑道,繼續追求航班數量高增長,更不應通過大幅增加毛利率較低的內地航班谷大增速,佔用機場時刻這個寶貴資源,卻無法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
Webb site 特約: 如何做一個主動投資者
1 :
GS(14)@2014-09-29 00:31:51大家可以睇下
Webb:紅旗事件恐惹寒蟬效應
1 :
GS(14)@2015-01-02 09:28:4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02/news/ec_ecc1.htm
【明報專訊】評級機構穆迪因為2011年7月發出「紅旗報告」跟進一批民營企業,向投資者發出警報一案,被證監會檢舉判罰,而需要上訴一案,再起爭議。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元旦日於網上發文指,證監會衝評級機構發表意見採取行動,不無爭議,恐對市場造成寒蟬效應,對需要言論自由去運作的市場而言,產生不良效果。
David Webb指出,觀乎穆迪的紅旗報告炮轟的民企中,包括西部水泥(2233)、永暉(1733)等五間公司至最近的股價跌幅,介乎56.86%至92.14%,賽維太陽能更陷於破產,命中率頗高。就算穆迪給予有關民企紅旗的論據或存在爭議,但是市場事實說明一切,他期望證監會對穆迪提出指控時,要根據事實,而非單憑有關報告的少數錯漏去作出指控。
損言論自由 內企問題難曝光
David Webb表示,基於市場很依賴自由的分析及研究,姑勿論有關分析及研究對或錯,他相信,若證監會未能夠在穆迪及早前起訴Citron的個案內,提供足夠理由支持指控,恐怕構成寒蟬效應,令研究機構只敢發出買入及持有評級,甚至索性退出跟進原先應該給予沽售評級的股份。同時這會令內地企業的管治問題難以得到曝光,甚至影響到言論自由。
Webb估計集成擬配股
1 :
GS(14)@2015-09-25 00:42:3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4/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再度出擊,今次目標更是今年股價狂升62倍的「神傘」集成控股(1027,前稱集成傘業),指集團大股東兼主席黃文集已將個人市值逾41億元持股存倉至隆成(1225)旗下的貝格隆證券,估計其正在籌備配股。集成昨日跌價跌1.78%,收報2.78元。
David Webb於文章中指出,根據中央結算系統(CCASS)紀錄,貝格隆證券於上周四(17日)獲存入約15億股持倉,同日原以實物持有形式持有股份(not in CCASS)則減少15億股。他估計該批股份是由大股東黃文集持有,並預測公司或正籌備先舊後新配股。
大股東41億元持股存倉至貝格隆
今年2月上市的集成,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雨傘與零部件,掛牌後股價持續急升,其間曾拆細股份「再炒過」,近期一度升穿3元水平,以昨日收市價2.78元計,較招股價0.044元高出逾62倍,倘一如David Webb預測落實配股,以15億股計算,涉及金額高達41億元,較年初上市集資多近20倍。
今次疑獲集成大股東黃文集存入大量持股的貝格隆證券,非首次與David Webb交手,貝格隆證券現時由上市公司隆成(1225)持有,而David Webb正是隆成主要股東之一,目前持有逾7%股權。
David Webb早前就曾砲轟隆成管理層,指集團早前宣布擬供股集資最多4.44億元,供股價0.15元較前收市價折讓近七成,由於供股以公開發售形式進行,變相刻意攤薄其他股東。
翻查資料,貝格隆前身為炎昌證券,今年才易手至隆成手上,並曾參與中國投融資(1226)、三三傳媒(8087)等多宗供股交易,而且全部供股均採用公開發售形式進行。David Webb接受本報查詢指出,中國投融資的供股交易,由於同樣無法轉讓供股權,亦有剝削小股東之嫌。
Webb資料太勁 朋友當正C.I.A. 周顯
1 :
GS(14)@2015-10-01 12:39:18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David Webb常常在他的網站發表文章,很多細價股莊家都曾經受到狙擊,自然也招來了不少仇家。
我好歹也是股評人,認識不少細價股莊家,不過,連我都認為很多細價股莊家實在太過分了,有關當局應加強規管的,股評家作出批評也是應該的,但我本人身在其中,同很多行家常常碰面,縱使不是朋友,也是acquaintance,自然不方便說些什麼,這叫做明哲保身,不招仇家。所以呢,其實我和很多行家都常常參考David Webb的網站,因為它的資料蒐集和分類方法確實做得好,甚至好多細價股莊家都很佩服。
被指幫輪商唱衰細價股
日前同一名friend聊天,他說﹕「David Webb鬼佬鈬鮁嘛,鬼佬唔炒細價股,梗係同細價股莊家勢不兩立啦!鬼佬鍾意玩邊瓣?咪發輪囉!輪商同細價股莊家都係賊,大家搶同一個市場,勢不兩立,David Webb成日唱衰細價股,係幫輪商唱衰競爭對手鎹嘛!」
他愈說愈興奮﹕「好幾個莊家都企圖幫David Webb起過底,點知乜都起唔到,條友好神秘,肯定係C.I.A.派來的!」
我忍不住說﹕「David Webb好似係英國人,點可能係C.I.A.呀?」
不過條友並無回答,只是滔滔不絕地講下去,我唯有繼續聽他吹水。有天看新聞,看到人們質疑,科學家明明估計月球是沒有磁場的,為什麼美國太空人從月球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送了給多國去研究參考,卻測出這些岩石是來自有磁場的地方呢?科學家作出了很多的推測,但卻沒有說出最流行的一個﹕登月本來就是假的,鱓岩石樣本來自地球,咪有磁場反應囉!以前我不信陰謀論,不過人愈大,書愈看得多,經歷愈多,就很難不去相信,這正如一個人的年紀愈大,往往不能不信術數,因為實在太準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Webb:建第三板 挖多個「糞坑」
1 :
GS(14)@2016-03-04 23:27:57【明報專訊】針對上市公司質素每?愈下,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提出應設立退出機制,以及提出「三板」的概念,但曾任港交所非執行董事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對三板慨念頗有微言,昨日撰文指,香港現時最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公共衛生設施」,但三板的概念猶如拒絕興建「排污系統」,反而多挖一個「糞坑」。
David Webb以「防止現金殼股公司」為題撰文,指不少上市公司近年無故改變核心業務,或囤積大筆資金卻並沒有給予適當的股息,甚至不派息,小股東對此並沒有話語權。David Webb指出,這種做法令市場對好公司的定價出現折讓,因為要承受好公司可能變壞的風險。
較早前,李小加在網誌撰文指,收緊上市標準亦無法保證壞公司利用各種財技成為受人詬病的「老千股」或「殭屍股」,因此建議新設「三板」市場,設立較寬鬆的准入門檻及嚴格的退出機制,且建議初階段只可讓專業投資者參與。David Webb認為,李小加提出的三板提議未能有效回應問題。他形容「交易所就好像一個村莊,人民不願活於充斥病毒的環境,但交易所不去建立一個有效的排污系統,反而另挖一個糞坑。」
應設完善排污系統 保障小股東
David Webb因此作出以下提議,從而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統。提議包括在每次股東大會中,任何公司若淨現金比率超過其有形資產淨值的50%,必需交出解決方案,把多出的現金分派;任何須予公布的交易或股權交易,若最終會導致公司現金超過上述比率,必需附有分派剩餘現金的方案,方案並需提交股東投票;另外,分派計劃必需在股東投票後60日內完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4/news/eb_ebb.htm
撐上市諮詢 Webb:政府可採強硬手段
1 :
GS(14)@2016-09-07 07:58:06【明報專訊】「股壇長毛」David Webb(圖)昨日終提交書面意見表態支持上市架構諮詢,而且其建議方案比現時諮詢的更辣更狠。他認為轉介上市個案給上市監管委員會(LRC)不應是港交所(0388)獨有的權力,證監會亦應有權參與。他更提出「Plan B」,認為政府甚至有權直接剝奪港交所上市審批權,全權交由證監會處理。
David Webb批評,過去13年,港交所未能解決其利益衝突及推行良好的監管政策,僅在企業管治及披露的改革上有些微改善,現行上市委員會亦未有履行監管改革的責任。因此,他支持現有上市架構進行改革,甚至認為諮詢方案不夠徹底。原諮詢文件建議,由港交所上市部決定什麼上市申請,須轉交予新設的上市監管委員會,以決定企業能否上市,Webb認為,轉介上市個案的權力不應僅限於港交所,證監會亦應有權參與檢視個案,如證監會放棄檢視申請個案,港交所或會威懾受聘於港交所的上市部職員,避免轉介涉及利益衝突的個案。
「Plan B」是收回審批權
Webb甚至提出,如上市諮詢反對派呼聲持續,政府應該鼓起勇氣提出「Plan B」,即政府行使權力,直接奪取港交所上市審批權,全面交由證監會處理。Webb引述《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5條第7節,如證監會請求從港交所中收回上市審批職能,只要符合公眾利益,行政長官有權要求證監會收回該職能。
港交所可另行收取上市申請費用,以彌補其因失去上市審批職能而獲得的利潤,港交所的職員及系統甚至可逐步轉移至證監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43&issue=20160907
Webb入紙支持上市改革
1 :
GS(14)@2016-09-07 08:07:23【本報訊】上市架構諮詢踏入最後兩星期,早前已表態撐改革的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港交所(388)前董事David Webb分別遞交正式回應,支持建議,但兩人均認為建議未臻完美,最理想依然是將上市審批權轉歸證監會。
梁定邦讚倫敦做法
Webb於其網站上公開他本人及梁定邦的回應文件。梁指出倫敦2000年轉移上市審批權後,至今既以優質監管聞名,亦是全球五大最受歡迎上市地之一。若香港只有單一監管機構,與內地溝通更便捷,港交所亦毋須分神處理新股審批,可專心做生意。現時建議只是妥協各方利益,「正正體現在香港踏出勇敢而必需的一步,是何其艱難。」梁定邦建議,新制度應該訂下清晰政策目標和流程供公眾監察。諮詢文件原建議,由聯交所上市部決定哪個上市申請有重大爭議,或具廣泛政策性影響,須轉交新設的「上市監管委員會」定奪企業能否上市。Webb提議證監會亦應有權決定是否轉介。又因建議不涉修例,政治上可行,亦為日後更快速、有意義的改革清除障礙,「總好過甚麼都不做」,雖只是中途站,依然支持建議。
Webb形容反對勢力「有組織、強大」,若反對者步步進迫,政府應該「鼓起勇氣」將上市審批權收回予證監會,並舉出《證券及期貨條例》裏至少3條法例容許特首或財政司以公共利益為由,修改上市規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7/19762848
Webb:應由小股東選出獨董
1 :
GS(14)@2017-04-16 10:07:58【明報專訊】香港的獨董制度近年屢受詬病,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獨董制度的最大問題在大股東有份投票委任,他提出獨董委任應由主要股東以外的投資者投票通過,令獨董面對選票壓力及更為小股民利益着想。他亦指獨董一職應每年重選,讓投資者盡早把失職獨董趕走,不需等3年任期屆滿。
盧華基:跳船不能避開調查
現任7家上市公司獨董、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盧華基強調,「公司發生什麼事獨董都不應該跳船」,而跳船亦無助自保,不能避開監管機構調查;獨董遇上公司發生問題時應該積極解決及處理善後工作,例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等,將小股東的損失減到最低。
基金經理:工作不透明 應加強披露
此外,有負責營運本地富豪家族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現時香港上市公司獨董工作透明度不高,一般小股東難以知道獨董工作內容及參與程度有多高,也難以評估獨董是否盡責,極其量只能從年報中董事會的出席紀錄作「估計」;而現時科技發達,很多時董事會會議亦可透過電話或視像會議進行。因此如果在年報加強披露獨董的工作及提出意見等紀錄,會更有助股東加深對獨董工作的認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67&issue=20170416
「Webb名單」促避50股份
1 :
GS(14)@2017-05-17 22:36:43【明報專訊】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噚日突然發功,喺網上公布咗一份多達50家上市公司嘅「大衛韋伯的名單」,講明勸喻投資者千萬唔好持有呢50隻股票,入面仲包括當年令Webb「中伏」損手嘅隆成(1225)。Webb主要理據係質疑呢啲公司,部分已經被證監警告股權高度集中,股價已形成泡沫,但仍有其他上市公司投資呢啲公司的股票,唔似為小股東利益着想,懷疑另有所圖。
指互相投資股份另有所圖
除咗個名單,Webb仲喺篇文內畫咗一個勁複雜嘅公司關聯網絡,取名「謎之網絡(the enigma network)」,佢話自己一年前已經向只顧賺錢的港交所(0388)投訴,沒有好好地執行上市規則內有關上市公司作出重要投資便要披露的要求。佢認為,一家上市公司投資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嘅股票,如果帶來的利潤或虧損超出整體的5%,就應該要披露。可能因為佢嘈得多,結果在最近一次嘅全年同中期業績裏面,多咗上市公司披露喺其他公司嘅持股,佢先至可畫出呢個「謎」一樣的蜘蛛網。
Webb話,若果有一班一致行動的人,一齊持有某上市公司30%股權,便要向小股東提出全面收購。呢50家公司裏面,唔少已經出現幾家公司係佢哋嘅持股加起來超過30%,嗰幾間公司係咪咁啱得咁橋一齊相中同一家上市公司,實在值得懷疑。Webb要求證監會仔細睇清呢個網絡架構。大家都想見識下呢個蜘蛛網,可以去
https://webb-site.com/articles/enigma.asp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75&issue=2017051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