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阿里巴巴這麽牛?很快全球網購金額加起來都不及中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63

中國消費者正在慶祝雙11,截止今天下午1:30,中國消費者在阿里巴巴已經花了近60億美元。去年,中國消費者花了一整天來達到這個消費額。

這顯示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增速之快。

光棍節僅僅是個開始。中國電子商務將變得更大。摩根士丹利認為,到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將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

global-e-commerce-sales-china-usa-everyone-else-total_chartbuilder

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18年,中國人每消費5元,就有1元是網購。

e-commerce-share-of-consumption-in-china-online-consumption_chartbuilder

消費者信心幫助推動電子商務銷售增長。人們網購經驗越豐富,他們花得就越多。

average-spending-per-online-shopper-by-years-of-experience-average-spending-in-rmb_chartbuilder

另外,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實體零售設施薄較為薄弱。

retail-space-per-capita-2013-space_chartbuilder

大城市以外的區域的實體店尤為落後,這就是為什麽大部分網購的增長來自小城鎮。近60%的活躍移動設備來自三線或更小的城市。而今年上半年,近四分之一的網絡銷售來自移動端。

active-mobile-devices-by-city-size-share_chartbuilder

阿里巴巴上市以來,股價一路飆升。昨日阿里巴巴上漲4.01%,至119.15美元,較68美元的IPO價格上漲75%。

QQ圖片201411112227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724

為什麽阿里巴巴這麽牛?很快全球網購金額加起來都不及中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63

中國消費者正在慶祝雙11,截止今天下午1:30,中國消費者在阿里巴巴已經花了近60億美元。去年,中國消費者花了一整天來達到這個消費額。

這顯示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增速之快。

光棍節僅僅是個開始。中國電子商務將變得更大。摩根士丹利認為,到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將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

global-e-commerce-sales-china-usa-everyone-else-total_chartbuilder

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18年,中國人每消費5元,就有1元是網購。

e-commerce-share-of-consumption-in-china-online-consumption_chartbuilder

消費者信心幫助推動電子商務銷售增長。人們網購經驗越豐富,他們花得就越多。

average-spending-per-online-shopper-by-years-of-experience-average-spending-in-rmb_chartbuilder

另外,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實體零售設施薄較為薄弱。

retail-space-per-capita-2013-space_chartbuilder

大城市以外的區域的實體店尤為落後,這就是為什麽大部分網購的增長來自小城鎮。近60%的活躍移動設備來自三線或更小的城市。而今年上半年,近四分之一的網絡銷售來自移動端。

active-mobile-devices-by-city-size-share_chartbuilder

阿里巴巴上市以來,股價一路飆升。昨日阿里巴巴上漲4.01%,至119.15美元,較68美元的IPO價格上漲75%。

QQ圖片201411112227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96

「扶他起來!」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6vg.html

    今天上午,老婆照常牽著我(因我眼疾),走出小區,她遠遠看到一個老頭趴在路邊,怎麽也爬不起來,身旁倒著一輛破舊自行車;許多車輛行人從旁經過,視若無睹。我們快步走近,老婆欲攙,卻又不敢。

    “快扶他起來!”我邊推老婆邊說,“我眼睛不好,還怕是我們撞倒他的?不怕!”

    老婆上去扶起老頭。

    這老頭看上去大約70來歲,說是他自己騎車摔倒的。得知他就住在附近,我們要送他回家,他連連搖手“不用、不用”,我們便叮囑他,這會兒決對不可再騎車,先靜一會兒,然後慢慢推車走回去。

    老頭連說:“謝謝、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22

債券多頭之歌——杠桿搞起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0

QQ圖片20150107164647

金融博客FT Alphaville作者Matthew C Klein在節日過後,寫了一首“債券多頭之歌”。歌詞中融入了美聯儲加息、加大杠桿等元素,緊貼當下的貨幣政策環境。

配以假日歌曲Jingle Bells,以下為Klein所寫的歌詞。

Rolling down the curve
With my Eurodollar strips
Making tons of money
‘til the Fed hikes 50 bps!

Better hope that yield curve’s steep
So I can keep rolling in my sleep
Cuz when the Fed does hike
Oh, hedging won’t be cheap!

Hey!

Du-ra-tion, du-ra-tion
Lev’rage all the way!
Oh what fun, it is to bet
On the future price of mon-EY!

Du-ra-tion, du-ra-tion
Levered up the a$$!
Oh what fun, it is to bet
On the future price of cash!

They told me they’d be patient
But I’m no representative agent,
So when the Fed did hike
Oh, my fund got totally wiped!

I once had lots of clout
Now my position’s been stopped out
So much for being king
Now that rates are ri-i-sing!

Hey!

[Refrain]

The curve must soon invert
Which surely shall alert
–My clients!–
That the economy could slip
Into a double-dip!

Yes, the Fed will have to ease
And quantitatively please
So let’s go out and buy
Eurodollars ’til I cry!

Hey!

[Refrain]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47

【耐力雜貨舖,看似簡單容易的生意,經營做起來卻不那麼不容易】 耐力投資

http://xueqiu.com/7096399426/37786555
很多朋友依然經常問到我各種問題。這裡統一解釋一下:

俺這個「雜貨舖模式」,看似簡單容易,但是實際經營起來,還是不那麼容易。
主要的難點在哪裡呢? 我想了想,以下幾點可能是很多同學難以做到的: 

1.  需要有實業投資的心態 -- 真的與經營超市雜貨舖的心態一樣。
     --- 對投資收益的預期不能太高。期望這樣的雜貨舖方式一年能賺到100%以上的收益率,可能性非常小。我個人的期望是賺取穩定的收益,靠細水長流、日積月累的利潤積累來獲利,即【穩健增長、攻守兼備】。當大盤處於瘋牛市時,有可能會跑輸大盤,但我可以坦然接受跑輸大盤的結果(實際上,2014年最後兩個月銀行股瘋漲帶動大盤上漲時,我的確是跑輸了大盤的,但我堅持不去追高買銀行股);但是,當大盤處於震盪市或者熊市時,爭取能跑贏大盤。追求絕對收益,儘量不虧錢或者少虧錢為最高優先級,而把賺錢放在第二優先級。

2.  小店主進貨時,都是精挑細選每一件商品的。對買入的每一家公司都盡最大努力做全面深入的基本面分析。這些公司的行業跨度很大,分析不同公司時所需要的行業背景知識和相關的信息也完全不同。可能對有些同學來說,這又是一個挑戰。既是時間和精力的挑戰,也是個人分析能力的挑戰。

3.  買入時機的把握。我的「進貨方式」,基本上是遵守「進貨價越便宜越好,越跌越買的」原則。實際上是真正的「逆向投資」 (或者叫「左側交易」)。大部分同學看到股價下跌時,就不敢買了。另外,我也不去預測股價下一步的走勢。比如,股價從10塊錢跌到9塊錢時我可能就會買進,但是,下跌趨勢很可能還會繼續。很多同學可能就會想,股價在下跌趨勢中,也許還會繼續跌,再等等吧。對我來說,我覺得該買時就堅決的買了,不會再等。 

4. 賣出時機的把握 --- 其實這個是最難的。
    我挑選股票時,首先是做好了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的。但是,在實際操作時,未必一定要長期持有。會根據各種情況做判斷,包括基本面跟蹤分析,整體行業配置比例、個股倉位比例等進行動態的調整。有些股票是長期持有不動的,中間不做加倉減倉的動作;有些股票,則會根據倉位比例情況隨時做加倉減倉的動作【上漲賺銀子、下跌賺股票】。有時候也會根據市場的實際變化情況做一些短線甚至超短線的投機操作動作。
        做這些動作時,是沒有嚴格的量化標準的,完全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靠個人的感覺去做判斷,保持一種靈活的心態。
       這裡面最重要的也依然是心態問題。有時候可能會在做出減倉動作之後,股價還會進一步上漲;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就會產生後悔情緒,甚至又追高買進去。但是,對我來說,既然決定減倉或者賣出,在做出動作之前先考慮清楚,一旦這個動作完成,都坦然面對,絕不後悔。我的想法是:你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錢都賺進自己的口袋裡,有的賺就好,市場永遠是開著門的,賺錢的機會每天都會有。等待機會,而不是去追逐機會。

5. 股票長期不漲的忍耐和等待。
       發現有不少同學,買入某隻股票時,感覺很好。等了三天五天不漲,有點心急了;再等了2星期繼續不漲,上火了;又等了1星期,不但不漲,甚至下跌了,發瘋了。最終,揮刀自殘,割肉離場。最悲催的事情是,第一天割肉跑了,第二天股價就開始飆升了。。。
       對我來說,我可以等,只要公司基本面沒有明顯的惡化,如果不是因為行業配置或者個股配置原因而換股或者清倉時,我是不會僅僅因為股價下跌被套就去割肉賣出。也就是說,對於看好的股票,我永遠是一個「死多頭」,股價不漲沒關係,保持耐心慢慢等,哥有的是耐心 【坐在山口等風來;或者說:「當閃電來時,你必須在場」 】 

6. 開雜貨舖,要進的貨比較多,當然需要一定的資金量。比如,有些同學,可能總共也就幾萬塊的資金,這個的確少了點,自然是進不了太多的貨。

7. 很多同學總是覺得,持股太分散了,怎麼可能跑贏大盤呢?
      實際上,我個人覺得,核心的問題還是投資心態問題,有人總覺得集中投資,一個漲停版就是10%的賬戶收益,你雜貨舖怎麼可能做到呢? 的確是這樣。但是,反過來,集中投資時,給你來一個跌停板,你的賬戶也一樣會有了10%的損失。
       我的雜貨舖中20多只股票,一隻股票漲停了,的確對整個組合的利潤貢獻是很有限,所以我今天說過一句話 「漲停不漲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上漲的股票數量要比下跌的數量多,上漲的幅度要比下跌的幅度大」,真的是這樣。
       實際上,我不認為能不能跑贏大盤與集中投資或者分散投資有必然的關係。昨晚寫過一個帖子,各位可以參考一下: 【誰說分散組合跑不贏大盤??】http://xueqiu.com/7096399426/37729166 
        另外,耐力哥說過,我是彼特林奇的粉絲,林奇的持股非常分散,但是在管理麥哲倫基金的13年時間內,依然取得了29%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總結一下:雜貨舖生意模式簡單,但是執行起來並不那麼容易,最重要的是要不怕辛苦,努力挖礦;另外一個就是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點說起來容易,做到很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5

動起來的汽車後市場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3/t20150326_734365.htm

  汽車後市場突然風起,面臨版圖重塑,車主的使用場景也因移動互聯網而動起來。變革剛剛開始,誰能分得一杯羹,誰又能成為汽車後市場的大入口?

  王陽 / 文

  以洗車為先鋒,養車服務領域正在掀起一場圈地運動,陣勢一如三四年前的「千團大戰」;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攜品牌、流量、資金優勢,從提供所售配件的線下安裝服務開始,全面切入汽車後市場;收集車主駕車行為信息並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確定保險費用的UBI模式正在撬動車險市場;查違章、找車位、代駕、查路況、二手車等汽車後市場產品都在努力地尋找突破口。

  2014年,汽車後市場熱鬧空前。汽車後市場一直存在,為何突然風起?不同的汽車後市場產品各自打著怎樣的算盤?未來,誰又會是汽車後市場的大入口?

  因何而動?

  汽車後市場是指汽車出售以後,圍繞汽車使用過程的各種服務,維修保養、裝潢改裝和洗車養護等均屬於這一範疇。不難看出,其市場規模與汽車保有量和平均車齡密切相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37億輛(附圖)。雖然部分城市為解決擁堵問題而實行了汽車限購政策,但該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汽車保有量的增速,相對於整個汽車市場,限購所帶來的影響非常有限,汽車保有量的整體趨勢仍然是上漲。

  汽車的保修期一般為2-3年/6-10萬公里,這就意味著,截至2010年底的將近1億輛民用汽車現在已出保修期,因4S店維修費用較高,這1億輛汽車中的相當一部分將分流到非4S店尋求養護服務。

  另外,二手車交易必然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上升變得日漸活躍,而二手車是汽車後市場的重要力量—新車主可能不喜歡舊車主對於車的裝飾,並且,出於心理補償,新車主往往會對二手車進行從裡到外的全面美容保養。

  但是,汽車保有量的上升和二手車交易的活躍只是汽車後市場的基本面,突然的風起,主要還是依靠政策推動。

  2013年10月1日,國家汽車三包政策《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正式開始實施,其中最大的變化在於:只要按時進行了合理的保養,不在4S店養護的汽車依然可以享受4S店的保修服務。為了確保這一政策得以落實,國家質檢總局推出了汽車三包專家管理系統,聘用數千名汽車專家,為汽車三包爭議處理提供技術諮詢保障。

  不僅如此,4S店「壟斷」汽車維修保養的基礎也正在被打破。2014年9月18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其中規定,「從明年起,汽車生產企業要在新車上市時,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徑、合理的信息價格,無歧視、無延遲地向授權維修企業和獨立經營者公開汽車維修技術資料」。

  《意見》還明確指出,「打破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企業向汽車售後市場提供原廠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後配件;允許授權配件經銷企業、授權維修企業向非授權維修企業或終端用戶轉售原廠配件;車主享有使用同質配件維修汽車的權利」。

  雖然變革才剛剛開始,也必將阻礙重重,但是有了公開技術資料、打破配件渠道壟斷、汽車三包政策的組合拳,汽車後市場已經有足夠的理由借此東風而活躍起來。

  格局變動之外,借由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基於位置為汽車和車主提供服務的汽車後市場產品使用場景也在全面啟動。

  養車服務「千團大戰」

  「9.8元洗車」、「1元洗車」、「0元洗車」……洗車服務正成為汽車養護APP市場開拓的急先鋒。

  養車點點於2014年6月上線,車主可在其APP內通過定位尋找附近的洗車行。為了儘可能招攬用戶,其目前主打「1元洗車」,表示將投入1億元進行洗車補貼。上線半年時間,養車點點服務已覆蓋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日訂單超過3萬,合作商戶超3000家,且商戶可以每天提現。在此基礎上,其收穫了A輪400萬美元、B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

  「國內空氣髒、路況差,洗車的需求比較大」,養車點點COO王冠傑表示,「我們考慮怎麼粘住客戶,保養必須要做,但是頻率低,美容又不是必須做,只有洗車是最好的選擇,頻率高,又是必須做的。」養車點點計劃將洗車補貼一直進行下去,「車主不可能因為你有補貼就每天去洗車,一年七八百塊錢就能把一個車主留在平台上,我們認為很值」。

  按照養車點點的規劃,下一步是將洗車的用戶轉化成維修保養的用戶,並採取C2B的方式,由車主提交需求、商家來報價。王冠傑表示,養車點點可以為汽車服務網點帶來新的客戶,而車主之所以選擇通過養車點點支付保養訂單,就在於養車點點能從中扮演第三方擔保的角色,一旦出現爭議,養車點點將從中協調。養車點點並不打算通過維修保養業務盈利,洗車和養護都只是為了聚集流量,廣告才是其變現的主要方式,當然目前還只處在聚流量的階段。

  立足於深圳的快洗車,想法與養車點點類似,保養都是洗車的下一步。「很多人做保養都是找熟人看,哪個店靠譜,快洗車從中做擔保,希望可以打造一個可信任的市場。」快洗車創始人牛建敏表示。快洗車正在某眾籌平台上發起融資,但投資人反響並不熱烈,在牛建敏看來,個人投資者並不太能接受需要燒錢的生意,「他們好像看不到賺錢的希望似的」。

  快洗車的洗車費用為每次9.8元,這一定價在洗車大戰中並不具備優勢,牛建敏也在積極為快洗車尋找投資,以期可以進一步降價。目前,深圳地區約有500個商戶與快洗車建立了合作關係。據牛建敏介紹,快洗車正在跟一些銀行和保險公司對接,「很多銀行和保險公司給客戶提供洗車的增值服務,比如送某個洗車店的卡,但網點的選擇非常侷限,今後就可以送快洗車的洗車券,這樣車主可以自主選擇網點」。

  與養車點點、車點點、快洗車等APP計劃從洗車過渡到養護服務不同,車螞蟻直接就定位於養護服務平台。車螞蟻PC端網站上線於2013年4月,一年半之後,其推出移動客戶端。雖然也提供洗車服務,但並不是其主打服務,基礎清潔方案的價格為15元。

  在車螞蟻上,車主可以購買「現成」的養護服務,也可以選擇人工協助,獲得報價,也就是B2C和C2B的區別。據其聯合創始人歐陽鋒介紹,截至目前有5萬車主使用過車螞蟻的服務,其中70%是B2C,30%是C2B,C2B的客單價通常較高。車螞蟻定位於養護商戶的訂單管理與分配中心,同時也相當於商戶的市場營銷部。值得注意的是,保養服務中的配件是由車螞蟻提供,用戶通過車螞蟻預約保養服務後,車螞蟻會將配件配送到門店。因為是集中採購,車螞蟻的配件採購價格要低於門店從代理商處進貨的價格,門店除了可獲得工時費,還可以跟車螞蟻就配件差價部分進行分成。門店可獲得的分成比例並不固定,而是根據消費者的評價而確定,「如果評價好,商家就能得到更多的錢,這也是約束商戶的方法。」歐陽鋒表示。也就是說,消費者的評價越高,車螞蟻的抽佣比例就越低。

  此外,車螞蟻還設置了專門的線下服務人員,每個人負責一個固定的區域,其任務包括對門店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接待車螞蟻用戶、監督服務質量等。「表面上看店裡有人就成本高,但如果因為線下服務不好,丟失掉的一個客戶要重新讓他回頭的成本更高,」歐陽鋒說,「車螞蟻的目標是通過門店培訓與管理等制度提升門店整體服務水平,提升服務溢價能力。」

  不難看出,無論哪類養車服務平台,其核心價值都在於,消除車主與養護商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幫助車主找到靠譜的養護商戶。它們的產生是由中國汽車後市場中非4S店部分魚龍混雜的客觀現狀決定的。在美國,AutoZone、NAPA、Pepboy等大型連鎖汽車服務品牌完全能夠覆蓋車主的需求,而對於洗車、簡單保養等工作,車主也更樂於DIY。

  但對於一部分中國車主而言,不要說DIY,他們甚至懶得將車開到養護店。這就讓一批包括車爵士、洗車哥、車保姆、車護士、車潔士和車立潔等在內的上門洗車服務商應運而生,同時崛起的還有e保養、車極客、卡拉丁、府上養車和易捷卡等上門保養服務商。

  對於上門洗車、保養服務商來說,表面上看可以節省門店租金,但其實際投入甚至可能高於線下服務商。線下的小型養護店通常輻射半徑只是周邊幾公里範圍內,一家門店也可以玩得轉,但如果是提供上門服務,就必須要覆蓋更廣泛的區域,對人員和設備配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很多上門保養服務商不斷尋找加盟商的原因所在,而一旦加盟過多,把控服務質量又成了新的難題。

  美國洗車O2O項目Cherry的失敗經驗值得借鑑。其基於LBS提供上門洗車服務,2011年11月上線之初即獲得75萬美元天使投資,2012年4月獲得450萬美元A輪融資,但上線僅一年後,就宣佈倒閉。其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在於過分注重線上產品而忽略了線下的資源整合,並且成本一直得不到控制。

  O2O最終拼的還是線下的服務能力,某券商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如果它們的思路還是在線上把流量搞起來,就跟2010年的團購大戰一樣,很快90%就會死掉,因為它們對產業鏈沒什麼影響,只是壓壓價,汽車後市場可能也是這樣。如果你在線下有很多資源,通過互聯網壓縮一些環節,消除信息不對稱,是可以的,但是線下的推廣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並且,一旦淘寶或是京東介入這一塊,對一般的創業企業來說,壓力都會非常大。」

  養車服務APP的主要目標是幫助車主與現有的汽車服務網點進行對接,可以說是盤活了存量,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主走出4S店,建立新的汽車服務網點、挖掘增量的機會也被巨頭看重。2014年11月,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宣佈在中國啟動博世汽車專業維修特許加盟業務,以「博世車聯」作為品牌,提供一站式汽車維修保養服務,博世將為特許加盟商提供包括建店規劃、設備管理、商業策劃、維修站運營及客戶關係管理等全方位的諮詢服務。

  配件O2O: 線上購買+線下安裝

  養車服務領域主要是一眾初創企業在拚殺,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也對汽車後市場虎視眈眈,但它們基於自身既有優勢選擇了另外一種思路:線上銷售配件,支持線下安裝。

  汽車配件的壟斷正在被打破,但蓋世汽車研究院在其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汽配流通領域已經不太可能出現連鎖業態。其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商品流通的業態從最初的層層批發分銷模式,到上世紀末風靡一時的連鎖零售模式,再到本世紀的電商模式。美國的配件連鎖銷售巨頭誕生於連鎖模式盛行的時代,但中國的市場起步較晚,將會跳過連鎖店業態,直接過渡到電商為主的業態。同時,蓋世汽車研究院還指出,因為中國車主往往不具備DIY的能力,所以,單純銷售配件的形式依然行不通,佔據主流的將會是O2O模式。

  2014年11月初,淘寶發佈汽車後市場O2O戰略。淘寶網總裁張建鋒在發佈會上表示,汽車後市場是個價值5000億元的大蛋糕,而且駕齡5年以上的車主只有25%還在4S店做售後,越是懂車的車主往往更容易選擇方便且費用低的汽車快修店。

  在淘寶汽車頻道,車主可以購買支持線下安裝的配件,然後帶著配件到淘寶汽車合作的線下店進行安裝,工時費由服務商自主定價,由車主支付。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等200餘座城市的超過3萬個汽修服務網點加入淘寶汽車的服務網絡,支持包括發動機油、濾芯、車燈在內的數十個項目。淘寶汽車方面表示,在淘寶汽車完成配件購買和維修養護的預約,有望將消費者的汽車養護成本降低30%以上。

  在淘寶汽車,除了以配件銷售為核心的O2O之外,車主也可以選擇單獨的養護服務,例如洗車、保養等,但因為尚處於起步階段,成交量寥寥。

  京東和亞馬遜切入汽車後市場的思路與淘寶汽車類似,均是線上配件銷售加線下安裝。不同之處在於,淘寶汽車是純粹的第三方平台,而京東和亞馬遜將自營配件作為重點。京東選擇了從輪胎切入,支持所有自營和合作第三方所銷售輪胎的線下免費安裝;亞馬遜目前僅支持自營商品的線下安裝,並且車主需支付工時費。

  除了綜合性電商平台的加入,還有養車無憂、途虎養車等垂直養車平台採取類似的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配件銷售和線下安裝在無形中被分割成兩個獨立的市場,消費者可以分別選擇配件商和服務商,並分別進行評價。但其中的問題也顯而易見,一旦後續出現問題,到底是配件品質不過關還是安裝技術有待提高,應該由誰來界定?

  此外,對於線下維修店而言,淘寶汽車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其賺取配件差價的機會,如果只是賺取工時費,其利潤空間將被大大壓縮。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目前尚處於開荒階段的市場以及淘寶汽車的評價體系,給線下汽修服務網點帶來了打造品牌的可能。

  而與養車服務相比,「線上買配件+線下安裝」模式最大的障礙還在於,其受眾面較小,自行購買配件要求車主對汽車有一定的瞭解,在中國,這個群體還在培育當中。

  代駕:查酒駕催生的大生意

  從2010年開始執行的「酒駕入刑」以及常態化的查酒駕行動催生了代駕這門大生意。酒店最先推出了代駕的增值服務,很快一些小型代駕公司與酒店合作,通過派發小卡片或在酒店外駐點的方式運作起來。但無疑,輻射的半徑極為有限,甚至需求的對接也具有偶然性。e代駕想要做的,正是對代駕市場的資源進行整合。

  e代駕2011年10月上線,目前已開通112個城市的代駕服務,全國範圍內代駕師傅將近5萬名,每天產生4萬個訂單,90%來自於酒後代駕。2014年10月,e代駕獲得25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到2.5億美元。其中,58同城(WUBA.NYSE)投資2000萬美元,佔股7.8%。

  在e代駕師傅版APP當中,代駕師傅可以自由選擇「在線」或「不在線」。據e代駕市場負責人張東鵬介紹,一個兼職代駕師傅的月收入一般為5000-6000元,如果是全職,月收入基本超過1萬元,在北京,已經出現了月收入超過2萬元的師傅。

  e代駕在各個城市的收費標準有所不同。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根據不同時段,10公里之內的收費分為39、59、79、99元四檔,收費隨著里程的增加而增加(e代駕APP還通過技術實現了里程計價功能)。在二線城市一般為39元起、59元起兩檔,三線城市則為19元起。e代駕的收入來自於代駕費的分成,每個城市的分成比例也不盡相同。

  代駕服務是非常典型的O2O,車主和代駕師傅都在不斷的移動當中,e代駕的出現不僅撮合了移動的雙方,也可以有效避免跑單的發生。「代駕這個行當在中國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但是口碑不太好,很多人提到就會說『黑代駕』,e代駕希望做的就是淨化這個市場。」張東鵬說。作為車主和代駕師傅的對接平台,e代駕需要保障雙方的權利。e代駕的代駕師傅需要有5年駕齡,並經過嚴格的篩選,而一旦代駕過程中出現小刮碰,則會由e代駕負責。

  代駕服務的基礎,是既要有足夠的客戶,又要有充足的代駕師傅,缺了哪一頭,另一頭都會快速流失,並且,二者的數量必須要交替上升才行。58同城在投資e代駕之前曾於2014年4月推出「58代駕通」,憑藉資本和在招聘上的優勢籠絡了大量的代駕師傅,但由於無法招攬到足夠的客戶數量,最終不了了之,轉而入股e代駕。

  作為國內領先的生活服務平台,58同城在品牌、流量、招聘業務上的優勢,正是快速擴張的e代駕需要的。張東鵬表示,e代駕正在與「58代駕通」進行代駕師傅資源的整合,未來還可能在招聘師傅、推廣上進行合作。

  UBI車險:告別保費一口價

  對於車主而言,代駕並非剛性需求,但車險卻是必不可少的。UBI(Usage Based Insurance)車險是指基於車主的用車行為而計算保費,在歐美成熟國家由來已久。在美國,不同的UBI 保險公司採用了不同的口徑:MetroMile每月的車險保費為一筆固定費用加上按照駕駛里程計算的費用;Progressive連續數月監控車主的駕駛行,並據此確定保費折扣,最高為30%;Allstate則會綜合考慮總里程、日行駛時間和急剎車次數等諸多因素,從而得出保費。

  UBI車險是對司機安全駕駛的激勵,有利於改善車險業80%安全行駛的司機為20%司機埋單的現狀。UBI車險的實現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蒐集車主駕駛行為數據,其二是車險保費市場化。

  制約中國UBI車險發展的,並不是技術,而是車險政策。車載自動診斷系統(On-Board Diagnostics,俗稱OBD盒子)已經能夠蒐集發動機運行情況、車速等數據,但是中國的車險保費依然沒有市場化。2001年,中國保監會曾試點車險保費自由化,但2006年再次收緊,保險公司只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的商業車險A、B、C條款費率中選擇。2014年,保監會發佈《關於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2015年1月,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透露,車險費率改革將在黑龍江等地啟動試點,把商業車險的產品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以激發保險公司發展創新的活力。

  雖然車險保費市場化改革尚未塵埃落定,但以打擦邊球的方式進行的「返還型」或「獎勵型」車險嘗試已經開始。

  車險無憂網上線於2012年1月,為車主提供車險比價、購買服務。2014年7月,車險無憂推出OBD盒子「車寶」,用戶可以免費領取「車寶」用以記錄駕駛行為,而如果購買了UBI車險,並且一年不出險,則可以按照「車寶」所記錄的安全行駛的里程數獲得獎勵,並且獎勵收益每天都能看得見,總額最高可達到保費的50%,獎勵可在保險到期後全額提現。目前已經有包括民安保險、富德保險在內的數十家保險公司與車險無憂網合作。車寶官網顯示,截至2015年2月12日,全國「車寶」用戶已經累計獲得超過261萬元的獎勵。

  大數據評估模型是車險無憂UBI車險產品最為看重的,車險無憂聘請了一支北美註冊精算師團隊,制定了271項駕駛行為分析指標,將駕駛行為量化評級。車險無憂CEO帥勇曾表示:「一些企業通過OBD收集了數據,但用途不明確,那前景就是不明晰的。車險無憂要做的,就是讓數據模型最終為車險評估所用。」

  騰訊的OBD盒子「路寶」也選擇了與保險公司合作,但目前尚未進行UBI車險的探索。2014年5月,騰訊「路寶」宣佈與人保財險合作,計劃將人保財險4萬家認證4S店和維修店信息整合到「路寶」中,同時由「路寶」在線上提供導航、車況診斷等服務,實現O2O。2014年12月23日,騰訊「路寶」宣佈與人保財險、嘉實多合作推出「i保養」,車主在人保財險購買車險,就可以通過「路寶」APP或騰訊「路寶」微信公眾號享受常規免費保養服務。

  「中國的車險產業不完善,無論是保費標準還是測評認定,OBD盒子跟保險公司合作是未來的趨勢,如果可以跟整車廠商進行更為深度的合作,會給車險帶來比較大的變化。」易觀國際分析師錢文穎表示。事實上,在國外,事故發生時的行車數據已經用於甄別是否屬於偽造現場騙取賠付。

  誰主入口?

  圍繞著汽車後市場還存在著諸多服務,如二手車(詳見本刊2012年2月號《買車,從二手開始》)、改裝(2012年6月號《改裝車加速啟程》)等。未來,是否會出現車主接入汽車後市場服務的統一入口,又是否有一方會成為整個汽車後市場的整合者?

  成立於2012年11月的車輪互聯正試圖將自身打造成汽車後市場的入口。車輪互聯旗下擁有車輪考駕照、車輪查違章等十多款為車主打造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總安裝量過億。2013年8月,車輪獲得騰訊聯合創始人、天使投資人曾李青千萬元天使投資,並於2014年初獲得易車網的A輪投資。

  「工具-社區-服務平台」是車輪互聯設定的發展路徑,目前,其已經進行至社區階段,推出車主社交平台車輪,並逐步接入汽車服務。車輪已接入汽車報價服務,平均每天可為4S店提供6000個銷售線索。此外,其還接入了二手車平台優信拍以及代駕服務愛代駕。車輪計劃於2015年2月推出服務平台,整合買車、車險、基於4S店的汽車保養、代駕、租車等汽車後市場服務。

  車輪聯合創始人關勇表示,用戶對應用產品有需求的時候,會直接輸入需求,比如考駕照、查違章,所以車輪互聯推出這麼多款不同的應用,但是車輪是有品牌意識的,每款產品名稱前都有前綴「車輪」二字。「車輪的工具、社區、服務平台是三位一體的,會把社區嵌入到工具裡,跟獨立的社區不衝突,也會有獨立的服務平台產品,還會把服務平台嵌入到工具和社區裡。」

  汽車後市場的所有的整合都基於一個基礎,那就是這些產品都有著共同的目標用戶—車主。因此它們可以成為彼此的流量入口。那麼,誰有潛力成為汽車後市場的大入口?

  導航、地圖可能會成為基於位置的應用入口。導航犬和高德地圖先後引入e代駕,車輪為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提供違章高發地查詢服務。2014年12月24日,百度宣佈與碩極科技合作,整合雙方旗下的「百度導航」和「停車百事通」,將在國內10個大城市為用戶提供3萬多個停車場的實時信息,包括停車收費、剩餘車位、實景圖等信息。提供停車場實時信息需要對停車場進行智能化改造,採取技術手段統計整個停車場空位數量、每層空位數量,甚至每個空位所在位置。雖改造價格不菲,但一線城市停車場已經開始了改造的步伐,尤其是對於新建停車場,停車場智能系統幾乎已經成為了標配,這就為整合停車場實時信息提供了條件。但是對於養車服務的整合,導航和地圖可能並不具備優勢,錢文穎表示,出於安全考慮,用戶在開車的時候會使用導航,但並不會使用養車服務APP,對用戶來說,二者的使用場景是分開的。

  錢文穎還指出,如果整車廠商能夠大幅提升前裝車載產品的安全性,它們還是具備整合機會的。事實上,整車廠商正在進行嘗試,2014年12月,上汽與阿里達成合作,計劃接入高德地圖等產品。但上文提到的某券商汽車行業分析師並不看好整車廠商在汽車後市場的前景,他認為,汽車成為新的互聯網入口可能就是個「偽命題」,手機已經能滿足大部分需求,而且,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的使用週期較長,更新迭代很慢,與互聯網產品截然不同,如果只是增量部分的汽車使用,很難形成網絡效應。

  該分析師十分看好淘寶、京東等大平台在汽車後市場的整合潛力,「與零配件商的議價能力、線上的流量資源、財務實力、線下網點的推廣速度都具有優勢。」淘寶對於汽車後市場的整合已經出現了苗頭,不僅e代駕接入淘寶,並且在淘寶汽車可以找到車螞蟻、途虎、車易安等養車平台的信息。

  中國的汽車後市場體量巨大,卻又剛開始重塑版圖,未來誰能成為整合者實難判斷,也或許,會出現多個入口。就像車螞蟻聯合創始人歐陽鋒所言,「消費者的需求是高度分散的,如果車的發動機異響,不專業的車主,會直接把車開到4S店,或者在論壇上發帖尋問,專業的車主,可能就會自己直接在網上買個配件」。

  2015年2月,e代駕宣佈進軍洗車服務,已經開始出現了整合的趨勢。e代駕市場負責人張東鵬表示:「未來肯定會有整合,但是要先積累用戶,用戶信任了,才能做更多事情。」誠然,對於動起來的汽車後市場而言,現在還在積累用戶、爭取信任的起步階段,談整合,也許為時尚早,並且未來還會出現哪些新的產品和服務,他們是否會一鳴驚人成為入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37

從重啤九個跌停中爬起來的基金經理:別信董事長的故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58

從重啤九個跌停中爬起來的私募基金經理:別信董事長的故事


作者:火山財富


至今,或許不少A股投資者對“關燈吃面”的來由還存有印象。


故事發生在2011年底。當時,重慶啤酒發布公告稱,歷時13年巨資研發的乙肝疫苗失敗,引發股價連續9個“一”字跌停,240多億元市值灰飛煙滅。受傷的重啤股民在股吧寫下,“今天回到家,煮了點面吃,一邊吃面一邊哭,淚水滴落在碗里,沒有開燈。”


重倉重啤的大成基金在這場“酒局”中大傷元氣,被貼上“悲情者”標簽。而昔日大成基金研究主管呂猛,也栽了跟頭,此後,慢慢淡出公眾視野。


2014年,新一波牛市重啟。隨即觸發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潮,去年10月,呂猛離開大成基金創辦深圳潤凡投資。奔私之後的呂猛重獲新生,在半年時間管理資產達到21億元,持倉股票整體收益已經達到120%以上,部分基金收益超過200%。憑借在美盈森、德爾家居中精準買入、賣出表現,重新贏得市場關註。


重啤門之後,呂猛首次接受了火山君專訪。長達兩個小時的專訪中,呂猛坦言重啤事件直接刺激了他向價值確定性投資轉變,發掘那些投入期結束、產出期開始,或者業績即將爆發而股價處於最低點時的行業龍頭。


在呂猛看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趨勢性和熱點行業的投資會越來越少,私募行業的格局也將面臨巨變,如何發掘真正的龍頭從而形成投資能力,將成為投資機構所面臨的嚴峻考驗。


尋找確定的價值:不聽董事長講故事


重慶啤酒的“滑鐵盧”,讓呂猛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失利之後的深刻反思也直接促使他投資風格的轉變。4年之後,再談重啤,他的語氣更多是自我調侃。“重慶啤酒之後我被叫做’故事大王’,反思給我的直接改變是不再混圈子、聽故事,專註價值確定性投資。”


在價值確定性投資的框架下,呂猛認為,一家企業的價值在於它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很基礎,表現在能不能招到更多的工人,產生更多的收入,以及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甚至影響當地政府的一些決策,這直接影響了企業定價。”具體到對標的“確定性”選擇上,呂猛稱,不應因行業熱度對公司做前景假設,而應在個股過往業績的基礎上做出判斷。比如,通過回溯企業財報,從銀行對賬單、納稅證明等可信第三方數據搜集各種信息和數據,結合行業調研、企業招工人數、預收賬款是否暴增等多種因素,印證和判斷企業未來成長是否具備確定性。在選定股票之後,集中持倉,在投入期結束、產出期開始的時點進入,在財報證實其成長性已經轉化成風險的時候按照策略減持退出。


“我們做這些篩選分析,全部是根據公開的歷史數據導出來的,不做任何假定推斷,也不聽董事長講故事。一旦選中,就會重倉,持有時間也會比較長。”呂猛說。


在這種投資邏輯下,潤凡投資持倉的股票中,傳統行業明顯多於資本熱捧的新興行業,他沒有追隨近兩年市場流行的車聯網、國企改革等熱點。呂猛稱,相較於新興行業,傳統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過往的業績已經充分說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許多風口上的公司現在都處於投入期,財務數據還未體現出增長,依然存在極大風險。


用這套眼光來看,呂猛認為,“當時重慶啤酒新藥即使臨床研究成功,距離真正上市依然需要幾年時間,收入和利潤並不能迅速增長,只能把對重慶啤酒的投資定性為風險投資。”


從投資回報率來看,這套新的投資理論框架也被驗證有效。潤凡成立以來,持股整體收益至今已超過120%,其中持倉的一只股票,半年左右時間漲幅達到300%,基金收益也已超過200%。呂猛認為這並非因為坐上A股牛市順風車。“除了市場外部因素,這更多是價值投資的結果,所謂價值投資,並非市盈率、市凈率等估值方法,而是投資對象本身的內在增長動力。”呂猛說。


風格轉換:更看好創業板


A股跨入“4”時代後,仍舊“牛”不停歇。


從2014年7月算起,A股有1093只股票漲幅超過100%,而被股民調侃為A股中“戰鬥機”的創業板指平均市盈率超過100倍,指數即將跨欄2600點關口。很多股民都疑惑,在經濟回落的背景下,為何會形成本輪牛市?創業板估值為何沒有盡頭?


呂猛認為,股票市場景氣度取決於經濟和資金這兩個方面,目前經濟仍然處於底部,托起這輪牛市的最大基礎是資金,跟歷年救市相比,政府一直只在貨幣政策上做文章,在財政政策上反而是收縮的,沒有新的錢進來,只是讓舊錢騰挪,所以市場不會像2006年那樣出現暴漲,資金進入股市直接利好的是小股票。


“我們認為政策層面主要意圖在於降低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帶動融資成本降低。在降息預期下,過去幾年成長受財務費用羈絆最大的民營企業,業績成長性和確定性會更高。我們研究發現,很多小企業財務費用和凈利潤相當,也就是說財務費用如果免掉,凈利潤會有一倍增長。”呂猛分析。


藍籌股邏輯上的利好是國企改革。呂猛認為,中國經濟處在舊常態到新常態的拐點,新常態能否形成,決定於國企改革成敗,但改革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從經濟基本面角度看,A股前景要打問號。


“如果經濟好轉,大盤股將迎來投資機會,但是按照我的投資框架,只有這些公司在全球市場有競爭力、有很強的搶占市場份額能力的時候才應買入,哪怕這時股價已經漲了一波,但價值永遠不嫌貴。”呂猛說。


4月中旬,市場將進入年報和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呂猛認為,接下來一個月預計會出現嚴重分化行情,個股業績表現將決定股票安不安全,業績表現好的企業會展現自己的成長性和安全性,不好的企業安全性會打折扣,就會發生一些踩踏事件。


“但是,我們看到目前影響資金流向的無風險資產還沒有形成,行情分化之後,市場可能又會展示風險耐受性。上周大資金南下投資港股,小盤股出現了比較大的震蕩,但港股原有資金在大筆拋售籌碼,港股的星星之火很快被拍滅,證明港股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有疑慮,從這個角度看股市還能再走更遠。”呂猛分析。


投資機會:趨勢機會越來越少


2007年,在牛市賺錢效應推動下,私募行業曾迎來一次大規模的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潮,行業規模迅速擴展。從去年以來,加入私募業的高手越來越多,諸如王茹遠、尚誌民、楊紹基等紛紛奔私,一時蔚為風潮。


“隨著註冊制的推進,上市公司數量也會大量增加,專業投資機構的重要性會提升。這一波私募發展浪潮將會遠超上一波,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分庭抗禮,甚至超過公募基金,在未來兩年左右就會有所體現。”呂猛認為。


眼下是“最好的私募時代”,但也面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經濟環境變化。呂猛認為,各行業占GDP比重逐漸穩定,趨勢性投資機會越來越少,在過去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用趨勢的方法做投資,可能會抓到很多機會,不過,未來20年,再用這種方法,可能就行不通。


“我們梳理過去四個季度的數據發現,僅有電子行業是目前碩果僅存的趨勢性比較好的行業。市場對投資者個股選擇能力考驗越來越強,技術門檻的提高對行業是一個巨大挑戰,從這個角度來說,私募行業到現在才叫起點。”呂猛分析。


他認為,未來私募行業也會出現洗牌局面,行業集中度會比以前更高,比如過去10年規模最大能做到200億元,但未來10年能做到上千億元,為此做好準備的私募公司將會迎來跨越發展。


對於潤凡投資的未來,呂猛希望循序漸進擴大規模,在資本金比較充分時,會考慮收購一些公司,解決客戶穩定性不足的問題,未來更大的目標,是進軍海外市場。


持倉全通教育,歸類風險投資


本輪牛市漲勢最奪眼球的全通教育,曾被呂猛納入其管理的專戶基金產品組合中。而上市一年多來,股價翻了十倍的全通教育,在呂猛的投資框架下被歸類為“風險投資”標的,投資配比不到1%個點。


“按照傳統邏輯,教育和醫療都不是值得投資的行業,因為這兩個行業都特別難做大,核心問題是管理費用率過高,教育、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一旦成熟,離開平臺的風險就加大,醫院和學校需要高達40%的管理費用留住人才,兩行業普遍折舊費用也高達40%,行業ROE平均大約只有8%,缺少凈利收入導致成長性受到限制。這些在新東方始終盤桓的市值中可以體現。”呂猛說。


“全通教育如果繼續做家校通或者做培新機構沒有出路,轉型成為教育產品的零售平臺是創新思路。”呂猛這樣算了一筆賬,“如果一位教師在全通搭建的平臺授課,按照每位學生每門課200元,每周末4堂課,每堂課40位學生聽課,全通教育抽取50%作傭金,這樣下來全通教育在每節課堂上的收益是4000元,按照家校通滲透到1500萬個家庭的數據,高市值仍可得到支撐。”


在呂蒙價值確定性投資投資框架下,目前階段的全通教育,投入期沒有結束,利潤得不到體現,因而分類為風險投資標的。投資配比只能占到總倉位的1%。而對風險投資品種的操盤策略,呂猛堅持每到一個時間點,選擇把收益部分賣出,繼續持有1%的倉位,對公司業績進行觀察。


“只管豬,不管風,屏蔽所有故事,專註價值確定性投資,這是潤凡投資的核心理念。”呂猛說。


(微信號:huoshan51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21

手機代工升級之難:一個品牌做起來,十幾個品牌倒下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438.html

手機代工升級之難:一個品牌做起來,十幾個品牌倒下去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4-29 22:46:00

長期跟蹤東莞企業發展的東莞臺商協會顧問袁明仁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幾年,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不少中低端的代工廠已經到了熬不下去的邊界,長單變成短單,短單變成急單,技術替代容易,招工也得不到保證,手機代工產業鏈風光不再。

“願賭服輸,我輸了。”今年的1月3日,元旦假期還沒過完,東莞市兆信通訊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民留下了一封絕筆信,字句間透露了手機代工產業的不易。

而事實上,圍繞在手機代工頭頂的烏雲並未隨著時間逝去,從去年以來,東莞、江蘇等手機代工企業集中的區域接連傳來壞消息,萬士達、聯勝科技、閎暉科技、奧思睿、諾基亞接連宣布停產,而更多的中小手機代工廠商面臨著無米之炊的窘境。而在最輝煌的時期,一家中等規模的手機代工廠每年接單上百萬臺並不稀奇。

“電子行業的轉型比傳統行業來的更加艱難。”長期跟蹤東莞企業發展的東莞臺商協會顧問袁明仁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幾年,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不少中低端的代工廠已經到了熬不下去的邊界,長單變成短單,短單變成急單,技術替代容易,招工也得不到保證,手機代工產業鏈風光不再。

“現在再去像東莞這樣制造業集中地區實地看一下,空置的廠房多了,一些過去熱鬧的商圈現在即便是周末也看不到什麽外地人。”袁明仁對本報記者說。

消失的訂單

“手機代工業的情況很不好。”從2014年就一直觀察到這一趨勢的袁明仁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現在東莞三十幾個鎮區不到六百萬的人口中,外來人口可能只有四百萬。“這是我實地去問的數字,和五年前相比大概減少了三分之一。”

東莞,曾經是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的一個樣本區域,但凡任何有關制造業的風吹草動,總能在東莞找到分析樣本的一塊區域。而在這幾年,在袁明仁看來,以東莞、深圳等地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業,特別是以中低端為主的中小手機代工產業正在面臨著集體煎熬。

訂單沒有了,這是大多數中小代工企業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

從小米、榮耀等電商品牌入局以來,手機價格的紅海競爭愈演愈烈,而由於品牌集中度的集體上升,雜牌山寨手機或者在技術創新上跟不上市場腳步的手機廠商,其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大牌的手機才幾百元一部,山寨貨的價格優勢立刻就被打掉了,根本賣不出去。這種市場形勢使過去以雜牌山寨手機為主要代工客戶的代工廠家開始吃不飽。

而另一方面,不再專註於價格戰的品牌手機廠商更傾向於選擇緊密的合作夥伴,以換取更穩定的質量保證,並且通過產線的自動化升級解決人力的問題。

以中興位於西安高新區長安通訊產業園的工廠為例,據當地的技術人員介紹,車間里的25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只需要40多分鐘就可以把一臺手機組裝完成。而在這家工廠中,生產線從單板測試加載、全自動化分板點膠、整機音頻測試、整機軟件加載等使用的都是全流程自動化生產。

“自動化生產讓產量相比於過去傳統生產線提升了40%,人工成本降低了近50%。”技術人員對本報記者說。

接單為了養機器

訂單的分化,也開始讓一些代工產業鏈上下遊的廠商開始變得積極起來。

王鳳是一家做手機代工供應鏈管理的企業負責人,今年以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更大範圍地尋找可以合作的對象。

在他看來,手機代工產業鏈中,現在形成的一個共識是“抓住大客戶”,不管是做代工的還是做供應鏈的,不管是上遊元器件廠商還是方案商。與原來大家都能有飯吃不一樣的是,近一兩年以來,手機代工廠商分化嚴重,能抓住大品牌客戶的廠家日子越來越好,但以往主要為白牌、山寨產品代工的廠家開始吃不飽甚至根本沒飯可吃。

“我們現在和金立、酷派都有部分合作,現在想多爭取和華為、小米合作。”王鳳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手機代工行業的上下遊都流行著賒銷模式。按照手機代工行業的慣例,通常代工廠在拿到訂單後可以先獲得委托商30%左右的預付款,同時再以很小比例的預付款從上遊配件商那里獲得元器件的賒銷。這樣代工廠就可以先使用絕大部分的預付款開始滾動運轉,生產結束交貨後代工廠即可拿到全部的代工費用,這時再歸還上遊元器件供應商的貨款。

但有時候賒賬並不那麽容易,這時候,像王明所在的供應鏈公司就可以憑借銀行的資源,獲得較低的利息,幫助手機代工廠廠商先“墊付款項”。

“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放貸,按照利率點來收費。”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供應鏈公司就收取息差。加上報關和出關都是供應鏈公司來做的,這樣它還有一個出口退稅的利潤。

“但現在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小的廠膽子大但風險高,而大的公司都有自己定期的合作夥伴,有的規模也很大,比我們給的資源更加豐富。”王明對本報記者說。

袁明仁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很多東莞的工廠規模都不算很大,切進大公司的供應鏈中非常難。“並且現在招工很成問題,所以有時候哪怕沒有利潤,只要訂單能維持住工人的開銷、保證生產線的運轉就行,這樣的日子很煎熬。”

利潤追不上成本提升

訂單不好接,只能從別處想辦法,為了縮減勞動力成本,幾年前手機代工廠之間就興起了一個口號“產業轉移”。

以全球最大的代工巨頭富士康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富士康已經在內地的13個城市或者城鎮設立了當地的工廠和其他業務。記者查詢到,其中位於河南的鄭州鴻富錦精密電子公司在短短幾年內,就以352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位居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500強企業綜合實力的前三強。

但這也沒有為富士康迎來更多的掌聲。美國勞工組織中國勞工觀察(CLW)兩個月前的一份報告指出,在2015財年第一財季,蘋果公司供應鏈勞工成本約34億美元,而蘋果公司該季度營收約746億美元,利潤約180億美元,供應鏈勞工成本僅占營收的4.56%,占利潤的18.9%。即便是蘋果,也難以掩蓋代工企業利潤不高的尷尬。

“以前的工人只要能賺錢,生活和工作條件差一點沒關系,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一名隨著“代工內遷”計劃回到家鄉的富士康離職員工告訴本報記者,以前在 深圳加加班每個月能掙四五千,現在雖然離開了深圳,但是生活成本一點也沒有降低,加班反而少了,嚴格按照加班時間規定的話很難攢下錢,所以很多人還是辭掉了家鄉的工作重新回到深圳。

“前幾年越靠近內陸的城鎮勞動力成本就越低,吸引了不少企業過去,但現在看來這種優勢在快速遞減,很多地方的工資可能和深圳也差不了太多。”袁明仁告訴本報記者,富士康也在做其他方面的轉型升級,比如說用機器人代替人,或者開展一些像維修蘋果二手機這樣的服務項目,更多的向“服務商貿”轉型。

但對於更多的中小代工廠商來說,這樣的轉型升級顯得有些望塵莫及。袁明仁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於政策變化,這幾年不少內地省份都取消了一些過去承諾的稅收優惠,而這也重創了不少中小代工以及電子配套廠商。很多企業也在試圖升級,但這條路不好走。通常一個品牌做起來,同時會有十幾二十個品牌倒下去,這對企業耗資很大,沒有造血能力根本不敢去碰。

外遷不是救命稻草

內遷成本走高,外遷似乎成為了今年產業轉移的新熱點。

在十年前,越南還僅僅是全球電子供應鏈中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環節, 但根據越南海關總局近日公布的2015年前3個月進出口情況,越南全國進口總額達387億美元,同比增長20.1%。其中主要出口商品中,手機及零配件67億美元,紡織服裝49億美元,電腦、電子產品及零配件36億美元,這三項排名前三。

三星等手機巨頭帶動的產業集群效應,讓越南在短時間內在電子產業上表現亮眼。

“我們去的比較早,2007年就去越南了,當時去的時候那邊已經有五六十家企業,現在可能達到兩三百家。”雄韜電源副總裁陳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雄韜電源主要做電池生意,陳宏告訴本報記者,從人力成本的角度看,越南的用工成本只是深圳的一半,很多企業都會看重這一點。目前,中國一線城市生產成本在不斷攀升,使得珠三角地區的消費電子制造業毫無成本優勢。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深圳最低工資標準為2030元,比2014年的標準1808元增長了222 元。

“但除了勞動力成本,我們還會考慮出口的因素,越南本身享受一些最惠國待遇,對於我們歐洲的客戶,稅收上可以減少三四個點。”但陳宏也表示,越南當地基礎設施還不是特別完善,暫時還沒有看到代工企業大規模地從珠三角轉移到越南。

前兩年東莞的臺商成批組團赴東南亞考察,作為投資顧問,袁明仁也帶過十幾撥考察團。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近年多家關廠的臺商企業里,起碼有一成是轉移到東南亞去了,但電子代工企業,其實去的並不多。

“三星去越南肯定會帶動一些供應鏈發展,但不會給臺灣廠商,東莞的中小廠商也很少參與到這些代工產業鏈中。”袁明仁對本報記者說。

“中國制造業可能面臨的空心化危機並非危言聳聽。”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誌龍指出,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 中國制造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是揮之不去的。如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實體經濟在體制機制層面與市場經濟不匹配的障礙,成為重振中國制造業雄風的關鍵。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58

亞投行的故事之三很難遏制中國----英國討好新起來的強權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jc8.html


美國的想法,就是把本來2020年布置在西太平洋的軍艦從90艘提高到120艘,但是有效果嗎?錢從何來?日本的羊毛還能剪多少把?美國自己老百姓能勒緊多少褲腰帶?

反正直接熱戰的機會沒有,中國軍力不斷提升,武器越做體積越小、速度越快、射程越遠、損害越狠,性價比也就越對美國不利——這點美國的明白人看得很清楚的。

不過美國增加的國防支出和軍備計劃,都是美國軍工企業,趁機找機會撈錢而已。主要是無論美國研發啥武器,都沒法對中國形成威脅,這個就比較麻煩了。

美國當初可以打垮蘇聯和日本,是因為人口基數占優勢。而中國是相反,人口基數更大。所以中國發展到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之後,還有繼續上升的潛力。這種經濟規模的效應,越大越明顯。中國還有20-30年可以折騰的,呵呵。

之前因為英國的首相卡梅隆,想玩達賴牌,被懲罰得很厲害。現在是比較老實了。美國對此很惱火,但是沒有對策。美國人說,你如此討好中國,對你自己和大家(現存國際秩序)沒啥好處。

英國人回答說,根據歷史經驗,我們討好新起來的強權(上一次討好的就是美國你自己呀,呵呵),結果對我們和對國際秩序都不錯哈。

不過這個歷史經驗,在華盛頓銷售的效果,可想而知。

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把英國的行動給其他人造成的傻樣,稱為flummox。就是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54

馬雲:BAT不是村里地主,他們死了創業者也難富起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4/152348.shtml

1030773736

 馬雲在大會現場

i黑馬訊(崔婧)10月14日消息,今日阿里雲開發者大會“雲棲大會”在杭州舉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演講中,馬雲就BAT壟斷所有的創新創意一說進行了反駁。馬雲認為,創業者依舊有機會,所有基礎設施要比15年前好很多,創業能力也是遠非以前所能想象的。

以下為其演講節選:

我記得我第一次參加阿里雲開發者大會是6年前,是草根站長大會,那天我看到很多是夢想追求的眼神,覺得中國的雲,創業者是有機會。經過6年發展,在政府支持下,我們把大會稱為雲棲大會,我既激動又恐慌,激動的是看到夢想的真正開啟,15年之前中國的創業創新創意熱潮;恐慌的是,我幾乎不懂很多創意,幸好我是之前創業,現在創業沒法和年輕人比,感動找到了很多的自己,找到了很多當年的我們。

昨天外國駐華大使問我一個問題,阿里上市的夢想已經完成,你們夢想是做百年公司,未來86年我們將用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夢想成真。

阿里雲整個思想就是把阿里數據,計算能力,雲的無限分享給大家,分享給無數追夢者。

今天在這聚集的特別有意義,不是討論怎麽賣貨,而是一批有真正創意創新理念的人,中國人最聰明,真正有行動的人在這里聚集。

這幾年,我看的最多的是說BAT把所有創新創意壟斷了。20年前我怪IBM,BAT不是村里地主,不是他們都死了,農民就能富起來。你們依舊有機會,所有基礎設施要比15年前好很多,創業能力也是遠非以前所能想象的。

我們相信自己所說的、所認為的才有未來。

其實機會無所不在,英國花了50年成為了強國,這次技術革命將造就多少財富和成功。如今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發展,如何將此應用到社會的30年,這才是創業的巨大機會。

第一次技術革命商業形態是工廠,第二次是公司,這次誕生的是什麽樣的商業形態和組織。第一次是體能釋放,第二次是對能源利用,使人走得更遙遠,這次是大腦釋放,是IT走向DT(數據時代),這次會發生什麽,答案就在身邊。

我們進入新的能源時代,核心不是石油,而是數據。

中國一定會成為計算大國,數據是最大生產資料,生產力是計算能力和創業者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IT是知識,DT是智慧。強大的計算能力會成為人類的大腦。

互聯網帶來強大沖擊,每次技術革命對傳統過生產關系帶來沖擊。第一次技術革命是體能比賽,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能源讓人走得更久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站,面對是人類消費貧窮,環境汙染,這是我們機會巨大所在。這是一種思考能力。擁有的武器是計算機,雲的能力。思考能力解放改變企業生存方式,小企業將獲得和大企業同樣的機會。

這個時代不是多大服務能力,是多好的服務體驗。這個時代,大小企業一致,男女真正實現平等。

思考能力的解放會改變政府的服務方式,政府監管離不開大數據,DT時代會更加透明、開放,DT時代把所有人連在一起密不可分。

DT時代講求利他思想,IT時代把自己做的越來越強大,DT是只有相信你的合作夥伴更強大,你才能更強大。

偉大的企業一定誕生在困難的時候,中國經濟依舊是四大經濟體中發展最快,2倍於別人,以前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是政府強項,但是政府很難把老百姓的錢做消費,用雲計算和互聯網去培養內需,未來20年進入真正內需時代,市場時代。

中國有3億中產階級,未來15年有5億中產階級。美國內需帶動了整個世界發展,中國將會有三個美國的內需,如何挖掘這個,才會有持續未來。有創業者發覺內需,得從健康、快樂、智造上面入手,才能走得更遠。

什麽是消費?消是消耗的東西,費是浪費的東西,永遠不打開的電視機那是浪費。錢是越來越多,不是靠省,所有的創業者讓你的產品吸引別人,引起別人消費沖動,才是目的所在。

中國講故事的人很多,除了講故事外,在中國把故事變成現實的並不多,我們要做的是向市場要錢,只有盈利才能讓我們持久,只有讓別人看到你盈利才能持久。把該花的花出去,不該花的省下來。

未來不是三年競爭,而是三十年的競爭。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