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醫藥產業正在“互聯網+”的快車道上整體加速時,“零售藥店第一股”的老百姓大藥房(603833.SH)卻突傳遭遇電商團隊變動。
10月19日晚間, “《老百姓大藥房電商團隊宣告解散!網售處方藥前景存疑!》”一文在網絡間迅速傳播,文章稱,“上周四,老百姓大藥房B2C電商團隊宣告解散,老百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即將註銷。“
文中表示,根據相關人士爆料,在上周四開的遣散會,周三CEO徐向東也帶走了原來的團隊,暫時去向不明,在員工相關補償方面采用了N+1年的賠償原則。
“老百姓電商保持正常運作,在完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下合理的推進線上業務模式的創新試點,也在不斷的開拓線下與線上業務的結合,發揮老百姓線下布局廣的優勢,深入與各第三方進行深度合作,強化升級老百姓的渠道和專業服務。“10月20日上午,老百姓大藥房就此事向第一財經回複稱,但其確認近期曾進行了相關人員的調整。
“近期,根據老百姓大藥房整體業務發展規劃,北京電商對組織架構及人員結構進行了優化和調整,目前該公司業務正常有序開展。”老百姓大藥房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12月,老百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負責老百姓大藥房B2C業務,註冊資本1200萬元,公司持股89%。其中,網上藥店於2014年1月上線,涵蓋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成人用品、化妝品在內的上萬種商品的銷售。
但由於公司定位和網售處方藥等政策未定等因素,B2C平臺在其業務中仍處在成長期——2015年,公司B2C平臺收入6800萬元,占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的1.49%;而在日前老百姓大藥房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年報中,上半年老百姓大藥房共實現營業收入27.7億元,自有電商平臺貢獻了5000萬。
事實上,盡管業界一直呼籲放開互聯網銷售藥品,但國家監管層對此始終態度謹慎,而這一政策方向也被認為時零售藥店轉向互聯網的最大風險所在。
今年7月2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的政策,指出在為期一年的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於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因此決定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
這一標誌性文件,在叫停互聯網藥品銷售的同時,也被市場認為對正在蓄勢發展的零售藥店線上業務造成致命性沖擊。
對此,老百姓大藥房方面近日也向第一財經表示,“今年7月2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的政策,在這個政策背景下,老百姓重新優化資源,對現有的電商團隊進行了人員結構的優化,以應對政策所帶來的沖擊風險。”
而前述網傳文章對此也認為,“老百姓電商B2C團隊解散的背後,有國家政策不明朗的原因,也可能是其內部矛盾的原因,但無論如何,結局都令人唏噓感慨。”
報道顯示,今年1月份,老百姓網上大藥房原CEO史文祿正式離職,由老百姓原O2O業務負責人吳勇接任CEO;兩個月後,原七樂康大白雲診執行副總經理徐向東“空降”老百姓網上大藥房CEO,人事矛盾和利益爭奪等消息開始傳出,但老百姓方面向第一財經否認了這一傳聞。
老百姓方面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官方回複中強調,“(網傳文章)其中涉及到人員調整是公司合理的安排和業務的需求所決定的,關於人員之間的關系破裂,更是無從談起,在早期人員的分工上就已經確定了業務的管理範疇,由徐負責電商(包含第三方平臺和垂直官網),李負責O2O業務。不存在任何的業務沖突和分歧。而徐本人選擇離開老百姓也是個人深思熟慮的一個選擇,我們也尊重徐的決定,並且會不斷的在徐所主導的業務主體上不斷的推進和優化模式,滿足消費者多渠道,多場景的購藥需求。”
政策收緊、團隊變動的現實下,作為中國零售藥店三強之一的老百姓大藥房下一步何去何從尤為引人關註,而對原本仍在培育期的線上業務,似乎存在更大變數?
“老百姓大藥房會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原則下不斷推進線下門店與下與線上信息的整合,多場景的購藥需求滿足,極力拓展線下門店的數字化,聯網化的運營模式創新,以最大化的優勢資源整合互補,開辟出新電商,新零售的創新模式落地,嘗試B2C和O2O業務模式的創新試點。”老百姓大藥房方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