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提問、60秒答案,線上內容業新模式 我問你答他偷聽 知識立刻變現金

2016-06-27  TCW

一分鐘回答值多少錢?不管要找首富兒子、藝人或素人專家,只要定個價,知識分享平台利用好奇心幫你賺錢。

「你如何分辨女人愛你的人還是愛你的錢?」這是亞洲富豪萬達集團董事長的兒子王思聰,在「分答」回覆的問題,他用五十六秒語音回答,截至六月十九日,光這個回答讓他淨賺新台幣七萬三千元,平均一秒一千三百元。

分答是五月十五日,中國泛科學知識社群果殼網創辦人嵇曉華推出的新產品,上線二十四天就宣稱獲得一億美元A輪融資,付費用戶逾百萬。分答打著「你睡著了,你的問題還在為你賺錢」的口號橫空出世,連藝人章子怡、汪峰也加入分答,更拉抬其聲勢。

提問人、回答者都有賺頭

分答的平台上分成提問者、回答者和旁聽者,回答者設定他回答問題的價碼,提問者付錢提問,若回答者在四十八小時內回答,則這筆錢歸於回答者,若回答者四十八小時內未回覆,這筆錢退予提問者。

回答形式為六十秒內的語音,第三者想偷聽,須支付人民幣一元(約合新台幣五元),這些「偷聽費」最後由提問者和回答者拆帳,分答從雙方收入總和中抽成一○%。

分答雖讓偷聽成了一門生意,但目前偷聽次數最高的答案仍由名人回答,擁有專業知識的素人專家相較乏人問津,靠名人能夠吸引用戶多久,將是其未來能否成功的關鍵。

類似的「偷聽商機」能否複製到台灣?首先,台灣的行動支付比率仍低,如何支付偷聽費等金流問題恐成一大障礙。心元資本合夥人鄭博仁指出,「類似分答這類特別的使用情境,我會在中國投資,因中國有足夠大的人群願意接受這種用戶自製內容。」其次,台灣用戶在電腦和手機的上網搜尋習慣皆相當成熟,不若中國仍有大量人口,不熟悉如何搜尋需要的資訊解答問題,因此台灣較難出現分答這樣類型的商業模式。

今年二月起,中國出現一連串包裝知識再販售的商業實驗(見右圖),分答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個。在資訊爆炸時代,知識價值待價而沽,人們購買知識的方式將推陳出新。

【延伸閱讀】「問答金流」崛起,今年來中國就誕生4個平台

分答

2016年5月推出

回答者開價,60秒內語音答題,提問者付費提問,旁聽者付人民幣1元偷聽回答內容

知乎Live

2016年5月推出

語音Live分享知識,用戶購票「入場」後1小時內可自由提問

值乎

2016年4月推出

在微信朋友圈張貼問題,用戶付費看被遮蔽的關鍵回答,滿意則費用歸回答者,否則費用歸值乎

大弓

2016年2月推出

一對一線上付費諮詢,問題不公開共享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2

這個擁有4500萬用戶的健身APP,要打造線上健身房,你看好這門生意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3/157364.shtml

這個擁有4500萬用戶的健身APP,要打造線上健身房,你看好這門生意嗎?
常皓靖 常皓靖

這個擁有4500萬用戶的健身APP,要打造線上健身房,你看好這門生意嗎?

獲客成本是在線私教的門檻之一。

目前,市面上的運動健身APP不勝枚舉。2013年起步的樂動力是最早瞄準這一市場的公司之一。樂動力方面表示,截至今年6月,平臺已經累積4500萬用戶,月活達到了500萬。為了將流量變現,樂動力從減肥私教和健身直播兩部分切入服務。然而,線上健身房是一門好生意嗎?

減肥私教如何降低獲客成本?

樂動力的減肥私教著重於線上。顧名思義,系統會給每一位付費用戶分配一位專屬的線上私人教練。私人教練則為用戶指定運動和飲食計劃,並以拍照、視頻、打分等方式監督用戶的日常執行情況。此外,為了提供更好地服務,樂動力為此配有單獨的APP以及微信群。

“獲客成本是在線私教的門檻之一。”樂動力CEO劉超對i黑馬表示。

據悉,樂動力有四個方面有助於降低獲客成本的先後天條件:

一是樂動力的用戶基數大,大部分用戶都有減肥健身的需求;二是樂動力的教練大多為平臺的減肥達人和減肥營往屆學員,包括學生、全職媽媽、營養師等,成本較低;三是由於減肥所需周期較長,減肥成功後還有塑型等其他需求,劉超介紹,樂動力的複購率超過了40%;四是成功瘦身的用戶將成為產品最直觀的代言人,而且成功推薦他人使用的用戶會有返現激勵。

目前,樂動力只開放了一個小入口給在線私教服務。“樂動力現在有二三百個教練,而每個教練的接單能力是有限的,教練的累計也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想先做品牌,等品牌成熟之後再開放更大的入口。”

據悉,目前樂動力在線私教服務的客單價在800元到1000元之間,平臺拿到大頭,抽成比例達到80%,私教的收入月均在3000~5000元。

健身直播如何增加趣味性?

“健身直播和普通的直播不同。健身直播除了具有娛樂屬性,還具有健身價值。”劉超說道。

樂動力把操課搬到了線上,打造了健身運動直播節目《教練來了》,課程包括搏擊操、健身操、zumba、爵士舞、肚皮舞、瑜伽等。前期,樂動力選擇了和映客合作。現在,為了增強用戶體驗,節目已開始在自家平臺上播出。

《教練來了》獨家簽約了100多位高顏值、高專業素養的人氣教練團隊健身教練。這些教練不僅會提前備課,還會考慮如何更大限度地增強用戶觀看的趣味性,比如樂動力安排了公司的小鮮肉和教練一起鍛練,也安排了男生為女生擦汗等“虐狗”環節。

設備、電商、賽事、服務,哪個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2014-2015年之間,大量創業者瞄準大眾健身運動領域,市場上湧現出三類產品模式:第一類是工具類,第二類是社交出身的產品,第三類是從交易入手的產品。劉超認為,現在活得很好的健身記步APP最初都是從工具切入市場。

前兩年,樂動力依靠“穩定、準確、容易使用”的八字訣完成了用戶積累。一些運動健身APP在用戶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後期則是商業模式的比拼。在健身記步領域,現在有四種常見的商業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可穿戴式設備。但劉超認為,現在的穿戴式設備已經臨近冰點。

第二種模式是電商。垂直電商比的是價格和貨源,會和天貓的運動店等直接競爭。劉超認為現在市場上沒有一個運動健身APP把電商做的很好,“如果一個APP擁有幾百乃至上千萬的用戶,我不認為賣出幾百雙鞋是多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差異化的電商才有出路,但是這很小眾。”

第三種模式是做賽事。劉超認為,如果想把賽事做好,最重要的是要擁有IP,而最大的IP往往掌握在政府手里。“體育出身的創業者更適合做賽事。”劉超說道。

第四種模式是做線上健身房。線上健身房需要解決內容制作、教練培訓、技術研發這三個難點。

樂動力在嘗試過以上四種商業模式之後,最終選擇了線上健身房的模式。“我之前在谷歌做了1年的工程師、3年的產品經理,我們團隊最大的優勢也是技術。2016年,樂動力實現了從工具到服務,從免費到收費的轉變。”劉超稱。

劉超在馬不停蹄地做商業模式完善和壁壘建設。他認為:“現在大多數健身記步APP已經完成了積累,未來的競爭就是商業模式的競爭。”

樂動力 健身 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96

從智能耳機到音樂節 放羊娛樂如何打造線上娛樂價值出口?

在北京鳥巢南廣場上,一個全新面貌的業態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中。一周之後,這里將上演一場北京城里交通最為方便的音樂節。各色各樣的北京特色小吃、西式的甜品咖啡,迪士尼售賣點、兒童戲水樂園,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音樂會和音樂盛典。

和一般意義上的音樂節相比,這里更像一個園遊會,而這正是放羊娛樂總裁柳雨佳想要營造的氛圍,即創辦一個以音樂為主題的娛樂綜合體,打通全民娛樂、家庭娛樂的線下通道,通過篩選整理包裝,將優質內容集中引流到線下。

補齊娛樂“O2O”閉環

讓音樂回歸現場,做線上娛樂的價值出口。在線上娛樂大熱的今天,放羊娛樂的定位頗顯“另類”。“電視臺、互聯網這麽多年下來都是虛擬的社會,虛擬終究要走入現實生活,才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形成文化品牌的忠誠度。”柳雨佳表示。

反觀當下的娛樂市場,僅僅一年時間,國內的直播平臺數量逼近200家,在線音樂平臺也進入高價購買版權階段,IP、明星、渠道整合是其核心運營資源,但該模式周期漫長且長線燒錢。

優質內容無疑成為稀缺資源,而從IP變現途徑而言,線下終究是繞不開的重要出口。普華永道《全球娛樂和媒體產業年度報告》曾指出,盡管音樂流媒體的發展十分迅猛,但並沒有給整個產業帶來更多的收入。同時,目前依然還有不少免費流媒體服務存在於市場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從長遠來看,現場音樂才是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所在。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數據統計,2015年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其中大型場館演唱會的票房收入相比去年基本持平,而中小型場館演唱會票房收入整體上漲37.34%;在演出數量上面,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0.19萬場,比2014年上升35.71%。

2014年、2015年演唱會、音樂節場次收入對比

“你要先要知道你的有形資產在哪里運轉,再去談無形資產如何在有形資產量化上去做增倍。”在向資本講述故事之前,柳雨佳更願先做出放羊娛樂的“有形資產”。

如同美國PBS通過電視載體擴大傳播效果,使得《大河之舞》這樣一個愛爾蘭藝術作品在8年時間內,創造了5.5億美元票房收入走向全球。在做線下演出之前,線上的全周期播出內容、廣告營銷方式已經全部排好。

“線上內容呈現,線下做產品的出口,線上完全是營銷,做口碑,線下是所有商業的匯集。”柳雨佳希望以線下娛樂項目運營為故事線,串聯並整合所有線上及周邊資源,這些資源包括線上IP、明星資源、直播點播產品、品牌渠道等。

此前,放羊工社舉辦了最強校園樂隊PK賽,在響巢看看明星空間直播平臺獲得了在線40萬人次觀看直播的數據,此數據刷新了同類音樂直播觀看的觀眾數量,這讓柳雨佳意識到“這條路走對了!”

網紅經濟下的“質素紅”

打開直播平臺,滿屏幕的大眼睛、高鼻梁、錐子臉,在市場與資本的熱捧下,甚至有資本方喊出“無聊也是一種生產力”,在大眾娛樂的狂歡下造就了“網紅”這一網絡時代喧囂的泡沫。

只有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是否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成為網紅經濟面臨的最大的現實難題。如今的大眾文化圈,一波接一波的人氣網紅誕生,粉絲經濟已經進入理性狀態,僅靠“顏值”的網紅想要實現變現越來越難。

“素人直播如果不能持續做出內容也肯定會審美疲勞,有價值的主播能夠成為意見領袖,產生高質量的內容,並對人產生影響。”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向第一財經表示,在整個行業過熱的情況下,其投資網紅經濟更看重內容和用戶粘度兩個指標。

“因為不缺受眾,不缺市場,不缺屏幕,熱錢湧入,很多內容傳播會不顧及文化最為關鍵的一點——引導。”柳雨佳直言,而引導並非說教,“引導是根據產品所精準定位的人群去做你的內容,而非什麽內容都是全面人群、全面滲透。”

自美國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誕生之日起,音樂節的塑造就帶有自己鮮明的審美風格,並最終去影響受眾的審美風格。音樂節不是趕時髦的文化怪圈,調性選擇是音樂節與受眾之間微妙且牢固的互動關系。

“當技術到位,寬帶成本下降,直播平臺拼的是用戶在上面的停留時長,屆時呈現什麽內容會變得更為重要。”柳雨佳表示,出於這樣的考慮,放羊娛樂推出“質素紅”培養平臺,與一般意義上的網紅不同,所謂“質素紅”是要發掘培養高質量、高素養的音樂和音樂人。

高校市場是放羊娛樂拓展“質素紅”的重點領域,放羊娛樂將目標鎖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幾大高校,通過校園音樂會及創星計劃來挖掘校園樂隊,優秀的樂隊通過簽約或其他形式,成為線下演出或線上內容的供應者。

相較於素人網紅而言,質素紅的打磨成本和培養周期顯然要高很多,但柳雨佳認為,當你考慮到線下粘合度以及全國量的達到比的時候,質素紅的成本並不會比網紅貴。

智能耳機背後的商業構想

“讓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回歸到金融,因為沒有金融回收、金融效率的產品,不能稱之為一個成功的商業產品。”在創辦放羊娛樂之初,柳雨佳就明確提出了娛樂+金融+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構想。

在有形資產方面,除了放羊工社、全民音樂總動員現場演出之外,放羊娛樂還計劃在9月份推出智能社交耳機,耳機可以識別不同的曲風,並呈現不同的顏色,聽音樂者可以借此找到誌同道合者。社交之外耳機還可以推送相關的線下演出票務信息等。

至此放羊娛樂的商業變現路徑隱約顯現,首先,以智能社交耳機為代表的3C類硬件產品本身可以帶來一定的現金流。一如在萬達影院,爆米花意外成為最賺錢的項目,此前在草莓音樂節上,購買門票附搭的19.9的VR眼鏡銷售量喜人,據摩登天空CEO沈黎暉介紹,每10個賣票的人當中,就有2.5個人購買一副VR眼鏡。

從內容到3C承載產品再到社區,在此基礎之上的賣票、周邊衍生品、電商以及更多類型的消費,一個完整且充滿想象力的鏈條正在搭建起來。“雖然最先呈現線下內容,但實際上最起初是先考慮耳機,再考慮到內容以及互聯網的配合。”柳雨佳透露。

以音樂為核心元素,+金融+互聯網+潮牌+現場演出+衍生品,在縱向上延生拓展音樂業態上下遊產業鏈,創新產品內容形式,實現音樂全產業鏈運營的格局。

在橫向上,開展與其他業態的交叉創新,諸如影視、演藝、綜藝等業態,形成多業態、多鏈條的產業運營投放格局。目前放羊娛樂獲得了榮程集團、中南傳媒、瀟湘資本在內的國內資本市場億元級投資。

“適合音樂的不一定適合演藝,但文化的內容盤來盤去就這些,很難再產生新的內容形態,因此更為重要的是找到每一個文化產業下單支內容的精準洗牌模式。”

柳雨佳曾擔任美國百老匯倪德倫公司中國區執行負責人,也曾負責美國夢工廠中國live娛樂項目運營,在互聯網市場環境下,一切的設想能否如預期發展,也是放羊娛樂挑戰所在,“看似很多內容都有以前做過的痕跡,但將其組合起來,究竟會變成大黃蜂還是擎天柱,有很多未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13

中國消費者線上購買內衣時 都搜了些啥?

隨著一二線城市消費及渠道日趨飽和,線下門店的經營風險日益增加,線上電子商務憑借市場規模增長迅速、運營成本低等方面因素,成為拉動女性內衣消費增長的引擎。多家內衣上市企業在內的國內女性內衣生產企業紛紛發力電商渠道。

那麽,當電商已經成為生活習慣的當下,中國消費者線上購買內衣時,她們都搜了些什麽呢?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數據(CBNData)剛剛發布了《女性內衣消費趨勢報告》(下稱“《報告》”)。這份基於阿里巴巴大數據的《報告》顯示揭開這一答案。

性感——這一不是物品名字的詞的搜索度為何如此之高?

這與消費者已不把內衣當做純內衣,愈發重視內外搭配,愈發時尚,以致產品的外觀設計元素隨之而變有著頗大聯系。《報告》顯示,為追求整體搭配效果,膚色女性內衣、錦綸光面女性內衣和性感風格占比有明顯的提升;而更符合生活場景搭配的背心式女性內衣近年來大受追捧。

從女性內衣更為實際功能性的角度而言,如何能更好地塑形是消費者目前最為關註的。上述《報告》顯示,聚攏功能仍然是女性最看重的內衣功能,但近幾年對調整型內衣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29~35歲為主要購買人群。調整型功能內衣一般以全罩杯為主,主要可改善胸部下垂、外擴、副乳等問題。

國內貼身衣物消費習慣較於發達國家有著明顯的差距,人均支出大約只有發達的國家一半左右。但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隨著人們消費理念的加速成熟,女性內衣市場規模的擴大,這一差距將快速縮小。《報告》顯示,國內女性內衣人均消費頻次逐年走高,說明聚焦內衣的消費習慣已逐漸成熟。

 

相關閱讀:

女性內衣消費數據報告:南京妹子最敢秀身材 中年大媽愛買情趣內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33

微鯨搶占超大屏市場:不再只局限於線上渠道

8月1日,微鯨發布78英寸曲面分體液晶電視,以超大屏產品紀念微鯨電視上市周年。

微鯨CEO李懷宇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作為新興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微鯨希望籍此鎖定中高端客戶。為此,微鯨不再只局限於線上渠道,正在拓展線下渠道,以增強體驗。

搶占超大屏的市場

繼過去一年發布了43英寸、49英寸、50英寸、55英寸等多尺寸的電視產品後,微鯨78英寸“天幕”曲面電視將於今年9月30日正式上市,售價為39999元。

李懷宇認為,如果推120英寸電視不現實,78英寸是進入家庭最大的電視尺寸。“我們主要按訂單生產,因為超大屏幕電視面板產量少、價格相對較高”。而相比於其它78英寸電視來說,這個價位已算低。

在超大尺寸高端電視市場中,以索尼、三星、夏普為代表的外資品牌擁有領先優勢。微鯨在目前的互聯網電視品牌中,第一個推出78英寸曲面分體電視,欲以硬件與內容結合的新“玩法”,打破外資品牌在這一高端領域的壟斷格局。

這款微鯨78英寸電視新品,將提供更多定制化內容,包括眾多全球熱門大電影TV首播、NBA等國際熱播賽事、以及以《中國新歌聲》為代表的年度熱門綜藝節目等。

硬件方面,這款新品采取分體式設計,電視主機、音響、低音炮三位一體,打造出突破傳統的360度全景聲。與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微鯨的分體電視保留了電視的內置喇叭。

形成智能終端矩陣

自2015年創立以來,微鯨用一年時間,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如今的708人,成為家庭娛樂產業中頗具成長性的創業公司之一,並在智能終端、軟件、內容三項角逐中不斷前進。

到目前為止,微鯨已經形成了包括多產品線的智能終端矩陣(電視、微投、VR頭盔、智能音響、智能家居)、智能電視軟件系統、微鯨出品自制節目等在內的全家庭娛樂陣線。

在互聯網電視UI體驗上,微鯨打破原有內容的強硬推薦,根據用戶習慣來推薦內容。同時,微鯨在小尺寸電視機上也配備了藍牙語音遙控器,方便老人和兒童使用。此外,微鯨推出首年只換不修的服務。內容整合上,微鯨打破單一內容平臺、或多平臺簡單聚合的做法,希望博采各家之長。

VR(虛擬現實)是今年的熱點,微鯨也即將推出VR產品。李懷宇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微鯨VR在硬件上有和谷歌合作。“VR還是立足長遠,不急於出產品,更多從品牌角度,不是考慮走量的時候。”

李懷宇表示:“微鯨是一個年輕而有實力的品牌,顛覆與挑戰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微鯨電視下一步要做的,是利用科技加媒體的雙重基因,持續發力,趕超互聯網電視行業的先行者,成為互聯網電視的領導品牌。”

向線下渠道擴張

與一些互聯網電視品牌血拼低價的做法不同,剛滿周歲的微鯨正向中高端電視領域、向VR等相關的科技產品領域擴張。與此相應的是,微鯨的銷售渠道也不再只局限於線上。

據奧維雲網(AVC)的數據,2016年上半年,線上渠道在國內彩電銷售收入的占比已提升至36%,但是線上渠道的收入增速正在放緩。與此同時,要推廣中高端、新科技的產品,離不開線下渠道的體驗。

李懷宇透露,因此在8月1日的發布會現場,也有很多線下渠道的代表來捧場。

除了線下渠道,海外市場也是微鯨未來拓展的空間。最近,微鯨背靠的華人文化基金,也參與了美國彩電銷量排第二的Vizio公司的競購。雖然Vizio最終被樂視收購,但是也暴露了華人文化基金、微鯨到海外擴張的野心。

不過,談及這次競購,李懷宇輕描淡寫地說,Vizio在美國彩電市場屬於中低端品牌。“When they go low,we go high”,這位曾參與“東方夢工廠”中美合作談判的高手,用奧巴馬的一句話,來暗示微鯨的雄心壯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67

線上引流成本越來越高?必肯科技“搖一搖”試水線下場景營銷 |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3/158342.shtml

線上引流成本越來越高?必肯科技“搖一搖”試水線下場景營銷 | 每日黑馬
張曉軍 張曉軍

線上引流成本越來越高?必肯科技“搖一搖”試水線下場景營銷 | 每日黑馬

必肯依托輕SaaS活動互動營銷平臺“必營”,采取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可以讓互動數據直接到達現場數萬人的手機里。

在移動互聯網和O2O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通過互聯網線上工具來獲取流量。但是,伴隨著線上流量成本不斷升高,有時甚至高於線下成本,利用線下場景反向引爆線上互動正成為一種潮流。

必肯科技所做的事情,就是為線下演出、賽事等活動的主辦方或贊助商,提供數字化互動營銷服務,以推動品牌傳播、客源引流。

必肯科技成立於2014年,公司產品於2015年上線並正式商用,2016年7月,必肯科技獲得了賽馬資本的近千萬元Pre-A輪融資。

必肯產品的底層技術是ibeacon,這項技術目前被廣泛用於移動互聯網營銷。它的工作方式是,配備有低功耗藍牙(BLE)通信功能的設備使用BLE技術向周圍發送自己特有的ID,接收到該ID的應用軟件會根據該ID采取一些行動。

在2013年,蘋果公司與iOS7一起推出了ibeacon。謝亮作為最早一批從事ibeacon應用開發的人,開始了這個領域的創業。

但創業並非一帆風順,謝亮在ibeacon的應用中也遇到了不少坑。剛開始,謝亮做的是一個商圈應用,想法是重構線下實體商業,通過軟硬件系統激發傳統店鋪的活力。

907674610832297493_副本2ewe

必肯科技創始人謝亮

“我們會跟商戶進行合作,把硬件設備安裝到商戶的店鋪里,建立一個地理圍欄。”謝亮告訴i黑馬,只要安裝了APP的用戶,走到店鋪地理圍欄附近,會自動給用戶彈出一個優惠信息。商家的後臺也能夠立刻感知到客戶的到來。同時,用戶可以打開APP搖一搖兌換商家的小禮品。

這種方式確實能為商家引流,並以一種好玩有趣的方式讓用戶得實惠。但和很多APP一樣,謝亮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引導用戶下載APP成本太高,高到無法承受。

“你明明看到了它巨大的商業價值,而後臺冷冰冰的數據還是不能完成精彩的一躍,這一段時間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謝亮對i黑馬如是說。

轉機發生在2015年下半年,深圳春繭做了一場汪峰的演唱會。主辦方找到謝亮,希望通過ibeacon進行臺上臺下,以及線上線下的互動。

在演唱會中,必肯事先部署好了ibeacon盒子,暖場時間通過主持人引導現場觀眾微信搖一搖周邊入口,搖到第一個頁面,可以獲得演唱會合作方的現金紅包;註冊並充值後,再搖一搖,則有機會抽取手機等獎品,現場最大的獎品是一輛寶馬汽車。

“這場活動過後,我們發現後臺的數據非常可觀,現場觀眾2 6000人,現場直接充值了100多萬,我們後臺的數據終於完成精彩的一躍。”謝亮說。

在演唱會這種大型線下活動中獲得成功後,必肯科技就將之確定為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在謝亮看來,各行各業都在互聯網化,而傳統線下活動領域還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尤其是大型線下活動,受制於互動接入方式不可行(如場館太大,無法掃描二維碼)、現場信號不好等因素,場景營銷還非常初級。

856306986504744725

必肯軟硬件生態系統示意圖

必肯的做法是依托輕SaaS活動互動營銷平臺“必營”,采取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將ibeacon硬件布置在活動場地內部,而軟件則以H5頁面的形式植入微信搖一搖周邊內,可以讓互動數據直接到達現場數萬人的手機里。

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可以給自己喜好節目投票,直接參與主辦方舉辦的各種優惠活動,而主辦方則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品牌曝光,並通過電子卡券分發完成公眾號吸粉,以及采集現場觀眾的姓名、手機號等信息,為後期營銷做數據儲備。

在盈利模式上,必肯主要有互動營銷平臺服務費和平臺廣告投放交易傭金兩種形式。第一種收費模式見效快,無售後複雜環節,是必肯現在的主要營收渠道。第二種模式則是線下廣告DSP投放的收費。平臺對接廣告主直接匹配廣告屬性進行競爭廣告投放,投放效果實時計費。

謝亮稱,目前必肯已支持過汪峰演唱會、時光發聲演唱會、QQ音樂會等大型活動數百場,各種類型的活動上千場,擁有C端用戶200萬,B端用戶2000家。

受線上流量成本提升影響,不少企業都開始涉足場景營銷領域,談及必肯的優勢,謝亮表示,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必肯在互動營銷與多人高並發技術上積累了核心優勢,但難點在於全國範圍的招商和資源統籌。

下一步,必肯的主要發力點在於建立北上廣直營基地、全國省級代理商服務支持團隊以及與廣鐵集團場景廣告互動項目運營。

黑馬檔案

公司:深圳市必肯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謝亮

所在地區:深圳

所屬行業:企業級服務

融資狀況:近千萬元Pre-A輪融資

場景營銷 必肯科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635

深賽格與淘寶合作落地 線上采購專區9月運行

深賽格9月21日晚間披露公司與淘寶合作事項進展稱,淘寶行業市場與公司將聯合打造“賽格@淘寶一站式電子元器件采購頻道”,在淘寶網上設立一個長期的獨立頻道“賽格淘寶專區”,由公司組織專業的運營團隊進行運營。目前該頻道已有上千家經過公司認證的商家入駐,並通過淘寶電子市場審核。頻道頁面將於9月22日試運行,並於9月29日正式上線。

據介紹,該頻道擁有淘寶網首頁的布點入口,由深賽格組織專業的運營團隊進行運營。公司將促使電子市場內經營元器件、耗材、工具、創客等商戶入駐該頻道。同時,公司將向淘寶行業市場提供入駐商家及其商品的認證信息,不限於商標、商品、產地認證等;並提供商戶在實體市場內的經營信用情況,用於進行頻道內商戶的售後擔保和信譽背書,增強采購商進貨信心。

淘寶行業市場將根據相應規則對該頻道內經營的商戶提供適當的流量引入、後臺打標、活動特權等線上資源。公司將通過專業團隊,幫助頻道內商戶盡可能將引入流量轉化為成交量。同時淘寶行業市場也會向入駐頻道的商戶提供一系列的咨詢、培訓等服務,以便讓商戶能更好地運營自己的淘寶店鋪。此外,淘寶行業市場負責對頻道頁面提供一切技術支持。

深賽格表示,此次“賽格@淘寶 DIY—一站式電子元器件采購頻道”的上線,標誌著公司與淘寶行業市場的戰略合作進入到全面落地階段,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從長遠看,上述戰略合作的推進工作,將有利於賽格品牌的塑造推廣,有利於增加實體市場商戶粘度,對公司開展電子市場線上線下業務將產生積極影響。

據深賽格此前公告顯示,深賽格成立三大事業部全面進行實體電子市場轉型升級,營業範圍將進行擴充,將新增在電子商務、電競業務、兒童產業、光伏項目等方面的經營範圍。隨著深賽格重組方案已提交深圳市國資委審核,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後,深賽格將會以整合現有資源平臺為基礎,結合商業地產和創客平臺互動發展、全面提升物業價值,利用電子商務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O2O平臺,構建多元化的賽格產業生態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54

線上流量買不起?鮮老虎用30萬個iBeacon基站開啟了線下流量新戰場 |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2/158872.shtml

線上流量買不起?鮮老虎用30萬個iBeacon基站開啟了線下流量新戰場 | 每日黑馬
張曉軍 張曉軍

線上流量買不起?鮮老虎用30萬個iBeacon基站開啟了線下流量新戰場 | 每日黑馬

線下流量市場會是一個比線上要大得多的市場,而接下來將是一個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時代。

移動互聯網時代,核心是流量,當前線上流量不僅變得越來越貴,也出現了市場轉化的瓶頸,一些企業開始將視角轉移到了線下,尋找新的商機,鮮老虎就是其中一家。

在采訪鮮老虎科技之前,鮮老虎CEO路敦亞提醒i黑馬記者可以事先體驗一下鮮老虎的產品。當天,i黑馬記者恰好要去上海世博源中心吃飯,於是,點開世博源微信菜單欄的室內導航系統,按照上面推送的路徑,順利找到了想去的餐館。同時,還打開微信搖一搖,看到了附近商鋪的商品推薦和優惠券,可對中意的商品快速購買。

以上的描述是鮮老虎典型的應用場景。鮮老虎所做的事情,簡單來講,就是基於iBeacon技術,實時進行室內導航,同時還可以精確感知消費者的實時位置和消費場景,由此來做線下流量和內容運營服務,幫助商戶更好地連接與服務消費者。

我們現在看到的鮮老虎,是由上海微肯和北京鮮老虎在今年7月份戰略合並組成。合並後,鮮老虎將作為新公司品牌,上海微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則做為公司實體。鮮老虎CEO路敦亞稱,合並後的新公司,將是iBeacon領域規模最大的公司,在全國將近6萬個線下場景擁有30萬顆iBeacon物聯網線下基站。

在此前,雖然兩家公司都在做線下流量生意,但微肯團隊偏於大客戶和大型商超,鮮老虎偏於長尾客戶和餐飲行業,之所以要選擇合並,在路敦亞看來,相對於線上流量容易被壟斷,線下流量市場的非常碎片化,微肯和鮮老虎在線下的資源屬性不同,通過線下信息的自由流動與交叉分配,二者能夠產生較強的互補與協同效應。

對標Pokemon Go和分眾傳媒,合並後的鮮老虎把核心集中線下內容的研發和線下流量的收集及運營:

一是做線下流量公司,成為線下流量的服務運營商

線上線下流量發生的變化,在小米與OPPO的這幾年的對比中可見一斑,小米在前幾年風行一時,依靠的是強大營銷能力,把控住了線上流量入口,走到今天的小米也遇到了窘境,雷軍在不斷的通過媒體對外喊話,表示小米已經開始做出調整和改革。

而OPPO和VIVO重點抓住的是線下流量為主的營銷推廣模式,在公交車電視臺等線下廣告牌投放廣告,在全國各地開展零售店,最近兩年憑借線下渠道在逆勢興起。

基於對於這種現象的分析,路敦亞認為,線上流量的紅利期已過,新公司很難有機會在這個領域拓展。隨著線上紅利的消失,線下流量市場會是一個比線上要大得多的市場,而接下來將是一個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時代,傳統線下企業已經成為更為重要的流量渠道。為此,鮮老虎會通過Ibeacon硬件、雲後臺、微信對接模塊等產品連接線下場景,做線下流量的連接商。

456460286185717180

鮮老虎CEO路敦亞(受訪者供圖)

二是做線下內容的服務商。光有入口不行,用豐富的線下內容帶動和提升流量規模,進而才可能實現流量的經營和變現。

“Pokemon Go”是典型線下場景內容,任天堂這款增強現實遊戲風靡歐美等多個國家,而任天堂也因為這款遊戲賺得盆滿缽滿,這種遊戲互動的背後是線下商家市場的重大機會。

路敦亞告訴i黑馬,目前鮮老虎吸引流量的線下內容以“實惠”為主題,依靠優惠券、打卡、遊戲、簽到、紅包、尋寶這些內容來吸引線下流量。如果說Pokemon GO的線下的內容是”捕捉妖怪”,那到餐廳里吃飯,鮮老虎的線下內容便是紅包、卡券、優惠券等。用戶“搖一搖”可以得到附近商家的優惠券和紅包,商場通過抽獎環節來吸引流量。

為此,鮮老虎把自己的線下內容平臺定義為場景Store,也就是說,當線下某個場景需要內容時,可以通過鮮老虎場景Store配置和連接自己線下的用戶,為線下的消費者提供內容和服務。

路敦亞的想法還不止於此,在他的構想中,線上流量與線上內容是鮮老虎重點把控的兩個方面,但都會納入到整體系統戰略之中。

鮮老虎將其戰略分為了四步,一是基於iBeacon等傳感器搭建了線下傳感網絡。二是為線下的網絡的提供場景化的內容,成為線下的場景營銷平臺,三是基於線下產生的流量進行流量的運營和使用,四則是基於線下的內容和數據成為線下數據運營和服務商,對於線下商戶而言,通過內容、流量分發、數據推薦實現全方位的場景化服務。

在盈利上,鮮老虎目前核心的營收渠道是與商戶合作做線下體驗互動,從中獲取分成,比如,某汽車品牌想到40個商場里面做活動,鮮老虎可以幫它用iBeacon的方式在線下搖一搖去做體驗互動,鎖定用戶實時位置,實現信息的精準投放。

同時,鮮老虎建立了場景營銷平臺,如商家新店開業,需要做會員卡,聚集粉絲,那麽鮮老虎可以為它們提供場景解決方案。去年鮮老虎在這塊的收入達到上千萬元。

此外,鮮老虎也會為一些大型活動提供點對點的線下互動營銷服務,從中獲取收入。

目前,鮮老虎員工團隊總人數達180多人,產品及研發人員超過三分之一。而在核心團隊上,鮮老虎CEO路敦亞是多次成功創業者,創建過合肥時訊、上海掌富等公司,2014年創始成立微肯網絡。鮮老虎CSO方剛為前搜狐高級副總裁,擁有19年互聯網從業經驗,2015年創辦了鮮老虎科技。

合並之前,北京鮮老虎完成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上海微肯完成了500萬的天使輪融資和3300萬元Pre-A輪融資。合並之後,鮮老虎正在啟動A輪融資,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大線下場景占領,流量的升級,以及優質線下內容的打造等方面。

黑馬檔案

公司:上海微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路敦亞、方剛

所在地區:上海

所屬行業:企業級服務

融資狀況:3300萬元Pre-A輪融資

線下 鮮老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86

“零售藥店第一股”電商團隊解散? 老百姓大藥房回應不放棄線上業務

當中國醫藥產業正在“互聯網+”的快車道上整體加速時,“零售藥店第一股”的老百姓大藥房(603833.SH)卻突傳遭遇電商團隊變動。

10月19日晚間, “《老百姓大藥房電商團隊宣告解散!網售處方藥前景存疑!》”一文在網絡間迅速傳播,文章稱,“上周四,老百姓大藥房B2C電商團隊宣告解散,老百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即將註銷。“

文中表示,根據相關人士爆料,在上周四開的遣散會,周三CEO徐向東也帶走了原來的團隊,暫時去向不明,在員工相關補償方面采用了N+1年的賠償原則。

“老百姓電商保持正常運作,在完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下合理的推進線上業務模式的創新試點,也在不斷的開拓線下與線上業務的結合,發揮老百姓線下布局廣的優勢,深入與各第三方進行深度合作,強化升級老百姓的渠道和專業服務。“10月20日上午,老百姓大藥房就此事向第一財經回複稱,但其確認近期曾進行了相關人員的調整。

“近期,根據老百姓大藥房整體業務發展規劃,北京電商對組織架構及人員結構進行了優化和調整,目前該公司業務正常有序開展。”老百姓大藥房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12月,老百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負責老百姓大藥房B2C業務,註冊資本1200萬元,公司持股89%。其中,網上藥店於2014年1月上線,涵蓋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成人用品、化妝品在內的上萬種商品的銷售。

但由於公司定位和網售處方藥等政策未定等因素,B2C平臺在其業務中仍處在成長期——2015年,公司B2C平臺收入6800萬元,占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的1.49%;而在日前老百姓大藥房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年報中,上半年老百姓大藥房共實現營業收入27.7億元,自有電商平臺貢獻了5000萬。

事實上,盡管業界一直呼籲放開互聯網銷售藥品,但國家監管層對此始終態度謹慎,而這一政策方向也被認為時零售藥店轉向互聯網的最大風險所在。

今年7月2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的政策,指出在為期一年的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於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因此決定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

這一標誌性文件,在叫停互聯網藥品銷售的同時,也被市場認為對正在蓄勢發展的零售藥店線上業務造成致命性沖擊。

對此,老百姓大藥房方面近日也向第一財經表示,“今年7月2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的政策,在這個政策背景下,老百姓重新優化資源,對現有的電商團隊進行了人員結構的優化,以應對政策所帶來的沖擊風險。”

而前述網傳文章對此也認為,“老百姓電商B2C團隊解散的背後,有國家政策不明朗的原因,也可能是其內部矛盾的原因,但無論如何,結局都令人唏噓感慨。”

報道顯示,今年1月份,老百姓網上大藥房原CEO史文祿正式離職,由老百姓原O2O業務負責人吳勇接任CEO;兩個月後,原七樂康大白雲診執行副總經理徐向東“空降”老百姓網上大藥房CEO,人事矛盾和利益爭奪等消息開始傳出,但老百姓方面向第一財經否認了這一傳聞。

老百姓方面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官方回複中強調,“(網傳文章)其中涉及到人員調整是公司合理的安排和業務的需求所決定的,關於人員之間的關系破裂,更是無從談起,在早期人員的分工上就已經確定了業務的管理範疇,由徐負責電商(包含第三方平臺和垂直官網),李負責O2O業務。不存在任何的業務沖突和分歧。而徐本人選擇離開老百姓也是個人深思熟慮的一個選擇,我們也尊重徐的決定,並且會不斷的在徐所主導的業務主體上不斷的推進和優化模式,滿足消費者多渠道,多場景的購藥需求。”

政策收緊、團隊變動的現實下,作為中國零售藥店三強之一的老百姓大藥房下一步何去何從尤為引人關註,而對原本仍在培育期的線上業務,似乎存在更大變數?

“老百姓大藥房會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下不斷推進線下門店與下與線上信息的整合,多場景的購藥需求滿足,極力拓展線下門店的數字化,聯網化的運營模式創新,以最大化的優勢資源整合互補,開辟出新電商,新零售的創新模式落地,嘗試B2C和O2O業務模式的創新試點。”老百姓大藥房方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20

線上社交是偽命題?共享經濟巨頭Wework的互聯網之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7/159451.shtml

線上社交是偽命題?共享經濟巨頭Wework的互聯網之路
範宇 範宇

線上社交是偽命題?共享經濟巨頭Wework的互聯網之路

互聯網+不是萬能的,是工具而非手段。

本文系企業盒子創始人&CEO 範宇(微信ID:qiyehezi168)對i黑馬的投稿。

你不必為短時間使用某物品而購買,物品整體使用效率提升了,也造就了新的中介

這個中介,就是共享經濟的巨頭們,互聯網從來都不會去除中介,而是提升了中介效率,降低了中介成本。新中介(共享經濟)的誕生,主要是由於過剩的閑置產能與經濟衰退下人們消費模式的轉變。

共享經濟的核心

我們先來看下面幾個數據:

40%:日本東部和夏威夷西部之間的“泛太平洋垃圾帶”垃圾海域的總面積占全球總海洋面積的40%,相當於陸地面積的25%;50:過去50年所消費的社會資源和服務,是50年前的總和;   

99%:在北美地區,所有扔掉垃圾中99%是使用半年內的可用物品,還有很多是買回來就從沒用過,甚至幾乎不會用的東西。

圖片1

同時,Airbnb和Uber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公司基本誕生在2008-2009年期間,恰好是美國金融危機,迎合了當時縮減開支和節約成本的大背景,以及人們尋找第二職業或者兼職以補貼家用,開啟了共享經濟大發展的序幕,下圖即為各類共享經濟出現的時期及與之對應的美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

圖片2

共享經濟的誕生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密不可分,國內的共享經濟鼻祖‘滴滴’也是誕生在2012年(微信於2011年初開始1.0的內測),在沒有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與高速網絡前,難以想象人們通過交通廣播:“車牌號為xxx的司機李師傅將於下午三點,從西直門出發前往國貿地區,有願意搭車的乘客請準時在西直門橋集合,順風車費用20元”。

通過深入思考,我們不難發現目前估值最高的共享經濟領域巨頭(Uber-600億美金,Airbnb -300億美金,Wework-160億美金),其核心均為“共享空間”:共享出行空間、住宿空間、辦公空間。那為什麽會是空間呢?因為共享經濟的核心為“使用代替擁有”,而空間往往是價值最高的,即擁有(購買)成本最高,試想若是一支筆,一個登山包,你往往不會想去“分享”,因為你能負擔得起,或者說分享的成本可能比物品本身的價值還要高。

二. 共享經濟代表 Wework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估值160億美金的“二房東”生意,你看得懂嗎?)曾分析過,Wework屬於共享經濟三種模型中的協作型模式(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再分配市場的模式,協作型的模式)。

WeWork從2010年的1家物業、500會員發展到目前53家物業、46000會員,最近10個月新增工位量相當於前5年的總和,且遍布全球,已經在33個國家開設了113家聯合辦公空間(包括中國上海Wework)。截止2015年底,WeWork的全球出租面積已超過帝國大廈(電影‘金剛’里,大猩猩打飛機的地方)的總面積,達到約33萬平方米。

WeWork的主要價值主張是“空間即服務”(Space as a Service,SaaS),這點與TMT行業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有異曲同工之處,相同點是都強調可擴展的標準化服務:無論是場地亦或服務,都可按標準的設計或流程規模化複制;不同之處在於擴展的成本,即邊際成本的下降能力:實體場地每多開一個就多增加一處成本,而對於線上服務,客戶數量增加只是意味著多幾臺服務器而已。

Ub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乘車共享平臺,但不擁有一輛出租車;Airbnb是全球最大的住宿共享平臺,但旗下沒有任何一家酒店。當然,WeWork也遵循共享經濟的定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聯合辦公公司,卻不擁有一處房產。

在接受了由聯想弘毅資本領投的4.3億美元投資後,目前Wework已估值160億美元,如此高的估值,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呢?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是: Wework不僅擁有面積龐大的辦公場地,數以萬計的會員,最重要的是其線上會員的無限想象力與社交網絡。

社交當然是人類永不衰退的剛需,也是資本市場關註的熱點,最近的一份調查說,Wework中51%的會員會每個月和其他會員做一次生意,比在線的商務關系真實多了。但請註意,這里的社交指的是場地內真實的線下社交,那線上社交呢?我們探尋下其真實情況。

三. Wework的線上社交平臺

進入Wework主頁,內容很豐富,總體分為幾大塊:會員(members),入駐企業(Companys),活動(Events),告示(Posts),社團/興趣小組(Groups),如下圖所示;

圖片3

圖一 會員頁面

本文不剖析Wework的網站建設(後續會有深度文章,請感興趣的讀者持續關註我),只關註與社交關系最密切的幾項,Members,Events,Groups;

Members:上圖可以看出,會員頁面如同大部分社交軟件一樣,可上傳自己的照片與描述,以及所在的場區信息,當然也可以直接導入Facebook的照片等信息。

圖片4

圖二 活動頁面

Events:活動種類多樣,有標簽,但由於活動類型較複雜,並未嚴格按標簽分類。其中吃喝玩樂類、職業發展類活動報名較多,大多數活動只面向會員、對外較少,但活動日歷清晰、email和app推送、一鍵報名等功能齊備。   

比如下圖這個棋牌類桌遊報名頁面(board game),離活動開始還有3天時間,已報名5人。

圖片5

圖三 活動頁面詳情

Groups:Wework主頁上有大量的興趣小組(放到國內,應當更高大上的稱作社群),供會員參加,當然也可以創建你自己的小組,仔細瀏覽了一遍,發現當前人數最多的組(75人)是“律師社群 – The Lawyers Group”,如下圖,居然不是我想象的吃喝玩樂組,真是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法制意識。   

圖片6

圖四 社群頁面

看完上述的Wework線上社交情況,很多讀者可能會好奇,其線上社群的使用人數,與活動報名情況數量都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很少)。有人可能會問,會不會是大家都點對點溝通了?畢竟網站上是鼓勵互相加好友,發送消息等等,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案例:

圖片8

圖五  會員互動

帥哥Scott在線發了一個問題,詢問關於delivery.com無法使用的問題,請大家註意時間(4d),即4天前。隨後美女Stephanie回答了他的問題,標註時間是(1d),即1天前,此時已經過去3天了,緊接著過了7個小時(7h前),帥哥對美女表示感謝。

不難看出,數以萬計會員的Wework,線上的會員社交數量與活躍度居然如此之低。在WeWork場區里入駐辦公,主要提供數據跟蹤服務的一家公司,曾披露過一個數據:只有17%的會員在該網絡(Wework線上平臺)上發布信息超過一次,為什麽會是這種情況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剖析下社交的本質。

社交與社區形成的核心

Wework的線上社交是偽命題嗎?這里的邏輯在於,社區的出發點是希望通過社交提升用戶在產品內的停留時長與黏性,從而對該產品及該產品的其它使用者難以分割

以社交化的方式提高用戶活躍度,前提要看該產品是否擁有社交屬性,如果是能很好的解決用戶剛需類型的產品,如打車,叫外賣,則完全沒必要轉型社交。因為其產生的更多是人與平臺的交互,而非人與人交互。

所以實際情況是大部分社區冷啟動,比如滴滴允許乘客與司機線上交流(但使用場景過於短暫),Wework網站上的興趣小組規模很少有超過100人即為此理。

社區功能有了,但互動交流的用戶寥寥無幾。這是因為大部分共享經濟的產品上,沒有用戶的社交關系鏈,或者說無需該關系鏈即可很好的滿足用戶需求,維持運行。

那麽好的社交產品是怎樣的?歸根結底,一種產品也好,一種經濟模式也罷,我們如何判斷其是否擁有社交屬性(或者說線上社交屬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在社交的過程中,人們有四種心理是非常強的,這也是社交的四個根本屬性。

a) 好奇心b) 優越感c) 歸屬感 d) 恐懼感

好奇心:社交最開始的擴散與最佳入口大都是好奇心。

如陌陌之初,大家很好奇這上面居然能約到漂亮妹子?微信之初,你發現不僅可以發文字、圖片,還可以發語音,乃至紅包,當朋友圈有更新狀態的時候,有個小紅點吸引你點擊打開。

好奇心能夠快速吸引第一批種子用戶,且擴散極快。

優越感:通過分享互動進行身份形象的塑造。

如今天分享巴黎購物,明天曬三亞的高級海鮮大餐。幸福是比較級,對大多數人而言,生活再富足,只要周邊人過的都比你好,那也是feel like a loser。當然這個舉例有些極端,但看看‘微信運動’如此火爆,也是基於此原理,通過‘排名比拼’,樹立你在關系圈中的形象與地位。

歸屬感:在社交中,有著同類興趣愛好,價值觀的人逐漸靠攏。

在社會中,群體往小處發展就是興趣小組,往大發展可成立政黨。這時候,你會發現你們是一個群體,你們之間聊得來,你在這里能得到同類的分享與認可,屬於這個組織而不願意離開。

恐懼感:當陌陌的用戶發現實際與理想嚴重不符,此時好奇心也已蕩然無存,但又不可能建立任何歸屬感,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用戶離開它沒有任何損失,更不會感到恐慌。

但有些模式或產品很厲害,比如微信。即便隨著好奇心的逐漸消失,人們會形成一種習慣,進入一個社群。一旦離開這個工具,即意味著離開這個社群,就會有極強的恐懼感,因為你所有的生活方式都在這里,一旦離開,你將失去所有聯系、所有身份,所有好友,所有圈子,乃至工作,這就是恐懼感。

結論Wework是這些共享經濟模式里唯一滿足上述幾點,是天生帶有社交屬性的,但並不是在線上,作為辦公服務的提供者,做好線下的服務與活動是最基礎的,線下做好,則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會更喜歡面對面的真實社交;如果線下都做不好,那麽做線上又有何用呢?

關於這個話題,曾與Wework的CEO Adam Neumann溝通過:

問: 在網站上觀察到有很多不同的興趣組(Group),最多人數的才幾十人,很多1人或0人的組,這表示wework的線上社交很弱嗎?比如大家都喜好場地內社交,而不是線上。

(Adam Neumann)答:There is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app and messaging system, but offline communication is encouraged and events are held often.  One way that the online messaging could be helpful is if you have a specific need, you may find someone online within the community to connect with.

譯:在app和內部溝通系統上,會有更多的交流。但線下交流同樣受到鼓勵,也會有很多活動舉行。線上內部溝通系統的好處是,如果會員有一個很具體的需求,他可以在線上社區中找到可以聯系的人。

.結語:互聯網+不是萬能的,是工具而非手段

在這個全民互聯網+的時代,我們要認清一件事,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是這個歷史階段出現的最好的工具。移動互聯網是共享經濟的基石,但並不是萬能的,我們需要把它當做一種工具。當IT時代剛來臨的時候,街頭忽然出現了一大堆“xx計算機公司”,現在已經很罕見了,同樣的是,未來不再會有“xx互聯網公司”的名字出現,因為那時候任意一家公司都將離不開互聯網,就如同我們現在使用的office辦公軟件一樣。

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大部分想做Wework的空間運營商而言,做好最基礎的工具型產品與服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Wework的會員管理系統,工位與會議室的在線預訂,租金支付,活動與服務的展示等等,這些也是Wework低成本運營的關鍵所在,標準的線上化管理與操作,才能達到單個場地只有幾個甚至1、2個工作人員即可覆蓋服務的目標。同時,在場地逐漸增多的情況下,才能高效可控的管理運營並實現對信息的實時收集分析。

而這,也許正是Wework互聯網之路的正確方向。

Wework 共享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