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人還在爭拗應否佔領中環之時,我們的金融中心,其實早被一班紅色權貴橫行,他們浸過鹹水,衣著光鮮,談吐得體。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個當中共高官的老爸。這些紅二、三代,先後入職國際投資銀行省招牌,再打正旗號在港成立基金,向海內外富豪招手,然後大舉掃入國內企業。由這些太子黨任職的投行,或成立的基金公司,動輒操控千億資產。
本刊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發現,在港搞私募基金的江澤民長孫江志成,近日頻頻現身在中環和記大廈的大本營。他旗下的博裕投資手持部分阿里巴巴股份,若阿里巴巴的千億美元上市計劃去馬,江志成就發過豬頭。
至於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其曾任投行德銀香港的女兒汪溪沙腹大便便,準備拿香港出世紙。汪洋女婿張辛亮則於月前自立門戶搞基金,公司就在中環律敦治大廈。在汪洋出任副總理不久,女婿更一擲近四千萬買入上水獨立屋,生活優游。
年幼時因為頭髮稀少被暱稱「毛頭」的江志成,與時任中共總書記的祖父江澤民合照。
澤民長孫江志成( Alvin)今年廿七歲,在哈佛畢業後加入高盛,後來在香港自立門戶搞私募基金,都是公開秘密。不過他行蹤神秘,國內外媒體每次報導江孫,都只重複刊登一張鬆郁矇的肥仔網上圖片。
江志成的博裕投資,以中環和記大廈為基地。近日,江志成現身大本營,或與可能即將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有關。
本月十日傍晚五時許,本刊記者發現江志成離開和記大廈辦公室。一身中環 look的他,搭期間乘機搣女職員手臂,女方一臉受落。
上週五正午,女職員再次送 gel了頭沒剃鬚的江志成落樓,其間二人談笑風生。最後江志成獨自上車,車門一關,司機一度以時速近一百五十公里的高速,送老闆經落馬洲返大陸。
去年九月,阿里巴巴回購雅虎的股份,並引進直屬國務院的中國投資參與回購。這個由中國投資領軍的財團,成員還包括博裕、國開金融和中信資本,投資額達廿億美元,佔阿里巴巴百分之五點六股權。
博裕所佔的份額雖然不大,但是隨着估值約一千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將於年內在香港或紐約上市,那百分之五點六股份隨時倍增為五十億美元。
另外,上月有傳博裕入股阿里巴巴成立的支付寶,以獲取百分之七十五股權,消息未得證實。阿里巴巴發言人 John Spelich回覆本刊,稱博裕在阿里巴巴的股份屬間接投資,並拒絕透露博裕的份額,又表示公司沒有上市時間表。
太子黨潛藏在港加入投資銀行或基金公司,已成為回歸後的一國兩制特色。九十年代權貴代表,有朱鎔基之子、曾任瑞信第一波士頓銀行高級副總裁的朱雲來( Levin),後來有溫家寶之子、新天域資本創辦人溫雲松( Winston)。
最近跑出的是江澤民長孫江志成。八十有七的江澤民雖然早已退休,但是始終是中共的太上皇。「江本人特別戀權,而且大搞裙帶關係,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和後代。」一名熟知中共高層政治的內地大學教授說。
而跨國投資銀行重金禮聘太子黨,無非都是希望借助他們的人脈,以博取機會替國企、民企上市做大 deal。
不過,這些裙帶關係,有時也會俾面俾出麻煩。上週日《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官方機密文件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調查,華爾街大行摩根大通有否藉聘用國企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之子唐曉寧,以及已經落馬的前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之女張曦曦,換取在華生意利益。
曾任職國務院、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書記處等研究室的一名老幹部分析:「這個階級是暴力奪權的必然產物。因為不受選民的制約,不受憲法的制約,所以凌駕於社會之上,為所欲為。既然是特權階級,自然是有什麼好處都要先佔、多佔,幾十年來都是這樣。」
江志成創辦的博裕資本持有部分阿里巴巴股份。估值逾一千億美元的阿里巴巴,或有可能今年在香港上市。
○七年五月,江志成一身短衫短褲人字拖的街坊 look,與哈佛 Leverett House宿友聚餐。(哈佛大學 Leverett House網頁圖片)
○六年秋初入哈佛,衣服貼上「 Alvin」貼紙的江志成參加宿舍大食會,一臉靦覥。(哈佛大學 Leverett House網頁圖片)
江志成生於八六年一月廿二日,父親是江澤民的長子江綿恆。據美國作家 Robert Kuhn○五年出版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江志成年幼時頭髮稀少,故被暱稱「毛頭」。八六年秋,江綿恆赴美留學,妻兒同行。同年年底,上海爆發學潮,時任市委書記的江澤民血腥鎮壓,後被視為六四先聲。
六四屠城之後,江澤民獲鄧小平力撐,攝位取代趙紫陽成為中共領導。九三年初,江綿恆一家三口回國,獲安排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所,後任所長。
江志成在祖父地盤上海成長,○一年入讀上海名校南洋模範中學,校友個個顯赫有名,包括龔如心,董建華、榮智健、白先勇、李源潮等。江澤民孫女、江志成堂妹江志雲( Julie)也曾在南洋模範中學讀書,高中畢業後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讀土木與環境工程學以及經濟學,現年廿五歲的她正在史丹福大學深造。
讀書期間,江志成酷愛音樂,○二年讀高一之時,與六名男同學成立「 B'mus」樂隊夾 band,擔當隊長兼主音結他手,曾經公開演出 Hotel California、 That's Why、 Swear it Again等歌曲。
雖則夾 band大過天,但共青團員江志成「理所當然」的在高一和高二獲學校頒發「三好學生」,即指江孫「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高考之後,江志成再次「理所當然」的獲當地教育局推薦為「上海市優秀高中畢業生」,保送入讀上海交通大學讀工商管理。
哈佛在○九年六月四日舉行畢業禮,當日正是六四廿周年。身穿畢業袍的江志成一臉喜悅的玩着四方帽。(哈佛大學 Leverett House網頁圖片)
不過江志成讀了兩年就轉讀美國波士頓哈佛大學經濟系,三年學費食宿雜費加埋盛惠超過一百二十萬港元,不知會否來自毛頭的利是錢。多名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和講師向本刊表示,對江志成沒印象。
本刊根據江志成在哈佛讀書時,住過的宿舍 Leverett House的活動照片,終於發現他的身影。○六年秋,江志成初入哈佛,剪了短頭髮,戴黑框眼鏡,身形頗壯健。參加宿舍大食會,一臉靦覥,遇到女同學更好鬼怕醜。身穿 Polo外套貼上「 Alvin」貼紙的江志成,只好與華裔男生搭訕。
去到○七年五月,學期即將結束,江志成一身短衫短褲人字拖的街坊 look與宿友聚餐,身旁更坐住同樣「分量」的美國女生,打成一片好不融洽。
到○九年六月四日,哈佛舉行畢業禮,身穿畢業袍的江志成一臉喜悅,把玩着四方帽,似乎沒受六四周年影響。
○九年學士畢業,江志成曾在紐約小住數月,「蝸居」在曼克頓中心的七百呎單位,月租三萬港元起標。直到入冬,江志成來到香港,加入高盛的直接投資部門做分析員,在中環長江中心六十八樓返工。
打不夠一年工,江志成離開高盛,成立私人公司博裕投資,專營私募股權基金,並以逾廿萬港元租用和記大廈三千呎辦公室。博裕雖然以香港為基地,股東卻在避稅天堂開曼群島註冊,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持牌成為「投資顧問」( investment adviser)。博裕又找來安永香港核數,其中一名高級會計師黃凱( Victor),正是江志成的中學兼大學同學。
美籍華人江世乾(左)與江澤民生父江世俊和過繼父親江世侯同屬「世」字輩,乃遠房親戚。
博裕的牌頭不單有江澤民長孫,還有中國平安保險前執董兼總經理張子欣( Louis)、美國德太集團前董事總經理馬雪征( Mary)等,卡士星光熠熠。江志成則於一一年三月辭任董事,退居幕後。雖無職位,不過江孫的「人頭」足以夠照。
班底埋欄,博裕立即開波集資,第一期目標是十億美元。據博裕行政總裁張子欣今年三月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呈交的文件顯示,其私募基金的總資產價值達到十億三千多萬,超額完成。文件又顯示,私募基金的權益擁有人( beneficial owners)多達五十五個,其中百分之九十一由非美國人士擁有。
俾面江孫入股博裕的,先後有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以及國家開發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更有超人李之李嘉誠基金會。
據悉,江志成曾帶隊去長江中心做簡報,李嘉誠親自在大堂「候駕」。至於三間機構的入股金額,淡馬錫拒絕回應,李嘉誠基金會索性唔答。博裕即將開展第二期集資,目標升呢︰十五億美元。
呢頭集資,嗰頭博裕就去投資。第一間獲博裕泵水的,是中國唯一一間獲准在北京和上海機場,開設出入境免稅店的私營企業日上免稅行。前年年中,博裕投資約一億美元。
博裕位於中環和記大廈的三千呎辦公室,月租逾廿萬港元。
獲博裕「臨倖」,日上免稅行來頭絕不嘢小。創辦人美籍華人江世乾( Fred),正是與江澤民生父江世俊和過繼父親江世侯(也就是中共革命烈士江上青)同屬「世」字輩的遠房親戚。
江世乾生於四五年,幼年曾寄居上海、香港、台灣(故其名用中華民國拼音 Kiang Shih Chien),後隨家人移民美國,七○年於麻省百森商學院( Babson College)學士畢業,隨後曾於 IBM、 Tandem電腦、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等機構工作。
六四後不久,江澤民上位,江世乾移居上海,撈金融撈保險撈基金。九九年乘時任上海市長徐匡迪開放原被國企壟斷的免稅行業之機,獨家經營北京和上海機場的出入境免稅店。據特許財務分析師公會( CFA Institute)今年發表的報告,日上免稅行前年的營業額超過五十億港元,在全球免稅店集團排行第十五位。
江世乾這個遠房親戚也甚為照顧世姪。據美國查冊記錄,○六年江志成赴美留學,就曾與父親江綿恆在江世乾夫婦位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家短住。
而江世乾愛食雪茄,私藏至少一萬五千支雪茄,江志成則在前年入股日上免稅行期間,於新浪微博上載一張雪茄照,地點標明為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
更詭異的是,據香港公司和物業註冊記錄,江志成於一○年成立博裕之初,報住西半山雍景臺一間一千多呎的望維港景高層單位。單位由 BVI公司在當年三月以一千六百七十萬港元買入,該 BVI公司的擁有人正是江世乾。
而江志成專用的黑色豐田 Alphard,正是日上免稅行在前年年尾買入。這輛中港牌七人車的擋風玻璃,貼上香港賽馬會國內會員的標識。馬會個人會籍入會費達廿七萬五千元人民幣,公司會籍最貴要付八十八萬元人民幣入會費。
在公在私搞掂日上免稅行,博裕又從紅色企業中信資本手中,購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價值約三億九千萬港元的股份。信達九九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專門處理工農中建四大國行的不良資產,一○年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由財政部全資擁有。
去年信達引入瑞銀、中信資本、渣打銀行、全國社保基金四間戰略投資者,再後來秘密埋堆入股的,正是博裕和美國私募基金凱雷集團。信達有望下月入紙來港申請上市,融資達廿五至三十億美元,到時博裕又掠一筆。
掃完大陸貨,博裕在去年年尾認購三億七千多萬港元的五年期可換股債券,入股香港上市公司寶光實業,並成為第二大股東。消息一出,上市四十年、在中港澳東南亞經營逾六百間「時間廊」和「眼鏡 88」的寶光股價飆升一成,足見江孫勢力。博裕的合夥人兼董事長馬雪征聯同執董黃宇錚隨後加入寶光做非執董。
汪洋女兒汪溪沙曾任投行德銀香港的高級經理,現時全心安胎。汪洋女婿張辛亮則於數月前在港創辦辛夷資本搞私募基金。
上任不到半年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從未透露半句家事,不過根據本刊記者調查,汪洋三十一歲的女兒汪溪沙曾任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的投融資部高級經理,廿九歲的女婿張辛亮曾任職於高盛、瑞銀、索羅斯基金等機構,數月前在港自立門戶,成立辛夷資本搞私募基金。夫婦在港持有市值逾五千七百萬港元的物業。
上月廿九日,副總理汪洋為翌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做準備。當日傍晚七時許,長居香港的女兒汪溪沙離開位於西環縉城峰的寓所,搭的士往九如坊蘭桂坊酒店用膳。化了淡妝的太子女身穿連身裙加平底鞋,天氣酷熱依然外加冷衫,扣上鈕剛好遮着約六個月的身孕。
走上一樓的米芝蓮二星名人坊高級粵菜餐廳,丈夫張辛亮( Nicholas)及其生意拍檔王曉已經入座,另外四名朋友隨後到達。一班基金同志開了支紅酒,邊傾邊飲邊點菜。清湯牛腩、琵琶豆腐、蛋白蒸蟹鉗、脆皮妙齡鴿、豉椒炒肚尖、脆皮炸子雞,加碟菜加煲湯。飯後張辛亮奉上窩心 Cova蛋糕,慶祝王曉生日,最後由張埋單,盛惠五千幾港元。
上任不到半年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向來低調小心,從未透露半句家事。(美聯社圖片)
張辛亮於今年二月,即汪洋上任副總理前夕,夥同老友王曉創辦辛夷資本管理,一開始已輕易集資五千萬美元。王曉與汪溪沙同是北京大學校友,曾在摩根士丹利香港分行、紐約的 Bain Capital和 Coatue Management等任職。
一個半月後,失意政治局常委的外父汪洋,在三月中獲任副總理一職。「汪洋在國務院承擔責任較大,輔佐李克強。(排名先於汪洋的副總理)張高麗有其位,無實權。」一名熟知中共高層政治的內地大學教授分析。
四月份,香港證監會發牌予辛夷資本,其間張辛亮無懼雙辣招,不惜支付近六百萬港元的 BSD,以香港空殼私人公司星栢投資的董事身份,一擲近四千萬港元,買入上水天巒一間逾三千五百呎的獨立屋。到了五月底,張辛亮似為隱藏身份,辭任星栢投資之董事,改任 BVI公司,不過根據公司註冊文件,該 BVI公司董事的簽名,依然是張辛亮。
本週一傍晚,本刊記者向剛離開位於中環律敦治大廈辦公室的張辛亮查詢,張全程不發一言,索性急步走返入公司。
汪溪沙八二年十月十一日生於安徽,出世甚好腳頭,當時任職安徽宿縣地委副書記的汪洋,即刻升做共青團省委宣傳部長,翌年以廿八歲之齡,升任共青團省委副書記。
九九年,汪洋更獲時任總理朱鎔基親自點將,調入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現稱發改委)任副主任。女兒也於千禧年入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讀商科。
○四年學士畢業翌年,汪溪沙赴美國波士頓塔夫斯大學( Tufts University)讀碩士,學費接近三十萬港元。同年,汪洋升任做重慶市委書記。
汪洋在○七年轉任廣東省委書記,約半年之後,女兒汪溪沙在香港購入私人公司,報住銅鑼灣木棉花服務式住宅,五百呎單位月租二萬多港元。此後不到一年,汪溪沙把報住地址改為西半山 Soho 38服務式住宅,七百呎單位月租約三萬港元。
張汪大約在○九年左右結婚,不過並非在港註冊。而根據公司註冊記錄,二人均持有 R字頭香港身份證。
一○年四月,汪溪沙以個人名義,以逾一千五百六十萬港元,買入西環縉城峰一個一千一百多呎的中層三房望海單位,至今仍與丈夫居於這豪宅。
約三個月後,汪溪沙再以公司名義,以近二千二百萬港元,買入鴨脷洲南灣一個約一千四百呎的中層單位連車位。至於究竟當時在德銀做高級經理的汪溪沙,如何在四個月內花費超過三千七百萬港元,買入兩個豪宅單位,大概只有汪家小姐先知。
而張辛亮與汪溪沙兩口子在港生活富泰。據本刊近一個月的觀察,懷孕約六個月的汪溪沙已經沒有上班,多留在家全心安胎,最多間中陪老公和朋友去蘭桂坊等地的高級餐廳食飯。早晚拖狗散步也命工人負責,只見工人三日唔埋兩日就帶狗去寵物店美容。
汪溪沙雖則甚少出街,不過每回外出都穿上不同款式的孕婦服裝。愛著恤衫西褲的張辛亮平日則多為一大早返工,做到傍晚五六點乖乖返回家。到了週末,大約每兩個禮拜上一次大陸打高爾夫球。夫婦均沒有私家車,出入以的士代步。
今年四月,張辛亮無懼雙辣招,一擲近四千萬港元,買入上水天巒一間逾三千五百呎的獨立屋,單是 BSD便要支付近六百萬港元。
張辛亮約每兩個禮拜上一次大陸打高爾夫球。夫婦均沒有私家車,出入多以的士代步,或由朋友車接送。
○三年七月張愛萍病逝,享年九十三歲。手持花圈者正是年約十九歲的張辛亮。
張辛亮八四年八月廿八日在北京出世,生於傳統紅色世家,祖父張愛萍同毛澤東一齊打江山出身,四九年創建中共海軍,建政後獲授予上將軍銜,於八十年代曾任國務院副總理、軍委副秘書長、國防部長等官職。
張愛萍三個兒子張翔、張勝、張品均曾長年在解放軍服役,擁有大校軍銜的張品,正是張辛亮的父親,當過曾任副總理王震的秘書,後來轉到國防工辦所屬的新時代公司任副總經理。三兄弟都在九十年代下海經商。張辛亮的母親鄭玲則曾當醫生。
小名「牛牛」的張辛亮,是張愛萍最疼錫的孫兒。張愛萍在八七年退任國防部長之後,雖然仍任中共權力頂峰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不過依舊專門湊孻孫返幼稚園。張辛亮六歲的時候,就「主持」祖父八十大壽,八歲的時候,又擔任祖父祖母金婚慶典的「執行主席」。
張辛亮的三個堂兄均曾浸過鹹水,張辛亮也於九十年代,被送到美國中部奧克拉荷馬州首府的 Casady School讀中學,這間私立名校每年單是學費就索價近十萬港元。
○三年,張辛亮高中畢業,考入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喬治城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攻讀國際經濟學,四年學費加食宿,保守估計花費近一百五十萬港元。同年七月五日,張愛萍病逝,享年九十有三。江澤民和胡錦濤等中共領導均有出席高規格喪禮。捧着遺照走在最前的是長子張翔,手持花圈緊隨其後的,正是時年約十九歲從美國趕回北京的張辛亮。
○七年學士畢業之後一到兩年,張辛亮迎娶汪溪沙,雙雙定居香港。張辛亮先在瑞銀打工,後於一○年中入職高盛任 associate,月入估計約三、四萬港元。
張辛亮夫婦不時去蘭桂坊撐枱腳,這次去蘭桂坊酒店六樓 Lily& Bloom,飯後拖手漫步到國金商場,看十點場《 3D狼人:武士激戰》。
在高盛打滾不過半年之後,張辛亮於前年一月加入索羅斯基金(香港),替基金經理戴霽昕任分析員。看好中國前景的索羅斯在一○年三月到訪香港,會見一些與大陸關係密切的朋友後,便在同年十一月正式進軍香港。當時幫他打骰在國金二期開檔的,就是替索羅斯工作了逾十年的紅人戴霽昕。
然而,有見美國證監要收緊監管條例,索羅斯於翌年決定把約十億美元,退回給私人投資者,索羅斯基金自此變為純家族基金。不久,戴霽昕等明星級基金經理亦相繼於今年初離開索羅斯(香港),張亦因而自立門戶。
雖然張辛亮先後任職瑞銀、高盛以及索羅斯(香港),但熟悉對沖基金的人士稱,以張的資歷,應該不會突然暴發。「只有基金經理才搵大錢,而且還要視乎手上投資組合的價值及回報。當分析員的,一年搵到百多萬已經好緊要!」
事實上,對沖基金的神話,在○八年金融海嘯以後已經破滅。曾經一度被譽為神級的對沖基金巨擘例如 SAC資本的 Steven Cohen,最終要接受內幕交易調查。而根據彭博的數據統計,截至今年六月,對沖基金的回報只有一點四巴仙,在過去七年內,有五年跑輸 MSCI世界指數。
縱使在美國無運行,但監管較鬆懈的香港,還是一個可以製造奇跡的地方。根據 Hedge Fund Intelligence的數據,今年頭半年,便有十四隻亞洲對沖基金在香港成立,包括張辛亮的辛夷資本,佔全球三十二隻新亞洲基金的一半。辛夷資本旗下的是長短倉證券基金,就是以大陸股票為重點投資項目。
「對沖基金講到明風險高,而且只受大客玩,唔會向公眾小投資者宣傳,所以全世界都冇乜監管。若講明投資大陸股票,即係境外投資,根本唔到香港嘅證監會出聲。」一名在港的對沖基金經理表示,基金收到客戶的錢後,只要根據牌照規定放進託管銀行,之後投資了什麼,回報怎樣,都是基金經理及客戶私下的問題。
馮紹東( Wilson)43歲,曾任美林證券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現任中廣核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外父吳邦國曾任全國人大委員長
栗潛心香港建銀國際資產管理聯席董事,祖父栗政修曾為中共地下黨員,父親栗戰書為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
陳小欣( Charles)41歲,私募基金 Zeniphs China Capital管理合夥人,曾在花旗銀行香港和盤實資本工作,父親陳元
陳曉丹( Sabrina)約 26歲, Permira Advisers LLP香港職員,祖父陳雲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副總理,父親陳元最近卸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
汪溪沙31歲,曾任德意志銀行香港投融資部高級經理,父親汪洋為現任副總理
張辛亮( Nicholas)29歲,辛夷資本管理創辦人,祖父張愛萍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長,父親張品擁有大校軍銜
江志成( Alvin)27歲,博裕投資顧問創辦人,祖父江澤民曾任中共總書記,父親江綿恆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任克英( Margaret)54歲,美銀美林中國區行政總裁兼主席,父親任仲夷曾任廣東省委書記,老爺趙紫陽曾任總理
胡知鷙( Janice)瑞信中國區投行業務部聯席主席,父親胡德平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祖父胡耀邦曾任中共總書記
李彤中銀國際執行總裁,父親李長春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振智( George)曾任美林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瑞銀亞洲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父親李瑞環曾任全國政協主席,弟弟李振福創辦私募基金德福資本
朱雲來( Levin)56歲,現任中金公司總裁,以及香港金發局非官方委員,父親朱鎔基曾任總理,朱鎔基的女兒朱燕來,現任中銀香港副總裁
張曦曦曾任職摩根大通香港,父親張曙光為落馬鐵道部副總工程師
劉樂飛40歲,曾任中信產業基金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父親劉雲山為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在長達57頁白皮書中,馬斯克表示距離完成計劃還需要七到十年。超回路列車的概念來自銀行內將現金存款咻一聲吸到行員手中的真空氣動管系統,但要讓數百英里管道一直保持真空狀態難度太高且危險。所以馬斯克與Tesla和SpaceX工程師討論過後決定用現有的科技降低管道氣壓以及佔地。
超回路整體設計在大部分旅程中管道是並排的,回路的兩端密封。管道建於相隔50-100公尺的高架結構上避免佔用過多土地,乘客艙時速可達800英里。艙可以運送乘客,也可以運輸汽車。管道將沿著加州的5號高速公路建設。
管道內每個膠囊會被安裝在英高鎳(Inconel)製作的滑板上, SpaceX公司的太空產品就使用該合金,它可以耐高壓和高溫。滑板上的小口可以吸入空氣形成一個氣墊。膠囊的前部有兩個像協和噴氣式客機那樣的噴氣口。一個電動渦輪壓縮機會壓縮進入的空氣,送入滑板和膠囊。滑板會利用電磁脈衝,讓膠囊獲得推動力,由發動機推動車艙前進。馬斯克認為超回路最佳運輸距離是約1448公里,超過了這個距離最好用超音速飛機。
馬斯克形容,超回路會是繼火車、飛機、汽車及輪船之後的第五代交通工具,且因為它低耗能並且使用太陽能。馬斯克對於這個氣壓管磁浮列車計畫的興趣源自於美國加州新的高鐵建案不但造價高(700億美元),速度還是世界吊車尾,他深信超回路會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馬斯克因為Tesla和SpaceX已經忙不過來,之前表示只願意參與部分工作並讓其他單位負責掌控,但現在他改變心意,已經考慮要參與原型製造。
| ||||||
中國經濟到了非調不可的時候,但改革的每一刀都會動到盤根錯節的既得利益者。 習近平、李克強在秋季三中全會,將端出什麼菜? 中國今年「經濟異象」不斷,先是六月爆發銀行拆款利率飆升至三○%,出現前所未見的錢荒危機;然後有廣東省長朱小丹、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等大省一級領導集體進京,向財政部哭窮、尋求財政支持;七月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下了緊急命令,派遣審計署官員進駐全國各省市政府,展開史無前例的特別查帳行動。 這些訊息讓各界認為,新上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在收緊銀行融資管道,戳破地方政府債務與房地產泡沫;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新的領導一面收縮銀根,大肆批評前任總理溫家寶在金融海嘯後提出的四兆元人民幣財政刺激方案造成泡沫,自己卻又提出一連串金額更大的財政刺激方案。 一面收銀根 一面大手筆撒錢中國近期推出的擴大投資方案,累計金額已經超過十兆元人民幣,是溫家寶財政刺激方案的兩倍半;其中光是城市軌道交通就給了四兆元人民幣,次級城市的「棚戶區改造」給了二兆五千億元,空氣汙染與水汙染給了三兆七千億元,鐵路後續投資也有七千億元,還要外加數千億元的「資訊服務產業」的補助方案。 這還沒完,國務院獨厚上海市政府,給了令人眼珠子掉下來的二五○○億元人民幣的特別貸款。香港《南華早報》在八月十二日報導,農業銀行與上海市政府簽訂全面戰略合作貸款合約,針對「上海自由貿易區」以及「上海重點國際旅遊度假項目建設,特別是迪士尼樂園」,給予相當於一兆四五○○億元新台幣的巨額貸款,這是中共建國以來,國家銀行對地方政府最大的一筆貸款,撒錢的手筆,空前闊氣。 還有,管理證券市場的證監會也卯足了勁,在七月十二日宣布,將外資專業投資機構投入大陸股市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一口氣提高到一五○○億美元,並且讓海外中資回國的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擴大在新加坡、倫敦的試點。中國到今年六月底實際批准的QFII額度,不過四三四億美元,這回一口氣拉高到一五○○億美元,而且大陸媒體還大膽預測,「未來QFII額度將可達到二兆至三兆美元」的規模;似乎,大陸已經敞開大門,再也不怕「敵對勢力的外資」進來炒作中國股市。 最能代表李克強經濟調控「冷熱兩極」現象,是上海股市與創業板表現。以大型國企與金融業為主的上證指數,今年頻頻演出破底危機,但是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的創業板,指數卻從去年底收盤七一三點一路上漲,到八月九日最高來到一二一九點,指數漲幅高達七一%。「克強經濟學」的受惠與受害者,市場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經濟政策出現「超級緊、超級鬆」的異象,政治上也同樣呈現特緊特鬆的雲霄飛車現象。 反貪腐等政策震盪 讓所有人神經緊繃反貪腐是去年十月中共十八大會議之後,大陸政治運動的主軸,搞到官員們不敢應酬喝酒,吃飯只能五菜一湯。負責黨紀的紀委會更雷厲風行抓貪官,至今已經抓了六名省部級以上的高官;而香港媒體則報導說,過去八個月遭到調查與雙規的貪腐官員,總數已經飆破四千人。 十八大之後,習近平提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去年十二月四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今年四月十九日起進一步要求用一年的時間,學習並且實踐「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這是十幾年來極為罕見,直接由國家主席發動的政治運動,運動本身蘊含濃厚的左派色彩,讓人聯想起多年未見的政治整風。 雖然政治上出現罕見緊縮,但是中共史上最大的貪腐案件,鐵道部長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在七月八日北京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死緩」(死刑,緩刑兩年,若緩刑期間未再犯,則自動減為無期徒刑)。雖然官方媒體大肆宣揚此一重罪判刑,但是,判決書上劉志軍的受賄金額,卻大減到只剩下六四六○萬元人民幣。 劉志軍只貪了六千萬元人民幣?他在鐵道部每年掌控六千億元的投資,身邊出事的白手套,山西富商丁書苗母女涉及的金額就高達一千八百億元人民幣,被稱為劉志軍左右手的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被查出在洛杉磯有三棟豪宅,在美國與瑞士有二十八億美元的存款。 劉志軍身邊白手套的貪腐金額都如此了,媒體也曾曝光據說是紀委會清查的貪腐清單,說劉志軍有三七四套房產、八億元人民幣存款,以及股票、頂級招待所會員證、酒店股權、海外存款、古董名畫數百件等,涉貪金額也是天文數字;不料在一審判決書中,竟然大幅縮水到剩下六千多萬元人民幣。不同於官方媒體強調「死緩」,海外媒體則認為劉志軍明顯是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因為政治考量而獲得輕判了。 一連串雲霄飛車似的政策震盪,讓所有人的神經緊繃到極點,既擔心經濟崩潰,又想在龐大的刺激經濟政策中海撈最後一票;在津津有味貪看腐敗官員權色八卦的同時,又擔心自己被捲入下一場雙規風暴;知識分子與網民們為李克強提出的「優化金融資源」,「穩增長、調結構」的改革拍手叫好,卻又擔心高調的改革受到壟斷家族勢力反噬;即使是華爾街的投機大鱷、投資銀行家們,一邊高聲看壞中國前景,卻也擔心大陸惱羞成怒、引爆與美帝玉石俱焚的災難。 而且,緊張的情緒不會舒緩,特別是在預定於十月初召開的中共「三中全會」(第十八屆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之前,習近平、李克強與中共黨內的各大派系,必須不斷折衝,為未來五年的改革方向定調,政治路線的鬥爭、利益的取捨、權位的安排,還會讓緊張情緒繼續升高。 過去三十年,中共新領導換屆的第一次三中全會,都會推出重大的政策綱要,作為未來五年的施政主軸,例如一九八四年第十二屆三中全會,確定擁抱改革開放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今年習李團隊新官上任,中國經濟又走到必須轉型的十字路口,不只外界高度期待,習李寶刀必須出鞘,否則未來必然淪為弱勢執政,時間的急迫性與改革的取捨,存在極大的壓力。 從這樣的高度來分析,我們才能取得鳥瞰的視野,看清楚習近平與李克強一連串令人停止呼吸的政策急轉彎背景,以及未來可能的變化。 拆除地方債務地雷 是大挑戰從八月中旬北戴河會議結束,到十月初召開三中全會之間,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中間有一次非常關鍵的政治局委員會議,必須確認三中全會的時程與議題。現在看來,李克強將會緊抓「穩增長、調結構」的軸心,處理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推動金融自由化,將金融資源從鋼鐵、造船等產能過剩領域,轉移到有效率的新興產業。而其中最大的挑戰,就在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的處理,一旦處理不慎,將會引爆連環的金融危機。 李克強上任之初,曾經責令審計署抽查了全國三十六個省市行政區的負債,六月十日公布統計結果,負債總額是三.八五兆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出來時,大家還沒有感覺;但是,七月上旬美國底特律市宣布破產,金額是一八○億美元,剛好是審計署抽查三十六個省市負債的平均值,中國大陸有三百多個地級市,如果每一個都像底特律那樣負債累累,國家早晚垮掉! 知名經濟學教授郎咸平估算,地方政府的總負債餘額高達七十兆元人民幣,其中二十兆元是基礎建設的銀行貸款、再用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借二十兆元,此外,這幾年暴增的銀行高利率理財型商品,有七兆元是被地方政府借走了,另外再用BOT的名義分期墊付民間五兆元,還要再加上社會保險基金虧空(挪用)十八兆元,總共七十兆元人民幣(約三四○兆元新台幣),已經高居大陸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三五%。 降企業貸款成本 推金融自由化雖然中國沒有外債,還有四兆美元的外匯存底,不致因為地方債務的泡沫就爆發歐豬四國那種金融風暴,但是地方政府債務與房地產泡沫,卻可能導致銀行壞帳暴增,徹底摧毀大陸經濟發展基石。 目前所有的審計官員都在各省市查帳,未來兩周陸續出爐的報告,將成為李克強在三中全會推動重大改革政策的基礎,拆除地方債務危機的地雷,是攸關習李政權生死存亡的頭號挑戰。 在拆除地雷的同時,李克強也將繼續高舉「調結構」的大旗,李克強的經濟顧問群,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經濟學家林毅夫等人,都提出「雙軌制改革」的主張,基本上就是朝向自由化、去除壟斷、民營化的方向進行改革。 李克強上任之後,力推「上海自由貿易區」政策,給足政策優惠,讓自由貿易區內的匯率浮動、利率浮動、各式管制全面解除,只要資本額足夠就可自由申請設立銀行。 同時,人民銀行也踏出利率自由化的第一步,解除貸款利率下限的規定,讓績優企業的貸款成本可以大幅降低。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在李克強的手中算是跨出了一大步。 不論是抓腐敗官員,掐住地方勢力的銀根來拆除地方債務地雷,或是推動金融自由化,面對的都是盤根錯節、無比龐大的既得利益團體。習近平、李克強要做的每一項改革,都必須革除共產黨自己人的利益。 九○年代末期,當時的總理朱鎔基曾喊出:「準備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給貪官,一口留給我!」高調處理官員貪腐、地方政府與國企三角債、四大國有銀行壞帳,乃至一度危及中共金融安危的廣東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破產案。雖然後人對朱鎔基仍然有正反兩極的評價,但是,中國過去十年強勁的經濟發展,的確是建立在朱鎔基打下的基礎。 如今,李克強高調舉起改革大旗,面臨的議題還是腐敗與泡沫,只是規模早已超過九八年的朱鎔基,李克強在秋季的三中全會到底能夠端出什麼菜?能不能推動實質的改革?或是在不斷的妥協之後淪為中看不重用的瓶花?幾個月來忽冷忽熱的兩極政治、經濟政策,能否找到平衡點?最終,李克強能否成為朱鎔基?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超級緊 透過不同管道不斷宣揚,溫家寶前總理的4兆元人民幣財政刺激方案導致泡沫現象。 2013/03 打擊銀行理財型商品,緊縮銀行承作、購買理財型商品的法規,導致利率上揚、中小型銀行資金緊俏。 2013/06 引爆銀行體系錢荒危機,隔夜拆款利率一度飆升超過30%。 2013/08/01 國務院審計署奉令進行特別審計,對全國所有省市政府進行全面的地方債務清查。 超級鬆 推動超過10兆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城市鐵道4兆元、棚戶改造2.5兆元、空氣與水汙染3.7兆元。 2013/07/12 外資投入中國股市的QFII額度,從目前的434億美元,暴增到1500億美元。 2013/08 農民銀行專案貸款給上海市政府,單筆高達2500億元人民幣。 中小企業創業板股價指數,創下1219點新高,指數年度漲幅高達71%。 走勢兩極化! 代表大型國企股與金融股的上證指數(上)不斷出現破底危機,但是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的創業板(下),今年卻已經大漲七成,正是李克強「調結構」的宏觀調控造成兩極化走勢的象徵。 |
| ||||||
為什麼大戶與散戶命運差很大?《今周刊》針對一百位超級營業員進行調查,透過他們第一手觀察發現,兩者在認賠及獲利態度、進出場及加碼時機等五種投資行為,皆大不相同,想要終結虧損命運的散戶投資人,一定要知道。 撰文‧歐陽善玲、唐祖貽、林心怡有人說,散戶永遠是輸家,姑且不論這句話是否屬實,背後至少有兩個意涵:一是若能掌握散戶動向,跟著對作肯定能賺錢;另一則是要避免淪為被痛宰的羔羊,首要任務,就是跳脫散戶思惟,向股市贏家看齊。 為破解大戶與散戶的宿命密碼,《今周刊》針對一百位擁有億元客戶的超級營業員進行調查,透過客觀、中立的第一手觀察,找出這兩大族群在股市行為中的不同。 差異一:加碼時機 當台積電大漲,大戶追、散戶賣首先,近八八%的超級營業員認為,相對於散戶,大戶對剛開始賺錢的股票,更勇於加碼。華南永昌證券營業部副總經理許人祥舉例,像今年一月,台積電站上一百元時,就有不少散戶認為漲太高了,而搶著出脫;但看在大戶眼裡,卻認為是「漲勢確立」,而勇於追價加碼。 「散戶對股價容易預設立場,一旦漲幅超乎預期,就會怕怕的,持股不容易抱穩;但大戶看見台積電進入百元俱樂部,反而更有信心,認為營運狀況更穩,更值得投資,差異很明顯。」許人祥指出,身邊有些大戶,就是在台積電站上一百元時進場,然後在一一○元以上出脫,證明追價未必危險。 事實上,真正讓散戶受傷的關鍵,是不忍心賠錢賣股,也就是停損觀念有待加強。 調查問及「個股虧損狀況」,有六九%營業員認為,相對於散戶,大戶對虧損部位較勇於減碼,而這恐怕才是散戶愈投資錢愈薄的主因。 差異二:停損認賠 當中鋼轉空,散戶撐、大戶撤日盛金控蔡宗賢從事證券業務十餘年,他的觀察是:大戶比散戶更捨得砍股票。「對大戶來說,當投資方向看錯,就會趕緊修正,認賠出脫是家常便飯;但散戶要承認虧損是非常痛苦的,多半是擺著不去理它,期待股價能漲回來,少賠一點,其結果一定更慘。」「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中鋼。以前,中鋼是老牌績優股,配息穩定,與台塑四寶一樣,被當作退休族投資首選;但這幾年,鋼鐵產業趨勢改變,中鋼營收獲利也大不如前,有些老客戶從二十多元一路加碼,最高買在三十元。然而,當趨勢扭轉,一般散戶卻捨不得賣,原本賺錢的投資,最後都會賠錢。」蔡宗賢說。 他分析,「大戶在意的是如何有效率的賺錢,如果投資發生虧損,當下就會迅速認賠,將資金轉往更有獲利效率的標的;也就是將眼光放在未來,而非計算過去的虧損。但散戶卻老掛念著賠錢部位,打死不肯面對事實,才會導致虧損擴大。」凱基證券副總經理俞全福引述投資名言:「看好手中虧損的股票,賺錢的股票會自己照顧自己」,來強調停損、風險控管的重要。操作股票的第一課,就是學習停損,能夠承受小幅虧損的痛苦,才是成為股市贏家的必備條件。 但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六成四的散戶不會或無法執行停損;而逾七成大戶必在虧損三成內停損。這就是大戶只要賺一筆,就能彌補多次小賠的損失,而散戶即使小賺很多次,只要賠一次就很難翻身的重要原因。 差異三:研判產業後市 當聯發科連跌三日,散戶拋、大戶撿面對虧損,散戶除了難以「斷捨離」外,當優質公司遇到倒楣事,大戶與散戶作法也截然不同。康和證券營業員何信怡表示,「像七月中旬,聯發科因市場消息連跌了五天,散戶都嚇到,趕在第三天下跌時急忙賣出。當時我勸幾位客戶不要賣,因為聯發科屬於優質大型股,技術在水準之上,短線雖受到高通、華為等大廠夾殺,股價波動遽增,但從產業競爭力來看,公司仍舊實力堅強。」「當散戶擔心虧損,不明究裡地砍出聯發科時,同一時間,大戶卻開始進場,形成散戶丟、大戶撿的局面。」何信怡說,由於對比太過強烈,才留下深刻印象。 而聯發科股價在五個交易日內,從三六○元一路跌到最低三一五元,後來展開反彈,一個月內股價又重新站上三八○元;身邊就有大戶在三二○元附近進場,三七○元左右賣出,一個月獲利逾一五%,又是一筆漂亮交易。 前富邦證券協理陳潔怡認為,散戶失敗的關鍵,除了人性,最大原因還是對於基本面的研究不夠深入;當個股下跌時,無法有效釐清前因後果,造成該留的股票砍出,不該留的股票,卻牢牢抱緊的窘境。「其實大戶蒐集到的資訊,散戶也都可以取得,只因散戶無法分辨哪些是有用的資訊,才總是錯過了未來的飆股,而死守著過去的飆股。」 差異四:趨勢敏感度 當酒駕要重罰,大戶敏銳布局大車隊相較於散戶,大戶對日常生活中的投資契機敏銳度也較高,對新事物的求知欲也更強。何信怡再舉一例說明,「今年六月,酒駕《刑法》新修正條文因下修了酒精濃度,就引起大戶注意,認為酒後駕車一旦重罰,一般人必不敢以身試法,未來計程車生意一定大好。身邊投資嗅覺靈敏的客戶,就開始研究、布局大車隊,後來便在七十多元左右買進,到現在已賺了一倍。」另外,散戶對陌生事物的態度也略嫌保守。「像生技業,散戶就興趣缺缺,也沒有強烈求知欲望;但大戶不同,他們很願意投入時間及心力在不熟悉的領域,只要趨勢是對的,態度就相對開放。因此大戶會賺錢絕非偶然,而是勇於吸收新知,將生活與投資緊密連結的結果。」何信怡強調。 中國信託證券協理張念祖也補充,「大戶功課都做得相當充分,重視公司的財務狀況與所屬產業的地位;再從各方蒐集來的資訊中推估未來發展性、獲利狀況,以及未來合理的本益比、目標價;並留意該公司董監事、大股東及外資、法人的持股狀況,做出綜合評估。對基本面的掌握相對細膩,一般散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差異五:投資行為 大戶違反人性,散戶順從人性站在小散戶立場,要學習大戶的投資思惟、操作手法,恐怕無法一蹴可幾。根本原因,在於散戶行為是符合人性,而大戶作法則是違反了人性;也正因為如此,大戶才能成為「二八法則」中,百分之二十賺走百分之八十財富的贏家。 「行為財務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處分效應』,即大多數投資人因害怕失敗,很容易先賣出手中賺錢的股票,保留套牢的部位,出盈保虧。」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指出,像調查中高達六三.八%的散戶,不會或無法執行停損,這樣的行為符合人性,卻賺不到錢。 反觀大戶,遇到虧損就趕快賣出、賺錢的股票則緊抱不放甚至加碼,其實違反了「處分效應」,但也克服了人性弱點;股市贏家永遠屬於少數人,道理正是如此。 跟著大戶下單,不一定賺得到錢很多人以為,券商超級營業員能同步掌握大戶動態的優勢,跟著下單,在股市賺到大錢,事實並非如此。「像我都會跟我的營業員說不要跟我的單,因為有些單量只是『虛晃招式』,並非我真正的投資想法,跟錯單,是會賠錢的!」身價上億元的股市大戶蕭明道,都會如此告誡他的營業員。 通常大戶進出的證券戶頭不只一個,多則甚至有十幾個,即使整體獲利績效亮眼,但並不是每個戶頭都會賺。有時怕別人算籌碼,了解他的投資動向甚至會做一些投資「假動作」,就會在某些戶頭下違背本意的單子。 一位曾經接過股市期貨大戶張松允單子的營業員,就曾私下抱怨過,跟了幾次單都是賠錢收場;後來,他聽到張松允在他跟單那陣子都是大賺的消息,才驚覺自己跟錯單平白賠了不少錢。因此,了解大戶的投資邏輯,才是散戶提高獲利勝算的王道。 (林心怡)大戶和散戶哪裡不一樣! 100位超級營業員 觀察大戶投資行為大調查調查說明:《今周刊》針對日盛、富邦、元大寶來、華南永昌證券等10家券商的超級營業員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大戶」定義:證券投資部位超過1億元;「超級營業員」定義:擁有一個(含)以上大戶客戶。 大戶以波段操作為主 單位:%1.以投資期限來看,你服務的大戶是哪一種投資人? 44.8 波段操作的中線價差投資人(2至11個月)1.7 期貨及選擇權操作的極短線投資人(1日或1周之內)32.8短線操作的投資人(1月以下)20.7 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人(1年以上)大戶重視個股的成長性與安全性單位:%2.比起一般散戶選股,你服務的大戶更注重哪些面向?(複選最多3個)個股未來的獲利成長性 30.5 個股的財務安全性 20.5 個股產品與所處產業後市 16.2 個股目前股價是否相對便宜 13.0 個股過去的獲利狀況 8.1 個股的成易量及新聞熱度 8.1 個股的現金股息和股票股利 3.5 大戶寬設停利點,至少須賺二、三成 單位:%3.你服務的大戶持股停利點大多設在何處? 10%以下 18.2 11~29% 42.2 30~50% 26.7 51~100% 8.6 100%以上 4.3 當個股獲利時,大戶勇於加碼 單位:%4.若買進的股票起漲還不到10%,你服務的大戶和一般散戶有何操作差異? 相對散戶,大戶對剛剛開始賺錢的股票會比較勇於加碼 88.8 10%漲幅以內的持股,大戶加減碼的行為與散戶差不多 6.9 相對散戶,大戶對剛剛開始賺錢會比較傾向減碼 4.3 當個股虧損時,大戶勇於減碼單位:%5.若買進的股票起跌且跌幅逾10%,你服務的大戶和一般散戶有何操作差異? 相對散戶,大戶對虧損的股票會比較勇於減碼69.0 相對散戶,大戶對虧損的股票會比較勇於加碼 22.4 10%跌幅以內的持股,大戶加、減碼的行為與散戶差不多 8.6 大戶停損點設一成居多,散戶大多未設停損 單位:%你服務的大戶和一般散戶,持股的停損點大多設在何處? 大戶 散戶 10%以下 39.7 8.6 11~29% 31.9 15.5 30~50% 7.8 8.6 51~100% 0.9 3.5 未明顯設立停損點 19.8 63.8 大戶重視股票的基本面 單位:%7.股票分析與研究上,你服務的大戶比較注重哪一項? 45.7 基本分析 32.8 資金與籌碼面 13.8 政策與總經面 7.7 技術分析 目前大戶資金配置呈現持平傾向 單位:%8.你服務的大戶目前資金配置的動向為何? 15.5 略微減碼 4.3 顯著加碼 21.6 略微加碼 37.9 持平 20.7 顯著減碼 整理:林心怡、辛曉昀 |
英國房產機構網站Savills公佈的報告顯示,法國尼斯藍色海岸(Côte d'Azur)成為最受超級富豪歡迎的度假勝地。
一棟藍色海岸典型五居室房屋的售價超過2850萬美元。
綜合考慮四個因素:高檔住宅地產均價、豪華酒店套房的最高價格、全球吸引力以及精英的獨佔性,Savills羅列了全球頂級富豪(個人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以上)選擇的度假地排名。
報告同時展現了不同地區的超級富豪最可能在哪裡購買度假屋。北美的65000名富豪更親睞在「自家後院」度假,主要選擇在加勒比海和阿斯彭(Aspen)、韋爾(Vail)、蒙特雷(Monterey)等地。
俄羅斯富豪們普遍喜歡地中海、法國南部、意大利。而中東「土豪」們則霸佔了迪拜和阿布扎比等臨近本土的市場。
| ||||||
同樣是做「吃」的,貴州台農集團董事長李昭宏想吃下的市場,是豬肉。 十六年前結束台灣事業,到貴陽投資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開飼料廠,當時,李昭宏可是全貴州省最大尾的外資! 那時他與三位友人計畫從天津、上海、廣州、貴陽,分進合擊攻略中國飼料市場。然而,當其他人搶著去沿海城市,唯獨李昭宏在貴陽待了下來,一來不想過度競爭,二來看好偏僻貴陽的續航力,現在他不僅是四人中唯一持續獲利的,公司資產還翻了二十一倍。 這天下午,七十三歲的李昭宏親自開車,帶我們上山看他的養豬場。偏鄉早早就放學了,沿路都是走路回家的孩子,多半得走上一、兩個小時。不過李昭宏的養豬場更偏僻,泥沙飛揚只容一台車經過,但打開大門後的一整片兩萬畝山頭,全是他的。 人口逾四百萬的貴陽,一天得吃掉三千頭豬,本地只能供應三分之一,其他要靠廣西、四川、雲南、湖南支援。李昭宏本來只想做豬雞飼料生意,十年前貴陽政府要落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打算公費大規模買進小豬仔分配給農民,但是運輸折損夾雜傳染病的擔憂,最後這筆經費,給了在台灣已經有養豬經驗的李昭宏,就近供應。 最早時只有一百頭豬,現在他卻是全貴州省規模最大養豬場,而且還是全省唯一的國家儲備肉基地場,養殖規模年底將達七萬頭;二○一○年,台灣一萬多家養豬場,平均飼養規模還不到六百頭,李昭宏的王國之大可以想見。 在貴州,之前農民因為收入少,養豬就是日夜盼著長成賣錢,只有過年時殺一頭豬製成臘肉給自家吃,一吃就是一整年。但二○○九年後工資上漲,農民到工廠打工,一個月就能領人民幣兩千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七百元),抵過一年工資,因此他們漸漸不養豬,改買養豬場的豬肉了。 那年賣得好跩!30位官員接棒拜碼頭 看準這個商機,許多中港台的實業家爭相投入養豬事業,一下子就從二○○八年的供不應求、豬價奇貨可居,反轉為隔年的價格崩盤。不過李昭宏一直採取逆勢操作,二○○六年市場普遍對後市悲觀,他反倒是大舉養小豬,後來豬價大好,貴州省只有他有小豬可以賣,那一年,至少有三十位貴州省農民牧相關的官員接棒拜訪李昭宏,央求他早日釋出小豬。 「那年賣得好跩!」李昭宏一邊回想,一邊笑得瞇起眼來。 二○○九年後行情走軟,但台農累計虧損金額只有大賺時的一小部分,加上飼料廠一直獲利,李昭宏再次反向思考,決定收買同業經營不下去的養豬場,今年逆勢擴張並且轉虧為盈,營收估計破新台幣五億元。他認為,這幾年的激烈洗牌後,中國豬價已經止穩,明年將因供不應求而回溫。 豬價未來走勢不得而知,但李昭宏十六年前棄繁華沿海、獨自走入貴州偏山的決定,如今已獲得豐厚報酬。 貴州敢花錢的消費習慣,是全中國出了名的。雖然,現在的貴州,人均GDP全中國倒數前幾名,工業化程度落後全國十五年,但正因為落後,尋找機會的人更要不落人後,下一個財富才會落在你身上。
| ||||||
在比特幣還在幾美分的時候,超級玩家李笑來曾預言它的匯率將達到100美元,當時身邊的人都認為他瘋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笑來嘗試過挖礦、去比特幣交易所交易,甚至自己的新書發佈也可用比特幣支付或者打賞。他把自己擁有的儲蓄全部買入了比特幣,李笑來說,兩年以前比特幣佔他個人資產的四分之一,半年以前已經是他個人資產另一個人是比特幣股權交易所MPEx的中文翻譯劉曄,劉曄從大學開始炒股、炒黃金,總體上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熟稔於資本運作的投機高手。他關注到比特幣始於中本聰骰子作為第一家用比特幣上市的公司在MPEx上市。在發現比特幣以後,他按捺著激動的心情深夜給父母打電話,要求把投資美股的錢全部取出來投資這種新型的貨幣。深入研究後,他幫 MPEx做翻譯,現在也開始投資比特幣的同類貨幣LTC和TTC。但是,他很少去看比特幣的匯率,只做買入和囤積。
為什麼這批人對比特幣如此著迷?除了經濟上的可觀回報,投資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價值認同,他們分析比特幣的方法論可以借鑑。
第一,比特幣對現有貨幣的根本性顛覆在於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通縮貨幣。在比特幣的神秘創始人中本聰的設計中,比特幣的發行總量為2100萬個,到2140年全部挖完,從2008年底到目前流通的比特幣約有1050萬個 ,在剩下的一百多年中,人類只能挖出另一半的比特幣。在比特幣兌換價格還停留在100美元的時候,那些技術的痴迷者曾經戲稱,通過挖礦獲得的比特幣收入還跑不過電費,更別提賺錢了。漏斗式的設計讓比特幣的產量越來越少,如今比特幣的獲取更多需要在交易所交易。 遊戲入局者有增無減加上比特幣產量減少總量一定,通縮貨幣的本質讓比特幣有漲無跌。
第二,技術顛覆集權和信息的控制。傳統的貨幣體系依賴於政府信用,在比特幣的設計結構中,其傳播方式是P2P 式的網絡傳播,不依賴於政府和中央銀行的信用擔保,是天然的去中心化結構,也就能保證任何機構不能對其進行操控。從這一點上,比特幣的信用機制兩級分化——對於純粹市場調節經濟的天然信用亦或是完全沒有信用。而李笑來正是前一種經濟思想的瘋狂追隨者。
第三,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嚴格意義上的確保「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李笑來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今出國和簽證很容易,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量的錢要出國就沒那麼容易,所以洗錢成為一個強大的黑色產業鏈,財產真正是被銀行控制的。但比特幣從技術上保證了純粹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第四,解決電子貨幣雙重支付問題,這也是李笑來和劉曄共同認同比特幣的一點。在中本聰對比特幣設計論文的原稿引言中就提出,比特幣設計的根本原因在於解決電子的雙重支付問題。劉曄真正對比特幣迷戀是在看了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之後,他開始重新思考那些金庫裡的錢是否真的存在,而比特幣從設計上保證了它不能重複支付。
在他們眼中,可以用來交易、買東西的交換媒介就是貨幣。從根本上來說,這批狂熱的比特幣追隨者真正迷戀的是中本聰簡單嚴密的設計以及背後所蘊含的經濟思想。當然,這個經濟思想的前提是建立在弗裡德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上——純粹的市場主導經濟,如果你更信仰政府宏觀調控的凱恩斯主義,比特幣最多只能成為投機的工具。
縱觀人類歷史,經濟思想的演變一直與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和政治形態難以分離。憋開設計上的諸多優點,比特幣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比如缺乏監管、黑客攻擊和丟失之後無法找回;如今強烈波動的匯率阻礙了比特幣充當交換媒介,而更像一個投資工具。比特幣是否能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世界貨幣還取決於各種偶然與必然的因素,但通縮貨幣的危險性也顯而易見:實體經濟總量在不斷增長,貨幣發行量如果不能跟隨總量變化提升,物價會越來越便宜,那時,食品、房價、衣服的價格都一天比一天更便宜,工資也越發越少,人類是否可以想像每個人都儲存貨幣而不是實物的那一天?
當「球探」遇上大數據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美國奧克蘭市運動家棒球隊,曾因採用數學模型來預測球員成績、遴選球員而大面積改變了球隊成績,創造了美國棒球聯賽史上最長的連續獲勝記錄。《大西洋月刊》編輯Don Peck 特別報導《HR遭遇大數據:他們在盯著你工作》中,描述了數據分析對於職場人力資源工作帶來的變革。本文由鈦媒體編譯,i黑馬在此推薦給各位創業者。
比利·比恩(Billy Beane)曾是奧克蘭市運動家棒球隊的總經理。2003年,拜美國作家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和他的暢銷書《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Moneyball: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所賜,比恩先生成了明星。
時間往前推一年,比恩在例行為俱樂部挑選球員時,一改過去依賴「球探」幫助的辦法,他將蒐羅球員的決策託付給了「數學模型」——等等,什麼樣的模型?比恩採用的模型由一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年輕統計學天才開發,專門供比恩和他的下屬使用。
這之後不久,奧克蘭運動家隊就書寫了棒球賽史上的傳奇。這支小眾的球隊憑著微不足道的預算橫掃賽場,創造了美國棒球聯賽史上最長的連續獲勝記錄,一個賽季就收穫了103場勝利。如此勝績只有老牌勁旅揚基隊才能比肩,可揚基隊的隊員薪水足足是奧克蘭運動家隊球員的三倍。
比恩的球隊成績斐然,由此在職業棒球界掀起了一場革命。此後,越來越多的球隊開始運用預測模型評估球員的潛力和市場價值,而那些先行一步的球隊大體上都贏得了顯著的競爭優勢,明顯勝過比他們更保守的同行。
表面上,這本書講述的不過是一支棒球隊令人難忘的勵志傳奇,但它實際上佐證了一個趨勢:在就業招聘這件事兒上的相關研究已經有新路子了——預測性的統計分析和大數據應用,將有望改變招聘、評估數百萬就業者的方式。
你可曾想過,像這樣用大數據來預測、分析、組建你需要的一支牛逼團隊?沒錯,你會說大數據這個詞都快被各種行業和媒體說的無聊了,但我們還是不可避免要提到了它,為了表達原有格局即將瓦解時,它似乎再合適不過了。
行為信息,已構成一座金礦
技術的發展,已經讓定期獲取人類的行為信息成為可能,這類信息涉及的範圍更廣,也更有深度,還能對這些信息進行新型的分析。目前,全世界範圍內98%以上的信息都已經採用數字化存儲方式。2007年以來,整體數據量已經翻了四倍。
普通人不論在家中還是在工作時都會產生大量這類數據,比如發送電子郵件、瀏覽因特網、使用社交媒體、從事眾包項目以及更多的其他活動。在產生數據時,他們無形中就在為發起一個全新的社會項目起到幫助。《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一書的兩位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庫克耶就指出,
「我們正身處一個了不起的基礎設施項目中。在某些方面,它甚至可以同過去古羅馬人的水利溝渠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百科全書媲美。這個項目就是『數據化』,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進步一樣,它也會使這個社會發生本質變化。」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各個行業的變化已經發生了,預測股價走勢的電腦程式算法改變了華爾街,精準分析互聯網瀏覽記錄的算法已改變了市場營銷的傳統方式。但一直少有人相信,類似的數據驅動的方式可能廣泛應用於人才市場。
這種方式卻真真實實的已經成為HR們在使用的工具。美國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動關係學院教授約翰·豪斯克內西特曾對媒體表示,近年來,美國國內「勞動者分析職位需求大幅增長」。為配合勞動力市場供需的最新形勢,豪斯克內西特先生把自己主講的科目也修改了教學課程。
如今,我們不但能在谷歌、惠普、英特爾、通用汽車和寶潔這樣的業界大牌公司找到HR部門專職的分析團隊,還能在一些新生代公司發現他們的身影,如美國甜點品牌Little Debbie蛋糕的田納西州生產商McKee Foods。連比利·比恩也趕上這個潮流,去年他出席了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一次企業人力資源高管大會,發表了一場題為「新時代人才管理的點球成金術」(The Moneyball Approach to Talent Management),由此在行業內出盡風頭,他的演講也被媒體稍作修改,發表在所有關於HR行業的各大刊物上。
把職業生涯交給數據分析?
對於職場人來說,在職業生涯分析中引用「預測分析法」還是一個新興領域,將它稱為「人本分析」( people analytics)或許更貼切。當然,把理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挑戰很大,更別提還存在道德方面的爭議了!似乎是令人望而生畏。達到預測的目的,就必須針對「個人表現」(如業績、工作態度、KPI之類的內容)創建龐大的個人技術統計表,比我們在體育運動網頁上見過的所有表格規模都要大,也超乎我們此前的一切想像。
某種程度上講,這種分析和統計應用在實際中,本質上就是在探查人性最深處隱藏的秘密,甚至涉及我們怎樣成長、是否會繁衍後代、長大成人後是什麼模樣。
所以,大部分相關領域的公司只是剛開始探索應用的可能性。今後五到十年間,數據分析行業會誕生新的模型,並且會進行極大規模的新實驗。這對經濟體、對我們的職業道路、精神面貌和自我價值感來說,算不算可喜的進展?
「選拔人才」模式的歷史變遷
打從「公司」這個概念誕生其,這個世界上就出現了一種叫做「經理人」的人物,每天都致力於辨別哪些人最適合做他們的手下,而選拔人才的技巧也是千差萬別。
說個有趣的歷史:上世紀之初,美國費城的一家製造商招工時想出了一個怪招決定人選:命令工頭站在工廠門口,向那些圍在工頭四周的求職者拋出蘋果,如果有人動作夠快,能接到蘋果,而且身強力壯,能保住接到的蘋果,工廠就錄用。
那個時代的觀念,的確跟現在截然不同——一種「達爾文進化論」流程成為某些精英管理者頭腦中主流的指導思想(當然沒有自然界的進化論那麼血腥)。彼時,美國鋼鐵公司、杜邦和通用電氣這類那個時代冉冉升起的巨頭正在進行整合,動輒影響整個行業。大魚吃小魚式的整合摧毀了弱小的競爭對手,催生了更強大的企業,他們的創始人通常會獲得業界巨頭青睞,得到那些企業的高層職位。這種方式運轉的非常順利。正如沃頓商學院教授彼得·卡普利(Peter Cappelli)在論著中所寫的,「在預測和甄選的科學領域,沒有什麼方式的影響力能比得上觀察人們的實際表現。」
然而,到了二戰末期,美國人才供求市場卻出現了嚴重的人才短缺狀況。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年紀漸長,而從30年代大蕭條直到二戰期間,由於招聘就業市場疲軟,已經導致訓練有素的能幹經理人短缺。在普通員工中尋找有潛力迅速成長的「璞玉」,便成為美國商界的當務之急。
由此開始,企業開始涉及一套正式的招聘與管理系統。怎麼建立系統?部分是依據人類行為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部分源於兩次大戰期間開發的軍用技巧。因為爆發世界大戰時需要大批調動軍隊,並且出現大量傷亡,需要儘可能高效地用人,儘量做到人盡其才。截至上世紀50年代,對那些應聘專業崗位的年輕人,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花上好幾天,讓他們參加一整套「測試」。這些企業都期望能在求職者之中挖掘日後能晉陞管理層的潛力股。1950年的一期《商業週刊》指出:「寶潔公司會直接從大專院校挑選高管人才」。
毫無疑問,那是一個帶有技術官僚習氣的盲目的時代。你想想,從IQ測試、數學測試、詞彙測試、專業態度測試、職業興趣測試、羅夏克(Rorschach)人格測試到其他一系列性格評估,甚至體檢,招聘也如流水作業一般。早期,大公司通過種種測試讓應聘者接受考驗,希望用測試來決定合適的人選。
哪怕員工已經選好開始工作了,評估過程也沒有結束。商業報導記者威廉·懷特(William Whyte)在自己1956年發表的經典文化批評名作《組織人》中透露,約四分之一的美國企業都在使用相似的測試評估經理和初級管理者,常用於評估這些管理者是否準備好勝任更高的職位。懷特在書中寫道:「是應該提拔瓊斯,還是擱置不用?過去,這名員工的主管們為了拿主意不得不相互討論這個問題,如今他們可以和心理學家一起調查,看心理測試的結果怎麼說。」
然而,這種上世紀中葉在企業界風靡一時的方式到了1990年幾乎銷聲匿跡。彼得·卡普利告訴我:「我認為,要是目睹現在的企業這麼隨意地招聘,上世紀70年代末的人力資源從業者會感到震驚。」 也就是說,到了90年代,企業不再用幾天時間做測試,而是辦幾場臨時的面試,只是隨性地想些問題提問應試者。這個改變是為什麼?
卡普利說,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釋這種變化。他列舉了不少,比如跳槽現象增多、使企業沒那麼必要做徹底的測試,那樣測試也顯得不夠經濟實用;企業更注重短期財務盈利,因而削弱了企業僅為長遠發展孕育人才的內在功能;另外,1964年出台的《人權法案》(The Civil Rights Act)讓一些進行有歧視傾向招聘的公司要承擔法律責任,這也令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擔心,大範圍採用任何成績明確的測試都可能日後表露系統性的偏好。正是由於種種因素影響,企業開始青睞沒那麼正式的量化招聘方式。這種做法至今仍然很有市場。
但企業放棄自己當初鋒芒畢露的方式還有一個理由:他們使用的許多評估法後來證明並沒有那麼科學。有些方法的依據是從未測試過的心理學理論。還有些最初是為評估精神疾病而設計的,有時接受測試的又是人數相對較少的不具代表性人群,如大學新生,所以那些測試結果只能顯示出,測試對象的反應尚屬「正常」。威廉·懷特主持了一些面向企業總裁的測試,發現沒有哪位總裁的評分屬於招聘「可接納」的範疇。
懷特的結論是,這類評估並未評估潛能,只能簡單地評價是否從大流。其中一些測試也很不注重隱私權,比如會詢問測試對象的個人習慣或者父母的情感。因此,接受測試者對如此不人性化的探究和刺激(有時就是赤裸裸地觸痛對方)反感也就不足為怪了。
基於上述原因及其他方面因素,「招聘是門科學」的觀點已經受到冷落。而如今,它的地位正失而復得,這要歸功於分析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它們讓我們過去的分析手段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覆蓋範圍更廣。無論好壞,科技創造可能性的新時代已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