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層級來看,由於房地產緊縮調控政策不放松,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會率先探底,三四線城市市場的調整,預計將於2018年下半年出現。
5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5(2018)》給出上述預測。
今年樓市調控將以“穩”為主
展望2018年,藍皮書稱,樓市調控將以“穩”為主,為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建設營造穩定的市場環境,樓市緊縮調控與去庫存政策仍將並行不悖。
一方面,盡管熱點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但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並未發生實質性轉向,房價仍存在一定上漲壓力,需要維持現有政策調控力度不變,部分熱點城市不排除進一步出臺更為嚴厲的調控政策;另一方面,由於三四線城市市場熱度持續提升,房價、地價快速上漲,市場已經被充分“激活”,前期刺激政策需要淡出甚至轉變為緊縮調控,以維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藍皮書認為,在供給側,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為緩解庫存危機,土地供應量有望進一步提升。但限價政策很難有所放松,熱點城市供應量將持續偏緊;在需求側,“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不會發生變化,加上銀行信貸收緊也使得購房成本顯著上升,故而成交規模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商品房銷售面積受到調控政策和貨幣環境的影響,將出現回調。銷售萎縮和融資渠道受阻給房企造成的資金壓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企新開工意願,新開工面積增速仍將維持低位運行。
從城市層級來看,由於房地產緊縮調控政策不放松,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會率先探底,而三四線城市調整將明顯滯後於一線城市,政策相對寬松、需求外溢等因素仍將支持三四線城市保持一定的熱度,但隨著去庫存刺激政策逐漸退出,轉變為緊縮調控,預計2018年下半年三四線城市市場調整將會出現。
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仍有上行可能
2017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定調2018年樓市調控時提出要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藍皮書預計,2018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將維持平穩,出現過熱勢頭的城市政策將適時收緊。總體而言,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大幅上漲後將進入調整期,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增長也將隨之繼續放緩。同時,在市場化資金成本上升的推動下,貸款利率將繼續上行。
從信用風險來看,個人住房貸款仍是商業銀行優質的資產,尤其是在當前貸款利率上行的趨勢下,商業銀行仍將把個人住房貸款列為優先發展的業務之一。然而,受制於市場需求萎縮和監管政策趨嚴影響,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將繼續放緩。
藍皮書還分析,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仍有上升空間。
當前,美國、歐洲等主要經濟體正在逐漸收緊貨幣政策,包括實施加息和縮減資產負債表,對我國貨幣政策形成一定制約。藍皮書稱,從穩定匯率的角度考慮,未來人民銀行將跟隨美聯儲上調公開市場利率,甚至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水平,這些操作都將逐步傳導或直接影響到信貸業務的定價水平。
對於2018年總體的房地產市場的形勢,在發布會後舉行的房地產高峰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稱,當前一是要妥善管理預期,包括推出一些重大政策或重大制度,都要在市場提前消化,使不確定的預期得以適應。二是要持續保持調控政策的人性化和機制化,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有些韌性,並且維持政策的持續性,建立更敏感、更靈活的機制。此外,在租售並舉的框架下,在土地和金融稅收等方面大膽改革。
在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副院長陶然建議,可以打破集體建設用地不準進入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限制,建立由高中低端構成的房地產市場,既有出租屋,也有商品房。
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6.7%左右,增速比上年略微回落0.2個百分點,實現年初預期6.5%的經濟增長目標,繼續保持在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
5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春季號:2018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給出上述預測。
藍皮書認為,2018年,我國經濟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
根據藍皮書的綜合分析和預測結果顯示,始於2013年9月的經濟增長率周期,於2015年10月結束下降走勢,達到第5輪經濟增長率周期波動的谷底。隨後經濟景氣逐漸回升,並於2017年4月達到第5輪經濟增長率周期波動的峰。隨後我國經濟景氣進入新一輪周期波動的下降期,截至2017年12月,經濟增長率周期波動已經連續下降了8個月。
基於先行指數判斷,2018年全年我國經濟增長仍將處於小幅波動性下降階段。考慮到世界經濟複蘇緩慢以及當前我國處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階段,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依然較大,2018年全年GDP增長率將為6.7%左右,物價增長周期滯後於經濟增長周期,在PPI大幅上升的傳導作用下,CPI或將緩慢上升,預計全年漲幅為2.4%左右。
2018年經濟進入微幅波動階段
藍皮書指出,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18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8%、6.7%、6.7%、6.6%,呈現穩中微降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年GDP增長6.7%,比上年略微下降0.2個百分點,仍然保持在平穩較快的合理增長區間。
藍皮書稱,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數據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
從國內來看,在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基礎設施計劃投資額將大幅增長,繼續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隨著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的逐漸完善,以及環保是否達標成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沖動得到有效約束。
值得關註的是,融資平臺的政府融資功能剝離後,債券發行不足以滿足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無法支撐投資規模的大幅擴張;而且美國政府的連續加息政策,可能使中國央行被動提升基準利率,從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成本。
2018年,在中央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加強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下,房地產價格得到有效遏制,這一方面將限制和降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另一方面也會削弱房地產對家電、家具、建材等行業的拉動作用。
基礎設施投資仍是主要動力之一
藍皮書分析指出,2018年一至四季度,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分別為7.0%、5.3%、5.5%和6.0%,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69萬億元,名義增長5.8%,實際增長3.1%,整體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小幅下調,但降幅進一步縮小。
從投資結構上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分別為3.6%、12.0%、6.7%,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遠高於制造業和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這也意味著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仍將成為2018年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2018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為6.0%,比上年小幅回升1.5個百分點。這說明民間投資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複,但仍需進一步提升。從原因上看,民間投資乏力除了其“順周期”固有特性之外,投資回報率下降是造成民間投資減速的直接原因,勞動力成本、環保成本、體制成本上升成為抑制民間投資需求的中長期因素。另外,融資渠道不暢也限制了民營企業籌集資金的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婁峰稱,這說明我國需要加快出臺系列降稅減費、破除市場壁壘、抑制房地產泡沫、調整信貸結構等措施,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振民營資本發展信心,進一步激發實體經濟投資熱情。
易地扶貧搬遷是實現精準扶貧和脫貧的重要方式,旨在解決貧困地區“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困境。
日前,在由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貴州藍皮書:貴州社會發展報告(2018)》發布會上,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所長王興驥稱,公共基礎設施是移民決定搬遷的重要因素。相較移民前的村落社會,無疑移民社區的公共基礎設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教育設施,但在移民社區形成初期公共基礎設施仍需完善。
通過搬遷拔除窮根
在國家層面,中央明確用5年時間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完成1000萬人口搬遷任務,通過搬遷拔除窮根,幫助他們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2016年,貴州省制定規劃以確保“十三五”期間完成對162.51萬人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藍皮書顯示,2017年,貴州省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藍皮書顯示,全年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76.3萬人。赤水市開創了依法治貧的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高度肯定,成為全省第一個摘掉貧困縣帽子的城市。
對於易地扶貧搬遷的成果,藍皮書基於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社區的實地考察發現,在基本日常生活服務方面,移民社區日常生活服務有一定優惠,但是由於政策落實等問題,目前移民社區的日常生活服務提供並不完善。
在教育資源供給方面,政府無法兌現當初所做出的無條件就近解決孩子教育問題的承諾,這引發移民的抱怨。所以部分移民仍是自己花錢送孩子到私立學校就讀,雖然政府對此給予一部分補貼,但這一筆開支對移民而言也是很沈重的負擔。
而在醫療保障服務方面,社區的醫療基礎設施配套欠缺、醫務人員缺乏以及醫療技術短缺等都使移民社區的醫療服務需求難以滿足。在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安置方面,搬遷的村民中,除了少數經濟型及技能型精英人員外,大部分的移民都處於待業狀況,幾乎無生計來源。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安置狀況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移民就業問題。
訪談中,部分移民抱怨政府給予安排的工作工資太低或工期較短,難以保障生存,因此部分居民並沒有接受政府安排的就業崗位。其次,由於移民缺乏生計技能,出現就業人員能力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等情況,就業機會難尋;就業安置政策難以執行和落實。在此情況下,移民社區當地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聯合組織相關的就業培訓,但是民眾響應程度不高,移民社區當前的職業技能培訓並沒能發揮預期作用。
建議健全扶貧監管和考評機制
除了易地扶貧搬遷外,藍皮書還提到,貴州以扶貧戰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扶貧工作,成為全國扶貧系統學習的參考。藍皮書指出,應當適時修訂《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使之真正成為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統領性法規;加快修改《貴州省環境保護條例》,使之切實對接2014年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抓緊制定出臺貴州省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貴州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條例,推動城市供水排水、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等領域立法,構建貴州綠色發展法規體系。
針對當前貴州省在法治建設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藍皮書提出了進一步推動地方法治建設的對策建議:其一,進一步完善扶貧領域相關立法,深化條例宣傳落實,健全監管和考評機制,助推精準扶貧,決勝脫貧攻堅;其二,推進大數據戰略法規落地,探索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三大國家級試驗區政策法規協同與疊加,建設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其三,完善生態文明法治“四梁八柱”,探索可複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法治建設重大制度成果,打造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示範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