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小米和樂視關於內容的大戰拉開帷幕。在判決出來後,小米方面回應稱,小米盒子接入的是iCNTV的平台,節目採集由iCNTV管理,來源合規。
對此,昨日樂視公司發表聲明,要求小米公司面對判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依法向樂視進行道歉賠償。樂視聲明稱已取證掌握了小米對樂視另外500多部電影電視劇侵權的證據,近期將會陸續提起訴訟。
於是,我們看到,一方面小米拚命將責任推給iCNTV,而樂視網則不依不饒,乘勝追擊。其實,小米和樂視的大戰已經不是第一次,兩家公司都在走生態鏈的類似路線,但做法卻並不相同。
從樂視來看,專注在娛樂帝國的構建上,形成了「平台+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系統,構建了「樂視云視頻平台/樂視商城+樂視網/樂視影業/花兒影視+樂視盒子/超級電視+LetvStore大屏應用商店」的娛樂生態體系,實現了一個從上游內容生產,到內容平台式集納,到CDN傳輸,再到終端設備覆蓋和外部應用輸入的完整生態。
從小米來看,是從MIUI+硬件到生態鏈,走的是以MIUI為紐帶,從硬件擴展生態鏈的路線,目前已經形成了從小米手機到小米盒子,再到小米電視等的佈局。
筆者認為,雷軍的佈局雖然看似完美,但這次與樂視的官司卻暴露出其生態鏈的致命軟肋,那就是內容的短板。從雷軍的佈局來看,從硬件賺錢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其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定是通過硬件圈來用戶,然後通過內容賺錢。
但是,雷軍的硬件先行戰略卻使得內容方面大大落後,從這次訴訟來看,雖然從本質上來看,其實責任不在小米盒子,而在內容合作方iCNTV,但這也暴露出小米缺乏內容,被迫與其他內容方合作,從而侵犯樂視版權的現實。
事實上,雷軍也看到了自己生態體系的短板,也在謀求彌補。例如前不久,小米花重金拿下迅雷31.8%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就是希望借助迅雷來彌補自己在內容上的短板。不過,迅雷本身已經在視頻行業跌出了第一陣營,盜版的壞名聲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會對雷軍的生態體繫起反作用。iCNTV的事情已經是前車之鑑,如果小米盒子和迅雷合作,再次遇到版權問題怎麼辦?
當然,小米也有翻盤的機會,機會就在MIUI。MIUI是類似於操作系統的東西,而且實現了手機、盒子、電視的打通。換句話說,小米實現了他的所有硬件的連接和互通。這樣,當小米的硬件達到一定數量後,其將能夠掌握扼住用戶入口的關鍵資源。例如,小米MIUI有權決定在小米電視中推哪一個視頻應用,將可以拿這種特權和視頻網站來交換內容使用權。所以,小米一定要重視MIUI的發展。
總而言之,小米的互聯網思維看似美好,但也必須有實打實的東西打基礎。如果小米手機、小米盒子、小米電視上跑的都是其他公司的內容,小米就依然像通信行業的運營商一樣淪為管道工,當小米的硬件也在被中華酷聯拖得利潤下跌的時候,如果內容上也不能彌補,則未來發展前景堪憂。
從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第一次正式發佈,到今天,不到三年時間。上週我們發佈了上半年的業績,我們手機的銷量已達2611萬台,銷售額達到了330億元。
我們用鋼鐵一般堅硬的事實證明了小米的階段性成功。
不過,有朋友開始問我小米的明天能不能持續。作為一個有25年創業經驗的IT老兵,我見過無數企業的榮辱興衰。科技行業發展日新月異,任何企業,只要你不進取,都會遇到波折,這是行業規律。
但是我認為,無論小米的未來如何,小米創立並實踐的小米模式,一定可以持續。
小米模式是什麼?
我們講,小米所實踐的互聯網模式的核心是「互聯網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
有朋友跟我說:這不就是努力做產品,贏取好口碑的意思嗎?好像每一個企業都在這麼要求自己啊,為什麼小米與眾不同?
我細細想了想,我覺得可能,還差一點態度。這個態度對於小米來說,就是誠意。
第一個誠意,是你能不能拿出誠意來,去聽傾聽戶的意見。
傾聽用戶意見這事兒,是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們通過互聯網渠道,通過社會化媒體,終於打通了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隔閡,但是蜂擁而至的用戶意見又讓我們難以抉擇。很多時候,用戶們的意見之間的分歧和爭議是很大的,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怎麼才能聽懂用戶真正想要什麼,並且達到用戶的要求?
這要求我們拿出誠意來,真正的和用戶在一起。
小米公司上下,從我們合夥人,到產品經理和開發工程師,都直接面對我們的用戶,隨時接受用戶的意見和建議,和用戶一起開會,探討產品需求。剛開始有的同事不理解,說他這麼牛的工程師,居然每天要浪費時間去和用戶聊QQ,這不是耽誤工作嗎?我告訴他們,這不是浪費時間,相反,這樣的工作讓我們能夠7×24小時的隨時修訂我們的產品,確保我們的產品方向始終是符合用戶的需求,我們會避免因為我們閉門造車帶來的方向性風險,不走錯路,這是對時間最大的節約。
第二個誠意,是你能不能拿出百分之百的誠意做產品。
中國是一個世界製造大國,擁有豐富業界人才和做產品的經驗,最關鍵的是大家有沒有決心下那麼大的功夫和投入,去做出一款有誠意的產品。
同仁堂真材實料的做產品,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成就了百年品牌。所以我認為對於任何企業來說,它的本質就是永遠做誠意產品。
小米從一開始,就堅持選用世界上最好的元器件供應商,選擇最好的代工廠做性能上不打折扣的好產品。也許小米手機是這個市場上噱頭最少的產品了,我們就堅持三點:性能高,系統好用,性價比高。我們用產品的誠意就打動了用戶。
第三個誠意,是你做完這樣的誠意產品之後,能不能給它定一個有誠意的價格。
網上有句笑話叫「別談錢,談錢傷感情。」為什麼會傷感情呢?因為大多數人談錢的時候,沒誠意,都想著自己佔便宜。你要占人家便宜,當然傷感情了。
當我們用有誠意的態度,做出了有誠意的產品,如果我們不能給出有誠意的定價,當用戶要用錢包投票的時候,恐怕用戶是不會埋單的。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市場上有的手機產品做的不錯,廣告砸的響,宣傳做的好,但是最終銷量比較起小米卻有巨大的差距。根本原因是當用戶在網絡上單純的討論一個產品的時候,自然有多種評判標準,但是當要他們掏自己的腰包來為這個產品埋單的時候,用戶看重的就是你的誠意。產品不夠好,自然沒人願意買。產品做的不錯了,但是如果太貴,用戶恐怕也要費心掂量一下,到底值不值?
所謂誠意,誠懇的心意,是不欺人也不自欺。
我們敞開心扉,和用戶交朋友,邀請用戶來參觀我們的生產線、倉庫,和用戶一起做產品,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把龐雜的渠道營銷費用砍掉,直接以成本定價,給用戶提供又好用又便宜的產品,帶頭重整中國紛雜的Android生態體系,帶頭建設Android平板的生態圈……
所以,網絡上那些沒有誠意的評價是不用去理會的,只要堅持問自己,有沒有誠意聽用戶的意見,有沒有誠意去用最好的材料來做產品,有沒有誠意去定一個有誠意的價格?把誠意拿出來,然後,感受到我們誠意的用戶,會用他們的錢包來投票。
我相信,未來10年,是中國製造企業轉型到中國創造的重要10年,這個機遇就好像80年代之於日本,90年代之於韓國一樣。
只要我們有誠意,未來中國一定會誕生幾十家上百家的世界級企業!
鑑於雷軍擔任金山軟件董事長三年來帶領金山向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轉型取得的成績,金山軟件董事會決定授予其400萬股金山軟件受限股。經與董事會商議,雷軍決定將這400萬股股票全部分給金山員工進行激勵。
具體分配方式為:7月6日前在職的所有金山正式員工,每人1000股的兩年期受限股,兩年時間一次性成型。
截止7月7日,金山軟件的股價為23.50港元。
雷軍於7月7日特別向金山軟件全體員工發信,以下為郵件全文內容:
金山的各位兄弟姐妹:
三年前的7月6日,我接受了董事會重託,出任金山集團的董事長。
記得那時,求伯君和張旋龍兩位老闆數十次找我「談心」,前後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當時,小米剛剛創業,進去一個全新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第一代小米手機還沒有發佈,我每天忙得暈頭轉向。同時,金山已經創辦二十多年,是IT行業的老革命,有優秀團隊和很好的業務,但困難和問題也不少。
我當時壓力巨大。最終,我還是接受這個重託,因為,我愛金山!
我在金山二十多年,我的青春年華都在金山。我永遠希望,金山能夠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我永遠希望,每個金山人無論面對多大困難都能抬頭挺胸面對這個世界!
我和董事會、管理層反覆交流,下定決定:全面改革,開始二次創業!
首先,我們總結金山過去成功經驗,再次明確做一家偉大公司夢想,總結金山文化的核心是: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其次,聚焦核心業務,全面推動移動互聯網轉型,明確發展目標。同時,推行各個業務子公司化,並實施子公司管理層持股計劃,有效提升內部士氣。這就是我們講過的「關停並轉」、「3+1業務」、「包產到戶」等。還有,引進人才,無論從集團層面還是子公司層面,都引進了大量的技術、管理和經營人才。
短短三年時間,確定了令人驚訝的成績:1. 獵豹移動已於5/8成功在紐交所上市,市值突破了30億美元;2. 西山居,劍俠情緣3在端游低迷的市場下確定超高速成長,同時,在手游市場也已積極完成佈局;3. WPS在政府及企業市場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在移動市場更有令人興奮的表現;4. 集團也孵化了新的業務金山云。
金山軟件的股價也充分反應了我們的成績。
這個驕人的業務,屬於所有金山人,是大家共同努力下的成果。作為金山董事長,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董事會剛做出決定,基於我過去三年工作,決定授予我個人400萬股金山軟件的受限股。
400萬股票,價值的確不菲,我表達了誠摯的感謝,主要感謝大家對我個人工作的肯定。但我知道,這份獎勵,不僅僅是對我本人的認可,是對宏江博士帶領的管理層的認可,更對奮鬥在一線的所有金山人的認可!
最後,我和董事會商量,還是把這400萬股金山股票全部分給金山員工更合適!董事會同意了,具體分配方式:7月6日前在職的所有金山正式員工,每人1000股的兩年期受限股,兩年時間一次性成熟。
過去這三年,絕對是值得驕傲的日子,我相信,未來三年,更值得我們期待。
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金山!讓金山的每一天充滿陽光和快樂!
雷軍
永遠的金山人
7/7/2014
發自我的小米手機
| ||||||
全台灣只用格力(空調),這就是我的目標!」七月一日,《商業週刊》團隊在廣東珠海專訪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她的這句話,宣示了格力將大舉進入全台空調市場的霸氣和決心。 目前在台灣,空調幾乎都是日系品牌的天下,她究竟是何許人,敢以一個「中國製造」品牌叫陣? 「殺氣,董總(指董明珠)殺氣驚人,」這是小米董事長雷軍對董明珠的評語。 她,正是去年底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直播的「二○一三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下注人民幣十億元(近新台幣五十億元),要和雷軍對賭,五年後公司營收規模大小的全球空調女王。 做空調,一年營收比美台積電現在日本人一談到格力,都有點談虎色變 她,光賣空調,二○一三年的營收,就突破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億元),和台積電在去年創新高的營收不相上下,也是台灣的三家老牌家電公司,大同、東元與聲寶營收規模加總的三.三倍。 根據中國家電協會的最新數據,去年全球家用空調總銷量達一億五千萬台,其中格力市佔為三三.一%,相當於每三台空調中,就有一台來自格力。這個數字包含自有品牌約八五%,及貼上日本大金(Daikin)、瑞典伊萊克斯(Electrolux)等品牌約一五%的代工比率。 目前格力家用空調的年產能超過六千萬台,居全球空調企業之冠。在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生產、消費市場中國,格力去年市佔率近三五%,高出其他兩個中國空調品牌美的、海爾近一四%與二三%,至於其他日本品牌,更被拋得遠遠的。 「我可以告訴你,在我們這行業,現在日本人談到格力,大家都有一點談虎色變。」身穿一襲水藍色套裝、現年六十歲的董明珠沒化妝,因為「全球空調女王」的稱號,正是她身上最亮眼的妝。受訪九十分鐘,她全程表情專注幹練,幾乎不喜形於色,只在談到得意處,聽得出語帶笑意。 我們隨著董明珠到一樓商品展示廳拍照時,前一秒,她還熱情的拉著記者介紹自豪技術,下一刻,得知很多自家空調商品還沒賣到台灣,她馬上板起臉,提醒一旁來自台灣格力的員工,「服務意識還不夠強,不是消費者過去沒用,就好像沒市場。」已經是穩穩的第一,她的戰鬥精神卻一刻都不鬆懈。 三十歲喪夫、靠賣空調扶養獨子的她,二十四年前進公司時,正值中國空調業的戰國時代,市場上多達四、五百個品牌,當時的格力,不過是間年產兩萬台的小公司,「經銷商對我們根本不屑一顧。」 拚品質,工人不照工序就開除老是騙別人,人家會把臭狗屎扔回去給你 不讓人看輕、一定要做到比別人好,是她最大的動力,空調商品本身的質量,更是董明珠能成功的第一張王牌。 二○○五年,她喊出中國市場首創的「六年免費服務」,背後正是追求產品質量的決心。六年不過是個數字,她想要做到的是,「沒有服務,才是最好的服務。」她解釋,售後服務再好,也沒有人要天天被你騷擾,「製造業的本質是什麼?一定是抓住質量。」 「中國人有一句話:『送人玫瑰,留有餘香。』」董明珠形容,堅持產品質量就像是送人玫瑰,消費者買了格力的產品,那是一份喜悅,餘香是自己用消費者買產品的錢,創造了利潤,「如果老是騙別人,給一個劣質產品,沒有送玫瑰,而是送臭狗屎給別人,人家反而會把這個臭狗屎扔回去給你。」 基層業務員出身的她,最痛苦的,便是消費者投訴產品質量有問題,這讓她深信,不論業務做再好,若商品的品質不好,「那不叫營銷,那叫行騙。」 董明珠不諱言,萬一品質太差,絕對修不起、也賠不起,所以至今沒人敢跟進六年免費服務,「二○○五年,我們的產量大概是八百萬台,只要一%,就代表有八萬台要維修,那一、兩個億的成本就沒了(編按:指免費維修成本上看人民幣兩億元)。所以,當時我們就提出千分之一維修率的口號。」 她的做法是,從源頭開始把關,不僅所有空調會用到的零組件,全數納入篩選檢查,並且在產品技術逐步升級的同時,也強勢約束每一道和品質有關的生產環節。舉例來說,員工只要擅自減少工序或未檢出問題,哪怕是違反海綿黏貼工藝(編按:要兩頭按好,中間一抹,才能服貼)這類細節,一律開除。 「一○○減去一就等於零!是九十九那都沒有用,」董明珠認為,技術、設計再好,產線不追求品質、不求完美,只要一個環節做不好,也等於是零,「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個一,我們每個人都把這個一解決掉,就是一○○%。」 對她來說,售前搞好產品開發設計和質量,售中搞好安裝服務,就不須售後服務。 拚研發,每十位員工一人做這個把沒有的東西變成有,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只不過產品質量好,可能是靠材料堆出來的,能掌握別人沒有的核心技術,是董明珠的第二張王牌。 走在格力珠海總部實驗室,牆上隨處可見「根本出路在創新 關鍵要靠科技力量」等醒目標語。她率領的格力,技術力究竟有多不一樣? 「什麼?冷氣不用錢?對,用太陽能。用格力空調讓我一年省五個億!」這是今年初,中國首富王健林和董明珠首度在央視曝光,一起替格力代言的廣告台詞。 全球首創運用太陽能和特殊壓縮機等「三元換流」專利模組技術,這種不用電費的中央空調商品已開始量產,也是董明珠最自豪的技術。 目前格力申請國內外專利多達一萬二千項,包括研發出無縫空調,或攝氏負三十度到正五十四度的惡劣環境都能使用的空調在內,董明珠靠著核心技術,讓格力不斷定義市場,而不是看見市場要什麼才做,「我經常給他們一些思路,要他們大膽去想,有時他們覺得不可能。把沒有的東西變成有,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她說。 她要讓格力由中國製造、挑戰中國創造,所以砸錢投入研發不手軟,平均每十位員工中,就有一位負責研發,甚至研發經費無上限,光是去年就砸下人民幣五十億元。 「儘管有的要四、五年才會看見成果,但董總從沒回絕過研究案,」格力商用空調技術一部副部長趙志剛透露,為了開發出不用電費的中央空調技術,前前後後花了八年,才從研發點子進展到正式商品化,「研發新產品就像微弱火光,隨時可能熄滅,不去催它,就盯住它,盯久了,失敗到足夠次數,就可以成功。」趙志剛說。 拚品牌,對兩大通路逼降價說不領導幹部不能做好人,要敢得罪破壞企業利益的人 董明珠的第三張王牌,是她從不打價格戰,而是靠統一定價和通路策略。 她很早就知道,價格戰是「頭痛醫腳」,一旦拚低價,最後只會拚出一個全中國都在做低成本、爛東西的市場。 為了避免一樣的格力空調,卻以不一樣的價格銷售,帶來不公平的競爭、打亂市場,董明珠甚至敢反對中國兩大家電通路之王——國美、蘇寧電器的降價要求,分別在十年前和去年,退出這兩大通路。 這在過去的家電業,是難以想像的。以十年前撤出國美為例,董明珠說「不」的代價是約八萬台、銷售額約人民幣兩億元的空調產品,通通變成庫存。「任何一個時間點,你都不要跟我挑戰,我們不能妥協!」為了維護品牌力,她在所不惜,「領導幹部最大特質就是敢於得罪人,不能做好人,要敢得罪破壞企業利益的人。」 訪問中,這位空調女王一再展現霸氣,「不是因為品牌價值讓我們有這麼大的力量,而是用我們的行為,去逐步、逐步沉澱品牌的價值和力量。」 靠著專業代理模式,不斷自建專賣店通路,格力旗下已有二十七家銷售公司,加上總代理、分銷與直供商等各級通路,在全中國專賣、專營店突破四萬家,成了牽制大型家電連鎖通路的最大後盾。 超級工作狂:只講公平、不談人情親哥哥也別想靠關係,覺得人不累,才是最痛苦的 平常工作只講原則,不講人情,董明珠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公平。就連多年前,她哥哥要求透過她拿格力的貨賣給經銷商,被她直接拒於門外後,兄妹倆不相往來,至今已十多年沒說過話。 她的做法證明了,「誰控制了價格,誰就贏得市場。」原來格力的品牌力是這樣傳達的。 從早期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到現在全球第一的家用空調企業,董明珠仍不滿足,除了準備佈局吃下台灣空調市場,還以二○一七年營收達人民幣兩千億元為目標,算一算,等於接下來每年的營收,都要成長人民幣兩百億元。 一位接待過董明珠來台灣考察的家電老闆觀察,她有典型共產黨的強勢作風,來台五天行程全都自己安排,平常沒有任何休閒活動,更談不上生活品質,直到第一次在北投泡了溫泉,「她說,不知道泡溫泉這麼舒服。」該家電老闆說,「你想,一個傳統產業做到六千億,每年還要成長一千億,幾乎都靠她一個人,那壓力有多重?」 受訪中,她還一度因為肩膀不舒服,請醫師到公司打針舒緩疼痛。問她,一再挑戰自己難道不累嗎?「有時候,人不累,才是最痛苦的;累過以後,那種快樂才有價值。」回答時,她竟語帶笑意。 「最快樂的事,就是我們天天挑戰,」董明珠認為,有壓力,人生才有意義,「因為你有了一個要跳起來才能搆到的東西,那你就會去搏,不斷去鍛鍊。」 或許,這位空調女王的強大,並不是征服了什麼,而是承受了什麼。「你想要領跑,那最終一個人要敢於面對,最難、但也最有價值的是:挑戰自我。」 董明珠傲人成績的背後,是犧牲了無法陪伴孩子成長的代價,但她今天的成功,也代表著明天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超越。「但我只能這樣走下去,否則,連昨天也回不去。」她在自傳中寫下的話,是這位空調女王不斷挑戰自我,義無反顧走上這條荊棘之道的最佳寫照。 【延伸閱讀】最殺的空調女王穩佔全球家用空調第一──格力電器營運關鍵數字 ●33.1%2013年家用空調銷售達5,000萬台,以市佔率33.1%居全球之冠 ●12,000個國內外申請1萬2千個專利,逾33%為發明專利開發使用太陽能,不用電費的中央空調,可去除空氣中甲醛等異味,以及模擬12級颱風、酸雨等測試,10年不鏽蝕的產品 ●6,000億元2013年年營收6千億元和台積電不相上下,近5年平均每年更以約1,000億元高速成長 資料來源:中國家電協會、格力整理:萬年生 |
小米的小夥伴們:
昨天,我們發佈了小米手機4,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不僅性能好,而且在工藝、手感上成功地超越自己。小米4的工藝和手感,超乎想像!
當初中關村()的一家小公司,誰也沒有想到,發佈手機後,只用了不到3年時間,殺進了中國手機品牌頂尖行列。這就是小米創造的奇蹟!僅今年上半年,我們售出了2611萬台手機,營收達330億元。這些充分了顯示我們的實力和模式的先進性。
下一步如何走?不少同事有些困惑。比如同行都在學小米,我們還有優勢嗎?又比如,公司大了,隊伍不好帶,我們如何保持創業精神?要回答這些問題,一定要深入總結過去四年的創業經驗。
我們在成立之處,就提出了「軟件,硬件和互聯網」的鐵人三項模式,堅持三個領域同時做,強調軟硬件和互聯網結合的體驗。我們在這三方面保持繼續巨額的投入,已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現在不少人號稱學小米,但大多還只是在模仿某一方面。我們靠硬件搭平台、靠互聯網增值服務獲取利潤的商業模式到目前為止還是獨樹一幟,我們積累的互聯網開發模式的經驗和用戶參與生態也非同行一朝一夕所能追趕。
但是,沒有不可複製的模式,小米真正的壁壘在哪裡?
一、夢想和使命
我們需要回顧一下過去:小米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當初我們又是為了什麼而出發?
我們立志用極客精神做極致的產品。因為極客精神,我們才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與愛,我們才會不斷追求極致,才能保證做出用戶喜歡的產品。也因為極客精神,我們聚集了一大群才華橫溢的工程師和設計師。
我們希望用互聯網思維幹掉行業的中間環節,幹掉一切不合理的暴利。無論是成本定價的策略還是電商直銷的渠道特點,小米一直為提升行業效率、降低用戶的購買成本而努力。
甚至,我們期待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用來自中國的優質科技產品。讓中國的科技創新贏得全球的讚譽,這是中國製造業、軟件業、互聯網業幾十年不斷追尋的使命,現在已經落在我們肩上。
我們的願景就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把科技帶來的樂趣與幸福感分享給更多的人,做快樂的傳遞者,這是我們每個小米人的光榮與夢想。
二、真誠與熱愛
我們每個人知道,小米是一家很「變態」的公司。為了代碼質量好一點點、為了用戶體驗好一點點、為了產品品質好一點點,我們每個人都不惜加班加點,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
為什麼要那麼拼?還能拼得如此快樂呢?因為熱愛!
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心都喜歡這件事情,我們希望做出能讓自己滿意的產品!只有自己滿意,才能讓米粉滿意,才有機會讓同行真心認可!因為熱愛,我們每天都在跟自己較勁,一遍一遍打磨每個細節。小米的競爭力來自於熱愛!
研發環節我們強調「極致的產品態度」,製造環節我們強調「真材實料」,服務環節我們強調「和用戶交朋友」,定價我們追求「硬件成本價」,這些都是小米過去成功的關鍵。其實,就是保持真誠的態度!
所以,小米真正的壁壘和永續的動力是真誠和熱愛。真誠,不欺人也不自欺。熱愛,全心投入並享受這些。真誠與熱愛,我們簡稱「真愛」。
從平庸到優秀大體可以靠天賦與勤奮,而從優秀走向卓越,「真愛」才是關鍵一步。如果沒有「真愛」,我們撐不過未來漫漫征途,忍不了創業路上的寂寞。「真愛」是面鏡子,能照見自己真實的內心。4年前,一鍋小米粥,喝完就開始「小米加步槍鬧革命 」,充滿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當初創立小米,就是因為我狂熱地喜歡手機數碼產品,我想做出能讓大家帶來快樂體驗的手機,我想做一家員工和用戶都真心熱愛的企業!
就是因為這些,8個老男人,才會重新出發,一塊創業。有真愛,無所畏,一路上遭遇的質疑和險阻只會是我們日後回望時的勛章。
真愛無敵!
三、為夢想和使命而戰
過去的成績歸功於每個小米人,大家共同努力,才造就了小米的今天!也歸功於小米家屬,謝謝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小米的輝煌!
但無論多麼耀眼的成績單,都已經過去了,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
我們將全力為理想與使命而戰,我們的夢想在全球,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小米,不是某一個人的小情懷,而是一群人的光榮與夢想,一個時代的機遇和使命。
昨天,我們已經亮出了自己的旗幟,我們要把旗幟插到高高的高崗,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旗幟在迎風飄揚!
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給了我們施展才華和實現夢想的機會!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共同經歷這個偉大時代,真好!
雷軍
繼昨日發佈小米手機4、小米手環等產品後,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今晨向全體員工發佈公開信。雷軍在信中表示,現在不少人號稱學小米,但大多還只是在模仿某一方面,小米靠硬件搭平台、靠互聯網增值服務獲取利潤的商業模式到目前為止還是獨樹一幟。
雷軍同時在信中強調,做企業沒有不可複製的模式,小米的真正壁壘在於三點:夢想和使命、真誠與熱愛、為夢想和使命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