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均碳排放首次超過歐盟。
根據國際環保組織“全球碳計劃”估計,中國去年的人均排放二氧化碳7.2噸,超過歐盟的6.8噸。按照總量計算,中國的碳排放已經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
中國於2006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目前,中國的碳排放占全球總排放的28%,美國和歐洲分別為14%和10%。
不過,歐美的碳排放低於中國的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實——他們使用了大量中國制造的商品。
201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預計將達到400億噸,創人類歷史新高。
昨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前任副總統戈爾以及法國生態部長Ségolène Royal等人與至少10萬民遊行者走上全球各地的街頭,呼籲人們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潘基文說:“我們的子孫後代都將住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什麽‘備選方案(Plan B)’,因為我們沒有‘備選星球(Planet B)’。”
本周二,聯合國將在紐約舉行氣候峰會,包括奧巴馬在內的超過120國領導人將會齊聚一堂,探討如何解決碳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問題。
本次會議由潘基文召集,是自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後第一次大規模全球氣候會議。該峰會是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前最重要的一次會議,關系到各國2015年能否達成新的全球氣候協議。
據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新任總理莫迪將缺席此次會議。印度的碳排放總量將在4年內超過歐盟。
國家發改委近日稱,中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上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2013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已下降28.56%,相當於減少了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發改委表示,全國共有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工作,下一步將在不同地區探索碳交易的制度、機制。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於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和對森林的砍伐。在5年前的哥本哈根大會上,全球各國政府同意將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2攝氏度的水平內。目前的溫度已經超過工業革命前水平約1攝氏度。(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二,歐盟警告俄羅斯:不要在烏克蘭危機中拿天然氣當作武器。
歐盟能源事務專員Guenther Oettinger稱,將於本周五在柏林舉行的俄羅斯、烏克蘭政府和親俄派三方會談中,他希望俄羅斯與烏克蘭就長達三個月的天然氣斷供問題達成“過渡性解決方案”。
我們正努力達成一個務實的方案,一個臨時性的過渡方案,一個同我們的俄羅斯簽約合作夥伴達成的妥協。
不過,他還暗示,如果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案,歐盟可能迫不得已擴大當前的對俄制裁名單,其中就包括其天然氣部門。
我們希望避免最糟糕的事情發生。這是我們以及我個人的立場,以避免制裁……任何天然氣行業。我們明確希望達成臨時協議,以及從俄羅斯得到足夠多的天然氣。
由於烏克蘭政府拒絕支付高於先前協議的天然氣價款,俄羅斯曾在今年6月對烏克蘭斷供。
作為俄羅斯輸往歐洲的主要天然氣運輸國,烏克蘭仍然為俄羅斯的客戶們運輸著大量天然氣。但是歐盟擔心,一旦冬季取暖季開始,烏克蘭政府可能被迫利用自己的俄羅斯天然氣運輸國地位來對抗俄羅斯。Guenther Oettinger表示:
天然氣部門和能源部門不應該被當作政治工具;在現在這種困境之中,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危機之中,在歐洲和俄羅斯危機之中,它不應該被當作武器。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俄羅斯承擔著歐盟1/3的天然氣供應。這些天然氣通過前蘇聯時期建設的輸氣管道和新開辟的、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北溪管道(Nord Stream)進入歐盟境內。
而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有一半都要經過烏克蘭。很多歐盟成員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極高,比如意大利就基本要完全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
烏克蘭國內戰亂局勢緩和之時,烏克蘭危機還在讓歐盟面臨能源供應受幹擾的威脅。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昨日警告,如果歐盟繼續將俄方出口的部分天然氣再向烏克蘭出口,就會幹擾俄方向歐盟供應天然氣,暗示有中斷供應的風險。
Alexander Novak向一家德國媒體《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表示,進口天然氣的轉口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簽署的協議並未有任何轉口的條款約定。我們希望歐洲合作方尊重過去的協議。這是唯一能保證天然氣不會中斷的方法。”
傳出Novak上述言論後,市場避險情緒立即高漲。昨日3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跌為負值,一度跌至-4.1基點,歐洲股市普遍收於日內低位。
Novak的上述講話的確讓市場意外。與上周接受奧地利報紙采訪時的表態相比,他這次的表態簡直是三百六十度大變臉。當時他說,俄羅斯今年冬季不會為了避免歐洲將天然氣轉手送往烏克蘭而限制向歐洲出口天然氣。
自今年6月中旬俄烏天然氣談判破裂以來,俄羅斯天然氣生產巨頭Gazprom就切斷了對烏克蘭供氣。歐盟為免影響自身天然氣供應,一直充當調停角色,希望俄烏就天然氣價格達成一致。
如果俄羅斯“斷氣”,哪些歐盟國家會最受傷?
英國《金融時報》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歐洲統計局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制作了以下圖表,它展示了部分歐盟國家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度。
不過,眼下歐盟天然氣儲備充足,還能幫助歐盟在幾個月後的冬天免受俄羅斯的影響。這也是華爾街見聞本月初文章提到歐盟能加大制裁俄羅斯力度的一個原因。
如彭博本月初公布的下圖所示:紅色區域代表的歐盟28個成員國天然氣儲存量升至最高水平,歐盟成員國的天然氣儲備已達到創紀錄的高峰,所以對俄羅斯出口天然氣依賴度降低。
但正如當時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的,歐盟的安全過冬計劃有幾大變數,其中之一就是:如果今年冬天出奇的冷,天然氣需求大增,歐盟要怎麽辦?
英國的天氣預報網站GavsWeatherVids預測認為,這次正在成形的厄爾尼諾以中央地帶為核心,它可能比以東部為核心的 厄爾尼諾給歐洲帶來更寒冷的冬天。2014-15年冬季,歐洲的氣溫可能比正常時期低2-3度,中歐與北歐可能面臨嚴冬,英國與愛爾蘭的冬天也會更冷。
本月初天然氣基礎設施企業的協會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GIE)數據顯示,歐盟的存儲量達到創紀錄的757億立方米,存儲倉庫91%的存儲空間已裝滿。但花旗指出,如果寒冬降臨,存儲水平可能大幅下降,一下子耗盡存量。
而即使能熬過這個冬天,如果天然氣供應問題持續到明年春季又會怎樣?屆時德國企業會不會需要能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西方媒體曝光的普京致歐盟信函內容顯示,普京要求就修改法條參與烏克蘭與歐盟的貿易協議談判,威脅如烏克蘭執行現有貿易協議,俄羅斯政府將“立即采取適當的報複措施。”這是俄羅斯極力阻止烏克蘭融入歐盟和北約的最新跡象。
在寫給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的信中,普京表示,希望就修改上述名為“聯盟協議”的貿易協議展開三方會談,因為俄方認為該協議將傷害本國經濟。普京警告,若烏克蘭為更好地配合歐盟法規而對本國法律做出任何改動,俄方都將視為其必然招致報複的違約行為。
普京在這封落款日期為9月17日的信中寫道:
“我們仍認為,只有系統地調整聯盟協議,充分考慮到給俄羅斯與烏克蘭經濟關系以及給整個俄羅斯經濟帶來的風險,才會讓我們維持俄羅斯與烏克蘭現有的經貿合作。”
此前歐盟已做出讓步,將上述貿易協議的執行時間推遲到2015年12月31日,即推遲15個月。但普京在以上信函中指出,俄羅斯政府認為,應徹底凍結該協議的進程,直到滿足俄方提出的法條修改條件為止。
普京並未詳細說明可能采取何種報複措施,但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此前表示,上周他已下令限制烏克蘭出口商進入俄羅斯市場。目前這些措施還未生效。俄羅斯能源部長則是在昨日警告,若歐盟繼續將俄方出口天然氣再向烏克蘭出口,有被俄方中斷供應天然氣的風險。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自上任以來就將實現與歐盟融合作為其總統任期的核心目標。俄羅斯政府強烈反對烏克蘭向歐盟靠攏的傾向,試圖讓烏克蘭留在自己的經濟影響範圍內。
波羅申科昨日公布包括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和司法改革等措施在內的計劃,旨在讓烏克蘭做好準備,到2020年向歐盟提出加入的申請。這意味著,即使面對普京的威脅,他也不願推遲修改律法。
同在昨日,歐盟外交官開始評估是否應中止對俄制裁。一名北約外交官稱,俄羅斯常規部隊大多已撤離烏克蘭,而且最近烏克蘭政府軍也與親俄的民間武裝交換了戰俘,這些都是俄羅斯首次鄭重對待緩解烏克蘭局勢的信號。
但一些歐盟外交官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歐盟下周依然不可能撤銷任何對俄制裁措施,以德國為首的歐盟主要成員國認為,俄羅斯在確保緩解烏克蘭危機方面還做得不夠。(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面對德國和歐盟對屢次違反財政紀律的批評,法國強勢回應要求歐盟第三次寬限達標。
法國政府此前確認無法按時達到歐元區赤字率目標,最早要到2017年才能達到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及格線。
法國財長薩潘(Michel Sapin)堅稱法國推遲達標時間是“合法且有充分的理由。”
薩潘還呼籲德國做更多事情推動歐元區經濟複蘇。他說“盡管法國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但是那些“已實現盈余的國家”必須擔負起“推動經濟複蘇的責任”。
據法國政府周三公布的2015年財政預算,今年財政赤字率將上升至4.4%,預計明年將回落至4.3%,2017年降至2.8%。
此前法國已經兩次違反了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目標,歐盟委員會曾兩次寬限,要求法國在2015年達標。
薩潘說基於法國和歐洲普遍疲軟的經濟狀況,法國政府的財政目標是“非常現實的”。法國政府預測2015年法國經濟增長率為1%,2017年為增長1.9%,遠低於此前的預期。但負責制定財政政策的法國高級委員會認為,最新的預期依然過於樂觀。
為顯示削減支出的決心,法國政府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削減500億歐元公開支出,在2015年將削減210億歐元。
薩潘說:“法國從來沒有做過如此之大的努力”。
但是法國政府拒絕歐盟更大規模削減開支的要求。法國預算聲明稱:“法國不會迫於外界壓力削減更多支出,法國拒絕緊縮。政府承諾對財政紀律負責,刺激經濟複蘇。”
盡管赤字率超標,薩潘要求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尊重”法國政府的決定,其中包括一個為企業減稅400億歐元,重振法國競爭力的方案。
法國公布的新預算還將在明年為家庭減稅30億歐元,以緩解民眾近幾年對緊縮政策的憤怒情緒。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一位歐盟的外交官表示,烏克蘭的親俄分裂武裝可能企圖趁停火之機擴大勢力範圍。他警告,這種攻城掠地的行為會激起歐盟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
歐盟駐莫斯科大使Vygaudas Usackas昨日接受采訪時說:
“歐盟希望撤銷對俄制裁。可我這麽說並未包括形勢急劇惡化的情況,歐盟可能被迫考慮制裁。我們可能用的措施還沒有用到極致。”
自9月5日烏克蘭政府軍與分裂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以來,雙方每日摩擦不斷,一直在威脅停火局面。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官網聲明稱,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的“整體安全形勢在惡化”。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昨日與美國國務卿克里就烏克蘭境內沖突交流看法。俄外交部聲明稱,拉夫羅夫強調,各方都需要遵循9月停火協議。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他支持和平的努力,將歐美的制裁稱為危害全球經濟的“愚蠢行為”,還說制裁不會動搖自己的政策。
今年7月下旬以來,美國與歐盟相繼對俄羅斯施加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制裁,著力打擊能源、金融與國防三大俄關鍵經濟領域。制裁已經對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今年俄官方經濟增長預期僅有0.5%,去年為1.3%。
而歐盟15%的天然氣需求都由俄羅斯經烏克蘭輸送。上周俄羅斯高官警告歐盟,如繼續向烏克蘭轉口天然氣,就會有俄方中斷供應的風險。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援引俄羅斯能源部初步數據稱,今年第三季度,俄對歐盟出口天然氣同比減少15%,減幅至少是2012年二季度以來兩年新高。僅今年9月一個月,俄經烏克蘭送氣就同比減少了54%。
普京昨天接受采訪時透露,烏克蘭與俄羅斯可能兩周內會晤,以求在今年冬季到來以前解決雙方的天然氣爭議。
以下英國《金融時報》圖表顯示,如果俄羅斯“斷氣”,哪些歐盟國家會最受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盟官員表示,因赤字率未能達標,歐盟準備否決法國2015財政預算案。法國與歐盟赤字沖突在即,歐洲委員會的財政緊縮政策或面臨迄今最大考驗。
法國財長薩潘上月表示,預計法國2015年財政赤字率為4.3%。這遠高於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目標。而基於法國疲軟的經濟現狀,法國政府僅計劃削減占GDP 0.2%的支出,也不符合此前與歐盟達成共識的0.8%標準。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歐盟官員表示,法國此舉使得其財政預算與歐盟的赤字緊縮政策“極不一致”,歐洲委員會很可能將此預算駁回並要求法國修正。截至目前,法國政府已經強硬表態拒絕更多緊縮,表明法國已經準備好承擔與歐盟發生沖突的風險。一位歐盟官員稱,
“法國人已經做好了預算被歐盟否決的準備。”
除法國外,意大利也表示無法達到財政預算目標,但赤字率低於法國。如果法國和意大利預算通過,將釋放出歐元區大國能夠無視歐盟緊縮新政的信號,歐盟嚴格的預算機制將只能要求希臘等歐元區小國家遵守,歐盟權威將面臨嚴峻挑戰。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及,面對德國和歐盟對其屢次違反財政紀律的批評,法國強勢回應要求歐盟第三次寬限達標。此前法國已經兩次違反歐盟赤字率目標,歐盟委員會曾兩次寬限,要求法國在2015年達標。但據法國2015財政預算案,法國政府最早要到2017年才能達到歐盟規定的3%赤字率及格線。
另一位歐盟官員認為,本次歐盟不再寬限法國是因為,盡管財政預算是對2015年的預估,但僅目前來看,預算超支就已經很明顯了。
“這並不是他們努力過然後失敗了,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打算努力。”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還提到,盡管財政預算赤字率超標,但薩潘要求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尊重”法國政府的決定。他還呼籲德國做更多事情推動歐元區經濟複蘇,稱“盡管法國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但是那些“已實現盈余的國家”必須擔負起“推動經濟複蘇的責任”。
德國政府發言人對歐洲委員會可能采取的行動拒絕置評。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對於法國赤字情況,“德國將支持歐洲委員會的決定,自己不做評判。”
法國財政部官員也拒絕發表評論,但援引了財長薩潘上周日有關赤字和歐盟規定的發言。薩潘在接受法國廣播電臺Europe 1采訪時表示,
“我們並非要求改變規定。我們需要這些規定,我們當初也簽字同意了的。這些規定必須平等應用於每個人:大國小國都一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俄新社報道,歐盟駐俄羅斯大使Vygaudas Usackas周二稱,歐盟成員國將在十月末討論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
Usackas提到,
歐盟將在本月底重新評估制裁措施,這取決於當前形勢的進展與穩定狀況,此外還包括撤軍和邊境管控的情況,在這些結論的基礎上,我們將會就是否部分或全部取消制裁的問題做出決定。
9月5日,烏克蘭政府與東部反對派領袖達成停火協議,但是雙方之間的戰鬥依然在持續。歐盟此前指責俄羅斯向反對派提供支持,而俄羅斯否認。
在上周六,俄羅斯財政部長表示,G20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華盛頓會晤期間也曾討論取消對俄制裁可能性。
昨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剛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進行過會面,雙方就恢複烏克蘭東部和平的可能舉措進行了討論。
從三月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以來,歐盟和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此後俄羅斯盧比不斷貶值,為幹預匯市,本月來俄央行已經動用了超過60億美元的資金,但是盧布並未停止跌勢。
更糟糕的是,油價最近接連大跌,昨日的跌幅更是高達4.6%,原油市場經歷了兩年來最黑暗的一天。對於能源大國而言,油價連續大跌將嚴重影響財政收入。
美銀美林預計俄羅斯明年將陷入衰退,預計明年俄羅斯經濟將萎縮1.5%。
針對歐美的經濟制裁,俄羅方面斯正在展開積極反擊。一些受到制裁影響的俄羅斯企業近期正式起訴歐盟,要求廢除歐盟在7月份作出的制裁決定。
俄羅斯國營企業Rosneft和與普京有密切聯系的Arkady Rotenberg都向制裁措施發起法律挑戰。這兩家公司此前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而被制裁。
歐盟的制裁意味著俄羅斯部分企業和銀行被阻擋在西方市場之外,而這些公司在2015年底之前還面臨1300多億美元的債務壓力。
Rosneft上周在歐洲法院的普通法院向歐盟委員會提起訴訟,要求廢除後者在7月份作出的制裁決定。即禁止該公司、俄羅斯其它能源企業以及國有銀行在歐洲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與此同時,7月遭遇資產凍結的Rotenberg在同一法院提出了同樣的訴求。
一名俄羅斯律師表示,俄羅斯企業的反抗可能會在歐盟國家內造成一定的沖擊。制裁的兩面性導致一些歐元區國家也受到了負面影響。歐盟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討論是否延長對俄制裁。
Rosneft的訴訟還代表了一些其他俄羅斯企業,包括Sberbank, VTB, VEB, Gazprombank 和 Rosselkhozbank多家銀行,以及俄羅斯原油巨頭 Gazprom。Rosneft的發言人並未對訴訟做出評論。
歐盟表示歐洲委員會將在法庭上為這些制裁措施作出辯護。而訴訟程序的過程之中,對俄的制裁並不會暫停。(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始於本周五的俄羅斯、烏克蘭與歐盟國家領導人兩日會晤期間,除就俄烏天然氣供應和邊境控制達成初步協議外,未能取得任何突破。烏克蘭東部地區親俄分裂武裝與政府軍仍在交火。
俄羅斯外交部網站昨日公布,外交部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表示,周末的會談未能獲得突破,俄方得知,若要西方結束對俄制裁,必須遵守美國及其盟友提出的各種標準,俄方將拒絕接受這些前提條件。
據俄羅斯外交部公布的拉夫羅夫接受采訪文字稿,他昨日說:
“我們的回應很簡單:我方不應同意任何標準和條件。在解決烏克蘭危機方面,俄羅斯做的比誰都多。”
昨日烏克蘭政府稱,政府軍擊退了對東部沖突地區城市頓涅茨克機場的又一次攻擊。當天,在該地區人口最多城市頓涅茨克,炮擊及爆炸聲不絕於耳。烏政府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發言人稱,政府軍有兩名士兵喪生,“叛軍”在烏南部的活動已經減少,在俄烏邊境並無戰鬥。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分裂武裝控制的頓涅茨克市委員會官網稱,該市形勢“相當困難”。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第三次會晤前表示,雖然俄方展示一些開放態度,但俄烏雙方的分歧還是太大,無法妥協。據彭博報道,默克爾說,在執行9月5日烏克蘭政府與分裂武裝簽署的停火與和平計劃方面,“我還未發現任何突破。”普京的發言人Dmitry Peskov則是在第一次會晤後表示:“部分與會者沒有表現任何理解烏克蘭東南部真實形勢的意願。”
本周五參加米蘭舉行的亞歐首腦會議期間,普京與波羅申科進行了三次會談,其中第一次與第三次均有法德兩國領導人參與,第二次為一對一會談。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意大利總理倫齊和英國首相卡梅倫也參與了第一次會晤。各方都暗示,已就俄羅斯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達成初步協議。不過俄方稱,希望烏方支付45億美元的逾期應付款。
歐盟約15%的發電和取暖用天然氣都由俄羅斯經烏克蘭天然氣管供應。普京此前曾表示,如歐盟發生任何能源危機,俄政府不會負責。
本周末會晤期間,普京表示,如烏克蘭政府將俄方輸送歐盟的天然氣挪作己用,兩天後就會減少對歐洲送氣。無論結果怎樣,烏克蘭都必須以預付款方式進口俄方的天然氣。
烏克蘭政府對此表示,不會截取本應送往歐盟國家的天然氣,烏克蘭是可靠的中轉國。波羅申科在與普京單獨會談後說:“第一,各方都必須遵守明斯克備忘錄,並將努力執行全部12點內容。第二,頓涅茨克舉行的地方選舉必須在15日簽署的法律下進行。第三,我們在天然氣問題上取得一定進展。”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除了表示俄烏在天然氣供應合約的“基本條款”上達成一致,波羅申科還暗示,烏方在設法尋找付款的資金。
分析人士認為,總體看來,俄烏雙方、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分歧依然存在。
普京與波羅申科會談前一天,默克爾與普京進行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會談,雙方均明確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路透由德方人士處獲悉,普京的態度“沒有多少建設性”。
卡梅倫當天則表示,希望俄羅斯能采取更多的行動,否則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將對俄羅斯繼續實施制裁。(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