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達沃斯見聞】王健林談特朗普保護主義:不希望中美在娛樂產業“打架”

近五年來,萬達集團邁向全球娛樂、體育產業擴張的步伐越邁越大——2012年,萬達26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電影院線AMC,去年又斥資35億美元收購擁有“魔獸”“金剛”等超強IP的好萊塢公司傳奇影業。去年9月,萬達與好萊塢六大片廠之一的索尼影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然而,特朗普即將於1月20日入駐白宮,其貿易保護主義主張加劇了全球緊張情緒,例如中國和墨西哥則是被常常點名的兩個國家。當被問及這可能會對中國海外娛樂業布局產生的影響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1月18日在2017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美國的確在收緊對中國對美投資的資格審查,這說明美國保護主義有所擡頭。習近平主席在昨天的主旨演講中也提及,搞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兩敗俱傷。”

美國不應喪失中國娛樂行業機會

王健林稱,“其實英語電影片的主要增長點在中國,好萊塢電影業的收入增長在中國等新興市場,”而美國的市場容量已經固定,很難有新的增長空間。因此,“如果封殺中國,中國也可以這麽做,我不希望中美兩國在娛樂產業方面‘打架’。”

他舉例稱,2015年中國增加了12000塊屏幕,2016年增加了9000塊屏幕,過去五年中國電影院數量平均增長超過30%。“跟傳統電影院不一樣,中國的影院現在全部建在大型購物中心中,其也不是簡單地放映電影,而有很多體驗內容。可見中國正在向著娛樂化體驗的方向發展,這一部分收入增長很快,並不僅限於購物。”

他認為,美國不應該喪失中國娛樂行業的機會,貿易保護主義不利於雙邊發展。盡管外語片進入中國存在一定限制,但這種限制正在不斷減少,且可以規避。

“進入中國的外語片分為幾種,一種叫分賬片,每年大約34部,每部投資規模在1億美元左右,其中30部基本是美國片;另一種是買斷片,其投資規模較小,可以在中國買斷發行,基本以文藝片為主。上述兩類外語片是有控制的,但是另一種模式即合拍片,其實可以規避這種限制。”

王健林稱,“如果海外大片要進入中國,其實可以和中國合作拍攝,這就不存在任何限制,而且越來越多美國公司采取這種模式。因此,我認為,美國政府如果封殺了中國對美國電影的投資,這是不對的。”

他表示,此前在其買下美國影院時,美國國內就存在這樣一種擔憂——以後美國影院會否變成中國影片專屬放映地?“但我已經用事實證明過了,結果放的還是美國電影,這種擔心完全不用在意。”

院線體育多領域擴張

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末,萬達旗下AMC與Carmike的收購協議通過審查,AMC將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Carmike,交易完成後,AMC在座位數上將成為美國第一大院線。此前,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致信特朗普等人,要求進一步調查中國萬達等企業收購美國公司一事背後“是否牽扯中國政府利益”,而特朗普本人也曾暗示他的新政府將對此類交易實施更加嚴格的審核。

不過這些似乎都沒能動搖王健林打造自己娛樂帝國的決心,他當時也喊話特朗普:“萬達在美國投了100多億美元,有2萬多名員工,如果政策搞得不好,他們就沒飯吃。”

按照王健林的規劃,到2020年,萬達旗下院線要占據全球電影票房的20%。去年7月,萬達已經並購了歐洲最大的院線Odeon & UCI。

此外,萬達也正在向國際體育領域進軍。2015年年初,萬達以5200萬美元獲得西甲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的股份。在王健林看來,擁有一支球隊的主要目的是擴大影響力,而不是獲取盈利,通過版權買賣或者擁有賽事IP是更容易獲利的經營方式;2016年3月,萬達成為了國際足聯(FIFA)的頂級贊助商,此後萬達可以獲得四屆世界杯的頂級贊助權限。

王健林在此次達沃斯論壇期間表示:“投資國際體育行業,萬達真正的用意在於舉辦更多品牌賽事,包括向中國引進新型賽事,如足球A級比賽,我們在今年很快還會引進自行車世界巡回賽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67

回鄉見聞 | 貿易戰下的廣東縣城

作者:弘毅遠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杜彬


過去幾年寫回鄉見聞成為一種潮流,大家自從讀大學後回家鄉的時間逐漸變少,而隨著在外經歷逐步增多,也越發重視家鄉的發展和變化。中國2000多個縣,每個人的回鄉見聞都是在盲人摸象,看到都是一小塊,不過一葉知秋、窺斑見豹,更重要的是看到變化和可能的趨勢。我覺得下面描寫的家鄉剛好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的一個縮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家鄉是粵東的地區的一個縣(原來是縣級市,後來上大學的時候改為市轄區,區域也作了調整,但我習慣稱之為縣),土地總面積3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82萬人,GDP為519億元,人均GDP為6.3萬元,基本是全國的平均水平。個人感覺縣城的生活水平比較高,而下面村鎮生活總體水平則差一些,還是有差距。


去年縣里經濟同比增長6.8%(前一年9.5%),略高於全國水平,地產投資增速超過26%——明顯高於全國不到10%的增速。經濟下行壓力是有的,這是系統性問題。去年全年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不到17億元,增長近9%,超過經濟名義GDP的速度,其中賣地為主的非稅收入2.8億元,降幅超過65%。


在我看來家鄉的經濟還是不錯的,查了一下2017年財政的一般公共收支情況,基本一半的支出是靠上級轉移和調節資金。縣里債務控制得很好,2017年底負債不到10億。產業方面,二產占比最高為55%,三產為37%。其實縣里的民企是比較發達的,很多小企業小作坊,從事玩具、毛衫、工藝方面的工作,我覺得是藏富於民的。


這幾年縣人口已經比較穩定,自然增長率比全國的水平高一點,在沒有放開二胎之前,一般不是公職的都生了二胎。人口是最基本的資源,目前自然增長率不高是個問題。過去十幾二十年從這個縣走出的大學生應該有幾萬名,一大部分留在珠三角,我統計了一下,初中同學有一半在外就業,估計高中會更多。所以逢年過節珠三角通往縣城的高速總是堵得厲害,高鐵更是一票難求。大量在外就業的遊子也會反哺家鄉,促進家鄉的教育和消費。


我不覺得大學生在外就業對家鄉是人才流失,全國人才都往一線和主要二線城市集中,這是經濟發展的正常規律。不過同學中也有很多回家鄉就業的大學生,回來當醫生、公務員、老師,或者做一些玩具產業鏈相關的生意,利用在外學到的新技術新理念為家鄉發展做出了貢獻。


家鄉工資不是很高,當老師月收入中位數在5、6千,據說縣城好的中學過去十年工資沒有怎麽漲,醫生收入在4千到1.5萬之間,公司的文員月收入3千左右,主管能到4到6千,經理級別及以上可以到1萬。不過縣城壓力小,節奏慢,可以過得比較舒適。


公務員工作壓力比較大,有師弟在市局工作,還有親戚在街道辦事處工作,扶貧、創文,經常加班,很累。扶貧有的依靠電商,把一些特產依靠互聯網加大銷售。近幾年公務員系統的整頓作風有了改善,機構調整正在市一級進行。師弟講到局里領導有退伍的幹部,主席很重視退伍軍人,之前在北京一個券商的營業部也碰到有退伍軍人在那里工作,這也是為軍隊的發展提供保障。


家鄉房價相對穩定,預計未來縣城房價大漲的可能性較小,能跟通脹走就不錯。新開發的高檔一點的房子均價近1萬,村鎮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都到縣城買房了,也有作為投資的。了解到地級市和縣城新房房價都有下降,一手房開發商會用多種方法補貼,縣城春節前有的樓盤價格下降10%。最近幾年二手房都沒有怎麽上漲,均價在5、6千/平左右,並且在沒有限購限貸的情況下。因為年輕人到縣城或者外地就業,農村也出現一些空置的房子。


汽車市場已經相對飽和,縣城很多居住小區原來都沒有規劃這麽多的私家車車位,因此都是停放得滿滿的,新的小區就好一些。村鎮的路本來就小,基本是一半停車一半走車。路上汽車品牌繁多,國產的合資的都有,也不乏一些高檔的名牌車。我認識的朋友、親戚基本都有車,有的還不止一輛。


家鄉玩具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鏈,從設計到制模到各種零部件的制作,再到包裝和銷售等,一個產品下來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參與其中,每年還舉行國際玩具博覽會,但招工難一直是問題。由於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不少其他省份的外來人口到縣城就業,漸漸的也有一些外來人口在縣里定居。原來縣城外來人口很多,工資也是比較低廉,但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招工難日益凸顯。我接觸到的不管是玩具廠還是食品生產店,都提到招工難的問題,並且已經有好多年都連續如此了。食品店老板提到原料最近並沒有漲,相反像豆油還有降,但是人工一直漲,為了留住工人也只有靠這個方法。總體社會是朝著保護工人的方向傾斜,這也是促進消費的一個保證。


工業上機器替代趨勢明顯,玩具智能化,這是產業升級的體現。做糕點的老板介紹,他的食品生產70%的程序都用機器替代;做玩具的介紹一個工具組件用機器替代後成本從9分錢下降到7分錢,省去人工,並且別人都在通過機器降低成本,如果你跟不上非常有可能就被淘汰了,這方面也會被趨勢推著走。有位親戚的工廠設計了新的玩具機器人,智能化,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讓其跳舞、唱歌或者講英語等,顏值高,並且包裝也顯得很高端大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改進,設計和包裝是可以帶來更高附加值的。目前國內機器替代、智能化的趨勢也是在延續,家鄉的產業也慢慢順應這個方面的趨勢。


另外一個趨勢是,近幾年的電商微商行業迅速發展,很多頭腦靈活的年輕人——較多是大學生——依靠自己努力在經營,如果店鋪進入天貓、拼多多,或鏈接在淘寶排名靠前,月收入不菲,也帶動了快遞行業的發展。現在很多大學生不喜歡像70後80初的人一樣打工,他們可能打工一兩年後就自己獨立創業經營,很會利用各種資源,做事情顧慮少。這是90後、00後的優勢。


去年經濟有壓力,微觀上可以感覺出來。有朋友從事商標標簽印制,因為該行業是處於消費產品的上遊,所以下遊消費的壓力很快就傳導上來,他說去年下半年下滑的程度超出預期,春節前訂單又上來一些。家鄉茶葉消費大,師姐在賣茶葉,也反饋認為行業去年生意不如前一年。縣里有幾個上市公司和幾個新三板掛牌企業,碰到前所未有困難,股市在多個因素疊加下不景氣,上市公司市值大幅下降。縣里經濟有增長,中小工業企業做了很大貢獻。此外,因為很多玩具和服裝出口,受外需和貿易摩擦影響,全縣去年出口下降10%,進出口總額下降一半,比全國的形勢要差好多,估計里面一些加工貿易受到的影響較大。


雖然經濟有壓力,但是從事玩具生產的朋友仍然認為目前是一個創業的時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問題在於怎麽選擇,雖然離不惑之年還有一段距離,他也在考慮是否要去珠三角謀求更好的發展。節日期間還碰到同一個中學的一位師兄,物理學博士,從事量子方面的研究,咨詢其他校友如何爭取到風投、將已有研究成果貨幣化。


家鄉有獨特的文化。家鄉人很信中醫,並且一般的中醫也懂西醫,治療會是中西醫結合。一位朋友在醫院上班,業余自己開個中醫診所,符合執業醫師滿5年以上的條件,去年申請了個中醫診所備案證,這是鼓勵發展中醫、讓醫生可以“多點執業”的舉措。他說前段時間流感嚴重,診所安裝了紅外線消毒儀器,每天晚上定時自動殺菌。他開診單、藥方都靠電腦,專門購買相關的軟件系統,藥方開完費用也就算出來了,省去不少時間,同時系統還能留下病人的信息,便於記錄追蹤。我覺得信不信中醫不要緊,這是市場化的行為,能醫治好病人,有口碑,就能很好生存下去。


節日消費在外就餐比較火爆,這幾年都是,稍微好一點的飯店都需要提前預約,吃飯海鮮會是主角,稍微中檔的一桌需要1000多,更高檔一點的翻兩三倍都有。春節期間酒店價格也貴,縣城最好的酒店漲到1500一晚。


節日期間家鄉文化活動和文化消費氣氛很濃。過年期間常常看到有書法、國畫或者攝影展覽,今年有省畫院院長(也是家鄉人)的作品展覽。縣城的文化街不長,但是街上有4、5家字畫裝裱或者賣字畫的店。家鄉燈謎活動長盛不衰,基本每年過年都有舉行燈謎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兩年來家鄉實施創文、美麗鄉村計劃,地方財政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給居住、生活環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道路的拓寬改造、排汙管道的鋪設、公共廁所和垃圾桶的增加、綠化、鄉村文化廣場、健身器材的投放、重建重點中學的初中部等,春節前還新修了一個市民文化廣場,帶音樂廳。近幾年政府重視景點的修複,在一個鎮上修葺了一個有3、4百年歷史的書院,書院里展覽很多學生的書法,寫得很好。此外還新修了古港遺址,這里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很多人就是從家鄉乘船下南洋——到新馬泰一代謀生和創業。總體政府公共投入很大,給居民帶來實惠。


一線城市限制人口、二線城市展開搶人大戰的背景下,縣城的出路在什麽地方?這是一個價值連城的問題,但沒有包治百病的良方。與國內很多區縣不同——比如有的區縣就是“睡城”,我覺得家鄉還是擁有幾個具有優勢的產業,可以進一步發展,這是重要的機會。在國內產業升級的趨勢下,玩具、毛衫、工藝都能繼續升級,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如果能做到全國甚至全球排名靠前,就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優勢。同時縣城需要繼續做好基建投資,包括教育、醫療等,營造好的環境,爭取吸引更多的合適的人才來就業,形成產業的良性循環。要保護好中小民企。政府需要控制好房價,擺脫土地財政的約束,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另外地方文化、旅遊的文章、特色農業也需要繼續做強做大。當然,基建和環境的改善需要錢,這又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只能靠自身小米加步槍、上級財政轉移來實現了。



發送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153

華爾街見聞 獲黎瑞剛入股

1 : GS(14)@2016-02-03 13:36:07

【明報專訊】提供即時財經資訊的網站華爾街見聞,剛獲得黎瑞剛掌舵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入股,並完成新一輪融資,涉資1億元(人民幣.下同)。華爾街見聞昨表示,本輪融資將推動其繼續提供金融資訊,並會與CMC共同拓展在金融信息服務領域的持續創新空間。



華爾街見聞為內地財經資訊網站,自2013年5月開始運作,曾先後獲得中國平安集團及海通證券旗下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最新投資者為CMC。據華爾街見聞稱,截至2015年末,其月獨立訪問用戶達到數千萬,日獨立訪問用戶超過百萬;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內容平台上,華爾街見聞也擁有數千萬的訂閱用戶。

CMC積極拓影視業

另外,華爾街見聞亦宣布,公司將於2016年上半年與數家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完成策略、數據和交易系統對接,並為國內數家專業機構提供全球大類資產,以及A股市場資訊、策略為特色的一籃子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方案,現已覆蓋逾千萬個人投資者。

事實上,CMC在有「中國梅鐸」之稱的黎瑞剛掌舵下,近年亦積極拓展體育文化、影視娛樂產業。繼去年9月與美國華納兄弟合資成立公司「旗艦影業」,共同製作中英語電影外;去年10月又伙拍騰訊(0700)主席馬化騰,及阿里巴巴執行主席馬雲,並聯同國家隊元禾控股,合組「華人文化控股」,投資逾100億元,沾手影視業務。另CMC亦於去年12月聯同中信資本,斥4億美元入股英超曼城俱樂部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團13%股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3/news/ec_ecj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102

【旅途見聞】德國機場麥記 一定受歡迎過泳棚

1 : GS(14)@2016-03-11 13:32:30

莘莘學子走上末路的新聞每日發生,高官腦中只有釣魚和暢泳,讓我想起月前在德國漢堡機場,以發現新大陸的心態「參觀」麥當勞。機場有麥記冇乜出奇,奇就奇在裏面有個兒童天地,小朋友可以在熱氣球內擒上擒落,再由火箭內的滑梯瀡出來,好讓父母打發登機前的等候時光。從麥記推門出去,外面是個露天觀望台,可以飽覽停機坪風景,還有望遠鏡畀大家睇飛機升降。一個機場,一間麥記,足以反映一個地方的核心價值,就算起多三五七條跑道都望塵莫及。



兩層高的火箭是個兒童攀爬組合,在登機櫃位離遠已經望見。陶思敏攝

麥當勞外是個觀望台,有長凳有望遠鏡,What more can you ask for?陶思敏攝



記者:陶思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1/195250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36

【讀書好×果籽】兩年後的回望:雨傘見聞錄

1 : GS(14)@2016-09-30 08:09:38

雨傘運動之後,有不少有心人自資出版有關書籍,到完成後可能已經是佔領清場後一年,當他們拿着新書興高采烈去書店時,卻遇上了冷淡反應,「雨傘書,冇人要喎。」一場震撼全世界的公民佔領運動,為何短短一年之間,會變成出版「票房毒藥」?


雨傘毒藥

2015年是充滿憤怒的一年,佔領清場後本土激進派抬頭,清算大台,學聯受到各方攻擊,大學發起退聯行動,三子雙學飽受批評,社會上充滿失敗、沮喪及憤怒情緒。這時候任何關於雨傘運動的東西,大家都不想再接觸,這也解釋了為何出現了「雨傘書冇人要」的局面。兩年來政府沒有主動撫平社會矛盾,反而步步進逼,挑動更激烈的衝突,派李國章入香港大學搞事,終於在2016年農曆新年初一爆發旺角騷亂。「雨傘運動失敗」似乎已經成為結論,今後只有勇武鬥爭,但掟磚之後又如何呢?是否要升級為武裝鬥爭?但又不是,原來激進青年選擇走入建制參選去也。社會紛擾、同路人互相攻伐,網路上叫人「落地獄」之聲不絕,任何關心香港民主前景的市民,焦慮有之、厭倦有之,為何雨傘運動之後,會變成這樣?一場香港發生的佔領運動,對獨裁的共產政權會發生甚麼影響?廿多年前發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佔領運動,學生、平民流血犧牲,共產黨依然坐穩江山。在他們眼中,沒有向民意負責這概念,一切只為了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香港決不能影響他們紅色江山。因此由一開始,佔領運動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大家也不會期望有甚麼短期成果,甚至撤回八三一決定,重啟政改。雨傘運動的初衷,是為了政改,但這七十九天佔領,真正彰顯的是香港人守望相助的團結精神!為何大家好像忘記了。


記憶載體


兩年後的九月廿八日,我打開了朋友送來的《雨傘見聞錄》,這是一本精裝的畫冊,記錄了由九月廿七日開始,每日發生的事件,是完整的圖像記錄。在金鐘佔領區我認識了兩位朋友:Benedict及Firenze,他們出版一份叫《夏慤村聲》的刊物,在佔領區內免費派發,雜誌是人手編寫,記錄了當時佔領區內種種細節,例如區內營幕調查,記錄帳幕數目、分佈及外形,也有佔領區各式人物訪談,Benedict認為佔領區應該有自己的出版社。十二月清場之後,我遇見過他們在連儂牆下派新一期的《夏慤村聲》。之後沒有再見過,直至今年七月,我想採訪關於丘世文《周日牀上》再度出版事宜,發現出版人竟然就是他。這時才知道兩年來《夏慤村聲》依然在出版,去年底先後出了三本別冊,包括《雨傘見聞錄》、《夏慤佔領圖》及《雨傘尋人圖》。《雨傘見聞錄》是一個佔領區普通市民Simon Chow的畫作,他每天都在自己畫簿上不停地畫,用率直及單純的黑白線條,獨特的視覺去記錄這場運動,畫作背後有一種要「爆」的衝動。這不是專業插畫家作品,而是普通人的視覺記錄。至於《夏慤佔領圖》是一幅記錄2014年香港市民佔領夏慤道一帶的「清明上河圖」,西至香港大會堂,東至「光明磊落」,於不同時段在夏慤村出現過的小人物事情被歸納在同時空;從左至右慢慢細閱這地圖,讀者可以重新漫遊這個自發、自治、互助互勉,僅僅存在過75日的烏托邦式社區。回憶是需要承載的物體,這些雨傘運動的視覺紀錄,將開啟記憶之門,穿過憤怒、失敗、沮喪、回到當日那個自發自助,互愛互勉的社區,尋回初衷,面對將來。



夏慤佔領圖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記得當日這些場面嗎?

撰文:劉細良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30/197857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