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專訪黑田東彥:日本央行繼續堅持寬松貨幣政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927
本周四,日本央行行長向FT表示,除非通脹水平突破2%的目標水平,否則,日本央行就不會改變現有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如果物價指數仍舊疲軟,日本央行將會采取更多的寬松措施。
“我們想要通脹水平達到並保持在2%;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寬松貨幣政策的維持可能超過原計劃的兩年時間”,黑田東彥如是向FT表示,“通脹水平觸及2%之後,就下降到1%,甚至低於1%,都是我們不希望出現的情況”。
自今年春季接受日本首相的行長任命以來,黑田東彥承諾,將每年購買50萬億日元國債。這一貨幣政策比前任央行行長激進得多,明年末,日本的基礎貨幣將增加一倍。
他還向FT表示,央行目前的國債購買數量可以使通脹水平及時達到目標水平,日本央行在抗擊長期通貨緊縮方面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上。他指出,日本的通貨緊縮已經持續了大約15年了,“深深地紮根”在日本的經濟之中。
現在,已經出現了向好:10月,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使通貨膨脹上升了0.9%,五年中最快的升幅。對此,黑田東彥表示,他們實際上已經成功了一半。
但是,懷疑人士認為,通脹上升導致了日元幣值下跌,推高了進口商品的價格,特別是進口食品和能源的價格。
黑田東彥承認,初期的“貨幣貶值”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核心”物價(排除了食品和能源的影響)最近的上漲也恰恰證明了,日本內需的持續穩定。
他還表示,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增長反映的更多的是國內因素的影響。
他指出,他不擔心,通脹推高長期利率、打擊國債價格從而會對國內商業銀行造成很大的沖擊;銀行已經減少了國債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並且調短了剩余國債的平均到期日;此外,日本央行的壓力測試顯示,它們甚至可以承受3%的利率升幅,而升幅3%的情況基本上不太可能發生。
針對央行可能導致通脹過快增長的批評,黑田東彥表示,有足夠的工具可以抑制過高的通脹,並且,發達經濟體也保持過數年物價溫和增長;相比於使通脹水平上升,使通脹水平下降是更容易的一件事情。
黑田東彥在擔任財政部官員的時候就一直強調,他支持減少日本政府債務、財政緊縮的政策(現在日本政府的債務總額相當於日本經濟產出的2.5倍);他還支持把消費稅率提高一倍,到2025年增加到10%,稅收的增加和開支的減少將有利於實現到2020年消除政府債務的目標。
針對稅收增加不利於經濟發展、並進而重回通貨緊縮通道的擔憂,他表示,這樣的情況更加“可控”,而如果投資者對政府財政喪失了信心,那麽就很難控制了;若發生了政府債務危機,不僅僅對政府而言,對央行而言,局面都很難控制,可能導致財政整頓的延遲。
歐洲銀監局發布比特幣風險警告,虛擬貨幣再遇當頭冷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970
歐洲金融監管機構警告比特幣存在“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繼中國監管禁止官方買賣之後,虛擬貨幣熱潮再度遭到監管者當頭冷水。
周五歐洲銀行監管局(EBA)將發表一份聲明,警告“電子貨幣存在劇烈波動”的風險,比特幣的“電子錢包”存在被黑客劫持的可能,比特幣用戶的權益也缺乏相關法律保護。
歐洲方面此舉,正值全球監管方密切關註比特幣這種迅速擴張,且不受監管的虛擬貨幣價值迅速膨脹之際。
在過去一周,比特幣價值在340-1240美元之內大幅波動。
12月初,中國央行等5部委聯合發文宣布比特幣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要求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
相比而言,其他國家央行的看法較為正面。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上月表示,如果能夠防範洗錢,可以使用比特幣交易。
在EBA發布消費者風險預警的同時,該歐盟監管機構還在考慮是否應該發布監管比特幣的新規則。
監管方認為,存儲比特幣“電子錢包”的計算機或者智能手機可能會被黑客破解,比特幣交易平臺也可能突然停止業務,或者被黑客劫持。而監管方也可能會因為交易平臺幫助洗錢,強制關閉交易導致其他交易者受到損失。
歐洲監管機構還警告,與普通的銀行賬戶不同,虛擬貨幣存款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這意味著損失“比特幣存款”的人無法獲得賠償。用比特幣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無法按照歐盟消費法享受退款權,“電子錢包”錯誤消費記錄也無法逆轉。
EBA的還警告,一旦比特幣遭市場冷落或者有其他貨幣取代了它的地位,消費者將面臨損失所有貨幣價值的威脅。從另一方面,EBA還建議對炒作比特幣的利潤征收資本利得稅。
EBA稱:“如果你買入虛擬貨幣的話,應該完全明白它的基本屬性。你應該像對待實物錢包一樣重視你的電子錢包。你不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電子錢包中保存太多的虛擬貨幣,並保證其安全和保密。”
比比特幣更“奇葩”的電子貨幣——狗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425
這可能是2013年最奇葩的小故事。
一位澳大利亞的品牌與市場營銷專家,一位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程序員,這兩個人此前素昧平生,卻成功地將今年最火爆的兩種產品——比特幣和狗狗(Doge,對美國人而言Doge就跟土豪在中國的流行程度類似)結合在了一起,結果Dogecoin就誕生了。而且人們還真的在使用它。
如果你沒聽過關於“柴犬”(Doge Meme)的故事的話,這件事解釋起來可能有些困難。反正就是一張柴犬的圖配上幾句話,這些話要用特殊的彩色字體標示,例如下面這樣。然後美國人民覺得很搞笑(奇怪的笑點)。
就算不懂也沒關系,反正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有人喜歡就行。
大約三周前,Adobe公司悉尼市場部門的Jackson Palmer一直在研究電子貨幣,看了Doge後突發奇想,在Twitter發了個推文:投資Dogecoin,這就是下一個大機遇。
隨後不久他得到了不少回複,都是鼓勵他繼續完成這個想法。而一個禮拜後他買下了Dogecoin.com的域名,該域名被Doge的大本營reddit收錄。
而與此同時,在波特蘭,Billy Markus一直想創造屬於自己的電子貨幣,他希望這種貨幣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不是像比特幣那樣為投機者服務。在Dogecoin.com剛註冊沒兩天,他偶然知道了這個網站,頓時覺得找到了歸屬。
於是他給Palmer發了條推文,表達合作之意。在Palmer回複之前,他就開始重新排列比特幣的源代碼,並加入了Doge Meme的元素。
後來兩人一拍即合,在Palmer半開玩笑的推文發布後一周左右,Dogecoin誕生了。
在reddit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網站立馬就火了。不過兩周的時間,Dogecoin已經有了專門的博客、論壇,市值達到800萬美元,一度躍升為全球第七大電子貨幣。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是“小費”。如果你在互聯網上表演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段子,人們通常會願意通過電子貨幣給你點小費。在小費文化盛行的美國,這種事情很容易得到認同。
但比特幣太貴了,所以更便宜的Dogecoin受到歡迎。其上線僅一周的時間,便成為第二大的小費貨幣。他們正希望Facebook能夠接受Dogecoin,這樣你的朋友不僅可以點贊,還可以順便給你點小費。
Dogecoin如此受追捧的理由當然不止如此。
從技術上說,Dogecoin實際上與萊特幣是一個派別的,他們都是基於Scrypt算法,與萊特幣一樣,其交易過程比比特幣更加便捷,而且他們的數量也更多,Dogecoin最多可以挖出1000億個,而比特幣是2100萬個。
Palmer也提到,Dogecoin並不像比特幣那樣,人們並不是為了投機才參與其中,這是一種表達分享和感謝的方式。
上周四,Dogecoin的平均價格飆升到0.002美元,但是在周五開始驟然下跌,周日晚上價格已近跌落到0.0003美元,較周四的高點下滑了近80%。
Billy Markus解釋道,Dogecoin在這段時間人氣爆棚,因為有利可圖,所以挖礦的人太多了。
Dogecoin雖然排名下滑,但仍然是最受歡迎的電子貨幣之一。
理解當代貨幣體系——私營部門的“鑄幣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550
上篇提到當前運轉良好的貨幣體系應該是百“幣”爭鳴的情況,各種貨幣糾纏在一起而國家對大部分貨幣創造和流通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以最簡單的傳統銀行體系為例子,FTav專欄編輯Izabella Kaminska進一步解釋了貨幣是怎麽擺脫對國家鑄幣權依賴的:
美國經濟學家Tyler Cowen本周二寫道:
不久前,Milton Friedman寫道,貨幣對大部分經濟部門來說都是中性的,新的貨幣很快就和舊的貨幣混在一起。當時這個概念對我影響重大,但在多輪QE和縮減QE的言論中,我們明顯看到非中性的影響,這促使我放棄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觀點。
雖然表面看起來法定貨幣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貨幣都是中性的,而且央行在貨幣供應上有最終的控制權,但實際上當前的貨幣體系是一個相互糾纏的貨幣網絡。很多不同類型的貨幣相互競爭。然而,我們沒有註意到這種百“幣”爭鳴的原因是,在經濟穩定的時期,所有貨幣的價值都傾向於收斂於最具流動性和受到偏愛的貨幣單元——大部分時候通常是國家貨幣。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認為貨幣市場被形容為自由銀行體系是更好的,在這里國會與私營部門貨幣發行者相競爭,但國家更多地主導了定價影響力,因為人們對持有國家貨幣的自然親和力。
如果情況真的如此,那麽是什麽導致當前異構的貨幣市場仍具有如此多與過去相同的性質,將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命題。
比如說,我們知道銀行一直有創造貨幣的能力——無論在銀行牌照的框架內還是無銀行牌照的框架內。我們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因為,銀行有能力首先放貸(也就是憑空制造存款)再尋求融資支持。
在融入資金到位前,“存款”已經打到了處於銀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端的賬戶上。
...
鑒於上述原因,只要銀行願意,基本上不存在任何能阻止銀行向任何人超發這些貨幣單元的東西,不管是外力有多大,貸款風險有多高,或銀行要撥備多少資本。
然而,銀行不大可能這麽做的原因是因為,創造貨幣單元要比令金融系統中的其它成員接受它們要容易得多(特別是在持續穩定的利率下)。畢竟,有誰會嘗試發行自己的白條來償還債務呢?不大可能有人會願意接受這些白條,除非它們獲得普遍接受的保證,特別是能通過商品和服務贖回。實際上,如果你不確定能使用它們,接受這些白條,或付出代價借入這些白條都是沒意義的。
那麽,私營部門銀行是怎麽保證有潛在無限供應能力的其貨幣單元(白條)能被市場廣泛接受呢?當然,一個方法是保持所有持有這些貨幣單元的人都能獲得部分它們產生的收入。
這就是為什麽不良貸款可以帶來系統性的不穩定和損害銀行的信譽。
...
如果一家銀行從所發行貨幣單元不斷地產生穩定回報中獲得信譽,那麽它的貨幣單元很可能變得更有市場。
上述一切意味著,理論上私營部門銀行可以不需要潛在資本就能運營,當然前提是更大範圍的銀行體系繼續認同它們發行的貨幣單元有價值。而唯一不能擔保的是,未來這些貨幣單元值多少錢,或是否將能維持與國家貨幣一致的價值。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如果一家銀行發行了超過經濟所能承受的貨幣單元——也就是超出商品、資源和服務可贖回的能力,那麽系統可能很容易失去對全部私營部門貨幣單元的信心。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經濟中的凈財富會以通脹的方式縮減(也就是太多的貨幣單元最終導致購買能力的下滑)。
如果連傳統的銀行體系都能夠擺脫對國家鑄幣權的依賴,那麽當這個貨幣創造和流通過程進一步對銀行體系脫媒,進而發展出來的影子銀行體系無疑將更“獨立”,這可能也是當前國家刺激變得更加“無力”的原因之一。
虛擬貨幣大盤點:至少14種比美元“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137
提供虛擬貨幣市值信息的網站Coinmarketcap.com數據顯示,至少有14種虛擬貨幣目前成交價高於1美元。
近幾個月,中國、歐盟、印度等多個國家地區示警比特幣交易的風險,但加拿大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昨日交易價已回升到800美元。
“比特金、萊特銀”,說到比特幣,不能不提萊特幣。
萊特幣的成交價1個月前已突破1美元,目前按市價1萊特幣可兌換24美元。
雖然萊特幣是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虛擬貨幣,但要論價值,僅次於比特幣的亞軍卻是萬事達幣(Mastercoin)。
萬事達幣今年9月誕生,它融合了比特幣的核心協議,安全性更高,交易也更靈活,現在萬事達幣的單價相當於180.25美元。
其他成為熱門話題的虛擬貨幣表現不一。
以交易價論,因發行量稀少被喻為金條的比特金條(Bitbar)價值44美元。
而今年聖誕期間交易平臺失竊1100萬枚的狗幣(Dogecoin)才0.00045美元1枚。
不論目前價格怎樣,虛擬貨幣的波動性確實很大,經濟學家們也在質疑比特幣的真實價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近日評論指出:
比特幣本身的價值從何而來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有一種理解是比特幣本身並沒有什麽價值,但是網絡上的投機炒作者(願意交易這些貨幣的人)對這種貨幣提出了需求,這種需求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也使更多人想要使用它作為通貨。
……
但這並不是一個100%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沒人能保證投機者們會一直對比特幣抱有興趣,這點就不同於現實貨幣,因為法律規定了一部分人或機構必須持有美元。
以下是截至本月29日交易價超過美元的主要虛擬貨幣排名:
1、比特幣:800美元(Mt.Gox價格)相關網站:http://www.bitcoin.org/
2、萬事達幣:180.25美元 相關網站:http://www.mastercoin.org/
3、比特金條:44美元 相關網站:http://www.bitbar.biz/
4、萊特幣:24.15美元 相關網站:http://litecoin.org/
5、原型股(Protoshares):19.59美元 相關網站:http://protoshares.com/
6、新星幣(Novacoin):13.72美元 相關網站:http://novacoin.org/
7、Unobtanium:6.30美元 相關網站:http://unobtanium.info/
8、域名幣(Namecoin):5美元 相關網站:http://namecoin.info/
9、Anoncoin:4.61美元 相關網站:https://anoncoin.net/
10、Peercoin:4.28美元 相關網站:http://www.peercoin.net/
11、質數幣(Primecoin):2.68美元 相關網站:http://primecoin.org/
12、Franko:2.31美元 相關網站:http://frankos.org/
13、Cryptogenic Bullion:2.21美元 相關網站:http://cryptogenicbullion.org/
14、鉆石幣(Diamond):2.20美元 相關網站:http://www.dmdcoin.net/
美聯儲經濟學家的顛覆性研究結果:企業投資決策與貨幣政策關系不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48
美聯儲經濟學家Steve Sharpe與Gustavo Suarez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企業投資決策與利率水平的變化沒啥太大的關系。
他們在一篇名為《投資對利率反應遲鈍:從首席財務官的調研得出的證據》的論文中提到,投資理論的一條基本原則以及貨幣政策傳導的傳統觀點認為,加息會對企業的資本支出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影響沒大家想象的那麽大。
該項研究的數據來源於2012年9月杜克大學/CFO雜誌全球企業展望的季度調研,調研對象為不同企業的CFO。
其主要觀點是:
絕大多數CFO表示,他們公司的投資計劃與可能的借貸成本降低沒什麽關系,只有8%的企業會在借貸成本降低100個基點的時候增加投資,另外8%的企業會對利率減少100-200個基點做出反應。
值得註意的是,68%的企業不認為利率下滑將會刺激公司增加投資。
此外,我們發現公司對利率的提高可能更為敏感。但是也只有16%的公司會在利率提高100個基點的時候減少投資,利率提高100-200個基點時只有15%的公司會采取行動。
總之,如果長期利率更低,大部分公司都不會計劃更多的投資,只要利率不高出300個基點,大多數公司也不會減少投資。
下圖中,紅線為企業投資決策的變化情況,藍線為利率水平:
而2013年長期利率的陡然上漲也讓這兩位經濟學家有機會驗證這個調研結果,當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投資級的債券收益率上漲了100個基點,在當年的全球企業展望季度調研中,也提到了投資與利率的問題。
在396份可用回複中,9位CFO表示他們的資本開支“明顯減少”,28位表示“稍微有些減少”,總體而言,9.3%的回訪者說他們因為利率走高而減少了資本支出,這與2012年10%的比例相仿。
91%的回訪者並未表明利率上漲1%使他們減少資本支出,只有3.7%(15個)的回訪者表示如果利率在年底上漲2%,他們會減少資本支出,這一結果甚至低於2012年的調查。
圖解央行貨幣政策之死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42 就算全球央行繼續狂印1萬億美元的鈔票,也無法阻止GDP預期的下滑。看看下面這張圖,藍線是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瑞士央行以及日本央行「印鈔」的規模走勢,對應左邊的數值,紅線為2014年全球GDP的預期值,對應右邊的數值。

在2013年,各大央行通過貨幣寬鬆政策發行了越來越多的貨幣,但是經濟預期下行的趨勢幾乎呈一條筆直的對角線。這個「X」成了過去一年央行貨幣政策的「死亡十字」。
MIT:全球貨幣政策的主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04
想要在全球金融界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讀麻省理工學院(MIT)就對了,下圖為大家展示了當代MIT出身的著名經濟學家/央行官員/政治官員,以及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一小群MIT的精英們控制了全球經濟的走向。
最近因被奧巴馬提名美聯儲副主席而被國人熟知的斯坦利.費舍爾(Stanley Fischer)處在這個「團體」的中心,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前美國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等等眾多業內大腕都是費舍爾的學生,他堪稱全球財經界的「賈母」。
(點擊看大圖)

想要在全球金融界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讀麻省理工學院(MIT)就對了,下圖為大家展示了當代MIT出身的著名經濟學家/央行官員/政治官員,以及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一小群MIT的精英們控制了全球經濟的走向。最近因被奧巴馬提名美聯儲副主席而被國人熟知的斯坦利.費舍爾(Stanley Fischer)處在這個「團體」的中心,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前美國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等等眾多業內大腕都是費舍爾的學生,他堪稱全球財經界的「賈母」。(點擊看大圖)
美元瘋狂暴漲:貨幣戰爭還是逃向質量 二元思考
來源: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7328741 這個重大的消息,雪球沒有人關注嗎?還好21世紀開始了。
1月24日凌晨,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的巴曙松教授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上,同時發佈了一個網頁鏈接(見下文),並加注評論:新興市場國家外幣今天「血流成河」。就算這不是中文世界這方面最早的消息,相信也是最早的消息之一。
雖然已經是中國的深夜,但是這個以國內金融精英為主的微信群很快就有人發問:What happened……?
這個問題,相信是所有讀到這則新聞的人第一個想問的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美元的走強,此前在很多研究者的報告中都有過預言,比如說美元走強,加上美國經濟的復甦,戴維斯雙擊將會推動美國重新成為全球資金的漩渦中心。
這個趨勢在中國曾經一度被解讀為一場陰謀,即美國通過操控美元的走勢,發起一場貨幣戰爭,引發美元回流,導致新興國家資產價格暴跌,負債急劇上升,最後不得不舉債,幫美國人做奴隸還貸款,然後有價值的資產被廉價買走……這聽起來美國就是地主惡霸,股市黑莊……
因此美元的暴漲被21世紀網的小編驚呼為:難道貨幣戰爭開始了?
(點評:可見宋鴻兵這位小說家毒害之深,大家再也別說文學影響不了世界了……)
不過,在國務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先生看來:與其說這是一場戰爭,不如說,
這更像是一場逃難:逃向質量(Flow to quality)。「今天在貨幣上的表現,此前已經在股票市場表現了。」
21世紀網:「(如果說這是逃向質量)那麼,美國的復甦是真實的嗎?」
巴曙松:「是在復甦,只是沒有說的那麼強!最壞的時候過去了,在溫和的好轉!」
21世紀網:「假如這種趨勢成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亞洲金融危機重演,資金逃出新興市場逃往美國、房價暴跌……最後這一點沒買房的人會很高興)?對中國有何影響?」
巴曙松:「匯率波動幅度大一點,應當問題不大,因為(中國)外幣錯配並不大。」(小編琢磨:這麼看來,央行和外管局前段時間增持美債有先見之明啊)
(註:1月16日,美國財政部公佈債券持有數量,2013年11月,中國增持美國國債122億美元。截至那時,中國持有美債1.3167萬億元,是美國最大債權國。)
21世紀網:「(對中國人民來說這消息)太好了,還有更好的消息嗎?」
路人甲:「我們現在可以從容聊天,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21世紀網:「我要把你這句話寫到我的稿子裡。」
路人甲:「不要說是我說的就行!」
作為有節操的媒體,我們是不會隨便告訴別人這句話是誰說的。
好吧,讓我們看看巴教授貼的網址鏈接裡都說了啥。
原文: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global-currency-markets-in-turmoil-2014-1 …(作者:Matthew Boesler,來源:business insider)
編譯稿如下:
今天早上,我們目睹了在全球匯率市場上正上演瘋狂的一幕。
美元對阿根廷比索的匯率漲幅竟高達14.1%(匯率漲跌幅所輯錄的為截止發稿前數據,下同)。而就在昨天,阿根廷出台了新規定,限制該國每人每年最多進行兩次境外網上購物,每年購物金額若超過25美元則應對超出部分繳納50%的關稅。阿根廷央行還降低了對貨幣市場的干預,以避免外匯儲備的進一步流失。
查看原图美元對馬拉維克瓦查上漲4.7%,這對於南非蘭特和其他非洲貨幣市場而言,無疑是致命一擊。尤其,作為世界上三個最大的鉑金礦正在南非上演大罷工潮。
查看原图這次貨幣戰爭戰場上的另一名備受重創的失敗者,乃是同屬非洲的安哥拉。今天美元對其貨幣寬扎已上漲1.6%。
查看原图南非蘭特對美元的匯率也漲了1.1%。
查看原图與此同時,美元對土耳其里拉也漲了1.5%,儘管該國一直與正在步步逼近的貨幣危機拚死抵抗。
查看原图雖然所有這些貨幣對美元都大幅下跌,但它們對日元和歐元的跌幅更大。美元對日元匯率也下跌了0.8%,而歐元對美元匯率則上漲1.0%。
比索創12年最大跌幅,阿根廷結束貨幣管制,允許購買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995
阿根廷內閣總理Jorge Capitanic宣布,比索兌美元匯率已到了可接受的水平,下周將解除金融管制,允許購買美元。
而央行為了保存外匯儲備,不得不完全放棄貨幣幹預,昨日阿根廷比索兌美元匯率暴跌13.2%,單日跌幅為12年來最大。
自2008年以來,阿根廷中央銀行一直實行貨幣管制,使比索兌美元的官方匯率緩慢下跌。
阿根廷政府經濟部長和央行行長之間對如何處理危機意見不合,更使市場壓力陡增。如果政府不拿出明確、一致的對策,比索還可能下跌。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去年阿根廷央行出售59億美元的外匯以提振比索,而目前其外匯儲備已降至了七年來的最低,292.6億美元。而周四的大跌很可能是比索惡性貶值的前兆。阿根廷央行則對此無能為力,幾乎徹底喪失了對貨幣的掌控力。
阿根廷政府經濟部長和央行行長之間對如何處理危機意見不合,更使市場壓力陡增。如果政府不拿出明確、一致的對策,比索還可能下跌。
“最大的問題還是政策不夠明確。”國際金融協會首席拉丁美洲經濟學家Ramon Aracena表示,“如果我們回顧阿根廷此前數年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千里之堤並非毀於一夕之間,外匯儲備的不足早已暗示了危機的到來。到了現在,貶值比索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阿根廷更需要的是一個全面緊縮的財政及貨幣政策。”
“然而沒有什麽政策能一夜間奏效,阿根廷即將面對30-40%的通脹水平,這是無法避免的。”Aracena補充道,“目前通脹率高出利息水平21%之多,也就是說那些持有比索的投資者每一秒都在賠錢。”
此外,比索下跌引發了對整個發展中國家貨幣大面積貶值的擔憂。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