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克魯格曼:投資比特幣首先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106

經濟學家Brad DeLong近日對比特幣投資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支撐黃金的是其身為一種儲值的好工具,如果你的投資都失敗了,手上持有的黃金依然是的你避風港;支撐美元的是你可以用它支付稅款,美聯儲發行這些票據並承諾在未來回購他們,並且如果美元在貶值,聯儲還會以利息的形式補貼你。 黃金的開采難度和儲量限制給黃金價值提供了區間。美聯儲作為美元的“供應商”,其對承諾不允許美元出現通縮的出現構成了美元的價值區間的基礎。 比特幣的價值區間來自於電腦技術及複雜的算法...還有2100萬總量的限制。這些給比特幣的價值勾畫出了一個區間(假設),但這些因素似乎並不能給人們滿意的答案,比特幣的實際價值到底是什麽? 諾獎得主克魯格曼對此評論道: 我曾花了半天時間和數位熱衷比特幣的科學工作者聊天,但是當我問道他們比特幣為何是一種可信賴的儲值工具時,他們的解釋總會跑題,然後大談比特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優越性。 我可以理解為何比特幣是一種優秀的交換、支付工具,但是比特幣本身的價值從何而來卻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我認為任何對比特幣(或是其他電子貨幣)抱有信心的人都應該思考這個問題。有一種理解是比特幣本身並沒有什麽價值,但是網絡上的投機炒作者(願意交易這些貨幣的人)對這種貨幣提出了需求,這種需求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也使更多人想要使用它作為通貨。 換句話說,願意將比特幣和現實貨幣來回交換並為此承擔風險的人們,支撐了實實在在利用比特幣作為支付工具的人們。但這並不是一個100%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沒人能保證投機者們會一直對比特幣抱有興趣,這點就不同於現實貨幣,因為法律規定了一部分人或機構必須持有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68

盤點比特幣大熱可能產生的贏家與輸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728

去年12月底,美銀美林開創業界先河,發布第一份比特幣報告,20多天後,又發布研報擔心比特幣的末日不遠。不管怎樣,比特幣為首的密碼學數字貨幣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華爾街分析師註意。證券公司Wedbush的分析師Gil Luria最近就為客戶歸納了比特幣等這類數字貨幣交易火爆可能使哪些公司受益,可能毀了哪些公司。Luria的報告指出:比特幣及其相關的技術意味著Wedbush業務涉及的公司可能受幹擾。而且,比特幣的潛力可能不僅限於“幣”,因為支持這種貨幣的協議可能用來替代傳統的媒介,充當多種交易的交易機制。以下是報告總結的贏家與輸家:贏家可能有:在線零售商Overstock (股票代碼:OSTK):Overstock最近宣布今年夏季某個時候開始接受比特幣。和大多數接受比特幣的零售商一樣,這家公司也為避免價格波動而選擇立即將比特幣換為美元。因為今年開始接受比特幣,Overstock的交易費用自然會減少,也會在比特幣社區內部變得有人氣,所以就成為受益者。eBay(股票代碼:EBAY):Luria預計,eBay旗下的PayPal會接受比特幣的數字錢包,PayPal的融資成本也就隨之下降。IBM(股票代碼:IBM):去年11月,IBM低調發布了一段視頻,接受采訪的IBM銀行與金融市場主創設計師Richard G. Brown稱,比特幣這樣的密碼學數字貨幣“會改變世界”。Luria預計,IBM會成為采用比特幣技術的先驅,但其他科技公司可能會從不經意地建立密碼學貨幣網絡之中受益。臺積電(股票代碼:TSM)和超威半導體公司(股票代碼:AMD):只有少數芯片制造商有能力生產挖掘比特幣所需的高級處理器。TSM和AMD就是其中兩強。Luria預計,今年挖掘比特幣網絡的設備已經花費了至少2億美元,這對TSM和AMD來說是最有價值的消息。輸家可能有:西聯(股票代碼:WU)和速匯金(MoneyGram)(股票代碼:MGI):轉款媒介是最常見用來證明比特幣自身價值的一點。Luria預計,比特幣使WU和MGI等轉款公司面臨一些風險,因為比特幣的技術能大幅降低轉款的成本。Visa(股票代碼:V)和萬事達(股票代碼:MA):比特幣的另一種價值體現在大幅降低付款的成本。Luria認為,比特幣是V和MA的長期威脅,在跨國和小額付款方面尤其如此。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股票代碼:CME)、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NDAQ)和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NYMEX)(股票代碼:NYX):Luria的報告沒有主要分析這方面問題,但Luria認為比特幣的交易可能分流一些貴金屬市場的資金。可能比特幣的技術會和CME、NYX和NDAQ搶飯碗。Luria其實看空比特幣,可他對支持比特幣等密碼學貨幣的技術印象深刻。Luria的結論是:比特幣不可能成為特定貨幣/渠道,但很可能會出現更好的密碼學貨幣。預計替代的貨幣會繼續出現。現有的貨幣之中,沒有哪一種足以超越比特幣先聲奪人的勢頭。對於任何一種新的顛覆性技術,只要是強大的新技術,就還會被不當使用。在開發技術初期還會明確一些技術的弱點,它們時不時還會被人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73

比特幣背後神秘組織:礦工卡特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60

小心!比特幣供應正被一小部分挖礦聯盟所控制。 在美東時間周四淩晨三點,一個叫做Ghash.io的挖礦聯盟控制了45%的挖礦活動,接近50%的挖礦份額已經引發人們對比特幣的憂慮。 比特幣運作的原理之一,是由“公共賬簿”記錄每一筆交易,這個公共賬目由比特幣挖礦工登記紀錄,並負責確保每一筆交易的真實。但是如果一小群人控制比特幣生產的話,可能導致公共賬目人為操縱,他們可能給自己的成員轉入不屬於他們的比特幣。這將讓比特幣從本質上破產。 金融博客QZ認為: “比特幣的支持者所說的只存在於理論上的風險現在真實的出現了。” 挖礦卡特爾暗含的風險巨大:目前比特幣價格反彈至800美元附近。不過當 Ghash.io挖礦比率在比特幣論壇上曝光後,挖礦成員迅速離開,導致Ghash.io的挖礦比率在7小時內下降到38%。這或多或少證明了比特幣系統的自我糾錯機制。 類似的挖礦者大逃亡過去也發生過,但是問題是為什麽Ghash.io,或者其他挖礦聯盟會迅速瓦解呢? 因為如果大部分比特幣真的被一部分人控制,邪惡的礦工開始欺詐用戶,那麽比特幣將喪失全部價值。所以竊取或偽造比特幣就沒有任何金錢利益。礦工們都不傻,因為所有人的財富都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對於比特幣的“健康”問題上他們不會妥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76

花旗:比特幣的財富分布嚴重不均 像極了朝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43

花旗分析師Steven Englander撰文稱,在比特幣的世界中,0.1%的人擁有50%的比特幣,1%的人擁有80%的比特幣,比特幣世界的基尼系數已經高達0.88,像極了朝鮮的財富分配情況。據韓國研究,朝鮮的基尼系數在2002年時就高達0.86。以下為Englander的分析: 據估計全球共有100萬人持有比特幣。其中最富的47個人擁有30%,另外900個人擁有20%,另外的1萬人擁有25%,剩下的約100萬人擁有20%,還有5%不知去向。 所以,簡單總結一下,就是0.1%的人擁有50%的比特幣,1%的人擁有80%的比特幣。萊特幣的集中程度也類似。所有的虛擬貨幣大戶都是在價位極低時很早就入場,坐等著看自己的錢不斷升值,策略非常成功。 比特幣的持有結構看起來像極了朝鮮的財富分布,這讓中國和美國的財富分布看起來像是天堂一般。據估計,比特幣的基尼系數高達0.88。但是如果有大玩家同時擁有多個賬戶,那麽總的財富集中程度將會更高。 全球最新的調查顯示,沒有任何國家的基尼系數高過0.85,當然,這個調查並不包含朝鮮(小編註:另據韓國發展研究院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2002年時朝鮮的基尼系數就已經高達0.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69

比特幣的冰與火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572

短短40天內,比特幣在中國三度遇挫。在全球,儘管各國監管當局的態度曖昧,而越來越多的商業機構開始接受這種新興貨幣。比特幣5週年,唱衰與看多未有定論,但瘋狂遊戲仍在繼續。

2014年1月14日起,在中國最大的C2C購物網站——淘寶上,關於比特幣、挖礦教程、礦機等商品信息絕跡。一週以前,這些產品已經明確被列入了淘寶的禁售範圍。淘寶在禁售通知中表示,此舉是為了執行一個多月前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佈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這也是自百度2013年12月宣佈旗下「加速樂」服務關閉比特幣支付之後,第二家中國互聯網大佬對比特幣關上大門,當然,中國網絡公司三巨頭「BAT」中的第三家企業騰訊,從來就沒有為比特幣敞開過門,騰訊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財付通的市場部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騰訊風險控制部門的把關下,財付通從未介入過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交易。

短短40天內,比特幣在中國三次遇挫。第一次是前述五部委的聯合通知,警示比特幣投資風險;第二次是隨後央行約談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再提供比特幣充值服務。

但在國際上,唱衰比特幣的聲音並未完全佔據上風。

2013年11月28日,比特幣兌美元價格自衝至歷史性高點1200美元後,接著在各國央行陸續發出的預警聲中連續畫出三個V字形被拉至600美元以下,近來又在越來越多國際商業機構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利好消息下持續爬升,比特幣又彈回1000美元。

一邊是商業機構和用戶的支持,一邊是政策監管的不確定性,2014年2月11日將迎來五歲生日的比特幣,能否走得穩健?

「中國行情」交易為主

在中國的比特幣生態中,幾乎無人搭建像歐美那樣的比特幣支付產品、服務平台。

「如果你是一個屌絲,只有10萬塊錢,你或許可以考慮用2萬塊去買比特幣:如果比特幣真是巨大騙局,價值為零,你還剩8萬塊,還是一個屌絲。如果比特幣真能改變人類的金融,價值幾年後就是100倍,甚至1000倍,你的小孩也許有機會成為富二代……」前百度科學家、Google研究員張棟隨後表示自己並不想鼓勵任何人去買比特幣,但他的這一條微博形象地解釋了很多中國人投資比特幣的原因——比特幣也許是一個泡沫,但也可能是機會。

在生薑大蒜都可以成為投資炒作對象的中國,比特幣在2013年成為追捧對象也就不足為奇了。2013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因素一路推高比特幣交易數量及兌換法定貨幣價格,到2013年11月,中國的比特幣交易量佔到全網交易量的3/5。

在比特幣交易者們活躍的QQ群、論壇中,每一次利空消息無不被千夫所指,比特幣持有者們希望通過不斷釋放出利好消息來抬高比特幣與現實貨幣的兌換價。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比特幣,同時還有不少仿照比特幣規則、叫法各異的「山寨幣」們,四處打著註冊即贈幣的口號吸引新手入場。

在此背景下,2013年1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認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以防範比特幣可能產生的洗錢風險。十來天后,央行再度約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求不能給比特幣交易網站提供支付與清算服務。

2013年12月初,工信部才剛剛表示要對比特幣交易平台備案、納入監管,這對那些原本只有在海外註冊、託管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本來是個好消息,可是沒想到在交易環節又卡殼了。當然,這些限制並不能將交易平台趕上絕路,應對措施很快就出來了——以前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完成的自動充值和提現,改為人工操作,通過指定賬戶的銀行匯款完成。

2009年2月,中本聰在P2P基金會(P2Pfoundation)網站正式發佈比特幣之後,最早接受比特幣的極客們,在挖礦生產比特幣之外,先是用比特幣支付相應的互聯網服務和產品,然後慢慢將支付範圍拓展至披薩、羊毛襪子等現實商品,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軌跡,比特幣也可以自成體系。不過在比特幣還不那麼為人所知的時候,和主權貨幣兌換後可以支付更多種類的現實物品,在此驅動下,比特幣與主權貨幣的兌換,就成為了比特幣生態圈的一部分。

在中國的比特幣生態中,與主權貨幣的兌換發展獨大。中國地區最早參與比特幣的活動是挖礦,然後把它們在海外交易平台換成美元,幾乎無人搭建像歐美那樣的比特幣支付產品、服務平台。2011年,比特幣的早期活躍分子詹姆斯·麥卡錫(James McCarthy)為此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描述這一現象,當時他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很擔心中國因此在比特幣發展中的參與不夠。現在看來,這一問題至今沒有解決。

中國關於比特幣初創企業中,最熱鬧的便是交易平台。2013年11月18日,當時中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宣佈,獲得來自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和美國光速創業投資的500萬美元投資。這是截至目前公開的唯一一個中國比特幣相關創投項目。

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各個平台競爭激烈,為了打擊對手,甚至不惜發動DDoS攻擊(分佈式拒絕服務攻擊,一種以分散攻擊源來攻擊指定網站的黑客方式,通常是利用合理的服務請求來佔用過多的服務資源,從而使合法用戶無法得到服務的響應)。2013年12月上旬,交易平台OKCoin創始人徐明星在一次遭遇DDoS攻擊後致用戶的公開信中就難掩憤怒,「某著名紅色資本已成為OKCoin的重要股東……OKCoin的全體股東一定動用全部力量讓你『死』得很慘,讓你受到法律的懲罰!」

儘管中國方面並沒有像印度那樣採取強硬措施——2013年12月24日,印度政府在警示比特幣風險後不久,警察突襲印度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Buysellbitcoin,使之被迫關閉——現在,中國的一些交易平台開始變得謹慎低調。比特幣中國原本在2013年9月實施交易「零手續費」,在央行約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當天它們宣佈恢復收取交易手續費,以「增加交易成本,抑制投機,規範市場,符合監管要求」。

根據Bitcoinity的統計,比特幣中國交易量在全網的佔比,從半年前的20.45%,下降到一個月前11.48%,2014年1月14日,這個數字跌至4.85%,24小時內成交量只有9444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排在第一位的火幣網,24小時內比特幣成交量高達13萬個,佔據了67.18%的市場份額。火幣網的火爆,很大程度上要歸於它提供的「借款借幣」服務,號稱「無論漲跌,在火幣網您都能輕鬆獲利」,網友們稱之為「高利貸」,玩家可以通過預約借款競標利率,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有的競標最高日利率達1%。根據火幣網在2013年12月15日的通知,為了增加借貸流通率,從2014年1月1日起,每過10天,日利率每次就在原有上次利率基礎上再乘以120%。

儘管國內政策有不確定性,但海外比特幣交易被越來越多商業機構接受,這支撐著中國比特幣持有者的信心。一位在國內小有名氣的比特幣投資者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自己從來都是在海外交易平台交易,「就當離岸保值」。

「我們都是比特幣信徒」

在大棒落下之前,比特幣繼續向前發展。

按照Blockchain的統計,截至2014年1月14日,流通中的比特幣總數為1200多萬個,交易總數則達到了3000萬個,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個已產生的比特幣被交易了2.5次。按照比特幣的算法,其生產總量為2100萬個,然後可以在此基礎上做10的8次方次切割。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們以主權貨幣購買比特幣的投機性,有理由擔心人們更傾向於囤幣投機,還會有人願意拿出來支付嗎?比特幣所有者們通過Overstock給出了答案。

2014年1月9日,美國在線零售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Overstock.com宣佈,接受比特幣支付任意商品(僅限美國境內,目前尚不支持海外訂單)。兩個小時後,這家網站做成了100筆以比特幣結算的訂單,價值約1萬美元。隨後,Overstock的CEO 帕特里克·拜恩(Patrick M.Byrne)通過Twitter宣佈,這家網站24小時內共收到840個比特幣支付訂單,銷售額折合13萬美元,它們幾乎都來自新用戶。

拜恩曾在2013年12月透露,Overstock將在6個月內接受比特幣支付,可是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行動起來了。

Overstock所接受的比特幣訂單,背後比特幣與美元對應的價格結算是通過與一家比特幣櫥窗公司Coinbase合作完成。也就是說,Overstock本身並不需要背負任何比特幣價格漲跌的風險,這看起來是筆不錯的生意。

之後,拜恩受邀在CNN電視節目中探討Overstock的這一動作,他表示,「我相信,亞馬遜將被迫接受比特幣支付。」

2013年12月,美銀美林利率與外匯研究全球主管大衛·吳(David Woo)發佈研報,認為「比特幣能夠成為電子商務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並且成為傳統貨幣交易的有力競爭者」。2014年1月2日,投行Wedbush發佈比特幣研報《數字化信任:撬動比特幣超越「貨幣」》,其中也提到,零售商們接受比特幣支付意味著更少的交易手續費;PayPal如果允許比特幣成為它的電子錢包之一,意味著更低的融資成本。

2014年1月13日,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全球總裁大衛·馬庫斯(David Marcus)在Twitter上解釋PayPal不支持比特幣礦機交易時表示,PayPal把比特幣和外幣一視同仁,禁止是為了監管需要,「我們都是比特幣信徒」。此前他在博文發佈2014年六大預測中的一條是關於比特幣,他認為比特幣將作為一種保值和投資的資產,繼續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預測未來一年,比特幣仍然有翻倍的潛力。不過,「由於來自監管當局的不穩定因素,比特幣難以成為主流貨幣」。

有意思的是,各國監管當局對比特幣的表態十分含糊。2013年11月,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一場關於虛擬貨幣的聽證會上表示,比特幣「可能擁有長遠的未來」,或許能「促進一個更快的、更安全、更有效的支付系統形成」。伯南克還稱,美聯儲暫時沒有制定針對比特幣的監管計劃,應該為它們提供相對自由的市場。一個月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則在彭博電視節目中說,「我估計比特幣是個泡沫。」

美國政府部門對比特幣越來越關注倒是事實。2011年12月,比特幣開源團隊核心成員蓋文·安德森(Gavin Andresen),曾受邀前往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介紹比特幣。兩年後的2014年2月6日,他又將受邀前往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FR)進行一次歷時90分鐘的非公開問答對話。該委員會是美國知名智庫,成員包括多位美國前總統、國務卿等高級官員,知名學者,主要的商業、媒體和非政府團體領袖。

2013年12月3日,荷蘭央行公告稱,金融監管法無權管轄虛擬貨幣,荷蘭央行從未監控這類虛擬貨幣,也並未監督使用這類貨幣的企業。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比特幣這類貨幣時務必認識到自己在承擔風險。中國央行在2013年12月5日下發預警比特幣風險通知之後,12月13日歐洲銀監局(EBA)表示比特幣存在價格劇烈波動風險,12月18日美國財政部警告比特幣存在洗錢風險。這些央行也都是預警,並沒有命令禁止比特幣交易。還有一些如加拿大、新加坡等政府,對比特幣交易採取了更為寬鬆的態度。

最讓人迷惑的是印度。2013年12月24日,印度儲備銀行(RBI)警告比特幣風險,隨後警察查封交易平台,印度境內比特幣交易平台不知所措紛紛暫停交易,但是此後政府又沒有進一步動作。2014年1月6日,一家名為Unocoin的交易平台率先宣佈恢復交易。印度比特幣擁護者們最近也組成了印度比特幣聯盟,接下來將為比特幣展開遊說。一名律師作為代表在比特幣聯盟的新聞發佈會上,呼籲政府澄清它對比特幣的態度。

2011年6月,南方週末記者與比特幣核心團隊成員交流時,他們多數認為政府監管是比特幣面臨的重大不確定性之一,他們也從多方面爭取讓比特幣、比特幣相關產業獲得合法地位。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2014年1月14日在《南華早報》撰寫《再見,比特幣》一文,他認為,比特幣是外國人製造出來的泡沫,種種跡象表明它是為虜獲盲從的中國大眾而設計。當泡沫破裂的時候,中國政府不可能逮捕這些外國人把錢追回來。這一泡沫不在中國政府掌控之中。於是,它不可能被繼續容忍下去。

比特幣繼續發展,主權政府會不會出手封殺?如果遇到一國政府封殺,比特幣交易還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如果全世界政府聯合起來封殺比特幣呢?轉移到地下的比特幣是否還會繼續流行?

沒人知道答案。在大棒落下之前,比特幣繼續向前發展。世界上第一台比特幣ATM2013年10月在加拿大落地之後,第二台即將登陸香港。SecondMarket在2013年10月發起了美國第一個比特幣信託基金。波蘭華沙黃金交易所、倫敦出租車公司Wheely.com、荷蘭刑辯律師、單反相機電商DigitalRev.com……紛紛支持比特幣交易,甚至Facebook也傳出了正在測試廣告支付支持比特幣的消息。

比特幣核心團隊成員之一傑夫·伽濟科(Jef Garzik)甚至計劃讓比特幣脫離互聯網,正在募集資金把專用電腦裝到小型衛星上直接與比特幣用戶無線連接,以保護比特幣安全。更有標誌性意義的是,2014年新年第一天,NYC Bitcoin Center開張落地,這個由企業家、政策制定者和理論家組成的機構,第一次以實體形式出現,致力於讓人們更好地瞭解比特幣,提升人們對虛擬貨幣的認知,試圖打造金融技術創新中心,它們所在的辦公地點,離紐約證券交易所只有幾步之遙。

當然,看空比特幣的聲音一直伴隨著比特幣的發展,其中最著名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2013年克魯格曼一共寫了四篇質疑比特幣的文章,有好事者把這些文章的發表時間嵌入MtGox的交易情況曲線圖後發現,每次他抨擊比特幣,比特幣就應聲上漲。

鏈接 比特幣5週年:

2009年2月11日晚上10點27分,一個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基金會(p2pfoundation)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服務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

和傳統貨幣最大的不同是,比特幣沒有一個中央發行機構。人們只需要打開電腦,運行比特幣軟件,就可以參與比特幣的製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11

美政府繳獲的非法比特幣已價值上億 卻不知如何處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227

據路透報道,曼哈頓的檢察官繳獲了一座“比特幣金礦”,共計29655個比特幣,按照當前的兌換率,價值2700萬美元,本周,官方正式宣布沒收這些比特幣。 這些比特幣本來屬於“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一家在線黑市,官方稱這家網站為毒品和電腦黑客提供掮客服務,甚至為一些殺手提供廣告服務。去年9月份,FBI突襲了這家網絡公司,扣押了他們的服務器,並控制了這家網站的創始人,同時也是實際運營者Ross William Ulbricht。這次行動繳獲了存在網站服務器上的29655個比特幣,還有Ulbricht 的電腦上的144,336個比特幣,按照當前的兌換率,Ulbricht 的電腦上的比特幣價值1.28億美元。 比特幣曾經一度讓當局非常為難,比特幣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來洗錢,通過比特幣的買賣交易,一些黑錢就被變成合法的財產。 另外,比特幣本質上是定義價值單位的軟件代碼,不同於一般的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幣值並沒有盯住任何一種法定貨幣,它的幣值是由市場上比特幣的供求決定的。比特幣的幣值波動非常大,繳獲這些比特幣的時候,按照當時的兌換比率,29655個比特幣價值為360萬美元,而現在則高達2700萬美元。 美國法警服務負責處理沒收的資產,他們正在研究通過哪一種方式變現這些比特幣,通過比特幣交易網站,或者通過拍賣,或者尋找私人買家。 目前還不清楚,政府賣出這些比特幣會不會拉低比特幣的價格,根據來自MtGox(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位於日本東京)的數據,上周五,比特幣的交易總量為8656個比特幣。 上周,美國地方法院法官J. Paul Oetken簽署了一項將於周一生效的命令,賦予政府處置從絲綢之路服務器上繳獲的29655個比特幣的權利,但並不包含Ulbricht的電腦上的比特幣。 從美國司法部可以借鑒的執法活動來看,任何出售所得款項將被移交給資產沒收基金。為了防止個別單位通過過度扣押資產來填補他們的預算缺口,任何執法行為獲得的收入將會在整個司法系統里平均分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89

從獎狀到比特幣 獎品進化論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871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期內,團拜會的獎品,往往是一張紙質的「獎狀」。有的時候發個搪瓷杯子或者暖水壺,還會獎勵一朵大紅花。

改革開放後市場化的企業越來越多,經濟實力也不斷發展,獎品的形式開始變得五花八門,「含金量」也不斷增加。

到21世紀初,一些民營企業為了激勵員工或者像經銷商之類的合作夥伴,甚至會掏出大額現金抽出大獎,或者給出高額獎勵。比如,蒙牛就曾經獎過奔馳車。

給出大獎的典型行業,是融了很多風險投資的電商業和賺了很多錢的地產圈。

比如京東,老闆劉強東直接把一百萬元現金搬到會場抽獎。恆大的年會特點則是喝酒,拼酒贏錢——老闆把紅包擺好,誰喝得猛誰拿的錢多。在河南一家地產公司的年會上,員工更是用麻袋把抽到的現金背回家。

以現金為主獎品的還有一些剛上市的「土豪」公司。比如2013年登陸納斯達克的500彩票網,年會上股東們自己湊錢,拿出200萬元抽獎。一共抽了12個10萬元的大獎,其他5萬元、3萬元的現金獎也有好幾個。整個公司總共才350人左右,差不多每十個人就有一個能有數萬元的現金大獎。

大概從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開始,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科技產品開始成為整個社會年會獎品的主力軍。其中蘋果是王牌獎品。目前,iPad mini、iPhone5、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為組合的「蘋果三件套」最熱。

這幾年,小米手機也成為很多公司年會的主要獎品。不過還只是侷限於科技圈,不像蘋果係列已經跨界到其他行業的年會市場。

許多行業的年會獎品,往往是自己公司的產品,或者是與自身業務有關的產品。比如做奢侈品的寺庫公司的年會,主要就是頂級奢侈品品牌。聯想則抽出了688個三等獎,188個二等獎,88個一等獎,全部是聯想的電腦和手機產品。然後,柳傳志一高興,現場拿出旗下農業公司的一千箱獼猴桃來抽獎。

相較其他行業,互聯網公司的獎品最有特色。

樂視公司年會上,一個獎項是最火熱的特斯拉汽車終身使用權,另外還有100萬元市值的股票頒發給最佳團隊。網易年會的獎品之一是避孕套。巨人網絡創始人史玉柱拿出了價值百萬元的法國紅酒做獎勵。

還有些公司則直接發送以公司創始人名字命名的內部貨幣。比如500彩票網的年會上,發放過一種叫做「羅幣」的內部貨幣,一個羅幣相當於十元。

這幾年最出奇的年會獎品,則是AV女優。2012年凡客公司年會請來日本AV女優蒼井空,諸位互聯網界大佬紛紛上台和其擁抱。

到2013年,請日本女優參加中國IT圈年會已經成為流行。

2014年1月2日,駿夢公司行政部發佈通知說,年會將邀請島國超人氣「動作女星」出席,擔綱年會特邀嘉賓。人選由員工自己票選提名,有權投票的是男員工,在公司前台領取黃豆種子。

根據內部員工投票所得到的結果,特邀嘉賓最終選定日本女星,即素有「島國林志玲」之稱的波多野結衣。

年會獎品依然還在不斷變化之中,如今,最時髦的則是目前正在多個國家陷入瘋狂的「新型貨幣」——比特幣。

奢侈品寄賣和電商平台寺庫中國的創始人李日學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寺庫的年會拿出了好幾個比特幣作為獎品。目前每個比特幣價格接近一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84

互聯網金融裡的另類,顛覆式創新還是投機品?——如何看待比特幣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7445202
這裡如果還有一類要特別強調的就是比特幣了,比特幣一時半會不太好解釋,業內爭議太大,我也給不了什麼特別好的看法,因為的確看不明白,相比於其他的互聯網金融而言,比特幣才是個新鮮事物,對於這個事物還是需要給予更多的時間來看,過早的下定論意義不大,我自己有個感覺,互聯網金融如果真有大革命的話,比特幣應該算一個,因為這個屬於完全另一維度的東西,不像其他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都還只是改良性質,優化金融的範疇,比特幣所代表的的東西,就完全是另外一個維度的東西,所以需要換一種思維去理解,單純從金融角度,固有的思維角度,還真不是一般人能看明白的,我看過謝平教授說比特幣可以取代央行的演講,我感覺還是太過於膚淺了,比特幣本身的邏輯體系跟央行是否取代不是一回事,事實上,我們這個年紀思維基本定型,我們即使站在最前沿,可能看到的東西所謂的新,也只是我們自己認為的新,骨子裡還是舊的,沒辦法,邏輯體系不是一日兩日形成的。

所以,我這裡就順便發個牢騷,我自己的感覺,從金融領域來看,還是有專家的,更多的經驗累積,更多的是學習,都可以產生專家,因為金融幾千年以來,行為方式會有變化,但是本質一直未曾改變,經驗推導是有意義的,但互聯網不是,互聯網的邏輯本身就是顛覆和自我顛覆的概念,他需要靠想像力去創造出這個世界未曾有過的東西,才能實現它的成功之路,所以互聯網是很難通過過去對未來實現推演的,你所有對互聯網的瞭解的知識,對於未來可能都會增加你的負擔,而不會成為你的積累。

金融從業確切說,經歷越長,犯的錯誤會越少,互聯網應該是相反的,越具備創造性,越貼近市場,越明白屌絲的想法的人越容易成功,往往還跟年紀無關,所以,互聯網不太會有專家,哪怕成了專家,也很快會被顛覆,固有的思維在互聯網裡面絕對是個大忌,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堅持和專注的結果不是成功,而往往是死路一條,必須跟上屌絲的節奏,而往往,什麼是屌絲,屌絲首先是人性裡最容易出現的那個群體,人性骨子裡是喜新厭舊的,是驕奢淫逸的,所以屌絲肯定不喜歡在某一個事物上太多時間的停留的,哪怕你再好用,在方便,久了以後,屌絲也會換個不如你的東西用用。這裡也反映了屌絲第二個特徵就是屌絲的忠誠度極低,得屌絲得天下的背後就意味著,你必須時刻知道屌絲在想什麼,你脫離了屌絲的需求,閉門造車基本就是死路一條,在這樣的環境裡,互聯網體現的就是創新範疇,你過去都成功,都可能成為你失敗的理由,因為從過去看未來,基本是看不明白的。

所以,很多互聯網專家拿他的資歷教育我說你不懂互聯網的時候,我首先就會鄙視他,互聯網本身是去權威化的世界,顛覆一個又一個造神的神話,在怎麼偉光正到了互聯網上,還是把我幹趴下,互聯網短短十年的變化,都驗證了這個看法,在怎麼牛逼的人物,也很快會俱往矣,王志東、丁磊、陳天橋,具一代豪傑,而今安在哉?在到也的確還在,只是暮氣皚皚了吧。曾經風光無限的新浪微博,現在如何?兩億用戶的開心網呢?都不見了。互聯網的世界就是顛覆和自我顛覆的世界,講資歷擺譜的事情還是少做做。要來教育我不懂互聯網,首先就得你證明你懂互聯網。互聯網證明懂不懂,很簡單,要麼做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要麼投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啥都沒有,你還是那邊涼快那邊去吧。

昨天發微信朋友圈說,「比爾蓋茨超越IBM才幾歲?谷歌創業才幾歲?Facebook才幾歲?不理解和接受年輕人,故作老陳,非要跟年輕人拉開距離的人在談互聯網,本身就是很可笑的事情。世界上就是這樣的,多少人在互聯網上都拿著自己曾經的成功模式來教育那些互聯網創業的人,然後的結果就是被這些他們教育的人搞死了,這個世界成長很迅速,發展很迅猛,五年前的唯品會還只是個想法,現在市值近六十億美金了吧。京東劉強東還是個在他圈子裡毫無聲響的籍籍無名的人,估計每天被人教育這個不懂,那個不懂吧。現在呢?!

想起一段話,送給大家,不知道誰寫的,「任何沒有在微信上發過紅包、領過紅包的人都是需要自我反省的。說明你對新產品、新思維缺乏擁抱的態度。不要說你不是產品經理,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全員營銷全員服務,否則你就將很可能是一個跟隨者,因為只有深度的參與者才能讓自己的脈搏和這個時代一起共振!」這段話有點嚴重,但是道理是對的,每個做互聯網的人,如果都沒去發過紅包受過紅包,談什麼互聯網呢?這裡反映的是你必須貼近屌絲,理解屌絲,才有可能真正做好你的互聯網產品。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阿里屏蔽微信是個很傻的事情,你可以否定微信,但是你不能否認現在微信的確是屌絲使用最頻繁的工具,刻意要跟微信保持距離,喪失的不僅僅對微信本身的瞭解,而是微信背後的運營思路,你要打敗一個對手,首先還是要成為一個瞭解對手的人,知己知彼,才可百戰百勝,就這麼退出微信,本身並不是互聯網思維。事實上,微信作為工具是及其簡單和可複製的,阿里的來往在功能上完全可以超越微信,但是難點在於騰訊對於社交工具運營思路的爐火純青,對於用戶心理的深刻理解,都是微信值得學習的地方,沒有一個成功是隨隨便便的,你可以看不起他,但是你必須重視他。當然我自己個人也認為,阿里沒必要從社交上跟騰訊打這場戰。

談到互聯網專家,我自己認為,互聯網世界的專家永遠只可能是兩種人,一種是創業者,一種是投資人,這兩類人,哪怕在屌絲,在草根,再不高富帥,都也是專家,因為他比你想的多,思考的多,深入的多,他們前者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的代價,後者以金錢的代價來證明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這兩類人都有動力和資格來證明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唯獨分析師和媒體最沒資格,媒體說白了就是蒼蠅,哪裡臭往哪裡去,哪裡有熱點往那裡住,今天P2P,明天O2O,說白了這是什麼東西也沒弄個明白,只知道市場挺火的,分析師就更是如此了,每天抱一堆數據看來看去,到最後市場都大變樣了,他們還拿早就過時的東西在哪裡扯淡。市場需要的是模糊的準確,而不是精準的錯誤,閉門造車不是互聯網的邏輯。

貌似扯的有點遠了,我寫這麼多,只是想來闡述比特幣的確需要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難度實在有點大,我簡單節選了一個朋友的一段對於比特幣的論斷,來代表我的看法,但是他跟我一樣,僅僅只是金融推演,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這種推演意義並不是很大,前面說了,因為很可能完全是兩個世界的討論。我們自己純粹從金融角度來看比特幣,事實上是一文不值的,雖然,這並不代表比特幣真的一文不值,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玩意,比特幣的走俏是一種意識形態層面的狂熱。這款由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網絡黑客在2009年發明的網絡貨幣,設計的初衷就是對抗現有的貨幣體系——它完全去中心化,也沒有中央銀行干涉,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參與發行。這種去中心化的思想迎合了互聯網極客們(GEEK)無政府主義的心理,甫一問世,便走紅互聯網世界,並在現實世界的經濟危機中為更多人所熟知。

比特幣的玩家對這一新興產物抱以極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成為現實貨幣的替代品,成為互聯網時代交易工具。但若我們撇開複雜的技術,分析比特幣所具有的經濟屬性,這一崇高的理想有可能只是另一種烏托邦,空有意識形態,而缺乏經濟上的可能。甚至於,從它的極易投機的屬性看,這更像是一場互聯網時代的「鬱金香泡沫」,成為投機史上又一場狂歡。

簡單說來,借助精巧的算法,比特幣具有如下的經濟屬性:為規避通脹(或者貨幣超發),比特幣的設計者為其設定了一個遞減的貨幣增長率,在任何時刻,全球比特幣的增長速度都與其總量掛鉤,並且隨著規模的膨脹而放緩。理論上,到2140年,比特幣的總額能且只能達到2100萬個,這種總量上的有限性,一方面,成為擁護者們追捧的理由,因其看似能克服信用貨幣的通貨膨脹問題,而在另一方面,則成為制約比特幣發展的最根本因素。

問題的核心在於,在總量給定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幣值完全取決於市場需求。在比特幣逐漸為投資者所熟知的過程中,需求的擴張自然會推高比特幣的幣值,並使持有者產生嚴重的投機心理——持有比特幣,並不是為了用來交易,而是坐等新的投資者進入,推高比特幣的幣值。這種「等待後來者接盤」的機理,像極了投機史上的泡沫,只不過,這一次的泡沫披上了互聯網高科技的外衣。

作為一種貨幣等價物,幣值的不穩定是致命的——倘若一種貨幣,在一週的時間內貶值100%,完全可以稱為載入史冊的惡性通貨膨脹。而對於比特幣來說,何止經歷了一個100%?在幣值方面,由於摻雜了人類的投機心理,比特幣早已背離了設計者所設想的初衷,也背離了投資者們對其的期待。

除了投機屬性(這點是致命的),比特幣還具有諸多其他的先天不足。比如信用的來源。黃金的信用源自其穩定的化學性質,以及亮麗的色澤(其中包含了一些文化因素),即使退出流通,也可以打造成金飾予以貯藏;法定貨幣的信用來自於央行體系,以及國家法律的強制,借助政權的力量,保證貨幣被交易者接受;而對比特幣來說,它的信用並沒有穩定的保障,完全基於投資者的認可。這也意味著,一旦投資者改變了初衷,比特幣也將徹底淪為垃圾程序,被掃入回收站中。

此外,比特幣的安全性可能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即使它的擁護者們對此抱以迷信。事實上,在2011年下半年,比特幣已經因為黑客入侵而有過一次崩盤。投資者們很難保證,這樣的情形不會在未來重演。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在人類投機史上,我們看到了太多次類似的泡沫,從早期的鬱金香,到不久前的次貸危機,每一次都被認為「這次不一樣」,但卻總是殊途同歸,以破滅收場。現在,投資者們把同樣的理由給了比特幣,但結局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比特幣基金會首席科學家加文•安德森警告說:「我還是想對人們說,比特幣是一個實驗。不要投入超出自己可以承受失去的時間和金錢,因為比特幣仍然是一個實驗。它所經歷的市場的反覆無常和技術的差錯越久,我們能瞭解的也越多。信任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 」

我大概一年前也從非金融角度也推演過關於比特幣的看法,主要是三點,第一點是我看到很多人都把比特幣跟q幣等同,我認為兩者夏截然不同的。事實上q幣背後是等值人民幣作為信用基礎的,所以q幣的誕生過程是不創造信用的,社會總體貨幣體系是均衡的。無論你怎麼玩q幣,都不會給社會貨幣總量產生衝擊。而比特幣不是,比特幣理論上是創造了一種貨幣體系,他存在的信用基礎是人基礎於對恆定貨幣總量的預期,這種貨幣體系,創造了信用,理論上可以理解為發行了新的貨幣,規模如果足夠大,對社會邊會產生各種衝擊。所以的確是一種新的模式,衝擊必然有。

第二點,要清晰簡單的解答貨幣發行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把歷史的眼光往前推。事實上當一個社會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是不需要紙幣的發行的,雖然宋朝就有了紙幣的出現,但是那時候的紙幣,其實只是一種結算方式的工具,應該沒太多的信用附加,一張紙幣背後必然代表了一塊金屬貨幣,紙幣存在的必要性就沒有,而我們漢末王莽發行五銖錢,到了隋唐年間,都還在使用,為什麼呢?因為在那個年代,手工作業的效率很低,社會無法生產太多的社會財富讓大家能夠滿足,自產自足的社會裡,商品交易和流通都不需要太多的貨幣來實現,因此金屬貨幣足夠可以滿足社會的需要,不需要紙幣來創造信用替代金屬貨幣,而在大規模的工業化之後,社會財富極大增加,金屬貨幣無法滿足日益擴張的信用結算的時候,紙幣的意義才會出現。

但是貨幣的出現帶來的麻煩事情就挺多了,因為脫離了金銀等金屬貨幣跟紙幣的掛鉤之後,紙幣本質就是一張紙,本身是不具備價值的,那在市場上,到底發行多少紙幣財是合適呢?發多了,錢就不值錢,引發社會問題,發少了,不夠用,無法滿足社會需要也是個問題。所以,各個國家都產生了各自的貨幣發行機制,用來確保市場上合適的貨幣投放相對合適,貨幣投放也是政府對市場經濟干預的一種方式。經濟學上本身也定義了,經濟發展其實必然意味這有貨幣超發的可能性,出現,總量約定很大程度上也是限制貨幣替代的情況發生的。比特幣要取代其他幣種可能性也不大。

第三,最終的感覺,我自己認為對金融的理解,首先金融的背後第一屬性絕對是政治屬性,是政治社會裡對社會整體控制措施的一種。也就是意味著社會不可能產聲明脫離政治屬性的金融體系,而政治是什麼?政治其實是人類社會對缺乏規則的一種不安,人骨子裡是需要被約束和管制的,都有對缺乏規則的俺怕,所以需要行為組織管理,這個是人性深處的必然要求,靠自我組織管理,最終其實是去組織化的,很難穩定和協調發展,後面我會講到平台模式裡面的弊端,就是自我的分佈式方式的核心其實是通過整體的高效率來替代個體的低效率,在日常生活領域這個是適用的,但是在很多領域是寧願整體低效率,也不要個體高效率的,譬如人類的社會犯罪現象,很多時候是零容忍的,貨幣發行關係到社會管理的多個層面,我個人感覺很難任其自我發展,必然要約束到一定體系裡去,所以比特幣的悖論就出現了,如果自娛自樂,那跟金融本質是無關的,一旦影響社會貨幣體系,必須納入監管,去中心化的比特幣,也就只是政治體系裡發行多元化貨幣的一種,所謂的顛覆也就無從談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06

大型交易平臺Mt.Gox遭擠兌暫停交易 比特幣暴跌2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74

當地時間本月7日上午,比特幣的全球大型網絡交易平臺Mt.Gox發生技術故障,用戶無法正常取款,整個平臺不得不暫停交易。受此影響,比特幣兌換價一度由827.38美元跌至619美元,跌幅高達25%。 Mt.Gox發布聲明解釋為何中止交易, 從技術層面看,取款請求增多阻礙了Mt.Gox系統的運行,為了徹底了解問題所在,系統必須處於靜態。 Mt.Gox對突然發出暫停交易的通知感到抱歉,稱會盡快解決問題。 此後,Mt.Gox的開發者Gregory Maxwell在社交網站Reddit上說明了故障詳情,稱這是受到比特幣協議的設計缺陷與Mt.Gox軟件處理交易的方式共同影響。 目前比特幣價格已回升到700美元上方。 比特幣觀察人士Max Pelham指出: 人們會離開Mt.Gox,信任度已經沒那麽高了,現在對這個平臺的信任會更少。 Pelham預計,取款問題不會消失, 即便現在修複了,美元和歐元的取款問題還存在。 網易科技報道指,Mt.Gox去年曾兩次暫停交易,4月那次中止交易就導致比特幣價格大跌。 去年6月下旬,Mt.Gox因系統升級暫停過交易,但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僅在100美元左右,影響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90

也談比特幣的價值

來源: http://xueqiu.com/2102165198/27507217

文 / @MyXCoin前言對於很多剛剛接觸比特幣的朋友,第一反應是很懷疑,不明白為什麽一個完全基於計算機和網絡的虛擬的東西,怎麽可能會有價值,而且短短幾年里從25美元(一個披薩餅)換10000個比特幣,到2013年高點時1比特幣兌換1200美元,堪比黃金!於是非常“自然”的得出結論比特幣純粹是一個泡沫,一個比當年的郁金香泡沫更瘋狂的泡沫,更有甚者直接吧比特幣和旁氏騙局聯系起來(盡管他可能連什麽是“旁氏騙局”的定義都沒搞清楚),或者是以陰謀論的觀點認為這是美國和西方國家針對中國又一場金融騙局(這讓筆者聯想起以前看臺灣電視政論節目時,一些偏綠的臺灣民眾對於任何大陸與臺灣的交往不問青紅皂白一律以“阿共的陰謀啦。。。”來回應),就連很多已經持有比特幣的朋友也常常困惑於比特幣價格的暴漲暴跌,對如何認識比特幣的真正價值感到迷惑不解。 更讓很多比特幣愛好者哭笑不得的是,在比特幣(更準確的說密碼貨幣)生態圈正一日千里飛速發展的時候,很多所謂的“專家”們還在抱殘守缺的在自己的學術領地里帶著有色眼鏡看比特幣,鬧出了很多笑話。看來對比特幣真正價值進行討論、普及一些比特幣基礎知識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筆者作為一個比特幣愛好者和投資者,將嘗試就比特幣所特有的一些屬性來分析一下比特幣的價值,並探討其發展前景,期望讓更多人了解比特幣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這樣哪怕是批評比特幣的朋友,大家討論時也是基於事實和理性,而不是感情用事或是以訛傳訛。 在開始之前,筆者想要強調一下,“比特幣”和“比特幣網絡”嚴格說來是不一樣的,“比特幣網絡”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請參閱中本聰論文),“比特幣”從技術上說只是這個系統的副產品和數據單位。很多人說比特幣就是一串代碼,所以一錢不值,其實是犯了唐吉訶德戰風車的錯誤——找錯了攻擊對象,就好比現實中沒有人會拿一張100元的人民幣說:“這不過是一張印得花花綠綠的紙,所以一錢不值”,因為大家知道雖然這就是一張紙,但它代表的國家的強制力(或者說國家信用),在這個政府的管轄區域內你沒有選擇,必須接受它的“票面價值”。比特幣支持者說的比特幣的價值其實是指的比特幣網絡(及其派生的生態圈)的價值。如果大家認識了這一點,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為了敘述的方便,本文中“比特幣”和“比特幣網絡”常常是可以互換的,但談論“比特幣價值”的時候都是特指的“比特幣網絡”的價值,請讀者明鑒。基於“無信任”網絡的價值  互聯網的誕生可以說是開啟的信息時代的大門,它讓信息以從未有過的規模和速度在全世界轉播;比特幣是對互聯網的創新,他在信息浩瀚的互聯網上建立了一個可以強大的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網絡來保證信息傳播的唯一性。如果說互聯網的偉大在於信息可以無限複制,那麽比特幣網絡則保證了信息的唯一性和安全性,這兩者都是革命性的創新。 具體說來,比特幣在技術上的偉大成就是其解決了點對點分布網絡中一個複雜的算法難題——“拜占庭將軍問題”(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 拜占庭位於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由於當時拜占庭羅馬帝國國土遼闊,為了防禦目的,因此每個軍隊都分隔很遠,將軍與將軍之間只能靠信差傳消息。在戰爭的時候,拜占庭軍隊內所有將軍和副官必需達成一致的共識,決定是否有贏的機會才去攻打敵人的陣營。但是,軍隊可能有叛徒和敵軍間諜,左右將軍們的決定,擾亂軍隊整體的秩序。在進行共識時,結果並不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這時候,在已知有成員謀反的情況下,其余忠誠的將軍在不受叛徒的影響下如何達成一致的協議,拜占庭問題就此形成。(註:以上摘自《維基百科》)簡單講,拜占庭將軍問題就是關於如何在不可信任的分布網絡通信里進行信息傳輸並保證信息一致性的問題。比特幣通過Proof of Work(POW工作量證明)、非對稱加密算法、區塊鏈(BlockChain)等技術手段,比較完美的在互聯網上實現了在“無信任”網絡中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和一致性。這種實現方式是比特幣在技術上的偉大創新,也由此奠定了新一代互聯網協議的基礎。 比特幣能做到這一點不是偶然,在設計之初,其各個環節都是基於不信任的——因為程序可能被篡改,所以是Open Source(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下載和查看源代碼,並提交改進的意見,由社區共同投票決定是否實施;因為有了中心就會產生對中心的信任依賴,這將成為整個網絡的“阿喀琉斯之踵”,於是整個比特幣網絡就“去中心化”(這也是為什麽去“中心化”的概念也如此偉大),這樣整個系統的運行不會因為一個節點的問題而癱瘓(聯儲和央媽,對不起了:);因為假設礦工都是不誠實的,所以引入了PoW機制,來確保只有誠實的礦工會得到回報,而不誠實的礦工由於無利可圖而導致力量弱小必然會被誠實礦工的算力淘汰;假設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是可能被惡意修改的,於是引入了區塊鏈技術並讓每個節點都保留一個總帳本(區塊鏈)的副本,這樣所有產生的交易數據都通過加密算法加密後加入總帳本並且是環環相扣的,任何人都可以檢查和驗證,也因此無法偽造(順便提一句,比特幣只存在於區塊鏈的交易記錄中,並不存在單獨的比特幣,所以也保證了比特幣無法被偽造)。比特幣整個的設計都是基於對“人”(任何個人或機構)的不信任,它的公開、透明、去中心化、依靠分布式算力維護的體系,使其可以獨立於任何特定個人和機構而存在並按其設定的協議運行,這反而讓比特幣網絡成了最安全可信的系統,這也正是人們對其信任的源泉! 很多比特幣愛好者投資比特幣,並不是為了在比特幣短期的漲跌中火中取栗般投機一把賺取差價,而是認識到了比特幣的這張去中心化和基於無信任的P2P網絡,可能比任何所謂“國家信用”背書的法幣都來得可靠(君不見每年多少財富在政府轟隆隆的印鈔聲中灰飛煙滅?)。你是決定把自己的命運寄托給政府或者是上帝,還是選擇決定相信數學算法和邏輯,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容易的選擇!基於互聯網的支付網絡  在經濟層面上,過去由於國家的分隔,本是面向全世界的互聯網卻沒有統一的支付體系和流通貨幣,比特幣的出現抹平了這道溝壑,使基於互聯網的世界貨幣成為了可能。 我們回顧一下,傳統人類社會的支付活動過程都是這樣的,張三從李四那買“慶豐包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面結算,童叟無欺;如果一個支付交易的雙方不在同一個地方,甚至相隔天涯海角,那麽交易雙方就面臨如何完成交易的問題,於是需要一個第三方的個人或機構作為中間人來進行背書或擔保並處理這筆交易,比如古代的錢莊票號、和現代的銀行、“支付寶”等,這中間就衍生出大量服務於這一過程的行業和職業,例如律師、會計、保險等,如果出現爭議甚至違約,還須要通過法院(古代是衙門)來仲裁。這個體系好不好呢,答案是又“好”又“不好”,“好”是因為至少他解決了人類當時的實際需要;“不好”或者說是不完美,是因為這里面還是有一些問題,比如中間人是否可信的問題(比如中間人偏袒一方),另外還有交易成本的問題,因為一旦引入了中間人,就必然提高支付交易的成本,包括各種人力成本、物質成本、溝通成本等,這還不包括由於各種原因產生的賄賂、勒索、回扣等潛規則成本。大家可以想象這個“摩擦成本”在支付活動中的費用之高,如果這一部分的成本能夠大幅降低甚至減少到接近於零,將會大大降低對資源的消耗、時間的浪費並解放出更多的人力,必將對經濟活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那麽有沒有這麽一個支付網絡能夠不再依賴於特定的中間人或機構,卻能夠保證交易的雙方在陌生甚至匿名的情況下能夠快速安全在全球範圍內完成支付呢?答案是,沒有。。。直到比特幣的出現。誕生於互聯網的比特幣天生就是面向全球的互聯網時代的支付網絡。比如,遠隔重洋的小明要給Annie付一筆錢,只要Annie給小明自己的比特幣錢包地址,小明按照約定的金額給這個地址匯去比特幣,此支付交易在比特幣網絡中經過數個確認(一般6個就認為不可逆了,目前算力下其實1個確認甚至無需確認也可認為是安全的,確認時間從數分鐘到約1小時不等),這個支付交易就算完成了,整個過程無需通過任何第三方個人或機構,無須任何人背書,在自家的電腦前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而且還幾乎沒有任何費用,這是多麽酷的事情!由此展開,完全可以想象,你可以在全世界自由支付、配置和轉移資產,不需依賴第三方,不需要在物理上移動任何物質,除了交易雙方也沒有第三人知道交易者身份(嚴格說是說極難追查),這是人類社會此前從未實現過的對個人財產、隱私和自由保護的如此之好、效率如此之高的支付網絡!當人們還在使用者有著百年歷史的電匯技術為基礎的全球匯兌結算體系,忍受著高額的匯兌成本(通常8%-15%),並且還需要數天到數星期的等待支付完成的時候,比特幣網絡的巨大使用價值和商業價值已經擺在我們面前。如果我們把比特幣看作一個網絡支付平臺(當然它不僅僅是一個支付網絡平臺),那麽其所對應的是一個每年有數萬億美元美元交易量的巨大行業。根據2013年12月的數據,比特幣每天處理的交易額約為2.6億美元,交易筆數約為8萬筆,在全球交易平臺中已經排在第9名,當然和日處理額百億美元級的龍頭VISA和MasterCard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這也說明比特幣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在某種意義上投資比特幣,就是對一個可以取代傳統低效和成本高昂的支付匯兌行業的新型創業公司的風險投資,如果成功,比特幣將取代以Paypal、西聯匯款、信用卡等為代表的傳統支付匯兌公司並改寫整個商業銀行格局。那些說比特幣沒有價值的朋友,當你使用比特幣進行一次(跨境)支付就明白它的威力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對這個Startup公司估值多少的問題:)新一代互聯網基礎協議 到目前為止,如果你僅僅把比特幣當作一種電子貨幣或者是網絡支付系統,那你還是大大低估比特幣的潛力。比特幣還是一種協議,一種網絡,一種交易語言,就像基於TCP/IP協議,人們開發出了Http、FTP、SMTP、Telnet等等豐富的網絡應用層協議以實現瀏覽器、文件傳輸、郵件傳輸、遠程控制等各類實際應用;利用比特幣的技術和協議可以開發出當今的傳統金融貨幣體系無法想象的應用。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比特幣還能做什麽吧: 比特幣自帶有腳本語言,不單支持“把錢從 X 匯給 Y”這種交易,還可以要求 N 方中的 M 方同意,才能使交易完成。舉個例子,設定一項遺囑,只有當大部分繼承人同意他們的父母已經過世時,該遺囑才會生效,完全不需要任何律師;或者只有三方受信簽名中有兩方同意才能批準某項支出;或者一項 Kickstarter 上的眾籌計劃,只有多數支持者同意達到某項指標時,錢才會支付給發起人。所有這些案例中,仲裁者自己都是不能拿走錢的,他們只能批準或者駁回某項交易。當然,腳本語言也能支持基於其他參數的交易。比如基於時間的交易,可以衍生出自動抵押貸款、信托和津貼支出。基於隨機數字的交易則是可由第三方審計的抽獎。你還可以設計出智能財產,比如一種汽車電子鑰匙,只有買方向賣方支付一筆錢時,賣方的汽車鑰匙就失靈了,買方的鑰匙開始工作,可以用來開車了。使用場景如下,你的無人駕駛車在其他地方被堵住了,給鄰居一點比特幣,就可以借他的車一用了。(註:摘自 http://www.36kr.com/p/207918.html)  可見,互聯網貨幣只是比特幣早期的初級應用。比特幣巨大的價值在於它建立的龐大而堅不可摧的點對點網絡,它是互聯網的“網中之網”,這個網絡里任何信息的發送都是不可逆轉、不可撤銷、不可偽造並且全網廣播的。比特幣網絡中今後交易的不僅是比特幣,它也可以是人民幣、歐元、美元,或者是股票、債券、基金、金融衍生品,甚至可以是身份證明用來簽訂數字合同。以比特幣思想為基礎的DAC(去中心化自組織機構)更是一種顛覆性的應用,如今在密碼貨幣界發展得如火如荼(關於DAC的討論超出了本文的範疇,有興趣的讀者請google)。。。。。。如果你還以為目前互聯網業界熱炒的“支付寶”、P2P貸款這類業務就是“互聯網金融”,那麽你真的OUT啦,在比特幣這個貨真價實的“互聯網金融”王者面前,前者只不過是舊瓶裝新酒,是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行業回光返照似的一次自我救贖,結局是要麽擁抱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時代,要麽就被這個新時代的車輪碾碎!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基於比特幣網絡的應用將在不久的將來大量湧現,並催生出新興的“智慧資產”(Smart Asset)產業,改善和促進人類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其影響之大將比肩互聯網在過去十幾年帶給人類的改變!價值貯藏的手段除了作為支付網絡,比特幣在短短幾年里價值成千上萬倍的上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近乎完美的模擬了黃金等貴金屬的屬性,同時又結合了紙幣的許多優點,使其成為一種理想一的價值貯藏手段。比特幣像黃金,1. 比特幣是稀缺的,其總量是在協議里用算法保證的,約2100萬個,目前已產生約1200萬個,最後一個比特幣將在2140年前後產生;2. 比特幣是持久的,只要互聯網存在比特幣就會存在下去,而且不會像金子一樣會熔解或磨損;3.比特幣是等值的,任意兩個比特幣都是一樣的;4.比特幣是難以偽造的,其不對稱加密算法加上強大的算力保護使其幾乎無法被破解,也就無法被偽造;5.比特幣是可證實的,所有的交易都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到BlockChain里查詢;同時比特幣還具有黃金不具備的優點,1.比特幣是便攜和易存儲的,他能以計算機文件、紙錢包或者只是你腦中的一串字符的形式儲存和傳播,而不像黃金難於運輸和存放;2.比特幣式可分的,理論上可以無限分割,目前他可以分割到小數點後8位(單位為聰),所以比特幣總量也可以表示為2100萬億聰,其供應量不會成為其流通的瓶頸,完全可以滿足日常和小額支付的需要。比特幣的種種特性,決定了它可以作為一種理想的金融資產來投資、貯藏財富,甚至有一天成為一種類似黃金的主流儲備商品(貨幣)。雖然目前由於人們對其還不夠了解加上其本身市值還不夠大,比特幣兌法幣匯率的波動還比較大,但這不是比特幣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認識的問題,是任何新生事物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的價值漸漸被人們所認同(這也是價值發現的過程),其價格和總值將可能遠遠高於現在,其應用也將大行於世,從而使其價格波動幅度逐漸縮小直至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匯率區間。現在的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成長的煩惱”吧!筆者大膽預測2014年比特幣將會開始被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西方主流金融機構接受,並且作為一種新興金融資產逐漸出現在各類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中,為其最終成為一種國家儲備資產邁出歷史性一步!自由的價值 有人說,比特幣是一場預示未來貨幣形態和體系的社會實踐。筆者也認同這種觀點,而且相信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的自組織思想絕不僅僅局限在貨幣和金融領域,它必將隨著時間的發展,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並應用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比特幣在2008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出現,是偶然更是種歷史的必然,它是對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國家信用貨幣體系的種種弊端深刻反思的結果,比特幣把對自由的追求很“激進”的帶入了貨幣發行這個被國家(統治者)視為“禁臠”的領域,可惜很多人,就因為迷信(或者說是畏懼)權威或被傳統思想禁錮而失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和勇氣,無異於跪久了的人忘記自己原來還可以站起來!他們恰恰忘記一個簡單的事實,當今沒有任何物質作為保障僅僅憑借所謂“國家信用”背書的信用貨幣體系(我們所稱的“法幣”),其實也就運行了40多年時間,而“國家信用”並不是你想的那麽可靠,很多國家的法幣匯率波動不見得比現在比特幣的小(參見最近的新興國家貨幣),更不要忘了不久前的津巴布韋以“萬億”計的“法幣”可是連廁紙都不如! 比特幣絕非是異想天開或是簡單歸結為某一類人的“陰謀”,而是數十年來從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提出經濟學上的理論基礎,到70年代非對稱加密算法的出現,到80年代開始互聯網的出現(轉為民用、商用),到90年代以密碼朋克為代表的計算機和密碼學先鋒們對電子貨幣技術不斷創新和推進,以及後來P2P軟件和網絡的發展和普及等種種因素綜合發展的一個結果,集合了數十年人類在密碼學、計算機技術、經濟金融等領域不斷探索總結所積累智慧的結晶。筆者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深刻體會到,如果要正確理解比特幣並認識其真正價值,是一個既艱巨而又充滿啟迪的學習過程,更是對從小到大所接受傳統經濟和社會常識的顛覆。要深入的了解學習比特幣相關知識,你需要學習一些計算機和網絡基礎知識,這樣你才能知道什麽叫P2P網絡,去中心化是如何實現的,理解什麽是“挖礦”以及比特幣如何從“挖礦”中產生出來的;需要學習一些密碼學知識,理解什麽是非對稱加密和哈希算法,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公鑰和私鑰的區別,以及為什麽比特幣是如此安全;需要學習一下什麽是“奧地利學派”,了解邊際效用理論、自由市場經濟等理論,這將有利於理解比特幣的價值和貨幣非國家化的理論基礎,當然順便學習一下“奧地利學派”的對頭“凱恩斯學派”的理論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利於理解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學習一下投資(投機)和財務的基本知識,了解金融市場的基本運行規律,了解是什麽投資理念使巴菲特能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學習一些交易的技術分析方法,至少為了炒比特幣你要能看懂K線圖吧;最好你還喜歡讀點經濟金融史,比如《偉大的博弈》這樣的書,你會明白為什麽比特幣在初期必然經過大跌大漲,人性在這里面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明白任何變革和進步都不會是一蹴而就和一帆風順的,都需要經歷曲折的過程和時間的檢驗;如果你還能讀點中西方歷史、地緣政治那就更好了,你將用現實的角度,撥開歷史的迷霧,探尋未來比特幣在現代主權國家體系下與法幣體系如何博弈與共存。。。。。 所有這些學習和思考的過程,都將使我們重新認識比特幣,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從而重新認識自我。也許有一天,我們將不再為法幣的通貨膨脹而痛苦萬分而又束手無策;不再為各路“磚家”互相矛盾似是而非的言論而不知所措;不再為了K線圖上竄下跳而寢食難安;不再為某部委的文件而大亂陣腳;相反,我們篤信,再沒有人能以任何理由和形式肆意剝奪和稀釋自己的私有財產;我們學會獨立思考,不再人雲亦雲、迷信權威。。。。。。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那些持有並讀懂比特幣的人獲得的將不僅僅是財務的自由,更獲得人格之獨立和精神之自由,或許,這才是比特幣帶給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價值!後記: 本文是筆者對學習比特幣的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筆記的整理,由於才疏學淺,在論述時難免有疏漏甚至錯誤的地方,權當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希望更多朋友了解和走進比特幣的嶄新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