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富豪蒸發2.4萬億李嘉誠身家半月縮200億

1 : GS(14)@2016-01-19 22:38:24

【特稿】內地年初輸出股災引發環球股市大震盪,餘波未見平息之際,富豪身家已明顯「縮水」。按彭博富豪榜截至上周五資料,全球首400位富豪年初至今已合共蒸發3,050億美元,相當於2.37萬億港元,本港首富李嘉誠身家在短短半個月內震走近200億港元。



王健林資產減18%

人民幣突然大貶,加上A股熔斷機制拖垮股市,滬綜指今年已累挫18%,拋售恐慌波及本港恒指及美國道指期內急跌10.9%及8.3%,同時令全球富豪首當其衝資產大貶值。彭博數據顯示,本港首富、全球排名22位的長和(001)主席李嘉誠,其資產年初至今已蒸發25億美元,折合約194億港元。截至上周五,「超人」總資產已減至近2,130億港元,較去年10月底減少逾450億港元,足以掃入1萬個沙田第一城兩房單位。至於恒地(012)主席李兆基及新世界(017)創辦人鄭裕彤,兩人淨資產今年亦縮水大約一成,分別減至約1,210億港元及730億港元,繼續是本地富豪榜的「老二」及「老三」。中國首富、全球排名15位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其淨資產半個月內更大減17.6%至約2,330億港元,全球排名緊隨李嘉誠於第23位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期內亦痛失194億港元或8.3%,惟表現已較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理想。







另外,全球首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亦不能倖免,期內資產亦減少逾500億港元。然而,全球排名首400位富豪中,仍有9位奇葩能逆市突圍錄得正回報,當中印度首富安巴尼(Mukesh Ambani)的淨資產首半月增加6.2億美元,回報傲視全球富豪,其全球排名亦升至28位。記者:何仲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19/194576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38

恒指半月蒸發3.4萬億

1 : GS(14)@2016-01-22 01:39:30

■恒指昨收報18886點,50隻藍籌股全面報跌。易仰民攝


【本報訊】港匯急瀉惹資金撤離港股恐慌,恒生指數昨日一度暴瀉超過800點,並失守19000點關口,創2012年7月以來逾3年半低位。大市年初至今短短13個交易日已累計大跌近14%。港交所資料顯示,港股去年底市值達24.7萬億元,然而截至昨日市值已縮減至21.3萬億元,半個月蒸發3.4萬億元或13.7%,即全港約730萬人,平均每人賬面損手46.6萬元;若以本港225萬名股民計,平均每人更慘蝕150.6萬元。



沽空率兩周維持逾10%

恒指昨低開逾300點後逐步下試低位,跌幅最多擴大至801點,收報18886點,跌749點或3.8%,50隻藍籌股無一倖免要報跌;H指更瀉4.3%,創2008年金融海嘯後近7年低位,全日多達293隻港股創逾1年低,中海油(883)及中石油(857)低見「海嘯價」,港股整體市值單日已蒸發超過7,700億元。大市昨日整體成交增加至922億元,當中沽空金額佔13.3%,比率已連續14日維持在一成以上的高水平。外圍股市昨晚接力下挫令港股繼續未見曙光,截至本港時間昨晚9時半,恒指夜期再跌153點,報18649點,較現貨低水192點。港股跌個不休,有基金教父之稱的資深基金業人士雷賢達卻表示,目前仍然未看到市場有全面性的恐慌,估計股票只是部份反映未來本港經濟走弱因素,但地產市場顯然未反映。有美資基金經理亦相信目前未到最壞時刻,港股或仍有一浪沽壓,「起碼仲未見到有企業出事,條街未有人覺得有事發生,風險意識仲係低」,故旗下基金未來仍以增持現金及防守性股份為主,未考慮大舉撈底。標準人壽投資環球策略主管Andrew Milligan認為,縱使中港股市估值已屆多年低位,但在投資氣氛被嚴重削弱下,股市再跌一成其實很容易,拋售潮在股市出現「荒謬地便宜」時才會停止,現時仍不是大肆入市的時機。■記者何仲豪、林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21/194604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99

憂另類攝影器材市場飽和 GoPro市值蒸發九成

1 : GS(14)@2016-02-15 02:15:52

【明報專訊】極限運動攝影器材品牌GoPro的Hero相機系列,吸引不少極限運動發燒友購買,拍攝自己的身手向友儕炫耀,但這市場逐漸面臨飽和,新機需求開始萎縮。Go Pro第四季財報及未來收入預測均遜分析師預期,股價持續偏軟,近期在10美元左右徘徊,接近2014年6月上市以來最低水平,較2014年10月所創的93.85美元紀錄下跌90%。部分分析預期,這另類攝影器材的增長已經見頂,GoPro急需新元素刺激需求,尋找新的收入來源。



明報記者 黃展翹

GoPro最新型號Hero4 Session在聖誕旺季前一段時間已經推出,卻要兩度減價才能刺激銷售。Hero4由去年7月的400美元定價,直跌至12月時的200美元,大量存貨積壓,影響到年尾季度的利潤率。GoPro股價在Hero4推出以來連連下滑,由去年8月初的65美元高位,跌至本月初9美元水平,遠低於2014年6月的24美元招股價。

GoPro承認推出Hero4時「犯了一些錯誤」,包括定價太高,在聖誕節前太早推出,宣傳支援不足,但否認產品設計有問題。不過消費者卻抱怨其編輯軟件太難使用。

承認推新型號「犯了些錯誤」

GoPro表示,去年下半年銷售放緩,公司認識到需開發軟件解決方案,將於3月推出新的編輯軟件套裝,使客戶更易傳送及編輯影像。不過GoPro承認,若新軟件也不能提振銷售,公司並沒有應變方案。

投資者則擔心GoPro面臨其他同類產品的競爭。不過GoPro否認因競爭激烈而受挫,稱其產品在歐美的市佔率仍然上升。GoPro創辦人Nick Woodman本月初表示:「我們不相信不利因素是來自競爭壓力,不相信逆風源於市場小或已經飽和。」

GoPro預期首季銷售疲弱,預測收入介乎1.6億至1.8億美元,遠遜分析師平均預期的3億美元。今年全年收入預測介乎13.5億至15億美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6億美元。投資機構Dougherty & Co.分析認為,原已預期GoPro情?惡劣,怎料比預期更惡劣。銷售轉差為GoPro增添壓力,除要吸引極限運動愛好者和業餘電影拍攝者的核心客戶群,還要吸引其他新用戶。

營運開支持續擴大

證券研究公司Cowen & Co的分析師Robert Stone稱,市場增長已經見頂,之後一段時間可能走下坡,GoPro需要一些新元素令用戶再次興奮起來。GoPro透露,未來推出的拍攝器材,將改善與智能手機和雲端儲存的連繫。新無人機拍攝器Karma及Hero5相機都將在今年稍後推出,GoPro目前也在研究兩款虛擬實境(VR)相機。

GoPro行政總裁Nicholas Woodman承認業務正面臨挑戰,公司將致力在2016年為用戶帶來突破的體驗。不過創新產品的研發都要高昂代價。Dougherty & Co.表示,GoPro的研發開支驚人,估計花費將超過收入的一半。Sterne Agee分析師Robert Cihra表示,營運開支增加可能令損失持續擴大,令GoPro成為風險投資。

擬進軍媒體領域拓新財源

在剛過去的聖誕旺季,GoPro收入按年跌31%至4.366億美元,是該公司2014年中上市以來首次收入倒退。上季淨虧損達3450萬美元,前一年同期盈利為1.223億美元。不計入部分開支,上季每股虧損8美仙,前一年同期每股盈利99美仙。分析師平均預期上季每股盈利1美仙。毛利率由一年前的47.9%跌至第四季的29.4%。GoPro已宣布裁員7%,節省開支。

由於銷售疲弱,GoPro最近放棄低端的運動攝影器材市場。目前銷售的6款運動攝影機當中,3款將停止出售,僅保留Hero4 Session、Hero4 Silver與Hero4 Black三款機種。受停產及價格等影響,GoPro須計入5700萬美元的開支。GoPro正開始尋求新的財源,銷售影片的授權獲利,準備逐步進軍媒體領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4/news/eb_eb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857

蒸發7百萬職位 自動化科技席捲全球

1 : GS(14)@2016-03-02 16:59:52

2016-02-27 iM
近年愈來愈多人談論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不論吃飯、購物、乘車以至娛樂消閒,在新科技及新商業模式崛起下,消費者以更低的成本及資源,享受更多選擇或更便宜的價格,成為大贏家。這些創新公司如Uber、Airbnb、Netflix等,亦在業內引發一陣騷動,而電子商貿公司如Amazon、淘寶等,甚至已動搖消費市場的生態。

科技造就的新商業模式,暫時也許未至於顛覆整個行業,但行業如金融業所受影響已相當徹底,百業之母的銀行業在互聯網金融(Fintech)浪潮下不得不變革迎戰,甚至是與Fintech融合。

而除了破壞性創新,另一波的科技變革——自動化(Automation)更為全球經濟掀起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不久將來會影響全球各地經濟及各個職業階層。

工業生產上應用的自動機械,正急速上升,當中以亞洲尤甚。機械人以往取代的是重複的簡單工序,低收入及低技術的工種都是高危產業,但雲運算、大數據等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甚至連一些分析決策的工作,包括白領工種亦難以倖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下,全球過百萬打工仔的飯碗隨時危在旦夕!

一機在手 解決衣食住行

今時今日,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網絡科技。打工仔早上遲起床,怕截不到的士上班?打開Apps,Uber司機隨傳隨到。周末想來個短綫旅行?更容易,可以利用Airbnb網站,不同類型的台灣民宿應有盡有,除了住得更便宜,更是住進別人家中,體驗他鄉風情。大時大節,父母一輩可能仍然停留在逛街逛商場買新衫的年代,但後生一輩已視網購為習慣,從頭至腳都可「淘」回來。

在手機應用程式Apps、分享型經濟(Sharing Economy)、電子商貿(E-Commerce)等帶動下,消費者可說是大贏家,能以更少的資源及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更好的選擇。但與此同時,一眾新興企業的規模愈做愈大,隨時要脅到傳統行業生態,因而被視為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所謂的破壞性創新,究竟破壞力有多大?全球最大的叫車(Car Hailing)應用程式Uber,成立只有短短6年,就已經將業務擴展至全球超過58個國家、300多個地區。專家估計,目前Uber的市值已高達625億美元。

傳統行業漸被侵蝕

Uber在短時間內奪取市場佔有率,威脅的士司機的飯碗,的士行業當然大為不滿,指控Uber有機會違法。近年全球各地都有的士司機抗議,巴西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更直指,Uber的出現,將提高的士司機的失業率。

所謂有得必有失,既然消費者可以在網絡上購得一切,實體零售店的生存價值亦面臨挑戰。美國全國零售協會(NRF)的調查顯示,2015年11月美國為期4天的「黑色星期五」促銷節日,網購人次達1.03億人,高於實體店購物人數1.02億人。

而在中國,網購市場的規模更出現爆炸性增長,網購滲透率極高,佔總零售額逾一成。面對網購的崛起,實體店以至相關職位難免受打擊。

酒店冀與Airbnb共存

同樣地,酒店業也見挑戰重重。萬豪國際(Marriott International)去年11月宣布以122億美元併購喜達屋集團(Starwood),成為業界頭條,有指在Airbnb等崛起下,傳統酒店業不得不加速全球擴張,以維持優勢。

Starwood Capital主席兼行政總裁Barry Sternlicht早前接受彭博訪問時就指,Airbnb無可否認正在改變整個行業的生態,但他相信,消費者對酒店業的需求不會消失。「正如實體商場一樣,大家逛商場或大商店,並非單單是買東西,更重要的是擁有那種互動的體驗,我們賣的不只是一種商品,而是服務及體驗。」

雖然酒店業近年叫苦連天,例如紐約酒店聯會就發表報告指,去年Airbnb對酒店業的負面衝擊達21億美元,但同樣有不少分析指,實質的影響或未如想像中嚴重,因為住民宿的人,本身就未必是傳統酒店業的客人。紐約檢察局的報告指出,2013年Airbnb的收入中就有38%是為用戶租訂酒店,如此看來,酒店業與Airbnb不一定是處於敵對狀態。

Uber也是一樣,目前仍然未有明顯數字證實Uber的出現令的士司機難以維持生計。被譽為「破壞性創新」之父的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Christensen曾在學術論文中提到,Uber只是透過智能電話的應用程式,為大眾提供的士以外的另一種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因此該模式只是「創新」,而非「顛覆」,對的士行業的影響程度亦較小。

傳統銀行求共存

「破壞性創新」對各行業的影響,仍然言之尚早,有待更多數據支持。但被譽為「百業之母」的金融及銀行業,近年卻因為互聯網金融(FinTech)的流行,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

Fintech涵蓋範疇極廣,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包括支付、融資、風險管理及投資理財。近年就以融資渠道中的P2P借貸(Peer to Peer Lending)較為人熟悉。

P2P借貸是新式借貸,借貸雙方可藉網上平台進行配對,對借款人(Borrower)而言,能以比傳統銀行更低的利息獲得貸款;對貸款人(Lender)而言,則可獲得較高利息的回報。

網上借貸成本取勝

P2P借貸平台近年極速席捲全球,根據P2P Finance Association數據,2015年,發源地英國的P2P借貸總額超過31億美元,而全球數字更大得驚人。調查機構Statista數據顯示,去年年全球P2P借貸平台借出達640億美元總額,並預計到2050年將高達約1萬億美元。

傳統銀行既有實體分行,背負龐大的租金及皮費成本,又要養活大量員工,更要接受各種金融法規監管,借貸成本一定遠高於P2P借貸平台。反過來說,P2P借貸效率較傳統銀行的借貸服務高六成,每次由P2P平台借出資金,其營運成本平均亦較傳統銀行低4.25%

憑藉龐大的價格優勢,P2P借貸已漸漸威脅到銀行的傳統貸款業務,兩者似有此消彼長之勢。美國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的報告顯示,自2007年第二季開始,傳統借貸總額平均每季下跌2%,反之,P2P借貸總額卻以平均每季84%之勢頭迅速增長。

與Fintech合作競爭

面對挑戰,銀行業亦開始變陣,第一招是將敵人收歸麾下,直接購入P2P公司的股份,如英國巴克萊銀行就已購入南非P2P借貸平台RainFin的股權;另一招是化敵為友,互相合作,將資金透過P2P借貸平台借出,令新模式與其傳統借貸方法融合,如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及蘇格蘭皇家銀行透過Funding Circle平台放貸,幫助中小企業發展。

根據英國科技機構Nesta及劍橋大學的調查,目前英國的P2P借貸平台上的放貸人,有約四分一是對冲基金、銀行及其他機構投資者,可見銀行業已漸接受新型的借貸方法,嘗試與舊有借貸業務融合,甚至視之為另一個機遇。

Blockchain領行業進化

此外,嶄新的Blockchain技術亦對金融業影響深遠。Blockchain為虛擬貨幣Bitcoin背後的記帳技術,可應用於多種金融交易中。利用Blockchain的好處,是交易平台可自行處理資金分派及轉手的工作,用戶毋須中介人協助,進一步減低交易成本。去年10月,德銀在旗下雜誌文章指出,該行正研究Blockchain的應用潛力。

德銀指Blockchain可以為銀行業帶來破壞性改變,利用Blockchain平台交易,用戶毋須持有銀行戶口、信用卡等傳統銀行提供的工具及方法,亦不需向銀行支付行政費或滙率差價等。而美國交易所公司納斯達克,已在去年於北歐國家愛沙尼亞,設立以Blockchain技術為基礎的結算及交易系統。

瑞銀的取態更為積極,已成立了一個名為「Crypto 2.0」的小組研究Blockchain技術。CNBC早前的報道指出,該小組已研究多達20個Blockchain應用方法,其中一個研究為「智能債券」(Smart Bond),利用Blockchain技術處理債券利息計算、利息分派等。

迎接新一波工業革命

面對新科技衝擊,銀行業的變化最大,亦勇於與創新科技融合,但畢竟並非人人都在金融行業工作,未必能感受到銀行業轉型的影響。工業自動化(Automation)則是無人能擋,關乎所有階層的最大改變。

以交通運輸業為例,Uber的出現,雖然為乘客帶來另一選擇,卻沒有改變「有人有乘車需要,就有人提供運送服務」的經濟模式,分別只在提供服務者是的士司機或是Uber司機。但無人駕駛技術的誕生,卻預示「司機」這個工種,在未來有可能完全絕迹。

自動化對全球的影響,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連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WEF)的主題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論壇創辦人兼行政總裁Klaus Schwab表示,從現時無所不在的流動網路,以至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功能更強大的感應器,到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顯示各種新科技正不斷演化、突破和融合,並形成新一波工業革命,它的來臨足以顛覆全球各個產業。

其中,自動化可說是改寫全球勞動人口面貌的一大關鍵。傳統而言,自動化即是以機械人取締人手處理各種重複而繁重的工作,而隨着雲運算及大數據等新技術發展,人工智能處理問題的能力愈來愈高,不單只是一些簡單工序,甚至連一些需要分析決策的工作,都可能被取而代之。

百萬職位被科技取代

機械自動化的大時代下,會加劇失業人口還是創造出更多工種?不幸地,答案是前者。周一(22日)公布的美國白宮2016年經濟報告指,美國時薪20美元以下的工種將有83%的機會被自動化科技取締。而根據WEF調查報告,在2015年至2020年間,科技改變將令700萬個職位消失,但僅有200萬個新職位出現,當中,一般白領將會面對最嚴峻的打擊,而電腦及數學相關的工種就會增加。

報告指,雲運算的普及,令電腦有更強的運算能力,而物聯網加上大數據等技術令電腦分析及決策速度加快,不少辦公室職位已不用再由人手負責,例如電話客戶服務中心(Call Center)因得到大數據支援,電腦可得知顧客的問題所在,應付顧客的查詢,因此甚有機會被取締。此外,新科技亦直接打擊製造業,如3D打印等先進技術的誕生,使未來的製造業不再是勞動力密集的行業。

社會不均情況加劇

勞工結構改變,隨之而來的有可能是貧富懸殊加劇。去年被《金融時報》選為年度最佳商業書籍的《Rise of the Robots》中,作者Martin Ford就預示科技進步令機器在多類工作中取締人手,勞工收入將無可避免下降;但擁有機器的高資產人士,就可以依靠機械創造收入,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不要以為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未來,新開創的工種都需要較高的技術,低技術勞工難以配合,他們在市場的競爭力只會愈來愈低。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師Jeffery Lin的研究指,由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電腦科技革命,約有8.2%勞工轉移至電腦相關的行業,九十年代數字已降至4.4%,而千禧年間該數字再下降至0.5%,反映新科技創造職位的速度愈來愈慢,換言之,失業大軍將愈來愈多,低收入勞工將面臨更大經濟壓力。

舊工業化進程不再

生產自動化衍生的另一個宏觀經濟效應,是發展中國家可能因此無法踏上急速增長的快車,令國際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著名發展經濟學者Dani Rodrik指出,現時全球經濟發展出現「過早去工業化」(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的現象。以往英美等西方國家都是先以製造業帶動經濟增長,由於以往製造業有勞動力密集及生產力快速的特質,可同時做到吸引農鄉人口遷往城市、創造大量職位、及令勞動人口平均收入急速增長,一舉三得,帶來全面的經濟發展。

在長期的工業化過程中,西方經濟強國的製造業佔總勞動人口的比例升上20%至30%,人均年收入升至約1.7萬美元的水平,此後製造業才會褪色,開始「去工業化」,並由服務業頂上;相似的工業化進程亦見於八十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及千禧年代的中國。

問題是,由於生產過程愈來愈自動化,工業化的經濟效應較以前更早就完結,製造業不再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反而需要有基本機械操作技術的工人,結果是,不少發展中國家難以再複製西方國家或亞洲四小龍的增長步伐。

新興國家裹足難前

舉例說明,印度的人均收入,在到達3,000美元時已開始下降,而非洲國家如尼日尼亞、肯亞及加納等,人均收入更在約2,000美元就開始出現去工業化,勢難追上發達國家的增長步伐及收入水平。

Rodrik更指,在製造業自動化的阻力下,非洲等落後地區的增長出路可能只有服務業,但服務業的生產力增速遠低於製造業,而增速較快的服務業如資訊科技業及金融業,本身又需要有較高的知識及技術水平,令落後地區難以突破困局。故Rodrik建議,發展中國家急需投放更多資源在科技及教育,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在自動化年代被發達國家拋離。但若非洲等落後國家追不上全球發展步伐,Rodrik擔心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國內政治轉趨不穩,進一步打擊經濟,出現「貧國愈貧」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26

強積金歐股資產 脫歐蒸發50億 佔總資產8% 專家:盡快轉組合

1 : GS(14)@2016-07-08 08:07:22

【明報專訊】英鎊自上月底英國公投後累跌13%,港人的強積金大受影響,因為除了承受股價大跌,更有匯兌風險。現時本港的整體強積金有約一成資產配置在歐洲,主要為股票。據統計,自6月23日英國公投以來,由於歐洲股市大跌,整體強積金已蒸發50億元。當中表現最差的歐股基金,短短兩周已大跌逾8%。專家建議,如打工仔的強積金配置在強歐洲股票基金,應盡快「清理」,轉投其他資產。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據晨星亞洲的數據,英國公投後跌得最多的是歐洲股票基金,自6月23日至本月4日,11隻歐股基金平均跌4.23%,若計及年初至7月4日,平均跌幅達6.9%,反映自年初以來,由於經濟復蘇遙遙無期,加上市場一直憂慮脫歐問題,歐洲股市持續下跌。

年初至今歐股基金跌近7%

除了歐股基金外,強積金不少環球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及增長基金等,都有歐洲股票的成分。據積金局數據,截至去年底整體強積金有8%投資在歐洲股票。以3月底的總資產值5925.78億元計算,估計涉及歐股的資產約474億元,以歐洲Stoxx 50指數自脫歐後累跌約10.7%(以港元計價),粗略估算,即整體強積金的歐股投資已蒸發約50億元。

韜睿惠悅投資顧問香港總監曹偉邦表示,環球股票基金有超過20%投資在歐洲,單計英國有7%,他認為佔比小,故較為安全,如打工仔投資在環球股票基金,毋須進行調整。但由於歐洲股票基金有三成投資在英國,故適宜分段減持。

有強積金受託人提醒,由於強積金以港元計價,投資海外股票要承受匯兌風險。事實上,自英國公投後,BCT銀聯集團及AMTD景順的歐股基金,跌幅分別達8.2%及7.7%,兩者持有的部分股票,股價雖有所上升,但換算成港元則大跌。例如這兩隻基金的十大持股之一是匯控(0005),雖然其英國的股價在公投後累計有升幅,但換算成港元則累跌10%。又例如英國石油,雖然股價至今累升17%,但換算成港元只升3%,不足以彌補其他股票的跌幅。

新資金宜投放美股亞股

駿隆強積金行政總裁蕭美鳳認為,英國與歐盟若就脫歐展開談判,需時最少兩年,這段期間的政治變數相當大,因此預期歐洲市場會長時間震盪。她建議,強積金的新資金不要投資在歐股,如現有資金已投資在歐股,亦應盡快「清理」,轉而投資美國或亞洲股票。

(脫歐後遺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77&issue=201607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82

「請走」分析員 百富環球蒸發億六

1 : GS(14)@2016-08-13 12:29:59

【明報專訊】百富環球(0327)首席財務官兼聯席公司秘書李書沸,日前喺分析員會議「請走」麥格理分析員Timothy Lam片段熱爆中環,麥格理事後維持百富「跑輸大市」嘅評級,但係預期盈利較之前樂觀,鬆手少少將目標價由原來的6.3元提高至6.4元。不過,行家野村加入戰團,批評請客離場可能影響百富股價價值,加埋中國業務存在風險,下調評級至「減持」兼降目標價至6.3元,完全唔客氣。

野村踩多腳 下調至「減持」

事件鬧大後,李書沸罕見以個人名義回應番件事,聲稱就個人行為表示歉意,仲話唔係針對個別機構同人員去表達意見,並謂汲取教訓,繼續帶領團隊增加同資本市場溝通咁話。不過,字裏行間話,希望分析師就事實部分盡職、認真,佢仲話今次件事唔代表管理層立場。小琴唔知麥格理分析員睇到後收唔收貨,不過一次逐客公司股價跌逾2%,就算跌幅收窄,市值已唔見咗近1.6億,真係唔講得笑,兼且搞到一切芬佬分析員有意見,代價真唔少。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85&issue=201608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38

股價連跌兩日 三星蒸發1551億

1 : GS(14)@2016-09-13 07:40:03

【明報專訊】三星因手機電池爆炸而要向全球回收250萬部Note 7,並建議客戶停用。受事件影響三星股價自上周五連續兩日急挫,跌幅達11%,是三星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兩日跌幅,兩天市值蒸發近200億美元(約1551億港元)。股價跌幅預示三星的損失,可能不止於用以回收的10億美元(約77.5億港元)成本。

三星新一代旗艦Note 7自8月中開始發售,一度因需求強勁而在多國缺貨。三星的Galaxy S7自3月上市以來銷情理想,推動三星手機部門次季營運利潤按年升幅達一成半以上,為兩年多來最高增幅。今年以來三星股價漲約30%,Note 7發布後,三星股價一度創歷史新高。不過,電池爆炸事件後,三星形勢逆轉。美國監管部門已警告Note 7用戶關機且不要充電,多國航班已禁止託運Note 7,而多國航空管理部門也禁止乘客在機上使用Note 7。

HP斥81億購打印機業務

三星稱將暫停在10個國家銷售Note 7,韓國用戶由9月19日起可更換新手機。對於中國市場,三星稱由於當地銷售的版本採用了不同電池供應商,因此不在更換範疇。此外,HP昨稱同意以10.5億美元(約81億港元),收購三星的打印機業務,以獲得三星逾6500項專利。

(彭博社)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07&issue=201609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812

【動畫】OL下班遇劫人間蒸發垃圾房發現被勒頸瀕腦死亡

1 : GS(14)@2016-09-14 05:51:44

一名24歲OL在上海浦東周浦遭搶劫掐頸,隨後一度失蹤,家屬到處尋找,最終有市民找到奄奄一息的她,把她送院。當地警已拘捕疑犯,他疑因經濟拮据在鄉間小路搶劫。遇劫OL小丁躺在病床上,腦部因長時間缺氧遭受重創,腿部有傷口,臉部呈現紫色,有大量皮下出血點,頸上明顯的勒痕。小丁父親稱,女兒於本月6日深夜失蹤,與她同住的妹妹發現姐姐徹夜不歸、手機關機,至翌日早上9時左右,從姐姐同事口中得知她當天沒請假,也不是出差工作。焦急的家人沿路尋找。至8日清晨,有人在牛橋村一垃圾房通道內找到昏迷的小丁,報警並將其送院。院方稱,小丁目前處於瀕臨腦死亡的狀態,性命垂危。據警方偵查,11日拘捕徐姓疑犯(男,49歲,安徽籍)。目前,案件正在調查中。看看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4/197705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021

北水抽走 港股升幅蒸發300點 美議息符預期 港股通8月以來首現淨流出

1 : GS(14)@2016-09-23 07:59:17

【明報專訊】美國暫不加息,塵埃落定,惟在日圓大幅震盪下,港股昨日縱然高開,收市卻蒸發全日近300點升幅(圖1)。港股通更錄得近兩個月首次淨流出(圖2),分析警告港股後市或跌穿22,000點,但昨晚外圍全線走強,有基金稱「北水」或再於低位吸納。

明報記者 顧冷冰

夜期走強 逼24000

歐洲股市全面上揚,截至昨晚9時,法國CAC 40指數升2.3%;德國DAX指數升2%;英國富時100指數升1.3%;倫敦布蘭特期油報47.6美元,升1.6%;而恒指夜期亦直逼24,000點,恒指夜期收市報23,913點,較日間期指升113點。

資金獲利 全日成交866億

在美國聯儲局不加息和日前納指創歷史新高帶動下,恒指昨日裂口高開250點,早段曾突破24,000點,創9月9日以來新高;惟午後資金始見獲利離場,恒指收市報23,759點,升89點;國企指數亦一度破萬,收報9893點,升44點,全日成交額也增至866億元。

北水近兩個月來首見抽回,昨日港股通全日額度餘106.32億元,出現1.3億資金淨流出,這亦是8月1日後首次出現類似情况。投資者認為,此乃左右後市的關鍵因素之一。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表示,這一輪港股市場的「smart money(聰明錢)」毫無疑問是「北水」,他相信這些資金主要來自內地機構投資者,而昨日的淨流出,或與財富管理產品有關。他表示匯控(0005)昨日遭「北水」拋售,可能需要幾周甚至一兩個月的時間來突破阻力位。港股未來一個月較好情况是在23,000至24,000點之間震盪,但也有可能跌破22,000點。該機構投資總監楊延德則表示,恒指在高位整固並不奇怪,但料「北水」可能會在低位展開吸納。

洪灝:好消息已反映 後市難再上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則認為,目前好消息都已反映在恒指估值當中,後市難以再上,港股有機會回落至22,000點。他認為滬港通的「北水」金額不足以承托港股向上,尤其是在內地QDII額度被凍結的情况下,只是此消彼長。

王良享:日圓料緩慢回落 利好環球股市

從外圍市况來看,市場仍在消化日本議息的結果。星展唯高達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相信,日央行的本意是確保孳息不超過0厘,而不設下限,因而日圓會緩慢回落,從而利好環球股市。他認為港股今年仍有上行空間,近來發改委審核基建等項目,或促進相關板塊的增長。譚新強表示,市場擔憂日央行已經無計可施,一旦日央行被認為沒能力「玩下去」,日經指數隨時暴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42&issue=201609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15

三星股價挫8% 蒸發1,315億元

1 : GS(14)@2016-10-12 07:48:25

■三星電子遭Galaxy Note7電池爆炸問題擾亂近兩個月,昨終宣佈全球停產。路透社



【本報訊】南韓三星電子被Galaxy Note7電池爆炸及停產事故拖累,令公司元氣大傷。三星電子周二急跌超過8%,為8年以來最傷,單日市值蒸發1,315億港元。三星電子遭Galaxy Note7電池爆炸問題擾亂近兩個月,昨終宣佈全球停產。公司股價連跌兩日,昨收市急瀉8.04%,收報1,545,000韓圜,為9月13日後收市最低,單日市值蒸發1,315億港元。「宿敵」蘋果公司股價昨開市前曾升近2%,周一收市升1.7%至116.05美元,為今年新高。


料蘋果漁人得利


被視為三星電子接班人、即集團董事長李健熙之子李在鎔,上月獲委任為執董,料本月底經董事局批准後將正式接掌三星電子。李在鎔本月初已飛抵美國矽谷為Note7電池爆炸問題「撲火」。據《福布斯》富豪榜顯示,截至11日(周二)止,李在鎔身家單日蒸發了4.15億美元(約32.3億港元),估計身家為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2016年南韓富豪榜排第3。李健熙兩年前因心臟病留醫至今,估計其身家昨蒸發11億美元至138億美元(約1,076億港元)。分析指,Galaxy Note7手機全面停產令三星電子品牌受損外,公司亦面臨損失慘重。野村預估若三星生產約400萬部Note7手機,第四季將產生約1.6萬億韓圜(約110億港元)處理成本。Hana金融投資更勁削三星第三季經營利潤預測超過四成,由4.04萬億韓圜降至2.31萬億韓圜。標普分析員Angelo Zino預料蘋果公司將漁人得利,料iPhone銷售今年第三季增加100萬部至1,500萬部;蘋果公司iOS市佔率將可獲擴大1%。市場研究機構IDC資料顯示,iPhone市佔率為11.8%,三星市佔率為22.4%。■記者伍詠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2/19798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6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