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小敗局】五穀道場:富爸爸也扶不起的敗兒子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109.html

【導讀】如果說「五穀道場」在鼎盛時期因創始人王中旺經營失策導致了失敗,那麼在實力國企中糧集團全盤接手「五穀道場」三年多了仍在主流超市貨架上難覓其蹤影說明了什麼呢?

5月18日,新浪微博用戶「胖賊騎瘦虎」稱:「整個廈門所有大超市,都沒見到有五穀道場。非油炸方便麵這麼有市場潛力的產品,X師傅X賣郎這些牌子為何都沒見做?照理說技術已經不成問題。只怪中糧這麼大的國企,銷售渠道太不給力,害得哥只能淘寶,在中糧的官方旗艦店上轉一圈,一不小心,又多買了點……」


想買的顧客在大超市買不到——這個現象至少從2012年下半年就開始,媒體曾頻頻報導,不唯獨廈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是如此。中糧集團公關部相關工作人員曾解釋:「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食品有限公司對五穀道場進行了戰略調整,聚焦業務區域。」

和許多壞掉的食品品牌不同,「五穀道場」的非油炸方便麵一直有不少擁躉,但如今很多超市在「買不到」的經歷正折射出五穀道場被中糧集團收購三年來的尷尬處境。

五穀道場兩生

五穀道場可以分為新、老兩個五穀道場。老五穀道場時期,從2004年創始人王中旺在北京註冊公司開始,到2009年以宣告破產重組結束。新五穀道場時期,從2009年中糧集團全盤接手五穀道場至今。

創始人王中旺出身農民,1999年和其他農民出資170萬元在家鄉河北邢台成立隆堯縣中旺食品有限公司,以做低端方便麵品牌起家,在2002年時以近5億元的收入進入方便麵行業5強。2003年,王中旺找到了曾任華龍面業高管的營銷高手任立,兩人密謀做非油炸方便麵。

2004年底,王中旺在北京註冊公司,建立廠房。2005年11月,中旺集團推出「五穀道場」牌方便麵,請明星陳寶國代言,以「拒絕油炸,留住健康」的爭議口號在品牌林立的方便麵市場立馬橫戈,開出一條大路,當月即獲得600萬元的銷售額。2006年上半年的銷售額超過了3億元,一度斷貨。2006年末,中旺集團取得一個「中國企業成長冠軍」稱號,據稱其企業成長速度達到2003%,成為快消品行業不折不扣的一匹黑馬。

在銷售增長的同時,中旺集團也在快速擴張,到處佈局建生產基地,曾計劃在全國多個省市建立48條生產線。至2007年初,中旺集團的資金鏈斷裂,因拖欠員工工資、經銷商貨款被訴至法院。經銷商信心動搖之下,五穀道場四面楚歌,各地工廠陸續被法院查封,終於在2008年被法院宣告破產。

幾經波折,2009年2月,在法院的維持下,國企中糧集團以1.09億元專門用於五穀道場公司清償債務及支付破產費用的代價取得五穀道場100%的股權,入主五穀道場。

接盤後,中糧集團費心挖來方便麵行業資深職業經理人宋國良掌舵新的五穀道場。據介紹,宋之前曾先後在康師傅推出「紅燒牛肉麵」、在白象推出「大骨面」等暢銷至今的產品系列,尤其是其在執掌白象期間,使白象銷售收入成倍增長。

在宋國良的操持下,五穀道場於2009年8月份恢復生產。據報導,新五穀道場方便麵推出了6款新品,依然繼續了「非油炸」的健康理念,但在口味上有了一些轉變創新。

但市場情況並非都如人所願,五穀道場銷量一直未見起色,而且在曾是五穀道場方便麵熱銷地的廣東市場,一直未見五穀道場方便麵上架。因未完成2010年既定的銷售任務,2011年1月,中糧集團對五穀道場做出調整,除通過財務借款的方式再給五穀道場提供2億資金支持外,高管也作出調整,原五穀道場一把手宋國良正式離職,原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佔江被委任為五穀道場新的總經理。此後至今,五穀道場仍然沒有實現市場佔有率或者品牌知名度的快速增長。

敗因

關於老五穀道場時期的敗因,業內眾說紛紜,大都歸結在得罪同行、擴張過快等原因。

創始人王中旺曾有過總結:「五穀道場的方向沒有錯,只是經營層面上有失誤」,「失敗的原因是市場擴張太慢,其實一切都有機會改變」。

按照王中旺的說法,2005年,五穀道場的產品剛面市就取得了4600萬元的銷量,據此推算,一年保守銷售1.5億,大約10條左右的生產線。當時中信資本打算用4000多萬資金入股,「若果真如此,那麼2008年五穀道場就已上市了。如果我們當時把11條生產線在2006年都搞下來,也不會出現這麼大的危機。」

原五穀道場常務副總裁、企劃總監任立的總結為:「很多人認為,五穀道場的衰落是因為擴張過快而導致資金鏈斷裂,事實並非如此。五穀道場本來是不應該缺錢的,當初有很多基金和財團都要投資,但王中旺並沒有正確地評估五穀道場的市值,即把未來的品牌價值放在今天來跟人談判,這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最終五穀道場錯過了融資的最佳時機。五穀道場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把握好融資的節奏,實際並不是缺錢的問題。」

那如果不缺錢呢?比如中糧集團入主後,五穀道場可以說是找了一個富爸爸,但從2009年至今,收購三年多銷售仍不見起色,這是什麼原因呢?

北大特勞特定位中心主任姚榮君:非油炸是一個機會,但」五穀道場」的各項運營配稱(資源、產品經驗、團隊等)無法匹配這個機會時,進攻老大的勝算就很小,品類中的」老小」角色儘可能的不要跟著趨勢走,要與趨勢反著幹,這樣老大不關注,我們就能爭取時間去試驗。

中國經營報資深記者趙正:2009年曾經採訪過中糧五穀道場,那時五穀道場剛推出新改良的非油炸方便麵,但坦率的說口味還是不行,我還是不大看好五穀道場。2010 年五穀道場傳出虧損,宋國良辭職的消息。我在在想老百姓吃方便麵無非為了方便和省事,沒幾個在乎營養和健康的,但非油炸的概念雖然好,口味卻是最大的雞肋。

《銷售與市場》渠道版副主編陳思廷:和業內朋友包括內部人士今天交流了一下,幾個數據要重新確認一下。1.五穀道場自始自終,年銷售未曾突破過5億,產能另當別論;2.中糧五穀道場今年銷量不會突破5千萬。中糧五穀從戰略到策略,幾乎所有能犯的錯誤都犯完了,主帥無能累死千軍。真叫人瞠目結舌。

方剛營銷:有千軍就好了,業務團隊萎縮,渠道不支撐,產品定位再好也沒用,五穀道場的問題就在於根基不牢,沒兩把刷子就去搞大躍進,搞運動,底盤不牢,馬步不紮實,玩的都是花架子。退出終端好啊,閉門思過,從基礎做起,先練基本功吧,玩品牌、定位等高級招數跟人家過招,只能是自取其辱。

賢草品牌設計顧問:時間長不怕,怕的是死棋,一是「非油炸」動了大家的奶酪,二是五穀道場負面影響太過深刻,在中國這個整體大背景下很難翻轉品牌。再說追加的2個多億完全可以重造一個品牌了!

賢草品牌設計顧問:五穀道場經歷過前面的負面事件,本就不是特別強大的品牌已經幾乎被摧毀,重塑品牌談何容易?無底洞而已!中糧應該運用其配方創立新品牌,憑藉中糧的資金、資源與渠道,這才是最佳選擇!

2013年4月份,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曾對媒體提及「五穀道場沒有做好,我們就換團隊重新嘗試,五穀道場的團隊已經換了三次。但是,這並不表明這個行業做不下去。」

對於五穀道場,也許中糧集團並不在乎資金和時間,但真的能扶起來一個已驗證了失敗的品牌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35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9/162988.shtml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李俊李俊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不少人看來,共享充電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應急使用場景的一種補充,並不能稱得上是一門生意。

來源 | 俊世太保(ID:lijun_taibao)

文 | 李俊

上周末,苦苦尋求業務突破點的聚美優品將目光投向了共享充電寶行業。有意思的是,在陳歐前腳宣布3億元現金入股街電科技後不久,王思聰後腳就在朋友圈開懟:“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一時間,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了來自各方的質疑。

timg (1)

不斷被唱衰,卻瘋狂獲得融資

王思聰的看衰,並沒有妨礙共享充電寶行業頻繁獲得融資,共享充電寶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在席卷著資本市場。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3月至今,共享充電寶領域所獲得融資金額超5億元,超20家機構入局,這其中包括紅杉資本、IDG、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機構,當然還有騰訊。

而根據最新報道,就在今日又有三家公司宣布獲得了新一輪融資,其中「Hi電」宣布在4月中旬獲得近億元A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小電科技」則宣布在5月初完成了B輪3.5億元融資,由紅杉中國和高榕資本聯合領投,而在早前宣稱看不懂共享充電寶的騰訊則繼續跟投。此外,主打小機櫃模式的「非常電」宣布獲得早馳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

如今共享充電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比較常見的是在商場或超市提供裝有充電寶的機櫃。另一種則不布設機櫃,主要與餐飲店、咖啡廳、KTV等場所合作布置的桌面型固定充電寶。客觀上來看,共享充電寶確實有實際需求。

timg (2)

timg (3)

隨著智能手機所承載的娛樂生活需求越來越多,我們如今越來越難離開,再加上手機的CPU、GPU、閃存等功能愈來愈強大,即使電池技術獲得了不小的進步,但耗電時間確實加快了。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移動設備用戶數接近50億,中國超過13億,每天會產生超過10億次的充電行為,其中有1億多次充電行為在家里辦公室以外。

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資本市場看好,其實背後邏輯不難理解。共享單車行業的爆發,讓資本市場開始對B2C共享模式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再加上共享充電寶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頻、剛需、大市場」,並且容易獲得正向現金流,所以因此成為新風口。資本的加持也為共享充電寶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當線上流量逐漸枯竭,線下流量價值被重估時,類似於智能設備充電等剛性需求正在喚起新的線下場景。

共享充電寶行業面臨的三大誤解

摩拜單車投資人、熊貓資本毛聖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自己覺得共享充電寶沒有什麽特別大的需求。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持有成本實在太低了。買一個充電寶可能三十多塊錢,六十多塊錢就買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還有就是我覺得替代方案很多,它流動很麻煩。自行車比如說我用好了停在這里,下一個人可以接著用,而且是不固定點。現在大家都做無樁這個概念。充電寶我租用了以後,充完了然後放哪兒呢,我還得放回它的點。」

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共識,雖然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了大量資本的青睞,但在不少人看來,共享充電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應急使用場景的一種補充,並不能稱得上是一門生意。而這種擔憂卻主要來源於對行業的三大誤解。

1、如今充電寶體積越來越小,購買成本很低,隨身攜帶也並不是負擔,對於很多人來說,既然有自己的充電器,為什麽還要租借一個呢?

中國每年的充電寶銷量非常大。統計機構TMR的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移動電源(充電寶)每年的需求是361億美元。作為手機保有量和需求量大國,中國將占據充電寶銷量的大部分市場。而據專業人士計算,中國每個城市人口購買充電寶的數量如今已1.7個,不少用戶甚至了購買四五個充電寶。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充電寶每年更是有著累計高達上億的銷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共享充電寶實在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充電寶人均持有量並不低,然而充電寶的使用本身卻是反人類的。當我們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的時候,同時也需要給充電寶充電。而且在很多人連錢包都不願帶出門的時候,隨身攜帶一臺充電寶並不是什麽令人愉悅的體驗。

類比於共享單車行業,在共享單車這樣的新生事物誕生之前,自行車的人均持有量並不低,但很多人出門卻還是寧願選擇公共交通,而不是選擇騎自行車。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因為和需要給充電寶充電一樣,騎自行車需要到處找停車的地方,並且還要帶上一把笨重的鎖。

至於能較低成本購買一臺充電寶,我們就不會再使用共享充電寶,那則是無稽之談。想想看,共享自行車誕生之初,很多人都覺得騎一輛自行車需要繳納299元押金,每次騎竟然還要1元,這麽貴那還不如自己去買一輛,不過後來這些人都去騎共享單車了。與此同時,其實我們身邊早已有很多最後三公里的替代出行解決方案,例如黑摩的、出租車、公共汽車等,但大家後來還是選擇了更為方便的共享單車。為什麽?歸根結底其實還是便利性。

2、很多商家都能夠提供充電設備,或是充電寶或是插頭,所以共享充電寶基本上沒有什麽使用場景,肯定不會是高頻需求。

首先我需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既然線下的商家都能提供各類充電設備了,那麽為什麽很多人出門身上還會帶一個充電寶?答案很簡單,因為線下現有的服務能力和覆蓋範圍不足以滿足用戶當下的需求。這樣一個場景很多人都不陌生,多少次我們去咖啡館尋找插頭充電的時候,發現有插頭的地方都早有人了。在線下服務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共享充電寶的出現則恰好滿足了用戶額外產生的充電需求。

u=4073726420,3489785131&fm=11&gp=0

不久前,我去三里屯那邊逛了一圈,在線下調查了數十個商家,在詢問為什麽願意讓共享充電寶企業免費放充電寶機櫃的時候,大多數商家給我的回應是這樣的:

之前有不少顧客找我們借充電線,但很多人借完之後就忘記歸還了,丟失數據線是常有的事情,這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一根好的數據線成本其實不低。如果同時有好幾個客人都需要充電,那就很尷尬了,因為很多時候店里面沒有那麽多插座和充電寶。

當然這些只能樣本不一定具備行業性,但很大程度上也說明了一些問題。用戶普遍的充電需求是共享充電商業模式的基礎,但共享充電寶能成為現象級產品背後的關鍵之處在於,它們其實是為B端商戶服務C端用戶提供了一項基礎設施。

至於共享充電寶是不是剛需需求,其實很好論證,很多人出門都會帶上一個充電寶,忘帶充電寶的時候,他們甚至願意去咖啡館進行一次至少30元的消費,這些場景都恰恰說明「出門在外手機充電是一種剛需」。而前文已經論證,相比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花1元錢租個隨借隨還的充電寶並不是很難的選擇。

既然是剛需,那麽共享充電寶行業擺在大家唯一的問題就是:租充電寶到底是一種高頻行為,還是只是偶然性的需求。我們可能需要留待一段時間進行觀察,但在這之前,有兩家企業已經對外公布了運營數據,這或許值得我們借鑒一二。

街電此前對外宣傳,目前街電已鋪設近4萬臺櫃機,市場上有20多萬的電源數,用戶數已超300多萬。使用場景主要在連鎖餐飲、KTV、酒吧、洗浴、重點商圈、商場、醫院、星級酒店,在一些人流量高的咖啡廳和酒吧等地,充電寶的日均使用次數最高能夠達到30次。來電科技則表示,其充電寶每臺每天被借出0.7~0.8次,單日收益平均2元。一臺充電寶成本在90元左右,循環使用次數約為800次。在不考慮充電寶櫃臺成本、場地費用外,一臺充電寶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對具體個人而言,出門在外租充電寶也許並不是高頻行為,但考慮到共享充電寶大多投放在人流量極大的場所,對大眾來說,手機恰好沒電租個充電寶這可能又是一種高頻行為了。

3、共享充電寶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池技術的發展,快充和無線充電都會對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想象一下,你出門前發現只有20%的電量了,如果你能花5分鐘充到80%,你會在家充完再走還是出去碰運氣?

確實電池充電技術在飛速發展,快充和無線充電都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廠商重點突破的方向,很多手機充滿電需要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國外研究機構甚至通過石墨烯開發出20秒高速充電的手機鋰電陰極材料。隨著技術的發展,無線充電也將會成為主流,但真正想要從實驗室到量產這可能至少還需要5~10年的時間,畢竟這不僅只需要來自廠商的努力。

timg (4)

和智能手機碎片化的使用場景一樣,手機充電其實也是一個碎片化的應用場景。我們在隨時隨地使用手機的同時,電池電量也隨時可能消耗殆盡。不同於商家提供的充電解決方案,充電寶正是滿足了我們隨時隨地、即充即走的需求。

而共享充電寶帶來的真正革新其實是可移動化,比起快充、無線充電,共享充電寶可以隨身攜帶,隨處歸還,這其實才是其能生存下來的根本。對共享充電寶行業來說,快充技術的普及或許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情。

但我們要知道,目前智能手機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充電寶的需求在短期內並不會受電池技術提升影響。即使我們能在家很快將電充滿,但出門在外的時候,無論是快充還是無線充電,其實並不能徹底解決手機續航的問題,我們的手機仍然會遇到沒電需充電的情況。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也許會很快看到快充技術的普及,但在商家沒辦法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時,這很可能會反過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一大利好。畢竟用戶能夠更快的完成對手機的充電,將會就意味著充電寶更快的周轉率。

一個總結

共享充電寶可能會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倘若共享充電寶能夠有足夠鋪貨量,做到徹底解放電源、隨借隨還,這個行業有很大的可能會成為像共享單車那般的高頻剛需。至於來自商業模式的擔憂則大可不必,畢竟共享充電寶本身成本就不高,回款周期非常短,再加上獲取大量線下流量後後,通過廣告進行商業化也會存在極大想象空間。

當然,在如此短時間內湧入這麽多玩家和資本,共享充電寶行業確實存在泡沫,隨著對線下商家資源競爭的加劇,後來者再進入的成本顯著提升,我們也許會看到「針對商家端補貼」的新一輪“千團大戰”,但在這之前,也許我們應該給共享充電寶行業更多的耐心。

共享充電寶陳歐王思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73

王冠一:國際油價 扶不起的阿斗?

1 : GS(14)@2017-05-17 22:35:30

【明報專訊】油組(OPEC)與非油組共24國的石油減產協議,將於下月到期。近日忽然傳出,兩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已原則上同意,再度延長減產協議至明年第一季,相信本月底油組召開會議期間,有份參與減產的國家將達成共識。由於事先張揚放風,加上延長減產協議的期限較上次更長,近日國際油價明顯轉勢回勇;布蘭特期油價格由本月低位的每桶47美元已反彈超過一成!紐約WTI期油價格短期內亦有望重返50美元水平。

延長減產 勢在必行

多個主要產油國協力減產,對石油後市固然有提振作用。不過,要知道美國這新晉產油大國並未參與減產協議,美國反而視沙特俄國減產為搶佔市場的契機。加上利比亞與尼日利亞等獲豁免毋須跟從油組減產立場的成員國,過去半年產量持續增加,所以油價終歸是「扶不起的阿斗」。

難道沙特與俄羅斯倡議延長24國減產協議刺激油價反彈,又是另一次虛火?

沙特俄國利益一致

沙特阿拉伯過去半年動作多多,為貫徹國家經濟轉型大計,沙特政府籌備分拆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招股上市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早前沙特阿美更增持位於德州、北美最大的亞瑟港煉油設施至全資擁有,又獲准以殼牌品牌,在美國多個州銷售汽油與柴油,明顯是向中下游拓展業務。另外,沙特還向美國承諾,預算400億美元投資美國的基建項目。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國事訪問沙特阿拉伯,相信就是落實這門大生意。

油價太低無好處 美不虞從中作梗

沙特與俄羅斯的國家財政皆仰賴高油價,兩者固然有托市動機;加上沙特阿美快將上市,國際油價積弱絕對不利沙特阿美估值與上市定價。不過,缺少美國配合的話,僅兩國減產恐怕只是白忙。難怪俄羅斯頻頻向特朗普示好,特朗普亦是生意人,明白到油價過於低殘,始終不利美國兼營賣油郎。

只要深入理解三大產油國(美沙俄)最新的立場,相信即使國際油價下半年尚未見到大幅飈升的本錢,但也不至於虎頭蛇尾重陷弱勢,很大機會是維持在企穩等候發力向上的狀態。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WTI(期貨):45.00 至 49.00 美元

加元(現貨):1.3600 至 1.3800 美元

標普(現貨):2375 至 2415 點

轉載自《王道財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www.c1syndex.com

王道財經創辦人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82&issue=201705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