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抄捷徑》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的祕密 跟著巴菲特、李嘉誠這樣做 成功快三倍

2014-06-23  TWM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就連搭飛機時,做的事情都和一般人不太一樣。

像是股神巴菲特、華人首富李嘉誠,至今仍靠著好習慣,不斷開創富足人生,無論如何,學習他們的精神,是成為有錢人的捷徑。

撰文‧施禔盈

看見頭等艙或商務艙有錢人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與一般人搭機時所做的事情很不一樣?歸納這群有錢人的三大習慣,從日常生活中就學習這樣的態度與精神,不久的將來,你當然也能升等搭商務艙,甚或頭等艙。

專注力

有如肌肉鍛鍊,

常運作就更茁壯

每年四到八月,是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頻繁飛行的日子,這段期間因為講課邀約、內訓與外訓,她大概每兩週就要搭機一次;但對李佳蓉而言,坐上商務艙的位子後,是享受的開始。

一般來說,不論長程還是短程,她從不闔眼,一上飛機,她會把準備好的水瓶交給空服員裝滿,並要求不受打擾,之後就沉浸在策略思考上。

磊山保經的第一個三年計畫:「成為保險經紀人的典範」,即是她在飛機上細思的結果。現在,她正在構思第二個長期計畫,「答案還沒找到,所以這是我目前搭機時一定要思考的事情。」於是,李佳蓉每每坐上飛機後,就會打開隨身攜帶註記重點的小冊子,然後準備幾張A4紙,開始拼湊片段的思惟,希望盡快擬定公司未來方針。

她強調,機上沒有手機、沒有LINE、沒有fb,沒有任何人與你互動,時間由自己百分之百掌控,「只要一把座位上的頭燈打開,因為燈光直直地投射在筆記上,這時候,我可以完全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面。」有趣的是,只要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專注處理某些事情時,李佳蓉也會選擇一個不被打擾的時段,僅打開桌上的檯燈,讓燈光帶領她聚焦在重點事情上,「這樣完成事情的品質與效率,都超乎想像。」其實,「專注」絕不是商務艙或頭等艙的少數樣貌,東森行銷整合公司執行董事邱珮琳,曾任大鵬灣國際開發公司董事長,剛接任時,她去了一趟美國辦事,回台的十四小時航程,她一路詳閱公司近四年的會議資料,列出相關問題及重點項目。一下飛機,即進到公司開會,再將問題一一釐清。「當時,與會者都很驚訝我的提問,怎麼可以這麼精準?」她露出自信的笑容說,在機上如此安靜的環境,當然容易聚焦。

十四個小時看完厚達十來公分的資料檔案,邱珮琳早在搭機前,就規畫好這趟航程的重點工作,「對一般人來講,搭飛機很無聊,需要『打發』度過,我反而覺得,搭機時工作很容易進入狀況,並且經常可以三倍速的效率完成事情。」《專注的力量》一書提到,科學已經證明專注力的技巧高低,足以決定我們從事任何工作的優劣,但可怕的是,現在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分心,目前美國青少年平均每天送出超過一百則文字訊息,相當於他們清醒時平均每小時發送十則訊息。當專注力匱乏,會導致心思飄移;心思飄移時,談不上效率,更遑論成功。好消息是,專注力的運作方式很像肌肉:不加以鍛鍊會萎縮,好好鍛鍊就會成長茁壯。

知識力

不間斷閱讀,

五分鐘也能充電

理財女王何麗玲搭機時,手上的書本不曾離開過;外資圈天王級分析師楊應超搭機時,如果已經完成工作要撰寫的報告,接著一定戴上耳機聽有聲書。股神華倫.巴菲特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一定是埋頭讀書,而他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便是,「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巴菲特根本是學習機器。」巴菲特長達五十年的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曾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吃驚。我的孩子都笑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閱讀的力量有多大?它可以讓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事實上,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是閱讀狂,大家都知道,他將「知識改變命運」奉為圭臬,雖然只有小學學歷,卻因閱讀翻轉人生;即使晉陞首富,睡前看書的習慣也從未中斷。終究,大量閱讀才能形成自己邏輯思考判斷的能力。

只是多數現代人「不習慣閱讀」,而是「習慣滑手機」,但習慣是養出來的,當閱讀變成習慣時,你會發現閱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並且像空氣一般,沒有它會有窒息感。

執行力

搶空檔、排順序,讓時間價值極大化在日本航空服務近十三年、現為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講師的陳莞茜,長期觀察不同座艙乘客的習慣,她發現,商務艙與頭等艙的乘客,有一個極大的共同特色就是:絕對不浪費時間,「可以感受到他們時間跑馬燈的速度,是一般人的五到十倍。」「除了在機上幾乎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外,下機前十分鐘,人人也好像上緊發條似的,將一切準備就緒,希望艙門開啟的同時,就可以盡快離去,前往目的地辦事。」陳莞茜說。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一書作者羅伯.博任退休前曾任全盛資產董事長、富達投資副董事長及總裁,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雖然我用黑莓機,但還是會帶紙本閱讀材料,足以善用搭機時幾小時的關機時間。我也隨身攜帶小手電筒,以備困在計程車或其他太暗無法閱讀的地方時使用……,不管哪些方式適合你,務必為如何利用預期或非預期的空檔預做準備。」這就是成功人士「搶」時間的最佳寫照,當然,這幅畫面時時在商務艙或頭等艙登場。但要怎麼爭搶時間?除了絕對不浪費時間外,另外就是排定優先順序。以楊應超為例,因為出具具有深度且精準的報告是第一要務,所以搭機時,必定先完成撰寫報告的繁重任務,然後才是充電時間。如果他打算利用中短程約四小時的航程休息,就一定在候機時填飽肚子,然後一上機就戴上眼罩睡覺,不被送餐服務打擾。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最終能得到的總價值卻是人人不同,為什麼?這就是時間管理與時間價值的差異,只要愈有效率,時間使用得愈少,就愈有時間去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未來;當然,財富累積的速度也將高效率化。

3步驟,聚焦不分心〉〉找出最能激發你的強烈動機,例如賺錢、兩年內升職。

〉〉訂目標,但不要太難,像是每天看書一小時、每天寫職場日記。

〉〉循序漸進,以職場日記為例,初期條列三點,慢慢延伸至一頁。

3技巧,天天讀上癮〉〉隨身攜帶一本好書放在包包裡,讓書本隨時跟在自己左右。

〉〉初步選書以易讀、短篇章節為原則,閱讀起來較得心應手。

〉〉遇空檔就拿書出來讀,若每天通勤讀一小時,一個月可讀完一本。

3觀念,達成高效能〉〉待辦清單分輕重緩急,上半部列優先目標,下半部列次要事項。

〉〉講求最終結果,處理複雜問題,先寫下初步結論,才能掌握重點。

〉〉別為小事傷神,次要事項達B+就好,才有時間把優先目標做到A。

(摘錄自《時間,愈用愈有價值》)

書中自有黃金屋

盡一切可能廣泛閱讀,搭機或等飛機的空檔,也不放過。

股神 華倫.巴菲特

把握時間創造價值

憑己力謀經驗很好,但時間就浪費得多了,若知識能應用於工作中,將事半功倍。

華人首富 李嘉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64

全球最有錢叛軍 大賣「冷血」品牌

2014-07-07  TCW
 
 

 

石油第二大生產國伊拉克緊張情勢持續升高,新崛起的「叛軍」攻下該國第一大煉油廠,下一步便是向首都巴格達逼近,牽動敏感的國際石油市場,原油價格已經上升到每桶一百一十五美元左右,連帶使台灣油價在六月下旬上漲○.六元,創下九個月以來新高。外界擔憂,一旦巴格達被攻陷,每桶原油價格很可能再向上飆漲五十美元。

是什麼樣的部隊,能在千里之外控制油價?並在短短幾個月,將二十萬伊拉克政府軍打得分崩離析?

這一支足以左右全球市場信心的叛軍——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共和國(簡稱ISIS),目前在國際上的「威望」正攀升到最高點。六月十二日,這支軍隊像是憑空出現,透過網路放送集體屠殺照,聲稱政府軍一千七百人已遭到俘虜處決,一夕間橫掃國際媒體版面,被《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稱為是恐怖組織的「新本營」(New Headquarters)。

每一步動作、每一條外流的情報,都是ISIS有意鋪陳的訊息:「我們冷血、有膽識、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僅如此,我們是全球穆斯林應該追隨的『潮流』。」

管理:學企業化分工戰績數據化,還有年份比較

和過去恐怖組織最大的區別,在於ISIS擁有嚴謹的企業化分工,把恐怖當「品牌形象」來經營。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自二○一二年起,ISIS在聖戰網站論壇上張貼「年報」,最新一期已在今年三月底公開,內容多達四百頁。

如同企業以財務指標說服大小股東埋單一般,ISIS年報也以精準數字訴求戰績,除了向更多金主與生力軍招手,目的更在讓敵人聞風喪膽。點擊其年報檔案,第二頁就以簡潔的圖文摘錄去年戰果。文中宣稱,在伊拉克發動一萬次行動,其中涵蓋四千四百多次炸彈攻擊、一千零八十三次暗殺、六百次火箭襲擊等。除了依照作戰方式與地區分門別類,還與前一年數字比對消長。

擴編:靠網路號召推特串聯,還賣公仔和T恤

「他們遠非大街上的烏合之眾……,不幸的是,我們錯估了他們的實力。」戰爭研究院(ISW)從阿拉伯文翻譯並分析兩年來年報,判斷領軍ISIS的是一群熟稔西方商業運作的知識分子,而他們靈活運用臉書、推特等社群媒體,功力恐怕讓任何一家公關公司都自嘆弗如。

「過去,軍隊行進靠的是戰鼓隆隆,現在則演變成推文齊發,」《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一面調侃,也不忘分析它的社群網站管理學。

除了擁有阿拉伯文、英文等多國語言的推特帳號,還開發專屬Android應用的App「黎明報喜」(The Dawn of Glad Tidings),下載者在身份驗證後,每兩小時就可收到最新的第一手訊息。

ISIS並善用推特的主題連結符號「#」,把相關推文彼此串聯,最短時間內讓推文數一口氣衝上熱門排行,讓可見度加速延燒。六月九日,當它攻陷伊拉克第二大城摩蘇爾(Mosul),一日推文數便高達四萬則,兇殘殺戮的影像隨之血洗用戶版面。雖然從九一一以來,恐怖組織成員多是科技達人,但ISIS勢必為箇中翹楚。

在洗腦號召下,如英國、澳洲、回教國家印尼等地,陸續傳出上百名青年遠渡重洋加入ISIS,事實上在核心兵團一萬一千人之中,約有三千人是外籍成員。臉書上也出現支持者販售各式「紀念品」,包括印有其標誌的T恤、棒球帽、抱枕,甚至有黑衣蒙面、手舉槍械與組織旗幟的玩具公仔,玩弄的一招招宣傳,都在招攬年輕粉絲追隨。

致富:資產達六百億專搞走私勒索,掠取古文物

雖然ISIS看似憑空崛起,其實與發動九一一攻擊的蓋達組織(al-Qaida)一脈相傳,自美軍入侵伊拉克後,約在二○○四年崛起,以遜尼派伊斯蘭教徒組成,意圖在伊拉克與鄰國敘利亞建立起一個以伊斯蘭教為正統的宗教國家。但因為手段過於暴力兇殘,炸彈攻擊連一般平民也不放過,加上對教義解釋極端保守,就連蓋達組織也在今年初與ISIS公開切割。

而ISIS的崛起,推波助瀾的則是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衝突。雖然什葉派人口占多數,但傳統上由少數遜尼派掌權。在遜尼派強人海珊(Saddam Hussein)死後,伊拉克總理由什葉派馬利基(al-Maliki)接班,他的獨裁專制加劇兩派之間矛盾,ISIS藉由號召復興遜尼派勢力,因而快速壯大。

它透過從敘利亞走私石油、勒索企業、綁架、掠取古文物等方式累積財富。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估算,除了原有資產,ISIS攻陷摩蘇爾後四處搶劫銀行金庫,並搜刮俘虜軍備,目前總資產已達到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儼然是全球最富有的恐怖組織;其約同比利時大小的領地上,「恰巧」也滿佈油田。

比起其他組織仰賴外國金援生存,它生財的方式更像是一般國家,他們徵收「稅金」,向敵方敘利亞政府出售電力,並敲詐人道組織成員。比起對手軍隊動不動就叛逃,在豐沛的資金支持下,報酬優厚的ISIS戰士效率高,向心力比任何敵人都強。

雖然全球都在觀望美國出手解決ISIS危機,但《經濟學人》認為,關鍵是由馬利基建立一個屬於全伊拉克人的聯合政府,以阻止其勢力擴大,但這種可能性已經被馬利基所否定。

眼下的中東,已在極端恐怖主義蔓延下變得日益血腥,而數百名擁有歐洲護照的ISIS狂熱分子,也為世界各地的國土安全,埋下了人心惶惶的未爆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68

阿根廷為何有錢還不了 訪阿根廷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豪爾赫·卡斯特羅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972

阿根廷有11次止付債務的歷史,每一次都是宣佈因缺乏資金無法履行償債義務,但目前的情形不同,阿根廷有資金支付。

這已不再是面對13億美元禿鷲基金債務的問題,而是1200億美元的債務總額。

阿根廷是一個充滿分歧和分裂的很難達成國家共識的國家。但從本世紀開始,優先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已經達成全民共識。

南方週末:本週有關阿根廷債務問題的談判未能達成協議,克里斯蒂娜總統再一次否認阿根廷違約。你對此有何看法?

豪爾赫·卡斯特羅:阿根廷沒有質疑或者拒絕禿鷲基金債權人所持阿主權債券的合法性,也沒有質疑紐約法院受理此案是否有效,阿根廷唯一的關注點是:格里塞法官的判決將會觸發附加在「未來受償條款」(RUFO)中的「同等權益」條款(PARI PASU)。

這一條款的到期時間是2014年的12月31日,如果阿根廷接受這一判決,其他釘子戶債權人也可以按同等條件向阿索要債務,甚至已經接受債務重組的債權人也可以要求按相同條件補償收益。幾者相加,阿根廷需要償還的債務總額將達到1200億美元。

為此,阿根廷通過調解人向格里塞法官請求將判決的有效期延長到2014年12月31日以後,屆時RUFO條款將結束其10年有效期。格里塞法官拒絕了這一請求。

阿根廷政府堅持不具備條件執行格里塞法官的判決,因為這將涉及要對過去10年內已經重組的債務重新談判。這已不再是面對13億美元禿鷲基金的問題,而是1200億美元的債務總額。因此,這次止付債務的情形非常特別。

南方週末:當前形勢與2001年那場大危機區別何在?

豪爾赫·卡斯特羅:阿根廷有11次止付債務的歷史,每一次都是宣佈因缺乏資金無法履行償債義務,但目前的情形不同,阿根廷現在有資金按照格里塞法官的判決向禿鷲基金支付債務。所以,市場對判決的反應以及阿根廷不執行這一判決的反應也是很特別的。

2001年那次債務違約後,一週內阿根廷主權債價格的跌幅在70%到80%之間。這一次跌幅只有10%到12%之間。這意味著債權人相信阿根廷沒有違約。

從阿根廷的角度來看,這次債務風波源自於格里塞法官判決的期限處在RUFO條款期限之內。阿根廷有錢來完成支付,也準備在上述條款過期後執行法院的判決,只是需要延期。

與阿根廷歷史上的債務違約相比,這次違約具備全新的特點。市場推測這種違約狀態應該會在年底結束,這主要是一場司法爭議而非金融問題。即便從國際金融市場來看,這也是新的違約類型,就是一個國家在具備支付能力的情況下沒有履行其償債義務。

南方週末:7月30日,克里斯蒂娜批評華盛頓。你認為這次債務違約風波會影響兩國關係嗎?

豪爾赫·卡斯特羅:美國政府作為阿根廷「法院之友」曾表示過,執行RUFO條款對國際金融系統以及未來其他新興國家的主權債務重組是十分危險的。我不能說美國政府此前的一些方式或者未來可能的姿態是與阿根廷相對立的。

此外,阿根廷「拒絕RUFO條款與判決同時生效」的立場也得到了《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甚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持,在國際上的支持面也非常廣。市場沒有將這一風波視為危機狀態,可以確定,要發生的只是支付延後。

目前阿根廷的經濟情況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放緩1個百分點左右,年通脹率在30%左右,央行儲備不足290億美元。阿根廷陷入違約的說法可能也跟這種經濟形勢掛鉤,不過實際上,阿根廷經濟還沒有崩潰,也沒有外部風險。

南方週末:根據你的判斷,這場風波會持續多久?

豪爾赫·卡斯特羅:這是一次可預見的、可確定結束日期的違約。這個日期就是2014年12月31日——2004年和2005年債務重組時簽署的RUFO條款規定的10年有效期結束之日。

南方週末:這一風波是否會影響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是否會影響中國在阿根廷的投資?

豪爾赫·卡斯特羅:習近平主席的訪問將雙邊關係提高到一個新的很高的水平。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從政治和社會層面來看,阿根廷是一個充滿分歧和分裂的很難達成國家共識的國家。但從本世紀開始,與中國的關係已經達成了全民共識。從左派到右派、從工業界到服務業,甚至包括農牧業,所有的社會和政治階層,都認為應該優先發展與中國的關係。中阿兩國已經建立全方位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其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50

台灣最受爭議網站 你轉貼就有錢賺


2014-08-18  TCW
 
 

 

有一個專門蒐集網路文章的網站,竟在開站兩個多月後,從台灣排行千名之外,躍升第七名,不僅超越「蘋果日報」、「聯合新聞網」等知名媒體,也是國內網站流量成長最快的首例。

它是近期在網路圈備受討論的Giga Circle,只要在搜尋引擎上鍵入相關關鍵字,可見〈如何用Giga Circle賺錢〉系列文章,搜尋結果高達兩百萬筆。

據國際網路流量監測公司Alexa的資料顯示,台灣網站前二十名中,有七個類似Giga Circle內容聚合網站;其中,位居第六名的「東森新聞雲」花了兩年,但Giga Circle僅兩個多月就達到第七名,速度之快,引發不少網路圈人士猜測營利模式,有人稱它:「直銷網站!」

「這是一種聯盟行銷,」Giga Circle創辦人鄭捷文說,當初設站時,以「只要寫或分享文章就可以賺錢」為號召,讓會員去拉會員,衝高網站流量。

特色:把網站當直銷拉會員、推文章,導入流量

有錢賺,是Giga Circle會員加入的主因。據鄭捷文說法,一般會員要在該網站賺錢,有三種主要方式;一、會員拉會員,被拉進會員寫文章若達流量標準,拉人的會員可獲得額外九%分潤:二、擔任作者,在網站寫文章,依觀看人次計費;三、當推廣者,幫作者推廣文章,導入更多流量到網站,並依作者設定分潤比率,分一杯羹。

根據網站規定,文章流量若達一千人次,作者可賺新台幣六十元至一百二十元。也就是說,假設有一位作者將分潤比率設定五○%,那麼會員賺到的六十元中,有三十元要分給幫忙衝人氣的推廣者。

「這對作者有好處,有推廣者幫他(分享),推廣者只要到處貼就好,按按鈕就可以賺錢。」鄭捷文說,網站作者彼此之間也會競爭,為了吸引更多推廣者幫忙,不少作者的分潤比率高達八、九成。

不到三個月,Giga Circle擠進台灣網站第七名,隨著網站流量直線成長,網站每月付給會員的獎金高達七百萬元。

這也意味著,網站要賺錢,每月的廣告收入必須高於這個數字。

「這個月情況不好,可能虧幾十萬元,下個月情況好,可能賺幾百萬元,」鄭捷文坦誠,網站每月沒有固定支出和收入,「每天都在看報表,確認支出和收入平衡。」他說。如同站在翹翹板中間,維持收支平衡。

爭議一:文章品質不佳內文未經查證,標題聳動

如今開站邁入第五個月,網站收入跟著流量成長。從三月虧損兩百萬元,到五月損益打平,七月份營收近千萬元,扣除獎金及相關開銷後,至今累積淨利已超過兩百萬元。然而,靠轉載賺取獎金的經營模式,也引起不少網路圈人士論戰。

進入Giga Circle網站,映入眼簾的是「偷拍影片」、「韓國女星有超能力」等聳動標題。「為了吸引別人轉貼,(標題)一定會用比較露骨,」Mobile01手機遊戲主編李仁傑認為,會在Giga Circle發文的作者,目的就想要賺點閱率,往往會使用聳動字眼和圖片,甚至會有標題和內文不符的現象,長期下來,形成「閱聽人殭屍化」(編按:指閱聽人無意識接收媒體上聳動、無深度的內容)亂象。

「它的文章大部分是錯誤和有害的!」PunApp總編輯鄭國威直指,該網站上充斥未經證實的資訊,像是防癌偏方等,不但對讀者沒有幫助,甚至有誤導效果。事實上,Giga Circle早已意識文章品質的重要性,目前積極邀請知名部落客加入,以提升網站文章品質。

不過,Inside網路論壇共同創辦人李致緯,不認為部落客會埋單,他說,Giga Circle沒有特定主題,在上面發表文章,對於想要經營個人品牌的部落客來說,不但會沖淡個人色彩,也會影響個人信用。

爭議二:著作權問題抄襲盜用,等於偷文章賺錢

此外,還有著作權的問題。鄭捷文表示,Giga Circle要求作者註明內容出處,其他網站也可以要求拒受轉載。但此篩選機制仰賴作者和他網配合,且一旦發現侵犯著作權,站方大可把責任推給作者。

更重要的是,Giga Circle發文者有營利目的,如複製或轉載而未註明,難逃「偷別人文章賺錢」之嫌。

「你拿去營利的話,會有法律上的問題,」李仁傑舉其所屬網站Mobile01上,使用轉載文章須註明授權合約。

鄭國威觀察網站後發現,Giga Circle一旦有會員發表盜用文章,站方會主動刪文,但這並不保證能補償原創作者的損失。有法律背景的鄭捷文並非不知道,他解釋「根據著作權法,網路服務提供者有免責權。」

據Alexa資料顯示,Giga Circle五○%流量來自臉書,李致緯認為,近年社群網站開始注重著作權,未來難保臉書不會採取抵制行動,「一個網站若沒有良好品質的內容支撐,很難持續生存。」此意味著,靠人氣衝高流量的Giga Circle,表面上享盡流量帶來的好處,但實際上,它得看會員和社群平台的臉色吃飯。

當初Giga Circle英文版,因沒有市場,而被迫關站。如今,同一模式在台灣獲熱烈迴響,讓它站上台灣網站前十名,但內容如何具備同樣高度、兼顧質跟量,Giga Circle若想長期經營,在著作權方面,恐怕還得更加深思熟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04

《爭議人物二》接手八年,讓幸福人壽虧損暴增至239億 鄧文聰屢踩紅線 有錢獵地卻沒錢增資?(092-094)

2014-08-25 TWM  
 

 

一家成立二十一年,卻只有一年賺過錢的保險公司,如果你有能力,會不會買?

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以來,不但把虧損愈搞愈大,還拿著保戶資金四處獵地,更受爭議的是,他沒拿多少錢增資幸福人壽,卻有錢買高雄八五大樓金典酒店。

撰文‧梁任瑋

八月十二日,金管會宣布接管幸福人壽,讓久未在媒體前曝光的董事長鄧文聰再度成為關注焦點。相較於二○○六年以成功台商之姿吃下幸福人壽,如今卻淪為被金管會接管的悽慘局面,神祕富豪的形象嚴重「落漆」。

○六年,國民黨黨營事業釋出幸福人壽股權,鄧文聰與東南旅行社董事長黃正一,合計以五.七億元拿下各半持股。一開始,黃正一擔任董事長,鄧文聰擔任副董事長,「但黃與鄧理念不同,讓同樣擁有一半股權的鄧頗有微詞,後來他與另一位大股東花蓮縣長傅崐萁合作,在○八年一月底發動董監改選,一舉拿下幸福人壽董事長寶座。」一位幸福人壽員工透露。

鄧文聰接手虧損的幸福人壽,按主管機關要求必須再增資,但他百般拖延,最後因資本適足率(RBC)未達法定標準二○○%遭金管會懲處。直到○八年六月後才辦了兩次現增共十二.五億元,但相較當時虧損已達一六四億元,現增金額只是杯水車薪。

雖然,幸福人壽因財務不佳,業務與投資都受到金管會嚴格限制,但鄧文聰卻很敢挑戰主管機關的紅線。○八年七月,還以三十四億元向花旗銀行買進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正對台北一○一大樓編號D3土地,超過限額的三十三倍之多,結果遭金管會罰款四五○萬元,由此可見鄧文聰經營事業的風格。

黨政關係好 聘金管會退休官員當顧問遭金管會開罰之後,鄧文聰不但沒有收斂,還對媒體抱怨標地破局,搬出過去自己在大陸經商的那套生意模式,批評台灣主管機關的不近人情,他曾對媒體說,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大陸,政府絕對會來協商。甚至,因違反《保險法︾慘遭停職一年的他,還向行政法院提出訴願,提告金管會前主委陳裕璋。

由於幸福人壽屢屢違反規定,八年來累積高達二十餘件的重大裁罰案,平均每年有三到四件,金管會一三年早已派金檢人員進駐公司監控財務、業務,但鄧文聰不僅未改善公司治理問題,反倒是更加積極影響立委,試圖拖延被金管會接管的時間。

「鄧文聰經營事業,向來就是依賴政商關係撐腰。」幸福員工透露,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與不少藍營立委,都曾是公司尾牙的座上賓。一位金管會前官員私下表示,鄧文聰與立法院財委會不少立委都是好朋友,使得立委也很關心保險公司相關問題。像財委會曾質疑金管會對於問題保險公司,只以資本適足率作為退場機制的財務指標過於嚴苛,「而且三不五時就把官員叫去立委辦公室說明」,讓金管會備疲於奔命。

此外,鄧文聰上任後,也找不少退休官員當「顧問」。如金管會金檢局前副局長楊文慶、立法院前副院長鍾榮吉,就曾被員工目睹常到鄧的辦公室聊天。

鄧文聰對內也鼓勵公司基層業務員競選國民黨黨代表,目前光是幸福人壽就有二十位中國國民黨黨代表。據了解,○二年國民黨為了照顧退休、卸職黨工,安排其至幸福人壽二度就業拉保險,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後,看準這些具有黨工背景的業務員基層人脈綿密,有助於拓展保險業務,另一方面也積極協助他們當選黨代表,因為這些黨代表握有國民黨中常委的投票權,成為鄧文聰影響國民黨立委的最好籌碼,每到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前夕,就可看到不少候選人到幸福人壽拜會,鄧文聰還組「黨代表團」去大陸參訪,「迥異於一般保險公司經營模式」。

「他買下幸福人壽,只不過是拿來當作他拓展兩岸生意的平台。」員工指出,鄧文聰經常透過他成立的愛與和平基金會,在幸福人壽台北市總公司接待大陸參訪團。不過,員工更不爽鄧會找一些保險專業性不足的人擔任公司高階主管,卻都在幫鄧從事個人事業,還一度被金管會糾正裁罰。

鄧文聰一再踩《保險法︾的紅線,卻愈虧愈多,接手之後虧損從一六四億元暴增到二三九億元,外界對於他「印象深刻」的經營成績,就只有利用保戶資金獵地,最指標的莫過於前後兩次共花六十二億元買下信義計畫區的D3土地,在被金管會要求處分之後,現由富創建設與富翔開發國際持有。

補財務缺口 八年只拿出二十.五億增資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的登記地址就在幸福人壽總部樓上,實際上,富創建設是鄧文聰轉投資的長鴻營造的關係企業,證實鄧文聰對D3土地還是有控制權;至於其他幸福人壽名下的土地,多半坐落在非精華區的新北淡水、台北萬華、台中烏日等,加上面積偏小,開發價值不高,短時間內難以挹注營收。

面對金管會多年來強烈要求增資,八年來,他只從口袋裡掏出二十.五億元增資幸福人壽,相較目前幸福虧損二三九億元的大窟窿,完全看不出他有任何誠意改善幸福人壽的財務體質。但一一年五月,他卻用個人投資公司億大聯合,以三十二億元買下高雄地標八五大樓金典酒店不動產債權;甚至去年他還與台開籌組團隊投標台北車站C1、D1雙子星聯合開發案,給外界「有錢買飯店,沒錢增資」的負面形象。

「如果你是一位正派經營的商人,手頭上有一百億元,你會來買幸福人壽嗎?」一家壽險業者透露,在幾年前,壽險業購地的門檻尚未被央行拉高之前,透過保險公司的資金進入不動產市場買地,所發揮的槓桿效應是最大的。這麼多年下來,鄧文聰頻頻違反法規、加大資產風險,但卻不願意增資幸福人壽,顯然他已不夠資格經營保險公司。

幸福人壽

成立:1993年

資本額:60億元

董事長:鄧文聰

總經理:郭明枝

主要股東:軒景集團、富久公司、Golden Benchmark Holdings Ltd.、鄧文聰

鄧文聰

出生:1959年

現職:幸福人壽董事長

經歷:上海國邦房地產開發公司、佰威酒店董事長、上海台商協會副會長

學歷:政大EMBA碩士

積極經營黨政關係!

──幸福人壽員工

兼任國民黨黨代表名單

姓名 在幸福人壽職務

王世汎 基隆市區經理

喻惠娟 台北市專員

余麗英 桃園縣處經理

徐世宏 苗栗處經理

楊逢時 台中區副總經理

袁榕蔚 台中區業務員

廖美華 彰化一處處經理

歐陽金珍 台南一部行銷總監

王妤安 台南區業務主任

邱竝梢 台南區業務專員

劉國樑 高雄市總監

蕭映雪 高雄市區經理

林碧蓮 高雄市區經理

葉秋逸 高雄市區經理

陳慶文 高雄區主任

謝麗美 屏東區經理

鍾永娣 屏東區經理

曾秋香 屏東區經理

徐進仙 屏東區經理

唐淑鐘 屏東區副理

不對幸福增資 卻砸近百億買不動產──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後的指標房地產交易時間 物件 金額(億元)2007.09 信義計畫區D3土地62.1 2011.05 高雄85大樓(改名為君鴻國際酒店) 32.2 投資房地產 違規紀錄多──幸福人壽近年違規事件與裁罰

時間 違規事項 裁罰

2008.12.25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D3土地交易金額,超過同一人交易上限 罰款450萬元,一年不得從事不動產投資2011.03.03持有台中市烏日區、台北市信義區及新北淡水區等土地,未即時利用並有收益 罰款360萬元,土地限期開發與標售2013.05.23 資金運用違反《保險法》缺失:利害關係人交易限制對象資料未建檔、不動產買賣涉關係人交易、間接與利害關係人交易等內控缺失:壽險員工在董事長鄧文聰個人所屬關係企業兼職等罰款840萬元,限制不得間接進行關係人交易;限制國內股票投資,不得新增公開發行公司股票、轉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2013.07.16購買新竹及中市兩塊素地,未依規定在9個月內申請建照 罰款180萬元2013.11.01持有台北市士林區及新北淡水區等11筆土地未即時利用並有收益 罰款180萬元2014.04.11 辦理國內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未留存相關文件且不符避險目的辦理不動產合建開發,違規變更合建契約收益回收方式內控缺失:未經授權投資國內股票、員工用大部分工時辦理董事長所屬事業之事務、違規從事避險目的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等缺失 罰款660萬元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2

他們都是有錢人:億萬富翁的14個共同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77

warren-buffett

你造嗎?全球共有1200萬個百萬富翁,而億萬富豪只有2325個。顯然,億萬富翁是個“高端俱樂部”,要想成為會員,你得先成為巴菲特、馬雲或者奧普拉。

在深入研究了調研公司Wealth-X最新的億萬富翁調查報告之後,美國金融博客Business Insider總結了億萬富翁的14個共同點:

1.他們的平均身價約3億美元。

2.他們的總財富值為7.3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這比所有道瓊斯股票市值加起來還多。換句話說,如果全球所有億萬富翁決定聯合起來自成一國,他們的財富總額將超過日本GDP。

3.他們掌管著全球4%的財富。

4.地球上每三百萬人里才有一個億萬富翁(還真是孤單)。

5.歐洲的億萬富翁比其他地區都多——775個。

6.美國則是億萬富翁最多的國家——571個,其中有57個是去年才加入的新晉富豪。

7.他們中有60%是靠自己努力掙得的財富,比如馬雲和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26.9%憑借繼承財富後再投資而躋身此列;還有13%的幸運兒直接繼承了億萬富翁的身份。

8.成為億萬富翁需要時間。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3歲,而93%的億萬富翁年齡超過45。

9.他們偏好投資房地產,平均每人1.6億美元。據Wealth-X的調查報告,他們傾向於擁有4處房產,這樣才符合“億萬富翁的生活方式”。

10.他們還熱衷於購買“非房地產”的奢侈品資產。Wealth-X的報告稱,“比如,每30個億萬富翁中就有一個擁有一支球隊或一匹賽馬,其他有代表性的奢侈品資產包括遊艇、飛機、汽車和藝術品。”

11.他們熱愛婚姻生活。65%的億萬富翁已婚。

12.他們還熱愛常春藤盟校。盡管2325名億萬富翁的來自700多所不同高校,但常春藤的億萬富翁畢業生最多:25人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22人畢業於哈佛,20人畢業於耶魯。

13.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億萬富翁沒有大學學歷。他們中有35%從未完成本科學業。

14.他們傾向於從事金融行業。約20%的億萬富翁在華爾街等金融中心成就事業,闖出了一片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32

有錢人都怎麼用悠遊卡?

2014-09-29  TCW  
 

 

定期保險與終身保險,你是投保哪一種?

房屋,你是租屋派?購屋派?

買了房子,要提前繳清貸款?

提款是在銀行?便利商店?

儲值卡加值的金額是一百元?一千元?

錢滾錢的成功人士,對每個問題都有明確的答案,他們絕對會先考慮「哪一種做法會錢滾錢?」再做決定,絕不會「反正就是這樣吧」而妄下決定。

長夾、短夾,

選哪個,比較能存到錢?

用長夾?用短夾?乍看之下,似乎哪一個都好,而且應該不至於因為錢包的長短不同,就影響到錢滾錢的方法吧?但是,我從過去的行員時代到現在,遇到的成功人士幾乎都是使用長夾。甚至我敢篤定的說:「有錢人都是用長夾。」為什麼成功人士會用長夾呢?箇中的道理很簡單。「這個人是怎麼處理金錢?」從錢包就可以看出端倪。

金錢是每個人一輩子努力所得的重要東西,有句西方諺語說:「存錢一分,就是賺錢一分。」就是要大家慎重其事對待每一分錢。進入銀行業服務後,我才徹底了解處理金錢的重要性。

成功人士一直都很了解金錢的重要性,正因為這樣,他們不會亂折紙鈔,因此使用長夾錢包,讓鈔票可以擺得妥妥貼貼。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松居一代女士(日本女藝人),她說自己非常重視錢包,還幫錢包蓋棉被,雖然我們沒必要到這種程度,但可以看出她對金錢小心呵護的程度。

錢包是鈔票的家。就跟每個人喜歡住家環境輕鬆、舒服的道理一樣,所以不要把紙鈔折成皺巴巴的,而是應該把紙鈔攤平,整整齊齊收進錢包裡。只要能夠做到這件事,那麼你對待金錢的態度應該就會逐漸好轉。

鈔票放進長夾,擺在左胸的口袋裡,在距離自己最重要的心臟附近,這樣可提高你對金錢的重視度,只要整理出收據、卡片類的必要物品,並應該隨時保持乾淨。沒必要買昂貴的錢包,便宜貨或別人送的錢包都可以拿來使用,總之就是要愛惜錢包。

只要能夠好好愛惜錢包,就會慢慢開始珍惜金錢,浪費情況也會跟著減少。因為越是珍惜金錢,越容易存到錢。

小叮嚀:錢包要選用長夾,認為「錢包就是鈔票的家」,才會珍惜金錢、存到錢。

儲值卡加值,一千元、一百元,選哪個?

現在越來越多人使用電子錢包。需要加值的時候,你加值多少錢?一百元?五百元?一千元?或是儲值的上限一萬元?到底加值多少才好?

每次只加值一百元的人,「只要沒餘額就加值」,是不是都抱持這種想法?另一方面,也有人嫌每次加值很麻煩,一口氣加值三千元,看似很有效率,但多半也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做法。

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對金錢的管理。不管是加值一百元或一千元,這種「沒錢就加值」的心態是無法錢滾錢。若你的儲值卡事關交通費,這可不是一筆省得下來的費用,因為我們沒辦法只靠走路來來去去,所以交通費很難省下來。

因此,關鍵在於是否清楚自己每個月的交通費是多少。交通費三千元的人,在每個月的月初要加值三千元;交通費一千元就搞定的人,就加值一千元。

如果你當月超出這筆金額的話:「為什麼要花上那麼多的交通費?」如果能夠這麼想,就會產生管理的意識,這才是重點。

現在使用悠遊卡的機會越來越多,因此如果把悠遊卡的加值金額單純視為交通費的話,就不可能有效管理使用。假設把加值金額視為「交通費+超商費」來看,大家在便利超商的消費往往超過預期,其中多半都是亂花錢。但即使這樣,可能也沒辦法完全不去便利超商買東西。所以,每個月交通費需要兩千元的人,如果再加上超商消費金額一千元,那麼就在發薪日或每個月初加值三千元。

接下來,就要自我要求,在每個月的消費額度內,嚴格控制交通費與超商的花費。如果所有零用費都是用悠遊卡來付款的話,就交給悠遊卡來管理零用錢。如果一星期的零用錢是三千元,在每週一就加值三千元,並在這個額度內打發日子。

我使用附帶悠遊卡功能的信用卡,其中的理由就是因為,這樣可以記下在什麼時候加值了多少錢,更容易管理金錢。

一般人在使用悠遊卡的時候,對於明細不會太清楚,所以當你用悠遊卡付帳,請務必要領取收據,然後把開支填入家計簿裡。

小叮嚀:統計每個月的花費,加值這筆金額,並在額度內打發日子。把悠遊卡的功能視為「交通費+便利超商花費」,就可以控制支出。

搭計程車、不搭計程車,錢滾錢要選哪個?

才買了一把自己中意的雨傘,偏偏不知丟到哪去……,把雨傘忘在捷運或商店,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經驗。如果是一把普通的塑膠傘,應該不至於讓人懊惱吧。但如果是非常中意而且價格昂貴的一把雨傘,那就非常可惜了。因為這種經驗作祟,現在若非普通的塑膠傘,有人可能寧願不買雨傘。氣候詭異的時候,只要身邊沒有大包小包,就算下起大雨,隨便都可以買把便宜的塑膠傘應急。

但是,你家裡是不是早已堆了好幾把的塑膠傘?好好愛惜雨傘是最理想的情況,但容易掉傘的人最後還是買塑膠傘,才能避免浪費。或許好好愛惜塑膠傘就是最好的節約方式。但即使要愛惜一把雨傘,我也不會馬上去買一把塑膠傘。因為,我會跳上計程車。

「搭計程車,不是就存不了錢嗎?」或許有人會這麼認為,但其實我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好理由。

每逢下雨天,我就毫不考慮跳上計程車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想弄濕鞋子。不管怎樣,我非常討厭鞋子濕掉,腳上濕答答。當我來東京打拚,在下北澤經營房地產的叔叔非常照顧我,我很仰慕叔叔的打扮,看到他光亮的鞋子,也開始學他擦起鞋子。在銀行上班之後,就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有錢人都會穿好鞋,幾乎沒有人例外。而且會好好保護鞋子。

某次有一位富豪大客戶這麼對我說:「菅井先生,即使口袋沒錢,也要穿一雙好鞋,因為一流人士會注意對方的腳,來判別這個人的辦事能力。」自古以來就是「見微知著」。若一個人從頭到腳都整整齊齊,就可以知道他隨時隨地都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因為連自己的腳尖都會注意的人,肯定做事細心;相反的,若不注意則是做事不用心。

大家去高級品牌專櫃買東西,有沒有注意到店員會偷瞄客人的腳部?因為這是他們判斷客人口袋深淺的依據。事實上,很多銀行員也會檢查客戶的鞋子。有辦事能力的人會檢查對方穿的鞋子,為了要獲得這些人的肯定,非得留意穿好鞋子不可。誠如「物以類聚」,習性相同的人多會聚在一起,因此如果自己不留意,就碰不到這些人,進而錯失良機。

所以每到下雨天,我就毫不猶豫跳上計程車。這也不是什麼長距離的車程,只要搭到最近的車站就好,雖然比買一把塑膠傘來得貴,但想到得另外再買一雙鞋子,我覺得這樣做才划算。

小叮嚀:有沒有辦事能力,看鞋子就知道。如果下雨,馬上跳上計程車,保護鞋子要緊!(本文摘自第二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54

全世界最有錢的12.82萬人住在哪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57

瑞信最新發布的2014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世界上有12.82萬“超高凈值”(UHNW)富人,即凈資產超過五千萬美元的人。這一數字比一年前的9.87萬人增加了不少。

“高凈值與超高凈值人群的數量在最近幾年迅速上升,再次印證了人們的一個觀點,即富人在經濟好轉的情況下獲益更多。”瑞信分析師寫到。

“2008年至2014年中,每個成年人的財富均值增長了26%;但同一時期,百萬富翁的數量卻增長了54%,財富超過1億美元的人群數量增加了106%,億萬富翁的數量更是翻番都不止。”

如果按照世界銀行估算的2013年世界人口71.24544億人,這些超高凈值的富人占全世界人口比例為0.0017994134%。這些在金字塔頂尖的富人們都住在哪兒?

答案是,一半“超高凈值”富人都住在美國。

按照國家來看,美國占絕對領先低位。有62800位超高凈值富人住在美國,相當於整個群體總人數的49%。這比2013年中期多了9500人,單一年就增長那麽多人令人吃驚——這一增幅甚至超過了中國的超高凈值人口總數。

中國的超高凈值富人有7600人,僅次於美國,占全球總數的6%。第三位為德國,5500人。而英國的超高凈值富人數量從1300增加到了4700,位於德國之後,但高於法國的4100人。

臺灣(2000人)和韓國(1900人)比去年都增加了550人,而巴西(1900人)、加拿大(2600人)和香港(1500人)各增加了200人。俄羅斯(2800)和印度(1800)的數量幾乎沒變。

瑞信的分析師稱,“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的數量增速快於世界均財富增速並不怎麽能反映不平等趨勢。因為無論不平等下降還是上升,當財富增長的時候,富翁數量增長也是必然之事。”

screen shot 2014-10-13 at 6.51.29 pm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20

全世界最有錢的人都在投資美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30

flags

 

如今,全世界的有錢人都指望通過美國企業來實現財富增值。

據彭博報道,在過去兩年里,至少有12個來自歐洲、亞洲和南美的家族企業來美國投資建立了他們 “前哨陣地”, 他們的投資目標覆蓋從矽谷到東海岸的各類企業。他們認為美聯儲激進的大膽的貨幣政策,降低能源成本的頁巖氣革命和改善了公司資產負債表給以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Peca是一家來自倫敦的家族企業,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主要通過金融服務積累了財富。負責該公司另類投資的Anselm Adams表示,如今該公司已將其三分之二的私募和風投資金投向了美國,而減少了在歐洲的投資。彭博援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一個為汽車公司融資的德國家族今年在紐約開設了投資辦公室,以便在這里尋找價值在2.5億至3億美元的汽車、紡織品和奢侈品類企業商討可能的投資。他們正在就購買加州的一比家族生意進行談判。

Aeterna Capital Partners執行合夥人Patrick McCloskey表示:“他們(富豪家族)正在尋求多元化資產組合,增加了在美國的敞口,很多家族集團正在嘗試著利用(美國)低利率環境來產生利潤,並尋求以獨特的、個性化的方式來實現。”

McCloskey的公司去年幫助一個尋求在美投資的歐洲家族在紐約開設了辦事處。今年九月,他幫助他的客戶為一家視頻分銷公司提供了融資支持,這筆貸款的利率設定在倫敦銀行間市場的利率以上11個百分點。

根據駐倫敦的研究員Campden Wealth 2014年的研究,全球範圍內,家族企業管理了約4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近55%並不在北美地區。

Adams表示Peca已經對美國的一些風投項目產生了興趣。該公司今年已經購入了在線花卉速遞公司The Bouqs Co.和移動新聞服務商Circa,這兩家公司都位於加利福尼亞。

這家家族企業的通常投資額在100萬至300萬美元之間,由於不需要支付費用和不外加附帶權益,它更像是私人投資而非基金。

“過去2年,我們的一項非常活躍的活動是風險投資…McCloskey的公司通常在價值5百萬到一億美元之間的企業中尋求股權和借貸交易”Adams在采訪中說道。

因為RLJ娛樂公司符合商業、管理及風險回報,Aeterna曾幫助這家位於馬里蘭的公司融資,這家公司主要主要負責分銷影像內容。根據RJL的資料,還有其他的4個債權人涉及這起價值7千萬美元的交易。

芝加哥CTC myCFO公司主席John Benevides說道“這些家族手握很多在金融危機時撤出的資金,或在企業經營中產生的、大量還未投入市場的資金。這些資金都準備進入市場。他們有太多的閑散資金可以用於投資。”他形容說這些家族企業給他們列了一個購物單子。

UBS AG(UBSN)資產管理部監管了1萬億美元的資產,其另類投資總監Andrew Lee表示,“這些資本讓尋找好的投資成為了一項挑戰。2007年以來,美國私募交易的價格乘數達到頂峰,隨著更多的股權被分配到平均交易中,一部分私募交易的杠桿變得越來越小。這些因素可能會使我們不再那麽容易看到像過去那樣的吸引人的回報了。”Lee還表示,美國風投交易中的公司估值也在上升,特別是如果想在後期入資情況下。

Francois de Visscher的Greenwich公司主要負責給家族企業提供單獨的建議,他表示家族企業常尋找到商機的一個領域是尋求新的私人買家。

Market Street Trust公司的副主席Robert Elliott表示,每天大約有10000個出生在1946年到1964年之間的美國人達到退休年齡。他們當中的許多都建立了企業,但是沒有企業繼承人所以想要出售企業。美國是一個絕佳的”獵場“,尤其是在這一世代交替的背景下。

Family Office Exchange的330家會員中每年有超過40%的家族企業購買了至少一家私人企業。根據在線融資服務公司Axial的數據,家族企業尋求股權或參與借貸的機會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長。

(實習編輯 戴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41

創業公司有錢、沒錢怎麽做公關?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9/147578.html

i黑馬:公關有多重要?本文作者 Suster 羅列了公關所能帶來的隱形福利,並在本篇文章中拋出攻略,傳授了「沒錢如何做公關」的獨家經驗。

在我們研究具體「怎麽做」之前,先來看看如何打好公關活動的基礎——把握恰當的公關時點。
 
\對的公關時點
 
什麽時候是開始公關活動的最佳時機呢?
 
在 Suster 看來,在產品開發完成,或者說已經大體設計出來的時候,才適合針對產品展開公關活動。
 
當然,在目前火熱的眾籌平臺上,就有很多團隊選擇了邊推廣邊籌錢、邊開發並完善產品。但不管怎麽說,能夠參與眾籌並獲得投資的項目,就算還沒制造出產品,那至少在設計上也大多是已趨於完善,具備一定可行性的。當然,也有一部分公司參與眾籌活動卻並不上心,這就很可能導致籌款期結束仍無法順利完成籌資,最終砸了自己的招牌。
 
正確利用眾籌平臺的方法,可以是在完成產品後,利用眾籌資金來管理庫存、緩解供應鏈壓力,並且進一步完善產品。
 
在作者看來,產品完成、即將推向市場的時期是最燒錢的,因此眾籌活動實際上更適合在種子融資、或是獲得風險投資之後再來進行。
公關活動也是一樣的。
 
直到產品將近完成的時候,創業者才能說真正、切實地了解自己手上的產品,相關的公關活動因為「心里有底」才不會浮誇又不合實際。同時,暫緩公關活動將有助於保持「創業先行者」的優勢,相關的創業內容/技術/項目也不會因為公關宣傳而過早暴露無遺,讓對手也搶了先機、縮小差距。
 
因此,Suster 也相當推崇「營銷在當下(Market Today not Future)」的理念——唯有當下的執行是最不容易被預測、被幹擾的,針對未來的計劃難免存在不確定因素。
 
正因如此,作者建議「在產品較完善的基礎上,盡早開始公關活動」。這里的「盡早」可是比一般投資人建議的還要早。Suster 認為,當你有了完善的產品規劃,並且準備付諸實踐的時候,就可以開展公關活動了——要知道下一階段的招聘、融資、初始用戶群指不定就仰賴著公關活動的成果呢。
 
沒錢怎麽做公關?
 
在確定了公關的適宜時點之後,終於到了能夠一窺作者攻略的時候,看看沒錢/沒多少錢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公關的。
 
Suster 指出,有許多公關活動是創業者可以自己搞定的——這就意味著,這些工作的成本可視之為零。
 
確實,挑戰創業的業者大都曾在創業初期嘗試過身兼數職——從產品到財務到運營到人力資源等等,可能都要自己上。因此,如果沒錢專門請人來做公關的話,創業者不妨可以自己嘗試著花一些時間來進行攻關活動。
 
以作者 Suster 自身的經驗為例。
 
在他看來,企業的品牌建設相當重要,因此許多公關活動都是 Suster 自己組織執行的。也因此,他的風投公司 Upfront Ventures 公關年投入才可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0 美元。Suster 非常認真地與媒體記者打好交道:
 
我也有許多事情要做,那為什麽特地騰出時間來做好公關活動呢?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這些記者們,他們的專業性讓我欽佩;而另一方面,保持良好的公關關系有朝一日必定有所助益。
 
重點來了——僅在重要時刻才準備公關活動是不可行的。公關並非是朝夕之間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長久的、不間斷的努力——想要和記者小夥伴們維持較好的合作關系也需要持續的付出。
 
作為創業公司,可以做的並不只有單方面地尋求媒體曝光,要知道,新聞天天有,媒體們也厭倦了傾聽各種說得好聽實際上卻沒什麽價值的「獨家新聞」了。創業公司可以從媒體的角度考慮,為其提供新聞素材,為雙方建立一種互助的合作關系。長此以往,當你的公司有新聞的時候,媒體也會自發來采訪了。
 
還有一點需要註意的是——誰負責對接媒體,誰負責接受采訪。
 
當然,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隨著公司發展,分工 將更為明確,對接媒體、安排會議、撰寫公關稿件、準備采訪、潤色講稿等公關活動一般會交由專門的負責人來執行。這也無可厚非。不過有些 Boss 習慣了讓相關負責人全權包攬公關活動,連訪談都是指派負責人出場,這可不是個好主意——就算作為 Salesforce.com 的 CEO,Marc Benioff 至今親自出席許多采訪。
 
那麽,「代理人上場」與「CEO 親自上陣」有什麽區別呢?
 
要知道,媒體總是想要第一手新鮮又權威的資料,還有什麽比直接采訪創始人、CEO 更對他們的口味呢?
 
不得不說,想要達到良好的公關效果,你得學會如何接受采訪、如何與媒體記者互動、如何構架你想要傳達的「故事」、並接受現實——你必須花不少的時間,才能換回卓有成效的公關成果。
 
有一點點錢,怎麽做公關
 
在默默地「零成本」公關一段時間後,你可能拿到了一筆不大但足夠算得上鼓勵的種子投資。這時候你或許想問:「如果我想進行公關活動,那麽我該如何妥善運用這筆來之不易的投資呢?」
 
拿到種子投資改如何做?該不該花點錢做公關呢?
 
一般情況下,這應該取決於所獲投資的多少。不過,如果你急需招聘項目的頂梁柱,或者正在尋求風投、想要順利推進產品開發及銷售情況,那麽你確實應當挪出一部分錢來進行公關活動。不過,怎麽用這筆預算,也是有講究的。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 A 輪融資,那並不建議你花重金聘請知名公關公司來運作——一則公關費用高昂,二則這些知名公關公司也是蠻挑合作方的。
 
太多知名公關公司的經理人接了不少初創公司的公關任務後,轉手交給初出茅廬的畢業生,輕松坐等結果——可別指望接任務的經理人就一定能對你的項目負責到底。當然,職場新鮮人的能力或許也不差,不過他們太經常身兼數份企劃,這就導致他們並不一定有精力徹底了解各個創業公司的理念,並對應給出「最適合」的公關方案。
 
一言以蔽之,如果你還沒有足夠的資本來聘用公關公司,那麽他們同樣無法為你提供最好的服務。這一點,請一定謹記。
 
Suster 建議起步階段的團隊可以聘用有相關經驗的個人、或者兼職、或者不那麽知名的小型公關公司。具體來說,你可以聘用某個有公關經驗的人,讓其在本職工作之外順路兼職公關活動;又或者招個有經驗的實習生;也可以聘請一位兼職或全職顧問。
 
而在以上列出的方法中,正經地招聘某個有公關經驗的人,是最合適的做法。作為正式員工,他們能完成的工作遠遠不止策劃活動、撰寫文檔,往往還能勝任許多額外工作。同時,他們比外聘公關人員更了解公司的理念,還能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公關活動中,對創業公司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助力。
 
當然,花 5 千 – 1 萬美元的月薪外聘小型公關公司,或者是 5 – 7 萬美元來聘請一位全職公關人員都是可行的。不過一般來說後者見效更好些。
 
終有錢了!公關怎麽來?
 
好不容易收獲了 A 輪融資,你總算有來底氣外聘公關公司了。這時候有什麽需要註意的呢?
 
不管你選擇合作的公關公司是大牌還是小眾,如果自家公司里沒有適合的業務對接人員,那麽這種合作多半還是不成功的。
畢竟,你——
 
需要有人及時地與外聘公司對接,更新自家公司的近況;
 
需要有人跟進博客、社交媒體、線上論壇的信息更新;
 
需要有人能夠及時又恰切地解決記者們的問題;
 
需要有人專門為各類展會、會議做準備,讓自己公司的展示總能創意滿滿吸引到媒體與人們的關註;
 
而在所有這些基礎之上,你需要的這個人還得真正了解你的公司、客戶群、還有競爭對手。
 
——這得多麽不容易呀!
 
所以,盡管我們推薦獲得風投之後外聘公關公司,如果缺少適合的業務對接人,你很可能還是會面臨「白白砸錢」、「努力無用見效慢」的窘境——當然,如果你此前聘用過專門的公關人員,那麽情況或許會好很多。
 
總而言之,公關是諸多營銷手段中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足夠的營銷預算與優秀的公關公司不啻為「黃金搭檔」,能夠將公司對相關信息推廣至知名刊物(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以及行業權威報道、以及各類活躍的科技博客上。
 
這對公司形象的塑造、影響力的積累都奠定了相當基礎。確實有不少高管或投資人可能就是在飛機上看到了雜誌上的相關報道,就拍板定下了合作意向——足以看到公關影響之大。
 
而在與外聘公司合作的過程中,你可不能只盯著短期成果,試圖通過曝光量對合作方的工作力度作量化參考。外聘公關公司得花時間來了解你的公司、向合適的媒體宣傳你的創業理念……最後等這些媒體來了興趣,你的創業故事於是終於展現到世人眼前。
 
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時間來催化。因此,請保持耐心。
 
「嘛,我對外聘公關公司不放心,要不我多聘請幾個公關人員怎麽樣?」
 
實際上,不管你聘請的公關人員多厲害,他們與專業的公關公司還是有差距的。要知道,作為專門的公關公司,他們參與過更多的發布會、接觸過更多的記者、更了解記者們想要什麽內容,喜歡怎麽寫故事。簡言之,公關公司的專註性、專業性更強,也更能從戰略層面上幫你把握公司的公關方向——甚至還能再危急時刻力挽狂瀾呢。
 
最後總結關於公關活動的幾點:
 
1. 表現得人性化點
 
眾所周知,沒人喜歡聽著機械化的重複措辭,一遍又一遍地宣講公司業務包括 blabla……想要有好的公關效果,那麽請記得,表現的人性化一點,好好說話。
 
當然,表現得幽默些也是不錯的選擇。許多 CEO 們的推文大都是鸚鵡學舌般地重複公司近況,不出錯兒但也規矩得有些無趣;另一些 CEO 們除了發布訊息之外偶爾也會 Po 些好玩的觀點,明顯就有意思多了。
 
2. 有自己的觀點
 
許多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為了規避風險一般不太發表個人觀點,又或者始終保持中立態度。當然如果你是 Apple 這類大公司的高管,再怎麽「態度中立」,媒體們都會蜂擁而上地報道,並且而會試圖從只言片語里作出各種解析。但!如果你只是初出茅廬的小公司,那麽你最好還是要亮出你的態度來——當然,這並不等價於高談闊論打擊其他公司,或者發表些不那麽恰當的言論。作為創業者,最好是對自己創業的行業有所認知,能給出那麽些有理有據有深度的感悟來。
 
3. 公關力度分輕重
 
頻繁的媒體曝光,對於創業公司或許不是壞事。但並非每一步進展都要進行大力宣傳。如若公關力度不分輕重,那麽人們很可能會習慣於一家公司的咋咋唬唬,真有什麽重要消息的時候,反而沒人會在意了——這和「狼來了」的故事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這也不是在推崇「少宣傳、不宣傳」。你還是可以選擇在自家的官方網站、官方博客中輸出大量的信息,但選擇性地將部分內容,通過不同的渠道來進行宣傳。避免讓過多的信息轟炸你的受眾。
 
4. 獲得媒體技巧培訓
 
Suster 認為,他從公關公司學到最有用的技能就是「如何恰當地應對媒體」。他本人挺較真兒,每個問題都喜歡答得仔仔細細。
 
我認為我有義務仔細回答,並且確保提問者能清楚地理解。
 
然而,在采訪中,回答過多的細節很有可能讓采訪者的關註點偏離既定主題。相關的媒體技巧訓練,能幫助作者把控訪談的節奏與走向,順利地「講完自己的故事而不被幹擾」。
 
 
本文作者:Mark Suster,創業者、Upfront Ventures 投資人,對公關活動有豐富經驗。本文轉自TECH2IPO創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