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專題】活躍在戰場的“日本八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382

命運之手如此無常,連渡邊三郎自己都驚訝身份的轉變——紡織工、日本兵、八路。

1940年9月下旬,山西榆社戰鬥到了第三天,日軍中二十幾人棄陣而逃。其中就有渡邊三郎,他來華已有兩年零九個月,應征入伍前在日本是名紡織工。

趁著夜色突圍,渡邊三郎還是沒能逃出八路軍的伏擊圈。負了腳傷的他,使盡力氣投出最後一顆手榴彈之時,八路軍的手榴彈也在他前方爆炸了。

渡邊三郎眼前一黑,一頭栽進深谷。醒來時,看到月光下寒光閃閃的刺刀,他被八路軍俘虜了。

等待他的不是“苦刑”,只是態度友好的問訊,他有些意外。

他親眼見過日軍是怎麽折磨八路軍俘虜的,他接受的教育也是“寧死不當俘虜”“當俘虜是帝國軍人最大的恥辱”。

這樣想的不止渡邊三郎一人。

在抗日戰爭前期,八路軍很難抓到日本兵。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首次與日軍交鋒,盡管消滅了千余名日軍官兵,但未能活捉一名俘虜。那時,日軍傷兵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抵抗到底。

後來,情況發生變化。八路軍俘虜的日軍越來越多。冀中軍區在1938年以後的3年時間里,俘獲日軍六十多名,其中有不少軍官。1940年百團大戰,八路軍俘獲日軍281人。隨著戰爭深入,這一數字越來越大。

對日本戰俘頗有研究的國防大學少將徐焰分析,一方面,日軍長時間作戰,許多人開始出現厭戰心理;另一方面,八路軍的對日宣傳起了作用。

而挑起八路軍對日宣傳大梁的,卻是這些日本戰俘以及戰俘組織,比如渡邊三郎後來加入的覺醒聯盟。覺醒聯盟成立於1939年,是日本在華的第一個反戰組織,後來與“反戰同盟”合並為“日本人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據1944年4月的統計,同盟成員已發展到253人,支部16個。

同盟的成員一般並不直接參加戰鬥,他們的武器多是喊話筒、宣傳單、電話筒和信件等。

戰鬥間隙,炮火喧天的戰場沈寂下來,此時變成了宣傳喊話、瓦解敵軍的良機。但八路軍官兵不懂日語,所學的日語喊話口號數量有限,效果不明顯。“反戰同盟”成員參加戰場喊話後,局面很快就打開了。

平日里,同盟成員會向碉堡里的日軍發動宣傳攻勢。他們現身說法,本身就是絕好的宣傳材料。太行支部的松田君原所在部隊戰友收到他的信時,部隊里便傳開了:“松田在八路軍里還活著呢!”這令發布陣亡公報的中隊長慌了手腳。反戰同盟還會印刷“不準打耳光!”的傳單,在日軍碉堡附近散發。日本櫻花節到來時,聯盟成員會給碉堡里的日軍打電話,給他們講自己在八路軍中的生活、日軍生活中的矛盾、戰爭的性質等。第二天,還會按照約定想方設法給日軍送去日用品、甜食和傳單。

這些努力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徐焰說,雖然有時達不到勸降效果,但日軍的戰鬥意誌沒有那麽瘋狂了。有些日本兵後來殺人放火,也有顧慮,開始想辦法消極對抗。戰後有日本兵回憶,部隊一提出掃蕩,他就裝肚子疼。開始時個別人這樣,日本軍官可以打耳光、踢打,但當一半以上都泡病號,軍官也沒了辦法。這也是抗戰後期日軍掃蕩減少的原因之一,反戰同盟的宣傳起了實效。

參加反戰同盟的這些日本戰俘,都很堅決。經過宣傳教育,日本戰俘多是誠心誠意反對戰爭,反對日本法西斯。因為他們已沒有後路。按照日本規定,戰場上一百個小時不歸隊,不管找不找得到屍體,他就被視為陣亡,他的家屬開始享受撫恤金待遇。這個士兵已經不存在,他再回去也活不成。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日本戰俘回憶說,“舊的我已經死亡,我開始新的生命”。

八路軍相信“日本士兵並非我軍之真正敵人。日本士兵大部分與我等相同,系日本統治階級壓榨下勞苦人民之子弟”,並允許他們發揮更大作用。1941年在陜甘寧邊區,日本人森健當選邊區參議員。1942年延安大生產運動中,日本戰俘主動參加勞動,並有多人成了勞動模範。戰爭結束後,反戰同盟里仍有很多人在為中日友好而奔走。

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中日本“反戰同盟”有34人獻出生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36

浙江網商銀行獲準開業,馬雲馬化騰進入下一個正面戰場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36

浙江網商銀行獲準開業,馬雲馬化騰進入下一個正面戰場
作者:王振

摘要: 隨著民營銀行的政策開閘,中國首批五家試點銀行已全部開業,傳統的銀行櫃臺可能在下一個十年不複存在。

鈦媒體註:未來十年,受到互聯網技術沖擊最大的將是傳統金融業。隨著民營銀行的政策開閘,如今遍布各大城市各大商業區的櫃臺式銀行將成為最容易被替代的金融業形態。從前海微眾銀行到剛剛獲準開業的浙江網商銀行,基於用戶數據的數據型銀行架構,服務前景非常廣闊。至此,中國首批五家試點銀行已全部開業,傳統的銀行櫃臺可能在下一個十年不複存在。他們會否成為壓倒傳統銀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浙江網商銀行獲準開業,馬雲馬化騰進入下一個正面戰場

5月27日這一天,馬雲離他的的銀行夢又近了一步——浙江網商銀行獲準正式開業。

27日下午,浙江銀監局發布公告,批準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開業,核準其註冊資本為40億元人民幣。至此中國首批五家試點民營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深圳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全部獲準開業。

網商銀行長啥樣?

浙江網商銀行是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上海複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持股方面,螞蟻金服持股30%,複星持股25%,萬向三農集團持股18%,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16%。

根據《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公司以互聯網為平臺,按照“小存小貸”模式為小微企業和網絡消費者提供有關貿易與生活方面的金融解決方案。

根據公告,核準網商銀行的金融業務範圍為包括了:

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提供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同時公告公布了網商銀行的高管成員,俞勝法擔任行長,井賢棟擔任董事長。並核準了井賢棟、辜校旭、韓歆毅、俞勝法、趙衛星、趙穎的董事任職資格、馬邦寧董事會秘書的任職資格。從名單上看,高管多來自螞蟻金服,其中井賢棟為螞蟻金服CFA,俞勝法和韓歆毅均為螞蟻金服副總裁,而辜校旭則來自複星集團。

小存小貸玩轉純網絡銀行

在經營模式上,網商銀行將以純互聯網方式運營,不設物理網點,不做現金業務,也不會涉足傳統銀行的線下業務如支票、匯票等。

網商銀行定位於服務“長尾”客戶,尤其是廣大的小微網商、個人創業者和普通消費者,特別是其中的農村消費群體。開業後將采取“小存小貸”模式,具體指主要提供20萬以下的存款產品和500萬以下的貸款產品。

事實上,網商銀行之所以能夠采取“小存小貸”模式,源於阿里電商平臺的大數據處理能力和征信體系的建設。

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表示,網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完全跑在“雲”上的銀行,更重要的是它的核心系統全部基於阿里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架構的金融雲計算和OceanBase數據庫開發。螞蟻小貸運用大數據技術為淘寶、天貓上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今年年初,螞蟻金服推出了芝麻信用,其基於阿里巴巴的電商交易數據和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數據,可對用戶進行信用評估,這些信用評估可以幫助互聯網金融企業對用戶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做出結論,繼而為用戶提供快速授信及現金分期服務。

在IT架構上,網商銀行采用了現在最時髦的雲計算技術,核心系統全部基於阿里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架構的金融雲計算和OceanBase數據庫開發,而跑在“雲”上會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

“二馬”銀行之爭

想做純網絡銀行的可不止馬雲一個人,還有馬雲的本家兄弟馬化騰。而早在今年1月,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就已試營業,第一筆貸款還是由李克強總理親自敲下電腦回車鍵。

微眾銀行註冊資本達30億元人民幣,由騰訊、百業源、立業為主發起人;其中,騰訊認購該行總股本30%的股份,為最大股東。與網商銀行類似,微眾銀行采取的是“個存小貸”模式,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櫃臺,更無需財產擔保,而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而微眾銀行的第一款產品“微粒貸”也已上線,“微粒貸”是網絡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在20萬元以下,大部分用戶的貸款額度都在5萬元左右,並具有“無抵押、無擔保、隨借隨還、按日計息”的特點。

阿里與騰訊的銀行模式大體相近,但兩家巨頭公司依托的客戶資源不同。阿里優勢在於龐大的淘寶和天貓的小微企業和消費者群體,騰訊則擁有QQ和微信兩大超級社交入口。未來互聯網銀行領域將再現硝煙。(鈦媒體記者王振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65

BAT的支付戰場 渾水摸魚

2015-06-04 NM 馬雲現在是股壇最當紅的點金聖手。你沒看錯,是股壇不是科網界,事源阿里巴巴的名人效應成為了內地商人借殼上市炒作的新模式。由自己友搞的雲峰基金、到知名藝人、大商家,甚至在股壇活躍多年的殼王都要沾一沾他的旺氣,一同吃一頓Big Tea Rice。渾水從市場小道消息聽回來,光是「阿里」這個名字已經值數億元,這是只計個名,還未包括其他軟件、硬件配套,當真厲害。 雖然阿里在香港殼界一炮而紅,不過在TMT領域,它還有2個重要對手,就是騰訊和百度,也即是所謂的BAT之爭。從數據上來講,騰訊的總收入是最高,阿里最能賺錢,而百度的利潤率就每年下降。以前,三巨頭是各守自己的基本盤口,例如百度是搜尋器起家、阿里是主打網商平台、騰訊主打網絡遊戲、IM等。現在主流評論員都同意這個三國鼎立的各據山頭形勢已被打破,三巨頭都開始入侵對手的盤口。當然,也是因為李克強講的「互聯網+」口號帶動,三巨頭的競爭也日漸激烈,就算現實未必如此,至少股民是相信這個概念的。渾水有感,支付概念會是另一個三巨頭短兵相接的平台。支付在兩年前是股壇曾經當紅的炒作概念,不過已回歸平靜,真實的支付業務的內涵價值會慢慢顯現。因此,渾水有意從支付概念股中尋寶。其中一隻渾水有興趣的是中國創新支付(8083)。有別於其他業務簡單的空殼,中國創新支付是有實質業務支持的公司,因此市值70億多元。公司在上年聖誕節找了閆曉田先生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投資官。閆先生本身有一點搞財技和搞科技的背景,而且薪酬不是一般普通職業人士可比,暫推斷這隻股票有做動作跟尾。公司最近做了很多動作去增加已發行股本,包括行使一些可換股債券以發行認股權。當中比較吸引眼球的是以溢價向Greater China Select Fund發行了總面值3.82億元,這隻基金可以每股0.72元行使認購最多5.3億股份,佔擴大後公司已發行股本約8.64%。這隻基金背後是東英撐腰,也是鳳凰無寶不落的基金,專找一些不太大路的小公司做策略性投資者炒股票,包括海南美蘭機場、凱順能源。公司最近夥拍元征(2488)搞支付業務,看似有意製造好消息炒股。現在股票有兩個值博點,第一是搏公司多製造催化劑、做好股價;第二,就是一些超強勁的策略性投資者入股。 渾水摸魚 一個是錯生紙醉金迷時代的偽文青,一個是混沌中的迷途小股童。兩個本來專門投資細股、拆解財技布局的炒家,最近踩過界在各財經傳媒撰文和辦報。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672

中美经济博弈 逐鹿四大战场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225

作者:谢涌海

去年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美国占比22%、欧元区国家占16%、中国占13%、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占8%、日本占7%。数据还显示,发展中国家占比首度超过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其规模在2014年已达10.4万亿美元,约等于美国经济总量的60%、日本的1.8倍、德国的3倍、英国的4倍和法国的5倍。

但同时,中国经济因长期高速发展积压下许多结构性问题需要调整;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需要改革;内地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在调整、改革和开放的推进中既需要认真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更需要对外稳妥地处理好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

美元铸币税地位 撑美国经济

一、美元的特殊地位与人民币国际化

美国在全球的综合国力「一哥」地位毋庸置疑,她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但 是从财政角度看,美国的联邦政府税收每年只够支付其国民的社会保障开支,其余开支均需依靠「赤字」解决,难怪其财赤高筑,占比可与希腊一比高低;美国的储 蓄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内投资的资金主要依赖外资;美国的贸易长年逆差,在通过进口满足国内消费之余,却给全世界留下3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2倍)的逆差,在境外流转。

美 国长期以来一直享有「铸币税」的独特地位,这是因为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商品结算货币,以及金融市场主要的交易货币。联储局前主席格兰斯班在美国发生金 融海啸时曾留下名句:「美国不会破产,因为我们掌控着美元的发行权。」由此可见,美元的特殊地位是美国赖以作为超级大国,甚至维系美国生存的经济支柱。

美打击欧日英货币 下站人民币

美国视任何主要国际货币为潜在的威胁,一有机会就会动用一切手段将之打压。日圆曾占国际储备货币10%的份额,美国通过一纸「广场协议」,迫日圆升值和开放资本市场,对日本的经济泡沫先打气后捅破,重创日本经济,日圆在国际储备货币中所占份额应声下跌至3%

欧元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是美国的心病。美国利用一切机会唱衰欧元。在2012年欧债危机中,美国落井下石,不仅不救欧元,反而对欧元区国家指手划脚,不断降低区内国家的主权债评级,且大量沽空欧债,其手法与其当年一手造成「英镑危机」如同一辙。

人民币国际化自然引起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欲故伎重演,首先唱衰中国经济,其次,迫使人民币升值,再者,要求中国开放资本市场,指望中国政府会犯政策性系统性错误,给美国有攻击的机会。对此,中国必须高度警惕。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以经济安全为前提,在中国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简称SDR)问题上不作原则性让步。

TPP一拖再拖 美指挥棒失灵

二、美国倡导TPP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在新一轮国际科技创新大环境之下,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并倡导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和TIP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即美国与欧盟就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将政府参与经济、环保、市场开放,甚至人权状况等均纳入到投资环境标准,寄望于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排它性的相互投资、实现再工业化、继续垄断世界经济和技术,但这只是美国单方面的如意算盘。

美国的提议不仅激起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就连发达国家也难以配合,因此TPPTIPP谈了多年,就如同多哈谈判一样,停留在了一个时点上。与之相反,在全球范围内,区域性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协议、自贸协议和投资保护协议雨后春笋般地诞生,这充分显示美国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中,继续采用单边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做法难以为继,指挥棒失灵了。

中国在对外经贸关系中一贯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带一路」规划利用中国的资本、产能和技术,与65个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创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等,得到国际社会甚至包括美国的绝大多数盟友的支持。

美拥能源定价权 华不得不防

三、美国的页岩气开采和中国的能源战略

美国在金融海啸后大力发展国内的页岩气开采,目前该项开采已占其天燃气产量的比重达35%,到2020年,美国有望成为净能源出口国。

但是,中国目前每天进口740万桶原油,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的能源战略是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立足国内能源到2020年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大力发展天然气,重点突破页岩气和煤层气开发;安全发展核电,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继高铁之后,核能也是中国今后的一个出口亮点。

同时,中国将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坚持投资和贸易并举,陆海通道并举,着力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加强与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等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

前不久,美国利用其对冲基金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定价权,就乌克兰问题上制裁俄罗斯,在短短几个月内,将原油价格从150美元一桶打压到50美元以下。此举一方面制裁俄罗斯,另一方面也向中国展示了美国的能源定价权。她既然可以将油价打压下来,同样也有能力将之再炒回到150美元一桶,甚至更高,中国政府对此不得不防,并加快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能源贸易和期货交易中的结算替代。

华人口庞大 粮食安全是国策

四、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和中国的粮食安全

石油短缺,一国会发生经济危机,但是,如果粮食短缺,那就会发生生存危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的国策,中央政府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

中国过去11年连续农业大丰收,2014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超过6亿吨。人均粮食453公斤,自给率为97%,储备率高达35%,以上三项数据均高于国际标准,中国以全球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

美国则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出口和储备国,拥有15亿亩粮食耕地,每年通过调节粮食库存来控制国际粮价。前些年更推出「玉米变燃油」计划,受到全世界的批评,谴责其「不道德」。

美 国的孟山都、拜耳和杜邦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家转基因粮食种子供货商。在中国的粮食种植结构中,大豆仍供不应求,每年从美国进口大豆和种子。由于转基因产品为 绝育产品,必须年年进口新种子,另外该产品还有两个副作用,一个是必须向美国公司购买专用除杂草剂,另一个是产品中含有杀虫害的基因,对人体或造成潜在伤 害。

海外种「放心粮」 防粮食受制美

为了粮食的安全,中国必须确保18亿亩耕地面积,并不断地提高单位产量,同时在海外投资农场,种植「放心粮」,更重要的是,全国各地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和提倡新的饮食文化,减少消费环节的浪费,以防出现粮食短缺受制于美国。

总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届政府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化解国内系统性经济矛盾和来自外部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新格局下稳妥处理好中美博弈都是有益的。

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就需要强大的对手。想知道中国如何得道多助,请看亚投行57个创会成员名单便知;想判断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多强,看她的竞争对手是谁,因为只有强者才有资格与强者博弈。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64

戰場上,只能有一位將軍

2015-07-06  TCW


電影《投名狀》有一句經典台詞:「戰場上只能有一個頭。」商場如戰場,訊息萬變,一家公司發號施令的將軍,也只能有一個。

原本,王品集團的大將軍,毫無疑問是戴勝益;現在,執掌兵符的人,換成一位台灣市場很陌生的名字:陳正輝。

去年十月,王品捲入正義油品的食安風暴,股價重挫。但食安風暴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去年第二、三季開始,王品營收與獲利狀況就亮起紅燈,食安風暴只是把王品的內部問題,浮上檯面。

先前在消費者心中,戴勝益就等於王品,他的個人魅力、管理心法,都吸引服務業爭相仿效、學習。他讓王品一度成為大學生心生嚮往的就業企業,也吸引國外餐飲業來台取經。

當戴勝益在台聲勢如日中天,幾乎沒有人注意,王品在中國的版圖,逐漸擴張。在彼岸打天下的人,是陳正輝。

陳正輝是何許人?他與戴勝益並肩作戰二十五年,西堤牛排在他手上創立,他的家族持股,比戴勝益家族還多。

正當台灣王品深陷泥淖,中國市場占王品集團營收從零變成四成,明年起將過半,超越台灣。

戴勝益今年四月宣布二○一八年退休後沒多久,陳正輝返台,接掌副董事長與總經理。看似一人之下的安排,背後其實是決策團隊的變天,從中國市場班師回朝的戰將,帶著戰功坐大位,王品的管理模式、市場策略,此後將大不相同。

雖然,陳正輝與戴勝益有革命情感,但兩人個性迥然不同。一個務實、一個浪漫;一個尊崇儒家,上市法說會在孔廟舉辦;一個如法家,現實感強,上任後王品開始參加外資論壇,定期寄送財務資料給記者。

在公開場合,兩個人的形象也大不相同,戴勝益是夾克牛仔褲,陳正輝卻總是西裝筆挺,是王品高階會議中,唯一會打領帶的人。

台灣服務業能在中國生存,不多,直營店營收超過一億美元者,至今也只有85度C與王品,顯見其能耐。這位「中國狼」甫出手,就是砍掉旗下曼咖啡, 可以預期,接下來王品動態,將會「很熱鬧」。

連續兩期,資深撰述尤子彥領先掌握在台外商最大餐飲集團麥當勞、台灣本土最大餐飲集團王品的關鍵動態,它們都凸顯第一名的轉型不易;此時,換一位將軍,用不同的戰法,或許有殺出重圍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68

滴滴開辟第六戰場,業內回應:打錯算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6/151031.shtml

低調測試了幾個月的“滴滴巴士”終於要在今天正式上線。據滴滴快的方面介紹,滴滴巴士目前僅在北京和深圳兩地上線,在北京擁有33條線路,深圳10條路線,預計到7月底增開到數百條線路。

滴滴:開辟第六戰場

這一次,滴滴巴士延續了滴滴公司一貫的粗暴打法——補貼、免費。上線首周,滴滴巴士推出“1分錢”體驗活動,屆時所有用戶在未來一周內只需花費1分錢即可乘坐。不過,滴滴巴士業務尚未接入滴滴APP,目前還是通過官方微信平臺進行預定。

滴滴巴士

在定價方面,滴滴巴士整體價格在7元到13元不等,是目前城市公交價格的3-5倍。

在車輛方面,滴滴巴士主要與旅遊公司和租賃企業合作,結合線下閑置大巴資源進行數據匹配,搭建平臺完成用戶找車需求。大巴車的通常做法是,周一到周五用於上班族的上下班通勤,周末接待遊客,服務景區。

滴滴巴士事業部總經理李錦飛表示,滴滴巴士定位於連接社會閑置大巴資源和需求用戶的智能出行平臺,其通過大數據精準計算幫助每個需求用戶匹配到所需線路。以公交地鐵為主的公共交通是大眾出行的最主要工具,但由於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公交地鐵線路的有限,尤其在對接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難以滿足出行需求,這種供需矛盾給通勤大巴提供了市場空間。

從出租車、專車、快車,到順風車、代駕、巴士,滴滴快的在出行市場的六大業務線已經初具雛形。不久前,滴滴公司剛公布完成了20億美元融資,儲備現金達到了35億美元,當滴滴把出行市場攪動的那一刻,巴士必然也不會被放過。

業內:滴滴打錯了算盤

野蠻的滴滴進入巴士市場並沒有引起業內太大的恐慌,很多人對於滴滴快的的進入並不感到奇怪。

“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滴滴進入的準備。”嘟嘟巴士CEO劉逸洵對《創業家》表示,“這個市場是下一個風口。”滴滴快的之所以進入巴士業務,是因為滴滴前期沖擊的是出租車體系,屬於城內短乘;而巴士沖擊的是整個客運體系,跑的是50100公里的中長途,這些被認為是出租車不願到達或者費用很高的線路,交易流水遠比城內短租要高,“大家都覺得這一塊兒是肥肉。”

盯上這塊肥肉的人並不在少數。除了滴滴巴士,還有嗒嗒巴士、嘟嘟巴士、小豬巴士、接我拼車,服務範圍大多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連接密集辦公區和偏遠居住區。巴士被認為是公共交通的補充,公交每公里0.2元,巴士每公里0.5元,快車每公里1.2元,巴士是基於公交體系與快車體系之間的一塊市場,而這個市場最典型的人群就是20-40歲的上班族。

“巴士市場不是錢能砸出來的,四塊錢的一張票,你減到兩塊錢,對於上班族來說一個月也就差別四十塊,也就打個的的錢,專車不同,你補貼20塊他就走了。”劉逸洵並不認為滴滴開通通勤巴士有多少優勢,他認為滴滴從專車切入快車和順風車,成本很低,邏輯也走得通,但巴士對於滴滴而言是隔斷的產品,巴士是155,其他做法是11,與隨叫隨到不同,人們是要集中去等巴士,這個市場跟滴滴原有一對一的產品體驗正好相反,“滴滴去做這個市場是有問題的,很難將原有流量導入過來。”

相比於用戶在價格方面的低敏感度,巴士通勤用戶更重視實際體驗。這些體驗包括車輛準點率、線路的合理性,甚至包括早餐供應、報紙供應等一系列個性化服務的構建。劉逸洵介紹,嘟嘟巴士經過前期的經驗積累和產品優化,上班上座率已經超過90%,下班上座率超70%,而其中九成的用戶購買月票,這意味著這些用戶將是粘性用戶。“我們在用戶的維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社群都建立起來了,用戶都很活躍。”這些都被劉逸洵看成是競爭的壁壘所在,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價格補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332

滴滴開辟第六戰場,業內回應:打錯算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7/151031.shtml

低調測試了幾個月的“滴滴巴士”終於要在今天正式上線。據滴滴快的方面介紹,滴滴巴士目前僅在北京和深圳兩地上線,在北京擁有33條線路,深圳10條路線,預計到7月底增開到數百條線路。

滴滴:開辟第六戰場

這一次,滴滴巴士延續了滴滴公司一貫的粗暴打法——補貼、免費。上線首周,滴滴巴士推出“1分錢”體驗活動,屆時所有用戶在未來一周內只需花費1分錢即可乘坐。不過,滴滴巴士業務尚未接入滴滴APP,目前還是通過官方微信平臺進行預定。

滴滴巴士


在定價方面,滴滴巴士整體價格在7元到13元不等,是目前城市公交價格的3-5倍。

在車輛方面,滴滴巴士主要與旅遊公司和租賃企業合作,結合線下閑置大巴資源進行數據匹配,搭建平臺完成用戶找車需求。大巴車的通常做法是,周一到周五用於上班族的上下班通勤,周末接待遊客,服務景區。

滴滴巴士事業部總經理李錦飛表示,滴滴巴士定位於連接社會閑置大巴資源和需求用戶的智能出行平臺,其通過大數據精準計算幫助每個需求用戶匹配到所需線路。以公交地鐵為主的公共交通是大眾出行的最主要工具,但由於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公交地鐵線路的有限,尤其在對接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難以滿足出行需求,這種供需矛盾給通勤大巴提供了市場空間。

從出租車、專車、快車,到順風車、代駕、巴士,滴滴快的在出行市場的六大業務線已經初具雛形。不久前,滴滴公司剛公布完成了20億美元融資,儲備現金達到了35億美元,當滴滴把出行市場攪動的那一刻,巴士必然也不會被放過。

業內:滴滴打錯了算盤

野蠻的滴滴進入巴士市場並沒有引起業內太大的恐慌,很多人對於滴滴快的的進入並不感到奇怪。

“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滴滴進入的準備。”嘟嘟巴士CEO劉逸洵對《創業家》表示,“這個市場是下一個風口。”滴滴快的之所以進入巴士業務,是因為滴滴前期沖擊的是出租車體系,屬於城內短乘;而巴士沖擊的是整個客運體系,跑的是50100公里的中長途,這些被認為是出租車不願到達或者費用很高的線路,交易流水遠比城內短租要高,“大家都覺得這一塊兒是肥肉。”

盯上這塊肥肉的人並不在少數。除了滴滴巴士,還有嗒嗒巴士、嘟嘟巴士、小豬巴士、接我拼車,服務範圍大多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連接密集辦公區和偏遠居住區。巴士被認為是公共交通的補充,公交每公里0.2元,巴士每公里0.5元,快車每公里1.2元,巴士是基於公交體系與快車體系之間的一塊市場,而這個市場最典型的人群就是20-40歲的上班族。

“巴士市場不是錢能砸出來的,四塊錢的一張票,你減到兩塊錢,對於上班族來說一個月也就差別四十塊,也就打個的的錢,專車不同,你補貼20塊他就走了。”劉逸洵並不認為滴滴開通通勤巴士有多少優勢,他認為滴滴從專車切入快車和順風車,成本很低,邏輯也走得通,但巴士對於滴滴而言是隔斷的產品,巴士是155,其他做法是11,與隨叫隨到不同,人們是要集中去等巴士,這個市場跟滴滴原有一對一的產品體驗正好相反,“滴滴去做這個市場是有問題的,很難將原有流量導入過來。”

相比於用戶在價格方面的低敏感度,巴士通勤用戶更重視實際體驗。這些體驗包括車輛準點率、線路的合理性,甚至包括早餐供應、報紙供應等一系列個性化服務的構建。劉逸洵介紹,嘟嘟巴士經過前期的經驗積累和產品優化,上班上座率已經超過90%,下班上座率超70%,而其中九成的用戶購買月票,這意味著這些用戶將是粘性用戶。“我們在用戶的維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社群都建立起來了,用戶都很活躍。”這些都被劉逸洵看成是競爭的壁壘所在,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價格補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35

互聯網金融將成房產O2O的新戰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6/151157.shtml

前有鄂爾多斯、後有陜西神木,房地產泡沫下催生了一座又一座鬼城。對於地產商們來說,瘋狂的拿地,然後瘋狂的蓋樓,房子卻賣不出去導致了地產商的資金鏈斷缺,無數中小房地產企業正在面臨著倒閉的風險。與此同時,房產銷售的不景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房產O2O市場的發展速度。

於是,不管是傳統地產商還是房產O2O平臺都開始紛紛借助房產互聯網金融進行突圍,意圖借火熱的互聯網金融來為自身打造新的盈利增長點,一場房產互聯網金融的大戰正在冉冉升起。

  一、以房產O2O交易方式切入的金融平臺

目前國內房產O2O交易平臺進軍房產互聯網金融的平臺非常之多,其中平安好房推出了“好房寶”、“好房貸”、“租金貸”、“e房錢”,搜房網推出了“天下貸”、“搜房寶”,易居中國推出了“房金所”,房多多推出了多多惠、多多貸、多眾籌、多錢包等房產理財產品。對於房產O2O來說,他們為了打通整個房產銷售閉環,進軍互聯網金融是遲早的事情,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房產交易平臺進軍房產互聯網金融。

首先,比如搜房網、房多多等房產交易平臺已經成為國內眾多購買需求者的重要選擇平臺,這類平臺擁有強大的購房用戶群體。龐大的用戶基數對於房產O2O交易平臺打造房產金融理財無疑會是強大的後盾支撐。

其次,打造房產互聯網金融平臺對於房產O2O是一種交易閉環的補充。房產O2O交易平臺進軍房產金融幾乎是順利成章的事情。很多客戶在購買房子的時候都會選擇貸款,客戶通過房產O2O平臺購房,從而在該平臺選擇貸款,未來該客戶就很可能會成為平臺的忠實理財用戶,投資一些房產理財項目。

其三,相比一些實力比較小的房產P2P理財平臺來說,房產O2O交易平臺通過為客戶提供房產交易,並提供房產貸款服務,更容易獲取消費者的信任。小額的房產金融投資或者房產眾籌還好說,對於大額的房產金融理財或者貸款,消費者一定會選擇可靠穩定的金融平臺。

其四,對於很多普通剛需來說,首付門檻依然會比較高,房產O2O平臺推出金融理財平臺能夠輕松幫助消費者解決首付問題,能有效刺激購房者的消費需求,帶動房產市場的交易。

其五,相比銀行貸款而言,這類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放貸時間會比較快,手續也比較簡單方便,大大縮短了消費者的購房時間。

不過房產O2O平臺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同樣也存在一定的劣勢:

劣勢一:這類房產金融平臺會提供給消費者首付房款放貸,這對於平臺來說實際上具有非常大的風險。如果購房連首付款都無法支付的話,一般情況下這類購房者的收入水平並不高,未來償還貸款的能力自然也就會相對比較弱。有的平臺會要求貸款者抵押貸款,有的平臺不要求貸款者提供任何抵押貸款,無抵押貸款的風險系數會更高。

劣勢二:這類房產金融平臺的貸款利息相對銀行貸款和公積金貸款來說都要高,這無形之中增加了消費者的購房成本,消費者自然都更願意選擇利息低的貸款方式,畢竟買房貸款不是一筆小數額。

  二、以垂直房產理財方式切入的金融平臺

劉曠很早之前就預測過在房產P2P領域中會出現擁有一定用戶規模的垂直小巨頭,這類房產互聯網金融平臺其實就是屬於垂直細分類的P2P交易平臺,包括玖富投資的房司令、房融所、房融金融服務平臺等。

其一,對於投資者來說,理財收益是他們最關心的一點,而高收益的股票如今一路往下跌,選擇其他收益比較高的理財產品自然就會成為他們的首選。這類垂直於房產理財的P2P平臺收益相對來說會比較高,這是吸引投資者的最核心因素。

其二,這類P2P理財平臺的門檻相對來說也會比較低,對於很多資金實力並不是很雄厚的普通百姓來說,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投資選擇。

其三,這類房產理財平臺由於專註於房地產行業相關的理財服務,在這方面會表現的更加專註、專業。同時與房產相關的理財、貸款服務也會更加細分化,比如貸款就包含了租房貸款、購房貸款、裝修房屋貸款、開發商貸款多種放貸方式。

其四,從方便性來講,把錢存在銀行要想獲取相對較高的利息就必需按年來存款,而這類理財平臺基本上都秉承著隨存隨取的原則,在理財方面要便利很多。而在房貸方面,這類平臺的貸款手續辦理也相對比較簡單,放款速度也遠遠快於銀行。

但是垂直P2P由於實力比較弱小等多方面的原因,將會面臨比較大的風險,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風險。前幾日,十大部委剛剛聯合出臺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監管細則不久也將會出臺。來自玖富的創始人兼CEO人孫雷日前在3W咖啡公開課上預測監管細則將會明確禁止資金池操作,實行P2P企業備案制,但不會規定平臺杠桿率。一旦P2P細則正式出臺,很多經營不規範的平臺將面臨淘汰,孫雷同時還提出了三大應對策略:

策略一:提高註冊資本。目前玖富、開鑫貸都已經將註冊資本增資到了2億,人人貸去年也增資到了1億,註冊資本超過1億的平臺一共超過5家。

策略二:加強與銀行合作。玖富在過去已經與中國民生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等在內32家銀行總行、10000多家分支銀行達成了合作,同時玖富在今年2月,與素有“小微銀行”之稱的中國民生銀行總行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資金委托管理、資金結算監管等方面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策略三:提升平臺用戶數、業務量。P2P平臺如果擁有足夠的用戶數量規模和非常大的交易體量,面臨被關閉的風險系數也就相對會比較低。

  三、大型地產開發商打造的金融平臺

目前國內大型的地產開發商都紛紛介入到了互聯網金融領域,綠地集團推出了“綠地地產寶”、萬達集團推出了“穩賺一號”、泛海控股推出了“民金所”等。對於地產開發商來說,互聯網金融將是他們轉型升級的大好機遇。

第一,這些大型地產開發商都擁有比較雄厚的資本實力,他們要打造一個房地產金融平臺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建立一個龐大的房產金融平臺對於地產開發商而言,同時也能解決他們目前面臨的資金周轉問題。

第二,大型地產開發商都擁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憑借著這個品牌能夠讓他們輕松地獲取到客戶的信任。同時他們此前多年的運作,也為他們積累了大批忠實可靠的購房用戶,這部分用戶很有可能也會成為其金融平臺的忠實粉絲。

第三,大型地產開發商在過去多年的地產開發、銷售過程中,早就已經與眾多的銀行達成了緊密合作的關系,一方面也為自身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也更容易得到銀行的支持。

不過,劉曠認為傳統的大型地產開發商要想真正打造一個成型的互聯網房地產金融理財平臺,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不足一:傳統地產開發商過去一直深耕於線下的地產開發,在互聯網的運作經驗上幾乎處於空白狀態。打造一個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不是說簡簡單單地搭建一個網站,一個移動APP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平臺後期的運營管理。

不足二:傳統地產開發商在短期時間內會存在一定的人才空缺。要打造一個互聯網房產金融理財平臺,不僅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同時也需要既懂金融風控又懂房地產同時還要懂互聯網的綜合運營型人才。

不足三:對於傳統地產開發商來說,他們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還存在入口上的不足,比如搜房網、房多多等房產O2O推出的金融理財平臺在流量入口上就具有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劉曠認為垂直房產P2P平臺將會面臨著被監管的風險,他們必須加強與銀行的合作並快速發展壯大自己才能生存下來,房產O2O交易平臺切入房產金融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但是傳統地產開發商的實力卻不可小覷,尤其是開發商與金融的跨界合作更是具有非常大的想象力,比如綠地地產寶,就是綠地集團聯合螞蟻金服、陸金所共同打造的。

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與金融大亨跨界合作,平安集團入股碧桂園,生命人壽、安邦集團、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入股金地、佳兆業、金融街、遠洋等標桿企業,萬科地產入股徽商銀行等,房地產開發商與金融之間的跨界合作讓未來的房產互聯網金融也充滿了更多的變數。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曠,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876

做生意的戰場不簡單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5.html

近日德爾斯全線結業,令止凡又再想起做生意一點也不簡單。談到做生意的刺激,朋友分享他一位好友的生意故事,他的朋友做模型網上買賣生意已經多年,現在算是相當成功,曾經每月生意額達幾百萬元,毛利亦相當之高,但做這盤生意可算是荊棘滿途,亦見盡別人的古怪思維。

做生意的,凡事都想”win-win”,但原來這都不是生意人必然有的思維。例如,這盤生意一向經本地供應商要貨的,突然有一天供應商停止再供貨。問過原因,還是原因不明,相信純粹因為供應商「眼紅」他這盤生意的毛利,就算這位朋友任供應商開價,模型$500一個也好,$1000一個也好,供應商就是不開價,生意也不做。我們聽完,本以為是市場競爭之類的東西,但這位朋友的生意市場是網上的,需求是世界各地的訂單,反而香港的訂單就沒有,生意再好也根本無損供應商的利潤,但供應商還是向他斬纜。

於是,這位朋友就到模型舖去買貨,有一段時間經常會到同一家買入很多同類模型,但又被店舖阻撓,限他每次只能買兩盒之類,令他不時要駕車四處買貨去完成訂單。他感覺是這些店舖不是不想做生意,亦不是怕他買清光了的話,別人買不到,而是這些店舖知道他拿來轉手賺錢,就不想與他做生意,感覺又是「眼紅」的問題吧。

談網上銷售,本來利用淘寶網的平臺,誰知馬雲搞了個「光棍節」出來,每年11月11日,淘寶網所有貨品都會大平賣,生意額高得驚人。原來網上的商戶都是被迫給予折扣的,不少計及折扣更是蝕本價,賣一件蝕一件,但偏偏大量顧客就是在「光棍節」進來買貨,一年賺來的都不夠這天蝕本的。不給予折扣可以嗎?那馬雲就不讓你在淘寶網開店了,道理不太複雜。

如是者,這位朋友自己搞個網站繼續網上銷售生意,生意一直擴大,開始看到兩三個行家出現了。有一年,就快到聖誕節,這位朋友在計算過後,做了功夫加大了server容量,以準備過節時的網上流量大增。誰知其中一位對手到聖誕節時竟然推出特價,是以超級特價的方法去搶生意,看似希望在聖誕時大大增加銷量,搶佔市場及坐大品牌之類。朋友計算過,這對手所定的價格一定是蝕本,算是以本傷人的操作,又是賣一件蝕一件,讓他心寒。

結果是這位朋友的網上生意在頭幾天的確有不少銷售被搶走,但幾天後又回復正確,再有所增長。原來這對手的server面對突然增加的流量,不勝負荷而停止操作了好幾天,最後在聖誕的幾天裡都做不了生意,葬身於自設的紅海之中。

就這樣面對不同的危機,被環境及競爭對手迫下迫下,這位朋友就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更開始自己設計及創造模型mode,再直接找廠家出產市場沒有的模型型號,如今發展成三四十人的中小企,生意額更大,錢好像賺得比從前更容易。

這故事最終成功了,又令我想起阿信屋的故事,當一盤生意開始被人註意到,想搞大時,不少競爭對手都會出招阻止,上面的是損人不利己的,阿信屋面對的是市場壟斷企業,下令供應商不準供貨,又沒有物流公司幫手派送貨品到100間分店,這盤生意怎做?

又有施永青的AM730,幾年前因規模不大,只能租借壹傳媒的印刷機,簽下合約每日一個產量,但到壹傳媒都出產免費報紙時,就利用他的資本打壓AM730了。按起初跟AM730的印量簽好了合約,就算AM730的印量加多了,壹傳媒都不會多理會,舊合約多少份就會繼續,多出來的就由施老板自己想辦法了。

沒有印刷廠規模的AM730其實選擇有限,其實當年壹傳媒已經算仁義,再絕一點的話,壹傳媒大可以毀約,按合約賠償,但就每天不給AM730印報,這樣的話就可以輕鬆減少一個對手,令自己的市佔率大增。當然施老板也明白這一點,亦在他的專欄分析了,十分中肯。

常說「商業機密」、「商場如戰場」、「同行如敵國」,這些說法假不到哪裡,從今時今日能生存的生意上學習,就算生意規模是大是小,總有不少財務知識在其中,機關算盡,紅海藍海,總會看得津津樂道。真想知道德爾斯全線結業的路程分析,當中定有不少知識可以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999

菁英戰場》中國比拚台星港名校,排行大公開入學第一難關

2015-09-14  TCW

不需要額外考試,以台灣學測成績就能申請入學,這看似直通中國名校的捷徑,五年來,門檻卻越墊越高。

第一道門檻是分數。相較於第一屆搭上北大、北京清華「直達車」的台生,最低錄取的學測成績是六十五級分上了年,則是七十二級分,相當於今年全台學測考生前一.六%的人,才有機會獲得去北大、清華面試的機會。

這是校方考量台生的課業適應能力,所採取的調控手段。按照中國現行規定,台灣學測成績達頂標、也就是該屆成績前一二%的學生,均可申請中國已開放台生入學的一百二十三所大學;但實際上,北大、清華卻只收頂尖中的頂尖。

也因此,雖然台生報名北大、清華的人數持續增加,錄取人數卻未放寬,僧多粥少。以清華為例,今年約一百五十名台灣頂標生報名,卻僅十名錄取(含重複錄取此大者),錄取率不到七%。

第二道門檻是數學。除了新聞等少數科系,中國大學的文科生在大一、大二也要必修微積分、線性代數等四門數學,理科生則直接從大一就開始上更高等級的數學課。

因此不少台生建議,到中國念大學前,最好在台灣先學微積分,「高三暑假趕快去補習。」

必備:心理建設+強心臟

北京清華最後一名,出去還是第一北京清華大學副秘書長兼港澳台招生組組長尉志武接受本刊採訪時建議,因為兩岸教育體系不同,台生「來了之後要更專注一點, 特別是第一、二學期,不要想做很多事、參加社團等等。」他強調,台生要能適應當地,心理素質必須要好,「不要怕排名靠後,這邊倒數第一名出去,也是非常好 的。」尉志武說,清華已專門組織老師和高年級學生,優先為港、澳、台生設「特別輔導桌」,有課業疑惑的台生可多加利用;大學四年的各科及格門檻也有區隔, 一般生六十分及格,港、澳、台生五十分就算及格。

北大和清華都會趁著面試時期,為台生辦理數天的落地招待「體驗營」,除了認識校園,也會去北京周邊旅遊。許多台生在體驗營中留下好印象,決定就讀;但也得做好心理準備,入學之後,就是荷槍實彈、硬碰硬的開始了。

文●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