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百拿下CO 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臍帶血庫企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9/976687.html
停牌半年之久的南京新百終於完成了重大並購。1月8日晚南京新百掛出的公告顯示,已經完成對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China Cord Blood Corporation,簡稱CO集團)中國境內所有資產及業務的收購,CO集團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
停牌半年之久的南京新百終於完成了重大並購。1月8日晚南京新百掛出的公告顯示,已經完成對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ChinaCordBloodCorporation,簡稱CO集團)中國境內所有資產及業務的收購,CO集團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
由此,南京新百“雙引擎”戰略布局越加完整,其大股東三胞集團近兩年來的收購動作令人目不暇接,兩者業務布局之間的協同效應如何實現,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CO收購戰定局,中概股回歸可期
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完成後,南京新百預計將持有CO集團65.4%的多數股權。對於剩余的34.6%部分CO集團股權,南京新百計劃後續待CO集團私有化完成,交易對方金衛醫療BVI取得該部分少數股權後實施現金收購。最終收購價格預計約75億元。兩步驟交易完成後,CO集團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成為南京新百的全資子公司。
2015年8月6日戲劇性的一幕由此塵埃落定。當天,南京新百公告將收購CO集團中國境內所有資產及業務;幾個小時後,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源協和)也發出一份公告,稱將通過第三方公司收購部分CO集團股份。
CO集團在開曼群島註冊並在美國上市,主營業務是臍帶造血幹細胞的存儲,是中國最大的臍帶血存儲企業,擁有北京、廣東、浙江、山東等地的臍帶血庫牌的股權或運營權。其中北京庫和廣東庫也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兩家通過美國血庫協會(AABB)認證的臍帶血庫。香港上市的金衛醫療是其第一大股東。
公告意味著經過幾個月的爭奪戰之後,南京新百最終勝出。
一位參與此次交易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CO集團從美國紐交所退市後,可逐步從外資轉為內資,不再受一些準入政策的限制,可以在基因檢測、精準治療等方面擴展業務,將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南京新百收購CO後,也有利於為中國生物醫療領域引入更多先進技術和創新管理,為經濟增長提供新思路、新動力,符合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趨勢。
此外,從2015年3月解除VIE結構的暴風影音登陸A股以來,多只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受到了投資者的高度熱捧,最高漲幅達到近20倍。這令市場對CO的回歸,也充滿了想象。
南京新百將成全球最大的臍帶血庫企業
除了收購CO之外,南京新百在臍帶血及相關基因醫療業務領域也在迅速展開布局。根據公告,南京新百將以約35億元的總價收購山東省齊魯幹細胞工程有限公司(即山東臍帶血庫)76%股權的收購,而另外24%股權的最終持有者實際就是CO集團。
而就在不久前,國家衛計委剛剛發布《關於延長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規劃設置時間的通知》,表示到2020年前,將維持現有7張臍帶血庫牌照的總數不變,不再新增臍帶血庫。
對CO及山東臍帶血庫的交易完成後,南京新百方面就將擁有這7張省級臍帶血庫牌照中的4張。據了解,截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廣東、浙江、山東4家臍帶血庫,在國內儲量近70萬份,加上CO集團戰略投資的Cordlife在全球七個國家的儲量,關聯儲量已近100萬份,收購完成後,新百將一舉超過原來世界最大的臍帶血庫美國CordBloodRegistry(CBR)的50萬份,成為全球最大的臍帶血庫企業。
一位參與此次交易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南京新百方面將會在造血幹細胞的上遊、中遊、下遊全產業鏈展開業務:上遊主要是臍帶血采集和存儲業務,中遊業務為臨床研發,下遊是臨床應用,例如造血幹細胞治療,醫療美容、抗衰老技術的應用。未來,還將在基因檢測、精準治療等方面擴展業務。
南京新百方面表示,隨著生物醫藥、基因工程等科技手段的進步,以幹細胞治療、基因檢測、癌癥早期篩查為代表的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將成為健康服務業增長的新動力。而臍帶血幹細胞在臨床上的應用是最為成熟的。以糖尿病為例,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高達1.1億人,假設萬分之一的治療率,每例30萬元,則糖尿病幹細胞治療市場可達33億規模。
公告顯示,該業務目前的競爭者主要包括:中源協和、博雅、北科生物,以及漢氏聯合等公司。
南京新百雙引擎成型
除了收購CO集團進入生物醫療領域外,南京新百此前也通過參與整合以色列Natali公司中國業務等項目,逐步切入養老服務領域。根據公告,南京新百又收購了其控股股東三胞集團旗下SanpowerInternationalHealthcareGroupLimited(三胞國際)100%的股權和安康通控股有限公司(安康通)84%的股權。三胞國際是以色列最大健康養老企業Natali的母公司,而安康通則是國內領先的專業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商。至此,南京新百百貨零售業與養老健康產業的“雙引擎”已正式形成。
目前,安康通正在各地擴張,natali中國業務快速落地,並與國內養老業務開始協。此次,隨著中國最大臍帶血庫運營企業CO回歸內資,三胞健康板塊的產業布局已初見雛形,其發展前景有充分的想象空間。
在商業方面,南京新百旗下擁有英國HouseofFraser,大股東三胞集團的戰略合作夥伴千百度收購了世界最大的玩具商店Hamleys,業界一直盛傳未來相關方之間可能會繼續加強合作,進一步整合三胞商業板塊的可能。此外,近日來南京新百的大股東三胞集團投資入股王府井集團,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未來三胞旗下的商業資源很可能與更多國內百貨企業之間在供應鏈、商業場景等方面加強協同。
安信證券分析師劉章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南京新百將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當中唯一的一家居家養老服務公司,跟其他從事養老產業的企業商業模式有明顯區別。未來有非常巨大的成長空間。至於臍帶血庫業務,目前他們的模式成熟、先進,而且規模將是全球最大,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綜合以上分析,南京新百市值目標應該在1500億元以上。”
三胞思維:對接未來
隨著近期南京新百在資本市場的一系列動作,三胞集團近年來一系列大手筆收購的戰略逐步落地,三胞集團的商業帝國浮出水面,全球化的版圖已經清晰可見。正如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此前所說,三胞集團的所有海外並購都是圍繞“大商業”、“大健康”的產業布局開展的。在大商業方面,除了南京新百的百貨商業外,三胞集團旗下3C零售產業也進行了一系列布局動作。2014年,三胞集團收購了在美國擁有近300家門店的專業新奇特連鎖Brookstone.2015年,三胞集團旗下的宏圖高科收購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營銷網絡遍布全球的女性新奇特產品專業提供商萬威國際。前不久Brookstone正式登陸中國,受到了消費者和社會的極度追捧。
有趣的是,雖然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性並購,但袁亞非其實並不熱衷於一味擴張。
袁亞非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中國的民營企業大多不缺‘向上’的精神,也不缺‘自省’的方法,但往往缺少‘平衡’的心態。可以說,民營企業出問題,往往都是撐死的,很少是餓死的。所以,‘平衡’是我們民營企業應該經常保持的一種心態。”
袁亞非在三胞的內部會議上,將三胞集團定義為“以創新為動力,以實業為基礎,以資本為手段”的控股管理公司。
袁亞非曾表示,其海外並購的邏輯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用未來定義未來”,借助國外先進的管理能力和系統的建設能力,通過並購直接將海外供應鏈、商業渠道以及商業場景模式“嫁接”到中國市場,更能幫助企業快速完成轉型升級。以收購HouseofFraser為例,國內百貨業正在從招租聯營的傳統方式向現代百貨轉型,但缺乏成熟的供應鏈和買手制體系,收購HouseofFraser是為引進其獨特成熟的自有品牌、買手制運營模式和供應鏈體系,實現南京新百從傳統百貨向現代百貨的轉型。他認為,三胞集團所有的並購都能夠與國內主產業之間形成資本的協同、市場的協同、管理的協同、供應鏈的協同,起到“1+1>2”的效果。
-
一財網
-
江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70後創業老兵闖入互聯網家裝,拿下大佬5000萬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4/153780.shtml
導讀 : 互聯網家裝行業的市場空間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過去大家一直在用草根和個性化的方式做,相對零散,艾佳生活希望把家裝相關方都整合起來,用生態的邏輯和工業化、規模化的方式做大。
i黑馬 王亞奇1月14日報道

艾佳生活創始人、黑馬營四期學員潘定國
剛剛過去的2015年對房地產和家具行業來說都是糟糕的一年,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由於互聯網巨頭、傳統家裝公司及眾多創業者的“攪局”,互聯網家裝行業在過去一年的市場關註度卻空前提高。
前有齊家網、搜房網等傳統家裝公司積極入局,教育市場,後有愛空間、蘑菇裝修等創業企業接連融資比拼價格,不過熱鬧的互聯網家裝市場似乎總給人“大行業、小企業”的印象。
“互聯網家裝行業的市場空間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過去大家一直在用草根和個性化的方式做,相對零散,艾佳生活希望把家裝相關方都整合起來,用生態的邏輯和工業化、規模化的方式做大。”艾佳生活創始人、黑馬營四期學員潘定國對i黑馬表示。
地產大佬投資5000萬
艾佳生活並不是潘定國第一次接觸房地產,早在2004年,想要改變生活的潘定國選的第一條創業道路就是做房地產的ERP軟件(公司名稱:江蘇明源)。這次創業一做就是十多年。潘定國透露現在這家公司仍有100多人的團隊和每年幾千萬的利潤。
不過,2013年底的一次美國之行徹底改變了潘定國此後的工作重心。潘定國回憶,作為黑馬營四期的班長,一直被班上諸如魔漫相機、豆果美食這些“天派”(互聯網公司,對應的是做傳統生意的“地派)熏陶。但是直到在美國的那段時間,才真切的感受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在他看來,一些傳統行業別人已經做了幾十年很難超越了,但在移動互聯網這件事上,全世界的年輕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
美國一回來,70後的潘定國就帶著一幫90後創建了五格貨棧,借著粉絲經濟賣車厘子,後來又相繼投資了十多家互聯網公司。
家裝項目“艾佳生活”真正上線是在2015年初。由於十多年的房產軟件經驗,潘定國很了解地產行業的痛點,比如買完新房後一兩年房子才能交付到用戶手上,但是用戶拿到手上卻沒法居住,還要再去了解建材、了解裝修、選家居,一通折騰下來效率低浪費時間不說,也不夠專業。
一次跟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和中城聯盟現任輪值主席陳俊兩個地產大佬的對談中,潘定國聊起了這個事,兩人都勸他跟移動互聯網結合再殺回房地產,並且作為天使投資給了潘定國5000萬人民幣。
有錢,有經驗,有人脈,加上房地產的資源和大佬的背書,潘定國覺得這個事能幹。
2014年12月,聚焦於樓盤構建F2C生態平臺的艾佳生活正式上線。潘定國透露,與市面上通過市場獲得用戶的家裝O2O不同,艾佳生活直接與開發商合作,在樓盤里獲取用戶,通過給樓盤提供1:1實景樣板房吸引用戶後,最終提供全屋的解決方案服務。
按結果付費
“硬裝方面我們跟金螳螂在合作,軟裝則是把中間代理商環節去掉,跟羅萊家紡以及眾多家具廠商達成合作。相當於搭建一個平臺做眾籌,最終按結果付費。”潘定國說到。
但作為居間撮合平臺,艾佳生活的難點不僅在於門檻不夠高,房產開發商資源整合難度大,如何避免觸動家居代理商利益,獲得家居生產商信任,同時把價格拉到最低等都要打一個問號。
潘定國對這一說法不以為意,他解釋,房產公司以前需要自己花錢做樣板房,一個樓盤就需要一兩百萬,並且這些精心定制的樣板房並不是真實的,交房之後用戶拿到的不可能跟當初看到的樣板房一樣。現在由艾佳生活幫房產公司做樣板房,一棟樓盤房產公司就能節省幾百萬,同時艾佳生活提供的樣板房是1:1實景的,用戶看到的就是房子交付時的樣子,對開發商賣樓作用明顯。據了解,目前艾佳生活已經與萬科、建業、泰達、金地、中南、正榮等在內的20多佳品牌房企展開了合作。
對於家居、電器的廠商,艾佳生活的合作邏輯是不收廣告費也不收進場費,只需要這些廠商把家居擺一件到樣板房。潘定國給我們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個樓盤如果有1000家住戶,按房產公司成交比例百分之十算,則意味著要1萬組家庭來看樓盤才能把整個樓盤賣完。這麽多家庭看房自然會形成場景代入,這1萬組家庭中剩下的9千組家庭沒有在這個樓盤買房,也會去別的樓盤買,他們看到樣板房的家居品牌、電器品牌就會形成強烈的代入感,很容易變成這些品牌的潛在用戶。
對於艾佳生活來說好處是,地產開發商的售房人員會銷售房子的軟硬裝獲取提成,艾佳生活沒有場租費,不需要銷售人員,也不需要打廣告費,通過房產開發商的廣告就能免費獲得流量。
“我們把房地產場景價值最大化了,以前這個場景僅僅只做展示,現在既做展示也做交易,和專車得邏輯一樣,以前私家車只是自家用,現在不僅能共享還可以做點小生意。”潘定國表示。
不過,潘定國並不否認家裝市場在運營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難點,包括房地產公司和家裝公司近年來也在積極轉型和嘗試。但在潘定國看來,房產公司的主業始終是賣房子,房子沒賣好的情況下不會有心思考慮做增值服務。而在合作一開始,潘定國也跟房產開發商講得很清楚,就是來合作的,未來如果房產公司願意做家裝,艾佳生活可以把平臺開放給房產公司,最終按比例分成。
“艾佳生活重點追求的是流量,房地產商該掙錢你掙錢。”潘定國灑脫地表示。
低頻是不是致命傷?
毫無疑問,家裝是一次性交易,一套房子裝修完可能直到房屋使用權結束也不會翻新一次,怎麽把如此低頻的一件事做成做大呢?
潘定國認為,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家裝市場的確在用戶獲取成本、消費頻率等方面存在疑慮,但是互聯網家裝最大的優勢是可以收集到用戶數據。
“家裝市場的量是足夠大的,痛點也足夠明顯,應該像阿里、騰訊、360一樣先把第一個階段的事做好,當有了規模之後,再在短線低頻的消費中植入長線粘性的消費就簡單得多。”潘定國稱。
融資方面,艾佳生活成立之初即獲得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和中城聯盟現任輪值主席陳俊5000萬天使投資,新一輪融資將在春節後公布。
對於盈利和成交量潘定國並沒有透露,不過在預期收入上他則頗為自信的表示,2016年要做到流水10個億,2017年做到100個億。在他看來,之所以現在數字不夠漂亮是因為,艾佳生活剛剛步入正軌,大規模盈利還需要時間;二是硬裝軟裝存在市場差價,毛率凈率都是看放寬收緊的尺度,艾佳生活完全可以做成盈利的,但收取市場差價不是艾佳生活的本質目的。
“同一樓盤的戶型都一樣,用戶需求存在共性,因此批量交付本身成本就會降低;第二,艾佳生活沒有房租費、銷售人員成本、運營成本,自然可以出讓價格;第三作為電商平臺公司,規模和流量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僅僅靠差價去賺錢。”潘定國稱。
在房地產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潘定國想要結合移動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的認知里這個行業有太多需要改造的地方,如何提供更極致的服務艾佳生活也一直在路上。
但是擺在面前的問題是,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有太多的可選擇空間,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則有大把的時間折騰。因此,對於艾佳生活而言,如何教育好市場,把品牌口碑傳遞出去更為任重道遠。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艾佳生活
創始人:潘定國
所屬行業:互聯網家裝
融資進度:天使輪5000萬人民幣
富士康407亿拿下夏普 郭台铭称会保留夏普品牌100年
http://www.xcf.cn/gdyw/201602/t20160225_767276.htm
据《日经新闻》报道,夏普董事会接受了富士康规模为7000亿日元(约合407.4亿元人民币)的收购提议 ,但并未透漏更多细节。
三星、日本政府、富士康抢夺夏普的“砸钱”比赛,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2月25日,据《日经新闻》报道,夏普董事会接受了富士康规模为7000亿日元(约合407.4亿元人民币)的收购提议 ,但并未透漏更多细节。
富士康收购夏普的事情已经持续了几个月。2月4日,夏普已经接纳了富士康方面提出的超过6000亿日元(约合349.2亿元人民币)入股的收购方案,夏普未来也将被收入鸿海精密旗下。这家日本电子制造商打算在鸿海(也称富士康)的庇护下重组业务。协议的细节还未公布。
2月5日,有知情人士表示,夏普CEO已向富士康做出个人承诺,将在2月29日前签订收购合同;富士康将于2月15日接待由10人组成的夏普团队,继续讨论收购事宜。
根据最近的报道,如果夏普接受鸿海的重组计划,鸿海将会要求夏普与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合作。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他的公司将保留夏普品牌,不打算将夏普与其他公司合并。他称:“我们不想毁掉这家公司,会保留100年。与我们合作是明智决定。”
同时郭台铭还表示,在收购后不会大规模改组管理层,40岁以下职员不会被裁员。2月5日郭台铭表示对29日前收购夏普有信心,这个日期是鸿海与夏普达成最终协议的最后期限。
但在前两天,《日经新闻》报道称竞购夏普的除了富士康、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之外,还有三星电子。三星电子因素将会影响夏普最后的收购价格等,而富士康可能会让三星获得部分资产。
去年12月份,三星电子曾与夏普方面表达了对夏普日本Sakai的液晶面板工厂十分感兴趣,希望能够在2016年初进行资产评估。据悉,这家工
厂主要生产电视机所用的液晶面板,而该工厂的股东包括夏普和鸿海集团,双方各自持有38%的股权。有消息称三星方面希望获得夏普持有的38%股权。
《日经新闻》表示,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夏普高管表示,自从2013年以来,三星电子已经对于Sakai的资产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不过因为这家工厂属于鸿海集团和夏普共同所有,因此夏普无法单方面作出转让股权的决定。
而富士康内部人士则表示,鸿海在完成夏普公司收购之后,可能将Sakai工厂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三星电子。
此前报道称,鸿海与夏普双方交易谈判的最后截止期限是2月29日。但今日,共同社表示,夏普董事会已结束关于收购计划的讨论。
在夏普接受富士康7000亿日元收购提议的消息放出后,夏普股价一度上涨5.8%,随后又逐渐回落。
代工轉品牌,還拿下德國紅點設計獎 台灣牌辦公椅 竟讓全球40國下單
2016-03-14 TCW
|
|
在台灣,家具產業的現況是,多數廠商轉移陣地到東南亞,代工模式陷困境,轉做品牌大不易,但彰化這家廠商撐過來了。 當多數家具產業隨著客戶腳步,將陣地轉到東南亞、中國時,彰化鹿港卻隱身一家根留台灣、大賺日本無印良品和美國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錢的家具業者;更難得的是,這家公司還轉型做自有品牌,一張辦公椅在歐洲售價六萬元,比無印良品平均一張約八、九千元高出五倍多,還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 這是一張椅子的故事。不到一千元和超過六萬元的椅子,都出自這個家具廠商,可貿。 關鍵點來自二○○八年,營收從約七億元掉到三億元的震撼,這是一場年營收掉了四億元的血淋淋體會。那時,可貿董事長可文山已創業十八年,年年賺錢,那是他首度虧損。 和大多數台商的故事大同小異,一九九○年他靠一張電腦桌椅代工起家、做出大量生產、千元不等、沒有美感的桌子、椅子,但是,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就漸漸失去了動能。 對外,柔軟爭取上架 提案外還附送全球分析 「在景氣不好時,一下子抽單、轉單三○%到四○%以上,是很正常的,」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特聘教授于卓民分析。一路順暢的可文山,遇到創業以來首次虧損,激起了他的危機意識。 「陣痛期間真的很煎熬,」可貿總經理黃惠棉回憶說;她沒說的是,那一年幾乎夜不成眠,白髮多了一倍。但,可文山自剖當時的深刻體會:「要當定義者,不當跟隨著,只有走向國際高端市場、具備自有品牌,才能賺到創新價值財;代工賺的是生產管理財,(企業)生命是握在別人手上。」轉型品牌,首先挑戰就是跟客戶產品線衝突,如沃爾瑪。他憑什麼成為沃爾瑪唯一下單的台灣廠,還讓自有品牌上架? 他先讓自己成為代工廠的「助手」。提案時報告自家策略,還一併附上全球競爭同業的比較,甚至在企畫書上提出整體市場趨勢,跟合作夥伴共同看市場。當然,它累積十八年的代工技術底子、量產能力,也是沃爾瑪埋單的原因。 可文山投資研發不手軟。研發中心就有十一人,占約總體員工五%,比同業幾乎高出兩倍以上。走進七千二百坪廠房,可以看到一個人身兼三個技能、管多樣設備,且映入眼簾的視覺環境不是傳統「鐵皮屋廠房」,而是如同電子業廠房、充斥著自動化設備,如測試椅子耐用度的自動設備等。一張椅子的生產,從材料到成品,可貿的能耐是兩天就能出貨,也是台灣家具業創舉。 對內,從品味開始改革 員工上班看電影體驗美學 穩住生存命脈,轉型最大挑戰在於組織變革衝擊,就是腦袋的改變。黃惠棉回憶:「那期間,人力折損是最難的。」夫妻兩人在當時沒有做出裁員決策,可是對內,原本只有懂製造的人,現在要從接單生產考慮到計畫出貨,就要跨部門合作;要有設計美學思維;甚至如德國人造車一樣,從產品端生產一開始,就要有服務最終端顧客概念等。有人因為要身兼數職而離開,或想改變,但行動改、心態動不了。 從員工到老闆,統統先把自己歸零。他們先從員工著眼,夫妻倆每天掛在嘴邊的是:要在製造中放進美學思維。講還不夠,還要有行動。他們將員工一群人從台中拉到歐美品牌家具店,各部門打散,組成小組,請他們將現場觀察寫成報告,讓員工清楚什麼是好設計,情境式學習讓他們熟悉幾百元椅子和上萬元家具的差異。 「就跟廚師要到米其林吃一趟一樣,自己有體驗,才知道設計高低差別,門市觀察也能感受到使用者在想什麼,」企畫專員施丞歡表示,直接跳進美學生活中會有激發,而不是在工廠硬邦邦製造的工作而已。 他們還會在忙碌的生產空檔,全公司一起看可以激發品牌、品味的電影,如最近一部是《壽司之神》,讓員工了解什麼是職人。「重點是讓他們『感受』,有使用者的體驗,才能擺脫製造思維,」可文山的做法是從員工內化做起。 聽起來簡單,但員工一天出訪、花時間看電影,若你是中小企業,你敢做這樣的嘗試?你會接受一天就少掉一輛賓士車般費用支出,只為讓員工體驗設計美學嗎? 成果,做出三個自有品牌單價六萬起跳,效益高50倍勇於割捨之後,手就空出來了,投入研發資源朝高級化發展,可貿突破「工業產品一定越做越便宜」的魔咒,以往代工時期,一張椅子或家具約千元,但轉自有品牌則是六萬起跳,高出五十倍效益。 選擇做六萬元的椅子,有點被「逼上梁山」的味道,這一逼之下,才發現每個人都有機會選擇一條不一樣的路。 據擁有三十年室內設計資歷、澔岳設計創辦人陳岳夫表示:「一張好的辦公椅最高有到二十萬以上,最低幾百元就可以買到。」一張賣價六萬元掛上可貿生產Koplus品牌的椅子,跟一般人在辦公室坐的千元椅子差別在哪? 坐上去,脖子到骨盤伸展與椅背完全貼合,舒適度跟在辦公椅上還要墊腰枕才貼合的觸感不同;蹲下來看椅腳接縫處也看不見接縫口,一體成型設計感也融合了美學精神。 「一張好的、高價辦公椅評估點在於:設計重點、功能性、質料和耐用度等,台灣代工做太久,創造力失去太久,」陳岳夫語氣背後,說明了可貿現有成就的不容易。 目前,可貿開發出三個高單價自有品牌,還運送到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包括歐、美、日和杜拜等地。 一千元和六萬元最大差別,「代工很容易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因為我們(代工)是nothing,不是something,」可文山語重心長的說,這一路挺過來,證明沒有做不成的事,只看你想不想。 可 貿 成立:1990年 董事長:可文山 主要業務:辦公及功能性桌椅、家具 獲獎紀錄: 2010年德國紅點設計獎、 2008年創業楷模獎、 2006年國家磐石獎等 撰文者黃亞琪 |
台商鐵工廠 翻身中國金屬建材龍頭 崇佑一句「只做金屬材料」 拿下一半生技股客戶
2016-05-02 TWM
|
|
身為推進中國市場的先行者,加上超過二十年的垂直整合服務優勢, 崇佑鑽研關鍵技術,成為中國重大工程、生技公司指名的金屬建材領導廠商。 一間台商鐵工廠,竟讓南京地鐵、大連地鐵等中國重大公共工程不能少了它的金屬建材。 它是崇佑,五月初準備回台掛牌上櫃,目前是中國金屬建材營收規模最大的公司。去年毛利率逾三成,包括雲南白藥在內的中國超過半數生物製藥股都是它的客戶。 「崇佑是中國十三五醫改和基礎建設受惠概念股。」國泰期貨證券分析師張雅倩指出,崇佑的金屬建材有高設計可塑性,除可應用在地鐵等大型商業和公共空間,也能迅速布建正負壓空間,是無塵室指定使用的潔淨建材,正好搭上中國推動生技製藥產業升級,帶動無塵室建設需求的風口。 「強的公司挑客人,強的客人挑供應商,在生物製藥界我們是賣方市場。」語氣中,崇佑董事長楊明洲滿是自信。 挾垂直整合優勢 「占住市場六成機會」 所謂金屬建材,共涵蓋作為天花板承載結構的吊頂龍骨(T-bar),以及金屬製天花板與隔間牆體。東華金屬建材董事長許國輝指出,金屬建材比一般建材耐用一倍,又有可回收等好處,但費用平均高一倍,是現在公共工程、商業建築與高科技廠房常見的新建材。 早在一九八○年代,楊明洲就把輕鋼龍骨帶進中國市場,成了第一位在當地製造、銷售該項產品的企業家。「那時還是人民公社,市場都沒有開發……。」他回憶。如同許多台商的發跡故事一樣,崇佑搭上中國崛起的機會,率先搶下新市場。 儘管如此,要保持優勢並不容易。不過十年時間,中國至少出現上百家類似產品的工廠,在激烈的價格廝殺下,許多公司陸續倒閉,崇佑是能存活下來的少數。 競爭的關鍵在於技術。 二○○五年歐洲最大礦棉天花板公司、德國OWA邀崇佑共組合資公司,把金屬龍骨搭配礦棉天花板,賣到歐洲等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崇佑再把金屬加工的核心技術,延伸到相關新產品深耕中國市場,替自己打造另一條成長曲線。 「我只做金屬材料,其他不做。」楊明洲不諱言,全球天花板材料離不開礦棉板、石膏板和金屬板,這三種材料又不能沒有龍骨的骨架支撐,「我既然有龍骨,合作夥伴是歐洲最大,有礦棉板再做金屬天花板,不就把市場六成機會都占住!」 搭上金屬建材產業趨勢 年複合成長率達18.5%依據中國知名產業研究機構北京智研科信的研究報告,預估二○二○年,中國金屬天花板市場規模將達人民幣近百億元(約台幣五百億元),年複合成長率達一八.五%,金屬建材的產業趨勢確實向上。 但新領域不是人人都能跨進,背後技術含量很深。舉例來說,崇佑替大連地鐵站客製化的帆船金屬天花板造形,具備人可走在天花板上而不掉落等硬度承載結構力學,安全的結構設計是第一個難度。 美學造形則是第二個難度,舉凡每一片組合材料的密合度、弧度和角度都必須講究。楊明洲解釋,金屬天花板的精密度要求是○.○○一公分(約一根頭髮直徑的十分之一),必須搭配好各種設備與模具,「你必須懂產品、懂客戶需求,才能實際設計和生產出來。」二十年來,崇佑不只累積了成千上萬個工程實例,在抗震、防火與結構安全等技術上,也擁有超過一百項專利,讓競爭對手難望其項背。這些技術能耐也讓這間台商「鐵工廠」,通過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原先企業二五%的所得稅率因此一舉降到一五%,「省下的一○%,直接跑進淨利。」他透露。 深耕核心技術 每十人就有一人負責研發 為在技術上求突破,崇佑砸逾四億元投資設備,其中最貴一台客製化機台更上看一億元。目前公司員工近四百人,研發團隊就占了四十人,等於每十人就有一人負責研發設計,這樣的投入,在金屬加工製造業極為少見。 只不過,崇佑一站式的金屬建材客製化程度高,從開始設計到拿下案子平均約歷時三到六個月,實際生產到組裝完工最少也要三個月,以至於營收規模無法快速擴大。 如今,隨著可貢獻高毛利的中國新廠正式量產,近期又接下華為印度研發中心等指標性客戶,崇佑能否如同當年在中國市場的先行優勢般,再靠技術力搶下新崛起的印度市場大餅,並衝高獲利率,將是接下來的挑戰。 撰文 / 萬年生 |
5.57萬每平拿下上海周浦新地塊 保利1年半後賣7萬才保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262.html
上海的土地市場再度引發市場哄搶。
5月18日上午,37家房企開啟搶地大戰,幾乎所有地產“豪門”都參與了今天的土地拍賣,最終,保利以54.5億元競得浦東新區周浦鎮西社區PDP0-1001單元A-03-11地塊,折合樓板價43607元/平方米,溢價率295.8%。如果扣除自持部分和保障房,實際樓面價為55707元/平方米。這意味著未來這個片區需賣到7萬/平方米才可保本。
第一財經獲取的名單顯示,參與搶地的37家房企為:奉賢建發、城開、旭輝、招商、正榮、格力、電建+金茂、陸家嘴、金輝、中鐵、融僑、融創、恒大、世茂、華發、華潤、首創、大名城、融信、信達、新城、保利、嘉寶、平安、中駿、禹州、富力、海爾、九龍倉、陽光城、三湘、葛洲壩、龍湖、合景泰富、萬科、中糧、廈門建發。

(拍賣土地實景圖)
目前,周浦新房最高不超過4.8萬/平方米,而周浦地區的房價均價為4萬元/平方米左右。
根據出讓文件公告顯示:該地塊為浦東新區周浦鎮西社區PDP0-1001單元A-03-11地塊,出讓面積為69433.1平方米,容積率1.8,起始價13.77億元。此外,建築限高50米,綠地率為不小於35%。
地塊規定住宅套數不低於1042套,內需配建5%的保障性住房,按規定無償移交給住房保障機構或者公共租賃住房運營機構,全裝修住宅面積應占總住宅面積的30%以上(不包含保障性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全裝修住宅建築面積應占保障性住房建築面積的100%以上。此外,中小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築面積不得低於該地塊住宅總建築面積60%。
同時,該土地的要求很高,本次拍賣地塊中僅80%面積為可售商品住宅,另5%面積做保障房用途、15%面積做須整體永久持有之收租公寓用途。地塊出讓條件上規定:“該幅地塊規定有15%的面積需要自持70年不能出售,5%的面積作為保障房無償移交給政府。”
上海中原市場研究中心資深研究經理龔敏表示,眾多房企追捧之下就形成了高地價,“此次競標房企達37家,其中不乏知名房企,由於市場普遍對一線城市看好使得房企追漲之心不改。”
但一味地看漲並不意味著市場風險就不存在,未來開盤約1.5年之後,因此保利高價購得的這部分地塊,是否可支撐這樣的房價並不得而知。

(保利地產公司圖)
隨著上海等核心城市土地供應的稀缺,房企也被迫提高價格拿地。該土地拍賣後,多家房企在一個討論群里提到,由於目前處於市場洗牌期,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勝利,因此高價拿地也是他們不得不面臨的選擇。
以拿到土地的保利地產為例,保利今年以來在一線城市只在廣州拿過一幅宅地,土地總價為4.56億元,而在上海則是2014年取得楊浦區平涼街道18街坊地塊之後便再也沒拿過地,所以對上海土地儲備的需求還是存在的。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一線城市量價齊升,地王頻出也推動房價繼續上漲,當下半年及明年樓市進入調整期時,房價也會面臨下降風險。

美的欲292億元拿下庫卡超30%股份 欲成機器人行業黑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486.html
繼今年初收購東芝的白電業務之後,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下一步海外並購的胃口更大,瞄準了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的德國庫卡(KUKA)集團。
5月18日晚,美的公告透露,擬斥資不超過40億歐元(約292億元人民幣),要約收購庫卡,目的是使美的對庫卡的持股份額從目前的13.5%,進一步提升至30%以上,從而成為庫卡的第一大股東。

雙方的合作將覆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目前,尚難確定這起收購能否最終成功。如果一旦做成,美的將完成“雙智”(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戰略的關鍵一步,並改寫全球機器人行業的競爭版圖。
收購國際巨頭更劃算
去年,美的已通過收購成為庫卡第二大股東,持股13.5%。這次美的向庫卡其余全部股東發起要約收購,按照要約價格每股115歐元計算,美的預計最高將支付不超過40億歐元的現金對價,而實際交易總對價取決於實際收購的股票數量及最終要約收購價格。
成立於1898年的庫卡,是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總部設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奧格斯堡市。它是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庫卡2015年銷售收入為29.66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為1.36億歐元。
美的意圖獲得庫卡30%以上的股份,由於觸發要約義務,交易標的最高為庫卡不超過100%的股權,並繼續支持庫卡業務的獨立性及其上市地位。
目前,庫卡有三大業務板塊:一是機器人(Robotics)板塊,主要從事開發、制造並銷售可應用於自動化制造過程的主要核心機器人,及其相關的服務和控制器;二是系統(Systems)板塊,主要從事設計和建設涵蓋整個工廠價值鏈的自動化制造系統,從組件、工具、制造單元到完整的系統;三是瑞仕格(Swisslog)板塊,借助庫卡多年在汽車工業中的經驗,為醫療、倉庫、物流、太陽能和航空航天等其他領域的自動化提供解決方案。
在庫卡2015年的收入中,從地域看,約21%的收入來自於德國、約25%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約35%來自北美、約19%來自亞太地區和其他地區;從業務看,31%來自機器人板塊、50%來自系統板塊、19%來自瑞士格;從行業看,約50%來自汽車行業,余下來自一般工業。
為什麽美的要收購庫卡,而不是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中其它三家?一位美的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因為庫卡是純粹的機器人公司,而余下三家除了機器人,還有其它業務。而且,庫卡的總部在德國,德國的工業制造基礎特別紮實。
中國國內近年也湧現了新松、埃夫特等本土機器人領先企業。但上述美的內部人士說,目前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家族”占了全球60%-70%的市場份額,它們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更高;中國本土企業的份額仍然較小,而市值卻很高,“肯定是收購國外機器人公司更劃算”。
“雙智”戰略的關鍵一步
2015年,美的提出“雙智”戰略,明確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是未來幾年重點拓展的領域。去年,美的與全球機器人四巨頭之一的日本安川電機設立了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兩家合資公司;還參股了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之一安徽埃夫特17.8%,並增持了庫卡的股份。
如今,美的要約收購庫卡,是其完成“雙智”戰略布局的關鍵一步,將帶來四方面影響。
首先,美的與庫卡將聯手開拓中國及全球機器人市場。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目前中國一般工業的機器人滲透率仍然很低,每萬名工人僅有17臺機器人,遠遠低於韓國和日本的機器人滲透率,即每萬名工人分別有365臺和211臺機器人,因此潛力巨大。
其次,美的將借力庫卡推動制造升級,並拓展B2B產業。目前美的機器人應用已超過1000臺,在工廠自動化上投資超過50億元,美的還計劃在生產自動化領域每年投資10億元。一旦把美的做成樣板,雙方就可把自動化制造解決方案向中國一般工業企業推廣。
第三,美的子公司安得物流將受益於庫卡子公司瑞士格的物流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提升物流效率,拓展第三方物流業務。
此外,美的還將與庫卡共同發掘服務機器人市場。美的先重點關註助老助殘機器人、康複護理機器人等領域。今後,雙方將憑借美的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多元產品組合,以及庫卡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市場、研發能力,拓展產品範圍。美的將實行多品牌戰略,全面滿足消費品、醫療、智能家居、物聯網等市場需求,推動美的服務機器人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
去年,美的銷售收入達1384.4億元,凈利潤127億元。美的的目標是未來幾年將整體銷售額提升至超過250億歐元,其中智能設備及服務機器人會為銷售額增長帶來巨大貢獻。
而庫卡則將中國作為戰略重點之一。庫卡計劃2020年將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由過去財政年度的4.25億歐元提高至10億歐元。美的副總裁顧炎民表示:“美的視庫卡為提升自動化的首選合作夥伴,而美的將是庫卡開發、生產、推廣機器人業務的理想合作夥伴。”
為了達成這次收購,美的采取了逐步推進的方式。上述美的內部人士說,先是入股庫卡;然後,與庫卡管理層溝通,雙方相互認可,因為如果管理層不認同,“強扭的瓜不甜”。
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我們十分欣賞庫卡的管理層和員工,並持續采用庫卡的設備和系統,且一直與庫卡保持有建設性的溝通。庫卡目前處於極佳的狀況,而我們將致力投資於庫卡的員工、品牌、知識產權以及設施,以進一步推動企業的未來發展。”
高工產研的金融服務項目總監張宏標認為,一旦美的完成對庫卡的控股收購,美的將改寫全球機器人產業的競爭版圖,成為機器人行業的一匹黑馬。
420兆瓦 晶澳拿下首批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近50%份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20.html
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光伏產品制造商之一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JASO.NSDQ,下稱“晶澳”)在SNEC展會上宣布,公司為山西大同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一期工程提供了總計420兆瓦的高效光伏組件,其中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達150兆瓦,這一數字也占了全國首期光伏“領跑者”示範項目近50%的組件份額,同時也相當於2015年晶澳全球出貨量的10%左右。晶澳執行總裁謝健也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公司十分看好國內及南美等地的發展,未來這兩大地區也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據記者了解,目前晶澳已與相關公司正在探討於巴西建設新的生產基地一事,一旦達成,這將是晶澳在海外設立的第二家工廠。

光伏“領跑者”計劃,出現在今年6月的一份《關於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下稱“意見”)中,由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意見中提出,國家能源局每年安排專門的市場規模實施此計劃,要求項目采用先進技術產品。“領跑者”先進技術產品應達到以下指標:多晶矽組件和單晶矽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為16.5%、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以上;矽基、銅銦鎵硒、碲化鎘等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達到 12%、13%、13%以上。上述新政中的指標,比目前的《光伏制造行業規範條件》(2015年)相對高一點,比如在多晶矽組件的轉換效率要求上,前者為16.5%,“規範”中提出15.5%,高出一個百分點。
由於“領跑者”會設立一些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等,因此綜合而言,光伏產品制造商將要拿出更高技術的產品來角逐這類示範基地的相關產品選型。就在去年6月25日,國家能源局也發文批準了大同市建設采煤沈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下稱“大同基地”),首個“領跑者”基地由此現身。
謝健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作為“領跑者”計劃的示範項目,大同基地的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950兆瓦,為國家能源局啟動,投資額預計100億元,將建成13個光伏電站,建成後年均上網電量15億千瓦時,年可實現稅收2.6億元、節約標煤48萬噸。

2015年7月,晶澳憑借核心技術優勢被大同市人民政府選為該示範基地2015年項目的投資商,並承接了50兆瓦的“領跑者+新技術+新模式”示範項目。除該中標項目外,晶澳還為三峽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集團、中廣核、京能集團、合肥陽光電源等6家中標企業在此示範項目中提供總量為370兆瓦的光伏組件產品。
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由晶澳研發,於2013年10月首次推出。其電池采用PERC(背鈍化和局部鋁背場)技術,3年來轉換效率不斷提升。2014年6月20日,Percium高效電池正式量產,在業內率先創造了P型電池量產轉換效率超過20%的記錄。截至目前,其產品轉換效率可達21%,60片組件功率超過295瓦,72片組件功率超過345瓦。除高效單晶Percium組件以外,晶澳還有高效多晶Riecium組件,常規單晶Cypress組件,常規多晶Cypress組件,雙玻組件共計五款組件符合並超過國家“領跑者”標準。
晶澳在2015的全年出貨量為4G瓦,包括3673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和組件加工(對外部客戶出貨),電池及電池來料加工為265兆瓦,對自己下遊光伏項目的出貨量是53.5兆瓦。因此,420兆瓦的規模量已占據約公司去年總出貨的10%以上。與此同時,其去年全年的收入為135億元,毛利率17%,2014財年晶澳的收入則為113億人民幣,毛利率15.6%。2016年晶澳的產能將增長30%,其中太陽能電池產能將增至5.5G瓦,光伏組件增至5.5G瓦。
產能擴張上,晶澳正在積極推進全球各地的戰略布局。位於宣化區京張奧物流園區的晶澳1吉瓦組件項目,日前已正式開工。項目達產後,晶澳將以張家口為中心,把銷售輻射至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區,預計年實現銷售額40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帶動光伏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該項目的總投資額為6億元,占地153.85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包括聯合廠房14000平方米、原料倉10330平方米、成品倉17446平方米等。在海外,去年10月23日晶澳的第一個海外工廠馬來西亞檳城巴六拜工業園的400兆瓦高性能光伏電池廠已開業,總投資額為4.46億元,有700個就業崗位。而在不久前,晶澳也與相關企業達成交鑰匙合作,預計在南美的巴西投資300兆瓦項目。
開幕才半年,就打敗圓山拿下主辦權 菜鳥團隊 如何辦成史上最大國宴
2016-05-30 TCW
|
|
五二○的這場國宴,賓客數創新高、菜色更複雜,本刊獨家直擊,上菜前兩天,飯店前後場的備戰實況。 五月二十日晚上七點,台灣首位女總統蔡英文,緩緩走進挑高九.九米的宴會廳,在全世界的注視下,沿著紅地毯登台致詞。當她以國家主人之姿入座,主桌上的粉色系蝴蝶蘭花海,在三層環狀的水晶吊燈的投射下,令在場賓客都驚豔不已。 迎接中外賓客的是,色彩繽紛、滋味清爽的「福爾摩沙之春」,這道主廚團隊花費五天製作的前菜,擺盤一如總統蔡英文俐落又不失女性特質的形象,為當晚的盛宴揭開序幕。 而這場舌尖上的國宴,是最大的亮點,也是讓賓客回味再三的記憶點。 由於這是總統就職史上,參與人數最多、菜色設計最複雜,也是動線及維安難度最高的一場國宴,台北萬豪酒店須在短短兩個月內,要讓一群沒有國宴經驗的菜鳥團隊完成國家級豪華晚宴的任務,更是空前的挑戰。 國宴總主廚高鋼輝說,萬豪團隊光是紙上作業就花了兩個月時間。要達成「在地.得時」的特色,主廚們花了一個月下鄉,到全台各縣市尋訪食材。為了前菜的醬汁,特別跑到基隆山間尋訪難得的樹梅;為覓得「尚青」的龍蝦,也潛水下到澎湖海域,才能分別張羅到全台各縣市的農特產。 為試菜調整上百次 主廚:睡覺外,腦子都在想「除了睡覺時間,腦子都在想,」高鋼輝說,團隊為了試菜,調整了至少上百次。以「馬祖淡菜海鮮凍」為例,從湯底到醬汁的組成,每道工序都分別試味道,才找出以全雞和貝類海鮮熬湯的配方,花了足足一個月,才設計出這份八道菜色、中菜西吃的食譜。 「老高啊,主菜的sauce(醬汁),什麼時候可以試?」台北萬豪酒店業主、西華集團董事長劉文治,即使見過再多場面,也不免繃緊神經,在國宴舉辦前兩天,本刊獨家直擊,他到廚房重地親自「盯菜」,和高鋼輝對話的畫面。前菜的海鮮凍,出自劉文治的巧思,他以歐美經商多年的經驗,參酌米其林餐廳做法,端出這道具有國際水準的料理。 高鋼輝說,光是放在湯匙裡的一小塊凍菜,就內含十種食材,選用馬祖空運來的淡菜切成細絲,搭配手挑的螃蟹肉,依據食材特性分五天切絲、烹調備用,得花上五天製作期,才能集之大成,在國宴當晚,再靠膽大心細的主廚,切出完美比例。 豆腐切絲變花瓣 一塊四十刀,0.5公厘細令人印象深刻的最難菜色,莫過於錦繡菊花雞湯。要呈現豆腐切絲的菊花意象,靠的是師傅繁複的刀工,在豆腐上切出○.五公厘、細如髮絲的花瓣,一塊豆腐切四十刀,刀工就得要忙上四天。 湯底更是不馬虎。精選養四百五十天的老母雞,熬成口感濃郁卻清澈可見底的清雞湯,而可品嘗食用的雞肉,則挑選來自南投縣信義鄉的桂丁雞,肉質較其他雞種滑嫩。 好食材到手,要設計出有台灣精神的菜色,還要兼顧族群融合意涵,又是一項難題。 另一道總統指定菜色「客家炒粄條」,高鋼輝說,來自桃園復興鄉、香氣濃郁的段木香菇,特別炸過把香氣逼出來,粄條也請苗栗的農友重新調整米漿比例,營造Q彈口感。 光是將香菇搭配銀芽、韭黃等配料一一炒香,得花上十分鐘,一鍋頂多炒二十人份,讓每條粄條都能入味。為服務超過千名的國宴貴賓,主廚就得花上九小時來烹調,上桌前再分裝進烤箱,以蒸烤方式回溫,確保粄條的口感不變。 「超乎預期的好!」這道慢工出細活的客家粄條,贏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頻頻點頭,在離開飯店時對本刊記者連聲道「好」。 「高難度!」從兩蔣時期承辦歷屆總統國宴、圓山飯店協理楊月琴回憶,為了展現國宴排場,飯店不論硬體及服務都必須講究。其中,外場如何與學生們協力合作,用絕佳默契完成瑣碎細節,考驗著飯店團隊的能耐。 精算動線 碼表計時,確保上菜零誤差當七百位服務人員,端出一道道佳餚,如同「走秀」般整齊畫一的動作,令人印象深刻。為了讓客人坐得舒服,國宴分別在五樓、八樓的宴會廳舉行,如何讓兩邊的上菜流程能一致,團隊在兩個樓層設下電子鐘,精準對時,負責控流程的幹部也手握碼表,隨時與舞台、廚房連線,機動調整出菜流程。 採取中菜西吃的國宴,從廚房到會場,距離長達三十公尺,服務員必須在三十秒的黃金時間內,將菜餚送達賓客的位子上。這是萬豪團隊拿著碼表,試走過上百次才計算出的最佳動線,確保呈現在客人面前的菜餚,無論是熟成度及熱度,都保持在最完美的狀態。 「像軍隊打仗一樣,」台北萬豪酒店資深經理陳正賢說,要讓宴會服務流暢,萬豪採取軍事化管理,以五人為一組,將宴會場地區分為八區,賦予每位任務編碼;也特別增加人手,讓一位人員服務一.五位賓客,全程顧好客人的需求,編制遠比一般喜宴、尾牙場多上五倍。 陳正賢說,統籌七百人團隊的秘訣,就是將流程及服務動作「化繁為簡」。團隊特別花了八小時,拍攝三個版本的訓練影片,仔細拆解服務動作,讓成員能在家練習,以確保服務到位。例如,萬豪在每桌設有專責酒水的服務人員,讓每位客人杯中的紅酒,維持在七十五c.c.,倒完全桌客人剛好就是一瓶的量。 在沒有一個客人會看到的廚房,大張旗鼓整修,則是台北萬豪酒店常務董事劉恆昌展現細節力的具體例子。他甚至細膩的思考,如何防止人員在廚房裡跌倒,特別加設防滑墊,以免排菜和送菜的人員,萬一不慎跌倒,會影響上菜速度。 將宴會廳大門的鉸鏈更新,也是思考到細節的另一例。劉恆昌說,雖然飯店才開幕半年,但大門因開開關關,會越推越重,所以要仔細檢查門片環節,讓客人出入能更輕鬆。 直到客人全部走出飯店的大門,這場舌尖上的國宴就會正式寫入歷史,一切不能重來,才會凸顯整場盛宴的完美與和諧,事前的準備工作有多難。 國宴成功傳遞創意十足的寶島印象,這是由幕前幕後超過上千人次,共同付出的腦力與汗水,也向國際間展現台灣的軟實力,後續帶來的國宴效益,讓台北萬豪贏了面子,更得了裡子。 【延伸閱讀】從國宴菜,看歷任總統對「吃的講究」 總統:蔣中正 菜色特點:中式川揚菜為主 總統:蔣經國 菜色特點:五菜一湯,因排成梅花狀,故以「梅花餐」聞名(最儉樸) 總統:李登輝 菜色特點:排翅、鮑魚等,重視排場(吃最好) 總統:陳水扁 菜色特點:以台灣在地小吃為主 總統:馬英九 菜色特點: 以地方特產為主 重視食物里程、節能減碳(重環保) 總統:蔡英文 菜色特點: 以地方特產為主 重視食安、強調產銷履歷(挺小農)資料來源: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台北萬豪酒店 整理:林淑慧 |
海航買買買 拿下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
過去12個月幾乎平均每月達成一筆並購交易的海航集團,海外“大采購”的步伐並沒有停止,最新一筆交易,是宣布將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收入囊中。
Gategroup北京時間7月7日中午宣布,海航已經確認收到Gategroup共計61.76%的股票出售,加上Gategroup自身仍然持有的62.06萬股,交易雙方合計擁有公司63.6%的所有權和投票權。
控股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
今年5月,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航空(香港)航空配餐控股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公開要約收購所有公開持有的Gategroup 股份的要約收購說明書。
當時提出的條件是以每股53瑞士法郎的價格收購Gategroup,並得到了Gategroup董事會的一致贊成。在股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上述收購價對Gategroup的估值約為14億瑞郎(14.7億美元)。在公開要約收購完成後,海航計劃讓Gategroup退市。

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為乘客提供餐飲服務 圖片來源:Gategroup官網
根據Gategroup7月7日發布的最新公告,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7月1日下午4點的初次接受期到期,共有1641.50萬Gategroup股份向海航航空(香港)航空配餐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對應為Gategroup的2657.66萬股份的61.76%。
Gategroup表示,海航對此階段的結果非常滿意,並樂觀地認為公司其他股票持有人會認識到將所持股票出售給海航的益處,讓海航在額外驗收期(此交易將會有十個工作日的額外驗收期,於7月8日開始,並在7月21日結束)繼續購得股份。因此海航決定取消要約收購說明書中67%的最低接受比例條件,宣布此項交易成功,預計這項收購的結算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完成。
Gategroup是全球領先的航空餐飲供應企業,從事機上餐飲、機上零售、物流配套等服務。公司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現在六大洲33個國家設有約160個服務點,員工總人數約2.8萬人。其航空餐配業務僅次於漢莎航空旗下的LSG漢莎天廚。
在此之前,Gategroup的客戶包括達美航空、美國航空公司、易捷航空、阿聯酋航空、美聯航、維珍航空等大航空公司。2015年的財報顯示,Gategroup收入為29.96億瑞郎(約合 203 億元人民幣),其中80%以上營收源自南美和歐洲及中東地區,而航空市場增長更為迅速的亞太及拉美地區占比還不到20%。
對於Gategroup的收購,海航表示意在“加快海航國際化發展,增強海航在航食產業領域的能力,產生協同效應”。
值得註意的是,海航集團在國內有自己的餐食公司,旗下的海南航空等則在加速開辟到歐美國家的國際遠程航線,而歐洲和北美正是Gategroup最重要的兩個市場,收購Gategroup相當於給未來的國際航線開拓準備好了後勤隊伍。
美國市場調研機構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報告顯示,全球航空配餐市場到 2020 年將達到 176 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亞太地區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6%。IATA 的另一項調研則稱,中國將會在 2032 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航空客運量最大的市場,被海航集團收購的Gategroup,未來的市場和客戶開拓前景也開闊了不少。
平均每月一筆的海外投資邏輯
值得註意的是,在收購Gategroup公司之前,海航集團曾在去年收購了瑞士另一家企業Swissport,後者是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為全球約700家航空公司客戶提供機場地面和貨運服務,業務遍布48個國家的270個機場,年保障乘客約2.24億人,處理貨物約410萬噸,年營業收入約30億瑞郎。
不管是航空配餐企業還是地面服務企業,都跟海航的航空主業相關,以提升航空板塊全產業鏈服務能力。
而在過去一年里,海航集團進行了一系列航空及其上下遊、酒店、地產等領域的收購,幾乎平均每月一筆。
記者梳理海航的海外收購標的發現,與三大國有航空不同的是,海航的國際化布局不僅限於開通新航線,而是通過收購國外的公司來打造完整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其投資方向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業務布局,二是資產配置。
業務布局方面,主要是在航空主業、輔業以及旅遊、酒店等上下遊的延伸,比如投資藍鷹航空、巴西蔚藍航空、澳洲維珍航空,收購紅獅酒店、卡爾森酒店等;資產配置方面,主要在倫敦投資了兩個地產項目,還收購了美國曼哈頓的地標建築。
多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從海航集團海外投資的思路來看,是希望將航空和旅遊產業鏈打通,以航空運輸、旅行社、酒店、金融及支付、技術等產業為基礎完善一站式旅遊服務,並將地區型航空公司以及海外參股的航空公司資源整合起來,加速“大旅遊”產業的布局。畢竟現在全球經濟低迷,企業的估值普遍較低,此時可以進行低成本擴張,而後續的資產和業務板塊的整合對收購效果的落實也很重要,比如將海外航線與投資的海外酒店、地面服務以及配餐資源協同。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航集團仍在尋求更多海外資產標的的投資,而內部資產和業務板塊的重整也在醞釀。而對於大規模海外並購的錢從哪來,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投資總裁黃琪珺接受外媒采訪時曾透露,公司的並購資金來源主要是經營現金流、資本市場、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社會化基金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值得註意的是,在近期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發布的“鼓勵試點企業境內母公司直接發行外債”的公告中,只有海航和華為兩家是21家試點企業中的非國有控股企業。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