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持續大半年的新股潮,在六月創下高峰。一個月內,有逾三十隻新股招股,創下近十幾年來的單月最多紀錄。新股混戰,但絕大部分「細細隻」兼「無人識」,股價表現更差強人意。單計上週掛牌的九隻新股,七隻「見光死」,兩隻暴插超過兩成,包括「本地薑」 恆發洋參(911)。 新股如同雜牌軍,本刊逐一審閱,揪出數隻騎呢代表,包括被譏為「網絡夜總會」的天鴿互動(1980),以及臨門割價「大平賣」的中國新城市(1321)等。事實上,近月認購新股的散戶,不少都要蝕入肉。最抵鬧的,正是負責把關、有角色衝突的港交所(388),為賺錢而放生一堆騎呢公司來港上市,讓一眾大陸劣質民企,來港狂擸散戶錢! 上週五,四隻新股同時掛牌,港交所交易大廳一片熱鬧,連港交所主席李小加,亦風騷現身助興。不過,場內熱烘烘,台前大屏幕上的新股卻冷冰冰。當日僅有兩隻股票「掙扎」成功,在收市時錄得小升幅,另外兩隻都低於招股價收市,尤其是本地薑恆發洋參,收市時股價深潛兩成四,令散戶蝕到氣促,食絕多年洋參都補唔番。而上週掛牌的另外五隻新股,也是全軍盡墨,齊齊跌穿招股價。炒新股的散戶只望賺雞碎錢,但現時雞糠都無! 大批新股同時潛水,除了散戶受害,也嚇怕了基金經理,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說:「近期我已經放棄新股。啲投行太耐冇大刁食,有理無理,推曬啲細嘢出嚟,質素冇乜保證。」前港交所(388)非執行董事David Webb向本刊表示,近期新股表現不濟,與定價過高有關,同時批評港交所擁有雙重身份,一方面要做上市服務賺錢,另一方面又負責審批新股,出現「兔子守生菜」的情況。本刊在六月招股的新股中,揪出四隻代表,盡顯近排新股「騎呢」特色。 天鴿互動(1980) 上市日期:9/7業務:實時社交視頻平台招股價:*$4.5-$5.3集資額:$13.7-16.1億*港元 罪狀一業務大踩界網絡夜總會 下週三掛牌的天鴿互動,可說是這一波新股潮的「騎呢」之最。以科網股掛帥的天鴿,主要業務是「社交視頻平台」,即「視像版QQ」,只須裝上視像鏡頭,屬低技術玩意。但獲「女燈神」劉央睇中,透過西京投資,入股近八千萬港元,成為基礎投資者。天鴿旗下的9158平台,可讓用戶進行視像會話或個人表演,如唱歌和跳舞。因此亦有媒體形容天鴿的平台是「網上K場」。平台有不少「表演者」,大部分是濃妝艷抹的少女,各出奇謀奪取用戶歡心,用戶可在平台購買虛擬禮物和鮮花等送給表演者,表演者再以此向天鴿收取現金分成。不過,記者於網絡發現不少截錄自平台的影片,猶如「鹹片」,片中年輕的女表演者,衣著暴露,超低胸配熱褲,大跳熱舞或自摸。所謂「網上K場」,儼如「網上夜總會」。另外,招股書披露,一一年八月,有用戶在視頻中,示範吸食毒品。事件觸動內地調查,擾攘超過兩年半後,最終以「未違反法律法規」不了了之。今年三月,天鴿宣稱要進攻香港及海外市場,但記者嘗試用電腦和手機apps,登記為用戶,都未能成功。 新股上市 最快半年搞掂 資不抵債 業務踩界,甚至捲入色情及吸毒事件,卻仍獲港交所放行。京華山一國際研究部主管彭偉新取笑指,疑似色情可能是天鴿的「賣點」:「歷史話俾我哋知,做科網最搵到錢嘅,就係色情網站。」不過,他指業務踩界,並不適合上市,「如果內容違法,內地嘅部門可能禁咗佢,到時成個業務都會死。」 翻開過去三年業績,天鴿雖有盈利,但一一及一三年,有兩年都資不抵債。截至一三年底,公司總負債超過九億,但總資產只有不到八億五千萬。招股期間,便有投資者臨時縮沙,合共抽飛近三億元,令超購倍數跌至不足一倍。 罪狀二臨門劈價內房豬頭肉 騎呢代表第二位,非中國新城市莫屬。該股於六月十七日開始招股,但臨掛牌前一日,卻以銷情差為由,將上市日由廿七日推遲至七月十日,同時將招股價由二元一毫二劈價至一元三毫。減價後,每手入場費跌至不足二千元,不符合聯交所規定,令早前公開認購的申請全數被判無效。公司要將每手股數由一千股加至兩千股,重啟公開認購,集資額更由十三億元大減至六億元。黃國英亦直指誇張:「呢隻嘢奇怪到不得了,有乜理由兩個一減到一個三?定價相差成八毫子喎!咁係咪代表你嘅資產一直都好差?最初只係充大頭去定高價?感覺就好似去廟街買嘢咁,一件平嘢定到好高價,然後不斷減價至賣得出,咁呢隻股又點會升呢?」中國新城市由眾安房地產(672)分拆出來,業務主要包括一批在浙江省的商場、寫字樓及小量住宅項目,但主要在二線城市。公司的旗艦項目、位於杭州的「A貨」恆隆廣場,明抄恆隆地產(101)內地商場名稱。是次集資,七成資金用於支付杭州項目國際辦公中心的工程建築費,為免項目爛尾,才不惜劈價吸水。公司質素如何,有辦你睇! 罪狀三削肉還母特「蠢」化工 已於本月二十日掛牌的天合化工,以超高毛利的特種化工原料作招徠,說穿了其實主要生意是生產潤滑油添加劑,市值超過五百億元,但仍吸引不到投資者目光,最後以貼近下限的一元八毫定價。最奇怪的是,是次集資,似是大股東等錢使,而非公司本身。因為主席兼大股東魏奇家族賣舊股,所以集資所得的五十億七千萬元中,有近十四億是入大股東口袋,剩下透過發新股籌得的近三十七億元,當中近四成,又要償還控股股東Driven Goal(由主席魏奇家族持有)提供的貸款。所以,魏家最終有近二十九億元現金入袋,而天合僅得約二十二億元。彭偉新指這正是令投資者不滿的原因:「大股東咁做,令人覺得佢根本係想藉著上市套番一筆錢出來,唔係為咗發展公司業務。」天合化工「削肉還母」的做法,令股價在首日掛牌便潛水,近日才回升。 中國新城市(1321) 上市日期:10/7業務:商用物業發展及營運招股價:$1.3-$2.92集資額:$6.1-13.7億 天合化工(1619) 上市日期:20/6業務:特種化工產品生產商招股價:$1.8集資額:$50.7億 罪狀四獅子開大口過氣網遊 去年十一月,內地最大網絡棋牌遊戲商博雅(434)上市,股價一度升了兩倍,惟近月已大幅回落。此時,聲稱排名第二的同行聯眾,亦趕在六月新股潮中分一杯羮。聯眾雖然排第二,但原來與博雅相差甚遠。根據招股書,聯眾去年主要收入仍來自網上遊戲,近年獲科網及投資界追捧的手遊業務,只佔其營業額百分之六點六。業務沒睇頭,卻獅子開大口。聯眾定價四元二毫五,集資八點三億元,相比公司一三年的三千多萬元純利,超過二十二倍。有執業資深會計師驚訝道:「一般十倍已經係頗高水平,賺三千幾萬,就集資七、八億,真係超高!」 聯眾(6899) 上市日期:30/6業務:網絡遊戲開發及營運招股價:$4.25集資額:$8.3億 半新股迅速走樣 事實上,這股騎呢新股潮,可追溯自去年九月。當時新股熱潮剛起,加上科網股當炒,股市暢旺,接連數隻新股,錄得過千倍超額認購,包括超額一千多倍的童裝股米格及賣醋的老恆和,二千幾倍的豬肉股惠生國際,以及以三千五百多倍榮登「超購王」的夜蒲股Magnum。抽股如抽獎,不少散戶嘗到甜頭。不過短短大半年間,一眾當旺半新股,紛紛露底走樣。其中,首日上市曾高開八成九的Magnum,上市短短兩個月後就發盈警,指因為要裝修其中一間夜店及支付上市費用,結果由去年賺二千八百萬,變成今年蝕近六十萬元,而股價至今更累計跌四成四。另一隻令股民大跌眼鏡的新股,非雲遊莫屬,該股首日上市勁升三成二,之後曾高見近七十四元。今年三月,公司宣佈以近五億元收購港產手機遊戲《神魔之塔》兩成股權,風頭一時無兩。但同月底,公司公佈業績,勁蝕四點六億元人民幣,股價開始不斷尋底。上週五收報近二十六元,較招股價勁跌四成九。 港交所身份衝突 新股接連大走樣,負責把關的港交所難辭其咎。身為新股審批者及交易所營運者,角色衝突一直為人詬病。港交所業績表現,主要依靠新股上市及大市成交額中抽佣,因此愈多新股上市,港交所佣金便會愈多。根據上市委員會一三年的報告,去年共審批了一百零六宗申請,較一二年的六十三宗,多出近七成,當中被拒絕的只有三宗,較一二年拒絕的五宗更少。近年,市場已有聲音,要求將上市審批權交予證監會。David Webb批評,港交所是牟利公司,卻同時擔當審批機關,存在利益衝突,尤其是最近李小加為爭取阿里巴巴來港上市,企圖遷就合夥人制度,更凸顯了利益衝突的問題。他重申,應由證監會接手新股審批工作。港交所放生,加上近期上市公司殼價由三億升至四億元,成為劣企上市的誘因,如米蘭站(1150)上市不到兩年就傳賣盤。「有人來上市,只係為咗賣殼」。有執業資深會計師指:「一般上市都係使千幾萬,當你營運複雜要使多啲,加埋上市頭兩年嘅使費,都唔使兩億。之後賣殼,都有兩億落袋,除笨有精!」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2 21:15 編輯 港交所滬港通教育:如何獲取市場資訊 作者:格隆匯整理 1、投資者如何獲得港股通股票的披露信息? 答:滬港通業務不改變現有滬港兩地市場監管架構和市場運行模式。其中,港股通股票的相關信息披露,直接適用聯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 內地投資者既可以通過登錄聯交所“披露易”網站獲取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也可以通過上市公司自設的網站等途徑獲取。至於上市公司自設的網站電子地址,投資者可以通過查閱聯交所網站的“網上聯系”欄目獲取。 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年報及半年報(香港市場稱為“中期報告”)等,投資者不僅可在“披露易”網站上查閱,還可以向上市公司索要中文或英文的電子和印刷版本的年報。 2、投資者如何從“披露易”網站查閱港股通股票以往發布的信息披露文件? 答:聯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包括以下幾類:公告及通告,通函,財務報表/環境、社會及管治資料,月報表等。通常,聯交所上市公司在發布年報前,會預先披露全年業績公告(屬於公告及通告的一類)。其中,投資者較為關註的公司主要經營狀況、財務數據均會在全年業績公告中有所體現。 具體而言,投資者查詢上市公司公告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從“披露易”網站內“上市公司公告”一欄內選擇“進階搜尋”查詢上市公司的公告。具體操作時,投資者可在“現有上市證券”欄內輸入股份代號或股份名稱(繁體字或英文),在“標題類別”中選擇“公告及通告”及“財務資料”,以查看該公司的董事會會議召開日期、業績公告內容、股息分派詳情等。 二是在“披露易”網站上,從“發行人相關資料”欄目下的“董事會會議通知”及“證券持有人享有的權益(股息及其他)”查閱近期公司發布的有關資料。 三是登錄聯交所網站,在“中國證券市場網頁”欄目下的“上市公司”中搜尋上市公司曾發布的公告和派息紀錄等。 3、港股通股票的最新信息及公告何時會刊登在“披露易”網站? 答:根據規定,上市公司應當通過聯交所電子呈交系統“披露易”網站發布公告。該系統的操作時間為每個交易日上午6:00至晚上11:00,以及交易日之前的非交易日下午6:00至晚上8:00。 提示投資者關註,不同類型文件在“披露易”網站刊登的時間不盡相同: 一是公告及通告不得在正常交易日上午8:30至中午12:00或下午12:30至下午4:15期間,或者在聖誕節前夕、元旦前夕及農歷新年前夕(不設午市交易時段)上午8:30至中午12:00的期間刊登。但是,海外監管公告、沒有附帶意見的股價或成交量異動的澄清公告、沒有附帶意見的新聞報道或報告的澄清公告、短暫停牌或停牌公告這四項公告不受此約束,投資者可以及時了解。 二是股息及業績公告,一般應在正常交易日中午12時至12時30分、或下午4時15分收盤後公布。 三是例如“通函”及“年報”等其它類型的上市公司文件,在交易日上午6:00至晚上11:00期間、及在交易日之前的非交易日下午6:00至晚上8:00期間隨時刊登。 投資者在了解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就可以在“披露易”網站的“最新上市公司公告”欄中瀏覽公司發布的最新公告了。 4、在哪里可以查閱到聯交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的名單? 答:如果投資者想查詢聯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那麽分兩種情況:一是持有該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免費查詢存放於公司股份過戶處的股東名冊了解;二是未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在向股份過戶處繳付費用後,也可以查詢該股東名冊。 對於董事名單,投資者不僅可以在上市公司的年報或最近刊登的公告或通函中查看,也可到“披露易”網站上“發行人相關資料”下的“董事名單”欄目下載,或者按照股份代號、上市公司名稱或董事名稱查找。 提示內地投資者註意的是,當您在查閱聯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時,可能會發現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名單中有這樣一家機構: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其實,這家公司並非大型公募基金或其他機構,而是香港證券市場特有的一種制度安排。目前,在香港市場,有超過七成的股票(按股數計算)均存放在香港交易所旗下的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內,這些股份都是以香港交易所集團全資附屬成員機構 —“香港中央結算 (代理人)有限公司”的名義登記在冊的。因此,投資者可以在部分香港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冊上看到,“香港中央結算 (代理人) 有限公司”都是其中一名大股東。 此外,投資者也可以查詢“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這名“大股東”背後的其他相關股東信息。聯交所於2008年4月28日增設了“CCASS網上股權披露服務”。投資者只要在“披露易”網站上“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查詢服務”欄中輸入所查詢的上市公司股份代號及日期,即可查看過去一年內任何指定日期的每名CCASS的參與者,以及願意披露的投資者賬戶持有人所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的持股量。 持有某聯交所上市公司5%或以上股權的投資者即是大股東,而大股東無論出售或購入公司股份時,只要其股權變動時跨越了某個整數百分點(例如,某上市公司大股東原本持股占比為5.8%,後來購入股份後使其持股占比增加至6.2%,也就是跨越6%這個整數百分點),就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通過聯交所告知市場。此外,上市公司的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員也應當披露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權益。投資者如果想了解這方面的資料,可以查閱“披露易”網站“股權披露”欄目下的“披露權益”部分了解。(以上內容來自香港交易所網站) 內地能訪問的香港主要財經媒體及地址: 香港文匯報財經版:http://paper.wenweipo.com/006FI/; 香港信報:http://www.hkej.com/template/landing11/jsp/main.jsp; 香港經濟日報:http://www.hket.com/eti/; 明報財經版: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Newsmain.htm; 香港東方日報:http://www.orientaldaily.on.cc/; 東方互動網:http://www.on.cc/finance/ 財華網:http://www.finet.hk/mainsite/index.htm; 匯港資訊:http://www.infocastfn.com/zh_CN/web/guest/hong-kong-stock-all-news; 經濟通:http://www.etnet.com.cn/; 雅虎財經香港:https://hk.finance.yahoo.com/ |
| ||||||
今年九月分,全球投資界有兩件大事:第一是阿里巴巴在美國股票上市,第二則是「滬港通」倒數計時。這兩件事,牽動全球數以千億計美元資金流動!這兩件事還都有一個共同的重要關係人——香港交易所總裁李小加! 撰文‧周岐原 李小加,在五年前接下香港交易所總裁職位前,是一個縱橫投資界、曾在美林與摩根大通位居要津的投行金童。公餘時,他也是位熱愛足球的運動健將。在港交所的足球隊裡,李小加踢的是右前鋒位置,與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隊踢的是同一個位置。 二○一三年,李小加獲得一個大好進球的機會——讓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使香港股市奪下全球IPO(首次公開發行)冠軍金盃。然而,這個機會被拱手讓給美國紐約證交所(阿里巴巴要求以合夥人制上市,與香港現有證交法制及股權平等主義傳統不符)。 一四年,李小加的進球機會又來了。因為,再過不到一個月,中國「十一」長假之後,連接中、港股市的滬港通即將上路,於上海與香港交易所掛牌的八三四檔個股,將向滬、港兩地投資人開放。這一次,李小加已經蓄積強大能量,準備大腳射門! 如果李小加這次射門能成功,滬港通這項歷史性的創新方案,將更形鞏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港交所自身的股價,在宣布滬港通之後,一度大漲四成,就是最好的證明。 交易時段可與中國重疊 九月十七日,李小加旋風來台,親自會晤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後,接受《今周刊》專訪。這位掌管香港交易所的「金融大總管」,是去年讓香港吸引逾百家公司上市、創造一六九○億港幣(約六六四一億新台幣)集資額的靈魂人物。他首度與本刊暢談他對於香港金融中心發展的前景與規畫。 相較台灣政經領袖總喜歡把台灣金融市場打造成「亞洲金融中心」的口號掛在嘴邊,可能是出於種種微妙因素,李小加受訪時反而避免把香港與亞洲金融中心做連結。 「我們不太想大中華地區或亞洲怎麼樣,我們想做的是亞洲時段(Asian time zone)的交易重鎮。」皮膚呈深銅色、雙眼炯炯有神的李小加,直接說出對香港交易所發展的期許。李小加解釋,在亞洲時段目前有許多類似東京的金融中心,但這些城市的性質,多半偏向本地市場,還沒有出現真正跨資產、全方位的金融中心。這個局勢,正是香港機會所在。 李小加的話乍聽起來很謙虛,沒什麼攻擊性,但是,如果把他上任以來推動的大大小小政策連接起來,我們發現,「亞洲交易時段的重鎮」根本比台灣政經領袖長久鼓吹的「亞洲金融中心」還要猛、還要有野心! 首先是延長交易時段。香港股市交易時段原本是全球主要股市中最短的,上午十點開盤,中午十二點半休息到下午二點半再開盤;然後,下午二點半交易至四點收市,總計四個小時。 改革喊了十年,都功敗垂成,李小加不懼龐大的壓力,強力推動延長交易,終於在一二年開始實施五個半小時交易制,即上午九點半開盤,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一點為午間休市,下午一點再交易至四點收市,總計五.五個小時。 這項制度對香港有個好處,能與中國上海、深圳等金融市場的交易時段重疊性更高,因為香港股市不僅七○%的成交量與中國股票有關,如要把香港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延長交易是不得不走的路。 做好準備等成交量湧現 但是,李小加強力推動的延長交易制度引來排山倒海的抗議聲浪。許多人不滿午休時間硬生生被剝奪一個小時,抱怨腸胃毛病會更嚴重;也有人抗議,中午談生意的機會變得更少了,會影響業績。金融業也不買李小加的帳,交相指責他的作法無法增加市場成交量,反徒增營運成本。然而,正因為延長交易的改革,讓中、港股市下午盤成功在一點整「並軌」,後來滬港通實施,交易制度才有共同的基礎。 除了延長交易時段讓李小加被香港民眾罵到臭頭,一二年六月,港交所以二十二億美元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出價相當於一八○倍的本益比,讓外界「買貴」的批評不斷。 對此,李小加解釋,香港並沒有大宗商品的交易經驗,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不僅可讓港交所金融交易更趨於多元化,也是香港涉足商品交易的起步。他略帶興奮地說:「十二月我們將推出銅、鋁、鋅、煤的人民幣計價商品,中國對大宗商品需求這麼龐大,香港若沒有掌握這樣的金融交易商機,實在太可惜!」近幾年來,香港的金融實力在亞洲有向上提升之勢,但是李小加反而羨慕東京與台北。「日本是全球排名前幾大的經濟體,經濟底子雄厚;台灣不論在高科技或傳統產業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國際競爭力,底子也不弱!」「香港是個很小的市場,這個體系的home market(經濟腹地)是中國…你把自己做好,你就有可能抓到home market很多好處;做不好,它和你就是兩個體系的市場。挑戰很大但機會也很大,這和台灣的挑戰完全不同。」李小加的努力有目共睹,除了延長交易時段、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滬港通、打造香港成為IPO籌資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種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他都做了。問題是,香港股市成交量真的有增加嗎? 根據港交所的年報,香港股市在李小加上任近五年來,成交量大致持平,大體上維持每日五至六百億港幣之間,連李小加也承認說:「沒錯,港股成交量在我上任後的確沒有顯著成長,呈持平狀態!」但是他強調:「過去五年來,我時時澆水、施肥、除草,但樹苗長大需要時間,我相信明年會是一個重要的拐點(關鍵期)!」「當然可能整個經濟成長變差後,它(交易量)還是平的,但不做,肯定會更慘!」他提高語調、激昂地說。 從另方面來看,港交所近年的大手筆布局,也似乎還沒反映在獲利上。因為過去五年間,港交所的營收雖從六十四億港幣增加至八十一億港幣,但稅後純益多在四十至五十億港幣間來回,沒有大幅突破。對於這些質疑,李小加坦言:「播種了,但還沒有到收穫期。」李小加隨後樂觀地說:「不過今年應該是個轉折點。滬港通以後,將出現大筆交易量是來投資A股的;又會有一大批中國投資者來投資港股,這些都是多出來的。」這些新增的成交量,就是今年港交所擴大業績、確立金融地位的基石。 擁抱改變就是成功關鍵 另一方面,錯過阿里巴巴後,李小加對上市法制面檢討未停歇過。自今年九月一日起,已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若市場支持改變同股同權制度,港交所就會推動正式諮詢,為修改上市規則預先準備。「我們不是因為一家公司才討論這個問題,是將來有可能還要面對類似情況,希望爭取達到市場共識。」李小加強調。 其實,李小加辦公室所在的國際金融中心,與他的前東家||摩根大通,都在香港中環鬧區,兩者只相隔一條大馬路。前一個五年,李小加在馬路這頭,將摩根大通打造為中國交易額第一的券商,又參與中海油競標美國優尼科的百億美元交易;後一個五年,李小加走向天橋彼端,捨棄上億港幣年薪、成為帶官方色彩的交易所總裁。雖然一度受到各種挑戰,但李小加從一介油井工人,成為如今的金融業主管,絲毫不抗拒改變,反而勇於擁抱改變,這是他一路走來、始終屹立不搖的關鍵。 李小加 出生:1961年 現職:港交所行政總裁 經歷:摩根大通中國區總裁學歷: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李小加當總裁,年年有改變 ——港交所近年大事 2010年 李小加接任總裁。中國農業銀行及友邦人壽於7月及10月掛牌,成為當時全球集資額第1與第3大新股2011年第一階段延長交易時段,改為上午9點半開盤2012年 收購1877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於2013年完成交易2013年擴大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資格範圍至香港,並放寬對RQFII資產配置的限制2014年4月10日宣布滬港通、實施兩地市場買賣互通,預定於6個月後啟動 資料來源:港交所 台灣別固守三箭 應放眼亞洲「周記者,你最近撰寫了一篇關於滬港通封面故事,希望邀請你與李總裁見面。」聽到這句話,我驚訝發現,這是第一次有邀約者事先看過自己的報導。香港交易所,顯然是有備而來。 雖然李小加謙稱,外來和尚不會念經,無法給台股或台灣證交所什麼建議,但是翻開去年年報,香港交易所以1278位員工,創造了45.5億港幣淨利(約179億新台幣),對比台灣證交所加上櫃買中心,去年共有895位員工,淨利卻只有24.3億新台幣,港交所員工平均貢獻遠高於台灣證交所,除了收費較高還有哪些原因,值得思索。 再考量到,今年台股成交量升溫有限,讓人不禁擔心,當港交所全力競逐亞洲市場、想成為全方位金融中心,台灣除了意在活絡成交量的「三箭」,對於金融業長遠發展戰略,我們到底拿出了什麼辦法?
| ||||||
北京時間10:00更新:據彭博新聞社,香港交易今日所在一份公告中表示,香港交易所稱沒有跡象表明滬港通將推遲開通。香港交易所的市場基礎設施和運營已經為“滬港通”開通做好準備,市場監管機構將決定開通日期。
此前香港《信報》報道,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誌剛,昨天在一個活動上表示,據其以往出任公職時推動中港金融合作經驗,部分內地部門推行相關政策或多或少滲入政治考慮,故不排除“滬港通”或因政治理由而延遲。
本周二,香港和大陸兩地交易所表示,經過近半年的籌備,滬港通準備工作進入尾聲。但是,香港負責滬港通的署理財政司司長陳家強、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和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被問到本月滬港通啟動問題時,表示“正在努力”、“工作正在進行,何時開通不敢說”以及“還沒有時間表”等。
值得註意的是,李小加早在8月時曾表示,滬港通將在10月落實,並會在“開車”前兩周正式公布。如今被在場的媒體多番詢問,他的口氣沒有了以往的肯定。
10月3日,德意誌銀行發表的一份報告表示,由於近期香港局勢動蕩,滬港通的“開車”時間可能會延遲。
所謂滬港通,是由李克強總理今年4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有意在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之間建立交易機制。當日下午1點多,中共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即發布《聯合公告》,宣稱將在6個月內推出交易額度為5500億元人民幣的“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滬港通”)。
滬港通每日額度的標準,是按照滬、深交易所每日成交額的5%~10%來確定的。滬股通(北向資金)總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南向資金)總額度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105億元人民幣。
通過該機制,可以在限定的交易額度之內通過境外資本和境內資本的自由出入,通過跨境人民幣資金的有效滲透,降低利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9日晚表示,“占中”團體等公布新一輪不合作運動,雙方原定10日的對話基礎被動搖,不可能有建設性的會面,因此“無奈及失望地”決定暫不會面。這意味著香港“占中”問題或難以很快得到解決。
此前,香港特區政府曾初定於10日下午4時與學生公開對話,討論政制發展的憲制基礎和法律規定。鄭月娥說,事實上,“占中”至今已進入第十二天,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生計已受到很嚴重的影響,這些違法的占領行為必須停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交所錯過阿里,迎來萬達。一同襲來的是關於這家國內最大商業地產商赴港上市的諸多謎題,即便距離其赴港IPO敲定的消息已經過去了二十余天,萬達上市仍是業界最為關註的事件。問題的關鍵在於,萬達為什麽要選擇在此時上市?又為何要在放棄A股後轉戰H股?而據其招股書,此前炒得火熱的“騰百萬”電商業務、萬達文化業務、萬達金融業務等並未包含在萬達此次上市計劃中。那麽,其估值如何確定?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更讓不少人感興趣的是,由萬達上市帶給王健林的財富變化,將使2014年的中國首富花落誰家充滿了懸念。
帶著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諸位業界專家,試圖從上市時機、估值、成長性等方面解開這些圍繞萬達商業地產IPO的謎題。
港交所即將迎來今年最大一單IPO——萬達商業地產上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萬達赴港IPO的背後離不開港交所的盛情邀約,特別是在錯失阿里巴巴這一巨頭後,港交所更是亟盼萬達,連拋橄欖枝。
“香港資本市場完全實行市場化發行,對企業盈利業績沒有要求,對關聯交易也相對寬松,而萬達可以用其高增長概念換取較高估值,以獲取較大融資,這正是萬達需要的。”大中華購物中心聯盟主席助理柏文喜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坎坷上市路
單就地產行業來說,目前跨入千億門檻的數家房企,只剩萬達還徘徊在資本市場門外,為何如此?
梳理萬達的歷史了解到,大連萬達集團創立於1988年,目前已形成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文化旅遊和連鎖百貨四大核心產業。2013年,企業資產3800億元,年收入1866億元,凈利潤125億元。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憶起一樁往事,“2006年本來有機會在香港紅籌上市,當時找了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框架都搭好了,被麥格理‘忽悠’,說別做IPO了,做REITs多好。”
2005年,香港REITs(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上市大門開啟,萬達與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約定合資成立商業管理公司,將萬達9家商業廣場打包到境外發行REITs,募集目標在10億美元以上。2005年底,萬達REITs招股文件在香港地區獲通過。然而在2006年7月,國家部委聯合下發嚴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購內地物業的“171號文件”(《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萬達REITs計劃被迫擱淺。
兩年後,萬達在2008年發力A股IPO,並展開了一系列上市前期準備工作,按照當時的計劃,萬達有望於2010年6月在A股掛牌。
但隨之而來的樓市調控打亂了萬達上市的陣腳,房企融資渠道全面收緊。直到今年年初,在證監會網站公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大連萬達商業地產仍顯示為“初審中”。
隨著6月底IPO預披露大限結束,129家多年煎熬等待A股上市的公司被終止審查,其中就有萬達商業地產,同時,在深交所中小板排隊的萬達院線也被公告審核中止。
對萬達商業地產 “A股上市因未更新申報材料已終止審核”的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萬達熟知上市流程,只要按規定報上材料,不會止步於此,目前的情況應是屬於“自行放棄”。
這一切似乎有點難以理解,苦等數年後選擇放棄,原因何在?萬達新的目標究竟在哪里?
直到今年9月,萬達傳來赴港IPO的消息,謎題才解開一半。
香港上市更為現實
在諸多港股分析人士看來,萬達選擇香港有充分的理由。
“萬達集團‘現金流滾資產’的現金流平衡模式與自有品牌主力店的招商模式支持了萬達的高速發展,卻形成了萬達地產與各自營業態之間的左右手互搏。”柏文喜指出,萬達集團之前分拆出萬達商業地產和萬達院線在A股申請同時上市可能會導致相互間的競爭。
盛富資本總裁黃立沖同樣表示,相比於A股與海外市場,H股對萬達是現實的選擇。“萬達目前主要還是依靠銷售周轉,利潤主要來源於物業價格重估,真正的現金回報並不多,這樣的模式是一種對資金渴求的商業模式。”黃立沖表示,因此萬達需要通過上市融資來進一步補充現金流。
眾所周知,萬達集團曾於去年在香港買下“恒力商業地產”的“殼”,並更名為萬達商業地產(00169,HK),但受制港交所的相關規則和萬達龐大的資本體量,借殼的萬達很難在短期內大規模註入資產實現再融資。今年8月25日,該“殼”公司宣布擬更名為“萬達酒店發展有限公司”,著力打造以萬達自有品牌酒店項目為主的海外綜合地產項目投資及運營平臺。 柏文喜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完全實行市場化發行,對企業盈利業績沒有要求,對關聯交易也相對寬松,這解決了萬達在A股上市的兩大硬傷。而萬達可以其高增長概念換取相對較高的沽值,以獲取較大的融資,這正是萬達需要的。
對於最終選擇在H股而非海外上市,柏文喜對記者表示,受制於中美法律和文化差異,中國房地產企業一直都難以在美國上市,即使上市估值也較低,“這也就是中國地產行業只有代理行、廣告商在美國上市而鮮有開發商上市的原因。迄今為止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開發商只有鑫苑(中國),但以其規模而言,無論在開發業務方面還是在資本市場上,都沒有任何影響力。”
發展空間超同類型公司
一向被視為商業地產 “神話”的萬達,在資本市場講的故事究竟好不好聽?
根據萬達商業地產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萬達將公司商業地產業務總共三大板塊全部納入上市公司,分別包括長期投資的物業開發租賃,開發和銷售物業以及開發和酒店經營。而這三大板塊恰好是目前萬達集團盈利能力、收入水平最高的三大板塊。在此前披露的數據中,2013年萬達集團1866.4億元的總收入中,商業地產公司收入為1456.2億元,商管公司的租金收入為85.6億元,酒店管理公司收入為36.3億元。未來萬達商業地產上市公司占萬達整體業績貢獻比例將達到80%左右。
在招股書中,萬達還首次對外披露了其拿地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1~2013年,萬達商業地產的平均土地成本分別只有1821元/平方米、1171元/平方米和1096元/平方米,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土地價格並不高的三線城市,但考慮到近年來土地價格不斷攀升的大勢,萬達的拿地成本之低為行業公認。
根據蘭德咨詢的研究顯示,萬達近三年的土地成本僅占其平均售價的9.18%,這在行業內是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以龍湖為例,2013年其土地成本占平均售價的比例為18.2%,萬科則接近25%,四成以上的房企超過33%,只有6.4%的開發商土地成本低於平均售價的10%。
招股書顯示,萬達2011~2013年的每月租金水平分別為57元/平方米、63元/平方米、70元/平方米,2014年上半年則提升至75元/平方米,而全國的都市型購物中心的合理月租金水平在80元/平方米~100元/平方米,顯然萬達的租金水平並不突出。
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對此指出,萬達絕大多數購物中心還處於育商期,預計今年全年平均月租金可以達到83元/平方米左右。
此外,萬達與騰訊、百度的合作,也被視為刺激萬達商業地產創新發展的新動力,盡管在萬達此次赴港上市的資產包中並不包括電商業務,但這無疑將為其赴港IPO增加砝碼。
“根據王健林的披露,五年200億的總投資,這讓萬達的電商充滿想象,再加上馬化騰、李彥宏的站臺,對於進入IPO關鍵階段的萬達來說,更是給了投資者信心。”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萬達今年正在拓展的金融業務,也令投資者興奮。有分析師指,這些金融業務有可能仿效阿里,利用萬達所掌握的客戶數據,向品牌租戶提供供應鏈融資,進一步提升萬達商場的租金議價能力和對優秀零售品牌的吸引力。
另外,萬達目前在三四線城市的布局,亦被看做跨國品牌深入中國零售市場的重要契機,其戰略價值無可估量。
在此背景下,業界對萬達的價值評估,將不局限於目前已經公布的財務數據,而會更多立足於公司的成長空間。
滬港通究竟何時開通一直是市場關註的焦點,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周五公開表示,滬港通目前沒有開通的時間表,而宣布的時間不一定是在開車前一兩周。
李小加稱,業界已經做好準備工作,“槍聲一響就開跑”,兩地監管當局宣布的時間未必要在開車前一周或者兩周,市場不必過度解讀。他並希望能在滬港通通車前兩星期有公布。
而此前他的說法是,滬港通將會選擇10月的某個星期一推出而且會提前兩周預告。如此算來,滬港通如果在10月最後一個周一也就是27號開車的話,本周五是最後的公布時間點。證監會將於今天下午召開例會,兩地市場關註本次會議是否會落實滬港通開通時間。
李小加今日還表示,滬港通是兩地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不應由單方公布,相信如果有公布,也將是由兩地交易所聯合公布。滬港通業務的各項細節,必然會有清晰的方法。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將推首批亞洲商品期貨合約,擴充人民幣產品種類,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領先地位。
港交所發布新聞稿稱,將於2014年12月1日推出首批亞洲商品期貨合約——倫敦鋁期貨小型合約、倫敦鋅期貨小型合約及倫敦銅期貨小型合約。
三只金屬期貨小型合約將以人民幣進行交易,其他合約詳情(包括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載於下表。
為聚焦上述金屬期貨小型合約,香港交易所決定暫緩推出以美元進行交易的API 8動力煤期貨合約,但將繼續全力籌備,稍後再公布推出日期。
香港交易所環球市場聯席主管兼LME行政總裁莊敬賢表,“這三只人民幣計價的小型期貨合約將按LME全球參考價格於香港交易所市場進行交易,這可令LME為全球金屬交易員提供的複蓋度進一步擴大,流通量亦進一步提升。”
香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出:
繼上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推出自營結算服務及公布LME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新收費後,是次推出首批亞洲商品期貨合約是我們持續投資於LME的商品戰略的又一重要舉措。新合約將為市場提供貨幣便利,擴充我們的人民幣產品種類,更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領先地位。
香交所環球市場聯席主管羅力也表示,“三份新合約是我們亞洲定息產品、貨幣及商品戰略的重要環節,一再印證我們銳意在香港市場添加新的資產類別。”
交易細則
三只金屬期貨小型合約將於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買賣,並透過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結算,所有合約都是每月現金結算。香港交易所將推出的倫敦鋁/鋅/銅期貨小型合約的交易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15分以及下午5時至翌日淩晨1時(香港時間),不包括香港交易所交易日歷上的假日。假日前安排亦將與期交所現行買賣的合約相同。主要合約細則載於下表。
流通量提供者、活躍交易者計劃及可能推行期交所參與者與LME會員互認計劃.
香港交易所正為上述新合約物色流通量提供者,另增設兩個附有收費回贈的活躍交易者計劃(詳見有關通告)。香港交易所亦擬推出一項計劃,鼓勵LME會員成為期交所參與者、及鼓勵期交所參與者成為LME會員。若取得監管批準,這將會是LME會員和符合若幹規定的相關機構成為期交所參與者、以及合資格期交所參與者和相關機構成為LME會員的低成本途徑。(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均為香港交易所全資擁有的成員公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