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周二公告稱,滬港通推出前的周末將進行兩地聯網的系統準備測試,但尚未確定日期,要求滬港通參與者隨時準備作最後一次系統測試,並盡快完成登記參與滬港通的所有手續。
港交所發言人稱,首批參與滬港通的券商須參與此測試,以確保系統已準備好,其他券商可自行決定。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香港目前97家券商已通過滬港通的市場演習,可首批從事滬股通業務,這些券商於市場成交量占比超過80%。上海方面,上海證券交易所於上周五(17日)披露,第一批有89家券商可參與港股通業務。當前,市場正等待國稅總局就滬港通的資本利得稅給出指引,以及監管機構定奪開車日期。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上周五表示,滬港通準備工作已就緒,但沒有開車時間表,只待‘槍聲’便可隨時開跑。系統準備之余,港交所披露,證監會已批準交易所規則有關滬港通的進一步修訂,包括總額度的計算方式、將滬港通股份買盤限制延伸至競價時段、孖展買賣、借貸、沽空等。
上海證券交易所於9月底發布《滬港通試點辦法》,最大突破為,正式允許在港投資者藉滬港通投資A股時,可以融資融券。由於滬股沽空需要上交所系統支持,預期在滬港通初期可能將不會啟動,有待上交所另行通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港交所公告滬港通啟動沒有時間表,市場預期滬港通10月啟動的想法正式落空。
周一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滬港通發表演講稱,滬港通尚未得到批複。滬港通對中國內地和香港都很重要,滬港通啟動需要耐心。
交易所並非是最終決定者。港交所已準備好,上交所也已準備就緒。滬港通是香港繁榮的關鍵。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還通過電話會議表示,交易所在滬港通的角色是“修橋建路”,已完成準備工作,但滬港通何時開通非由他”按鈕“。他稱不知悉滬港通的開通時間,亦不願作出猜測,但他認為滬港通無論對本港及內地都是意義重大的項目,個人相信滬港通推出只是時間問題,而非”會否“的問題。對有報道指滬港通無限期擱置,李小加稱不清楚有關報道的消息來源。
當被問及滬港通延期是否與香港抗議活動有關時,李小加稱不作推測,但滬港通何時推出要綜合考慮技術安全、投資者信心及市場穩定等因素。他稱香港事件暫時對香港大部分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大,金融市場仍有序運作,但倘若香港事件長時間持續,香港付出的代價將愈來愈大。
港交所10月26日晚間公告滬港通最新進展稱:至今各方已就實施滬港通作好技術準備。然而,截至本公告日期,香港交易所尚未取得啓動滬港通的相關批準,因此並無實施滬港通的確實日期。當有關滬港通啟動的時間表有任何重大進展時,香港交易所將適時刊發進一步的公告。
據香港證監會與中國證監會於2014年4月10日的聯合公告所述,從聯合公告日期起至滬港通正式啟動,需要約六個月時間準備。因此,市場預期滬港通會於2014年10月開始運作。
實際上,滬港通推遲並非毫無征兆。按照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今年8月的說法,“滬港通”將在10月份某個星期一啟動,啟動前兩星期,監管機構將作出公告。而10月17日,李小加的口徑改為:“ 滬港通的實際開通時間需要由兩地監管機構決定,是否開通前兩周公布並不重要。”
《香港商報》近日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稱,受“占中”影響,“滬港通”已被無限期擱置。而上交所也已取消原定於25日舉行的滬港通開通彩排儀式。
據《香港商報》:
本月初“占中”初現時,原訂在港推行的一系列有關“滬港通”的宣傳活動就已取消,包括官員訪港行程,上交所在港的采訪活動等等。當時還只是計劃暫時推遲,擇機再做,但隨著局勢一發不可收拾,推遲已變成暫時不考慮做了。
不過,針對滬港通可能無限期延遲的說法,人民網發文稱,資深人士表示,滬港通屬於國家既定政策,不可能無限期推遲。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也認為 “滬港通”推出是早晚的事情,投資者無需多慮。
據人民網報道,一位監管層人士說,按照公告的時間點,“滬港通”技術條件等目前已經準備就緒,至於何時推出有待進一步確認。
仍有分析師預期滬港通年內有望啟動。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分析認為,即使滬港通未必可在本月或下月推出,12月也是合適的時機。目前歐美股市動蕩,香港本地風波又起,延遲推出勝過倉促上陣。而且12月是基金經理粉飾成績的傳統季節,或有利於做好市況,給滬港通開通帶來適合的時機。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誌也預計,滬港通年內推出機會仍高。他認為,市場不用過分解讀滬港通或擱置的消息,畢竟滬港通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而且與滬港通相關的準備工作已做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滬港通開通暫無期,港交所主席周松崗表示,希望能在“不遠的將來”(hopefully not too distant future)通車。
他表示,從這兩日市場反應來看,此次與2007年港股直通車被叫停全然不同,相信市場仍充滿信心。他還認為,滬港通本來就沒有明確的開通日期,延期也就無從說起,只能說是沒有在技術準備好後馬上通車。
周松崗呼籲市場耐心等待,等待中國政府認為的開車“最好的時機”。
此外,港交所環球市場科聯席主管羅力補充稱,國際投資者對於開車時間並沒有那麽“著迷”,“並沒有槍指著頭說一定要個日子”。
他表示,國際投資者更關心稅制,希望在開車前能在資本利得稅方面獲得清晰的指引。
非07年港股直通車翻版
“昨天(周一)恒生指數跌0.6%,今日(周二)反彈逾1%,市場並無激烈反應,仍充滿信心。”周松崗在法國巴黎接受訪問時稱。首日市場反應已截然不同,今次滬港通是個可行的項目,技術上已準備好,“而2007年虛無縹緲好多”,例如當時港交所的IT系統都未能承受到兩地股市互聯互通。2007年港股直通車宣布押後,恒指首個交易日大挫1,526點或5%。
周松崗不認同滬港通延遲一說:
從來沒有實際開車日期,只能說沒有在技術準備好後馬上通車。
他強調,滬港通是落實國家金融改革的政策,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三點:“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以及“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相信不會“胎死腹中。”
周還籲市場耐心等待:
對香港而言,滬港通是將來10年、20年為中國經濟開放發展扮演角色的第一步,對香港好重要。
對國內來講,有個更高層面的重要性,就是上面提及的三點,故他們在考慮何時開通時有更大的考慮,會選擇最好的時機。
港交所:外資更關心稅制
港交所環球市場科聯席主管羅力補充稱,國際投資者對於開車時間並沒有那麽“著迷”,“並沒有槍指著頭說一定要個日子”。
據他所知,投資者更為關心地是資本利得稅能在開車前給出清晰指引。羅力表示:
他們對於中國股票市場的熱忱取決於內地經濟情況,而不是開車時間先後,他們更多的是放松地等待。
他並不認為國家會放棄滬港通,選擇其他渠道或國家、地區來實現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滬港通是用最小的制度改變來實現國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且風險可控地開放。人們近期太過關註政府之間的關系,別忘了這更是兩個市場之間的開放,香港法律、會計、基金等投資中國股票的生態系統是別的地方無法短期取代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 103(L) | ... ... | 30/10/2014 |
ENN Group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imited | 117(L) | ... ... | 30/10/2014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 103(L) | ... ... | 30/10/2014 |
王玉鎖 | 121(L) | ... ... | 30/10/2014 |
趙寶菊 | 117(L) | ... ... | 30/10/2014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 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H股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H股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 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 華潤創業有限公司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 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 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
30/10/2014 | 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 ... ... | 8.50(L) |
04/09/2014 | 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 ... ... | 7.01(L)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兵」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16 00:38 編輯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寫在滬港通列車啟程前的心里話 隨著稅收政策的明朗,滬港通的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還有一天,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首發車——1117號列車就要從滬港同時啟程了。 作為這趟列車的築路者之一,我的心中此刻百感交集,有激動,有期盼,也有緊張,有忐忑……當然,最多的還是感激,感激香港交易所上下同仁的辛勤努力,感激兩地監管機構的勇氣和擔當,感激合作夥伴——上交所和中國結算——與我們的緊密協作,也感激業界同仁的鼎力支持! 同時,我也要感謝媒體朋友們一直以來對於滬港通的關註。最近這幾天,你們常常追問我,「你對滬港通開通首日的交易有什麽預期?」「到底是流入滬市的資金多還是流入港股的資金多?」 老實說,我對於滬港通首日的交易量沒有任何預期。滬港通是一項全新的嘗試,如同一條剛剛開通的高鐵路線,開通首日的上座率是高是低皆有可能。無論當天的交易是火爆還是冷清,我們都當以平常心來看待。反正路已經開通了,車天天都有的,您大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行程,從從容容地買票上車。 至於開通首日到底是滬股通交易量大還是港股通的交易量更大,也不是我所關註的。也許有人會擔心,北向的交易多了會不會帶走香港的錢,或者南向的交易多了會不會帶走上海的錢?千萬不要忘了,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市場的資金都是不停流動著的,而且這種流動一直處於加速中。經濟基本面決定了資金流動的方向,其他因素只能影響流動的速度。 近日來,我也經常聽到朋友議論滬港通到底對香港較好一些,還是對內地更好一些。我認為這都問錯了問題。正確的問題應該是,「有了滬港通是否比沒有滬港通更好?」無論對香港還是上海,答案都是肯定的。所以,與其糾結於對誰更好,我們更應該著眼於是否能夠雙贏。更何況,滬港通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滬港兩地存量上的重新分配,而是在於通過市場的融合與碰撞、把目前還未進入資本市場的巨額增量引入到兩地資本市場。 對於我們這樣的「修路者」而言,滬港通首日首周甚至首月的上座率完全不是我們的關註重點。我們最關註的指標是滬港通列車的安全指數和舒適指數。在設計和準備滬港通計劃的過程中,我們一直遵循謹慎的原則,盡量充分考慮各方因素和風險,盡可能地降低對投資者的限制因素,最終就是想讓大家的投資之旅可以安心、順暢。 不過,滬港通畢竟是一條全新的投資之路,兩地的法律、法規、市場結構、交易規則均存在明顯差異,縱然我們演習一千遍,開通的初期很難保證不出現這些或那些的插曲。萬一出現這樣的不足之處,敬請您體諒,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盡快改善您的旅途體驗。 現在,一個全新的旅程即將開始,我衷心祝願搭乘滬港通列車的每一位乘客旅途愉快、心想事成! (港交所 小加網誌) |
| ||||||
港交所的李小加以高鐵喻滬港通,十一月十七日兩個股市雙向開放,他以此為1117號列車啟程。 內地人可能不覺得李總裁這個譬喻有何不妥;香港人卻不難感到至為不幸:港段高鐵的造價本來已是個天文數字,工程更嚴重超支延誤,鬧出連場風波;即使完工,還得面對棘手得很的一地兩檢大難題。如若解決不了,港鐵董事馬時亨指出那只是「快啲嘅直通車」而已。盼且盼滬港通不是另一頭高鐵般的大白象。證諸市場的反應——滬港通頭兩天恒指持續下跌,而交投並無驚喜——縱使不是百分百的大白象,說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冷漠,殆無異議。更為難堪的是,港交所的股價竟從高位劇跌幾近一成,表現比大市慘烈。出了什麼亂子?眾所周知,港交所是官家特許的壟斷生意,其主要收入有二,一是收取企業掛牌上市的費用;二是徵收買賣股票交易費。1117號列車啟程,其股價未蒙其利先見其害,滬港通給港交所帶來競爭、不利其業務明顯不過。港交所為滬港通接生,此又豈不諷刺?除了高鐵,在八月,李小加又以水管的「連接轉換器」以喻滬港通:香港是代表國際市場的方形水管,上海是圓形水管子,「兩邊閥門結構及水壓不同」;在不改變兩條水管的形狀前提下,香港要將兩邊的市場「有效有機地連接起來,既要保障水流暢順,還要保證系統能夠充分承壓,做到水不淹、水不漏,閥門開關靈活自如」。從市場的初步反應看來,水管形狀不同,並沒有給互聯互通形成障礙——開通的第一天,北上買A股的一百三十億元人民幣額度迅即用罄,但 南下買港股的額度卻乏人問津。究其根本,那是上海掛牌的A股較香港掛牌的H股有折讓,李小加口中的困難嚇不倒逐利的國際投資者。內地投資者對長期牛皮的港股卻無興趣。於此可見,滬港通能否成功,其關鍵是有否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兩地無疑存在不少制度歧異,利之所在,投資者將排除萬難克服障礙。只消提高額度,甚至向香港看齊,讓資金自由出入,內地股市必然蓬勃起來。問題是執權者有沒有這個膽識而已。 真的有這一天,內地企業又何須來港掛牌上市?國際投資者又何須假手香港投資內地股市?香港至今尚能發揮「連接轉換器」的功能,恰恰是國際投資者到內地投資、內地企業到國際市場集資都面對重重掣肘。雖非全面解除掣肘,而只是稍為鬆綁,讓國際投資者多個選擇,其股價即告下挫,可見滬港通已為港交所這門壟斷生意敲響警鐘。不打破其壟斷、開放競爭,這個「連接轉換器」又會自動提升功能嗎?不會的。 | ||||||
據《太陽報》報道,港交所主席周松崗稱,明年會與監管機構討論是否放寬內地股民投資港股通的50萬元人民幣門檻,但他表示放寬門檻需要一段時間,不會馬上做到,因為每個政策都經過一番考慮才制訂,要改變是需要時間。
他承認港交所積極推進對深港通,並與深交所開始討論,相信推出不會有太大阻力。
周松崗向《太陽報》表示,滬港通開通一個月,沒出問題,投資者亦認為投資容易,故港交所對此整體是滿意,成交則待慢慢建立。“由於見不到大風險,我更有信心去做下一步(優化及擴容)!”
對於放寬門檻對港股通將產生多大影響,周松崗向《太陽報》表示,
這個很難說,我不知道內地凈資產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股民數目,但幾多會因此加入滬港通、或者幾多已投資港股,不經滬港通,我較難掌握。但是作為交易市場,當然最好無限制,但都要征求各方意見!
至於會否爭取擴大港股通股份至小盤股,他則表示,
理解到內地股民喜歡小盤股,但股份炒味濃,對股市長遠發展是否有利?大家需要考慮下!所以(港交所)對這方面看法,不如商討放寬50萬元人幣門檻般堅定!
他認為,現時滬港通每日額度足夠,暫沒需要調整。
作為交易所,當然沒有額度最好,但各家每日額度未用盡,有額度同有額度分別不大,額度限制是心理上影響多於實際。現在講每日使用額度,其實重要性不大,因為系買賣差額(凈買入)。初期推出時,投資者只買不賣,其後逐漸有人賣,每日使用額度會減少。當買賣差距愈來愈接近時,額度意思更不大,因為如買賣是相等,每日使用額度其實沒有。但這是正常現象,亦是我們預期之內。大家應看成交量。
商品通屬長遠計劃他表示,擴容計劃包括深港通、衍生產品及商品通等,其中落實商品通就比較長遠。他承認,港交所對深港通會比較積極,已開始與深交所討論。由於審批滬港通,各監管機構均很齊心落實國家政策,他相信深港通推出不會有太大阻力。他又指,若擴容至衍生產品,或包括指數期貨、股票期貨等,至於商品通仍未開始討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香港電臺援引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的話稱,香港交易所、深交所將很快完成深港通的研究,相關信息科技系統即將可以連接,但現時未有啟動深港通的時間表。
此外,他相信今年有望啟動深港通:
由於深港通規劃以滬港通為藍本,相信可大大縮短深港通籌備工作,今年內可望啟動。
李小加指出,投資者在農歷新年之前有望實現通過“滬股通”沽空A股,待“深港通”啟動後也將提供類似的沽空服務。他預計,由於預期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沽空的規模不大,因此不會對國內股市造成沖擊。
此外,李小加還表示,“滬港通”是內地市場通過香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起點,“深港通”是邁出的第二步,預期今後將會逐步延伸到衍生產品、新股、商品乃至利率匯率等市場。
關於深港通的消息最近持續傳出,1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深圳提到,滬港通之後應該有深港通,此番表態令市場開始聚焦深港通概念。
隨後多家媒體引述深交所內部人士表示,目前深港通事宜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正在準備當中。自國務院正式批複之日算起,深港通準備工作至少需時半年,而目前國務院尚未正式批複。
此前市場也對滬港通備受期待,但在開通後卻出現“人氣不足”的局面,期間無論是滬股通還是港股通,都沒有出現當天額度用盡的情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股市火爆,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給股民三建議 作者:李小加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今日發表網誌,就近日港股火熱,給股民三個投資建議﹕不要急、不用慌,以及機會無窮、風險常在。對於港股通額度連續兩日用爆,他指出,監管當局一直密切關註市場發展,會在適當時機考慮擴容。 全文: 給投資者的一點小建議 複活節之後的這幾天,香港證券市場人氣格外活躍,恒生指數連續大漲,市場總市值、交易總量和滬港通成交均屢創新高。在市場一片歡呼雀躍之時,我被投資者問到最多的問題是: 1. 現在買入港股還來得及嗎? 2. 滬港通額度老爆滿買不進去了可怎麼辦? 3. 交易量放大之後會不會像內地市場那樣暴漲暴跌? 我並沒有水晶球可以預知市場未來走向,但作為滬港通大橋的諸多修橋者之一,我想給大家一點小小的投資建議。 不要急! 滬港通是一座長期開通的大橋,它是為未來十年、二十年而建的,不存在「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的問題。你完全可以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需求安排準備好再從從容容地開始你的投資之旅。不必急於一時,更不必湊熱鬧。有價值的股票永遠可以找到,但急於求成往往會徒增風險。要知道,如同在假日紮堆旅遊一樣,紮堆過橋很容易引起擁堵或者踩踏事件,也非常影響個人體驗。 不用慌! 滬港通南北雙向均設有總額度與每日額度,其主要目的是在啟動初期確保平穩運營。這兩天港股通額度每日下午就提前用完,讓不少投資者因無法進場而困惑,也有不少聲音呼籲能早日擴容。 在這點上,我也請朋友們不要慌,保持耐心,監管當局一直在密切關註市場發展,會在適當時機考慮擴容。我之所以對此有信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雖然滬港通這幾天火爆,但經滬港通進出的內地資金總量還是非常小的。到目前為止港股通總額度僅使用了479億元人民幣(未包括4月9日的港股通交易),即19%。滬股通總額度僅使用1,157億人民幣,即約39%。而內地A股市場自去年年底以來,日均成交額一直保持在一萬億以上。相對而言,通過滬港通進出的資金規模實在非常有限。 二、 滬港通的結算交收全程封閉,監管者可以全面監控風險。所有的交易行為都在交易所、結算公司的系統內進行,均有清晰記錄。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下,資金並未無序地大進大出,買賣A股或港股的資金在股票售出後又沿原路返回主體市場。 如此封閉和透明的制度設計保障了滬港通可以在兩地監管機構密切監測與審慎風控的前提下承載巨大的跨境交易。 機會無窮、風險常在! 滬港通開啟了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也讓崇尚價值投資理念的國際機構投資者與散戶佔主導的內地投資者群體開始了「歷史性的交匯」。這一歷史性的交匯一定會催發出大量「化學效應」,開創一個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新時代。 在這樣一個新時代裡,機會無窮,但風險常在。對香港投資者來說,新增的內地投資者為市場帶來了活力和前所未有的交易機會。與此同時,雙方在投資觀念和風險意識上的差異也為香港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帶來新的挑戰與風險。如何在亢奮的市況中保持冷靜和謹慎,是每一個投資者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而對於很多內地散戶投資者來說,滬港通是他們投資海外的第一步,自然更需要謹慎。投資就像遊泳一樣,如果不下水,就永遠也學不會遊泳,但初學者第一次下水時往往不免要嗆上幾口水。因此,投資者一定要多做功課,謹慎決策,切忌跟風。 作為市場運營者和監管者,我們深知,不斷攀升的交易量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我們會繼續全力確保系統的穩定可靠,我們也會時刻密切監察市場,並在必要時採取適當的風險管理措施,維護市場的有序運作。 滬港通的設計初衷不是為大家提供一個發快財的機會,而是幫助中國早日實現國民財富的多元化國際配置,為大家提供財富長期保值增值的渠道。 我衷心祝願每一位投資者謹記風險、投資順利! 來源:騰訊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