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大媽小心 比特幣盛世恐短命

2013-12-02  TWM
 
 

 

「比特幣」絕對是近月以來全球最夯的貨幣;這款虛擬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在十月下旬首度站上兩百美元,短短一個月後,已經飆破八百美元。

比特幣匯率短期飆漲的真正原因,來自於「中國大媽」的狂熱收購。

根據中國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BTCChina資料,在今年八、九月間,每周交易量約在一萬至三萬五千個左右,進入十月之後交易量一路暴增,在十一月七日至十四日這一周,甚至單周成交超過五十一萬個。

中國大媽的狂熱,應與比特幣被認為堪可類比黃金的說法有關;由於比特幣的發行量固定且不受任何主權控制,使它具有抗通膨的特質;曾在今年四月間金價急殺之際狂掃黃金的中國大媽,因此也對比特幣特別關愛。

隨著黃金價格持續低迷,中國大媽重押黃金的結果多半受傷不輕,然而,這一回轉戰比特幣,後市恐怕也不容樂觀。知名財經作家王伯達認為,比特幣雖有抗通膨效果,但市場流通畢竟有限,「不可能取代黃金或其他貨幣地位」,他甚至預言,「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場時,就能明顯看到比特幣泡沫破滅。」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49

【比特幣的公平價格與市值該是多少?迄今最全面的算賬】 OKCoin比特幣

http://xueqiu.com/1503884578/26515243
本文來自美銀美林分析師團隊的報告《比特幣:起因與結果》。由虎嗅編譯:
比特幣:第一評價

抗干擾,有限供應和可分性(divisibility)

我們認為比特幣將成為電商支付的一種主要方式,對於傳統貨幣轉賬服務提供商來說,比特幣將發展成為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作為一種交換的媒介來說,我們認為比特幣顯然有增長的空間。

地下經濟的財富儲存方式?

有報導文章稱比特幣能幫助用戶避免高徵稅、資本管制以及財產充公的風險。人民幣在所有比特幣交易中所佔的比例與比特幣的價格之間存在的相關性變得越來越高,而且還在增加(圖1)。也就是說,考慮到所有的比特幣交易資料都可以公開調閱,而且每一個比特幣都擁有唯一的無法篡改交易歷史,最終將會限制比特幣在黑市和地下經濟中的用途。

查看原图
波動性

比特幣在價值存儲方面的功能將會影響到其作為交易媒介時的幣值波動性。比特幣的高幣值波動性,即投機行為所導致的結果,正在妨礙其被接受成為一種在線交易的支付手段。

公認價格?

比特幣是一個泡沫嗎?假設比特幣會成為(一)電商和金融轉賬兩個領域的重要工具(二)信譽與白銀相近的重要儲值工具,我們的公平價格(fair value)分析顯示,比特幣最大的市值為 150 億美元(1 比特幣=1300 美元)。這意味著今年價格翻了 100 倍的比特幣面臨增長過快,超越基本面的風險。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是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化名)2009 年一月設計的一種數字貨幣。比特幣能夠讓用戶在一個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網絡中完成支付,其獨特的地方在於不需要一個中央的清算中心或者金融機構對交易進行清算。用戶只需要互聯網連接以及比特幣軟件就可以向另外一個公開的賬戶或地址進行支付操作。

聰(Satoshi)是比特幣最小的單位。1 比特幣包含 1 億個聰(Satoshi)。在設計上看,比特幣的總供給無法超過 2100 萬比特幣(也就是 2100 萬億個聰)。流通中的比特幣總量將按可預測的節奏增加,基於所設計好的代碼機制,直到在 2140 年達到總供給量。目前的比特幣供給是 1200 萬,也就是最終總量的 57%(見圖2)。

查看原图
所有交易的公開紀錄會持續地更新,並且得到「挖礦人(miner)」的不斷驗證,後者會蒐集新的交易紀錄,集合成塊,並將之加在「總賬(Blockchain)」的最後。這樣一種交易帳目的公開形式讓每一個聰(Satoshi)都能夠被追蹤出從最初擁有者到目前持有者的歷史記錄。全部紀錄公開可調閱確保了買家的確是想要擁有相應數目的比特幣或者是他/她的確想要支付這筆錢,防止了詐騙行為。

比特幣供給的增加發生在每一次新的交易紀錄塊被加入到公開紀錄(比如,Blockchain)當中的時候。挖礦人對新交易的驗證相對比較容易,而且許多交易可以輕鬆地被壓縮進一個單一的紀錄塊當中。但是,每一個紀錄塊的計算量都有一定的困難度,為的就是限制貨幣供給的增長速度,無論挖礦網絡總體上的進度如何都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不存在外部未結算的交易,支付給挖礦人的一個單筆交易紀錄塊就會被生成出來。實際上最開始的幾千筆紀錄塊僅僅是為了付給挖礦人的,並不包含其他任何交易(而現在的紀錄塊則包含上百次交易信息)。這樣就能夠讓最初的種子貨幣分發給那些厭惡比特幣投機風險的挖礦人。

我們來做一個粗略的分析,假設存在競爭關係的記者(即挖礦人)被要求在給定的每一天為國家檔案館存檔全國的新聞報導。記者們要求在一本冊子(紀錄塊)上寫下所發生的事件(交易紀錄),檔案館最終會以固定的價格購買這本冊子。為了區別有哪些冊子是檔案館值得購買的,這部冊子上必須帶有 10 個當天過生日的人的手指印。注意,這些人名的清單與全國新聞(交易紀錄)並沒有任何關聯,僅僅只是為了控制每天購買冊子的供給數量。隨著有更多的記者互相協作,加入到尋找人的工作中來,檔案館也會增加對於手指印數量的要求。

交易中心能夠完成真實世界法定貨幣與比特幣之間的兌換(見圖表1)。交易中心的活動需要消費者承擔信用風險,也就是將比特幣從一個私人賬戶匯款到一個第三方賬戶,這一點和真實世界中的將現金委託給某個存款機構的做法是一樣的。但是與銀行不同,比特幣的第三方賬戶並不受到監管,也不享有 FDIC(聯邦存款保險)的保護。個人賬戶的安全容易實現,但是提供在線數字錢包服務,並在海外司法權管轄之下的某家初創的交易中心則往往成為黑客的目標。交易中心也面臨操作員在貨幣兌換完成前攜款潛逃的風險。按交易量排序,主要的交易中心是 BTC China(人民幣)、OkCoin(人民幣)、Mt.Gox(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FXBTC(人民幣)、Bitstamp(美元)、Bter(人民幣)、BTC-E(美元)、BTCTrade(人民幣)和 VirtEx(加元)。

將比特幣作為一種交易的媒介來看,與交易中心的投機性交易明顯不同,最初是在比特幣生態系統的公司當中開始流行。例如,挖礦人可以用比特幣去購買某種特殊的芯片。為了支持交易活動,諸如 Bitpay 這樣的支付處理器為商家提供軟件,並通過擔保匯率以及每天進行銀行支付的方式,吸收了匯率浮動的風險。自從 2013 年 4 月以來,有大量的投資湧入了開發並推廣比特幣的創業公司當中,這些公司將比特幣作為一種商家之間的交易方式,而不是在交易中心裡面做投機性的買賣。例如,CoinLab 就獲得了孵化其他比特幣創業公司(從事挖礦或是交易業務)的種子基金。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公司當中,最著名的要數百度,這是一家知名的中國互聯網門戶網站,從 2013 年 10 月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其在線安全服務產品的支付方式。

比特幣價格的迅速拉高(一年 292%)導致了挖礦收入(mining revenue)方面與之相當的指數級增長,並相應地吸引了大規模的資本投入。計算量數據一年內增長了 521%(見圖表 3),這些都需要昂貴且耐用的比特幣挖礦芯片。在挖礦上的競爭已經實現了較容易的目標,現在挖得每一美元(的計算量)都「更深(deeper)」,見圖表 4。隨著挖礦人使用越來越多的電腦設備,耗電成本同樣也在上升。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成本-收益分析

金錢/貨幣通常被認為有三種主要的角色:帳目計量單位、交易媒介還有價值儲存工具。從更廣的角度來說,比特幣作為一種交易媒介,為用戶提供了許多益處和更高的支付效率,這意味著比特幣保有某種基本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發展,在其應用範圍更廣的時候增值。但是,作為一種帳目計量單位和價值儲存的工具,比特幣有相當大的缺點,我們認為最終會阻礙其成為一種國際公認的貨幣。這部分內容我們會詳細討論比特幣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

就交易媒介來說,比特幣很有吸引力,因為交易成本很低。這是因為比特幣不需要中央清算或者是金融機構作為交易的第三方。使用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網絡,交易紀錄由網絡用戶(比如,挖礦人)獨立審核,後者有新生成的比特幣作為工作的報酬。此外,比特幣還向那些沒有信用卡和貸記卡或其他電子支付手段的用戶提供一種備選的支付方式。

在現金之外,比特幣提供了一種在安全、交易透明度和防偽方面都很有吸引力的支付方式。比特幣以一一種加密格式存在其擁有者的電腦裡,使其非常難於(但並非不可能)被黑客用電子通訊的方式盜取。物理狀態的比特幣盜竊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和運送一大筆現金比起來也並沒有容易多少。

此外,考慮到比特幣的數字存在形式,使其比現金更加容易攜帶,在大規模交易用現金操作的經濟生活當中尤其有優勢。比特幣同樣比現金容易追蹤,因為每一個比特幣都包含自生成以來每次交易的電子紀錄。不僅每一次交易會記錄在案,而且所有的交易都記錄在一個在線的公開賬冊上面,這種透明度是現金所無法企及的。這也讓監管者有辦法追蹤潛在的違法活動。最後一點,這種帶有自動驗證的數字格式也徹底杜絕了仿造。

比特幣的供給是有限的。比特幣從設計上意在模仿黃金的供給模式,整個系統會產生有限的貨幣供給,比特幣的支持者將其看作是一種保護比特幣價值不受政府或央行濫用職權影響的方式。為了取得這個目標,新增加的比特幣每四年將以 50% 的速度以幾何級數遞減。

比特幣的相對匿名性對於有危機風險國家的公民來說是一個優勢。有報導文章說,一些人認為比特幣為那些想要避免高稅收、資本管制和資產充公風險的人所利用。例如,3 月 16 日比特幣匯率陡然升高,當時塞浦路斯(Cypriot)當局準備對私有經濟施行大額存款扣損(haircut of deposits,見圖5)。除此之外,中國也曾經發生比特幣交易活動驟然增加的情況,目前佔據交易量的絕大部分,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這種貨幣的價值,特別是對於那些想要避免資本管制或資產充公風險的人。

查看原图
「贏家通吃(Winner Takes All)」的市場能夠確保比特幣在不斷被接受並普及的時候,進一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隨著比特幣越來越流行,競爭者將面臨越來越高的進入門檻,成功佔據一定市場份額的目標將不會那麼容易實現。但是,我們認為這種數字貨幣的市場結構是一種「贏家通吃」的模式,也就是隨著比特幣越來越流行,越來越易用。消費者將不會有太大的激勵去試用另外一種類似功能的備選貨幣形式。

比特幣所能提供的巨大優勢(從財產分配的角度)使其與風險敏感資產呈負相關的關係,這一點和黃金非常相似。例如,在十月份 FOMC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會議之後,市場將會議聲明解讀為政策將走向比之前更寬鬆的立場,黃金價格會後下跌了 1%,而比特幣則下跌了 3%。

劣勢

比特幣作為儲值工具的功能角色嚴重受到其匯率價格劇烈浮動的影響。比特幣的價格以創立之初每天 10% 的速度上漲,這其中還包括當日下跌 190% 的情況,從當日最高跌至當日最低。有觀點指出這種浮動反應了對於比特幣基本估值的變化,隨著有更多的人瞭解比特幣,或者使用比特幣。例如,11 月 18 日參議院聽證會(Senate Hearing)之後,比特幣的美元兌換價格增加了 50%,漲至 785 美元,當時幾位政策監管者對於將比特幣作為另一種支付形式使用採取了更加積極的立場。這種情況與歐盟官方對於比特幣的態度也一致。但是,比特幣在功能上更多有著高度市場投機性,所帶來的是一種不穩定的回報,流通率很低、流動性也很差,投資者紛紛被一些極端情況下的豐厚回報機會所慫恿。浮動性很高同樣破壞了比特幣作為交易媒介的工具作用,大型零售商不大可能接受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形式,因為其價值的浮動性太高了(見圖 6)。接受比特幣的商店如今都在有效地內部消化浮動性所帶來的成本,而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是我們預期這種無利可圖的做法不會持久。

查看原图
監管者可能試著強加政策限制,進而增加使用比特幣交易的成本,雖然比特幣的效率和透明度要比現金更高。首先,政府不大可能去推廣一種被視為能夠支持「黑市」活動或逃稅行為的新貨幣。情況就是,監管者目前正在思考的是比特幣如何融入更廣泛的支付和稅務體系,並且在監管上能夠合情合理。結果就是任何新的監管政策都將提升比特幣的交易成本,削弱並/或者完全消除比特幣的某個優勢。此外,比特幣可以輕鬆在國際間使用這一點帶來了國際監管協調上的需求。協調機制會帶來地區之間比特幣監管不協調的風險,幾個主要國家/地區的嚴厲監管制度又會大大增加使用比特幣的成本,進而限制其作為交易媒介的有效性。

比特幣交易中心的安全情況,也就是消費者兌換比特幣的地方不夠令人信服。對於無法自己挖掘比特幣的用戶來說,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在交易中心使用本地貨幣去兌換。這些顧客除了要承擔匯率風險之外,大量的比特幣交易中心曾經遭到黑客攻擊,造成大量顧客的比特幣被偷。在 Bitcoinica 的一篇報導中提到,某家交易中心遭到黑客攻擊,損失了 18547 個比特幣。最近,一家名為 BIPS 的歐洲交易中心在一次安全事件中損失了 1295 個比特幣(也就是 99 萬美元)。因為絕大多數潛在的比特幣用戶都沒辦法挖掘他們自己的比特幣,交易中心對於本地貨幣與比特幣兩者的連接至關重要。沒有存款保險(FDIC)或投資保險(SIPC),比特幣用戶/投資者幾乎沒有資源去追回被盜的資金賬戶,也就是在投資風險之外他們同樣要承擔信用風險。

對於那些擁有更快 CPU 的比特幣「挖礦人」來說,鑄幣稅(Seigniorage)正積累在他們身上。隨著時間的過去,將會減少對於政府來說是一種營收來源的鑄幣稅,因為後者並不控制比特幣的生產。這意味著一旦比特幣的規模過大,政府有激勵去取締比特幣。

在支付收據確認收到之前要等待 50 分鐘,這一點會妨礙比特幣在更廣範圍的使用。50 分鐘時間需要用來將額外的記錄塊加入到 Blockchain 當中,以便防止重複支付。對於雙方熟識的情況來說,這不是什麼問題,因為一方信任另一方不會重複支付,但是當你在與一個身份匿名的人交易時,這會帶來很高的無法對沖的風險。結果就是,在一個中央驗證/清算機構缺位的情況下,比特幣很可能保持非流動性的現狀,並會阻礙其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貨幣。

比特幣不合法的支付地位,很可能將阻礙其作為一種國際貨幣來使用。與合法貨幣不同,沒人有任何義務去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所以其價值僅限於用戶對比特幣的認知。沒有接盤的買家,比特幣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其有效性也將削弱。重複的匯率波動以及未來可能的黑客攻擊將會把消費者和投資人的錢置於危險之中,這一情況終將被人們知曉,即便比特幣能帶來許多好處。比特幣的一些特徵(比如,沒有中央清算,有支付確認延遲)讓我們對其在 OTC 市場(也就是大量外匯換手交易的地方)的潛力產生懷疑,但即便如此我們仍沒辦法排除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一個無本金交割的遠期外匯市場可能形成。

如何評估比特幣的公平價格?

比特幣的幣值在過去一年上升了 100 倍,引發了人們對其是否存在泡沫的疑問。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本質上對其價值進行評估。這裡我們並不提供對比特幣的預測,如下我們僅列出了有關如何得到公平價格這一問題的初步想法。比特幣既是一種交易媒介,同樣也是一種儲值手段。在我們看來,將這兩個用途分開處理,更容易去思考有關比特幣公平價格的問題。

作為交易媒介的價值

正如我們已經討論過的,就一種交易媒介來說,比特幣有一些誘人的要素,特別是用於電子商務。如果比特幣成為電商領域佔統治地位的交易媒介,比如,假設佔所有 B2C 支付交易的 10%,那麼比特幣的公平價格會是多少呢?我們進行如下的試驗:

・2012年美國市場個人消費支出總計達到 11 萬億美元。

・2012年家庭支票存款和現金總計達到 7000 億美元。

・用第二個數據除以第一個,我們得到 0.07(從現在開始我們將其成為周轉率)。

・周轉率自從 2008 年開始一直攀升,從一方面反應出存儲現金(cash hoarding)的行為很可能是暫時的。為了取得較全面的數據,我們計算了過去十年周轉率的平均值,得到 0.04——我們假設美國家庭過去一年中在其現金帳目中的每一美元開支都保留 4 美分。

・2012年,美國地區全部 B2C 電商銷售額達到了 2240 億美元。

・如果我們假設在線電商銷售的周轉率與所有美國家庭支出的周轉率是同樣的,那麼意味著美國家庭會留出 100 億美元用來在線購物。

・考慮到比特幣將會佔到所有在線電商購物支付 10% 的假設,這意味著美國家庭的賬戶上要有價值 10 億美元的比特幣。

・那麼全世界的情況如何?美國 GDP 大約佔到全球 GDP 的 20%。如果我們假設電商在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普及程度是一樣的,美國之外地區家庭的支出也有同樣的周轉率,我們得到的結論是全球在線電商購物的總現金/非現金需求就是價值 50 億美元的比特幣。

如上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計算,而且是基於我們的許多假設。不僅如此,B2C 只是全部電商貿易中的一維,我們沒辦法排除比特幣能夠成為 B2B 交易主要媒介的可能。雖然如此,如上的試驗顯示,如果比特幣僅僅作為一種交易媒介繼續存在,價值方面顯然有一個上行的限制。

有觀點認為,比特幣可能因為違法交易而成為一種流行的支付手段。我們沒有一個獲得足夠資料支撐的觀點,但是所有比特幣交易可以公開取得(理論上講也就能夠由執法機構進行追蹤)並且每一個比特幣均由其獨一無二的交易歷史定義(讓犯罪分子很難掩蓋他們的蹤跡)這些事實,將會限制比特幣在黑市/地下經濟中的應用。

除了作為在線電商交易的一種方式之外,比特幣還能夠用來轉賬(比如,美國的移民勞動力就將匯款寄回家)。比特幣能夠以非常廉價和快速(如果是家庭成員這樣可信賴的發送方,在線操作只需要不到 10 分鐘的時間,對於陌生人來說則需要 50 分鐘的完成確認)方式完成這項任務。對於比特幣的這部分作用,我們如何最大化評價其公平價值呢?

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MoneyGram 和 Euronet 是轉賬行業排名前三的公司(佔到總市場份額的 20%)。我們假設比特幣成為這個行業前三強的公司之一。對於比特幣的估值來說,那會意味著什麼?考慮到比特幣的供給是固定的,當一個人購買比特幣的時候,這個人獲得的不僅是一種交易媒介,同樣也為比特幣的價值做了投資。從這一角度來看,比特幣的市值可以看成,稍微有一點自信的說,看成是一種企業價值。西聯匯款、MoneyGram 和 Euronet 的平均市值大約在 45 億美元左右,在考慮比特幣作為交易媒介的作用時,我們將把這一數據加入到其最大市值的計算當中。

查看原图
結論:比特幣作為一種交易媒介的最大市值 = 50 億美元(對於 B2C 電商來說)+ 45 億美元(支付手段)=95億美元。

有趣的是,我們計算得出的 95 億美元要比現在比特幣實際的市值 130 億美元還低。這意味著目前比特幣的市場價值假定:要麼比特幣將會佔到電商市場份額的 10% 以上,或者佔到匯款轉賬行業市場份額的 10% 以上(見上圖 7),或者包含巨大的儲存價值。

作為儲存價值工具的價值

比特幣的價值最近幾天大大超過了非投機性交易的增長(見圖 8),單單是這一點就說明對比特幣價值的承認更多是其作為儲值手段或投資的作用,而非交易媒介。

查看原图
那麼我們如何來評估比特幣在儲值方面的作用?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考慮到比特幣並不支付任何利息,也沒有任何的投資工具(資產或債券)以比特幣進行結算,也就是比特幣在儲值方面的價值是很有限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就存儲價值來說,距離比特幣最相近的很可能就是稀有金屬或者現金(見表格 1),這是我們的觀點。

查看原图
比特幣和黃金有三個重要的共同點:都不需要支付利息,供給都是有限的,和大部分金融資產(除了現金)相比,兩者都非常難於追蹤。目前尚未兌現的黃金條/硬幣/ETF價值大約是 1.3 萬億。比特幣能夠實現與黃金同樣的市值嗎?我們對此持懷疑態度。

首先,比特幣要比黃金的浮動性更高,這使得比特幣成為一種風險更高的持有資產。在過去兩年裡,比特幣兌換價格的浮動平均比黃金高出五倍(見圖 9)。在其他所有條件等同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比特幣的風險比黃金高出五倍。除非比特幣的浮動性有大幅的下降,或者黃金價格顯著上升,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比特幣的市值超過 3000 億美元是很困難的。

查看原图
不僅如此,黃金作為獨一無二且安全的儲值工具的聲譽在過去十年來一直在穩步提升。比特幣想要獲得同樣的聲譽需要花一些時間。我們不知道如何把黃金的聲譽進行價值上的量化,但是這種聲譽很可能是其價值為白銀 60 倍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假設比特幣最終能夠獲得與白銀同樣的地位(這是一種極具野心的假設),這意味著比特幣就其儲值上的作用來說,市值可能達到 50 億美元。

順便說一句,50 億美元距離美國自 1986 年以來鑄造的全部鷹揚銀幣(silver eagles)總價值也不是很遠了。在我們看來,這是距離比特幣最近的參照,也就是 80 億美元(12000 噸)。

結論:比特幣作為儲值工具來說的最大市值 = 50 億

和黃金相比,比特幣有一個優勢就是易於轉移。換句話說,我們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考慮到黃金 ETFs 基金的存在,以及這種 ETFs 基金在賬戶間轉移的能力。我們不會在這一點上為比特幣增加任何額外的價值。

顯然,市場對比特幣公平價格的理解還嚴重依賴未來可能出現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如果聯儲(Federal Reserve)的定量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明年仍舊繼續下去的話,也就是如大家普遍預期的那樣,對於「安全港(safe haven)」資產(比如黃金或比特幣)的需求會增加,進而支持它們的價值。我們預計聯儲政策放鬆始於明年一季度,同時美元將會慢慢重新獲得其全球儲備貨幣的公信力,特別是美國在不斷地減少財政赤字,明年可能會降至 GDP 的 4% 以下。比特幣作為一種儲值工具來說,可能要在掙扎中獲得發展動力,特別是在我們對於美元 2014 年的牛市展望成為現實的情況下。

總結

當我們把比特幣作為每種工具所預計的最大市值相加時,我們得到了一個大約是 150 億美元的數字。儘管這不代表比特幣的價格在未來無法繼續上升,但我們認為最近比特幣價格的上升將很快超越其基本面。我們目前的觀點顯示如下:

比特幣總市值上限 = 150 億美元

比特幣公平價格上限 = 1300 美元

結論

我們認為比特幣能夠成為電商的一種主要支付手段,並且能夠發展成為傳統匯款服務提供商的一個有力競爭對手。作為一種交易媒介,在我們看來,比特幣顯然有發展的潛力。

因為能夠幫助避免高稅收、資本管制和財產充公,比特幣的投機活動很多。人民幣在所有比特幣交易中的份額與比特幣價格的升高有一定的相關性。換句話說,所有比特幣交易都可以公開查詢並且每一個比特幣有唯一的交易紀錄這兩點都是無法取代的,最終將會限制比特幣在黑市/地下經濟中的應用情況。

比特幣作為儲值工具的作用影響到了其作為交易媒介的匯率浮動性。這種極高的浮動性,即是投機行為的結果,阻礙了比特幣作為一種在線電商支付手段被廣泛接受。

比特幣是一個泡沫嗎?假設比特幣會成為:1、電商和金融轉賬兩個領域的重要工具;2、信譽與白銀相近的重要儲值工具;我們的公平價格(fair value)分析顯示,比特幣最大的市值為 150 億美元(1 比特幣=1300 美元)。這意味著今年價格翻了 100 倍的比特幣面臨增長過快,超越基本面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517

歐洲銀監局發布比特幣風險警告,虛擬貨幣再遇當頭冷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970

歐洲金融監管機構警告比特幣存在“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繼中國監管禁止官方買賣之後,虛擬貨幣熱潮再度遭到監管者當頭冷水。 周五歐洲銀行監管局(EBA)將發表一份聲明,警告“電子貨幣存在劇烈波動”的風險,比特幣的“電子錢包”存在被黑客劫持的可能,比特幣用戶的權益也缺乏相關法律保護。 歐洲方面此舉,正值全球監管方密切關註比特幣這種迅速擴張,且不受監管的虛擬貨幣價值迅速膨脹之際。 在過去一周,比特幣價值在340-1240美元之內大幅波動。 12月初,中國央行等5部委聯合發文宣布比特幣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要求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 相比而言,其他國家央行的看法較為正面。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上月表示,如果能夠防範洗錢,可以使用比特幣交易。 在EBA發布消費者風險預警的同時,該歐盟監管機構還在考慮是否應該發布監管比特幣的新規則。 監管方認為,存儲比特幣“電子錢包”的計算機或者智能手機可能會被黑客破解,比特幣交易平臺也可能突然停止業務,或者被黑客劫持。而監管方也可能會因為交易平臺幫助洗錢,強制關閉交易導致其他交易者受到損失。 歐洲監管機構還警告,與普通的銀行賬戶不同,虛擬貨幣存款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這意味著損失“比特幣存款”的人無法獲得賠償。用比特幣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無法按照歐盟消費法享受退款權,“電子錢包”錯誤消費記錄也無法逆轉。 EBA的還警告,一旦比特幣遭市場冷落或者有其他貨幣取代了它的地位,消費者將面臨損失所有貨幣價值的威脅。從另一方面,EBA還建議對炒作比特幣的利潤征收資本利得稅。 EBA稱:“如果你買入虛擬貨幣的話,應該完全明白它的基本屬性。你應該像對待實物錢包一樣重視你的電子錢包。你不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電子錢包中保存太多的虛擬貨幣,並保證其安全和保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26

驚人的相似:黃金40年VS比特幣9個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826

電子貨幣業內的人都流傳著一句話:“比特黃金,萊特銀”,從下面這張圖看來比特幣和黃金的走勢卻有相似之處: 不難發現,以上兩張圖有著驚人的相似。二者在中間都有一段小漲幅,隨機就下跌。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內,二者都急劇拉升,漲至現在的較高水平。 只是黃金在過去40年走過的路,比特幣只用了9個月就完成了。如今,比特幣已經突破了1000美元,最高時曾超過黃金價格。 而且,比特幣的黃金的供應量也有相似之處,比特幣設計時也是仿照黃金,對總量進行控制,並且產量隨時間逐漸遞減(如下圖): 但是,有人不禁要問,一盎司金燦燦的黃金難道真的還不如一串虛擬代碼值錢嗎?這個,就交給時間去判斷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31

比特幣遭遇連環“大屠殺” 較最高點暴跌了近72%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717

今日美國財政部警告比特幣洗錢風險,而在上周五,歐洲銀監局也表示比特幣存在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在繼中國央行等五部委不承認比特幣貨幣地位並禁止金融機構開展比特幣業務後,全球三大相關機構相繼發出了警告,比特幣價格也在經歷了幾輪血雨腥風的連環“追殺”後,回落到暴漲前的水平。 本周三,美國財政部反洗錢部門昨天警告稱,比特幣相關業務必須遵守聯邦法律,相關企業行為將作為貨幣轉移業務受到監管。政府還要求相關企業進行註冊,提交更多關於商業模式的信息。 而財政部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已經向十多家企業發出“行業信函”,要求它們在進行比特幣業務時遵守聯邦的反洗錢法律,並到FinCEN註冊。 12月13日,歐洲銀行監管局(EBA)表示將發表一份聲明,警告“電子貨幣存在劇烈波動”的風險,比特幣的“電子錢包”存在被黑客劫持的可能,比特幣用戶的權益也缺乏相關法律保護。 更早前的12月初,中國央行等5部委聯合發文宣布比特幣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要求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比特幣一度暴跌30%。 在此禁令下,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宣布,將停止接受虛擬貨幣比特幣進行支付。受此影響,在比特幣交易最為活躍的BTC China交易所中,比特幣價格重挫20%。 不僅如此,有報道稱日前央行再度約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不得給比特幣、萊特幣等交易網站提供支付與清算服務。比特幣再受重創暴跌20%。 今天,位於上海的比特幣交易平臺BTC China稱,停止接收人民幣存款,停止與易寶支付和財付通的人民幣存款業務合作,繼續受理人民幣和比特幣提款業務,部分投資者紛紛排隊提現。今天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網站間歇性打不開,疑似被攻擊。 比特幣交易平臺BTCChina的法人代表Bobby Lee(李啟元)在接受FT采訪時表示, 當前我們接到了來自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通知,他們將不允許消費者將人民幣存款打到我們交易所。 他說,央行主要強調的是人民幣存款,但已經放在交易所的人民幣仍然可以購買比特幣。 一路突飛猛進的比特幣漲勢被遏制,價格遭遇了一輪輪的“大屠殺”,如今價格已經回落到暴漲前的水平。 以下是BTCChina的走勢圖,比特幣最高價格曾達到7589元,截至發稿前僅為2100元左右,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已較最高點跌去了近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46

央行一月兩發禁令 比特幣遭放逐大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801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12月16日下午,央行召集第三方支付公司開會,明確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為比特幣交易網站提供託管、交易等業務。」

報導稱,央行約談10餘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相關負責人,明確要求其不得給比特幣、萊特幣(LTC)等的交易網站提供支付與清算業務。

一家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參會人士透露,會議由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主持,每家公司都派出了1~2名相關人士參會。

「周司長在會議開始時就明確指出,此次會議並非是召集各家公司討論關於比特幣的相關業務是否能開展,而是傳達央行高層的態度,即首先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得給比特幣、萊特幣等交易網站提供支付和清算服務;其次,對於已經發生業務的支付機構應解除合作,存量款最遲在春節前完成提現,不得發生新的支付業務;第三,嚴格執行12月5日央行發佈的《通知》。」上述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表示。

據會議紀要,此次會議除規定不允許境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從事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外,央行也會在會後研究針對在境內接入比特幣相關業務的境外支付機構的相關規定。

有比特幣業內人士認為,從央行會議的內容來看,央行對於比特幣可能造成的風險防範力度較大,但他也同時表示出不解,因為此舉或許會令原本在線上公開透明的比特幣交易平台轉移至地下,監管難度更會隨之上升。

央行一月兩發放逐令 比特幣中國行情狂跌

此前據南方週末網報導,12月3日,央行曾聯合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工信部下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表示,比特幣不是貨幣,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且存在風險,需加強監管,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通知還要求比特幣網站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可疑交易報告等法定反洗錢義務,切實防範與比特幣相關的洗錢風險。

在半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央行連出「兩招」防範比特幣風險,而此次會議所傳達的精神更是被不少比特幣業內人士解讀為「釜底抽薪」。

而此前,百度、果殼電子等機構也已宣佈停止比特幣支付。百度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稱百度網站加速樂平台決定從週五開始停止接受比特幣支付,原因是最近以來比特幣價值大幅變動使其無法保護用戶利益。12月5日,果殼電子官微發佈公告,稱遵循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的精神,果殼電子即日起停止比特幣支付功能。

由於多國對比特幣態度尚不明朗而面臨的政策風險,蘋果此前也對比特幣表明拒絕態度。據《東方早報》早前報導,蘋果通知移動支付運營商Gliph,要求其刪除應用程序中有關比特幣交易的功能,這是最新一起蘋果處理與比特幣相關的應用程序的案例。

而早在2012年11月,另一家比特幣在線支付運營商Coinbase就已經被迫下架,Blockchain的應用也在2012年下架,此外下架的還包括BitPak和Bitcoin Express等幾款比特幣應用程序。

就在蘋果選擇下架比特幣應用的同時,韓國也表示拒絕接受比特幣成為法定貨幣。

而韓國企劃財政部、韓國銀行、金融服務委員會和金融監管服務局也於10日宣佈,並不認可比特幣等電子貨幣,因為缺乏「內在價值」,無法衡量。

如今中國央行一月兩發放逐令,中國政府對待比特幣的態度已非常明朗。

證券時報網報導,在這次會議後,較多比特幣交易網站已經決定離開中國。受此影響,比特幣再受重創,本週兩日內已累計下跌超30%。

中國比特幣行情網站BTCChina(比特幣中國)數據顯示,比特幣在該平台12月16日開盤報價5300元,隨後一路走低,最低觸及3480元,收報4091元。週二跌勢持續,截至發稿時已跌至3922元。今年12月1日,比特幣中國平台上,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達到7300多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32

紐約時報:探秘冰島比特幣礦區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4/57346.html

《紐約時報》網絡版周末刊登題為《探秘比特幣礦區》(Into the Bitcoin Mines)的文章,介紹了一家名為Cloud Hashing的比特幣挖礦公司近期的發展。這家公司已在冰島建立了龐大的比特幣“礦區”,並希望到明年2月占整個比特幣網絡計算能力的15%。不過,該公司也面臨著能耗成本及各國監管規定調整的風險。以下為文章全文:戒備森嚴的礦區冰島雷雅內斯巴(Reykjanesbaer),北極圈附近的熔巖平原。在這里,你能找到比特幣礦區。如果想進入這一礦區,你需要通過厚實的大門走進一個不起眼的黃色建築。在接受防彈玻璃後的保安登記之後,你還需要通過4道關卡,包括一個所謂的“捕人陷阱”。在這里,前方通道只有在後方大門關閉後才會打開。隨後你將進入礦區的中心。這是一個燈光通明的房間,其中有100多臺正在運轉的銀色計算機,每一臺都被鎖在機櫃里,並通過地板上的通風口灌入冷空氣降溫。這些計算機是挖掘比特幣的虛擬工人。這些工人並不揮舞鋤頭,而是安裝開源的比特幣軟件,每天24小時運行複雜的算法。如果搶在競爭對手前根據算法找到匹配的答案,那麽將可以從比特幣分布式網絡中獲得25個新比特幣。根據算法,比特幣網絡中共有2100萬個比特幣,而其中一半已被挖出。不過由於挖掘新比特幣的速度將越來越慢,因此整個挖掘工作可能將持續100年。近幾周,比特幣的稀缺以及投機者的狂熱情緒推動比特幣價格一度漲至1100美元。比特幣是不可見的貨幣,沒有得到任何國家政府的支持,只能作為投機工具或在線貨幣使用。不過,挖掘這些虛擬貨幣需要非常強大的真實世界基礎設施。冰島這一比特幣礦區的創立者、31歲的艾瑪紐爾・阿比奧登(Emmanuel Abiodun)表示:“在這里我們擁有一些印鈔機,我們不能冒風險讓別人獲得這些機器。”他說話的聲音蓋過了計算機的運轉噪聲。比特幣淘金熱過去幾個月,許多創業者都在以“淘金熱”的心態嘗試比特幣挖礦生意。這些人都堅信比特幣不會崩潰,盡管這一虛擬貨幣曾數次走到了崩潰邊緣。上周,中國政府部門宣布的監管規定導致比特幣價格一度跌破500美元。如果比特幣體系崩潰,那麽這些新計算機將完全失去作用。因為這些計算機是專為比特幣挖礦而訂制的。比特幣挖礦者對這一虛擬貨幣很有信心。他們認為,比特幣將成為一種廉價的新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資金自由流動。不過,他們很少註意到比特幣當前已成為一種投機品。近期建立的這些比特幣礦區大多很註重保密。不過阿比奧登同意展示自己的礦區。阿比奧登是一名熱情的英國年輕人,曾任匯豐銀行駐倫敦計算機程序員。在供職於匯豐期間,他決定投資專用計算機,開展持續的比特幣挖礦生意。作為比特幣礦機的計算機能耗巨大,因此電力成本成為了比特幣挖礦能否賺錢的一個決定因素。在香港和華盛頓等地都有這樣的比特幣挖礦設備,不過阿比奧登選擇了冰島。在這里,地熱和水電資源豐富,電價便宜。與此同時,這一地區氣候寒冷,有助於礦機散熱。比特幣礦區的管理者甚至也不清楚比特幣挖礦的商業模式。赫爾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861

格羅斯:我們生活在一個「比特幣」時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531

昨日下午,有債券之王之稱的格羅斯發了兩條推特,提出了對當前市場的看法。

這兩條推特的一個關鍵詞抓人眼球:「虛假」。他認為,最近的市場走勢沒有基本面(即,實際增長率和實際投資)的支撐;央行開動印鈔機製造了「虛假的繁榮」,就像「比特幣」的瘋狂一樣。

下面是兩條推特的具體內容:

  1. 我們所處的時代不是「鍍金時代」,而是「比特幣時代」:央行開動印鈔機製造了「虛假的繁榮」,而這樣的繁榮「曇花一現」。
  2. 我們必須時刻關注實際增長率和實際投資。

下面是格羅斯tweet的原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09

印度關閉最大比特幣網站 警告民眾不要交易比特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56

繼中國、美國和歐洲之後,印度也開始對比特幣下手了。印度政府周四突擊搜查並關閉了全國最大的比特幣網站,並警告國民不要購買或交易比特幣,因為可能存在法律風險。 據VentureBeat報道,印度執法部門周四突擊搜查了Mahim Gupta的房屋,Gupta經營著印度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buysellbitco。執法部門認為,該網站違反了外匯管理法案的相關規定。目前該網站已經停止運行。 本周二,印度央行警告民眾不要購買和交易比特幣。但印度央行並沒有完全禁止比特幣,而是指出比特幣可能存在潛在法律風險。 由於擔心違反反洗錢和反恐法律,一些印度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已經停止營業。 據DNA India,執法部門在檢查了Gupta的網站後表示: “我們發現一共有400人通過該網站進行了1000筆交易。我們正在搜集交易數據和交易人員信息。目前,我們認為該網站違反了外匯管理法。如果我們發現存在洗錢行為,我們將逮捕Gupt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99

【趨勢】比特幣投機的三部曲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1/57566.html

比特幣未來的前景如何?現在越來越像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了。本文作者拯迪系互聯網金融分析師(微信號:samchenkai),他通過本文分析了比特幣的未來,得出了一個非常悲觀的結論:因為脫離了實物價值的投機品,本身沒有強權機關作為貨幣的最終執行者和保障人。――比特幣就是一個坑啊!比特幣,曾經被炒作得天花亂墜,也一度獲得少數幾個國家的認可,但從貨幣的屬性看,它是脫離了實物價值的投機品,本身沒有強權機關作為貨幣的最終執行者和保障人。從這個角度看,比特幣最多是曇花一現,或者是少數人自娛自樂的具有網絡性質的貨幣媒介,缺乏一個外化的,落地的途徑,也就進入不了日常百姓人的視野。個人認為比特幣屬於典型的投機品,只能在有限的流通範圍內兌換,前提是交易對方也是比特幣的忠實使用者,並且承擔著無法快速兌現,無法和本國日常貨幣正常流通的風險。一句話,沒有鑄幣機關的認可,比特幣不可能有長久的明天。目前比特幣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流通是因為還有一些人願意去承擔投資的風險,這個風險包還可以繼續通過媒介傳輸下去,一旦缺乏最後的購買人,比特幣只能爛在投資者手中。稀有並不能成為所有投資,或者投機的目標,稀有並且被社會大多數人所認可才是最好的投資。比特幣和黃金的區別比特幣是一串字碼構成的序列,這個序列需要高計算能力的計算機通過運算獲取,並且有一定的稀缺性,所以引起了投資者的註意。但是,比特幣只能在網絡世界存在,缺乏一個和實物世界連接的通道,所以不能成為衡量一般物品價值的標準。而黃金不一樣,在發行紙幣之前,世界大多數國家是金銀本位制,也就是黃金是國家的法定本位貨幣,為了流通的方便才印刷紙幣。因而,黃金是世界通用的交易和儲備貨幣,受到國家強權機關的保障,能夠衡量其他物品的價值,也就具有了儲備和投資的價值,這種價值是長久的,甚至可以說是亙古不變的。因此,不論是受眾群體,潛在市場,還是官方的認可,以及流通習慣,比特幣都無法對以黃金為主的貨幣本位構成挑戰。比特幣只能在那麽一小撮群體中有限流通,但無法擴大,也就註定了流動性的風險和投資的短期性。比特幣和其他類互聯網貨幣從現在的貨幣流通和管理辦法看,監管層並不是排除所有的互聯網上的具有交易功能的貨幣,而是要求這些貨幣和現實中流通的貨幣綁定。騰訊的Q幣,淘寶的集分寶,都可以成為這種類型,但是他們和比特幣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一是依托於有第三方支付背景的大互聯網公司,二是自有體系內有一套消化互聯網貨幣的方法,如購物和社交,所以使得這些有互聯網貨幣特色的交易媒介能夠和現實中的物品相連接,也就具備了外化的功能。此外,這些互聯網性質的交易媒介還和官方貨幣綁定,通過官方的某種認可,只不過是利用某種方式把現實中的貨幣轉換成互聯網上的,然後進行社會化的購物和消費以及社交等活動。所以,這些貨幣並沒有脫離原有的貨幣體系,而是某種意義上的完善和補充。反觀比特幣,目前既沒有官方認可,也沒有獲得某種默許,也沒有綁定某些現實的流通途徑,只是一個純粹的有一定稀缺性的網絡物質,在有人捧場的情況下可以獲得一定的投資價值,一旦缺乏最後的流通和套現市場,馬上就將成為海市蜃樓,化為烏有。比特幣的結局沒有官方認可,自有體系不足,又缺乏即時變現的媒介,註定沒有長久的明天。目前中國比特幣的交易量已經占整個世界的一半以上,但分析這些交易者,你會發現,所有的投資者基本都是抱著投機的目的,而且這種投機是缺乏任何保護措施的投機。比特幣的交易鏈條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挑起者,入局者和收尾者,三者共同搭起了臺,唱起了投機的三部曲。其中,挑起者是最開始生產比特幣,並開展病毒式營銷的投資人,通過一定渠道的營銷和推廣,包括某些“口碑”式的傳播,比特幣成為一時燥熱的稀缺活絡貨幣,這批人獲得了比特幣的初始投機價值,可以套現,可以囤積待漲。入局者是煽風點火的助推人,受到比特幣的漲價預期和投資的沖動,大部分入局者成為了這個階段的參與者,他們無形中把比特幣的價格推到了一個最高峰,部分理性的成功套現逃離,非理性的投資者開始高風險的持有,並期待著後一批交易者來助推這波趨勢,並獲得投機收益。收尾者是最可悲的投機者,這部分人對比特幣癡迷,或者認為其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在最高值或者接近最高的地方入局,轉接了前一批人的接力棒,開始持有比特幣,然而隨著市場惡化和監管當局的排斥,比特幣有可能造成有價無市的局面,即時是稀有,即使高價,也無人願意去承擔這種最後購買和難以兌現的風險。泡沫就破滅在這批人身上。由於沒有最後的保障機制,金融監管機構並不會來理會投資者的損失,因為他們從開沒有認可過。所以,個人認為,目前比特幣的投機已經從第二個階段向第三個階段轉移,部分理性的投機者已經開始退出,而那些並不那麽理性的人,開始成為等待宰割的羔羊,被圈進了陷阱卻全然不知,仍然期待比特幣的高額回報。比特幣沒有一個很好的流通體系,沒有官方認可,更沒有和現實世界連接的途徑,註定只能是短期的曇花一現,不能持久。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拯迪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