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逾30倍 回報跑贏股票
1 :
GS(14)@2015-01-07 01:03:49
【本報訊】買樓或買股好?以過去35年計,仍然是物業回報較佳!第一期居屋由1980年落成,持有至今物業升值逾30倍,以同期恒生指數,以及金價表現作比較,仍然是居屋跑贏。
恒指升幅逾26倍
恒生指數於1980年處於879點水平,以昨日收市報23,721點計算,35年來升幅超過26倍,但仍不及居屋同期的升幅。再以同期的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計,於1980年1月道指在850點水平,至今升幅亦只有約20倍。以另一項較具歷史的投資工具黃金價格計算,更是遠遠跑贏。在1980年1月,金價處於630美元一盎斯水平,雖然1999年期間,金價一度曾跌至約250美元水平,但至昨日金價已升至1,200美元一盎斯,升幅只有九成,相比同期居屋升幅更有差天共地。■記者張活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06/18992895
一田加薪7%跑贏同業
1 :
GS(14)@2015-03-10 20:44:50
【經濟放緩】國際銀行為應付全球更嚴格的監管要求,以及沒完沒了的訴訟和罰款,即使香港市場仍為重要盈利來源,但在本港加薪幅度卻相當有限。至於本港其他行業,今年普遍仍獲加薪4%至5%,雖未至於跑輸通脹,但加幅亦隨着經濟放緩而較往年有所收窄。論幅度計,受自由行影響較少的公司,加薪幅度跑贏行業。以早年生意暢旺的零售業為例,由於近年自由行旅客消費力大減,導致不少零售商生意下滑,據零售管理協會早前的調查顯示,大部份商戶今年只會加薪4%至5%,加幅較去年最多的6%收窄。
珠寶業最多加4%
為零售「重災區」的珠寶業,去年花紅大縮水。如周大福花紅數目,就由前年平均達六至八個月月薪,減至去年平均只有兩個月月薪,今年加薪幅度則到四月才公佈。另一珠寶商六福,去年花紅亦降至兩個半月至四個月月薪,今年加薪4%;同業太子珠寶鐘錶就發放兩個月月薪花紅,加薪4%至5%。主力做本地客生意、較少受自由行影響的一田百貨,今年加人工幅度就跑贏同行,平均加幅約7%。而零食舖759阿信屋,更較往年提早三個月加人工,售貨員平均加薪5%至7%,資訊科技部員工更獲加薪10%。至於其他大企業,中電員工會在下月一日起平均加薪5.25%,高於去年的4.5%。國泰早前亦已宣佈加薪4.5%,香港飛機工程加5.2%至8%;而迪士尼則加3.7%至5.7%,海洋公園亦加薪4%至7%。■記者吳綺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10/19070528
馬鞍山地價跑贏樓價兩年升26% 每呎6,502元破頂
1 :
GS(14)@2015-05-15 01:42:29■馬鞍山落禾沙里住宅地昨以14.69億元批出。
【本報訊】馬鞍山地皮再度染紅兼破頂!昨開標的馬鞍山落禾沙里住宅地再出現爆冷賽果,由幾乎絕迹本港地產發展近17年的中信股份(267)旗下中信泰富以14.69億元奪得,每呎樓面地價6,502元,比去年底耀沙路地皮創出的新高呎價5,517元再貴18%,同時,區內「麵粉」價兩年半升26%,升幅跑贏同區「麵包」價。記者:黃嘉銘 陳東陽
地政總署昨公佈,馬鞍山落禾沙里住宅地,由中信泰富旗下子公司尚凱控股有限公司擊敗18個財團,以14.69億元奪得,以最高可建樓面面積約22.59萬方呎計,平均每呎樓面地價6,502元,較市場預期上限高逾一成,更比本地建築商俊和(711)拍住國企中國城市建設,於去年底以樓面呎價5,517元奪得的耀沙路住宅地皮,再貴18%,呎價創同區新高,拍得住市區啟德發展區地價。
中信爆冷14.7億奪得
馬鞍山地價於不足半年內兩度染紅下破頂,比2012年11月長實投得的彩沙街項目(樓面呎價5,160元),區內地價兩年半升26%,若以去年宏安(1222)低位投得馬錦街地皮(樓面呎價3,515元)更高出近85%;同區屋苑銀湖.天峰呎價由2012年底的1萬元升至近期1.16萬元,升幅約16%,反映出區內「麵粉」升幅明顯跑贏「麵包」。消息指,中標的中信泰富將預計建築期為4年,但公司未有就發展規模及投資作回應,市場預料項目總投資額將近25億元,估計落成呎價料達1.3萬至1.4萬元方有合理利潤。
絕迹本地地產近17年
幾乎絕迹本港地產發展近17年的中信泰富,對上一次投地已是98年拍住長實、和黃以近29億元投得的廣東道警察宿舍地皮(現為港景峯),自此之後中信泰富已幾乎放棄本地地產市場,並一直放售所持本港土地儲備。至去年完成重整後於今年2月曾入標筆架山龍翔道地皮。現持有何文田嘉道理道123號項目,前身為樓齡逾50年的嘉陵大廈。區內代理指,馬鞍山地價再度創新高,但同區業主反應未見太大,反而有買家擔心同區一手樓會再加價,昨以728萬元購入迎海.星灣御497方呎單位,呎價1.46萬元。另有馬鞍山街坊則指地皮價值急升,對打工仔而言都幾「難頂」。
■周先生
【街坊意見】
周先生:「為咗方便返工,一年前由銀湖.天峰搬到麗港城居住。覺得烏溪沙交通配套有改進空間,希望日後有專線(Express)去中環、尖沙嘴。」
■施先生
施先生:「現居馬鞍山錦龍苑,18年前以150萬綠表二手價買入。兒子3年前以500萬買入銀湖.天峰,實呎8,000元,而家每呎地價升咁多,好難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514/19146782
鯉景灣十年賺千萬升值2.2倍 跑贏股票黃金人民幣
1 :
GS(14)@2015-07-22 02:27:10■鯉景灣一個海景單位呎價創新高。 資料圖片
【本報訊】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十年前一個決定,成就今日千萬富翁。當年30幾歲的闊太,以470萬元買入西灣河鯉景灣一個海景單位,今日沽出賺逾千萬,單位升值2.2倍。同期投資產品,包括黃金、盈富基金(2800)以及人民幣,升幅分別1.7倍、81%及33%,不單證明磚頭有價,更顯示樓市黃金十年。記者:陳家雄
實用率高達九成的鯉景灣,向來是用家追捧目標之一。香港置業張國炳表示,臨海的觀暉閣中層H室,實用面積797方呎,3房間隔,以1,510萬元成交,呎價18,946元,呎價創屋苑新高。他指:「單位廳房都望全海景,無遮無掩,前面一棵樹都無。」據了解,這位女業主十年前,不過三十幾歲,透過一間公司以470萬元買入單位,持貨十年,今日賬面淨賺1,040萬元,單位升值2.2倍,升幅之勁,勁過同期多樣投資產品。假如十年前她不買樓,以470萬元現金「一筆過」買入盈富基金,股價由2005年1月初14.25元,升至昨日收市價25.85元,股價升幅約81%,賬面賺約383萬元。如果計埋股息,十年來,合共每股收息6.54元,當日認購約33萬股,換言之,收息都收近216萬元,連同股價合共賺近600萬元,賺幅都不及當日拍板買樓。2005年人民幣滙改,如果當年將470萬元現金兌換人民幣,當年港元兌人民幣滙率1.0637,即可兌換約500萬元人民幣,今日滙率升至0.8008,升幅約33%,現值約624萬港元,總共賺約154萬元,賺幅約33%。
YOHO Town呎價創新高
升值力拍得住樓價的是黃金,2005年1月初每盎斯3,350港元,當年470萬港元可買1,403盎斯,現時每盎斯金價9,087港元,1,403盎斯現值1,275萬港元,即十年間升值1.7倍。相比之下,十年樓市黃金期,跑贏一眾投資產品。此外,新界二手樓頻頻破頂,升幅一樣犀利,中原地產徐家倫表示,元朗YOHO Town5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393方呎,以512萬元成交,呎價13,028元,呎價創YOHO Town第一期新高。原業主2007年12月以173.5萬元買入,持貨近5年,賬面賺338.5萬元,單位升值近2倍。另外,美聯物業馮棣齡表示,馬鞍山新港城J座高層2室,實用面積338方呎,兩房望全海景,以520萬元成交,呎價15,385元,創屋苑呎價新高。原業主2011年6月以303萬元買入,持貨4年,賬面賺約217萬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14/19218738
林少陽﹕下一上升周期 股市勢跑贏樓市
1 :
GS(14)@2016-01-18 17:17: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lumnist/ed5_ed5.htm
【明報專訊】每當人心虛怯之時,即使是有謠言指太陽明天將會從西邊升起,亦一樣有人會信。我是講最近幾日外匯市場傳到言之鑿鑿的港元貶值言論。
截至去年底,本港外匯儲備總值約3588億美元,本港的M1(流通貨幣及活期銀行存款),亦不過是2.025萬億港元,折合不過是2600億美元。雖然嚴格來說,本港貨幣發行局的制度亦不是百分百的刀槍不入,但是本港的人均外匯儲備舉世最多,除非金管局自毀長城自行改變現行匯率政策,否則外匯炒家想動搖港元匯率,幾乎是難比登天。
炒家想動搖港匯 難比登天
金融市場的投機者,都是靠自己的身家財產下賭注,成功的炒家往往身經百戰,不會貿然打沒把握的仗。市場當然不乏愚蠢的炒家,但是失敗的炒家輸過幾舖之後,賭本只會愈來愈少,最後絕迹於市場。這批炒家明知賭港元脫鈎獲利的機會率極之低,要推低港元匯率必須數以千億美元計的資金。在考慮到資金的機會成本之後,一般稍具智慧的炒家,都不大可能打港元貶值的主意。
因此,最近有傳媒將港元最近的匯率波動描述為有炒家在興風作浪,甚至猜測港元有脫鈎風險之類的言論,其實是一派胡言。
港匯波動真正原因﹕資金撤走
既然最近港元匯率忽然回軟,並不是炒家興風作浪的結果,那麼背後推動港元匯率回落的元兇,便只得一個解釋──就是資金正從港元撤走,兌換為其他國家的貨幣。
自2003年開始,由於資金持續的流入,多年來港元匯率大部分時間維持於7.75港元兌美元的強方保證附近。當中甚至只是極少數的時間跌低於7.8港元兌一美元的水平。即使於周五黃昏時份港元跌至多年低位,直至本欄執筆時美元還未升穿7.8港元的中軸位置。
當然,投資市場關心的是未來的趨勢,港元由原來極之強勢變成沒有以前那麼強,那其實已經顯示過往流入本港的資金正在撤離。
資金流向是資產價格高低水的主要推動力。熱錢流入港股及港樓隨之水漲船高,反之亦然。近年港股在熱錢持續流入之下仍然欲升乏力,主要是因為本港近年成為全球集資額最大的市場,流入本港打算買入金融資產的巨額資金,大部分被大批新股(主要是中資公司)及上市公司的股份配售吸乾了。當然,這批流入本港的熱錢,部分亦是為了認購這批新股而來。
上市公司提供回報遠高磚頭
反之,由於本港近年無論是上屆(曾蔭權)政府以至普羅市場,均不積極增加土地供應,流入本港的資金因而能夠大舉推高本港樓市。
然而,現時市勢開始逆轉,以本港樓市為主力的本港資產價格,隨着最近港元的轉弱,或有加速回落之象。本已弱勢的港股,亦很難有所倖免。
不過,正如本欄不斷強調,由於目前大部分(企業管治沒問題的)股份能為資產持有者提供遠高於磚頭的回報。因此,預期於下個市場周期之中,股市在經過今次回落之後,所能為投資者提供的回報,將跑贏下一個上升周期的樓市。
[email protected]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林少陽 細味.投資]
太古城管理費加16%升幅跑贏通脹每呎1.65元仍平過新樓
1 :
GS(14)@2016-02-08 03:22:01■太古城共分12期,海天花園(中)等不少期數已完成外牆翻新,隔籬星輝台(右)則已搭棚進行維修中。 夏家朗攝
【本報訊】經濟不景及樓價下跌,私人屋苑管理費照舊年年加。管理公司以通脹持續、物價飛升及樓齡日增等理由狂加管理費,本報抽查全港十大私人屋苑,發現鰂魚涌太古城加幅最多近16%,比本港最新通脹率2.5%,高出逾5倍。但太古城整體平均每呎管理費僅1.65元,與新樓天價管理費比較,仍平一大截。記者:朱連峰 湯家明
太古城共分12期共12,696伙,最早一期於1978年入伙,樓齡近40年。其中座數及伙數最多而仍未進行維修的高山台,分別共13座及2,652伙。管理費加幅快過樓價升幅,中原數據顯示,太古城過去一年樓價升幅約6%。據知,太古城管理費今年加幅約4%至16%不等。記者日前致電太古城管理處查詢富山閣一個實用593方呎單位的新一年度管理費,對方答覆今年管理費每月為1,132元,較去年的978元加價達15.8%,但除開每呎不用2元,僅1.9元。屬太古城最新一期、於1987年入伙的海天花園,管理費加幅也達雙位數。以海天閣A室為例,實用759方呎,每月管理費由1,393元加至1,583元,加幅13.6%。
業主嘆「反對冇用」
記者日前到加幅最高16%的高山台訪問業主。業主李先生被記者問到加幅算不算好誇張,他稱:「誇張都冇辦法啦」(對你們百上加斤?)「梗係會啦,佢話留番啲錢要來外牆維修」(為何不反對?)「反對都冇用,你哋唔夠佢多人,贊成咪算,啲人有錢……唉……我哋呢啲……」。李生表示,他的單位上年交1,200餘元管理費,今年就加到1,300餘元。另一名不願上鏡的業主亦呻管理費加都無辦法,「市道咁差,物價又高,始終加咁多唔好」。另一業主則表示,有最低工資,好難不加,但每月只是加多一百元,不會增加經濟負擔,但認為維修可為屋苑增值,對樓價有支持。太古地產(1972)旗下太古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發言人表示,今年所有期數的平均管理費為每呎1.65元,對比去年的平均加幅為9.7%。但需要注意的是,過去數年屋苑管理費能維持在較低水平,乃由於部份支出經由非經常性工程之儲備所填補。然而,於2016年大部份期數的業主代表會決定停止大幅動用那些儲備,以預留儲備作將來改善優化工程之用,業主因而需要繳交足夠支付2016年日常管理服務的管理費水平。
嘉湖加幅達雙位數
另一個狂加管理費屋苑為天水圍嘉湖山莊。屋苑樓價已跌近兩成,但今年部份期數管理費加幅卻達雙位數。有代理表示,「景湖居今年加得最誇,12年前仲係9毫子(每呎建築面積管理費),呢幾年好似追落後咁不斷加」,一個實用547方呎單位,上年管理費954元,今年加到1,068元,加幅12%。賞湖居管理處去年底向業主發出通告,指因應物料及交通等成本費用不斷上漲,以及最低工資,令屋苑營運成本構成壓力,加上屋苑樓齡逾20年,部份設施陸續老化及損壞,為確保財務穩健不得不加管理費,住宅及停車場劃一加幅9%。本報向港基物業管理公司查詢管理費加幅,但截稿前未獲回覆。
■張小姐
【業主意見】
嘉湖業主張小姐的單位是三房一套,每月交管理費近1,200蚊,「好貴!」被記者問及管理費加咗,質素有冇提升?她指「唔多覺」。
■李先生
太古城業主李先生的單位上年本來交1,200餘元管理費,今年就加到1,300餘元。他指「反對都冇用,你哋唔夠佢多人,贊成咪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6/19482062
林少陽:港交所長期盈利 肯定跑贏通脹
1 :
GS(14)@2016-03-07 21:53:1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lumnist/ed5_ed5.htm
【明報專訊】不知不覺,港股反彈已進入第三周。話雖如此,過去三星期港股累計的升幅並不顯著,而且大部分股份至今仍較去年底低。踏入3月份,12月底年結的股份陸續公布業績,可能是大家之前的期望頗低,至今為止公布業績後的股份,無論業績好壞,大多跟隨大市上升──業績好的多升,業績壞亦頂多橫行一兩天後,最終還是跟隨大隊向上。
本欄當然沒有水晶球,不過按目前港股的氣氛推測,大市至少應能維持向上動力至季結後,之後表現則要再按當持的形勢再作判斷。假如讀者認同本欄分析,現時可能是買入一些高啤打(beta)股份的時機,因為升市下半段,高啤打股份的反彈力度往往最強。在眾多高啤打股份之中,以金融中介機構最受惠於市場氣氛改善。投資者若對個別金融中介股份沒有深入認識,較為穩陣的選擇,可能是處於壟斷地位的港交所(0388)。
港股成交或已於第4季見底
港交所2015年度業績創歷史新高,由於去年下半年連續兩個季度業績下滑,而且第四季度盈利按季下滑34%,股價於業績後表現橫行,反映投資者對集團短期業績展望欠缺足夠信心。然而,隨着近日港股成交回升,投資者或有必要改變其對港交所未來前景的保守看法。
老實說,即使按去年第四季頗為令人失望的業績計算,在港股日均成交量只得719億港元的情况下,港交所季度盈利仍達15.3億港元。年初至今,即使港股表現不濟,日均成交量已稍微回升至740億港元,反映去年第四季很可能已經是港交所盈利的底線。依此推算,港交所未來一年盈利最少有60億港元,折合每股盈利不少於5港元,按90%派息比率及周五收市價175港元計算,保底息率有2.57厘,以最保守的盈利計算市盈率為35倍。若按去年度盈利計算,往績市盈率為26倍,接近估值底部。
市盈率長期維持逾30倍 現價不貴
按照傳統的價值投資思維,可能會認為35倍市盈率的股份很貴。然而,本欄雖然不能準確估計港交所的盈利幾時再創新高,但是只要全球政府持續大印鈔票的習慣及港交所的壟斷地位不改,港交所中長線盈利反覆向上的趨勢,應很難會改變。
事實上,港交所自上市以來,除了市場低迷及公眾投資者對交易所的特性仍然欠缺足夠認識效率的頭幾年,其股價長期維持於30倍市盈率以上。在美國,很多投資者喜歡買入通脹對冲的美國國債,那是因為債券息率將因應物價的高低而調節。港交所的情况亦類似,由於經營現金流強勁,港交所長期維持90%的派息比率,集團的長線盈利趨勢,則按交易所的交易量持續向上,其長線盈利表現,幾可肯定會跑贏通脹及所有上市股份的平均值。
對於前者,讀者應不難明白,因為交易所的長線業績與貨幣供應量是掛鈎的,貨幣發行量增速,長線必然高於通脹,因為部分貨幣供應增長,部分被個人生產力(labour productivity)的提升所抵消。至於後者,其實亦不太難理解——港交所的交易量上升,其實是與上市公司數量及已上市股份的發行股數增長直接掛鈎。上市股份市值的增長速度,必定快過企業每股盈利的增長速度。
上市股份市值增速 快過企業盈利
去年5月,港交所股價高位是311.4元,較2007年高位268.6元高出16%,同期恒指則下跌10%。巧合地,港交所每股盈利由2007年的5.78元升至2015年的6.7元,升幅同樣為16%,反映兩次估值頂部均為當年盈利的46.5倍。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快餐店收益升7% 跑贏大市
1 :
GS(14)@2016-05-08 01:40:42【本報訊】統計處昨公佈,今年首季食肆收益按年升2%至267億元,但快餐店受惠於市道差,市民「食平啲」,快餐店收益升幅達6.7%,表現「跑贏大市」;期內食肆購貨總額臨時估計為87億元,按年下跌0.5%。若扣除價格變動的影響,首季的食肆總收益以數量計則按年跌1.5%。按食肆類別顯示,中餐總收益以價值及數量計,分別跌0.5%及4.2%,非中餐的餐館總收益則升2.3%,以數量計跌0.4%。酒吧總收益亦下跌4.3%,惟快餐店則上升6.7%,數量計升2.5%,意味港人消費轉移至價格較便宜快餐店。
港PMI連跌14個月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整體消費市場仍偏弱,市民出外進餐會選擇價格較實惠食肆,如快餐店。他續指,雖經營成本上漲,但部份中菜餐廳「唔敢加價」,「可能會出多咗套餐,或者用價錢並非好貴嘅特色食材入饌,希望吸引散客」。他認為食肆仍有生存空間,但要多轉換一下菜式。另外,4月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5.3,略低於3月的45.5,連續第14個月收縮,跌至8個月低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6/19600218
王弼﹕勝者全取 VISA有力跑贏大巿
1 :
GS(14)@2016-07-26 07:45:36【明報專訊】一個星期過去,全球股市離不開一個主題,股票回報吸引、抵買,所以資金持續湧入股市,美股連升9日,在上周四斷纜,但周五又重拾升勢,再創收市新高。港股升勢,大致跟隨美股。
所謂股票抵買,是相對而言的。投資界目前放眼政府國債低得可憐的孳息率(10年美債孳息率曾低見1.375厘,更不要談歐日國債),便認為股票(如標普500的股息率達2.04厘)奇貨可居。傳統上,美國10年國債息率應該高於股息,如今股息竟然高於債息,市場以此為藉口,把股票炒上,所以上周本欄說股票當債券炒,正是這個意思。我們要問的,是這個現象會否成為常態,因為如果標普500的股息可以下降到10年美債孳息水位(假設不削減股息),股票的上升空間可以很可觀,問題是,股票當債券炒,股息追到國債息的假設,經得起時間考驗嗎?
日股息跌 股價也跌
其實,只要和其他市場相比,我們便知分曉。目前,日本10年國債孳息已經是負數,股息不可能是負數,因此難以對比,但只要我們把時間倒流到去年年底,當時日本10年國債孳息率約0.25厘,日經指數為19033點,股息達1.93厘,如果日股股息要追平日本國債孳息,日經指數豈非要倍數上升?可是到2016年5月31日,日本10年國債孳息已經跌到負0.1厘的水平,日經指數的股息,亦跌至1.63厘,可以說,股息和債息的差距仍然相若,但日經指數就不升反跌至17234點,跌幅達一成。日本的例子,說明了許多事情。股票不同債券,債券孳息隨着債價改變,但票面息率不會變,意味如果投資者今天買進債券,手持到到期日,他的回報完全可以預期(假設沒違約出現)。可是,股息的派送,沒有既定,可以隨市况和盈利增派減派,日本的例子,指數和股息俱跌,很可能的解釋是,日本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出現大幅倒退,拖累了股價,證明了要股息追平債息,並非一定要炒起股票,亦可以透過減派息達成,而減派息,通常會大幅拖累股價表現。另外,縱使日債孳息屢創新低,但投資日債的成績仍然可以跑贏日股。
股息率續向下 可以是因減派息
正如本欄兩周前說,道瓊斯指數30隻成分公司收入在2015年下跌了5.2%,標普500成分公司,收入增長由2012年的近10%見頂,四年間輾轉向下到現在的負增長2.47%。在營業額收縮的情况下,這些公司的CFO已經不斷透過裁員和財技(例如股票回購和借債派息)維持派息,但如果世界經濟復蘇還是像現在緩慢,最近Brexit加上歐洲的恐怖活動像每周例會般頻密,還有固有的超低利率導致資源錯配出現的不良投資,以整體股市而言,我認同股息會持續向下,但長遠是會從現在的股價炒上帶動,變為由削減派息帶動,到時必然對股市造成壓力。
話雖如此,縱然大部分公司的派息和國債孳息率會持續向下,但我預期美國跨國公司的強中之強(即在過去幾年的盈利和派息仍可持續增長的)如VISA一類,會以「勝者全取」的姿態跑贏大市。短期而言,股票當債券炒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美股仍有力挑戰新高,第一個轉捩點可能在本周日本央行議息出現,看看黑田東彥能否滿足股市對放水的極高期望。
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5334.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03&issue=20160725
施永青子施俊嶸:中原力拓IT 目標跑贏行家
1 :
GS(14)@2016-08-05 08:07:13【明報專訊】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的兒子施俊嶸在英國完成房地產碩士課程後,先在新鴻基地產(0016)任職項目管理4年,去年中加入中原集團旗下利嘉閣任經紀半年,期間同時出任該行資訊科技發展總監開發智能手機語音搵樓App。近月他轉任中原集團資訊服務總監,領導內地逾400人團隊,致力以資訊科技(IT)加強集團的競爭力,藉此跑贏行家。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施俊嶸認為,隨着智能手機普及,目前互聯網成為房地產市場參與者接收資訊最重要渠道,因此希望可以以IT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及加強營運效率,藉此跑贏行家,帶領行業向前發展。
去年推語音搵樓App 吸近萬客
施俊嶸去年中加入中原集團,先在集團旗下利嘉閣將軍澳分行任職經紀,雖然期內中港股市大跌影響投資氣氛,他只促成了數宗租賃生意,惟親身感受前線工作情况,從而賺得寶貴經驗,「面對不同的客人時,我會思考如何以不同方式與他們接觸才可贏得信任,例如內地人鍾意較貼心的服務,喜歡將自己當成主人要求經紀為他服務;至於香港人則可以彼此作為朋友,分享不同事物,尤其是去年暑假期間很多學生搵租盤。」
任職前線不久後,他便兼任利嘉閣資訊科技發展總監,斥資1000萬元開發「智能語音搵樓助手」手機App,該App去年10月面世至今反應理想,有近萬用戶下載,每日亦有逾1000人使用,「近年愈來愈多客戶在網上瀏覽樓市資訊後,才走入分店聯絡經紀,可見做好互聯網內容十分重要。而過往用家主要以桌上電腦上網輸入文字以搜尋樓市資訊,但隨着近年智能手機普及,語音輸入愈來愈重要。現時客戶只要下載該App,口述所需要的屋苑成交、租盤或放盤資料,有關資料便會迅速顯示,十分方便。」他又透露,為了激勵經紀更積極將手頭樓盤資料在網上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有關知識產權屬該經紀所有,並且附上其個人手機號碼予客人聯絡,確保經紀能夠多勞多得。
搵樓App初試啼聲取得成果後,施俊嶸近月轉任中原集團資訊服務總監,主力負責在內地建立可供經紀查詢物業交易程序的IT系統。
他解釋,本港經紀促成物業交易後,買賣雙方將聘用律師處理房款及房產交收事宜;惟內地法規有所不同,有關服務並非由律師負責,而是由代理或中介提供。而由簽訂臨時買賣合約至交樓的過程中,代理或中介須代表買賣雙方繳交契稅,為買家辦理新房產證,買家憑着該房產證始可向銀行敍造按揭,取得按揭款項後才完成交易。
成功研發內地物業交易系統
買賣物業交易金額大,而且上述程序涉及買方、賣方、經紀及銀行等4個持份者,被稱為「四方資金監管」。施俊嶸表示,中原開發有關IT系統前,須耗用不少人力物力處理客戶查詢,因此可能費時失事,「買家若致電經紀查問按揭貸款審批是否已完成,經紀便要再致電中介及銀行查詢,經過多重查詢後才可回覆客戶。另外,假如經紀忘記繳交契稅,會延長買家取得房產證的時間,等同增加買家的資金成本,經紀一定會被責難」。
施俊嶸現已帶領中原內地的IT團隊成功開發系統,讓經紀可以輕易查詢客戶的物業交易處於哪一階段,隨時向客戶匯報,從而提升客戶體驗,改善營運效率。至於下一階段,他的目標是將該IT系統升級,讓買方、賣方、經紀及銀行等,「四方資金監管」均可登入該系統查閱交易進度。
曾任職新地 負責穗項目管理
中原內地IT部門僱用逾400人,涉及薪酬開支不低,惟施俊嶸強調,在互聯網新世代,投資IT屬大勢所趨,「這是投資,不是開支,因為將來可取得回報,所以一定要放錢落去。而且內地IT市場發展迅速,由阿里巴巴執行主席馬雲及騰訊(0700)主席馬化騰這兩匹『馬』在前面牽頭,產品及服務日新月異,用戶亦很願意接受」。
去年中加入中原之前,施俊嶸曾在新地任職項目管理4年,主要工作是參與新地於廣州的地產項目,當中涉及投地、設計、建築以至交樓的整個發展過程。因此,他對內地樓市亦有一定經驗,並且能說流利普通話,故他有信心能勝任現職。近年中原內地業務面對鏈家、世聯等多家內地競爭對手的嚴峻挑戰,他希望自己能在目前崗位上發揮所能,「目標是跑贏行家」。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53&issue=2016080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