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受賄796萬元 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肖天受審

據河南省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今日上午,河南省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肖天受賄一案。

南陽市人民檢察院指控,1997年至2014年,被告人肖天先後收受相關人員給予的財務共計折合人民幣796萬元。應當以受賄罪追究肖天的刑事責任。

庭審中,肖天當庭表示認罪、悔罪。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肖天簡歷

肖天,原安徽省擊劍隊著名運動員,1977年考入北京體院(現北京體育大學),1981年被分配到當時的國家體委工作。

歷任擊劍處處長、老山自行車擊劍中心主任等職;1998年調任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任上實現了冬季奧運中國金牌零的突破。

2003年,肖天調任總局競技體育司司長,年底提升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

2005年8月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49

前食藥監總局副司長王三虎擔任首席食品安全官?餓了麽表示並不知情

9月6日,有消息人士稱,前食藥監總局食監三司副司長王三虎要加入餓了麽擔任首席食品安全官一職。而經第一財經記者確認,餓了麽方面人士表示,目前對此事並不知情。

公開資料顯示,王三虎曾供職於國家食藥監總局,曾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食監三司副司長。第一財經記者在查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時看到,在2010年9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關於王三虎、顏敏、段慧萍任職的通知,其中王三虎為辦公室副主任(試用期一年);網站還顯示,2015年5月14日中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黨組研究決定,免去王三虎同誌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副巡視員職務。

此外,記者查閱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3月30、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在廣州召開食品(保健食品)抽檢監測核查處置工作推進會。國家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副巡視員王三虎主持會議。 會議組織對不合格和問題食品核查處置規範、分級分類、信息化管理、數據報送等工作內容進行研討,並就準備出臺的有關食品抽檢監測不合格及問題食品核查處置工作的指導文件和工作規範進行意見征求。

此前,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上,“餓了麽”曾被爆出商戶管理不嚴,食品安全存在問題。3月16日下午,餓了麽創始人兼CEO張旭豪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采訪,並表示:“因為個別商戶的不作為,以及我們在內部監管中的疏忽,導致對平臺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同時對我們的消費者和優質商戶也帶來了很多困擾。對此我由衷地表示遺憾和抱歉。”

他稱經過緊急討論,公司管理層決定從三個層面做出改變:首先,公司將把食品安全和規範作為核心且首要價值觀,並與日常管理和績效掛鉤;第二,開通24小時投訴熱線10105757,專人接待任何媒體和消費者的投訴。一經查實,立即處理;第三,在內部建立百人專項小組,未來將把其擴充為品控的事業部,且將對餓了麽的全國各個城市商戶進行系統抽查與走訪,力求將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64

質檢總局發布旅行警示公告:近期赴新加坡等謹防寨卡病毒

針對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寨卡病毒病疫情,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提醒近期準備前往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廣大遊客,關註目的地寨卡病毒流行情況。

據悉,自8月27號新加坡確認發現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來,新加坡寨卡病毒感染人數呈持續上升趨勢。截至9月4日中午,新加坡境內寨卡病毒感 染病例數已增至242例,其中23名中國大陸患者和1名中國臺灣患者確認寨卡病毒感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美洲地區50多個國家和印度尼西亞、 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發生了寨卡病毒病本地傳播。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國家質檢總局警示公告,提醒近期前往新加坡旅行者註意防範寨卡病毒,采取嚴格預防措施避免 被蚊蟲叮咬,如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噴塗蚊蟲驅避劑、使用蚊帳等。在新加坡期公民註意監測健康狀態,如被蚊蟲叮咬,並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時,應當及時就醫。旅行者可到各地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聯系進行免費檢測。

國家質檢總局提示,近期從新加坡等發生寨卡病毒病本地傳播國家和地區返回人員,入境時如有發熱、皮疹等癥狀,應主動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口頭申報,並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旅行史。各地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聯防聯控,做好寨卡病毒病疫情監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65

廣電總局: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應具有相應資質

廣電總局近日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相關規定,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依法開展直播服務。

《通知》指出,根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廣電總局關於發布〈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試行)〉的通告》,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應具有相應資質:一是通過互聯網對重大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體育等活動、事件的實況進行視音頻直播,應持有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且許可項目為第一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第五項;二是通過互聯網對一般社會團體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等組織活動的實況進行視音頻直播,應持有《許可證》且許可項目為第二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第七項。

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機構及個人,包括開設互聯網直播間以個人網絡演藝形式開展直播業務但不持有《許可證》的機構,均不得通過互聯網開展上述所列活動、事件的視音頻直播服務,也不得利用網絡直播平臺(直播間)開辦新聞、綜藝、體育、訪談、評論等各類視聽節目,不得開辦視聽節目直播頻道。未經批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在互聯網上使用“電視臺”、“廣播電臺”、“電臺”、“TV”等廣播電視專有名稱開展業務。

《通知》要求,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的單位應具備相應的技術、人員、管理條件,以及內容審核把關能力,確保播出安全與內容安全,在開展直播活動前應將相關信息報屬地省級以上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備案。

《通知》還對直播節目內容,相關彈幕發布,直播活動中涉及的主持人、嘉賓、直播對象等作出了具體要求,直播節目應堅持健康的格調品味,不得含有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所禁止的內容,並自覺抵制內容低俗、過度娛樂化、宣揚拜金主義和崇尚奢華等問題。

《通知》要求省級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依法加強對轄區內網絡視聽節目直播行為的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87

質檢總局出手 三星終於召回部分中國版NOTE 7

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網站消息,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執法司組織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與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行會談後,該公司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將自 2016年9月14日起,召回2016年7月20日至2016年8月5日期間制造的部分Galaxy Note7數字移動電話機,中國大陸地區受影響的數字移動電話機數量為1858臺。該部分產品為2016年9月1日正式銷售前通過三星官網蓋樂世社區等渠 道,通過以舊換新等方式提供的測試體驗用數字移動電話機。

本次召回範圍內的數字移動電話機電池在陽極與陰極隔離膜局部變薄,並且絕緣膠 帶未完全覆蓋極板塗層的情況下,出現短路現象,導致電池異常發熱,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燃燒,存在安全隱患。對於召回範圍內的數字移動電話機,三星(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將免費為客戶更換一臺同型號的符合相關要求的全新數字移動電話機,以消除安全隱患。

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將自2016 年9月14日起在官方網站(www.samsung.com)上發布召回計劃,並由專人逐一通知顧客進行更換。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顧客服務熱線 (400-810-5858)進一步了解具體情況。用戶也可登陸國家質檢總局網站(www.aqsiq.gov.cn)、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 站(www.dpac.gov.cn)以及關註微信公眾號(AQSIQDPAC)了解更多信息。此外也可撥打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熱線電 話:010-59799616反映召回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或提交缺陷線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66

食藥監總局:中國282種藥品過度重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17/1039126.html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公告稱,在對2012到2014年間已上市藥品進行梳理時發現,甲硝唑、葡萄糖、氯化鈉等282種藥品過度重複,提示藥品企業註意評估藥品研發風險。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公告稱,在對2012到2014年間已上市藥品進行梳理時發現,甲硝唑、葡萄糖、氯化鈉等282種藥品過度重複,提示藥品企業註意評估藥品研發風險。

本次統計通過對千余家樣本醫院3年間藥品銷售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同一品種有10家企業生產銷售即能基本滿足市場需求。不過,在目前正常流通使用的2241個品種中,有91個品種超過50家生產企業產品在上市流通。這意味著部分正常流通使用的藥品存在嚴重的過度重複問題。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史錄文教授認為,這與藥企的盲目生產有一定關系。“產品它本身技術要求低一些,或者說是企業能夠針對某個區域占領一定市場,也有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過度重複,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下,為了追求自己的利潤點,企業可能會降低水準、降低質量,破壞市場應有的秩序,最後還會損害患者的用藥安全。”

為避免低水平重複和資源浪費,國家食藥監總局按照已獲批準文號企業數多於20家並且在銷批準文號企業數超過20家為篩選條件,發布了282個過度重複品種,包括甲硝唑、葡萄糖、氯化鈉、維生素C等,要求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相關藥品註冊申請、研制和生產等環節的檢查,對已經公布的過度重複藥品品種,引導企業理性研發和申報。

史錄文表示,除了未來對藥企加強引導外,解決現有藥品過度重複問題既要靠市場,也需要加強監管。“一個是市場機制下的自然淘汰,第二種是監管部門發現藥企的藥品質量存在劣質或者假冒,可以撤銷它的批號。”

  • 央廣網
  • 陶玥陽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254

稅務總局:前七月營改增減稅2107億 四大行業全減稅

9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首次透露出了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後的企業減稅情況。

今年5月1日起,營改增全面推開,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四大行業正式被納入,這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而李克強總理反複強調,此次全面推開營改增要確保所有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不過,全面推開營改增後,有企業反映稅負明顯減輕,也有企業反映稅負有所增加,而在上述四大行業細分的26個小行業稅負是否全部實現了減負,也一度讓市場存疑。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調試,‘只減不增’已全面落地,四大行業已實現所有小行業全部減稅。”

該負責人稱,不僅如此,納稅人稅負下降成為絕大多數。四大行業1040萬戶納稅人中,稅負下降或持平戶數達到了98.7%,稅負增加的只占1.3%。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是全面推開營改增以來,官方首次用數據證實了全面推開營改增後,確保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國家稅務總局也首次披露,今年1至4月份全國營改增減稅847億元,5月1日在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全面實施“營改增”後,5至7月份全國營改增累計減稅達1260億元。今年1至7月份營改增整體減稅共計2107億元。

營改增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這組數據來看,這次營改增全面推開後,減稅基本符合預期,初步實現了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很不容易。

胡怡建分析,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後,減稅力度明顯增加,今年前7個月營改增減稅總規模相當於去年全年,5月~7月每個月平均減稅大概400億元,而之後力度會更大,如果按此推算,今年全年有望實現5000億元的減稅預期目標。

企業也實實在在收到了營改增減稅紅包。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海市稅務局了解到,5月1日被納入營改增的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0958.SH),憑借購置不動產,實現了高達2000余萬元的進項抵扣。截至6月,企業較“營業稅時代”已累計減稅達700余萬元。

總部位於上海的小南國集團(03666.HK)有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營改增後,企業稅負得到明顯降低,提升了經營利潤。自5月1日至6月底,小南國稅負降低約900萬元,到2016年底預計公司整體稅負將降低近5000萬元,這對於整個上市公司的經營貢獻是相當之大。

稅務機關為了將減稅落到實處,也采取了不少新舉措。

比如營改增重鎮上海市稅務機關,近期持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主要通過加大宣傳講清改革的“重點”,鼓勵納稅人以增加設備采購、購買應稅服務等形式,增加可抵扣項目,推動產業升級;通過開展培訓理清“減稅”的“難點”,進一步幫助企業規範內部管理,以增加試點納稅人的實際抵扣項目等。

上海市稅務局持續引導企業應抵盡抵,“點對點”地逐戶引導企業加強對“應抵未抵”項的梳理,積極轉變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重塑內部核算流程,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增值稅稅制需要,真正全面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41

廣電總局規範電視劇購播 不得以明星為議價標準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日前發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購播工作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電視播出機構在電視劇購播過程中不得指定演員、劃定明星演員範圍、以明星演員為議價標準。

廣電總局的這份《通知》進一步加強電視劇購播工作管理,明確了電視劇購播的評價體系要以品質評價為核心,實行全面分析、綜合評價。在電視劇的宣傳方面,要著重突出電視劇的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制作品質,以及主創團隊共同參與的情況,不得在電視劇宣傳片、訪談等宣傳活動中過度炒作明星演員。

據北京日報消息,制片人謝曉虎指出,2015年上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電視劇行業發生的變化是之前十年的總和,電視劇制作成本大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星片酬的飆漲。”有評論認為,近年來部分明星片酬畸高,對影視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對從業人員的公眾形象都造成了負面影響。良性有序的行業,絕不是資本遊戲堆砌出來的。

(來源:《廣電時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87

國家食藥總局修改嗎丁啉說明書 用藥時間減少一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751

作為明星藥,西安楊森嗎丁啉胃動力藥的廣告,遍布中國的大街小巷。但對於其不良反應的監管,卻相應滯後。(視覺中國/圖)

最近,關於多潘立酮片在國外被禁的新聞被多方報道後,中國的藥品最高監管部門終於下達了修改限量令。一個月前,南方周末刊發標題為《嗎丁啉,真的靈?美國禁用,歐盟警示,中國成明星藥》的深度報道,呼籲有關部門關註該藥品的安全信息,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國家反應很快。”長期關註藥物安全的一位醫生稱贊。2016年9月14日,國家食藥總局網站上發布了一條公告:總局關於修訂多潘立酮制劑說明書的公告(2016年第152號),對多潘立酮制劑(包括馬來酸多潘立酮制劑)非處方藥和處方藥說明書的【不良反應】、【禁忌】、【註意事項】、【用法用量】等項進行修訂,並要求各企業在11月15日之前進行更改說明書的備案。而在備案後6個月,所有已出廠的藥品說明書都需要更換新說明書及標簽。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新的修改和提醒主要是參考了加拿大、歐盟的警示內容。在北美和歐盟等地區,監管部門曾多次強調它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猝死。在美國,該藥更被禁止上市。2014年,在發生服用嗎丁啉藥物猝死事件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亦對多潘立酮重新評估,確認它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對心臟可造成危及生命的風險。

“各多潘立酮制劑生產企業應當對新增不良反應發生機制開展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多潘立酮制劑的使用和安全性問題的宣傳和培訓,指導醫生合理用藥。”食藥總局公告寫道。

南方周末記者看到,最重要的修改是關於用藥量和療程。新說明改為:成人一日3次,每次10mg,每日不得超過40mg。用藥三天,癥狀未緩解,則需要咨詢醫師或藥師。藥物常規使用時間不得超過一周。而在之前,嗎丁啉說明書上的推薦療程是“在沒有咨詢醫師的情況下,不得超過14天”。

說明書還刪除了“2.建議兒童使用多潘立酮混懸液。” 這意味著,多潘立酮混懸液將不再適用於兒童。

而在不良反應上,修改說明書增加了和心臟疾病相關的風險提示,指明,“有報道日劑量超過30毫克和/或伴有心臟病患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年齡大於60歲的患者中,發生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可能升高。”

修訂版本還增加了“中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的警示。

但對於專家和歐美普遍關註的適應癥範圍,以及處方藥非處方屬性,公告顯示未做更改。

此前,2016年8月,南方周末在采訪嗎丁啉的生產廠商強生公司旗下的西安楊森時,得到的回複是,“嗎丁啉在全球擁有超過37年的安全性(藥物警戒)數據,全世界約有超過14億人次使用過嗎丁啉。”並認為他們目前在中國說明書的內容和推薦使用量並無問題。

附食藥總局關於多潘立酮制劑非處方藥說明書修訂要求

一、【不良反應】:“3.有研究提出日劑量超過30毫克以及年齡大於60歲的患者中,發生嚴重室性心率失常或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可能升高。”修改為:“3.有報道日劑量超過30毫克和/或伴有心臟病患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年齡大於60歲的患者中,發生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可能升高。”

二、【禁忌】:

(一)“1.機械性梗阻、胃腸道出血、胃腸道穿孔患者禁用。”修改為“1.機械性消化道梗阻,消化道出血、穿孔患者禁用。”

(二)“3.禁止與酮康唑口服制劑合用。”修改為“3.禁止與酮康唑口服制劑、紅黴素或其他可能會延長QTc間期的CYP3A4酶強效抑制劑(例如:氟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黴素、胺碘酮、泰利黴素)合用。”

(三)增加“4.中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三、【註意事項】:

(一)增加“1.本品用藥3天,癥狀未緩解,請咨詢醫師或藥師。藥物使用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周。”

(二)刪除“2.建議兒童使用多潘立酮混懸液。”

(三)“3.由於多潘立酮主要在肝臟代謝,故肝功能損害的患者慎用。”修改為“5.由於多潘立酮主要在肝臟代謝,故肝生化指標異常的患者慎用。”

(四)“5.心臟病患者(如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等)以及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電解質明顯紊亂的患者應用時需慎重,有可能加重心律紊亂。”修改為“2.心臟病患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電解質紊亂的患者應用時需慎重,有可能加重心律紊亂。”

(五)增加“3.劇烈嘔吐、急性腹痛患者應到醫院就診。”

(六)“6.老年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修改為“6.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七)其他項目編號順延。

四、【藥物相互作用】:

(一)“3.抗酸藥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不宜與本品同服。”修改為“3.抗酸藥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與本品同時使用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建議間隔使用。”

(二)增加“5.與鈣拮抗劑(如:地爾硫卓和維拉帕米)和阿瑞吡坦合用會導致多潘立酮的血藥濃度升高。”

(三)其他項目編號順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49

廣電總局:直播平臺和個人必須持證上崗

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重申廣電總局的有關規定,即直播平臺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下稱《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

廣電總局相關規定對直播行業是否意味著“寒冬”來臨?未來網絡直播平臺將何去何從?

持證直播將成鐵律

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的《通知》,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應具有相應資質。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均不得通過互聯網開展相關活動、事件的視音頻直播服務,也不得利用網絡直播平臺(直播間)開辦新聞、綜藝、體育、訪談、評論等各類視聽節目,不得開辦視聽節目直播頻道。

從廣電總局官網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31日,總局共頒發588張許可證。這些持證機構大多為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大型視頻網站等。在直播領域,目前綜合性網絡視頻平臺與旗下直播平臺共用同一個《許可證》。在專業直播平臺中,只有少數具備《許可證》,且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持證機構名單》顯示,這些專業直播網站宣稱所持的許可證並非直接指向其網站域名,而是指向其母公司官網等。

《通知》還規定,未經批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在互聯網上使用“電視臺”、“廣播電臺”、“電臺”、“TV”等廣播電視專有名稱開展業務。這意味著,目前幾家主要直播網站,包括熊貓TV、戰旗TV等都將面臨違規風險。筆者登陸各大直播平臺發現,各大直播平臺對這項規定的執行情況良莠不齊。截至9月22日,“鬥魚”等直播平臺已經完全去掉“TV”字樣,“熊貓”等平臺在搜索頁面的網站名稱上已經沒有“TV”字樣,但網站logo依然保留了“TV”;“戰旗TV”則無論在網頁名稱和網站logo上,依然使用“TV”名稱。

直播平臺面臨分化

“從法律角度來講,廣電總局要求直播平臺和個人‘持證上崗’,等於宣布沒有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當然也包括大量網紅,如果繼續從事直播,就處於違法狀態。”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廣電總局重申相關規定可能意味著直播行業“虛火”將被撲滅。近兩年來,被視為“流量神器”的直播行業迅速成為互聯網領域的現象級風口,“全民直播”蔚為風潮。根據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

直播具有即時、親近、粘性強等優勢的同時,其低俗化、泡沫化的發展態勢也引起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的重視。由於競爭過於激烈、平臺運營成本過高等因素,一些網絡直播平臺開始采取“擦邊球”策略,利用涉黃、涉暴、甚至涉毒等內容吸引用戶,並催生出一批靠低俗內容起家的“網紅”群體,這些都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持證上崗”的影響不容小覷,直播行業儼然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可能面臨分化趨勢。

一方面,目前掌握“持證”優勢的大型視頻網站可能進入直播業務的高速增長期,而那些短期內拿不到許可證的直播平臺則不得不面臨關停命運。另一方面,直播平臺將面臨類型上的進一步細分。

比如,“電商+直播”的模式就頗受互聯網行業青睞。直播可以解決傳統電商場景中,用戶不能直接體驗、互動社交屬性較弱等痛點,目前,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均已經或計劃上線直播,直播平臺也成為電商網站流量的重要入口。

頻放大招有跡可循

此次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被許多網絡直播從業者視為主管部門規範直播所祭出的“終極大招”。

事實上,有關部門對直播行業監管力度的逐步深入並非無跡可尋。文化部於4月下發了第25批違法違規互聯網文化活動查處名單,幾乎同時,20多家直播平臺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網絡主播黑名單”制度進入公眾視野。今年7月,文化部出臺《文化部關於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並公布對一批網絡表演平臺的查處結果,鬥魚等26個網絡表演平臺被查,16881名違規網絡表演者被處理。

再到最近廣電總局下發《通知》,有關部門對網絡直播“依法打擊-敦促自律-制度規範-常態管理”的監管脈絡已經逐漸清晰。

從中國網絡治理的大背景來看,直播平臺“持證上崗”是實現常態化管理的必然趨勢。就在前不久,《慈善法》出臺,民政部認證13家網絡慈善平臺作為互聯網募捐的指定平臺。

在王四新看來,“持證上崗”是中國互聯網治理過程中政府一直強調並寫進各種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基本要求。然而,過去互聯網生態的複雜多變導致政府監管一直處於被動滯後狀態,許多許可制度和法律法規也無法在實踐中實施。

“要求持證上崗,在互聯網行業並不是新鮮事,關鍵在於監管部門能否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落實規定中的相關要求。”王四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